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通用6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 篇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 学 计 划
一、教学大纲对本年级的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1、学习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能准确认读283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184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5、阅读: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语言环境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6、习作: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通顺的短文。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1、按主题划分为7个单元,为“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等。
2、教材选文力求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选文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视野开阔,尽可能吸纳多种文化。课文体现以下特点:(1)提供丰盛的情感大餐,(2)充盈厚重的文化气息,(3)洋溢独特的语言魅力,(4)飘溢浓郁的语文味儿,(5)传递深切的人文关怀。
3、阅读教学训练重点根据《课标》的阶段性目标确定,采用“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反复,螺旋上升”的编排方法。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除了朗读、背诵等常规训练外,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4、“习作”7篇,每个单元安排1篇。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习作教材内容为:(1).写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2).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作文;(3).向大家推荐自己难忘的经历(一本书、一个地方、一种游戏、一道菜等),再写下来;(4).(对亲人、老师或朋友)写自己的心里话;(5).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6).想象事情结果,把连环画补充完整,再写下来;(7).从提供的内容中选择一个或自命题写一篇作文。
5、“练习”7个,每个单元安排1个。每个练习分成“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诵读与欣赏”或“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几个板块。
另外,教材开篇安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安排一个“学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和做”(语文综合性学习)——“说名道姓”,向课外拓展,与生活结合。
三、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基本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人,男生
人,女生
人。经过八个学期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态度较端正。本班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对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地深入的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感情其内涵。
但因为学生年龄差异较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个别文章空洞无味,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中年级。因此在这学期,我将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习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
3课时
课文1~26
80课时
习作1~7
14课时 练习1~7
21课时 共计:
118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
周次 起止日期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一 9.1~9.2习惯(9)
二 9.4~9.8 课文1~2
三 9.11~9.15
3、古诗两首~练习1
四 9.18~9.22 课文4~5
五 9.25~9.30 课文6~7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六 10.2~10.6 十一放假
七 10.8~10.13习作2~课文8
八 10.16~10.20 课文9~11
九 10.23~10.27 课文12~练习3
十 10.30~11.3 课文13~14
十一 11.6~11.10 课文15~练习4
十二 11.13~11.17 期中考试
十三 11.20~11.24 课文16~17
十四 11..27~12.1 课文18~练习5
十五 12.4 ~12.8 课文19~20
十六 12.11~12.15 课文21~习作6
十七 12.18~12.22 练习6~课文24
十八 12.25~12.29 课文25~26
十九 1.1~1.5习作7~学和做(1)
二十 1.8~1.12 期末复习
二十一 1.15~1.19 期末复习
二十二 1.22~1.26 期末考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教学要求:
1、结合平时的教学,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引入
1、老师讲述自己以往学生读书做笔记的一些经验,表扬他们的成功之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出示几本优秀的读书笔记)
2、你们以前做过读书笔记吗?
(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笔记的认识)
3、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渗透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
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 第2页和第3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①摘抄。
②编写提纲。③写读后感。
★在讲解的时候注意不要把这些词语神秘化,如“写读后感”,让学生知道就是读了一篇课文后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出来,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要让学生感觉到这些就是自己平时想做的,而没有好好做的。
三、谈谈收获,加深感知
1、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收获。
2、谈谈自己的打算。
3、老师用名人的事和自己的事例向学生进一步阐述写读书笔记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
一、激发引入
1、你们知道你们身边有哪些工具书?
2、你们经常用它吗?
3、老师总结,激问:那么使用工具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二、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启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
三、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四、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第三课时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1、展示优秀读书笔记(收集上学期我所教的学生)若干份,让学生仔细观摩。
2、告诉: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引导尝试,体验成功。
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要求:⑴认真阅读材料。
⑵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⑶要求不必太高。摘抄的内容只要是有代表性的词句即可。编写的提纲只要能抓住大体意思就行。写读后感不必写评论性质的长文章,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三言两语,四行五行都可以。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
6、小结,鼓励。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板书设计:
摘抄
做读书笔记
编写提纲
写读后感 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师恩难忘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感知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境引入
1、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学生字词。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感知课文。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师生进行交流,加深感知。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感知字的写法。
娓„„这个字的左边的“女”就偏在上面,与“尸”相配合好。诲„„这个字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些,同时注意字的读音。
2、完成字词练习。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板书课题:
①、让学生深情地把课题读好。
②、师恩难忘,难忘师恩,在作者小时候田老师给作者留下了许多难忘的事,你们仔细把课文读一下,看看到底哪些事令作者难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二、自读自悟,独立感知
1、学生自由读,寻找哪儿是难忘的。
2、在学生读的时候要注意渗入读书习惯。
3、当自己读好了,也可以读给他同学听。
三、师生交流,深入感受 ★具体方法预设:
学生先说说刘绍棠难忘田老师哪些方面,再让学生去读,老师对重点部分进行细致指导,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田老师的情感。
1、田老师教诗的部分
这个部分让学生感知田老师是怎样教的。
2、田老师讲的故事
这儿要重点引导学生读好,让学生用讲的方式读。
3、如果学生没有选后几节可以激问: 那么最令作者难忘的应是什么?(教师的教诲)
进一步提问:老师的哪些教诲呢?
(引出“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部分,并引导学生读好这部分。)
四、指导实践,加深感知
1、(由上引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一听田老师给作者上的第一课?
2、引导学生讲
首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讲?(讲是娓娓动听,听是身临其境。)
3、先讲学生自由练习,再引导学生上台讲。◆注意引入学生进入角色。
如开始时可让学生扮田老师进行问好,然后再再现田老师是如何讲“一去二三里”的课的。(在这其中还得渗入些习惯培养。)
4、田老师讲得这个故事作者能听懂吗?从哪儿可以看出呢?
五、迁移积累,升华感知
1、由上引入
2、出示《登鹳雀楼》引导学生再讲。
先让学生自主练习,再指名上台讲,在上台讲的时候要注意按田老师讲的方式进行。(教师通过耳语指导学生。)
3、总结引入
田老师通过故事来教学,体现出田老师的教学水平之高,这样怎能不让我难忘呢?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节。
5、通过有感情地再读最后一节结束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默写并指导写字
娓娓动听 歇脚 念叨
身临其境 教诲 炊烟
◆针对学生错的字帮其分析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这些词语。
2、文章有不少成语,你能想起来几个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再加深感知课文。
二、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作业超市 ◆、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实践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板书设计:
娓娓动听
1、师恩难忘 身临其境
教学反思:
2、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要求:
1、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2、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理解“演讲”。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板书“演”,说说写“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组词,适时写上“讲”。(2)说说演讲是怎么一会事,“演”什么意思。
(在群众集会或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出示卡片“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3)老师演讲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发表了什么见解,明白何为演讲。
2、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板贴小小演讲家标志)
请一学生说说现在能作个演讲吗?从而明白作演讲首先要有话要讲,然后向大家提供一篇演讲稿,打开课本。
二、感知演讲稿
1、自读课文,想想作者跟同学们谈了些什么。(板书:读)
2、交流讨论,从中明确文章的层次。(1)演讲稿共几个自然段。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演讲的中心话题。(板书:四问)(3)分别指名读2——6自然段,明确各段演讲中心。
(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三、感悟演讲内容,学习演讲
(一)学习演讲“问健康”部分
1、理清层次
(1)假如让你来讲健康问题,你会从哪几方面来讲?
(2)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讲的?也可同座交流。(在”读”字上加圈)(3)交流讨论,投影文字灯片。(问健康: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提出希望)
2、理解“健康第一”的观点
(1)现在你觉得能演讲好“问健康”这部分内容了吗?如果不行,就再读读(“读”字上加圈),抓重点句子,不太理解的地方读读想想,体会一下作者的见解是什么,想说明什么。
(2)交流讨论
A、“有,进步了多少?”(应该有进步,还应该争取大进步。)
B、“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本,事情的根本,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健康。让学生谈谈对“寻求幸福”的理解,然后抓“有了„„才有„„”体会健康的重要性,是一切的根本。
C、“否则”是进一步肯定健康的重要。(“否则”:不这样的话。)
D、“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要有健康的身体要从两方面去做。让学生说说是怎么锻炼的,猜猜“锻炼”为什么是金字旁,火字旁?投影画面明白锻炼本意,明白锻炼要吃得了苦,经受得住考验。举例说说对“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的理解。
E、说说对“健康堡垒”的理解。(“堡垒”,从字形上猜是什么东西,然后看图片)
3、练习演讲
(1)各自练习演讲这部分。
(2)指名演讲,学生评议。
(3)指导感染性演讲 A、了解作者
(1)看画像,说说是谁。板书“陶”说说去“阝”加“艹”是什么字,加“氵”是什么字,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生描红“陶”,课题板书完整。
(2)介绍演讲稿写作背景。(画像旁投影文字)
陶行知:中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于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6年在重庆北碚创办育才学校。皖南事变后,重庆政治黑暗,物价飞涨,育才学校受到特务威胁和经济断绝的严重困难。全体师生在陶行知带领下,团结一致,开荒生产,一日两餐稀饭,度过艰难时期。陶行知关心学生德智体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了著名的“每天四问”的演讲,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
B、进一步了解演讲特点
读了作者介绍是不是对演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明白演讲不仅仅说明事理,发表见解,还在于说动听众,让人受启发,所以演讲还要有感染力。出示卡片:感染听众受到启发)
C、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染力地演讲,可利用重音、停顿、语气、手势等帮助表明自己的见解。D、指名演讲第二段,评出小演讲家,然后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小结过渡: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演讲要有个中心话题,围绕中心准备好从几个方面展开讲述,并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语气、语调、重音等,还可加上适当的手势,尽可能地感染听众,让听众受到启发。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着演讲第三自然段。(明确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一读再读。)
(二)学习演讲“问学问”部分
1、四人小组学习,边学边讨论这部分的中心话题是什么?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陶校长想要告诉听众什么?然后练习演讲,可动动笔动动手,有问题可举手。
2、交流讨论
(1)中心话题是“学问”,层次: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2)指名说说这部分演讲要注意些什么,那些地方很重要。(3)结合同学发言,师出示文字灯片,添加符号。
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才能„„。
(强调有学问的重要性,结合生活体验讲;在学生演讲时指导停顿及重音。)
要„„就要专心致志,就要„„坚韧不拔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举例说说怎么做就是“专心致志”,“坚韧不拔”,“钻进去”,“展开来”。怎么做要读得有力,让人觉得必须这么做。)
3、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指名演讲
(三)小结
1、让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
2、这堂课我们从这篇演讲稿中进一步明白了健康、学问的重要,受到了感染,得到了启发;知道了什么是“演讲”,也初步学会了演讲,这都得感谢——“陶校长的演讲”。
四、作业
1、从第二、第三自然段中挑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抄下来,然后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可举例谈自己的认识。
2、用一读再读的方法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练习演讲。
第二课时
〖你正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复习
1、读词语
生命之本 否则 锻炼 健康 堡垒
源泉 造福社会 专心致志 坚韧不拔 彼岸
2、说说这篇演讲稿中陶校长共跟大家讲了哪几个问题。
3、用上上述两组词,演讲“问健康”和“问学问”部分。
二、继续感悟课文学习演讲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演讲是要说明事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感染听众,使他们受到启发,说说你怎样来演讲好“问工作”和“问道德”部分。
板书:
讲什么
读 从哪些方面讲
边读边想体会见解
2、自读自悟4、5自然段,练习演讲。
分工学习课文,1——4组同学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问工作”部分;5——8组同学重点学“问道德”部分,也可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想,也可和同桌讨论讨论。
3、交流读悟收获指导演讲
学生可以用演讲来表示自己对该部分的理解,讲后其他学生可向他提些问题;也可自己谈想说明些什么,然后评议是否能当小小演讲家。
(1)“问工作”部分
A、层次:问什么——为什么要问 B、重点句:“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
举例说说班级中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鼓励同学们都来承担学校工作,班级工作,锻炼能力,培养责任心。
C、指导演讲重点句。(2)“问道德”部分
A、层次:问什么——为什么要问——要学做真人
B、举例说明“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真人”是什么样的人?(真诚,不虚伪的人。)这样的人在“公德”和“私德”上会有些什么表现?(在公共场所会怎样,中午吃饭了会怎样,课间活动不小心被人推了一下怎么办等。)
C、指导演讲重点句。
(3)练习有感情地演讲4、5自然段。A、各自准备,看词语有感情地演讲。
词语:工作好坏很大影响承担责任心办事能力基础重要的学习做人的根本即使稳定发展讲究真人
B、指名演讲,组织评议,任命“小小演讲家”称号。
4、学习第6自然段。
同学们对这篇讲稿领会得很好,讲得也很好,那陶校长为什么要我们每天四问呢?我们来读读最后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从陶校长的结束语中明白了些什么,还有些什们不懂的。
三、实践拓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陶行知先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演讲,要求我们做到每天四问,以次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其实,我们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除了这四问,我们还可以问些什么?(最近视力有没有提高;课堂发言有没有进步;文明守纪做得怎么样等)
2、每位同学向自己提一个问题,仿照陶校长演讲的层次有条理地说一说。
╳ ╳有没有提高——
有,提高了多少;没有,是什么原因——
怎么看待这问题,以后准备怎么做。
四、布置作业
1、仿照课文某一问的写法,向自己提一个问题,有条理地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2、建议在班队活动时召开一次演讲会,演讲内容可搜集合适的演讲稿,也可自己写、合作写。
板书设计:
2、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
生命之本
四问 学问
前进活力源泉
工作
也是学习
道德
做人的根本
卡片:否则、堡垒、锻炼坚韧不拔彼岸 教学反思: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访隐者不遇》
一、释题质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直接揭题。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今天,我们随着第五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2、释题。
访:寻找、寻访。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
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
3、质疑。
怎么找的?为什么没有找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1、仔细看图。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道在哪里;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师:老师。此山:这群山。
3、师重点指导。言:说。
云深: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只:就
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2)在哪儿采药?(3)你能找到他吗?
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体会语感,读出语气。
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
四、想象诗意,熟读成诵。
1、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指读、同桌互读。
2、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所见》
一、激趣导入
1、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韵味。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4、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
(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A、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B、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
(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板书设计: 访隐者不遇
所见
松下问童子,牧童骑黄牛,言师采药去。
歌声振林樾。只在此山中,意欲捕鸣蝉,云深不知处。
忽然闭口立。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习作一
记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 教学要求:
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段,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教学重难点:
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把事例写得具体、生动,细腻、感人。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活情感,激发表达欲望。同学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似春蚕、似蜡烛、似铺路石„„他们始终默默地奉献着,耕耘着„„今天,就让我们用挚嫩的笔尖来赞一赞这些可爱的人吧!好吗?
二、学习例文,感悟“细腻”的情感。
1、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成了一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这令作家刘绍棠至今不忘。田老师讲得生动,作者刘绍棠写得具体,让我们读来也深深地被感动着。老师这儿有一篇文章,是一位小作者写的他的老师,这件事比刘绍棠写的事还要小、还要平常,但是同样细腻、感人!想读吗?
2、出示《我们的班主任》,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小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动?在相应的句子下做上记号。可以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忽然,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温暖”、“慢慢地”可以看出冯老师动作是那样轻柔,体现了她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她的一双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三个一怎么又忘了?”
(这句话借我的感受生动地写出了冯老师当时的神态,使人觉得冯老师特别亲切、和蔼!)△“冯老师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朝前走去。”(“轻轻”一词表现了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我不好意思地一笑,立刻把身子挺直。”(“我”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从此,我每次做作业的时候,就觉得额前有一只温暖的手。它时时提醒我:写字,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这儿细腻地描写了“我”的感受,老师的教育使“我”一直难以忘怀。)
4、小结: 是啊,老师的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寄托着老师的情,也牵动着作者的心„„读来真切感人,也让我们身临其境!
三、引导回顾,捕捉“细腻”的感受。
1、几年来,关心教育过你们的老师一定很多,一定留下了许多令你印象深刻的事,让人回味,让人感动!
2、七嘴八舌定形象:
在你的记忆中,你想说说哪位老师呢?
3、火眼金睛话细节:
一次倾心的谈话、一次深情的暗示、一句难忘的鼓励、一束严厉的目光、一次令我心跳的家访、一幕深情的凝望、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个令我激动的电话„„再给大家十分钟时间,细细搜寻记忆中老师关心、教育你的一个动人的场景,待会儿说给大家听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幸福与快乐!
(1)学生自由准备。
(2)交流自己的幸福体验。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捕捉与人相处时细腻的动作语言、丰富的神情变化和温情的语言传递。还可以提供能拓展学生思路的文题,让其生发心中那温柔的情意,如《运动场上的鼓励》、《机房里的谈话》、《月光下的散步》、《晨读中的关爱》„„)
(3)小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温柔的一面,只要我们去用心体验,学会感动,就一定会有特别的发现,写出特别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拟订提纲,写作文草稿。
二、反复修改:
千金难买回头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鼓励学生自改、互改。)
三、誊抄作文。
板书设计:习作一
千金难买回头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练习1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板书设计: 练习1 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
①指名读课文。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1)细读第2节。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悦之情。)
(2)细读第3节。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3)细读第4、5节。①男生齐读第4、5节。②理解诗句的意思。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的空气()的绿阴()的眼睛()的翠竹()的松柏()的色彩()的果园()的风光()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板书设计: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重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2)释词。(讨论交流)
小溪
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
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五、布置作业。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教学反思:
6、变色龙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
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
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
怪 捕食
快 变色
多
教后反思:
7、金蝉脱壳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2、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 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脱壳后
教后反思:
习作二
写一种动物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帅鸽》的片段,领会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方法,认识过渡句的作用并练习运用。
2、学习本文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
3、按作业的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教学重难点:
按作业的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习作。
二、学习例文,探讨写作方法。
1、出示投影图片。
2、引导学生观察投影画面。图中画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你是怎样去观察的?
3、教师提出思考题,学生自学例文。
4、师生共同总结出写作方法:(1)要有顺序,抓住特征。
(2)突出重点,抓住特点,详细描写。(3)写好过渡句。
5、学生自读例文,体会写作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联系实际观察生活,进行习作练习。
1、通过观察进行口头作文练习。
(1)学生认真阅读书上的最后一段,领会这次写作的要求和有关写作内容。(2)指名学生简要汇报一下自己的观察笔记后,其余互相交流。(3)观看VCD片进行口头作文竞赛。
2、学生欣赏VCD片《动物世界》中《天然动物园中的部落》,为习作丰富材料。
第二课时
一、拟订提纲,写作文草稿。
学生按习作要求进行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二、反复修改,同位互改。
千金难买回头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鼓励学生自改、互改。)
三、誊抄作文。
板书设计:习作2
1、要有顺序,抓住特征。
2、突出重点,抓住特点,详细描写。
3、写好过渡句。
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练习2 教学要求: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收集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收集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常是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歇后语。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练习1 题秋江独钓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教后反思:
8、成语故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难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
8、成语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l)出示生字词。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盾
画龙点()
()()充数
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板书设计:
8、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9、推敲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尚、妥:上小下大。贾:上宽下窄。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六、作业:
1、见习字册。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幽居()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略)。
3、学生练讲:(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3)各组推派代表讲。(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四、作业。
1、造句。
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9、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教后反思:
10、嫦娥奔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l)认读生字词。
奸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奸诈贪婪?)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出示生字。
奸 诈 贪 婪 值 剑 逼 辉 焦 2.指导要点。“诈”、“值”、“辉”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剑”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第七画是“提”。“辉”的第六笔是“竖提”。“逼”是半包围结构,“”要偏右上写,给“走之”让出位置。
“焦”上面的笔画较多,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以能托住上面的“”为宜。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敬重 宝剑 贪婪 迫不及待 奸诈 接济 假装 翻箱倒柜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2.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磁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写得很美)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婪()辉()箱()值()梦()挥()霜()直()2.照样子写词语,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板书设计:
10、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为民除害,嫦娥吃药
飞上月亮
为老百姓不受苦
心地善良、为民造福 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3、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谈话,导入: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
二、点拨自学课文 自读课文
阅读课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
2、学生分组学习
小组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a、要有耐心。
b、要有恒心。
五、总结延伸 熟读积累: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板书设计: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迎难而上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面对“拦路虎”
勇于战胜 教学反思: 12 伊索寓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板书设计: 12 伊索寓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狐狸和葡萄》:? 《狼来了》:
? 《蝉和狐狸》:
? 教学反思:
习作3 教学要求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发兴趣
1.昨天,同学们一起观察秋天的树叶,你观察到了哪些树叶? 2.在我们课本中还有几种树叶的照片,这些树叶我们昨天发现了吗?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
3.小结。秋天到了,很多树叶都换上了新的色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树叶,写一篇介绍秋天的树叶的习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学生讨论,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
2.拿出自己搜集的树叶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树叶?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枫叶、冬青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 1.出示枫叶标本,问:
(1)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板书:叶柄叶片)(2)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3)叶脉有什么作用?(4)枫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5)你知道枫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 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叶的叶子就变红了。
2.指名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枫叶,注意枫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
3.评议口述情况。
4.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枫叶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5.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
四、指导学生写好全文
1.通过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止熟悉一种树叶,有的熟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两三种都写下来,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小结:要确定好介绍的顺序,并且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
2.讨论: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开头和结尾)3.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进一步明确“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4.开头可以怎么写? 写秋游时看到秋叶的总印象。
5.结尾可怎么写? 讨论,小结: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
五、修改评议,完成习作
1.把刚才已写好的片断加上开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连接,还可以再介绍一两种与刚才写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树叶。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修改,对写得有新意的同学加以表扬。4.誊写。板书设计:
习作3——秋天的树叶 叶柄
叶片
边缘特点
枫叶
叶脉作用
叶柄特点 形状、色彩,色彩变化原因。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练习3 教学要求: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读背《幸福》,通过和续写的对比诵读增加积累。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教学重难点: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题中唱词来听。
(3)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可以出示一些剧照)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4)学生再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6)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这段话听。(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来学唱。
3.教学第三部分。
(1)指名读谚语,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谚语的意思。
(2)教师根据谚语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3)学生抄写这些谚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3)教师重点指导“郊野、碧蓝、嫦娥”等词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第二课时
一、第三题(诵读与感悟)1.读背《幸福》。
(1)指名读题,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
(3)教师范读。
(4)学生讨论“幸福”在文中的含义,理解着去读背。
(5)集体练读,同座练背。
2.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这个结论。
(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河流、蜜蜂、小鸟、我”的幸福是什么。,(3)按学生讨论的结果来续写。
(1)学生将自己续写的部分跟原作连在一起诵读,感受两种文字在读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虎字头、病字头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讲解“虎、病”的写法,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学会拒绝”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当别人对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怎么办?对!我们应该学会拒绝。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怎样去拒绝)
(2)分组分问题练说怎样去拒绝。(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分角色练说)(3)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评议小结。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板书设计:
练习3 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教学反思:
13、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重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
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平爷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 篇2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 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蓝花
2、4、6、8…双数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 篇3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 成语故事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hǔ
戳 腮
俸
禄 壁 韵 唬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墙壁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矛”(古文字图)上象其锋,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纳柲(古代兵器的柄)。
“盾””(古文字图),瞂也,所以扞身蔽目。“厂”象盾之侧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鲁迅的文笔很锐利”,这里的“锐利”是(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意思。
(3)“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张口结舌”的意思。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滥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真是“竽”的错吗?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2)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当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想(3)当他得知齐湣王喜欢听别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样俸禄的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5)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6)对于今天的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说
四、精读《画龙点睛》。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⑵“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2、背诵课文
9、推敲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难点:指导用“即使……也……”造句。教具学具: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尚、妥:上小下大。贾:上宽下窄。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10、嫦娥奔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l)认读生字词。
奸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奸诈贪婪?)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奸 诈 贪 婪 值 剑 逼 辉 焦 2.指导要点。
“诈”、“值”、“辉”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剑”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第七画是“提”。“辉”的第六笔是“竖提”。
“逼”是半包围结构,“”要偏右上写,给“走之”让出位置。
“焦”上面的笔画较多,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以能托住上面的“”为宜。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敬重 宝剑 贪婪 迫不及待 奸诈 接济 假装 翻箱倒柜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磁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写得很美)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1.比一比,再组词。
婪()辉()箱()值()梦()挥()霜()直()2.照样子写词语,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板书设计:
10、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为民除害,嫦娥吃药 飞上月亮 为老百姓不受苦 心地善良、为民造福
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3、初步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及查字典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准备:
1、字典、词典
2、查字典的知识。课前先学: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课题中有个三角形,这是阅读课文的标志。)
2、阅读课文就是根据自己学习课文的经验自己读懂课文。
二、回忆学习课文的方法,总结学法。
1、回忆我们以前学习课文,都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总结学法: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三读课文,你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4)四读课文,看看自己从课文中收获到了什么?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
三、学生自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教师要参与进去,给与必要的指导)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2、学生分小组采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四、汇报自学情况。
五、熟读积累:
1、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3、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个性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综合训练: 阅读《毛遂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七、总结:
今天大家学会了自己读书这是了不起的本领,希望大家记住读书的方法,在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经常使用这样的方法,用心阅读,相信大家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够有长足的进步。
12.伊索寓言
一、设计理念
“教材只是个例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并学会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习伊索寓言,并且迁移运用这种方法,为《蚂蚁和屎壳郎》编写寓意,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寓言的方法,从而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引入课题。
3、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预计学生会汇报(1)故事内容简说;(2)对角色的评价;(3)对寓意的个性理解。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提醒:抓关键词)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随机小结点拨。
4、小结方法: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是怎样与故事联系起来的?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1、为从《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3、教师出示下水文,师生评议。
(五)作业
运用抓联系的方法,拓展读《伊索寓言》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寓言故事
附件: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这个故事说明,凡事要事先做好打算,做到有备无患。
B 这个故事说明,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享受,没有长远打算的人,早晚要吃亏的。
习作3 秋天的树叶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让学生把自己秋游中观察到的植物叶子的颜色和形状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
3、通过细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描写树叶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
2、教学难点:
①
学会对事物的想象;
②
用“总起——分述——总述”的方法写作。教学准备:
银杏树叶、枫树叶、梧桐树叶、榆树叶若干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要求学生观察两三种秋天的树叶,抓住树叶的形状和颜色观察,并采集几片树叶作比较。
(二)检查观察的情况。
1、检查观察情况,学生拿出采集的树叶。
2、同桌观察树叶。
3、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一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银杏叶,给学生观察。
a、同学们,这是一片什么树叶?
b、它的形状象什么?(像扇子)
c、它的颜色是怎样的?(淡黄色)d、它原先是什么颜色?为什么现在变成了淡黄色的?
2、今天,咱们就来写“秋天的树叶”好吗?
3、教师板书:秋天的树叶
二、指导学生观察树叶。
1、仔细观察课本P65上的树叶。
2、书上共介绍了几种树叶?(5种)
3、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叶?
A、冬青树叶
B、银杏树叶
C、甜栗子树叶
D、枫树叶
E、山白蜡树叶
4、它们的形状、颜色是怎样的?
5、例如:银杏树叶——像扇子; 颜色:绿色
甜栗子树叶——像橄榄形状; 颜色:深绿色
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树叶的特点。
7、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树叶。
① 小组讨论交流
② 指名交流
8、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都认真观察了秋天的树叶,知道了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只有细致地观察树叶,我们才能写好植物。
三
指导写作。
1、出示P65上的作文要求:
组织一次秋游,到野外去,到山上去,到植物园去,到公园去,观察一下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活动中,还可以收集各种植物的落叶,把它们带回学校与大家一起观察、交流。然后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
2、学生读一读。
3、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树叶,想一想,它的形状是怎样的?有什么颜色?
4、指名说一说。
① 梧桐叶:深黄色、叶片大、厚
② 桃树叶:叶子狭长、像小船;颜色翠绿
③ 松树叶:松针
深绿色
④ 桑树叶:像鸡心、硕大、绿色
⑤泡桐树叶:葵扇形状、宽大;深绿色
5、指导写法。
①
确定写作顺序:
按“总——分——纵”的写作方法写。
ⅰ 总说树叶很美。
ⅱ 再分述树叶的形状和颜色。
ⅲ 最后总述树叶的特点。
②
把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写细致。
A、先写树叶的形状。
(想象叶子的特点)
B、再写树叶颜色变化的特点。碧绿——深绿——淡黄
C、要求学生写出叶片颜色的细致变化,适当用上形容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③ 学生讨论、交流写法。
④ 指名说一说。(片断)
学生甲:你看,银杏树那美丽的叶子,就像一柄柄梅花形的小彩扇,翠绿嫩黄。
学生乙:夏天过去了,秋妈妈忙着给树木披上了金装。你看,秋风扫过,屋后一排排梧桐树叶子像巴掌似的,宽大厚实,纷纷落了下来,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地旋转。地上满是落叶,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毯。踏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
学生丙:秋风来了,枫树叶哗哗作响。它的颜色翠绿、逐渐变成淡绿色。当初双降临时,枫叶慢慢地变红了,像朝霞一样美。
学生:秋天到了,垂杨柳的叶子好像变轻变老了一般。秋风飒飒吹过,由绿变黄的柳叶漫天飞扬,有的飞到了小河里。秋风好无情啊。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打扫落叶,把叶子细心地埋到垂杨柳的根部,使它变成养料,好让垂杨柳明年重发嫩芽,长得更加茂盛。
6、教师作点拨,注意在叙述树叶时,先说树叶的形状,再说树叶颜色的细微变化。
① 注意叙述的先后顺序。
② 颜色的变化情况。
③ 展开必要的想象。
④ 运用拟人化写法,把语句写生动。
⑤
用好赐予。
7、写好习作的结尾。
①
自然结尾。
②
用赞美的语句结尾。
③
照应开头。
8、学生质疑。
(1)A、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请你提出来,咱们一起来讨论。
B、你对写树叶的形状和颜色有困难吗?
C、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写?
(2)学生交流。
9、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不管用什么方法写树叶,都应该抓住树叶的特点,一层层来描写,写细致,这样,文章才会生动。
第二课时
一、同桌相互说说习作的表达方法。
1、想好习作提纲,相同桌说说表达方法。
2、指名说一说,加以点拨。
3、叫一名学生上台扮演习作顺序提纲。
4、议一议。
二、学生写作。
1、好写作内容,选择一种树叶来写。
2、重点把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写具体。
3、展开适当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方法些。
4、按“总分总”的方法来构段,做到结构严谨。
5、不会写的词语请查字典。
三、教师巡视,并作点拨。
1、学生写作中遇到遇难问题,教师随时随地点拨。
2、指出写作中带普遍性的问题,如:写不细致,三言两语,启发每一位学生抓住树叶的特点,展开想象。
A、写作时,再观察树叶。
B、观察的方法对不对?
C、自己是怎样表达的?
D、教师点拨纠正错误。
3、对一些学生作个别辅导,避免走弯路。
4、教会写法。
四、点评习作。
1、分小组交流作文草稿。
① 从组内拿出了一篇习作来交流,各自读一读,习作好在哪里?存在哪些问题?
② 有没有把树叶的形状、颜色描写出来了?
③ 作文的结构合理吗?
④ 你觉得,3篇作文哪一篇写得好?
⑤ 应该修改作文中的哪些地方?
2、指名说一说。
3、提出修改意见(点拨)
A、展开想象,写细致。
B、用好词语。
C、注意过渡(段与段之间)。
4.同桌互改,完善习作。
(1)A调整文章结构。想一想,这样安排合不合理?
B想一想,习作中书页的形状有没有写出来?应该怎样修改?
C写树叶的颜色有没有变化?
D习作有没有展开想象。想象合理吗?
E把不通顺的语句改正确,改通顺。
F修改标点符号。
(2)同桌作业互查。
5.教师点拨。
五 誊写作文
要求:
①
写好每一个字,字迹工整。
②
分自然段写,格式正确。
③
写好后,再检查一遍,有没有漏词,写错字 板书:一,写写秋天到来之时,大自然的景色(点题/略写)
1.银杏叶
形状:像扇子
颜色:翠绿—深绿—淡黄 秋天的树叶
二,描写秋天的树叶
2.桃树叶
形状:狭小,(详写)
颜色:翠绿—发黄
3.泡桐树叶 形状:扇形
宽大
颜色:深绿色
赞美大自然
抒发感情
练习3 教学要求: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读背《幸福》,通过和续写的对比诵读增加积累。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教学重难点: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题中唱词来听。
(3)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可以出示一些剧照)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4)学生再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6)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这段话听。(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来学唱。3.教学第三部分。
(1)指名读谚语,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谚语的意思。
(2)教师根据谚语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3)学生抄写这些谚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3)教师重点指导“郊野、碧蓝、嫦娥”等词和整体布局。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第二课时
一、第三题(诵读与感悟)1.读背《幸福》。
(1)指名读题,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3)教师范读。
(4)学生讨论“幸福”在文中的含义,理解着去读背。(5)集体练读,同座练背。2.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这个结论。
(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河流、蜜蜂、小鸟、我”的幸福是什么。,(3)按学生讨论的结果来续写。
(1)学生将自己续写的部分跟原作连在一起诵读,感受两种文字在读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2.学生谈感受。3.审题。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虎字头、病字头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3)教师讲解“虎、病”的写法,学生练写。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学会拒绝”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当别人对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怎么办?对!我们应该学会拒绝。(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
(1)学生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怎样去拒绝)(2)分组分问题练说怎样去拒绝。(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分角色练说)(3)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3.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2)评议小结。板书设计:
练习3 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13、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重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平爷爷)
(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解题:(1)师:“永生”是什么意思?(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 崭新 呜咽 痛悼 海疆 超越 属于 澳门 舷窗 震撼 爱戴 奔流不息 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1)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2)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 崭:上小下大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 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 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P126上的描红。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3、上节课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为什么还能‘永生’呢?这节课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1)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2)听录音。
(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3、师: “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 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2)师:a “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 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 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d 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
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a 让学生齐读这句话。b师: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 指名读,组织评议。
e 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e 再次齐读。
f 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7)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三、作业
1、语文练习册上的23课练习。
2、用“不仅……也……”造句。
3、背诵并默写1——4节。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
C、“低低地,缓缓地”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E、配乐齐背第一段。
2、师: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生齐说:撒向大海)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
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D、起立齐背2、3小节。
3、小平爷爷的遗愿以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
二、精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
2、师:“水天一色”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指什么?
3、师:“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 A、听到什么了?
B、体会一下小平爷爷说这句话时的心情,谁来试着读? C、为什么说是“仿佛听到”?
D、请同学读这段话“从那……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4、有感情地齐读5、6两节。
5、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师: 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 “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E、播放录象,师总结。
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7、齐读全文。
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师: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丰功伟绩
飞向大海: 低低地 缓缓地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 呜咽 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告别大海: 与……同在 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
3、通过阅读感悟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体会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给予”的内涵。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策略: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教学准备:高尔基的资料及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2、初步感受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真爱”。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哲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2、初步感受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真爱”。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生活入手,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主谈一谈,父子、母子及母女等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主谈)
当学生谈及到父爱或母爱时,相机引出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著名作家父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板书课题:《
14、高尔基和 儿子》(师有意留出空白,将“他的”二字不写,让学生补充),同时让学生体会《我和妈妈》与《我和我的妈妈》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然后再谈谈上述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
3、让学生谈一谈和高尔基有关的话题。诸如:高尔基的名言等。
4、出示课件(名言、画像等),让学生思考问题: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他的儿子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5、出示课件,了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略)
6、在了解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生平之后,我们通过读题知道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那么,到底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呢?
过渡:下面我们只有通过读文,才能知道故事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1、初读课文,(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b、借助后面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事。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A、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提醒学生注意字生字词的读音(轻声、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大屏幕出示生字(略)
三、再读课文,总体领略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爱”
1、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
2、学生读,大家评论。
指导读好长句子。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3、让学生说说本文讲了什么事。(预设:可以把儿子栽花、爸爸赏花放在一块,也可把其分开。)学生自然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总启,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第一件事——儿子为爸爸栽花。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第二件事----高尔基赏花。
第四段:(第6—9自然段)写第三件事——高尔基写信勉励儿子。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感知高尔基父子亲情的“爱”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这里的“爱”字,与题目中的“他的儿子”是相互照应的)
五、指导写字和生字词
做到“身直、肩平、头正、臂开、足安”和“三个一”(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纸一尺)。将课后3个生字认真描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哲理。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谈“给予”。
1、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意义最为深刻?
2、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指名读)
(1)生活中你给过别人东西吗?(学生自由谈,引导学生说出给予后的心情)
(2)老师谈自己的一个有关“给予”的感人故事。
(3)送同学们一句老师珍藏已久的话:给予是一种快乐(投影出示)。
二、走进课文,解读“给予”。
(一)儿子的“给予”。
1、好好读读课文,文中的“给”指的是什么?(指名读相关内容:第三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谁给予谁什么?
3、儿子是怎样给予的?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自由读)
(1)从这段话里你们觉得儿子给予得容易吗?(不容易)从哪儿看出来呢?
(顾不上:儿子不远万里从苏联赶到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的父亲这儿,却没有休息。一直忙着:一直都没有闲着。
各种各样: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付出了许许多多的劳动。只有……还没有:年龄小、个儿小、力气小,这些事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非常不容易。)
(2)看提示,想象说话: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也不觉得(),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
(3)小结: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了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期待学生回答:爱,板书“爱”),让我们抓住关键词语用朗读把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的孝顺读出来。
(二)父亲的“得到”。
1、过渡:有人给予就必然有人得到,高尔基得到了什么?
2、高尔基得到了鲜花,从哪儿看出来?(出示: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3、鲜花美吗?美在哪儿? “姹紫嫣红”写出了花儿的颜色美,“轻轻摇晃”写出了花儿的姿态美,“阵阵芳香”写出了花儿的气味美。
4、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然后齐读。
5、高尔基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花儿,心里有——(期待学生回答:说不出的高兴)。投影出示: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6、为什么而高兴呢?我们帮他说出来。(鲜花美,这是儿子种的花,儿子小小年纪就这样懂事、孝顺,看到花儿就如同看到了儿子)
7、朗读体会高尔基陶醉于花中,思念着儿子,充满着自豪,享受着幸福。
6、此时老师再送大家一句话:【投影出示】给予是一种快乐,得到是一种幸福。——汪国真
三、学习书信,领悟“给予”。
1、过渡:高尔基欣赏着儿子栽种的美丽的花儿,如痴如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有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猜一猜,高尔基要对儿子说些什么?
2、高尔基想对儿子说的话很多很多。可是儿子不在他身边,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心中的话语。投影出示: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用书信的格式)
2、学生自由读书信,指名读。
3、高尔基写这封信想告诉儿子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也可以逐段引导)
第一自然段,告诉儿子:你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第二自然段,告诉儿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
第三自然段,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4、高尔基写这封信主要想告诉儿子什么?投影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
(1)“给”在本文指高尔基的儿子“给”了高尔基鲜花,鲜花——代表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还可以指什么?(真诚的关心、热情的帮助、美好的环境……)
(2)高尔基儿子的“给”,指的是在岛上栽种各种各样的鲜花,你们的“给”可以指什么?(打扫卫生,让教室里干干净净;……)
(3)“给”,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给予、奉献、付出、作出贡献)你“给”了同学什么?“给”了班级什么?(同学遇到困难,主动帮助;在各种比赛中为班级争光……)你“给”了同学、班级美好的东西后,心情如何?(快乐、自豪、幸福)(4)“拿”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什么?(高尔基欣赏儿子栽种的鲜花)联系自身实际,说说自己的“拿”。“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享受、索取、得到、接受、收下……)
(5)高尔基并不满足于儿子只给予他一个人,也不只是希望儿子栽种鲜花。他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让“所有的人都需要”。
投影出示: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不仅仅在(),无论在什么地方,不仅仅在(),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还有(),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学生根据内容,合理填空。
(6)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奉献比索取好;有所奉献,就容易得到愉快;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5、齐读整封信,体会高尔基的语重心长、育人育心,再谈读后感想(谈高尔基,谈儿子)。(让学生畅所欲言)
6、其实你们想的也就是当时高尔基儿子想的,让我们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告诉高尔基,好吗?
四、体验习作,实践“给予”。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注意书信的格式。
五、教师小结,结束全文。
是的,爱心无国界,合作无止境。爱心在这里流淌,真诚在这里碰撞。通过栽花、赏 花、写信、读信,使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心更近了。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爱心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温情;爱心是以对他人的同情、总结和给予;爱心是人的德性、良知和教养的体现;爱心是社会稳定的人性基础。
同学们,老师真诚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拥有真诚,奉献更多的爱心,并真诚祝福大家在爱心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爱
“给”,永远比“拿”愉快
15.艾滋病小斗士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 关爱艾滋病患者。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四、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大意。3.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艾滋病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科学认识艾滋病。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1.出示艾滋病患者的照片。师述:在地球的角落,有这样一些人,在生命的边缘挣扎着。你看……
2.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3.了解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它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破坏,由此而产生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或其他威胁生命的表现。艾滋病最初发现于1981年中期。当时在纽约、洛杉矶及旧金山相继发现在年轻的健康男性同性恋者中发现,艾滋病自发现以来,呈迅速扩散趋势,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截止2001年6月底,我国报道的感染者共26058例,其中病人1111例,死亡584例。传播途径共有3种,主要通过注射途径和性接触传播。近年来由于女性患者的增加,母婴传播日趋重要。
4.可怕的艾滋病侵蚀着他们的生命,他们是多么不幸呀!全球每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已达到280万。在这么多的死难者中,人们忘不了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齐读课题《艾滋病小斗士》
5.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小斗士?文中的小斗士指谁?(恩科西)那他为什么会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3)用
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南非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坦然地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儿童的动人事迹。)
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第二段:(第二——四自然段)写恩科西的遭遇。第三段:(第五——七自然段)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第四段:(第八——九自然段)写该怎样面对病魔,恩科西为人们作出了榜样。(3)指导朗读课文,读好长句。
(三)指导写字。
1.引领学生仔细读字,体会字的间架结构。2.有重点地指导一些字。“携”字的右下应先写横折折弯钩,再写撇。3.学生完成习字作业,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3.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引导学生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
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理解小斗士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携带 轩然大波 虚弱 遭遇
2.用
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出示并齐读首尾段。师过渡:到底是什么,让这个身患艾滋病的黑人男孩引起了他们及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人们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呢?让我们一起去回顾恩科西的生命历程吧。
(二)精读感悟:
(一)感知艾滋病的可怕,感悟恩科西的“不幸”。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恩科西遭遇了怎样的不幸?打开课本,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关的语句,用一两个词语在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2.生自读课文,画句子,批注。3.讨论交流:
①“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把它读出来。
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这些数字让你感受到什么?
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投影)指名读。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竟然”该怎样理解?“挺”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坚持”吗?从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不幸的,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你知道他活到上学的年龄是多么不容易了吗?读—— 第二次齐读课题。
②“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了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投影)A.理解上下文说说“轩然大波”在这儿指什么?
B.那里的老师、家长、学生听说恩科西要来上学,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C.读词“轩然大波”。
D.是呀!身患艾滋病的恩科西被他们拒之门外。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恩科西,你最先想到什么?
E.后来事情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二)感悟恩科西“顽强的抗争”
过渡:面对如此悲惨的命运,小恩科西害怕了吗?退缩了吗?向命运低头了吗?他是如何顽强的抗争、与命运搏斗的呢?让我们从文中寻找答案,默读课文第5、6、7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讨论交流:
1. “恩科是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投影)这儿用了两对关联词,找一找。
自由读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抓关键词“坦然”、“关心”)师创设情境引读:
当恩科西第一次得知自己的病情时,他不是—— 当恩科西得知艾滋病无药可救时,他不是—— 当恩科西被艾滋病折磨的不成人样时,他不是—— 恩科西不愧是:第三次读题。2.“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这段话中,他在向谁呼吁?呼吁什么?用什么样的声音呼吁?指名读。3.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他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投影)他又在向谁呼吁?呼吁什么?(抓关键词“尚显稚气”)谁能把他的心声再说一下。4.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投影)
他又在向谁呼吁?呼吁什么?读
过渡:小恩科西的一番发言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为了全世界的艾滋病儿童,他在奔走,在呼喊,——让我们来向世界、向政府、向人们呼吁。教师引读:
恩科西在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与艾滋病抗争、与无知和偏见抗争,你能赞美一下他吗?师:他是当之无愧的……第四次齐读课题。5.师引读:
尽管恩科西感觉到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但他依然在梦想未来。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投影)
——师:他梦想着自己能够健康长大,他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艾滋病专家,多么简单而美好的梦想。谁能把他的心声再读一读!(指导朗读)
过渡:然而在2001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开始恶化。6月1日这天,就在全世界儿童欢度节日的时候,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三)总结全文。1.(——师引读:)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投影)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了吗? 2.(——师引读:)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投影)
“痛切”什么意思?能换成悲痛吗?你从总统的话中读懂了什么?为什么说他是“榜样”?
3.再齐读句子,感知写法。(这两段话分别在文章的什么位置?)
(四)补充介绍。
1.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2.简介“红丝带”(投影)。
3.同时,各国人们都在身体力行,关心着艾滋病人。(投影图片)今后你会如何对待艾滋病人呢?
(五)升华主题。
1.同学们,恩科西面对着巨大的不幸,他不仅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而且关心和他一样不幸的患者,为所有人做出了榜样,是一名真正的——第五次齐读课题。
2.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难免也会遇到困难、挫折、失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
(六)布置作业。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即将到来,试着写一封倡议书,提倡全世界的人都来关爱艾滋病人。
板书设计: 15.艾滋病小斗士
不幸 坦然面对
恩科西
顽强 关爱他人
习作4(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教学重点:叙事的过程要清楚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这儿有三个诸葛亮的锦囊,里面写着天机,现在我想把它送给表现最好的同学。(送给一表现最好的同学)请你先打开白色锦囊,看完后不要说出锦囊内容,先大声说说自己此刻的感受。
内容:老师要告诉你个好消息,你这次数学测验考了100分!是全班第一名,上次第一名XX这次只考了99分,位居第二。
2、感受说过了,想告诉大家锦囊的内容吗?乐于说吗?别急,打开第二个红色锦囊再说不迟。
内容:不过,我又得告诉你个不好的消息。其实,你有一题1.5分判断题数学老师没给你改出来。
3、现在你的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概括吗?你还想大声说出第一个锦囊的内容吗?想大声说说第二个锦囊的内容吗?
4、到底是怎么回事,同学们想知道吗?你愿意和大家说吗?给你思考一下。(征得该生同意后,让他自己说)现在请你说说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内心的变化。
5、同学们,如果是你,你心里会怎样想呢?会感到怎样呢?
6、是啊,这件事憋在心里特别难受,时间久了,对身心健康都会造成损伤。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与同学相处时受到委屈,做了错事羞于向别人道谦,性格内向想给父母提意见却没有胆量,比赛取得了好成绩却不好意思告诉老师……还有呢?(学生简单举例)
7、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事。(相机板书:有心事)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使我们不方便和当事人直说,心里会一直耿耿于怀,怎么办?打开第三个黄色锦囊,读出妙计。
内容:用笔“说”(相机板书:用笔“说”)
对啊,我们可以拿起手中的笔,把还有想说的,向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或是值得信赖的人一吐为快!
二、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笔“说,”该怎么说呢?有一位赵洁同学就遇到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说”的,向她学习学习。(自读例文)
2、同学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呢?
相机示填空:赵洁同学 先说_____________(开头简明表白自己内心)
接着说_____________(中间详细说事情的过程及内心活动)
最后说_____________(结尾总体倾吐现在的感受)她这种叙事的结构特清晰,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3、在文章中,赵洁详细“说”的是什么?(事情的过程)
4、那么,赵洁从“拿到卷子”到“把卷子塞进抽屉”的过程中,内心活动经历了哪些变化?划出她的内心活动。(“心花怒放”--“心怦怦直跳”--“想来想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5、赵洁同学用生动的词语具体地写下了当时事情的过程和自己的内心活动,一字一句都是自己的心底想法。使我们感到真切、真诚。表达自己当时具体的内心活动,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6、这篇文章是述说心里话,所以结尾赵洁又写了什么呢?(再次全面地抒发自己的感受)
7、赵洁同学开头明说,中间细说,结尾总说,真实、细腻地和老师“说”了自己的心事,她内心表白实在振动人心!我想,老师看了,一定会原谅他的。
三、完成习作
1、现在同学们可以借鉴赵洁同学的方法,有顺序有条理地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以与同桌说,也可以自己闭上眼睛,静静地和自己交流,还可以直接用笔“说”。(学生自主交流)
2、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笔”,尽情畅谈!题目自定(学生完成习作)。
3、学生修改草稿。自愿情况下,教师辅导。
板书设计 : 有心事 用笔“说”
开头 明说
中间 细说
结尾 总说
练习4 教学要求: 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3、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教学重难点:
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3、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4)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
(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让学生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
(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熟记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诫的哲理)(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语词典。(6)学生练习背诵。2.反馈。
(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在大海中永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那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5)教师重点指导“撒大海、爱戴”等词的间架写法和整体布局。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身字旁、舟字旁)和例字(射、船)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身字旁、舟字旁”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3)教师讲解“射、船”的写法,学生练写。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指名读题目。(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
(1)创设情境: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开“小小新闻发布会”。(2)分组推选“发言人”上台发布新闻。(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搜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要求“发言”的新闻有一定价值,通顺、流畅)(3)“听众”现场提问,(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4)师生评议。3.反馈。
(1)评议后,推选—名同学上台作为“发言人”,全班同学提问题,“发言人”回答。(2)评议小结。板书设计: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5
第一单元 快乐嚓嚓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 《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 目 标:通过教唱《快乐的嚓嚓嚓》,使学生学会用轻巧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跳音。
教学重点:学会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二、学习新课
1、听歌曲。认拍号
2、认识二拍子指挥图示。
(1)教师板书二拍子图示,学生跟着竖空画图示。(2)再次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划拍子
3、再次听音乐,教师在蓝色块处击掌,学生仔细听教师拍的是什 么节奏。
1、节奏练习。
2/4 X X | X X | 2/4 0 X X | 0 X X | 2/4 X X X | X X X |
2、分析三种节奏不同的地方,拍击这三种节奏。并让学生说说哪种节奏放在蓝色块处比较恰当。(第一种节奏给人比较平稳的感觉,后两种节奏很跳跃,因此下面两种节奏比较适合这首歌曲)(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次放音乐,学生在色块处击出节奏
4、学生跟琴唱一唱前四乐句。
5、认识# 教师讲解#,并且在琴上指认出#各音,并让学生唱一唱有关#的音
6、学生跟教师学唱后半段旋律。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完整听一边音乐,感受一遍音乐,听听是否还有没学唱好的旋律。教师指导纠正。
9、再次根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0、个别演唱。
三、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四、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
2、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 学目 标:学习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教 学重点: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 学难点: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复习歌曲《快乐的嚓嚓嚓》,师生评议。
2、听范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3、指导学生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请个别同学进行表演唱。
二、学唱新歌《校园的早晨》
1、播放录音
2、复习四和二拍子指挥图示。
3、再次播放音乐,跟着音乐划拍子。说说打拍子时有什么不一样,指出歌曲中拍号的 变化。变化拍号的地方反复练习几遍。
4、再次播放音乐,重新跟着音乐划拍。
5、音乐知识,认识反复、结束、省略记号 教师提问:歌曲中出现了怎样的新符号。说说新的反复、省略记号各自的含义
学生根据含义念一念正确演唱顺序的歌词。
6、再次播放音乐,通过再次欣赏音乐感受着几种记号。
7、学生跟琴演唱,同时指出演唱时不足之处。教师纠正指导。
8、学生再次跟琴完整演唱。
9、指名演唱。
五、总结、下课
第三 课时
教学内容 听:《祝你快乐》《春之歌》《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 学 目 标 :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叫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一、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1)教材分析(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并且说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
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并听一听着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5)再次听音乐。各种乐器表现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分辨一下。(6)总结一下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乐器,以及能够听边这几种乐器的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在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
第四 课时
教学内容 课题:《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 目 标 :
1、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2、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重点: 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教学难点: 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欣赏《微笑波尔卡》
1、师播放《微笑波尔卡》手风琴曲
师:刚才我们听了手风琴版的《微笑波尔卡》,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管弦乐版的《微笑波尔卡》
(请学生讨论一下两种版本的波尔卡的不同风格)
2、师介绍波尔卡的有关知识 师: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的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的对舞。
(师教学生简单的波尔卡舞步)
3、再次欣赏 让学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生讨论。师总结:乐曲第一主题轻快、跳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
4、师生共同讨论,说说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波尔卡乐曲,师播放《闲聊波尔卡》片段,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临时变化音。
3、一起唱一唱 如:sol—--#fa、la—#sol、#fa—mi
4、师讲解升记号,“#”是比原音升高了半个音。
5、再听歌曲,跟师边听边指挥。
6、学习二拍子的指挥图式
7、让学生跟唱前半部分。
8、跟师唱后半部分。(注意变化音和附点节奏的唱法)
9、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指导用轻巧、有弹性的掌声为歌曲伴奏,师指挥)
10、让学生随歌曲节奏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快乐的嚓嚓嚓》还欣赏了波尔卡乐曲。请同学们回去,再找一找适合跳集体舞的歌曲或一些波尔卡乐曲,给他们配上合适的舞蹈,下次有机会一起分享。
第五 课时
教学内容 听:《祝你快乐》《春之歌》《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 学 目 标 :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难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组织叫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一、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1)教材分析(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并且说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
(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并听一听着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5)再次听音乐。各种乐器表现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分辨一下。(6)总结一下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乐器,以及能够听边这几种乐器的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在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
第二单元 爱的旋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祝福》
2、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3、动:露一手(1)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用自豪、敬佩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无限爱意。
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在听赏音乐时,能感觉到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就音乐要素变化而引起乐曲情绪、风格的变化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
3、根据情感的的需要选择演唱方式,能选择适当的音乐为朗诵配乐。
教学重点、难点:音乐情绪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妈妈的生日、妈妈的工作、妈妈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
3、学唱歌曲
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音乐活动:采集与分享(1)
妈妈为了我们这么辛苦,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2)课后或者妈妈生日的时候,为妈妈献上深情的歌曲。
6、巩固歌曲演唱。1)请同学们为妈妈献上一首歌曲,相信妈妈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信息。(齐唱歌曲)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还能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3)我的创造:在色块初设计合适的动作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听赏歌曲《爱的祝福》
1、仔细聆听歌曲,听出歌曲内容,说说歌曲表达的真正含义。
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并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歌曲中哪些音乐要素决定了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3、完整听赏歌曲,并随录音轻轻哼唱。
四、音乐活动:露一手(1)
1、我们的妈妈时刻地关心、照料着我们,我们的祖国也像妈妈一样时刻注视着我们的成长。„„(教师引语)
2、朗诵抒情短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为短文配乐,教师说明音乐可以是本单元中的,也可以是以前音乐课上聆听过的,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藏品。
4、除了让大家感觉音乐与文章是否在情绪上相吻合以外,还可以请学生适当阐述、交流选择乐曲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甜甜的秘密》 2.动:采集与分享 教学目标: 1会唱《甜甜的秘密》;懂四拍子指挥图 2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3采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和同学们,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甜甜的秘密》。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歌
1、导入:刚才这首歌大家都十分熟悉,知道是歌颂谁的吗?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你们一般都怎么表达对老师的爱呢?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听范唱。2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用琴伴奏。
3、学唱第一乐段 1)跟琴加词小声模唱1—4小节。2)听师弹奏两种不同节奏的旋律,区别带休止符和不 带休止符的感觉 3)再跟琴演唱1—4小节,要求准确表达出前八分休止和后八分休止 4)跟唱第5—8小节。注意弱起的“把”字不要漏掉。5)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 1)教师范唱第二乐段。2)跟琴小声哼唱旋律。3)加词小声跟师唱。注意弱起的“啊”、“快”、“好”、“请”等字要唱清晰。
5、跟琴完整地唱全歌。
6、说说橘子里的秘密是什么,师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7、有感情地、投入地跟伴奏演唱。师生同唱。
8、学习四拍子指挥图式 1)教师示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师个别纠正 2)教师板书四拍子指挥图式指导学生看懂。3)边打拍子边唱《甜甜的秘密》歌谱。
三、采集与分享(布置作业)
1、收集、学唱有关爱的歌(乐)曲,把它们送给你喜爱的人。
2、采访你最尊敬的老师,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听听他们的教导,相互沟通,增进师生关系。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采访的内容与自己的伙伴交流
四、师生总结,同唱《甜甜的秘密》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罗曼斯》《爱之梦》 2.动:我的创造(1)3.认:降记号
教学目标: 1.聆听《爱的罗曼斯》和《爱之梦》体验乐曲的情绪,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2.能创编和主题节奏特点、乐曲情绪相吻合的节奏。3.认识降半音记号。
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欣赏《爱的罗曼斯》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罗曼斯,有人意译作浪漫曲。它是自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带有感伤情调的歌曲。多半指情歌而言。后来,一些作曲家写了一些情调上是抒情的,在旋律上富于歌唱性的小型器乐曲,也称罗曼斯,这首《爱的罗曼斯》正沿用了这个名字。《爱的罗曼斯》原是西班牙的一首传统乐曲,由于它在墨西哥也很流行,所以墨西哥有人认为它是墨西哥的。1952年,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叶佩斯把它改编成吉他曲,后被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选作主题曲。从那以后,《爱的罗曼斯》这支曲子很快流传开来。《爱的罗曼斯》在吉他爱好者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知名的吉他演奏家都选这支曲子作为保留曲目甚至成为吉他的同意词。2.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3.加词学唱 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你是我花园里一片竹篱笆/你是我小时侯梦想和童话/哦!你是我的吉他。4.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爱的罗曼斯》它是3/4拍。A段是E小调。从音符的时值来看,除了结束音外,每个音都是一拍,它的主旋律优美迷人。清澈、明亮伴奏,充分发挥了吉他曲的特点,它们极其和谐地衬托着主旋律。B段转到E大调上,优美动听,扣人心弦。煀 当乐曲推向高潮时,A段主题再现,情绪又趋向平静,恍若被春风吹动湖水的涟漪,缓缓地移向远方。这里,琶音和泛音的应用,更增添了朦胧的色彩。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5.复听,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6.我的创造(1)创编节奏,与同学合作,为音乐伴奏。
二、欣赏《爱之梦》 1.完整、仔细地聆听乐曲,展开想象再请学生相互交流联想到哪些情景。2.教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爱之梦》(三首夜曲),李斯特作于1847年,钢琴独奏曲。正如副题所示的,这三首小曲颇具肖邦的夜曲风格。但此三曲并非一开始就为钢琴而作,而是李斯特为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诗集《瞬间》里的著名抒情诗《爱吧!你可以爱得这样持久》所配的男高音或女高音独唱用的三首歌曲的声乐曲谱。因此,这三首作品都是把重点放在旋律上,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原诗的理解。这三首小曲中的第三首最为有名,直到现在仍然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曲目。这首曲子通常被称为《爱之梦第三首》,为优雅的快板,6/4拍。甜美的旋律贯穿整个乐曲,烘托出浪漫的气氛。3.再听乐曲,和《爱的罗曼斯》比较,请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愿,放送背景音乐《爱的祝愿》 7.教师简介《爱的祝愿》创作背景。
四、小结。
第三单元 七彩版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地图——听音寻路》(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大提琴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了解它的演奏形式和风格。教学重点: 了解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欣赏男生独唱《母亲》 师:这是一首充满儿女对母亲崇敬之情的歌曲。问:你心目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生:温柔的、慈爱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是谁吗? 生:祖国妈妈 师:那你们眼里的祖国妈妈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美丽的
2、学唱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师:我们的祖国妈妈既美丽又伟大,我们爱她就象爱我们自己的妈妈一样。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叫《我的妈妈叫中华》。(1初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真挚、热情地)(2)复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伴唱和合唱)(3)跟琴先学唱高声部,再学唱低声部(4)一部分学生唱高声部的歌词时另一部分学生唱低声部的歌谱;当一部分学生唱低声部的歌词时另一部分学生唱高声部的歌谱。(5)第一部分由一个学生领唱,其余学生用合唱哼鸣来烘托,声音轻但位置高。(6)要求用朴实、真挚的情感来演唱歌曲。
3、欣赏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 师:大提琴与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是谭盾为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创作的、由大提琴与管弦乐团合作的多媒体协奏曲。播放潭盾的新作《地图》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选段。(1)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2)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现出来(3)小组交流: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4、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美丽的星座》采集与分享:交流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歌)曲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巧活泼和舒展悠长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星座》,体会生长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2、通过了解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音乐文化,学生的音乐视眼得到开阔,爱国热情得到激发。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轻巧的跳音和舒展的长音、八分休止符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我们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生:苗族、汉族、蒙古族等等; 芦笙、冬不拉等等(采用知识抢答比赛的形式入手,分小组进行,哪一组回答的题多那一组就可以摘得知识桂冠的荣誉)。
2、采集与分享(1)观看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影像片段,介绍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2)介绍少数民族的乐器演奏的乐(歌)曲 师: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种类之多,特色之浓,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约有300种。吹管、弓弦、弹拨、打击乐器,种类齐全,且很多乐器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和传统乐曲。3学唱歌曲《美丽的星座》(1)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抒情、活泼;表达了少年儿童生长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幸福感和自豪感(2 跟琴学唱高声部;再跟琴学唱低声部;(3)处理歌曲,轻巧的跳音和舒展的长音加以区别;掌握好八分休止符;最后一句要唱得轻巧有弹性。(4)两声部有感情的合唱(5)请一学生领,其余学生合(6请个别学生起来唱合唱部分,检查学习效果
4、小结下课 在苗族歌手宋祖英的歌曲《爱我中华》中结束新课。
第四单元 乡音多喜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五月五赛龙舟》 唱《五喜报》《抓妈荷》 拓展:丰富多采的少数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
1.能生动、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五喜报》《抓妈荷》,感受神州处处好,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2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感受我国民族乐器的丰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各少数民族的乐器 教学难点: 前八分休止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2.请学生打开地图册,仔细观察中国版图,当看到“碧绿的平原”与“金黄的沙漠”两种颜色时。师: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继续砍伐森林,过度放牧,那么地图上这两种颜色会如何变化? 生:地图上“黄”色面积会越来越多,“绿”色会越来越少,干旱、沙漠化现象会加剧,耕地面积会减少,沙尘暴会更猛烈、更频繁的发生 师:同学们该怎么做呢? 生:植树造林、保护大自然
2、学唱歌曲《五喜报》《抓妈荷》《采莲谣》(1)初听音乐,回答问题 师:碧绿的是什么,金黄的是什么,长长的是什么,弯弯的是什么,还有一座小船一样的岛是什么地方?(平原、沙漠、长江、黄河,台湾岛)(2)再听音乐,体会歌曲的情绪(轻松、愉悦地)(3)跟琴学唱歌曲(4)处理歌曲,房子2的第一句要渐强,最后一句要渐弱,有小眼睛的地方要延长一半的时值。(5 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拓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1)了解少数民族(壮族、侗族、瑶族、苗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的民俗风情。(2)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帮助学生熟悉这几种民族乐器(芦笙、伽椰琴、冬不拉、马头琴等)芦笙是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的;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伽耶琴是朝鲜族的;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巴乌是彝族的。(3)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4、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采莲谣》。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听歌曲《采莲谣》范唱录音
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舒展——紧凑)
二、发声练习——歌曲的第一乐句。
1、音程构唱:3 4 5 6 3 2 1 2 3 1 1 7
2、二声部合唱(加上节奏)
3、唱歌曲的第一乐句歌谱。
三、学唱歌曲:
1、分析歌曲结构:共四个乐句:
一、二句基本相同;三乐句由x.x x表现欢
快情绪;四乐句再现前面曲调。
2、分声部学谱: 重点练习第三乐句
3、二声部合唱(歌谱)
4、听歌曲范唱:感受6/8拍及附点节奏的特点,说说歌曲的旋律特点。
5、学唱歌词。
6、分析歌曲所要求的力度变化要求。
7、按力度变化有感情演唱歌曲。
四、小结下课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故乡恋情》 听:《樱花谣》、《哈啰!哈啰!》(印尼歌曲))唱:《故乡恋情》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唱、律动、创造等音乐活动中,接触泰国、印尼等亚洲国家具有民族特点和代表性的音乐,扩大音乐文化视野,借助音乐了解更多亚洲国家的人文风情。
2、能用轻快、依恋地感情演唱歌曲《故乡恋情》,用声势动作为不同风格的歌曲伴奏。
3、能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表现对邻邦国家音乐风格的理解,能区别泰国、印尼两国音乐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1、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曲。
2、为不同风格的歌曲加声势动作。课前准备:多媒体、钢琴、卡片、打击乐、音响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走进亚洲国家
1、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去亚洲另外的两个国家泰国、印尼游览,多媒体出示亚洲地图,了解地理位置。
2、和学生共同讨论这两个国家的人文风情,说一说你对他们的了解。
3、媒体出示泰国“千佛之国”,印尼“千岛之国”风情图片,请学生连一连,辩一辩。
三、走进亚洲音乐
1、导入 师:“不同的国家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人文风情,更奇妙的是他们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音乐享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2、新歌教学 《故乡恋情》1)请学生聆听《故乡恋情》,思考: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2)出示乐谱第一部分。提问:这部分有几个乐句?并跟琴用“lu”哼唱。3)用琴指导每句的弱起。4)在读歌词与唱歌词中感受这一段在节奏、音程、旋律、力度、情绪五方面的特点。5)教师范唱第二段,感受与第一段在五个方面的不同处,并用卡片作对比出示出来。6)学生完整唱第一、二段,情绪不段升华,但意犹未尽,教师范唱第三乐段,总结乐曲的结构形式为:A—B-A形式,复习D.C 和 Fine记号。7)用轻快与依恋地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纠正升5和升4的音高。
3、拓展歌曲1)学生唱歌曲A段,教师在每句结束处唱回声。2)师生互换,学生长回声,教师指挥提示。3)请学生用身边的打击乐(圆舞板、沙球)为歌曲伴奏,听一听哪种节奏最合适。4)教师示范:回声用沙球、乐句用圆舞板。5)和学生一起用打击乐表现,并加入身体语言(扭胯)
4、欣赏、表现《故乡恋情》1)多媒体欣赏《故乡恋情》,教师介绍何为佳美兰。这个词是爪哇语,原意为“用手操作”、“敲击”。现在即指以打击乐器为主的乐队,也指由它演奏的音乐。2)复听音乐,思考:你对作品中哪几样乐器的音色有印象?教师出示若干打击乐器,找出类似的音色。3)学生用找出的打击乐试奏主要旋律,体验印尼人民节日的快乐。4)教师范唱另一首印尼民歌《我的小花园》,体验歌曲的情绪:活泼、优美地。5)用视唱法学唱歌曲主旋律。6)打击乐演奏主要节奏:ox xx xx x,重点解决弱起。7)师生接口唱乐句,熟悉旋律。8)请学生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一人分奏一个音)9)(机动)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哈啰!哈啰!》、《故乡恋情》。
四、教师总结本课,结束教学。
音乐无国界。这节课,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亚洲国家泰国、印尼,领略了那里的迷人风光,并演唱了他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樱花谣》 教学目标: 歌唱表演:结合情境学习演唱《樱花谣》,了解日本民间“都节调式”,感受了解日本人民爱樱花、赏樱花的情节。2学习简单日本舞蹈,了解日本舞蹈的基本特点:腰部稍稍下坠且动作优雅,柔中带刚,简节中又显魅力,同时,其特征是舞蹈者手持扇子、手绢、伞等小道具或以和服的袖兜来进行各种动作和感情的表现。3 人文:了解一些有关日本的小常识,例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和服,日本是我们的邻国,1972年两国建交等。教学重点难点: 1 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出现的3,4,7这几个唱名,以及增四度特征音程的进行(4—7)。2 能用简单的带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表现歌曲《樱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手工作品樱花,樱花树2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春天,悄悄地走近我们,带来明媚的阳光,带来和煦的春风,带来了鸟语与花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棵樱花树。这是两棵很普通的樱花树,因为还没有到它开花的时候,所以它很平淡无奇,但今天老师想借同学们的智慧和你们的美好心愿,让它提前开花,让它在我们的教室烂漫一回,让它的花开在大家和老师的心里。咱们能一起努力吗? 二、三言两语话日本
1、提起樱花树你会想到什么?
2、你对日本有什么印象?
3、老师听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补充说明并配以图片欣赏。对于介绍得好的同学,奖励手工的纸樱花,感谢他为樱花树盛开了第一朵樱花。
4、师小结: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樱花。日本文人从美而易落的樱花里,感到人生的短暂,一般人民,他们喜欢樱花,是因为它在凄厉的冬天之后,首先给人带来了兴奋喜悦的春天的消息。师生共同欣赏樱花美景图,背景音乐古筝曲《樱花》。
三、樱花树下唱《樱花》
1、樱花是日本人的骄傲。到日本去的人,未到之前,首先要想起樱花;到了之后,首先要谈到樱花。他们对樱花情有独衷,师范唱(中文、日文)
2、请同学谈对樱花歌曲的感受。
3、唱歌谱,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唱名?
4、讲解何谓“都节调式”,旋律的进行和落音富有日本特色。
5、播放音乐片段: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日本歌曲《荒城之月》、加拿大民歌《红河谷》。培养学生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和听辨能力
6、练习4—7,7—4的音准(具体操作师唱4,学生接唱5,老师唱6,学生唱7,然后再依次下行),7、填词演唱,对于唱得好的同学,为他盛开“樱花”,歌曲注上日语发音的拼音,让学生尝试感受真正用日语演唱歌曲。
四、教师总结本课,结束教学。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2.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教法:听唱和视唱结合;引导与自学结合。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让我们看看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观看课件 师生交流。(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三、新授歌曲
聆听录音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一〉学习曲调
1、观察曲调。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附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 不完全……..)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如:(本期的〈晚风〉)
3、先学第一部分。(1)听琴、划拍、自学曲调。(2)老师有重点地辅导。(3)听一遍唱一遍。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4)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填入歌词。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②不要忘记曲调。先填第二段。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词。2完整、准确唱歌曲。3〈三〉歌曲处理
1、启发学生: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3、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4、创编歌词。同桌同学合作创编一段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使情感得到升华。
附老师自编歌词:我的家在晋城,这里风光秀丽,还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还有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的骄傲。家!晋城——我的家!这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晋城的骄傲……
四、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2、掌握4/4拍或6/8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蓝天白云
听:“蓝天白云” 唱: “蓝天白云” 动:“露一手
教学目标:
一、学唱《我爱我的家乡》歌曲,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欣赏《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三、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律动:《蓝天白云》请你们跟我这样做。
2、问: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学生回答)这音乐给我们感受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3、复听音乐。引: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再次聆听音乐吧!
二、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家乡的画面),我们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家乡的美丽呢?歌声!
2、老师范唱。
3、师生接龙哼唱
4、学生独立哼唱。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视唱等。
5、给旋律取名字,引:这么动听的旋律,我们取个名字——“我爱我的家乡”。?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歌词,学唱歌曲。
7、采用接唱方式学唱歌曲。
8、引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情绪及自然的声音演唱。
9、分组讨论:可采用哪几种形式来演唱?。①、加上人声:朗诵词,学生的欢呼声等。②、加上乐器:模仿同学们上学的脚步声、读书声、课间玩耍声等。③加上简单的形体动作表现家乡的情景。
三、创作实践,拓展迁移。
1、激发创作欲望,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创编歌词
2、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创编,教师巡回参与,四人为一小组,创编歌词:。
3、各组展示新作品,师生共同演唱新创编的歌词,并评选出最佳作品。
4、各组展示创作表演成果,师生评价。
四、课堂延伸。
1、作业:你还能创编出几首不同歌词的歌曲?
2、各组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愉快地出教室。
第七单元
理解多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ok星期天》
2、唱:《ok星期天》
3、动:露一手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ok星期天》,并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以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尝试音乐情境小品的设计和表演。
教学重难点:在学唱中掌握四度、七度下行跳进的音准和两处#fa的接唱。教学准备:电子琴 录音机 磁带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礼仪歌相互问好
二、歌曲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熟悉的歌曲,但是我有一个小要求,请你们在聆听的时候用你们喜欢的身体动作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好吗? 录音机播放乐曲 《哦,十分钟》。师:刚才老师看到你们用各种方式聆听了这首歌曲,凡是用最放松的姿态来感受的同学都是对的。比如跟着歌曲轻轻扭动身体,左右点头,按节奏跺脚。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另一首轻松愉快的校园歌曲,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给这首歌曲取个歌名,好吗?
三、新课教学
1、听《ok星期天》(1)多媒体出示学生周日游玩各地时欢快场景。配以《ok星期天》的音乐。(2)谁能给这首歌起个合适的名字?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起了个歌名叫《ok星期天》请学生畅谈自己旅游时的感受,说说周末丰富的课外生活。(3)再次聆听《ok星期天》,感受歌曲轻快的气氛
2、唱《快乐的小队》(1)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小朋友用各种方式度自己的节日,那外国的,全世界的小朋友是如何来过他们的节日的呢?我们一起到前苏联去看一看吧。欣赏童声合唱《快乐的小队》,听赏后讨论他的演唱形式、歌曲的情绪、内容等(2)复听:随着歌曲的旋律律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强拍,并用左脚踏在强拍上。(3)在分句处标上“v”记号,提示学生正确换气。(4)教师示范演唱全曲,要求找出变化音。(5)反复跟琴演唱变化音和四度、七度下行跳进的音准,并分组赛一赛,奖励音准最好的一组。(6)教师带领学生跟录音唱全曲,做律动,在分句的地方变换行走方向。
四、课堂小结,组织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多好
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理解多好》。2.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明白对身边的亲友、朋友应该充满理解与关爱。3.通过认识各种反复记号,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顺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你好,你好,同学们好,我们来一起来快乐地歌唱。”“您好,您好,X老师您好,我们来一起来快乐地歌唱!
二、导入 师:我们每一个人整天都要与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打交道。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在家与父母、兄弟生活,在外与朋友、陌生人交往。这之间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如果你们遇到了问题,会怎样处理呢?生:讨论,发表意见。师:磕磕碰碰再所难免,如果我们都怀着一颗理解、宽容的心,相信再大的难题,再多的困难,我们都能够迎刃而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多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充满理解关爱的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三、学习新歌
1.听范唱,说说歌曲的情绪。2.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地方。3.听琴声模唱。4.节奏难点练习。1)学生自己找,教师示范。2)老师找,学生模仿。3)男同学找,女同学唱。5.下滑音练习。师:让我们用带有俏皮的、可爱的感觉来唱一唱下面的几个字。“翘”——爸爸气得胡子翘“爱笑”——和同学一起欢乐又爱笑“花鸟”——美好的校园有花也有鸟跟老师模唱下滑音。6.齐唱歌曲。
四、学习“D.C.”“Fine”“‖∶ ∶‖ ” 等反复记号。找一找歌曲中的这些记号在哪里?2指导学生认识它们的作用。3 按正确地顺序演唱歌曲。
五、总结、下课
第八单元 欢聚与期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东方之珠》、《春节序曲》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及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心声。
2、聆听歌曲《春节序曲》,体验乐曲的情绪,能够体会到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在争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能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听赏《东方之珠》
1、听音乐《东方之珠》进教室。师:歌中的“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在哪里吗?生:上海、香江……师:歌曲中的“东方之珠”不是指的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而是指的我们中国的一块宝地——香港。香港因盛产沉香而得名,它是亚洲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而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就是一首流传广泛,经久不衰的老歌《东方之珠》。
2、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音乐教父:罗大佑。他创作的歌曲所带来的音乐省思和人文关怀,至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影响力。他是一个多产的创作家,一共创作了两百多首歌曲,有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童年》、《明天会更好》、《恋曲1990》等。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的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旋律从耳朵进入直达心扉,那种感觉,是雨水融入泥土,是血液流入躯体,那乐曲,仿佛是发自于内心的呼唤,扩张着每一个毛孔。
3、跟音乐哼唱高潮部分,让学生感悟“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深刻含义。
4、学生完整聆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歌曲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二、欣赏《春节序曲》
1、介绍歌曲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内涵丰富、意境崇高的童声合唱曲。虽然节奏缓慢,但听起来并不长,因为深情优美的旋律有强烈的吸引力2复听歌曲,与《东方之珠》比较,谈感受。
三、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七子之歌——澳门》
2、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增强爱国热情。
2、理解《七子之歌》这首歌所表现的内容,并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绪来表现。
3、诵读诗歌《七子之歌》,开拓音乐视野,加深音乐文化素养的积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2、踊跃参与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的交流活动。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走进教室。
2、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歌曲中提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
3、介绍一国两制。
二、导人新课
1、师:一国两制,使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在此之前,许多文人学者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2、介绍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
三、学唱新歌
1、师:音乐是无声的呐喊,歌声是倾吐的心声。让我们静静地感受闻先生当时写作时的心境吧!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生:体会情感并讨论。师:小结
2、把歌词填进去完整地演唱。(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也要用朗诵时的感觉和情绪。)
3、提问:歌曲中有几处呼唤“母亲”的地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中有的表现急切,有的表现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盼,表达了游子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
4、再次随音乐演唱。(要求通过自己设计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
5、学生分组讨论演唱,评出最佳演唱方案。
6、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
四、拓展延伸
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1、以歌曲的伴奏音乐为背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学生谈感想。
2、师生共同评价。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 篇6
1.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准确地测量自己在平静时、运动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内呼吸、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2、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脏、脉搏跳动的规律。知识与技能
1、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
2、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风格不同的音乐 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提问:刚刚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脉搏。
二、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1.测量活动指导。
(1)提问:怎么样算呼吸一次?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
(2)提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 学生静坐体会。
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
(3)谈话: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处脉搏的跳动了。学生自我尝试。
(4)讲解: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2.预测: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测量结束后交换。4.小组活动: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6.提问:参加活动后我们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7.三分钟热身活动。
各组一位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坐下——起立——扬臂——坐下”的循环动作。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8.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学生休息三分钟以后,第三次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9.组内交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热身活动和休息,再分别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10.休息时间相机安排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图。)
三、分析、整理数据 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提问: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总结: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会比原来增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能够承受的运动的负荷也不同,于是会出现有些人运动后呼吸与脉搏跳动的次数变化非常大的现象。4.调查:哪些人在休息3分钟后呼吸和脉搏的次数已经接近平静时的次数了?
四、拓展延伸 1.小资料: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平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 呼吸频率
年龄 每分钟呼吸次数 新生儿 40—50次 5岁儿童 20—30次 10岁少年 25次以下 15岁青少年 20次以下 成年人 16—18次 心跳频率
年龄 每分钟心跳次数 新生儿 140 3岁儿童 110 4岁儿童 100 10岁少年 90 成年男子 70—72 成年女子 76 资料来源:德国综合理科教材(初中版2)。感觉这些数据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所以利用资料卡的形式向学生作推荐。
2.提问:通过上面的测量和比较,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 小组讨论,交流,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可以自己先去找些资料来自学一下。
2.呼吸和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用石灰水和气体混合的实验;
2、运用各种方法听一听呼吸时肺有什么现象发生;
3、通过各种方法,听听自己心跳的声音;
4、通过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跳动的脉搏,感觉心脏的跳动;
5、能通过搜集的资料帮助自己的学习。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跳动的脉搏;
3、知道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4、知道心脏是人进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5、了解呼吸和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肺和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2、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石灰水(提前制取)、塑料袋、吸管、烧杯、听诊器、人体器官挂图、相关电化教育资料、人体呼吸器官模型、动物的心脏等。学生准备:学具袋、塑料瓶、粗塑料管、纸杯、线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谈话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测量研究,关于呼吸和心跳,你知道了些什么?
2、讲述: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板书课题,读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来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
二、研究人体的呼吸现象
1.谈话: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一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协同工作。2.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1)自我感觉一下,你呼吸的过程中有哪些器官参与了活动?(2)学生交流。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的呼吸器官,认一认。
(4)汇报并小结: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5)学生在呼吸的过程中感知并体会各个器官所在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3.谈话:关于呼吸,我们想研究的问题一定有很多。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呢?(1)分小组讨论,在纸上写下你们想研究的问题。(2)交流,出示探究问题:
①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 ②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③吸进去的空气到哪里去了?
(3)布置任务:我们分小组来对不同的问题展开研究。介绍教室里准备的相关模型和实验用品,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器材和用品。
4.小组活动。各个小组根据各自不同的探究问题,选用不同的模型和实验用品,设计实验并搜集相关实验数据。保证每个问题都有两个小组在开展研究。5.探究“我们呼出和吸进的空气有何不同”的小组活动。(1)提问:我们吸进和呼出的空气是不同的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意见。
(2)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办法可以证吸进的和呼出的空气是不同的?
学生在组内发表意见并把假设记录下来。(3)师生共同设计实验。
(4)实验需要用哪些器材和用品?合理选用材料开展实验。(5)实验活动:
选用一杯清石灰水,先用打气筒注入空气,观察实验现象; 再用塑料管用嘴向水内吹气,观察现象有什么变化。(6)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并作好实验记录。
(7)大组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并小结:实验现象告诉我们呼出和吸入的空气是不同的,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8)教师讲解:杯子里的水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清石灰水,它遇到二氧化碳就会产生白色的不溶于水的沉淀物,石灰水变浑浊了就是这个原因。(9)阅读:我们呼吸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10)谈话:我们呼出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但里面还是有一小部分氧气的。你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吗?
小组探究活动使得组内所有的成员都可以投入到研究活动之中,并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发6.探究“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的小组活动。(1)具体活动过程与上面的研究活动相似,这个研究活动更加突出的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调查和了解,然后借助合适的模型让学生模拟呼吸的过程,从而弄明白“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
(2)在跟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般学生都认为空气是因为肺部像气球一样张开了空气就进入里面。空气是如何进入身体内部的?空气进入身体内部的动力来自于哪里?通过操作呼吸模型,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认识到:胸部肌肉的运动使胸腔内的空间大小发生变化,在胸部扩张和收缩的过程中空气就很自然地被压进肺部了。
(3)另外,在操作过呼吸模型以后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身体去体会呼吸的两种不同方式: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体会在这些过程中身体内部各器官的相互协调和作用。
7.探究“吸进去的空气到哪里去了”的小组活动。(略)这一小组的汇报活动放到下一节研究循环问题的过程中,以指导学生把人的呼吸与循环很好地结合起来看待与分析。
三、总结深化 1.谈话: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哪些认识与你原来的观点是不同的? 2.阅读教材P52(上)介绍“人的呼吸”的一段话。“呼吸让我们吸进含有丰富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3.讲述:人在呼吸中吸入氧气,吸进的空气又到哪里去了呢?这必须与我们身体内部另一种重要的活动联系起来研究。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继续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我们的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着的。你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吗? 2.安静下来,感受自己的心跳。
3.借助于听诊器听一听自己有力的心跳。
二、寻找身体各个部位的脉搏
1.出示人体挂图:“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它遍布我们的全身。2.找一找:我们可以在哪些部位感受到“脉”的搏动?
交流后让学生自己感受颈动脉、股动脉、手腕动脉等处脉的搏动。
3.提问:通过上节课的测量,我们知道脉搏的跳动和心脏的跳动是同步的。为什么脉和心脏会同时搏动?
4.实验:把一个鼓风的风箱和一段胶皮管子相连,在鼓风时让学生摸管子感受搏动。
借助这个模型可以把血管与心脏之间的搏动联系展示出来,化内为外,使教学活动更直观。
5.小结: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心脏是人体的泵,它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
三、研究人的血液循环
1.谈话:心脏是人进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心脏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呢? 2.分组解剖猪的心脏,了解心脏内部的结构。3.借助电化教育手段展示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4.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吸进去的空气到哪里去了?”
5.小结:血管里流动着血液,血液把从肺吸进的氧气和从肠吸收的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去,又把从全身各处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输送到肺和其他器官排出体外。
科学学习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搞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四、巩固深化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自我检测:在图中填写出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的名称。(P80)3.讨论:运动时,为什么呼吸和心脏的跳动会同时加快呢?(1)学生交流。
(2)把讨论结果记录在“科学活动记录本”上。教学手记
“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科学“过程与方法”训练的重点。本单元的研究主题是“呼吸和血液循环”,气体的交换和血液的流动都是在我们身体内部进行的,肺、心脏等内部的器官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如果能够借助合适的模型,可以更好地展示其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帮助。曾经有幸参加过多次国外科学教育专家组织的科学培训活动,每次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国外科学教育先进的理念、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追求外,就是一个个设计合理、制作精良的科学模型了。演示“火山灰喷发”的模型、岩浆遇冷凝固的实验设计、人体关节的结构模型等等具体可操作的实验器材把一些原来只可以凭借想象学习的内容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为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原理提供了生动的情境。可以说,一个合理的模型可以使科学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本次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人的呼吸”及“感知心脏和脉搏的跳动”的模型就是教者根据教学的需要自己制作的,设计思想来自于参加过的国外科学教学培训活动及国外的科学教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模型直接操作,增强了探究活动的生动性,为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有关呼吸的知识和意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科学工具箱” 为教学提供了一些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的模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有些模型则还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为科学教育设计制作出更多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的模型,是每一位科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将继续努力!
3.保护肺和心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正确方法,并能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2、会通过对肺活量大小的比较,知道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是不同的;
3、通过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增强自己的肺活量;
4、通过设计制作小报来宣传如何做好自我保护。知识与技能
1、了解肺活量的含义及其大小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
2、知道体育锻炼对呼吸和心脏带来的好处;
3、制定一份体育锻炼计划;
4、认识常见的呼吸传染疾病和心脏疾病,并了解如何预防这些疾病;
5、了解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肺和心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为什么要参加体育锻炼;
2、意识到保护肺和心脏的重要性;
3、意识到疾病对人体的伤害,并能意识到预防各种疾病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测量肺活量的仪器:塑料瓶(瓶面上使用刻度标志)、水槽、水、粗的吸管、酒精棉球、抹布等。
学生准备:带弯头的塑料吸管、手表、气球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呼吸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心跳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2.提问:关于呼吸和心跳,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3.讲述:不同的同学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不是都一样的?为什么有些同学呼吸快,有些同学呼吸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探究活动
1.测一测我们自己的肺活量。
(1)你的一口气有多长?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器材测量自己的呼吸量。平静时的呼吸量与用尽力气呼吸一次的呼吸量是有差异的。(2)认识肺活量的含义。
(3)小组活动:利用简单设备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作好记录。(4)小组内统计自己测量到的肺活量和历年体检时的肺活量。
(5)阅读、分析数据:比较自己和同学的肺活量时发现了些什么?(6)全班交流。(7)吹气球比赛。
猛吸一口气,全部吹入气球,比一比谁吹的气球大,谁的肺活量大。2.比较讨论肺活量的大小和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有什么关系。(1)小组活动:
与本单元第1课搜集到的呼吸次数的数据联系。
比较:肺活量大小不同的同学呼吸的次数是相同的吗? 讨论:为什么肺活量越大,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越少?(2)学生交流。
(3)讨论:肺活量大对人体的健康有什么好处?
过渡:怎么样做才能让自己的肺活量增加,使心跳更加有力? 3.制定自己的体育锻炼计划。
(1)在你的印象中,哪些类型的人身体一般都比较好?
(2)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让我们的肺活量更大,心跳更加有力。
(3)你平时参加哪些体育锻炼活动?还希望参加哪些方面的锻炼活动? 4.讨论:保护肺和心脏还要注意什么?
(1)除了锻炼,保护肺和心脏还要注意什么?阅读课本第56页上的内容。(2)学生讨论、交流。
(3)谈话: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补充吗?
(4)小结:要保护肺和心脏,应该养成个人的良好习惯,如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不随地吐痰,注意个人卫生,注意饮食、注意休息等,还应该远离毒品,远离有害的不良行为,如吸烟、打电子游戏等。
(5)讨论:你周围有吸烟的人吗?你准备怎么样劝解他们呢? 为学校、家庭、公共场所设计禁烟宣传语和图片。
(6)讲解:另外,还要预防一些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心脏血管疾病和心脏肝脏疾病等。
介绍一些重大的疾病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等。
三、小组活动:制作一份戒烟小报 小组合作,将课上所利用到的资料和自己课外搜集到的资料制作一份宣传戒烟的小报。要求主题突出、版面活泼、内容生动。一周后组织评比活动,优胜的小报将在学校内展出,并到社区内进行宣传。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推荐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11-02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与测试12-20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重点07-07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07-05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7-29
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08-18
苏教版五年级期中语文10-20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教案——第一课时05-18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