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25.《诗经两首——关雎》教案鲁教版(精选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25.《诗经两首——关雎》教案鲁教版 篇1
《诗经两首——关雎》教学案
主备人:顾广师
使用时间:
使用者:
课
型: 新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诗中出现的一些连绵词的读音和字形,学生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知识准备: ㈠、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一提诗我们马上会想到唐诗。是啊,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会背几首唐诗呢!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顶峰,诗人数以千计,诗歌浩如烟海,汇成了诗的洪流。同学们想过没有,形成唐诗这巨大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呢?唐代距离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唐诗的源头也就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距离现在又有多远呢?最古老的诗歌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要解开这些谜,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古代诗歌源头的旅行吧。
㈡、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注释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自读,三分钟后提问,要求学生能不看书回答。
提问: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三、学习过程:
《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一首。
1.老师读读这首诗(范读)。听了一遍,有的同学可能会猜到这首诗的内容与爱情有关。《诗经》的编者把它放在首篇,可能就是为了突出“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吧。
2.跟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这样做有利正音,同时让学生感知诗的节奏、韵律。
3.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自读几遍后要求学生自己看注释,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老师提示重点词语,并试着串讲。
4.导读。重点导读前两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没有。)
②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讲解“比兴”的手法,讲解内容见教参)
③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反复读读,好好想想,试着说说。提示写了什么事?抒
发了什么感情?再看看阅读提示是怎么总结的。
④阅读提示中还写道:“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因为这首诗里运用了反复、双声、叠韵等多种手法。)
四、知识梳理:
(1)姑娘为什么让人产生爱慕之心?
请结合诗句感受人物形象
勾画的语句:
人物形象:
(2)男子的追求是不是一帆风顺?
请结合诗句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心理变化语句:
人物心理:
五、达标检测
(一)1.学生反复朗读、背诵。(作业)
教师可这样检查背诵:①背出起兴的诗句。②背出描写男子心理活动的诗句。
2.重点掌握下列词语(读准、会默写)雎鸠、窈窕、荇菜、寤寐、辗转、琴瑟、参差。达标检测
(二)1.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
教后感:
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教案 篇2
教学目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所营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方法:
分组自学、讨论,通过充分的吟咏,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关雎》。
一、导入:
从我国悠久的文化入题,引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二、新授:
(一)介绍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而“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二)学习《关雎》。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解决字词。教学生诵读的方法。
2、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老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3、讨论全诗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4、老师点拨:
第一章从对对雎鸠的和鸣(起兴),触动了男女爱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 情。
第三章重叠“悠哉”,用以表现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
第四、五章用了类似第二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发展,写思极之幻。“左右采之”、“左右 之”抒写在他苦思冥想、神思飞跃的时候,姑娘优美的身影,水边美好的一瞥,一再重现眼前。“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便是神思飞跃时的幻境。
(三)总结、扩展
《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
(四)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蒹葭》。
一、复习导入:
比、兴手法在《关雎》的运用;
学生背诵《关雎》。
二、新授:
1、学生自由朗读诗文,体会诗歌意境。
2、教师点拨:
时令:深秋。
地点:水边。
人物:青年。
景物:拂晓,露浓霜重,河岸边的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在秋风飘摇不定。
行动:青年思念着心中的人儿,来到河边,透过薄雾和芦苇丛,凝视着“伊人”所在的河对岸,可是心爱的人儿却可望而不可即,心中涌起淡淡的惆怅。青年并没有就此罢休,决心追求“伊人”,但无论是逆水而上,还是顺流而下,“伊人”总是无法靠近,宛如水中月、雾中花,若隐若现,朦胧飘渺。
情景交融:三章写出了景物的细微变化,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景,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求而不可得的凄凉心境,凄清的秋景与感伤的情绪浑然一体,构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三、归纳写作技巧:
1、四言、重章、重言的运用:
《诗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嫌短促,而重章、重言读起来又显得回环反复,节奏舒卷徐缓,二者互为补充,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具有很好的效果。本诗运用重章,细致地表现时空转换和情感的发展。寓变化于单纯,托繁复于简约,写出了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多层次和多角度,从而细腻地展现可主人公感情流程和变化。
2、赋、比、兴的圆熟运用:
本诗是起兴后以赋法叙写。河岸边芦苇上的露水凝结为霜,触动了诗人思念“伊人”的感情。三章的起兴不尽相同,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化,不仅勾画出三幅不同的图景,而且烘托出诗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思念“伊人” 的心绪。在铺叙中,诗人执着的追求、企慕思见的情状,跃然纸上。
四、学生再次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
苍苍 为霜 在水一方 道阻且长 宛在水中央
凄凄 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宛在水中坻
九年级语文下册25.《诗经两首——关雎》教案鲁教版 篇3
一、作文开头
1、时间/地点/人物开头法——在文章开头交待这些要素,给人一种直奔主题的感觉。
如:A.八月二十六日夜,六时至八时将见月蚀。
B.早晨,我们在新闻上看见这个预告的时候,便打算到吴淞去,一来想去看看月亮,二来也想去看看我们久别不见的海景。郭沫若《月蚀》
C.井冈山五百里的林海里,最使我难忘的是毛竹。袁鹰《井冈翠竹》
D.她是谁呀?有三十多岁了,长得可真称得上美丽。高高的身量,典型的鸭蛋脸,挺直而线条优美的鼻子,沉稳的大眼睛,但又有细长的眼稍,更透出一股灵秀之气。茹志鹃《离不开你》
2、点题开头法——单刀直入,直截了当,简洁明了。
如:A.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B.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充盈中华,诚信之光越普照华夏。诚信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诚信》
C.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的红叶;是喷雾的旭日,是竞发的百舸,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弹着欢乐的琴弦,是一路坎坷,一路执著地奔向大海的小溪,是挺直了躯干,舒展了满怀的葱茏,热烈地拥抱蓝天的白杨.3、描写/议论/抒情开头法——奇峰突起。或描写人物外貌,或描写动物外形,或描写建筑外观,或描写周围环境。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写景,渲染气氛,写人,先见其人,为下文蓄势。开头直抒胸臆,以情感人。
如:A.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平,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B.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道余辉,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开若合的记忆的门上。当许许多多都已逝去,当许许多多都已凋尽,我们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别伤心,我已体验过那种感觉,虽然只是曾经拥有。”《留在记忆深处的》
C.银色的月光洒遍人间,显得那么凄凉,昏暗的灯光在屋内闪动着,在这忧闷的环境中,夹杂阒爸爸痛苦的呻吟,妈妈无力的叹息,我非常慌乱,忧虑。这已是深夜十点了,患病的爸爸静静在躺在床上„„《人间自有真情在》(环境描写开头可以渲染气氛,为行文作铺垫。)
D.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朋友》
E.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些东西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最可爱的人》
(开头直抒胸臆,可以为全文订下感情的基调。)
4、引用开头法——可引用诗歌、名言、俗语、流行歌曲,展示小作者的文化积蓄。
如:A.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是可怜而且永陷孤独生活的人。”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在这个世界上也就陷入了孤独。《朋友》
(名言指路,言简意赅,可以深入浅出地揭示出某种道理。在文章的开头引用名言,可以准确有力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表达的内容。)
B.“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歌声在房间的上空回旋着。东东拿着父亲的信,泪水溢满了脸颊。1
三年了,东东离家已经整整三年了,三年来父亲的一封封信已将东东心中的仇恨化为乌有。东东掩卷而思,思绪又回到了三年前„„《常回家看看》
C.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智慧的眼睛》
D.马克•吐温说过,“一只脚踩编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宽容,从这里开始》
E.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2002年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
F.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冰心
5、题记开头法——新奇,独特,但要注意题记的写法,万不可废话成堆。
如:《珍惜所拥有的青春》
刚刚抖落一身的稚气,刚刚放飞完美的天真,青春的微笑还很矜持。
——题记
6、悬念开头法——引人入胜。
如:“卖报,卖报!”街上又传来熟悉的声音。“今天的消息好哇!一份八块钱。”他今天的叫声似乎特别凄楚,我眼前那瘦小的身影在我脑中盘旋,久久不去„„
《报童》
7.排比点题铺排文气
A.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影响;迎向光明;雄鹰风暴的阴遏影响,飞向云霄; 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影响,奔驰原野; 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自由》
B.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
8.故事寓言倍感新鲜
A.有位母亲总是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天才。即使他在做服务员时打碎了不下十个碟子,做售票员第二次出车就丢了钱夹,做邮递员时竟把别人邮寄的信件给人家全关了回去。终于儿子去当兵了。三年后母亲自豪地去参加儿子的检阅仪式。人们望着走过的队伍哈哈 大笑之时,母亲却激动地放声高喊,“哦-----亲爱的保罗!他们都走错了,只有你走对了!”《感情亲疏影响对事物的认知》
B.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这位学者的答话得到了与会科学家的赞同。《智慧的起点》
二、作文结尾
1、自然式——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
2、号召式(希望式)——感染力强
3、总结式——结尾收拢笔势,对前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述和明确的点示,从而显现作者写作此文的题旨,把作文内容凝聚到鲜明的主题上来,给读者以豁然开朗之感。
4、照应式——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优点是可以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5、抒情式/议论式/描写式,如:
A.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年了,可它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张大试卷,只有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生活才将更有意义,更充满欢快。亲爱的朋友,你在生活的试卷上能得满分吗?《生活的试卷》(这种结尾能抒发感情,争求读者的共鸣。)
B.我真想把天下所有美好的祝愿都送给我的妈妈,送给所有的妈妈,送给所有的教师。那是我一片做儿女的诚心。我用它来回报妈妈,回报妈妈的爱,回报这一深情的、美好的爱,回报这无私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妈妈的爱》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4
周公吐哺(bǚpǚ)家给人足(gěijǐ)
人间天堂(jiānjiàn)亲密无间(jiānjiàn)
支支吾吾(wǔwú)
二、将下列的成语补充完整。
乱反正一衣()水和()相处
()前启后()前毖后兴()勃勃
()扬顿挫精()求精()上添花
相得益()()断丝连欲说还()
谈笑风()
三、妙填成语。
()前()后()前()后()前()后
()前()后()前()后()前()后
()前()后()前()后
()()()花()()()花()()()花()()()花
四、用所给的成语填空。
喜闻乐见兴致勃勃喜怒哀乐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别具一格雅俗共赏自娱自乐
()、()的乡戏是农闲的时候,农民()的一种活动。它()、()、()。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听得()、()。
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
江山如画鱼米之乡
江南秋夜,放眼望去(),真是()啊。明月清风、(),水光接天、()。江山如画,徜徉在这(),真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五、补充成语,并按照要求归类。
欲说还()()()吐吐闪烁()词()()吾吾
口若()河妙语()珠谈笑风()眉飞色()
想说又不敢说、有顾虑:
搪塞应付、含含糊糊:
滔滔不绝,精彩巧妙:
兴高采烈有说有笑
六、填字成词,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荣辱()()藕()丝()()()相照同病()()
九年级语文下册25.《诗经两首——关雎》教案鲁教版 篇5
学习目标 仔细阅读全文,抓住文章叙事主线,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2、通过文中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中国农民朴质的人情美。
3、注意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 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解题:蒲柳人家-------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这里指代普通贫苦农家。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学生介绍刘绍棠及作品
资料助读: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52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继孙犁之后“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全部著作共60种,约700万字,被公认为是高产、优产、稳产作家。
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2、背景材料
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杈,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
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四、检查课前预习生字情况
1、字音、字形:
烟囱(cōng)梆他(bāng)纤夫(qiàn)腌臢(ā zā)到了儿(liǎo)
捯气(dáo)唿哨(hū)拗不过(niù)隐匿(nì)勒令(lâ)戏谑(xuâ)荣膺(yīng)断壁残垣(yuán)蓬蒿(hāo)作揖(yī)嘬着嘴唇(zuō)剜肉(wān)捎马子(shào)抡圆(lūn)筵席(yán)害臊(sào)擀面(gǎn)痱子(fâi)(2)字意: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如坐针毡(zhān): 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明确:本文主要有三个人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其中何满子是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则成为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还涉及到的人物: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纤夫和船老板、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
四、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老秀才、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
„„
教师提示:本文没有平铺直叙地去介绍人物,而是以何满子为线索,其中又插入了一些关于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介绍,使本文读来,生动有趣,同时也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2、将文章分为两部分,怎样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原文为两节:
第一节写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开头到“一点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第二节写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到完)。
六、速读课文,感知形象
教师提示:这些朴实的农民,生活是贫困的,精神却是富足的,物质是匮乏的,感情却是丰满的。
思考:
1、小说通过充溢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他们三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同学做到自主学习,老师适当给以点拨和评价。(1)从塑造人物的语言入手,结合文中插图感知人物外在形象。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体现人物个性)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明确: 何满子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
☆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如“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动作描写(“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语言描写(“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神态描写(“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七、品味语言,体会风情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①漫画式的人物外貌描写: ②评书式的人物介绍
③妙用纯乡土味的比喻凸显人物:
④趣用压韵和对偶的民间口语、俗语,读来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 文中也有一些书面色彩很浓的句子: 1、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2、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这是为什么? 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
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八、课后提升,拓展延伸
1、练笔: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2、阐述:你如何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请结合本文与八年级上册民俗单元相衔接,以及一些社会现象来理解阐述。
九、本文主题
这篇小说以六岁小孩何满子为线索展开情节,透过一幅幅风俗画,热情地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他们热诚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十、课后作业:
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这个“救命星”是谁呢?后文写的是什么事?
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欲知后事如何,请看《蒲柳人家》原文。
教学后记:蒲柳人家》是一篇中篇小说的节选,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我特别喜欢这位“神童”作家。他也被誉为“文坛奇人”,他作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他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也颇受人们的喜爱。《蒲柳人家》这篇作品还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教读课文时,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可背诵。学习课文,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课外延伸拓展,扩大视野,深层体会小说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此,课前预习、引导和课后的巩固拓展就更显必要。课上,同学们发挥的较为出色,在小组的阅读,分析,讨论中,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出色,能各抒己见,也能积极的抢答问题,特别是在概括作品中两位主要人物的形象时,同学们的表现尤其突出,从某种程度上也能让我们得出一些思考,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比老师逐字逐句、逐题的串讲课文的效果要好得多。这节课美中不足的就是,因为中途时间没控制好,导致后来的归纳总结作品的艺术特色时没有时间,给人的感觉没有深度,另外就是事先设计好的学案也没能按时完成,所以课后心中不免有些小小的遗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完善自己,课前的准备还是要更充分一些,多点考虑一些上课的细节。
板书设计:
蒲柳人家
何满子:天真无邪、充满稚气、顽皮可爱、聪慧灵秀
人物 “一丈青”大娘 :泼辣大胆 刚直不阿 口苦心甜 溺爱孙儿 民族风格
“何大学问”:侠肝义胆 仗义疏财 慷慨豁达 爱打抱不平 语言:生动形象 准确传神
【九年级语文下册25.《诗经两首——关雎》教案鲁教版】推荐阅读: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05-18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教案09-02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07-28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古诗两首》教案12-09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07-30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9生日礼物12-04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漫游语文世界》教学设计 鲁教版09-13
六年级语文上册《繁星》教案鲁教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