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2024-09-27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精选7篇)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1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1、山中访友

3、草虫的村落

略读课文:

2、山雨

4、索溪峪的“野”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 拓展一二、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组织教学内容,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三、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想象,感受课文中的美好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课文新奇的构思。

四、教学重难点:

A、重点:

1、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词,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B、难点:

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2、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五、教学措施:

教学本组课文,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主要通过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自读点拨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欣赏的氛围等方式实现对重难点的突破。

六、课时进度安排:

1、山中访友

2课时

2、山雨

1课时

3、草虫的村落

2课时

4、索溪峪的“野”

1课时

5、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5课时

(备注: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略读课文:

7、彩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 拓展二

二、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编排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

《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

《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作家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国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

《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的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之情。

《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正确读写“杰出、修筑、施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之情。

3、让学生通过读书,树立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

3、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

三、课时进度安排:

5詹天佑

2课时

6、怀念母亲

2课时

7、彩色的翅膀

1课时

8中华少年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3课时

回顾 拓展二

2课时

总计

11课时

(备注: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4课时交流、积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8、杨氏之子

9、晏子使楚

略读课文:

10、半截蜡烛

12、打电话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

拓展三

二、教材分析:

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4、掌握本单元所有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四、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妙,体会人物的特点。

五、教学措施:

本组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教学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题材的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配合本组专题,模拟“劝说”、写演讲稿。

六、课时进度安排:

8、杨氏之子

2课时

9、晏子使楚

2课时

10、半截蜡烛

1课时

11、打电话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

3课时

回顾 拓展一

2课时 总计

11课

(备注: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4课时交流、积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13、将相和

14、草船借箭

略读课文:

15、景阳冈

16、猴王出世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

拓展四

二、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等项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言素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本组教学,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通过读书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

3、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4、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5、掌握本单元所有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四、教学重难点 :

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重点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要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名著的存在。

五、教学措施: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

六、课时进度安排:

12、将相和

3课时

14、草船借箭

3课时

15、景阳冈

1课时

16、猴王出世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

3课时

回顾 拓展一

2课时

总计

11课时

(备注: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教学前提最好是阅读古典名著。)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走进信息世界单元备课

本组概述:

设计理念 本组教材通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单元教学内容: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2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3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网上呼救

5把握自己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奇怪的东南风

2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花之歌》内容:

名言警句 古代信息传递的媒介 莫尔斯发明电报 埃尼阿克:信息时代的启明星 丰富多彩的现代电脑 移动电话:现代“顺风耳” 信息高速公路:新世纪的生存之道光纤通信: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石 成语天地

单元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两翼”目标

1.阅读《花之歌》中《奇妙的信息世界》单元7篇文章,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文和优美段落。

2.运用“自主阅读”“以文带文”等方法深入感悟主题,进一步领略信息世界的魅力感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

2.难点: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

课时进度安排

制定和交流活动计划:1课时。

活动过程:7课时 结束:1课时

第六单元 备课

走近毛泽东

一、单元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17 七律·长征

18《开国大典》

略读课文: 19《青山处处埋忠骨》 20《毛主席在花山》

《回顾·扩展六》

交流平台

交流自己对毛主席的了解,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

日积月累 背诵《卜算子?咏梅》

趣味语文《妙答“一”字诗》

口语交际·习作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同步阅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单元整体教学构想

模块

一、整体感知:(上好导读课,明确单元学习内容、要求,布置预习)模块二:主题教学课文学习

一、课文学习(整体把握课文,解决基础知识)

二、主题阅读(紧扣单元主题,阅读同步阅读)模块三:同步阅读(课内外结合,扩展视野,积累语言)

模块四:语文实践(有感而发,完成口语交际、习作)

模块五:整体回顾(单元总结课:回顾整组,总结提升)

四、课时安排

两个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10节语文课+4节作文+2节阅读活动课,合计16课时

单元导读课

1课时

《七律长征》 《开国大典》精读课文

4课时

《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略读课文

2课时

阅读活动课:单元同步阅读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扩展 5课时

单元总结课

1课时

单元检测

2课时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分析:

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中。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二、本组课文学习目标:

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明白字的意思,学会本单元的新词,并积累一些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6、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7、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8、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9、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重点:

1、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2、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4、抓住重点句,联系上下文把握课文内容。

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五、教学建议:

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在科学老师的帮助下,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教学内容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和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3 注意推荐这方面的著作,引导学生阅读,上网查阅或者找资料,加深认识。

六、课时安排: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的看的》

3课时

《威尼斯的小艇》

2课时

《与象共舞》

2课时

《彩色的非洲》

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3课时

回顾•拓展七

2课时

第八 组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

这四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在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事例赞美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对革命先辈的怀念之情;《穷人》在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上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

单元教 材分析(前置 后继)

本组课本以“感人的故事”为主题,包括两篇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穷人》、二篇略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和《口语交际》、《回顾拓展》组成,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故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一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三是可以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

单元教 学目标

1.会认23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学习新词,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4.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单元重点难点

一是熟读课文,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是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三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突破重 难点的 措施

1.巩固精读课文中的词语,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积累语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主人公的形象。

3.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和环境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课时分配

教学本组教材用10-12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 2课时。

具体安排:《再见了,亲人》2课时,《金色的鱼钩》1课时,《梦想的力量》1课时,《穷人》2课时,《语文园地》5课时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2

一、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

(一) 口算中的错误

这三道口算题的错误之处都在于学生没有将数位对齐计算。

(二) 笔算中的错误

第一题的错误原因是得数中间的0未写, 而学生的解释是“上课时老师不是说可以利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吗?”是啊, 这位同学将小数中间的0和小数末尾的0理解成同一概念了。可以看出学生对“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没有学好。

第二题的错误原因是在得数的整数部分的十位上也写了0, 问学生这样做的原因, 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 就是凭感觉做。做数学题最怕的就是凭感觉,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养成不思考随意做的做题习惯。

第三题的错误原因是被减数百分位上的数不够减, 就把减数百分位上的9直接移下来。这类题是被减数小数位数小于减数小数位数的题, 错误比较普遍。

(三) 简便计算中的错误

整数加减法中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 即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这个性质学生熟记于心, 但运用起来却不得心应手。在把括号摘掉的时候括号里的加号总是忘了变成减号, 因此导致错误。

这道题目学生极易和上一题利用减法的性质解题混淆, 尤其是当看到后两个数加起来的和是整数时, 学生就很容易出错。再加上题目中的要求是怎样简便怎样算, 因此, 学生就坚定地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

在移动数的时候要带着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 针对这个错误, 笔者对学生说:“每个数前面的符号就像是数的孩子, 在移动这个数的时候一定要记着将它的孩子一起带走, 并保持该运算不变。”

这种类型的题目 (包括乘除法中类似的题目) 学生是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的, 可能这也和每个人的视觉效应有关吧, 对称在这儿起了不小的坏作用。

二、对策思考

传统的计算教学采用的基本模式是:从基本训练—例题的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重复操作—形成计算技能。学生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 对于计算教学来说, 什么才是更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如果还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 在课堂教学中, 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 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 寻找解题方法, 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 显得更为重要。

(一)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研究表明, 计算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在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 学习兴趣高, 计算速度快, 巩固性也强。因此, 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情境。如可以采取“帮助小兔找回家”“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的游戏形式进行算式与得数的连线;也可以设计一些闯关的竞赛类的题目, 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氛围中, 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 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还可以设计“啄木鸟医生”“小马虎的作业”等纠错练习,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和校正错误的能力。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避免因为单调的计算而产生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当然, 将一组基本练习融合在一定情境中, 也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二) 注重计算的算理理解

在重点探究算法时, 要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 尊重他们的想法, 哪怕是不合理的, 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 初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 也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 而是让他们继续尝试, 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 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感受小数的计算方法, 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 计算这样的题目, 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三)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 教师常常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 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算理, 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 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

笔者认为, 学生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 (1) 审题清。学生在计算中由于没有看清数字, 而出现计算错误。有时会把数看错, 如把123看成128, 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 前后颠倒等, 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看清题目的习惯。 (2) 书写明。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 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 如6和0、1和7、3和8;有时因为竖式书写不规范, 数位不对齐而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 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 (3) 计算细。计算时一定要一心一意, 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弄清运算顺序, 看清运算符号。 (4) 检查真。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 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 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

(四) 注重习题的层次性

计算是一种技能, 需要在一些有层次的练习中加以巩固与熟练, 并且掌握一定的规律, 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计算的速度。设计计算练习时要做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从模仿性到再造性, 再到创造性发展, 做到环环紧扣, 逐步提高。既要考虑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 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又要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 避免重复、机械、大量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坚持计算每天一练

设计准备题, 做到每天一练。在每节数学课前候课的5分钟里, 笔者每天出2道计算题, 或10道口算题在黑板上, 让学生养成习惯, 铃声一响, 就拿出准备好的专门的计算练习本做题。第二遍铃声响起时, 教师讲评, 对容易出错的题在黑板上板演, 同时同桌交换批改, 有错误课后订正。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3

1. Topic: How to keep healthy

2. Teaching Aim: According to Unit Five,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ow to keep healthy.

3. Key Points: Teach students to use effective sentences to write a good composition.

4. Teaching Method: Discuss in groups

本节课是在学完第五单元之后设计的一节写作课,目的旨在复习巩固第五单元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前——Review and make a summary

Lead-in:

Teacher: 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be healthy? Do you know how to keep healthy? I want to know your ideas. So, this class we’ll write an article: How to keep healthy.

Teacher: Can you remember the language points about health in Unit 5? Let’s talk about them together.(Ask the students to say one by one) e.g.

任务中——分组讨论写作的思路和步骤

Step 1: Discuss in group of four

Teacher: You did a good job. Next, you’ll work in group of four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y does someone often feel tired and weak? And why does he/she often have a cold ?

2. If you are ill, what should you do?

3. Which habits are good/bad?

4. Which food is healthy/unhealthy?

5. If you want to be healthy, what should you do?

The teacher goes around the classroom during their discussion. If they have new words, encourage them to use a dictionary. After they finish.

Teacher: OK, let’s share your answers. (Ask one of the group members to read their answers to the whole class,

Step 2: Oral composition

Teacher: Well done! Now let’s discuss how to write the article. (讨论怎样开头、结尾,中间怎样展开,然后小组由组长带领口头操练,鼓励每个成员大胆说,勇于开口。)有的小组成员练习中还巧妙地使用了first, second, then, next, at last ... 等连接词。

Step 3: Writing (在讨论和口头练习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文字。)

(Let the whole class write their own articles according to their oral practice. The teacher moves around the classroom affording support as needed.)

Step4:评价阶段:

(1) 自评:通读全文,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2) 互评:小组之间互评(指出词、句、标点等错误)。

Teacher: OK. I’ll ask two students to show your work, the others listen carefully and see if they have mistakes.

Present two students’articles to the whole class as models and correct their spelling or grammar mistakes with the whole class.

任务后——把修改后的作文上交老师批改。

Step 4: Rewriting

Write the articles in their exercise books and hand in.

教学反思:

1.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紧扣本单元所学内容,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达到了预期目的.

2. 从教学方法上看,打破了传统的单调的方法,采用了group work, 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加强了,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语言交际水平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3.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发挥了其主体作用,激发了写作热情。

4.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敢开口说,参与热情不高。

5. 应搞清楚不开口学生的原因,提出相应措施。

6. 活动要规范化、常态化。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4

会认35个字,会写3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3、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单元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单元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背诵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元 内 容 分 析 及 课 时 安 排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四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教学本组教材用12——14课时。

第四单元备课 一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传统文化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洲桥》三篇精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四”组成。

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单元24个一类字的音形义,达到会读会写会用。掌握39个二类字的正确读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按一定的方法读懂课文中的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任务的可贵品质。3 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继续加强词句训练,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字新词,侧重抓对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理解,重视词句的积累。难点:学会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几种理解词句的方法。

四 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教学精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多读课文,认真思考,并按一定的方法读懂课文中的词句,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五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录音 生字卡片 六 教学时间安排: 5 《孔子拜师》 2课时 6 《盘古开天地》 2课时 7 《赵洲桥》 2课时 8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4课时

第五单元备课

一、单元主题:壮丽的祖国山河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古诗两首》 《富饶的西沙群岛》 《美丽癇小兴安岭》是精读课文,《东方明珠》是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与习作,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屗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的22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36个词语。2.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5.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如:开、回、出、来、抽出、密密层层、封、严严实实、飞舞、积满等。

6.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围绕“风景优美的地方”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7. 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可以按照“学生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词句,细读品位──回顾全文谈感受”的模式进行教学,生字词语的教学视具体课文随机而定,可以集中教学,也可以随课文学习。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课文时,教师不必条分缕析,可以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比较。

五、教学时间 第17、18、19课各两课时,单元主题导学课,单元综合课各1课时 成果展示课2课时,单元作业2课时,矫正课1课时,共计13课时。

第六单元 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主题: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寓言两则》 《科里亚的木匣》 《陶罐和铁罐》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略读课文。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作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仔细研读教材,不难发现本单元教学内容间有着较强的连贯性、互补性,教材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线索,以求通过阅读理解、实践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会正确读写4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4篇课文。特别注意读好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如《陶罐和铁罐》、《想别人没想到的》。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果然”、“奚落”、“傲慢”、“恼怒”、“谦虚”、“抱怨”等。

4.继续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

5.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编写童话故事。6.指导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主题,开展以读、讲、演、说、练为主要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

7.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结合《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和《语文园地七》中的“口语交际”,渗透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

8.借助阅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四、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1.整体构思本组的课堂教学,按照“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读句段,把握重点”的思路进行设计,“读”是贯穿始终的红线,以读为主,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升华。在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整体感知时,以浅显有趣甚至在小孩子看来有些奇怪的引言导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接着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写下自己在读书中遇到的困难,相互交流;摘抄自己在读书中搜集到的好词佳句,相互读一读。整体感知后,再引导学生回到单元目录,对比课题,读课题,背课题,说一说,合上书本,这几篇课文在你的脑海中还留下一些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划。

五、课时分配:

第21、22、23课各两课时,单元主题导学课,单元综合课各1课时,成果展示课2课时,单元作业2课时,矫正课1课时,共计13课时

第七单元备课 一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七”组成。

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少年儿童的生活。有的讲学校生活,有的讲孩子课外生活,还有的讲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这组课文集中体现了丰富多采的学生生活的。

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单元38个一类字的音形义,达到会读会写会用。掌握55个二类字的正确读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一定的方法读懂课文中的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4 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积累词语。能按要求写一段话,进行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6 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继续加强词句训练,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字新词,侧重抓对重点词句、含义深刻句的理解,重视词句的积累。

难点:学会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几种理解词句的方法。

四 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教学精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多读课文,认真思考,并按一定的方法读懂课文中的词句,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录音 图片 六 教学时间安排

25《翠鸟》 3课时 26《燕子专列》 2课时 2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课时 28《路旁的橡树》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4课时

第八元备课

一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爱的奉献”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可贵的沉默》《给予树》《七颗钻石》三篇精读课文、《掌声》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八”组成。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单元39个一类字的音形义,达到会读会写会用。掌握39个二类字的正确读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按一定的方法读懂课文中的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动脑筋,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3 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继续加强词句训练,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字新词,侧重抓对重点词句、含义深刻句的理解,重视词句的积累。

难点:学会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几种理解词句的方法。

四 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教学精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多读课文,认真思考,并按一定的方法读懂课文中的词句,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录音 生字卡片 六 教学时间安排: 29《可贵的沉默》 3课时 30《给予树》 2课时 31《七颗钻石》 2课时 32《掌声》 1课时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教学难点】

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民歌的语言特点。讨论点拨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爱,美女人人欣赏,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都是谁吗?”(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

“今天,老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古代美女,她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她的名字叫――罗敷。(师课件展示古代美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段有关美女罗敷的故事。”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陌上桑》。(师板书:陌上桑)

二、教材分析及背景解题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三、诗歌诵读

1、教师范读全诗,并提出要求:(1)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词。

(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2、疏通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语音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四、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段路层次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位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陌 上 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教学难点】

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民歌的语言特点。讨论点拨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爱,美女人人欣赏,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都是谁吗?”(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

“今天,老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古代美女,她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她的名字叫――罗敷。(师课件展示古代美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段有关美女罗敷的故事。”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陌上桑》。(师板书:陌上桑)

二、教材分析及背景解题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三、诗歌诵读

1、教师范读全诗,并提出要求:(1)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词。

(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2、疏通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语音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四、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段路层次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位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陌 上 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教学难点】

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民歌的语言特点。讨论点拨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爱,美女人人欣赏,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都是谁吗?”(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

“今天,老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古代美女,她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她的名字叫――罗敷。(师课件展示古代美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段有关美女罗敷的故事。”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陌上桑》。(师板书:陌上桑)

二、教材分析及背景解题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三、诗歌诵读

1、教师范读全诗,并提出要求:(1)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词。

(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2、疏通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语音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四、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段路层次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位坚贞 3 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第 二 课 时

4、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1).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 罗敷采桑、罗敷拒诱。(板书)

(2).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罗敷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劳动女性。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罗敷喜蚕,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3).作者是如何描写罗敷的器物服饰的?从描写的角度看,是什么描写?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正面描写)诗中用了夸张手法意在为下文写罗敷的美丽、高贵做铺垫。

(4).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罗敷的容貌之美,为什么称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为什么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读者能感受到她的美吗? 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这首诗描写罗敷的美貌,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既便不再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肖像),读者也足以感到她的美丽姿容了。其中借助他人的反应的描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特别成功,从这些人的反应来烘托罗敷的美丽、动人。又由于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得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效果很好。

(5)诗的后半部分写罗敷的人格之美。作者只是从正面把罗敷的语言行为原原本本的描绘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直接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一是文字简约,显得干脆利落,二是表现有力,形象鲜明。因为前半部分对罗敷已作了多方面描写,够充分的了,如果这里再作细致描写,就会显得累赘、拖沓。

(6)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的?勾画这一形象具有什么作用? 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勾画这一丑恶形象,体现着矛盾的发生,树立了罗敷的对立面(7).罗敷面对使君,怎样痛斥他的无理?表现罗敷的什么性格?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斥责、嘲讽使君的愚蠢、贪婪。表现了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8).罗敷丈夫真是身居高位吗?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罗敷运用这种策略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倘若罗敷真有这样气派的丈夫,她还用去城南采桑吗?所以,罗敷夸大,只是想借此来贬低使君,无耻的使君依仗权势戏诱罗敷,罗敷则针锋相对,以夸耀夫婿,使他自形惭愧,不敢纠缠,以此压倒对方,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在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可是罗敷这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却敢于嘲弄并拒绝身居高位的使君。表现她勇敢机智,善于斗争。(9)、总结罗敷形象

罗敷是一位古代的劳动妇女,她美丽勤劳,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以自己的智慧维护妇女的尊严,是个心灵纯美、品德高尚的人

五、赏析探究

1.诗歌塑造主人公罗敷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那么,什么是侧面烘托呢?

侧面烘托又叫绿叶扶花。“绿叶点缀花更艳,淡月掩映月愈明。”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俗语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骏马与花枝,是对将军与美人的烘托。将军骑上骏马,显得格外英武,鲜花映照着美人,美人就变得更加美丽。文学创作也是这样。文学要写人,总得写出一定的背景和环境,也还要有景物或他人的陪衬。这就是文学创作上通常说的侧面烘托或衬托的表现手法。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写杨贵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用“六宫粉黛”、“三千佳丽”作陪衬,烘托出杨玉环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的美。

2.回顾一下,诗中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呢?有何效果呢?

这首诗中写使君是用正面描写,写罗敷的美貌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如:正面描写了罗敷采桑的器物、服饰,以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表现来烘托其美丽动人。这样写,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她的美丽姿容。这样既丰满了人物形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3.诗歌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运用了夸张、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作者描写罗敷的美貌和对夫婿的夸耀,是由排比句构成的理想化的夸张;作者又将使君的鄙陋平庸与罗敷夫婿的才貌超群进行对比。

六、总结训练

1、.写法和主题小结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很有特色的,作者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同时还运用了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2、人物形象小结 《陌上桑》描写的是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罗敷而遭严辞拒绝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无耻,赞美了女主人公的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善于斗争的精神。板书设 计

陌罗敷采桑不畏强暴 上 坚贞不屈

桑罗敷拒诱 勇敢机智

(侧面烘托;夸张、排比、对比)同 步 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东南隅()倭堕髻()()紫绮()捋髭须()立踟蹰()

2、《陌上桑》是中的一首著名叙事诗,它描写了 的故事。

3、填空:

⑴读诗的前半部分:

这一部分,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采用的是 的手法,目的是。⑵读诗的后半部分: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6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要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少1的情况)。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 掌握已知间隔长度和全长,求间隔数的方法,以及已知间隔数和间隔长度,求全长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春天是植树的季节,同学们,你们每年都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吗?美化绿化自己的家园,你们可曾注意到植树中也有很多学问,由于植树的线路不同,植树的情况也就不同,你们想了解植树中的学问并学会怎样解决植树问题吗?这个单元我们共同来研究你们想要解决的问题。2.小游戏。

师生共同在毛线两端系个扣,然后等距离每隔一段系个扣,看一看,数一数,一共可以系几个扣。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组讨论,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集体交流,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后得出系扣的个数比间隔数多1。3.验证。

学生拿出一根20厘米的毛线绳,每隔5厘米系一个扣,绳子两端也要系,数一数,一共系了几个扣。

指名说说自己系了几个扣。验证扣的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4.练习。

同桌两人各拿一张纸条,互提要求在纸上分段,要求两端均画上标志。相互评价,互提建议。

二新授

1.出示教学教材第106页例1。(1)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3)学生动手试一试。

(4)小组看图讨论,各自交流。

想法一: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

想法二:我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帮助思考,如果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两端也要栽树,这样就可以栽5棵。照此思路,可以推出间隔数比棵数少1。(5)猜测。

猜一猜,谁的思路对。(6)集体反馈,发现规律。

经过集体交流,发现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在100米长的小路上共有20个间隔,那么就可以栽21棵树。

(7)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规律。因为植树总数比间隔数多1,这样我们就可以先求出树与树之间一共有多少个间隔,而每个间隔的长度是已知的,就可以求出一共植树多少棵。(8)研究列式的方法。

100÷5=20(段)

20+1=21(棵)教师表扬能自己正确列式的学生,并请他们阐明思考过程。2.尝试。

(1)出示例题:在一条18米长的水泥路上,从头开始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摆多少盆花?(2)读题,理解题意。

(3)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4)找寻数量间的关系。同伴探究,并得出结论。(5)独立列出算式。(6)集体反馈。

指名板书:18÷3=6(段)

6+1=7(盆)请学生分别说出每步的意思。

3巩固练习

1.有一根绳子,每隔2米挂一盏灯笼,起点和终点都挂,共挂了14盏灯笼。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2.学校领操台前从起点开始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如右图)

1.新建小区要在一条长1000米的路两旁安装路灯,每隔8米装一盏(两端都装)。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 2.一个小学生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40秒。照这样计算,他从三楼上到六楼需要多长时间? 板书设计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数

100÷5=20(段)

20+1=21(棵)

第二课时

植树问题(二)。(教材第107页)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二种情况:“两端都不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多1的情况)。重点:掌握“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已知棵数和全长,求间隔长度的方法,以及已知棵数和间隔长度,求全长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已知全长和间隔长度,怎样求棵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棵数=全长÷间隔长度+1 那么已知间隔长度和棵数,怎样求全长呢? 答后板书:全长=间隔长度×(棵数-1)二新授

1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另一种植树问题。1.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1)读题,理解题意。

(2)投影出示教材图,帮助理解。(3)分组看图讨论。(4)尝试列式计算。(5)集体交流。

教师板书:60÷3=20(段)20-1=19(棵)19×2=38(棵)(6)质疑。

为什么减1?(因为两端都不种树,所以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为什么要乘2?(因为是在两馆间的路两旁植树,所以要乘2)(7)比较与例1的不同。先分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例1是两端都要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多1。例2是两端都不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少1。(8)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讲述: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60米里面有多少个3米,就是多少个间隔。我们知道大象馆和猩猩馆在路两端,也就是说两端不栽树,所以间隔数就比植树的棵数多1。2.小游戏。

这里有一张彩纸条,老师想把它等分成2份,需要用剪刀剪几次?(一次)请你们拿出彩纸条,分别把它们分成3段、4段、5段,看一看要剪几次。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剪的次数比纸条的段数少1。

3、巩固练习

1.两根栏杆之间每隔3米放一个障碍物,一共放了8个。这两根栏杆相距多少米? 2.两栋楼之间每隔2米种一棵树,共种了 15棵。这两栋楼相距多少米? 3.甲、乙两地相距4千米,每隔800米设一个站牌(甲、乙两地各设一个)。甲、乙两地一共设有多少个站牌?

4、小明家门前有一条35米的小路,绿化队要在路旁栽一排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一端栽,一端不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教师指导:棵数=间隔数

板书设计

两端不种:

棵数=间隔数-1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1

全长=间隔长度×(棵数+1)60÷3=20(段)20-1=19(棵)19×2=38(棵)

第三课时 植树问题(三)。(教材第108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三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封闭图形中“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已知株数和全长,求株距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前两节课都学习了有关“植树问题”的哪些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忆内容,教师整理板书:(1)两端都植树,则棵数比间隔数多1。全长、棵数、间隔长度之间的关系: 全长=间隔长度×(棵数-1)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1

间隔长度=全长÷(棵数-1)

(2)一端植树,则棵数就比在两端植树时的棵数少1,也就是棵数与间隔数相等,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 全长=间隔长度×棵数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

间隔长度=全长÷棵数(3)两端都不植树,则棵数比间隔数少1。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

1间隔长度=全长÷(棵数+1)2.设想。

你还知道有关“植树问题”的哪种情况?给同伴做一个介绍,说一说你是从哪知道或学到的。3.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第三种“植树问题”,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也很有意思,看谁最先发现规律。

二、新授

1.出示教材第108页例3。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生:从情境中知道张伯伯要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池塘的周长是120m,每隔10m栽1棵树,问题是求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引导学生:把这类问题转化成在封闭的图形上植树的问题。师:什么是封闭图形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无论什么图形,只要起点和终点重合,即首尾相连就是封闭图形。如下图所示: 师:观察封闭图形上的棵数与间隔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棵数等于间隔数。教师板书。

师:本题该怎么解答呢? 生:因为圆形池塘是封闭图形,根据“棵数等于间隔数”解答。120÷10=12(棵)师:如果把圆拉成直线,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下图:

生:间隔数与棵数相同,也就是相当于一端栽树,另一端不栽树的情况。2.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2)读题,理解题意。(3)分析数量关系。

(4)自主探究或同伴共同探究。(5)集体交流。

(6)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7)套用关系式进行验证。(8)解答。150÷15=10(盏)三巩固练习

1.一个圆形花坛,它的周长是150米,每隔2米栽一棵树。共需树苗多少棵? 2.社区有一块正方形活动区,每边都栽种19棵树,四个角各种1棵。共种树多少棵? 3.时钟6时敲6下,10秒敲完。那么12时敲几下,需要几秒?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棵数=间隔数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

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数

第四课时

关于“植树问题”的练习。(教材第109~111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条件,解决“植树问题”。2.熟练应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素养。重点:能根据条件研究计算方法。

难点:熟练运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这几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解决实际问题。(1)板书: 四(1)班同学办安全小报,全班48人每人展示一张。在每张作品的四个角都钉上图钉,一共需要多少个图钉?(2)读题,理解题意。

(3)分小组讨论,制订方案。

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组讨论,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重点是根据条件研究计算方法。(4)分小组汇报设计方案。根据不同的方案进行计算。

①共1行,每行48张。列式:(1+1)×(48+1)=98(个)②共2行,每行24张。列式:(2+1)×(24+1)=75(个)③共3行,每行16张。列式:(3+1)×(16+1)=68(个)④共4行,每行12张。列式:(4+1)×(12+1)=65(个)⑤共6行,每行8张。列式:(6+1)×(8+1)=63(个)还有其他方法吗? 最简单的方法是48×4=192(个)。

但是,这种方法比较浪费图钉,生活中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方法。(5)说一说,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布置展板。(6)观察算式,发现规律。2.拓展。

(1)板书练习。

李明上楼,从第一层到第三层要走36级台阶。如果从第一层走到第六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各层之间台阶数相同)(2)理解题意。(3)尝试解答。(4)交流反馈。

(5)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讲述:我们把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看作1个间隔,第二层到第三层看作1个间隔,所以李明从第一层到第三层共走了2个间隔,根据“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可求出每相邻两层楼梯之间的台阶数为36÷(3-1)=18(级)。而从第一层到第六层共走了5个间隔,根据“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可得,18×(6-1)=90(级)。(6)归纳。

这道题从表面看并不是“植树问题”,但是我们把层数看成棵数,可以抽象成为一条线段上的点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3、巩固练习

(1).计划在一条长8064米的水渠的一条边上植树,包括两端在内,共植169棵。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2)椭圆形的跑道周长是400米。每隔40米装一盏红灯,两盏红灯之间装2盏绿灯。一共装多少盏灯?(3)舞蹈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舞蹈队外层每边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7

——单元课内外阅读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课内阅读明确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并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2.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教学重点:阅读,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二组课文,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一)回顾民俗特点

1.回忆课题 生答后课件出示本单元课题。2.回忆民俗特色。

(二)体会表达方法。

1.回顾《北京的春节》写作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出示问题:《北京的春节》按 顺序,依次写了,详细写了。师: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

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2.回顾《藏戏》了解艺术特色,领悟表达方法。(1)了解藏戏的艺术特色

藏戏有什么特色呢?作者后文有没有具体描写?(2)领悟藏戏的表达方法

作者仅仅在开篇这样概括介绍藏戏的特色,读者并不能具体了解藏戏到底有什么特色,所以课文后面又浓墨重彩地描写,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问题:《藏戏》开篇先以 句概括写了它的特色,后文又对其进行 描写。师:这就是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3.回顾《各具特色的民居》体会表达方法(1)课文中都介绍了哪些民居?

(2)他们各有什么特色?(“营垒式住宅”“傍水而居”)

(3)体会表达方法

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文中的中心句)

师可引导学生知道“营垒式住宅”“傍水而居”就是中心句。(4)运用表达

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出事物的鲜明特点。4.像这样运用中心句来表现特色的方法,本单元还有,请你浏览课文把它找出来。

(三)课外拓展,学以致用。1.提炼升华,学会方法。

你从这几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抓住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出事物的鲜明特点。2.课外阅读,领悟方法。

(1)出示课外文章《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2)出示戏剧及民居,引领阅读,学习表达。(3)【课件演示】各地民俗图片,就端午节扩充阅读。a)以汪曾祺的《端午的咸鸭蛋》引领阅读,感悟表达。b)课件展示端午图片并通过课外阅读开阔视野 c)阅读古人颂端午的诗文 端午[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三、课外延展,丰富民俗。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要了解这些,同学们可以多查阅这方面的资料,开阔自己的视野。附文1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认为有病服用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 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附文2 家乡的端午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上一篇: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求职简历下一篇:白求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