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总结

2024-08-19

集体林权制度总结(共8篇)

集体林权制度总结 篇1

邗江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扬州市邗江区林改办

邗江区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辖11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49个村。全区林业用地面积 143060.84亩,集体林地面积140004.94亩,国有林地面积3055.9亩。我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从2009年9月试点到2010年10月底,前后历时一年多,我区共完成林改面积11.97万亩,其中均股均利面积4530.57亩,发放股权证2651本,林权发证面积44019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林改任务。总结全区的林改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林改方案

2009年省、市相继召开林业会议后,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下发《邗江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从我区农村集体林权的实际出发,对全区林改工作进行了统一布置,并安排林改专项工作经费。分管副区长朱跃龙亲自深入各镇调查研究,进行指导,确定李典、杨寿两镇为我区林改工作先行试点单位,2010年在试点基础上我区全面推开林改工作。为充分掌握各林改村组的集体林业资源现状,在区林改办的指导下,各村、组对集体林业用地面积、分布、所有权、使用权,集体成片林面积、分布、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其中的已改制、未改制面积,改制的主要方式、存在的问题,林权证发放情 1

况,集体林中公益林、商品林划分情况及经营现状等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进行了分类整理,为科学制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注重宣传培训,稳妥推进林改工作

林改工作比较复杂,为了吃透政策,把好事办好,我区通过制作宣传栏、宣传标语、编发《简报》等开展相关宣传工作,下发《致广大林农的公开信》2万多份,让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知晓林改政策,为林改工作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环境。区农委于2009年11月4日召开了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动员和培训会议,会上区农委主要领导作了动员讲话,对林改工作提出了要求,高邮市的林改专家针对林改的具体操作步骤作了详细讲解,与会人员进一步理解林改政策和任务、理清林改思路、掌握林改程序。2009年11月20日区林改办在李典镇小乾村召开林改现场会,对试点镇林改工作进行了交流总结,部署下阶段工作。2010年5月6日,我区召开了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会议,对全区2010年林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序时进度,会上请扬州市林改办吴建华处长作了林改专题讲座。同时,区农委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辅导小组,林改办所有成员划镇包干,明确责任和分工,强化服务与指导。为确保各地能按时按质完成林改目标任务,2010年8月27日我区又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会,会上,各镇对林改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打算等进行了交流,区林改办通报、点评了各镇林改情况,进一步促进林改工作。在林改过程中,区林改办

人员经常深入到镇、村指导林改工作,对林改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并帮助解决。

三、依法规范操作,确保林改符合实际

严格执行《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法推进改革,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村和社会稳定。在林改推进过程中:一是充分尊重和依靠群众。把林改重大问题的决定权交给群众,使改革集中民智、符合民心,体现民意。村组林改方案要公示,要通过村民民主议事的方式审议通过林改方案,实行“四签两公示”,即通知签收、与会签到、表态签字、决议签名,林改方案、股权登记表公示;实行两个“2/3”,即必须有2/3以上的村民或村民代表到会,实施方案必须有2/3以上的与会者同意。要形成决议报镇政府审批、区政府林改办备案。二是切实保障农民受益,让改革成果惠及农民。我区村组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林木主要采取均利方式,即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林木净收益的56%以股份的形式平均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户或个人),其余的20%作为公积金,用于扩大林业再生产,24%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益事业。通过实施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

四、搞好自查整改,不断提高林改质量

在各镇开展自查的基础上,区林改办从10月28日开始分别对我区各镇林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一是听取林改工作汇报,了解、掌握各镇林改总体情况,通过检查,认定各镇

林改工作已按要求全面按时完成。二是查阅林改成果资料档案,对资料整理、装订规定了统一格式,确保合同手续齐全、程序合法。在林改档案整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江苏省林业局、档案局联合印发的《江苏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确定归档目录,由各镇(街道)负责提供林改各阶段文书资料,在区林改办的统一要求下,规范标准化的电子档案和文字档案。为规范表册的填写,做到准确、完整、整洁,全区确定由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村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各村各组档案资料的收集与归档保存工作,对各组形成的相关文字材料、图、表、册等由组干部在镇林改办同志的指导下统一在村办公室填写,从而保证了各类材料的规范与完整。镇(街道)汇总后,我区集中林改办人员对各镇林改材料逐一进行过堂,每天1-2个镇,前后历时半个月,发现问题,则退回有关镇、村重新整理和补充。同时,多次邀请市、区档案局专家对我区林改档案的整理工作进行指导,确保档案符合相关要求。三是实地查看,确保林权证、承包合同中林地的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

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林改办精心指导,基层干部努力工作和群众积极参与,全区林改工作稳妥推进,程序完整,操作规范,符合实际。我区林改任务的顺利完成,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1、加强领导,组织保障是前提

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我区各级均成立了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林改领导机构,并做到了“六到位”即:组织保障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责任到位、业务培训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确保了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2、依靠群众,机制创新是基础

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同时也是首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我区在林改中,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按《土地承包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由村民自主决定林改方案,从而使林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试点先行,调查摸底是根本

区林改工作在试点镇基础上,各镇、村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各镇的镇情、村情、林情,采取先行试点、先易后难、全面铺开的方式进行,为全面完成林改任务打下了基础。

4、严格质量,规范操作是核心

质量是林改的生命。在林改工作中,严格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质量。为确保林改工作质量,全区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对照业务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的规定进行自检自查,做到时间、进度和质量的协调统一。

5、公平、公正、公开是保障

全区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林改工作,充分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为了巩固林改成果,我们认为在今后林业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保

护和管理方式,建立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体系。二是继续加强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要抓好村规民约的制定,提高村民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基层林业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及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集体林权制度总结 篇2

集体林权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集体林权制, 即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它包括:《土地改革法》规定的分配给农民个人所有的通过合作化时期转为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集体所有的土地上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民种植、培育的林木;集体和国有林场等单位合作在国有土地上种植的林木;“四固定”时期确定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森林、林木、林地;林业“三定”时期部分地区将国有林划给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且已由当地人民政府发放了林权证的。

摘自《中国环境报》

集体林权制度总结 篇3

摘 要 《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解决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构不灵活等方面的问题,为推进林业发展,增加农民和林业经济组织收入,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制。但林权抵押贷款各地推行情况参差不齐,有的金融机构根本就未办理该项业务。笔者就现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权抵押贷款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 抵押贷款

自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各地先后实施了以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落实承包责任等为主要任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决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构不灵活等方面的问题,为推进林业发展,增加农民和林业经济组织收入,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制。同时,意见明确把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作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求金融机构要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大力发展对林业的小额贷款。但林权抵押贷款各地推行情况参差不齐,有的金融机构根本就未办理该项业务。笔者就现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权抵押贷款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发展林权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

改革前的林地林木属集体所有,农民没有收益权和处置权,农民不能用集体林权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支持,而2008年来推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好解决了产权和经营主体问题,改革落实到户的林权成为了合法有效的抵押物。

(一)明晰产权为林权设定抵押提供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利凭据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改革确权后的林权证具有法律效力,为金融机构放贷拓宽了合法有效的抵押渠道,破解了农民因为没有合法有效的抵押物而导致贷款难的问题。

(二)放活经营权有利于助推林业发展,使林权抵押成为可靠的信贷方式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国家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管理,除公益林外,对明晰了产权的商品林,林权所有者可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对在林地上发展林木及其他经济作物可以自主销售,提高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有助于推动林业发展,提升林权价值,从而使林权抵押成为可靠的信贷方式。

(三)落实处置权,明确了林权可以依法办理抵押

《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赋予了林农较大的自主处置权,从而使林权所有者用林权抵押贷款合法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其明晰的产权、灵活的经营权和处置权从理论上使金融机构在林权抵押贷款不能按时偿还时,可以依法处置林权偿还贷款,林权抵押成为金融机构在助推林农发展的一个新的贷款品种。

二、金融机构主动参与,强化服务,是做好林权抵押贷款的关键

在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明晰产权、勘界发证,解决了经营主体的情况下,助推林业发展,再造森林资源,解决林权所有者发展林下经济的瓶颈,帮助林权所有者发展致富的关键在于金融机构的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只是为林权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才可能使林权抵押贷款成为现实。笔者以为,要做好林权抵押贷款,金融机构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要从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认识林权抵押贷款的深远影响

发放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也是金融机构获取收益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渠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林业资源相当丰富,林业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在当前强调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大背景下,国家对林权实施改革,为林权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金融机构针对林权改革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创新金融品种,做好林权抵押贷款,是变农民的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切实解决农民融资难的一条新途径;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实施林权抵押贷款对于支持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完善措施,强化服务,把林权抵押贷款做成破解“三农”融资难的一条新途径

1.明确贷款对象,适度放宽林权抵押贷款的用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的金融机构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但其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农业经济组织,用途仅限于植树造林,购买树种、苗木、肥料和农药等,林权抵押贷款的用途较窄,资金支持面不大。

为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在贷款对象和贷款用途上要适度扩大。在贷款对象上,凡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作为贷款对象。只要是法律、法规或政策规章认可的合法、合规生产经营项目都可以支持,从而对农民以林权向金融机构融资提供最广泛的支持。

2.适度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抵押物的范围,使林权能够最大范围地抵押融资。金融机构在林权抵押物方面,不宜管得过多过死,除公益林、权属不清或未依法办理林权登记或存在争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外的其他林权,金融机构都可以作为抵押物的范围,如家庭承包或流转方式取得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木及其林地使用权;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等都可以作为抵押物。

3.实行多种担保方式,拓宽林业融资渠道。由于农村林木、林地的多样性和林农、林业经济组织并存的客观事实,金融机构应结合当地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担保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除传统的自然人用自身的林权作抵押贷款和第三人用林权为借款人担保贷款外,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还可以采取社员承贷、专业大户承贷、专业合作社承贷的方式给予支持;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积极引导林业中小企业、林业大户成立联保小组,由评估公司对联保小组所拥有的林权进行评估,金融机构按评估价值的一定比例对联保小组成员掌握发放贷款。

4.综合多种因素,科学确定贷款期限。不同的林木其生产周期可能会不同,不同的林木其价值也不一样。因此,林权抵押贷款应综合抵押贷款用途、林木种类、生产周期、抵押林权的现状和林地使用年限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而不宜人为主观臆断,随意定得过短或过长。

5.实行惠农政策,提供优惠利率。为鼓励农民增加对林业的投入,充分体现惠农政策,金融机构应适度降低林权抵押贷款利率,可以考虑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执行,或上浮比例控制在30%以内,减轻农民的负担,助推林业发展。

6.分类管理,合理确定抵押率。金融机构在抵押率的确定上,应按林木、林地、花卉苗木等分类掌握,对林木、花卉苗木等根据其生长情况及种植时间长短、成熟程度等,按种植时间越长、生长情况越好、离成熟期越短其抵押率越高的原则分别确定不同的抵押率,以满足不同品种、不同时段抵押物的贷款需求。

三、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积极跟进配套措施推动林权抵押贷款

做好林权抵押贷款仅有金融机构参与是不行的,还需要林业部门、保险公司、评估公司、财政部门等多家单位或部门的共同协作,积极跟进配套措施,全力配合才能有效推动林权抵押贷款。

(一)政府牵头,统筹协调,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由于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需要协作的部门较多,且需要协作的各部门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任何单方沟通都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这需要政府牵头,统筹协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要求各部门拿出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案配合林权抵押贷款的推进,并抓好督促工作,才能使各部门形成一种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良好机制,以利于有效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二)规范林权管理及登记工作,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办理林权抵押贷款

林业部门应对全所辖林权建立规范的管理程序,对林权进行规范管理,严格登记,完善权证。对抵押物,要根据金融机构管理规定,严格登记手续和程序,并加强采伐等处置的管理,避免登记遗漏、重复登记或抵押后违规批准处置的现象发生,林业部门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有序地配合金融机构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同时,对逾期未偿还的林权抵押贷款,要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处置抵押林权,化解贷款风险。

(三)设立评估公司,合理确定评估价值,严格收费标准

随着林权抵押贷款的逐步推进,林权抵押业务会越来越多,在县级设立有林权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于方便客户评估,及时确定林权价值,提高效率非常必要。同时,评估公司要结合林权的实际情况,参照近两年的市场平均行情,合理确定林权价值,以便金融机构决策贷多贷少。对于林权的评估收费,评估公司要结合农村实际,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四)引进保险机制,降低林权发生灾害事故的影响

为降低灾害事故损害林权贷款的抵押物给抵押人和抵押权人造成的损失,建议对林权抵押贷款要积极引进担保机制,为林权办理保险,降低林权所有者的损失和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在林权保险方面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由金融机构和林权所有者协商,根据贷款金额大小和抵押林权状况办理火灾、盗窃、病虫害等保险,保险期限不得短于贷款期限,保险的第一受益人必须为抵押权人,保险理赔额度原则上不得低于贷款额度;二是在林权保险的收费方面,保险公司要考虑农民发展生产实际,给林权保险提供支持,适度降低收费标准;三是在发生灾害的理赔上,建议保险公司直接按林权损失情况给予理赔,而不需扣除一定面积或一定额度的损失后再理赔,使林农因灾受损的价值能得到有效补偿。

(五)财政贴息,减轻借款人负担,有利于增强借款人发展农业和林业生产的积极性

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篇4

我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三茅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我村实际情况,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农户1184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755人。

一、任务完成情况

全村完成林改面积308.5亩,至11月底,林改任务全面完成,其主要林改方式为发放林权证,涉及户数1184户,人数3755人,林改档案齐全。

二、林改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认识,成立镇林改工作小组

为有效开展全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村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组织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村召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部署了改革任务,明确了时间要求,为扎实有效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揭开了序幕。

2、科学制定方案

一是准备工作阶段。村成立了林改工作机构,组织宣传发动,参加了镇林改领导小组组织的林改培训等,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确定林改范围;二是组织实施阶段,精心组织,相互协作,各负其责,认真完成林改工作任务,对纳入林改的集体林地,申请上报,建立档案;三是总结经验阶段,对我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全面总结,上报验收。

3、严格操作程序

在林改的操作程序上,坚持依法规范运作,严格操作,保证方案符 1

合省、市、镇相关文件规定,保证方案符合政策要求的同时,做到切实可行。二是严格操作程序,认真规范填写林改登记表,召开有关会议,确保林改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情况下运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对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过程,林改政策性强,我们将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做到认识、责任、措施三到位,明确责职责,尊重群众意愿,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做细做实,全面保质保量完成林改工作任务。

集体林权制度总结 篇5

工作总结

麻尾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改)至2008年1月29日召开林改动员大会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林业局的指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关怀下、在镇干部的努力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顺利完成了林改的各项工作。

麻尾镇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宗地总数排名全县第二,全县第二个发放林权证,未调处的纠纷山面积占林改总面积的不足2%,林改各项指标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现将我镇林改的工作经历总结如下:

林改工作还未开始,我镇领导超前谋划,迅速成立了麻尾镇林改工作领导小组、驻村指导组、纠纷调处领导小组、林改工作督察组,并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工作组组长、村常务干部为成员,结合我镇实际制作了《麻尾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麻尾镇林改动员大会之后,林改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驻村工作组和林改技术人员开展工作,驻村指导组在各村召开村林改动员大会,指导各村成立了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适合本村的林改实施方案,并成立各村民小组林改工作实施小组。

林改主要工作:

1、宣传发动阶段:发放木材价格公示信息、在人流量大的路口张贴林改标语、在各村粉刷林改长期的标语,广泛的宣传林改相关政策等,在群众中造就了发动林改的良好氛围。

2、村级林改实施方案的表决工作:为表决通过村级林

改实施方案,包村干部和村常务干部常常深夜还在各村民小组召开林改工作会,和村民代表商量讨论,终于在县政府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村级林改实施方案的村民表决工作。

3、林地使用权属现状和人口现状表的登记工作:驻村指导工作人员深入各家各户,对林地权属现状和人口现状进行仔细的摸底和统计,并认真填写相关表格上交林改办,经过林改办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在县政府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林改一榜公示资料的数据录入并进行了一榜公示。

4、林改勘界工作:林改办联系各驻村工作组协调勘界的时间和地点,驻村工作组负责组织村常务干部和各村民组林改工作实施小组,到实地进行勘界工作。在麻尾镇勘界的半年多时间里,林改技术员和林改包村干部一道踏遍了麻尾镇的每一座山,做好了林权证申请表的填写,统计了纠纷山的分布和面积情况,并对纠纷调处提出调处意见和方法。

5、重点公益林补偿款兑现工作:镇林改技术人员在确保群众得利益的前提下,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到实地校准,同时照顾群众的诉求,终于用最新的林改数据库校正了重点公益林数据库并将两者融合。为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失,把群众的身份信息和“一折通”信息录入数据库后,在各村组进行公示,校准后才予以兑现补偿款。

6、林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我镇的林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从外业勘界后一直从未间断,许多的纠纷,就是林改技术人员勘界时当场调处的,余下的纠纷在2009年集中调处,各驻村工作组做了大量的调处工作。我镇林地权属纠纷多数由来已久,且双方均无权源依据,调处难度很大,镇林改办统计了全镇的林地权属纠纷后,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将这

些纠纷分类,根据各类纠纷提出了相应的调处建议。在各个工作组成员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纠纷调处工作任务。

7、二榜公示工作:在完成外业勘界工作后,镇常驻林改办工作人员一直进行数据的录入工作,经过多次校正和补录之后,进行了二榜公示。为了获取群众意见和第一手的资料,我镇常驻林改办干部、林改包村干部和林改技术人员一道深入各组,在显眼处张贴二榜公示资料,向群众解释二榜公示中的数据含义和各种信息,录入错误或群众要求更改的资料,当场作了标记,以便晚上进行修改,再照相存档,艰苦的二榜公示两月后方才结束。

8、二榜公示校正工作:二榜公示结束之后,陆续收到群众的反馈信息,林改干部和技术人员陆续到各村组去勘察和解释,修正二榜公示数据。尽管按二榜公示要求,群众七天之内必须到林改办反馈信息,否则便不再修改,但我镇干部为了群众利益,一直接受群众的意见,并按照群众的意见作了一些修正,直到三榜公示前才结束这项工作。

9、三榜公示工作:在二榜公示修正的基础上,加入了部分纠纷调处的数据后,各驻村工作组统一开展了三榜公示工作,并照相存档。

10、林权证的校正工作:经过三榜公示后,林地权属信息已相当准确,县林业局打印林权证后,为更进一步地提高其准确性,要求各镇到林业局校正林权证。我镇林改技术人员和镇干部到林业局进行了繁重的校正工作。经历十多天的仔细校对后,完成林权证的校正工作。

11、林权证的发放工作:麻尾镇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在林改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决定发放林权证,并于2010

年1月14日举行林权证首发仪式。自此,麻尾镇林改工作基本完成。

我镇的林改工作一直走在全县的前列,经验总结如下:

1、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改工作,在林改办长期派驻干部,各村设立林改包村干部,只要有林改工作任务,林改包村干部要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去配合林改技术人员。正是有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林改工作才能突破各个阶段的困难。

2、必须协调好各个工作组,工作进度才明显:各个小组的工作要协调,在工作开展前林改办必须准备几套工作方案,一套不行立即执行第二套方案,这要求林改办必须做好和各工作组的对接,对各个工作组的工作状态了如指掌,随时能够变更工作方案,但是又能够准确的安排人手,做到各个工作组工作协调开展。

3、必须有比较稳定的林改工作人员:林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套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人员对它的熟悉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作开展的进度。我镇在林改人员的配臵上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各包村干部和林改工作人员对镇、村的林改工作进度,纠纷调处情况等都是心中有数,和村民的联系等也较为密切,对林改工作有利的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到林改办,真林改办能根据建议作出相应的工作调整。

4、必须合理搭配林改工作人员:林改工作涉及到广大林农的利益,牵扯面较大,若是没有熟悉镇情、热情关心群众利益、能干事、会干事的林改工作干部,林改工作将难以开展。我镇林改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多年在麻尾镇工作的老干

部,能够和群众打成一片,这些人员在纠纷调处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和寨老的一两句话往往就能平息一处纠纷,但是他们接受新知识方面不够快,必须适当锻炼使用一些年轻人,做到老、中、轻搭配使用。

5、必须重视寨老的作用:由于他们在群众中的威望很高,在纠纷调处工作中,寨老往往是起决定作用的,他们的工作做好了,群众工作也就容易做通。

尽管我镇林改工作一直走在全县的前列,但是我们工作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包村干部和村常务干部的培训问题:尽管我们一开始就对各工作组的包村干部和各村常务干部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但是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较多较冗繁,导致包村干部和村常务干部对林改的业务不是很熟悉。比如说村级林改实施方案群众签名工作,由于对群众签名的要求比较严格,我们每个村都返了几遍工,但是许多干部依旧没有明白错在哪里。这浪费人力物力不说,还严重滞后了工作进度。

2、纠纷调处工作问题:我们在先期的纠纷工作调处工作,出现了一些反复,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工作中存在一些瑕疵,比如缺少纠纷调处的申请和群众推举代表的会议签名等,这导致了工作的困难程度加大。

3、自身存在的问题:由于林改的材料太多太复杂,许多问题我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而现在的群众,文化水平已经上升了一个很大的台阶,我们的林改工作中的干部多数是老干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不强,普遍存在不熟悉材料,不清楚办事程序等问题,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 的能力不高,不能很好的帮助群众解释一些较为专业的问题等。

集体林权制度总结 篇6

先进集体材料

**乡涉及林改的有 个村委会、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3474户(农户),多人。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948人/平方公里,有林地126321亩,人均林地面积9.95亩,涉及林改的128个村小组,3474户,12700多人。推行林权改革制度后,全乡完成外业勘界12.63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森面积11.91万亩,商品林面积0.72万亩,已完成总体勘界任务;我乡确权发证面积11.56万亩,确权发证率91.53%,确权到户面积10.92万亩,确权到户率86.46%,商品林均山到户面积0.72万亩,均山到户率达100%,生态公益林均山到户面积5.44万亩,均山到户率50.75%。完成68个村民小组的林改档案整理,林改档案收集齐全、内容规范、完整。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级验收。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措施有力

1、领导到位。乡党委、政府深知林改工作的成败事关重大,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班子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林改工作。同时根据县委、政府提出的三级书记抓林改的要求,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乡林改领导小组下设林改办公室、宣传组、林权纠纷调解组、微机录入组、各驻村林改工作队,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调配合抓”的工作格局。针对林改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涉及面广的特点,乡党委书记、乡长经常深入村、组调查、督促林改,不断调 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法措施,从而使林改工作始终处于坚强有力的领导之中。

2、经费到位。乡政府对县政府安排到我乡的林改工作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林改工作。2011年4月份以前,林改办设在乡政府,办公设备与党政办共享。根据工作需要,2011年5月初,林改办搬到林业站办公,为确保林改办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乡投入2万元重新购买了电脑、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照像机和电话机,配齐了办公设备,为林改工作及时、有序、稳妥推进打下基础。

3、力量到位。为确保林改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暑假期间,我乡聘请了中小学7名教师到林改办整理内业材料。并在收到《关于全县林改迎检工作相关要求的通知》后,组织乡府、村委全体干部52人到林改办协助做好林改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采取了统一办公、统一就餐、中午、晚上统一加班的措施,主要领导亲自坐镇协调指导。同时狠抓人员调配,将参与林改工作的人员按照包村的原则重新进行整合,分成7个工作组,把任务落实到各工作组,细化到每一个人。通过几天的突击加班,确保了林改材料的整理归档装订工作按期按质按量完成。

4、宣传到位。通过乡级宣传培训会议、村级宣传培训会议、组级宣传培训会议,书写大小横幅标语,出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势,大张旗鼓地宣传林改工作的政策、程序、方法和内容。去年共举行宣传培训会议32次,培训人员865人次,出版3期板报,发放到林民的一封公开信5000多份,永久标语10条,把林改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

5、督查到位。一是及时召开乡林改分析会。在2011年4月班子领导调整后及时召开了全乡林改分析会,总结前一阶段林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了工作重点,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动员部署。二是定期汇报林改工作进度。在每周一的班子例会上,包村领导都要汇报上周本村开展林改工作进度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阐述下一步工作打算。三是每10天公示各村的林改工作进度,主要领导经常督促指导联系村的林改工作。

(二)把好林改方案制定关,规范林改操作

制定好乡、村两级方案是开展林改工作、确权发证的关键环节。为全面了解、掌握全乡林业家底,了解群众对此次林改的意愿、想法和要求,我乡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调查摸底,抽调的7个工作组由挂村联系领导牵头,分别下村入户与村组工作队对涉及林改的7个村委会、70个自然屯的各类林地种类、面积及涉及的林农户数、人口数进行了全面调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乡、村两级结合实际,依据上级林改政策拟定了林改方案,在乡林改方案定稿前,始终坚持深入村组,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召开多次座谈会,充分酝酿,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后,再报县政府审核批准实施。在村组方案的制定上,由林改工作队牵头,由乡工作指导组把关,先在本村党员、村组干部中进行酝酿,之后再扩大范围,并向村民广泛征求意见,待方案成熟后,按“两个三分之二”的要求召开群众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再报乡政府审核批准方可实施。方案的制定,充分做到阳光操作,充分新生群众意愿,确保了林改方案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三)扎实有序推进林权改革工作,认真抓好落实

1、按照县委、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任务到人,并与各村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

2、严格按照《广西林改确权发证办法》的要求开展林改现状调查摸底,制定村民小组林改方案,做好林权现场勘界。到目前为止全乡共有128个村民小组完成调查摸底、林改方案、勘界确权工作。

3、对“三定”时划分到户的责任山,全部实行以户发证,集体山属于国家生态公益林的全部实行均山到户,由管理农户申请发证。

4、认真妥善处理好林改中各种矛盾纠纷和遗留问题 在这次林权制度改革中,我乡专门成立了林业矛盾调处工作机构,本着“尊重历史,兼顾现实,双方举证,共同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严格按照林改纠纷案件“户与户不出组,组与组不出村,村与村不出乡”实行,负责做好林业各项矛盾调处工作,全乡在此次林改中共受理林业矛盾纠纷88起,调处76起,调处率达86.4%,调解山林权属纠纷24起,调结20起,调结率达83.3%。在林业矛盾调处中,做到及时、稳妥、细致。通过大量工作,林业各种矛盾纠纷大量化解在镇、村,对涉及乡镇之间及镇辖区内难度较大的,通过做工作难以调处的,及时上报上级给予帮助解决。

二、取得的成效

(一)通过林改,使林农对林地、林木有了更稳靠的经营管理,林农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林改后,林农造林、育林、护 林积极性高涨,出现了“争山争苗”造林的喜人现象,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

(二)通过林改,林农有了灵活的林地林木流转权,从而盘活了林业经济资源,可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林业,必将促进林业社会和生态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三)林业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通过林改,促进了林农管理模式的改变,更多地追求高效林业经济,促进林业的多样性发展,商品材采伐指标下达以后,部分林农收入可达10余万元,使林农深切感受到林改所带来的实惠。

集体林权改革制度之思考 篇7

一、集体林权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落实“四权”, 即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实现“三还”, 即还山于民、还树于民、还利于民, 坚持五项原则, 即先行试点、逐步推广, 以民为主、体现民意, 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兼顾各方、合理分配,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改革的具体做法:一是明晰所有权, 放活经营, 确保收益;二是进行林权登记, 发 (换) 林权证;三是完善流转机制, 规范流转行为;四是完善配套措施, 促进产业发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 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是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具体来讲, 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创新和完善

中央做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战略决策, 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 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 确立农民作为林地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 使农民真正拥有了林地的经营权、林木的所有权及处置权和收益权, 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这是农村家庭承包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 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 是农村改革的又一个里程碑, 必将极大地调动亿万农民耕山致富的积极性, 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可以彻底解放山区的劳动力和林地生产力, 极大地调动山区农民开发多年沉睡的山林, 促进林木种植, 林本经济, 木本粮油, 竹藤花卉, 森林旅游, 生物质能源以及林产品经营加工等林业产业的大发展, 全面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产出率, 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必将对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构建现代林业体制机制, 不仅可以充分释放林业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 而且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的生态承载力, 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不能神化集体林权改革

我国政府做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战略决策, 决定把25亿亩集体林地承包到户, 实现山有其主, 必将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耕山致富的积极性, 实现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但是, 如果我们用生态的眼光来看, 用农民权力的眼光来看, 集体林权改革是不是真像想象的那样, 会成为一个既保护生态又实现农民增收, 既保证我国林业产品的供给, 又为未来生态复原奠定基础的美好政策呢?

(一) 照搬农业改革且一步到位, 问题凸现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路来自农村。由于农业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农业生产力, 带动了我国改革的进程;政策制定者认为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释放“林业生产力”, 刺激农民的致富能量和生态保护能量。农村耕地制度的变革过程, 经过了30年的变革, 主要分为三大步骤来进行, 并且在这三大步骤的过程中, 中央和各地还进行了无数的土地制度改革实践, 并对土地流转等改革领域进行了谨慎的探索, 并至今仍然在试验之中, 并没有形成相对确定的政策制度。

然而相对于耕地制度的改革而言, 林权改革几乎是一步到位, 遵循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对30年农地制度的所有改革经验, 并有相当大尺度的突破。《意见》决定, 在5年之内于全国范围内完成林权改革, 而实际上, 福建、江西、辽宁等试点省份在《意见》出台之前已基本上完成了改革, 浙江、云南、河南等改革力度较大的省份也接近完成, 而大部分省市的改革都将在两三年之内完成, 换言之, 林权改革实际上是要在几年之内完成耕地制度改革几十年来形成的经验。而林权改革的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 改革的意见和方案明确鼓励林权的二次流转, 并为此鼓励搭建市场交易平台及政府软件, 市场化的取向是相当明晰的, 这一点, 已经远远突破了耕地制度改革的经验, 在农地制度的改革上是惊险一跃。如果说30年来农村耕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的话, 那么, 当前正在推行的林权改革, 则是相对激进的一步到位式的改革。

林权改革坚持了30年来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 但是, 却与30年来渐进式的农地制度改革多有相悖之处。事实上, 从已有的林权改革的试点和实践来看, 如此彻底的改革对农村社会所造成的震动是难以估量的。林权改革同时带来的是林业资源进一步转化为资金和资本, 从这个意义上看, 林权改革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几乎是必然的。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 从林权改革的实际操作过程来看, 资源转化为资金和资本, 基本上依赖于市场机制的引入, 大规模的资本进入林业领域几乎是必然的趋势。这一点, 已经从林权改革的几个试点省份典型如福建省的试点中看出来。《意见》强调了林权改革中初次分配的公平公正性, 即均分到户, 但是同时规定落实处置权, 鼓励林地和林木的二次流转, 而相当多的试点地区在初次分配中就进行了招标的形式, 把集体林权一次性地过渡到少数人手中, 由此, 造成的分配不均等后果已在《意见》出台之时即已表现出来。在允许甚至鼓励二次流转的状况下, 林权的集中几乎无法避免, 这在事实上改变了30多年来农村社会的基本的生产关系, 纠纷和矛盾也日益凸现。

(二) 集体林权制改革带来了森林危机

“还山于民, 还树于民”的林权改革, 使得农民有了自主权, 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也展开了大规模的“毁林种树”运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毁林种树”似乎是一对矛盾体, 但因为森林的独有特点, 使得这一对矛盾体得以并存。森林与农田是不同的, 农田从农业诞生的那一刻起, 就是功能单一的, 其目的是为了某种单一作物的生产。为此, 要把其他生物全部压制、杀灭和拔除。而林业本来就具备多重效益, 不仅具有经济功能, 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用农业改革的方法去推导林业改革, 以农业的方式来经营林业, 使林业完全“农业化”, 是用单一功能区的思维去经营混合功能区, 实际上是犯了农业病, 或者说是犯了经济病。

1、令人担忧的“全民种树运动”。

近60年来, 我国的森林面积似乎在扩张, 但同时, 由于过度重视人工种植森林, 导致人工纯林的面积越来越多, 天然森林的面积越来越少。一片森林要想有好的大树, 至少要有几百年很少经受人类的干预, 或者人类的干预不至于造成颠覆性的影响。但60年来, 我国这样的森林日益稀少, 据统计报告显示, 我国国土上未受人类干扰的森林, 只有5万平方公里左右, 是60年前的1/50左右。

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包括了政府的“为民做主”, 统一转让林权;包括了林业集团的集体收购、开发;同时很大的作用还来自于农民“自发替换”。当林权到了农民手中,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 一定是把所有可能替换的天然林都替换为人工纯林, 低矮一点的、交通便利一点的地方, 种果树等农业经济林;交通不便一些的地方, 种杉树、杨树等工业经济林。

人工林正在全面快速地替换天然林, 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森林质量。无论是海南的农民砍天然林种桉树, 还是云南的农民砍天然林种橡胶, 其结局是完全一样的, 那就是天然杂木林正在快速蜕变为经济纯林。某种程度上说, 我国的生态恶化是砍树造成的;从另一个层面上说, 我国的生态恶化, 可能恰恰是热衷于种树造成的。种, 就意味着要对土地进行人工干预。种, 就意味着要把你认为有用的物种强行安排到某个坑位中。种, 就意味着为了保证你劳动的成果, 得不停地压抑其他的物种。

当前, 以培育木材为中心的森林抚育、以工业原料林为目标的单一种植、以产量为导向的营林措施以及砍好留差的森林逆向选择, 导致了我国集体林区的森林不断向人工化、单一化和低质化方向发展。

2、西双版纳的教训。

西双版纳堪称我国热带植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不到国土0.2%的面积, 却拥有1/4的野生动物, 1/5的野生植物,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地。西双版纳大面积种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植胶农场的大规模发展。到2007年, 西双版纳10个大型国有农场有9个是植胶农场, 橡胶种植面积150万亩。这些农场几乎全部是斧砍火烧热带雨林开垦出来的。到了90年代, 随着国际橡胶价格猛涨, 橡胶产业呈爆炸式发展。一时间橡胶狂热升温, 倒卖胶园, 出售山林土地成为西双版纳最热闹的一道风景线。普通农民没有能力投资就把自留山、自留地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了胶园主。土地被炒作一空, 胶园主将之全部开发为橡胶林。不法分子乘机蚕食国有林和集体林, 出现集体毁林的恶性案件, 数十年的大树成片倒下。如今, 从景洪到国境线的公路两侧全都是清一色的橡胶林。仅2000年以来, 西双版纳新造橡胶林达300万亩, 全州植胶总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猛增到615万亩,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砍的热带原始林。这种发展势头所带来的生态恶果“令人恐怖”。

大规模橡胶种植严重影响了西双版纳的气候, 近十年间平均温度升高0.4℃-0.5℃, 同时湿度降低。景洪市1954年雾日184天, 2005年仅22天。橡胶林不仅无蓄水功能, 反而需要大量吸水, 每亩天然林每年可蓄水25立方米, 保土4吨, 而每亩橡胶林每年吸取地下水9.1立方米, 并造成15吨土壤流失。许多村寨已经遭遇地下水位降低, 泉水断流, 井水干涸。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更无法挽回, 老百姓说“橡胶林上不飞鹰, 下不走蛇”。有研究报告指出, 人工橡胶纯林的鸟类丧失70%以上, 哺乳动物丧失80%以上。橡胶林内, 没有灌木, 几乎寸草不生, 被生态学家称作“绿色沙漠”!

三、集体林权改革制度的完善方向

林权改革要立足于森林本身的特点及其独到的起承转合作用, 不能单单照搬农业改革的方法。因此, 本文建议从以下方面来完善集体林权改革:

(一) 立足生态保护, 寻求林业改革自有的方式

林业不等于农业, 将成功的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移植到林业搞林权改革未必能成功。森林与庄稼完全不同。森林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 其自身所具备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服务功能中, 最重要的无疑是生态服务与社会服务的功能。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山地高原、森林破坏严重、生态脆弱的国家来说, 尤为如此。森林的经济服务功能应从属于生态服务功能, 这同农业是大不一样的。因此, 将森林单纯作为经济开发利用对象, 用经营农业的惯性思维来经营森林、经营林业是不符合森林生态规律的, 也是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

当前, 林权改革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的问题几乎未作考虑。为此, 建议将集体林区天然林的保护、恢复与改善列入林权改革的工作目标。

(二) 不要轻率否定集体林和国有林制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分山 (林) 到户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分山后因为滥砍滥伐而重新收归集体的也不少见, 没有分而维持集体林体制的也有很多。现在如果还有保存完好、有保护性开发价值的大片山林, 一般都是集体林或国有林。另外, 正是因为江西等地有集体林存在, 90年代江西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基本上没有发生负债, 而湖北等地平均每个村发生了数十万或数百万元不等的村级债务。

随着劳动力价格逐步上涨、城市化和国民对生态要求越来越高, 很多山区都将封山育林———国有林区或生态保护区, 这是大趋势。人少山多、生态脆弱的地区, 不是要分山 (林) 到户, 而是国家出钱逐步收购山 (林) 、转移山 (林) 民, 实施封山育林。

(三) 国家不可将生态建设责任推给农民

政府不要以为, 分山到户了, 山林“一分就绿”了, 这在绝大多数地区是不可能的。政府应做好整体规划, 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力度, 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

林权改革本应只针对集体商品林, 但是由于木材价格攀升, 将生态公益林改为商品林的呼声日高, 这是值得警惕的动向。列入保护的生态公益林, 包括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中的森林与林木, 还应当包括少数民族的神山、龙山等自然圣境中的森林和林木。在像横断山脉和西双版纳这样的生态热点和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地区, 政府应将尚存的天然林尽可能多地规划为生态公益林。不进行林权改革的集体生态公益林, 农民有权优先享用其收益 (如旅游和林副产品) 。已经规划的生态公益林, 可建立由农民自己管护的自然保护小区, 国家提高生态补偿标准, 或者学习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经验, 进行保护权的转让 (即购买“森林保护权”) , 让农民从森林保护中获得经济收益。

(四) 林权改革要因地制宜, 与农村治理相结合, 不可一刀切

很多地方的集体林是农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经济基础, 切不要因为林改重要而否定了农村自治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村治理和公共服务对一家一户的小农而言, 是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林改一定要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 同时要尊重地方政府的决策权, 各地对林业的功能定位可能不一样, 江西、福建是要通过竹林致富人民, 西北、北京的林业可能是为了生态, 因此, 江西、福建的林改做法就完全不能指导北京和西北。林改不能由国家林业局直接决策和指挥, 应该由地方政府自主改革。总之, 林改不能像1982年“分田到户”一样, 一刀切、一律化。分了就是“改革先锋”, 否则就是拖“改革后腿”。既不能用政治压力搞改革, 也不能编造神话诱导改革。

参考文献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原则[N].农民日报, 2008-07-1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资源调查探讨 篇8

关键词:梨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资源调查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05-1

1 梨树县集体林业现状

梨树县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全县幅员面积366008公顷,辖21个乡镇,两个工业园区,313个村,2554个村民小组,1896个自然屯,70余万农业人口。全县林业用地面积67519公顷,立木蓄积3161971立方米。其中:集体林地28575公顷,立木蓄积1694932立方米。集体林地面积和立木蓄积储量分别占全县总的42.3%和53.6%。资源分布,南部低山丘陵区主要以天然次生柞树林、人工落叶松、樟子松、黑松水土保持林为主;中部平原区主要以杨树农田防护林为主;西北部风沙区主要以杨树、樟子松防风固沙林为主。“三大区域”林地面积和立木蓄积量分别占全县的61.4%和43.6%;9.6%和27.3%;29%和29.1%。

2 林改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林改资源调查是林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摸清林地、林木权属,查清全县集体森林资源的总量和已被非法改变用途的林地。

以村、组为单位,查清纳入林改范围的林业用地各宗地界线、面积、地类、森林类别、林种、树种、蓄积、权属、是否已流转等因子,确定小班界线,绘制小班平面图,建立小班数据库。

3 林改资源调查工作的步骤

(1)由各乡镇、村向县资源调查工作人员提供林地、林木的使用权、所有权证明材料,确定林地、林木权属。(2)根据“三北”二期工程林相图、2002年二类资源调查林相图,以村、组为单位,以林地权属为基础,对村、组内的每个小班进行调查统计,对需要分成几块宗地的小班,采用小班号加横线,加阿拉伯数字标号来表示。现地调查发现林相图中没有的小班,要在图中标记位置,按该林班中最大小班号续编排。(3)组织相关权利人同时到达调查现场,确定是否转让,进行界线标记、面积测量,准确登记各类调查因子。如遇特殊情况详细填写备注。调查人员、权利人、四至人均在调查表上签字。当天统计汇总调查结果,输入微机。(4)以乡镇为单位录入调查数据,形成图表,统一装订成册,对各乡镇作出书面报告。

4 外业调查

4.1 林权的确定

确定林权的主要依据以1982年年县政府颁发的林权执照或1982年林权登记表为主,其次利用1984年 “三北”二期工程图,并参照相关资料、合同书等证据,组织相关权利人员现场对宗地界线进行勘查核實。

4.2 宗地的区划

宗地的区划以小班为基础,当小班地块中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权利人不同、林地使用权终止日期和类型不同、区划林种不同、森林类别不同时,应对小班再次划分,小班就是一个宗地,宗地只能小于或等于小班,

4.3 面积调查测量

要对每一块宗地的面积进行实测。宗地面积小于1公顷的采用罗盘仪闭合导线测量法,宗地面积大于1公顷的采取GPS面积测量法。面积单位为亩,保留小数2位,面积允许误差为±10%。测量宗地时参照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档案,实测面积小于资源档案的,要查清原因,以免森林资源丢失。林带面积的计算:林带面积等于林带长乘林带宽。林带的长为1个小班的长或1个小班被分成几个宗地后每个宗地的长。林带的宽按林台两侧从林台边算起每侧各加3米计算。只剩一行的残次林带,林台不明显或没有林台的,林带面积参照小班卡片或其他证明材料确定。

4.4 宗地的林木株数、蓄积的调查

宗地的林木株数采取全林调查。蓄积调查可以采用全林每木调查和标准地调查。株数、蓄积量的允许误差为±5% 。标准地的面积要求不要少于宗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标准地的选设必须有充分的代表性,树种、密度应分布均匀;标准地应离开林缘,不能跨越道路、河流、伐开线等;在山区的标准地设置方向应与等高线垂直。标准地测量,正方形和长方形标准地,用罗盘仪测角,测绳或皮尺量距(有坡度时改平),测量四个边线的长度,测线闭合差不能超过1/200。标准地四角竖旗或埋标,境界线外侧树上应作标记。带状标准地,宽度为4~10m,测量中线,量距误差不能超过1/200,中线必须垂直,测绳偏离中线不得超过10cm,每木检尺时,边线树木必须确定其境内树和境外树。

5 内业整理

5.1 面积的求算

对用罗盘导线测量面积的宗地,应用方格纸查算面积。用GPS面积测量的宗地,在计算机上用统一的面积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宗地面积按乡镇、村、组、小班层层控制的原则进行平差。

5.2 宗地平面图的绘制与打印

用GPS对宗地的边线拐点按顺序进行定位记录GPS数据,按顺序录入到计算机用地信息等软件落点连线成图。用GPS测量面积的宗地,在计算机上调出保存在GPS上该宗地的测量轨迹,用GPS自带的成图软件编辑直接打印成图。对1公顷以下的宗地,利用外业测量的角度距离绘制宗地示意图,标明边线长度和中心点坐标值。附图要求有比例尺、指北针、图例、面积和至少一个GPS值的标记等成图要素。成图大小一律是用A4纸打印。

上一篇:怎么用话介绍自己下一篇:35kV输电线路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