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激情岁月(通用12篇)
大国崛起之激情岁月 篇1
法兰西的崛起
——评析专题片《大国崛起》之《激情岁月》的主题
《大国崛起》是一部十二集大型文献纪录片,由赵化勇出品,任学安导演,历时3年才将其完成。该系列纪录片展示了九个大国崛起的历程,见证其在挫折中重整旗鼓,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战乱中猛然崛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第五集为《激情岁月》,借法兰西崛起路途的坎坷历程表达主题。在画外音、背景音乐、镜头运用上都有突出特点,增强了影片给人的震撼力。
解说词的出色运用凸显了《激情岁月》的主题。“法兰西,这个弥漫着激情和理想气息的国家,究竟凭借着什么力量,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呈现出别样的风景……”“法国为什么会爆发摧毁绝对君主制的革命,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路易十四和他创建的制度,究竟给法国带来了什么……”解说词适时地设下悬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表现出法兰西崛起道路的曲折。“拿破仑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路易十六刚刚从睡梦中惊醒,革命已经开始了急风暴雨般的进程。”“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解说词中能看出其哲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有机交织,很好的总结升华了主题。浑厚的男声解说与本纪录片严肃的气氛也极为贴切。
背景音乐的巧妙表现了本集专题片的主题。开始时从柔和的乐声转到欢快的交响乐从而进入到了对法兰西崛起历程的讲述。当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的炮声响起,激进的交响乐音渲染了紧急的氛围,预示着一场对于法兰西具有转折意义的战事即将开始。路易十六刚刚掌权时悠扬的女声变为轻巧的钢琴声,象征着世态的安宁与后面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表现了法国革命道路中的曲折坎坷。“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此时的音乐轻柔悠扬与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相映衬,凸显出法国的发展进程。最终法国与德国和解,与中国建交音乐变得平缓,暗示着法国摆脱战乱追求和平的渴望。或悠扬或激昂或平缓的音乐见证了法兰西从战乱中成功的崛起历程。
镜头的技巧到位的运用表达了第五集的主题。纪录片中多采用运动镜头,自下而上的画作或是自下而上的建筑,上下摇动的镜头使被摄对象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引领观众们的视线,引发其好奇心。镜头的逐渐拉近,给予画作或雕像以特写。在讲到路易十四时镜头逐渐拉近停留在他的眼睛,表现出他对即将到来的一场革命的茫然。在介绍关于法国发展历程中比较重要的人物是,通常采用定格画面强调人物,同时影片中插入了大量就影像资料,这一运用增强了纪录片的真实性。运用数字动画模拟当时宏伟的建筑群和旧时战争的景象,最大限度的还原当时的情形,是纪录片更加生动具有连贯性,从而表达出法兰西崛起道路坎坷的主题。
《激情岁月》这集中采用了出色的解说词、巧妙的背景音乐。到位的镜头技巧,为此专题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而法国仅仅是其中一个。编导者理性剖析了统治者的公国的事,再现了历史剧人的思想光芒,为观众寻找出世界大国的发展脉象。使观众了解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体会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因为这些既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魏琳雅
大国崛起之激情岁月 篇2
一、文化、地缘因素
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 与外来种族之间的融合相对较少。日本善于拿来别国文化成果为自己所用, 善于向外国学习。两千年来一直以中国为师, 通过学习中国汉语, 对其加以改造, 在日本文化发展早期就形成了几乎单一的语言和种族, 这为日本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民众不会因为语言的不通阻碍新闻事业的发展。
“645年‘大化革新’, 确立了日本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1) 日本幕府控制政权达700年, 如此长久的军事中央集权, 以及中国道教、儒学、佛学的影响, “巩固了日本历史上逐渐世袭化了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忠于君主的意识”, (2) 这使得日本形成了以国家利益为中心、自我为中心的民族心理。同时, 日本始终坚持“拿来主义”的思想, 从开始学习中国文化到新闻业发展初期翻译外国文献, 再到战前以德国抽象思维为特征的新闻学理论的研究, 以及战后受到美国新闻自由和实用主义文化的影响, 兴起了以实证应用为主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因此, 日本新闻传播事业既有欧美国家自由民主的特征, 又有自身社会文化集权的特征。日本“并非全盘照抄美国, 它有自己的特征和做法。不是美国同化了日本, 而是日本利用了美国” (3) 。善于学习的日本民众, 促使日本新闻传播业取外国之精华, 去别国之糟粕, 同时懂得结合自身实践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从而使日本的新闻传播业少走弯路, 快速发展。
二、政治、军事因素
新闻传播业通常是国家和政府的喉舌, 在任何国家都不例外。纵观日本新闻传播史、社会历史, 每个时代的变化发展都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发生的政治事件相互关联, 与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密不可分。日本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先慢后快, 正是由于后进性强, 才更加凸显日本新闻传播业发展迅速。在明治初期, 新政府对于佐幕派报纸进行镇压, 将德川幕府原有的新闻媒体变为带有专制色彩的御用型媒体。政府对于媒体的压制成为日本新闻传播业的桎梏, 但是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当日本逐渐认识到, 如果闭关锁国无法得到发展, 就必须积极融入国际社会, 并从中发展为世界强国。同时, 受到德国俾斯麦的影响, 日本认同强权政治说, 19世纪末, 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直截了当地为日本指出了一条便捷之路:“我国不可犹疑, 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 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 不如脱其行伍, 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所谓的西洋各文明国, 当时正在全球争夺势力范围, 历史上一直选择与强者为伍的日本, 这一次选择了与西洋列强共进退, 加入武力掠夺的行列。明治维新带来了国力增长的同时, 日本军国主义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部分媒体逐渐脱离‘党报’和‘官报’的身份, 开始迈向产业化的进程” (1)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产业化进程的推进, 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 加快了日本新闻传播业的发展速度。
然而之后随着战争的深入、法西斯主义的影响, 日本新闻传播业走上了服务于日本军国主义的道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报刊和通讯社采用无线电发报、传真、飞机运送稿件等当时最先进的传播方式, 极为快速地报道日军进攻中国东北、攻打上海的战况, 支持政府的侵略方针” (2) 。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运用加大了报纸的发行量, 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 吸引了大量广告商, 从而使报纸界广告收入激增, 报社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成为经济效益较好的事业。
大正时代广播出现, “1925年3月1日, 在东京芝蒲的东京高等工艺学校发出了日本最早的电波” (3) 。该事件标志着日本广播的诞生。广播媒体利用自身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的优势, 积极进行了战争动员。广播逐渐发展成为普及国策和强化宣传的工具, 日本政府通过控制节目内容, 进行国策强化和国论统一, 从而促进广播的普及, 促使新的媒体形式出现, 丰富了新闻内容的传播, 加快了新闻事业发展。
电影行业也积极煽动战争,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 公园、电影院、学校礼堂等场所纷纷放映以日本军队为题材的新闻纪实类电影。电影不会像报纸那样对于受众有知识水平的要求, 因此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 丰富了新闻内容的传播方式, 这也为日本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微薄之力。
电视时代的到来要推迟到日本的昭和时代与太平洋战争结束以后, 日本在1925年, “由滨松高等工业学校教授高柳健次郎等人发表了研究成果, NHK也成功地进行了实验” (4) 。电视是视听媒介, 通过声音和图像的组合, 使新闻的传播、政论的发布更加具有煽动性。多种媒体相继在战争的激发下出现, 可见, 日本新闻传播媒体借助战争力量, 适时抓住契机, 得到了长足发展。
三、经济、科技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发展是日本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根基。虽然在1945年8月, 美军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从明治维新开始近80年积累的文明成果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但是日本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 受到美国的扶植, 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 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 从1955年至1964年间, 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 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增长率更是超过了10%。日本战败后被炸为废墟, 但是它保留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 如科学、技术、人才。虽然物质遭到破坏但是文化软实力保留, 这是日本战后经济腾飞、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基础。
1964年,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新干线出现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之间, 行车时速是普通铁路的三倍。有一大批借鉴了欧美企业制度成长起来的将触角伸展到全世界的跨国公司, 正是他们将日本带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419亿美元,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 这一年正是明治维新一百周年。充满自信的日本民众, 都有理由认为, 这是宣告日本重新崛起的最有象征意义的一个时间。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政支持, 对于受众来说也更有时间和能力接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
日本媒体比较善于策划新闻版面和进行大型新闻的系列报道, 新闻单位人员分工极其细化, 记者就是信息的采集者。这些因素都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新闻传播业的经营方式逐渐向产业化发展, 新闻工作也越来越向机械化发展。日本报纸印刷术走在世界前列, 日本也是机械制造的大国。日本在1876年首先采用以蒸汽为动力的印刷机器, 大大提高了报纸印刷的效率。在平版印刷技术和凹版印刷技术方面, 日本走在中国的前列, 商务印书馆先后聘请日本技师来中国传授经验。日本先进的照排系统报纸印刷术和设备对中国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正是由于日本自身新闻传播事业的迅速发展, 才对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有所影响。由此可见, 日本新闻传播业与社会经济尤其是信息产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素有“‘工业上的巨人, 理论上的矮子’之称的日本, 一举成为‘信息社会’领域的开拓者” (5) 。从日本新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 虽然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流行“新闻无学”的理论, 在实际的媒体工作中, 日本重视在职训练, 对于新闻传播事业的管理层来讲更加注重从业者的新闻采访等实践能力。从事日本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学者一般来自于媒体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很多大学将新闻学研究改成了“社会信息研究”。日本这种超前的新闻传播意识, 使学者对于新闻传播的研究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 新闻报道密切关注和跟踪社会现实的变动, 整体促成了日本新闻传播研究不教条、不死板的特点, 使日本的大众传播业与社会传播现象形成了双向互动关系, 从而促进新闻传播业的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 日本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文化、地缘、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因素息息相关。岛国的地理特点使日本与别国在地缘上隔绝开来, 有更多的精力发展本国新闻传播事业。由于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因此日本地震频发, 但是这也使得日本民众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 在文化方面善于学习优秀文化, 吸取别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以及日本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都促进了新闻传播业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于政治、经济、外交活动的开展, 也对新闻传播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释
11 陈力丹、钱婕:《外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 第114页。
22 陈力丹、王辰瑶:《外国新闻传播史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 第194页。
33 刘林利、沈莉:《日本大众传播研究现状考察》, 《新闻大学》, 2000年第2期, 第24页。
41 于淼:《日本新闻媒体的角色转变与社会动因分析》, 《国际新闻界》, 2011年第9期, 第117页。
52 陈力丹、王辰瑶:《外国新闻传播史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 第199页。
63 [日]山本文雄 (编著) , 诸葛蔚东 (译) :《日本大众传媒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第127页。
74 [日]山本文雄 (编著) , 诸葛蔚东 (译) :《日本大众传媒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第239页。
大国之崛起 篇3
“道家思想”与当今世界的发展,有着无可磨灭的关系!
当今世界,人们为了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无节制的开采大自然,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大肆开发矿产资源,大范围的捕杀野生动物,导致地球生态失衡,生物链断裂,火山频发,地震连连,泥石流漫天而来,千年不遇的水灾,千年不遇的旱情……都赶上了我们这个时代!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兴起,人类在近三百年多来,可谓得到了“疯狂”的发展!向大自然进军,向宇宙进军,向海洋进军……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确实取得了亘古未有的骄人成绩!只是,人类已然被“成就”冲昏了头脑,越发的“狂妄”与“自大”,被“成就”宠坏了!越发变得“贪婪”与“自私”,忘乎所以!越来越演绎着自己的“愚蠢”与“无知”……
常言道,“人定胜天”!“人”能“胜天”吗?在大地震轰然而来,洪水铺天盖地而至,泥石流漫天涌动的时候,人类在“石头缝”里,在“汪洋大海”里,在漫无边际的“泥浆”中……才明白自己的渺小,才明白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更有传说中的“2012”给世人敲响了“丧钟”!“人能胜天”吗?!
这倒唤醒了沉睡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曲笛韵”!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与现代世人普遍性的行为走向,恰好相反!
道家思想,是一种“出世”的思想,讲求“逍遥”之境,“天人合一”,“逍遥游”,“天地人三才一体”,讲求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天应人,“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当今世界如此的现状,越发凸显出“老子”和“庄子”的伟大!在世人如此疯狂的行为导致的灭绝与痛楚面前,痛定思痛,蓦然回首,竟发现,安然于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两位“智者”,以亘古不变的儒雅,用洞穿了两千多年的目光,祥和的望着你,呼唤和等待着你的回去!……
中国近现代一位知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便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尚有西方的诺贝尔奖得主,在现代极力的呼唤“世人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多年前,好好学习先哲们的思想!”……这无不说明,中国的古典文化,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人类的生存,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大国崛起之美国篇 篇4
摘要:美国在人类历史上,它属于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美国从独立到现在仅仅走过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可是它却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无论是从军事上讲,还是从经济方面,又或者是从其他方面来说,美国无疑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强大国。这样的一个年轻的国家,是如何从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超人的呢?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美国?美国的崛起跟整个世界的发展又有什么关系?事实上它的崛起跟两次世界大战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二战”。“二战”给美国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二战”后的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更是飞速的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称雄一时的大国。它们有的只是昙花一现,有得却延绵了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是现在的是它们很多已经成为了历史,而当今最大的大国确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它的名字叫——美国。
四大文明古国就是最早崛起的大国,四大文明古国的崛起各有其特点,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在崛起之后不久就开始走向衰弱。四大文明古国中唯独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大国命运。
然而,进入了中世纪后的中国开始走向了衰弱,代之崛起的是许多的西方大国,比如,西班牙,荷兰等国。然而这几个国家的霸权并没有长久,很快就走向了衰落。取而代之的日不落大英帝国,大英帝国的崛起跟第一次科技革命有着莫大的关系。崛起之后的英国通过了海外殖民扩张和商品侵略等手段,迅速的在世界上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号称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
19世纪普鲁士王国的国王威廉一世在铁血首相卑斯麦的帮助下迅速强大起来,并且完成了德国的同意大业,近代欧洲工业化国家所具备的各种组成基本形式,并进行对外扩张,在19世纪中后叶和法国的战争中击败老牌殖民地国家法国,获得法国大量的土地和资源,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第一强国。19世纪末,日本的明治天皇在一些中下级武士的帮助下,推翻了幕府同志,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活动——明治维新运动。经过明治维新运动的日本,迅速的强大起来。德国强大之后就发动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了两次的世界
大战之后,德国和日本无论是在军事还是在经济上都大大的甩了下来。此时一个年轻的国家却瞬间强大起来了。
美国原本是英国的附属国,自英国开发海外殖民地以来,为了维护英国本土的垄断利益,颁布了一些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的法令。然而,随着北美殖民地自身发展,殖民地人民越来越希望减低对英国本土的依赖,寻求独立发展其自身的经济。引起了英国当局的不满,因为英国当局希望北美殖民地能继续充当其廉价的原材料供应地及商品倾销的市场,因此,英国当局开始采取很多高压政策以阻遏殖民地经挤的自由发展。殖民地居民感到强烈不满,并发动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然而英国当局并不作理会,在1770年,派驻北美英军开枪射杀反抗英国当局暴政的波士顿居民,制造了“波士顿惨案”,使得殖民地民怨沸腾,1773年12月16日发生的波士顿倒茶事件。1774年英国政府通过一系列“强制法案”,旨在加强控制。这些法案虽然主要是针对麻塞诸塞州,却被北美居民称作“不可容忍的法案”,后来费城等其他港口也陆续响应,使得双方矛盾被严重的激化出来。终于导致1975年4月的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1783年9月3日,英王代表与殖民地代表于凡尔赛宫签订1783年巴黎条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利坚合众国成立。自此之后,美国得到了真正的独立。美国独立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两百年的历程而已,然而,现在的美国在当今世界上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从经济上来说都是最强大的国家。
美国独立之后开始确立了三权分立制度,美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此时的美国通过各种手段来扩张自己的领土,有的通过购买所得,有的通过战争所得,使得美国的国土面积大幅度的提升,比独立之初要大出好几倍。在经历一次南北战争之后的美国,废除了黑奴制度,解放了大批的生产力,为西部开发创建有利的条件。美国也真正的得到了大一统的格局,从此,美国的经济实力开始了全方位的起飞。
他的崛起跟两次世界大战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跟“二战”的关系最为密切。“二战”之前的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很多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濒临灭绝。当时,美国的总统罗斯福果断采取了,政府干预的做法,使得美国的经济在绝望的边缘重新兴盛起来。虽然很多的欧洲国家也
效仿美国的做法,可是他们没有美国那样的经济实力,很多国家都未能有效的制止经济危机的蔓延。因此,像德国和日本这些国家,开始被法西斯势力所侵蚀,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初期,美国中立于法西斯同盟和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趁机大发战争的不义之财。通过各种手段,从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之后赚取了大量的钱财。在战争的后期,美国顺势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行列,因此,在战后美国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战胜国。又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好处,战后的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了欧洲各国,既制衡了欧洲各国的实力发展,同时也为美国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一场世界大战下来,美国从原来的债务国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为之后美国的全面起飞奠定了很好经济的基础。
在“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实力也大幅度的得到提升。在“二战”还没有结束之时,美国的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原子弹,成为世界上最早拥有原子弹技术的国家。在战后,美国也很快就拥有了航天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在很多的领域上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虽然此时的苏联在军事上还能够跟美国抗衡,可是,苏联的整体实力还是不足以跟美国抗衡的。
虽然“二战”之后美国迅速的崛起,可是与此同时,东方的另一个大国也在腾飞,那就是苏联。“二战”之后的苏联,迅速的强大起来,成为惟一一个可以和美国抗衡的大国。两个国家在“二战”之后持续了几十年的“冷战”形式,在经济和军事上一直都是处于明争暗斗的状态。尽管如此,美国仍然处于一种相对的优势状态之中。因为战后的苏联一味的强调发展军事和重工业,忽略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很快就支撑不住。虽然在“二战”之后中国、日本、欧盟等也很快的强大起来,但是这几个国家的实力还是很难跟苏联和美国抗衡,所以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就成为了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在短暂的时间里面实现了其独霸世界的梦想。在战后的美国通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使得美元变成了实际上的世界货币。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更是美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制衡欧洲各国的实力与发展的有效手段。如今的美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国。尽管,现在的许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壮大起来,可是还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而这种格局还将会继续的延续下去。
虽然,在人类的历史上有过很多的大国崛起的事迹,可是每一个国家的崛起
都跟当时的时势,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都有离不开的干系。但是,每一个崛起的国家,在经历了一阶段的辉煌之后都走向了衰落。美国,这个现在的独霸世界的国家,是否也会走向衰落呢?这也许会是一个美国人现在最为忧虑的事情,可是它真正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现在还是不得而知的,只有在历史的发展中才能够验证这一切。
参考:《大国崛起》第十集 新国新梦(美国·上)、第十一集 危局新政(美
大国崛起之读后感 篇5
“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个时代总有大国,更准确地说是强国在独领风骚,但若不能顺应时代潮流而动,则必然由强盛转向衰败,正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历史上大国成功的经验各不相同,失败也是原因各异。总结大国成功的经验,吸取大国衰败的教训,是所有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望的国人所需要的。
第一大国,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一百余年的开拓却构建了美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其经验值得处于
起飞过
程之中的中国借鉴和学习。
从定居点到美国到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从英国移民到美国的人们一直在做斗争,一直在努力,农业快速发展,13个殖民地脱离宗主国,建立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之后的发展更加惊人,“西进运动”扩展了美国的领土,推动了全国人口布局的调整,改变了美国农业的地域重心。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碰撞、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这场美国内战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国的推行,更为美国的迅速崛起作好了铺垫。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必须推进和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两大战争给我们最多的启示。讲到危局新1929年发生的资危机以及其后的描述了当年美国活:煤矿经常发生人超时加班现象能部门腐败贪污,政,那是指本主义经济罗斯福新政。人的悲惨生爆炸事故,工严重,政府职自然环境为工业污染所破坏,食品搀假影响人民健康,社会贫富两极分化......这些,80年前发生在美国的这些,不正是现在正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着的事情么?只是,不能说,也说不得。
英国、美国是尊重人才、鼓励发明创造的典范。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第一步专利法在英国制定,蒸汽时代从英国诞生,正是靠着国家对新发明新技术的重视和保护,激发了人们对科技的推进激情,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并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同样的美国,拥有着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在19世纪末工业经历了革命性的飞跃。在这个时代,电力逐渐取代了蒸汽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能源,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在美国由电力使用引发的一系列技术革命,被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种独占鳌头,从此美国开始在科技、军事、金融等各方面引领世界,成为目前全球唯一的第一超级大国。这是尊重人才的结果,这是科技的力量!英国、美国,他们都曾因此辉煌和正在辉煌着。想到崛起,在大的方面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然而从微观的角度考虑:这个国家的崛起不正是靠由组成这个国家的各个团体的崛起推动吗?这些大国崛起过程中体现出的特质,也正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需要的特质:挑战困难的勇气、善于学习的精神、敢于破旧的行为、踏实敬业的作风。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 篇6
高中上历史课时,曾经有这个疑问咱们中国被别人侵略,签下那么多不平等条约,怎么没发现日本有这段历史,反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侵略我们呢?然而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也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但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日本在历史上,中国被奉为天朝上国,以中国为师。然而一系列侵略的连连战败,让日本看到比起中国,还有更强大的国家。因此日本人认识到日本如果自闭锁国,是无法得到发展的,必须进入国际社会,并从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而当时的中国依旧夜郎自大,拒绝一切开国请求,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涩泽荣一见识到西方的工业化程度,决定研究各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制度;日本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派出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前往欧美各国,下了长达百卷的考查实录。日本的敢为人先,积极学习的勇气和态度,都不禁引人深思令人震撼。
中华民族工业在民族主义、官僚主义、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曲折发展。而日本却积极扶持民族工业,补贴在当时是一个小公司的三菱发展。中国清末状元张謇主张实业救国,然而张謇发展工资筹资困难,被迫一再降低目标,四处碰壁。他经历多少曲折,又有多坚强的毅力才坚持下去。
任何文化的学习与融合,都会产生剧烈的文化冲突。就像中国的“全盘西化”“民族虚无主义“等激进思想一样,日本的简单的拿来主义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在文明与本土传统的激烈冲突。所幸伊藤博文意识到了要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发展,简单的拿来主义太过强硬。于是在《宪法》中结合进了本国的传统,极端西化的做法被慢慢遏制化解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中国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宣扬了民主、科学,经历辛亥革命,宣传了民主共和,同样困难重重的在改变中发展,才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然而,求胜迫切的日本在寻求发展的捷径中,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侵占了朝鲜和中国的台湾后,军国主义野心更加膨胀起来,所谓物极必反。当原子弹在广岛长崎炸裂时称雄世界的美梦破灭了。侵略战争在给别的国家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了日本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不得不说日本是一个顽强的民族,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像科学,技术,人才,支持日本用奇迹般的速度迅速恢复。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
视频在结尾说道”每个国家都能够认识到在今天的世界里,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称道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内,给他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
我父母之《激情燃烧的岁月》 篇7
那是在上海解放前夕,身为解放军某纵队师长的父亲因工作需要,要和恋人丁秀英分别,丁秀英被派往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分别是在一个有月无星的夜晚,当丁秀英从我父亲口中得知将她派往上海竟是他的提议时,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父亲送给丁秀英一支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的日式钢笔,以作留念;丁秀英则将自己的一张黑白小照片送给了恋人。
解放上海的战役打响了,被称为“冯大胆”的父亲把师指挥所设在了距敌300多米的最前沿,他渴望早日解放上海,渴望早些见到自己的恋人。
上海迎来了解放,到处是欢庆的锣鼓声和鞭炮声,父亲却独自一人躺在病床上。他身上8处受伤,绑满了绷带。他取出丁秀英送给他的那张小照片,久久地凝视着。
纵队文工团前来慰问,父亲委托一名文工团团员到华东军区组织部打听丁秀英的下落。这是一位漂亮且善良的女孩,在华东军区烈士纪念馆中,她见到了丁秀英留下的一件“遗物”——父亲送给她的那支日式钢笔。从未流过泪的父亲用被子捂着脸,失声痛哭。
纵队司令员亲自到医院看望父亲,他劝慰自己的老战友、老同乡:“战争总是要死人的,纵队里漂亮女孩有的是,全纵队你第一个挑,这个主我做了。”恰好那位送“遗物”的文工团小同志站在旁边,司令员一拍大腿说道:“我看这个小同志就不错嘛,对你也有点那个,我看就是她了。”
司令员让警卫员以我父亲的名义送上一双小号胶鞋,是师以上领导才能领取的那种,但被那位小同志无情地从窗口扔了出去。司令员又亲自在家设宴请小同志吃饭,他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老冯是放牛娃出身,从小没有爹妈,打了大半辈子仗,这样的老同志不该照顾吗?”那位小同志只是低头不语。“下个星期天结婚!”司令员的话近乎命令。小同志将司令员倒的一杯酒一口喝了下去。这位小同志就是我的母亲,那年她18岁。
新婚之夜,父亲才知道她叫寒英,纵队文工团团长唐克是她的恋人。
朝鲜战争打响了。时任军参谋长的父亲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军事视察团赴朝。有了家、有了女儿的他,第一次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感觉。
那一晚,父亲与母亲谈了很久。父亲说:“你放心吧,我与子弹有个约定,不准朝着我的脑门打。”母亲娇嗔地捶打着父亲:“不准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我们有了小爱华,我的肚子里又有了……”父亲侧过耳朵轻声说道:“让我听听……”
集合号响了,母亲坚持要送父亲到集合的操场,父亲却不准她送。他说:“你不准走出门口半步,哭哭啼啼的让别人看见。”母亲哭着“咣”地一声重重地将门关上。父亲没有回头,他大踏步地向集合地走去。
战争进行得异常艰苦,每天军留守处都挤满了前来打探丈夫消息的女人。在人群中,母亲携着小女儿,挺着大肚子,焦急地等待着。
也许是过分伤感所致,第二个孩子提前降生了。“是个男孩!”护士报喜。母亲笑了:“20年后又是一个冯青!”这个男孩,就是我。
1955年是父亲多喜的一年。抗美援朝回国后,他被任命为南京军事学院系主任;被授予少将军衔;年底,他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我们家也搬到了南京。
我的弟弟叫抗美,长得极像父亲。一次,小姨抱着抗美去南京儿童医院,给抗美看病的是一位女医生。她一见到弟弟,神情立刻大变,似乎从他的相貌中发现了什么。
一个星期天,这位女医生来到我家,此人竟然是“已经牺牲”的丁秀英。原来,在上海解放前夕她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却与父亲失去了联系。解放后,她被调往南京工作,一直未婚。
父亲将丁秀英介绍给母亲,她们既为能在南京见面而欣喜,又为在经历了历史造成的误会之后的会面而尴尬。她们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有着流不完的泪水,还有笑声……
丁秀英自打有了第一次登门,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拜访。一天,丁秀英来到我家,突然提出想将长相极像父亲的抗美认为养子,遭到了母亲的坚决拒绝。
父亲与丁秀英的“特殊关系”使母亲产生了怀疑与嫉妒,她找到学院的领导,执意要将父亲调离南京。与此同时,丁秀英也以结婚为由,调到了北京某部委。后来,母亲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可饶恕的错事。
1966年,一个多事的春秋。父亲被打成了“资产阶级军事路线黑线代表人物”,被遣送到安徽某茶场进行劳动改造。父亲重病在身,母亲坚决要求与他同行,但4个孩子都小,需要照顾。父亲放弃了与妻同行的计划,头也不回地爬上了军用大卡车。
一天下工,农场通知父亲去接一个重要的电话。电话是南京某军事学院张副政委打来的,他说:“组织上决定给你平反了……”电话两端,泣不成声。父亲重新回到了南京,母亲领着4个孩子到车站迎接他。父亲生平第一次握着母亲的手说了声:“苦了你了,苦了孩子们了。”母亲流泪了,她哭着对孩子们说:“快问爸爸好!”4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爸爸好!”父亲的眼睛也有些湿润了,他把脸转向了别处……
在父亲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向母亲道出了最后的心愿:赴北京看望一下丁秀英。母亲深深地理解自己的丈夫,默默地为他准备送给丁秀英的礼物。
在北京某部委的干部宿舍里,父亲同昔日的恋人进行着最后的话别。他得知丁秀英当年是因为一封匿名信而离开了南京并一直未婚,两位老人为历史的误会而泪流满面。父亲说:“这些年来,你一个人生活得好吗?我可能不行了,这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最后一次会面了。”丁秀英说:“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也好让我去尽点义务,照顾照顾你。”
父亲把母亲托他带来的一枚戒指转送给丁秀英,丁秀英哭着说:“寒英是个好人啊,谢谢她,谢谢她。”父亲将当年丁秀英送给他的那张黑白小照片递到她的手里:“这张照片我送还给你,你好好珍存着吧,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
两个月后,父亲走了,永远地走了。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父亲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说:“我们一起唱一首歌吧,你要学会坚强,用歌声为我送行。”母亲提议:“就唱你最喜欢唱的那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吧。”病房里,一对不再年轻的夫妇,哼唱着生命的进行曲……
母亲终于向父亲吐露了心中埋藏已久的秘密,她告诉父亲,当年丁秀英收到的那封匿名信是她让别人写的。父亲久久地沉默着……
父亲走了,母亲在他那宽阔的额头上吻了一下。
追悼会很隆重,领导来了,战友来了,连当年的“造反派”也来了。追悼会上没有播放哀乐,扩音器中响起了《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旋律。那是父亲最后的心声。
母亲遵照父亲的遗愿,将他的骨灰送往他的家乡——位于大别山区的金寨县。丁秀英执意与母亲同行。在墓碑前,丁秀英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的老家在江西,父母亲走得早,又无儿女。我希望在死后也能葬在这里,让我们共同陪伴冯青同志,好吗?”两个共爱着同一个男人的女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父亲的坟墓两旁,为两个女人留下了两座碑座。一个在左,一个在右。
不久,母亲病了,她住进了南京军区总医院二楼的病房。让人惊异的是,她当年的恋人唐克也病了,恰好也住进了这里的病房。她与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50年后两位昔目的恋人竟会在这个白色的世界里相遇。
在病床上,母亲认识了另一个女人——唐克的妻子陶馨馨。陶馨馨以自己的宽容与真情,激励着母亲和唐克坚强地活下去。她买了一摞明信片,在母亲与唐克之间传送着相互鼓励的话语:
“寒英同志,你要为了孩子们坚强地活着。”
“唐克同志,你有那么一位优秀的妻子,我为你欣慰。”
陶馨馨每天在二楼与四楼之间奔走着,为两个曾经相爱过的人传递着友谊,传递着坚强,传递着爱。
母亲被真挚的情感感动着,她努力地活着。但,唐克走了。
唐克在临终前,托陶磐馨将父亲在11年前亲笔写给他的一封遗书转交给了母亲。“唐克同志,这些年来寒英跟着我南征北战,没有享过多少福。我要走了,请你有时间多给她写写信,打打电话,劝她再找一个靠得住的人,能给她幸福的人——就像你这样的男人。拜托了……”母亲把那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眼泪静静地流淌出来。
母亲一生只和父亲照过两张合影,如今被母亲放得大大的,挂在她卧室里。她还请摄影师用影像合成技术,将她和父亲不同时期的个人照片制成合影挂在墙上。此时,她患了糖尿病综合症,双目几近失明。
一天,母亲郑重地将我们4个儿女召集在客厅里,用手指着父亲的遗像一字一句地说:“我这一生最爱的一个人,就是你们的父亲!”母亲说得异常认真。4个儿女拥着不再年轻且重病在身的母亲,一起哭了。
我们身为儿女的终于懂得了——爱,原本是可以不说的!
大国崛起之俄罗斯感言 篇8
在观看《大国崛起》的记录片之后,俄罗斯的崛起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大国在历史上教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均具有一定高度与强度,并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而我认为在这些主导因素中,文化与教育尤为重要。从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俄罗斯之所以要攻打土耳其国家,就是希望扫除与西欧国家先进文化接轨的障碍。
就在此次战役中,俄罗斯投入了大量的兵力,然而事与愿违,不得不在兵力极少的土耳其国家面前俯首称臣。虽然战败,但是俄罗斯善于总结经验,寻找不足,改善国策,尤其对教育领域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六年后,俄罗斯再次挥师攻打该国,很快就把这个国家占领,达到了其直接与西方交流目的。勾践卧薪尝胆尚需十年,然而俄罗斯只用了六年便可转败为胜,其中的缘由我们不得不去深思。我们不难发现,文化在大国崛起中发挥了重大的意义。
站在历史的高度回望俄罗斯崛起的历程,俄国著名思想家别林斯基的话:“俄国的历史纪实一部不同于西欧国家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同于东方国家的历史。它是一部在东西方之间探寻,徘徊以及东西文化在俄国斗争融合的历史。”给了我们指出了一条思想可以溯回的路。
当时的俄罗斯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有长足发展但与西方相比差距仍然极大,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矛盾极为尖锐的状态。
而中国此时也正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渐沦为殖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自享天朝上国的美梦,夜郎自大,而忘忽世界其他国家正在逐渐发展,壮大。„
然而在经历了第一二次工业大革命之后,西方许多国家却逐渐崛起。
从地理因素方面看,俄国虽然为内陆国家,但却身处欧洲中部,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带上,这为西欧先进文明的传入提供了便利条件。加上弗拉基米尔大公、彼得一世以及后继者一直在为“出海口而战”,最终使俄国成为濒海的国家,使俄国有了眺望西方的窗口,这些因素都有利于西方文化的引进和传播。
从西方文化的借鉴和传播者方面分析,俄国统治阶级和革命者在内心深处都存有对西方文化的原始认同感。俄国的统治阶级的很多人从小就接受过西方文明的熏陶,在心理上大都依属西方文化,当俄罗斯国家出现危机或他们个人的统治出现危机时,他们便自然地到西方文化中去寻找出路。弗拉基米尔大公引进基督教,在精神上统一俄罗斯;彼得一世学习西方,推行改革;叶卡特琳娜二世接受启蒙思想,倡导开明专制;亚历山大一世标榜民主,自称为“自由主义者”,都是巧妙地把西方思想、文化变成适应俄国专制统治的理论工具。但也在客观上,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西方先进文化在俄国的传播。俄罗斯的先进知识分子多接受过正统的西方教育,很多人又都曾长期旅居欧洲,亲身体验了西方文明和民主的气氛,他们怀着对专制制度的无比憎恨,对自由生活的极度渴望,把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作为启迪民智和反对专制制度及农奴制的有力武器。他们是俄罗斯新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俄国现代化的主要推动者。
从俄罗斯文化形成的特点和结构方面看,俄罗斯文化易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俄罗斯文化本身是在融合多民族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是东、西方文化的汇合体,结构多元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而西方文化又曾经是俄罗斯文化的母体之一,因此后者自然对前者拥有内在的亲合力。西方文化在俄国的传播,实际上也是西方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两种文化形态的冲突及融合过程。俄国的先进分子在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从事另一项伟大的历史性事业,即改造旧文化,建构新文化。
在俄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先进文化对俄罗斯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西方文化是俄国现代化发展的制动器和催化剂。因为传统文化在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时便表现出一种巨大的惰力,人们的思想要想从已成定势的旧体制中挣脱出来,即需要来自主体内部的自省自识,更需要来自外界客观的冲击和震荡,西方先进文化在俄国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起到的正是这一作用。
列宁指出:“俄国在半个世纪里,经受了闻所未闻的痛苦和牺牲,表现了空前未有的革命英雄气概,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和舍身忘我的精神去探索,学习和实验,经过了失望,进行了验证,参照欧洲经验,真是饱经苦难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 篇9
《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介绍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美国、德国、英国、日本这八个在近代世界发展历史中举足轻重的国家。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和最感兴趣的就是和中国一衣带水,有着密切关系的亚洲强国——日本。
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这本是一个贫穷落后并且封闭的封建小国。但是在两百年后,日本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俱乐部里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他的铁蹄践踏了亚洲的许多国家,他的野蛮和凶残让世界为之震惊。从日本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国的迅速发展中探其崛起因素,那我们就不得不感叹民族精神的强大。
在19世纪中叶,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佩里将军,率领四艘军舰开到江户湾口,以武力威胁幕府开国,打破了幕府政权闭关锁国的政策。而后上台的明知天皇开始了日本国内风风火火的明知维新运动。在明治维新的纲领领导下,日本政府组织考察团,赴欧美各强国进行访问,引进当时强国的最新工业化成果,学习当时世界上最新科技,在国内大力支持开办工厂比如说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的弃官从商。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下,日本从一个农业国成了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在教育方面,政府也开始兴办学校,实行教育的普及。那时起,日本也开始渐渐迈入世界强国的行列。
虽然在当时日本的国力大大得到了提升,但是,军国主义也开始在日本蔓延起来。日本各方面的发展以及宪法的改革,使日本的军人开始拥兵自重。而且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他们不单单满足于国内这个狭小的市场,他们需要的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于是他们效仿德国,信仰用武力来称霸,来征服。他们不但击败了中国,甚至连欧洲强国俄国也被之打败。之后随着法西斯的蔓延和二战大范围的爆发,日本肆无忌惮的将魔爪伸向了中国,开始了对中国长达8年的全面侵犯。但是在最后美国两颗原子弹的强力攻击下,日本最终战败,此时的日本国力大受打击,可是在短短的数十年间,日本人又再次以他们的努力使这个弹丸小国迈进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
俗话说,事物总有两面性,明治维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了迅速的飞跃,使日本在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日本仍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但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军国主义的膨胀却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不小的灾难。所以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要以人为本,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国富民强并且还能造福子孙后代。俗话说,事物总有两面性,明治维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从日本反观中。,在中国的古代,有许多世界辉煌的文化及科技产品,综合国力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我们自认为是天朝大国,接受着世界各国的朝拜,当然日本也不例外。在中国的眼里,他是个不起眼的邻居。
可是后来,日本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并且能大力推进改革,转变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当我们的统治者还在紫禁城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不屑于西方的高新科技时,甚至我们的慈禧太后还认为火车是会发出巨声的怪物,竟用马来拉动火车;而日本则大力引进西方科技和人才。当我们的统治者还会用大笔军费来建设自己豪华的行宫时;日本则在大力发展他们的军事。当我们的人民沉迷于鸦片,整日无所事事时;日本的人民则在努力的吸取知识…这一系列的行为大概和两国不同的文化习惯有关,中国自古以来在世界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朝是对自己的定义,我们有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经济科技水平,我们是强国,虽然在末期曾有不少人提出向西方学习,但是因为统治阶级的无能软弱,最后无疾而终。而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过去,看到强大的中国,便向中国学习,以中国为师,后来看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大,便舍弃了中国,转向西方列强,以西方为师。这种善于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得到了迅速的崛起。
当今世界,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所以我们要吸取过去100
大国崛起之激情岁月 篇10
150年前,在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下,日本的国门被打开。面对生存危机,日本将其作为其弃旧图新的机遇,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现在,它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国。日本是如何崛起的呢?日本的发展对我们又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和可吸取的教训呢?
首先,日本能够推翻腐朽的旧制度。1868年,日本将其外部的压力转变为变革的动力,明治天皇推翻了幕府200多年的统治,重新回到了国家权力的中心。这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和改革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而中国内忧外患之时,多少爱国志士的救亡图存运动都因为没有推翻中国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而惨遭失败。
日本的求学精神无疑也对日本的崛起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871年,日本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来支持岩仓使节团队欧美12个国家的出访学习。其官员级别之高、政府投入之大、出访时间之长,都是历史罕见,这也足以说明日本对向西方学习的重视程度。有人用“始惊、次醉、终狂”来形容日本出访时的反应。一个“狂”字,将日本人发疯似的向西方学习的态度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们不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还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从向唐朝学习时的奈良城,到向美国学习时的美国街,无一不透露出日本强烈的学习精神。
但是,日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好多问题,而且它们日益暴露出来。
日本政府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造成了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现代文明与本土文化的冲击下,日本又该何去何从?显然,全面西化的日本已弊病缠身,这种简单的拿来主义导致问题重重。对比我国在向西方学习中,尤其是马列主义的传播过程中,刚开始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导致党内左倾错误严重。但后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道路日渐光明,最终取得了革命改革的成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明智的、必然的。
此外,改革的不公平激化了社会矛盾。日本对外扩张、对内高压,最终走向了军国主义的道路,从以改革促发展转变为以战争促发展。日本军国主义野心日益膨胀,直到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粉碎了日本以武力扩张的梦。
战后,日本又凭借美国的扶植以及保留下来的科技、人才等软实力,实现了经济的复兴和飞跃发展。日本自此真正崛起。
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观后感 篇11
大国崛起是一部电视纪录片,记录了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分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各国的兴衰都留下了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经验教训,也帮助我们更好的建设国家。而第一集主要讲的是葡萄牙、西班牙的海洋崛起。15、16世纪之前,世界各地的交通、文化、知识、科技都很落后。再有就是各自都以为自己才是地球的中心,并没有意识到还有其他自己不熟知的人事存在。
由于文化、环境的落后,先后被罗马人、日耳曼人、摩尔人占领。俗话说的好“被压迫才会有反压迫”,也正是因为他们被别人征服,才让他们认识到抗争是必要的,这也就为以后民族独立鉴定了基础。现如今的这种精神依然存在,比方说“斗牛”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由于当时的欧洲四分五裂,各国统治者为了开拓领土而东征西战。在12世纪,葡萄牙从西班牙独立出来,成为欧洲最单一的民族。但独立后,国家又面临着资源匮乏、外国侵略、版图狭小、战轮、乱不断、香料通道被切断等等状况。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他们在面对这样的国情下并没有气馁,这无疑体现了他们君主制的率先建立,这只是在制度上的一种体现。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并不是表现在种族绝对单一化、种族主义上,而是在于它给一个民族无形的动力和意念,一种强大的支持力量。确实,一个国家的发展,民族的繁荣,都离不开这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而我们更应该坚定不移的将这种民族意识深深的扎在我们每个国人的心里,将国家的兴衰和自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渗入到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这样,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国家繁荣发展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地处边缘的西葡两国工业化程度不高,再加上当时与东方陆地贸易联系被欧洲内陆国家垄断,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与东方海上贸易之路。尽管海岸线长,优良港口多,却只能活跃在地中海地区,面对东方贸易的困难和对香料的需求,再加上文艺复兴运动的促进,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占据了他们的心理,一场源自两国的全球瓜分线路逐渐清晰起来,花费了很多人力财力,才使得地理大发现终于拉开世界历史的序幕。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们都不愿也不敢去触及“死亡绿海”大西洋,但正是恩里克、哥伦布、麦哲伦、达·迦马、迪亚士和许许多多最早同他们下海的无名英雄们的出现,终于让西葡成为世界王位宝座上的第一代“帝王”。
其实,对于他们而言,最值得我们佩服的是他们大胆而又合理的将各方面的知识相结合,在这之前我相信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想到这么多,也就是因为他们的这些付出才将大西洋不再是死亡绿海,这也就为以后成功的发现新大陆做好了准备。
相对而言,伊莎贝尔女王也是一代圣王,她也有她的雄心壮志,最终夺取了格拉纳达,成功的实现了统一。还有就是她没有像若昂二世一样不接见哥伦布,反而答应了哥伦布的要求,就是因为她的赞同才使得哥伦布有发现新大陆的机会。这为以后国家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航线。
一个国家的兴衰盛亡还是与国王有一定的关联的。查理五世继承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哈布斯堡王朝达到一个鼎盛时期,他承担的责任也是空前的。然而,这位不可一世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这英雄辈出的年代确实显得悲哀。过分的征服,无尽的掠夺,权力的无限制膨胀,激起了整个欧洲的反对。最后留下的,处了是横遍野的战场,还有尤斯特修道院的哀号。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在《托尔德西拉斯条约》签订后就开始他无节制的殖民,他的殖民地遍布世界,美洲的黄金大量流入,非洲黑奴和美洲土著成为他们奴役和交易的对象,却不想庞大的殖民地开支又怎能让这个不学无术的国家承受得起,当金币开采完时,他们终于发现,他们无非是欧洲大陆获得黄金的窗口,中国白银流入的架桥,里斯本充斥着外国货,工业没有发展,原有的畜牧业种植业也受到威胁;庞大的军费开支、巨额的债款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西班牙皇室贵族想的却是怎样获得爵位或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经过工业革命的欧洲其他国家早已将这个疯狂的殖民统治者甩在后面,先进的工业化生产在将生产力提高的同时也同样把不落的太阳牵到北方了。此时的世界,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了„„
《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观后感 篇12
看完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真正做到了“放眼世界,胸怀祖国”。他们先求知于世界,尔后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
国人总喜欢叫“小日本”,很看不起日本这个岛国,如此莞尔小国何以与我泱泱大国相提并论?可就是这样一个莞尔小国,在同样面对列强时,开拓进取,通过明治维新一越成为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甚至产生负效果,导致其急剧扩张,二战几乎毁灭一个国家。半世纪之后,这个战争废墟上满目疮痍的国家如凤凰般浴火重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小日本”?!日本真的“小”吗?
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的是一代为伟人的领导,同时需要本民族的坚持不懈和求变的信念。明治天皇为了国家能强盛每天从自己的宫廷费用中省钱为了发展联合舰队买船,全国上下节衣缩食,相比之下中国当时的清政府为了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挪用海军造舰资金给慈禧太后卖胭脂,而国民呢有钱的忙着吸食鸦片,穷的麻木不仁。
1868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改革,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为在世界的东方崛起的强国。
1871年12月,日本新政权对外派遣“欧美使节团”。他们考察研究了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把对自己国家有益的都进行研究。
岩仓使节团的出访出动了当时日本新政权的主要成员,共51人,而这些人都是掌管具体实务的新政权骨干,可以说,这次出访相当于日本行政部门的全体出动。日本政府对“求知识于世界”的重视可见一斑。
岩仓一行的出访使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前所未见的知识。这次出访对日本政府的主要成员作了一次有效的“洗脑”,认识到当时自己国家的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并开始准备想欧美国家学习。岩仓使节团的出访让日本新政权的主要成员大大地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在历时良久的考察中,学校教育是最使岩仓一行感到惊叹的。所以,日本新政权在明治初年就把“重视教育”作为大课题。伊藤博文最先提出兴办近代教育,希望通过教育来谋求国家的“长治久安”。任何文化落后的民族,民智未开的国家,都是难以进入近代社会的。这种积极主张兴办近代教育的思想,为近代日本教育的兴起拉开了战略性的序幕。
1872年,日本的第一条铁路由英国人建成,明治天皇亲自前来参加通车典礼。七年之后,日本人开始自己设计和修建铁路。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出现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之间,它的行车时速是普通铁路的三倍,日本人把它叫做“新干线”。与新干线一起延伸的,还有一大批在战后借鉴了欧美企业制度成长起来的将触角伸展到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正是它们,将日本带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50年后,日本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俱乐部里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他的铁蹄践踏了亚洲的许多国家,他的野蛮和凶残让世界为之震惊,“大日本帝国”最终在疯狂中败亡。
1968年,明治维新100年后,日本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教育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日本明治维新得以成功的原因,可以说是得力于教育。日本把教育作为国家之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一直到现在,日本仍然是一个高度重视国民教育的国家。
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中国要谋求中国的繁荣昌盛,也应学习日本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沈钧儒在《家庭新论》中说道,“要把十年以后的中国变成什么样子,就看十年前的青年和儿童受的是什么教训。“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取决于教育。
【大国崛起之激情岁月】推荐阅读:
大国崛起之读后感09-21
大国崛起之苏联观后感08-17
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10-14
大国崛起11-25
大国崛起工匠精神08-17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11-11
大国崛起影片观后感06-08
大国崛起观后感德国08-23
电影《大国崛起》有感800字08-27
由大国崛起想到的中国梦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