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译文

2024-10-02

文言文译文(共11篇)

文言文译文 篇1

有关月的诗句: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6、《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7《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20、《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2、《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23、《生查子》【唐】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24、《调笑令》【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25、《菩萨蛮》【唐】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

26、《相见欢》【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27、《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8、《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春夜》【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30、《天仙子》【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31、《采桑子》【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3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33、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

3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3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3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

3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38、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晋,陶渊明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幼时记趣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有时)我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到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峡 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不能通行。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从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打鱼的人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巫峡最长,听见猿猴的叫声后,我的眼泪沾湿了衣裳

《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

翻译:钱氏王朝统治浙东浙西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八句诀”妙译文言文 篇2

【关键词】文言翻译 通篇理解 瞻前顾后

如何提高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使艰深的文言翻译变得浅显而易于操作,是许多高中语文老师极为关注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根据高考考纲的要求和高考评卷的评分标准,结合学生考卷中文言翻译存在的问题以及平时训练中常犯的错误,总结性地编了一首“八句诀”,使枯燥的文言翻译变得简易可行,在连续多年的高考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写下来,与广大同行共飨。

诀曰:

文言翻译莫畏难,通篇理解是关键。

重点词语务落实,瞻前顾后不可偏。

疑难句式须辨明,省略部分要补全。

字字落实乃前提,无中生有应避免。

下面逐句予以浅析:

先说“文言翻译莫畏难,通篇理解是关键”

头一句无关宏旨,要害在第二句。“通篇理解”之所以是翻译的关键,首先是对“考试说明”中“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这一考点的正确认识。因为理解是翻译的前提,理解不了,也就翻译不了。其次,要翻译的句子往往是文章中的点睛之笔,是文中的要害之处,并非孤立的存在。要译对译准,就必须明确句子的前因和后果,找到翻译这句话的依据,而不是望文生义,主观臆断。例如2003年全国卷第16题的两道翻译题: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②“君厌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第一句是唐太宗在百僚(官)面前对裴矩的赞赏,大意为“裴矩竟然能够当庭辩驳,不肯当面顺从。”这就让人费解。唐太宗的目的是要彰显裴矩“不肯面从”的气节,为何却用了“遂”这样一个表示裴矩的行为是出乎自己意料的词语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要译对这个句子,就必须纵观全文,通篇理解,查找事情的原委。通观全文,原来裴矩在隋炀帝时期任吏部侍郎时,的确是个十足的佞臣。一是他虚情矫饰,一味迎合炀帝的昏庸奢侈。当炀帝幸东都时,“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劝告)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觝于洛邑,以夸诸戌狄,终月而罢。”结果连“夷人”中的“有识者”都“咸私哂其矫饰焉”。二是他作为炀帝宠幸的臣子,不管社稷安危,只知保全自己,“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三是他在隋炀帝“昏侈逾甚”的情况下,作为炀帝的近臣,不但“无所谏诤”,反而“但悦媚取容而已”。正因为他以前的作为给人留下了奸伪的印象,所以当他在朝廷上当面向“即位之初,务止奸吏”的太宗皇帝进谏时,太宗发出了“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的感慨。

第二句是司马光对上述历史事件所作的评论。大意为“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成奸佞;君主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佞就会变成忠诚。”因为司马光认为,裴矩之所以“佞于隋而忠于唐”,并非他本人的人格发生了变化,其根本在于国君(帝王)的表率作用。“君者表(测量日影所用的标竿)也,臣者景(影)也”,“君明臣直”。所以他作出了“君厌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的评论。这里,如果没有对全文的通篇理解,就难以译出第一个句子,第一句译不准,要译好第二个句子就无从谈起。所以说要译对译准文言句子,“通篇理解是关键”。

再谈“重点词语务落实,瞻前顾后不可偏”

这两句是基于文言翻译的评分标准而言的。高考文言翻译的评分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译对句子的大意,二是译准句中的重点词语。这里,“务落实”是强调重点词语翻译的重要性,“瞻前顾后”是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的思路和方法。一般而言,译对大意并不难,但译准重点词语则不易。要译准句中的重点词语,除了要积累相当数量的文言词语外,更要紧的是要掌握能够根据文言重点词语前后文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例如2005年山东卷第15题翻译(1):“遂大困,寻死富阳。”本句中的“遂”和“寻死富阳”都是寻常文言词语,不难译出,但“大困”的“困”,却要费一番思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0版169页)对“困”有四种解释:①困窘,困难;②被困,困住;③困倦,疲乏;④贫乏,贫困。四种释义,哪种最为贴切呢?这就必须“瞻前”寻找造成“大困”的原因。查前文:“父日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遭遇火灾,家财荡尽,流落到富阳;精神郁闷无所寄托,消沉灰心,不再置办产业谋生,家庭的贫困即在情理之中了。“困”的原因找到了,全句译为“于是十分贫困,不久死在富阳”便顺理成章。再如2006年全国卷Ⅱ第11题翻译(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本句中,“陛下”“一人”“之”“而”“召”都是常见文言词语,不难译出,但“以”“誉”“毁”“去”几个词却要费一番思量,要想落实这几个词语,就必须“瞻前顾后”来查找有关依据。先瞻前:“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这是说,有人在文帝面前说了赞誉季布的话,所以文帝召季布到京城,想让他做御史大夫。但后来,“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这是说,又有人在文帝前说了诋毁季布的话。结果季布“至,留邸一月,见罢。”再顾后,文帝的用人不专,惹得直性子的季布不悦,于是季布当着文帝的面说出“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的话。至此,我们明白了季布来京离京的原委,也就明确了“以”、“誉”、“毁”、“去”几个词语的意义,从而轻松地译出全句:皇上因为一个人的赞誉而征召我,又因为一个人的诋毁(诽谤)而赶走我,我恐怕天下的有识之士听到这件事就可以窥测到你的深浅了。

再看“疑难句式须辨明,省略部分要补全”

所谓疑难句式,是相较于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而言的。文言疑难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介宾短语)后置句,疑问句等。这些句式近年来高考中都有考察。下面略举几例:状语后置句,如2005年广东卷第14题(3):“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6年天津卷第15题(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2008年全国卷Ⅰ第11题(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宾语前置句,如2006年全国卷I第16题(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2008年天津卷第15题(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同年江西卷第13题(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治矣。”2009年浙江卷第21题(2):“人之所有,唯恐其不吾予也。”2009年天津卷第12题(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被动句的,如2006年浙江卷第15题(2):“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判断句的,如2006年江苏卷和11题(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2007年天津卷第15题(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2006年浙江卷第15题(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

辨识疑难句的前提在于对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有十分明确的认知。这样,才能在比较的基础上辨明文言疑难句式和现代汉语常用句式的差异。

对文言疑难句式的辨识只是翻译疑难句式的第一步,其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复位”。即在把文言疑难句式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把后置或前置的成分回复到符合现代汉语句式特点的位置上去。如现代汉语的状语(介宾短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前,翻译时就必须将后置的状语复位。像“见忌于上”一句中,“忌”是中心动词,“于上”就必须复位在它的前边,译为“被上司忌恨”。再如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是动词谓语所牵涉到的人或事,而“近代未之有也”一句中,“有”是中心动词,“之”本来应受“有”的支配,故应回复到宾语的位置,译为“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文言文的省略是一个常见的语言现象,本不足为奇,但译为现代汉语时,则必须补出省略的部分,不然就会造成句子成分的残缺,影响句意的表达,所以说“省略部分要补全”!

文言文的省略,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从句子的成分来看,主要省的是句子的主语、宾语和介宾短语的宾语。省掉主语的,如2009年全国卷Ⅰ第11题(1)“(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会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括号中为补出的文字,下同)2009年上海卷第20题:“比还,(郡守)谒周舍,再拜引咎。”省掉宾语的,如2005年全国卷Ⅱ第11题(1):“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之),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省掉介宾短语的宾语的,如2005年广东卷第13题(2):“主薄大惊,遽以(之)白就。”二是从省略的词语分析,省略的主要是“之”“于”两个字。如2002年全国卷Ⅰ第16题(1):“及死之日,知(之)与不知(之),皆为(之)近哀。”2005年湖南卷第15题(1)“因乞(于)李氏以归。”同年山东卷第15题(1):“遂大困,寻死(于)富阳。”2007年广东卷第9题(1):“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之)。”2008年安徽卷第11题(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之),所甘心焉。”2009年天津卷第12题(3):“于是鲁君不杀(之),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2009年广东卷第9题(2):“诏不许(之),然甚壮其意。”2009年湖北卷第13题(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之)入山。”

最后来看“字字落实乃前提,无中生有应避免”

前一句是针对文言文特点而言。文言文的最大特点是以单音词为主,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这也正是文言文被译为现代汉语后字数会增加的原因。因此,翻译文言句子时,必须注意每个字的落实,特别是一些虚词,决不能随意丢掉。如2009年广东卷第9题翻译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有考生就译为“皇帝不允许,但认为他的意愿非常勇敢。”意思是对的,但由于未能落实“诏”字,也就难以得到满分,殊为遗憾!

后一句是针对考生试卷中常见问题而言。考生试卷中的问题之一是该译的没有落实,却往往凭主观臆断,无中生有乱译一通,导致丢分。如2009年广东卷第9题翻译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有考生竟译为“对迪说:‘你是不想耽误了国家大事,所以恩怨就过去了”。不但未能落实原句中的“向”“欲”“吾”“参预”“殆过矣”几个词语,而且无中生有地译出了“想”“耽误”“所以”“恩怨”“过去了”等词语,因而未能得分。

总之,文言翻译如果能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这也就是“授之以渔”的道理!

初一《童趣》文言文译文 篇3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楚地观察极细小的.事物(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为这,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赏析 篇4

【原文】

三司使班①在翰林学士之上。旧制,权使即与正同②,故三司使结衔皆在官职之上③。庆历中,叶道卿④为权三司使,执政有欲抑道卿者,降敕时移权三司使在职下结衔⑤,遂立翰林学士之下,至今为例。后尝有人论列⑥,结衔虽依旧,而权三司初除,閤门取旨,间有叙⑦学士上者,然不为定例。

【注释】

①三司:指盐铁、户部、度支三司。班:亦称“班次”,指群臣朝会时按官职爵位等排列的次序。代表官员的实际级别。

②权使即与正同:指代理性质的三司使权使公事与正式任命的`三司使职任相同。宋代“权三司使”本称“三司使权使公事”,简称“权使”。

③三司使结衔皆在官职之上:此句实指“三司使权使公事”的称谓,“三司使”三字在实际职务“权使公事”之上。

④叶道卿:即叶清臣(1000—1049)。字道卿,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⑤移权三司使在职下结衔:意指移“三司使”三字于“权”字之下,遂使“三司使权使公事”之称变而为“权三司使”。如此则使“权三司使”的地位又低于“三司使权使公事”一等。

⑥论列:指上章讨论评判。

⑦叙:指等级排列。

【译文】

中考文言文-论语·述而 译文 篇5

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参考译文】

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意思完全相反的译文 篇6

笔者未能找到卢卡奇著作原文,却在另外两处读到了关于这段话的正确译文。一是施密特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八年三月第一版)一书引用了卢卡奇的话,译文是这样的:“恩格斯对辩证法的阐述所产生的误解,本质上根源于恩格斯——追随黑格尔这坏的先例——把辩证法的方法也扩大到对自然界的认识中去。归根到底,辩证法的各根本规定,例如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作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现实中的历史变化作为构成思维变化的基础范畴等,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中并不存在。”(第56页)这里的翻译显然合乎卢卡奇的一贯思想。

另外,在徐崇温著《“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五月第一版)中,在评述卢卡奇的有关思想时翻译了这段话:“具有头等重要性的是,认识到这种方法(指辩证法。——笔者注)在这里限于历史和社会领域。从恩格斯对辩证法的说明中所产生的误解,主要可归之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恩格斯——遵循着黑格尔的错误的引导——把这种方法扩展到也应用于自然。然而,辩证法的关键性的决定因素,即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作为范畴——思维中变化的根基性原因——的基础的现实中的历史的变革等等,在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中却是没有的。”(第94—95页)这也是对的。

汤放桀文言文及译文 篇7

《孟子》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译文】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真的有这些事件吗?”

孟子答:“史料中有这种记载。”

宣王问:“臣子犯上杀死君主,行吗?”

学舍记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篇8

学舍记

予幼则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而是时,家事亦滋出。自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淮、汴、睢、泗,出于京师;东方则绝江舟漕河 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转彭蠡,上庾岭,游浈阳之泷,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貙虺之聚①,与夫雨旸寒燠**雾毒不测之危,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筥碎细之间②,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太夫人所志 ,与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问,王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言之所序,盖其一二之粗也。得其闲时,挟书以学,于夫为身治人,世用之损益,考观讲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视而嗟也。

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或疾其卑,或议其隘者,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 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遂历道其少长出处,与夫好慕之心,以为《学舍记》。

【注】①貙(chū)虺(huǐ):貙是兽名,似狸而大。虺是毒蛇。 ②筥(jǔ):圆形的竹筐。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 遘:遭遇 B属人外亲之问 问:问候

C 王事之输 输:缴纳赋税 D或疾其卑卑:卑贱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乃毕大事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C盖其一二之粗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以役于事者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3分)

(2)“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遂历道其少长出处,与夫好慕之心,以为《学舍记》。(5分)

11.第Ⅰ卷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8.D卑:低矮

9. A(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乃:副词,才/副词,于是,就;C其:指示代词,其中的/人称代词,它的;于:介词,表被动/介词,在,从)

10.(1)一下子仿佛天倾地裂,在异乡独自痛哭,从几千里之外,运着父亲的灵柩南归。(画线处各1分,大意正确1分。“抱丧”也可讲成“办丧事”。据《过秦论》“余威震于殊俗”,推测“殊州”可译为成“异地,异乡”,且为名词作状语。)(共3分)

(2)像我这样愚拙的人,怎么能改换了(自己的)志趣去追求那些呢?”于是我一一叙述了自己从少小到成年的经历,以及个人的爱好和向往之心,写成了(这篇)《学舍记》。(画线处各1分,“岂……哉”1分,大意正确1分)(共5分)

11.一方面为了家族的生计“单游远寓”,奔走经营,(1分)另一方面孜孜不倦,“挟书以学”,(1分)体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处世原则和誓与“古今之作者为并”的雄心壮志。(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便跟随老师读书,然而这时候,正以与家人小孩们打打闹闹、四处玩耍为乐,对书还不懂得爱好。十六七岁时,看出六经中的话与古今作家的文章,有超过常人的见解,才懂得读书,从此一心一意希望将来能与古今作家并驾齐驱。

然而这时候,家中不幸的事也就连续发生了。从那以来,西北方我到过陈州、蔡州、谯县、苦县,淮水、汴水、睢水、泗水流域,到达京师开封。东方我渡过大江,放舟运河,越过五湖,沿着封山、禺山、会稽山,到达东海边。南方我乘船沿长江而上,抵达夏口,远望洞庭湖,再转向彭蠡泽,登上大庾岭,由浈阳到泷水,直达南海之滨。这便是我进入社会而奔走四方的情形。那蛟鱼伏藏、波涛汹涌、激流转石的大河,那高峻的山岩、莽莽的林野,以及猛兽毒蛇聚居之地,加上雨淋日晒,严寒酷暑,江河中的**和浓雾瘴毒,到处是难以预料的`危机,这便是我只身漂泊、寄居远方,而遇到的各 种艰难困苦。家中的衣食药物,房屋用具,以及簸箕篾筐之类琐碎的小事,都是我必须操办而用以养亲活口的。那年在南京,父亲忽然病故,一下子仿佛天倾地裂,在异乡独自痛哭,从几千里之外,运着父亲的灵柩南归,又经过多时的操劳,才完成安葬的大事,这就是我遭家祸而丧父的情形。母亲生前的遗愿,以及弟弟结婚,妹妹出嫁,四季的祭祀,内外亲属的问候庆吊,向官府缴租纳税,这些就是我终日忙忙碌碌还办不到的。我因此被弄得精疲力尽,加上又多病,能用言语叙述的,只不过是其中一两点粗略的情况。得到一点空闲时间,拿起书本学习,对于如何立身治民,对社会现存的一切何者当增、何者当损,在 好些方面我都未能加以考究观察、讨论分析。因此也就不能专心致志地琢磨文章,用以表达个人心中难于表现的情志,从而追赶古今的作家,取得可与他们相比的成绩,以满足我的爱好和向往之情,这就是我回顾自己而深为叹息的。

传神的原文,传神的译文 篇9

【关键词】《蛙》 文学翻译 传神 情感

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奖得主被公布后,莫言的名子就传遍了世界。实际上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他的许多作品就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对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查找了学者们从翻译角度对莫言作品的研究之后,笔者发现,也可能是因为《蛙》问世的时间还比较短,学者们对莫言作品外译本的研究,特别是英译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和《生死疲劳》等上。作为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蛙》理所当然也应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在拜读了《蛙》的中英文本之后,两种文本给笔者留下的语言风格的印象就是朴实、通顺、传神。故本文欲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对《蛙》的中英文本做一对比和分析。

“文学翻译最根本的问题是情感移植问题。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文学作品的定义,可以说:文学作品是‘情书。这里所说的‘情,是七情六欲的情。也可以说,文学是含情的文字,没有情,就没有文学。由此可以看出,‘情感是文学最重要的标志。文学翻译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译‘情或者叫做‘情感移植,离开这一点,就根本谈不上文学翻译”。

情是文学作品的神,而神要寓于词句之中。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神的传递就成了最难的问题。也正因为神传递之不易,所以译文才最考验译者的文学造诣及语言造诣。下面笔者就结合实例来剖析英译本作者葛浩文是怎样在译文中传递原作的神。

姑姑手提药箱冲进艾莲居住的那两间厢房时,村里的“老婆娘”田桂花已经在那里了。这是个尖嘴缩腮的老女人,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现在早已化为泥土,阿弥陀佛!

Medical kit in hand,Gugu burst into Ailians room,only to find that the old midwife Tian Guihua was already attending to her.The old woman,with her pointed mouth and sunken cheeks,was in her sixties by now,thankfully,this torchbearer for the obstructionists is feeding worms.

从用词上来看,原文的“冲”字体现出姑姑为了急人所急,救人于危难的果断的行动和急切心情;“老婆娘”体现出作者及姑姑对那种不顾产妇及婴儿死活的接生婆的厌恶;“尖嘴缩腮”刻画出接生婆田桂花那张贪婪,奸诈,不负责任和斤斤计较的丑恶嘴脸。“早已化为泥土,阿弥陀佛”传递出田桂花之死给作者带来的愉悦:因为她死了,再也不能残害产妇了。从句式上看,原文多用短句,这不仅是汉语的优势,而且也能使行文流畅,易于理解。现在来看译文是怎样传递原作的神的。原文的“冲”字译者用了“burst”来翻译,“burst”有突然爆发之意,似乎让英文读者看到了姑姑箭步前冲的样子;“only to find”这个短语刻画出这样一个场景:姑姑急匆匆地赶到艾莲的房间,结果没想到也不想看到的却是,田桂花这个杀人恶魔已经在那里了。这就为姑姑后面一下就把田桂花抓仍在地的举动做好背景铺垫。“pointed mouth and sunken cheeks”正好把“尖嘴缩腮”的相貌传递的十全十美。“thankfully,this torchbearer for the obstructionists is feeding worms.”更是把原文的情感传递的滴水不漏。“thankfully”表示的是“谢天谢地”,刚好把田桂花之死给作者带来的宽慰与解脱传递了出来;“torchbearer”一词的使用更使让人忍俊不禁。因为“torchbearer”的基本意思是“先驱、火炬传递者,知识传递者”,在这里译者反语的讽刺用法把原作者对那种杀人恶魔般的接生婆的痛恨圆满地传递了出来,这与原文达到了殊途同归的目的。“feeding worms”把原作者对田桂花式接生婆的痛恨发挥的淋漓尽致,因为那种图人钱财、把生命当作儿戏的人,死了之后,也只能配去喂蛆虫。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译文的句式,长句是英语的优势,但在这里,译者并没有用英语中的长句。因为这里短句的应用一方面能塑造出姑姑急匆匆赶来救人的情景,一方面也是译文易于理解,把原文所包含的信息和感情直接就传递到目的语读者的头脑中。

万医生没错,对这种拿着人命开玩笑的巫婆,就该严加惩治! 田桂花,别耍死狗了,打你算轻的,应该送你进班房!从今后,家里有生孩子的,都去找万医生!田桂花,你要再敢给人接生,就把你的狗爪子剁了去。

Doctor wand did nothing wrong.Old witches who play games with peoples lives deserve to be severely punished.Tian Guihua,stop the phoney act.You got off lightly with only being struck.You ought to be sent to prison! From now on,Doctor Wan is to be called when any woman is about to have a child.Tian Guihua,if you ever again show up to do what you do,Ill rip those dog fingers right off your hands.

上面这段话是村支书袁脸对田桂花的训斥。因为是口头训斥,所以用语形象辛辣,句式简短有力。译者抓住这个特点,巧妙地用英语的短句来复制再造原文的氛围和神韵。纵观整段译文,几乎没有一个长句,没有一个难词。用词全部都是最简单日常词汇,最长的一句话“From now on,Doctor Wan is to be called when any woman is about to have a child.”也只不过就18个单词,且中间还有逗号停顿一下。所以译文读起来真是一气呵成,朗朗上口,并且还令人解气,解恨。从用词上来看,译文和原文可以说是达到了功能和效果的对等。“拿着人命开玩笑”被译为“play games with peoples lives”,“play games” 与“lives” 之间的鲜明对比把田桂花杀人恶魔的嘴脸展现在目的语读者面前; “巫婆” 被译为“Old witches” “witch” 在英文中特指又丑又老,老干坏事,令人生厌的女人。这和巫婆在中国读者头脑中的形象是一模一样的;“ 该严加惩治!” 被译为“deserve to be severely punished”,“severely punished” 传达了原作的“严加惩治”;“耍死狗” 被译为“phoney act”; “phoney”一词把田桂花装腔作势、无理还要强占三分的无赖形象一语道破。“打你算轻的,应该送你进班房!”被译为“You got off lightly with only being struck.You ought to be sent to prison!”,“ got off lightly”与“be sent to prison” 的对比让目的语读者体会出在村支书看来,田桂花是死不足惜; “把你的狗爪子剁了去” 被译为“rip those dog fingers right off your hands.”,“rip”,“dog fingers”,“right off”不仅传递出了人们对田桂花的憎恨,而且让人们体会出如果田桂花再敢残害产妇和婴儿的话,那她真的就是猪狗不如,该遭严惩了。

通过上面两段原文和译文的分析和对比,笔者认为原作和译作在语言风格上都做到了朴实、通顺、传神。原作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译作是一部伟大的文学翻译作品。原作用朴实、通顺的语言风格塑造了一个个形象的人物,展示了一幅幅饱含情感的画面;译作也同样用朴实、通顺的语言风格再造了一个个形象的人物,再现了一幅幅饱含情感的画面。

参考文献:

[1]傅敏.傅雷谈翻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2]莫言.蛙[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列宗子泓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篇10

宋濂

蔡人有列宗子泓,性好洁。恶人口,遇人与语,遥答之,且答且唾,人进寸则退尺以避。沐浴必十更汤,收湿不以巾,遡风乾之。掘坎为匽而轩其上,下流河水,随溷随流。欲行人道,汲井泉前后濯,大雪不废。妻以病寒死。

然好嗅女妇足纨。足纨若行幐,缠三周而覆涌泉,善垢。或解之,其臭逆鼻,人不哕即吐。子泓独乐之,骄人曰:“是何郁金之腴也,婆律之润也,椒兰之郁也!”置诸袖中,饭不甘,嗅之;神度弗爽,嗅之;怒不舒、懑不释也,又从而嗅之。濒死,召其子曰:“吾死矣!粢盛芗合不尔求也。嘉荐普淖弗汝觊也。能时致足纨于柩前,孝莫大焉!”

【译文】

古代的蔡国地界有个叫列宗子泓的人,生性有洁僻。讨厌别人的口气,遇到和人说话(时),远远地回答别人,并且边回答边吐唾沫,别人靠近一寸他就退一尺来躲避。洗澡必须换十次水,弄干身体不用毛巾,迎着风吹干身体。挖坑做便池并在上面做矛厕(时),往下流进河水,随时有脏污随时流掉。想行房时,(要)汲取井中泉水洗濯妻子的前前后后,大雪天都不改变。(他)妻子因为寒冷而病死了。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译文 篇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康熙戊寅,噶尔丹败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入朝,封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袭爵,自以青海、西藏旧皆为领土,思恢复先业。会世宗御极,乃于雍正癸卯叛。世宗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以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征之。

昊人某,少无赖,好勇,被仇诬作太湖盗,逃塞外,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一日,见岳所乘,名马也,夜跳匿厩中,将牵其缰。未三鼓,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岳上下视,问:“行刺乎,盗马乎?”曰:“盗。”问:“白日阑入乎,夜逾墙乎?”日:“逾墙。”岳微瞠,若有所思。秣马讫,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衣卧。迟明,岳起,唤盗马人同往大将军府,岳先入,良久,开军门传呼曰:“岳将军从者某,赏守备衔,效力辕下。”岳旋出,上马顾日:“壮士努力,将相宁有种耶!”

及岳征西藏,某从行。天暮,岳立营门,谕日:“此行非征西藏也,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机不可失。”收珠宝一囊,金二饼,顾某日:“先遣汝召贼母来,贼所居穹庐,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入。贼营帐四,上有三红灯者,其母也,对面帐居罗卜藏,左右居丹津、红台吉二酋。珠宝与金将以为犒。此大事,汝好为之。”解腰下佩刀授之。

某受命出,天大雾,行三十余里,至贼网城。腾身入,帐烛荧然,母上座,二首侍侧,叱问:“何人?”某日:“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识顺逆,故遣奴来问好,囊宝贝奉赠,金二饼馈两台吉。”二人闻之,喜谢。吴乃诈日:“将军在十里外待阿娘,阿娘速往!”三人相顾犹豫,某解佩刀厉声日:“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其母日:“好蛮子,行矣。”上马,与二酋随十余骑,行不十里,岳来迎。须臾,前山火光起,夹道炮发,斩母与二酋回,入军营。次日,谍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逃准噶尔部落,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

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追奔一昼夜,士马饥渴。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遂追入崇山,歼贼二千。罗卜藏丹津穷窘无计,乃放平日所养野骡,使直奔岳军前。骡尾有焰上腾,诸军大惊骇,岳日:“此火牛故法耳,可一不可再。”乃命士卒各持长矛向前直奔,又以强弩百余尽力射之,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

(《清稗类钞》)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顶是

A.秣马讫,命随入室 讫:结束

B.岳旋出,上马顾日 旋:转身

C.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 天诛:朝廷的讨伐

D.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 解事:通情达理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A.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 遂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B.珠宝与金将以为犒 不赂者以赂者丧

C.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乃放平日所养野骡 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

3.以下6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岳钟琪胆识谋略的一组是:

①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 ②岳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表卧。③解腰下佩刀授之。 ④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 ⑤岳命竿三头徇。 ⑥乃命士卒各持长矛向前直奔,又以强弩百余尽力射之。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4.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达什巴图尔被清廷加封为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承袭爵位,却趁世宗刚刚登基之时,发动叛乱。

B.对盗马贼吴人某的任用,体现了岳钟琪的胸襟与远见;吴人某出色地完成任务,说明岳钟琪的用人之当。

C.征讨青海一役,岳钟琪巧妙利用三十三家台吉间的矛盾,杀一儆百,震摄敌顽,取得胜利。D.“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的描写,使岳钟琪平定青海叛乱的故事具有了传奇色彩。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人。

②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

③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

参考答案:

1.B(旋:马上,立即)

2.A(A中两个“遂”皆译为“就”;B中前一个“以”是介词“把”,后一个是介词“因为”;C中前一个“则”,是“就”,后一个是“但是,却”,表转折;D中前一个“乃” 是“于是就”,后一个是“才”)

3.B(其中(①④明显不能体现岳钟琪的胆识与谋略,只是在直接陈述事实)

4.C(“巧妙利用了三十三家台吉间的矛盾”错,原文“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应是罗卜藏丹津与其母、弟间的矛盾)

5.①外面有网绳结成的城墙,上面挂满了金铃,稍有触动就有人知道。不擅长跳越的人是不能进入的。

②岳钟琪令命用长竿挑叛贼的.三颗人头示众,其余三十三家台吉都震惊恐惧,乞求投降。

③骡子感到疼痛,都反身往回奔跑,罗卜藏丹津军阵一片大乱,于是就被歼灭了。

附:文言文翻译

康熙戊寅年间,噶尔丹被朝廷打败并死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接受朝廷辖制,被封为和硕亲王。他的儿子罗卜藏丹津承袭爵位,罗卜藏丹津自己认为青海、西藏过去都是他们的领地,企图恢复先人基业。正赶上世宗刚刚登上皇位,他就在雍正癸卯年发动叛乱。世宗命令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让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征讨罗卜藏丹津。

吴地有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强横无礼,喜好勇力,被仇家诬陷为太湖盗,逃亡塞外,跟随蒙古健儿干盗窃马匹的勾当时间很久,于是自已也就非常喜爱马。一目,他看见岳钟琪骑的是一匹名马,于是就在夜里翻墙跳入藏匿于马厩中,准备盗走那匹马。不到三更天的时候,岳起床巡视,亲自喂马,某不能继续隐藏,被擒拿。岳上下打量他并问:“你是行刺的还是盗马的?”某回答说:“盗马的。”岳又问:“你是白天擅自闯入的还是夜里翻墙而入的?”回答说:“翻墙而入。”岳微微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喂完马,岳命令他跟随进入房中,赐给他一杯酒喝,随后脱下衣服休息。天刚亮的时候,岳起床,招呼盗马人一同去大将军府,岳先进入大将军府,过了好久,有人打开军门高声传呼:“岳将军的随从某某,接受赏赐担任守备一职,应当效力于将军部下。”岳钟琪很快走了出来,上马回头对他说:“壮士好好努力吧,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

等到岳钟琪征讨西藏时,吴人某也从行。傍晚时,岳站在营门,下命令说:“这次出征并非征讨西藏,而是因为青海首领罗卜藏长入以来就应当要受稽朝廷的讨伐,昨天他的母亲和他的弟弟红台吉两个首领秘密来函乞求投降,机不可失。”于是拿出珠宝一袋,黄金二饼,回头对吴人某说:“先派你去把叛贼的母亲召来,叛贼所住的帐篷,外面有网绳结成的城墙,上面挂满了金铃,稍有触动就有人知道,不能善于逾越的人是不能进入的。叛贼营中有四顶帐篷,上面挂有三盏红灯的,是他们母亲的,对面的大帐中住着罗卜藏,左右的大帐分别住着丹津、红台吉二个敌首。珠宝和黄金将要作为对他们的犒赏。这是重大的事情,你要好好地去干呵。”解下腰中的佩刀交给了他。

某接受命令出营,天降大雾,走了三十余里,到了叛贼的网城。腾身越入,见大帐中灯烛明亮,叛贼母亲坐于上座,二个敌酋侍坐一旁,他们见了吴人某大声喝问:“什么人?”吴人某说:“年大将军认为阿娘通情达理,知道事情的顺逆,所以派奴才我来问好,带来宝贝奉赠阿娘黄,金二饼馈赠给两位台吉。”二人听说以后,非常高兴表示感谢。吴人某于是就骗他们说:“将军在十里外的地方等待阿娘,阿娘赶快去吧!”三人面面相觑有些犹豫,他解下腰中佩刀厉声说:“去就要快去,如果不去,我还要回去禀报将军。”他们的母亲说:“好一个蛮子(北方少数民族对当时南方人的称呼),我们一起走吧。”翻身上马,争二酋以及随行十余个骑兵同行,走了不到十里,岳来迎接。很快,前山火光起,两边山道的大炮击发,清军斩杀了叛贼母亲与二个敌首领回到军营。第二天,密探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经逃往准噶尔部落,岳钟琪令命用长竿挑叛贼的三颗人头示众,其余三十三家台吉都震惊恐惧,乞求投降。

上一篇:湖南省大气污染条例下一篇:成都理工大学报考点研招报名现场确认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