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信用再担保体系合作协议

2024-07-31

深圳市信用再担保体系合作协议(共4篇)

深圳市信用再担保体系合作协议 篇1

深圳市信用再担保体系担保机构合作协议

甲方:深圳市再担保中心

乙方:

甲方作为深圳市信用再担保体系中的再担保机构,乙方作为合作担保机构,为支持我市的产业政策和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以下简称担保业务)提供再担保服务,分散担保业务风险,增进担保机构信用,进而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双方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作协议。

第一条甲方同意按照《再担保体系章程》的规定对合作机构进行风险分担及补偿。

第二条乙方作为再担保体系的成员单位,必须遵守《再担保体系章程》和《再担保体系业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第三条乙方承诺认购再担保体系保证金万元人民币(乙方认购保证金应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在签订本协议后10个工作日须完成认购。乙方一旦完成认购即自动成为再担保体系管委会委员之一。

第四条乙方愿意将其名下的保证金及风险准备金交予甲方管理,甲方承诺对所管理乙方的风险保证金和风险准

备金,除购买国债,不得用于任何形式的投资、抵押和质押。

第五条乙方承诺对深圳市再担保中心(以下简称再担保中心)认定和公布的再担保比例、费率,不得提出异议。

第六条乙方承诺所提供的项目资料不存在故意作假与欺诈行为,否则再担保中心有权撤保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第七条乙方承诺在甲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时,将及时准确的把所掌握的信用信息提交给甲方。

第八条甲乙双方承诺自觉维护其他成员单位的合法权益,严守各方商业秘密,不利用再担保体系中的共享信息从事任何与业务无关的活动。

第九条乙方承诺自觉配合执行甲方对再担保项目设置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日常检查安排。贷款逾期时,协作银行和乙方分别向再担保中心提交报告,经查验属实后按再担保、乙方、银行4:5:1的比例各自承担损失;风险分担比例可根据乙方的信用状况及产业政策逐步调整为6:3:1。

第十条乙方对于再担保中心分保的项目,所设置的反担保率一般不高于45%,最高不超过60%。发生再担保代偿时,首先由乙方和协作银行分别按其政府风险补偿金分配系数从其分帐户中风险准备金中扣除;不足时,由市财政分帐户中风险准备金继续代偿;再不足时,由乙方和协作银行分别按政府风险补偿金分配系数从其分帐户中保证金中扣除,并须报管委会、监委会审核批准;仍不足时,则动用市财政分帐户中保证金,并须报管委会、监委会、财政局审核批准。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代偿比例随各自分帐户中政府风险补偿金分配比例的调整而调整。

第十一条 乙方每年可按两种方式取得再担保风险补偿金。

(一)第一部分,按乙方分账户中保证金的3%发放;

(二)第二部分,按乙方及其协作银行上一所发生再担保额的1%发放,其中乙方为75%,协作银行为25%。

第十二条乙方承诺不在受保企业清偿协作银行贷款前为其或关联企业申请再担保。

第十三条乙方被再担保中心管委会裁定为严重违反再担保体系运作制度时,须办理强制退出手续。

第十四条乙方破产时,自动将对再担保企业继续追偿之权力移交给再担保中心,追偿所得按风险分担比例优先补偿给再担保中心和协作银行。乙方须在担保合同中明确上述事项。

第十五条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第十六条本协议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已经过合法的审查批准程序;签署本协议的行为已经取得合法授权,本协议合法有效。

第十七条经双方有权签字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第十八条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

甲方:深圳市再担保中心(盖章):

主要负责人(授权委托人):

乙方(盖章):

主要负责人(授权委托人):

签订地点:深圳市签订日期:年日2008月

深圳市信用再担保体系合作协议 篇2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超级经济强国, 但中小企业仍然是全美经济不活或缺的一部分, 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发展。美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联邦小企业管理局 (SBA) , 是中小企业专业化的美国政府管理机制, 对缺乏资金而广阔的市场提供贷款担保和财政援助。到目前为止, SBA为全美乃至全世界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机构提供安全保障。

1. 全国性担保体系

成立联邦中小企业管理局 (SBA) , 为全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SBA是联邦政府的代理部门, 旨在对小企业的担保贷款融资计划进行实施和管理, 在年底向国会听证会报告年度计划的实施详情并申请第二年的预算。对于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 SBA可以提供90%的贷款担保, 贷款额度通常在150000美元, 即使贷款数额超过额度, 保证也可以上至50%-70%。此外, SBA常常举办各种商务研讨会, 不仅在创业准备, 计划提供等方面, 该公司还建立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小企业咨询等方面指导, 确保合理并且安全的使用贷款资金。

2. 区域性担保体系

区域性担保体系是由当地政府经营的, 例如加州通过帮助该地区小企业增加出口量的方式建立信用担保体系, 以政府资产为主导, 与银行进行合作为方式。

3. 社区性担保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社区范围内帮助穷人摆脱平困的制度, 以鼓励他们做小生意为方式。

4. 商业担保

美国是全世界率先建立信用保险公司的国家之一, 业务发展至今, 已经成为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同在的业务领域, 业务开展需要单独申请营业执照。1908年, 美国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保险协会 (SAA) , 目前有员工650多名, 分为保险和忠诚保险两种服务, 同时为政策制定、费率厘定和统计局提供服务。目前, 由保险公司或其关联公司的保证保险业务的提供已非常普遍, 有关的个人、公司通常选择购买保证保险来分散风险, 损失最小化。

二、组建中小企业对口合资银行

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合资银行, 引入外资和民营资本, 可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学习美国商业系统, 组件中小企业合资银行, 依照专门比率额度的贷款, 并且国家应该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与税收优惠来促进银行的积极性。组建对口的中小企业银行与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股份。当前, 由于在成长规模与运营管理本领上我国许多地方性商业银行存在局限性, 其一直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出于落后地位, 一方面对其工作范畴及方向做出确定, 规定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贷款是这类特殊性银行的主要工作内容, 必须把其占较大比例的贷款总金额提供给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为其业务限制设定期限, 即工作到一定时间之后, 这类专门性银行可扩大其工作区域与服务内容。例如确定10年内关闭, 在关闭期之后, 该类银行的贷款对象就可以跳开中小企业, 将对象拓宽到一般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中。

三、再担保体系的完善

1. 组建层次

设立国家与省两个层面的再担保公司。我国应在省 (区、市) 辖区的背景下, 加速促进某些地区建立并开展一批由政府资金为导向, 较大运营范围, 较高信用水平, 较强风险调调控能力和引导性较好的再担保公司。在国务院的批准下, 以中国仅有的全国范围内的担保机构来建立的中国信用再担保公司, 通过完善信用级别、分散风险、产业引导和行业融合制度, 在省级层面上的担保公司进行再担保业务, 以健全完善担保与再担保体系。通过层层转移担保, 使担保机构的最后风险得以最小程度的保留, 并确定国家金融监管范围包括各地各种担保机构, 从经济层面入手, 实施其对整个担保行业的监督管理责任。

2. 组建方式

再担保机构由政府成立, 国家的政策为导向, 对再担保机构独立运作。作为半公共产品的再担保服务, 光靠市场的供给是不足够的, 再担保业务应该被囊括进中小企业政策性筹资体系, 给予源源不断的公共财政补偿, 在省层面上的再担保机构得以从全国再担保机构获取担保, 并且为了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国家程度上的再担保机构完全由中央财政出资建立。而政府的财政补偿功能与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到反应, 也提升了市场在社会资源分配中的作用。

3. 再担保对象的确立

各层级各类别的担保机构是再担保业务的目标客户, 被担保企业与再担保公司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业务往来, 为了使需求满意最大化, 严格的再担保准入准则必须被建立, 通过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确定公司的潜在客户。并且在制定相应的转入标准时应满足松紧适度的准则, 否则, 准入门槛过高导致客户覆盖范围窄从而限制较多的担保机构享有再担保服务, 反之, 准入门槛过低导致再担保公司风险难以被分散, 并使得担保机构道德风险增加, 代偿风险提升。因此, 可以将差异化引入再担保机构, 即对不同信用等级的担保机构实施差异化的管理。

摘要:在实体经济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条件下, 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在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中出现, 甚至很多中小企业已经倒闭或者面临倒闭。本文结合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比较, 相关理论为基础, 加以我国中小企业筹资困难本身的特质, 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信用-再担保体系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美国融资体系,担保-再担保体系,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1]刘文波、仵霜,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 当代经济, 2010

深圳市信用再担保体系合作协议 篇3

日本、韩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的主要特点

信用担保的重要作用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经历了近70年历史,为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以及日本经济的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6年3月,信用担保金 额28.7964万亿日元,占日本中小企业贷款金额12%以上,当年办理担保业务114万笔,担保贷款金额12.9802万亿日元,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为这些担保提供保险(再担保)。

韩国通过政府支持的信用担保基金、韩国技术担保基金和韩国地方信用担保基金联合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信用担保的逆经济周期效应

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和数据表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具有明显的逆经济周期特征,当经济增长放慢或出现阶段性困难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金额急剧放大,由此引发的风险和损失在此后2~3年内迸发,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信用担保的引导,发挥其积极作用,防范系统性风险。

部分担保是防范信用担保风险的重要安排

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建立之初,日本、韩国都采取了政府担保机构向贷款银行提供100%信用担保,随后都实行了部分担保的制度安排,由政府担保机构承担80~90%的贷款风险,贷款银行承担10~20%贷款风险,避免贷款银行“搭便车”,即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溢价收益。

再担保是信用担保发展的必然要求

日本是世界上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最完善的国家,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为52个地方信用担保协会提供信用保险(再担保)支持,数据表明,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的30%以上与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相关。韩国也于2003年建立了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联盟,为16个地方担保基金提供再担保支持,2005年度再担保金额达到1.4123万亿韩元,成为韩国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的中间力量。

再担保的紧迫性

韩国技术担保基金曾经为韩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遇到了不良资产问题。与此相对,韩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联盟由于建立了再担保体系,由政府支持的联盟为17个地方担保基金提供再担保支持,发展势头良好。在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由于单一担保机构难以抵御违约风险,日本政府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再担保)制度,在随后40多年时间,中小企业为日本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信用担保发展有一定基础后,中小企业再担保制度应及早启动,单一担保机构发生风险必然会危及信用担保行业和中小企业融资,我国中小企业再担保制度建设刻不容缓。

中小企业再担保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

再担保是信用担保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客观需要,是提升信用担保机构、补偿担保机构代偿损失、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有效制度安排,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引导信用担保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可以实现政府公信力、法人机构高效率、市场有效性的统一。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因地制宜、审时度势,日本、韩国经验必须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当前,信用担保在北京市已经有所发展,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立法或行政措施进行准入限制不合时宜,政府可以将致力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机构纳入再担保框架下,引导这些担保机构专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特别是为正常条件下不能获得贷款的小企业提供服务。为此,政府应研究不同发展阶段的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机构给予信用提升和损失分担的支持,使得经营良好的担保机构继续放大担保倍数,起步阶段的担保机构能够得到贷款银行的认同。

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应整合和优化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资源配置,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中小企业融资,同时提升社会信用基础,改善地方投资环境。

借鉴日韩经验的建议

截至2005年底,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2914家,担保资金815.15亿元,累计担保企业26.34万户,累计担保金额4673.87亿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得到迅速发展。北京市各类中小企业78.9万户,约有8万户中小企业有贷款担保需求,能够获得担保和贷款的中小企业尚不足3%。北京市担保机构60多家,差异较大、分布不均衡,许多担保机构的放大倍数低于2倍。少数有一定规模、运行较好的担保机构已接近放大倍数的极限,更多的担保机构资信未得到贷款银行的认可。

在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缺乏、间接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的情况下,迫切需要通过建立再担保机构,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操作上,建议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发挥提升担保机构信用、分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损失、行业管理和服务功能,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引导和扶植担保机构为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突出政策性载体的附加性,保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平衡发展,防范信用担保行业风险,改善地方投融资环境,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政府主导

管理体制 政府通过增信服务的方式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及时、有效地向中小企业传导政府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意图。

资本性质 中小企业再担保是政府财政职能的延伸,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安排,通过再担保机构、担保机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当然在确立和保持财政性资金主导地位前提下,可以发挥其他政策性机构功能,以克服财政资金的规模和期限制约因素。

体系构建 在全市范围的中小企业再担保体系和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都应体现政府的主导性。

资本构成

日本、韩国再担保体系成功的关键在于雄厚的资本基础来自于政府的预算安排,美国小企业局(SBA)在运作方式上与日韩不尽相同,但基础是政府出资或财政预算支撑。因此,北京市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应遵循“市政府出资为主、区县政府出资为辅,政策性资金为主,社会性资金为辅”的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地扩充资本规模。

第一阶段,市财政出资为主,设立初始资本5亿元的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基金),以信用担保机构增信、风险和损失分担、行业管理和服务为主要业务。

第二阶段,根据再担保机构和业务发展情况,适度增加再担保机构的资本规模,扩大再担保业务。

第三阶段,基本形成北京市中小企业再担保体系,再担保机构资本规模约10亿元,再担保覆盖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规模200亿元,初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技术支撑

日本、韩国的再担保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先进的信息技术不可或缺,如日本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数据库协会(CRD),韩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系统(CCRS),这些系统掌握的数据客观全面,为再担保机构、担保机构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是很好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

运作模式

基于国内外中小企业再担保的实践经验和北京市信用担保的现状,再担保机构应发挥信用提升、风险和损失分担、行业管理和服务功能,其具体运作应包括: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准入

中小企业再担保业务,包括突出增信功能的一般责任再担保、重在分担风险和损失的比例再担保,已经延伸再担保业务,如为担保机构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批量受让同质性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担保责任、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证券化支持等;

再担保业务的运行应兼顾控制风险和提高效率;

对再担保机构、担保机构的评价应考虑社会效益和财务收益。

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研究专题 篇4

一、我国信用担保政策环境与实践情况

(一)担保行为的出现1979年和1983年国务院分别批转国家计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从此中国结束国家计划资金统包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历史开始逐步实施“拨改贷”1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经济合同法》其中第15条对担保的规定是经济合同当事人一方要求保证的可由保证单位担保保证单位是保证人一方履行合同的关系人从此在体制调整和法律保护下担保作为一种行为开始进入中国的经济生活但是此时的担保行为局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上级主管部门和关联企业提供的担保由于当时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到位特别是政企不分为了帮助下属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不得不承担担保责任以至出现了重庆的一家大型国有纺织企业破产法院强制查封市纺织局要求承担担保责任代为偿债的事件针对上述情况国务院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一律不得为企业经营行为进行担保为此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技术改造贷款难问题又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二)担保机构的出现为了解决国家行政机构不能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担保问题帮助企业获得技术改造贷款和日常经营活动必需的流动资金贷款1993年前后在重庆、上海、北京等地出现

了专门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服务的独立担保机构1994年初财政部与原国家经贸委联合组建了专门为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的中国经济技术担保公司1993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经济合同法》修正案修改后的第15条对担保的规定是经济合同当事人一方要求保证的可由保证人担保被保证的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由保证人履行或者承担连带责任1995年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担保法》对担保的规定是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设定担保从此包括独立担保机构在内的各类担保行为有了专门的法律保护但是《担保法》又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同时又规定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截至1998年底全国登记注册为不同形式的担保机构约有近十家其主要担保服务范围有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贷款担保个体私人企业和乡镇企业等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等此时的担保行为已成为平等主体地位下的市场交易活动的保证措施并且担保行为开始成为法律允许的独立担保机构从事的一种主营业务

(三)担保产业的形成1998年以来为缓解经济活动中的融资难、贷款难特别是担保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推动贷款担保财政部推动融资担保原国家经贸委推动中小企业担保建设部推动住房臵业担保并分别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各类担保机构在分担银行信贷风险缓解企业和个

人贷款难、融资难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在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59号文件、2003年国务院18号文件和2002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和政策的促进下中国务类担保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调查截至2002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类担保机构848家可运用的担保资金总额为242亿元其中注册资金为184亿元共为28717家企业提供了51983笔贷款担保服务累计担保金额598.2亿元另据建设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各地共有住房臵业担保机构七十多家为近三十万个家庭住房贷款提供了担保担保金额236亿元至此经过10年的担保实践中国已由十几个担保机构发展成为拥有近千家各类担保机构的一个新兴的担保产业并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与制度保障;中国的信用担保产业初步形成“一体、两翼、三层”的信用担保体系(一体是指政策性信用担保为主体两翼是指民间投资的商业担保与互助担保三层是指依托城市的各类担保和在省域担保仅缺全国再担保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的出台从国家法律层面为独立担保机构确定了法律地位

(四)担保体系的完善各类担保机构的快速成长特别是省、市、县信用担保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缓解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等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住房贷款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全国性再担保机构不仅单个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严重受限而且也造成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处

于不平等的合作关系所以在各地担保实践中许多担保机构不仅放大倍数低于2而且还要承担100%的连带保证责任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是担保机构自身信用能力缺乏保证二是银行无法控制担保机构的实际担保能力(因为一个担保机构实际为多个银行的客户提供担保)感到自身的担保贷款可能形成实际上的空悬为此不仅许多担保机构呼吁要求尽快建立全国再担保机构而且许多学者和政府主管部门也积极推动工作为此在2000年9月已经开始起步的探讨组建政策性国家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加入WTO之后的新形势和中央政府加快自身机构改革与转变职能的要求将工作思路调整为组建民间投资的市场化、股份制、综合性的全国性信用再担保机构2002年8月原国家经贸委负责全国信用担保体系设计和组织实施的部门负责人也是原全国信用与担保课题研究的负责人“下海”到中国最大的全国性信用管理公司工作并担负起联合全国性行业协会、信用管理机构和各类担保机构共同发起筹备组建民间投资的市场化、股份制、综合性的全国性信用再担保机构——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的任务2003年6月在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国最具成长性的担保机构、技术支持机构共同发起了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公司的筹备组建工作

二、中国信用担保理论研究的三个阶段和中国再担保制度的提出

(一)理论研究的最大收获在第一、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和各

界有志于信用担保事业的人士的研究与实践下中国信用担保体系的理论框架基本形成这些课题研究和理论探讨取得了如下收获1.形成和完善了以“一体两翼三层”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信用担保体系的理论和政策框架2.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赋予了独立担保机构的法律地位填补了《担保法》没有解决的中国担保业的法律空白3.理论与政策指导下的中国信用担保实践1998年以前以中国投资担保公司为代表的全国仅有的几个担保公司发展到2002年底;以中小企业担保和住房臵业担保为代表的全国上千个担保机构实现了中国担保由担保机构向担保产业的转化4.在借鉴国外经验和立足中国实际基础上形成的再担保制度和信用担保体系特别是大规模的基层担保机构的实践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担保业中的地位5.逐步形成的信用担保体系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实质上发挥了银行贷款保险、投资责任保险、履约责任保险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金融风险的工种控制机制

(二)理论研究的三个阶段经历了重点探索单一担保问题、综合解决信用环境问题、全面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问题等三个阶段目前蓬勃兴起的社会信用建设问题实际上是研究担保问题中产生的一个具有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和重塑社会关系的重要的“副产品”1.起步阶段(1992—2000年)重点探索单一担保问题结合资金效益、优化资本结构等工作研究拨改贷之后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问题开始关注单

企业的担保问题并对东北、西南地区进行了案例调查1四8年提出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和全国再担保制度问题1999年6月印发《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540号)200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59号要求加快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并肯定了一体两翼三层的工作思路允许探索组建国家信用再担保机构2.扩展阶段(2000-2002年)综合解决信用环境问题结合信用担保、社区发展、融资体系等工作研究如何实现提升企业信用能力与营造信用环境的结合问题连续4次考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政策与实践情况提出了社区、融资、担保、信用的协调发展问题在深入再担保研究的同时启动了社区发展中合作研究项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课题等研究工作并进行了组建全国性征信机构的实际案例操作2001年印发《关于建立全国信用担保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和《10部委关于加强信用管理的通知》2002年6月《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并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均要推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3.深入阶段(2003年起步)全面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问题结合政府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的精神在有关部委和全国性行业协会的支持下联合国内知名的信用管理机构、信用担保机构、技术支持机构和海内外志同道合的战略投资者组成课题组和筹备组对二十多个省市的担保机构进行了实地考察达成了联合组建全国性和综合性的再担保机构的共识形成了初步方案和商业计划书2003年6月进入实质性筹

备和重组工作期间得到国务院有关部委、全国人大、研究机构等方面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10年的课题研究、政策调研和实践探索以及近四年的前期准备为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和运营奠定了重要基础;担保机构从无到有并形成了一千多家机构和近万人的专业队伍不仅为全国再担保机构的组建创造了条件为再担保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特别是企业发债政策的解冻、资产证券化的实施等中国资本市场的全面启动对再担保的需求也是前景无限

(三)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的提出1.制度的提出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不同场合的研讨会和交流活动中均充分肯定了中国信用担保体系的实践加拿大研究信用担保问题的专家明确肯定再担保制度的提出是一种创新可以讲再担保在中国是首次提出中国再担保是世界首创中国信用担保体系和再担保制度的提出是在1998年9月开始起草的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研究中由时任国家经贸委改革与发展处副处长的陈洪隽提出第一次提交专家公开讨论是在1998年11月20日由财政部《中国财经报》和经济科学出版社在北京科技会堂联合召开的“财政政策研讨会”上实际上中国信用担保体系和再担保制度思路的萌芽是起源于1992年国务院经贸办企业局的滚动研究(企业债务负担和财会制度改革)和1996年抓大放小的工作思路核心就是如何通过分担金融风险来间接解决弱势群体(由困难的国有企业到私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2.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再

担保思路的经验来自于对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实践的考察特别是加拿大专家推动两国之间的担保理论与实践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不仅使中国的实践借鉴了加拿大的经验也通过加拿大专家的介绍了解了世界各国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总体情况再担保思路的理论来自于对再保险、再贷款等类似金融理论的借鉴与再保险相似之处是再担保是指特定的再担保机构为各类担保机构提供保证的行为再担保机构不与担保机构的被担保人(企业或个人)发生关系也不向其收取任何费用与再贷款相似之处是再担保机构向各类担保机构提供保证并要求担保机构按照约定比例交存风险保证金所以全国性信用再担保机构实质上是以企业法人资格和一般保证方式为担保机构提供独立保证的特殊保证人以经济手段间接地承担了规范担保机构行为和完善担保体系的重要责任再担保思路的模式来自于理论与实践思考后的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客观判断和预测目前中国的担保产业处于一种两难状态一是几十年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沉痛教训特别是加入WTO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决定了中国在一个激烈竞争和充满风险的市场领域内不可能成立一家“一统天下”的全国性担保集团公司也不可能将已在市场成长起来的各类担保机构合并成为一个公司;二是已近千家的各类担保公司实际上处于政府无力(也无手段)监管、担保行为无人控制的“一摊散沙”的混乱状态银行和投资者对担保机构的实际担保能力的了解和把握实际上处于

失控状态1998年超前提出的信用再担保制度的设想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和必不可少的规范担保行为和控制担保风险的制度安排3.理论转化为政策与实践的情况1998年9月课题研究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信用担保体系问题并提出了全国再担保机构的设想其主体框架就是“一体、两翼、三层”的构想(一体是指政策性信用担保为主体两翼是指民间投资的商业担保与互助担保三层是指依托城市的各类担保和在省域及全国范围内的再担保)上述构想提出后得到了参加1999年2月在济南召开的全国担保工作座谈会全体与会代表的认同在广泛征求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外经贸部、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部委以及各个商业银行和有关研究机构的意见之后得到国务院的肯定并成为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59号文件的核心内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快建立中央、省、地(市)信用担保体系要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担保与再担保试点探索组建国家信用再担保机构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在政策上已经由1999年初的一个司级的文件初稿在四年内逐步上升为部委文件、国务院文件、国家法律在实践中已在中国实现了由1998年以前的几个担保公司向一个崭新的担保产业的转变并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的“贷款保险、融资保险”机制

三、国外担保理论与实践的借鉴课题研究中2000年底发表的《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情况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

保体系建设情况》一文是在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实地考察和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第一个全面介绍国外信用担保发展情况和全国信用担保发展情况的权威文献也是截至目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信用担保专业文献有关国外的信用担保实践情况可以参阅此文

四、中国信用担保与再担保的法律政策框架除1995年颁布的《担保法》之外中国从1999年开始信用与担保等字眼比较频繁地出现在中国党政文件、领导讲话和国家法律法规中截至目前下发与信用担保有关的各类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党政部门有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建设部、税务总局等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善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立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2000年财政部下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住房臵业担保管理试行办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要求加快建立包括再担保制度在内的信用担保体系并同意组建全国再担保机构2001年1.2月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进行全国信用担保机构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共同联手推动信用担保体系的规范和完善工作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都要推动信用担

保体系建设2003年8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研究建立全国个人住房贷款担保体系

五、全国性再担保机构筹备的过程情况与经验教训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的筹备思路提出于1998年9月实际筹备起步于2000年9月之后筹备工作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官方组织的政策性全国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的筹备(2000年9月~2002年5月)结果因为市场需求不足、政府部门异见、决策不及时、政企不分、缺少法律保护等原因以流产而告终;二是民间组织的市场化股份制全国综合性再担保机构的筹备(2002年6月提出、2003年启动)是市场需求的产物得到政府各部门的支持获得各类担保机构和投资者的响应和完全的市场化行为以及已有法律保护所以筹备工作起步顺利并有望在各个政府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的全力支持下获得成功从而实现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贡献力量的一份心愿之所以将官方组织筹备的政策性全国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的筹备和民间组织筹备的市场化股份制全国综合性再担保机构作为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筹备的两个阶段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两个阶段的筹备负责人是一个人——陈洪隽(中国信用担保体系和再担保制度的设计和组织者、原国家经贸委处长、现中国诚信公司首席运营官);二是一个国家完全可以按照WTO规则公开选择市场化机构执行政策性业务所以中国有了市场化股份制全国再担保机构后国家没有必要

再花纳税人的钱去搞政企不分特别是容易孳生腐败的政策性的官办再担保机构所以说第一个阶段以官方身份组建政策性再担保机构虽然失利但属于客观的选择也为组建民间投资的市场化股份制全国性信用再担保机构提供了可贵的“失败”经验

(一)组建的政策依据和市场环境1.政策依据(1)组建市场化股份制全国再担保机构目前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以限制特别是已经颁布的《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的作为又加以限制政府机关行使违背WTO规则的权力的可能性大大降低(2)关于独立担保机构的法律地位已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加以体现党和国家重要决议中均对推动担保体系建设提出要求(3)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早已明确允许探索组建国家再担保机构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均支持进行市场化股份制全国信用再担保机构的探索2.市场环境(1)间接融资信贷市场仍然处于卖方市场由于风险控制和风险分担原因银行惜贷现象仍然严重广大的担保机构迫切需要通过再担保方式进行信用能力的提升(2)直接融资股市低迷、垃圾股的客观存在等需要对信用等级不高的股票、债券;以独立担保方式提高提升信用能力来进行增级(3)市场需求1000家各类担保机构和300多亿元的担保资金迫切需要再担保机构帮助其控制风险和分担风险

(二)再担保机构对政府、银行、担保机构、被担保企业的作用1.对政府(1)以经济手段帮助政府规范担保机构的担保行为;(2)以公开投标帮助

政府公开透明地实施扶持政策;(3)以市场运作帮助政府提高政策资金的使用效率2.对银行(1)以分担风险方式帮助其扩大放款规模增加收益;(2)以信息共享方式帮助其控制担保机构实际风险;(3)以专业服务方式帮助其寻找优质和潜在的客户3.对担保机构(1)可以强化保证方式帮助其提升信用放大能力(放大倍数);(2)可以风险分担方式帮助其减轻保证责任压力(分担比例);(3)可以业务支持方式帮助其实现专业担保经营(专业担保);(4)可以信息共享方式增进其与协作银行的合作(银担合作)4.对被担保企业(1)担保提升信用能力再担保增强获信能力;(2)担保实现地区立信再担保实现全国立信

(三)官方组织的政策性全国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的前期筹备阶段(2000年9月—2002年9月)在1998年之后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和试点推动的基础上于2000年9月提出了组建全国再担保机构的方案并广泛征求了各部委、担保机构、各类银行的意见还在2000年11月重庆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征求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和机构的意见由于当时全国各地担保机构尚处于试点的初期不仅缺乏担保实践经验也没有对再担保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当时提出的以政府牵头组建政策性再担保机构的设想与未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不符容易导致新的政企不分和担保机构的道德风险特别是很可能出现由国家信用承担各类担保机构的风险最终将成为导致对金融体系和财政体系的严重冲击归纳起来本阶段筹备失败并

导致全国再担保机构组建工作停顿3年的原因有5个(1)没有市场需求;(2)政府主导和政企不分;(3)缺乏法律保护;(4)政府部门意见不一;(5)未能及时决策

(四)民间组织的市场化股份制全国综合性再担保机构的正式筹建阶段(2003年6月起)根据有关部委和各类担保机构的意见以及国外同行的建议课题组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选择了由民间投资并按照“股份制组建、市场化运作、政策性支持”原则推动中国再担保制度建设的思路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各地担保机构意见的基础上有关部委和全国性行业协会的支持下中国知名的信用管理公司、担保公司和战略投资者等达成了合作意向并于2003年6月开始了中国信用再担保民间组织的市场化股份制全国综合性再担保机构的筹备2003年9月20日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和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召开的“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专家座谈会上“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课题组和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筹备组负责人陈洪隽汇报了课题研究情况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建设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国人大财经委、中国社科院、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金融学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课题研究和筹备工作发表了意见并形成了对中国信用再担保制度课题研究报告的评审意见与会专家支持并建议加快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

司步伐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领导建议将课题研究报告和筹备方案尽快上报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争取政府对民间投资组建市场化股份制全国性综合性信用再担保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作为民间组织筹备的市场化股份制全国性综合性信用再担保机构将来之所以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1)市场需求的产物;(2)得到政府各部门的支持;(3)获得各类担保机构和投资者的响应;(4)完全的市场化行为没有法律禁止但有法律保护;(5)有业内最敬业、最权威、最务实的一批骨干所以筹备工作起步顺利并有望获得成功

(五)筹备的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1.工作安排2003年12月31日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公司登记注册所需的一切法律文件和手续按照业务发展大纲率先启动两个再担保产品具体安排见筹备方案2.工作进展情况2003年6月~9月与核心成员完成筹备方案完成筹备办公室组建工作与战略投资者达成参股意向走访各地知名担保机构达成加盟意向召开部委座谈会汇报筹备情况修改商业计划书和募股说明书、课题研究报告和筹备方案等上报国务院和有关部委

(六)筹备方案1.组建原则股份制组建、市场化运作、政策性支持2.方案要点联合组建、风险共担、综合服务、规范操作、利益共享、接受监管(1)以各地各类担保机构和战略投资者等作为主要股东组成股份制和市场化的全国再担保机构;(2)全国再担保机构不与各地担保机构进行同业竞争以控制和分担各地担保机构经营风险方

式提升各地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增强放大倍数、降低分担比例);(3)开展综合性的再担保服务面向各地融资担保、中小企业担保、住房贷款担保等各类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4)全国再担保机构以市场化再担保业务为主并承接国家各类政策性再扭保资金托管业务;(5)全国再担保机构的盈利由全体股东和加入再担保的各地担保机构共享;(6)全国再担保机构在有关行业协会时指导下开展各类再担保业务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六、政策建议1.建议由国务院特批民间投资设立的市场化股份制中国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惟一的一家全国性再担保机构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建设部等部委的领导下进行包括扶持中小企业、帮助住房臵业、推动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再担保试点工作2.建议国家加快对信用担保产业的立法步伐赋予市场化股份制全国性信用再担保机构必要的法律地位切实发挥其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规范各类担保机构经营行为控制担保行业风险完善全国担保体系的重要作用3.建议及时整顿和规范各级政府投资设立的各类政策性担保机构解决政府部门直接操作担保业务和政策性担保机构追求商业性盈利目的问题使其真正成为政府帮助中小企业和城镇低收入居民解决贷款难问题的政策工具4.建议按照公共财政政策的总体要求和《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具体法律要求在中央财政预算中编列各类专项再担保

上一篇:班级期中考试反思下一篇:三年级英语期中测试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