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语文试题

2024-06-16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精选8篇)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试题 篇1

初一语文期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语音测试──给加粗的字注音。(4分)

小憩()骚扰()凸()出 痴()想

2、词语点将──在下列词语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3分)

__天地瘦骨嶙头昏目

碌壮学而不思则

3、语序整理──下面这段话的语序被打乱了,调整后语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 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②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

③ 绝不辜负生命

④ 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⑤ 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

A、①②⑤③④B、②③⑤①④C、④③⑤②①D、②①③⑤④

4、课文反馈──文学常识填空。(10分)

⑪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是__国的____。课文选自《_____》。

⑫ 《童趣》选自《____》,作者是__。清代家,代表作

⑬ 《生命 生命》选自《____》,作者____,本名____。

5、读下面一则关于“梦”的诗谜,回答问题。(4分)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似春潮不多时,去时朝雾无觅处。

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花非花,雾非雾”写了梦的______特点。“夜半来,天明去”点明了梦的_______,“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写出了梦的____特点。

6、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是一条璀璨的诗河。试默写有关黄河的诗句。(2分,多写一条多给1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话较量。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知识迁移。读小诗回答问题。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仍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⑪ 诗中两个“它”指代一样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 第一行“一个浪,一个浪”是否运用了反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 写礁石与浪顽强搏斗的诗句是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有什么含义?它表现了礁石什么样的精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造句闯关。用“我渴望”开头造一个排比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喜你,你的表现棒极了!送你一颗幸运星,创新指数增长100点!继续努力!

第二场 阅读BBS(46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1分)

①也许,一切的一切,盖源于那个绿色的梦。

②也许,只有那个绿色的梦,才深深地、深深地植埋于地下。

③梦想着荒漠里腾起绿云,梦想着绿云里闪出妩媚的花朵,梦想着花朵能邀来洁白的小鸟,梦想着小鸟能衔来蓝色的河流和绿色的草地,梦想着蓝的河流奔涌着不息的生命之歌,绿的草地生长着不败的爱情之果„„

④于是,深深地、深深地植埋于地下,深深地、深深地饮着这份永无尽头的黑色寂寞。

⑤这是一种难以忍受的黑色寂寞!

⑥没有言语,没有阳光,没有欢呼,千年万年,有的只是一种强烈的生存欲望和绿的梦想。

⑦缄默是惟一的语言。也许,惟有缄默才能真正表达万语千言也难以表述的丰蕴内涵。缄默也是一种灵魂的独白。在无月的黑夜假如你悉心谛听,黝黑而神秘的森林里有一颗热情的灵魂在痛苦地呻吟或欢乐地喊叫。

⑧有什么比家雀和秋蝉更乐于絮絮叨叨的呢?就成全它们吧!让它们一千遍一万遍尽情地陈述着肤浅的生命感悟吧!根无须表白,根永远默默无语,用生命的伟大为人类撑起一片绿荫。

⑨缄默,才有力量倔强地延伸。

⑩每天每天,都是一场无言的抗争。与坚硬的地壳、与冰冷的岩层、与灼人的干渴或泛滥的洪涝。根痛苦地扭曲着身体,探寻着点点沃土,吸吮着滴滴甘露。千年万年,生生不息,于是,才有了这宇宙的伟大奇迹:树木──树林──森林„„

把绿的荣耀托给森林,把美的微笑交给花朵,把爱的温柔送给草地,把生命的歌声

让给长流不息的江河。却把苦难和寂寞永远地、永远地留给自己。在深深的、深深的地下,永远地、永远地生活着盘错着虬曲着一个可歌可泣的根之家族!

也许,会有风暴,但风暴只能推折地上的茎,却不能摧毁地下深植的根,或许,会有野火,但野火只能将大地化为焦土,却不能烧掉根的绿色的梦想。而风暴和野火过后,漫山遍野照旧奔涌出那神奇的绿。

是的,只要根在,生命之绿便永存!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2分)

缄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歌可泣: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本文表达观点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和第②段的关系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第③段和第段陈述的对象。(2分)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通过什么同什么的对比,赞扬了什么?(不超过2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第⑩段的段意。(不超过15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7分)

山民

文/韩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儿子也会有老婆

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1、为加粗字注音。(3分)

疲倦:____遥远:____遗憾:____

2、对本诗主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山民”是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

B、“山民”有渴望冲破封闭、保守的强烈愿望。

C、“山民”的遗憾是见到大海的理想在他儿子、儿子的儿子身上也不会实现。

D、“山民”对自己理想的实验只是进行了想像,却没有付诸行动。

3、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山民》属于寓言诗,它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人,不安于“山”,总向往着“海”,见异思迁,总不会成功。

B、“他问”“他想”“他觉得”“他只是遗憾”──诗人选择这样的词语,旨在刻画一个有思想,有活力,却战胜不了命运的“山民”形象。

C、“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山民”对山的疲倦,意味着对现状的不满足,因而激发了新的思维,激起了对新生活的追求。

D、诗篇重在记叙,语言平实流畅,朴素无华;塑造人物,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4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__,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_________,心之所向,则或______,______;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粗字注音。(2分)

怡然称快:______

庞然大物:___

癞虾蟆:___

项为之强:___

2、上文选自______,作者是___。字____,___(朝代)文学家。(4分)

3、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2分)

4、解释下列加粗字词。(3分)

昂首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出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

鞭数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驱之别院: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2分)

⑪ 又留蚊于素帐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 以丛草为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幼时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富有情趣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从文中找出几个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生活中,你有过作者描述的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喜你,你的水平棒极了!送你一颗快乐豆,能力指数增长100点!继续加油!

第三关 作文画板(60分)

阅读下面材料:

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你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及风采,那么,你就没必要去仰视别人。你,就是一道风景!

请以“我就是一道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与字数不限,尽量写出自己最有个性的方面。恭喜你,你的语文棒极了!送你一颗成功果,智慧指数增长100点!胜利属于你!

【参考答案】

第一场

1、① qì② sāo③ tū④ chī

2、俊 琼 伶 察 虬 止

3、B

4、⑪ 美 莫顿?亨特 当代少年

⑫ 铁箫人语 宗璞 紫藤萝瀑布 生命的顽强与永恒

⑬ 杏林子作品精选 杏林子 刘侠

5、对偶;比喻 不真实 出现的时间 短暂

6、略。

7、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8、⑪ 一样,两处均指代“礁石”。

⑫ 不是反复。作者连用两个“一个浪”是为了说明礁石承受扑面而来的巨浪之多(下文“无休止”与此照应),而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同一事物。

⑬ 前四行。

⑭ 含义是礁石毫不畏惧汹涌而来的巨浪的冲击,依然满怀着对大海的热爱之情。表现了“礁石”不畏困难、热爱生活的执著精神。

9、略。

第二场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1、略。

2、根无须表白,根永远默默无语,用生命的伟力为人类撑起一片绿荫。

3、递进关系

4、根 根

5、家雀、秋蝉同根的对比,赞扬了根无私奉献的精神。6、赞扬根的无言抗争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1、pí juànyáo yuǎnyí hàn

2、C

3、A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yíchēnɡpánɡlàiiānɡ

2、《闲情记趣》 沈复三白 清代

3、略(见原课文)

4、抬头 愉快 未 染色 正 用鞭子打 赶走5、⑪ 又把蚊子留在无色的蚊帐中。

⑫ 把草丛当作树林。

6、① 将夏蚊“私拟作群鹤舞”。

② 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③ 观二虫斗草间,鞭虾蟆。

7、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8、略。

9、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

10、提示:如看成群的蚂蚁爬树,私拟行军的队伍等,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试题 篇2

编者为什么会做此解释呢?我想可能是和下句联系起来后做出的判断。且看下句:“清风半夜鸣蝉”。“清风”“半夜”“鸣蝉”是三个名词性词组, 那么据此可以推断“明月”“别枝”“惊鹊”也是三个名词性词组。这样上下句在词性上构成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满足了词在形式上的美。但是, 如果我们把“别枝”做“另一个树枝”讲, 那么, 首句该如何在意境上去理解呢?夜晚很静, 万物安眠, 这时, 一轮明月升起, 因为夜晚太静了, 以至于同样寂静的月光居然惊起了“另一个树枝”上的鹊儿。我们不仅要问, 既然有“另一个树枝”, 那么我们视线的端点肯定是“这一枝”, 那么“这一枝”在哪里呢?“这一枝”上发生了什么呢?“这一枝”上发生的事情对词的意境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这一个”, 何来“另一个”呢?不交代“这一枝”上发生了什么, 只说“另一个树枝”发生了什么, 没有对比何成完整的意境链条呢?所以, 我认为课本上的解释是不确切的。编者其实犯了因词害义的老毛病。

笔者以为“别”字当“别离“之意比较恰当。“别枝”应该做“飞离树枝”讲。这个首句的意境连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夜晚很静, 万物安眠, 这时, 一轮明月升起, 因为夜晚太静了, 以至于同样寂静的月光居然惊飞了在树枝上栖息的鹊儿, 飞离的鹊儿窸窣飞动的声音又反衬了夜晚的寂静。我们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是不是更合现实、也更顺畅呢?我们这样理解是不是更合乎辛弃疾的创作本意呢?我想, 像他这样的词作大家不会犯这样因词害义的低级错误吧?他要是没有犯, 我们后来者就不要替他犯这样的错误了吧。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 (下) 第四单元第二十四课选取了《山海经》的名篇《夸父逐日》, 原文如下: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 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弃其杖, 化为邓林。

全文不带标点三十七个字, 但叙事完整, 交代清楚, 短小精悍, 撼人心魄。我以为鲁教版对其中“邓林”的解释有待商榷。原注释是这样的:“【邓林】地名, 在现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毕沅考证, ‘邓’‘桃’古音同, 邓林即为桃林。”我们看了这个注释, 很清楚编者是倾向于前者了, 不然不会把它放在主注释的位置上。但是这个注释能解释通文意吗?我们来看文章, 夸父和太阳赛跑, 肯定是从东向西跑, 太阳落山, 夸父才到黄河、渭河交界处, 二水不够夸父喝, 向北找更大的水域, 按课本上说是雁门山北, 从地理位置说应该是山西北部甚或内蒙一带。从地理位置上看, 夸父应该是从黄河渭河的交界处向北进发, 没有找到大泽半道渴死了, 那夸父渴死的位置应该大概是黄河渭河的交界处到内蒙之间。按照夸父的精神逻辑, 生命不息, 逐日不止。夸父肯定是在临死的最后时刻才丢弃了自己追赶太阳的主要帮手———拐杖。可是他的拐杖怎么会遗弃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呢?这在方向上是南辕北辙, 在地域上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啊。《夸父逐日》虽然是神话故事, 但是神话故事也要符合基本的生活的逻辑啊。由此, 我认为, 鲁教版的这个注释完全可以删除, 直接用“桃林”一说更为恰当。“地名”说欠妥, 但放在了前边;“桃林”说恰当, 却放在了后边, 让学生莫衷一是, 造成学习上的负担和混乱。实在没有必要。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试题 篇3

《郭沫若诗两首》一课选自郭沫若诗集《女神》。全文由《天上的街市》与《静夜》两首诗歌组成。

一、新课导入

我以“在这首优美的诗中,诗人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大胆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学生走入了境界。

二、朗读是关键

1.我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然后师生共同商讨,确定了整首诗歌的朗读基调“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接着我示范指导学生读,小组读、全班齐读、散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我引导了学生欣赏诗歌的要点

1.用词准确、凝练;

2.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3.联想自然,想象丰富;

4.情感真切,意境深远 。 在这里,我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凸现其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静夜》很短,但学生谈得颇多。抓住了写景和传说的作用。谈到了“月光”、“白云”在诗中的意象;深到鲛人为何会对月流珠;谈到了“天河何处?”“对月流珠?

四、想象

在对两首诗歌的品味之后,我教学生王城了课后第二题。学生做的很好。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4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搞好本期教学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使自己真正成为时代前进的促进派。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1班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41人。六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六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六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四、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第二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具体教学策略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开学准备周

第二周: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共12课时)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课时)1.2展开与折叠(2课时)第三周:1.3截一个几何体(1课时)1.4从不同方向看(2课时)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1课时)第四周: 回顾与思考(2课时)第一章测试(3课时)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共21课时)

2.1数怎么不够用了(1课时)2.2数轴(1课时)第五周: 国庆长假 第六周: 2.3绝对值(1课时)2.4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2.5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第七周: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2.7水位的变化(1课时)2.8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2.9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第八周: 2.10有理数的乘方(2课时)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2.12计算器的使用(1课时)回顾与思考(1课时)第九周: 第二章测试(2课时)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试题 篇5

第一次在片活动中开课,有责任有压力更要有付出。但经历这个过程后,真的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让自己学到了很多平时的教学中学不到的东西。在得知开课后,先用许多时间钻研了教材,查阅资料,备好课,做好课件。自以为准备得比较充分了,考虑也比较全面了。但第一次试教下来,同事提出了很多意见。听着同事的真知灼见,我只有连连点头的份,有“如梦初醒”的感受。第一次磨课,给我如下启示。

1、过渡要自然教学过程中从上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时,教师要设置承上启下的语句,让学生有自然而然的感受,没有突兀、跳跃的波动,使学生听讲更专注。但我的整堂课节奏很快,缺少一些必要的过渡,给人硬碰硬的感觉,板块与板块之间很生硬。宋校长也帮我指明了道路:要预设学生的回答,抓住学生的回答自然过渡。用这个方法,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1)由珠穆朗玛峰图片引到对珠峰的介绍;

(2)由课题中的“地球之巅”指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也叫“埃非勒士峰”,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从而引出英国人的话;

(3)从英国人的话引出登山的困难。通过针对性的过渡,在评课时,有老师评价我的课教学过程很流畅,老师问题的铺设自然。

2、语文味第一次上课时,我只抓住人物的精神分析,没有深入地品读语句,缺少语文味。第二次上课时,我注意了文本细读,抓住关键词和尝试朗读使学生仔细领会言语内在精细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与肌理。

3、语言要简洁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这个道理我也知道,但在平时的课上,不知不觉中自己讲得很多。陈老师告诉我“自己的`话要少,越少越好”,我也特意地注意了,针对学生的回答,我只是稍加归纳,绝不要重复,少一些哆嗦的话。但第二次课上下来,自己的话还不够简洁,以后要重视起来了。第二次上课后,从听课老师的点评中深受启发。

4、创新设计 “创新”这个词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教学也同样如此。如何多角度地解读文本,读出自己的东西,有新的体会,新的理会,新的方法,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的课很传统,缺少新意,缺少亮点。

5、浅文深教如何抓好一个切入点,围绕一个重点深挖进去,如何由表及里,由浅显的内容深挖下去,让学生了解更深一点。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试题 篇6

第一部分 阅读

一、默写

1、会当凌绝顶。

2、,长河渐落晓星沉。

3、一道残阳铺水中。

4、,沉鳞竞跃。

5、两处春光同日尽。

6、《观沧海》中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7、本文选自《 》,这部书相传是周朝 所作,文中的孔子名,字,是我国 时期 国著名的、。

8、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赴汤蹈火 及日中如探汤 ..B.孰为汝多知乎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一儿以日初出远 日积月累 ..D.人不知而不愠 孰为汝多知乎 ..

9、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见两小儿辩斗 B.日初出大如车盖 C.孔子不能决也 D.孰为汝多知乎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⑵孰为汝多知乎。

11、选文以两小儿的笑“曰”作结语有何作用?

答: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

12、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2)迷惑失道()..(3)遂得水().

13、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14、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的黄蜂伏在上,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 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 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 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⑤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⑥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⑦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⑧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⑨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

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

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16、在第②段依次应在空白处填的词是、、。(A.肥硕 B.肥胖 C.轻捷 D.轻快 E.短短 F.长长 G.莲房 H.肥大 J.拥肿)

17、第②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A.百草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B.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C.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

D.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

18、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采用的写景顺序是:()A.由高到低 B.由静到动

C.由近及远 D.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19、文章第④段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20、文中第⑨段用到了一个排比句“也许„„也许„„也许„„”,它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C.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和无奈的感情。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使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爱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的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的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临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小男孩的无知,但转年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丧失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的。”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的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没人获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语言。

21、文章的第一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22、第二段中“男孩开始犹豫”,为什么小男孩犹豫?

23、第六段中“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表现了医生什么的心理?

24、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25、第⑦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放出光彩”。

26、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二部分 作文

27、作文

题目:为自己喝彩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试题 篇7

毕业班语文复习——将句子写具体

把句子写生动。(一般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形式把句子写生动。)

1、雨一直下着。(陈述句)

雨一直下着,欢快地唱着动听的歌。(拟人句)

雨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下个不停。(比喻句)

2、我站在楼顶上,看见新修的环城路又长又宽。

我站在楼顶上,看见新修的环城路就像一条飘绕在城外的玉带,又长又宽。(比喻)

3、山上叮叮冬冬的泉水,非常好听。

山上叮叮冬冬的泉水,犹如一首美妙的乐曲,非常好听。(比喻)

4、小鸟在树上不停地鸣叫。

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着动听的歌谣。(拟人)

5、骏马和大牛静立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

骏马和大牛静立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拟人)

6、他跑得快。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比喻)

7、战士们冲向那个高地。

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冲向那个高地。(比喻)

8、中朝人民的感情很深。

中朝人民的感情像海一样深。(比喻)

9、公路上,许多车辆来回行驶。

公路上,许多车辆来回奔跑着。(拟人)

10、十字路口,红绿灯提示行人及车辆注意安全。

十字路口,红绿灯眨着眼睛,提示行人及车辆注意安全。(拟人)

11、《新华字典》是我学习的重要工具。

《新华字典》是我学习中最重要的好伙伴。(拟人)

12、青蛙叫着。

青蛙在唱着动听的歌。(拟人)

13、星星一闪一闪。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试题 篇8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我会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11.上述材料说明我市 1.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最重要的是每()位同学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A.每位公民都具备了很强的环保意识()B.把环境保护作为自已的中心工作

2.良好的班集体靠的是缘分,是自发 C.可以放弃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形成的。策 D.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对于青少年来说,下列哪些行()为有利于我市生态市建设更上一层楼

3.朋友有困难,没有能力帮助他,就()应该断然拒绝。①加强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知识 ②积极参加校园、社区等各种环4.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境绿化美化活动 ③义务回收废旧电池 和社会的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④垃圾分类投放 ⑤直接向河流倾倒生活()污水

5.只要停止污染物的排放,就能改善A ①②③ B ②③④ 环境质量。C ①③④ D ①②④()13.(2006·四川遂宁)6.科技带来了无限财富,科学技术是第一2006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可再生产力。

生能源法》。另外,首部《能源法》2006

年有望出台。同时,有关《石油法》和《天()

然气法》的调研工作也正在进行。可见 7.有没有好奇心,照样能当科学家。

()(A.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十分严峻

B.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是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8.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 C.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关键靠科技创用社会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

D.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同依法治国9.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

结合起来 时,应采取一切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14.(2006·山东莱芜)2006年3月益。()

18日,济南市第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0.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民法。在市科技活动中心举行,同学们的创新作品()得到了专家和参观者的称赞。青少年参加科

二、我会选择(每小题2分,共28分)

技创新活动()

(2006年山东省临沂市,12、13)200①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年,临沂市生态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法 ②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效:水环境质量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成为全

会耽误学习时间,影响文化课学习,影响学省出境河流水质最好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习成绩 ④有利于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持续好转;生态环境全面改善,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我市大生态体系基本建立。

根据材料回答11一12题: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用心

爱心

专心 15.(2006年广东省佛山市,22)胡锦涛总书记说:“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个民族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就难于在世界竞争中立足”。这段话表明()

A.经济的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B.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C.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技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6.(2006年河北省,10、)中央国务院于2006年1月26日作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据此回答:当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

A.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B.是经济文化的竞争 C.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D.是军事实力的竞争

17.(2006年河北省,11)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新一代青年人要()

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②把创新精神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③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④敢于冒险.硬打硬冲。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

18.(2006年四川省广安市,11)2006年1月9日, 国家召开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向两位贡献卓著的科学家叶笃正、吴孟超颁发2005最高科学技术奖, 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成为本次大会的响亮主题。这表明

()

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 ②我国正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③科技工作与人才工作正成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 最关键的就是科教更加进步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9.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究,这

()

A.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B.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提出来的

C.国家对执法部门提出的基本要求

D.中国共产党对党员提出的要求 20.赵新刚听说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同龄人无钱上学,于是就和父母商量,从自己的零花钱中节省一部分钱,然后再向父母借一部分钱(让父母记好,等挣钱后再还),每年拿出500元钱资助一个同龄人,让他和自己一样有上学的机会。我认为()①赵新刚的做法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美德② 赵新刚的做法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没有必要这么做③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会变成美好的人间④赵新刚是想出名,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

A ①② Β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国,应该()

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对所有违法犯罪行为都给予最严厉的法律制裁 ③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④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A ①②③ Β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2.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本次宪法修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新形势新经验,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照法定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由党中央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①宪法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④宪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23.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义务教育法》区别的是()

①前者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后者是普通法律②前者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后者规定义务教育方面的问题③前者不具有强制性,后者具有强制性④前者对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后者对适龄儿童和他们的监护人具有约束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4.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这说明()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只有宪法是国家的法律. C.其他法律和宪法规定的内容相同

D.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与宪法不同

三、我会回答(共36分)

25.(2006年浙江省嘉兴市,24)“当代毕升”王选的《遗愿》:

“人总有一死。这次患病,我将尽我最大努力,像当年攻克科研难关那样,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争取恢复到轻度的水平,我还能为国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旦病情不治,我坚决要求‘安乐死’,不愿浪费国家和医生们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并且死了以后不要再麻烦人。”“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21世纪中叶中国必然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作了一点贡献,已死而无憾了。”

请回答:

(1)王选毕生致力科技事业。发展科技对“振兴中华”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2)王选的《遗愿》折射出他高尚的品格。为担当“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们青少年能从王选身上学些什么?(请从三个方面加以简要阐述)(6分)

26.近年来,国家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宗教信仰、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法规,国家承担的各项职责就难以实施,社会也就会陷于混乱。

(1)上述材料集中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这一方略的含义是什么?(4分)

(2)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基本方略?(4分)

(3)在实施这一基本方略的过程中,青少年应该怎样做?(4分)

27.(2006·浙江温州)(12分)材料一:黄伯云教授是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出国留学时,他时时提醒自己:“作为中国留学生,不是代表个人,代表的是国家,应该要有自己的骨气。”1988年黄伯云教授回国创业.他选择了世界最先进的航空制动材料的研制,因为他认为:“国家的需求就是自己的责任。”20年来,他寒窗苦守,经过无敷次试验,终于获得成功,改写了中国飞机依赖进口刹车片的历史。

材料二:我们用50亿吨的自然资源创造了1.6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而日本只用20亿吨,差别在于技术进步和创新。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掌握了全球90%以上的核心技术,而我国许多高端核心技术还依赖进口,有的甚至受到限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黄伯云教授奋斗的历程启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4分)

(2)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发展科学技术?(4分)

(3)学校开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节活动,请你提出一项活动建议。(4分)

四、亲临其境(共12分)28.某小学开展“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活动。学生小宝在日记本中这样写到:周一睡觉忘了关灯,浪费了不少电,真不应该;周二连撕了三张白纸,老师说造纸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和水,我感到很惭愧;周三,我发现妈妈只为洗两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浪费水电,我建议妈妈用手洗;周四……

(1)读完日记后,你有何感想?(6分)

(2)请你也像该同学那样反省自己的环保行为,记下感受最深刻的三件事。(6分)

五、实践探究(共14分)

29.某校初三(1)班班委会为了配合活动课“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学习,增强同学们的科技意识,准备开展以“继

往开来话科技,开拓创新兴中华”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假如你是该班的一位同学,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

(1)班委全请你策划一期黑板报。你打算安排哪几方面的内容? 列举哪些具体事例?(4分)

(2)班委会召开主题班会,请你设计该主题班会的活动步骤。﹙要求:围绕主题,鼓励参与,讲究实效。﹚(4分)

(3)班委会组织同学们观看录像《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请你谈谈观后的感想。(6分)

【期末标准检测】

一、我会判断(每小提题1分,共10分)1.ⅹ 2.ⅹ 3.ⅹ 4.ⅹ 5.ⅹ 6.√ 7.ⅹ8.ⅹ 9.ⅹ 10.ⅹ

二、我会选择(每小提题2分,共28分)

11.D、12.D(点拨:一材多用的选择题已在各地的中考题中广泛出现,这种形式的好处是可以通过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考查,如本题既考查学生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的认识,又考查了学生环保行动的落实。)13.D(点拨: 我国制定这些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D答案是符合题意的。)14.A(点拨:青少年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③显然是错误的。)15. C(点拨: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这段话,主要说明科技进步与创新对于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选项A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指出了经济的发展对科技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但没有明确指出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不选;选项B与题干无关;D选项“科技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说法不准确。)16.A 17.C(点拨: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当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故选A;新一代青年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精神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项④把创新理解成敢于冒险、硬打硬冲的观点是错误的。)18. A(点拨: 此题运用排除法解答。选项③认为科技工作与人才工作正成为当前的中心工作的观点错误,当前的中心工作仍是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 最关键的就是经济建设的目标,所以选项④不正确。故选A。)19.A 20.B(点拨:该题考察的是我们对社会承担责任、对是非善恶及其影响的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赵新刚的做法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美德,对个人及周围的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人们都能行动起来,就能救助更多的失学少年。)21.B(点拨:走依法治国之路,就要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健全法律监督,因此,题肢①③④符合题意,是正确的;题肢②是错误的,因为对于违法的程度不同的人,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不同的。)22.C(点拨:宪法的修改,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照法定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认真研究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题肢①②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宪法的修改,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由党中央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因此,题肢③是正确的。我国之所以要修改宪法,是根据新形势的需要而修改,这说明了宪法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23.A(点拨:具有强制性和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两个基本特征,所以,③④两个题肢都不应该选,正确题肢为①②。)24.A

三、我会回答(共36分)

25. 答案:(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发展科技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点,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关键。

(2)一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国家主人翁意识;二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和奉献精神;三是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实现理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四是崇尚科学,尊重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点拨: 王选教授感人致深的《遗愿》,不断激励着我们青少年要勇于担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向王选教授学习,报效祖国。发展科技对“振兴中华”的重要意义,可围绕科技的作用、国际竞争与综合国力的增强等角度回答;我们青少年从王选身上学的高尚品格,可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特别要注意回答的全面性。)

26.答案:(1)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到下,依据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4分)(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4分)(3)我们要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4分)

(点拨:这道题把握的中心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围绕这一中心,突出了重点,考察了热点,解决了一点,克服了难点,考察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7.答案:(1)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与祖国荣辱与共;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掌握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本领;要确立主人翁意识,把国家、民族的大事当做自己的大事。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上,科技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优先发展的目标;我国在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距离,面对西方发达的科技经济的压力,更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围绕科技这一主题提出活动建议均可。如:开展科技小发明比赛、参观科技馆、科技黑板报评比、爱科学演讲比赛、听科技讲座等活动。

(点拨:解答第(1)问应明确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第(2)问回答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第(3)问只要是围绕科技这一主题提出活动建议均可。)

四、亲临其境(共12分)

28. 答案:(1)①落实环保行为,努力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②从小养成环保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③珍惜资源,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敢于指出违反环保要求的浪费行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每点2分,共6分)

(2).如我到海边游玩时随手乱扔饮料瓶,污染了环境,真可耻。(其他意思相近、言之有理的亦可,每件事例2分,共6分)(点拨:此题以某小学生的日记为载体,要求评价他人,反思自我,主动探索,旨在考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情感表达的能力,落实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原则。其中,学会反思,是本题考查的重要目标。此题的两个设问均具有开放性。对第一问,可从环保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两方面作答。对第二问,一要写出生活中具体的不符合环保的行为;二要紧扣教材,反思其危害;三要在情感上有所表示。)

五、实践探究(共14分)

29.答案:(1)安排三方面内容: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②我们身边的科学技术。③中国最新科技成果。具体事例:①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部分,列举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张衡的地动仪、中国古代的药物学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②在我们身边的科学技术部分,列举优质大米离不开水稻栽培技术、服装离不开缝纫技术和纺织技术、网上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等。③在中国最新科技成果部分,列举秦山核电站的建成等原子能应用成果、“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等空间技术成果、克隆牛、羊的出现等生物技术成果。(4分)

(2)第一步:观看我国科技回顾与展望的专题片。

第二步:请专家介绍我国科技的发展情况。

第三步:请学生代表谈观看影片和听专家介绍后的感想。

第四步:请老师总结、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对学生提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希望和 要求。

第五步:全体起立,高唱国歌,班会结束。(凡回答出四步即可,4分)

上一篇:学写倡议书作文六年级第六单元下一篇:“第二课堂”活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