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教案(精选8篇)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篇1
第二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并提示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这单元课例由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2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窘、绞”等生字,会写“痴、愧”等生字,正确书写“牧童、祸患、幼稚”等词语。
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积累有关童年生活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5、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感动的语句。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7、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从词句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3、“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应关照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3.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收集吕岩、杨万里、辛弃疾的生平
2、有关古代童年生活的古诗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
(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3)师生共同评析。
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
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六)作业、拓展
1、背诵古诗。
2、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3、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
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
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读入情
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特别提示: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
(三)议深情
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总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小练笔:读了这三首古诗词,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茅檐 低小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
无赖
【教学相关链接】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抄写喜欢的句子。【教学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
四、布置作业
1、课文描写的一些场景和画面,一定使你印象深刻。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写下来。
2、阅读《城南旧事》或是高尔基的《童年》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4)
想象驼铃用处(5—9)
对童年生活无
} 想替骆驼剪毛(10)限怀念 追问骆驼去处(11—14)
7*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萧红的资料。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学生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2、汇报交流:
⑴ 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⑶ 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 思考: 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 交流、讨论:
⑷ 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表达感受
8、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教学挂图。【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 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开放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六、作业:抄好词句。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作业::抄摘5个好句子并写体会。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
本课的教学课件,本课的教学挂图,课外的儿童诗。【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1)很有韵味。(2)语言中有图画。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五、作业
1、选择背诵诗歌。
2、有兴趣的,可以试着写一首儿童诗。【板书设计】
我想
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
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
3.班内交流。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了《童年》这优美的歌曲。听了这样的歌曲,我们想到很多,好像也看到了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和老师所收集的童年影集吧!这些都是我们童年时代捕捉的特别镜头,里面珍藏着大家的美好回忆。
2、学生交流翻看影集。
3、过渡:同学们,童年的歌声还在我们的耳边吟唱着,童年照片中的美好画面还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一定回想起了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其中,有一定很多有趣的事情!现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大家,好吗?
4.指名发言。
5.听完同学的有趣事,大家一定会发现,在我们的童年时代里,有许多有趣的、值得回忆的事情,今天老师要大家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最有趣的童年往事说出来,让大家彼此分享。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1.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说内容不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等。只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
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
1、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
1、让学生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学生写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把握写好的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2、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学生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眼前呈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多采,充满着天真无比的童趣„„。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写完,下课后继续写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展示典型,组织讲评
1、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
4、.生共同评议。
导语:刚才听了这位同学朗读了他的习作,大家看看,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生评价)
导语: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5、展示中等的习作,让组织学生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注意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6.展示教师杜撰而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同样问题的“病文”(也可以从外引进),组织评价。
二、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先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总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大家的思路应该更加宽阔了吧!为了使大家的童年趣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回去把文章认真改一改,把童年趣事写得具体,更生动,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童年的美好和欢乐。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时数】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
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
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
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生集体评议。
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
三、课外书屋
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
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则精彩片段。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篇2
一、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上面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 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熟练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与改写小数,以及比较小数的大小。
2、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
1、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名数间的改写。
3、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关键: 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四、教学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 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 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如,小数大小的比较就可以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 移过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五、课时安排: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教学内容:例
1、做一做(P50-5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5、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关键:通过米尺直观图引出十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四、教学准备:主题图、米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在学校里与我们最亲密的伙伴就是我们的课桌了。课前请同学们去测量过自己课桌的长和宽,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们测量的课桌长是多少?用米做单位是多少?(多出1米的部分用米做单位是多少?)宽是做少?用米做单位是多少米?
2、在我们测量课桌的过程中,课桌长和宽用米做单位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测量时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还有很多,人们就想到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这样 我们的小数就产生了。(板书:小数的产生)
3、刚才有的同学用分数表示、有的用小数表示,我们可以看出小数和分数间存在某种联系,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其中的奥秘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要研究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借助一样工具。出示米尺。
1、这是一把1米长的米尺,把一米长的米尺平均分成几份?(10份),每份长多少?(1分米)2、1分米用米做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0.1米)
3、那这样的3份、7份是多少呢?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又是多少米?
4、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其他例子吗? 处理方法:刚才我们是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你能举出这种类似的例子吗?
5、大家仔细观察,刚才这些分母都是10的分数,写成小数后,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小数,像这样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6、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1厘米的放大图,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7、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 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②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③师生共同概括: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分 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板书)
8、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1、括号里能填几,怎么知道的? 0.1米里面有()个0.01米,0.01米里面有()个0.001米 2、0.1米里面有10个0.01米,10我们就叫0.1和0.01间的进率
0.01米里面有10个0.001米,10我们就叫0.01和0.001之间的进率
3、我们就得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谁能告诉大家,这些进率之间,哪个和那个是相邻的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
2、出示练习九的第3题。谁和谁是一幅手套呢?独立思考。
3、对口令:同桌两人,一人说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另一人说出小数。然后互调。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篇3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10分)
御pìn()
滑jī()
zhāo()书
提xǐ()jiǒng()迫
假寐()
狡黠()
撵走()
号叫()
勾当()2.选词填空。(3分)
(1)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一下他的新衣服。
A.炫耀
B.夸耀
C.显耀
D.显示(2)这些衣服()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A.轻软
B.轻盈
C.柔软
D.轻柔(3)非查处那名胆敢()寡人的歹徒不可。A.违抗
B.冒犯
C.违逆
D.触犯 3.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狼》一文告诉我们狼是一种非常贪婪、凶残和狡猾的动物,人类没有办法战胜他们。
B.《我若为王》中作者认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是消灭了王权思想和奴性思想的“王”。
C.《黑信》一文中警察局长可能是个蠢人,但也可能是个聪明人,不惜以自己下台为代价,让国王丢丑,让全国百姓都知道国王是“世界上最傻的傻瓜,傻瓜中华的傻瓜”。
D.《李寄》一文在热情赞颂李寄不畏凶暴,敢于斗争的同时也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官吏懦弱无能、草菅人命的社会现象。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个人都随声附和着。
B.那些字词念了五十来遍,早已经能够倒背如流了。
C.我并不以为我的儿子会是无所不至、一无所能的白痴。
D.那帮仗势欺人而又愚蠢可笑的恶少不知是计,果然中了圈套。5.下列句子冒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男爵爱卿,”他厉声言道:“朕想卿也明白,‘陛下’这个称呼在全国范围内只属于孤家一人。”
C.双方议定:三盘两胜。
D.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6.文学文化常识:(2分)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苏洵、苏轼、王安石、欧阳修、柳宗元、________、_______。7.名著阅读:(4分)
请从下列情节中任选一个,简要概述出情节的主要内容。
(1)武松斗杀西门庆
(2)皇帝穿着“新装”在街上游行
(3)邮政局长私拆假钦差的信件 情节概述: 起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8—11题。(15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配做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机的样子,他不愿意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种新奇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8.按要求写句子。(3分)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描写皇帝心理活动的句子:
(2)描写皇帝动作的句子:
(3)描写皇帝语言的句子:
9.这两段话对皇帝的描写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10.大臣们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他们为什么要如此建议?(4分)
11.给这两段话写个概要介绍。(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0分)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12、这是一篇()(2分)
A、寓言
B、神话故事
C、童话
13、点明寓意的句子是哪句话?(2分)
14、下面的几个成语是对这段寓言思想内容的概括,正确的答案是()(2分)
A、自高自大
B、以弱胜强
C、骄兵必败
D、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15、文中两次写蚊子“吹着喇叭”分别表现了蚊子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三)(2010•浙江湖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 一19 题。(17 分)一包花生
陈亦权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毁了!
③ 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④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⑤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⑥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心想:
。于是镇长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⑦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马蹄声。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哦!”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材料!”镇长说。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了!
⑧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你对孩子们的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写着的名字是——艾莱特。
(选自《 意林 少年版》 2010年第4 期,有删改)
16. 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3 分)
①
—筹款遭拒—
②
—
③
—富翁来访—得到善款
17. 阅读第⑥段,按要求答题。(5分)(1)加点词语“这番景象”指什么?(2分)
(2)请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镇长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3分)
18.文章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镇长,一个是富翁,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4 分)
19.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谈谈你对链接材料中受助者家长的看法。(字数不超过80字)(5 分)
【链接材料】丛飞,深圳著名歌手,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近300万元,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丛飞身患重病后,曾接到受助者家长的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当对方得知丛飞正患病住院没钱继续捐助时,就问:“那你什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啊?”
三、创新写作(50分)
20.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只小毛驴长大了,妈妈让它去学本领。它先去学耕地,可是没有半天,就不愿干了,因为它觉得太累了。于是又去学驮米,哎呀,驮米也不省劲,干脆去学拉磨吧,同样费力,不如去拉车,可车太重„„结果,什么本领也没学成。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些什么?
要求:
1、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
第六单元参考答案
一、1.聘
稽
诏
葸
炯
mâi xiá
niàn háo gōu
2.(1)C(2)B(3)B
3.A
4.C 【点拨】“无所不至”用以指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应改为“一无所知”。5.B 6.苏辙
曾巩
7.【示例】情节概述:皇帝穿着“新装”在街上游行
起因:大臣和官员们建议皇帝举行“游行大典” 经过:大臣、官员和老百姓都称赞衣服 结果:小孩说出真相、揭穿骗局
二、(一)8.【提示】从选文中可直接找到。
9.对皇帝采用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的方法,揭示皇帝惶恐的内心和虚伪的 面目。
10.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的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以此建议讨取皇帝欢心,求得更好官位,保住已有官职。
11.面对骗局,皇帝和大臣虚伪的表演,使骗子欺骗手段得逞。
(二)12.A
13.末句
14.C
15.第一次表现了蚊子的勇敢无畏。第二次表现了蚊子洋洋自得。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蚊子得胜后不可一世的骄傲神态。
(三)16.① 学校被毁
② 种植花生
③ 准备材料
17.(1)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2)既然付出一点劳动就能使那一小包花生变成这样,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动手造一所学校呢?
18. 镇长:着重谈他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关怀。
富翁:能捐资造学校,并且告诉我们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
19.受助者家长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其实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篇4
一我的积累,我运用。(63分)
1.我会读拼音写词语(12分)
Wei fengdao zeiai xiaogan jubi guogui ju
Wu ruqu xiaofu zeda chenqiu fanpei li
2.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6分)
不()代价了()指掌安()乐业
面不()色完好()()尽脑汁
3.我会组词(8分)
梁()诣()陪()侮()粱()指()赔()悔()
4.我会选择正确的读音(8分)
造诣(yi zhi)乌贼(zhei zei)说谎(fang huang淮南(huaifai)岂止(qi zhi)胚胎(pei tai)咀嚼(jiao jue)暖和(nuan huo)
5.我会把下列对联写完整(10分)
(1)地满红花红满地,()
(2)()(),三秋九月 中秋八月之中。
(3)翠翠红红 处处莺莺燕燕,()()
(4)池边柳树(),()
(5)儿应声答曰:()。
(6)假如你看到自己的班级因为小强随手乱丢果皮被扣分,你会对他说:()。
(7)梁国杨氏子九岁,()。
6.我会选词填空(4分)
强盛尊重欺骗侮辱威风
祖国贫穷落后时,外国人常在华侨面前耍(),有时甚至()他们;如今祖国()了,华侨挺直了腰杆,得到了()。
1
7.我来做句子(10分)
(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改为转述句)
(2)一位老人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他的心灵多么高尚啊。
(改为反问句)
(3)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处长的身体。(缩句)
(4)她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改为比喻句)
(5)、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改为陈述句)
8.我最近读了一本课外书,现在来做一张读书卡片。(5
分)
时间书名作者主人公读后我想说
二、阅读
厄运中的海伦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一个叫塔斯康比亚的小镇上。她的父亲阿德•凯勒早年是一个海军军官,卸去了军职之
后,从事新闻工作,开了一家报馆,自己当报纸的总编辑。海伦的母亲性格温存而善良。当海伦降生18个月之后,一场意想不到的重病使海伦变成了一个又聋又瞎的残疾人。她听不到妈妈轻声哼的摇篮曲,看不见爸爸慈祥的面孔。她的眼前是无边无际的黑暗,耳
边是死一样可怕的寂静。这个幼小的生命掉进了痛苦的深渊。
当海伦长到五六岁的时候,她聪明伶俐、思想活跃,但她不懂
得人们是用语言交谈的,还以为别人也跟她一样生活在黑暗之中。
为了抚育海伦成人,她的父母费尽了心血。他们带她到著名的眼科
大夫那儿去就诊,试图医治好她的双眼,但他们没有成功。为了能
让孩子成长起来,他们不惜花费巨额开支聘请家庭教师,希望能为
她寻找到“光明”。
小海伦是一个意志坚强而聪明的孩子,她的进步是惊人的。
她学会了用手指读盲文书,在摸读时,她的手指像微风中树叶一样
不停地动,一旦学会了生词,就反复练习。有时读得入了迷,上床
以后带着盲文书摸读。1887年,当海伦7岁时,学习说话的要求越
来越强烈。父母就请来波士顿聋哑学校的教员沙莉文小姐,教海伦
说话。在老师沙莉文说话的时候,海伦就把自己的手放在沙莉文的脸上,然后试着模仿她的口型和舌头的动作,学习发音方法。这是
件异常艰难的工作,可是顽强的海伦硬是坚持下来了。功夫不负有
心人,几个月之后,海伦终于能说话了,当她第一次说“爸爸”“妈
妈”的时候,父母热烈地拥抱了她。
海伦对于外部世界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各种语言来获得的。词语对于她来说就是眼睛和耳朵,也是她心灵的窗口,因此,她从不轻易放过学习语言的机会。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她学会了
英、法、德、意、拉丁等五种语言。对于一个聋哑人来说,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海伦学会了语言,凭着她对这个神秘世界的理解,她爱上了文学,她一有空就来构思自己的文章,以此来表
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她结识了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编辑、演员,跟他们学到了不少东西。1905年,海伦先后发表了《我的生
活故事》《我的生活世界》等自传小说,很快她的独特的魅力成为
一个世界闻名的人物。
阅读练习
1.“厄运”的意
思。(2)
2.海伦遭遇了怎样的厄运?
(2)
3.缩句,并说明短文原句的写法好在哪里。(4)
她的眼前是无边无际的黑暗,耳边是死一样可怕的寂静。
缩写:原句好在:
4.举两例简要说明为了抚育海伦成人,她的父母是怎样费尽心血的。从中你能感受到了什么?(6)
(1)
(2)
感受 :
5.一个聋哑人学会了五种语言,付出的艰辛
是,文中有一个词准确地表达了这个意思,这个词是。(4)
6.联系短文内容说说海伦学习语言的艰辛。(4)
明星上的一粒微尘
那是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
复核算,发现有一处计算错了。这好比是明星上蒙上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
更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
好了。他的意见完全正确,有着很高的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宣读了这封信,还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
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他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
A.陈景润写信的时候,华罗庚是一位____________
_,陈景润一位__________________。
B.“明星蒙上了一粒微尘”,“明星”指____________
__,“一粒微尘”指__________________。
2.用浪线画出揭示短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理解。(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篇5
惊魂一瞬间
有些事情,经历时间的流逝就会忘记,但有些事情在一瞬间发生,却终生难忘。
这天是清明节,我和几个小伙伴去河边游玩。我们沿着河边向前走去,突然,不知谁大叫一声:“看!那是什么?”我的目光转移到河里,只见河水里果真有个幽灵般的东西,可把我们吓坏了。但其中一个胆大的男孩说:“怕什么,难道还真有鬼不成?我倒要看看这是什么怪物。”说罢,他便随手找一根小木棍,拍击水面。“水鬼”像感应到了似的朝河边游来。
一个小伙伴说“快走!‘水鬼’来了!”那个男孩却胸有成竹的说“没事”。
“水鬼”渐渐逼近了,我们都害怕的后退。“水鬼”这时已经游到了岸边,仔细一看,原来就是一个缠着水草的方便袋。
回到家后,我不由得又想起那一瞬间,真是令人毛骨悚然,还以为在清明节真会有鬼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鬼,那些所谓的鬼都是因为人们心里的慌乱而编造的假象。同时,从这件事中,我也想告诉大家,不要乱扔垃圾,保护环境卫生。
难忘的经历
在平常的一天发生了一件不平常事情,这件事我至今不忘,因为它不但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还影响了我的一生。
那天,太阳毒辣辣的烘烤着大地,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急匆匆地赶往学校。终于到学校了,我准备在门口小摊边买一支笔,但快上课了,我急切的把手伸进口袋,一阵翻找之后,发现没钱,我开始疑问“离家前我明明把钱装在口袋了,难道丢了?不可能呀?怎么办?”
事后,我发现由于走得急,我把钱落在家里了。
虽然这是小事,但我却从这件事中发现:我连钱都能弄丢,那我还能做什么呢?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 新课
1.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清课文脉络。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通过填空弄清火光与的关系。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多好啊”的句子,加以体会。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对天安门广场“”的赞叹,引起“我”的回忆。)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下看书深感羡慕)
(3)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指导朗读(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3——11自然段)。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
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
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感情朗读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 ”把韵脚“a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
(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
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了解延安精神。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延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就是追寻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篇7
数学目标:
1.知道计量角大小的常用单位是“度”,认识表示度的符号“0”
2.在观察中,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各部分名称。(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
3.在操作实践中,了解和归纳测量角的正确方法,并会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且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4.会测量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1、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边张开(*开)的大小有关。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这是一个什么?(媒体出示活动角)
生:角。
师:对,仔细看,角怎么样了?(课件活动角演示角变大)
生:两边*开了。
师:那角的大小有没有变?
生:变大了。
师:现在角怎么样了?(课件演示角变小)
生:变小了。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呀?
生:与角的两条边张开(*开)的大小有关。
师:是啊.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这个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小这个角就小。(手势演示)
2.用活动角比较两个已知角(30°、40°)的大小。
(1)猜一猜哪个角大。
师:这两个角:∠1和∠2,猜猜看,哪个角大呢?(方向相反∠1=30。,∠2=40。)
生1:我猜∠2大。
生2:我也猜∠2大。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3:我猜∠1大。
(2)启发学生想办法验证。(学生说不出就直接进入新授环节)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测都是凭眼睛看的,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比一比,检验一下呢? 生1:用活动角来比一比。
生2:用直尺来比。
生3:用量角器来量一量。
师:嗯,你已经想到用专门的量角工具来比了。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真厉害!
(3)用活动角验证。
师:大家说用活动角能比,这就是一个活动角,怎么比?(师出示活动角)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比一比,给大家演示一下呢?(指名一生演示)
师: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是怎样比的?
师:他这样比对吗?(要注意顶点和顶点要怎么样?)
生:对!
师:谁大?
生:∠2大。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这个活动角的大小和∠1是一样大的,∠2的另一条边在活动角的外面,∠2比∠1大。
师:真不错.用活动角确实可以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那∠2此∠1大多少呢?这就要 用专门的量角工具来比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新授
1、认识量角器,介绍度量单位,认识10、300、1500的角
1)观察量角器(投影出示一个量角器)
师:测量角的大小我们需要使用量角器。看看量角器,这么复杂,上面都有些什么?拿出纸量角器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反馈:生:有数,有线
师:这线就是刻度线。有关数,谁有补充?有哪些数?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生:有2圈数,都是从0到180,10个10个数的。
师:外面的一圈称为外圈刻度,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每一圈都是从0开始。0所对着的是0刻度线,看有几条0刻度线?(教师一边介绍一边指大屏幕)
生:2条
师:谁能从0度刻度线开始,指一指外圈刻度?
一学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
师:他指得对吗?从0度刻度线开始,指一指内圈刻度,指给同桌看看。
师:延长这些刻度线,他们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请你找到纸量角器的中心,并作上记号。再和大屏幕上的对一对,你指得对不对。
操练:师:同学们也带了量角器,拿出来同桌互相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动作要快。
(根据回答,教师逐一电脑出示各部分名称)
2)认识10角
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量角器,延长后的刻度线相交于中心,(静态演示)把一个半圆分成了180等份,组成了180个小角,每一个小角就是1度角(媒体动态出示1度角)从0度刻度线开始的1小格就是其中的一个小角,就是1度,度是角的计量单位,它还有个简单的写法“0”,感觉这1度角怎么样?(很小)那一共有多少个1度呢?这是多少?(出示不同的1度角)(2个)
生:180个1度
师:想一想10等份是几度角?
师:从中心引出两条射线,一条与0度刻度线重合,一条与10度刻度线重合,这个角就是10度的角。(课件出示10度角)你还能找到其他的10度角吗?谁愿意来指一指?
师:量角器上的刻度是帮助我们读角的,那有两圈刻度,到底该读哪圈刻度?你会读吗?
3)读30度的角
媒体动态出示30度的角。
师:这个角是几度,你会读吗?
生1:30度
生2:150度
师:对于这两种读法有什么意见?(为什么读30度,它不也指着150吗?)
师:是啊,读角应该从0度刻度线开始读,(媒体动画从0开始到30变红)0在内圈就应该看内圈刻度。(板书:0在内看内)几度?
4)读150度角(一边反过来)
师:这个又是几度呢?谁来读?
生1:150度
师:这条边还是指着这,为什么是150了呢?
是啊,角的一边指着外圈的0度刻度线,就应该读外圈。
5)静态出示90度(看内圈)
师:这个角,几度?
师:读哪圈?为什么?
师:也就是这个角的一边对着内圈的0度刻度线,所以就读内刻度线,是吗?
这个90度就是一个直角。
2.出示60度的角。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成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方便书写,而且意思明确〕
1)、独立量角
师:都会读了吗?同学们表现真棒!那现在你能用量角器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吗?
生:能!
师:行啊,待会量的时候,请你边操作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媒体出示)
①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 ②用量角器量角要注意什么? 我们一起来试着量一量这个角的度数。(60度角,学生练习,媒体出示)生:(独立量角,师巡视指导)
师:用量角器来量角,应该怎么量?和你组内的同学交流一。
2)、全班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师: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A先让学生说完,教师或其他学生补充
B另一学生重复
师:很好!谁听明白了,他是怎么量角的?
学生说,教师板书
生: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板书:点重合)师:然后呢? 生:角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
师:也就是要边重合(板书:边重合)。不错!
生:我们只要看角的另一条边指着刻度几,把它读出来就行了。(板书:读刻度)
C同桌互相说一说
D学生个别说一说
师:量得的60。我们可以记在角的这个位置。(媒体指)
师:一开始就量对的同学举起你的大拇指给老师瞧瞧!真了不起!会按照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来量角了吗?
生:会!
3、独立量角练习。
(量角的时候如果边画得不够长,可以延长需读刻度的那条边)
师:这三个角你能量吗?,动手量一量,边量边说一说量法。
反馈:出示学生作业
师:他量得对不对
教师纸上写度数。
在量角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老师在量角的时候,发现这边太短,学生说可以把边画得更长一些时,教师用教具再一次演示。
师:延长以后角的大小有没有变?
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又一次证明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是无关的?
生:又一次证明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巩固
1.估计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出示一块三角板
师: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你最熟悉哪个,几度呢?那这个角呢?谁来估一估?(把学生估的写在黑板上)
师:谁估得准呢?动手量一量。谁愿意到上面来量一量,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上面的同学,也可以求助同学、求助老师。
出示另一块三角板。
师:这块三角板上的角呢?这是几度?(操作同上)
估得准不准,也动手量一量。
2、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哪些度数的角?
3、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是要注意的?
4、猜一猜:出示一个一条边被挡住,一条边指着20的角。
师:这个角的一边被挡住了,猜一猜,它是几度角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认识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第一次试教到最后上课,我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每一次修改都得到了老师的制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和欠缺,通过这一次的上课经历,我有几点较大的收获和启示,也对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
1: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
在第一次试教中,在认识完量角器后,我直接让学生自己拿量角器试量,虽然,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会量,但由于学生对量角器还比较陌生,几乎四分之三的学生是一点都不会量,当反馈的时候,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量的方法。第二次试教的时候,我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角、描角,希望通过描角让学生体验量角的时候也应该顶点对中心,设想是很好,但是由于量角器上最直观的直角,却在学生读角的时候起了误导作用,而且描角也花费了许多时间,效果也并不理想。在第三次试教的时候,把这一环节改成了读角,不但教会学生读角,并在读角的过程中蕴涵量角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量角的时候也应点重合、边重合。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基本上都会量角,而且把量角的方法也归纳得非常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充分预设,把握生成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意图,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2.重点探究关键句,深入感悟“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的主旨。3.个性品读,交流感悟,让学生培养个性化阅读的习惯。4.辨析讨论,品味语言,对科学小品文有较完整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教学方法:
以文字信息为媒,以品读交流为主,以导向生活结束,从而入情入境。展开想象,积累语言,指导行动。教学准备:
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起读课题。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6 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8 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
(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5)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
(四)布置作业:
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为了生存,保护地球。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读词语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2.理解“渺小”和“贡献”的词义,体会这些词在句子中的作用。3 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4 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教学反思:
14*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中国国情设例,再设悬念,激发兴趣。
2.速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共鸣。3.跳读课文,探究关键内容,在对比中加深印象,深化认识。4.回顾全文,分析写法,体会效果,指导自己的写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认识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教、学方法:
对比中阅读,交流中碰撞,合作中探究,联想中拓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体会课文中心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事 例
道理
人类(罗斯福)护鹿——屠狼——鹿增——林毁——鹿亡 尊 重 自然规律
教学反思: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2.探究神圣,理解感情,引发共鸣。3.领略神圣,品读语段,感悟想象。4.深化神圣,联系生活,引导行为。5.回味神圣,配乐诵读,升华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2.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情感,并懂得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读读、品品、议议,说说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
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练习:前3题为必做,第4题为选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教学反思:
16*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探究奇迹是什么。2.再读课文,探究奇迹是怎样创造的。3.审读课题,探究奇迹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位普通农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培养学生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
1.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① 阅读,勾画。② 同桌交流。③ 大声诵读。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习作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教学过程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2.进行组内交流。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组内交流讨论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课时习作四 作文教案 看图写话
课前准备: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习作要求:(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四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评: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完成初稿后,学生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习作要求,在遣词用句上也更有心得。]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回顾
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教案】推荐阅读: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26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调研试卷11-3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11-2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08-13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05-18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12-21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09-14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07-29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11-14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