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复习资料

2024-10-28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复习资料(精选6篇)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复习资料 篇1

●多音字

( ) ) 似倒( )( ) ) ( ) 舍更( )( ) ●形近字

渴( ) 捶( ) 拔( ) 延( ) 喝( ) 锤( ) 拨( ) 廷( ) 泼( )

尊( ) 峰( ) 瓣( ) 辨( ) 遵( ) 锋( ) 辩( ) 辫( )

●背诵部分(完成了就由家长打“√”)

①第四课全文。( ) ②第六课全文。( )

③古诗。(要求还会默写)( ) ④乐园第一题。( ) ⑤乐园名言。( )

【理解部分】

4、《长征组歌》两首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前句写出了红军所处环境的险恶和行军的艰难,后句浓浓的军民鱼水情,这种

情感是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前句与开头形成反复,起强调作用。“压”字写出敌军的来势汹汹。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走”字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表现了红军勇于吃苦的大无畏精神。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飞渡”表现了红军南渡乌江的神勇和神速。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弃”“丢”写出了敌人的狼狈不堪、望风而逃的丑态。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袭”表现了红军作战机动灵活、出奇制胜、攻打金沙江出乎敌人意料。后句是全诗的中心句,“真如神”与题目中的“奇”相照应,点明了中心,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饱含了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敬和敬佩之情。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写出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时自然环境的恶劣,突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以夸张的手法来表明红军经受了千锤百炼的考验,突出了他们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迎”字把雪山拟人化,写出了红军的可亲可爱,连雪山都低头来迎接,同时也突出了红军的豪迈气概。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志越坚。

“更”“越”突现了红军越挫越勇的精神。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高于天。

难的革命气概,又鲜明地点明了红军战士克服困难的力量所在——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全体官兵同心协力,同甘共苦,艰苦奋斗。

5、《话说长江》

●你看这重庆,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到处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 “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表现出房屋极多,挨挨挤挤的样子。

●可以说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市区的最高地面海拔是280米,市区的最低地面却只有海拔160米。同在一座城,地面的相对高度竟然相差120米。 本句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重庆市区的最高地面海拔、最低地面海拔和地面相对高度差。“竟”字强调了高度差之大。 ●重庆的台级特别多,它们好像是数不尽的钢琴的琴键。勤劳的山城居民,祖祖辈辈踏着这些琴键,演奏着生活的交响乐。 劳作,联想到他们的贡献。

诗词诵读 《石灰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诗句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表达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高尚情操。

语文乐园(二)

知识点:明喻和暗喻

明喻: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比方说、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一样、……似的等喻词来联系。

例:太阳像个大火球。

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复习资料 篇2

一、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

(一) 口算中的错误

这三道口算题的错误之处都在于学生没有将数位对齐计算。

(二) 笔算中的错误

第一题的错误原因是得数中间的0未写, 而学生的解释是“上课时老师不是说可以利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吗?”是啊, 这位同学将小数中间的0和小数末尾的0理解成同一概念了。可以看出学生对“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没有学好。

第二题的错误原因是在得数的整数部分的十位上也写了0, 问学生这样做的原因, 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 就是凭感觉做。做数学题最怕的就是凭感觉,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养成不思考随意做的做题习惯。

第三题的错误原因是被减数百分位上的数不够减, 就把减数百分位上的9直接移下来。这类题是被减数小数位数小于减数小数位数的题, 错误比较普遍。

(三) 简便计算中的错误

整数加减法中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 即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这个性质学生熟记于心, 但运用起来却不得心应手。在把括号摘掉的时候括号里的加号总是忘了变成减号, 因此导致错误。

这道题目学生极易和上一题利用减法的性质解题混淆, 尤其是当看到后两个数加起来的和是整数时, 学生就很容易出错。再加上题目中的要求是怎样简便怎样算, 因此, 学生就坚定地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

在移动数的时候要带着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 针对这个错误, 笔者对学生说:“每个数前面的符号就像是数的孩子, 在移动这个数的时候一定要记着将它的孩子一起带走, 并保持该运算不变。”

这种类型的题目 (包括乘除法中类似的题目) 学生是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的, 可能这也和每个人的视觉效应有关吧, 对称在这儿起了不小的坏作用。

二、对策思考

传统的计算教学采用的基本模式是:从基本训练—例题的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重复操作—形成计算技能。学生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 对于计算教学来说, 什么才是更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如果还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 在课堂教学中, 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 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 寻找解题方法, 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 显得更为重要。

(一)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研究表明, 计算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在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 学习兴趣高, 计算速度快, 巩固性也强。因此, 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情境。如可以采取“帮助小兔找回家”“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的游戏形式进行算式与得数的连线;也可以设计一些闯关的竞赛类的题目, 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氛围中, 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 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还可以设计“啄木鸟医生”“小马虎的作业”等纠错练习,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和校正错误的能力。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避免因为单调的计算而产生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当然, 将一组基本练习融合在一定情境中, 也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二) 注重计算的算理理解

在重点探究算法时, 要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 尊重他们的想法, 哪怕是不合理的, 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 初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 也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 而是让他们继续尝试, 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 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感受小数的计算方法, 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 计算这样的题目, 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三)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 教师常常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 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算理, 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 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

笔者认为, 学生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 (1) 审题清。学生在计算中由于没有看清数字, 而出现计算错误。有时会把数看错, 如把123看成128, 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 前后颠倒等, 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看清题目的习惯。 (2) 书写明。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 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 如6和0、1和7、3和8;有时因为竖式书写不规范, 数位不对齐而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 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 (3) 计算细。计算时一定要一心一意, 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弄清运算顺序, 看清运算符号。 (4) 检查真。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 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 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

(四) 注重习题的层次性

计算是一种技能, 需要在一些有层次的练习中加以巩固与熟练, 并且掌握一定的规律, 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计算的速度。设计计算练习时要做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从模仿性到再造性, 再到创造性发展, 做到环环紧扣, 逐步提高。既要考虑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 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又要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 避免重复、机械、大量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坚持计算每天一练

设计准备题, 做到每天一练。在每节数学课前候课的5分钟里, 笔者每天出2道计算题, 或10道口算题在黑板上, 让学生养成习惯, 铃声一响, 就拿出准备好的专门的计算练习本做题。第二遍铃声响起时, 教师讲评, 对容易出错的题在黑板上板演, 同时同桌交换批改, 有错误课后订正。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复习资料 篇3

一、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

(一)口算中的错误

10.6-8=9.8

3-2.8=1.8

5-3.9=4.4

这三道口算题的错误之处都在于学生没有将数位对齐计算。

(二)笔算中的错误

第一题的错误原因是得数中间的0未写,而学生的解释是“上课时老师不是说可以利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吗?”是啊,这位同学将小数中间的0和小数末尾的0理解成同一概念了。可以看出学生对“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没有学好。

第二题的错误原因是在得数的整数部分的十位上也写了0,问学生这样做的原因,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就是凭感觉做。做数学题最怕的就是凭感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不思考随意做的做题习惯。

第三题的错误原因是被减数百分位上的数不够减,就把减数百分位上的9直接移下来。这类题是被减数小数位数小于减数小数位数的题,错误比较普遍。

(三)简便计算中的错误

8.44-(5.44+2.8)

=8.44-5.44+2.8

= 3+2.8

= 5.8

整数加减法中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即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这个性质学生熟记于心,但运用起来却不得心应手。在把括号摘掉的时候括号里的加号总是忘了变成减号,因此导致错误。

3.06-0.18+0.82

= 3.06-(0.18+0.82)

= 3.06-1

= 2.06

这道题目学生极易和上一题利用减法的性质解题混淆,尤其是当看到后两个数加起来的和是整数时,学生就很容易出错。再加上题目中的要求是怎样简便怎样算,因此,学生就坚定地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

7.5+4.9-6.5

= 7.5+6.5-4.9

=14-4.9

= 9.1

在移动数的时候要带着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针对这个错误,笔者对学生说:“每个数前面的符号就像是数的孩子,在移动这个数的时候一定要记着将它的孩子一起带走,并保持该运算不变。”

4.9+0.1-4.9+0.1

= (4.9+0.1)-(4.9+0.1)

= 5-5

= 0

这种类型的题目(包括乘除法中类似的题目)学生是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的,可能这也和每个人的视觉效应有关吧,对称在这儿起了不小的坏作用。

二、对策思考

传统的计算教学采用的基本模式是:从基本训练—例题的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重复操作—形成计算技能。学生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对于计算教学来说,什么才是更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还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在课堂教学中,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方法,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显得更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研究表明,计算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在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计算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因此,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情境。如可以采取“帮助小兔找回家”“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的游戏形式进行算式与得数的连线;也可以设计一些闯关的竞赛类的题目,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还可以设计“啄木鸟医生”“小马虎的作业”等纠错练习,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和校正错误的能力。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避免因为单调的计算而产生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当然,将一组基本练习融合在一定情境中,也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二)注重计算的算理理解

在重点探究算法时,要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初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也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而是让他们继续尝试,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感受小数的计算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计算这样的题目,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三)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算理,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

笔者认为,学生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1)审题清。学生在计算中由于没有看清数字,而出现计算错误。有时会把数看错,如把123看成128,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前后颠倒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看清题目的习惯。(2)书写明。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如6和0、1和7、3和8;有时因为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而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3)计算细。计算时一定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弄清运算顺序,看清运算符号。(4)检查真。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

(四)注重习题的层次性

计算是一种技能,需要在一些有层次的练习中加以巩固与熟练,并且掌握一定的规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计算的速度。设计计算练习时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模仿性到再造性,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要考虑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又要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避免重复、机械、大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坚持计算每天一练

设计准备题,做到每天一练。在每节数学课前候课的5分钟里,笔者每天出2道计算题,或10道口算题在黑板上,让学生养成习惯,铃声一响,就拿出准备好的专门的计算练习本做题。第二遍铃声响起时,教师讲评,对容易出错的题在黑板上板演,同时同桌交换批改,有错误课后订正。

一位教育大师曾说过: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笔者认为,计算教学只有将计算源头的错误纠正,态度端正,才能得来解题的“清如许”,才能让个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怕数学,爱上数学,并一天一天地成长、进步。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复习资料 篇4

jū gōng( ) chí chěng( )

hóng yáng( ) yùn hán( )

gōu lè( ) zhì huì( )

fán róng( ) shùn jiān( )

二、辨字组词。

三、选词填空。

鼓励 鼓舞

1.老师经常( )我们要勇往直前。

2.李那亲切而有力的话语,极大地( )了灾区人民。

繁荣 繁华

3.新修的步行街人来人往,显得很( )。

4. 30的历史文化与都市的( )相互交织。

温暖 温和 温润

5.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 ),海面上平静得出奇。

6.春天到了,( )的阳光照耀着山村、河流,还有唱歌的小树林。

7.老师的语调严肃而又( ),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四、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它们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

2.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 篇章中。( )

3.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呢?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 )

五、课文精彩回顾。

1.秋月月月月台上赏月, 。

2.你会用“ ”教育“国家大事是政府和领导的事情,平常百姓用不着操那么多心”这样的人。(填名言警句)

3.你会用“ ”赞颂一个人的丰功伟绩。(填名言警句)

4.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很多著名的人物,有杨利伟;有 的赵奢;我们还阅读了作为北京申奥代表团的成员在申办奥运会时的陈述词。

六、默写《碛中作》。

, 。

, 。

七、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一次出征。(扩句)

2.这些美丽而富有的文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改为反问句)

3. 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缩句)

4.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改变了汉字。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八、课内阅读。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节选)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落笔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的创造赞叹不已。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在人类古老的长

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1. 以上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汉字的什么特点?

2.作者认为汉字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它的“独特”表现在哪些地方?

3.书法家笔下的汉字有哪些变化?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这些变化?句子中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九、课外阅读。

我们成功了

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办20奥运会成功了。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人们挥舞着国旗,在欢庆的锣鼓声中一遍遍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江泽民同志等国家领导人来到欢乐的人群中,与大家同欢呼,共歌唱,把庆祝活动推向高潮。

大家好像看到,奥林匹克旗帜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1. 从短文中摘录一个成语,先解释这个成语,再造句。

2.“人如海,歌如潮”中“如”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和我们学过的 一词用法一样。请你也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 。

3.作者描写申办奥运成功这件事,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4.作者为什么说北京“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呢?

5.年迈的奶奶很想知道年奥运会的盛况。你对2008年奥运会了解多少?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奶奶吧。

十、习作。

题目:我懂得了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复习资料 篇5

口语交际   保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构想】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诱导、鼓励别人去干什么,或者劝止别人去干什么,或者同时既要求别人去干什么,又要求他不去干什么,这就是规劝与说服,通称劝说。劝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是一种重要的说话能力。成功的劝说能体现个人说话的艺术。

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训练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劝说别人。通过交际使学生学会在意见有分歧时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在取得信任、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巧妙地说服对方。生活中我们有意无意间肯定都曾劝说过别人,但却未必考虑过如何措辞、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打动对方。因此本次训练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明确劝说前后应注意的问题并教给他们一定的劝说技巧,使他们今后的劝说行为更有的放矢,更见成效。不过知识的传达必须在训练的过程中灵活完成,口语交际重在实践,对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或加以指导,这样知识的传递就显得自然且让人印象深刻。

本次交际活动教材选择了环保这个话题为中心内容,近几年来,自然界的频频发难,已把环保提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学生有义务为环保行动做出自己的努力。既然教材选择以环保话题为依托,我认为本堂课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环境保护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基于这一认识,整堂课的情境设置均围绕环保问题展开,我尝试让学生回顾生活中存在的破环环境的行为,然后自设情境,力求激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在自设情境中自我检点、规劝别人,从而迁移到生活中。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并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巧妙说服对方。

2.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迫在眉睫,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

难点:掌握基本的劝说技巧。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激趣

半个月前,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

这株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支,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他同时谈及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他们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耗费了十万双筷子。他们希望能够警醒大家最终告别一次性筷子。听完这则新闻,能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想法?

(通过新闻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环保话题,并为下面的环节蓄势。)

二、初设情境,师生共同探讨有关劝说的方式方法

1.引出演练劝说的情境。

师:小小的一双一次性筷子,也关系环保问题,可能很多同学未曾想到。沈阳建筑大学的.同学正是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以警示。我们的身边也存在滥用一次性用品的现象。今天,我们能否尝试用我们的劝说也为环保出份力?

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有关资料便于学生劝说。

一次性筷子并不卫生辽宁省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士说,很多人喜欢用一次性木筷,认为它既方便又卫生,使用后也不用清洗,一扔了之。其实,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环保部门很赞赏李杨等大学生的环保行动,“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

尴尬“筷子账”: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出口150亿双木筷。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全国林木年采伐量的lO.5%用于筷子生产。

(这里情境的设置紧承导语 ,同时出示两个情境旨在引导学生明确,面对不同的劝说对象,即便劝说目的相同,劝说的态度、语言及方法都应有不同。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既是降低本情境的难度,也是为了提醒学生劝说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2.请几个学生模拟情境

(这个活动,不需小组讨论,学生个人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随机请学生合作完成。)

3.教师和同学一起评点几位同学模拟过程中的得与失。

(师生对学生的模拟要及时点评,尤其是教师要重视无痕指导,对于学生表现的优劣的评价正是为了梳理出有关劝说的方法。教师的评点还可以灵活地传授有关劝说礼仪、语态方面的知识。)

4.总结劝说事项。

学生自由阅读文本,重点看看“想一想”、“试一试”部分,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劝说应注意的问题。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复习资料 篇6

二、狭窄、陡峭、游览、弥漫、缝隙、邪道、雕刻、绒毛。

三、虎头蛇尾、伏虎降龙、狐假虎威、除狼得虎。

四、①×;②√;③√;④×;⑤√。

六、①依次为:游记、雄伟壮丽、瞿塘峡、巫峡、西陵峡。②一是溪边和野花的美丽景色。二是雪景。三是雪后的景色和溪中的彩鱼。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拟人和排比。写得更加具体和生动形象。③玉关九转一壶首;奔流到海不复回。

七、①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④三人成虎。意思是: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八、A、希望 、失望、绝望、观望、盼望、看望、拜望、渴望、眺望、愿望 等。B、依次为:愿望、渴望、希望。

九、①灌醉:使喝醉的意思。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②排比;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具体和形象生动。③40米、平静、浩荡、平稳、气势磅礴。

十、①形容武当山景色秀丽多姿。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②第一仙山、道教文物宝库、天然药库。③地理位置、风景名胜、道教文物宝库、天然药库等。④说明了武当山的景色十分秀丽。

复习方法

一、让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并有条理地加以归纳

首先要熟读课文,查阅平时摘录的笔记,再次深刻地理解、巩固课本中的知识。为了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学生阅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归纳知识并提供给一些线索。如:阅读本册所有的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找出本册的重要作者,掌握他们的“名、时、地、评、作”等内容。理出本册所学的写作方法,并能举例加以说明。有了一定的线索,学生阅读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只要朝着这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去做,那么就会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会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真正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背诵默写,积累佳句

近年来,命题者非常注重对学生背诵默写能力的考查,为顺应这一考试发展趋势,在全面阅读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教师应要求学生勤于动手,把课文中学过的名言、警句、俗语、格言,以及篇段中的佳句摘录出来,并让他们认真地背诵,正确规范地书写。在读读、背背、写写的过程中使这些名言佳句变为自己的知识,以便在阅读和写作中都能运用自如。

三、理解分析,举一反三

理解分析是积累的进一步深化。教学生会读,读得流畅、通顺,背得熟练,还未达到积累的目的,我们还应指导学生细细地体味语言的内在含义。在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一些关键性词句的含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去理解去分析,启发学生“开动机器”,善于分析问题,善于通过表象看本质,练就一双慧眼。

四、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而运用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运用知识的方法。所以,在全面复习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答题的方法,使他们在考试时能有“法”可依。复习说明文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让他们明白每一类说明文都运用了相应的说明顺序,并可通过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来确定文章所用的是何种说明顺序;复习关键词句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时,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往往在这个词的前一句话中掌握了解题方法,就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五、设计试题,查漏补缺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学会了解题方法后,就要联系实际,认真考查他们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最好方式就是设计试题,进行模拟测试。

1、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有关课本、练习,自己设计试题出一份试卷,并事先保存好答案。然后同学间相互交换试卷进行测试,考后让出卷的同学批改。这样做,既让学生在选择试题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综合复习,又使学生初步懂得了哪些知识是重点,应如何去掌握。在评改试卷时,还能发现他人的错误,以引起自身的警惕,真是一举两得。

上一篇:艺术设计基础摸拟试卷下一篇:董事长助理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