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水浒传作文

2024-09-21

看水浒传作文(精选12篇)

看水浒传作文 篇1

一、宋代民间武艺的文学演义

脍炙人口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直观再现了宋代军事武艺和民间武艺的发展水平。108个梁山好汉大致可分为两类人:一类是朝廷曾经的武将或武官,共30余人,他们代表了宋代军事武艺的发展水平,例如禁军教头林冲、王进即在其列。另一类是来自于民间社会底层的游民,他们曾经靠卖药、使枪棍、走江湖为生, 是典型的宋代民间武艺的代表,例如阮氏三兄弟、孙二娘、薛永、李忠等。由于两类人的出身不同,他们所代表的宋代武艺表征也会自然有所区别。与军事武艺相比,尽管民间武艺稍有逊色,但也全面展现了宋代民间武艺发展的真实状况。例如宋公明攻打祝家庄的章回中,王矮虎被扈三娘活捉,林冲出马后,只用了不到十个回合便生擒了一丈青。再例如,呼延灼在逃亡的路上遇到李忠、周通、穆春、解宝等民间学武人士,与他们总共大战了上百回合,都取得了胜利。两处描写都十分清楚交代了宋代军事武艺与民间武艺之间的差距,但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民间武艺绝非一无是处,它完全可能对朝廷及其所依仗的军事武艺造成威胁。而且,自古以来民间武艺难敌军事武艺不足为奇,毕竟民间武艺的发展轨迹偏向于表演或健身性质,不像军事武艺那样注重国防或暴力,这一本质区别与民间武艺的历史演进也有很大的关系。

二、宋代民间武艺的演进

武术产生于中国远古时期祖先的生产劳动,并历经各个时期及朝代的演变及发展,出现了套路及搏斗等不同的运动形式。在《拳经·序》中就记载了拳术发端于战国时期,并在唐宋时期获得极大的发展。宋代是民间武艺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其内涵及外延演变的重要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武艺注重拳术及技击, 并逐步适应战争的需要。宋朝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变迁,民间武艺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同时,由于武举制度的出现, 更是极大地促进了民间的练武活动。在这一时期,兵器技术的演练特别是舞剑、舞刀等兵器武艺非常受欢迎,同时也对后世套路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史料证实,在宋代初期就出现了套子武艺。所以,宋代民间武艺的演进与发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与中国整个的传统文化艺术相联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两宋时期流行的杂剧、影戏等艺术形式,其中就包含许多的武术元素,如 《木莲救母》就是宋代一出精彩的武打戏。在《水浒传》中就包含武打名目的多达三百次,其中还包括十八般兵器及徒手武艺等。傀儡戏主要展现的是神鬼打斗等灵异故事[1]15。总之,这些存在于戏曲杂剧小说中的武艺,为宋代民间武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这也是其演进的重要方式。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宋朝时期的武术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将武艺看成一种重要的军事技能,而是将其纳入大众生活之中,成为民间节目、演艺、游艺场等不可缺少的民间活动。宋代武术在结构上逐步从单一方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逐步过渡到独立化及社会化,并逐步从军事武术向民间武术演变,其结构更加丰富,功能也更加健全。武艺固有的功能包括:搏击、强身、娱乐及文化传承等功能。同时,宋代武艺在其自身结构体系的限制下,表现出了独特的功能及聚合作用,最终形成了宋代民间武艺的体系架构。宋代的武举制度传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当时的《通典·选举三》中就有对武举制度的相关记载。从此以后,武举制度为大多数朝代所沿袭,时间跨度长达千年之久,最后在清朝光绪末年被废除,仅次于封建的文举制度[2]92。宋代民间的拳师开始在节假日及街头上进行武术表演及卖艺活动。在宋朝晚期,各家的武术拳种,如太极拳、八卦掌、少林拳等,开始逐步走向了套路化,他们逐步与中国传统的修身与养生相结合,并强调运气的重要性,注重以静制动及追求意、气、劲、形的相互间的配合。在练法上非常重视练气以修本的程序及内外结合的训练原则,注重武术的健身与修身功能。

三、宋代民间武艺的发展及其功能

在宋朝长达300多年的统治时间内,北方有着与两宋政权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如辽、夏、蒙古等,他们的政权都相对稳定及强大, 活跃于整个北方,并以骁勇善战对宋朝构成了严重威胁。1279年, 在北方由忽必烈建立起来的元朝,在其逐渐强大之后消灭了南宋, 这期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不断加深,当时的统治阶级非常重视民间武艺的推广,以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同时,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的娱乐休闲活动,其中就包括了有着丰富内容的民间武艺。宋代武举制度进一步推动了民间武艺的发展,如出现了大量的武术结社组织。受中国农耕文化的影响,宋代地域性观念非常强,就出现了以乡村为基础的农村武艺结社,其主要功能是“递相救护,共保村坊”,这都有力地推动了宋代民间武艺的普及[3]49。宋代民间武艺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其主要标志包括:民间武术流派的形成;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化;武术套路的形成。这就展现了宋代民间武术艺术发展的最初形态。另外,宋代民间还出现了大量的群众性的“瓦舍”、“勾栏”等游艺场所,在这些场所内出现了众多的习武卖艺活动,并向商业化、职业化趋势发展,如在《武林旧事·瓦子勾栏》中记载临安有中瓦、大瓦等20多处瓦舍,《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中就列举了70多位著名的民间武术艺人。宋代小说《水浒传》中记载了大量的民间行医卖药的武术艺人,他们通过武艺表演来招揽顾客买药。由此可知,宋代民间靠表演拳棒的艺人多且常见。

宋代民间的武术套路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发展,其中的拳术套路又被称作使拳,棍术套路被称作使棍,且每一种套路都有着相应的起势与收势,中间每个套路都相互衔接,同时还与当时的公共礼仪相关。在武术的集体套路表演上,穿插着多种的武术动作,增强了武术表演的趣味性及多样化。宋代民间还出现了大量的以卖艺为生的“路岐人”,这与小说《水浒传》的描述类似,他们通常用精湛的武术技能表演以吸引人们的注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代民间武艺的发展。民间武术的结社发展,为民间武术发展及其功能演变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宋代民间的花拳之类的武艺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并成为了与当时军事武术相抗礼的重要领域,这是与当时民众的喜爱有着重要的联系。《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人所撰写的一部描述宋江起义的故事,因为元朝时期,统治阶级禁止民间武艺的流行,所以,在作品中描述的民间武术艺术主要是以宋代的武术为标准[4]151。 宋代还出现了以《武经总要》、《武经七书》等为代表的武术理论著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代民间武艺的理论素养及武艺水平。

宋代时期的民间舞蹈内容丰富,在不同的时期及多种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演进与发展过程,这些就体现了民间武术的文化艺术性、时代性等特征。由于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娱乐活动的流行,民间武艺作为重要的娱乐项目之一,深受人们所喜爱,这就为武艺在民间的广泛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宋代作为中国武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无论是在武术套路体系、理论,还是武术思想、 功能的发展与演变都有了较大进步。宋代的民间武艺功能集中华文化之大成,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及作用。 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展现其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方面的功能,特别是其功能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并在当时的社会中大放异彩。随着宋代武术在民间的演化与发展,武术在其功能上分为了民间与军事两大阵营,并形成了众多的武术流派,这标志着宋代武术功能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总之,宋代武术功能的演变绝不是偶然的,是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及根源的。宋代民间武艺的演进及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及经济背景,民间武艺这个中华瑰宝必将获得进一步发展,并对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摘要:宋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有名的“重文轻武”时期,但实际上,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持续威胁,宋代民间武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

关键词:宋代,民间武艺,历史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青.融合与变迁的中华武术功能与作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3).

[2]马文友.套子武术在宋代的社会学阐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8(9).

[3]林博远.试论宋代武术的发展变化[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1).

从《水浒传》看江湖文化 篇2

《水浒传》是中国最早的通俗长篇小说之一,所探讨的是一个古代文学问题,但是,水浒问题也是非常当代的问题。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经讲过,现在人们还喜欢阅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因为社会上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什么是“三国气”和“水浒气”呢?考察鲁迅先生的意思,就是指“流氓气”。“流氓”这个词,现在有明确的贬义,而且内涵和外延都不很清晰,为了减少争议,我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指出,是“游民气”,或说游民性格和游民意识,也就是今天我所要讲的“江湖气”。因为社会上还有江湖气,所以这些小说和由它们改编的戏曲和电视剧一些情节和情绪还能挑动许多观众内心的隐秘情结,因而受到较为广泛的欢迎。

一、江湖:游民生活的空间

我们经常说的江湖有三个意义。第一是大自然中的江湖。江湖作为一个词在先秦就已经出现,最初的意义就是指江河湖海。这是最原始的意义。第二是文人士大夫的江湖。这个江湖偏重其人文意义,是文人士大夫逃避名利的隐居之所。如果在争名夺利的斗争中,或者失败了,或者厌倦了,他便全身而退,向往一个安静的所在,这个所在往往被称为江湖。第三是游民的江湖,也是现在经常活跃在口头的江湖。这种江湖充满了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和你死我活的斗争。

《水浒传》中第二十八回十字坡的黑店老板张青、孙二娘在请武松吃饭的时候,这三个人就说:“江湖上好汉的勾当,却是杀人放火的事”,两个押送武松的公差听得都惊呆了,只是下拜。武松还安慰他们说“我等江湖上好汉们说话,你休要吃惊,我们并不肯害为善的人。”大家想一想,在那个宋代,衙门里的公差什么坏事没有见过?什么坏事没有干过?什么丑恶的事没有听说过?这就是连公差听了都感到恐惧的“江湖”。

这种“江湖”最早出现在南宋及南宋以后“水浒”系列(指以写宋江集团故事为主的众多文学作品)和《水浒传》中,在这些文学作品之前还没有人大量这样使用过这个词。此前那些文艺作品中所提到的“江湖”往往是文人士大夫的江湖,或者是原本意义上的江湖。明确地把江湖看成是好汉杀人放火、争夺利益的地方,应该说是始自《水浒传》。

这种江湖是干什么的呢?它是游民觅食求生的场所,游民脱离了宗法网络、一无所有,他们为最基本需求——生存而奔走奋斗。他们空手练空拳,全凭个人心智、力量和勇气、胆量以求生存、安全和发展。因此,这个江湖没有了士大夫江湖的与世无争的气度,这里不仅要“争”,而且在“争”的时候没有了主流社会中的“争”所应该遵守的规则。游民的江湖是被主流社会打压的隐性社会。主流社会是显性社会,由统治者与士农工商构成,主流社会的人们按照统治者所确定的规则公开活动。江湖是不为主流社会的人们所知的隐性社会,它通行的是另外一种游戏规则。江湖人员的构成大多被统治者视为异类甚至匪类,它的规则又与统治者所允许的规则大相径庭,因此它被主流社会打压与排斥就是极其自然的了,自然江湖也就处在潜伏和半潜伏状态。

一般说来,江湖不是有形的组织,只是一种松散的存在,然而江湖中确有有形的组织,这种有形组织也是秘密的,譬如秘密会社、帮会,另外,各种各样的武装团伙、绿林山头等等也都是有形组织。如《水浒传》中梁山泊、二龙山、少华山、清风山、对影山等就是有形的,可是游民奔走觅求生活之路却是一个无形的江湖。宋代往后,越是靠近现代,这种有形的秘密组织的类型就越多。但是江湖所涵盖的远远不止这些。这些都是从事非法活动的游民,江湖中还有一种从事合法活动的游民,比如说评书的、唱戏的、走江湖卖药看病的郎中,他们并不干非法活动,而且他们的服务往往还是生活在主流社会中的人们所必需的。但在统治者眼里,这些游走江湖的人绝非良民,也是必须提防的异类,有时甚至通过监督或制定严厉法律,把他们的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明初的洪武时期。

从总体来说,江湖是无形的,但是江湖人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我们从《水浒传》中也看到江湖确实存在。我下面列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林冲发配到了沧州,在一个酒店里,酒店主人向他介绍说俺这村中有一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作“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作“小旋风”。“江湖上都唤作小旋风”这句话值得注意,“小旋风”是柴进的一个绰号,我想柴进跟主流社会往来的时候,向达官贵人、文人学士递名帖的时候,绝不会写上“小旋风”三个字,因为这“小旋风”三个字只是属于“江湖”的。从这里看出江湖确实是有的,江湖上的宋江见到柴进要称小旋风,晁盖、王伦这些人见到柴进,或柴进见到他们,也都可以用小旋风这个绰号沟通交流。然而在主流社会绝对不行,而且主流社会的人们视有这类绰号的人物为匪类,是被打压的。统治者要想打压某人,也往往要给他起一个江湖绰号。清风寨的知寨刘高一心陷害宋江,抓住宋江之后,宋江自称张三,是个良民,到这里来是做买卖的。而刘高想把他断成盗贼,于是在给宋江做档案时,把他称为“郓城虎张三”。有了绰号,一看就是江湖上的人,而江湖人就离土匪不远了。

江湖上他们互相联系还有一种秘密语,这就是江湖黑话。江湖黑话在《水浒传》中已经初露端倪,但不是很多。到了明朝,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一直到清代,黑话、秘密语呈现出泛滥状态。光是天地会的会内“海底”中所记载的秘密语有数千条之多。《水浒传》中还不算多。比如下拜叫“剪拂”( 因为“拜”的发音近于“败”,在江湖人看来不吉利),跌坐在地下他叫“塔蹲”等等。

这是江湖黑话。只有江湖人用,用于内部沟通。二十多年来,由于宽松,人们也厌倦了“文革”中革命话语的贫乏,在语言上好奇,便从通俗小说和社会下层流行的一些江湖黑话、秘密语中吸收词汇,如“大腕”、“大款”、“走穴”之类的江湖黑话成为十分流行的词语。很多外国青年习中国语言时,与江湖艺人接触比较多,认为这些才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活语言,很是认真地学了许多,他们辛辛苦苦到中国来学习中国语言,结果学了一嘴流氓话走,还自以为是得到了中国语言的精粹。江湖上还有自己的舆论和道德评价。这种例子很多,大家读《水浒传》就经常看到。梁山好汉经常说到,不能干某件事,否则要吃江湖好汉笑话。这就是属于江湖舆论。江湖有自己的道德评价和价值标准,与主流社会不同。

nlc202309040926

江湖还有自己的信息渠道,有了事情很快就会在江湖人中传扬开来。例如林冲上了梁山之后受到王伦的排挤打压,这件事江湖上很早就知道了。我在一篇文章中说,好像江湖也有自己的媒体似的,一些事情传播得非常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江湖是江湖人也是游民生活的空间,而游民流动性非常频繁,所以有点事情、有点消息传播得特别快。从诸多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确知,江湖并不是虚拟出来的,不是艺术家的创造,而是在生活中现实存在的。

二、江湖因江湖人而存在

如果有人非得问江湖到底是什么,到底在哪里,我就说江湖在城镇,也在乡村,在热闹的繁华的市井,也在荒寒闭塞的山野,在四通八达的道途,也在湖光缥缈的湖海。也就是说哪里有江湖人的身影,有江湖人在那里为生活而奋斗,哪里就有江湖。

《水浒传》中许多地方写到了江湖,如东京桑家瓦子里有说话人在那里演说《三国志平话》,郓城县的勾栏里有白秀英到那里去演唱诸宫调,渭州街头有打虎将李忠在那里打把势卖艺,揭阳镇上有病大虫薛永在那里耍枪弄棒以博衣食。这些地方因为有了江湖人的奋斗便成为了江湖。从空间上来说,市井、乡村、道路、湖海都可以是江湖,也都可以不是江湖,关键在它是不是江湖人活动的场所。

什么是江湖人呢?是不是生活在城镇的下层民众,我们经常称之为市井细民的呢?我说不是,更不是蜷曲在乡村的宗法农民。其根本的差别就在于江湖人是流动的,市井细民和宗法农民基本上是不流动的。评书艺人中流传着一首描写他们生活和心态的开场诗《西江月》中说:“一块醒木为业,扇子一把生涯。江河湖海便为家,方丈风涛不怕。”从这个江湖艺人自述词《西江月》的上半阕就可以看出来,江湖人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而市井细民和宗法农民是不流动的,不会听了书、看了戏,就跟着江湖艺人走了,也可能有,但那只是极个别的追星族。

在宗法社会中,大多数人(主要是农民)是稳定地生活在他所在的土地上的。但能够流动起来的却并不只是被迫脱序(脱离主流社会秩序)的游民,还有士人和商人。自春秋战国以来,士人流动便成为经常的现象,并有“游士”群体的形成。后来国家统一局面形成,士人虽然不能像春秋战国时期那样流动了,但是他们要出仕做官,就要游学、游宦。作为预备官吏的文人士大夫是统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统治者靠他们来统治中国。中国总的说来,统一还是历史的主流。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了流动起来的文人士大夫。游宦制度,不仅在政治上保证了国家统一,而且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文人士大夫们把文化从先进地区带到落后地区。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游宦的文人士大夫起了决定作用。古代考核官吏的指标中,教化是很重要的一项,一些负责任的官吏一般都要抓文化教育,这就必然导致当地社会文化习俗的变化,一些野蛮的原始遗留必然被逐渐淘汰,这样的例子,历史上多有记载。所以说,文人士大夫的流动不可能把他们打造成江湖人,更不会构成颠覆主流社会的“江湖”。

游商虽然不能跟游宦相比,但商人作为“四民”之一,他们流动的经商活动,在歧视商人的古代中国,不会受到主流社会的有力支持,但是也不会受到特别打压。个别朝代对商人有些打压现象,这与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有关。如汉初、晋初都有“贱商令”,汉初不允许商人穿丝乘车,晋初下令,商人要穿两样鞋子,一只黑,一只白。这种情况毕竟比较少, 最根本的在于商人通过流动去追逐比农民、手工业者高得多的收入。流动满足商人对财富的追求,他不会冒着生命的危险和主流社会对着干。所以说商人不会大量地流入江湖。绝大多数游民还是由破产的宗法农民构成,他们才是江湖的主体。

三、《水浒传》是江湖人的百科全书

《水浒传》是江湖的百科全书,江湖艺人通过《水浒传》的故事第一次把江湖生活展示给读者和听众,使得后世读者第一次得知宋代已经有了新的含义的江湖的存在。“水浒”的故事还把宋代江湖人的生活奋斗和理想展示给读者看,把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展示给读者看,因此研究《水浒传》最应该关注的就是江湖。没有江湖游民的出现,就不会有“水浒”的故事。前面说过江湖是因为江湖人而存在,《水浒传》就是描写了宋代及作者所生活时代的江湖,我认为《水浒传》小说产生于明代中叶靠前期一点,所以说书中所写的江湖生活也包括了明初的江湖。

《水浒传》小说及相关的戏曲说唱等文艺形式,在中国下层社会里普及了江湖知识。《水浒传》不仅反映了江湖人的生活,而且被江湖人奉为圭臬。作者用生动的故事形象,说明了当时佞幸专权、武官受压、吏人没有出路、正义不能伸张,展示了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从而肯定了梁山好汉的聚义造反的合理性。这是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在此之前,所有的文字著作中没有出现过正面歌颂敢于抗上、敢于武装造反的例子。作为社会主流的思想意识——儒家思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孔子就反对犯上作乱,其他思想意识学派如道家、佛家也都是主张人们应该各安其位的。像《水浒传》正面歌颂这种游民造反的文艺作品是不多见的,基本上可说没有。

《水浒传》还通过它所创造的话语影响受众。书中许多话语成为流行语,活跃在后世人们的口头,甚至成为人们认识社会和行为的指导。例如“好汉”这个词唐代就有,可是那时多指读书人,而《水浒传》中专指的是绿林英雄。这种词义被后世人们普遍接受。《水浒传》之后,人们便称那些勇武有力、敢于作奸犯科又稍有点义气的人为“好汉”。过去我们碰上劫道的,你不知道怎么称呼他为好,现在就可称之为“好汉爷”了。又如拦路抢劫、入户偷盗,总觉得不是什么好事情。有了《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人们知道“不义之财,取之无碍”这个短语,而且在《水浒传》的语境中这句话是正确的。于是,凡劫人财者,无不以此为说。这“不义之财”是谁定的?反正由强取者定,实际上它就成为“强盗逻辑”。其他如“聚义”、“江湖”、“招安”、“上梁山”、“逼上梁山”、“替天行道”、“成瓮吃酒,大块吃肉”等等,它们既反映了游民的思想意识,也表达了他们的向往。

《水浒传》中的江湖是丰富而生动的,在其受众中有极广泛的影响。鲁迅所说的我们的社会有“水浒气”、“三国气”,这固然是由多种原因所造成的社会存在,不能否认《水浒传》的广泛传播也是其原因之一。清代学者钱大昕在《正俗》中说,“三教之外,还有一教”, 那就是“小说教”。极言小说对于民众思想影响之大。现在也是如此。因此通俗艺术的作家们更应有社会责任感,更要慎重。

看水浒传作文 篇3

读了这部书,我明白了这是一首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它不仅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还把它的残酷与剥削阶级深深印烙在读者心上。

这部书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梁山英雄反抗压迫,不畏权利的威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我还记得《水浒传》里面有一个英雄叫做李逵,文中他性格暴躁鲁莽,也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而发生冲突,严重起来还把人的命害了。看到这段,我也不禁皱了皱眉头。

除了这个,文中也有写到他的肝胆侠义。他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确实我喜欢的,让那些含着贼胆的人不敢再猖狂。

而结合现实,或许在现在治安好了的环境下没有这些让人心惊胆颤的大事情。但是《水浒传》里的英雄义气却影响着我们,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

就像平时人与人相处,互相帮助,朋友之间不背信弃义,真心对待的。而“义气”也有“非义气”行为的表现。就像是一些好兄弟或者好姐妹做出了一些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则不应该把“义气”放在这里面,而是应该对其做出的不良行为做出劝导和阻止,这才是“义”应该放置的位置。

我也记得我身边的一位同学想在测试中作弊,戳了戳他前面同学的后背,求助道;“兄弟,帮帮忙”。但是那个朋友却对着他摇了摇头,“对不起,我不能帮你。”便又转回头埋头写作了。

也许我们觉得朋友不帮是不讲义气,但是我们可以深一层想想。这何尝不是朋友对我们的情与义,不忍看到我们跌落悬崖深谷,而是伸出一只手,让我们紧紧握住了希望。看清楚一点的,便可以看出自己曾经的不该与幼稚,更能知晓所谓“义气”的含义。

看水浒学管理观后感 篇4

(汽运二队刘锋)

8月22日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周末大讲堂,观看了赵老师主讲的《看水浒 说管理》电教片,《水浒》一书我曾经看过两遍,第一遍只是从看小说寻乐趣的角度看《水浒》,看到了书中个主人公“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故事情节,第二遍看观看主要是从文学艺术角度重新审视《水浒》,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把梁山一百零八将刻画的栩栩如生、各具特色。这一次跟着赵老师从管理的角度剖析《水浒》,我又从中看到了潜在的现代管理学的灵魂,我体会颇深的是 “梁山团队”折射出的现代企业管理技巧。下面谈谈我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企业发展离不开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愿景

这也是我们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凝聚群众的基础—企业之魂。梁山前后三任董事长,前两任董事长王伦、晁盖对团队的定位基本上都是打家劫舍,利用时下的优势囤积一些金银够兄弟们花,没有明确的目标,致使梁山集团就像一团散沙,造成事实上的集团内耗。而第三任董事长宋江,虽说自身不过郓城小吏,文武皆不能超过山寨弟兄,但其从一露脸,就在江湖传出个“及时雨”宋公明哥哥的雅号,极具个人人格魅力。宋江初到梁山,首先是统一山寨弟兄们的思想,把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等各种行为统一到一种叫“替天行道”的共同愿景之下,让所有山寨弟兄有了明确人生追求。例如:林冲火拼王伦后,梁山先后共被围剿八次,每每在性命相搏的危急时刻,梁山上至第一把交椅,下至寻常喽罗,无不因梁山共同的命运而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英雄豪杰的理想都是杀尽天下贪官、恶霸,替天行道,而当时梁山的领导者们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在这种有着共同奋斗目标的情况下,他们才会不为外力所屈,而始终保持在一起,他们视“山寨利益高于个人性命”,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梁山也好,当今社会的企业也好,有着这么一种精神在里面,有这么一群人共同打拼,又何愁志不可得呢?矿山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协力五年来从无到有、从求生存到逐步发展壮大无不是有大家认同的目标,大家的同心协力。

2、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人才价值观。

宋江长相一般,文才武功等其它方面与长相貌似,但是在用人方面却有优于他人之处。首先他的用人理念是“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就没有企业的兴旺发达。”,就如前两年火热一时的影视片《天下无贼》当中葛优的经典名言“当今世界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正因为他有这样正确的才价值观,并且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至始至终他坚持求贤若渴、任人唯贤。爱惜人才主要体现在他为了救助朋友,不惜冒着杀头的危险通风报信;在带兵对敌时,遇见一员虎将,不惜亲自解鞍下马,解绑跪拜劝降。就是有了这股礼贤下士的精神,梁山队伍才会人丁兴旺、兵强马壮。这种与刘备“三顾茅庐”式的求贤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体现了宋江爱惜人才,求贤若渴的精神。人尽其才主要体现在梁山

108条好汉,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也有三教九流、猎户渔人、屠儿刽子,还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叔侄郎舅,鞥等。他们或精灵,或粗鲁,或纯朴,或风流,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宋江加入梁山,先是废除排名制按照功劳。制定了统一的用人标准。对每人重新考核,再评定座次,解决组织制度大难题梁山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然后对不同专业人员量才适用,分工协作,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从此,甩掉了以往历次排名的历史包袱,无论是新头领还是旧头领,每人拿到的,都是一本崭新的考核本,考核指标只有一个:功劳大小。愿意出多大力气,会为自己排名向前挪动而努力。可以想象,很多人会摩拳擦掌,枕戈待旦。这对于一个好战、热衷于扩张并且永远无法填满自己欲望的山寨,对于那些自认为技高一筹,颇具实力的来自原来朝廷的将领们,更是高兴,梁山也因此万象更新。

3、企业发展离不开明确的制度和严明的执行力。《水浒传》中宋江带领众将军攻城略地,对百姓秋毫无犯,对众部下严加规范,赏罚分明。不难想象,在当时那样的社会,梁山的好汉们要想生存,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民众土壤的。那么,对于被称为“土匪”的梁山众英雄来说,没有好的纲纪,则必扰民,则必内讧,那么要谈发展,就无从说起了。梁山如此,当今的企业又何尝不是呢。一个企业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纲纪严明,否则相互包庇,结党营私,最终必会导致全盘亏输,而作为个人,也会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水浒传作文 篇5

“哇!《水浒传》啊!给我看,给我看……”一群人正围着王汉灵,争着抢着要看他的《水浒传》,我开始没在意,可是,越来越多的人说《水浒传》好看,说得我心里直痒痒,也想借过来看看。我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才说服王汉灵把我排到第三。天哪!这还不得等到猴年马月呀!

体育课,我假装肚子痛向老师请假,等同学都走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向王汉灵的位子,手脚麻利地翻出《水浒传》。翻开第一页,我马上融入到书中:“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花和尚鲁智深”……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大饱眼福。跟随着作者,我观看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搏斗,领略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勇猛。一页、二页、三页……我迅速地看着,痴迷地看着。“叮咚”,我依依不舍地合上书,细细回味书中的情节,又一次沉醉在书的世界里

什么时候才能过足一把“水浒”瘾啊?

看水浒传作文 篇6

对于译者,有各种各样的文本内部和文本外部的因素来制约翻译过程。这些贯穿于文本转换中的制约因素,已逐渐成为翻译研究派论著的首要焦点。为探讨这些问题,一些翻译研究派别改变了自己的研究路径,转而向纵深的方向发展(Basssnett&Lefevere,2001:123)。勒弗维尔的基本翻译思想是把翻译研究的着眼点从语言学派最为关心的语言结构及语言形式对应问题转向目标文本与源文本在各自文化系统中的意义和功能(谭载喜,2004:p242)。他认为,任何文学都生存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它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它本身的解读和接受,总是会受到一系列互相关联,互为参照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他把历史,文化,语境,思想意识规约都考虑在内,对翻译有着显然的积极意义,同时还为翻译者开拓了研究视野。勒弗维尔置翻译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下,提出了制约翻译三要素:意识形态(ideology),诗学(poetics),赞助人(patronage),为传统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换句话说,就是要提倡理性的考据精神,努力避免缺乏事实依据甚至带有感情色彩的判断。

1 意识形态翻译理论及其三要素

概括来讲,意识形态就是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体(如:阶级、政党、国家等)的思想观和世界观。在勒弗维尔看来,意识形态即是特定时期被特定社会所接受的,由观念和态度所构成的概念网格(Conceptual Grid),并且读者和译者正是通过这一概念网格进行文本处理(Basssnett&Lefevere,2001::48)。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有:哲学、政治、宗教、艺术和伦理道德。

赞助人在文学的创作、阅读和重写过程中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它包括有影响力的团体机构(如政党、媒体或出版商)甚至个人。(Lefevere,1982:236)这体现在决定作者和重写者的收入的经济元素,决定社会地位的地位元素两个方面。这些利益在社会历史生活中与处于核心地位的权利机构的保持和颠覆有关。

诗学由两个部分构成。其一是文学要素,如文学手段、样式、主题、情节、原型和寓意;其二是功能要素,即文学在社会中应该起到的作用。(Lefevere,2000:235)所以,选择符合社会思想潮流的文学主题才会受到接受和欢迎。在原作诗学和目的语文化诗学之间,译者为文化融合过程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这三种因素共同作用于译者的翻译决策,使之有意无意地迎合某一意识形态操纵下的翻译规范。诗学作为文学艺术的观念体系是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而意识形态又是赞助人或权利的意志体现。意识形态与另外两个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也在三要素中处于中心和操纵地位。另外,意识形态又包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译者个人意识形态两个方面,主流意识形态与译者所在社会中的赞助人相关。这两种意识形态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翻译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赛珍珠选择英译《水浒传》的影响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美国文学长期深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但之后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使美国的经济、政治受到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的冲击和威胁,资本垄断和机械文明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局面,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这也改变了美国文学史的态势,美国读者的接受心态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当时的美国国内文化变革急需外来经验和精神的补给。此时美国的文学界浪漫主义的反对派对美国社会进行深刻反思,开始用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之笔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水浒传》对北宋黑暗社会的描写有利于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将文学定位于普通人民群众,关注普通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这无疑为美国文学提供了极高的参考价值。《水浒传》这部作品本身的政治性是使赛珍珠选择它进行翻译的原因之一。在这里,《水浒传》不仅仅是一部文学意义上的著作,更是批判时局动荡的有力手段。

译者的翻译行为受到其所处的主流意识形态,尤其是赞助人力量的操控。赞助人可以通过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作者的观点。这一点可以从赛译本《水浒传》的题目选择来看。赛珍珠借用《论语·颜渊篇》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作为译本的题目All Men Are Brothers,然而,根据彼得·康的研究,赛珍珠还曾用过“侠盗”(The Good Robbers)、“义盗”(The Righteous Robbers)等译名,定译名是在成稿之前才匆匆敲定的。后来她又声称当年是“极不情愿地、错误地同意了出版商的意见”(Coon,Peter J.Pearl S.Buck,1996:404)。这点也清楚地表现了赞助人,即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3 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对赛珍珠选择英译《水浒传》的影响

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外,译者的翻译行为也受到其个人意识形态的操纵。这种个人意识形态是由于译者所处社会文化背景,所受教育等因素形成的。提到译者的个人意识形态,有必要对赛珍珠的生长背景进行简要陈述。她生于美国,很小的时候就跟随作为传教士的父母来到中国,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的文化,而后又接受了美国的高等教育。双重的文化背景使她得以用双重的视角在《水浒传》的翻译过程中找到了一个中国式的民主意识和美国式的民主意识的重要思想连接点。浸染在浓厚的基督教氛围中,她从小接受的是基督的人道主义和人类大同思想的宗教观。追求“博爱”,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新社会是基督教最基本的原教旨主义。与此同时,她学习了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家文化,即“天下一家”的思想。儒家思想与基督思想不谋而合的契合点成就了赛珍珠选择《水浒传》进行翻译的根本原因。

此外,赛珍珠在中国经历了著名的科学民主爱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并且亲身参加了儒家思想和农民运动的大辩论。她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强烈的反抗精神。作为一个具有双重身份背景、双重文化情结的特殊人物,赛珍珠对中国社会的命运和地位倾入了同情和关注。《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生活在黑暗的社会,正义得不到伸张,被压迫的人民渴望摆脱屈辱的命运,无奈之下揭竿而起。两段相似的社会状况也间接解释了她选择以“造反”为主题的《水浒传》进行翻译的原因之一。梁山好汉和英国的罗宾汉、法国的三个火枪手、美国的佐罗有着很大相似之处,除恶扬善,劫富济贫,斗争矛头通常指向农民的对立阶级,从而能够引起读者心理上的共鸣。

4 结束语

读水浒传有感作文 篇7

“施先生!”听得背后有人唤我。

“足下有事吗?”我拱手道。

“施先生,今年科举考试的日子又到了,您不想再去考吗?”

“谢了足下,如今的官场太复杂了……我已心如止水,足下不必奉劝!”

……

我来到了泰山峰上,两手叉于背后,目光炯炯地指责着社会的凋敝,政治的腐败以及贵族的残暴,同时也看到了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心中无比愤慨。“时代是该由如此爱民起义壮士更新了,我要为草莽英雄树碑立传激戒他们!”不禁慨叹道。

于是嗟嗟叹叹地开始收集整理各种民际流传的资料。经多年奔波,和闭门思作,终构成了一张有口皆碑的“水浒群英谱”……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梁山泊大业的核心人物和精神领袖。全身黑矮,有一与其人性相匹配的称号____“及时雨”。宋江是个矛盾又复杂的人。最直接的表现,开始是要造反,后来却受招安了。“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是醉言,是宋江不满权政的造反希望,而且一度为造反奔走,到处出力打仗和招贤纳士。可是报效朝廷的信念却牵拌他造反的主思想,于是,他最终还是接受了招安,成了奸佞脚下的可悲的“忠臣”。其实,他要反对的,不是朝廷,而是腐朽的政治和贵族的猖獗。于是造成了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的无知而又可悲的宋江。宋江,愿为梁山反奸佞,却受朝廷假招安。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人言“花和尚”是因为他背上的魅力的花绣。原名鲁达,为一名小小的军官,好见义勇为:为救被恶霸欺辱的金氏父女,单单三拳便将镇关西打得血肉模糊,一命呜呼;心细智机:打死镇关西后,他意识到要吃官司,就装作忿忿不平地骂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之后脱身而走;为人仗义:林冲在充军途中险被公差所害,幸鲁智深及至野猪林救护,方得脱险。鲁智深,打报天下不平事,后有列强还自在。

天伤星行者武松——极赋传奇色彩的人物。血溅鸳鸯楼后,改为行者装扮,故人送绰号“行者武松”。他的豪侠大义形象的充实与丰满,是景阳冈打虎,狮子楼除奸,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一路杀将下来而形成的。刚强勇猛却又有细腻的一面,粗鲁蛮横也不乏诚义……时而在行动上似有意寻事生衅(快活林醉打蒋门神),时而作假象将计就计麻痹对手(十字坡遇孙二娘),时而又心计满腹(狮子楼除奸后的周密安排),读后感《读水浒传有感作文》。武松,疾恶如仇恨弑杀,亦有豪侠真义气。

……

“辉耀飘离土窟间,天罡地煞临世寰。言时豪气侵肌冷,语处侠风透胆寒。”梁山泊上的一百单八将,人人都是好汉,个个尽是英雄……

我要向世间呐喊——我是施耐庵,《水浒》乃我所作……这是梦吗?如果是,我想永远也不会醒来。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水浒传人物特点作文 篇8

武松身材魁梧,还是个勇敢的绿林好汉。就说那耳熟能详的“景阳冈武松打虎”吧!那是武松回乡寻找哥哥的时候发生的事情。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喝酒后,打算上山过冈,却没想到乱树丛中的一只吊眼白额老虎盯上了他。武松机智勇敢地与老虎展开搏斗,最后使劲全身力气打死了老虎,成了一个打虎英雄。

当我读到“武松醉打蒋门神”一章时,才知道武松有的不仅是勇敢,还有为人正义的性格。那时,他是孟州牢营中的一个囚犯,当他听说小官营施恩的快活林生意被蒋门神抢了,便怒发冲冠打算去找蒋门神算账并让他向施恩道歉。武松来的蒋门神所在的酒馆,蒋门神见武松来者不善,就想把武松打倒,不料被武松一脚踢中小腹,被打得跪地求饶。

说起武松,我与他可有些距离,每当同学打架的时候,我常常袖手旁观,不敢上去劝阻,生怕被牵连进去,现在想一想,上去劝阻,还有可能让同学和好如初,作为一名三好学生,作为一个班干部,这可是我应该做的呀!

《水浒传》读后感作文 篇9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我总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甚至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友情。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咿咿呀呀学语时,我经常毫无顾忌的到邻居家吃饭,没有礼节,没有拘束,只有欢乐。邻居家的姐姐现在和我还是和原来一样好。在我哭着闹着不上幼儿园时,我们和邻居经常一起聊天,但是我们开始装上了一扇木门。

现在当我知道为了未来奋斗的时候,我家的门也变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盗门。这就像一条河,让我们和邻居的感情隔在天地两岸。这就像《礼记》里说的: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水浒传精彩片段摘抄作文 篇10

鲁智深正与朋友在酒店豪饮,正在兴头,突闻一歌女哭泣,心中烦闷,问之为何哭泣?答曰:恶霸镇关西逼婚!鲁智深疾恶如仇,大怒!第二日去了歌女与其父栖身的小店,先暴打了镇关西手下流氓,放走歌女父子。又直奔镇关西卖肉的摊铺,当众耍笑恶霸镇关西。围观者皆大快人心。恶霸大怒,来打鲁智深,鲁智深大喜!正中我意也!挥神拳,三拳打死之!仰面而去。

2、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打死了镇关西,落发为僧。因为整天违犯戒律,于是被罚在庙中看守菜园,发现当地一些泼皮整天偷菜,准备收拾这群泼皮,但是泼皮先一步下手,想把鲁智深弄到大粪池里面,结果不但没弄成,反而被鲁智深踹到粪池。 后来这群泼皮也就服了,整天来鲁智深这里送酒送菜,拍马屁,吹牛鼻,一日鲁智深吹得性起,说门口这腰秆粗的柳树老子也能拔起来。众人起哄,于是鲁智深去拔,就拔起来了。

3、大闹野猪林

林冲被押开封府。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薛、董将林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二人用计将林冲绑起来,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 这时,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并要杀死薛、董。林冲叫鲁智深不要打董薛二人,鲁智深将林冲送到安全地带才与林冲分别。于是林冲来到柴进庄上,受到柴进厚待。

4、误入白虎堂

一天,林冲接到高俅的信,要他去白虎堂等他,还要把一把宝刀带上。到了那里,高俅以带刀欲入重地行刺之罪将林冲刺配沧州.。原来是林冲得罪了高俅,打了高俅的侄儿,高俅设局陷害林冲替侄儿报仇。

5、风雪山神庙

水浒传读后感作文 篇11

梁山好汉行侠仗义敢抱天下不平,令人敬仰在这些好汉中,还有些都有浑名。如武松是行者,李逵是黑旋风,鲁智深是花和尚……不过,在这里也不多说了,在这些好汉中,我最敬仰的就是行者——武松。武松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武松打虎》了!

武松那是行了几日,来到了阳谷县地面,当时晌午他非常地饿,到了一家客栈叫店小二拿酒来,刚过一会儿就把酒喝完了,武松就叫店小二再拿三碗酒来,客店小二不肯,说,客官你没看见我们的招牌吗,上面明明写了“三碗不过冈”。武松不相信,店小二没办法了,只好拿酒来。武松就这样连续喝了18碗武松借着醉意上了冈,然后赤手空拳打死了猛虎。

他的事迹轰动了很多人,我觉得我也应该像他一样,勇敢,机智,无论遇到什么什么事情都不怕!

初一水浒传读后感作文 篇12

水浒传读后感1

这些天我读了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这本书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施耐庵的《水浒传》里含有的“官迫民反”让我回味无穷。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首领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

书里的108位英雄中有很多人物的性格鲜明、生动,有些英雄也被广为流传:如“及时雨松江、行者武松、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智多星吴用、青面兽杨志……等很多位英雄好汉.我最喜欢“智多星吴用”,他的绰号是“智多星”,因为吴用学问渊博,所以才被叫做“智多星”,在“智取生辰纲”一回中,吴用和晁盖、公孙胜、刘唐、和阮家三兄弟扮成贩枣客人,假装与白胜办成的卖酒商人发生争执,趁机把蒙汗药下进酒里引诱杨志等人喝下,劫走了生辰纲,吴用智取生辰纲,不伤一兵一将,如此智慧之人,实在难得。书中用一首《临江仙》来赞美吴用的才能:“万卷经书曾读过,生平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自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读完《水浒传》,我知道了当时的政府是多么昏庸无能,百姓们吃了上顿没下顿,是他们108位梁山好汉站出来伸张正义,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水浒传读后感2

这几天我终于阅读完了《水浒传》,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这本书。它栩栩如生的描写了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忠、义、孝、是他们的品德。

虽然梁山好汉与朝廷作对,被称为草寇,但他们也是迫不得已才被逼上梁山,他们上梁山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们已经看出朝廷的腐败,不可能一直在朝廷做官,而且一定会有贼寇反对朝廷。第二:他们都被客观形势所迫,逼上梁山。比如豹子头林冲本来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来被陆虞侯、高俅、高衙内等人陷害,要不是鲁智深救他,林冲就被害死了,所以被逼上梁山。武松本来在阳谷县当都头,由于哥哥被西门庆、潘金莲、王婆等人害死,去官府报案,结果知县不领案,武松只好亲手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后来醉打蒋门神,又被张都监陷害,也被逼上梁山。呼延灼、关胜、董平、张清等大将也被打败逼上梁山……

但是我认为宋江不应该接受招安,因为本来朝廷就腐败,好汉们应该与朝廷战到底,让朝廷明白不是土匪坏,而是自己的国家管理的不好,如果朝廷不腐败,重用人才,安抚老百姓,每个做官的都做清官,不陷害别人,就不会有土匪了。如果朝廷在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就和朝廷拼到底,彻底打败大宋朝。可如果接受了招安,就是自投罗网,被朝廷利用,既不能让朝廷意识到错误,还要被方腊那群真正的贼寇打得生存无几。

梁山好汉的忠、义、孝等优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宋江之所以称为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呼保义是因为他宽宏大度,乐于助人,是个大孝子。还有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武松替哥哥报仇,武松血溅鸳鸯楼并写上“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宋江接父,李逵下山接母并孤身杀四虎等故事充分表达了梁山好汉孝顺、忠心耿耿、为兄弟两肋插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做事敢作敢当等英雄品质。我喜欢鲁智深的讲义气,喜欢武松的敢作敢当,喜欢李逵的粗中有细,更喜欢梁山好汉的忠、义、孝。《水浒传》真是一本必读的名著。

水浒传读后感3

施耐庵的《水浒传》与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并称“四大名著”。由于《水浒传》用的是古白话,在暑假里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整本书读完一遍,但意思我也仅仅只了解了个大概。读完整本书,“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刘欢的“好汉歌”一直不由自主的想起在耳畔。

“造反”在人们眼中看来是大逆不道的,“造反”者在人们心中也都是杀人放火的坏蛋。但施耐庵笔下的《水浒传》却反其道而行之,为那些“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使他们在读者心中成为高大无比的英雄人物。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回体小说,生动的描写了梁山好汉们起义过程,从起义——盛—失败。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反抗道路,深深刻画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好汉们大多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鲜明的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封建专制,体现了一个深刻的真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小说还将好汉们聚居的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分贵贱、互爱平等的理想社会。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梁山好汉就有一百零八将,再加其他陪衬人物,共有几百人之多。然而每一个人都形象鲜明,各有各的性格。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下层侠义之士的人物形象代表之一的武松,他崇尚忠义。“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是他的一贯的作风。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步步走向反抗道路,是下层英雄好汉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整本书主要体现忠、义二字。对祖国的忠心,对朋友的义气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整本书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书中不免有一些滥杀无辜、歧视妇女的封建思想。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该注意“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我们能够学到更多!

水浒传读后感4

这个假期,我一眼瞟到了书架上的那本陈旧的《水浒传》,书肋上“一百单八将的英雄演义忠义侠骨,荡气回肠”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回想起了两三年前,我读过一遍,只是囫囵吞枣,就是看个热闹。这个假期,我结合这电视剧,好好的深读了一遍《水浒传》。

之前读《水浒传》,只是看好汉们打斗的情节。这次,我深度了一下,发现,作者还有一层想表达的意思。那就是当时朝廷官府的风气,昏庸无能,让很多本来忠心耿耿对朝廷的忠臣到梁山落草。我翻书仔细看了看,才发现,梁山的五虎上将: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双鞭呼延灼、霹雳火秦明、大刀关胜曾经都是官军。豹子头林冲曾经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小李广花荣曾经是清风寨的武知寨,国家功臣之子。双鞭呼延灼曾经是汝宁郡的统治,开国将军呼延赞之后。霹雳火秦明曾经是青州军马总管。大刀关胜曾经是蒲东的巡检,关云长的后代。这些大将,要不然是被政府逼上梁山,要不然是被梁山上众好汉感化上山。

五虎上将里,我最喜欢林冲。曾经对国家、朝廷忠心耿耿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想报效祖国,平定国家**,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是被那可恶的高俅太尉给陷害,瞬间变成了“反贼”。这让以为本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忠臣逼上梁山!

仔细读这本书,发现作者不仅仅想表达好汉们的英雄故事,而是批判当时朝廷的黑暗。

水浒传读后感5

假期里,我从爷爷家拿了一本《水浒传》,看了起来,才看了两页就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欲罢不能。?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白话章回体小说,与《三国》、《西游》、《红楼》一起被称为四大名著。《水浒传》全书讲述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名梁山好汉因“官逼民反”、“逼上梁山”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以及最后失败的故事。

本书作者的描写生动形象,不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一百零八个义薄云天的好汉形象,而且句子还如诗一般,比如,在描写五台山时写道:“山门侵峻岭,佛殿接青云。”用一句诗巧妙地写出了山寺与山、云的关系。其中语言简洁流畅,比如,描写公孙胜:“头绾两枚鬅松双丫髻,腰系杂色彩丝绦。白肉脚衬着多耳麻鞋,八字眉、杏子眼,四方口、落腮胡。”只用三言两语,生动的写出了人物的长相与穿着,刻画出了人物独具的性格特征。

文中故事紧凑,曲折动人,一环紧扣一环,其开头就由史进引出了鲁智深,鲁智深引出了林冲,林冲又引出了杨志。依此类推,最后引出众好汉梁山聚义。

全书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还有忠,义二字。宋江让李逵喝毒酒,李逵明知是毒酒,还是喝了下去,这是“忠”。文中无处不在的为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为民抱打不平为,出生入死,侠肝义胆。在我们现今的现实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缺乏正义感,每每看到关于老人摔倒却没人敢扶,有人于危难之中没人敢救,就感到悲哀。看了水浒也给了我勇气,要做努力做一个有正义感有思想有灵魂的人。

合上书,悲剧的结局耐人寻味,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缺乏正义感,人与人关系淡淡漠的速食社会里,顺从、不作为早晚会被同化得麻木不仁。罗永浩说:“如果你作一个好人,这个社会就会好一点点。”尽管我还小但是我可以从改变自己开始,谨记古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努力!

上一篇:初三开学反思下一篇:管理化妆品加盟店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