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鲁教版

2024-10-29

五年级语文上册《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鲁教版(通用7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鲁教版 篇1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文中具体事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本文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

课前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七律·长征》一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情万丈的诗人毛泽东,《开国大典》让我们领略了伟人的风采,《青山处处埋忠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既平凡又高尚的父亲形象。今天我们将和这样一位伟大的领袖走进人民群众中间,看看《毛主席在花山》又有什么感人的事迹呢?

2、板书:毛主席在花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2、检查字词

俺 山旮旯 凉(liàng)在石板上 笤帚 碾子 簸箕 粗瓷碗 沏茶 舀水 一筒 炊事员 夜以继日 吱吱扭扭

(1)你会读吗?你们发现了吗?第二行词它们都是——?(农村用的工具)(2)理解词语: ①“山旮旯”(旮旯:方言,指角落,文中指狭小偏僻的地方。)②“夜以继日”读着这个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③师评:是啊!因为他是主席,这就是——?(板书:特殊位置)

3、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呢?谁来说一说?

(三件事: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四、精读课文,潜心领会

师: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主席的音容笑貌,没有听过他铿锵有力的声音,但这篇文章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主席。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主席的一言一行带给我们的感动吧。

1、让我们重新回到课文当中去把三件事认真地读一读,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出来,并把你的感受在旁边简略地写一写。

2、交流:

(一)请群众回来碾米

师引语:孩子们,老师从你们的脸上发现你们都被感动了,让我们来交流吧!谁来读读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A、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

①你因为什么而感动?

②这怎么行?什么不行?

③谁认为行?理由是什么?

④是啊,他们把主席放在了特殊的位置!

⑤然而主席却认为不行,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上,你也许又有了新的感动?(皱了皱眉、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严肃)穿插朗读。

⑥在香烟拿起又放下的一刹那,主席想到了什么?

⑦引读:

Ⅰ、多么真实的想法。读——

Ⅱ、毛主席宁愿放弃休息,也得让群众吃上饭。读—— Ⅲ、这就是主席,关心群众的好主席。读——

Ⅳ、操劳着国家大事的同时更是将百姓起居放在心头,让我们一起重温主席的话语。齐读——

⑧是啊,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这就是——(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热爱群众,为群众着想。)B、“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这是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话,提醒他要注意工作方法。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毛主席与群众的情谊,可以体会到毛主席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语气是那样和蔼,态度是那么诚恳!

●谁还找到了其他的句子? 出示句子:

一天早晨,毛主席正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有动静了呢?”

“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①说说体会到什么?(毛主席十分注意体察民情,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试想,如果没有一种普通群众的情怀,谁去管日复一日的碾米声和村子里有几台碾子。)

②一位关心群众的好主席,一个慈祥的长者。读——

(二)给群众沏茶喝 C、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①为什么这样的句子也能让你感动!警卫员为难的是什么?

②出示:这筒茶叶是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转了好几道手才送到毛主席这里,他一直没舍得喝。(抓住:“转了好几道手”“才”“一直没舍得喝”理解)

③可是如今主席却要怎样做? a、指名回答

b、出示句子:毛主席从桌上拿起一筒茶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c、谈感受

④此时让我们再来聆听主席的这番教导,也许我们更能理解主席的那一席发人深省的话语!(指生读)

⑤你怎么理解主席这番教导?

交流预设: a、主席认为他们的队伍正是由千千万万的群众组成,没有群众的支持就没有这支雄师。

Ⅰ、今天的局面是怎样的局面?(建立了威武雄壮的军队、取得了抗战胜利、全国即将迎来解放……)

Ⅱ、没有百姓,可能会是怎样的局面?让我们回顾历史(出示课件)

在井冈山,如果没有百姓的支持——?

爬雪山时,如果没有百姓的支持——?

过草地时,如果没有百姓的支持——? 在抗日时,如果没有百姓的支持——?

……

Ⅳ、所以主席认为——?(我们能有今天的局面,靠的是群众的支持。)

Ⅲ、读——(我们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b主席认为:我们的革命为的是让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那么这筒茶叶又有什么舍不得呢?(是啊,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一切)

c、他一直没有把自己放在特殊的位置,他认为他只是——?(普通的百姓、是人民的公仆)

d、小结: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毛主席精辟地阐明了人民群众与革命军队之间的鱼水关系。人民支持着革命,革命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革命就不会成功。而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就要关心、爱护人民群众,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同时,也表现出伟大领袖毛主席从来都将自己看作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从不需要特殊照顾的伟大风范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⑥让我们再来看看这茶叶,这还是普通的茶叶吗?它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毛主席对群众的一份爱、一份关心、体贴)⑦这就是主席,一个关心群众、体贴群众的好主席,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语重心长的话。(男生读——)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主席的教诲(女生读)

(三)帮母女俩推碾

师:一个热爱群众、关心群众的主席让我们感动,文中主席的哪些言行还引发了你深深的感动?

D、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他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

①从“舀了两碗茶水”看出主席一点都没摆架子。(评:是啊!细小的动作)

从“你们俩歇会儿吧”看出主席十分关心这对母女。(评:简简单单的话语)

从“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看出主席平日里也要经常干这活。(评:深入群众)

②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的画面,印入你脑海的是什么?(主席慈祥的笑容、亲切的交谈、熟练的动作……)

③让我们把这样的一幕深深地记在心头,读——

④孩子们,周围的群众看着推碾子的主席,也许心中有很多的话想说,他们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⑤交流

⑥是啊,其中的一位老人细细端详后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谁来读?(出示句子,指生读)这里老师有个小小的疑问了,这位老人见过主席吗?也许老人并不知道这就是毛主席,那他为什么会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因为毛主席时刻关心着群众、惦记着群众。他说的话时那样亲切,他做的事是那样平凡就像普普通通的群众。)

四、联系实际,感悟形象

1、其实不止这位老人,整个花山人都不知道他就是毛泽东主席。老师这里有份小小的资料,大家来读一读。

2、读了这份资料,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3、花山的九天他给人民留下了“平易近人”的印象,那么在城南庄呢?

在延安呢?在井冈山呢? 是的,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他带给人的是——? 是的,无论是何时,无论是何地,主席都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朴实。

4、仅仅九天,他就在花山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仅仅九天,他就留下了一段千古传诵的故事。让我们深深记住:——(毛主席在花山)。

五、总结课文,揣摩写法

1、毛主席做的是解放全中国的大事,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可以看出他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工作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些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深刻反映了毛主席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2、回顾阅读,揣摩课文表达方法。

读完了课文,我们想一想,课文所叙述的三件事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表现人物品质)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六、歌声结尾,回味无穷

正因为他爱百姓,所以他也得到了千千万万百姓的爱。“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七、作业

1、了解主席的一生。

2、搜集毛主席有关的故事和诗歌。

3、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写一篇写人的文章。

板书设计:

请群众碾米 关心群众

毛主席在花山 给群众沏茶喝 爱护群众

帮群众推碾子 与群众打成一片

五年级语文上册《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鲁教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电影电视中,我们常常看到我军每到一地,都要主动为当地老百姓做许多事。因为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为人民利益而战斗的。这是我们能战胜所有敌人的法宝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个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四、全班交流。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茶水。)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最后一句话指出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出说明了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五、引导体会课文的详略。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六、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年级语文上册《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鲁教版 篇3

学习目标

①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 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③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难点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1、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2、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各式各样

1、问:想想什么意思?(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

2、问:怎么读?

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布置作业

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查找的资料,自学第3、4、5自然段。

2、学习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

2、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并背诵。

教学重点

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用“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内容”的方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1、出示“五光十色”一词,问:“五光十色”课文里指什么?(学生在回答时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再次回味了海水的美丽。)

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

教师要及时引导。“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直接引入到第三自然段。

二、整体入手,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段介绍了什么?

2、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海底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填表、列提纲、表演、课外资料。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如何填表、列提纲,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汇报展示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找出海底有各式各样的鱼,有飞虎鱼、气鼓鱼,多得数不清,找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重点句,这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评价“你找的真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能再读一下吗?

4、以读促背,配录像,加强记忆。(学生通过画面顺序的出现,自己解说,在此教师引导“能不能用文中原话说说,看谁记得最多。”)

5、再读,想想这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把重点词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

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如果你是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的游客,怎样为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介绍?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

4、情感升华,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游览了西沙群岛你最想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情况抄写生字、生词。

2、背诵第三自然段。

3、出一期以西沙群岛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 五光十色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各种各样的鱼

海滩 贝壳 海龟

海岛 鸟的天下

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1小节。

2、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多读多想,读懂了哪些问题,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一小节,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五、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特点,从而激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多读多悟,体会意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感悟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再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朗读第一小节。(板书:林海)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春天景物投影片)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它们是按顺序列出的。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些景物什么样?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1)读这一句,想想: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其它景物各是什么样?学生自学汇报。

5、看图想像春天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第三小节

1、大声朗读这段话,像学习春天的一段一样,按顺序一句一句找景物,用“__”画下来,对照图画说出夏天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次朗读,思考这些怎么样,怎么美?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自学汇报。

4、练习朗读。

五、以自学为主,学习第五、六小节。

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2、学生自学:

(1)体会秋天和冬天的美,找出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读这两段话,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3、秋天。重点理解秋天“飞舞”的落叶和丰硕的“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4、冬天。重点体会“刮”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六、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的特点。

七、齐读最后一小节。

八、学习拓展:

两者任选一道

1、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

2、把你最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板书:

9美丽的小兴安岭

树木嫩绿

春水涨满

树木茂密

野花盛开

美丽的花园

绿色的海洋

落叶飞舞

野果成熟

巨大的宝库

积雪覆盖

野兽进洞

20、东方之珠

学习目标

① 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③ 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课前准备 搜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课型:新授课

谈话导入 ①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吗?(香港)②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整体感知 ①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④ 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诵读体验

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② 交流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 师生共同释疑。拓展活动 举行“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发布会。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

东方之珠(美丽、繁华)

市场 美食 海洋公园 夜景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课前准备 ①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②小黑板,词语卡片。课型:练习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⑤全班展示交流。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⑥拓展延伸。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④ 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海水有深有浅。深——与“浅”的意思相反。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深——久,时间长。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封——密闭。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②指名读。集体齐读。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⑤ 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习作:《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照片、文字等资料直观感受,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运用比喻的等写作手法把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写清楚,写具体。

3、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能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语文园地五

习作指导:写一个你去过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教学准备

准备好已写的片段文章,搜集的几处风景优美的图片。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

1、导语:我们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欣赏了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和杭州西湖,参观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领略了璀璨的“东方之珠” 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谁来说一说。

(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

是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文中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

2、今天习作课,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二、明确习作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看习作要求,明确要求:

师:把书翻到77页,自己读一读,划一划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写作内容:写一个去过的地方或想去的地方。

写作重点: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

三、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光。

同学们,口语交际课上,大家已经互相介绍了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地方,下面我们请一些小朋友为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光,说说这个地方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介绍时,都抓住了这个地方最吸引人的特点,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抓特点)

四、展示片段,引导学生把景物的特点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

1、回顾课文,回顾把景物写清楚具体的方法。

师:咱们来回顾学过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我把第三段修改了一下。

修改后的第三段:夏天,树木的枝叶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

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太阳出来了,阳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野花。

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虽然抓住了夏天的树木、雾、太阳、野花等景物来描写,但对景物的特点描写不清楚,不具体,不吸引人。)

出示原文第三段: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

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大家一起读一读。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看见小兴安岭茂盛的大树,浓浓的白雾,太阳发出像利剑一样的金光,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你觉得原文写得怎么样?

(这一段把景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非常具体,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天的迷人,非常吸引人。)板书:写清楚,写具体。

师:通过比较,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地方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生)

师:是的,只有认真观察,展开想象,用自己积累的好词来描写,才能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2、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的一处风光来写一段话,注意选择其中的2——3个景物,把它们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3、为学生提供几个家乡美景的图片,(学生可以写这两处风光,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地方的风光。)

4、全班展示,评价。

过渡语:同学们把喜欢的这个地方的一处风光写得这么具

体生动,相信我们的这次习作“写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会写的更出色。

第二课时

一、撰写初稿。

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的习作要求: 写一处你去过或想去的

地方,把这个地方的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写具体。比一比,谁写的地方最吸引人。

二、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修改。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交流分享你的作文。(掌声表扬一下,大家说敢上台来交流的同学最少给多少分,下面写得好的咱们再加分)学生念作文(关注学生书写和朗读),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送给她什么建议。(你真会品,小评论家)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其它听

三、学生誊抄作文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把身边的美景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出来,开心吗?一篇小文章就要诞生了,作者就是咱们,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老师希望同学们用笔记下更多的美景,和更多的人分享。

例文

美丽的龙潭公园

美丽的龙潭公园那里有美丽的孔雀盆景,有清澈见底的池塘,还有那栩栩如生的龙雕,那里的风景 实在太美了!一进大门,你就会看见那用花盆拼成的金光闪闪的孔雀,它的头朝着我们,好像在对我们笑,又好像是欢迎我们到这里来观赏美景的样子。

走过孔雀盆景,你就能看见一个池塘。只见池水清澈见底,清得可以看见里面的鱼儿。那些鱼儿的颜色非常好看,有白的、红的、黑的等各种颜色,它们游来游去的,像一道道彩虹。见到这种情景,你会忍不住就跑去买几包鱼食来喂小鱼,小鱼们也会争先恐后地抢鱼食,都快要跳出水面了,逗得你哈哈大笑。放眼望去,远处的水面开满了朵朵荷花,白白的,粉粉的,像一群仙女在那里跳舞,美丽极了。顺着鱼塘往里走,你会被一条龙吓一跳的,因为它瞪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张着血盆大嘴,露出一双锋利的爪子。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龙的雕像,哇!好像真的一样,它嘴里喷出了一股清泉,非常恐怖。不知不觉感到累了。这时,你就会看见前面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本想坐下去休息一会,但是你又会看见一个木板上写着:“小草也有生命,请爱惜花草树木。”于是,你就会打消了这个念头,坐在了旁边的石凳上休息,在休息之余,你还可以欣赏各种各样的动物雕像,热闹的游乐园等各种景色,这些景色会让你流连忘返。这就是我们曲靖美丽的龙潭公园,怎么样,你是不是也想来看一看呢,那就赶快行动吧!我爱曲靖,更爱曲靖的龙潭公园。第五单元知识汇总

一、会认的生字 澎 湃 亦 妆 18 饶 屿 哨 崖 珊 瑚 威 形 状 卵 渔 栖 粪 辈 19 融 汇 涨 葱 挡 浸 缕 剑 蘑 膝 刮 舔 20*港 贸 琅 廉 肴 俱 豚 霓 璀 璨

二、会读的词语 岛屿 前哨 山崖 栖息 涨满 一缕 利剑 蘑菇 香港 贸易 佳肴 海豚 霓虹灯 璀璨

三、会写的字 17 断 楚 碧 孤 饮 蒙 亦 欲 妆 18饶 哨 珊 瑚 懒 划 威 武 拣 形 状 卵 渔 粪 辈 19融 汇 欣 赏 挡 视 浸 药 材 软 膝 舌 刮 舔

四、会写的词语 18 富饶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五光十色 珊瑚 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 披甲 威武 瑰丽无比 成群结队 飘飘摇摇 颜色 形状 千奇百怪 产卵 渔业工人 四脚朝天 鸟粪 袓祖辈辈 千奇百怪 19 嫩绿 融化 汇成 欣赏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挡住 视线 献出 名贵 药材 又松又软 膝盖 舌头 收藏 20 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物美价廉 一应俱全 大饱口福 举世闻名 光彩夺目 五洲四海 璀璨无比

五、多音字

答应 应该 高兴 小兴安岭 宿舍 恋恋不舍 没收 淹没 散步 散文 涨潮 头昏脑涨 海参 参加 参差不齐 朝代 朝阳 中国 打中 空气 空白 计划 划船

六、形近字组词。捡()蓝()状()孤()漆()绕()拣()篮()壮()狐()膝()饶()欣()懒()才()刮()舔()欲()砍()嫩()材()乱()添()裕()断()继()

七、词语归类

1、含有数字的词语:千奇百怪 五光十色 十全十美 三心二意

2、AABB式的词语:郁郁葱葱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风风雨雨

3、形容光彩鲜明耀眼的词语:光彩夺目 光彩照人 光辉灿烂

4、ABAC式词语:又松又软 又肥又厚 多才多艺 多才多艺

5、量词:一片帆 一群岛屿 一簇红缨 一片树林 一层鸟粪 一缕金光 一只野兔 一座宝库 一个港口 一串车灯

6、修饰性词语:各种各样的珊瑚 彩色的条纹 密密层层的树叶 乳白色的浓雾 酸甜可口的山葡萄 鲜嫩的蘑菇 璀璨的明珠 琳琅满目的商品 懒洋洋地蠕动 淙淙地流着

八、课文主要内容

1、我能默写《望天门山》(),()。(),()。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描绘了巍巍的(天门山)、滔滔的(长江)、还有(作者对天门山的喜爱之情),真是太壮观了!

2、《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写的是西湖(晴天)和(雨中)的美景。诗中,他把西湖比作(西施),说西湖像她一样“(淡妆浓抹总相宜)。”所以西湖也叫西子湖,我能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3、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这句话主要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4、《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主要写(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写了(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的景物。

5、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11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神态等方法,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大家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毛主席的故事。

2.板书课题《毛主席在花山》。3.音频:《毛主席在花山》。

二、初读感知 1.介绍毛主席:毛泽东,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2)音频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3.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毛主席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3.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碾子簸箕炊事一筒沏茶瓷碗旮旯笤帚舀水 旮旯: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簸箕:扬米去糠的工具。

笤帚:指高粱穗或黍子穗等扎成的扫地、除尘用具。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

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8段):毛主席让群众回到碾台。第二部分(第9-11段):派警卫员送茶水。第三部分(第12段):毛主席帮群众碾米。

2.阅读文章,找出描写毛主席的语句,并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他什么品质?

示例1: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

神态、语言描写。看出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的生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示例2:“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语言描写。体会到毛主席与群众的情谊,体会到毛主席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3.毛主席为什么把舍不得喝的茶送给百姓?

毛主席关心群众,感谢群众对工作的支持,同时充分认识到老百姓的重要性。4.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话有哪几层含义? 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

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

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5.从毛主席帮助母女碾米你体会到了什么? A毛主席以身作则帮助百姓。B毛主席和群众们相处融洽。

6.你如何理解“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模仿老人说话的神态、语气。这句话说明老人没有认出毛主席,但是可能听说过毛主席关心群众的故事,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7.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请回群众碾米;送茶水;帮助推碾 略写:日以继夜操劳

从侧面烘托出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帮助群众,不搞特殊化。8.拓展延伸

收集资料,体会他和人民大众平等的思想。

他去理发排队人们说他日理万机让他先理但被他婉拒了说人人都有忙事,他跟普通人一样。坚持排队。

四、课堂总结

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不仅仅是我们的伟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爱戴他。

五、课堂练习1.填空

“碾”的部首是(石),第七笔是(横)。“俺”的部首是(亻),第五笔是(捺)。“炊”的部首是(火),第七笔是(撇)。2.组词

俺(俺们)筒(竹筒)彻(彻底)淹(淹死)茼(茼蒿)沏(沏茶)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 请回群众碾米

毛主席在花山送茶水 帮助推碾 【教学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描述了毛主席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

本篇课文以叙事为主,但蕴含着真挚的情感。教学的重点是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难点是通过具体事例来感受毛泽东的情怀,从而产生对领袖的敬仰之情。

语文 -毛主席在花山 篇5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板书课题)同学们,知道“花山”是什么地方吗?毛主席是什么时候去的花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毛主席在花山”。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要让学生说出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2.读一读自己所画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了学懂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和组内同学讨论,记下讨论结果。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问题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归纳出: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4.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5.指导朗读: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三)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前,学生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课上,以“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为主要问题,自学质疑,围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共同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写作手法。深入体会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优良作风。课后,学生讲出课前搜集的小故事,相互交流,提高认识,深化中心。

五年级语文上册《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鲁教版 篇6

二、重点字音:

汩汩(gǔ)静谧(mì)寒暄(xuān)洞穴(xuã)

亲戚(qī)

磅礴(bï)千峰万仞(rân)绵亘(gân)蜿蜒 窈(yǎo)窕(tiǎo)

熙熙(xī)攘攘(rǎng)

返璞(pú)归真

嗅(xiù)到

三、形近字:

拔(拔河)

谣(谣言)

凝(凝神)

港(港口)

僻(僻静)延(延安)蜒(蜿蜒)礴(磅礴)拨(拨水)

遥(遥远)

疑(怀疑)

巷(小巷)

避(避开)廷(宫廷)蜓(蜻蜓)

薄(单薄)

四、多音字:

guàn(冠军)

sàn(散步)

lù(露珠)冠

guān(鸡冠)

sǎn(散开)

lîu(露马脚)

五、重点段落:

1、《山中访友》 3、4、5段 2、14页

日积月累

六、课文内容:

1、本组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

2、《山中访友》

比喻: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拟人: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排比: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马?你好,飞流的瀑布!„„

3、《草虫的村落》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直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第二单元复习重点

一、重点词语:

阻挠

轻蔑

艰巨

嘲笑

毅然

勉励

恶劣

隧道

泥浆

塑像

避免

真挚

朦胧

凄凉

描绘

勘测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可见一斑

二、重点字音:

阻挠(náo)

要(yāo)挟(xiã)

怅(chàng)望

气氛(fēn)

噩(â)梦

刚劲(jìng)

蹒(pán)跚(shān)

莽莽(mǎng)晕(yùn)船

大禹(yǔ)

狂风怒号(háo)

竞(jìng)相开放

三、形近字:

挟(要挟)

挠(阻挠)

施(施工)

浆(豆浆)

廷(宫廷)狭(狭窄)

饶(饶命)

驰(奔驰)

桨(船桨)

庭(家庭)瞄(瞄准)

撒(撒谎)

焊(焊接)

措(措施)

奏(演奏)描(描写)

撤(撤离)

悍(强悍)

借(借口)

秦(秦朝)

四、多音字:

bēn(奔跑)

hào(口号)

sǎn散文

qiáng(强大)奔

jiàng(倔强)bân(投奔)

háo(狂风怒号)

sàn 散步

qiǎng(勉强)

kēng(吭声)

mēn(闷热)

jìn(用劲)

hǎ(哈达)吭

háng(引吭高歌)mân(纳闷)

jìng(刚劲)

hā(笑哈哈)

五、重点段落:

1、《詹天佑》 第四段

2、《怀念母亲》 第一段、第二段 3、34页的《日积月累》

六、课文内容:

1、《詹天佑》文章以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会用简图画出詹天佑对居庸关、八达岭两个隧道不同的凿进方法。

2、《怀念母亲》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

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重点词语

侮辱

盗贼

招待

威风 规矩 囚犯

撒谎

敝国

柑橘

取笑

解释

赔不是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了如指掌

不惜代价

负责

完好无损

舍本逐末 字音重难点:“侮”是三声;“矩”是三声;“囚”的拼音易错。课文重点:

1、《杨氏之子》要全文背诵并会默写,要能用自己的话理解全文。

2、《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1、进城门

2、见楚王

3、赴酒宴)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掌握人物性格特点:

晏子:大义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 楚王:盛气凌人、骄横、傲慢、阴险

3、回顾拓展三的日积月累部分要掌握:(四副对联)回文联: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水连天

数字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叠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顶针联: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4、掌握成语故事:舍本逐末:用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重点词语

妒忌

胆怯

逃避

山寨

擂鼓

支援

都督

工匠

私自

呐喊

和氏璧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神机妙算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自有妙用

军令状

理直气壮

无价之宝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伸头缩颈

踉踉跄跄

推却 词语解释: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理直气壮: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壮盛。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这个成语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神机妙算: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多变的情势,决定策略。课文重点:

1、《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全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人物特点: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有勇有谋,顾大局、识大体。廉颇:勇于改过、知错就改。

2、《草船借箭》选自于《三国演义》,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人物特点:诸葛亮:知人善用、神机妙算 周瑜:妒贤忌能,心胸狭隘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多疑谨慎

3、其他

《景阳冈》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第23回。课文写的是广为流传的“武松打虎”的故事。《水浒传》的作者: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猴王出世》选自另一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日积月累部分: 歇后语要牢记: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知识要点 多音字

tiāo(挑选)

zhē(折腾)

jiā(夹住)

chā(差错)挑

折 zhã(打折)

chà(太差)

tiǎo(挑拨)

shã(折本)

jiá(夹层)

chāi(出差)重点识记

1、早在27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利用烽火传递消息了。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有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现代人传递信息的方法有邮寄、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

2、研究报告分问题的提出、调查的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四部分。

3、晋代陆凯的诗《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天涯若比邻”一句出自唐代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六单元(走近毛泽东)知识要点

重点词语

磅礴、典礼、汇集、爆发、诞生、庄严、电钮、瞻仰、领袖、胸膛、万水千山、四面八方、夜以继日、端端正正、大公无私 易错字音

páng bó

wēi yí

qíng

shuài

chóu chú

gā lá 磅

高 擎

率 领

旯 bî

chuī

tiáo zhou chōng jǐng

tì 簸

炊事员

笤 帚

惕 形近字

崖(悬崖)

副(副食)

诞(诞生)钮(电钮)瞻(瞻仰)涯(天涯)

幅(篇幅)

挺(挺拔)纽(纽扣)檐(屋檐)课文重点

1、《长征》全诗要求会默写,会解释。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作者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全诗的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写山的句子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水的句子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全诗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开国大典》一课第七自然段要求熟练背诵。全文按会前、会中、会后的顺序安排课文材料,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毛泽东对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是否遗体归葬的抉择,表现了毛泽东的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4、会背、会默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5、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从集体利益出发,没有私心。

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一、重点词语

宇宙

脊梁

小艇

船艄

船舱

皮垫

保姆 祷告 哗笑 停泊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

纵横交叉 手忙脚乱

熟视无睹 彬彬有礼

冲锋陷阵 翩翩起舞

摇头晃脑

繁花似锦

含情脉脉

大饱眼福

目不暇接

二、分辨字音

削(xiāo)铅笔

剥削(xūe)

削(xuē)价

经济(jì)济(jǐ)南人才济济(jǐjǐ)

同舟共济(jì)

拧(nǐng)螺丝

拧(níng)耳朵 拧(níng)衣服 越说越拧(nìng)东莞(guǎn)莞(wǎn)尔一笑 重(zhîng)要 重(chïng)新 炽(chì)热 天穹(qiïng)绽(zhàn)开 粗犷(guǎng)硕(shuî)大 渗(shân)透 殷(yīn)切希望

殷(yān)红

三、比一比,再组词

锦(什锦)暇(空暇)挺(挺立)稍(稍微)载(载重)钢(钢铁)沛(充沛)绵(连绵)瑕(无瑕)艇(小艇)梢(树梢)栽(栽树)刚(刚才)柿(柿子)棉(棉花)遐(遐想)蜓(蜻蜓)艄(船艄)裁(裁剪)纲(纲要)肺(肺部)

四、重点段落

1、背诵21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3自然段

2、背诵22课《威尼斯的小艇》(4—6)自然段 3、134页《日积月累》

五、课文内容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这句话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就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第八单元复习要点

一、重点词语

战役

封锁

暂时

硝烟

情谊

侦察

靠近忧虑 保佑 魁梧

绳索

噩耗

呼啸

汹涌澎湃

忐忑不安

深情厚谊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冲锋陷阵

奄奄一息

迫不及待

一声不吭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艰苦卓绝

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

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

坚贞不屈

赤胆忠心

鞠躬尽瘁

扶危济困

赴汤蹈火

势不可当 全心全意

喜出望外

雪中送炭

二、查字典的方法

1、知道字音不知道字怎么写,用部首查字法

2、知道字怎么写不知道字音,用音序查字法

3、知道字形,不知道字音和部首,用数笔画查字法

三、多音字

担(dān)心 朝鲜(xiǎn)炮弹(dàn)解(jiě)开

曾(cãng)经

空(kîng)地 重担(dàn)鲜(xiān)艳 弹(tán)琴 押解(jiâ)曾(zēng)孙

天空(kōng)

四、形近字组词

吹(吹风)衰(衰弱)协(协助)绣(绣花)斑(斑马)断(折断)炊(野炊)哀(哀求)胁(威胁)锈(生锈)班(班级)继(继续)卷(卷子)涌(涌现)魁(魁梧)虑(考虑)建(建设)魂(灵魂)蜷(蜷缩)诵(朗诵)魄(气魄)虚(谦虚)键(健康)槐(槐树)

四、重点段落和重点内容

1、背诵25课《再见了,亲人》第一自然段。2、26课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五年级语文上册《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鲁教版 篇7

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教材是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下面我将对整册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谈话的艺术,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走进毛泽东,异国风情,感人至深的故事。

除去第五组综合性学习,共有课文36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选读课文8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导语”和“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1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金色的鱼钩》、《再见了,亲人》,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怀念母亲》《中华少年》。

另外,本册教材还特别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等方面的专题。为了提高感受力,培养想象力,编写了想象丰富、表达方式独特的“感受自然”专题。另外,还编排了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走近毛泽东”的一组课文,让小学生尽己所能地了解、认识一代伟人,其意义不言而喻。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专题中的“交流平台”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年、学段学过的课文,并与本单元课文作比较,找异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中获得新知,训练思维。

(四)教材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题材体裁多样。

1.教材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教材选文精美,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如:展示大自然无穷美丽的《山中访友》、歌颂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精神的《詹天佑》、展示异国风情画卷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等。

2.编排体现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能力。如在“祖国在我心中”和“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两个单元,都能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拓宽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将文言文、近代白话文、剧本、相声等文章编入教材。

①文言文,在第三组课文里安排了《杨氏之子》一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这为下一学段的学习搭了一个梯子,也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中学的文言文学习作了一个铺垫。

②近代白话文,在第四组课文里安排了《景阳冈》、《猴王出世》。风格的变化,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③剧本,在第三组课文里安排了《半截蜡烛》一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让

学生初步了解了剧本的特点。

④相声,在第三组课文里安排了《打电话》一文。学生在欢笑声中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要求会写1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二)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精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课后题有时候仅是一种引导,主动权应更多地留给教师,特别是留给学生。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

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对祖**亲魂牵梦绕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

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各有偏重。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三)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然后要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想象力,其次还要体现双向互动,在交流中逐步深入;最后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五)综合性学习

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更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上一篇:新春十五字春联下一篇:毕业典礼成长门主持词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