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论文

2024-09-18

幼儿园心理健康论文(精选12篇)

幼儿园心理健康论文 篇1

论文:浅谈农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农村 幼儿园 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尽管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制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就必须考虑以游戏为主,即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必须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行教学,这一点,对农村幼儿园来说,尤其值得重视,目前,许多农村幼儿园因为教学理念、师资水平,更由于各幼儿园之间的生源争夺等原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极为严重,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二、注意消除隔代教育的不利影响

1.隔代抚养较之父母抚养,更易养成孩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老人的心都比较慈、比较善;再加上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为孩子辩解。而在这种溺爱、袒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形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这实际上给孩子培植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隔代抚养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3.隔代抚养最严重的危害在于这种抚养方式极可能导致小孩心理变异,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

那么,如何消除“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呢?近几年,我园针对隔代教育现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措施。

1.举办祖辈家长学校,解决祖辈共同的困惑问题 俗话说:做到老,学到老,还有三行未学到。要想让祖辈们更好地教育好下一代,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必须改变祖辈们陈旧的教育方法。我们根据祖辈的特点,安排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介绍科学育儿知识为主,再请一些年长有经验的家长来讲课。在讲课时,多举一些生动、有说服力的、使祖辈们能去尝试的例子。

2.充分利用接送时间,做好交流沟通工作

孩子在家里接受了不正确的教育,在幼儿园里往往很快就表现出来。利用每天接送的时间由老师向老人们及时反馈,以便及时纠正,是很有必要的。祖辈家长大多话较多,教师要耐心倾听,用最诚恳的态度,如注视对方,点头、微笑等表示认同。这样祖辈家长就会对你产生信任感,也就愿意进一步与教师交换意见了。同时,在聆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困难,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3.做好家访工作 无论什么时候,家访都是教育的有效手段。要使隔代教育正向发展,教师应该做好家访工作,看看孩子在家里如何活动,爷爷外公们的教育是否有问题,都可以从家访看出来;同孩子、老人们在家里交流,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祖辈隔代教育中的问题,我们经常组织幼儿园教师深入幼儿家庭,上门对祖辈面对面指导。

因此,为防止儿童心理疾病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同家长的联系,通过家长学校、印发资料、谈话等形式,教育幼儿的父母应主动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期望值,不要强制“拔苗”。

幼儿园心理健康论文 篇2

(一) 关于健康的含义

1948年,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做出了明确定义, 即: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而且是有健全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 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这一定义让人们对健康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 健康其实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界定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如果身强力壮却心胸狭隘, 或者心胸开阔却无法独立在社会中生存, 都不能称之为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身体不健康便容易带来许多心理疾患;反之, 心理问题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导致多种疾病。

(二)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 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讲, 教育过程其实就是在儿童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根据儿童的心理需要, 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手段,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在从事幼教的这些年里, 我发现幼儿常常存在以下几种心理健康问题: (1) 情绪问题, 如, 爱发脾气、任性、懒惰等; (2) 行为问题, 如, 自私、说谎、恶作剧等; (3) 人际交往方面, 如, 内向、独立性和社会交往及合作能力差等。这些问题看似细小, 却很可能成为影响幼儿一生的大问题。

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幼儿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提高认识, 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幼儿时期是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这一阶段的经历与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心理学家蒙台梭利曾指出:儿童拥有一份吸收性心智。儿童出生后4~6年, 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 如果成人能积极引导和教育幼儿, 就能有效地促进他们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避免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所以, 幼儿教师必须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智力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让幼儿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从而拥有真正的健康。

(二) 丰富学识, 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能力

幼儿教师是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教师心理健康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如果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 有爱心、有礼貌、热情、宽容、耐心、乐观、有幽默感等, 就能得到幼儿喜欢, 并成为幼儿争相效仿的对象。久而久之, 幼儿的心理就会在无形中受到教师健康心理的熏陶和影响, 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 有心理问题的教师, 如, 情绪不稳、缺乏耐心、傲慢自大等, 不仅难以得到幼儿的尊敬, 更会给幼儿带来消极影响, 使他们产生内向、说谎、没礼貌、反抗、挑衅等消极的心理反应。所以, 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 准确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 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 将幼儿视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 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上, 都以尊重幼儿为前提, 从而对幼儿心理发展施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三) 创设环境, 营造幼儿心理教育的和谐氛围

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其环境好坏对幼儿身体及心理发展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作为幼儿园的一种隐性课程, 环境能对幼儿产生感染和熏陶的教育作用, 尤其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

1. 创设优良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要有足够的空间, 以满足幼儿正常活动和起居需要, 要尽量保证幼儿园及周边地区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无噪声污染等。园内要有足够的绿地, 有符合幼儿特点的布置, 能营造出一种促进幼儿积极向上的氛围, 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 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对幼儿园来说, 我认为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如果教师能始终以关怀、接纳和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给幼儿笑脸和表扬, 而不是冷漠和批评, 师生关系融洽, 幼儿心理就会更健康。同伴关系也很重要。现在, 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 有的孤独内向, 不能很快融入集体生活;有的任性好强, 不懂得团结友爱。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活动, 为幼儿提供多交流、多学习的机会, 让他们学会合作、交到朋友, 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愉快生活。

(四) 多措并举, 确保幼儿心理教育因人而异

1. 针对幼儿群体, 教师要有目的地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挖掘教材中关于心理健康的素材, 有计划地对幼儿施以心理影响, 使各科教学成为推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

如, 通过社会课《我不哭》, 对幼儿进行抗挫折教育;通过舞蹈课《拉拉手》, 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精神。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纯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如, 《我怎么不高兴了》, 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尤其要注重在日常游戏和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 以游戏活动为载体, 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提供幼儿互相交往的机会。不同的游戏活动, 对幼儿的影响也不同, 如, 体育游戏能增强幼儿的身体健康, 智力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 发展他们的特长等, 教师要通过这些活动, 让每个幼儿都享受到游戏带来的愉悦。

2. 针对幼儿个体, 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如, 有的幼儿性格内向, 不合群, 甚至看到陌生人会害怕得大哭。对于这种幼儿, 教师绝对不要因为其内生或害羞就指责他们, 或给他们难堪, 勉强他们, 而应该找出幼儿内向的原因, 耐心教导他们打开心房。可以给他们讲一些有启发性的小故事, 或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 增加他们与别人交往的机会, 在活动中适当引导, 比如, 在角色游戏中与幼儿模拟演练家里来客人的情景, 降低幼儿恐惧、怕生的心理。当他们有外向、合群的表现时, 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美, 从而建立起他们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又如, 有的幼儿性格外向, 心理素质好, 但平时不管是上课还是活动, 都容易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对于这样的幼儿, 教师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 做好了就鼓励, 做错了就批评。因为相对内向的孩子来说, 外向的孩子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不会因为几句批评就情绪低落, 所以, 教师不必担心这些, 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考虑到外向的幼儿通常都喜欢表现自己, 教师不妨让幼儿多参加一些朗诵、角色表演、舞蹈和音乐活动, 发挥他们的特长, 让他们的外向感染更多幼儿。还有些幼儿有撒谎的毛病, 比如, 我发现班里某个幼儿, 在幼儿园不爱吃饭, 回家却对家长撒谎说, 是因为老师盛饭少, 没吃饱。这样的幼儿, 有的是觉得撒谎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 避免惩罚;有的则认为撒谎作弄别人很有趣, 于是就喜欢说谎, 根本不知道撒谎的危害。对于这样的幼儿, 教师必须及时地给幼儿讲明撒谎的危害, 如, 讲述《狼来了》的故事, 引导幼儿分析撒谎的后果。也可以让幼儿进行换位思考, 体验被谎言欺骗的感受。教师也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让家长知道幼儿在园里的表现, 以免家长听信孩子的片面之词。当幼儿改掉说谎的毛病后, 教师和家长都要给予积极的奖励, 让他们在言行上变得更加诚实可信。

(五) 家园联合, 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合力

调查发现, 社会和家庭生活紧张、家庭发生变化、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家庭人际交往缺乏等原因都容易引起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 在加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 必须重视家庭教育。教师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育儿讲座、电话交流、亲子活动等方式, 向家长大力普及幼儿心理学知识, 提高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 使家长学会观察孩子, 理解孩子, 尊重和发掘孩子的特长, 培养孩子的爱好, 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 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程, 随着基础教育的低龄化倾向, 维护和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正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作为幼儿教师, 我们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努力培养真正健康的幼儿, 为他们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 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当前, 不少幼儿园对于幼儿健康教育都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狭隘性, 过分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 而忽略幼儿的心理健康, 从而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因此, 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建人.幼儿园环境建设与幼儿心理健康[J].山东教育:幼教版, 2000.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幼儿园心理健康论文 篇3

关键词:儿童;心理健康;策略

幼儿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情绪安定愉快”作为健康领域幼儿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往往把测查幼儿的身高、体重、血色素三大指标作为衡量幼儿健康达标的依据,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做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2.保教队伍缺乏专业系统培训

目前心理健康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导致教师们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知识缺乏系统性。

3.只重视幼儿园内的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对孩子呵护备至,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家长总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幼儿在物质的极大满足中却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家庭生活的不良环境,人际关系的紧张,不正确的教养态度,经常会引发幼儿不同的心理问题和社会行为问题。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积极构建安全、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

(1)创设良好的园所文化氛围

幼儿从小就得到祖父母、父母等多个成人的百般呵护。他们从各自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本身就带着几分胆怯和不安。如果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感受是轻松的、乐观的,那么他们的胆怯和不安心理将会得到缓释。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友好合作、愉快相处,会使幼儿受到良好的情绪熏陶,从内心深处萌发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教师整日与幼儿在一起生活和活動,教师的言行和情绪状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教师稳定的情绪和完整的人格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园里,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常常受到别的幼儿的强化,而被攻击的幼儿常被迫退缩或放弃,攻击他人的幼儿的行为由此得到强化,长此以往,将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善于利用集体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幼儿园的各项教育始终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教师与家长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良好关系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加强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以身示范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因此,就要完善相关教育培训机制,邀请专业人员系统培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内容、方法,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3.在一日活动中融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在生活管理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在自由活动中,倡导幼儿之间的交往,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然后幼儿园要坚持每周开展1~2次心理健康活动,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随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作用,形成整体合力

(1)学校开设有关幼儿和家长心理的讲座,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2)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亲子活动,如亲子郊游、亲子协作等,密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3)开设家庭心理咨询,给家长提供适时、有效的帮助。

5.开展“社会模拟活动”

让中小学生定期来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活动,或到社区中参与社会活动。

6.实现时空开放

积极利用社区心理卫生资源,努力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王福兰,邢少颖.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2(Z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 篇4

1、了解黑夜,乐意尝试一个人自我睡,并能用各种方法克服对黑夜的恐惧心理。

2、经过故事和体验,了解黑夜并不可怕,并逐渐喜欢黑夜。

3、学习控制自我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4、进取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我的想法。

5、学会坚持愉快的心境,培养幼儿热爱生活,欢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ppt音乐、调查表、两颜色笑脸若干、黑屋、黑袋人手一个;事先了解班级孩子一个人睡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1、PPT1这是什么时候?——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

2、PPT2大家怎样了?——关灯、睡觉了

小结:睡觉是件舒服的事,能够让我们的大脑、身体得到休息。

二、调查讲述

1、那你们是一个人睡的还是跟大人一齐睡的?如果你是一个人睡的请将胸前的`笑脸贴在_色表上,如果……师幼统计结果。

2、那你们为什么不敢一个人睡呢?到底怕什么?你们说,我来记。

小结:看来,你们有很多害怕的事,怕从床上滚下来,怕怪兽伤害,有的怕黑,怕做梦……你们的心境我能理解,害怕是很正常的事,不要感到难为情,就连你的爸爸妈妈、教师也都有害怕的事,只要把它说出来,就必须能想办法解决。

三、故事体验。

1、出示小老鼠图片,有一只小老鼠也和你们一样。这是它第一次一个人睡,躺在床上怎样也睡不着,它害怕黑漆漆的夜,总觉得那边的墙角有一个黑黑的大怪物,一想到这儿,他就吓得浑身发抖。

小老鼠睡不着害怕什么?是墙上那个黑黑的东西吗?真的是怪兽吗?小老鼠鼓起了勇气仔细一看!原先是一件衣服的影子。怕吗?其实,在我们身边根本就没有怪物,看到的都是一些黑黑的影子,一点都不可怕!

2、刚睡下,又从外面传来~~~PPT5这是什么声音?是人、是怪物、是…小老鼠立刻蒙住眼睛一动也不敢动。PPT6过了好久,它才战战兢兢地朝窗外看了一眼,点点头哦了一声,又回到了床上。小老鼠听到了怎样的声音?可能是?是不是?原先是刮风了,难怪最终老鼠放心地回到了床上。

3、半夜,小老鼠想尿尿,刚走到洗手间门口就听到到底是什么啊?小老鼠怎样也不敢,害怕地跑回了床。什么声音让小老鼠害怕?你们觉得可能是?和小老鼠一齐去看个究竟——原先是卫生间水龙头没有拧紧!

师:为什么这一个晚上小老鼠怎样也睡不好?

如果你在,你会对小老鼠怎样说?

这都是小老鼠胡思乱想的结果,才越想越害怕。睡觉时关紧门窗,屋子里还是很安全的。

四、克服方法

那我们呢?看一看,那些害怕的问题!

问题一:怕怪物、恶梦、怕黑

看来,你们和小老鼠一样爱胡思乱想!

(1)世界上真有怪物吗?——根本就没有怪物,所以它不应当成为我们害怕的问题。

(2)怕做恶梦、怕黑。

你们有好办法吗?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在PPT中呈现:

小结:真棒,想了这么多的办法。点一盏夜灯、听一首轻柔的音乐、想象开心的事等等,能够让我们的心境变得平静、愉快,这样就不怕黑不会做噩梦了。

问题二:怕从床上滚下来。

(1)这个简单,有什么好办法。

(2)教师根据幼儿交流的资料播放。

(3)小结:床边放几把椅子或枕头、被子或者床靠墙放就不会滚下来,看来只要改变一些做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五、再次调查

这些害怕的问题解决了吗?那你们敢尝试一个人睡了吗?好!进行第二次选择,如果此刻你愿意去尝试一个人睡的请将笑脸贴在_色纸上,如果你还有些害怕的请将笑脸贴在色纸上?

小结:第二次有个孩子选择了愿意尝试一个人睡,看来,你们心里的害怕减了不少,为这些的勇敢的孩子拍拍手。还有个孩子正在犹豫,有些担心,但教师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你们也会去尝试的,是吗?

六、黑夜体验

你们真的不再害怕黑夜了吗?那我们来验证、挑战一下!孩子们此刻我要请教师帮忙把灯熄灭!你们不要紧张,教师会陪着你们!此刻屋子里黑黑的就像来到了黑夜!

1、黑暗小屋

(1)那里有几间黑夜小屋,谁愿意独自一个人在里面呆上一会!你们能够静静地坐在那儿听一听、轻轻的摸一摸,等我们数到十再出来!

(2)采访:下头的孩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你们刚开始心境怎样样?之后呢?你觉得黑屋怎样样吗?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乐意去吗?

小结:看来,黑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它就像我们晚上睡觉的小房间,虽然黑黑的但很安全、很宁静、很温暖!身旁有个娃娃陪伴,想着爸爸妈妈就在旁边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对吗!

2、团体体验黑夜

听了他们的介绍,你们想试一试吗?

(1)介绍方法:别急,教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异常制作的黑夜小屋(出示黑头套),把它套在头上就像走进了黑夜。音乐起(幼儿戴头套)

(2)想象、体验:孩子们慢慢的放下头套就像黑夜慢慢地来到了,周围怎样样,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心里……

(3)团体采访孩子们,你们觉得刚才一个人睡觉怎样样?

小结:是啊,黑夜就像是我们的眼睛被蒙上了一层黑纱,一片漆黑,当揭开时发现所有的一切还是和白天一样,一样的安全、一样的温暖和幸福。其实我们的黑夜还美,很美,让我们一齐去看一看!

七、拓展:欣赏黑夜的美,自然结束

教师边朗诵边播放夜景图

活动反思:

幼儿园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篇5

(一):

今天上午是美术活动,主要是涂色练习,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领:“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不能出线!”晴晴喜欢东张西望,画得较慢,坐在其前面的祝雅早早地涂好了,祝雅高兴的把画拿给我看,上下坐位的时候不小心碰了晴晴的手臂,晴晴马上哭起来:“你为什么撞我?”祝雅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晴晴不听,噘着嘴告诉我:“赵老师,祝雅推我的手,我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很快到了评价小朋友作品的时候了,我给画得快涂得好的小朋友印上了一个小印章。“老师,朱柏恩还没画好!”晴晴抬起头,歪着小脑袋左看右看:“赵老师,祝雅把线条画在外面了,不应该得小印章。”“赵老师,慧慧画得不如我呢!”

事实上,晴晴到现在还没画好,她只是看到别人得到小印章心里不平衡。实录

(二):

孩子们正在区角玩娃娃家的游戏,晴晴是理发店老板,盈盈是小食店老板,小朋友们玩得非常起劲。可当我到建构区观察时,他们那边吵了起来,冯皓铭哭着跑来拉着我的手“老师晴晴打我的头,她还抢了我的削笔刀。”“老师,给,这是他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还偷偷的藏在书包里。”(我们要求幼儿不能随便带小玩具、零食到幼儿园)晴晴边说边把削笔刀递给我,一脸得意。

妒忌心理成因分析:

①长期以来幼儿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致使她产生了“这样的东西不属于我”“为什么你有我没有?”这样的想法,从而渐渐形成了妒忌心理。不管是抢别人的东西,还是不断的告状都体现了幼儿的这种心理。当别人的东西比她的好或者别人表现的比自己强都会激发她的妒忌心理。孩子的妒忌具有明显的外露性,具有攻击性,破坏性。幼儿妒忌与大人妒忌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大人在非常妒忌时还会尽量忍受,心中虽然不高兴,但也不会形之于色;幼儿却直接而坦率地表露情感,根本不考虑后果。就如晴晴跟着姥姥生活,由于经济原因和教育观念的不同,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因而妒忌持有那种东西的孩子,所以把冯皓铭的削笔刀抢来让老师没收,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之所以不断的告状是因为她好胜心强,想以此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得到老师的表扬。状告其他幼儿是因为晴晴心里妒忌,看到别人有小印章,自己好想要一个,可是涂色任务却没能很好的完成,于是,就产生了我没有,你也不能有的想法。

②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隔代教育的弊端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老人的知识水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很多方面与现在的社会存在冲突。而晴晴父母由于长时间不见孩子,见到孩子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只是一个劲的表扬,使孩子产生了非常“自信”的自我评价。

③孩子能力较强,但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一般而言,在各方面都比较“弱”的孩子,他们已习惯于做“弱者”----得不到表扬和没有表现的机会都无所谓;但能力较强的孩子,则因为能力较强(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有能力,而又没有受到“重视”和“关注”(如被老师表扬或被老师提问等),所以才会对别的有能力的小朋友产生妒忌。睛睛语言表达能力很好,非常聪明,也很爱劳动,但小手指的肌肉不是很灵活。可能由羡慕而产生妒忌。④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建议孩子父母自己教养孩子,尽量找时间和孩子多交流和孩子一起玩耍,从而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觉自己被疼爱、被关注。尽量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让孩子拥有她应该得到的。父母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客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妒忌心理的重要基础。教育措施:

①要正确评价孩子。晴晴好胜心强,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表扬得当,可以巩固其优点,增加她的自信,促进她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只有自己好,别人都不如自己,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她好,她就难以接受。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自我意识刚开始萌芽,还不会全面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她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她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片面、过分赞赏,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家长还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适当地指出她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②帮助孩子提高能力。发现晴晴小肌肉动作不是很灵活,我们没有当面指责她不如别人,而是具体帮助她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请一位这方面能力强的孩子和她共同承担一项任务,潜移默化的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孩子之间真诚友好的帮助也是克服妒忌心理的良方。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篇6

事例1、一个幼儿园老师因为一个四岁的幼儿上课时爱说话,就用胶带封住了他的嘴巴,不许他说话。这个个案尽管是比较少的例外事件,但幼儿园普遍的现象是不许幼儿自由说话。

事例2:一个三岁多一点的孩子因为好动,被幼儿园老师罚站,老师不仅严励地斥责了他,还不许其他小朋友与他玩,于是,那个孩子便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

事例3:到了节日,孩子们观察到老师收到的礼物,也观察到送不同礼物得到不同的待遇。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师生关系的疏近,感受到老师的偏爱,也感受到现实的不平等。

事例4:某幼儿园小班的一位家长向带班教师反映说,孩子的中午饭没吃饭,教师听后不高兴,便在以后进餐时故意给这个孩子盛超过其饭量的饭菜,并要求他必须吃完,结果是孩子受委曲。

诸如次类的教师错误行为在幼儿园不难见到,因此也给幼儿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于是各种不良的心理就逐渐形成,所谓的“坏孩子”也就越来多。

幼儿期的心理和情感是最为纯洁的,最自然的,也是最真实的,正因为这样,幼儿期的情感教育是最为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破坏幼儿自然的情感流露,妨碍幼儿生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不利于其一生的发展。试想如果儿童被限制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权利,那种压抑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同样,在不平等的教育环境里,幼儿是不可能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的,也不可能形成积极的行动。一个自尊从小受到严重打击的幼儿,怎么会积极地尊重他人。孩子是多么的无辜,在他受到伤害的同时,还不能悟出迁怒与他的原因。幼儿的情绪识别能力差,难以理解和识别教师的心理需要,极有可能导致误解教师的心理反应,如:一个攻击性很强的男孩,有一天在与小朋友争夺玩具时大打出手,教师慢条斯理地瞥了他一眼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啊!怎么?看见我就不打了?继续打啊,让全班小朋友都来看看你的真功夫。这个男孩从刚才的紧张到放松,以为老师真的赏识他,于是再把手伸出,老师一把抓住他的手,狠狠地拉他罚站,他迷惑地看着老师发怒的脸,他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幼儿受言语发展的限制,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导致极端的表现方式,于是采用发脾气、大声嚷嚷及攻击其他小朋友等不良行为,形成人们眼里的“坏孩子”习性,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者,教师行为在幼儿情感发展上具有突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避免所谓的“坏孩子”的形成,探讨教师行为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指导和渗透,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素质的迫切要求。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综合性,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像其它学段那样渗透在各个学科里,而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所有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那么,教师行为在幼儿良好心理形成过程中怎样渗透呢?

(一)以榜样的言行渗透

教师是儿童重要的依恋、模仿和观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教师不要滥用“坏孩子”这个称谓,谁都知道,叫“好”他就慢慢变好,称“坏”他就真的慢慢变坏的道理。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忌讳给孩子判“刑”,回避定论式的言语。教师要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如:与幼儿一起户外活动中,教师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流血了,她自言自语:“没关系,一会儿就会止血的。”幼儿听到、看到教师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后就会以教师为榜样,也变得大胆起来,避免幼儿遇事害怕和不知所措心理。相反,如果教师自己常常有消极的心理反应,那么这同样也会对幼儿发生消极影响。如:有的教师特别怕小虫,显得非常胆小,这样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使得他们也变得胆小、怯懦。又如,在主题活动“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中,小朋友伤心地说:“小树叶飘呀飘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又有小朋友说:“小树叶哭了”,教师说:“那我们给它们建一个新家吧。”教师在教室里选择了一个朝阳的地方,搭一个纸箱做的房子,在旁边做一棵大树,让小朋友把拾来的树叶放回到大树妈妈的`身边。教师同情、帮助弱者的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幼儿,也形成他们关爱和帮助弱小的良好心理

(二)以娴熟的教育技能渗透

孩子的心理是容易被激发的,他们对成人情感表现的敏感程度,有时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有人作过一个测试,如果向孩子要某种东西,在说要的同时,也配合头部的偏侧动作和友好表情,有80%孩子会把东西给你。所以:

1、教师的语言和表情在幼儿良好心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不同的提问类型,将使幼儿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如:孩子刚学游泳时,有畏惧心理,教师如果光说别害怕,效果可能不大,若用自我暗示语言说:“我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游泳池是一个让我开心的地方。”又如:文中开头所举的那两个“上课爱说话”和“好动”的孩子,教师首先要宽容他们,因为“好说”和“好动”都是幼儿年龄特点所具有的表现,教师若改变方式配以和气的表情说,“你看---小朋友上课是怎么样的?”及告诉他们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和基本的一些学习常规,其效果就会截然不同。鼓励、正面诱导的语言能激起幼儿积极向上,跃跃欲试的活跃情绪。相反,经常批评、指责、讽刺挖苦的消极语言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这会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

2、教师要以境激情,善于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孩子每天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身边发生的一件件事情。我们不能小看孩子身边的琐事,他们正是在这些平平凡凡的小事中接受影响,产生体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参加升旗仪式、祝贺祖国生日,游览附近的自然环境或名胜古迹等活动中,便能很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园里每月为同月出生的小朋友集体过生日,在慰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或说说我的好妈妈和好爸爸以及每天的游戏交往活动中,都能萌发和加深幼儿爱别人的情感,成为良好心理形成的契机。大艺术家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缺少内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在幼儿丰富的生活中去寻找和渗透。又如,在教师指导下一位母亲较好地处理了孩子之间的一次纠纷: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幼儿抓破了小朋友的脸,母亲便带儿子去商店买回一些幼儿喜欢的小食品,由儿子亲自送给被抓的小朋友,向他道歉。以后,这两个孩子再也没有发生类似事情,并成了好朋友。这虽是一件小事情,但由于处理得当,不仅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也非常及时地对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由争吵到成为好朋友,过渡得极为自然,处理这件事成功的关键是,让孩子参与了买、挑选、赠送、道歉的全过程,借助于参与操作过程,激发了孩子的心理体验,这位攻击性很强的幼儿经历了一次这样的参与后就再也不抓人了,这比简单的批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避免了又一个“坏孩子”的形成

(三)以满腔的师爱渗透

幼儿园心理健康论文 篇7

关键词:健康,环境,尊重,愉悦,精神

一、幼儿园的文化氛围

幼儿从小就得到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等多个成人的百般呵护。他们从各自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 本身就带着几分胆怯和不安, 也容易因此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的是轻松的、乐观的、积极的、友好的, 那么幼儿胆怯和不安的心理将会得到缓释, 因而焦虑的心情很快就会消失殆尽。如果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的是紧张、压抑、沮丧, 那么幼儿原本胆怯不安的心理将会加剧, 甚至可能会发生心理疾病。因此幼儿园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具有安全感的、愉快的、和谐的心理发展氛围。

二、幼儿园教师的管理方式

教师管理的最终目的之一在于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我认为良好的管理方式首先是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其次是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尽可能避免不切园内实际、幼儿实际、劳民伤财、没有多大意义的形式主义的事物, 对教学笔记、教学反思等不做硬性规定, 宁要烧而精, 不要多而滥。

三、教师态度

1.尊重幼儿

幼儿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热爱幼儿, 不要认为幼儿什么都不懂。幼儿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教师要经常与幼儿情感交流, 尊重幼儿的情感体验, 促进幼儿人格和谐发展。

2.正确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

幼儿错误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制止和惩罚, 使幼儿感到压抑、委屈, 不服气;而无原则的忍让和迁就, 也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 让幼儿在认识到错误的同时, 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

3.教师的形体语言

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也可以通过动作、表情、手势等形体语言表现出来。一个鼓励的目光, 一个赞许的微笑, 一次会意的点头, 一根赞扬的拇指都能给幼儿充满感情的关注, 让幼儿体验成功的愉悦, 产生安全感。

四、幼儿园的人际关系

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包括园内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同伴关系是通过在活动中的合作学习、生活上的互相关系、游戏中的集体参与建立起来的。教师不仅要教育引导幼儿乐于与同伴交往, 还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幼儿的人际交往, 更应为幼儿创造合作交往的机会, 鼓励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园心理健康论文 篇8

一、制定周详的计划

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用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等方式训练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例如: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日常生活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发展。

二、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

在身体发展方面:通过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远足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肌肉发展达到肌体的有效锻炼,使幼儿能较协调地走、跑、跳,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学会了做模仿操等。由于我班是小班,多数幼儿小肌肉发展不够灵活,表现为有的幼儿不会系纽扣,还有的幼儿串珠、撕纸等不够灵活自如等。本学期我们也将多制定些自我服务方面的要求,让幼儿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就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培养,对于这些片面的认识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防范。我们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应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这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使幼儿增强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疾病能力。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季节变化,不懂得自行增减衣服,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低,穿衣、整理床上用品较为困难,这些都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在心理健康方面,通过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开设各种游戏区域活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由于季节的变化,我们也增强了户外体育运动量,提醒幼儿及时增减衣物,小班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柔嫩,其身体素质还相当薄弱,另一方面,他们又处于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这也有利于幼儿培养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幼儿教师从事的是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从娃娃抓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神圣使命。因此,幼儿教师常常在复杂而艰巨的脑力劳动中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竞争日益加重,幼儿教师自身的健康生活和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由于幼儿的认知活动是具体形象的,心理和行为是无意的。并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收到教师的影响很大,因而幼儿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心理失调的教师,不仅不可能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且还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教师的身心疲劳过度,对幼儿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中降低,对幼儿的心理辅导、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量也会随之变得降低,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幼儿,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产生的危险信号,如不解决,就会形成教师的职业压力症,侵蚀教师的身心健康。由此看来,如何保持幼儿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显得相当重要。

二、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一下幼儿园教师心理现状

1、有约60%的教师有良好的职业态度,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积极努力,有上进心,有责任感,始终在教师当中起到了骨干作用。

2、有约23%的教师能够按步就班地完成份内的工作,她们在工作中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属于那种“拨一下就动一下”的类型

3、还有17%的教师业换上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症”,主要有以下5点:

(1)随着幼儿园对教师业务水平,职业素养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一些教师出项紧张、不安、易怒、易爆等情绪变化,进而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影响教学进程。(2)女性教师生理不顺,家庭问题等因素引起的失眠、食欲不振,导致自律神经系统失调等。

(3)教育工作的特点几乎让九成以上的教师都换上不同程度的慢性咽炎、身体的不适造成情绪的忧虑。

(4)容易神经过敏,对教学活动产生厌倦感,无力感到无可奈何,当一个人时易多愁善感、身心失调。

(5)在教育活动中反应迟钝、回避责任,对幼儿冷漠,自我中心主义强烈。

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看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及时改善,将直接影响幼儿园其他各项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就是说,新时期的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在专业水平上符合幼师的职业要求,心理健康也同等重要,因此,减少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及心里不适感,必然成为幼儿园管理者们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

三、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及不适感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

1、我们在平常的教育实践中发现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压力及不适感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绝大多数教师担任着女儿、母亲、妻子多个角色,单位忙完家里忙,身心常处在疲劳状态,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放松。

(2)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教育改革的飞速发展,导致的业务能力欠缺,工作上的吃力感是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症”的根源。

(3)独生子女的时代,班级中“小淘气儿”不断增多,(4)值班教师由于条件有限,不能保证合适的饮食,许多教师换上了不同程度的胃病。

(5)教师自身性格的原因,与同事和家长不能很好的沟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协调。

(6)教师缺乏在学习、进修及自我调整的机会。

2、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感觉要帮助教师减轻职业压力,改善心理不是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证教师的备课时间和正常的休息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加班或社会活动。

(2)丰富教师文化生活。请心理专家阶段性的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

(3)积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信息、资料。进修体制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4)通过学习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的标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5)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使工作、娱乐、休息,锻炼及心理调节有机地协调起来。

(6)管理人员对教师予以关心,做到诚心关爱,换位思考,耐心倾听,加强与教师群体的沟通和交流。

此外,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克服角色冲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克服认知偏差,办好职业角色,搞好师与生、家与园的关系。幼儿教师还应注意行为调节。不良情绪已经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情绪,这属于反应调节。也许这些行为是琐碎的,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方法。

例如:参加文体活动,改变面部表情,对自己微笑,改变行走姿势,抬头挺胸,昂首阔步,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整理书桌或衣柜,让一切井井有条;找个朋友尽情地倾诉等等。这些行为能宣泄情绪,或转移注意,或产生积极暗示,经常运用,能增强自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一种凝聚着幼儿教师新学的充满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真正成功的教育必然转了教师的理想信念、聪明才智和意志情感等精神特质是教师人格能量的写照。具有良好成就动机的幼儿教师,总是通过完成培育幼儿的神圣使命来赢得肯定,以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从幼儿的个性出发,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和教育观以尊重和热爱儿童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公证平等地对待幼儿的一切行为,包括他们的缺点和过失。这不仅是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上的要求,而且是对幼儿教师道德上的要求。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简报 篇10

一、集体教育共成长

幼儿园分年龄段制定心理健康教学计划,班级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开展适宜的集体教育活动。小、中、大班分别开展以“宝宝好情绪”、“自我认识、快乐相伴”、“我勇敢了”等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个性。

二、阅读活动特色引领

充分发挥绘本阅读对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针对目标幼儿,选择相应的主题绘本,开展讨论和游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园配备了关于《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儿童自我保护与心理诉求》《做内心强大的自己》等系列绘本,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认识自己的行为,了解正确的做法。

三、沙盘游戏个别干预

心理兼职教师定期组织组织幼儿进行个体和团体的沙盘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解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看法,制定辅导策略,有效的促进幼儿的自我治愈力。

四、线上培训家园合力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领航作用,通过专家讲座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呵护孩子心灵健康成长。同时利用班级群,开展“家庭教育微课展播”系列推送活动,教师指导和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有效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幼儿园心理健康论文 篇11

【关键词】民办幼儿女教师;SCL-90 ;心理健康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教育者的素质是教育的全部,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决定了人才的层次和水平,随着初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民办幼儿教师这一特殊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却较少受到关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身兼数职的角色,使她们承受着较大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2],她们的心理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还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解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心理问题,有效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保健工作,我们对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进行了心理测查,旨在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教育、卫生部门制定有效的心理保健政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在昌吉市8所大中型民办幼儿园抽取50名幼儿女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剔除缺项或不认真的视为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5份。另抽取昌吉市2所公立幼儿园50名幼儿园女教师做为对照组,收回有效问卷27份。

1.2 调查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为1~5分,依次表示为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5种程度。计算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分和总均分,每一因子分反映受检者某一方面的问题,通过因子分可以了解受检者的症状与分布特点。阳性项目数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后者能表示受检者在多少项目上有症状,因子分、总分、阳性项目数得分越高表明身心症状越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3]。测查以园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集体测试,30Min以内收回问卷。

1.3 统计工具 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调查结果

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心理问题检出情况。根据SCL-90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大于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多种心理问题检出率占总人数的57.14%与北京丰台区的数据相近,高于辽宁和上海等城市小學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数据[4]。

表1可见,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SCL-90各因子平均分在1.51~1.83之间,标准差在0.48~0.60之间,因子均分与公办幼儿园教师比较,较高的依次是强迫,检出率为37.14%,人际关系检出率25.71%,恐怖检出率25.71%,抑郁检出率20%,精神病性检出率20%,偏执检出率14.29%,P<0.05差异有统计学习意义。躯体化、焦虑、敌对3项因子平均分与公办幼儿园女教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SCL-90因子平均分与全国常模比较,人际关系得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它主要8项因子平均分都高于全国常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可见,昌吉市民办幼儿女教师SCL-90总均分高于公办幼儿园女教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前者表现出的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较后者高。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无论是与昌吉市的公办幼儿园女教师相比还是与全国常模相比,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落后),民办幼儿园女教师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她们的薪水低,只有公办幼儿园教师的一半左右,劳动强度大,在园工作时间长,加上中午照料幼儿用餐和午睡,一天工作12小时左右。身兼数职,任务繁重,除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她们还兼任保育员的工作,照料幼儿园内生活、清洁消毒、催收托费餐费,工作不稳定,跳槽频繁。工作环境、经济收入、工作压力、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社会评价度高,自我满意度低。以上多重压力的作用,均可使她们产生负性情绪,加之目前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缺少宣泄渠道,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各种不良的因素叠加,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由于我国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未纳入学前教育,国家的有限物力财力投向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投资人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民办幼儿园的公益性,社会性较少受到重视。民办幼儿园是当前学前教育的主办军之一。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昌吉市民办幼儿园女教师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各级教育卫生部门的重视,制定行之有効的办法和政策。加强民办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从而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

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样本抽取人数过少,得出结论的推广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2]范肖东,汪向东,于欣等译. 世界卫生组织.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25-29.

[3]郭念锋,虞积生,马建青等.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191-194.

幼儿园心理健康论文 篇12

关键词:幼儿体育,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体育旨在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 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等。幼儿身体比较脆弱, 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质, 并且我们知道幼儿的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大于抑制过程, 进行体育活动更顺应幼儿的发展。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对22个城市24000名4~16岁儿童进行调查显示, 现今中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2~14.5%。可见, 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那么, 通过幼儿体育活动能不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呢?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状

1. 幼儿园体育活动量不足, 教师对幼儿体育重视程度低。

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体育活动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但实际教学中却不容乐观。观察某幼儿园冬季时一天的活动, 早上入园后上午幼儿教师教幼儿读英语, 然后幼儿基本上就是在自己的座位上活动, 中午吃午餐、午睡, 下午教幼儿写字, 然后就是晚餐, 幼儿在园中一天基本上没有什么体育活动, 幼儿教师一般不允许幼儿乱走, 只许在座位上活动。在这样的幼儿园教学环境中, 幼儿每天的体育活动不可能达到《刚要》中的要求。

2. 幼儿教师不明确体育活动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由于幼儿教师缺乏理论基础知识和幼儿园环境条件的现实问题等原因, 大多幼儿教师不重视体育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幼儿教师缺乏理论基础知识这一现象在一些农村地区或县级城市是普遍存在的, 而这些幼儿园中大多缺少幼儿体育活动的设施, 如玩具不足、幼儿活动空间不足等。在这样的条件下, 要求幼儿教师通过体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二、幼儿体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

身体和心理具有密切的关系, 不会爬的婴儿不可能知晓小床外面的世界, 所以说幼儿心理的发展是与幼儿身体的发展为基础的, 进行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体育活动一般需要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在布置任务的初期, 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目的性,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在完成任务之后又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成就感, 这些都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体育活动是一种集体活动, 可以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合作等良好品德。体育活动可以刺激大脑细胞新陈代谢, 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 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体育活动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正确的体育教育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的正常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 我们应多进行体育游戏活动, 并且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 幼儿教师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 促进幼儿感知、记忆、言语、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 进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通过幼儿体育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方法初探

1. 利用体育活动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 是一种主观的认识, 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符合, 3-6岁的幼儿受各种因素影响, 自我意识不成熟。教师应认真分析体育活动的各环节, 积极引导, 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体育活动中大量基本动作练习可以使幼儿进一步获得对自身动作的感知, 有助于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但身体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同时, 每个幼儿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 任何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和要求对幼儿的发展都不利。超出幼儿实际水平的运动项目不仅会使幼儿运动机能损伤, 还使幼儿屡次遭受失败, 产生否定的自我;过低的学习内容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 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的活动, 并提供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2. 利用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在体育游戏进行的过程中, 必定有幼儿之间以及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 我们在组织这些活动时, 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快乐、率直的良好环境。幼儿通过参与这些活动, 不仅能够获得体能的锻炼, 还能够学会合作、协商、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等良好品德。这样, 幼儿最初的社会交往技能就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得到良好的发展了。

3. 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幼儿自制力。

体育活动中都有一定的规则, 提醒幼儿要遵守这些规则,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要有一定的自制力, 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幼儿在这其中所形成的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可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中,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对现实生活中社会行为规范的认识, 进而促进幼儿对社会行为规范掌握, 并可逐渐转化为实际行动, 形成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上一篇:高炉风口区域煤气泄漏安全防护工作措施下一篇:《喜迎十九大,我对习爷爷说句心里话》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