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精选8篇)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篇1
王 庄 村 集 体 林 权 改 革 方 案
王庄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尧都区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积极配合金殿镇政府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结合我村实际,经本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制定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现状
经调查核实,公示后确认,王庄村共计347户1438人,参加本次林改以2010年11月10日前农业在册人口为准,包括在校大、中专学生10人,合同兵、义务兵3人。
(二)林权现状
全村共五个居民小组,347户居民,1438人,全村总面积5851.2亩,荒山荒坡面积4769.2亩,耕地面积1082亩。
二、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尧都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坚持森林分类经营方针,进一步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加快推进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改革的原则;坚持权益平等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坚持尊重历史、维护稳定的原则。
四、总体目标
全村集体林地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在2010年到2011年两年时间内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本着尊重历史、依法办事的原则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承包关系。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分配合理、流转程序规范、监督服务有效、配套机制完善的现代林权制度,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努力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五、林改的方式
均山到人、联户承包的方式。
六、林改的方法
(一)我村荒山荒坡面积4769.2亩,耕地面积1082亩。
(二)将本村分山户数347户,按照村现小组5个组,由农户自愿推出本组代表人,农户再将自己的林地委托给代表人,根据委托书和联户承包议事规则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本方案经全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表决通过后,报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执行。
王庄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九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篇2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农民有了大量的林业资本,激发了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热情,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就业渠道得到有效拓宽;增加了农民的财产和收入,农民群众得到了巨大实惠;调处了大量林权纠纷,农村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改善;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林权市场开始步入资本市场。
2009年11月7日,中国第一家区域性林业产权交易所--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在南昌成立。11月23日,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在北京正式揭牌运营。仅隔半月,南北两家林权交易所相继挂牌,主要从事林地、林木、股权、债权、项目(工程)、技术等的转让交易,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森林资产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自运作以来,已经开展林地、林木等林权交易400多宗,成交13.7万亩,成交金额近5亿元。让人不禁对林交所满怀期待,而且寄予厚望。
按照中央要求,力争今年完成林地确权任务,明年完成林权证发放任务。4月15日上午,我国南北联合林业产权交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将以南北联合林权交易股份有限公司为平台,完善市商、金融服务商、经纪代理、中介服务等会员体系,树立区域性市场地位;积极筹划进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和适时建立森林碳汇交易中心,组建森林资产评估中心和森林碳汇检测中心;加强南方林权交易网和林产品网上商城升级改造及推广,形成全国林产品销售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
南北联合林业产权交易股份有限公司是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引进风险投资基金5000万元后,所搭建的一个资本运作平台,力争三年后进入证券市场上市。这是我国林权市场迈向资本市场的深度标志性一步。
一是林业产业实现资源和资本市场的有效链接
虽然林权交易市场还刚建雏形,但其潜力却在逐步彰显。浙江、江苏和江西等地的产权交易所已经陆续有林权项目上马,而随着两大林交交易所的成立,掀起新一轮的林地投资热指日可待。
林权交易所成立更加强化了森林资源的商品性,增加了市场要素,加大了林地的流转功能,使林权等不能流动的资源也具有了流动性,从而提高其价值水平。由于目前的林权改革主要是针对集体所有的部分,而国有林权改制的步伐也在加快,可以预期林权交易的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林权将会成为未来新的投资和热点,林权交易所的成立正是为极具潜力的市场提供了一个规范操作的信息平台。
期待林权交易所将广泛吸引国内外资本注入林业产业,使林地、林木和林产价值最大化,同时也逐步提升林业产业投资的回报率,从而实现林业资源和资本的高效链接。
二是林业低碳经济步入市场化运营
当前我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虽然我国是最有潜力的碳交易资源供给国,但仍存在国内企业信息不对称,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相关碳交易存在严重的价值低估现象,且在国际碳交易规则的制定上也缺乏有力度的凭证。
中国林权交易所作为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的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许可经营森林碳汇的交易所,将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规范森林碳汇市场,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将提供是一个有力的平台。林权交易所将充分发挥自身凝聚国内外企业、中介、银行、投行等市场主体的强大市场平台作用,发展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真正成为中国”市场化手段解决节能减排环保问题”的一块基石。
期待进入市场化的碳汇能更高效地发挥森林固碳的作用,使森林低碳经济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三是林业第三产业由此蓬勃发展
在林业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一直是个薄弱产业,而其中的林业信息咨询业还尚处在孕育状态。新成立的林权交易所将信息咨询业放在重要的业务范围,这是一大亮点,一大突破。成立后的林权交易所将提供全国范围林木林地交易托管及信息查询服务、林权证抵押融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大宗林业商品交易等服务、为林业企业提供改制上市的咨询服务以及林业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服务等。
期待在林权交易所的带动下,林业信息咨询等服务行业将由此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林业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调整因此取得突破性进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篇3
摘 要 《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解决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构不灵活等方面的问题,为推进林业发展,增加农民和林业经济组织收入,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制。但林权抵押贷款各地推行情况参差不齐,有的金融机构根本就未办理该项业务。笔者就现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权抵押贷款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 抵押贷款
自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各地先后实施了以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落实承包责任等为主要任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决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构不灵活等方面的问题,为推进林业发展,增加农民和林业经济组织收入,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制。同时,意见明确把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作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求金融机构要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大力发展对林业的小额贷款。但林权抵押贷款各地推行情况参差不齐,有的金融机构根本就未办理该项业务。笔者就现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权抵押贷款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发展林权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
改革前的林地林木属集体所有,农民没有收益权和处置权,农民不能用集体林权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支持,而2008年来推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好解决了产权和经营主体问题,改革落实到户的林权成为了合法有效的抵押物。
(一)明晰产权为林权设定抵押提供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利凭据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改革确权后的林权证具有法律效力,为金融机构放贷拓宽了合法有效的抵押渠道,破解了农民因为没有合法有效的抵押物而导致贷款难的问题。
(二)放活经营权有利于助推林业发展,使林权抵押成为可靠的信贷方式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国家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管理,除公益林外,对明晰了产权的商品林,林权所有者可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对在林地上发展林木及其他经济作物可以自主销售,提高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有助于推动林业发展,提升林权价值,从而使林权抵押成为可靠的信贷方式。
(三)落实处置权,明确了林权可以依法办理抵押
《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赋予了林农较大的自主处置权,从而使林权所有者用林权抵押贷款合法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其明晰的产权、灵活的经营权和处置权从理论上使金融机构在林权抵押贷款不能按时偿还时,可以依法处置林权偿还贷款,林权抵押成为金融机构在助推林农发展的一个新的贷款品种。
二、金融机构主动参与,强化服务,是做好林权抵押贷款的关键
在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明晰产权、勘界发证,解决了经营主体的情况下,助推林业发展,再造森林资源,解决林权所有者发展林下经济的瓶颈,帮助林权所有者发展致富的关键在于金融机构的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只是为林权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才可能使林权抵押贷款成为现实。笔者以为,要做好林权抵押贷款,金融机构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要从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认识林权抵押贷款的深远影响
发放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也是金融机构获取收益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渠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林业资源相当丰富,林业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在当前强调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大背景下,国家对林权实施改革,为林权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金融机构针对林权改革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创新金融品种,做好林权抵押贷款,是变农民的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切实解决农民融资难的一条新途径;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实施林权抵押贷款对于支持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完善措施,强化服务,把林权抵押贷款做成破解“三农”融资难的一条新途径
1.明确贷款对象,适度放宽林权抵押贷款的用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的金融机构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但其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农业经济组织,用途仅限于植树造林,购买树种、苗木、肥料和农药等,林权抵押贷款的用途较窄,资金支持面不大。
为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在贷款对象和贷款用途上要适度扩大。在贷款对象上,凡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作为贷款对象。只要是法律、法规或政策规章认可的合法、合规生产经营项目都可以支持,从而对农民以林权向金融机构融资提供最广泛的支持。
2.适度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抵押物的范围,使林权能够最大范围地抵押融资。金融机构在林权抵押物方面,不宜管得过多过死,除公益林、权属不清或未依法办理林权登记或存在争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外的其他林权,金融机构都可以作为抵押物的范围,如家庭承包或流转方式取得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木及其林地使用权;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等都可以作为抵押物。
3.实行多种担保方式,拓宽林业融资渠道。由于农村林木、林地的多样性和林农、林业经济组织并存的客观事实,金融机构应结合当地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担保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除传统的自然人用自身的林权作抵押贷款和第三人用林权为借款人担保贷款外,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还可以采取社员承贷、专业大户承贷、专业合作社承贷的方式给予支持;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积极引导林业中小企业、林业大户成立联保小组,由评估公司对联保小组所拥有的林权进行评估,金融机构按评估价值的一定比例对联保小组成员掌握发放贷款。
4.综合多种因素,科学确定贷款期限。不同的林木其生产周期可能会不同,不同的林木其价值也不一样。因此,林权抵押贷款应综合抵押贷款用途、林木种类、生产周期、抵押林权的现状和林地使用年限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而不宜人为主观臆断,随意定得过短或过长。
5.实行惠农政策,提供优惠利率。为鼓励农民增加对林业的投入,充分体现惠农政策,金融机构应适度降低林权抵押贷款利率,可以考虑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执行,或上浮比例控制在30%以内,减轻农民的负担,助推林业发展。
6.分类管理,合理确定抵押率。金融机构在抵押率的确定上,应按林木、林地、花卉苗木等分类掌握,对林木、花卉苗木等根据其生长情况及种植时间长短、成熟程度等,按种植时间越长、生长情况越好、离成熟期越短其抵押率越高的原则分别确定不同的抵押率,以满足不同品种、不同时段抵押物的贷款需求。
三、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积极跟进配套措施推动林权抵押贷款
做好林权抵押贷款仅有金融机构参与是不行的,还需要林业部门、保险公司、评估公司、财政部门等多家单位或部门的共同协作,积极跟进配套措施,全力配合才能有效推动林权抵押贷款。
(一)政府牵头,统筹协调,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由于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需要协作的部门较多,且需要协作的各部门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任何单方沟通都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这需要政府牵头,统筹协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要求各部门拿出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案配合林权抵押贷款的推进,并抓好督促工作,才能使各部门形成一种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良好机制,以利于有效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二)规范林权管理及登记工作,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办理林权抵押贷款
林业部门应对全所辖林权建立规范的管理程序,对林权进行规范管理,严格登记,完善权证。对抵押物,要根据金融机构管理规定,严格登记手续和程序,并加强采伐等处置的管理,避免登记遗漏、重复登记或抵押后违规批准处置的现象发生,林业部门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有序地配合金融机构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同时,对逾期未偿还的林权抵押贷款,要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处置抵押林权,化解贷款风险。
(三)设立评估公司,合理确定评估价值,严格收费标准
随着林权抵押贷款的逐步推进,林权抵押业务会越来越多,在县级设立有林权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于方便客户评估,及时确定林权价值,提高效率非常必要。同时,评估公司要结合林权的实际情况,参照近两年的市场平均行情,合理确定林权价值,以便金融机构决策贷多贷少。对于林权的评估收费,评估公司要结合农村实际,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四)引进保险机制,降低林权发生灾害事故的影响
为降低灾害事故损害林权贷款的抵押物给抵押人和抵押权人造成的损失,建议对林权抵押贷款要积极引进担保机制,为林权办理保险,降低林权所有者的损失和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在林权保险方面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由金融机构和林权所有者协商,根据贷款金额大小和抵押林权状况办理火灾、盗窃、病虫害等保险,保险期限不得短于贷款期限,保险的第一受益人必须为抵押权人,保险理赔额度原则上不得低于贷款额度;二是在林权保险的收费方面,保险公司要考虑农民发展生产实际,给林权保险提供支持,适度降低收费标准;三是在发生灾害的理赔上,建议保险公司直接按林权损失情况给予理赔,而不需扣除一定面积或一定额度的损失后再理赔,使林农因灾受损的价值能得到有效补偿。
(五)财政贴息,减轻借款人负担,有利于增强借款人发展农业和林业生产的积极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材料 篇4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确保农村稳定和谐。
(二)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生态得到保护、农民得到实惠、资源得到增长,改革决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三)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四)坚持尊重历史,确保政策稳定性、连续性。重视现实,不打乱重来,不重新分配。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五)坚持依法改革,确保改革规范有序。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范程序,依法操作,确保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与法律规定相符合,使改革成果合法有效。
二、改革的范围和方式
(一)改革的范围是全市农村集体所有的林地和林木。集体林地林木能够分到户的要坚持均分到户,不适宜分到户的要以均股均利的形式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平均分配权。
(二)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家庭承包经营是指将村集体经济组
织所有的林地林木均分承包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每一农户,和村委建立承包关系,承包林地林木用于林业生产经营的方式。(类似分田到户)
(三)其它承包经营方式。其它承包经营是指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林木,由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发包,适合“四荒”(荒山、荒地、荒坡、荒滩)和“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林木、林网、公路林带、面积较小的山岚等,与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或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建立承包关系,承包林地林木用于林业生产经营的方式。
(四)村组集体经营管理方式。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可保留少量的林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实行民主经营管理,收益用于内部成员分配和公益事业。
(五)集体林地承包到农户经营的承包期为70年,以其他方式经营的承包期为20年,“四旁”林木的承包期不少于20年。承包期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六)时间要求。2010年在全市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争年内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明确经营主体的阶段性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到2013年,通过完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逐步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实现林木资源总量有效增长、农民
持续增收、生态明显改善、林区安全和谐的目标。
三、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基础准备和发动宣传阶段(2010年4月30日前完成)
1、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广播、标语(样本)、印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白纸(样本)和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形式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改革的内容、政策和意义,让群众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2、组织召开镇(处)级集体林树制度改革动员大会,成立镇(街)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不少于5人的工作小组,制定镇(街)级林改方案。各镇(街)根据《莱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制定本乡镇改革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各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林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选举结果公示7天。
4、村级林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立后,镇(街)林改工作小组负责对村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进行培训。
5、在实际工作中,无论那种情况,都要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每次会议都要有签到记录、表决结果和会议记录。这些记录必须要统一格式
(样本)。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和制定改革方案阶段
1、首先村林改工作小组对本村所有林地林木进行调查摸底,摸清林地林木资源情况。村林改工作小组要对林地林木资源情况,分不同地类、不同林种和不同经营管理方式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对照各村林地承包台账和其他林地资料,填写《调查摸底情况统计表》,建立林地林木资源台账。对有争议或情况不详的地块进行实地丈量核实,镇(处)应对调查摸底进行指导并对结果审查把关。
2、摸底调查结束后各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村林改方案和具体的承包方案,村组改革方案要因地制宜,做到详细明确,便于操作。第二部分明确本集体经济组织情况和林权现状。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确定参与改革的人员和林地林木范围数量。第三部分明确改革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可经采取均林、均股、均利等不同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集体林地和林木。(1)商品林。适宜分户经营的,以家庭承包经营的方式按人均分到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户为单位承包经营,给农户发放林权证;不适宜分户经营的,采取均股均利方式落实产权,并以通过拍卖、出租、承包等形式明确经营主体,给农户发放股权证。(2)公益林。采取均股均利方式落
实产权,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或通过拍卖、出租、承包等形式明确经营主体,实行规模经营,给农户发放股权证。(3)宜林“四荒”和“四旁”林木。宜林“四荒”和“四旁”通过拍卖、出租、承包等形式明确经营主体。“四荒”和“四旁”较少的,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保留,产权归村集体。(4)已经划定为公益林的用材林、经济林、参照公益林改革方法落实产权和经营主体。(5)公路林带和林业用地范围的公路绿化带,参照公益林改革方法落实产权和经营主体,非林业用地范围的公路绿化带,先调整为林业用地再改革。二是自留山。林业“三定”(1981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以来划定的自留山,在经农户同意后,可采取以自留山证换股权证方式,将自留山收归由集体统一经营,给村集体发放林权证,农户发放股权证,或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给农户发放林权证。三是权属有争议的林地、林木。要依法调处,争议解决后再落实经营主体。第四部分明确实施办法。一是明确林权到户的方式方法;二是明确林地林木承包费收取规定;三要明确林地林木承包合同内容;四要明确集体林收益分配和使用办法;五要明确建立档案要求等内容(样本)。方案制定后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程序,召开村民会议或村
民代表会议,讨论改革方案,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确认通过方案。对确实没有林改任务的,村委要写出书面材料,经镇(街)片长、镇长签字上报市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备案。然后进行张榜公布,公示期七天。
3、各要制定的林改方案公示期结束后,报镇(街)政府审核,审核主要对照以上四部分内容看是否符合政策要求、内容详细明确全面、可操作性强等。镇(街)政府审核同意后,下发批复文件(样本),对制定方案不合格的要提出修改意见,加以修改和补充。各镇处要将各村的林改方案以及参加林改会议人员签到表、会议记录、表决情况表(复印件)、镇(街)批复文件等进行归档保存并将复印件上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三阶段:林地林木承包阶段(2010年7月30日前完成)林地林木的承包范围也是这次改革的范围,是指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林地和林木,主要包括目前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商品林、公益林、宜林“四荒”、“四旁”林木、公路绿化带;其他需要改革完善的林地、林木;对已经签订承包合同的林地林木进行审查。
1、落实林权承包
(1)林改工作小组依据林改方案的要求,对集体林地林木实
行家庭承包的,以家庭为单位拟定出承包分配方案(样本),包括承包户主、人口、宗地位置、承包面积(株数)等内容。承包分配方案要张榜公布(如果在实施方案里已经明确的可以不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进行完善。然后组织承包人到场,划定林地界线,确定四到标志,填写《森林、林木、林地状况登记表》(填表面积一栏用铅笔填写),然后包村干部或镇林改办工作人员进行核查林木林地的四到界限,株数的造林等并与四邻签字盖章,把集体林地、林木落实到户、到人。
(2)对实行其它方式承包经营的(主要指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林木),本着先内后外的原则,优先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林地和林木。经公示无异议,报镇(街)政府批准后,由镇林改工作小组及相关林权权利人到现场落实林地、确定边界、并与四邻签字盖章并填写《森林、林木、林地状况登记表》。
(3)对公益林等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地不适合分户经营的,要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采取“均股均利”的方式改革,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落实产权,将林地、林木的股份数量、股权权重、利益分配方法等张榜公布(如果在实施方案里已经明确的可以不公示)。发放股权证,对以后的收益比如国家征用、大户承包等按照比例进行分红,村集体可以留一定的比例用于公益
事业。
(4)已经承包到户或流转的集体林地和林木,要本着“新生历史、面对现实、依法合规”的原则,凡手续完备、合同规范的予以维护;手续不完备,合同不规范的,但没有损害集体或村民的利益,且承包人或流转受让人已实际做出大量投入,履行了造林和管护义务的,可以采取“动钱不动地”调整利益分成比例等,依法加以完善和规范;对明显不合理或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严重损害集体或村民利益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依法妥善处理。
2、签订承包合同
集体林地林木承包分为:家庭承包方式、其它承包方式。(1)采取家庭承包的,由村委会作为发包方与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承包林地的类型、坐落、面积(数量)、质量等级;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承包林地的用途;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中,要包括发包方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支持和鼓励承包方造林、护林;承包方不改变林地性质,不得给林地造成永久性损害,按期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资源管护内容。(见样本)
(2)其它形式的承包合同,在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中规定的内容应该更详细、更明确。其它形式的承包还包括承包费交纳。(样本)
第四阶段:林权权利人向林业局申请登记
1、本次林改的林权登记申请以镇(街)为单位汇总。承包人签(补)订林地承包合同后申请林权登记的,要填写《林权登记申请表》(见附件)。各村将权属落实情况造册,连同林权承包人的《要权登记申请表》、《承包合同》和本人身份证明,一并报镇(街)政策审核。受理申请以宗地为单位,一个申请人有多宗地的,要分别申请。两个以上林权权利人共同使用一宗林地的,则由其签订的合同中权利或收益所占比例大的一方申请登记;林权权重相等的,由其共同推荐一人申请,并由其他人出具委托书。经镇(街)政府审核无误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查。
2、申请林权权利人为个人的,由本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申请登记;林权权利人为法人的,由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申请登记;林权权利人为其他组织的,由其单位负责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申请登记。
3、林权权利人申请办理林权初始登记申请应提交材料:林权登记申请表;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
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的委托书;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证明文件。
4、对申请人的资格、申请书填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林权权属证明文件的有效性进行初步审查后,符合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认为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说明不受理的理由或者要求林权权利人补充材料。
第五阶段:实地勘界
实地勘界、登记工作量非常大,也是把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质量的关键环节。林权登记申请由林权登记机关审查受理后,组织技术人员及林权相关人员对宗地进行实地勘界。实地调查森林资源现状和勘测宗地界线,包括宗地座落、小地名、四至界线、拐点坐标、地类、面积(株树)、林种、树种、造林等。认定权属界线时,必须由被调查宗地林权权利人与相邻宗地林权权利人共同到现场指界,认可后在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对产权已经明晰的林地、林木,要依法逐地块实地勘界、登记,核发林权证书,确保程序合法、手续齐备、四到清楚、权属明确、数据无误,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对权属不清、林权有纠纷的要在确定权属、解决纠纷之后,予以发证。
第六阶段:林权争议处理
1、处理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完善林权纠纷调处工作机制,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互谅互让、依法依规的原则,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村间问题不出乡,乡间问题不出县”,及时调处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处理机关
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跨行政策区域的林权纠纷,原则上由应由所跨两个行政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3、处理依据
(1)林权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书,是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
(2)其他证据。尚未取得林权证的,下列证据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土地改革时期,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土地证;土地改革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不发证的林木、林地的土地清册;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林权争议处理协议、赠送凭证
及附图;人民政府作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对同一起林权争议有数次处理协议或者决定的,以上一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最终决定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作出的最后一次决定为依据;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判决。
4、处理程序
当事人协商。争议双方当事人应当主动、互谅、互让地协商解决。经协商依法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在协议书及附图上签字或者盖章,并报所在地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备案;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或当事人一方不愿协商解决的,向当事人共同的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申请处理。
一是行政处理。林权争议当事人任何一方都有权要求政府出面解决。行政处理的程序:(1)申请人向林权争议处理机构提交《林地林木权属争议处理申请书》。(2)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提出证据,如提供林权证、土地证等权属证明。不能出具证据的,不影响林权争议处理机构依据有关规定和证据认定争议事实。(3)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先进行调解,经过调解意见达成一致的,由双方当事人签字,并加盖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的印章,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应当制作处理意见书,由人民政府作出决定。(4)当事人对政府裁决不服的,可依未能提出行
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二是司法处理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裁决和行政复议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阶段:林权改革档案管理
1、档案的内容。林权改革档案是指在林权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表、音像、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林权档案建立的内容一般包括:各种会议材料、文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工作宣传、检查、汇报、总结等材料。
2、档案的保管期限。林权改革档案管理从保管期限上可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
第八阶段:检查验收
1、检查验收的内容
(1)林改准备工作情况。包括组织机构、配套文件的制定、宣传发动、培训和林改实施方案的制定等方面。
(2)实施操作情况。包括操作规范情况,合同签订、外业调查勘界等方面。
(3)登记发证情况。包括发证程序是否规范,材料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准确,发证是否到位等方面。
(4)工作效果。包括林改完成率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
2、检查验收的方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000 篇5
一、概述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由农民自愿联合组成的具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经济组织,对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荒地和滩地等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二)改革方案
改革方案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对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具有约束力。
(三)制定改革方案的意义
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是宣传政策、把握政策、落实政策的过程,是发扬民主、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的过程,是沟通协调、调整利益、促进和谐的过程。
二、制定改革方案的基本要求
具体操作程序必须“公开、公平、公正”,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
改革方案的内容、程序、方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确保改革成果合法有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能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二)体现大多数成员的意愿
(三)履行法定程序通过生效
改革方案要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程序,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通过生效,即通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方可生效实施。
(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制定改革方案的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成立改革工作组织机构
根据改革的工作量,设立相应的改革工作小组,组成人员以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主,既要求有一定的代表性,又要注意选择为人正直、熟悉本村情况,懂政策、办事公道的成员参加。同时,要具体明确改革工作小组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二)掌握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状况
摸清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数和农户数,是制定改革方案的基础性工作,需要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造册,一般以依法取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户籍为基本原则。
(三)掌握本集体经济组织林权状况
1、自留山;
2、家庭承包经营林地;
3、其他方式承包或流转的林地;
4、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地;
5、国有森林经营单位使用的林地。
(四)掌握林地林木权属争议纠纷情况
(五)开展林权现状实地调查
要对林权界限进行全面核实登记,做到“三有”(有草图、有估算面积、有明显界至)“三无”(无纠纷山、无重证山、无漏登山),确保林权资料与实地相符。
(六)掌握农民对改革的意愿
详细了解村民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反映、看法、要求、意见、建议等,特别要掌握村民对集体林权制度改什么、怎么改、何时改的意见。
(七)公示林权状况
公示内容主要包括申请人姓名、宗地数、宗地类型(自留山、家庭承包经营林地、其他方式承包或流转的林地、集体经营林地、有林权争议林地等、面积、座落(地名、四至)、权源依据等。公示期为7天以上,公示内容必须存档,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公示榜进行拍照存底。
四、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
改革方案的内容要因地制宜,通常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改革的背景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集体经营管理的现状分析,重点是集体和成员经营林业的收益,以及森林资源变化情况等;二是改革的目的意义,重点阐述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进一步通过落实成员的林权,提高林地生产率,增加成员经营林业的经济收入,促进森林资源保护;三是改革的依据主要是《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等法律规定和镇党委政府出台的政策要求,以及本集体经济组织大多数成员的意愿等。
(二)基本情况
1、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
2、林权现状确认。
(三)明晰产权方式
在具体操作中,明晰产权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家庭承包经营(按户承担、按人分地);
2、其他方式承包经营。
主要是指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愿承包经营的林地等,具体范围由村民会议决定。
3、村集体经营管理
(四)实施办法
1、明确落实林权到户办法。具体要做到“三个确定”:一是确定工作程序,具体包括明晰产权的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等;二是确定林权到户方式,在确保公平、公正和便于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落实林权办法;三是确定勘界操作方法,明确宗地面积计算、宗地界限区划、宗地因子调查等操作方法,做到标准统一、简便易行。
2、明确林权公示和确权方法。经初步划定宗地林权和实地勘界后,按照国家林业局《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在森林、林木和林地所在地公示30天,无异议的签订承包合同,并申请林权登记发证,有争议的进行核实和调解,及时解决争议。
3、明确改革工作经费筹集和使用办法。
4、明确林地林木承包费收取规定。
对采取“均山均林到农户”的明晰产权方式,林地林木承包费可以不收取,也可以收取。
5、明确林地、林木承包合同内容。
承包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二是承包林地的名称、座落、面积、界至、质量等级以及林木状况;三是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四是承包林地的用途;五是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六是违约责任。
6、明确集体收益分配和使用办法。
7、明确建立档案要求。
(五)其他商定事项
1、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
2、要求村民积极支持工作小组工作。
3、改革方案未确定事项的处置机制等其他方面内容。
五、改革方案的通过
(一)召开村民会议
村民会议同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即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员参加会议,集体经济组织十八周岁以上的全体成员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另一种是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即由每户派代表参加会议,集体经济组织总户数有三分之二以上户代表同意。
同时,对村民会议的有关情况可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长期保存,一是村民会议的参加人员,需要说明是全体村民参加或者户代表参加;二是会议召开和改革方案通过的时间、地点;三是改革方案通过的方式,如记名票决或无记名票决等方式;四是表决结果统计、记载监票人、计票人,统计同意、弃权、不同意的票数等。列席会议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可以在改革方案上签名公证。
(二)报送镇人民政府备案或批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篇6
**镇**村村民领取林权证。
两年多奋战终有果,**县8万农民喜领
林权证
2007年4月,**县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同年10月全面启动。两年多来,该县广大干部群众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今年5月31日将81115本林权证发放到农民手中,成为我州率先完成林权证发放的县市。这也标志着该县林改主体改革工作已结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该县共有林地面积280.5万亩,其中个人经营管理的林地265.94万亩,占94.8%。林改涉及全县279个村75580户农户,全县应发放林权证81325本,实际发放林权证81115本,证本发证率99.74%。
为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进行,该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依据“二清”面积配套林改经费,按每亩1元的标准将270万元林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县林改工作中共受案2534起,现场调处2484起,专班调处21起,结案率达98.9%。数据是枯燥的,但为了这组数据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非参与其中不能体会。该县林业局局长宋春禄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够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林改主体工程,得益于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更得益于广大干部的努力付出,也得益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配套改革呼之欲出,林农受益指日可待
林改主体工程的完成,预示着林改工作将全面进入配套改革阶段。林权抵贷款、林地林木流转、森林保险、公益林管理等都需要通过配套改革来完成。
去年12月,**县林业要素市场建成投用,是目前全州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办公设备一流的林业要素市场。自该市场开业以来,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5宗,评估价值194.2万元;开展森林资源资产抵贷款3宗,贷款金额95万元;规范村集体林场流转2宗,流转面积3296亩,成交金额66.2万元。去年12月23日在林业要素市场公开拍卖椒园镇龙潭溪村林场,也是我州在林改过后,首次按照正规化林权交易程序完成的交易,该宗林地最终以高出底价近20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卖,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赢利20万元。
该县还在全县279个林改村成立了林业“三防协会”组织。协会会员由农户志愿加入,协会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和组织机构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完善,为深化林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加强了林改档案管理,县、乡镇均落实了林改档案管理人员,建立了林权档案管理制度;在要素市场建立了林权档案室,配备了林权档案密集架;乡镇建立了林权档案室,配备了档案专柜;对村级林改档案实行村档站管。在林改工作中,从一开始就注重林改原始材料的收集,确保原始资料收集齐全。对林改档案实行分级、分类装订成册,建立电子和文本档案双备份,确保林改档案完整、规范、安全、可靠。
林农认识尚有差距,林改整体效益发挥尚需时日
“这样的证我们以前也领过,山还是那座山,新的林权证与以前的林权证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晓关侗族乡堰塘坪村年过七旬的农民张子明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那么,新的林权证发到老百姓手中后,真的是“山也还是那座山吗”?该县林改办负责人说:“新的林权证,包含的内容远比原有的林权证丰富得多,只是由于配套改革正在推进过程中,在短时期内,可能还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功效。这也充分说明配套改革加紧实施的重要性。”
就**而言,林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首先,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初步建立,林政管理步入规范。全县已经完成确权发证、完善林地流转及森林资产评估制度、建立林业要素市场等基础性工作,集体林地的经营、利用、流转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初步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督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通过成立村级林业“三防协会”组织,毁林、盗伐、森林防火等老大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极大地缓解了政府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目前,全县盗伐、滥伐林木现象明显减少,群众的护林防火意识明显提高。
其次,农村经济结构得以优化,林业产业综合效益初步显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分山到户,还山于民后,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的,使广大林农对自己经营的林地充分享有承包经营权和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消除了林农的后顾之忧,群众看到了致富希望,爱林、护林、造林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高涨。自林改以来,全县完成木瓜、厚朴、白柚等经济林造林3.8万亩,涌现出沙道沟镇二坪村的李文清、**镇个体户徐勋培等造林大户,调动了社会和群众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实现了森林增长、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的目标,获得了优一方生态、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谐的巨大综合效益。
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 篇7
一、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 政府部门无疑是主要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要想深化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就需要政府在这项改革中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政策, 并且实施全面战略管理。不仅要落实制度化、规范化, 还需要协调各方利益主体的权益, 建立林业发展与林农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 明确角色意识, 分层次落实责任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 政府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对自身的管理角色和引导角色有清晰的认识, 能够在整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执行的过程中, 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促进广西林业事业的发展。
首先, 技术操作层次。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流程, 为了确保整个改革制度取得更好的效果, 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按照管理需要, 设定可操作的各分项指标。如在林地抵押贷款方面, 就可以通过设立贷款额度指标, 贷款难度指标等;在信息公开方面,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信息公开程度指标、信息公开广度指标、信息公开频度指标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细化, 就能够让政府部门, 通过指数化技术来衡量和检查, 林业部门在改革过程中制定的政策及其管理的效果, 为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基础。
其次, 管理层次。要保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达到预期的目标, 就需要政府建立高效的林业管理体系。因此,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效益的服务管理理念。也就是不管是采取在目标式管理, 还是标杆管理、绩效管理, 都必须坚持以兴林富农为目标, 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为终极目标。事实上, 绩效管理是较为有效的管理途径。如果政府部门, 能够以科学的绩效管理强化组织价值, 那就能够为人力资本增值, 也能够制定具有竞争力管理技术。
(二) 实现资金、产业、科技, 三大支撑的组合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 我们要让林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做到还山、还权、还利于民, 实现兴林富农的目标, 就需要政府对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首先, 政府要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采取运行“投资推动”与“改革拉动”的策略, 最终能够实现“集约经营型”林业。在改革过程中, 应该从资金引进的角度出发,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林业信贷业务, 进一步加快森林资源收储中心的建设, 同时, 还需要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 完善林权证抵押担保贷款办法, 并积极建立森林保险制度, 从多方面完善集体林权改革所需要的资金问题。
其次, 政府还需要从现代化林业的角度出发, 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也就是为林业管理, 为林业产业提供科学技术指导。比如公开林改信息及林业科技政策;引导林农实行科学经营, 开通林业服务热线, 帮助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等等。
二、优化资源管理体系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 要确保各项措施得以顺利执行, 就需要林业部门对资源管理体系进行全面优化, 确保各项资源能够有机结合起来, 并进一步加强林业执法力度。
(一) 大力推进森林资源管理改革
林业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形势的需要, 创新森林资源管理体制, 探索行之有效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首先, 需要根据森林资源分布, 建立起产权明晰、办事高效、运转协调、执法严明、监管有力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根据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的要求, 真正做好试点工作, 同时, 还需要及时总结经验, 制订出台符合当地实际、操作性强的森林经营管理规范。在这个过程中, 还需要针对广西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森林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政策和模式, 全面提高森林经营管理的水平。
此外, 还需要根据广西林业管理的实际情况, 对公益林要严格管护、科学经营, 确保生态功能和综合效益的完美结合;对人工商品林, 就需要采取依法放活、集约经营的方式, 将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 还需要建立以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为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实时、动态、开放式的信息服务。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立, 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森林资源监测组织体系, 健全综合监测体系建设的科技支持系统, 全面提升各地林业资源的预测预警能力。
(二)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队伍和基层林政执法队伍建设
在集体林权改革中, 如何加强林业执法, 保证林业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 是林业部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 在新的改革背景下, 林业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林业资源管理队伍和执法队伍的建设。
首先, 必须加强木材检查站、林政稽查队和林业工作站等, 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者就需要合理调整木材检查站的建设布局, 根据各地林业布局以及管理方式, 探索流动巡查等新的检查方式, 尤其是需要完善木材运输检查的规章制度, 确保木材检查站的监督管理得以顺利执行。要大力加强林政稽查队伍建设, 逐步建立健全林政稽查执法体系, 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其次, 加强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建设。森林资源监督是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监督地区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利用和保护管理, 确保法律实施、政令畅通。要发挥监督机构的作用, 就需要强化监督机构人才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业务建设, 从实用性和可行性的角度出发, 建立制度完备、运转协调、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此外, 还需要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强化依法行政和执政为民意识, 增强监督能力, 提高监督实效。
再次, 需要进一步加强调查规划和监测机构建设。对集体林权改革而言, 掌握最准确的林业资源动态, 是确保制定改革适应时代发展, 适应本地区林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说,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承担着野外信息采集、监测数据处理、生态建设成效评价和林业发展规划编制等重要职能, 为林业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数据基础, 对整个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 我们必须要提高林业检测部门的现代化监测能力, 通过高科技的引入, 强化管理着力提高调查、监测成果质量和水平。
(三)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职能
在集体林权制度管理中, 基层部门的领导管理, 是决定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也是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因素。因此, 有必要加强领导部门的管理职责, 落实领导干部林业建设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
这就需要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 完善领导干部林业建设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 将林业管理与政绩考核结合起来, 即将森林资源的数量消长、质量升降和保护管理情况等作为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真正将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的责任落实到乡镇政府领导肩上。
三、提升林农参与管理的意识
事实上,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 居于主导位置的林农, 本应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但是从当前的情况看, 其参与能力面临极大困境, 如林区信息化建设落后, 可供参与途径有限, 林农参与能力不强等。
因此,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进程中, 必须要提升林农参与意识和能力:一是加快林区信息化建设;二是政府提供各种途径激发林农参与热情, 提供科技指导, 举办各种培训班, 提升林农的参与水平;三是林农自身要不断学习有关参与的知识, 提升自身价值与认同的机会, 提高参与能力。
只有落实上述措施, 才能提升林农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从根本上改变林业的产权结构, 培育林农的角色意识, 实现“社会林业社会办”。当然, 对政府部门而言, 最为重要的工作在于, 充分保障林农自主决策权与创制权, 让林农获得社会创造力的源泉, 杜绝一切事务由政府包办的行为, 也就是说, 政府在关系到具体管理过程的各项内容不予干涉, 只在决策权的战略方向与创制权的实现方面加以引导。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的深化发展, 广西的集体林业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各地集体林业管理的现状, 提出具有实用性的解决策略, 在保证林农经济利益的同时, 也确保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摘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完做好这项工程, 需要政府部门, 尤其是林业管理部门针对自治区林业管理的现状以及发展目标, 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 全面推进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文章将就目前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优化的工作展开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广西林业管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金银亮.我国集体林权法律制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2]李娅.江西省集体林区林权改革效果、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资源调查探讨 篇8
关键词:梨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资源调查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05-1
1 梨树县集体林业现状
梨树县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全县幅员面积366008公顷,辖21个乡镇,两个工业园区,313个村,2554个村民小组,1896个自然屯,70余万农业人口。全县林业用地面积67519公顷,立木蓄积3161971立方米。其中:集体林地28575公顷,立木蓄积1694932立方米。集体林地面积和立木蓄积储量分别占全县总的42.3%和53.6%。资源分布,南部低山丘陵区主要以天然次生柞树林、人工落叶松、樟子松、黑松水土保持林为主;中部平原区主要以杨树农田防护林为主;西北部风沙区主要以杨树、樟子松防风固沙林为主。“三大区域”林地面积和立木蓄积量分别占全县的61.4%和43.6%;9.6%和27.3%;29%和29.1%。
2 林改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林改资源调查是林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摸清林地、林木权属,查清全县集体森林资源的总量和已被非法改变用途的林地。
以村、组为单位,查清纳入林改范围的林业用地各宗地界线、面积、地类、森林类别、林种、树种、蓄积、权属、是否已流转等因子,确定小班界线,绘制小班平面图,建立小班数据库。
3 林改资源调查工作的步骤
(1)由各乡镇、村向县资源调查工作人员提供林地、林木的使用权、所有权证明材料,确定林地、林木权属。(2)根据“三北”二期工程林相图、2002年二类资源调查林相图,以村、组为单位,以林地权属为基础,对村、组内的每个小班进行调查统计,对需要分成几块宗地的小班,采用小班号加横线,加阿拉伯数字标号来表示。现地调查发现林相图中没有的小班,要在图中标记位置,按该林班中最大小班号续编排。(3)组织相关权利人同时到达调查现场,确定是否转让,进行界线标记、面积测量,准确登记各类调查因子。如遇特殊情况详细填写备注。调查人员、权利人、四至人均在调查表上签字。当天统计汇总调查结果,输入微机。(4)以乡镇为单位录入调查数据,形成图表,统一装订成册,对各乡镇作出书面报告。
4 外业调查
4.1 林权的确定
确定林权的主要依据以1982年年县政府颁发的林权执照或1982年林权登记表为主,其次利用1984年 “三北”二期工程图,并参照相关资料、合同书等证据,组织相关权利人员现场对宗地界线进行勘查核實。
4.2 宗地的区划
宗地的区划以小班为基础,当小班地块中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权利人不同、林地使用权终止日期和类型不同、区划林种不同、森林类别不同时,应对小班再次划分,小班就是一个宗地,宗地只能小于或等于小班,
4.3 面积调查测量
要对每一块宗地的面积进行实测。宗地面积小于1公顷的采用罗盘仪闭合导线测量法,宗地面积大于1公顷的采取GPS面积测量法。面积单位为亩,保留小数2位,面积允许误差为±10%。测量宗地时参照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档案,实测面积小于资源档案的,要查清原因,以免森林资源丢失。林带面积的计算:林带面积等于林带长乘林带宽。林带的长为1个小班的长或1个小班被分成几个宗地后每个宗地的长。林带的宽按林台两侧从林台边算起每侧各加3米计算。只剩一行的残次林带,林台不明显或没有林台的,林带面积参照小班卡片或其他证明材料确定。
4.4 宗地的林木株数、蓄积的调查
宗地的林木株数采取全林调查。蓄积调查可以采用全林每木调查和标准地调查。株数、蓄积量的允许误差为±5% 。标准地的面积要求不要少于宗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标准地的选设必须有充分的代表性,树种、密度应分布均匀;标准地应离开林缘,不能跨越道路、河流、伐开线等;在山区的标准地设置方向应与等高线垂直。标准地测量,正方形和长方形标准地,用罗盘仪测角,测绳或皮尺量距(有坡度时改平),测量四个边线的长度,测线闭合差不能超过1/200。标准地四角竖旗或埋标,境界线外侧树上应作标记。带状标准地,宽度为4~10m,测量中线,量距误差不能超过1/200,中线必须垂直,测绳偏离中线不得超过10cm,每木检尺时,边线树木必须确定其境内树和境外树。
5 内业整理
5.1 面积的求算
对用罗盘导线测量面积的宗地,应用方格纸查算面积。用GPS面积测量的宗地,在计算机上用统一的面积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宗地面积按乡镇、村、组、小班层层控制的原则进行平差。
5.2 宗地平面图的绘制与打印
用GPS对宗地的边线拐点按顺序进行定位记录GPS数据,按顺序录入到计算机用地信息等软件落点连线成图。用GPS测量面积的宗地,在计算机上调出保存在GPS上该宗地的测量轨迹,用GPS自带的成图软件编辑直接打印成图。对1公顷以下的宗地,利用外业测量的角度距离绘制宗地示意图,标明边线长度和中心点坐标值。附图要求有比例尺、指北针、图例、面积和至少一个GPS值的标记等成图要素。成图大小一律是用A4纸打印。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荐阅读: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06-17
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2-2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试题12-24
北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06-0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小知识11-03
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06-27
蔡家塬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计划12-17
拟表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名单07-15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调研报告01-16
集体林权制度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