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一年级语文

2024-12-11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通用11篇)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 篇1

影子

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学会4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横撇、弯钩。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熟读成诵。

3通过学文感受影子的有趣。教学重难点:1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课下你们玩了什么游戏?好玩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和影子做游戏。(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

1翻开书63页,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2同座位互查生字。

3学习田字格生字(1师领读2生齐读3指名读4开火车)

4学习双横线的生字(1生领读2生齐读)

5练习:生字拼音连线

三、学习课文

师:你们真棒,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那课文里的句子你们读通顺吗?自由读文(指名读)

1全班齐读

2看图,师:乐乐在和谁玩?影子一会在乐乐的左边,一会儿在右边,影子像什么?(小黑狗)真像小黑狗,又可爱,又顽皮。为什么不说它是一条小白狗呢?是呀,真像一条小黑狗,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3、4人)齐读

3影子不仅是一条小黑狗跟着我,它还是我的好朋友和我做游戏呢,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节,这个好朋友在和我做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读读这一节(师带学生读)大家和同桌一起玩拍手的游戏吧?

师:好朋友之间还会一起做什么事?(指名2、3)好朋友确实是什么事都在一起,谁愿意再读读这句话。

四、小结:影子多么有趣啊,它一会儿是调皮的小黑狗,一会儿是我的好朋友,你们还想和影子玩玩吗?(同座位玩游戏,扮演乐乐和影子)请人上来表演(2组)

五、总结:我们不仅和影子做游戏,它还带来了4个朋友,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

六、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反思:这节课总体来说完成较好,学生兴趣很浓。我在设计教案时,就以朗读作为理解全文的主线。第一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中,不但教学生朗读的技巧、方法,而且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尤其是学生跟老师一起做动作读,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很高。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能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引导学生质疑朗读,实际上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能有感情地朗读。此处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朗读指导还不错,尤其在几个学生讲到自己养过小狗,小狗常常陪着她,围着她转时,……我启发她说出了喜爱或喜欢小狗的感情。接着,要求学生就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学生再读的时候明显有进步。不足之处是在写字教学中,我指导范写过早,应该让学生自己观察笔顺图,掌握写字的方法,再书空练习。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 篇2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 了解菊花的香味、形状、颜色、品性的特点。

3.初步感悟文言文的特点,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借助译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文言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借助译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文言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于菊花的资料上传至班级云空间。

2.学生自学古诗、浏览资料并在个人空间中完成课前预习单。

【设计意图】

先学后教, 课前自主学习, 提升“个性化”的预习能力。

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利用云空间提供自学资源, 无论是色彩斑斓、姿态各异的菊花美图欣赏, 还是有关菊花的民间传说、民俗知识的介绍, 亦或是关于菊花其他古诗的推荐品读, 都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 自主掌控学习进度。与此同时, 学生在自学后完成课前预习单, 培养了学生自主预习能力, 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 教师则通过浏览学生空间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调整个性化备课, 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充分落实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让课堂教学效益更高。

【设计意图】

以生为本, 课中小组协作, 增强“语文化”的合作能力。

1.利用思维导图, 助力知识建构

关注每一个学生, 调动组内成员互学互助读通课文,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行个别化指导。通过在组内展示各自的思维导图, 理清课文脉络, 展示每个学生的初学成果。

利用思维导图, 助力知识建构。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 它图文并重, 借由颜色、图像、关键词的使用让思维变得更具个人特色和多面性。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 可以极大提高听课效果。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内容, 进行整体感知, 按照作者思路, 提取纲要, 画出思维导图。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找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以备课堂上有针对地听讲和提问。思维导图就能清晰地展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借助平板, 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思维结果展现出来, 获得成功感, 同时也能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敏锐捕捉优秀的思维导图, 抓住这种生成性资源, 适度放大, 顺学而导。

2.以生为本,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上的差异, 势必导致在学习期间的进度和效度不一致, 为了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学习, 让教学更加适应学生个体需要, 教师根据菊花的四个特点分门别类地放置学习包中的资源, 每个学生打开空间便能看到所有的教学资源, 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查阅不同的资料, 同时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出有启发性、开放性、有梯度的问题, 即课中实践单, 让学生在自学时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 保证自学的效果。

在充分自学感悟的基础上, 组内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教师适时点拨, 认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在肯定中转换, 在悬置中定向, 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型, “学习”成为一种从“倾听他者的声音”出发, 展开对话性实践的过程。这种“协同学习”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三人行, 必有我师, 思维在交流碰撞中, 可能会产生新的思维。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让低学力的学生发挥“被主动性”, 交流自学结果的同时跟随能力稍强的学生挑战更高程度的学习, 而优等生在教会其他学生的过程中, 对自己的自学成果可以进行梳理、修改、归纳, 可以深化理解, 促进组织力、学习力、表达力的提高。

3.在对话中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

《菊》每个版块学习内容及方式各不相同, 小组自主选择、合理分工、合作学习, 教学展开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思考、见解和价值取向多向交流和碰撞的过程, 教学氛围更加动情、活跃、开放。以小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尊重个性化体验和真实感悟, 鼓励质疑, 变学生被动参与为积极主动参与, 变师讲生听、师问生答为学生自主学习, 多向交流, 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

关注学生合作沟通,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不断加深对于文言文的理解, 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和觉解力, 提升团队价值, 提高语文素养,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设计意图】

着眼发展, 课后延伸探究, 推进“深入化”的思考能力。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 篇3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达成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教学逐渐陷入了瓶颈之中,导致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質量难以实现大幅度提升。基于此,本文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瓶颈入手展开了分析,然后针对突破瓶颈的方法作了阐述,希望可以对初中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瓶颈 突破

语文是培养学生母语能力的一门学科,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但是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环境的限制,导致出现了瓶颈,对语文教学形成了制约。所以,必须要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打破制约瓶颈,推动语文教学不断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一、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分析

(一)教学理念陷入瓶颈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不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陷入到一个困境,难以实现突破,导致教学活动的展开难以达成预期成效。比如,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促使教学活动要做出改变。但是部分教师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产生了认识偏差,陷入到刻板执行以人为本教学活动的窘境,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较为混乱。具体说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是在不同理念下实现的行为融合,并非是按照单一理念进行教育活动。目前的实际情况就是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出现了陷入单一理念的怪圈,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教学方法存在制约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方法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目前,板书式教学仍然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虽然大部分语文教师对分层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存在清晰的理解,但是在实际中却并没有将这些教学方法切实运用起来。究其原因,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对新方法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没有确切理解这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重点,导致实际应用没有取得预期成果,进而回归到板书式教学当中。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开展缺少必要的基础,无法落实到位,导致教师还是以板书式教学为主。

(三)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存在,需要贴合学生实际进行设计。但是,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之中,课外拓展及其有限。这一问题就导致学生思维锻炼桎梏在书本上,没有对更多的语文知识产生认知。从语文的本质上来说,其就是对生活的总结升华,所以教学内容需要立足课本,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拓展,以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

二、初中语文教学瓶颈的突破

(一)革新教学理念

面对当前不断变化的教学形势,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革新,以适应教学活动的发展。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语文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将其当作课程教育,更不能将其当作一项工作。而是应该认识到语文对学生发展进步的培养作用,以此作为展开语文教学的基础。其次,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语文教学教育理念的局限性和延展性。任何一项教育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延展性,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不同教学理念的融合,打破其局限性,拓展其延展性。比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若是要彻底贯彻,必将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出现一些新变化,出现新问题。因此,可以将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体,指导教学活动展开。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活动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此,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用更加贴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展开语文教学。比如,讨论式教学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在教学鄂教版《最后一片藤叶》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讨论问题,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渗透教学内容。如:“最后一片藤叶对于文中人物的作用是什么?”“作者所刻画的最后一片藤叶在实际生活中代表了什么?具有什么意义?”通过这种这样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就可以得出自己的看法,如:“最后一片藤叶对于文中人物而言相当于一个期限,即其死亡到来的期限。当藤叶掉落,则说明其死期已至;若藤叶未掉,则说明其还有生存的时间。”“在实际生活中,最后一片藤叶象征了希望,其是绝境中人们的指路明灯,能够给人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文中通过对藤叶的描画,是为了让读者能够体会到希望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生活中保持希望的存在。”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含义,提升教学效果。

(三)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拓展,对于提升教学活动成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主推作用。通过拓展内容,学生可以对书本知识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拓展教学内容一般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比如,在教学《最后一片藤叶》这篇课文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就可以引入欧亨利的其他优秀短篇小说,进行纵向对比,然后再通过分析文章的异同以及作者的创作经历,对文章实现深度拓展。比如可以引入《麦琪的礼物》这篇文章对课文进行横向拓展,让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立意和写作方式。然后,从作者的创作经历出发,对这两篇文章内容的差异进行辨别,再以《麦琪的礼物》的写作方式和内涵思想反观《最后一片藤叶》,以此实现对文章的深度理解。

【结 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当前存在的瓶颈使得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成为了许多初中语文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必须对当前存在的瓶颈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通过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拓展教学内容等途径,突破教学瓶颈,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德.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和突破浅谈【J】.亚太教育,2016(04)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 篇4

shàng

xiǎo

xuã

yīgànkàofùmǔ

suànshìhǎohàn

zǒuyě

pāishǒu

gâng

shàng

niánjílā

1、我(上)(小)学

(一)年 级 啦!

zìjǐdeshìkàoyǐngyǐngbáiyīyúnleyuâ

tiānzǐzǐrì

zìjǐdì

2、自 己 的 事(自 己)(干)。

kào3、靠(天),靠(地),靠 父 母,(不)算 是 好 汉!

shìyītiáoxiǎohēigǒushìwǒdehàopãngyǒuyīshānjìn

wǒzǒutā

4、影(子)是 一 条 小 黑 狗,我 走 他(也)走。

wǒpāishǒutā

5、影(子)是 我 的 好 朋 友,我 拍 手 他(也)拍 手。

huánghãrùhǎiliú

yùqiïngqiān6、(白)(日)依 山 尽,黄 河 入 海 流。欲 穷

cãnglïu

biànchãngleyǔdīshēng

dīluî

zài

dàhǎi

shàng

hǎi

千(里)(目),更(上)

(一)层 楼。

shuǐ

biànlánle

liàng7、(云)变成 了 雨滴,滴落(在)大海(上),海(水)变 蓝了,洗(亮)

qǐdetàiyáng

xiàng

zhī

xiǎochuánlái

dàowǒjiāyuàn

wánhuāhái

zài

rãn

了(升)起 的 太 阳。

liàngwānwān8、(月)亮 弯 弯,像(只)小 船。

mǎnchuánxīngxīngzhǎyǎnjīngyuǎnkànshānláiwǒ

shì

niǎo

xiǎogāo

yǒusâbù

jīngxuã

shēngshǒu

wǒhuìlǎngdúkě

pǎobù

bùwǒhěngǎn

kuàigāo

kǒngjīng9、满 船 星 星眨 眼 睛,(来)到 我 家 院(里)玩。

jìntīngshuǐ

shēngchūnqù

10、远 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1、我(是)(小)(学)(生),我 会朗读,跑步,我 很(快)(乐)。

wēilïutiān

bǎichǐ

zhāixīngchãn

shēngyǔ

12、危楼(高)百 尺,(手)(可)摘 星辰。(不)敢(高)声 语,恐 惊

shàng

jiāndefāngxiāngwǒdàizheliàng

(天)(上)(人)。

wǒdàizhejīnhuángdehuāshùwǒdàizhelínguānghãwēnnuǎnxiǎobáitùxiǎngsâne

kuàilâdetā

xiàng

bùtïng

tàiyángdàodǐshìshãnme

yán13、我 带 着 金 黄 的 花束,我 带 着(林)(间)的 芳 香,我 带 着 亮

光 和 温 暖,快 乐 地(向)你(走)(来)……

menshuōdedōu14、小 白 兔 想:它(们)说 的 都(不 同),太 阳 到 底 是(什 么)颜 色 呢?

qiángjiǎoshùzhīmãixiāng

lái

línghándú

kāi

yáozhī

shì

xuě

wãi

yǒu

àn15、墙 角 数 枝 梅,凌 寒 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 篇5

A ( ) b( ) d( ) e( ) F( ) G( ) h ( ) i( ) j( ) l( ) N ( ) q( ) r( ) t( ) y( )

二、 把词语补充完整。

春( )大地 春风拂( )

春( )明媚 春风化( )

春暖( )开 春( )满园

( )紫千( )

三、 照样子写词语。

蜜蜂——蜂蜜

牙刷——( ) ( )——( )

( )——( ) ( )——( )

四、 我的作品

圆: 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

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加上偏旁变新字并组词。

竹+( )=( )( )

木+( )=( )( )

亻+( )=( )( )

斤+( )=( )( )

六、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走来 ( )地展开

( )地上学 ( )地玩耍

( )地背诵 ( )地歌唱

七、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孩子 ( )的石头

( )的教室 ( )的节日

( )的心情 ( )的小鸟

( )的阳光 ( )的双手

( )的话语 ( )的天空

( )的森林 ( )的彩虹

( )的流水 ( )的鱼儿

( )的鸽子

八、 词语接龙。

光( )( )( )( )

下( )( )( )( )

作( )( )( )( )

九、查字典。

汉字 音序 音节 页码 组词

十、照样子,写词语。

曲曲折折:_____、_____、_____、_____

笑眯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红火红: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我会写。

闷:心进门,胸口闷。

闹: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__________________

闪: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__________________

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闯: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反义词填空。

远——( ) 少——( ) 轻——( ) 厚——( ) 动——( ) 弯——( )

十三、我的作品。

1、大树像__________________

2、花儿向我点头,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上的白云好像_______,它有______的_______,______的______,还有______的_____。

4、不及...比不上...又不像.... __________

5、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学了《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们还知道“小老鼠的妈妈最勇敢!”你能写出赞美妈妈的话吗? 写 给 妈 妈 的 话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 篇6

《自立歌》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儿歌。作者是教育学家陶行知。全文言简意赅,与当前社会的现状紧密相连。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任何人,懂得只有自己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香甜的劳动果实,树立独立自主的思想,长大成为一名有用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会“自、立、己、干、天、不”六个生字,会认“的、吃、饭、事、地、父、母”七个生字。认识笔画横折、横折钩、竖弯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靠自己的双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激励学生从小学会自立、自理、自强。

[教学重难点l

1.识字,朗读课文。

2.读懂“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从读中领悟到要从小学会自立、自理、自强。

设计理念

1.理解感悟课文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经验出发。

2.教师组织引导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现场生成的实际反应、实际问题、实际需要进行,为学生有效地学习服务。

3.本课教学力求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一、“我真能干”,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想大家在家里和学校里一定是爸爸、妈妈、老师的好帮手,谁能说一说自己都会做哪些事情呀?(指名回答)

2.有位名叫陶行知的爷爷,知道大家都是能干的孩子,特意写了首儿歌送给大家。(板书课题)同学们想听听陶爷爷是怎样写的吗?

二、听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先听课文录音,看谁听得最认真。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识。

3.学生按四人分组合作读书,会读的给不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棒1

4.抽学生试读课文。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投影课文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位同学读课文。(激励评价)

5.谁愿意当小老师,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呢?请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6.师生比赛读课文。老师读的好听吗?给老师评一评。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

7.激趣圈字。同学们通过读课文,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可是,这些“生字宝宝”在和我们捉迷藏。现在,我们一边读诗歌,一边把这些“生字宝宝”找出来,好吗?

8.小组合作识字。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相互帮助着认识这里面的13个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认得多,认得准。

9.游戏识字。

(1)现在,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我们来玩“字宝宝接力赛”游戏,看哪个小组的接力棒传得又快又准,老师奖给优胜小组每人一颗“自立星”。

(2)这些字还能组成词呢,男生女生比一比,看谁组的对。

10.分组读课文。同学们真聪明,会认识这么多的字了,我们来进行分小组读课文比赛,每小组派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上来读,教师相机表扬学生不依靠老师自己想办法就能把课文读准确通顺,非常能干。

三、联系生活,自读自悟

1.练读重点句子“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2.小组活动:举出实际例子说一说“自己的事自己干”,再读一读句子。

3.采用师生共读、学生合作读、赛读等多种方式读句子。

4.说说自己还能做哪些事情?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夸夸。

再齐读最后一句:“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四、带动作读文,背诵课文

1.加动作表演读课文。

2.同学们,让我们站起来,自由地加上自己的动作,有感情地背诵儿歌吧!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 篇7

教材部分:

1.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2.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乐园”中《说明的顺序与方法》。

3.补充部分的两篇文章,均根据百度百科改写而成。

卵石的形成

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大约在1亿年以前的中生代,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岩浆冒出地表,快速得到冷却的岩浆便形成花岗岩。此后距今几千年前,由于岩浆入侵引起花岗石错动挤压,从而产生了大量体积较小的石块,那些在水边的石块,经过长时期水的缓慢冲刷和自身的相互滚动,最终形成今天的鹅卵石。

卵石是经过很长时间逐渐形成的。由于地壳运动等自然力的震动风化,再经过山洪冲击、流水搬运和砂石间反复翻滚摩擦,终于形成可爱的浑圆状小卵石。河流流经不同的地质构造,山体有不同的岩石,经过冲刷,就会形成不同成分的鹅卵石。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冲刷过程中,受到水的搬运作用和相互磨圆,形成了卵石。再硬的顽石,在河水的冲刷下,也慢慢变得光滑,直到浑然天成,光滑如卵。

卵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岩石风化、崩塌阶段;第二阶段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运和磨圆阶段。

卵石的种类有许多:彩砂石子、太湖石、鹅卵石、千层石等。其颜色丰富:红奶油、青奶油、广红、咖啡、中国啡网、黑底白、螺纹奶油、杭灰、黄洞石、米黄洞石、绿宝、丹东绿、大花绿、米黄玉、黄水晶等。雨山红、汉白玉、墨玉、金香玉等原来是又粗又大的山石,但经过千百万年雨水的冲刷和彼此之间的相互碰撞,便成了一块块剔透美丽的鹅卵石。

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

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文,其特点是长于运用文艺笔调具体生动地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性说明,是描写与说明的巧妙有机联合。所以小品文的表现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灵活自如。归纳起来,科学小品文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A.描述式。描,指描写;述,指叙述。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都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

B. 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站出来作自我介绍。

C.故事式是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们在读故事或听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故这种表达形式称故事式。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称;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这种形式,既要使故事情节能引人入胜,又要注意其合理性。

既称故事,就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就是将所述的事物人格化,还要有情节;在表达方式上,一般兼有叙述和描写,语言形象、生动。当然,不能因强调故事而忽视了科学知识,喧宾夺主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D. 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这种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读者沟通,产生共鸣。同时,这种写法文字更易精练。

谈话式一般分为三种:一问一答式、甲乙对话式、文中对话式。前两种比较常见,后一种是把人物对话组织到具体故事当中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是由对话内容的变化而推进,对话是文章的主体。

选文缘由

“群文阅读”教学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选文”。对于本单元的选文我有以下两点思考:

1.尊重教材。当前方兴未艾的群文阅读,就阅读内容的组合方式而言,存在着“重人文主题的整合,轻语文本体的凸显;重课外文本的引入,轻课内文本的统整”的弊端。以人文为主题的群文阅读,偏重于人文视野的拓展,未能深入扎实地提升语文能力;以课外文本为组合方式的群文阅读,未能将文本群与教材有机整合在一起,呈现出课内外脱节的状态。因此,我们认为群文阅读其阅读内容应该源于教材单元。而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多以主题单元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其优势毋庸置疑,教学中教师会自觉地将以主题编排的单元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血脉相通的整体。从目标的制订、方式的选择、时间的分配、资源的整合利用等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整体设计。然后依据单元目标,对课文进行合理取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样一来,既可以有效缩短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可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重建教材。源于教材单元,但不拘泥于教材。“源于”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直接组合,而是在适宜切入点处进行群文阅读的内容建构。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对年段目标 、 学年目标 、 本册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有通透了解的基础上,突破教材束缚,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事物的特点把握说明顺序,感受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进行阅读策略的学习) 、 文体特点 、 阅读策略 、 表达方式等,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重新组合新的单元阅读材料 。 因而我们又补充了两篇课外的文章: 《 卵石的形成 》 和 《 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 》。

如图1所示,本课的教学内容前后有两次重建过程:首先,将教科书中的三篇课文《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视作一个整体,将它们与同单元“语文乐园”中的短文《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进行联结,让学生了解说明的顺序和方法。其次,将《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和补充的短文《卵石的形成》进行对比,了解一般说明文与科学小品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第三,再将《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三篇文章和补充的《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进行联结,感受科学小品文与一般说明文在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上的不同。

备课构想

“群文阅读”从表面看,好像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重组,实则涉及“教什么”与“怎么教”、“学什么”与“怎么学”两大难题。部分一线教师以为“群文”就是变“单篇”为“多篇”。备课时是整组备,“教”的时候却是分开“教”。因为他们将“群文”简单地理解为“内容的叠加”。其实,把“群文”中的“内容重组”是对教学目标、时间、资源、教与学方式的全面重组。要重新思考“教什么”与“怎么教”、“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那么,如何依据文本体式重新选择有价值的核心内容?如何根据核心内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这两个核心问题对有效推进群文阅读至关重要。

一、关于“教什么”(“学什么”)

1.单元整组构想。

单元主题:观察与发现。

单元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事物要点,了解文章说明顺序和基本说明方法。感受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学习并运用习得的阅读策略阅读相关的说明文。

单元教学流程及目标分解:我们设计的单元主题框架,分为基础、阅读、写作三个板块(见图2)。

本组“群文阅读”教学共用五课时完成。

“单元导读课”两课时,主要解决课内基础知识的检测,包括字音、生字词、课文朗读以及课文质疑,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三课时“精读课”,了解说明顺序、方法和表达形式,品味语言特色。

第四课时“博览课”,主要推荐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文章,运用已学的阅读策略进行拓展阅读。关注科学小品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感受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第五课时“练笔课”,尝试仿写,以拟人化的手法、自述式的形式介绍一种物品。

因篇幅限制,以下仅选择“精读课”展开叙述。

2.“精读课”教学构想。

教学内容:

群文组合:《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 说明的顺序与方法 》《 卵石的形成 》《 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 》。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生动有趣地说明事物的顺序和方法,运用联结策略弄清每篇课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2.初步感知科学小品文独特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通过对比的策略,感悟体会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3. 产生对科学小品文的阅读兴趣,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学习说明文的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感受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见图3。

二、关于“怎么教”(“怎么学”)

1.提供阅读策略:联结、对比。(见图1)

2.提供自主学习时空。阅读的主体是学生,群文阅读教学,必须辅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前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什么”(“学什么”)发生改变之后,如果没有相应的“怎么教”(“怎么学”) 的改变,“教什么”往往会落空。群文阅读如果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参与,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话,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3.提供自主学习方式:孩子虽然是天生的学习者,但“课堂”的意义在于,教师能从专业者的角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了“思考折页”。“折页”的意思,不是将教师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及方式,一股脑儿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一页一页地打开。每一次打开,都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种学习方式,每一次打开都是一次导学。

课例呈现

一、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回顾群文主要内容

1.回顾群文(《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奇妙的田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主要内容。

师:上节单元导读课上我们已经交流了预习成果,来,咱们一同回顾这三篇课文分别介绍了什么。

2.学生分别用结构图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

3.小结。

师:同学们分别用不同的方法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三篇文章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其实这一类文章就是我们曾学过的说明文。(板书:说明文)

二、阅读群文1,了解本单元课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1.阅读群文1,完成“思考折页1”中的表格。

师:既然是说明文就应该关注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我们的“语文乐园”中就有一篇《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的小短文,默读思考,看看对你了解这三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方法可以提供哪些帮助。完成“思考折页1”中的表格。(出示)

2.明确要求,自主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阅读短文,了解本单元课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1)读《说明的顺序和方法》,作批注。

(2)独立完成“思考折页1”中的表格。

(3)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内容。

(4)分享员展示小组思考成果。

3.集体交流分享。

师:哪个小组先来分享?

生1:我们小组认为《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因为从我们画的结构图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卵石的排列、色彩、大小及形状等外在现象推断出卵石的方向、地点、所走的路程。

生2:《奇妙的田螺》是以时间为序,因为文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如“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生3:《假如人类也有尾巴》是按照事物的外形、作用及其生理功能的顺序介绍。从我们整理的结构图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从尾巴的外形、作用及其功能来介绍的。

师:(小结)原来我们把握了文章内容就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说明顺序。回顾我们的思考折页,我们发现了:作者依据不同事物的特点,采用了适当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教学说明:通过将短文《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和三篇文章联结,帮助学生很快理清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三、对比阅读,初步感知一般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异同

1. 出示“ 思考折页2”,即《卵石的形成》,对比文本《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比较语言风格的异同。

2.集体交流。

师:对比一下,这篇文章和 《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哪一篇更有意思,更吸引你?为什么?

生1:《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更吸引我,因为它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更亲切,更有趣。而《卵石的形成》语言较生硬。

生2:我也喜欢《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因为它语言更易懂,也更生动。

师:你能举一例说明吗?

生2 :能 。 (读文中描写卵石形成的一段说明)

生3:我也喜欢这篇,因为文中采用了讲话的方式,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

师:大家刚才读到的《卵石的形成》是篇一般性的说明文,而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三篇是文艺性 说明文 ,又叫科学小品文。(板书:科学小品文)这类文章文笔生动,内容通俗易懂。

四、阅读群文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

1. 默读《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第二次联结三篇主体课文,完成“思考折页3”中的表格。

师:打开“思考折页3”,《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这篇文章介绍了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读读看,对你了解三篇文章的表达形式、语言风格有什么帮助呢?独立完成“思考折页3”中的表格。(出示)

2.小组交流。

3.集体分享。

生1:我们认为《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采用的是谈话式,因为我们从短文中读到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其语言风格是真实、丰富、亲切。

生2:我不同意,我们认为《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采用的是自述式,因为我们从短文中读到自述式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拟人化的手法”来介绍。

师:老师觉得你们谈得都有理,因为你们都能从提供的短文中寻找依据,真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

师:同样是介绍卵石的形成,一般性说明文《卵石的形成》是这样介绍的,咱们再一同读读。

(生读)

师: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具体说说。

生1:《卵石的形成》 运用了许多专 业用语 “ 风化 、坍塌”,专业性很强,我不太懂。而课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卵石的经历。

生2:课文中把卵石比作“像鸡蛋一样滚圆”,说卵石顺水而下的过程好似人“流浪”一样,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形象地介绍了卵石的产生、构成,既生动,又通俗易懂。

生3:我觉得 《卵石的形成》虽然不好读懂,专业术语多,但也介绍得很清楚,只是不太适合小孩子阅读。

师:这也就是一般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不同。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依据不同的事物特点,采用合适的说明顺序和方法,比一般性说明文表达的形式更多样,语言也更生动有趣。

【教学说明:利用课外文本的联结,帮学生了解这三篇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同时习得阅读此类文章的策略。这里讨论非常激烈,孩子们颇有争议,但也正是这种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孩子自主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让每个小脑袋都动了起来。】

五、小结本课,布置单元习作

1.回顾“思考折页”,学生自我反思本课的学习。

2.推荐科普网站,鼓励阅读更多的科普文章。

3.布置观察和习作任务。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迎春花也吹起了小喇叭,河里小蝌蚪在找妈妈,同学们也开始养蚕宝宝了。细心观察的同学请做好养蚕宝宝过程的图文记录,一个月后我们将以“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介绍它们的生长过程。

课例评析

本课提供的核心价值在于:

1.“群文阅读”教学必须辅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

“群文阅读”需要的教学方式是“长文短教”,是“精读博览”,其目的是“轻负高效”。但是,如果“群文阅读”中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介入,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那么,往往所用教学时间不会减少,有时还会增加,甚至出现备课是“整组”,教学是“单篇”的现象。

2. 关注学生 阅读策略 的习得

本课教学中最核心的阅读策略是“联结”和“比较”。教学中出现多次,而且,每一次的联结和比较都有明确的目标:了解说明文的顺序与方法;了解科学小品文的语言风格;了解科学小品文的表达形式。这些目标的落实符合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体现了“ 精读博览 ”的课程重 建思路。

3.“思考折页 ”———导学案的设计颇具匠心

教师课堂上为什么用的是折页,而不是一张打开的纸?我想,折起来的目的是:每一次打开,都是与一个阶段的自主学习相照应。正如教者所说,每一次打开都是为学生的一次自主学习提供一种学习方式,每一次打开都是一次导学。折页中两次出现了表格,学生通过勾画语句,提炼关键词语,填写表格,在小组讨论中,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正自己的想法,留下思考的痕迹。

4.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体现在:能整体阅读三篇主体文本;能主动将主体文本与其他文本联结;表达时能有理有据;独立学习时能通过圈点勾画,寻找重要信息;小组交流时,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集体交流时,能主动站起来表达、回应、补充、反驳;学习结束,能公正友善地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 篇8

《鞋》这首儿童诗描述了家庭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细节。虽说这个细节人人都可见到,却很少有人将鞋想象成一家人。本文采用想象、拟人的手法把鞋紧凑地排列在一起,来表现一家人的亲密关系。这首诗字面意思的理解不是难点。教学过程中除了将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充分朗读,整体把握文章内涵,读懂“鞋”与“船”“家”与“港湾”的联系做重点外,还应该借助此诗初步了解“比喻”这一修辞方法的本质特征;也应该借助此诗认识事物---港湾,同时了解把“鞋”比作“船”、把“家”比作“港湾”的真正意义,进而理解“人”与“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需要注意的是,对“港湾”的认识,可以作为一个拓展点,但占用时间不宜过长。

设计理念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做好学生读书的引导者。在整体初读中,感知文意;在深入品读中进入情境,领悟文字里蕴含的情感,感受文字的美;在反复诵读中,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在层层深入的读中,体会读书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7个生字,会写“妈、回”等5个字,认识偏旁“女、白”。

3币导学生感悟家的美好及亲情的温暖。

教学重、难点

识字;感悟家庭的温暖。

教学准备

课件或投影仪、投影片。

时间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联想揭题

1.谜语导入。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带来一条谜语请你们猜,比一比谁最机灵好吗?媒体出示谜语:“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猜到了吗?是什么?(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童诗---《鞋》。(板书带拼音课题)

2.联想揭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鞋”,读了课题“鞋”你联想到什么呢?(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联想,但不占用过多时间。)

(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同学们由“鞋”联想到这么多事情,真是爱动脑的孩子。我们来读《鞋》这首诗,看看作者由鞋联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老师提出要求:读的人要读正确、通顺。听的人能够至少提出一处优点,同时指出不足之处。

3.根据同桌提出的优点与不足再试着练读一下。

4.指读展示。谁愿意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指读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出停顿、重音。(以这首诗为载体使学生初步感受朗读儿童诗的方法。)

多媒体相机出示:我/回家,把鞋/脱下。

爸爸妈妈/回家,把鞋/脱下。

爷爷奶奶/回家,也都/把鞋/脱下。

大大/小小的/鞋,依偎/在一起,

就像/一家人……

(不必逐句指导停顿,教师小结的时候指出可以根据句意、感情的需要自然停顿,把重点强调的地方读成重音。)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使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帮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但要注意避免学生会背诵小诗后不再看字,形成机械背诵的状态,不利于读中识字。)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生自由汇报)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将理解诗的字面意思、有感情朗读、读中感悟内涵结合起来,并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1)“大大小小的鞋就像一家人,依偎在一起,亲亲热热地说话。”

媒体出示:拟人化的鞋图。

教师提问:

A.为什么把大大小小的鞋说成一家人呢?

(此设计目的是向学生渗透比喻这一修辞方法。)

B.“依偎在一起”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做做依偎的动作。

C.看着图片,想象这“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讲什么亲热话呢?学生汇报。

(借助对“鞋”拟人化的描述唤起学生对自己家人在一起亲亲热热说话的样子及内容的回忆,进而体味一家人在一起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的情感。针对学生的想象,教师要及时评价,为指导朗读作铺垫。)

D.怎样读出相互关心、彼此温暖的感情呢?

指读后教师相机指导:依偎---读得轻一些,语音稍长些,表现很亲近,依偎在一起舍不得分开。

大大小小、亲亲热热---在读叠音词的两部分时,要注意语调、声音上的变化,如“亲亲”读得高一些,“热热”读得低一些,或作相反处理。

学生练读,指读,教师示范读。

E.教师小结:经过一天的学习和工作,每个人回到家中享受亲情的温暖,享受家庭的温馨,多么幸福啊!

(2)“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港湾”指的是什么地方吗?(生自由说)

想看一下“港湾”的样子吗?

多媒体出示大连海港的画面。教师画外音:这是海港,远洋的轮船都来到这里休息,在这里检修、加油、补充淡水和食物,为下一次出行作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回到安静的港湾”,“港湾”指的是轮船休息的地方吗?

(帮助学生发现“港湾”与“家”的关系,作者把家比喻成港湾。)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一艘艘的船,工作、学习一天后要回到家里,与家人共进晚餐,高高兴兴地聊天,享受家庭生活的平静与温馨。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和家人吗?请你读这首诗,表现出家的温暖及你对家的热爱。

四、引导背诵

多媒体出示:回家,把鞋脱下。

鞋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鞋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趣味识字

1.集中识字,检查识字情况。

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一定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请你们同他们打打招呼吧。

多媒体出示字词:皮鞋脱下在一起亲热温暖把

2.交流识字方法,巩固识字。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把最好的方法跟同桌说一说。

(旨在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帮助学生巩固识字。)

3.趣味游戏,巩固识字。

(1)以打扑克牌的形式练读生字。

(2)用老师说生字,学生找字卡的形式巩固识字。

六、总结

板书设计

5 鞋

(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回家--港湾

依偎 说话 享受 温暖

第2课时

一、检查背诵

1北乘校嚎梢越岷匣图来背诵;愿意背的站起来齐背。

2蹦闶窃趺幢诚吕吹?(交流背诵方法)

3痹俦乘小

二、字词训练

1背鍪咀挚ǎ落实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学生自由读词语。教师指名读。用个别词语说句子。

(2)(把生字从词语中分离出来)自主实践,识记生字。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3)抢答比赛,看谁认得又快又准。

2毙醋种傅肌

(1)出示生字。

回 妈 也 的 在

(2)看一看,想一想,写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写字的注意点。结合学生发言,老师重点指导:

回:注意“口”的笔顺“丨冂口”,小口写完再封大口。

妈:“妈”字是女字旁(认识女字旁)。注意“女”与“马”两部分在田字格中左右的分配,“女”的第3笔在横中线上,做偏旁时横不出头,“马”字所有笔画的起笔均以竖中线为标准。关键笔画“”的前半部分分别写在竖和横中线上。

也:第2笔写在竖中线上。

在:第2笔“丿”与第3笔“丨”的交叉点在横中线上,“丨”与竖中线平行。

的:(先认识白字旁)白字做旁,形体细长。结构左窄右宽。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

3闭昭子说词语:大小 大大小小 热闹 热热闹闹

红火( ) 多少( )

高低( ) 快乐( )

不限于此,还可以自己想,自己说。

4毖∽约合不兜拇侍钤凇白匝〈视铩钡目瞻状Α

三、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音版)》中的相关文章

四、推荐作业

写田字格里的字。书写时,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尽量写漂亮。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 篇9

1、认识8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学会一个偏旁,学会一个笔画。

2、感悟古诗大意,了解梅花的特点,体会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3、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8个生字,正确书写2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出示梅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了解这种植物吗?它在什么时间开放?”

教师小结:它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力君子”。而且,古代的诗人特别喜欢写与它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描写梅花的诗。

二、初读古诗。

1、老师范读古诗,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3、用符号画出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

三、学习生字。

1、学习要求认识的生字。

A、“数”“枝”是翘舌音,“枝”是整体认读音节,“墙”是三音节,“暗”是零声母音节,要指导学生注意。

B、引导学生理解“数枝”、“凌寒”“遥知”“暗香”在诗中的意思。

2、学习会写的生字。

(1)用部件组合法学习“花”字。

(2)学会“弯钩”这个新笔画,再学习“犭”这个偏旁。

(3)用部件组合法学“独”字。

3、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虚宫里的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所学生字。

二、指导背诵。

1、教师指导新古诗。

2、师生共同理解古诗的意思。

3、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三、指导完成活动与练习。

1、读一读。

(1)指导学生读词语。

(2)使学生感悟到用“花”“独”可以组成不同的词语。

2、下面的字都能组成哪些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引导学生拼读这些字。

(2)用这些字组词。

(3)发现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

(4)再写出一些带“木”的字。

3、读一读,背一背

(1)拼读未学过的字。

(2)老师领读。

(3)学生熟读,背诵小儿歌。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 篇10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课, 通过其重点难点的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 多少首先是建立在学生会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辩论, 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 让学生真正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 (或少多少) 其实就是求两个数的相差数, 运用减法将大数减去小数的进行计算。

一、预设生长, 开放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 我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和谐师生关系, 通过手势、眼神、语言不断地鼓励孩子敢于交流, 敢于创新,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堂的一开始, 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地时候, 这是一定要抓住时机进行热身训练, 一系列的口算过后, 迅速出示两条彩纸, 彩纸颜色艳丽, 很能吸引学生, 但从肉眼上不能直接看出长短, 提问让学生怎么比较长短的时候, 很多同学都想到了要将一端对齐后看, 并让学生根据两张纸的长短用我们以前学过数学的知识说一句话, 学生很自然想到了红纸条比黄纸条长一些, 黄纸条比红纸条短一些。当追问到:你是怎么知道的?红纸条比黄纸条具体长多少呢?你能来示范一下吗?学生非常自然地想到将一端对齐后将一根长地彩带折过来后, 多出来的那段就是比另外一种颜色多的长度。随手而来的彩纸, 形象的实物操作, 让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生动演示出来, 让知识构建成为可能。

二、预设生成, 开放学习内容

1. 提问。

课堂中例题出示, 展示情境图, (红花片13个, 蓝花片8个) , 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似乎有点难, 如果实在不会, 我们也可以先提问让学生仿照着提, 事实证明千万不要小看他们, 有时候他们的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学生能根据条件提出譬如以下的问题来:

(1) 两种花片一共有多少个?

(2) 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

(3) 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

问题提得很好, 老师就要适时表扬, 谁都喜欢表扬, 只管说好话, 能表扬到浑身起鸡皮疙瘩最好, 我就是这么做的, 学生们上课听到开心的很, 情绪会传染, 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让他们愉快地成长, 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 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 我的学生很愿意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

2. 摆演。

当学生借助小花片一一摆放的时候, 他们其实无意中已经在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了, 如果没有做到这样, 也没有关系, 我们可以将对应好的和没有对应好的拿出来比较, 看上去很明显, 如果对应的话, 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多了多少, 反之, 就不清楚。

理解数量关系后, 我们需要尝试着将这样的句子连贯的说, 反复说才能让自己的理解更加透彻。这时候一边提醒学生反思:红花片比蓝花片多了5个, 那么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呢?逆向思考能够让学生思维更加严谨。学生会思考到其实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几个, 实际就是两种花片相差5个, 直接点题, 学习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3. 抓摆。

展开开放式学习, 学生同桌合作, 两个同学抓一把花片, 数数有几个, 并比一比多少。学生合作时观察到有些同学是用一一对应比较后得出结果, 有的直接就能说出谁比谁多了几个?这时及时抓住学生中的学习资源, 让这些没有排就算出结果来的同学交流得出:实际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只要将大数减小数就可以得到相差数了, 算理算法自然水到渠成。

开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思考, 发散思维, 开放的学习内容重点体现在课堂实践和习题的设计上, 教会学生思考,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题目看似简单, 但每次都贴近生活实际, 恰好在他们够得到的高度,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

三、预设理念, 开放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观察事物、理解事物和对事物作出反映所具有的独特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以及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感情上和生理上所产生的种种反映总和。学习方式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不同之分。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 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爱自学、或需指引……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我允许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灵活地动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殊对象的共性,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从而取长补短, 灵活运用各种各式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在课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联想、发现;自主尝试、探究;自主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总结;自主练习、提高,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我听见就忘记了, 我看见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理解了。”我们在学习情境中就应该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 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在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中才能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 篇11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这个难点,教学中应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识字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识字”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变得更轻松、更有效。

【教学目标】

⒈ 认识“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⒉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 “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重点难点: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了解诗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课件、生字卡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观赏国画,引入诗句

1. 赏画导入: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看一幅画,这可是咱们的国宝,让我们好好欣赏欣赏!(出示插图)

2.说话练习:你看到了什么?中间??旁边??近处??远处?(课件“山、水、花、鸟”四字)注意:“山水”翘舌音

(过渡 有山有水有花有鸟,这幅画你们喜欢吗?有位诗人也非常喜欢,他还作了一首诗呢??课件出示无题全诗,师生齐读。)

二.朗读感悟,分散识字

1.初读全诗,识字摸底:

摸底:读一读P59生字表,把不认识的字加个点。然后用你的手指告诉我,你加了几个点?

自学:那么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拼音,问同学,问老师等等)还要想办法记住它的样子,开始自学。`

2.由扶到放,指导朗读:

(1).谁愿意读写“山”的这句?(远看山有色)

a.联系生活识“色”字:你见过吗?怎么认识的?出示一盒彩色笔找“色”字。点拨:生活中处处都能识字,多学多问才会有学问。

b.朗读指导:有了颜色才更美丽,山也是这样,你能把山读得很美丽吗?加上手势表演读。

激励:瞧!加上想象,加上表演,这几座山被你们读得多么出色啊!我们也这样来读读写水的那句诗好吗?自由练习。

(2).谁愿意读写“水”的这句?(近听水无声)

a.朗读评议:你读的水好像有声音啊?…… 好,这样才叫无声。

b.结合课堂常规识“听”字:谁是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c.点拨学法,合作读诗:刚才我们通过演一演、评一评的办法,把这两句诗读得有声有色(不,是无声有色),下面写花和鸟的两句,想不自己试试?先自己练习、再听听同桌的意见,遇到生字,要想办法记住。两人小组学习开始。

(3).探究谜底,穿插识字。

a.结合偏旁识“惊”字:心里吃惊。

b.读全诗,探谜底。

这既是一首古诗,也是一则谜语。你们知道谜底吗?为什么猜它是画呢?请二人小组讨论一下,看谁说得最有道理。人来了鸟不怕,有水却听不到声音,对,这的确是画(课件出示课题)。

c.点拨识字方法:

(不知不觉我们认了好几个字,有的是问一问,有的是加一加,有的是比一比。现在老师要请你猜一猜了:)

三个人看日出打一字(春),只有一米打一字(来),答案就在诗中。有时候猜谜也是识字的好办法,对吗?

三.课中律动,渗透识字:

请你像我这样做: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拍手,渐渐加速。然后边作手势边让学生猜字:撇捺分开就是八??撇高一点就是人??捺高一点就是入。

(刚才我们拍手时说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是??反义词,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里有没有?打开书找一找、画一画。)

四.学习反义词,随机识字:

1.说说你找到的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a. “远近”: 现在谁离老师很近?谁离老师很远?谁会记?偏旁都是辶,辶旁的字还有哪些?如果忘了哪个是远,哪个是近怎么办?对,那就看一看吧:有元的就是远,有斤的就是近.还有哪个字也可以这样记(指卡片:惊)?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课件出示所有反义词。

3.找朋友游戏:大家拍手唱找朋友歌,六人戴头饰组成反义词朋友。

五.书写指导:

a. 指导:

人:体态语,撇高一点就是人(两手掌演示),撇捺正像两只脚稳稳地站在平地上(动作演示)。捺末笔像踢出去的一只脚(侧身踢左脚),

火:先两边再中间。

文:点和撇捺的交叉点在竖中线上。

六:。短撇长点,三个点位连起来刚好形成一个三角形。

b.评价:

自我评价:给自己满意的字加个点。

展示交流;互相学习。

四人小组:选出小书法家。

【板书设计】:

1.画

远 看 山 有 色,

近听 水 无 声。

春 去 花 还 在,

人 来 鸟 不 惊。

上一篇:动物英语作文:wolf下一篇:建筑主体倾斜观测点和测站点怎么布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