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政府管理

2024-05-18

学前教育的政府管理(通用8篇)

学前教育的政府管理 篇1

结合三年行动计划,谈政府主导下的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2010年底,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全国31个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是政府主导下,解决我国学幼儿入园难、入园贵、入园率低问题的有效举措,是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我国2010至2020十年内基本普及幼儿教育任务的起步工程,对于未来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一、促进从城市幼儿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到“政府主导,公私并举”城乡幼儿园共同建设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格局的形成,走出全盘性地解决我国幼儿入园难、入园贵、入园率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第一步。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以“公办为示范和骨干,民办为主体”为核心指导理念。在这影响下,作为社会服务体系性质的免费公立幼儿园少之又少,城市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幼儿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农村幼儿教育处于停滞和缓慢发展的状态,于是导致了城市幼儿入好园难、入好园贵;农村幼儿入园率低,城乡幼儿教育发展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一系列问题;幼儿教育成为我国普遍的民生问题。规定以县为单位在三年内有一定数量的新增幼儿园投入使用,是目前解决我国城乡幼儿教育发展不平衡、幼儿入园难和贵问题的全盘性举措,对于促进教育公平,解决民生问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入园难,在于千挑万选挑不到好幼儿园;入园贵,在于好幼儿园太少。城市幼儿园在办园质上劣势显于量上的劣势,所以普通城市幼儿园在政府的主导建立下,将朝着质量高、理念新的方向发展。幼儿园建设在质和量上的是否有双重保障是衡量当前我国城镇幼儿园发展的标准之一。以往我国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观念滞后,导致幼儿园资源配置不足,三年行动计划为之发展提供了契机,不光是单纯的财政倾斜和物质支持,同时也是一场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幼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普及。国家重视,民众受益,让每一个适龄的幼儿接受保质保量的学前教育,是促进幼儿个体发展和提高民族素质必然要求。

二、在中央统筹和实施国家财政倾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主体作用,将学前教育的发展纳入政绩考核内容,因地制宜,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国家的宏观调控具有强制性、法制性等特点,国家对教育的调控亦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明确了确保教育财政投入2012年落实4%的一系列措施,提出了新增财力要向教育倾斜,新增教育财力要向学前教育倾斜;在财政的“大盘子”里,教育支出比例明显提高,在教育支出的“盘子里”,学前教育的支出比例要明显提高的观点,国家财政倾斜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全国31个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并将学前幼儿园的建立和投入使用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工作成绩考核,在财政支持的同时予以政策上保障,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也能因地制宜,确保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当地文化的幼儿园。这样,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幼儿园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结束了市场为主导地位发展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无序性,是促进学前教育事业长足稳定发展必由之路。

三、政府主导,是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十条”将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的五个重大原则的第一项,明确了“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基本要求”和“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保质保量的学前教育”基本目标。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的性质都是公益的,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职能的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国情,虽然已经把公益性和普惠性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但是要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而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就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迈开了基础性的步伐。

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经济富裕家庭还是经济相对困难的家庭,必须先让每个适龄幼儿有幼儿园可上,所以,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幼儿园体系的建立是基础。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一定质量的幼儿园是第一步,只有在每个孩子有幼儿园可上,有选择性地上幼儿园的基础上,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才有意义。所以,政府主导的三年行动计划是实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转型发展的奠基工程。

政府主导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也不无挑战。任何事业的崛起和发展都要引起与之相关的社会机制的变革。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处理好学前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解决好学前教育起飞阶段的社会适应性问题是关键。比如:怎样处理好效率与质量的问题?新增幼儿园需要大量教师涌入学前教育领域,其来源和准入标准、工资怎样安排?随着育儿教育规模的变大,幼儿安全问题保障怎么做?幼儿园管理是不是需要来场变革以适应发展?国家立法的完善和社会行业标准的确立是否能够与之同步?这都是学前教育长足稳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附:主要参考资料:

【1】《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

【2】《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

【4】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李天顺在全国第三届幼儿园园长大会上的讲话

学前教育学术前沿

学前教育的政府管理 篇2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里, 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基本上都是深层次的发展问题, 呈现出深刻性、广泛性、长远性和多难性等特征。

在这样一个阶段中解决一些深层次发展的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创造新的服务机制和行事方式, 即——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

一、政府职责

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 政府主要责任都集中在四个方面, 即:市场监管、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政府发展基础教育事业的责任, 重点在于后两个方面——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1. 公共服务

对于公共服务的概念, 专家、学者的定义不尽相同, 诸如“通过融资、提供或管理有利于健康和教育结果的公共服务。” (世界银行, 《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让服务惠及穷人》) “公共服务通常指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 一国全体公民不论其种族、收入和地位差异如何, 都应公平、普遍享有的服务。” (陈昌盛, 蔡跃洲, 《中国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6》) “公共服务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总称。” (李军鹏, 《公共服务学——政府公共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等等。

显然, 公共服务实质为对公共需求的供给, 是公共资源投入与配置的产出, 享有的对象是所有老百姓。所以, 公共服务即指通过政府的公共支出使得所有老百姓都公平享有的服务。政府在社会事业中的公共服务, 最重要的领域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养老等。

公共服务的重要特征:一是非竞争性, 不通过竞争手段而获得;二是平等性, 覆盖所有老百姓, 不论民族、种族、性别和贫富。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公共资源与公共需求不断发展, 公共服务的外延和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和充实。比如, 原来义务教育是政府法定的公共服务, 而幼儿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 政府服务可以是有限的法律责任。但现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政府有财政供给能力并且老百姓对学前教育需求旺盛的地区, 政府提供幼儿教育成本的可能性迅速提高, 已经开始逐步提高其中政府服务的比例, 所以幼儿教育发展到某种程度后也成为一种准公共服务或者进步到完全的公共服务。

高中教育同样如此。以往政策设计中个人负担高中教育成本比例呈现上升态势, 现在一些普及程度高、质量相对稳定地区, 政府也在逐步提高财政负担的比例, 出现了高中实际上成本在提高, 而学费却没有同比例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

职业教育领域内, 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 上海进一步加强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力度。预计每年市区县两级财政将投入3.2亿, 使100%就读全日制中职校 (含民办中职学校) 的学生 (含非上海户籍) 得到补助, 且帮困助学对象从城乡低保家庭扩大至所有来自农村和海岛的学生。实际上, 这也是公共服务。

当然, 目前阶段学前教育、高中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 更需要通过自己优质的服务来争取政府的公共服务, 其办学机会则按照一定规则的竞争来得到, 因为公共服务并不完全排斥竞争, 公共服务也存在着一定的市场法则。

2. 社会管理

20世纪以来, 世界范围内的非政府组织逐渐发展与培育, 许多公共事务逐渐由社会承担。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中, 吸取了发达国家的一些有益经验, 日益重视非政府的管理。

在政府公共管理中, 对市场需要监管, 对社会则要引导, 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都要发挥, 其中必然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管理上的合力, 才能使社会健康发展。

现代政府的公共管理, 很多情况下是运用经济调节来加大对社会的间接管理, 如通过国民经济第二次分配中政府获得的财政从而转变为公共服务, 但这种服务是把财政间接转化为效益, 转化的过程必须有专业管理, 这种专业管理需要一些非政府非营利的第三方介入, 并且承担许多社会专业管理的职责。

社会管理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社会自治, 即许多老百姓自己的事情, 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自行解决。比如:报刊曾经报道, 有人在一个住宅小区绿地湖泊边唱歌, 居民觉得太吵, 从而发生吵架的事。物业公司则让每家每户代表讨论, 投票决定是否允许, 结果57%的居民同意唱歌, 43%则不同意唱歌, 后者服从前者。物业公司协调时提出, 允许唱歌, 但是不要超过晚上九点, 伴奏的音乐要轻一点。此事通过民主程序, 加上专业的管理得到了圆满解决。

社会管理的另一方面则是政府承担的事务。大量的管理经验已经告诉政府, 政府在繁荣的市场体系中不可能包办一切, 包办一切的过程是是低效的, 结果往往是无效的。因此政府在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管理中购买服务, 主要职责在于监管评估, 而管理的实施则由非政府的、专业的机构承担, 更多地采用“契约”方式进行。

二、从管理到治理:政府履行职责方式的转向

教育是政府公共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块, 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 教育的公共服务水平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的稳定所在;教育的改革又极为复杂, 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人发展不平衡与教育公平原则以及教育和经济、社会、人口等领域关系之间的复杂性, 都决定了政府所负有的教育管理责任和履行的职责方式必须转向。

政府要更好履行职责, 成为服务型政府, 必须从大包大揽的单向度管理转向政府、社会与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从管理走向治理, 政府要按社会发展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角色, 对教育发展要有敏锐的判断。

因此, 当前积极培育教育专业中介机构, 建立健全家校合作协商机制, 对于管理转向治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1. 让专业性社会机构提供专业性事务

政府职责是不可推卸的, 但是履行职责的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直接提供, 也可以间接提供, 运用公共支出向社会专业机构购买专业性的服务, 就是一种间接提供。

专业性的事务由专业机构来承担, 其越来越明显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教育服务的质量上, 也体现在教育服务的效益上。委托给专业机构比政府自己去做要专业得多, 但并不是说教育专家就能成为行政管理人员。政府层面的教育管理者专业是教育公共服务, 是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背景下履行好教育服务职责。学校管理不是教育行政人员的专业, 熟悉学校管理的人员未必是个很好的教育行政人员, 两者各有管理不同的侧重点。

上海实施的“以委托管理推进郊区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项目, 其重要出发点就是为了通过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机构的服务潜能, 促进郊区薄弱学校的内涵发展, 并从中培育出服务质量高的专业性社会中介机构。这一项目, 不仅以新的方式去提高学校的发展, 同时在探索政府走向教育治理的路上迈出积极的一步。

2. 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率, 是考评政府服务效能的重要标准。什么是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率?根据以往的认识和经验判断, 市中心城区应该比郊区高, 城市比农村高。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在一些区县, 农村教育水平明显没有城市高, 但农村居民对教育满意率比城市高近20个百分点, 原因在于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率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期望值不同, 原来农村教育基础比较差, 一段时间里通过推进城乡一体的标准化改造办学条件, 以及农村教师加工资等倾斜政策, 农村教育虽然质量变化不大, 但这些变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老百姓对教育的期望。二是参与度不同, 这个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视。父母辛苦操劳家务, 子女还是不满意, 因为他们没有参与。所以要办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一定要让老百姓参与, 否则永远不满意。

教育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之间要建立协商关系、利益诉求机制和利益协商机制, 要有根据家长意见改进学校工作的决策机制, 只有这样, 许多矛盾才容易解决。建立家长委员会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不过, 建立家长委员会并发挥好作用并非易事。报上曾经有文章说家长委员会有时候与学校不一致:校长不准补课、家长委员会决定可以补课;校长不准收费, 家长委员会决定可以收费。其实产生不同意见都是正常的, 如果事事都一致反而不正常。有不同意见就需要协商, 建立家校协商机制, 首先要承认家长是利益主体之一, 家长不是学校的代言人。学校也是利益主体, 两者之间要有利益诉求, 多元社会要有利益协调, 然后经过协商, 如果意见达不成一致, 要有决策的民主程序。然后, 由一定程序决定的事情, 大家要有民主的素养, 要自觉接受。这种经过民主协商以及走过大家都认同的程序所形成的决定, 就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对于推动学校发展是有利的。

三、从管理转向治理:在深层次上思考体制机制改革

经验表明, 许多教育问题不是教育界本身就能够解决的。教育从管理转向治理, 要求政府深入洞察社会的发展, 在社会演进的过程中寻找政策以及政策的切入口。但是现在教育界还有很多同志不太关注社会的变化, 因循守旧, 或者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比较弱, 缺少审时度势的把握。比如总认为只要政府给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其实并非如此, 体制和机制是决定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 不从体制机制上考虑, 难以在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1.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制度分析

政府高度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在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 由于外来农民工子女占用了本地的教育资源, 所以流出地应该把学生的经费转移到流入地来, 这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因为公共服务成本应该是公共财政提供的, 而公共财政依靠税收所得。今天农民工进城务工, 所产生的企业税收都形成了当地的地方财政, 地方财政应该向所有创造和提供纳税的人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在公共服务中, 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按照公共财政概念来落实老百姓的权利, 与原来政府按照户籍服务的方式相比更先进。

另外一种看法是, 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基石的前提下, 目前所有农民工子女应该得到同本地老百姓子女完全同等的教育, 这是我们追求目标但与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现实是:中国存在着经济发展上的两元结构, 两元结构中城乡差别是客观存在, 要逐步解决城乡差别必须从保障制度着手。在现有保障体制中, 农民最大的保障由土地来实现, 即使农民工进入城市, 土地的保障依然还在, 只是土地的价格有高低而已。城市居民虽然生活水平高于农民, 而且发达地区与困难地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但城市居民没有土地的根本保障, 需要有其他的保障。所以政府在制定各种政策若不从这些深层次问题上以及社会发展未来趋势去思考, 就难以把握全局了。

显然,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 归根结底还在于现有教育制度是架构在户籍制度上的原因。由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 就户籍制度而言已经作了许多修补, 但居住证制度还不可能立刻取代户籍制度。教育与人口关系中比较合理的设计是把教育制度架构到税收为核心的公共财政制度上, 但当前这个制度还不健全。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我们的教育制度还会有矛盾, 会产生新的问题。

上海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一是确定目标, 继续挖掘现有公办学校就读比例, 提高到60%, 实现农民工子女以公办学校就读为主;二是积极解决农民工子女“学校”问题, 纳入民办学校管理范围, 成为独立法人。同时定出一定的办学标准, 当然标准可以放低一点, 如此政府对其财务、教师资格、教师加四金等问题都可以监管起来, 从而提供必要的支持, 推动学校的有序发展。

2. 民办教育制度设计的思考

同样, 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也需要从制度层面上思考。当前, 民办学校发展遇到许多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钱多少, 而在于设计合理可行的制度。在体制和机制的高度上, 反思民办教育发展的经验, 寻找民办教育发展的路径, 这是民办教育发展到关键时期最应该做的事。

从公共服务的角度讲, 政府增加基础教育的投入, 改善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 提高公办学校的教师待遇, 这是政府履行教育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不可否认,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来民办学校在硬件和师资上的优势。但同样从公共服务的角度看, 政府履行教育公共服务职能不一定直接办教育, 而可以拿出钱来让社会来办教育, 然后政府购买社会的服务。按照这样的思路, 民办学校的发展就有很大的空间。

当前, 民办教育制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非盈利财务制度的建立。只有建立起非盈利财务制度, 民办学校才具有长远发展的保障, 政府才能提供公共财政资金和监管公共资金的使用。否则, 如果政府向民办学校提供了公共资金, 却缺少公共资金足够的监管, 一旦资金使用产生严重问题, 就会直接影响政府的政策执行效果。政策一旦不稳定, 左右摇摆, 前后不连贯, 肯定不利于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所以, 我们不能只关注民办教育领域的人力资源和财政资源影响力, 而忽视制度的资源价值。

学前教育的政府管理 篇3

【关键词】生本理念 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CA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47-02

一、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本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无论是计划和任务的确定,还是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源于对学生的认识和把握,源于对学生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深刻洞察。实际上,每一个个体都有其自身具体、独特、不可替代的需求。不同个体的需求在整个群体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大学生活中,学生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感受,对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对学习、恋爱、人际关系、就业等个人发展需要得以满足的程度,都是影响大学生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缺乏对这些因素的认识、了解和把握,高校学生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只有全面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重视个体需求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把它们看作是运动的、变化的,高校学生管理才能有的放矢,提高管理效率,收到预期的效果。

人本理念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和爱好,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并能走入社会后持续发展。这意味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必须要从那种把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观念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性投资”的观念。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在处理人与组织(即学生与高校)的关系时,并不否定和排斥组织(即学校)的目标,而是应把人(即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作为组织(学校)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对学生的发展和成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从教学到行政管理,从学生学习到后勤服务,都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转变管理观念,转变过去那种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变管理为服务,树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信任学生,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采用宽松、自由、开放的现代教学模式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教师像对待中小学生那样严格管束,如统一自习、早晚点名、上课表现不积极要写检讨等,就会压制其个性发展。也就是说,发展大学生个性需要宽松、自由和开放的教学模式,要摒弃传统“划一式”、“填鸭式”和“机械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宽松、自由、开放的现代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潜能,活跃学生的思想,促使学生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同时,创新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根据各个学生的先天资质、性格和志趣等个性特征,在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设计基础上,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因材施教,实施个性教育。此外,应打破旧有的自我发展的封闭状态,推动教育与外部世界协调发展,开发学生的情商和心理潜能,鼓励学生从自我为中心中解脱,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会与社会、他人互动,做到学以致用,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改造内心世界,形成乐观、健康的心智,全面开发个体潜能。

三、注重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以网络为媒介,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

在心理学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心理学教学的感觉形态和提示效果,這是现代心理学教学中的一大进步和飞跃。应该说,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具有高效、直观、生动、资源共享等优势,让我在心理学教学中受益非浅。比如在感知觉教学中,我制作和运用了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进行直观、生动的演示,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感“知觉规律”和“错觉现象”;在讲解“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案例、图片、量表或研究成果;在学习智能理论相关内容时,让学生观看电视、电影的片段。这一切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何乐而不为?

四、要树立教学为学生、成长、服务、奉献的观念,因为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

良好的教学不仅能够给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智能。还能交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甚至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行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教学一线的有些工作者,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一定要去研究个人所带的课程、施教的方法以及教育的对象。做到专业精、方法得当、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要有针对性。而不是照本宣科,简单应付,造成误人子弟的后果。渊博的知识、端正的态度、流畅的语言、富有逻辑的思维、良好的仪容仪表这样的教师都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所以教师的形象,言传身教对学生来说都有模仿榜样的作用。所以,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有一种为教学服务的奉献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学的教育性,也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真正为学生服务。

五、打造教师硬队伍,为人本管理提供源本支持

在大学生管理过程中,教师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备管理能力,还要求教师能够组织学生自我管理。为此,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教师队伍。

学生数量多、层次化强、个性突出等特点对教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增强自身素质,加强人员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管理培训,开展学生管理交流与座谈,学习管理经验,引进新的管理模式,为全方位管理学生做足管理知识准备。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首先,教师必须完善自我,做到身为人师,表率天下,全面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要在学生的情感上下工夫,这就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尤其是针对一些贫困学生的管理上,一方面注意到学生的困难情况,一方面要关注到学生的自尊心,做到在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时不伤及他们的自尊心;健全学生服务职能,为学生提供动态化服务,建立学生工作信息平台化管理,建立学生事务处理系统、学生工作评价系统、学生工作教育引导系统、学生工作社会服务系统,实现信息数字化、流程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要实现和谐教学,必须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在教学中“我说你听”的绝对权威和优越感,接受“一起探讨,共同探索”的民主平等,时刻意识到自己知识能力的不足,进而继续学习、完善自我。以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众. 以德育人 以情感人——浅谈如何做好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2]张磊、赵红妍、李兴辉.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认知转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学前教育的政府管理 篇4

关于印发《新登镇学前教育管理实施办法》的

通 知

各行政村、社区,新登镇幼儿园,镇属各幼儿园:

《新登镇学前教育管理实施办法》已经镇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新登镇人民政府 2009年3月10日

主题词: 印发 学前教育 管理办法 通知

————————————————————————————————

抄 报: 市府办、市教育局

————————————————————————————————

- 1 - 新登镇党委政府办公室 2009年3月10日印发

————————————————————————————————

(份)

共印 60新登镇学前教育管理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加快新登镇学前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辅导、辐射功能,促进全镇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目标和要求,特制定《新登镇学前教育管理实施意见》。

一、幼儿园分类管理

(一)公办幼儿园

1、工作职责

新登镇幼儿园为新登镇所属公办幼儿园,负责招收本镇管辖范围内2——6岁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并对0——6岁幼儿看护人进行培训。目前新登镇幼儿园硬件设施配备较为齐全,教师素质较高,有着较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具体负责对镇属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及业务指导,应充分发挥其示范与指导作用。

2、园长、教师的聘任及待遇

(1)全体在编教职工工资由镇财政全额拨款,奖金按市政府规定考核发放。园长、副园长由富阳市教育局竞聘、任命,园长助理、总务主任等中层干部由新登镇党委政府组织竞聘任命,教师根据职称实行聘任制。

(2)编外人员根据幼儿园实际需求自行聘任,工资、福利、保险由幼儿园自负。

(3)合理确定幼儿教师编制,逐步解决幼儿教师编制紧缺问题,力争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师生比例标准配备。

3、经费投入

- 2 -(1)新登镇政府每年按规定下拨生均公用经费,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设施添置、教师培训等开支。

(2)根据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逐年添置教学设施,并对现有园舍、场所等按修建年限、质量状况、使用功能等逐年改造维修。先由幼儿园在每年初造好预算方案提出申请、概算清单,经镇政府审核同意后,再进行园舍整修和添置设备。

(3)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安排学前教育经费,安排一定的配套经费扶持中心幼儿园村级点分园建设。

(二)集体办幼儿园

集体办幼儿园行政上以主办者管理为主。园长由主办者聘任,园长与教职工的工资、福利、保险由幼儿园自负,公办幼儿园对其进行业务指导。

(三)民办幼儿园

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民办幼儿园纳入镇政府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及管理范畴。镇政府每年组织相关部门根据富阳市民办幼儿园规范办园标准,对其进行年检,对规范办园的幼儿园进行奖励,对不符合要求的幼儿园督促其整改达标。严格审查新办园的办园资格和条件,做到规范一家,审批一家,确保办园质量。

二、奖励办法

1、新登镇政府对公办幼儿园实行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岗位目标绩效考核,激励教职工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具体奖励办法按新登镇党委[2006]3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镇教育工作的意见》执行。

2、鼓励幼儿园上等级,经上级教育部门考核评估达,达到杭州市规范幼儿园标准的,给予3000元的教玩具奖励补助。

3、镇政府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对各级各类幼儿园进行年检,对达标的等级及规范幼儿园进行适当奖励。

三、有关要求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基础教育

- 3 - 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对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全镇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学前教育事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办学水平,促进我镇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学前教育的政府管理 篇5

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发展学前教育,事关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41号)和《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要求,促进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保教质量,现就加快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

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多元化办园体制,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利用闲置教育资源,改扩建一批城乡幼儿园,依托小学附设一批幼儿园(班),适当新建一批城乡幼儿园。到2013年,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或中心校附设幼儿园,城镇普惠性社区幼儿园达到城镇幼儿园总数的60%,民办幼儿园数量占学前教育机构总数的70%;全面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8%,基本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0―3岁婴幼儿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保教质量明显提高。

二、工作措施

(一)科学规划城乡学前教育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入园的原则,充分考虑城乡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方便幼儿就近入园入托。

在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重庆市城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导则》要求的服务范围、服务人口、选址条件、教育设施配置标准设置幼儿园(点)。

适应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和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建立学前幼儿生源预测机制,在旧城改造、公租房建设以及二环内主城拓展区,合理设置幼儿园,满足新增城镇人口、转户居民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其他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园需求。

(二)以区县(自治县)政府投入为主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农村乡镇要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和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扩建一批乡镇中心幼儿园,依托中心小学附设一批幼儿园,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区新建一批幼儿园,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或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

利用闲置校舍和富余公共资源举办幼儿园(班),依托村校附设幼儿园(班)。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可由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校附设幼儿园)采取办分园、设幼儿班(点),相邻村联办幼儿园(班)等形式,提供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保障农村儿童入园。

积极改善农村幼儿园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以城带乡的帮扶机制,开展幼儿教师支教活动,加强城乡幼儿园园长、教师双向交流,促进农村学前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三)以民办为主发展城镇社区幼儿园。

城镇社区以民办为主,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并举发展社区幼儿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引进和培植优质民办幼儿园。支持优质幼儿园通过兼并、联办、办分园、委托管理等形式实行集团化管理,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学前教育需求。

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对未按规定配套幼儿园的小区,规划部门不予审批,建设部门不予验收。

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由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对闲置和挪作他用的小区配套幼儿园要进行清理整顿,恢复办园。

(四)落实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扶持政策。

落实民办幼儿园在土地、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民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用地可采用划拨方式取得。民办幼儿园在校舍建设涉及的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行政性、服务性收费及供电、供水、供气等方面,均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待遇。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民办幼儿园,按物价部门批准的项目和标准收取的教育劳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制定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微型企业扶持的办法。民办幼儿园可用非教学资产作抵押和保教费收费权作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向民办幼儿园提供灵活多样的信用贷款支持。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鼓励区县(自治县)通过减免租金、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对待,并给予适当倾斜。

积极推行民办幼儿教师人事代理制度,民办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晋级等方面享受公办幼儿教师同等待遇。

(五)建立普惠性幼儿园奖补机制。

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校附设幼儿园和村幼儿园建设以区县(自治县)投入为主,市财政将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对改扩建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校附设幼儿园、新建中心幼儿园和较大规模的村幼儿园的给予奖补,重点向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和扶贫开发重点区县(自治县)倾斜。

积极探索建立普惠性社会办园奖补机制。对达到办园基本标准,面向大众,收费不高于同类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或接受当地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性社会办园,区县(自治县)财政要给予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专项补助,市财政给予适当奖励。

(六)建立入园贫困幼儿资助政策。

对城乡低保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等学前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生活补助,经费由市和区县(自治县)财政按比例共同分担。

支持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逐步减免在园贫困幼儿保教费,提高生活费补助标准,确保贫困家庭幼儿不因贫困而失学。鼓励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对学前教育捐资助学。

(七)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幼儿园编制标准,核定编制,逐步配齐配足幼儿园教师和保育人员。严格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建立保教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鼓励高校优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任教。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任教。

扩大本科、专科(高职)、中专(职高)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重点办好在渝师范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中专(职高)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质量评估,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质量。

3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确保每位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完成不少于216学时的培训。实施骨干教师(园长)培养工程。将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与公办幼儿园教师一起纳入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管理体系,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偏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在绩效工资核定与发放中要实行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八)加强幼儿园规范化管理。

建立健全幼儿园资格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幼儿园办园标准,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重点对办园条件、办园资质、经费保障和管理、办园方向等进行审核。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不得举办幼儿园。对无证办园的,要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要依法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健全幼儿园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学前教育等级管理制度和年检制度。

推行学前教育校园新型警务体制和勤务机制,完善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安全防护体系,预防和制止侵害幼儿权益的恶性案件发生。

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公办幼儿园实行政府定价,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核算、收费备案”。严格执行幼儿园收费公示制度,坚决查处乱收费。

(九)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提高幼儿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开展幼儿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疾病预防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幼儿安全卫生和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指导。促进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保教质量。建立学前教育资源库,加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促进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完善行业自律、教育部门监管、家长和社会监督的幼儿园质量监控体系。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市级统筹、区县(自治县)负责、分级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市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全市学前教育工作,制定学前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指导。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把解决“入园难”作为当前改善民生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把学前教育工作列入工作计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协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学前教育工作力度。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学前教育工作的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完善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教研力量,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对学前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城乡建设、国土和规划等部门负责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与建设;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制定编制标准,核定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人力社保部门制定幼儿园教职工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负责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

(二)强化经费保障。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完善学前教育成本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和家庭合理分担的机制。

(三)严格监督考核。

要将学前教育事业规划建设、财政投入、队伍建设等作为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重要内容,列入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和考核范围。开展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合格区县(自治县)评估验收工作。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教育 学前教育△ 意见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高法院,市检察院,重庆警备区。

学前教育的政府管理 篇6

论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教育思路

艺术专业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对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新的历史时期,艺术类学生又呈现出新的特点.文章通过对这些特点及其成因的剖析,提出了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高校稳定.

作 者:张波 常思亮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00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2010“”(8)分类号:G647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集体观念

学前教育的政府管理 篇7

通过对于整个辽宁省范围内的相关地区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的调研以及问卷调查, 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 截止2015年底整个辽宁省共有农村学前教育机构5747个, 这其中包含有分布在全省807个乡镇的835所乡镇的中心幼儿园, 占到了乡镇总数的77.2%, 另有覆盖全省3322个自然村的2926所村幼儿园, 总体的覆盖率达到了29.1%, ;另外还有1527处非正规的学前教育点和3710个。截至目前尚有超过23%的乡镇没有进行中心幼儿园的设立, 而且村幼儿园的设置也不够合理不能满足就近入园的基本要求。另外由于农村幼儿园的规模相对较小, 师生比例大部分超过了1:20, 整个农村的幼儿园教师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本科以上学历的幼师只占到总数的15%左右。在基础设施方面, 有超过30%的幼儿园都只是一次性投入, 另外有60%以上的幼儿园全年基础投资在500元以下, 疏于进行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课程方面, 由于幼师素质以及教育理念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原因, 致使农村幼儿园课程相对比较单一只有写字、算数、基本的游戏和美术, 很少有一些其他的活动。

二、辽宁省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 经费严重不足

辽宁省范围内的多数幼儿园都属于民办性质, 经费上则是自筹自支, 存在严重的匮乏问题。通过对于786所乡镇幼儿园进行调查发现, 自筹自支经费的幼儿园占到了幼儿园综述的73%以上, 所有被调查的幼儿园当中只有5%左右的幼儿园经费相对充足, 而经费不足的幼儿园的比例则占到了幼儿园总量的80%。

(二) 基础设施简陋

近些年以来,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一些乡镇新建或者扩建了乡镇的中心幼儿园, 不过即使是经过改建的中心幼儿园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 教学用房和辅助用房远远达不到要求, 另外卫生消毒、流水洗手等相关的设备依然缺乏, 有些幼儿园甚至没有供幼儿休息的专用床铺。

(三)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民办幼儿园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甚至有一部分的幼儿园以为的为了迎合家长, 采用具有较强功利性的教学方式, 整体教学具有比较明显的功利性色彩, 教学内容也与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利, 很多学校为了片面的迎合家长将一些小学化的知识提前传授。而这种急功近利式的思想导致幼儿园的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期的眼光。另外由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导致教学活动流于形式而且机械单一, 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四) 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辽宁省内的多数农村幼儿园仍然采用传统的家长式的管理模式, 存在民主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大部分的农村幼儿园都是采用自己的“近亲”来进行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 依然处于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当中。另外, 由于地方政府对于农村的幼儿园缺乏监管和重视, 使得农村幼儿园的分布严重不规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教育的质量。

(五) 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辽宁省存在幼儿园的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 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而且依然保持着上个世纪应用的教学方法;第二, 学前教育教师的总体水平相对价差, 尤其是学历方面;第三, 工作积极性不够, 而且缺乏相关激励制度;第四, 幼师的结构组成非常不合理, 大部分的幼师不具有专业资格, 另外福利待遇较差致使优秀的幼师资源流失非常严重。

三、加快辽宁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政府策略

(一) 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目前, 学前教育方面的总体经费投入不足我国总教育经费投入的2%, 而且这部分的经费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城镇的公办幼儿园当中, 最终使得城乡之间幼儿园在发展上面的差距越来越大。作为教育主管机构应该积极的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适当的将教育资源分配往农村的学前教育倾斜, 保证农村的学前幼儿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二) 利用农村资源优势改善办园条件, 提高办园质量

与城区里面的幼儿园相比较, 农村的幼儿园在整体的基础设施, 办园的规模以及经费等方面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学前教育目前就全面的被动, 农村的幼儿园自身同样具有一定的优势, 比如我们可充分的进行当地乡土资源以的发掘从而打造富有当地特色的而且更加丰富多彩的当地教育环境。从而彻底的改变当前农村的幼儿园更加注重进行小学化教育的形式, 逐步的创造出能够具有农村特色的而且极具个性化和创造力的培养方式。

(三) 强化监督, 规范管理

农村幼儿园与城市的幼儿园相比在管理方面可能更加的松散而且不够规范,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么应该逐步的加强农村幼儿园的内部管理, 并且成立以及常规为主要的出发点, 以保教为整个工作开展的中心, 来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相关规章制度措施, 并且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要求来进行管理, 另外要不断的加大对于农村幼儿园整体的调研力度, 加强对于农村幼儿园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于农村学前教育基本状况的评估, 并且针对问题出合理化的建议, 从而更好的扶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四) 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未来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是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最主要保障力量。作为相关政府部门要切实的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资格的认定, 采取各种激励措施以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并保证幼师的专业水准。

摘要:目前辽宁省的农村学前教育整体上还处于发展比较滞后的阶段,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辽宁省的教育发展, 要想更好的解决当前辽宁省在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性的策略来推动, 以保障辽宁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政府策略,幼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刘焱.对我国学前教育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兼谈我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 2009 (08) .

学前教育的政府管理 篇8

[关键词]俄罗斯;学前教育;新政

[中图分类号]G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11)05-0029-03

学前教育是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实施学前教育的机构有托儿所、幼儿同以及托幼混合的一体化机构。学前教育是为了使儿童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顺利过渡到学校教育阶段。

前苏联时期,学前教育被看作是社会公共事业,所有儿童可以接受免费的教育。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全面实行休克疗法,迅速走向私有化的道路,幼儿同就不再由联邦预算拨款,而全部由地方政府和家长来负担,而这样一个政策导致了一些问题,教师队伍大量流失,教育质量下降等等。针对这个情况,俄罗斯政府近几年积极出台政策,目的是将因私有化造成严重影响的国家学前教育要迅速恢复,加大经费投入。2005年10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科技和教育委员会会议上指出:“地区和市政应共同致力于恢复学前教育。”同时,俄罗斯总统顾问萨莫伊洛表示:“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健康如何,将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无疑都将取决于我们。”2006年10月,俄罗斯教育科学部部长安德烈,福尔先科也声明,2008年国家教育方案中增加一个新的支出项目——为学前教育拨款。或许,拨款会为社会服务性学前班的发展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促使其健康发展,顺利过渡。2008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统提出学前教育重建的政策,重建学前机构是国家人口政策任务之一。

俄罗斯将在2009年至2012年特别关注学前教育体系的发展。为实现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在2012年前将推行各种特色办学形式,国家和社会将实行合作办学。学前教育可以获得国家预算的支持。2009年至2012年,俄罗斯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包括:将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从61%提高到65%:2010年前将建成针对早期家庭教育的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推出针对弱势儿童的“成长伴随计划”:更加注重实施发现天才儿童的培养和残疾儿童的康复计划,将计划开展“学前教育义务年”活动。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强调幼年期的重要性,要根据当代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来改革学前教育体系。改善学前教育条件,使学前教育机构呈现多元性。俄罗斯教育科学部认为,学前教育的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为此,将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更新学校教育机构,改善教师结构,调整教学大纲,将优质学前班建成“示范基地”,国家将对其进行重点投入,以使各地区更多家庭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保证儿童更有效地选择和接受学前教育。

一、增加学前教育资金的投入

社会服务性学前班由国家拨款和地方政府筹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应该说,学前班不用为教育经费发愁。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由于资金无法正常到位,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学前班的发展,,近年来,尽管俄罗斯经济有所复苏,但仍然没有从危机中摆脱出来。按照《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的规定,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支出不能低于国家预算的10%,然而实际上远远没达到这一水平。许多社会服务性学前班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不得不靠贷款、缩小规模维持正常运转,不少学前班被迫关闭,此外,由于经费紧张,一些社会服务性学前班名义上实行免费,但实则巧设名目,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将许多儿童拒之门外。目前。随着俄罗斯政府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已经注意到这种情形,并准备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改善,

增设社会服务性学前班。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为实现教育的人道化,在俄罗斯政府“让每一个学前儿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的指引下、以保证每一个学前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作为社会服务性学前班办学宗旨,并要求各州、市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社会服务性学前班,

社会服务性学前班是俄罗斯对3至7岁儿童提供的学前教育组织,是兼具全日制和寄宿制为一体的学前教育机构。它由俄罗斯联邦政府倡导,由各州、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成立,由地方教育委员会管理的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社会服务性学前班所需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地方财政支出,带有社会福利性质。但这种学前班普及率较低,主要集中于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等俄罗斯大中型城市,其余地区则供不应求。所以很多适龄的儿童很难入托,常常要在注册登记后的一到两年才能等到入学机会。俄罗斯政府把改善入托难的的问题作为保证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

二、优化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

过去由于幼教工资待遇低,愿意从事幼儿教育的年轻人不多,所以大部分聘请的都是退休的幼教工作者或者是小学教师。她们大多受过中等教育,娴熟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对幼教事业满怀深情,对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和深情。但是这些“祖母”们缺乏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等知识匮乏,直接影响到儿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知识面的扩展。所以,改善学前班的教师结构迫在眉睫。

只有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才能吸引更多的有爱心的年轻人报考幼师专业。培养出一批热爱幼教事业的专职人员。这些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应掌握如何创设学习环境。组织儿童的游戏、生活和各种活动,怎样保护儿童的安全,了解国家的教育大纲并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并对儿童身心的健康负责。根据地方教育委员会的规定,对于某些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儿童,学前班要聘请医院的医护人员来指导、精心治疗和护理。每个学前班应配有受过高等或中等音乐专业教育的人担任音乐教师,负责对儿童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包括组织音乐教学,安排节日文娱活动,引导儿童欣赏文艺作品。

三、调整学前教育的教学大纲

《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第14章第5条明确规定,每个学前教育机构都有权独立开发或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最适宜的教育大纲。俄罗斯学前教育大纲总体上可分为两类:综合性的f包含儿童发展的基本方面)和领域性的(开发儿童一个或几个领域的发展)。理想的教育实践不仅需要采用一份基础的综合性教育大纲,还需要选择领域性大纲中最适宜的教学法。2006年俄罗斯出台了修订版的《幼儿园教育与教学大纲》,新版的大纲对幼儿教育中的体育、智育、德育、劳动教育、文学教育、艺术审美教育以及游戏等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具体的规定。同时,这次修订也充分考虑了学前教育的价值定向和俄罗斯学前教育内容更新的需要,强调要更加人性化地

对待儿童,突出民族教育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操作性比较强,

首先要改变以往的那种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上课的局面,丰富教学内容,突出个性化的培养。根据俄罗斯《教育法》的规定,学前机构可以在国家标准大纲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新的大纲。例如:①综合性学前教育大纲,对学前教育目标做出相对一致的规定,保护儿童生命和健康,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及做好人学准备,该大纲保留了优秀的传统学前教育内涵。该大纲是从人文主义教育学角度、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立场出发编制的。②归纳综合性学前教育大纲。俄罗斯学前教育基本任务包括:保护儿童生命和健康:发展智力,注重个性、创造性、社会性培养,不强调独立的智力教育,而是在多样化活动中发展智力。③领域性学前教育大纲,以健康保护为主旨的大纲《学龄前儿童安全基础》,以生态教育为特色的大纲《年轻的生态学家》。以重视形成儿童关于爱护自然及人类生存的地球的整体观念的大纲《大自然——我们的家》,以重视艺术审美的大纲《七色光》,使儿童了解雕塑与构型的大纲《建构与手工》,以社会道德发展为巾心任务的大纲《我、你、我们》。

2006年俄罗斯出台了修订版的《幼儿园教育与教学大纲》,突出了科学、人道的儿童教育理念,科学有效的教育必然需要科学。人道的教育理念作指导,要人性化地对待儿童,注重儿童个性的培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大纲认为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学龄前儿童生存、生活需要创造有利条件,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全面发展儿童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大纲》重视文学、艺术教育,培养浓厚的艺术兴趣。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教育,突出了文化适应性的原则,重点强调了民族教育的价值和传统。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过去按照严格的统一教学大纲规定,课堂环节重点是各科知识的讲解,上课取代了儿童的游戏和独立活动,而且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分科教学的基础上,使得学前教育趋向小学化。由于僵化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儿童情感的发展、动机的形成,没能将儿童的个性特点和个人创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所以在改革过程中,采用“个性定向型”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的“情景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广泛利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活动形式(游戏、雕塑、戏剧表演等)以及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在课堂活动中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教师经常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交流,倾听他们的诉说,遵循教育人道化宗旨,教师注意挖掘儿童自身的潜力和积极性,鼓励儿童创造性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通过即兴表演、情景剧、角色游戏、手工制作等的多种形式来展现自我,发展兴趣和爱好,在活动中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五、加大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管力度

根据《教育法》,要求对学前教育机构定期进行评估鉴定、资格认证,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年来,俄联邦教育部学前教育司研制了学前教育标准草案,对学前教育机构占地面积、教学设备,教师配备等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鉴定”和“资格认定”,目的是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严把质量关,对于不合法的办学机构坚决取缔,规范学前教育办学机构的市场。对于非公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政府要帮助其改善条件,逐步走向正规化,加强指导和监督,并鼓励所有私立学前教育进行自查,以便达到国家“鉴定”和“资格认证”的要求,

修订版的《幼儿同教育与教学大纲》指出,要根据儿童受教育的情况以及他们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学前班在教学目标制定上有所侧重,包括: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向儿童介绍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创造的兴趣。发展儿童的智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向儿童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俄罗斯的文化传统:给儿童提供学习民族艺术作品、民间工艺品的机会,培养儿童的美感;对有缺陷的儿童进行矫治、给予帮助,保证他们获得受教育权利。俄罗斯学前教育改革的目的是,首先,对那些错失早期知识启蒙、技能培养和训练的孩子进行教育,教给他们进入小学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次,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加强对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儿童积极、健康、向上、愉快的心境,也是学前班的重要目标之一。再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幼儿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激发幼儿爱祖国和爱人民的情感。最后,培养孩子们的顽强精神、坚强意志、吃苦精神和自理能力,让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上一篇:大学生的日常饮食下一篇:拜堂仪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