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学前教育管理办法

2024-07-20

镇学前教育管理办法(共9篇)

镇学前教育管理办法 篇1

**镇学前教育管理办法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奠基工程,对人的发展影响深远。为了加强我镇学前教育的管理,规范办学秩序,指导幼儿园、学前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我镇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幼儿园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前教育举办的条件

各幼儿园、学前班的基础设施、保教设备、师资、班额和师资配备、园舍环境、经费条件必须符合《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相关规定。

二、学前教育的举办

1、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包括各类幼儿园、学前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民办幼儿园的园名未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不得冠以“双语”、“艺术””等字样。

3、举办学前教育不得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除政府举办学前教育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幼儿园、学前班。

4、国家实行幼儿园、学前班登记注册制度,未经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学前班。

5、幼儿园、学前班登记注册的程序:

(1)举办者向镇教育办、县教育体育局提交书面申请,领取学前教育登记注册表。

(2)举办者根据登记注册表的内容如实详细填写报镇教育办;并提供相关证件原件(含教师证件)。

(3)镇教育办派人实地考察核实,签署意见后报县教育体育局审批、备案。

(4)审批合格后,由县教育体育局发给《办学许可证》,考核后颁发《办园等级证》。

(5)凭《办学许可证》和《办园等级证》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

6、手续完备后,方可印发招生广告,开始招生和办学,招生广告须经镇教育办进行审核。凡经登记注册的幼儿园、学前班,需要更名、搬迁、合并、停办等均须到县教育体育局办理有关变更手续。

三、学前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

1、镇中心幼儿园由镇教育办直接管理;其他村幼儿园、学前班由所在学区小学管理。

2、各小学要加强辖区内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及时转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指示和决定,确保政令畅通;各类幼儿园、学前班必须主动、自觉地接受镇教育办和当地小学的领导。

3、建立年终目标考评定级制度,每年5月份、11月份,由镇教育办对各幼儿园、学前班按考评细则进行考评定级,并将考评情况、《办园等级证》及有关表册上报县教育体育局,由县教育体育局审查定级,加盖年审章。对考评优秀的幼儿园(学前班)予以表彰;对考评不合格者限期整顿或坚决予以取缔。

4、严格收费管理。幼儿园、学前班的收费必须严格按教育、物价、财政三家联合发文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严禁扩大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每学期开学时,每个园所应将收费项目和标准张榜公布接受各界监督。所收经费要按规定的使用范围合理开支,并按一定比例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添置保教设施。

5、加强常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幼儿园、学前班必须建立保教人员岗位责任、安全管理、保教工作管理、财务管理、卫生保健、教学研究等制度;建立工作人员花名册、在园(班)幼儿和其他统计表册;按时上报有关统计报表,资料、计划、总结。主动与主管部门加强联系,请示和汇报工作。

6、实施学前教育教材统一征订制度。幼儿园、学前班的教材必须到县教体局指定部门征订,严禁擅自通过非正常供书渠道购买教材,严禁使用盗版、印制粗劣的不规范教材;严禁超前使用小学教材以及不适合幼儿阅读的教材。

四、学前教育的奖惩

1、全镇各类幼儿园、学前班执行《幼儿园管理条例》中的奖惩规定。

2、镇教育办每年根据考评结果评选乡镇示范幼儿园、先进幼儿园(学前班)、优秀幼教工作者,颁发奖状和荣誉证书,予以全镇表彰通报。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不同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降低等级、收缴《办园许可证》、取消办学资格的处分:(1)聘用不合资格的人员到幼儿园、学前班工作;

(2)不按时上交表册资料、不按时参加教育主管部门活动、不服从教育主管部门安排;

(3)故意瞒报、漏报在园(班)学生数;(4)擅自征订非法盗版教材;(5)乱收费;

(6)以营利为目的,不按经费,比例改善办学条件;(7)发布虚假广告,或招生广告内容违背了法律政策规定;(8)擅自改变幼儿园名称、层次、类别和举办者;(9)擅自分立、合并幼儿园;

(10)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产生恶劣社会影响;(11)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

(12)恶意终止办学,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和克扣幼儿伙食费;

(13)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14)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学具、玩具;

(15)教学条件明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育教学质量低下,未及时采取措施。

4、幼儿园、学前班的举办单位或法人代表承担本幼儿园、学前班的以下民事、刑事责任;

(1)因园所内的饮水、饮食不当造成幼儿中毒;(2)校舍倒塌造成幼儿伤亡;(3)幼儿在园所内走失或因走失造成伤亡事故;

(4)幼儿被不明身份者从园所内冒领、拐卖的或在园所内被不明身份者伤害;

(5)使用幼儿接送车接送幼儿引发严重责任事故;

(6)其他责任事故按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处理。

五、说明

(1)本办法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相抵触的地方,按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执行。

(2)本办法最终解释权归镇教育办。

镇学前教育管理办法 篇2

2011年11月13日~14日, 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汤林春常务副所长亲率本所13位专家走访镇江市教科所。镇江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国俊出席了相关活动, 结合镇江教育发展情况, 陈局长希望上海专家能对镇江教育的发展给予“海派”指导。两所就沪镇两地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研讨, 并就今后利用两地资源优势, 开展教育科研交流合作, 引领区域教育发展, 达成了多个合作意向, 还确立了首批教育科研合作项目。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成员在镇江期间, 考察了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镇江市桃园中心小学, 了解其教育科研进教育教学的走向与亮点。还与镇江第四中学、镇江市江南学校、镇江市中山西路小学等校就教育科研推进教育教学高位发展等话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铃木镇一的音乐教育 篇3

答案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和音乐家铃木镇一先生。

让8岁以前的孩子就学会演奏较大难度的小提琴曲。这是铃木镇一才能教育取得的第一项引起世人曙目的成果。但这并不是才能教育的唯一目的,在他看来,孩子的能力能够通过拉小提琴来获得开发和提高。实施才能教肓的巨标就是努力培养孩子的纯洁心灵。只有促进纯洁心灵的发展,才是提高孩子能力的最佳途径。于是,在他和同伴的共同努力倡导下,才能教育超越了音乐教育的范畴,向传统教育渗透。

才能教育对生命的意义

重视旺盛的生命力

“要十分重视旺盛生命力及其活动,从小就要开始不断努力把这种生命力转化为能力。这样一来,人的生活道路才不会中断。”

在铃木镇一的学生中,有一个患小儿麻痹的6岁女孩。她右半身活动不便,右眼斜视。拉第一首曲子时,每当拉到结尾,她右手都控制不住,弓子脱手飞出去。这种情况对于学拉小提琴来说,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事。然而在老师、家长的爱心帮助和她自己的坚持不懈下,这个孩子右手的活动慢慢发生了变化,再拉这首曲子时,弓子不再飞出去了。过了近半年之后,她就会拉《闪闪星星变奏曲》了。通过半年的每日训练,孩子的手有了力量,形成了能力。隨着不断的练习,女孩右眼的斜视开始逐渐矫正过来了,而且原来活动不便的整个右半身,也逐渐能正常活动了。就这样,这个女孩的小儿麻痹彻底治好了,终于恢复了健康。

这似乎是音乐对于生命的奇迹,而实际上,这是女孩的生命力发挥的巨大力量。生命力支配着人的一切,因此,尽管我们想尽切办法运动身体,但对身体本身的呼唤是无济于事,只有对“生命”的呼唤才能使身体机能发生一些变化。与生命力发生共鸣的能力就是作为人生存的实际能力。只有培养出这种实际能力,才会使孩子在诸领域里都能发挥出卓越的力量。

才能与能力的关系

铃木镇一认为,要教育孩子在音乐方面达到某种高深而优秀的程度,就要使孩子的大脑充分活跃起来,由此而获得的优秀能力,必定在其他方面也会反映出来。

每年接受各种才能教育训练的毕业生共有1300名左右。其中,在小学生里演奏高等科所学曲目,即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和意大利协奏曲(钢琴)的学生约500名。经过对这些在音乐上取得成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成绩同样相当不错,他们几乎都是班里的班长或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就是说,掌握了音乐技能的小学生们,在学业上也会发挥出出色的能力。

因此,铃木镇一认为,“能力就是本身所具备的才能,不论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只要是实际的能力,不管做什么它都会作为生命的机能在起作用。”

才能教育的特点

从容易的事情开始

铃木镇一认为,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从简单的会做的事作起,不断反复训练,总有一天孩子会感受到容易,这不仅是技能的训练,而且是自信心的培养。

——从少量的、会做的内容开始;

——经过训练,内容达到运用自如;

——把运用自如的内容中不正确的部分纠正为正确的;

——注意不断培养能力;

——再增添少量同等程度的內容;

——完成的速度出现差异(即能力开始萌芽);

——把前面学过的內容和新内容结合起来训练;

——不停地训练,使前边的内容学得更好,新的内容得到纠正;

——在实现的基础上,再增添新内容。

从简单开始—反复训练—纠正错误—增加新内容—新旧结合训练—纠正新错误……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用这种方法,会使孩子感到一点儿也不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其培养的要点不光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否则人的更大能力就得不到发挥。

“玩”学习

选择孩子喜欢的游戏,通过反复让孩子练习来增长其能力,是才能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真正的教育的核心內容不是让孩子做不喜欢的事,而是以“喜欢的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能力。这种教育方法绝不是“光玩不培养能力”。铃木才能教育学校开始并不让收留的幼儿拉小提琴,而是先对其母亲进行指导,以便她做到也能拉小提琴。然后,在家里让孩子先听将要练习的小提琴曲子的录音。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即使母亲想让孩子练习,孩子也不完全都有愿拉小提琴的心情。为了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养成自己也想练的心情,就要让孩子在家里听录音,在教室里旁听其他孩子演奏的曲子。并且,孩子的母亲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教室里都要拉适合自己孩子练习的小提琴。总有一天,孩子会从母亲手里拿过小提琴,并主动说:“我也想玩一玩。”

枯燥的训练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的兴趣,而将学习变为“玩”,则是让孩子坚持学下去的好办法。无论是弹钢琴还是拉小提琴,只要坚持每天练习,其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但是,铃木发现有的孩子不能坚持每天练习,总是无精打采地消磨时间。由于对每节课总是练习同 首曲子感到厌烦,渐渐滋生了抵触情绪。

这种情况不只限于弹钢琴和拉小提琴,做任何事都是如此。为此,铃木镇一独创了一种彩票学习法。授课一开始,首先用抽签的方式从想要学的几首曲子中选出一首,然后讲授和练习中签的曲子。孩子通过抽签游戏对学习产生了更多的兴趣。无论是演奏已学过的曲子,还是新学的曲子,孩子们信心都很足,相信自己会演奏好,中签的曲子更别说。其实,在家里也可以让孩子用彩票学习法练习学过的曲子和课外作业留的曲子。尤其对初学的学生来说,运用彩票学习法,可以促进其在家里主动练习的热情。

因此,父母和老师的作用关键在于,能否鼓励孩子不贪玩,乐于主动地进行练习。而对厌烦练习的孩子,父母只是喋喋不休地反复催促他练习的做法是无济于事的。彩票学习法也适用于其他各个方面。无论孩子做什么,只要有兴趣,就要让他试一试。抽签时,孩子们期待着“什么能中呢?哪个中了都可以!”因为里边都是孩子喜欢的鑪子和擅长拉的曲子。再说“这次没中签的曲子,也许下次能中呢!”对幼儿来说,没有“练习”的自觉性。只要是喜欢的游戏才愿意做,这是孩子的稟賦。如果孩子不愿意做,家长也不要责备,而要进一步寻找孩子喜欢练习的方法。

才能教育中父母的心态

不要任意指责孩子

铃木镇一认为,即使不听话,也不能责备,要真心实意地、正确地培养孩子的能力。

通过责备让孩子做与通过表扬让孩子做,二者对孩子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要用冷静的态度和温暖的心去对待孩子,注意和发扬孩子的优点。有人说:“处于反抗期的孩子,难以对付。”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反抗期,但因孩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若不给予正确引导,孩子就会以“反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说,“反抗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父母方面培植起来的。如果总责备孩子,任何孩子都会产生反抗的心理。正如能力法则所确定的那样,若给孩子以反复的刺激,就会使孩子逐渐形成“反抗”的能力。

我们对孩子的成长不应加以种种限制,应该开辟他们向更高能力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的道路。而不指责孩子是促进孩子发展的可能性的最起码条件。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才能教育,首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他取得的成绩经常予以表扬,同时不断增加新内容,以促进孩子的上进心。

猴场镇教育管理中心教师业务规定 篇4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做好教师教学业务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威教字【2007】88号和威教发【2013】85号文件的规定,结合猴场镇教师教学业务工作现状,特制定本规定及评比办法。教育管理中心将把教师教学业务评比情况作为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和校长领导能力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学业务不按时完成和严重不达标的教师,实行500——1000元的经济处罚,并直接影响本人的评优评模、评职晋级等个人利益。学校领导必须带头做好教育教学业务工作,对于在教师教学业务检查、督查和评比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不力的校长,扣罚一定数额的校长绩效工资,情况严重的将免职处理。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3分)

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必需包括:分学科、分内容(班主任、科任教师、少先队、辅优扶差等)基本情况(学生情况、学生成绩状况、教材分析)、教学措施、教学方法、进度计划、计划完成时间等;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分析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采集和整合教育资源,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有个性化的详细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写在教案前面)

2、备课和教案(15分)

教师对所任教学科必须详细书写教学教案,教案封面要详细注明学、科目,教师姓名;教案要在上课前分课时书写完整,教学设计有创新;教师备课的内容应包括:(1)教学目标;(2)教材;(3)教法;(4)学法;(5)学习媒体;(6)课后反思。对能够渗透法制教育的课程或内容,须进行备课并写入教案。

任课教师任有同级同学科的,备课和教案可只书写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只任有三个科目的,教案需全部书写;任课教师所任课程超过三个科目的,可只写三个科目,选择顺序依次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五心、音乐、体育、美术。

教师要根据备课内容、教学程序、教学目标等认真、详细写好教案,做到内容齐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体工整、格式规范。

3、授课(22分)

教师授课务必做到“五要”:即一要树立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二要有效调整教学过程,做到师生互动,方法得当,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程序清楚,重点明确;三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善于因材施教,而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要讲究方法和艺术,把教材讲活用活,真正做到教师轻松,学生易懂,效果突出;四要教态自然,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亲切,行为规范,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有节奏感,富有趣味性、启发性、感染力和亲和力,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五要精心授、说好公开课或示范课,原则上每人每学期不少于2节。

4.辅导(5分)

每位教师都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扶差与辅优相结合,抓两头带中间,注重个体化培养,注重全面提高;做到材料充实,扶差辅优记录规范,成绩突出。

5.作业(25分)

教师对作业(文)布置要根据大纲、教材、学生情况分层次,难易适度,方式灵活多样。

教师对作业(文)的批改要认真、达标,反馈要准确及时,并注重讲评,讲评要有针对性、实效性。每期每人每科(在教师配备基本完善,结合个人标准课时量和标准班额算)全批全改的作业和作文的次数至少为:

初中:语文30次,作文10次;数学、英语各40次;物理、化学各30次;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生物各15次。

小学:语文50次,作文10次;数学60次;英语40次;品德、科学各20次;五心、美术、社会各15次。

同时任有两个班级语文或数学科目的教师,作业批改量不得少于上级规定总量的60%以上;要根据教学进度批改作业,不搞突击,错题提倡用“?”表示。

作业(文)批改一律实行百分制评价和鼓励性评语。

另外高度重视课外活动,根据各校(点)情况开展丰富的文艺体育等项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6.目标检测(15分)

目标检测要及时批改,并注重讲评,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各校(点)务必抓实、抓紧、抓好每个单元的检测工作,每人每期全批全改的目标检测卷数不少于:

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普通班每种8卷,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五心普通班每科6卷;毕业班第一学期加2卷,第二学期每科4卷。

小学:语文、数学每学期10卷,英语每学期8卷,品德与生活(思品)、科学(自然)、五心、社会每科4卷;毕业班第一学期加2卷,第二学期加4卷。

各科的目标检测后应有相应的分析、总结材料,同时进行课堂讲评,目标检测一律实行百分制评价。

7.教改实验(5分)

各校教职工要力所能及地积极参与课研课改工作,注重实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学校要尽可能为教师提供经费等保障,落实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确保质量的提高,做到人人有教改实验课题。

8.听评课(5分)

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0节,且听课专心,评课深刻,印证、记录等材料收存好。

9.总结(5分)

学期工作相关总结应包括基本情况不(学生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认真、规范、深刻地向学校书写提交一份有创意的优秀教案、一份扶差辅优的工作总结、一份教学反思、一份教研心得、一份工作总结。

10.各学校应根据本办法及威教发【2013】85号文件与各组实际情况制订便于实施的详细评比办法(细则)。

11.各级督查要求:

(1)学校实行月月考核,周周抽查,天天督查制度,即每学期考核4次,抽查15次,督查50次。

(2)教育管理中心实行半期考核,半月抽查,周周督查制度,即每学期考核2次,抽查8次,督查15次。

(3)县教育局实行学期考核,一月抽查,半月督查制度。即每学期考核1次,抽查4次,督查8次。

猴场镇教育管理中心

镇学前教育管理办法 篇5

具体措施

为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特拟定本措施。

一、任何班级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适龄儿童入学。

二、严格控辍保学,各班不得有学生因贫困、厌学、受歧视等原因辍学。

三、期初各班做好学生流失统计,班主任必须亲自进村入户,对未到校学生摸清去向,未入学的弄清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劝其入学,若属监护人阻挠的,依法报送相关部门强制其送其被监护对象入学。

四、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女生、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残疾学生要给予特殊关爱,有相关的帮扶措施,每位教师都要落实到工作计划中,并按计划开展具体的帮扶活动。

五、每位教师都要平等对待学生,不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六、学校不划分重点班,教育资源共享。

七、按程序如实申报贫困生,按时足额发放相关补助金。

八、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帮助。

九、关心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十、以上措施纳入教师期末工作考核。

镇学前教育管理办法 篇6

×××××镇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镇是市、区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共有中央、省、市、区驻定单位506个,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家委会,常住非农业人口6.6万人,流动暂住人口1万人;共有16个支部,475名党员。近三年多来,我们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慎重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7月,共发展党员52人, 35岁以下36人,占发展数的69.23%;女党员30人,占发展数的57.70%;新发展党员中,居民36人,占69.23%,文化程度高中以上41人,占78.85%。全镇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队伍的结构进一步改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我镇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我镇连续三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委。

二、具体做法

(一)坚持“十六字”方针,全力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1、全面传达贯彻全国发展党员工作会议和甘肃省发展党员工作会议精神。镇党委以镇党员活动中心为主要学习阵地,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学习全国发展党员工作和甘肃省发展党员工作会议精神。镇党员活动中心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对全镇党员干部轮训了一遍。在此基础上,各党支部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利用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会、党小组会和党员活动等形式,深入开展对全国发展党员工作和甘肃省发展党员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同时,各党支部从实际出发,发挥党员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带头作用,建立理论辅导小组,结合开展中心工作,向居民党员群众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全国发展党员工作和甘肃省发展党员工作会议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2、加强培训,积极探索,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水平

发展党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大部分取决于党支部班子成员素质的高低。镇党委每年组织一次党员发展工作业务培训,除学习掌握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要求,吃透有关党员发展的精神等业务知识外,还针对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探讨新方法,切实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水平。

3、建章立制,规范操作,严格把好党员发展关

一是实行发展党员目标制,把好发展计划关。通过对全镇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考察分析,依据积极分子成熟状况,提出教育、培养和考察的具体措施,形成年度发展党员工作计划。三年多来,我们把培养居民、下岗失业人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骨干入党作为组织发展的重点,要求各党支部每年培养2-3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1-2名新党员。

二是实行发展对象培养教育制,把好党员质量关。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把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工作作为镇党委和各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行“三级培考”制度,即入党积极分子由支部进行培养,在时间、材料、手续完备情况下,党委负责考核,然后送区委组织部审查。每位入党积极分子都由各党支部安排2名党员负责培养教育,把培养教育情况作为年终评议和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党委每年两次对支部培养的积极分子进行考察,把考察结果作为能否入党的依据,纳入党支部党员目标管理考评内容中。同时分期分批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到镇党员活动中心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重点是抓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培训。并把参加集中培训做为能否入党的前提之一,实行“三不”制度。即没有参加集中培训不予研究,培训时间不足5天不予研究,没有通过结业考试不予研究,收到了良好效果。三年多来,镇党委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培训班6期,参加人数达468人次。

三是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把好党员标准关。发展新党员,在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之后,报上级党委审批之前,将新发展党员对象的有关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至7天,党支部安排专人受理群众意见,对群众意见认真分析,集体研究,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群众意见大,经调查确有问题,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发展对象,党支部应重新审议,不予发展。三年多来,共发展的52名党员全部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了公示,切实增加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

四是强化预审制,把好程序审核关。在发展党员中坚持审查发展计划,预审发展党员材料,审查履行入党手续,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有效地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镇党委在审批新党员之前,将其全套入党材料报区委组织部审查。经审查发现不符合党员条件的,重新审议,不予审批。

五是落实责任追究制,把好党员发展评估关。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每个环节,各党支部都分别落实责任,形成全方位的责任保证体系。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严格做到坚持标准,慎重发展,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实际出发,制定发展计划,不下达硬性指标,不允许突击发展,尤其不允许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拉入”党内,也不把符合条件的同志拒之门外。

(二)抓住根本,全力抓好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是着力理顺党员组织关系。我们在严格程序、发展壮大党员队伍的同时,逐步建立了由单位管理、社区管理、行业管理、挂靠管理为主要形式的党员管理网络,先后接收259名与原企业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党员、企业离退休党员、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党员在社区落户;二是积极开展丰富的党性实践活动。我们在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把社区居民的需求与社区职能有机融合到一起,注重通过组织各种社区载体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台铺路,先后在社区党支部及其成员中深入开展了以“五个百”(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和“五个一”(做一件好事,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帮助一户贫困户、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争当一名文明市民)为主要内容的党内实践锻炼活动,促使社区党支部成员把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记在“民情日记”上,并及时反映解决,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了以“学十六大精神议发展、学党建知识议党建、学职业技能议致富”的“三学三议”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活动,并吸收离退休职工中的106名党员组建了治安环卫义务服务队,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了以“四联四包五到户”(即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联系特困户2户,党支部书记联系贫困户2户,一般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联系贫困户1一2户,每周至少联系一次;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脱贫致富信念的树立,包最佳脱贫路子的确定,包生活水平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政策宣传到户,帮贫扶困措施到户,实用技术服务到户,计划生育落实到户,普法教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实践活动,组织71名党员联系128户贫困户(其中党员贫困户35户,残疾人贫困户20户,居民贫困户73户),先后为贫困户捐资捐物折合人民币11520元,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153件,为31户贫困户找到了稳定的就业门路,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社区党员的先进性。三是积极探索在社区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确定新市区、汽车站两个社区为“双培双带”工程示范点,以此带动全镇“双培双带”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存在问题和对策

“区镇合一”管理体制小议 篇7

中国开发区近年来发展迅猛, 特别是县域范围内, 形形色色的工业区、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 随着技术的引进和产业的升级, 这些园区正在由原来的一镇多园向一镇一园、一园多镇发展。但园与镇作为两个主体, 面对土地这一稀缺要素, 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矛盾。于是在某些地区形成了“区镇合一”的新型开发模式和管理体制, 即开发区或工业园与镇街办之间完全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 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但是, 由于这种新型模式和体制运行时间较短, 开发区在发展经济上的惯性冲动和镇级政府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惯性协调势必也会造成新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对这种创新型管理体制的运行情况及时总结, 对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地调整, 可使其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当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所谓“区镇合一”是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 将各县市区省级开发区与区内镇街办整合, 一套班子, 两块牌子, 整合归并政府职能, 减少管理层次, 有效减少行政管理越位、缺位、错位现象, 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区辖镇、镇促区的科学管理模式。从另外一个角度, 也是要把“城市发展”与“新型乡村建设”统筹, 促进人口、资源、产业集中紧凑发展, 体现了体制机制创新的活力, 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出现的宏观背景

(一)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开发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中国自1984年批准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 如今已有国家级开发区88家 (2010年5月, 国务院相继批准遵义经济开发区等32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 省级开发区更是不计其数。不可否认, 中国的开发区为改革开放, 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并且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而采取的一种主要方式, 但也由此出现了开发区与乡镇相互竞争、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不利局面。为缓解这一矛盾, 区镇合一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可行之路。

(二)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成为主流

“城乡统筹”的最终目标是城与乡的互动发展, 以形成双赢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改变和摒弃过去那种重城市、轻农村, “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 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削弱并逐步清除城乡之间的樊篱, 促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可以说区镇合一是从体制上消除城市扩张与乡镇发展之间矛盾的合理解决方案之一。

(三) 新农村建设被提到当前的重要日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也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是开发区顺利发展的前提, 也是乡镇繁荣的根本和城乡统筹的本质要求。对于城市近郊区的农村而言, 开发区与乡镇合二为一, 可以明确发展思路, 确定发展方案, 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区镇合一”管理体制的主要措施

区镇合一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 推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速推进。

山东省济宁市2008年将14个省级开发区工业园与所在乡镇实行“镇园合一”, 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两年内, 济宁市14个试点镇产业项目投资就达到260多亿元, 同比增长60%。目前, 14个乡镇中营业总收入过百亿元的镇达到7个, 其中一个乡镇达到278亿元。

以下, 以济宁市为例简述区镇合一管理体制的主要措施。

(一) 改革体制机制, 实现区镇一体

从区镇一体化改革着手, 理顺管理体制, 整合、精简管理机构, 明确管理职责。一是理顺管理体制, 将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和镇党委、政府合并, 形成一套管理体系。二是创新机构。按照“精简、效能、不搞上下对口”的原则, 在机构设置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逐步确立了党政综合办公室、招商局、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社会事业局、财政局“一办五局”的主要机构设置模式。调整充实了国土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质监分局等双重管理机构。三是理顺职责。实行分线工作法, 将区镇重点工作划分成几大板块, 对班子成员进行了重新分工, 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分块包保, 明确职责、明确目标、细化责任, 迅速理顺了各部门工作关系, 实现了各部门工作平稳过渡。四是推行财政体制改革。按照“一级财政、权责统一”的原则, 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 成立财政分局, 确定财政基数, 构建起了独立、高效的新型城镇财政管理体制。五是进行人力资源整合, 实行竞争上岗、奖惩分明、全员聘任的人才管理机制, 切实激发内生动力、凝聚工作合力, 推动区镇合心。

(二) 行政财政放权, 推行乡镇自立

试点乡镇实行“特区模式、以块为主、自我运作、自我管理”的管理体制, 通过授权或委托的形式, 获得县 (市区) 发改、规划、建设、财政、税务、国土等12个部门的部分行政管理和审批权, 给试点区镇提供自主决策和拓展的空间。同时建立以新型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的镇级财政体制, 园区税收下沉到乡镇, 乡镇一级可建立镇级金库, 成立财政分局, 实行统筹镇村的财政预决算制度, 让试点乡镇有更大的财政自主权。新型乡镇财政收入除按规定上缴中央和省部分外, 市及市以下留成的新增财力按不低于50%比例返镇;新型乡镇规划区范围内按有关规定征收的各项规费, 除按规定上缴中央、省部分外, 市留成部分全部返镇, 县市区留成部分80%返镇。乡镇可根据发展的需要, 将每年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三) 科学编制规划, 严格审批制度

科学的规划是指导“区镇合一”的纲领, 也是快速发展的前提。上级政府出台相关文件, 要求各乡镇委托高资质设计单位, 按照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适度超前的要求编制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明确区镇的规划发展框架, 近远期发展目标及实施策略, 同时明确审批主体与审批程序, 以确保规划的法律地位, 并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实施。

(四)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区域功能

基础设施是整个区镇发展建设的前提, 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通过科学的规划与设计, 对于各类基础设施先期实施。一是道路建设工程。首先要完成主干路网的构建, 以保证与周边区域以及城市的衔接, 后期可根据各企业的入驻逐步完成次要道路及支路的建设。二是电力热力等能源供给工程。要先行解决电力热力的来源, 并在道路施工时做好管道的敷设。三是城乡环境维护管理工程。按照区镇协调发展的原则, 合理选址, 建设垃圾处理厂与污水处理厂。

(五) 打破城乡界限, 力促农村保障

农村的保障加速向城市对接, 把农民工纳入城镇保障体系, 让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 享有同等的制度保障。建设劳动就业服务站、人才交流中心, 实行企业就地用工制度, 加强就业培训, 发展新农合医疗事业, 提高五保供养标准, 加大贫困救济力度, 促进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 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入。

(六) 坚持抓内引外, 推进招商引资

“区镇合一”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区镇利益关系, 促进了辖区经济发展。一是创新工作机制的制定与出台, 调动各级干部职工尤其是村居干部群众积极性。二是实行重点项目专班制度, 形成重点项目个个有专班的高效项目推进机制, 项目建设速度加快。三是采取产业链招商, 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额度大、产业辐射能力强, 并与乡镇产业特色相关联的项目。

四、“区镇合一”实施以来发现的问题与困难

“区镇合一”实施以来, 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与此同时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一) 貌合神离, 一套班子背后依然存在分争

“区镇合一”模式, 是区辖镇, 镇促区, 区镇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是为了实现共赢。但是, 合并后的一套班子总是从原来两套班子的人马中抽调而来, 势力的不均导致有些地方是镇辖区, 有些地方是区管镇,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前者仅考虑如何壮大乡镇实力, 如何提高乡镇的排名, 而不顾开发区的产业长远发展;后者为了开发区的项目招引而不顾乡镇的综合协调发展, 社会问题逐步显露。由此造成了区与镇不能够真正地统筹发展。

(二) 基础较差, 新体制下工作难度较大

新体制必然追求新目标。“区镇合一”作为一项试点工作, 必然选取发展前景较好的开发区与综合实力较强的乡镇, 并确定了诸如“一年一变样, 三年大变样”的宏伟目标, 但这样的目标相对于即使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开发区与乡镇也是较为超前的。开发区与乡镇属于城市边缘区, 各项基础设施薄弱, 但拆迁和征地成本高, 再加上很多省级开发区也是刚刚起步, 资金短缺, 融资困难, 极大的影响了新型乡镇的建设。

(三) 落实困难, 新体制不能真正发挥出新的动力

部分新型乡镇试点建设政策落实不到位, 省市赋予开发区的一些权力不能真正下放, 不能真正发挥出领导班子的主观能动性, 不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 如能上能下的人员管理机制和奖惩分明、薪酬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等, 不能给新型乡镇注入新的活力与发展的动力。

五、“区镇合一”新型城镇建设下步推进设想

今后一段时期, 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对于深层次推进“区镇合一”, 更好地推动新型城镇建设, 主要有以下几点设想。

(一) 明确指导思想

“区镇合一”是在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程中的一项创新体制, 其目的是要将不同的经营主体合二为一, 以使整个区域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与整体的发展框架, 最终的目的是要城市与县镇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整体提升, 城市与乡村的统筹发展。因此, 不论是“镇辖区”还是“区管镇”, 在任何有分歧的问题处理上, 都要以这个思想作为最终的落脚点。同时, 制度上要通过设定不同的考核内容, 对各新型乡镇的各个方面进行考核, 以激发新型乡镇走综合提升的路子。

(二) 加强城乡统筹

统筹城乡产业布局, 提高工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 拉长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一手抓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对接, 一手抓镇村基础设施的新建配套。统筹城乡公共服务, 建立健全全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 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

(三) 落实体制框架

真正做到权力下放, 发挥领导班子的主动性, 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分配机制, 以更活的机制提高效能。落实内部竞争上岗和人员聘任制, 且能上能下, 奖惩分明, 薪酬能高能低, 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激发动力, 凝聚合力。创新人才队伍、干部队伍的管理体制, 实行新的用人和绩效分配机制, 能上能下、公开管理, 依据工作实绩使用干部, 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加强规划管理

切实把握规划的总体性、科学性、前瞻性, 编制好总体规划, 涵盖产业规划、中心区发展规划、居住休闲规划等一系列详细规划, 以规划指导建设, 尽快拉开区镇发展的大框架。

(五) 建设和谐社区

以“新社区”、“新农村”建设为重点, 加强引导。合理布局, 加大支持, 加快建设, 不断推进社区建设和合村并点进度。大力实施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热力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 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投资环境。

摘要:“区镇合一”是近年来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管理体制, 是将开发区与镇街办合二为一, 整合归并政府职能, 减少管理层次, 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区辖镇、镇促区的科学管理模式, 也是统筹“城市发展”与“新型乡村建设”, 促进人口、资源、产业集中紧凑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一条新路。本文通过对这一体制主要措施的分析, 以及实施以来出现问题的总结, 提出改进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沈建平.基于“区镇合一”的我国开发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以江苏吴江汾湖开发区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2009.

镇学前教育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档案管理

0.前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压过的痕迹依然清晰,电力档案就像一部浩大的史书,真实地记载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电力企业的演变过程,对于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实施科学管理、转变经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重要作用,无疑是一笔巨大的知识和精神财富。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旧有的档案管理模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暴露出许多不足。新形势下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正在面临新的挑战。

1.电力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档案管理工作是对一些于企业和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和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信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科学的分类和保存管理。电力档案记录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技术资源,是企业成长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对于还原企业的历史面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存完好的电力档案为电力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极大地拓展了企业的发展前景,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就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挤挤眼距和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不断拓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新领域,高瞻远瞩,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力档案的作用和价值。

2.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2.1管理体系不健全,档案利用率较低

目前,许多电力企业已经认识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在,但尚未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的缺失,带来的不仅是管理的混乱,更使得档案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也为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隐形损失。在一些电力企业中,依然存在着档案资料收集不全,保管不力;档案借阅时手续不全,导致档案遗失等问题。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着误区,过分重视档案的收藏而忽视了对档案的有效利用,蒙尘的卷宗只有蠹虫偶尔光顾,违背了建立档案和档案保护的初衷。

2.2人员素质落后,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提起档案管理,很多人抱有一种可有可无的轻视态度,认为档案管理不过就是收集整理罢了,毫无技术含量可言。正是这种不正确的风气,导致很多电力企业高层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无法积极有效地开展。许多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岗位主要是安置人员,企业进行编制改革时通常将档案管理人员一减再减,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流动性大,因此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责任心,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开拓和发展新领域,档案编研和信息开发、利用工作一直只是纸上谈兵。

2.3企业档案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企业由于资金的缺乏和场地限制,常常租用宾馆等缺乏消防和安全保护的场地作为档案室,造成了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事故,任何的补救措施都无济于事。一些企业为了方便管理,将打更室与档案库房相连通,导致档案资料的遗失和损坏。更有甚者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室,将档案堆积在库房,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摈弃陈旧观念,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避免资源浪费。

3.加强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3.1完善机制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

科学合理的电力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档案工作的前提。电力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要更具自身实际情况,联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主动学习,大胆出击,为档案工作的顺利推进创设良好的氛围,依据国家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严格责任分工,规范过程管控,对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形成以及文件编制、交接验收等提出具体要求形成闭环管理,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促进档案工作的有序进行。管理制度的确立要讲求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注重落实,切忌浮夸。

3.2提升工作人员履职能力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宣传,组织开展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促进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努力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注重实践,提高从业人员履职能力。企业要切实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明确责任人,推行“谁记录,谁收集,谁整理,谁负责”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网络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做到限时整改,从根本上遏止档案管理不规范现象。

3.3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根据需要和可能将其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深入研究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以科学的思想方针没和组织管理方法为依托,整合、发掘档案信息,引进高水平、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全面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促进资源共享,使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等一系列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切实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真正发挥企业档案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做粗应有的贡献。

4.结语

长期以来,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持有偏见,认为档案管理就是简单地收集分类,实际上,档案管理工作设计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诸多理论,是一项繁杂而细致的工作,绝非外行看起来那样简单。电力企业要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探索物资节约化管理模式,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做到职责分明和高效管理。为企业长期健康有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李霞.新时期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新思维[J].浙江档案,2006(4):48.

镇学前教育管理办法 篇9

关于加强教职工日常管理严格请假制度的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各校(园)教职工队伍管理,规范教职工请假行为,长教发„2010‟2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教育系统教职工请假行为、严肃请假纪律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事假

(一)事假期限

每次事假一般掌握在5个工作日以内,特殊情况原则上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全年累计事假原则上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二)事假审批

1、教职工每次请事假在3个工作日以内的,由请假人写出《请假条》(见附件1),交所在学校(单位)校长(主任)审批并公示。

2、每次请事假在4-5个工作日的,由请假人写出《请假条》,交街镇教管中心主任、直属学校(单位)校长(主任)审批并公示。

3、每次请事假在6-10个工作日或者全年累计请事假超过20个工作日(不含20个工作日,下同)的,由请假人写出《请假条》(见附件1),填写《长寿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请假申请审批表》(见附件2)一式二份,交街镇教管中心、直属学校(单位)行政会集体研究决定,由街镇教管中心主任、直属学校(单位)校长(主任)签署具体意见后,报区教委审批同意并在校内公示。

4、各街镇教管中心、直属学校(单位)负责人,请事假在5个工作日以内的,需经区教委主要领导批准;请事假在6个工作日以上或者全年累计请事假超过20个工作日的,须经区教委研究同意后报区分管领导批准。

(三)事假期间的待遇

1、全年累计事假在5个工作日及以下的,本人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单位)考核后按等次发放。

2、全年累计事假超过5个工作日但未超过20个工作日(含20个工作日)的,从第6个工作日起,按工作日停发本人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日基本工资=月基本工资÷21.75天,日基础性绩效工资=月基础性绩效工资÷21.75天,下同),直至其事假终止为止。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单位)考核后按等次发放。

3、全年累计事假超过20个工作日但未超过30个工作日(含30个工作日)的,从第6个工作日起,按工作日停发本人基本工资,直至其事假终止为止。本人当年基础性绩效工资按50%发放,不参与当年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

4、全年累计事假超过30个工作日及以上的,从第6个工作日起,按工作日停发本人基本工资,直至其事假终止为止。不享受当年绩效工资。

5、一年内事假累计超过20个工作日以上的,当年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其中,符合事业单位解除聘用合同条件的,按解除聘用合同的规定办理。

6、试用期、见习期、熟练期工作人员请事假期间的工资,分别以本人实际执行的试用期、见习期、熟练期工资标准为基数,按照本条中的第2-4项相关规定执行。

二、病假

(一)病假期限

每次请病假一般掌握在7天以内,特殊情况原则上不得超过2个月。

(二)请病假条件

1、教职工每次请病假在3天以内的,应具有街镇卫生院以上医院出具的病情诊断(含病历、检查化验报告、处方等)、收费单据和加盖医院印章的《建议休假治疗证明书》。

2、教职工每次请病假在3天以上(不含3天)的,应具有区级以上医院出具的病情诊断(含病历、检查化验报告、处方等)、收费单据和加盖医院印章的《建议休假治疗证明书》。

(三)病假审批

1、教职工每次请病假在3天以内的,由请假人写出《请假条》并附证明材料,交所在学校校长审批并公示。

2、教职工每次请病假在4-6天的,由请假人写出《请假条》并附证明材料,交街镇教管中心主任、直属学校(单位)校长(主任)审批并公示。

3、教职工每次请病假在7天至2个月的,由请假人写出《请假条》并附证明材料,填写《长寿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请假申请审批表》一式二份,交各街镇教管中心、直属学校(单位)行政会集体研究决定,由街镇教管中心主任、直属学校(单位)校长(主任)签署具体意见后,报区教委审批 同意并在校内公示。

(四)病假期间的待遇

1、教职工连续病假2个月(包括公休假日和节日,下同)以内的,本人基本工资全额发放,基础性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单位)考核后按等次发放。

2、教职工连续病假超过2个月不满6个月的,从第3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90%计发基本工资,按本人基础性绩效工资的90%计发基础性绩效工资;工作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本人基本工资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病假期间不参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

3、教职工连续病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70%计发基本工资,按本人基础性绩效工资的70%计发基础性绩效工资;工作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80%计发基本工资,按本人基础性绩效工资的80%计发基础性绩效工资。病假期间不参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

按劳人薪„1985‟40号文件规定,病假超过6个月的,还应停发教龄津贴。

病假累计在6个月以上的,当年不参加年度考评,不确定考核等次。

4、在试用、见习和熟练期间的病假人员待遇,分别按试用、见习和熟练期的工资为基数,计发其病假工资。

5、病假后恢复工作、上班时间很短(3个月内)又请病假者,应将其恢复工作前后的病假时间连续计算。

6、因病丧失工作能力的,应按照规定程序报批病退手 续。

7、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间请病假,可延长见习期。

8、凡未履行病假、延续病假报批手续的,托病拒不上班工作的,一律按旷工处理。

三、婚假

(一)婚假期限

教职工本人结婚,根据渝人发„1999‟16号、17号文件规定,给予5天婚假。

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晚婚的职工,增加婚假10个工作日,增加的婚假视为工作时间。

结婚双方不在一地工作(居住)的,可根据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

(二)婚假审批

教职工本人结婚,由请假人写出《请假条》(见附件1),交街镇教管中心主任、直属学校(单位)校长(主任)审批。

(三)婚假期间的待遇

在经批准的婚假和路程假期间,本人的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单位)考核后按等次发放。

四、探亲假

按原重庆市人事局《关于机关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探亲假及其待遇问题的实施意见》(渝人发„2002‟180号)的规定执行。

五、女职工生育假

(一)产假期限

1、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晚育的妇女,增加产假20个工作日,增加的产假视为工作时间。

2、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

3、晚育者产假期间,男方所在单位应给护理假7个工作日,护理假视为工作时间。

4、晚育并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可连续休假至子女一周岁止(即延长产假)。

5、根据原国家教委教人„1992‟8号文件规定,女职工产假若正值寒暑假期间,其寒暑假休假时间顺延。

(二)产假审批

1、女职工请正常产假、男职工请配偶产期护理假,由请假人写出《请假条》并附证明材料,交街镇教管中心主任、直属学校(单位)校长(主任)审批。

2、女职工请延长产假,由请假人写出《请假条》并附证明材料,填写《长寿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请假申请审批表》(见附件2)一式二份,交各街镇教管中心、直属学校(单位)行政会集体研究决定,由街镇教管中心主任、直属学校(单位)校长(主任)签署具体意见后,报区教委审批同意并在校内公示。

(三)产假期间的待遇

1、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正常产假期间、男职工请配偶 产期护理假期间,本人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按正常出勤发放。

2、女职工请延长产假期间,本人的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按75%计发,不参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

六、丧假

(一)丧假期限

教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或子女)死亡,根据渝人发„1999‟16号、17号文件规定,给予5天丧假。

教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需要教职工去外地料理丧事的,单位可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二)丧假审批

教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或子女)死亡需要请丧假的,由请假人写出《请假条》(见附件1),交街镇教管中心主任、直属学校(单位)校长(主任)审批。

(三)丧假期间的待遇

在经批准的丧假和路程假期间,本人的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单位)考核后按等次发放。

(四)教职工的岳父母或公婆死亡需要其料理丧事的,可参照上述规定办理。

七、教职工出勤考核

(一)凡因公外出或请假期满后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的,视为旷工;对不假而走或未按规定履行请假报批手续的视为旷工。

从旷工之日起,按工作日停发本人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本人月基础性绩效工资的20%按日扣发,依次累计,扣完为止;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单位)考核后按等次发放。

连续旷工3个工作日或1年内累计旷工6个工作日以上的,不享受当年年终一次性奖金或绩效工资。

(二)对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的,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按规定程序予以解聘。

(三)解聘的教职工由用人单位办理解聘手续,并报送教委批复、备案。

八、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构成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为本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其中,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工资包括提高10%工资标准。

上一篇:伤别下一篇:《铁道飞虎》剧情简介及角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