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024-09-20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用9篇)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篇1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来源:《 农民日报 》(2016年2月25日第1 版)

按照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方向,选择一种更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安排,在成员集体与集体成员之间合理分割农用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非土地集体经营性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各项实际财产权利,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难度最大的组成部分,也是“十三五”时期需要合力攻坚的改革领域。根据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今后几年需要抓准、抓紧、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一是确权登记颁证。这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因为短期内需要付出较多人力财力,而大多数人眼前难以从中受益,一些地方缺乏开展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必须看到,付出是短期、一次性的,收益是长期、渐进的。要按照到2020年基本完成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的要求,继续扩大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试点,明确和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法律效力,探索对通过流转取得的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对集体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其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资产所有权确权存在遗留问题的地方,要严格按照产权归属,把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确权到相应的组、村或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并依法由集体经济组织代表成员集体行使所有权。二是探索还权赋能。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残缺,国家对集体产权赋能不足、集体与成员权利边界模糊不清,是目前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积极探索还权赋能改革。在承包地方面,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分置”办法,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规定,研究制定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指导意见;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搞好232个县(市、区)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在宅基地方面,要完善宅基地权益保障和取得方式,探索农民住房保障新机制;搞好59个县(市、区)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方面,要按照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原则,为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存量土地,以出让、租赁、入股等方式入市交易开辟通道,适当提高农民集体和个人分享的增值收益,抓紧出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管办法。在农村土地征收方面,重点是缩小征收范围,规范征收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在集体经营性资产方面,以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改革为基础,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和抵押、担保、继承权。

此外,还可探索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三是规范流转交易。在确权、赋能的基础上,发育农村产权市场,引导农村产权规范流转交易,是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 利用效率、彰显农村产权价值、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必然要求。鉴于还权赋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些仅限于试点地区,因此流转交易要遵从必要的约束。如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抵押物处置,受让人原则上应限制在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范围内;农民获得的集体资产股权,现阶段流转交易的受让人也要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适应农村人口流动需要,逐步增强农村集体产权的流动性也是大势所趋。《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要求,“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完善和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将指标交易收益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探索将通过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指标,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返还指标交易收益”。落实这些改革举措,需要尽快明确农民退出的这些成员权利由谁承接,如何保障指标交易收益真正惠及集体成员。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涉及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修订,必须稳妥推进、试点先行、依法改革。为调动基层改革积极性,应尽快制定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税收优惠政策。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叶兴庆)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篇2

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行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再次明确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即打破城乡土地的“二元化”,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城乡土地权能的一致与否,是决定城乡土地市场统一或割裂的基础力量。[1]目前,我国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因其产权主体的不同而导致权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不仅是导致土地征用市场国家垄断、农村隐性土地市场大行其道、城乡土地市场割裂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也是始终无法出台对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同样适用的转让程序、定价方式等规定的关键所在。只有当赋予农民集体完整的土地产权之后,才有可能打破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行政垄断,使集体土地合法入市,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杨贵青(2015)、刘连泰(2015)等学者认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一种财产权承载了太多的社会义务,应赋予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相应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黄宝连(2012)、李明华(2015)、何传新(2016)等学者认为,土地制度改革是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实现的。施建刚(2012)、李景刚(2011)等学者则针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张晓云(2012)等学者认为应赋予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继承的权能。袁震(2012)等学者认为我国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现状存在诸多不足,应在总结各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我国学者对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发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是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明确农民的土地权利,实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2,3,4,5,6,7,8,9,10]在此思路下,本文选取浙江省、河北省及广东省三个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状况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省份,比较其相邻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的价格差异。

2 不同产权建设用地价格对比

有学者指出,产权因素和区位因素是造成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价格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11]为了清晰地比较产权差异所造成的集体与国有土地价格差异,排除区位因素造成的影响,本文以浙江省、河北省、广东省为例,分别代表未进行试点地区、近年进行试点地区以及早期即进行集体土地流转且相关制度较完善的地区,选取相邻位置国有建设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交易价格进行对比。其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土地市场网、中国土地动态监测系统。

由图1、图2、图3可知,在尽可能排除区位影响,只考虑产权因素影响的前提下,浙江省和河北省国有土地价格明显高于集体土地,浙江省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价格差异最大,广东省两种产权土地价格变化总体一致。究其原因,本文认为由于浙江省尚未出台任何关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地方规定,导致其两种产权的土地处于两个市场之中,集体土地灰色市场大行其道,土地价格不能正确反映其价值;此外,不允许集体土地入市流转又会减少建设用地的供应量,从而导致国有土地价格升高。由图1可看出,浙江省国有土地价格明显高于其他两省。《河北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中第三条指出,“本办法所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指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出让、出租、转让、转租和抵押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除一句“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并未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做出相应规定。所有权制度是产权制度的核心,只有在所有权明确的前提下规范其使用权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河北省两种产权土地价格仍存在较大差距。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创新上,广东省一直走在我国前列,早在2005年即出台《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虽然此办法同河北省一样仅针对集体土地使用权,但是广东省的流转模式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由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土地、统一规划并出租给企业使用,集体成员直接享有股份分红权,避免了国家征地。这就赋予了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对等的所有权,因此如图3所示,广东省不同的产权的土地价格及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通过以上对比,本文认为,作为我国集体土地入市、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最大障碍的产权制度,应在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完善使用权制度。鉴于此,下文将针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提出改革的思路。

3 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现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不明确和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残缺。

3.1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

3.1.1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一直以来都是影响集体土地入市流转的制度缺陷之一。由我国《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以及《民法通则》等可知“农民集体”是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者,其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形式分为三类,分别是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学界对此普遍质疑,我国在立法上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界定不清晰,这三种主体均是松散的农民群体,虽然在法律上被授予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资格,但是并不具有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本文认为,这种质疑既有其合理之处,又不完全准确。其合理之处在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集体经济组织已名存实亡,不再具备实际经营管理土地所有权的能力。其不准确之处在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在法律层面上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表述不够明确,相反地,与城市土地的“全民所有”“国家所有”相比,农村的集体所有权应该说是更为明确具体的,即三类农民集体。这种集体所有权是具有实质内容的,其用途是由符合法律条件的全体村民集体决定。[12]但我国城市土地所有权却并未出现主体虚位、易位等现象。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国家虽是城市土地的所有者,但是城市土地所有权在法律上由国务院代表行使,在实践中由各级政府行使。集体组织作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享有明确的所有权,国家与集体之间的产权界定是明确的;但就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乡(镇)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和“村内农民集体”本身,以及集体组织内部关系而言,却是模糊的,本文认为这是造成农村土地所有权模糊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在“乡(镇)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和“村内农民集体”中,“乡(镇)农民集体”缺乏存在的事实基础和法律基础,学界已普遍认为乡(镇)农民集体已不宜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相较之下,“村内农民集体”即村民小组虽占有农村集体中大部分土地但其数量繁多,每个村民小组分摊到的土地非常有限,若以村民小组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会导致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成本的上升以及因土地资源不均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均。“村农民集体”虽同“村内农民集体”一样面临着组织不健全、所有权被弱化等问题,但多年来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建设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自治经验和浓郁的民主氛围;此外,统一规划、规模经营也有利于土地用途管制以及降低土地的成本。因此,本文认为应将村级农民集体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7]

另一方面,集体组织成员与集体之间关系不明确,要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模糊的现状,就必须重新界定集体组织的内部结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新思路。笔者认为,“确权确股不确地”可作为重新界定集体组织成员与集体之间关系的突破口,即集体土地每户都享有一定份额的所有权,但是这种权利不对应具体的土地,而是一种近似股份制的稳定的内部结构。就土地承包经营权而言,由于人口流动、土地征收征用、自然灾害、婚姻变化等原因,不得不随时对土地承包权进行适当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必然会影响土地承包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土地的利用效率。但若是不进行调整,则可能导致部分农户土地大幅减少或丧失,从而失去生活保障。[13]这种“确权确股不确地”的集体组织内部结构克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调整与不调整间进退维谷的困境。同时,对集体建设用地而言,也为其入市流转后的收益分配奠定了基础。

3.1.2 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不明确

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不明确,即哪些集体土地能够进入土地市场进行交易是不清晰、具有争议的。集体土地从状态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存量建设用地;另一类为规划集体建设用地。前者包括乡镇(村)企业用地、宅基地、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后者包括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建设规划,农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通过转用审批后的建设用地,以及尚未开发利用的农民集体所有的未利用地。据《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废弃的乡村公益设施用地,以及存量建设用地中的倒闭破产或搬迁的乡镇村企业用地可以直接进入建设用地一级市场。而对于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中的宅基地和规划集体建设用地,其能否直接入市还存在较大争议。[14]

目前看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限制宅基地的流转,认为农民无偿获得的宅基地是城市居民无权获得的社会福利,其流转不利于耕地的保护,甚至可能会导致农民居无定所、生活难以保障。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首先,禁止宅基地的流转相当于禁止建于宅基地之上的房屋流转,损害了农民的财产权;其次,耕地保护绝不是通过禁止宅基地入市达成的,而应通过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和控制宅基地超标等行政和法律手段;最后,农民也是理性的经纪人,对于如何处分自己的财产有充分的判断能力。此外,仅允许宅基地在集体成员内部流转,不仅无法体现房屋的实际价值,也不利于形成统一有效的市场。

规划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即将未利用地和农用地不经政府征收而直接转变其用途为建设用地。反对者认为允许农用地直接入市将会导致耕地的大量减少,笔者持反对意见。允许农用地直接入市转为建设用地,不仅要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及现行《土地管理法》中农用地转用指标控制制度,而且要通过政府严格的审批,政府由征地主体转变为土地管理者,这种角色转变能使其更好地行使监督权,比现行的征地制度更有利于耕地的保护。因此,也应将规划建设用地纳入到交易客体中来。

3.1.3 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残缺

在同一社会制度下,不同土地所有权应拥有对等的权能,可在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严重失衡。一方面,集体土地的数量、用途和流转,均受到严格的限制,如严禁集体建设用地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等;而对于国有建设用地却未做出相应的限制。另一方面,国家对集体土地的征收制度实际上剥夺了农民作为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处分权。农民集体仅仅是集体土地名义上的所有者,国家才是实际上掌握其最终支配权的主体。可见,我国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一种残缺的产权。这种所有权的残缺必然促使集体土地使用权权能的不完整。

3.2 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

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不仅指土地所有权的完全实现,更多的是要丰富和完善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他项权利,尤其是集体土地使用权。在我国,实行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相分离的土地利用制度,不管是国有土地流转,还是集体土地入市,均是指在土地所有权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流转其使用权。

本文根据《宪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担保法》以城市土地出让权为参照,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权能进行比较分析,整理得下表。需要指出的是,宅基地使用权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一种,但因在《物权法》中对宅基地使用权作了单独的规定,因此在下表中将其单独列出,与其他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别论述。

我们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国有土地使用权与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不一致,农业用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非农业用途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相比,土地承包经营权所受的限制要低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主要体现在前者可依法自愿流转,且承包方可以是集体经济组织外的成员,而后者具有严格的流转限制,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对象必须是本集体的成员,且其用途仅限于住宅,使用面积必须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的专门标准。除宅基地使用权之外的其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只有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转移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才能发生流转。尽管如此,两者的权能设置除了在限制程度上有所不同之外几乎是一致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同样是非农用途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相比大相径庭。可见,我国土地使用权权能是按照土地所有者的“身份”而非土地的用途来设置的。本文认为,应按照土地的用途赋予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同等的占有和使用土地的权利、获得土地收益的权利、出租与转让的权利、抵押的权利以及物上请求权。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比浙江、河北、广东三省不同产权相邻建设用地流转价格以及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程度,发现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在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完善使用权制度,仅对使用权的流转做出规定效果并不明显。鉴于此,本文认为,首先,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在理论上虽是明晰的,但是由于“乡(镇)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和“村内农民集体”其自身问题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虚位或易位,为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的现状,可考虑将完善之后的“村农民集体”作为农村集体土地唯一的所有权主体,并以“确权确股不确地”为原则重新界定“村农民集体”的内部结构。其次,将包括宅基地在内的存量建设用地以及规划建设用地均纳入到交易的客体范围,允许其直接入市流转。最后,在同一社会制度之下,残缺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必将导致使用权的不完整。在此基础上,对比不同产权土地使用权权能,按照土地的用途而非所有者的“身份”来设置土地使用权权能,使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一样,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出租、转让、抵押以及物上请求的权利。

摘要:文章对比浙江、河北、广东三省相邻建设用地流转价格以及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程度,认为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在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完善使用权制度,仅对使用权的流转做出规定效果并不明显。鉴于此,在针对我国所有权主体虚位、客体不明确、权能残缺等问题提出改革思路的基础上对比不同产权土地使用权权能,提出应按照土地用途而非所有权主体赋予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同等的权能。

新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初探 篇3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改革基础

成立组织保障运行。新乡市成立了市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上下协同、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

充分调研把握实际。新乡市深入试点进行了认真调研,了解各试点的经济状况和农村集体资产现状,为有序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奠定了基础。

制定文件指导工作。经反复论证并广泛征求各级各部门意见,新乡市研究制定了《新型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性操作意见》。

(二)创新改革模式,健全工作机制

创新模式因地制宜。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员资格界定办法经民主讨论确定。在股权设置方面,部分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试点,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行按份平均共有;部分试点以家庭土地股份为基础,折股到每个成员;个别集体经济薄弱的试点,成员界定后按人平均折股,待集体有收入后再按股分红。

规范流程执行到位。新乡市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做到认真仔细、程序到位,在试点改革方案制定、资产清查、人员资格确定、股权设置等各个实施阶段做到张榜公布,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

加强指导强化考核。县(市)、区和有关乡镇分别抽调工作人员,具体督促指导社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同时,进一步细化目标,将改革试验工作的实绩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实行目标责任制。

分批试点推进。新乡市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充分考虑各社区改革基础条件,分期分批开展试点,确保改革成效。

二、新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

(一)激发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通过股份量化,实现了“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理顺了分配关系,每个人在集体资产中的份额看得见,算得出,维护了集体组织成员的收益分配权,农民(股东)真正成为了集体经济的主人,激发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二)提升了农村民主管理水平

民主讨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贯穿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全过程,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改革后,社员(股东)增强了对集体资产运营的关心度,通过社员(股东)大会或代表会议制度,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提高了民主管理水平。

(三)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改革后,社员(股东)更加关心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管理者来讲,增加了压力和动力,积极主动盘活资产存量,增加经营门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进而通过股份分红增加农民的收入。目前部分试点已经开始分红,增加了群众财产性收入。

(四)促进了城镇化发展

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物流、人流、资金流的日益频繁,丰富了农村市场的交易行为,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利益关系,保障农民流动后在原集体经济组织中的经济权利,有效促进农民“经济人”和“社会人”身份的分离,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整体来看,新乡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成员资格界定难、资产评估费用高、个别基层干部态度消极等,直接影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开展。如改革后的农村股份制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取得问题、税费负担过重问题等,直接影响到农村股份制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农民群众的经济收益。

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出台省级以上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指导意见,为基层提供政策依据。建议出台省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办法》,明确由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免费向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颁发组织证明书,以解决其市场主体地位问题。同时,研究出台对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真正实现“让利于民”。省级以上出台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相关意见,明确目标任务、操作程序、具体政策等。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新探索 篇4

—-枣庄市首家社区股份合作社挂牌成立

7月13日,枣庄市山亭区东山亭社区股份合作社挂牌成立。这是我区自去年5月被确定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后,成立的第一家社区股份合作社。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就是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按照股份制和合作制的原则,明晰产权主体,规范经营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变资产为资本,变农村为社区,变农民为股民,变家庭承包制为社区股份合作制,建立起成员共有、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制度。区委区政府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山亭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山委[2010]69号),对全区各乡镇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状况开展了实地调研,确定了山城街道、桑村镇为首批区级试点乡镇,选定了山城街道东山亭社区、桑村镇东王庄村作为首批试点村(社区),先行试点。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区经管局制订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区、乡镇(街道)、试点村(社区)密切配合,认真开展试点工作。东山亭社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从2010年11月份开始,历经组织准备、清产核资、清人分类、配置股份、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建章立制等六个阶段分布实施,目前合作社已向区工商分局申请登记注册。其主要做法是:

一、抓住基础环节,搞好清产核资。清产核资是产权改革的基础,只有把集体家底摸清楚,才能量化股权。鉴于清产核资工

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等特点,为把集体资产家底摸清弄实,首先成立工作专班。街道、社区均成立了集体资产清查专班,在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指导下,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对2010年12月31日前所有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损毁,流动资产的损失、挂账、呆账以及负债等及时审理认定,该核销的核销,该补登的补登,严格按程序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其次,开展资产评估。聘请了枣庄中实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东山亭社区集体经营性等资产进行了评估。通过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截止2010年12月31日,东山亭社区实有集体资产总额3031.03万元,(不包含资源性资产)其中:流动资产785.85万元,固定资产2245.18万元,资源性资产:建设用地356.641亩,四荒186亩。集体负责及所有者权益3031.03万元,其中实有债务589.63万元。所有者权益(净资产)2441.14万元。集体资产中,经营性资产2957.33万元,非经营性资产73.7万元,经营性资产扣除集体负责后可量化股本总额为2367.7万元。

二、突出重点环节,搞好清人分类。清人分类市整个集体产权改革的重点,是量化股权的基础和依据,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不稳定因素。区、街道、社区高度重视,制定了详细的清人分类方案。一是确定清人分类原则。清人分类以户籍为基础,以村规民约为参考,按照以人为本,尊重历史,考虑现实,统筹兼顾的要求,充分体现公平、合理、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二是把好调查摸底关口。以户籍和宅基地为依据,按照统一设计的表格样式,对每户家庭成员进行逐人登记,分清常住人口、空挂人口和

非农业人口。三是细化人员分类。以调查摸底情况为基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划定四大分类:第一类可以配股、分红的人员;第二类可以配股暂不分红的人员;第三类继续享受村福利待遇,不配股不分红的人员;第四类不配股、不分红的人员。广泛征求不同类型的群众意见,经群众代表大会反复讨论后定案。截止2011年4月10日24时,东山亭社区总户数1923户、7309人,其中常住户3178人,空挂户4131人,分13种类型,享受配股分红人员3178人,不享受配股分红人员4131人。

三、围绕关键环节,合理配置股份。一是股份设置。设置个人股和集体股,每股人民币10元。将经过确认的清产核资结果与清人分类结果挂钩,村一级的股份资本量化到全村村民,组一级的股份资本量化到本组村民,个人股占总股份的70%,集体股占30%。个人股股东3178 人1632392股,净资产16323920元。集体股735308股,净资产7353080 元;二是制定股权运行模式。所有股权采取封闭运行。成员退社,可以将股权通过赠予、转让等方式流转给其他成员。股权可以继承,要依据继承法履行各项继承手续。个人股不得买卖、抵押;三是制定利润分配比例。经反复讨论确定提取公积金10%,公益金10%,分红比例由成员代表大会研究确定。

四、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确保正常运作。由东山亭社区刘开亮等3178名配股居民发起,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一是认真制定合作社章程。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结合外地经验和本社区实际,制定了十二章四十八条内容的股份合作社章程(草案),并广泛征求居民意见。二是认真选好股东代表。按照标准,推荐股东代表候选人,召开成员大会选举产生股东代表374名。三是召开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经过认真筹备,东山亭社区股份合作社7月13日召开了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东山亭股份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成员9人,监事会成员9人。至此,东山亭社区股份合作社正式设立。经营范围:本社自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投资,本社房屋出租,物业、市场管理,为合作社全体成员提供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它服务等。

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目标要求,在区级试点的基础上,各乡镇(街道)在有条件村中,选取一个村作为乡镇首批试点村,开展试点,年底前全面完成区、乡镇(街道)12个试点村的试点任务。

山亭区经管局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篇5

(2006年3月16日)

同志们:

按这次会议安排,我传达一下省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几次会议精神,去年省政府下发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1月18日,省政府又召开全省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副省长宋恩华、省林业局长武国堂,对改革工作都进行了周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2月26日-28日在石家庄举办了全省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政策业务培训班,并邀请了江西省林业局资源林政处的闫成处长介绍了江西省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省政府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副省长宋恩华为组长的领导小组。2006年将我县确定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此项改革,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政策性强。

一、要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继续、深化和完善,是林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次革命和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尽快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落实,流转规范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

(二)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重大举措。理顺林业生产关系,能够极大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吸引其他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有效推动集体山林集约经营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促进全省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

1(三)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把山林资源真正落实到户,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让经营者有其山,植树者受其益,务林者得其利,就能够充分释放农村劳动力的潜能,发挥山林资源的潜力,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

(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维护农村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让“耕者有其山”,或者叫“林者有其权”,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减少林区不安定因素;可以解决林地界址不清、林木权属不明等长期纠缠不清的历史问题,减少涉林纠纷隐患;可以从制度上规范集体林业资产收益分配,有效缓解农村干群矛盾,促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可以增强农民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有效遏制盗伐、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这次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背景

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林业“三定”工作,把林业产权落实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以“四荒”拍卖为主要形式,允许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其他经营主体购买“四荒”使用权,用于林业开发。经过20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总的看,改革还不彻底,部分林地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延缓了造林绿化步伐,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三、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范围和重点

本次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范围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改革的重点是目前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宜林地。已划定的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暂不列入改革范围。权属存在争议的,暂不列入改革范围,待争议解决后再进行改革。

四、改革的步骤

按照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6年3月至2006年4 月)

县政府将成立由主要行政领导任组长,主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4月上旬,县将制定出台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各乡镇、村都要成立林改组织,制定严密的、符合本村实际的改革实施方案,不能一刀切,一村一策或一组一策,可以承包、拍卖、均山、均利、均股等,无论采取什么办法,确权要争得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通过。明确完成时间、推进步骤、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实施阶段(2006年5月至2006年10月)

5月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将在全县全面展开。在保持集体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一步明晰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落实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经营体制,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落实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使农民真正成为集体山林的主人。

10月底前,完成产权改革并核发林权证书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2006年11月)

11月份,迎接省、市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联合检查组对我县林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篇6

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能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收入,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际,提出以下改革方案。

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基本情况

全县XX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均已挂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在金融部门设立了对公账户。共核实农村集体资产总额27.82亿元,完成界定村集体经济组织身份的成员83万人。

(二)存在问题

1.全县XX个行政村均已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但是大部分合作社没有运营,组织架构形同虚设,没有发挥作用。

2.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效果不明显。

二、改革目标

建立产权关系明晰、组织机构健全、经营管理规范、收入分配合理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到2021年6月份,打造新型股份合作模式试点村32个以上,每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全部实现分红。试点村土地流转面积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全县清理空壳合作社1000家,清理空壳家庭农场200家。

三、基本条件

各乡镇(街道)至少选择2个以上村作为试点,优先在有一定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便利、村两委班子强的村中选取,先试点,后推开,逐步探索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资源开发、资产运营等发展模式。

四、改革模式

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我县前期探索了土地入股分红、资源开发、资金入股、生产服务和资产运营等几种增加村集体经济的模式。

(一)土地入股分红模式。

该模式通过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把农民土地入股到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入股土地需成方连片,总面积不得低于全村耕地总面积的50%,由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流转给经营主体,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如我县XX镇XX村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户土地入股并块,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把入股土地统一规划,对外发包实行规模经营,经营主体每年先付保底租金500元,收益后,合作社、群众和经营主体按1:2:7比例分红。2019年群众入股土地1080亩,每亩土地保底收益500元、分红收益300元,村集体获得收益10.8万元,按每亩40元对村民进行了二次分红。

(二)资源开发模式。

该模式由村集体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实施租赁、开发增收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如我县XX镇XX村把位于XX区的集体土地930亩,通过招标形式对外出租,每年获得租赁收入73.47万元,2019年为每位群众分红300元,共分红66.54万元。

(三)资金入股模式。

该模式由村集体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财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通过入股、参股工业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年收益率10%以上。如我县XX镇范场村,利用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将项目资金入股到乐器企业,村集体每年收益10万元,2019年拿出90%对全村经济组织成员进行分红,全村每人分红70元。

(四)土地托管模式。

该模式由村集体围绕本村产业,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如XX镇XX村2019年通过和XX市XX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结,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为村集体支付中介服务费每亩30元,村集体获得服务收入16800元。

(五)生产服务模式。

该模式是村集体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获取收益。如仪封镇胡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为农户提供耕种、收获等服务,村集体每年获得收入12万元。

(六)资产运营模式。

该模式由村集体在城镇商业区建设或购置商铺店面,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如我县惠安街道杨山寨村通过“四议两公开”用村集体征地拆迁补偿款在县城购买3套商铺,每年收入租赁费用9.1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保障。

按照XX省农业农村厅《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X农发〔2020〕10号)规定,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县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做好各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具体指导和监督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

各乡镇(街道)要配备专职农经人员,负责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的指导、监督、管理和日常工作;乡镇(街道)专职人员不少于2人。

(三)加快平台建设。

为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县级层面建设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交易中心;乡镇(街道)层面建立功能完备、人员合理、制度完善的分中心,面积不得少于60㎡;村级层面设置集体资产监督查询终端,便于全体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随时查询。乡镇(街道)、村集体资产的数量、交易、集体收入、支出都要纳入监管系统,接受各界监督。

(四)借鉴先进经验。

组织乡镇(街道)及试点村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各试点村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土地自营、出租、股份合作等模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五)实行奖励机制。

一是安排清产核资经费100万元,XX个行政村每村拨付500元后,剩余资金77.3万元全部用于试点村的奖励。二是对试点村优先安排项目,完善提升基础设施。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对集中流转的成方连片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予以道路、机井、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免费发放生物有机肥。

六、几点要求

一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土地对外发包、资金资产的使用,要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由村集体组织成员确定,并留存好会议记录;

二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村委会要实行账务分离,分账管理,统一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由乡财政代管的原村财政账户继续由乡财政代管,主要接收上级财政投入为主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

四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账户要单独建账,所有资产收益、土地出租收入及经营性收入全部纳入账户管理(如廊道绿化、集体耕地流转收入,老学校、老村室出租收入及利用村集体项目增加的收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要建立健全财务收支预决算、开支审批、资金管理、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和内部控制等财务和会计制度。

浅谈长治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篇7

1长治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 是依法维护农民利益的充分体现, 是提高农村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举措, 此项改革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 事关广大群众和村集体的根本利益, 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真正实现还权赋能, 让农民享有同证同酬等待遇的关键和基础。但这条道路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向, 也不是万能钥匙。它必须因地制宜, 在不同条件的村集体中以不同的形式开展, 村集体开展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有经济基础

根据长治市2015年农经统计报表统计, 全市3 467个行政村 (居、社区、菜场) 中, 有经营性收入的村1 247个, 占到总村数的36%, 其中百万元以上收入的村53个, 50~100万元的村55个, 共占有经营性收入村的9%。在全市所有行政村中, 经营性收入占到所有总收入的比例达50%,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产权制度改革在我市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 在1 247个有经营性资产和收入的村中, 开展产权制度改革是有其可行性和基础性的。

1.2有确权基础

2015年按照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计划, 各县市区迅速成立领导组、出台工作方案、开展宣传培训、抓紧航拍作业、落实配套经费、招标测绘队伍, 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确权工作。截止去年年底, 全市13个县市区的156个乡镇有149个乡镇开展土地确权工作, 占总乡镇数的95.5%, 3 47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有3 453个开展土地确权工作, 占到99.5%, 开展土地确权面积31.27万hm2, 占全市耕地和园地总面积37.4万hm2的83.6%。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呈现出齐抓共管, 加快推进的良好势头。

2长治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形式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 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 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中自我存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要手段。我市的产权制度改革以四种类型为主要模式:

2.1以集体企业改制为契机的产权改革

近年来,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趋于完善, 市场准入门槛提高, 一些前期发展较好的村办企业不符合现代企业标准, 在进入市场、融资等方面遇到很大困难。为建立符合现代企业标准的要求, 这部分村办企业就必须实行制度改革, 在这个过程中, 属于集体的产权部分也同时量化到村民头上完成了集体改革。我市郊区西白兔乡霍家沟村就是典型的以企业改制为契机实现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案例。

2.2以城改居、城中村建设为目标的产权改革

随着城市建设规划的逐步扩大, 城郊结合部的村集体城市化进程加快, 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地域空间日益缩小。由于城郊结合部生产关系与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 导致农村一些新的矛盾逐渐显露, 并日益尖锐。目前我市城区的角沿村、紫坊村、桃园村等都是典型的城中村, 是由城中村改造带动进行产权改革的村集体。

2.3以扩大发展集体经济为目的的产权改革

一些村集体随着市场发展, 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了部分村集体经济, 而对目前市场而言, 必须要求产权清晰的经济主体, 所以这部分集体经济就必须实行股份制, 这也促使了某些村集体加快了产权改革步伐。沁源县沁河镇城北村就是典型的因集体经济发展而迫切开展产权改革的村。

2.4以林权改革为主要形式的产权改革

在全国实行的退耕还林, 林权改革过程中, 一些集体林地面积较大村在林权改革中, 并没有将集体林地实际分割给村民, 而是仍以集体经营, 经正规评估公司评估后, 将林木资产量化, 分配到村民头上。我市沁县佛堂岩村就是以林权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典型村。

3长治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的实效

长治市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严格按照“宣传发动、摸底登记、张榜公示、依法颁证、搭建交易平台、推进产权交易”等六个步骤有序推进, 规范运行。2013年, 我市的沁源县沁河镇城北村被确立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 2015年已完成了资产评估和成员身份确定, 并已在工商局注册。2015年潞城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市并率先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同年出台了《潞城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实施办法》, 为其它县区提供了成熟的经验和模版。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产权制度改革确实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1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改革后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 挖掘增收潜力, 增加收入来源, 集体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如沁源县沁河镇城北村通过产权制度改革, 成立了沁源县硕源工贸有限公司和沁源县城北村汇泉农业经济专业合作社, 明确产权股份, 对本集体经营性资产做到了保值增值。

3.2提高了农民财产性收入

产权制度改革后, 集体经济组织日益发展壮大, 并通过完善的收益分配制度保障成员的集体收益分配权, 成员财产性收入逐年增加。如沁源县沁河镇城北村每年每位股民都能获得不低于500元的股权分红。

3.3强化了集体资产管理效果

农村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后, 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与集体成员经济权益紧密联系, 有效激发了集体成员监督管理集体资产的积极性, 强化了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 提高了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力。

3.4保障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资产量化到人, 保障成员依法享有集体收益分配权, 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对于集体资产被侵占、瓜分、平调的种种担忧, 使村民吃了“定心丸”, 农村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4长治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难点

4.1部分干部和群众在思想上对改革顾虑重重

受传统观念影响, 部分干部和群众缺乏市场意识, 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认识不到位。一些村干部担心改制后造成资产流失, 甚至怕失去权力或改制后不好管理;部分群众担心改制后形成垄断, 得不到应有的利益, 也有的担心政策不稳定, 发生变化, 这些认识上的误区, 影响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

4.2农村土地矛盾尖锐形成了阻力

“增人不增地, 减人不减地”这一政策是为了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而实行的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保障农民的承包权和对土地的长期投入。但是, 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土地减少, 由于农业现代化使农村土地的利益逐步最大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这种矛盾也对产权制度改革产生了很大阻力。

4.3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

产权改革涉及面广, 牵涉部门多, 部门协调起来有困难。村干部和群众对产权改革是支持的, 但也普遍反映, 产权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 仅凭农经部门来协调, 确实感到力不从心。

4.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问题难

产权改革中, 村民身份难以界定, 农龄基数难以计算。产权改革过程中, 时间段的确定, 人员构成复杂, 而且这么长的时间跨度里, 没有详细记载, 人员身份界定起来非常繁琐, 也就是具体操作起来没有依据和标准, 没有政策性指导, 要做到各类群体利益的总体平衡极为困难。

摘要:深化农村集体制度改革是巩固完善农村基本土地制度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能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黄延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58-97.

[2]叶兴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J].农村经营管理, 2016, (157) :1.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篇8

陈晓华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座谈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在全国58.7万个村和497.2万个组中,已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和组已经量化资产4362亿元,累计股金分红1563亿元,仅2013年当年分红将近300亿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农民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变农民共同共有的产权制度为农民按份共有的产权制度,使农民按份享受集体资产收益的一项农村经济制度创新。

“一方面要看到,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中,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保护不严格等问题日益突出,侵蚀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势在必行。另一方面要看到,这项改革十分复杂,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诸多法律政策的修改完善。”陈晓华说。

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好农村集体产权主体归属、集体资产的确权赋能、集体成员权界定、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等问题。

(本刊编辑部根据新华网内容整理)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篇9

(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桂发〔2017〕32号)精神,为做好江南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目的,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为重点任务以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为导向,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构建科学完善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持续营造“三大生态”、加快实现“两个建成”、扎实推进富民兴桂、奋力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围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来谋划和实施农村集体产权

2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包含关系,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村民的一部分,村民不一定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此,改革试点过程中,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应同时具备如下条件:一是依法登记取得所属集体经济组织常住户口,并长期定居在原籍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生活;二是取得所属集体经济组织的第一轮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享有第二轮土地延包经营权;三是与所属集体经济组织形成事实上的义务及管理关系。确认成员身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居住时间长短、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协调平衡各方利益。重点是对村民、婚嫁妇女、入赘人员、新生人口、现役军人、大中专学生和服刑人员等群体的成员身份进行认定。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具体确认方案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做到依法依规。成员身份确认既要得到多数人认可,又要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益。提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家庭今后的新增人口,通过分享家庭内拥有的集体资产权益的办法,按 章程获得集体资产份额和集体成员身份。对集体成员身份认定有异议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确保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确认成员身份要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示,确保成员身份精准无误。成员身份确认后,要编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名册并存档,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江南区农业林业水利局备案

(四)资产量化。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折股量化的资产。对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以及资源性资产的折股量化范围、折股量化方式等具体事项,应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五)股权设置。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股权和确定折股量化的范围,将集体资产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股权设置原则上可设置集体股、个人股。集体股主要用于村公益事业开支,是按照集体资产净额的一定比例折股量化,由全体成员共同所有的资产,集体股所占总股本的比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户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设立集体股;个人股按集体资产净额的总值或一定比例折股量化,无偿或部分有偿地由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份享有。各街道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强大的行政村的股权可设置集体股、个人股。个人股为地份股和人口股。地份股,凡领有农村一轮、二轮家庭承包土地的每份地配置资源股份;人口股按照目前本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含义依据,符合配置物业股条件的现有人口,每人配置物业股份。各镇的股份制改革试点,则以资源性资产(耕地、林地、荒地)设置股权为主。改革后,为发展集体经济,需要设增配股的,应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户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个人股权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所有,依法享有所有权、收益权和继承权。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股权可以继承,但不得退股。改革后,为确保农民保留长期的集体资产收益权,股权在一般情况下不得转让,但如遇村民死亡等情况,可以通过规范、合法的程序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转让调配。

(六)经济组织机构的成立

1.村民合作社的成立、人员产生及职责

各镇于2017年8月底全部选举成立32个行政村的村民合作社组织机构。

2.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机构设立、人员产生及职责(建议街道

6核,并张榜公示7天,对公示无异议的,上报镇(办事处)镇党政办批准,并报江南区农业林业水利局备案。

2.清人分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界定,以所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的界定人员为准,填写《人口调查登记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编印成册,经核对无误后由户主签字确认。其次要做好户籍不在册对象的调查登记,如户籍制度改革、农转非、大中专毕业生、服兵役等人员的调查,切实掌握人口变动情况。在确定量化对象时还应注意:一是任何人不能同时在两个以上(含两个)的股份制经济实体享有量化股份,严防“两头占”。二是在法规政策范围内,对于人员分类定策,宜适度宽松、不宜过分严格;对于量化对象界定,宜纳入改制、不宜排除在外;对于特殊人群政策处理,宜配置股权、不宜经济补偿;对于股权配置因素取舍,宜简单明了、不宜繁杂繁琐。最后须将《人口调查登记汇总表》进行公示7天,对公示无异议的,报镇(办事处)备案。

3.股权设置。股权设置宜简化,不宜复杂,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民主讨论决定为准。股权界定对象的认定,遵循“依据法律、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原则,对符合配置股份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必须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落实到户,并以户为单位向成员颁发股权证书,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证书管理制度,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股权界定基准日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为准。股权原则上实行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的“两不增、两不减”的静态管理制度。但允许股权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之间转让,允许股权继承。转让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其他成员的,应对受让方占有的股权比重合理设置上限,原则上不得超过总股份数的0.5%。已故股东的股份,允许继承。原则上自股东死亡之日起3个月内由具备法定继承资格的直系亲属向原股东所属股份合作社提出申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等法律法规办理。因特殊情况而需扩股、缩股或调整的,必须经股东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不断探索具备法定继承人资格但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的人员继承集体资产股份的规则。

5.编制清册制证发证。股改村根据股权设置方案的规定,计算股份数量,编制股东清册,并张榜公示7天,经校对无异议后建立正式的股东清册台账,报办事处备案后制证发证。

6.注册登记。新成立的股份制经济实体要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股份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股东代表、理事会、监事会,并将选举结果报镇(办事处)备案,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关规定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三)总结阶段(2020年7-12月)

1.档案整理。股改工作完成后,各镇、街道办要及时对试点村改制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件、决议、人口调查登记表、实施方案、股东清册、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证书等重要纸质、影像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归档,装订成册,村民委员会、镇(办事处)分别立档管理,重要文件报江南区农业林业水利局经管站备案。

2.检查验收。股改工作完成后,江南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检查、验收、总结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上一篇:知联会分会讲话下一篇:我当上了小队长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