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检资料工作安排

2024-10-09

迎检资料工作安排(精选6篇)

迎检资料工作安排 篇1

迎检资料工作安排

根据工程进度,接神华神东萨拉齐电厂质检站通知,将于11月1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质检中心站对#1机组整套启动前进行监督检查。为了确保监检工作的圆满完成,保证机组整套启动顺利进行,将现阶段资料整理工作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为工程资料检查阶段,时间11月4日。各专业以完成迎检工作为重点,为下一步资料移交奠定基础为目的,结合各专业特点以及以往检查的经验,对各自施工内的工程资料进行统一检查,特别是针对历次监检提出的问题和资料短缺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盘点,要保证监检时工程资料系统、完整、齐全。

第二阶段为工程资料填报阶段,时间11月5日-11月6日。各专业根据《质量验评划分》、验收规范要求结合《总承包报表格式》填写,按要求完成验评、隐蔽记录、签证等资料报检工作。对主要的施工记录、调试调整记录、试验报告等根据现场实际完成记录。

第三阶段为工程资料整理阶段,时间11月7日。各专业对完成的资料按照类别统一分装在档案盒内,档案盒的背脊要注明资料内容,盒内首页放资料目录清单,资料按顺序整理完毕,以便于检查,尽量避免一盒多用。

第四阶段为项目部自检阶段,时间11月8日。由项目部组织以迎检工作为重点对各专业资料完成情况进行自检,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整改,对未按要求完成资料工作的要追究其责任。

第五阶段为预检阶段,时间11月9日。由项目部组织,各专业参与,完成业主组织的整套启动前预检工作。第六阶段为正式监检阶段,时间11月10。日由项目部组织,各专业参与,完成质检中心站的整套启动前监检工作。

各专业要高度重视此次迎检工作,以各专业负责人为责任人,以技术负责人牵头,设专人完成此项工作,务求必成。

萨拉齐项目部

2010年11月4日

责任单位:工程技术科、各专业工程处 工作内容:

1、按照专业代码对各专业的《工程联系单》进行统一排查,对发现重号、落号、专业代码错号等问题进行统一整理,登记造册。

2、按照单位工程对各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措施》进行统一排查,对落项、缺项、未审批等问题进行统一整理,登记造册。

3、按照单位工程对各专业的《技术交底》进行统一排查,对落项、缺项、未填写、未签字等问题进行统一整理,登记造册。

4、按照专业代码对各专业的《设备缺陷单》进行统一排查,对发现重号、落号、未闭环等问题进行统一整理,登记造册。

5、按照专业代码对各专业的《设计变更单》进行统一排查,对发现执行后未闭环、未执行等问题进行统一整理,登记造册。

6、按照单位工程对各专业的《开工报告》进行统一排查,对落项、缺项、未审批等问题进行统一整理,登记造册。

7、对各专业施工中形成的施工日志、调整、调校记录以及各类施工记录、记录的图和表;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试验委托单、申请单、通知单等反映施工过程的资料。

8、能够反映工程重要培训、检查及工程各阶段重要事件的会议纪要。

责任单位:质量科、各专业工程处 工作内容:

1、对验评项目范围划分表进行审定,并登记。

2、现场各类工程试验室资质证书与试验项目相符,试验员持证上岗;见证取样检测制度健全,责任到位,手续齐全;进行统一管理登记。

3、对计量管理进行统一管理,各种台帐齐全。

4、质量问题台帐完整、清晰、规范,各类质量问题通知单内容明确,闭环管理。对发生的质量事故,记录齐全分析调查完整。

5、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和其他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配备能满足施工质量管理需要,并具有相应资格及上岗证书;各类特殊操作工种(人员)的资格证书符合规定;进行进行统一管理,各种台帐齐全。

6、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运行有效,能体现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各环节的持续改进过程资料齐全。

7、对历次工程质监站监检中,提出整改问题整理闭环情况统计。

8、质量验收过程中形成的验收评定,单位、分部、分项以及隐蔽工程记录,工程过程中检查、安装、冲洗、清扫、严密性试验、试运转等重要的签证。

9、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调校、调整、试验报告及记录。

10、工程施工中重要的中间工序交接收集整理。

11、工程强制性条文的计划、实施及检查资料的形成与整理。

12、完成整套启动前汇报材料的编制。

13、对土建工程验评项目统计、安装工程验评项目统计、单体调试项目统计、安装工程未完项目统计、土建工程未完项目统计汇总。

4.3.3 锅炉专业

4.3.3.1 锅炉本体设备及其零部件和各附属机械、辅助设备全部施工完毕,已经验收、签证完毕;

4.3.3.2 锅炉本体各部膨胀间隙符合设计规定。膨胀指示器安装齐全,位置正确; 4.3.3.3 锅炉燃烧、烟、风系统风压试验合格、符合《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以下简称“验评标准”)规定;

4.3.3.4 锅炉蒸汽吹扫完毕,其过程参数、动力系数和吹扫效果符合《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以下简称“验收规范”)和《调试验标》规定;

4.3.3.5 安全门检修、安装和冷态调试合格,记录齐全;

4.3.3.6 炉水强制循环泵、回转式空气予热器和摆动式喷燃器调试合格,符合“调试验标”规定,且记录齐全;

4.3.3.7 锅炉各附属机械和辅助设备及其工艺系统经分部试运合格,运行平稳、正常,系统无渗漏。轴承振动、温度和噪声等控制指标符合设计和“调试验标”规定;

4.3.3.8 各类管道和锅炉“六道”支吊架的布置和其冷态工作位置正确,符合设计规定,且安装调整记录齐全、完整;

4.3.3.9 锅炉本体和热力设备及管道的保温及罩壳已全部完善。符合设计和“验评标准”的规定;

4.3.3.10 卸煤装置和输煤系统全部施工完毕,经分部试运合格,符合设计和“调试验标”规定;

4.3.3.11 卸煤装置和输煤系统的安全防护、喷淋、吸尘、冲洗待设施调试合格符合设计规定;

4.3.3.12 电除尘器全部施工完毕,振打装置等分部试运已完成,已经验收、签证完毕;

4.3.3.13 除灰、渣设备及其工艺系统全部施工完毕,经分系统试运合格,符合设计和“调试验标”规定;

4.3.3.14 锅炉钢架的绝对和不均匀沉降值在设计和规程允许范围内。观测单位和人员具有相应资质和资格。

4.3.3.15 锅炉水压试验前质量监督检查提出的整改问题以及分部试运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已处理完毕,并经验收、签证完毕。4.3.4 汽机专业

4.3.4.1 汽轮机和发电机本体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各抽汽、疏水、油、氢、冷却水和胶球清洗等本体管道系统全部安装完毕,符合设计和“验评标准”规定,已经验收、签证完毕;

4.3.4.2 主(再热)蒸汽和高、低压给水系统全部施工完毕,经蒸汽吹扫和冲洗合格,系统恢复完毕,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及“验评标准”规定,已经验收、签证完毕;

4.3.4.3 各附属机械及其工艺系统全部施工完毕,经分部试运合格,运行平稳、正常,系统无渗漏,轴承振动、温度和噪声等控制指标符合“调试验标”规定(须待机组整套试运中调试的项目除外);

4.3.4.4 高、低压旁路系统、各辅助蒸汽系统蒸汽吹扫合格;

4.3.4.5 主机、附属机械各油系统的循环冲洗和油质过滤结束,系统恢复完毕。油质合格,符合“验收规范”和“调试验标”规定;

4.3.4.6 发电机内冷水系统循环冲洗结束,水质合格符合“验收规范”和“调试验标”规定;

4.3.4.7 发电机氢气系统风压试验合格,符合“验收规范”和“调试验标”规定; 4.3.4.8 仪用和杂用空压机及其工艺系统全部安装完毕、系统完整。经分系统试运其出口压力和空气品质符合设计和“调试验标”规定;

4.3.4.9 真空设备及其工艺系统施工完毕、系统完整。经严密性检查和分系统试运,系统无渗漏,真空泵或射水泵运行平稳、正常,轴承振动、温度和系统抽真空性能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调试验标”规定;

4.3.4.10 顶轴油泵及其工艺系统施工完毕、系统完整。经分系统试运顶轴油泵振动、出口油压和轴颈顶起高度符合制造厂和“调试验标”规定。管道系统无渗漏;

4.3.4.11 盘车装置经分系统试运投入正常、运转平稳,符合制造厂和“调试验标”规定。管道系统无渗漏;

4.3.4.12 各类管道的支吊架布设合理,其冷态工作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安装、调整记录完整、齐全、准确;

4.3.4.13 热力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及罩壳完好、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及“验评标准”规定;

4.3.4.14 汽轮机扣大盖前质量监督检查提出的限期整改项目以及分部试运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全部处理完毕,已经验收、签证完毕。

4.3.5 电气专业

4.3.5.1 电气设备和电气系统安全运行环境检查:重点防火部位消防设施已投用(发电机、变压器、动力中心、电缆夹层等);事故排油设施施工完毕,管路通畅;各电气设备间的土建施工已经完成,并已封闭上锁;运行与非运行区域用遮栏隔离;电气安全警告标识牌内容和悬挂位置正确、齐全;电子设备间及配电室照明齐全,通风、降温设施能正常投用;厂内通讯装置能正常投用;

4.3.5.2 所有电气设备名称、编号齐全,书写醒目、正确;

4.3.5.3 发电机本体电气安装、封闭母线等安装已完成。安装记录和验收签证齐全、规范。母线焊接试件等送检报告合格;定子绕组、转子绕组的直阻、耐压等交接试验项目符合标准要求;

4.3.5.4 励磁系统安装已完成。安装记录和验收签证齐全、规范;励磁系统静态试验、开环试验完成,各项功能、参数符合厂家规定;

4.3.5.5 变压器(主变和高厂变)芯部检查、辅件安装、滤油和注油等工作已完成,安装记录和签证齐全、规范;变压器油、油罐油等油质送检报告齐全,并合格;

4.3.5.6 变压器冷却装置试运转正常,电源可靠;分接开关(有载、无载)位置指示正确,操作灵活,接触良好;瓦斯、温度等非电量保护装置经校验、整定合格;变压器绕组、套管、绝缘油等交接试验项目符合标准要求;

4.3.5.7 电气送出系统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一次设备安装、调整符合厂安规定。安装调整记录和验收签证齐全、规范;设备引线等电气安全距离符合规范要求;母线压接等试件送检报告合格;电气送出系统一次设备交接试验项目符合标准要求;

4.3.5.8 各类盘、屏安装固定方式符合设计。盘、屏正面及背面均有名称、编号;盘、屏内部元件和装置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二次配线正确,标识清晰;

4.3.5.9 电测仪表校验合格,并贴有检验合格证。指针式仪表额定值处画红线,相关回路完整并有正式报告;

4.3.5.10 各类断电保护装置及自动装置经调试,动作正确,并按定值通知单整定完毕(定值通知单为经审批、签字并加盖公章的正式定值通知单);

4.3.5.11 二次交流、直流回路绝缘良好,接线正确;二次交流回路负载测量已进行,并有报告; 4.3.5.12 电气整套系统传动试验已完成;开关设备(送出和厂用电源)合、分闸操作试验、联锁试验、保护回路整组传动试验均能正确动作和指示,故障录波器能正常投入,“五防”功能经试验正确;电网系统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静态调试已完成;调度、通讯通道开通等工作已完成;

4.3.5.13 厂用电各馈线开关装调整已完成,安装调整记录和验收签证齐全、规范,开关时间特性等交接试验项目符合标准要求;

4.3.5.14 电动机安装和抽芯检查(按规程规定须进行时)已完成,安装记录和验收签证齐全、规范;单机试运转已完成,配合其它专业进行分系统试运已完成,试运记录和验收签证齐全、规范;“事故按钮”安装正确,并有保护罩,经试验紧急跳闸动作正确;

4.3.5.15 直流电源系统、保安电源系统投用正常,符合设计;UPS装置试验合格,投用正常;事故照明切换正常;

4.3.5.16 全厂防雷及过电压保护设施齐全、完好;全厂接地网施工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各种电气设备、设施及电缆接地、连接符合规范和行业“事故反措”规定的要求,安装记录和签证等齐全、规范;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要求,试验报告规范、有效;

4.3.5.17 电缆敷设路径和敷设布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电缆头制做及接线工艺符合规范要求;电缆沟盖板齐全,沟内清洁无杂物,排水良好;电缆托架无变形,电缆上无杂物,有盖板的托架覆盖齐全;电缆防火封堵,阻燃隔离袋等设施按设计施工并符合规范要求;

4.3.5.18 电除尘器升压试验完毕,试验电压和方法符合设计、制造厂和规程规定; 4.3.5.19 启动/备用电源系统运行正常、可靠,满足机组整套启动试运的要求; 4.3.5.20 厂用电系统受电前,质量监督检查提出的限期整改问题以及分部试运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均已处理完毕,并验收,签证完毕。

4.3.6 热控专业

4.3.6.1 不停电电源(UPS)供电可靠,符合设计要求。分散控制系统(DCS)电源符合《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的规定;

4.3.6.2 仪用压缩空气品质符合设计规定;符合《工业自动化仪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的标准;

4.3.6.3 热控各盘、台、柜的设备、仪表安装整齐、牢固,符合“验收规范”和“验评标准”的规定;

4.3.6.4 热控各盘、台、柜和屏蔽电缆的接地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的规定。DCS系统接地符合《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规程》的规定;

4.3.6.5 测量仪表、取源部件、敏感元件和辅助装置的安装,符合“验评标准”规定;

4.3.6.6 汽包平衡容器的位置符合设计和厂家规定。各执行机构安装位置适当、稳固,与调节机构联接正确无晃动,并有防雨措施;

4.3.6.7 电缆桥架架设合理,安装稳固。电缆、导线敷设和金属软管安装满足设计和相关规定。电力、控制、信号等电缆分层敷设。接地符合规定;

4.3.6.8 各类测量系统的仪表、变送器、传感器、开关和一次元部件经单体校验合格。补偿导线和系统接线正确;

4.3.6.9 数据采集系统(DAS)、模拟量和开关量I/O通道校验合格,画面清晰; 4.3.6.10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调试完毕,功能完善。火焰监视电视显示清晰,具备投入条件;

4.3.6.11 自动调节系统(MCS)含基地调节装置均已静态调试合格,其调正参数已初步设定,具备投入条件;

4.3.6.12 汽机电液调节系统(DEH)和给水泵水汽机电液调节系统(MEH)静态调试和动态联调完毕,符合设计要求,具备投运条件;

4.3.6.13 各顺序控制系统变送器、过程开关、执行器等设备按设计安装完毕,调试合格,具备投运条件;

4.3.6.14 事故顺序记录仪(SOE)的变送器和开关量信号正确,通讯、打印内容和时间正确;

4.3.6.15 汽轮机和锅炉的主要保护以及机、炉、电大联锁保护的逻辑功能和定值符合设计和厂家要求,并且联调完毕,具备投入条件;

4.3.6.16 声光报警系统静态调试合格,具备投入条件;

4.3.6.17 汽轮机旁路系统单体调试和系统联调完毕,动作准确,具备投入条件; 4.3.6.18 各程序控制系统静态调试合格,符合设计要求,具备投运条件。4.3.2 土建工程和试运环境

4.3.2.1 主厂房装修完毕,屋面防水质量合格,无渗漏。门、窗完好、严密、开启灵活。所有分部试运用的临时设备和系统已经拆除;

4.3.2.2 试运区域范围内的施工用电梯、起重设备、临时电缆、临时照明、脚手架、临时盖板、临时吊架和支撑及其他一切与试运设备无关的施工用工、器具均已拆除、清理干净,无施工痕迹;

4.3.2.3 主厂房和公用系统厂房内,各层地面、平台已施工完毕,且平整、清洁、无杂物、无积水、无油渍;全厂生产区域内场地平整,无杂物,道路通畅,并已形成环形道路,满足消防要求。防洪设施符合设计要求;

4.3.2.4 主、辅厂房内、外各类沟道畅通,内部无杂物、无积水,盖板齐全、严密;各类孔洞有正式围栏或正式盖板;

4.3.2.5 运行区域的梯子、步道、平台、栏杆、护板等已按设计安装完毕; 4.3.2.6 运行区域的正式照明充分,事故照明能正常切换;

4.3.2.7 上、下水道通畅。采暖、通风、空调等设施按设计具备正常投用条件。寒冷地区的防冻措施有效;

4.3.2.8 全厂设备,工艺系统包括电缆桥架清洁、无杂物;

4.3.2.9 试运设备与运行设备、施工区域与试运区域已有效隔绝或隔离;危险区设有明显的隔离措施和警示标识;

4.3.2.10 各运行岗位的正式通讯装置调试完毕具备投用条件。整套启动试运增设的临时岗位也已装设可靠的通讯装置;

4.3.2.11 主要建(构)筑物的沉降无异常。各沉降观测点保护完好。观测规划、记录、曲线和成果报告完整、规范,符合规程要求。观测单位和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和资格。

迎检资料工作安排 篇2

当然, 要想“达标”就需要“创建”。学校的创建过程告诉我们, 这个标准并非高不可攀。那些需要学校去做的“软件”, 本来都是日常应该做到且能够做好的。但是, 再像过去那样, 用“硬件”不足做“挡箭牌”是不行了。政府把“硬件”配齐了, 责任尽到了。加强“软件”建设, 落实素质教育, 提高办学水平, 就要看学校的了。

不管怎样, “达标”的学校能够形成这样的共识、取得这样的成果, 的确让人感到特别兴奋, 也特别振奋。因为, 他们的“迎检”没有“糊弄”, 专家的验收更没有“对付”, 整个过程做到了一个“严”字。但是, 为之兴奋、振奋之余, 不能不让人们想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那就是下一步怎么办?标准的阶段性, 决定了不能总出台标准;“迎检”的“突击性”, 也决定了不会总去搞“迎检”。按理说, “迎检”之后“标准”还在, 需要做的是继续按照“标准”落实, 而且要不断落到实处。其实, 人们提出这样的疑问就是表达一种担心:如果“迎检”成果, 不能变成工作“常态”, 那么政府这么巨大的投入、学校这么积极地创建, 恐怕都会被慢慢消耗殆尽。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过去“迎检”达标以后便“万事大吉”的现象, 大概在哪儿也并不鲜见。难怪有人说“迎检”, “不是‘装’的, 就是‘补’的”。这话虽然有点过于伤众, 但也言之有“物”。“迎检”过后, 出现反弹, 甚至反复的, 可谓屡见不鲜。能怨人家指责吗?这次也不会例外, 谁也堵不住旁人的嘴。何况, 民主监督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不久前, 就听说过这样的事儿:几位社区居民站在学校“透景”式围墙外面议论, “前几天那操做得可齐了, 你看这两天又吊儿郎当了。”“你说, 哪儿不是领导检查完了就‘变脸’呢?”……如此微词实在发人深思、令人汗颜。尽管这样的情况眼下还属个别, 可往往正是这样一些个别问题的蔓延, 使政府的公信力打了折扣, 人们心里打了问号。这可不是“上纲上线”, 现在的义务教育已经属于政府的公共服务。在一定意义上, 政府已经把这项公共服务的责任, 通过工作职责的委托授权给了学校。

于是, 如何使“迎检”成果成为工作常态, 对于现在已经通过评估验收和将来陆续通过评估验收的学校来说, 都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然, 破解这个问题, 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随机回访,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等, 应该是不可或缺的。然而, 这些毕竟都是“外因”, 假如不能充分激活“内因”, “反弹”、“反复”在所难免, 被动局面还会“被动”。要说这个问题复杂也复杂, 简单也简单。激活“内因”的关键, 就在于按照标准坚持下去, “养成”习惯, 使学校及其校长、教师、学生自觉按照“标准”的习惯要求去做。这样, 就是没有督导的随机回访, 没有行政的检查指导, 照样会让“迎检”变成常态。

“养成”习惯, 可不是把谁看低了, 也不是把事儿说俗了。“习惯决定命运”, 是非常“现代”的观点。既然习惯这么重要, “养成”也就十分必要了。当然, 学校里的习惯, 涵盖的事儿很多、面儿也很广。在这次“迎检”的过程中, 哪一宗、哪一件都不能少。

就说最“日常”的学生在校一日生活, 那就非常重要。素质教育不在别处, 都在其中。这次评估验收之所以紧盯这件事儿, 紧跟了一整天, 还搞了一系列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电话访谈、社区座谈, 原因就在于此。当然, 为了“迎检”学校总要做些准备, 这里有“水分”也不能排除。但是, 毕竟他们还是按照“标准”去做了, 而且做到了, 这就是主流。如果再坚持下来, “养成”习惯, 该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 该出去做操就出去做操, 该课外活动就课外活动, 该社会实践就社会实践……素质教育也就在“润物细无声”中得以贯彻落实了。让人担心的是, 如果松懈了、松动了, 那些原来“不”素质教育且又尽人皆知的东西, 自然先是趁机冒头儿, 继而乘势“复原”, “迎检”的结果再好, 也仅仅是“迎检”而已。说是“玩儿虚的”还轻了, 说你骗了学生、骗了老百姓、骗了政府, 大概也有口难辩。这“真理”明明没在你的手里。经过“迎检”的学校都有共同的感受, 那就是真要把素质教育做实了着实不易, 你要把它变虚了真是不难。要想“留住”这个成果, 莫过于坚持、坚持、再坚持, 直至“养成”习惯。

再说建立学校的档案系统, 也是最“日常”的习惯之一。你说, 干了半天到头来连个纸片都没留下, 这能叫科学管理吗?“迎检”时现凑、现整, 累得人仰马翻, 是不是“冤”得慌?如今, 不是提倡学校文化吗?其实资料积累就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那些百年老校历经浩劫, 还能留下自己的印迹, 就是学校文化使然。谁都知道积累资料很有意义, 也很有作用。特别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 更需要通过资料积累, 加强科学研究。所以, 千万不能说时“重要”, 做时“不要”。大事小情一定要有记载。有人说, 这跟居家过日子一样, 谁家的东西要是乱堆、乱放、乱丢, 到时候肯定找不到。计算机在学校已经普及多年了, 不论是干部还是教师, 据说也都拿了“本子”。要是能把存留的资料目录输进去, 随时查找不就更方便了吗?如果这事儿“养成”习惯, 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档案“系统”。

很多细节也是一样, 丝毫都不能轻视、甚至忽视, 更需要在习惯的“养成”中落实。就说前面提到过的, 群众反映“变脸”的广播体操, 不少人认为它是小事一桩。就是这件小事, 真的可以“以小见大”。听业内人士讲, 设计这套操的专家们是充分考量了学生的骨骼、肌肉的发育水平以后, 才确定的动作规范和运动指标。据说, 如果每天能够认认真真做上一遍, 就能保证健康发展。此外, 专家们还充分了解和理解这一代孩子非常“前卫”的审美取向。所以, 这套广播体操还能让学生在体质、体能的锻炼中, 获得美的享受。更为重要的是, 这套广播体操能够通过展示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要说它是体育、美育、德育的完美结合, 还真是恰如其分。学校为了“迎检”, 下了这么大的工夫, 那动作好容易人人都像模像样了, 那气势好容易个个都令人震撼了。要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不知不觉地放松了、放弃了, 不要说别人, 就是自己, 回放一下“迎检”的场面, 大概也会为之惋惜不已。眼睛保健操同样如此。所有的穴位, 无不承载着几千年民族医学的成就。要是不按规定穴位乱按, 不是白耽误工夫吗?有位老校长说, 自己年逾古稀两眼不花, 就是得益于当年和学生一起做眼睛保健操, 退休以后又自己一直坚持至今。这些年, 大家都为学生视力下降得不到有效控制而犯难, 为什么不坚持把做眼睛保健操落到实处呢?做“两操”要是能够“养成”习惯, 学生肯定受用终身。这不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吗?学校的“迎检”成果, 正需要从这些不起眼的日常小事做起, “养成”习惯, 变成常态。只有这样, 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才能真的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

当然, 很多学校原来就在很多方面具有很好的习惯。这次“迎检”只不过是在查漏补缺, 并不需要事事重头再来。但是即便如此, 这次“迎检”的过程也是一个习惯“养成”的演练过程。把演练出来的习惯, 变成坚持下去的习惯, 还要多费心思、下大力量去“养成”。瞬间的精彩不能代替永久的辉煌。然而, 学校的科学发展, 需要永久的历练。

激活“内因”的关键, 就在于按照标准坚持下去, “养成”习惯, 使学校及其校长、教师、学生自觉按照“标准”的习惯要求去做。

煤矿迎检资料清单 篇3

第四监察执法组需被检单位提供资料清单

一、地面资料组

(一)工商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

(二)培训

1、“五职”矿长任命文件(矿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技术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毕业证、原工作岗位经历。

2、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设置及配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文件,相关人员安全资格证; 采掘、机电、通风、地测专业人员毕业证。

3、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安全资格证,安全监察部门点名册。

(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26号)贯彻情况记录。

(四)2011年灾害预防计划、应急处理预案及2011年演习报告。

(五)矿井与从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

(六)矿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证明;参加安全生产责任险证明。

(七)矿井产量核定文件; 2010年矿井年产量报表; 2011年1-9月矿井月产量报表;主要采掘设备、提升运输设备检修计划及检修记录;矿井井下劳动定员及2011年7、8、9月实际入井记录。

(八)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避灾路线图。

(九)矿井地质报告、防治冲击地压危险专门设计、配备防治冲击地压危险专业人员文件、防治冲击地压预测预报。

(十)调度台账,财务部门支出帐、劳资部门结算单(2011年7、8、9月)。

(十一)矿井隐患排查记录(2011年7、8、9月)。

(十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

(十三)调度台账,财务部门支出帐、劳资部门结算单(2011年7、8、9月)。

(十四)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及执行情况记录(2011年7、8、9月)。

(十五)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批复文件;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报告。

(十六)矿山救护队设置或签订协议证明。兼并重组复工复产矿井另提供以下资料:

(一)监察兼并重组矿井股权构成证明。

(二)复工矿井的技木改造方案及审批报告。

(三)复工复产矿井:

1、兼并重组小煤矿自检报告。

2、区域公司初检报告。

3、省骨干煤炭企业正式验收报告。

4、省骨干煤炭企业批准生产报告。

5、批准生产报告向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指导工作督查小组备案情况。

二、采掘、通风、防突组

(一)图纸

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瓦斯地质图;消防防尘系统图;瓦斯抽放系统图;抽放钻场及钻孔布置图;抽放钻孔实钻图;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图。

(二)资料

1、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批复文件

2、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3、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报告

4、“一通三防”管理制度

5、矿井综合防尘措施

6、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和制度

7、矿井井上下防灭火措施

8、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9、呼吸性粉尘监测报告

10、风表、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仪、光学甲烷鉴定仪检验记录

11、通风旬、月报表

12、配风计划

13、测风报表

14、抽检头面作业规程

15、防爆门检修记录

16、反风演习报告

17、测尘报表

18、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检查制度

19、瓦斯检查班报手册 20、通风瓦斯日报

21、瓦捡员、放炮员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

22、局部通风机倒台试验记录

23、局部通风机三专两闭锁试验记录

24、井上下消防材料库配备清单

25、矿井综合防灭火措施

26、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报告及备案情况

27、防突机构设置及防突人员配备文件,防突岗位责任制,防突管理制度

28、矿井2011年瓦斯抽放计划

29、矿井瓦斯抽采月报 30、矿井瓦斯抽采台帐

31、矿井和采区抽放工程设计

32、抽放工程和钻孔施工记录

33、瓦斯抽采参数

34、新水平(采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设计及验收报告

35、顶底板岩巷掘进误揭煤专项措施

36、巷道贯通及通风系统调整措施审批记录

37、季度、月度防突专题会议记录,防突工作规划、计划和措施

38、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39、年、季、月度生产建设计划及防突措施计划 40、防突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主要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防突专项培训及证件,一般作业人员防突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41、突出煤层区域预测报告

42、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设计、参数及记录台帐

43、区域效果检验记录

44、区域验证记录

45、采掘工作面防突措施

46、采掘工作面预测预报,防突措施施工记录,工作面防突措施竣工图

47、采掘工作面效果检验记录

48、避难所设置情况

三、机电运输与监测监控组

(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1、安全监控系统布置图、断电控制图

2、机构设置文件

3、安全监控系统使用说明书

4、安全监控系统检测报告

5、采区设计和采掘作业规程

6、瓦斯传感器检定报告

7、安全监控日报

8、监控系统各类设备安全标志证书、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

9、传感器调校记录

10、安全监控设备台帐

11、安全监控设备故障表及检修记录

12、中心站运行日志

13、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测试记录

14、瓦斯事故应急预案

15、安全监控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及证件

16、瓦斯超限事故分析记录

(二)机电、运输系统

1、井上、下供、配电系统图

2、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

3、电力、电话、信号、电机车等线路平面敷设示意图

4、排水系统及排水设备布置图

5、提升机、主通风机、压风机、主排水泵的检测报告及准运证

6、大型设备运转和检修记录

7、主钢丝绳的检测报告

8、主提升装置的电器系统图、制动系统图、钢丝绳的检验和更换记录薄、安全保护装置实验记录薄、事故记录薄、岗位责任制和设备完好标准、操作规程及主提升机司机证件

9、机电、运输设备台账

10、矿井电气设备保护整定计算表

11、机电设备大修计划、检修措施及落实情况

12、双回路供用电合同

13、人车防跑车、机车制动测试试验报告

14、机电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

四、地质与“防治水”资料

(一)图纸

采掘工程平面图、充水性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 状图、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排水系统图、水害预测图、避灾路线图、矿井瓦斯地质图

(二)资料

1、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计划

2、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企业总工审批文件

3、综合防治水措施、水害应急救援预案

4、成立防治水机构的文件、成立探放水队伍的文件、探放水作业人员名单、探放水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

5、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建井地质报告、水害调查报告

6、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7、矿井涌水量观察成果台账、气象资料台账、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账、封孔不良钻孔资料台账、矿井和周边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水闸门(墙)观测资料台账、矿井突水台账、井下水文地质钻孔成果台账、水质分析成果台账、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账

8、地下水动态观测记录

9、历年最高洪水位记录

10、防隔水煤(岩)柱设计及批复文件

11、水文地质预测预报、水害预测表、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采面水文地质情况报告

12、探放水设计、措施及施工记录

13、带水压开采措施

14、地表裂隙排查及充填记录

16、临近未保护区通知单

南井田煤矿迎检准备的资料 篇4

1、采矿许可证;

2、煤炭生产许可证;

3、安全生产许可证;

4、企业营业执照;

5、劳动合同;

6、工伤保险、风险抵押金凭据;

7、企业法人安全资格证;

8、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资格证;

9、矿长资格证;

10、副矿长安全资格证;

11、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12、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13、矿山救护协议;

14、煤矿承诺书;

15、安全、技术负责人安全资格证;

16、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证明;

17、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

18、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

19、矿山兼职救护队员; 20、采掘工程平面图;

21、通风系统图;

22、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23、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24、安全技术措施、局部通风机管理制度;

25、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

26、采区、防突、通风、探放水设计;

27、防灭火、防治水设计,煤层自燃发火报告制度;

28、会议记录;

29、防水患巡回检查记录;(记录填写人:李付明)30、水泵运行记录;(记录填写人:李付明)

31、绞车运行交接班记录;(记录填写人:绞车司机)

32、钢丝绳检查记录;(记录填写人:周金生)

33、漏电继电器试验记录;(记录填写人:李忠祥)

34、雨季三防记录;防汛、防雷电、防排水

35、瓦斯检查记录;瓦斯检查手册;瓦斯检查日报表;

36、瓦斯监控日报表;

37、煤矿领导带班下井记录;

38、煤矿领导带班下井交接班记录;

39、职工出入井签字记录; 40、矿灯、自救器领退记录;

41、测风记录;

42、测尘记录;

43、测水记录;

44、人员定位痕迹记录;

45、法人与矿长安全生产责任状及矿长与副矿长安全生产责任状的签订;

46、井下隐患排查记录;

47、反风演练报告、反风设施检查记录;

48、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

49、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50、主扇风机检测报告;

51、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52、煤尘爆炸鉴定、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

53、光学瓦检仪检测报告;

54、报警仪检测报告;

55、风表检测报告;

56、水泵、空压机检测报告;

57、钢丝绳检测鉴定报告;

58、三环检测鉴定报告;

59、插销检测报告(矿车销子);

迎检资料工作安排 篇5

赵明晔:(教导主任)

1、课程表(开齐、开足课时,含体育、信息、英语、科学、音乐、美术、劳技、综合实践、课),作息时间表,任课教师一览表,教职工分工一览表(体现班子分工安排)。

2、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册,统计表。

3、在校学生花名册,毕业生去向册。学籍管理规范,异动学生花名册及异动手续证明。2010年——2011辍学情况。

4、各学龄段少年儿童入学情况统计表(学前儿童,适龄儿童,残疾儿童花名册等。)

5、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一年教育儿童名册。

6、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和安排。教师培训档案,完善培训积分制度。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7、学校教研组教学常规一月一查一通报,每月有记录,月月有材料。学校一季一查一通报,有资料。教研活动每期安排10次以上。

8、教学比武资料(方案,评分标准,总结等)

9、学生有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三小活动有计划,有总结。)

10、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有资料)黄众兰:(教学副校长)

1、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案。(有措施,有成果。)

2、有素质教育考试评价制度。

3、有参加县级以上活动资料,学校参赛各种证书(复印件)。

4、有校本教研制度(有经验材料)。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年6次(培训登记表、培训教案)。

5、教师论文评比,教学设计评比资料。

6、教育科研工作计划,阶段安排,管理制度,奖励方法资料。廖美玲:(政务主任)

1、校务日志的整理(每月班级目标管理评选资料),校园安全、校务日志、学校日常

管理安排一览表。

2、各班环境卫生分布表,校园卫生,学生记录的督促检查情况。

3、有班级考核管理制度,有班主任工作职责。有优秀班级评比活动方案,资料。

4、团队、学生会有机构,有名单,有活动开展,团队会有记载,有新团队员名单。

5、推广普通话方案,总结。

6、读书活动方案,总结及过程材料。

7、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制度,有学习记载。

8、学校会议记录,包括教师会,行政会记录(教职工会有政策法规,教师政治业务学习记载)。

9、有学校学生运动会资料(秩序册),有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资料。

10、有国旗下的讲话稿。胡 刚:(政务副校长)

1、教师考勤册。

2、校历表,校外活动总表,学校行政系统图。

3、控学保流责任状,教师承若书。

4、安全工作计划及总结,安全责任状,有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和整改。

5、召开家长会资料。

6、有安全卫生制度(有预案,有排查,有处置制度,有晨检查制度,有门卫制度),有安全卫生教育讲座(传染病防治)

7、学生小制作作品

8、读书活动过程资料

9、课间活动要丰富(阳光运动等)唐碧华:(校务委员)

1、师德师风教育有计划,有制度,有活动,有记录,有典型(讲座或心得体会),有总结成效。

2、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主题活动不少于4次(每期),有典型材料,有讲座,有经验交流材料,有心得体会材料。

3、有健康教育备课(分季节时段开展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方

面资料。教师心灵建设有计划、活动、记录。

4、有开、休学典礼材料。

5、学校有转化后进生计划、名单、总结。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6、法制教育活动资料。郭长明:(工会主席)

1、工会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活动、安排、记载。

2、政务公开栏。教代会资料(每年两次)。退协组织机构,活动资料。

3、有家长学校材料(有计划,有机构,有制度,有活动记载)

4、有教职工奖惩制度。贫困生补助补助情况。邝波静:(报帐员)

1、有财会管理制度。

2、有校产管理制度和登记账册,借、还登记。

3、财会状况表册,收费单据存根,学校创收情况。

4、教职工名册 骆春瑶:(总务主任)

1、有总务工作计划,总结。

2、食堂有“三防”措施,食堂管理制度,食堂工作人员培训资料,食堂工作人员有培训证、健康证。

3、食堂检查记录。食堂采购记载。罗石山:(校务委员)

1、专人管理村小,有村小工作台账和安排。

2、村小管理制度,村小检查记录。

3、制定乡镇小学布局调整材料。廖学农:(副校长)

1、计划生育资料(包括计划生育责任状)。

2、农校资料,服务“三农”资料(计划,教案,名册)。勤工俭学有机构、管理人员,有责任制度、项目、效益。黄程强:(支部书记)

1、准备支部资料。王 鹏:(副校长)

1、督导工作分工及资料督促。

2、有校园布局规划图和平面图。

3、有学校校风、教风、学风文字材料。

4、年内有一项以上工作受上级表彰资料。黄卫喜:(校长)1、2011代表学校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2、2011学校工作计划及总结。

3、学校管理取得的重要成果,某方面成绩突出,形成风格(有经验总结材料)教研组长

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有记录(每期10次以上)。教 师:

1、学生谈话记录(50%以上)。

2、开展家访活动记录(50%以上)。

3、班会记录。班级布置。

4、科学课教师,学生使用仪器情况。

5、光盘应用教学记录。

6、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建设心得体会。政治学习笔记。

7、教学常规资料(计划,总结,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考查,听课15节,后记或反思不少于1/2,等等)

8、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9、转化后进生活动记录。

10、期中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11、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

12、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各一篇。专业教师

1、体育老师有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总结,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并上报国家数据库。

有体育特长辅导计划,学生名单,训练内容,训练成效,训练工作总结(中学唐柏兴负责,小学邝贱良负责)。有体育器材登记册,账目及使用情况(唐柏兴负责)。

2、美术特长有计划,有名单,有训练的内容,有总结(骆卫清负责)。

3、信息技术课资料(周作义负责)。

4、教学仪器使用记录(有账册,有制度,有借还手续)(艾世文负责)。

5、有图书使用记录,教学仪器使用记录(有账册,有制度,有借还手续)(王小英负责)

6、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等,准备好相关资料和现场。各实验教师负责。

迎检资料工作安排 篇6

(2006年-2010年)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水平,加强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性、系统性,加快构建和谐社区的步伐,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突出×××特色,提升社区品质,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以示范创建为手段,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保证,努力创新,把社区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要对居民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2、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3、坚持党组织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形成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4、坚持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断提高和谐社区建设水平。

(三)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围绕建设新##和新##发展的要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党的组织建设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激发社区活力;以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大投入,统筹规划,使社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加强社区建设水平,打造精品社区,出经验,出成果。加快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

二、社区建设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自治长效机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1、积极推进民主选举。坚持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方向,保障社区居民的选举权。

2、提高社区民主自治水平。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社区居民会议制度、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和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制度,讨论、协商、决定社区重要事项,对社区居委会工作提出建议和进行监督,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自治权和参与权。

3、不断创新和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和民主管理与服务职能,明确社区职责,理顺关系,探索建立“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方法,确保社区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4、强化民主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以居务公开为重点,加强社区民主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区要设置标准化的居务公开栏,按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实行居务公开,依法保障社区居民和社区成员单位享有的社区事务知情权和对社区事务的评议权,罢免权。

5、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培训教育、考核评议和奖惩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积极推进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进程,通过公开选聘、考核,吸引相关专业的院校毕业生进入社区工作,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龄、文化和专业结构。逐步增加社区工作者的补贴和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

(二)建立和完善“三位一体”的社区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社区组织作用

1、进一步理顺社区党组织与其他组织体系的关系。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工会、老年协会、共青团、妇联、残协等相互配合的社区体系。进一步巩固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的领导核心地位,社区其他组织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形成社区组织的工作合力。

2、加大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培育和发展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中介组织。支持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加强对民间组织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指导、监督。

3、不断扩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发动和鼓励社区成员之间开展互助性服务,大力开展社区慈善活动,提高社区居民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建设好“四室两栏一中心一站一场所”:

——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多功能活动室(含党建活动室,工、青、妇组织活动室,文体活动室,资料图书室,会议室等)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社区警务室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

——老年活动室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社区户外活动场所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包括:每个社区均有一条健身路径);——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

——社区卫生服务站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

——社区必须设立居务公开栏和宣传栏。

(四)丰富和创新社区服务内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完善社区就业服务。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提供就业保障。通过职业介绍、市场调节就业,公共信息发布等有效的手段促进就业,为社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帮助,特别是要帮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改善基本生活条件。

2、健全社区社会保障服务。依托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加快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网络建设。制定灵活有效的办法,扶持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兴办社区服务业。依法解决好劳资纠纷、劳动争议仲裁等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区、街、社区劳动监察三级网络,确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推进社区救助服务。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积极开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困居民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努力实现社区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市场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在区、乡(街道)两级建立和完善慈善救助体系。

4、加强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楼院的四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配套政策落实、服务网络健全、人员素质较高,方便群众就医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实现 “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良性运转的双向转诊机制,社区卫生服务覆盖95%以上的居民、部分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员,在社区可以获得规范的诊疗、护理、康复等项目服务。

——建立社区保健服务,重点做好老人、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服务。为90%以上的常住居民和100%的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到2010年,对90%以上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实行电脑化管理。认真落实省、市政府制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服务。

——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体制,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按照“低水平、广覆盖、高效率”的原则,不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将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5、推进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促进社区进步。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拓展“四进社区”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形成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

——大力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辖区内文艺团体和市民学校的阵地作用,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组织居民参加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文明社区达标率达85%以上,大力培育学习型社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要充分利用社区文体活动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等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80%以上的社区要有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每年组织2—4次社区文化活动。在社区居委会建立全民健身工作机构或体育指导站,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建立晨(晚)锻炼点。——启动社区图书室建设活动,争取到2010年建成社区图书室。

——建立 “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以民政部“社区信息化平台”软件为载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推动社区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实现全区社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6、搞好社区治安,促进社区稳定。

——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社区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使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社区。

——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等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发挥治安联防队、义务巡逻队等治安组织作用。

——以提高社区成员法律素质为核心,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法制教育和法律援助活动,做到法律书籍、法律辅导、法律警示进社区。

——规范社区警务室的建设和管理,社区警务室做到“三个统一”即:标识统一、工作规范统一、配置标准统一。

——积极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平安社区活动,创建达标率逐年提高,出租房年发案率逐年下降。

——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

——做好社区公共安全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社区安全水平。

7、建立健全社区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服务管理体系。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实行外来务工人员与户籍人口同教育、同服务、同管理,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立教育、服务、管理三大体系,形成区、街、社区三级网络和搭建劳动就业、司法咨询援助、“大教育”、治安保障、党建工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输出输入等八大工作平台。

8、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区建立和完善“多功能、一站式、敞开型、直接贴近居民”的综合服务平台,提高为社区及其居民公共服务的水平。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有些社区组织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工作,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承担。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促进社区公共资源共享。

(五)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加强社区环境的综合治理,切实搞好社区的绿化、净化、美化。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居民群众环保意识。推进绿色社区、宁静小区创建活动,共建美好家园。

2、实施分类指导,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要重点在环境整治上下功夫,积极解决好社区居民最关心的社区道路、路灯、绿化,以及脏、乱、差等问题。加快社区无障碍设施建设,为老、弱、病、残、孕建设方便的出行通道。

(六)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组织保证

1、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机构。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要同步规划、同步调整、同步建设。进一步明确、理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关系,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督促检查,使社区党组织成为社区居委会、群团组织、志愿者等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

2、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改善党组织班子结构。要按照“五好”的要求,建设精干、务实的党组织班子。积极倡导和推行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要建设一个政治坚定、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坚强、熟悉城市管理和社区工作的奋发有为的社区领导班子。

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按照“五带头”要求,通过争创“党员先锋岗”,设立“党员责任区”,建立“楼宇党小组”和开展“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对下岗和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党员、高龄(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外来务工经商的党员加强管理。探索党员属地化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

4、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在街道成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在社区成立党建工作协调小组。积极发挥协调作用,组织、动员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使党的建设工作向新的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延伸,向驻社区单位或居民楼院延伸,向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延伸。

5、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开创和谐社区建设新局面。社区基层党组织要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融入到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号召广大党员“亮身份、做贡献、树形象”,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保障措施

(一)鼓励创新、注重实效

1、要立足基层,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及时总结和推广工作实践中的经验。鼓励创新、鼓励创造,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社区和群众的创造活力,继续开展特色社区的创建活动,形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社区建设格局。

2、要开展好和谐社区建设的示范活动,努力形成建设和谐社区的示范效应。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推广创建工作中的经验。

3、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区工作者培训、公开招考、竞争上岗、考核、评议等制度,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

4、要完善奖惩激励和评选表彰机制,定期组织评比活动,表彰社区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继续开展评选社区“十佳贴心人”活动。

(二)广开渠道,增加投入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社区建设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

2、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大对公共财政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3、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政府支持为主,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社会投资”等多元化的社区建设资金筹措机制。要鼓励、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业。

(三)严格考核、强化监督

1、将社区建设的考核纳入街道的考核工作之中。对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开展情况、基础管理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量化考核,并通报检查、考核结果。

2、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监督、管理社区,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程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建设监督机制。

(四)营造环境、搞好宣传

1、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媒体、宣传栏、宣传手册、网络等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要大力宣传建设和谐社区中的好人好事,用先进典型引导实践活动。让社区工作深入人心,使大部分驻区单位和居民都能认识到社区建设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上一篇:会议方案大型会议策划下一篇: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