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

2024-06-26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共10篇)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 篇1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执教人:江夏区第一小学 刘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词义。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卢沟桥的狮子多、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的特点。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描述方法。

3.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从石柱上雕刻的狮子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

2.学会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学习观察与联想相结合的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责任感。

教具准备:

课件、词卡、田字格磁贴

教学过程:

创设氛围,课前互动

1.出示一幅卢沟桥的大图,师述:卢沟桥是一座举世的桥梁,到此游览的中外游客都会被卢沟桥的狮子深深地吸引住。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游览一下这座著名的卢沟桥,好吗? 2.播放多幅带有狮子的卢沟桥画面(伴随音乐,由远及近、从高到低、从正面到侧面,用简要的话语指引学生欣赏卢沟桥)。

谁能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你眼前的卢沟桥。(生自由说,师引导学生抓住最大的特点:狮子多。)

同学们,咱们开始上课了,好吗?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着重向我们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板书:卢沟桥的狮子(边写边指导写“卢”:“卢”字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不要写成“户”)。

生齐读课题。咱们先来读读词语吧!二.扫清字词障碍,初读课文

1.检查词语,纠正读音。课件出示:

长吼 偎依 淘气 甚至 大概 挑衅 建筑 抗日 数不清 歇后语

liángǒngshuxiēgàitiǎoxìn

jiànzhù

kànghǒuwēiyī

táo

shân联拱石桥 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

(指名读,一个人读一行词语,字音不对的请小老师纠正;然后重点停留:指出多音字“挑”,另一个读音组词:挑水,理解本课“挑衅”的意思,注意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简笔画理解“联拱石桥”;最后简介“歇后语”的相关文化,明确文中开篇第一句歇后语的用意,突出卢沟桥的狮子多的特点,引起全文。)

2.初读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

yì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课件提示读书要求)

生自由读文。三.学习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写了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 生:写了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师相机板书:多、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

师:三个词语出现在同一句话里,你们发现了吗? 生:第三自然段。

PPT出示第三自然段句子: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全班学生读句子。

师:卢沟桥的狮子真是很难数清楚。出示第一段文字,读悟“多”“数不清”,抓关键词语体会狮子多的特点。从歇后语、数据,要不仔细数是数不清楚的,仔细数,你们知道有多少只狮子呢?(增加课外资料补充,仔细数出来的具体数字是501只狮子,体会“多”)。

师:还因为什么“很难数清楚”呢?

生:是因为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这个不一定答得出来,可以直指第二自然段。)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现在请同学们拿起铅笔,默读第二段,用横线画出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卢沟桥的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出示句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大小不一的狮子“真有意思”。)

出示句子: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 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请同学们找到你最喜欢的狮子,自己和同桌一起读一读。

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狮子(结合图文进行不同形式品读、演读)。

(预设)

生1: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

师:这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猜它们在做什么游戏呢? 生:捉迷藏。

师:也许他还会说什么呀?

生:它们好像在说:“你找不着我的,找不着我的。”

师:一边读一边想象,就能把课文读好。谁还想读?

生2: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师:老师发现你按得比较温柔,这是只温柔的狮子妈妈。

师:还喜欢读哪一句?继续。

生3: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师:出示词卡“偎依”——“依偎”,学生读词,师生配合演读体会。说说还知道那些类似于这样的词语,例如:来往——往来。师:她用虚声读,好像怕吵醒了小狮子的梦,太有味道了。生4: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

师:猜猜看,这是怎样的狮子?长长的吼叫,是怎么吼叫?狮子大王真威风!谁来吼一吼?一生表演狮子的动作,一生再读这句。

生5: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我觉得这是只喜欢安静的小狮子。

师:这些不动的石头狮子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力,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觉得这些狮子是有人情味的,是有灵气的,老师也忍不住想和同学们一起读读。

(PPT完整呈现排比句式)

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 ....有的低着头, 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 ....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 ....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师:你们发现没有,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1:我发现都用了“有的......好像.......”句式。

师:意义相关结构相同的几个分句排列在一起,中间用分号隔开,这是排比句,达到加强语气的效果。

生2:我看到句子的前半部分是作者观察到的狮子的形态,后半部分是由此产生的联想。(分男女生合作读。)

师:这样边观察、边想象的句子让人读起来感到既生动又有趣。师:这段话的最后出现了省略号,说明狮子的形态远远不止5种,你能不能帮作者再接着想下去?

(出示思考题)

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形态的狮子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有的(),好像(); 有的(),好像(); 还有的(),好像()。

(预设)

生:有的小狮子在玩皮球,好像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

生:有的小狮子抬头望着天,好像在尽情地沐浴着阳光。

生:有的小狮子趴在一起,好像在窃窃私语。

生:有的大狮子在给小狮子舔肚皮,好像正在给小狮子洗澡。

生:还有的一群狮子亲热地挨在一起,好像在照全家福。

„„

师:难怪说“这些狮子真有意思。”这句话出现在哪儿?

生:这句话出现在第二段的开头。(齐读这句话“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师:(PPT出示第二段的文字)无论是大小不一的狮子还是形态各异的狮子,都是在说明“这些狮子真有意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生:“这些狮子真有意思”是第二段的中心句,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具体说明了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师:中心句可以放在一段话的开头也可以放在一段话的结尾。出示填空,师生合作背诵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小的只有(),甚至()。.........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有的低着头, 好像........();有的(),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 .....师:我们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背下来了。这些特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

再次出示第三段句子: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齐声回读).理解“形态各异”:师范写“异”,注意“异”的上面部分 “巳”,“各异”在这里是指?为什么不是“形状各异”?(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说出,渗透词语习得方法。)

四.了解历史补充“七七事变”的历史,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是我国人发反抗侵略者永不屈服的写照。

师:这么多可爱的狮子,在和平、祥和的气氛当中,它们为卢沟桥的美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都出自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之手。每一尊狮子都是栩栩如生,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卢沟桥的出名不仅是因为石狮子多,各具情态,它还记载着一段沉痛的历史。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交流“七七事变”时间、地点,挑衅的事由、结果。师生共同交流: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这就是“挑衅”)遭到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人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全班一起读一读: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师:“七七事变”是我国人发反抗侵略者永不屈服的写照,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五.总结

师: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说过: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齐读这句话)

今天我们一起参观了卢沟桥,欣赏了卢沟桥的狮子,还了解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真是收获不少!

下课!转身向全体听课的老师说:“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板书设计:

11.卢沟桥的狮子

多 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

2.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狮子形状的描写。

教具准备:

1张幻灯片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介卢沟桥及“七七事变”,出示录像。

2、齐读课题,说说由题目可看出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观察图画,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

2.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教师据情况找适当时机加以解决。

三、深入阅读,学生自悟

1.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

2.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

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出示幻灯片和描写狮子形状的排比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具体的。使学生体会到除了写看到的,还可以把想象的也写进去。

2.教师补充“七七事变”的资料,播放录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五、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会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第二自然段。

4.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指导第二自然段的背诵,进一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还会有哪些形状的狮子。

3.把想象出的狮子的形状用通顺的语言写出来。

三、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指导学生识记重点生字。

2.指导学生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推荐作业;

预习第三课。

板书设计:

2 卢沟桥的狮子

大的

大小不一 小的

卢沟桥的狮子 有的

形态各异 有的

有的

有的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

教后记:

1、导课时,让学生说说有关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情况,谭硕同学讲得很多,由此可看出学生提前预习和查找资料的好处,今后要多鼓励学生课前拓展预习。

2、在学习赵州桥时,学生已经初步的研究认识了卢沟桥,这次学习重点抓住第二段。教学这一段时,我紧抓住形状“各不相同”一词,图文对照,让学生展开想象。首先让学生想像课文中描写的狮子的五种形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将大自然中的声音进行分类,了解它们分别在音乐中的作用,能够用大自然的物体来进行声音模仿与创作

2、过程与方法:对比分析、欣赏、合作探究与体验的过程音乐中感受自然之声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作能力、演奏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洞察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课是自组教材,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使得城市在不断地扩大,人口聚集到城市,使城市越来越大,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纯天然的物质。“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春天万物苏醒,野外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的美丽画面。我们从蛙鸣、狗叫、鸟鸣等大自然声音中能得到怎样的启发?其实,如果你是生活中一个具有洞察力的人,这一切都会成为一首很好的交响乐。生活中,声音到处都能听见,但哪些又能成为音乐家手中的音乐片段呢?我将从生活中都能听到的声音中,结合我们常听的一些音乐作品,发掘两者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美、创造美。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实践互动中感受大自然的音乐,选用合适的乐器或人声来表现自然之声

教学课时:一节课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情景谈话导入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公鸡“喔喔”的打鸣声,一群鸡争先恐后跑来抢食的声音,田里也传来水花渐落的声音、插秧的声音,时不时还夹杂着两三个人隔着几块田问答的声音。那你们生活在城市里,在生活中都听到哪些声音呢?

(学生回答)

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些声音,有些是大自然发出的声音,而有些是人为发出的声音。你能说出其声响的名称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吗? 片段1:钟表声

片段2:雷声 片段3:烟火声

片段4:敲门声 片段5:滴水声

片段6:喇叭声

2、乐音与噪音

刚刚我们所听到的片段都是噪音,那在声学中,都有些什么声音呢? 按照声学规律,声音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乐音,另一种是噪音。你知道乐音和噪音的区别吗?(学生讨论)

乐音:发音物体有规律地振动而有明显固定音高的音.(板书)

如:钢琴(钢琴为例)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它们都有明显固定的音高。乐音具有它独特的性质

⑴音高——音的高低

⑵音值——音的长短

⑶音量——音的大小

⑷音色——音的色彩 噪音:学生定义(与乐音概念进行对比)※思考:

⑴结合你所听过的音乐,音乐中是否有噪音的存在请举例说明。⑵播放《春节序曲》片段,回答问题

如果我们用表演中的演员角色来定位,噪音在音乐作品中充当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噪音在音乐作品当中有什么样的作用?(配角、表现特定的情景)

3、《森林狂想曲》

轻音乐作品里是否会有噪音的出现呢?(生答)那我一起来欣赏一曲加入自然之声的音乐《森林狂想曲》 ⑴专辑简介

《森林狂想曲》 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

⑵老师唱乐曲主旋律,学生熟悉主题旋律 ⑶带着问题,初听《森林狂想曲》

仔细聆听《森林狂想曲》,曲子中用的是哪种主奏乐器?音乐里捕捉到了哪些大自然元素来表现音乐中主题?

⑷视听结合:再次倾听《森林狂想曲》,感受大自然音乐之动态美

二、听赏与创作

1、设问导入:在听赏完轻音乐《森林狂想曲》后,我们把视野放开,有没有音乐家利用自然之声来进行交响乐的创作呢?(生议论)

谭盾:湖南长沙人,著名美籍华裔作曲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纽约时报评委“1997“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被《美国音乐》杂志评为2003“最佳作曲家”。他为电影《卧虎藏龙》的作曲获得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

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用“陶器”和“纸”来创作音乐,此外“石头”和“水”也是他非常喜欢在音乐中使用的,《陶土乐》、《水乐》、《纸乐》等实验作品引起国际乐坛注意。

2、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神奇的作品《水乐》片段 :

思考:交响乐中大胆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增强自然之声在音乐中的表现力,视频中,谭盾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神奇的水乐的?

3、大自然声音的创作

A纸、石、水经常被谭盾当做演奏的乐器来创作音乐,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自然物体可以用来做乐器吗?

B请根据下列的声音素材,创设一个自然场景

1、风

2、小雨

3、雷

4、时钟

5、猫叫声

6、鸟鸣

(提示学生全班分两组进行,可用旁白、乐器演奏、人声表现等进行创作)

三、课堂延伸与探索

1、水乐演奏

我们刚刚欣赏了谭盾的水乐,我们是否也能借助老师讲台上的小乐器来演奏水乐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演奏水乐的乐趣。

⑴老师示范演奏《小星星》,请学生欣赏 ⑵学生代表演奏

2、延伸与探索:

准备6个玻璃杯,装上水,通过调节水位的高低,然后用筷子敲打杯子来奏响你所喜爱的音乐。

四、课后小结:

大自然的和谐即是美妙之声,同学们要树立环保意识,只有生态保持平衡,才能处处听到和谐的自然之声。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大自然领略到了它的魅力,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去探索、聆听与感受。

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自组教材,本课是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类型。

1、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亲切的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枯燥的乐理也并不感觉乏味。

2、在音乐课欣赏中,层层深入,音画结合,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欣赏活动中(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动手演奏)

3、在音乐创作演奏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运用他们互相帮助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音乐创作活动。

4、课堂延伸与探索是在本课的一个后续,在学习本课后,检测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是否能够成功地做好简易乐器并演奏简单的乐曲,对自己将是一次很好的挑战。有同学提出用碗来实验,对他的想法进行了肯定与鼓励。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篇4

本文以设问句“你见过山茶花吗?”开头,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然后介绍了“山茶花”的颜色、形状,又以“我”与“老花农”的对话作为过渡,写出因为花骨朵有一股“特别的劲儿”,所以花才会这么美,最后以感叹句结尾,赞扬了花骨朵坚忍顽强的品格。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和方法: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忍、顽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指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学会前3个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1你们见过山茶花吗?

2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山茶花的文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课后田字格中的字和双横线中的字,读准字音。

3、检查、正音。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

5、查读课文,指导难读准、读顺的句子。

6、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什么?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讨论该如何记住它们。

2、指名说说自己的方法,注意字的结构。

3、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学会剩下的生字,学习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生字。

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二.学习课文。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2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地方看出山茶花很美?

2)指名答,重点指导读好“一株树上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 让学生先自己拿彩笔试着画一画,然后再读。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山茶花的颜色很美的?

4)指名答,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结合文中出现的比喻句,指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朗读句子;与同学讨论,想象山茶花的样子;仿说句子。)5)指名读、范读、齐读。3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呢?自己读读课文4、5自然段,想一想吧。

2)指名答,重点指导读好“果真特别!”“下了那么大工夫,话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使学生明白成功之花如此艳丽,是因为追求成功过程中付出的无数艰苦的努力。

3)学生齐读最后1个自然段。三.背诵。1学生自由背。2指名背。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讨论该如何记住它们。

2、指名说说自己的方法,注意字的结构。

3、师范写,学生练习。五.课堂练习。1多音字组词。2我会写。3组词。板书设计: 19 山茶花 花的颜色 美 花形 花骨朵

20微笑着面对一切

教材简析:

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桑烂从入国家队到意外受伤,从接受治疗到出院迎接新的的生活的过程,表现了桑兰勇敢地面对困难,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超人的勇气。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这位勇敢、坚强的小姑娘的事迹,二是让学生学习桑兰那种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12个生字,认识9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理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敬佩”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与病痛作斗争地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像桑兰学习,培养与困难作斗争地勇气。教学重难点:

体会桑兰在受伤后的表现,她在队友面前,在医生面前,在恢复生活能力的过程中,在出院时桑兰的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标:

学会12个生字,认识9个字。理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敬佩”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桑兰遇到的难以接受的事情,脊椎骨受伤。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

在自己生命最灿烂的时候,却遭到最沉重的打击,如娇嫩的鲜花遇到暴风雨,如展翅的小鹰,面对命运的挑战,她该怎么办?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姑娘——桑兰。2出示桑兰的照片,告诉学生桑兰的近况,你有什么意愿对桑三姐姐说吗? 3请你大声地说出来吧。二.初步感知。

1让我们看看桑兰在受伤之后,在医院里的生活。让我们去看看桑兰吧!

2请同学们把难读的生字在小组里多读几遍,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说说课文里记述了什么? 三.细读感悟。

1请同学们说说课文里记述了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让学生说说第一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3学生交流:桑兰是怎样面对伤痛的。

桑兰是我国女子体操队优秀的跳马选手。她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参加女子跳马比赛中,她的脊梁骨骨折,有可能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一生。四.发展创新。

1我们桑兰是多么值得赞赏,她的坚强的毅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把桑兰的介绍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吧!2学生相互交流桑兰,介绍桑兰。

她是国家女子体操队优秀的跳马选手。

5岁开始练习体操,体操运动就是她的生命,就是她的事业。

12岁时入选国家队,曾多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五.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讨论该如何记住它们。2指名说说自己的方法,注意字的结构。3师范写,学生练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与病痛作斗争地。激励学生像桑兰学习,培养与困难作斗争地勇气。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桑兰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参加女子跳马比赛时摔伤了,也许将永远要在轮椅上读过一生。

2如果是你遇到这样难以让自己接受的事情你的心情如何?(我会非常的沮丧,非常难 过。我不知道我会不会继续正常的生活下去。

3可是桑兰坚强的面对着并承受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坚强的小姑娘桑兰是怎样面对这一切 的?

二.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桑兰是个坚强的小姑娘? 2请你拿出你的笔在课文中勾画出答案,然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感受。三.细读感悟。1学生交流:

1)桑兰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参加女子跳马比赛,摔断了脊梁骨。2)在医院里她非常坚强。

3)她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地比赛情况。

4)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有着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5)她非常的自信,总是微笑着面对一切。老师相机板书:

不掉眼泪 询问比赛情况 不怕剧痛 配合医生治疗 不怕累 自己自主生活 不屈服 微笑面对人生

2老师指导朗读。读出桑兰坚强、自信的精神。这些也正是桑兰的感人的地方。3把你们刚才找到感人的地方读一读。4分小组读感人的句子。四.发展创新。

1面对微笑的桑兰,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2把它写下来吧!

写得好的在班上再朗读。五.课堂练习。1我会写。2组词。3我会填。

21一次著名的冲刺

教材简析:

本文以蒙太奇的手法着重描写了派特利在比赛最后阶段顽强的表现。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令人震撼的一幕,他体现的是人类最值得称颂的品质——不屈不扰。通过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体会到派特利虽败犹荣的原因,并有信心像他那样,超越自我,战胜困难。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会11个字,认识6个字,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理解“蹒跚、不胫而走”等词语的意思。读懂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杜伦多,派特利的赞美之情,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读懂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杜伦多,派特利的赞美之情,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学会12和生字,认识9个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设计: 一.出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1《一次著名的冲刺》。(板书课题)2看了题目后,你有何疑问? 3学生齐读

4质疑:一次著名的冲刺指哪次?谁冲刺?为什么称为“著名”的?„„

二、自学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看来你们的疑问还真不少,下面让我们翻开书,自己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疑问是可以解决的?

2学生交流。

3这篇课文的生字不多,让我们来看看!(出示生字)有那些同学会读这些生字? 4对于这些词的意思,你们都理解吗?(当堂查字典)(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部分质疑。

(2)谁冲刺?(杜伦多 派特利)一次著名的冲刺指哪次?(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

(3)学生开小火车读。

(4)“敦”是反文旁;“胫”是后鼻音。

(5)交流:蹒跚:腿脚不灵活,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不胫而走:胫,小腿。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没有宣传、推行,就流行开来。

三、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再次质疑:

1、生字都学会了,带入课文看看会了没有?边读边思考,你们对于课文的内容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交流。

3、齐读课文。

4、交流质疑:杜伦多 派特利晕倒了为何还要坚持跑完?既然大家都被他的精神感到了,那为何没有把金牌判给他?大主教的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去讨论。四.指导书写。1出示要写的字,讨论该如何记住它们。2指名说说自己的方法,注意字的结构。3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识字,读懂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杜伦多,派特利的赞美之情,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二.读课文,解决质疑

1同学们上节课提了些问题很好,很值得我们去探究一番。下面,我们在学习小组中读读课文,看看在课文中能否找到答案? 2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想象一下,医生冲入场内扶起派特利时,他会说些什么?的确,派特利的名字虽然没有能写进奥运会成绩册,但却伴随着奥运会的发展而流传至今。你能否用“虽然„„但„„”来说一句话?是啊,参加奥运会获胜是每个运动员心中的目标,但是参加奥运会,更重要的则是表现出了那种顽强的精神,所以“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这句名言从此不胫而走。(板书名言)

4小组学习:读读课文,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

5交流。想象一下,医生冲入场内扶起派特利时,他会说些什么?(师生配合读课文第二小节)学生练习说话。

三.课外拓展,加深感悟

1、奥运会之所以成为一种全世界引以为傲的运动就是因为其具有“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体育精神。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说明参与比获胜更重要吗?

2、其实,我们每位同学的学习就好比跑马拉松,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着荆棘和艰辛,但老师相信只要你付出了,哪怕你并不能获得第一,你同样会受到来势和同学的喜爱、尊重。

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把它写下来。四.课堂练习。1听写。2组词。

古诗诵读《望天门山李白》

教材简析:

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介绍诗题。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式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得“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得诗愿望所建天门山壮美景色。

2、出示《望天门山》的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提醒学生注意看图说话的顺序)

二、初步感知

1.作者到这样的情景,情不自禁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读。有谁想第一个尝试的?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交流大概的诗意。

4.出示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浩荡得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浩瀚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5、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诗意。

6、自由朗读第一句,小组交流感受。

7、指名学生读。

8、全班读。

9、教师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上句写望中所间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10、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诗意。

11、自由朗读第一句,小组交流感受。

12、指名学生读。

13、全班读。

三、拓展与实践

1小组合作选出读得好的同学。2全班进行比赛。

3评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

4同学们还收集了哪些李白的古诗。进行交流。

语文乐园

(七)教材简析:

这个语文乐园分四个部分“读一读”包括认读同义词,积累成语,读成语故事。“写一写,背一背”向学生介绍两则外国名人名言,谈一谈对“坚韧、顽强”的看法。通过探究桑兰的语言和口语交际,体会坚强、勇敢的精神,学习写运动的习作。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认识并积累四组同义词; 2认读八个与坚韧顽强有关的成语。

3学习马克思和居里夫人两位名人的名言,读的过程中体会书法的美,让学生仿写名人名言。4成语故事“精卫填海”让学生体会警卫坚持不懈的精神。5读句子,体会语言带给我们的力量。6口语交际《我很勇敢》。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认识并积累四组同义词。2口语交际《我很勇敢》。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认识并积累四组同义词; 2认读八个与坚韧顽强有关的成语。

3学习马克思和居里夫人两位名人的名言,读的过程中体会书法的美,让学生仿写名人名言。4成语故事“精卫填海”让学生体会警卫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乐园

(七)》。二.教学我来试试。1读一读。(同义词)

1)我们先来看一看“读一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2)男女生搭配读一读。

3)说一说我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同义词。4)学生交流一下。2读一读。(成语)

1)我们进入第二部分,“读一读”,你们张开自己的智慧的双眼,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分小组读一读。

3)我们还可以找到这样的成语吗? 3写一写,背一背。

1)让学生自读自悟,记忆感受句子的内容。2)学生结合句子谈体会。

3)让学生背句子。开展“比一比,看谁背得快!”的活动。4)学生背诵名言警句,同桌互背检查。

5)教师指导学生抄写名言,注意把自写美观,还要注意行款整齐。6)找出其他的名言警句,让学生交流。三.课堂练习。

1背诵三句名言警句,并按格式写好。2写一写表示坚强毅志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1完成探究与发现。2口语交际《我很勇敢》。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乐园

(七)》。二.教学探究与发现。1学生自由读句子。2指名读、同桌互读。3请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

4学生从书本中再找找这样的句子。5指名交流。

三.口语交际《我很勇敢》。

1揭示交际的话题——我很勇敢。

2举例子:学生自己读读文文和乐乐的对话。3你觉得自己勇敢吗?同学们互相说一说。1)小组内交流。2)指名全班交流。

4拓展:以后遇到困难你会怎样表现呢? 1)独立思考。2)指名交流。四.总结。

习作7习作内容:我们的运动会习作要求:

1、通过这次习作,让学生学习写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抓住重点,突出特征的写作能力。

2、先互相交流一下,再写下来。

3、语句完整通顺,运用一写平时积累的好词句。

4、按时完成习作,练习自己修改习作。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1、审题定向,明确此次习作要求。

2、引导学生运动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今天我们就把它写下来。

二、审题定向

1、阅读习作要求及提示。

2、明确要求: A本次习作写什么? 我们的运动会。B大家写这次作文时要注意什么要求呢? 要写下自己最难忘的那一刻,即突出重点。

三、指导选材,独立写作。

1、根据本次习作要求,我们首先进行选材。

2、学生交流自己选取的材料。

3、师生共同评议。

4、书上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词句,可以用到你们的习作中去。

5、把自己说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经过。

第3、4课时 教学内容:

1、回顾习作要求,评析习作草稿,从中学习习近平改方法。

2、自己修改习作、互相修改习作,提高习作水平。

3、习作定稿誊写。教学过程:

一、回顾习作要求。

再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二、评析习作草稿。

选择学生中几例典型习作示例评析。示例: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面面俱到,记流水账。

评议:是否符合习作要求,好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应怎样改。

三、自改与互改。

1、根据对示例的评析,自己修改习作,师巡视辅导。

2、互相读一读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师巡视辅导。

四、定稿誊写

1、整理修改,定稿。

2、誊写习作。师巡视辅导。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8个字,认识多音字“累(lěi)”。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受米佳四个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会认、会写、会运用。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脸、梨、烈、累”是边音“l”;“苹、乘”是后鼻音;“香、浆”既是后鼻音,又是三拼音节;“累”在本课读“lěi”(果实累累);“纷”读前鼻音。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指导书写“佳、脸、油、夏”。

课前准备:

1、口语交际:四季哪个季节。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美丽的愿望》这一课吗?我们一起背一背。

2、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米佳,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愿望是什么?

板书课题:米佳的愿望

齐读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一类字,重点强调翘舌音、边音、前鼻音。注意:“脸、梨、烈、累”是边音“l”;“苹、乘”是后鼻音;“香、浆”既是后鼻音,又是三拼音节;“累”在本课读“lěi”(果实累累);“纷”读“fēn”不能读成“fēnɡ”。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给“逗人喜爱”“五彩缤纷”“兴高采烈”找近义词朋友。米佳、满脸通红、绿油油、夏天、芳香、苹果、梨子、逗人喜爱、乘雪橇、兴高采烈、追逐、五彩缤纷、浆果、果实累累、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误之处,集体评议。

三、引导学生体会米佳的两个愿望

1、米佳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准课文,用横线勾划有关的句子。

2、同桌讨论,指名说。老师相机出示四个愿望。

PPT;冬天真有趣,我愿永远是冬天!

春天真美,我希望永远是春天!

夏天太好了,我巴不得夏天永远不过去。

秋天比其他季节都好!

3、学生自由练读,读自己和他有着相同愿望的句子,说说为什么?米佳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 ?读课文相应的两个自然段,抓住米佳的季节活动特点和他的感受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描写愿望的句子。

4、读其中的两段,小结。

5、剩下的两个季节下节课了解。

四、识字写字

1、出示“佳、油、脸、夏”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在田字格中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练习。

五、作业

1、听写今天学习的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米佳的愿望

冬天 真有趣 永远

春天 真美 永远

夏天 太好了 永远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建构执著的主题

(一)师生交流,揭题并质疑。

(二)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

(四)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1、质疑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重要手段。文题中是文章的题眼,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文题质疑有助于学生直奔文章的重点。

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引导学生在默读中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二、细读,洞察执著的内心

(一)生自主学习课文,要求

1、边读边划,找出文中体现青年人特别的句子,把它划下来;

2、边读边写,写出对句子理解与感受。

(二)反馈汇报,相机指导

1、观察中感受一份专注

重点指导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2)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明白“呆呆地”与“静静地”的含义

(3)关注“老是”,引出他长期观察的句子“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通过对句子中三个时间词的引读,让学生体会青年对鱼的喜欢是逐层深入的,进一步体会到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

1、抓住“呆呆”与“静静”这两个神态描写的词语,让学生体会青年看鱼的认真。2、学生对青年的那份认真体会得并不深,只体会在一种“喜欢”的程度,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中,逐层深入体会青年对鱼的痴迷与沉醉。

2、品读中展现高超的画技

重点指导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理解“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妙用及青年的画技高超。

(3)学生想象青年在画画时的其他动作,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其品质。

(4)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进一步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运用体悟与内化,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区别两种不同的技法,再让学生联系文本进一步了解两种技法。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从表面了解这两个动词的含义,而且体会出它的表达效果。

3、读写中体会一种境界

重点指导句子“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当时人们议论的情境,把它写下来,注意运用神态、动作等的方法进行描写。

(2)全班反馈交流,并在引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深入体会其画技高超。

(3)品味“融”字,体会青年爱鱼到达深层次的境界。

设计意图:

1、双引号的作用是本单元“我的发现”中提出来,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意思。教学中以“特别”为切入点,原因之一是青年在看鱼、画鱼、谈鱼中处处体现其特别之处;原因之二是以其作为切入点,随着对青年特别之处体会的深入,“特别”中带双引号的意义也润物无声般地让学生理解了。

2、读写结合是本环节的特点。基于文章是通过侧面描写进一步烘托青年忘我投入,另外,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因此,小练点就能体现出能力的迁移。

三、提升,追寻执著的根源

(一)结合青年所做的事,让学生谈谈懂得了什么。

(二)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2、把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抄了下来

设计意图:

1、本环节在于让学生在体会青年人勤奋、专注的基础上,联系其活实际,畅谈自身的体会,内心青年的品质。

2、作业的布置有助于积累人物描写的好词佳句,为单元习作做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谈话交流,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感悟。

二、思考。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课文。

从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是如何进行观察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好词佳句。

五、拓展阅读。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 篇7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重点:认真6个生字,会写“诗、林”。

难点:体会诗歌美好的意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乡间小路。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赛诗会。导入:今天,月亮姐姐给小朋友带来了几首诗,要来考考小朋友,愿意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画》、《静夜思》、《春晓》、《村居》的课文插图)。

2、(出示课件所见的插图),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3、简介:《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在山村赏景时把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写下的一首诗。

4、教师范读。

5、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多读几遍。

二、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小树林。每棵树上都藏着一个带音节的生字)

①指名读;②齐读;③开火车读;④小组读。(重点指导:所、蝉)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生字的?

4、巩固练习。(课件出示六朵花)。每朵花里都藏着一个不带音节的生字。

①指名读;②齐读;③分男、女生读。

这些字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5、再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了解古诗大意

过渡:袁枚在小山村里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学习第一句。(课件:牧童骑在黄牛背上,走在山间小路)。

①引导说出图意(板书:贴图、黄牛和牧童)

②你们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课件出示:牧童骑黄牛)

③指导表情朗读。

2、学习第二句。(课件: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放声歌唱)

①问:牧童高兴地唱起歌,他的歌声怎样?

②谁能把诗中描写这个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歌声振林樾)(贴图:树)

③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四句。

(课件:牧童的歌声停了,知了叫了起来)

①问:牧童听到知了的叫声,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想像说话)

(课件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渴立)

②指导朗读。

③教师范读。

4、师说诗意,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师生配合)

5、配上动作激趣朗读。

6、全班朗读。

四、练习背诵

1、看板画,练习背诵。

2、学生自由背诵。

3、男女生竞背。

五、写字训练(课件出示在田字格里的生字:诗、林。偏旁以红色闪烁)

1、学生认读。

2、口头组词。

3、指导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提醒学生“林”字左边“木”的捺变成点。

4、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6、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六、课外拓展(课件《小儿垂钓》整首诗和插图)

1、教师解说诗意,激发学生有朗读的意愿。

2、教师范读。

3、教师领读。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 篇8

“好习惯,益终生”从文中叙述的这件小事可以看到一点端倪。“这是宋庆龄8岁那年的故事。一天,同班同学小珍说第二天要来学折纸花篮,宋庆龄高兴地答应了……第二天早上,宋庆龄一起床,就急着收教拾桌子,准备折花篮用的彩纸、剪刀、糨糊、等着小珍的到来。……‘我们今天要去伯伯家玩。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妈妈说,‘改天再教小珍,好吗?’宋庆龄摇摇头:‘不行,我和小珍约好了的。’爸爸也过来劝说:‘改天再教也可以呀!’宋庆龄坚决地说:‘不!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爸爸妈妈拗不过宋庆龄的倔强劲儿,只好让她一个人呆在家里。宋庆龄等了好长时间,小珍还没有来。……左等右等,一直等到下午,小珍还是没有来。傍晚,爸爸妈妈回来了,关切地问宋庆龄:‘你们玩得开心吧?’宋庆龄平静地说:‘小珍没来,她可能有别的事去了。’妈妈惋惜地说:‘早知道这样,你跟我们一起去伯伯家就好了’宋庆龄说:‘我既然答应了小珍,就要等她。如果小珍来了,我不在家,以后就没有人相信我了!’”抓住妈妈与宋庆龄的对话反复有情朗读,可以体会到宋庆龄与众不同的潜质--自我修养很重要。前面的爸爸妈妈与宋庆龄的对话分角色去朗读,抓住“坚决”去体会“倔强”,不仅可以非常容易地理解其含义,还为后面理解宋庆龄从小就重诺言,守信用的优秀品质是日后成为受全国爱戴的国家领导人的基础。这样很自然地把诚实守信的教育融入在课文教学活动中去了。

自我修养的重要,我们难道不能从《守信》一文中有所启迪吗?

当学生们由此文懂得了自我修养的重要,再要求他们回答课后第二题“宋庆龄等了一天,小珍也没有来。你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就轻而易举了。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这两个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中蕴含的互亲互爱、互帮互助的人情美。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蕴含的互亲互爱、互帮互助的人情美。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词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接到过别人写给你们的信吗?你们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写过信吗?能给大家说说你接到信或写信时的感受吗?

2、当大家写出或接到表达内心真诚情感的来信后,总会感到格外欣喜,这就是信的魅力。一位作家金波老爷爷专门写了一首有关信的诗,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它,来领悟写信的真谛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将诗读通顺。

2、思考:作者想帮谁写信?写了什么内容?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找一找,在这段诗里,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话。

2、理解第1句。

“用笔和纸”、“用手和心”,对这两部分如何理解呢?

(重点理解“心”,无论是写什么信,将信写给谁,都要有一颗真诚的心。)

3、理解第2句。“我多么想写啊”,体会“多么”、“啊”,表现出内心对写信的渴望。

4、指导朗读。读出真诚和渴盼的情感。(指名读——评价朗读——自由读——齐读。)

“我多么想写啊,写许多许多的信”,作者的渴望溢于言表,我们知道了作者非常想用手中的笔和纸,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写许许多多的信。他究竟想写些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第二节。

5、学习第二节

做游戏,理解“雏”字的意思,找“雏”字的好朋友,明白它是幼小的意思。理解“雏鸟”,体会出雏鸟对妈妈的期盼之情,并通过朗读把这种期盼表现出来。(猜一猜:雏鸟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6、学习第3节。理解“姹紫嫣红”,体会出花朵对蜜蜂的焦急、期盼之情。指导朗读。

7、学习第四节。理解“风平浪静”,体会出风平浪静时航海的快乐。(如果你是大海,你会对小船说些什么呢?)指导朗读。

8、学习第五节。理解“绵绵细雨”、“无边”,用手势进行表演读。

在信中表达真实的想法,表达真诚的情感,这封信就成为了心和情的使者。用你们的朗读将这份心和情表达出来吧!

9、学习第6节。

指名读第6节。这一段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句子是什么,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10、你喜欢哪一段,看着老师的提示,就将你最喜欢的这一节试着背一背吧!

四、小结

信可以让相隔千里的人连得更紧,这就是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写成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表白自己,帮助别人。

五、拓展

你想帮谁写信呢?说一说,再仿照课文写一写。

六、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信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篇10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一起长大的玩具第二课 捅马蜂窝第3课 海鸥乔那坦第4课 只要翻过那座山第5课望天树第六课 《诗两首》第七课 短文两篇 《蝈蝈》、《空山鸟语》第八课 故乡的桂花雨第九课 羚羊木雕第10课 最后一片藤叶第11课 《理想》第12课 袁隆平的“寻梦园”第13课、《航天女英雄》第14课、《体育颂》第15课 长城万里行第16课 《你一定会听见的》第17课 牧鹅散记第18课 蒙娜丽莎的微笑揭秘第19课 《尼斯湖怪被抓住啦?》第20课 写在雪地上的书第21课 《猎狐》第22课 《两小儿辩日》第23课 枭逢鸠、穿井得人第24课 晏子故事两篇第25课 《世说新语》两则第26课 蜀鄙二僧第27课 河中石兽第28课 木兰诗第一课、一起长大的玩具【教学构想】 玩具是孩子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那么玩具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一起长大的玩具》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的文章。解读此文,理解作者为什么对儿时的玩具具有着如此情绪的原因是关键。1.童真、童趣 天真、无邪、单纯、热情、好奇、无忧无虑、快乐是人的一生最留恋的情感。在孩子们的眼里,过节是快乐的,玩耍是快乐的,有玩具是快乐的,而能够亲手做一样自己颇为自得的玩具更是乐在其中。猪蹄儿灯的乐趣在于制作。首先是制作的材料来之不易。只有过节才杀猪,杀猪才会有猪蹄儿壳和猪油,盼望、兴致勃勃、觊觎、死乞白赖获取的过程和心理表现出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其次是制作。要棉捻、找高粱秆,裹、劈、夹紧则表现出孩子们的专注、熟练和兴奋。最后是结果。提着自己亲手做的比别人都照得远的灯,那种不加掩饰的成就感,那种自得和骄傲确实感染人。抽陀螺的乐趣在于抽打中的征服性和进攻性。“你必须一下一下地去抽打,稍一怠慢,它就会停转歪倒”“常常是扬鞭猛抽一下,让自己的陀螺以极快转速去撞击别人的陀螺”,孩子的好胜性格,那种快感和满足在陀螺滴溜滴溜转中尽情地表现了出来。再看兔儿爷。兔儿爷给孩子们的是亲切、温顺、可爱,尤其是兔儿爷身上的童话色彩。“温顺的性格”触发了孩子们的温情,而其童话色彩则引发了孩子们的浪漫遐想,能够“刮打刮打嘴的”兔儿爷则以它的生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喜爱。猪蹄儿灯、陀螺、兔儿爷这类玩具所以能够留下深刻的记忆,与它所引发的童真、童趣的情感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2.思考、感悟 玩具总是伴随着游戏留在记忆里,这其中不仅仅是情感的体验,同时也有一种深深的感悟。你看,“最值得骄傲的事,我们的灯是自己做的”,自己动手创造的东西最有价值,不是在制作和结果中感悟到了么?“一说抽汉奸,我们的鞭子抽得更响,更有力,把那些投敌卖国者视作陀螺,一鞭一鞭抽得它在冰上团团转,很是解气。”强烈的民族感情不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油然而生么?兔儿爷的温情让孩子们知道了温情最美,兔儿爷的童话色彩不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么?由此可见,有感悟才会有深深的记忆。3.丰厚的文化背景 对作者凝聚在玩具上的情感有了一定的体会之后,不妨将视线透过玩具投向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你会有一种新的感悟。中华民族大年三十传统灯会,中秋节拜月的习俗,从小小的玩具上折射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反映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才华。文章的语言朴实、生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具有孩子特点的语言感情色彩浓郁,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学生,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各种新的观念,新的事物让他们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多读一点像《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样的文章,让他们感受一下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感受一下别人童年的经历,想一想自己的经历,就能够多一点热情,多一点冷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的训练。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圈点批注的方法。3.将阅读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使阅读成为学生思想、情感的一种需要。4.通过与作者的对话,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文章语言的深意,进而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良好阅读方法对理解文章内容所起的作用。[教学安排] 讲,讲讲自己喜爱的玩具并作出喜爱的原因。说,说说三篇文章所记叙的内容及作者喜欢玩具的原因? 想,想想作者为什么到了成年还不能忘记儿时的这一段经历?使作者魂牵梦绕的到底是什么? 评,评评不同时代的玩具,评评不同时代的孩子。[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如果你这时走入大商场,你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你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最喜欢的礼物是什么?你能描述一下现在玩具的特点么? 2.学生回答。学情估计:①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玩具。②超出了玩具的范围,扩大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唱碟等。③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但不能传达出自己的情感。④能够对玩具进行描述,体现出现在玩具的特点并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对的办法:①要求说出为什么喜欢的原因,告诉学生表达应有理有据。②明确玩具的概念:专供儿童玩的东西。如唱碟、游戏软件就不是玩具。③提示学生:你是如何对待玩具的?玩具使你的心情如何?帮助学生传达出对玩具的感情。④提示学生:你的玩具有什么特点?你能描述出玩具的可爱么?你对玩具的样式、功能、特点、种类有怎样的看法?以帮助学生清楚的表达。3.朗读课文,落实基础。自由朗读(要求用符号在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字旁边做记号,然后查字典正音。)抽查朗读(检查落实。如:觊觎、慷慨、泥塑、拂、削、遐想、甲胄、拽、怠慢、死乞白赖)示范朗读(学生范读文章或段落。提示学生从读音、停顿、语气、快慢等方面来感受。)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朗读了课文,你能告诉我作者都写了些什么? 学情估计:《猪蹄儿灯》、《抽陀螺》有记叙的事情,又有标题提示,所以概括起来较容易。而《兔儿爷》没有相对集中的事件,所以把握内容难一些。应对的办法:提示学生扣住标题思考,文章的内容一定是写兔儿爷,再关注文中的关键语句,第二自然段中“最引起我们孩子家兴趣的,就数泥塑兔儿爷了”领起了下文几个段落。而第五自然段“对兔儿爷的喜爱,除了源于对生活中真实的小白兔的温情外,还由于兔儿爷多了几分童话色彩。”一句概括了这几段的内容。经整合由此推出《兔儿爷》一文的内容是写兔儿爷因其温情和外观造型的童话色彩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明确文章内容:①自己制作猪蹄儿灯。②抽陀螺。③兔儿爷因温情和外观造型的童话色彩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④再读课文,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提问: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你觉得作者倾注情感最多,最值得我们去揣摩、思考的内容是什么?你能不能用三个词体现出这一重点内容? 自己制作猪蹄儿灯(过程)抽陀螺(感觉)兔儿爷因其温情和外观造型的童话色彩引起了我们浓厚了兴趣(原因)根据重点提示仔细研读相关内容以这样的句子“我喜欢„„是因为„„”回答出作者喜欢这三样玩具的原因。明确:①我们喜欢猪蹄儿灯,是因为猪蹄儿灯是自己制作的,照得比别的灯远,它让我们很骄傲。②喜欢抽陀螺,是因为抽陀螺的感觉很刺激,很解气。③喜欢兔儿爷,是因为兔儿爷很温情,而且有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外观造型。第二课时 1.课堂活动:实话实说。话题:你喜欢猪蹄儿灯、陀螺、兔儿爷这一类过去的玩具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情估计:①认为这些玩具很土,不起眼。不喜欢。②没有现在玩具的益智功能,没意思。不喜欢。③抽陀螺还有点意思,人与陀螺较劲,比较喜欢。2.课堂讨论 问题:大家都觉得很土、不起眼的玩具,作者到了成年仍难以忘怀。想一想,使作者魂牵梦绕的到底是什么? 提示:可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研读文本,在具体的事件和情境中探寻作者的思想轨迹,在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方式:就感兴趣的文章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一小组要有探究的结论,并能够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在交流过程中你可以赞同,可以补充,也可以反对。可有以下结论:①制作猪蹄儿灯热情和执著让作者难忘,那是多么真挚的一种情感。②在制作中让作者体验到了只有自己的劳动和创造才能真正享受到快乐,感到骄傲。③猪蹄儿灯乃人们的创造,因地制宜的创造,多么让人佩服的聪明才智。④不仅是猪蹄儿灯,还有那年三十的灯会上的多姿多彩的灯,不也传达出我们民族璀璨的文化吗?你难道不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吗?⑤抽陀螺的刺激不体现出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吗?⑥抽陀螺,抽汉奸,多么鲜明的让人感动的民族感情。⑦在冰上抽打陀螺时的情景,多么美的一幅图画。⑧对兔儿爷的喜爱缘自于兔儿爷的温情,善良的心境让人留恋。⑨兔儿爷的创造体现了人们的聪明才智。⑩大人们拜月,孩子们拜兔,多么吸引人的童真童趣。等等。师生共同小结:是什么让作者魂牵梦绕?是真挚鲜明的情感,是纯洁的内心,是水晶般的童真童趣,是成长的感悟,是中国灿烂的文化。3.阅读后反思 评一评不同时代的玩具,不同时代的孩子。学生课堂交流。(此交流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提示评议的角度:①不同时代的玩具有不同的特点,你如何评价?②玩具对孩子的教育和开发有没有作用?③过去的孩子与现在的孩子有什么不同?④如何评价过去的孩子?在他们身上有没有让现代的孩子感到不如的? 教师小结:阅读让我们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交流又使我们思想得以升华。对那些土气,不起眼的玩具有了新的感悟,又促使自己对童年时光有关玩具的回忆、思考。玩具不仅是玩具,当它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就演变为一种经历,一种情感,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历史,它伴随着我们成长,所以作者说是一起长大的玩具。4.作业 以“我和玩具”为题写一篇文章。第二课 捅马蜂窝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2、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不伤害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归纳内容,回忆认知。(提速)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

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回文读书,引出好奇)

(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惊呆、惊恐稍定、沉重、舒心 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

(二)体会“渴望”,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2、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

4、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过渡:这一捅下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

三、深入领悟,品味词句。(挖掘词句,以读悟情)

(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

1、指导理解“惊呆”

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二)、体会词语:

1、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2、你喜欢那个词语,为什么?这种感情还能从哪看出来?

3、读一读,体会感情。

(三)、朗读:

(四)、不顾一切:

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

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

3、书上还有表达它“不顾一切”意思的词语,自己找一找。联系上下文,寻找近义词。

4、读这句话,想一想,我们要读出什么语气?

5、什么样的气势与架势。

6、这是一只的马蜂。学生填空。过渡:你看作者从一个拼命,发掘出多少富有激情,富有魅力的词句来。真是值得我们学习。作者由于强烈的好奇,引发了一个冲动,结果被马蜂蜇了,事隔多日,作者的伤好了,他惊恐稍定,但心情沉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四、读中感悟,升华主题(辨析词义,体会心情)

(一)配乐合读15段

(二)这是一只充满激情和勇气的马蜂,却因我而!

(三)因此作者说: 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我真希望()

(四)朗读、感悟

(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盼望希望渴望失望 那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 一年过去了,我天天()„„ 马蜂却没有来; 转年开春,当我看到有两只马蜂在窗檐下转了转时,不禁心中充满了(),它又飞走了。空空又是一年;我心中()极了。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我()它们能回来。

(五)、主题升华 过渡:你们看,作者的心情被描写得多具体呀!从盼望马蜂归来到仿佛看到了希望,接着又是大失所望,在结尾,作者的渴望,似乎打动了马蜂,它们又回来了。望着这一切,作者按下决心,他说:“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出示: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2、思考:从题目来看更应该是不再做一件伤害马蜂的的事,那怎么作者又说是: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小组讨论 总结:每一只马蜂都是富有激情的生命,来到世间的生命都有无限的生机,人与人要和睦相处,才能有和谐的关系。过渡:作者从生活中一件难忘的事情,悟出这个道理,希望大家记住文章,记住与旁人和谐相处。

五、重换题目,育人训练。(回文读书,深入理解)

1、请你自己读书,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捅马蜂窝”这件事,想一想,我们还能不能在环几个其他的题目呢? 发生在我家后院的事难忘的教训难忘的一件事我和他们童年趣事

2、趣:什么有趣?捅马蜂窝无家可归被蜇三年才来 “趣”:经事明理人生回忆马蜂可爱的家

六、品味词句,动笔书写 这篇文章中又许多优美的词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这些词句,然后再动笔抄一抄。

上一篇:我爱秋季作文初二下一篇:较难的数学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