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苏联观后感

2024-08-17

大国崛起之苏联观后感(精选11篇)

大国崛起之苏联观后感 篇1

《大国崛起》观后感:苏联

曾经庞大的苏联,其主要的民族是由斯拉夫人构成的,就如同中国主要是由汉族构成的类似,这个主体民族,在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同时,也是一个散发着勇敢坚强气息和以坚韧不拔著称民族。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沙俄在十月革命中遭受到了农民的起义,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当时的苏联是一个不被别国认同的一个领土大,力量小的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国家让农民无偿地供给粮食,所以 农民非常不满。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把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后,在“社会主义”上面,再加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苏联的国家经济完全搞上去了。这个国家也渐渐得到了部分国家的认同。

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首先在苏联这块富饶的国土上建立了汽车工厂,并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T型车”。在一战后不久,这种车的产量就上了万。工业化成就的光芒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在苏联的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

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万的兵力。但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不可小看的,苏联每天制造的武器、飞机、坦克,都比德军的日产量多一倍!苏联在这些压倒性的因素上,德军不得不投降,苏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二战成就了苏联,让这个国土面积为世界之最的国家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苏联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虽然斯大林后期执政策略和苏联当时的状态使他们最终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但是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全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经验和思考。今天,俄罗斯人正在为民族复兴而努力,这个民族的未来仍然值得期待。

大国崛起之苏联观后感 篇2

一、文化、地缘因素

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 与外来种族之间的融合相对较少。日本善于拿来别国文化成果为自己所用, 善于向外国学习。两千年来一直以中国为师, 通过学习中国汉语, 对其加以改造, 在日本文化发展早期就形成了几乎单一的语言和种族, 这为日本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民众不会因为语言的不通阻碍新闻事业的发展。

“645年‘大化革新’, 确立了日本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1) 日本幕府控制政权达700年, 如此长久的军事中央集权, 以及中国道教、儒学、佛学的影响, “巩固了日本历史上逐渐世袭化了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忠于君主的意识”, (2) 这使得日本形成了以国家利益为中心、自我为中心的民族心理。同时, 日本始终坚持“拿来主义”的思想, 从开始学习中国文化到新闻业发展初期翻译外国文献, 再到战前以德国抽象思维为特征的新闻学理论的研究, 以及战后受到美国新闻自由和实用主义文化的影响, 兴起了以实证应用为主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因此, 日本新闻传播事业既有欧美国家自由民主的特征, 又有自身社会文化集权的特征。日本“并非全盘照抄美国, 它有自己的特征和做法。不是美国同化了日本, 而是日本利用了美国” (3) 。善于学习的日本民众, 促使日本新闻传播业取外国之精华, 去别国之糟粕, 同时懂得结合自身实践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从而使日本的新闻传播业少走弯路, 快速发展。

二、政治、军事因素

新闻传播业通常是国家和政府的喉舌, 在任何国家都不例外。纵观日本新闻传播史、社会历史, 每个时代的变化发展都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发生的政治事件相互关联, 与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密不可分。日本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先慢后快, 正是由于后进性强, 才更加凸显日本新闻传播业发展迅速。在明治初期, 新政府对于佐幕派报纸进行镇压, 将德川幕府原有的新闻媒体变为带有专制色彩的御用型媒体。政府对于媒体的压制成为日本新闻传播业的桎梏, 但是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当日本逐渐认识到, 如果闭关锁国无法得到发展, 就必须积极融入国际社会, 并从中发展为世界强国。同时, 受到德国俾斯麦的影响, 日本认同强权政治说, 19世纪末, 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直截了当地为日本指出了一条便捷之路:“我国不可犹疑, 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 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 不如脱其行伍, 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所谓的西洋各文明国, 当时正在全球争夺势力范围, 历史上一直选择与强者为伍的日本, 这一次选择了与西洋列强共进退, 加入武力掠夺的行列。明治维新带来了国力增长的同时, 日本军国主义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部分媒体逐渐脱离‘党报’和‘官报’的身份, 开始迈向产业化的进程” (1)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产业化进程的推进, 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 加快了日本新闻传播业的发展速度。

然而之后随着战争的深入、法西斯主义的影响, 日本新闻传播业走上了服务于日本军国主义的道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报刊和通讯社采用无线电发报、传真、飞机运送稿件等当时最先进的传播方式, 极为快速地报道日军进攻中国东北、攻打上海的战况, 支持政府的侵略方针” (2) 。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运用加大了报纸的发行量, 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 吸引了大量广告商, 从而使报纸界广告收入激增, 报社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成为经济效益较好的事业。

大正时代广播出现, “1925年3月1日, 在东京芝蒲的东京高等工艺学校发出了日本最早的电波” (3) 。该事件标志着日本广播的诞生。广播媒体利用自身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的优势, 积极进行了战争动员。广播逐渐发展成为普及国策和强化宣传的工具, 日本政府通过控制节目内容, 进行国策强化和国论统一, 从而促进广播的普及, 促使新的媒体形式出现, 丰富了新闻内容的传播, 加快了新闻事业发展。

电影行业也积极煽动战争,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 公园、电影院、学校礼堂等场所纷纷放映以日本军队为题材的新闻纪实类电影。电影不会像报纸那样对于受众有知识水平的要求, 因此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 丰富了新闻内容的传播方式, 这也为日本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微薄之力。

电视时代的到来要推迟到日本的昭和时代与太平洋战争结束以后, 日本在1925年, “由滨松高等工业学校教授高柳健次郎等人发表了研究成果, NHK也成功地进行了实验” (4) 。电视是视听媒介, 通过声音和图像的组合, 使新闻的传播、政论的发布更加具有煽动性。多种媒体相继在战争的激发下出现, 可见, 日本新闻传播媒体借助战争力量, 适时抓住契机, 得到了长足发展。

三、经济、科技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发展是日本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根基。虽然在1945年8月, 美军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从明治维新开始近80年积累的文明成果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但是日本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 受到美国的扶植, 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 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 从1955年至1964年间, 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 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增长率更是超过了10%。日本战败后被炸为废墟, 但是它保留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 如科学、技术、人才。虽然物质遭到破坏但是文化软实力保留, 这是日本战后经济腾飞、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基础。

1964年,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新干线出现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之间, 行车时速是普通铁路的三倍。有一大批借鉴了欧美企业制度成长起来的将触角伸展到全世界的跨国公司, 正是他们将日本带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419亿美元,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 这一年正是明治维新一百周年。充满自信的日本民众, 都有理由认为, 这是宣告日本重新崛起的最有象征意义的一个时间。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政支持, 对于受众来说也更有时间和能力接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

日本媒体比较善于策划新闻版面和进行大型新闻的系列报道, 新闻单位人员分工极其细化, 记者就是信息的采集者。这些因素都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新闻传播业的经营方式逐渐向产业化发展, 新闻工作也越来越向机械化发展。日本报纸印刷术走在世界前列, 日本也是机械制造的大国。日本在1876年首先采用以蒸汽为动力的印刷机器, 大大提高了报纸印刷的效率。在平版印刷技术和凹版印刷技术方面, 日本走在中国的前列, 商务印书馆先后聘请日本技师来中国传授经验。日本先进的照排系统报纸印刷术和设备对中国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正是由于日本自身新闻传播事业的迅速发展, 才对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有所影响。由此可见, 日本新闻传播业与社会经济尤其是信息产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素有“‘工业上的巨人, 理论上的矮子’之称的日本, 一举成为‘信息社会’领域的开拓者” (5) 。从日本新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 虽然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流行“新闻无学”的理论, 在实际的媒体工作中, 日本重视在职训练, 对于新闻传播事业的管理层来讲更加注重从业者的新闻采访等实践能力。从事日本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学者一般来自于媒体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很多大学将新闻学研究改成了“社会信息研究”。日本这种超前的新闻传播意识, 使学者对于新闻传播的研究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 新闻报道密切关注和跟踪社会现实的变动, 整体促成了日本新闻传播研究不教条、不死板的特点, 使日本的大众传播业与社会传播现象形成了双向互动关系, 从而促进新闻传播业的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 日本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文化、地缘、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因素息息相关。岛国的地理特点使日本与别国在地缘上隔绝开来, 有更多的精力发展本国新闻传播事业。由于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因此日本地震频发, 但是这也使得日本民众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 在文化方面善于学习优秀文化, 吸取别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以及日本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都促进了新闻传播业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于政治、经济、外交活动的开展, 也对新闻传播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释

11 陈力丹、钱婕:《外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 第114页。

22 陈力丹、王辰瑶:《外国新闻传播史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 第194页。

33 刘林利、沈莉:《日本大众传播研究现状考察》, 《新闻大学》, 2000年第2期, 第24页。

41 于淼:《日本新闻媒体的角色转变与社会动因分析》, 《国际新闻界》, 2011年第9期, 第117页。

52 陈力丹、王辰瑶:《外国新闻传播史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 第199页。

63 [日]山本文雄 (编著) , 诸葛蔚东 (译) :《日本大众传媒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第127页。

74 [日]山本文雄 (编著) , 诸葛蔚东 (译) :《日本大众传媒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第239页。

大国之崛起 篇3

“道家思想”与当今世界的发展,有着无可磨灭的关系!

当今世界,人们为了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无节制的开采大自然,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大肆开发矿产资源,大范围的捕杀野生动物,导致地球生态失衡,生物链断裂,火山频发,地震连连,泥石流漫天而来,千年不遇的水灾,千年不遇的旱情……都赶上了我们这个时代!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兴起,人类在近三百年多来,可谓得到了“疯狂”的发展!向大自然进军,向宇宙进军,向海洋进军……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确实取得了亘古未有的骄人成绩!只是,人类已然被“成就”冲昏了头脑,越发的“狂妄”与“自大”,被“成就”宠坏了!越发变得“贪婪”与“自私”,忘乎所以!越来越演绎着自己的“愚蠢”与“无知”……

常言道,“人定胜天”!“人”能“胜天”吗?在大地震轰然而来,洪水铺天盖地而至,泥石流漫天涌动的时候,人类在“石头缝”里,在“汪洋大海”里,在漫无边际的“泥浆”中……才明白自己的渺小,才明白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更有传说中的“2012”给世人敲响了“丧钟”!“人能胜天”吗?!

这倒唤醒了沉睡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曲笛韵”!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与现代世人普遍性的行为走向,恰好相反!

道家思想,是一种“出世”的思想,讲求“逍遥”之境,“天人合一”,“逍遥游”,“天地人三才一体”,讲求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天应人,“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当今世界如此的现状,越发凸显出“老子”和“庄子”的伟大!在世人如此疯狂的行为导致的灭绝与痛楚面前,痛定思痛,蓦然回首,竟发现,安然于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两位“智者”,以亘古不变的儒雅,用洞穿了两千多年的目光,祥和的望着你,呼唤和等待着你的回去!……

中国近现代一位知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便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尚有西方的诺贝尔奖得主,在现代极力的呼唤“世人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多年前,好好学习先哲们的思想!”……这无不说明,中国的古典文化,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人类的生存,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 篇4

英国,一个神秘向往、众所周知的国家,领土24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万。相对于中国而言,很小很小,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国却在过去几百年傲视全球,引领着世界的潮流。WHY?之前看过《大英帝国两千年》纪录片,两千年的每一步都举足轻重,互为因果,不可或缺。在此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搞清封建的概念,封建在中国和欧洲截然不同,在中国,它意味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它代表着集权和专制,在欧洲,封建制就是庄园制,庄园不仅是一块地产,而且是一个政权单位,贵族领主在庄园上,不仅有司法权,而且有经营权,还有行政管辖权,因而庄园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所以在欧洲,封建它意味着分权,意味着国王没有大一统的权力。

让我们首先把目标聚焦于1215年,当时的英国处于约翰王统治之下,他横征暴敛,四处作战,因为国王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却要求比惯例规定的更多的权利,贵族联合起来讨伐他,并最终迫使其签定《大宪章》。其中包含以下两条条款:一、国王要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不能剥夺他人的权利。二、如果法庭没有判决,国王不能逮捕和剥夺他人的财产。20年后,英国议会出现。

1588年,当时的英国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始终秉承大宪章的约定,不越权,不揽权,在王室和议会间做了很好的平衡,尊重私产,鼓励商贸,英国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团结,西班牙感受到了威胁,无敌舰队浩浩荡荡杀向英国,却出乎意料的大败而归,从此,英国开始迈入世界大国序列。

之后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志存高远,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带领英国取得更大的荣光,他没有很好的遵守约定,甚至强行解散了议会,之后英国发生了内战,以议会将军克伦威尔为首的贵族联合起来讨伐并最终击败了国王,并把其送上了断头台。国王被议会处死,轰动了整个欧洲,一片君王专制下欧洲,英国首先进入了共和时代。但克伦威尔上台后又逐渐走向了专制,议会再次被解散。克伦威尔死后,议会推选查理一世的儿子继承王位,但詹姆斯二世继位后也开始了专制。为吸取暴力推翻专制,取而代之又是新的专制的教训,这次议会发动了光荣革命,将詹姆斯二世国王罢黜,改由詹姆斯之女玛丽二世与夫婿威廉三世,两伉俪君主共治英国。光荣革命的胜利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议会高于王权,逐渐演变成君主立宪。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确保了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专利保护法和航海法的实行更是促进了英国商贸的发展,工业革命随之而来,当时的英国打败了所向披靡的拿破仑法兰西帝国,以前看书还为拿破仑的滑铁卢感到惋惜,现在想来这是历史的必然。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是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并迫使整个世界追随她的脚步迈向现代化。关于工业革命,我们应该记住这些人:

一、牛顿。苹果落地推出万有引力,1687年他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并宣告着科学时代的来临。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如果说上帝创造了人,那么他发现了上帝创造人的方法。

二、瓦特。当时的英国已经有了蒸汽机,但太过了庞大笨重,根本无法普及,瓦特苦心钻研力学,化学,数学,并在原有的纽科门蒸汽机基础上发明的新式蒸汽机结构,在这之后的50年之内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瓦特蒸汽机发明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三、亚当.斯密。他是《国富论》的作者,他揭示人类发展的最深层的动力源泉是谋求私利,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并提出自由竞争的概念。他告诉世人,汲取财富最佳的方法不是烧杀掠夺,而是出售商品和自由贸易,《国富论》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并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他的影响下,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而今也是全世界的共识。如果没有他,也许当年的中英鸦片战争就不是打开国门,开放通商口岸自由贸易了,而是也许像蒙古帝国一样烧杀掠夺。

当然我们还应该记得的就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她统治期间,英国取得了从未有过辉煌的成绩,但她又被人称为“什么都不做”女王,看似什么也不做,但却坚持宪法法律,最大限度打破社会的禁锢,还权于人民,这反而极大的激发了社会的创造力,并使英国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度。

大国崛起之荷兰观后感 篇5

13个大国崛起全过程,各具特色,应该来说,对中国借鉴意义最大的,是荷兰。

欧洲西北部,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这就是荷兰。

八百年以前,荷兰还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荷兰人创造了奇迹。

那么,荷兰人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从十四世纪开始,荷兰捕鱼业渐渐发展,从而也推动了荷兰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行为的发展。随着商业程度逐步加深,于是荷兰人民形成一种经营意识。17世纪,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积聚了巨大的财富,经济的发达支撑起荷兰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

荷兰可以说是和平崛起的“典范”,这对于如今的中国来说,恰恰是需要借鉴的。中国多次强调和平崛起,正是因为如今的世界局势,如今的国家实力,依靠侵略与掠夺是没有希望成为真正的大国的。中国现在政治安定,国内外环境都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平崛起是指中华民族全面崛起,包括经济崛起、政治崛起两个层面。从经济崛起上来说,中国应该像荷兰学习。经济层面的崛起包括经济的崛起、自主技术与品牌的崛起、资本与金融的崛起。而这些,正是中国应该努力的方向。就经济这一方面,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足以影响世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就经济这一方面,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足以影响世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中国经济的内在力量之强大是一定会驱动中国崛起的。

然而,我们不能光看荷兰的崛起,我们还应该看到它的败落。荷兰的败落告诉我们:没有强力的集权,没有领土的野心,没有强大的政治庇佑的生意人,注定不能长久。利令智昏,使在商业领域屡有建树的荷兰人在政治上幼稚得近乎可笑。如此小的国家,掌握了几乎全世界的海洋,以国力和人口为主要构成的物质实力显然适应不了如此显赫的权柄,一定需要非凡的智慧才玩得转身边虎视眈眈的豪强,但他们似乎并没有从稍早一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尤其是葡萄牙——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导致了在海洋上与海盗英国、在陆地上与“欧洲第一陆军强国”法国对抗,并最终失败。

《大国崛起之美国》观后感 篇6

美国迄今建国历史只有231年,远较其它大国年轻。美国是世界上快速发展的大国。它有三个快速发展期: 1607-1775年在不到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由土著印第安人为主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过渡为带依附性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地。1815-1894年的80年间,美国又从一个发展中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大国。这80年正是美国开始崛起和崛起成经济与政治大国的80年。而18美西战争以来,美国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物质和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作为实力最强的大国工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从1894年以来已整整1了。

二、大量优秀移民的进入

美国是一个外来移民的国家,这一点在除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外的所有大国中是独一无二的,自16起移民北美到今天持续四个世纪的移民潮,外来移民不含到美国后出生的后裔在内,累计总数在6000万人以上。美国移民潮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不能比拟的。考察美国发展和崛起之路,不能不研究美国的移民潮、移民政策及其影响。

三、商品经济和垄断资本充分发展的国家

我们知道现代化是没有社会制度区别的,现代化又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联系的。美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典型;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典型;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可以这样说,作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国家,美国是后起的,作为现代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国家,美国又是老牌的。它是一部典型的商品经济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既说明了美国崛起的历史特点有反映了美国崛起后继续发展的经济原因。

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在资产阶级国家中美国是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它是资产阶级的主体民主,钱袋民主。神化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把它说成是唯一优越的制度,显然是一种偏见。而认为这种民主完全是子虚乌有,甚至十分反动,也是一种偏见。美国的民主制包括共和制、联邦制、成文宪法、两院制、总统制、两党制、司法制、选举制等特色。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扩大有一个过程。例如独立和自由权力的扩大,由契约佣仆白人身份到白人自由民身份,由黑奴到自由黑人身份,由非自由人的印第安人到具有公民权身份的印第安人。在参政权问题上,选举权的限制逐步缩小和取消,参政人由少数政治活动家参政到某些中下层代表人物的参政,由白人到黑人再到印第安人,由男子到妇女。还有经济平等权力的扩大,表现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反托拉斯立法和公平竞争法规的制定等。

五、对外开放和社会机制不断调整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国家。从北美殖民地时代起,美国就和对外开放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开放既不会有美利坚共和国的诞生,也不会有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北美大国的崛起是和美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分不开的。美国不仅是一个外来移民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国内居民频繁流动的王国。它是美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连续不断的外来移民潮的产物,又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流动中的北美大陆表现为居民迁移分布的不断变化,以及都市化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农村居民人口分布的急剧变化。它反映了美国人口重新分配的迁移率。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为高迁移率提供了客观经济前提;西进运动和大陆扩张是高迁移率的强大动力;近代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又有力地推动高迁移率的发展;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的先导又为高迁移率创造了有利环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美利坚民族的创新精神都是高迁移率的推动因素。美国良性的.人口频繁流动有利于美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美国社会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有利于美国的合理布局和整体发展;也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其次,再来谈谈美国崛起的一些独特条件。

一、美国没有经历封建制度发展阶段,有利于美国现代化的发展。封建制度及其影响,对于任何一个现代化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化的国家来说,都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由于它是历史发展中多数国家难以逾越的障碍,又由于长期封建制度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以至,在今天面向21世纪的各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然在不同程度上面对封建影响干扰的困扰。在世界各大国中,美国的封建影响相对来说是最小的。在八国首脑会议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和俄罗斯都无一例外,在亚洲的中国和印度也不例外。美国是唯一没有经历封建制度历史阶段的大国。美国近代历史是沿着资本主义道路发展起来的,它没有经历封建主义阶段,一开始就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是存在某些封建主义残余,美国由于经受了两次相隔近1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冼礼,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近代和现代美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大大受惠于封建主义的影响较小这。

二、美国的大陆扩张和西进运动推动美国崛起。随着移民向西部开发的推进,领土开拓迅速越过落基山脉到达太平洋沿岸的整个西部地区,以美墨战争为中心环节,美国在不到的时间内,实现了地跨两大洋的夙愿。首先美国通过大量移民得克萨斯,并策动得克萨斯于1836年独立,随即于1845年3月1日正式兼并了本属于墨西哥承继的领土得克萨斯,面积626 ,285平方公里,为此支付相当于1 000万美元的债务。得克萨斯在当年正式成为美国第28个加入联邦的州。1846-1848年美国挑起了对墨西哥的侵略战争。根据1848年2月签订的墨西哥城郊的瓜达卢佩-希得尔哥条约,美国夺取了格兰特河以北的全部墨西哥领土。面积851 624平方公里,为此支付1 500万美元的费用,美国获取的领土包括美国7个整州和部分州,含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科罗拉多、怀俄明、新墨西哥、犹他、亚利桑那。1853年12月30日,美国驻墨公使加兹登又通过与墨西哥签署条约,购买了亚利桑那希拉河流域的47 750平方公里,为此支付1000万美元,从而美国最终确定了西南边界,这一地段修建横贯大陆铁路南线的最佳线路。美墨战争使美国取得了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成为横贯北美大陆最佳位置的两大洋国家,并且极大地削弱了邻国墨西哥,夺取了墨西哥55%的土地,改变了北美的政治版图。

三、美国长期处于和平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也有利于美国崛起。美国建国231年来,经济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得益于美国是一个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国内和平统一和相对稳定的国家,长期处于和平与发展的国内环境之中,同时在近代史上四次重大战争中扩大了领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最后,谈谈美国的崛起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大国崛起之英国篇》观后感 篇7

——观《大国崛起之英国篇》有感英国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国家,和日本一样,是被大陆所孤立的岛国,却拥有着比大陆国家更为开放的文明和丰富的资源。源远流长的历史轨迹下,是一个民族从无到有、从贫穷到富足、从被欺压到被仰视的这么一个崛起过程。如果要总结英国能够创造众多历史的原因,可以说出很多关键词:完善的法律制度、民主的政治、创新的科学技术、自由贸易的经济体制„„而这种种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反复的摸索、失败、历史的教训、血的代价下坚持走出的一条正确的道路。

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之前,人们几乎对这个大西洋上的岛国一无所知。在莎士比亚之前,人们从来不敢正视自己,是莎翁揭示出了人的本质。在光荣革命之前,人们不知道革命是可以不流一滴血的。是英国人向全世界展示了另一种革命的可能性,暴力不是唯一的手段,用和平的方式同样可以推翻旧制度。在牛顿之前,人们从不知道为什么苹果会落下,为什么太阳会升起又落下。在那个崇拜神的黑暗的中世纪里,是牛顿为这个盲目的世界注入了一道闪耀人心的科学之光。在瓦特之前,人们从不知道工业革命能改变世界。在亚当斯密之前,人们不知道这个世界其实是在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操纵着的,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谋取私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的崛起史也是整个人类的崛起史。没有英国人带来的种种在文化、政治、科学上的成就,也不会有人类的今天。英国的历史改变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它颠覆了整个世界的世界观,它告诉了全世界处在混沌中的人们,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怎样的,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又是怎样的。

然而这也不禁让我们反思,想要成就一个真正的大国,到底需要些什么?是幅员辽阔,是国富民强,是旷世奇才,而又或者是人民内部的团结?纪录片中的一位学者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说:“真正的大国就是其内部制度力量的外延。”

这里所说的内部制度,包括着很多的含义:政治体制制度、法律完善制度、经济体制制度、科学发展制度„„但在这种种制度之下,首先要去承认的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可侵犯的。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中有曰:“臣民的权利是独立的。”这也意味着君主或者任何个人都是没有权利剥夺人民的权利的。也正是这种自由民主的法制精神让英国能够不断向前发展,直到君主立宪制的确定标志着英国的政治体制的成熟。

这也不禁让我们感到疑惑,为什么英国能够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就摆脱了封建制度,而中国却花了几千年呢?正如片中所提到的那样,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英国的封建制度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君主集权专制制度,而英国的封建制度是庄园制分配制度。这种本质上不同的两种封建制度,也造就了推翻这两种制度的难易程度不同。虽然中国走上民主的道路才不过短短百年,各方面的制度都还不够完善,在通往大国的路上还很遥远。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民主的重要性,所有的军事力量、GDP等等都是外部力量,只有将内部制度好好地完善起来,让人民享受到更多的权利,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内部力量。

而现在的中国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不是法律的不完善,而是人民的心不在一起。常常有官员贪污公款、政府职务靠关系上位这样的负面新闻。虽说在经济学里,这个世界确实是功利而自私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贪欲而生存。但只有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分清楚的人才配做国家的主人,而那些将国家的财产藏进自己口袋的人只是国家发展的蛆虫而已。所以,想要在政治体制上有大的发展,前提是有一群有胆识有能力的执政者。除去种种的制度,其次想成就一个的大国,更重要的是心态。我们国家自古以来一直自称“大国”,而其实所谓的“大”也不过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外开放的口号喊了很多年,或许在经济上我们确实是对外开放了。可是在思想上、文化上,我们总是显得那么谨慎小心。保守、固步自封的中国人形象一直没有改变过。在中国,如果你是个“崇洋媚外”的人,哪怕只是说了几句别的国家的好话,你依然会被“批斗”。仿佛只要你的思想上失去“中国特色”这四个字就不算中国人了。如果无法冲破这层固步自封的坚冰,无法做到真正地以开放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那是做不到真正的强大的。

再者,宽容不是一切外交的准则。谈到这一点,我们总是感慨我们国家过于软弱,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上,显得相对被动。在南海问题、菲律宾事件、钓鱼岛事件等等热点问题上,我们国家总是企图以一种和平的退一步的姿态寻求妥协。但这样的姿态,不仅不能解决真正的实质问题,于内于外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大国何以成大国,不是宽容出来的,而是狠出来的。从英国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没有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果敢的冒险精神,也不能以少敌众,成功地在英西海战中击退当时的世界大国西班牙。同样,也不会有后来的称霸海上世界的辉煌历史。再者,如果没有积极对抗法国、德国、荷兰等外国力量,英国也不可能成为现在欧洲的第一大国。总而言之,大国的气概不是我们固有概念中的宽容,而是能在该狠的时候就不该软弱。

作为一个摆脱沉痛历史不过百年的国家,能积极发展经济,以如此惊人的速度让人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中国也算是一个奇迹。所以,只要我们在以后发展的路上,不被自傲的心态影响。以大国为坐标,向别国学习借鉴经验,并且不忘记历史,以开放而包容的心态面对别国的文化和思想。距离大国的路途一定不会太遥远。

姓名:程慧敏

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观后感 篇8

——观《大国崛起▪百年维新》有感

世间大国,不胜枚举。日本东列,英法西陈,俄国北踞,澳洲南盘,近有中印之属,远有美加之列。有人会问:“何谓大国?”大国者,条件有三:经济强盛、军备先进、文化鼎新。而如何跻身大国之列?简单来说可以分为“自强”和“助强”两个类型,自强者,多有思想觉醒,技术革新或通过自上而下的整体改革进行本国发展,如英、法、葡、西、荷、俄等国;助强者,多为羸弱夷国,经受他国压迫,之后或凭借独立战争,或通过积极学习,跻身大国行列,如日、美、德等国。《大国崛起》这个系列纪录片,选取了以上提到的这九个国家做为“大国模板”进行讲述。反观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最多,军备实力全球第三却并未入流,这显然匪夷所思,而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却位列期中便使人更加不能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配合纪录片,浅析一下日本如何拥有“技高”中国一头的本事。

1853年7月8日,日本嘉永六年六月三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马修·佩里率领4艘战舰,出现在扼守江户湾要冲的浦贺近海,随之而来的是佩里率领全副武装的美国士兵登陆。这些军舰是奉美国总统菲尔莫尔之命前往远东,与日本、琉球等国商谈开国问题的舰队。由于其船体为黑色,又像怪兽一样不断喷出漆黑的浓烟,发出轰鸣,所以被岸上那些震惊的日本人称作“黑船”。外国军队首次踏上了日本领土,并从此打开了日本的国门。日本的幕府制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如同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旦接触到外面的新鲜空气,马上便分崩离析了。

之后在不断地考察与学习中,日本逐渐涌现了一批如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一批又一批的改良家,在明治维新的大背景下,他们从工业发展、文化学习,再到对改良道路的不断探索,兢兢业业地寻求一条适合本国的发展之路,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随之而来的军国主义思潮泛滥,也造成了下一个时期日本的经济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日本则又在美国的扶植下,痛定思痛,从二战的阴云中摆脱出来,积极恢复工业生产,鼓励私人企业创办。在每年9%—10%的经济增长速度中,一个新的日本又重新回归,在明治维新100周年的时候,日本超越苏联,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一直以来,中国人每每谈到日本,总会想到两个字:仇恨。对于日本,我们的印象、了解总是愈发的妖魔化,更不要说向日本学习。的确,日本人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我们是不该忘记,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应该一直沉浸在过去悲伤的记忆里,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我们不能一直带着有色眼镜看日本,一直不去了解他们,我们也应该慢慢学会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日本,看到他们的长处,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从他们的例子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来促进和完善我们的发展,这样,才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从本纪录片中,我总结了一下应当向日本学习的三个方面:

一、对于新事物的不断追求与学习。我们就拿鲁迅的话做一个简要概括“外国人用火药制子弹御敌,中国却用作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日本和中国再被打开国门时,做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中国被迫签订条约,之后依旧歌舞升平;日本则在签订条约之后,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之

后为自己所用,进行科技发展,最终才能和英法共图瓜分中国。

二、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二战之后,在日本和经济一起飞速发展的就是教育,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福田赳夫曾说过:“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我相信这也是日本的强盛根本。

大国崛起之苏联观后感 篇9

毛概课上,老师给我们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观看一部纪录片--《大国崛起之美国》。虽然以前已经看过了,不过这次看又有了不同的感触。

当今的美国是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军事力量和科技水平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回顾其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他们能够成功的步入大国的行列,与他们采取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策略有关。好的领导阶层,有好的发展方向,有好的发展本国经济文化和政治的策略,国家就会逐渐的强大。

影片描述了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到一个统一的独立的国家,再到现在的世界超级大国的过程,影片以时间为主线,先记录了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然后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进行8年的独立战争,赶走英国殖民者,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此后,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此后美国快速发展,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一场内战。林肯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进一步扩大了美国的国土面积,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美西战争使美国获得55%的墨西哥面积,成为横亘北美大陆的大国。

当发明专利写入宪法后,美国人的创新精神便在各行各业体现出来。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各式各样的发明为这个国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再由于自由竞争,使得美国迎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金年代。一大批垄断性的大公司、大财团相继出现,但问题很快显露: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机会平等丧失;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劳资矛盾激化。1901年上任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顺应进步主义的思想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

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

两次世界大战,也可谓是美国经济利益的增长点,同时是国际政治地位的转折点。经济上,大发战争财;政治上,因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北无强敌,东西两大洋,本国没有受到战争侵害,相比欧洲列强在战争中火拼的两败俱伤,美国渔翁得利,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通过插手亚、非、欧三大洲的战争,确立了其在全球的军事影响力。综合影响,铸就了美国头号大国的政治地位。

看完《大国崛起之美国》之后,我们惊叹这样一个超级大国竟然只有短短两百多年历史,可是我们知道它崛起绝不是偶然,因为美国的崛起与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持之以恒的奋斗是离不开的。在美国崛起的整个过程中,美国精神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自由竞争、平等权利、冒险精神、创新精神。

美国迄今建国历史很短,远较其它大国年轻,但是它是是世界上快速发展的大国。它有三个快速发展期: 1607-1775年在不到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由土著印第安人为主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过渡为带依附性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地。1815-1894年的80年间,美国又从一个发展中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大国。而1898年美西战争以来,美国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物质和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

美国是一个外来移民的国家,自1607年起移民北美到今天持续四个世纪的移民潮,移民潮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不能比拟的。大量的移民带来了劳动力,更带来了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就使得美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起步虽晚,但势头却最强劲。十九世纪末包括电灯在内的许多发明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的发展史证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进步。

美国早在是英国殖民地时就对教育非常重视,当时便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学院。殖民地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这种由地方当局办理、干预教育的做法,奠定国民素质的优势!这才为美国造就了一批敢于冒险和创新的高知识人才,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引领了高潮!

美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典型;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可以这样说,作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国家,美国是后起的,作为现代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国家,美国又是老牌的。它是一部典型的商品经济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既说明了美国崛起的历史特点有反映了美国崛起后继续发展的经济原因。

在资产阶级国家中美国是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它是资产阶级的主体民主,包括共和制、联邦制、成文宪法、两院制、总统制、两党制、司法制、选举制等特色。

在我看来,美国精神对美国人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样一种精神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相当重要的,美国精神是一种及其独立自强的精神,这对其前期发展尤为重要。再加之其独立的地理位置,使得这种精神一直实用于今日。这一点对于中国,这看起来似乎是与美国精神水火不容,但我觉得也不尽然,因为人是一个矛盾体,在一个人的骨子里可能存在多种特质,只是它们对一个人的影响在不同时候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批判地接受美国文化,借鉴美国精神,而用之来提升和充实自己。

虽然直到今天,美国国内仍然有着诸如“种族歧视”、“社会贫富差距”等等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无视她的强大。反观中国。现在仍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伴随着中国经济近乎于神话般的高增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掩盖的某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对我们能否实现现代化,能否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度重要的意义。

大国崛起之荷兰篇读后感 篇10

在西北欧有一个人口不足两千万的,国土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的国家,在人类历史上曾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就是荷兰。

荷兰的足球,可能很多球迷都很欣赏,但是比起他们的足球来,他们在人类历史的那些历史性的首创更加更撼动人的身心。

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荷兰人的这些创造性地做法使得他们成为了当时的商品集散地。他们坚守信誉,开发了很多新航线,垄断了当时的欧洲的海上贸易,想比较于当时处于君主集权下的其他欧洲国家,荷兰的统治很分散,起初是被西班牙国王统治,后来又得到了英国女王的统治,但是自信的荷兰人发现这些国家的统治着贪得无厌,当时的七个省份便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分散的共和国,一个商人和知识精英为代表的共和国。

荷兰从此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共和国,他们的独立当然触犯了其它欧洲国家的利益,西班牙断绝了和他们的一切贸易来往,这个时候,独立的荷兰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便开始了远洋的航行,而要进行那么长距离的海洋航行,荷兰的政府便赋予了当时自己的东印度公司很多权利,而东印度公司也不负众望,在5年的时间里边,他们便每年建立了50支海洋舰队,航行于世界各个地方,到17世纪中叶,东印度公司便在世界上有了15000个分支机构,在世界上有1万多艘自己的商船行走于五大洋,在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着日本的对外贸易;在东南亚,他们把印度尼西亚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他们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城,构成了今天雅加达的雏形;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在大洋洲,他们用荷兰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在南美洲,他们占领了巴西;在北美大陆的哈得逊河河口,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纽约。

多么富有进取精神的民族啊,朝气勃勃,他们利用东印度公司进行着自己在世界上的商业攻势,他们把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和有限责任公司这些新生的事务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世界上第一个金融体系,虽然那个金融体系还那么单薄,但是它的威力在当时是多么巨大,荷兰的财富增长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全球的商业霸权遍布全球。他们使阿姆斯特丹成为了当时的世界中心,使得17世纪中期的荷兰,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

他们为了拓展自己的财富之路,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他们三百九叩了当时的顺治皇帝,当时的代表团的成员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只是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的利益”。

那个时代的荷兰是非常繁荣的,物质的繁荣使得荷兰的人民对文化艺术有了更加高的追求,我最欣赏的画家之一伦勃朗就是那个时代最多产的画家之一,他的笔下,反映了当时很平民化的东西,这是绘画史上最大的创新,这也是荷兰人民对世界的贡献之一吧!

但是无法想象这样一个有着庞大海洋世界的国家,最后也开始衰落下来了,被其它的国家迎头赶上,有的人说由于国土面积、人口等天然不足荷兰开始衰落,但我想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一个民族当他们开始从世界上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后并享受着这些财富的时候,这个民族往往就开始懒散起来了,这是人的天性,也是一个国家的天性,要战胜这个惰性,需要的就是制度性的新的体制,在人是改变旧习惯,不断地创新,创造新的东西,在国家来说就是改变旧的制度,创造新的能促进新的生产力的体制,荷兰的悲剧很大的原因就在这个上面,这也是他们被其它的国家迎头赶上的最主要的原因!

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 篇11

日本,在人们的映像中应该是弹丸之地,他怎么也会在大国崛起系列片中的大国行列呢?因为在这个名单中,大国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一、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

三、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四、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

150年多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黑船来航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

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的传奇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的注脚。

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但是,同时写进《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隐患。

和所有迷信武力争霸的国家一样,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有人说,我们的人才不行;有人说,我们的科技不行;有人说,我们的教育不行;甚至有人说,我们的人种和民族性格不行。“狼图腾”一书就指出,农耕社会使汉族人天生就养成了“羊”的性格,恐怕连山羊都不是,属于绵羊。别说像成吉思汗那样横扫欧洲了,一见到日本兵打过来了就哆嗦,当汉奸、伪军的中国人就多达几百万,比日本侵华军队人数还多(按照曹刚川文章的说法,当年被我军歼灭的日军和伪军的比例是一比二)。不仅如此,台湾还有不少中国人去充当日本兵,到东南亚为日本人卖命,李登辉的胞兄不就是当了日本兵、死在菲律宾的嘛!

所以,别人敢于看不起我们、欺负我们,是因为我们自己太软弱、太缺乏民族气节。一个人,总想委曲求全、不敢得罪人,是不会有出息的;一个民族,不敢冲向世界、征服世界(通过合法途径),就不会强大起来。

说我们的制度不行,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国家没有分裂,证明历代的制度还是起到了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的作用。说我们的人才和科技不行,可是四大发明是中国的。没有火药,就没有热兵器和火箭,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没有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无法产生信息产业,说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那么,是否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存在问题呢? 我比较同意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落后的原因。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落后地区缺乏人才。

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一招鲜、吃遍天下”、“隔行如隔山”,是我们的普遍就业观,我们的人才往往不是复合型的,一行干不下去,其他的就干不了,也不想再学习新的技能,只能下岗回家。我到过一些省份,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图书馆都很少,麻将馆倒是比比皆是。打麻将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人们一有时间就去赌钱,却不愿意买两本书看一看。像这样下去,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文化是什么?它好比是计算机中安装的软件。你的计算机硬件再好,但如果软件不行,甚至感染了病毒,也无法正常运行。同样,即使我们的物质条件再丰富,军队装备再优良;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没有先进文化武装起来的人,我们的孩子就会去吸毒,干部就会腐败,军队就会打败仗。一百多年前,北洋水师的铁甲船并不比日本的差,水兵也是训练有素,为什么还打败仗?因为清政府腐败,指挥官方柏谦临阵脱逃,这说明我们的文化、即“软件”不行,不是“硬件”不行。

这么说,阻碍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强国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落后吗?我认为是这样的。

我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大文化”概念。它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人文学、法学、宗教等广泛的领域,属于上层建筑。

过去,在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曾经出现过“康梁变法”,但被顽固不化的“老佛爷”镇压下去了。后来,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思想的感召下,孙中山终于发动革命、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划上了句号,并提出了“三民主义”进步思想。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一场倡导新文化的运动,陈独秀提出要请“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来救中国,俄国“十月革命”又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可见,这些“大文化”和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火炬,也是驱动社会机器快速运转的“软件”。没有这些先进的文化,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一般地说,自然科学是有价的,可以花钱买回来的,比如专利、know how以及机器设备。但是,社会科学则是无价的,无法用金钱买回来,更不能照抄、照搬。日本人当年从欧洲学了一些治理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理念,并不是拿回来就能用的,而是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加以改造,才能付诸实施、发挥作用。

在辛亥革命到现在的一个世纪当中,经过了几代人的牺牲和努力,中国终于开始走上了和平崛起的道路。与上述大国不同的是,我们不可能再走他们的老路,通过对外扩张和侵略实现自身的强大。但是,我们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大国和强国。而中国的强大,只会有利于世界和平。

遗憾的是,我们今天距离成为大国的目标还很遥远。我们庞大的躯体里是空洞的,缺少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基础,反而充斥着许多封建的、腐败的、落后的、愚昧的东西,也包括来自西方的垃圾。随着对“文革”的“全盘否定”(包括对“计划经济和苏式社会主义”的否定),人们的思想好像出现了“真空”。老的东西被否定了,新的东西还没有建立起来,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文化空白”。除了金钱以外,人们似乎什么都不相信了。不管是伏尔泰的启蒙思想,还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不管是过去的孔孟之道,还是今天的市场法规,人们似乎都不感兴趣。实用主义、钱权交易、急功近利、损人利己,却成为了不少人遵循的“潜规则”。连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迅速滑入了“传销”的团伙之中。

我们的民族急需建立和谐的、健康的、先进的文化,急需倡导科学的、理性的、法治的观念,否则就无法抵御和消除封建的、腐朽的、愚昧的文化和陋俗。旧中国不能强大,就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文化;国民党反动派打不过共产党,就是因为没有健康的文化;后来我们出现了“大跃进”和“文革”的错误,也是因为缺乏科学和法治的文化。没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和文化教育,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了,成为了世界大国,也会像过去的一些大国一样,再次衰落下来。

法治也是一种文化。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法治文化的基础之上。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和谐世界,就是法治世界。安南最近讲,伊拉克现在已经陷入了内战,甚至比内战还要糟糕。这是他在即将离任之际,感到最遗憾的事情。他还说,如果联合国当初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许这场战争就不会发生。

可见,世界需要法治,建立和谐世界更需要法治。任何国家的崛起和发展,都不能再通过武力扩张和超越国际法的途径去实现。

上一篇:学生毕业赠言一句话下一篇:石材加工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