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

2024-09-08

深圳市龙岗区(精选9篇)

深圳市龙岗区 篇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振兴, 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在我国特有的社会环境下, 各种制度的逐步成熟, 特别是我国的原有的分配式住房模式的变革, 犹如一只强心剂为房地产业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深圳市龙岗区房地产业蓬勃发展, 龙岗区域经济和环境发展的态势决定了区内企业区域价值追求空间的大小和发展机会的多少。

一、龙岗区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一) 在地区生产总值方面。

龙岗区年生产总值达到1881.31亿元, 经济总量持续增加, 比上年度增加了302.92亿元, 同比增长11.5%, 增速比深圳市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从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0.91亿元, 下降8.1%;第二产业增加值1236.02亿元, 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644.38亿元, 增长7%。龙岗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龙岗区三次产业比例为0.05:65.7:34.25, 与上年度0.06:67.44:32.5相比, 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75个百分点。

(二) 在工业方面。

虽然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波动较大, 但是仍呈现平稳的增长趋势。具有规模以上企业增长值达到了一千多亿元, 增长14.5%, 增速比深圳市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

(三) 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龙岗区成功的举办, 极大促进了龙岗区城市化的进程, 带动了消费品市场持续的上扬。为了有效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 加快区域产业转型速度, 塑造新的区域形象, 龙岗区举办了以促进消费为目的的购物节。龙岗区消费品零售总额421.58亿元, 增长17.9%, 增速比深圳市平均增幅高0.1个百分点。

(四) 在投资方面, 整体形势稳定。

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 龙岗区加大了此方面的工作力度。使龙岗区固定资产的投资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局面。龙岗区依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配套工程建设拉动经济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呈快速增长势头。龙岗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45亿元, 增长7.2%, 总量居深圳市第二位, 占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26.7%。房地产开发投资176.88亿元, 增长35.8%, 保持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龙岗区累计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36亿元, 增长30%, 完成年度预算的114%。龙岗区财政支出逐渐向改善民生方向倾斜。投资重点以公共事业为主。

(五) 财务结构提升明显。

龙岗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7.3亿元, 增长34.4%。

二、龙岗区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

(一)

在限购、限贷、一房一价、加息、保障房建设等各项政策持续作用并不断加强的背景下, 龙岗区房地产市场发展呈现出新特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幅度同比明显加大;商品房建设用地供给大幅增加, 尤其以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增加明显;新建商品房供应规模同比大幅减少;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大幅减少, 房价涨幅明显;二手房交易规模明显减少。

(二) 对于房地产投资方面, 龙岗区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570亿元。

龙岗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6.88亿元,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1.01%, 上一年度为130.29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5.8%, 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增幅明显加大。住宅、办公楼、商业性用房、其他投资额分别为:112.063亿元、3.74亿元、28.496亿元、32.581亿元。显而易见, 龙岗区住宅投资占较大比重。房地产的投资相对上一年度增长了三到四成。关于民心工程的保障性住宅建设规模明显大幅增加。此外, 随着政策的完善和政府的大力推进, 龙岗区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快速进行, 推动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的大幅增加。

(三) 土地市场, 随着城市更新的快速推进, 城市更新项目土地出让依然是龙岗区商品房建设用地供给的主角。

龙岗区有32宗商品房建设用地出让, 用地面积87.7公顷, 同比增加55.03%, 可建设建筑面积322.29万平方米, 同比增加58.41%。从出让用途看, 居住用地出让最多, 有24宗地, 用地面积73.2公顷, 占商品房建设用地出让面积的83.47%, 建筑面积为259.65万平方米。

(四) 商品房项目建设明显提速。

国家继续加强了房地产调控力度, 加大了对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 龙岗区商品房规划报建面积为231.72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9.43%。此外, 龙岗区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 使新建规划报建面积持续稳步增加。

(五) 龙岗区新建商品房批准预售规模同比有大幅的减少。

龙岗区批准预售的新建住房面积137.58万平方米, 同比减少30.6%, 批准预售套数为14, 459套, 同比减少30.72%。龙岗区批准预售商品房主要以住宅为主, 占龙岗区批准预售面积的93.88%。从龙岗区区域范围内商品房供应位置情况看, 大部分的商品房销售集中在龙岗区的中心城区地带, 占全区商品房预售的七成以上。从深圳市范围看, 龙岗区、宝安区是深圳市新增商品房供给的最大的区域, 龙岗区占深圳市批准预售面积439.92万平方米的31.27%, 商品房批准预售规模仅次于宝安区, 但是远远高于其他各区。龙岗区新的房屋预售规模大幅下降, 主要是因为进一步加强了对房地产的调控, 房地产市场低迷, 市场需求逐渐减少。在市场需求减少、政策不断深化的市场环境下, 房地产商推盘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另外, 龙岗区近几年公开出让土地明显减少, 而逐步启动的城市更新项目大部分还处于建设阶段, 可上市的新建商品房项目不多。造成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新建住房批准预售的规模减少。

(六)

在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下, 龙岗区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大幅下降, 房价涨幅回落, 龙岗区二级市场实现了平稳发展的目标。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115.14万平方米, 同比减少25.74%, 成交套数12, 658套, 同比减少22.18%。其中, 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106.22万平方米, 同比减少25.69%, 成交套数11, 831套, 同比减少20.99%。监管政策因素和货币政策因素对房地产的营业额有直接的影响。龙岗区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15, 017元, 同比上涨4.26%, 从深圳市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范围来看, 坪山区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以每平方米10, 882元排在最低, 龙岗区排倒数第二位, 最高为南山区的建商品房成交均价每平方米35, 624元。目前, 在持续严厉的调控政策下, 龙岗区房价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随着深圳特区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 龙岗区域产业结构的逐步完善, 区域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将会到龙岗区安居置业。

三、龙岗区房地产发展环境分析

当下形势, 首轮的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已经按照预期目标达到效果。在此过程中, 龙岗区也逐步积累了一些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城市功能大幅提升, 民生项目的大量开工建设, 都将为龙岗区的发展增添活力。并且, 城市交通、高铁、地铁网络的建立和链接已经基本完成, 大运会后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正在逐渐显现, 都将极大地提高龙岗区的发展速度和社会地位。在严峻的政策环境和优越的社会经济环境双重影响下, 龙岗区房地产市场在调整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一)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为龙岗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龙岗区实施十二五纲要的时期内, 龙岗将以经济建设为首要目标, 以加快城市化速度和产业转型为推动力。不遗余力地逐步实现龙岗区的低碳生活, 创新技术, 发展尖端产业, 优化城市功能等发展的目标。同时, 要以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路来规划好龙岗区的发展格局, 逐步拉近与其它先进行政区的距离。积极优化区域内的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龙岗区争取在完成十二五规划时, 发展成为城市副中心。

(二)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成功举办, 改善了龙岗区的城市形象和地位。

龙岗区抓住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机会, 以极快的速度推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市容和生态环境的大优化, 提高市民素质, 城市功能提升显著。在龙岗区举行的大运会, 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大运会新城成为新的发展引擎, 龙岗区进一步加强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地位。

(三) 龙岗区交通环境改善显著。

轨道交通线路的连接, 龙岗区距离市中心更近的距离, 使龙岗区和特区内紧密相连, 形成了半小时通勤圈, 经济圈。同时高速铁路的扩建和改造, 活跃了龙岗区的建设。龙岗区交通优势明显, 已经大大地超越了深圳市的其它行政区。这不仅推动了龙岗区域经济的发展, 也使在龙岗区内各行各业的发展得到快速提升。

(四) 特区一体化不仅盘活了龙岗区闲置存量土地, 优化

了生态环境, 激发了区域地理优势, 还大大地提高了其在整体发展中的地位。特区一体化项目将促进龙岗区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以改善居住环境, 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五) 龙岗区区域合作, 有利于扩大空间和产业发展。

深圳市龙岗区, 是珠三角东部沿海城市圈与香港地区合作的重要领域, 是深圳、东莞、惠州接壤地区, 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圈和海峡经济区的深圳通道。区域合作, 对于龙岗区非常有利, 能提高和扩大发展空间, 能发挥区域枢纽功能。

四、结语

企业的发展及其价值的体现都脱不开企业所设立在的区域环境, 区域环境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 龙岗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对比较落后, 限制了房地产的发展, 但在特区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的大环境下, 未来龙岗区房地产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具有潜力。一方面, 龙岗区的城市更新项目已经成为商品房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 城市更新不仅改善了片区的居住环境, 还增加住房供给规模, 也是龙岗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这也是龙岗区房地产企业求发展的一个重要价值获得渠道。另一方面, 龙岗区地域广阔, 区域内各类厂房分布众多, 但是比较分散, 占地广阔, 随着龙岗区经济产业的转型, 此类企业的搬迁与转型和政府的相关的优惠政策也为龙岗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空间。故而, 区内房地产企业要抓控区域内部资源, 充分利用区域的外部资源, 在房地产业务品种区域资源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龙乾, 许鹏, 张志杰, 陈龙.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前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4)

[2].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深圳市龙岗区 篇2

一、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面临的形势

(一)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区委区政府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上,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落实,有效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建立了深圳市第1个区级应急机构——龙岗区应急指挥中心;成立了全国第1个街道级应急机构——平湖街道应急指挥中心;建立了全区性的有效的应急组织体系和运行体制,开创了我国基层应急体制建设的新模式;形成了包括区、街道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在内的共88份、覆盖4大类、近60多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并完善了由政务值守、隐患排查、信息报送、现场快速处置、调查评估、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和经费保障等构成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了应急法制建设,制定并实施《龙岗区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责任分解表》、《龙岗区现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规范》等几十部规范性文件;推进了由应急指挥网、法规库、救援队伍库、专家库、典型案例库和救援物资库组成的“一网五库”建设;建立了全区应急无线对讲系统,开展了为全区2000个一类电子监控点视频信号接入指挥室的服务,推进了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大力加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突发事件应对知识普及到社区、厂区和学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和应急知识、技能;加强了危险源排查、预测与预警工作,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体系,有效地预防了部分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全方位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3年共协调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700多宗,宗宗做到及时、妥善。应急体系的建立和初步完善有力地提高了我区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特殊的区域区情,增加了突发公共事件的潜在风险

我区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降雨量大,受台风影响次数多;地形以丘陵为主,具备发生滑坡、崩塌及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我区是口岸城市,毗邻香港,是人流、物流交通要道,传染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与传播机率较高;我区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员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各类群体性事件的风险增加;数量庞大的“出租屋”和“城中村”成为治安案件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多发点;经济转型、社会变革和体制转轨带来了巨大震荡,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引发社会冲突的因素增多;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安全生产、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规范行为,特别是遇到经济危机时,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劳资纠纷事件等。

据调查,我区突发公共事件危险源呈现分布广、类型多、数量大、危害严重、治理难度高、人为诱因比较多等特点。仅就地质灾害危险源而言,全区目前共有大、中、小型地质灾害危险边坡和挡土墙7612处,其中大型189处,中型2223处,小型5200处。近几年来,我区常见的突发公共事件有洪涝、暴雨、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风暴潮、巨浪;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建筑工程事故、燃气安全事故、职工伤亡事故、水环境污染事故、危险化学品和废弃物环境污染事故;因土地、房地产、劳资关系等各种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破坏公共设施事件,聚众堵塞交通道路事件,冲击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的事件,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事件,非正常集体上访事件,民族、宗教类突发事件,杀人、绑架、抢劫等案件;传染性非典

型肺炎、麻疹、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禽流感、食物中毒、职业性中毒等。其中,发生频繁、危害比较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安全生产事故、食物中毒事件、群体性事件、火灾事故和地质灾害事件。

2.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滞后,增加了应急管理工作难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类矛盾的凸显,当前我区应急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及职能定位未能与时俱进,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突发事件的快速高效处置和预防。主要表现为:一是职能交叉,效率低下。街道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应急管理工作职能不够清晰,机构设置及编制的配备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街道及部门的应急机构职能及任务不尽统一,有些部门还没有应急组织或相应的应急管理人员。有的街道及职能部门的应急机构还没有明确的正式编制,人员流动性大,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二是业务不熟,成效不高。街道应急指挥中心,与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由于工作人员的精力和专业知识所限,影响了应急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正规化及常态化发展。三是经费不足,保障不力。全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专项应急资金制度尚未建立,相关应急工作经费不足。比如,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急工程资金的快速拨付、使用和工程招投标等缺乏专门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延缓了地质灾害的及时治理;应急处置缺乏专业救援装备,如视频指挥系统、救护车、救生气垫、大型吊臂车、应急指挥车、抽水机、生命探测仪等,使一些突发事件在处置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障;专项应急资金不能快速拨付、使用,使一些单位、企业在处置突发事件中持消极态度。四是机制滞后,有待健全。在我国,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门新学科,制度建设有待与时俱进。比如,“大部制”改革对应急体系的影响所做的制度研究还不够深入;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后调查与评估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危险源的普查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居民的应急知识教育与普及工作制度有待强化;新闻发言人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的风险预测与预警网络化建设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举办大运会的一些重要应急管理制度还不够明确等。

二、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依据、范围、性质和功能

(一)依据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以及《深圳市龙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围绕建设产业发达、平安和谐、生态优美、人文荟萃的现代化新城区的总目标而制定。

(二)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龙岗区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从事件类别上应包括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类突发事件;从应急管理过程上应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事后调查与评估等主要环节;从区域范围上应与龙岗区的行政区划相一致,并考虑周边地区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对龙岗区的影响。

本规划适用期间为2010年到2015年。

(三)性质

本规划是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为对象的专项规划,是《深圳市龙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龙岗区政府指导应急管理领域工作,制定应急管理领域相关政策,审批、核准应急体系建设重大建设项目及其投资和财政预算的根据。

(四)功能

本规划的功能主要是明确龙岗区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为实施龙岗区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提供支撑基础,保障龙岗区应急预案的有效执行,进一步建立与健全我区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与预警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管理机制与业务建设,体现龙岗区“大部制”改革要求,满足大运会应急管理需求,增强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本规划对我区2010年—2015年期间应急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是我区未来6年应急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三、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宗旨,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强化应急业务建设,体现“大部制”和举办大运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努力建设符合龙岗实际,规范、高效与务实的“大”应急体系,全面提升我区应急管理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建设产业发达、平安和谐、生态优美、人文荟萃的龙岗现代化新城区的总目标服务。

(二)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平灾结合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把积极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人民群众的危害,作为政府应急工作的重点。实现从注重事件处置向预防、处置、恢复与重建全过程管理的转变,强化突发公共事件的隐患排查与风险防范机制,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

2.统一规划,资源整合结合我区实际,充分运用应急指挥系统、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数字化城管中心等现有资源,进一步整合资源、理顺体制,完善应急机构建设,提高效率,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实现组织、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3.属地管理,专业处置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部门为主的单灾种管理体制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专业处

置、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军地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实现应急管理的高效化,以应对复合型突发公共事件。

4.加大投入,有力保障

加大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急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适时升级应急指挥平台系统,更新应急装备。加大应急工作的人力资源建设,配备充足的编制。建立应急工作专门的财政保障制度,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保障能力。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形成与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切实提高我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的能力,建立和完善事后调查与评估机制,有效降低较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人员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危险源及安全隐患。

2.分类目标

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灾种划分,共20个指标(附件1)。具体包括:

(1)自然灾害类

——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率高于98%;

——应急救助能力显著提高,灾民24小时内得到基本救助;

——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小于3%;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物可以抗御地震烈度>6级;

——重大危险建筑边坡减少个数的比例95%;

——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减少个数的比例90%。

(2)事故灾难类

——事故隐患排查率达到95%以上;

——力争不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逐年下降;

——水上人命救助有效率达到95%。

(3)公共卫生事件类

——全区注册成立的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工厂企业劳务工职业健康检查率达95%以上;

——劳务工职业病防治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全区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监督监测率达到95%以上;

——全区学校的学生防病、防中毒的知识普及率达95%以上;

——街道以上医疗机构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网络直报率达到95%;

——接报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及时率达到100%;

——全区病媒生物传染病得到及时有效地防控。

(4)社会安全事件类

——预防工作到位,群体性事件发生起数环比下降10%;

——重大刑事案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市民对社会公共安全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达到特区外前列;

——各类社会安全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比环比下降10%。

3.具体目标

(1)完善两大应急系统:应急管理组织系统健全优化;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得到整合提升,实现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2)开展10大应急业务: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培训、宣教与演练,现场指挥部,信息报告与发布,危险源排查与治理,应急决策与处置,恢复重建,调查评估。

(3)建设一批应急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区应急管理部门平台更新与完善,危险源调查和风险评估项目,较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指挥部建设项目;重点应急装备设施项目,各街道及主要应急职能部门的应急指挥车及移动信息采集设备等相关配备项目,适合大运会需要的应急演练项目,卫生部门的救护车购置项目,三防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应急专项经费管理与使用办法,危险化学物品检测的特殊仪器项目,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建设项目,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系统建设,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改造项目,全区饮用水供水水库和主要河流突发性重大水污染防治体系建设项目。

(四)实施阶段

2010年—2015年,我区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0年—2011年。主要加强和健全应急组织机构、业务管理制度,启动并完成一批与大运会相关的重点建设项目。

第二阶段:2012年—2013年。推进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完成其他重点建设项目。

深圳市龙岗区 篇3

深圳市龙岗区于1996年开始启动社区卫生服务, 制订并出台了《龙岗区社区健康服务实施方案》, 提出社区健康服务实行“院办院管”的管理模式, 由医院实行“七个统一”管理, 即统一领导、统一调配人员、统一安排工作、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药品器械供应、统一经济管理和统一工资福利,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与医院实行双向转诊[5,6,7]。时至今日, 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已成为决策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进行相关探讨, 以期有助于该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1 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教授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8], 常用于组织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情况。SWOT包括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挑战[9]。

1.1 优势 (S)

1.1.1 地理可及性好, 经济可及性优。

龙岗区社区健康服务已初具规模, 布点较好:112个社康中心覆盖10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实现以社区为单位的全覆盖, “15分钟医疗服务圈”的形成, 基本解决市民就近就医问题, 可及性好, 贴近百姓, 与居民关系融洽。

社康中心方便实惠, 药品价格普遍低于一二级医疗机构和其他专业医疗机构。全区社康中心门诊次均费用为52.62元, 费用仅为综合医院的36%。看病方便、价格低廉为其赢得了更多的居民光顾。

1.1.2 服务内容丰富, 服务方式多元。

社康中心服务内容包括常见病诊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等。社康中心是一个“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的机构, 肩负着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与咨询指导和基本医疗6大服务功能。服务方式多元化, 除门诊服务外, 还提供家庭出诊和家庭病床服务, 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务。

1.1.3 依靠院办院管, 实现资源共享。

依靠院办院管, 医院可选派医护人员到社康中心工作, 为社康中心提供人才支持、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 实现资源共享[10];依托院办院管, 双向转诊便利, 居民转诊便利, 既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还促进了医院合理利用优质资源[11]。

1.1.4 外观形象统一, 初显品牌优势。

各中心的标识、标牌统一制作, 统一颜色、统一材料和统一字体, 社康中心的外观形象统一, 突出了品牌建设, 改善了社会形象, 提高了信誉, 品牌优势初显。

1.2 劣势 (W)

1.2.1 百姓知晓率低, 社康信任不足。

不少居民生病后不愿意光顾家门口的社康中心, 舍近求远地选择去大医院, 主要还是因为对社康中心不放心, 源于对社康中心了解不够, 觉得社康中心设备简陋, 对社康中心的医生也缺乏足够的信任度。

1.2.2 人力数量不足, 人才素质不高。

由于人手不足, 社康人员工作负荷量大, 高负荷工作不仅影响医疗质量, 也构成医疗安全隐患。同时, 由于编制不足, 待遇低下, 社康中心难以引进优秀人才, 造成目前社康中心人员低职称、低学历, 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

1.2.3 基础设施薄弱, 功能开展受限。

目前, 社康中心存在业务用房面积小, 设备不足且老化, 科室设置不齐全等问题, 社康发展基础设施薄弱, 功能开展受限。

1.2.4 管理投入不足, 资源低效运转。

社康中心既要实现其被赋予的职能, 又缺乏统一管理, 缺少投入, 部分社康中心亏损严重, 给社康中心与举办医院带来沉重的负担。收不抵支也会影响绩效分配, 从而起不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社康中心的人财物资源处于低效运转的状态。

1.2.5 服务能力不强, 预防保健功能弱化。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医轻防,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康中心的薄弱环节。且由于受到经费、设备、人员素质以及体制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 大部门社康中心基本医疗尚难维持, 预防保健功能自然就被弱化, 公益性质没有充分体现, “六位一体”服务的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1.3 机会 (O)

1.3.1 政府日益重视、政策支持逾强。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对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原则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12]。龙岗区人大高度重视, 将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其督办的两大民生工程之一, 区政府也通过相关政策, 强调要发挥医保调控作用, 引导社区首诊。

1.3.2 关内外一体化、卫生政策倾斜。

“特区一体化”为龙岗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越条件, 龙岗区战略地位的提升, 将推动区经济社会加速前进, 为增加政府卫生投入提供了雄厚的财力基础。同时, 针对当前特区关外卫生和计生资源不足、技术不高和能力不强的现状, 深圳市将在新增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 逐步实现区域均衡, 促进特区一体化发展。

1.3.3 经济实力增强、服务市场增大。

随着龙岗区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城市基础建设、社会治安和教育投入的完善, 以及人口不断增长, 加上医疗保障覆盖的范围和保障水平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保健需求的提高, 龙岗区医疗服务市场将日益增大。

1.3.4 医学模式转变、保健意识增强。

当前, 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 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 心理疾病、社会病和老龄病等病人越来越多,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居民对健康生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这些均与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理念和服务功能定位一致, 必定给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一体的长期系统的卫生服务,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患者和其家属很希望同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 社区健康服务将日益受到重视。

1.4 挑战 (T)

1.4.1 医改政策深化, 竞争环境形成。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 多项新的医改政策或试点政策推行, 卫生政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新的医改政策出台, 往往对医疗卫生行业造成冲击。其次, 深圳市社会经济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民营资本的注入, 对医疗服务市场有必然带来新的冲击。所有这些新的环境, 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能否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是各级决策者无从回避的课题。

1.4.2 大型机构林立, 分级诊疗未定。

由于分级诊疗的机制尚未建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面临不同体制同行的竞争, 还要面临着具有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的优势的二三级医院、专科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的竞争。百姓对社康中心的信任度远低于大医院、综合医院, 对技术水平高的医院, 特别是大型三级医疗机构更认可, 尤其是高收入人群更加明显, 即使像感冒这样的小病, 也会选择大型医院就诊。

1.4.3 首诊比例不高, 政策落实困难。

社区首诊与双向转诊制度不明确, 落实起来有困难。一方面, 虽然有社区首诊与双向转诊政策要求, 但是没有具体可行的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细则;另一方面, 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不高, 社康中心与医院之间的转诊数量不多, 下转人数更少。

2 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策略分析与建议

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在“院办院管”的体制下得到快速的发展, 已经基本实现社区全覆盖, 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不断增加, 内涵不断扩大, 同时也存在着人财物配备不达标、服务能力不强和功能薄弱等问题,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 龙岗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政策的倾斜与支持, 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 发挥其内在的特色优势, 打造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社康体系, 打造出“贴心、暖心、便民、惠民”的社康品牌, 创造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2.1 S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 发挥内部优势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要紧跟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步伐, 通过争取财政支持, 进一步完善社区健康服务功能, 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内部体制建设。充分认识到医学模式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等导致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 利用贴近社区、与居民关系融洽以及全科服务团队的优势, 通过开展社区诊断和采用市场营销的方法开发社区卫生服务市场, 制订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计划, 提供便捷质优、价廉、综合性及连续性的社区卫生服务, 吸引居民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就医, 不断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13]。

2.2 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 克服内部劣势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要抓住当前各级政府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良好契机, 通过加强对业务用房的建设、医疗设备的配备、增加编制与人员经费补助和增加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等措施来打造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 增加百姓信任度。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 加强品牌建设, 提高百姓对社康中心的知晓率与利用率。

同时, 利用上级举办医院的指导和支持, 建立完善专家远程会诊制度, 在方便居民就医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13]。

2.3 ST战略:利用内部优势, 克服外部威胁

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社康中心“六位一体”功能特色, 与贴近社区的地缘优势、价格低廉实惠、服务形式多样化和服务计划的有针对性等优势, 打造社区卫生服务独一无二的服务功能品牌优势, 与其他相关医疗机构展开竞争;另一方面通过争取政策支持及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来吸引居民来社区首诊以及吸引大型医疗机构恢复期病人转回社区康复, 保证双向转诊畅通, 以此来战胜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挑战。

2.4 WT战略:减轻劣势, 规避威胁

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范化管理, 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建立质量评估体系, 确保服务质量。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社区“守门人”的作用, 实现自身的功能定位, 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要加强软硬件建设, 提高软实力和社康机构自身竞争力, 加强规范化管理, 完善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水平, 以提高百姓信任度及社区首诊比例, 实现自身功能定位, 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的问题[13]。

总之, 龙岗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采用差异化战略, 加快标准化建设, 提高服务能力, 打造品牌社康。充分利用已有优势, 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功能, 增加社区健康中心首诊比例, 缓解“看病难, 看病贵”矛盾, 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经济和有效的卫生服务, 促进社区健康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目的 对深圳市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部优势及劣势、外部机会及挑战, 并用策略分析矩阵组合进行系统分析, 提出发展策略。结果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可及性与服务数量、质量均得到提高, 同时也在人、财、物配置与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结论 应在当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政策倾斜, 发挥内部优势,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更快健康发展。

深圳市龙岗区 篇4

一、应聘条件

1.大专及以上学历,有教师资格证;

2.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

3.有民办学校相关工作经验优先;

4.参加过龙岗区教育局组织的“民办学校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测评”且取得成绩合格证书者优先考虑。

二、应聘方式

请应聘教师携带个人简历到学校教务处面试。

三、工资待遇:面议

四、联系电话

89589685(周校长),89588824,13510662896(白主任)

五、学校地址

坂田街道雪象花园新村内,兴利家私城旁。(布吉街乘坐原958、942;832,梅林关乘334、335、339到雪象医院站下即可。)

深圳市龙岗区雪象学校

深圳市龙岗区 篇5

关键词:孕前保健,孕前检查,出生缺陷,出生人口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 对疾病的预防也更多的进入了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应该是消灭或消除疾病 (或伤害) 的根本措施。深圳的城市结构年轻化, 以外来人口为主, 较多处于生育阶段, 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的当今, 人们更加期望能做到优生优育。孕前保健就是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降低出生缺陷、低出生体质量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一级预防措施, 是婚前保健的延续, 是孕产期保健的前移。深圳市于2013年开始行免费孕前检查项目。本文主要分析2011~2013年免费孕前检查项目推广之前自费来本院行孕前检查人群的疾病构成, 并对以后的孕前保健工作提出建议, 以便更好开展孕前保健工作。现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2013年准备生育的男女双方自愿来我妇幼保健院孕前保健门诊进行孕前检查, 男572例, 年龄25~45 (30±2.5) 岁, 女2730例, 年龄21~43 (25±1.7) 岁。

1.2 方法

在专职医师指导下填写深圳市统一的《孕前保健手册》, 由专职医师负责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临床专科检查和辅助检查。一般情况检查包括病史询问、用药史、孕育史、家族史、饮食营养、生活习惯、环境毒害物接触、社会心理因素等项目。临床体格检查按常规操作进行, 包括对男女生殖系统的专业妇科及男科检查。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生殖道分泌物、妇科B超、乳腺B超、腹部B超等。专项检查包括乙肝血清学检查、风疹病毒、巨细胞、弓形体、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查、HIV、性激素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等。将检查结果列表如下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见表1~2。

检查结果疾病检出率男性21%, 女性23%, 其中生殖系统疾病最高, 男性检出率15%, 占检出疾病的56%;女性检出率27%, 占检出疾病的46%。内科疾病中, 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高, 女性以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率高。

3 讨论

生殖系统疾病中以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为主, 淋球菌感染少见。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后寄生于细胞内, 可逃避机体免疫排斥而长期存在, 不表现感染症状, 可无特殊临床表现, 常被忽略[1]。衣原体感染所致不孕与引发生殖器官炎症和机械性阻塞, 引发免疫异常有关[2]。男性衣原体感染容易引起尿道炎、前列腺炎进而出现少弱畸精症, 引起女方流产或不育。所以对衣原体感染必须治疗这一点毫无争议, 而且建议有性生活史的妇女每年进行衣原体的筛查。支原体感染是否需要治疗仍然有一定分歧, 正常女性生殖道可能带有支原体, 它像念珠菌性阴道炎一样属于条件致病菌, 检出率高。90%病人经过一到两个疗程抗生素联合治疗后均能转阴, 但半年后再复查支原体又出现阳性。目前我们认为患者局部检查没有炎症表现者, 多属于健康携带者可能性比较大, 可不需治疗。如患者精神压力较大, 可行一到两个疗程治疗, 未转阴也不必强求。不建议反复治疗以免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思想及经济压力及长期应用抗生素出现的副反应。

在检出疾病中, 宫颈HPV感染率也较高, 以高危型为主。这可能与深圳以年轻外来人口居多且性开放等因素相关。宫颈癌发病率呈年轻化及上升趋势, 建议任何有3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均应行宫颈癌筛查。有75%的女性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间感染PV[3]。但大部分通过自身的免疫力可能自行清除病毒, 目前对于HPV的感染无特效药, 对HPV阳性, 细胞学检查正常的妇女建议可先妊娠, 但需要定期随访观察。

在内科疾病中检出较多的是甲状腺功能异常、高脂血症、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抵抗、地中海贫血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内分泌疾病及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上升, 内分泌及代谢的异常增加了流产的风险。西班牙学者Escobar GM系统地证实了母体甲状腺激素在胎儿脑发育第一期 (妊娠1~20周) 的重要作用, 美国学者Haddow等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关于母体亚临床甲状腺激素缺乏与后代神经智力发育的临床研究[4]。其中甲减对胎儿的危害较大, 妊娠期临床甲减损害后代的神经智力发育, 增加早产、流产、低体重儿、死胎和妊娠高血压等风险, 必须给予治疗 (口服左旋甲状腺素) , 治疗目标TSH在妊娠早期0.1~2.5m U/m L, 妊娠中期0.2~3.0m U/m L, 妊娠晚期0.3~3.0 m U/m L。另外, 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等若未纠正会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和妊娠结局[5]。建议改善生活方式, 口服二甲双胍将症状改善后再考虑妊娠。在检出疾病中艾滋病1例, 梅毒16例, 提示不能忽视对STD的检查, 女性梅毒早期如不治疗或治疗量不足, 可传染给胎儿, 并有传染性, 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及先天梅毒, 或出生时外观正常, 以后发生症状[6]。梅毒复发时症状不明显, 不易察觉, 故更应足量正规治疗后才能生育。地中海贫血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常见和最高发病率的血红蛋白病, 是具有遗传性的贫血溶血症, 危害性大[7], 若夫妇双方为同一类型的地贫, 每次妊娠有1/4机会可能生育重型地贫儿, 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故孕前应常规行地贫筛查。

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优生优育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 孕前保健作为产科的预防医学, 对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降低出生缺陷, 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8]。我区的孕前保健存在如下问题: (1) 社会对孕前保健的认识和宣传尚不够, 主动要求孕前保健的人数不是很多; (2) 人们的生殖健康意识不够, 从孕前保健的检出疾病来看, 感染性疾病占大部分, 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人和女性衣原体感染病人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3) 虽然孕前保健基本规范开展, 但目前尚无全市统一的孕前保健管理系统, 检查的项目有待更加合理和规范, 资料的保存和统计困难, 不利于总结、分析和反馈; (4) 计生部门孕前保健查出问题的顾客, 因条件所限, 转诊流程不通畅, 很多没有得到有效地指导。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和措施:除医院和相关科室加大孕前保健宣传外, 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和全社会都重视, 加大投入, 扩大宣传, 是否医院与计生部门沟通, 建立互通渠道, 方便孕前保健时查出问题的顾客来我院咨询处理和接受相关指导;针对人们的健康意识不够, 加大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 尤其是生活习惯和性卫生, 以减少生殖器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利用我院网站、院刊多渠道普及生殖健康知识等。从孕前保健检查结果分析, 男性检出疾病较去年有所变化, 前列腺炎, 弱精症病人增多, 提示男性生育力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建议注重男性生殖健康问题。目前全市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已有卫生部的电脑管理系统, 但我市尚没有形成相应的网络管理系统, 有条件建议建立孕前和孕期保健成一条龙服务的管理系统, 大大提高孕前保健的管理水平, 使孕前保健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于丽红, 陶颖, 郭洪岩.不育不孕患者性传播疾病四种病原体检出情况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 (1) :105-106

[2]陈慧, 连石.沙眼表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的关系[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1, 19 (1) :55-57

[3]Holmes K, Mardh P, Spading P, et al.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M].3id ed.New York:Mc Gmw.Hill, 1999, 347-359

[4]Haddow JE, Palomaki GE, Allan wc, et al.Maternal thyroid deficiency during pregnancy and subseguent neuropa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J].N Eugl J Med, 1999, 341:549-555

[5]Cardozo E.Pavone ME, Hirs Meld-Cytron JE.Metabolic syndromeand oecyte uality[J].Trends Endecrinol Metab, 201l, 22 (3) :103-109

[6]吴金荣, 刘新红.268例孕前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3, 3:73-75

[7]郑琳, 黄海龙, 范向群, 等.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11) :1665-1666

深圳市龙岗区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1年期间笔者所在中心辖区生殖健康普查普治的街道服务对象开展调查,包括户籍人口和常住流动人口,年龄20~60岁;另选取笔者所在区妇幼保健院和坪地街道医院近5年的乳腺疾病影像检查资料。

1.2 方法与流程

对参与的技术人员严格培训,统一标准,严格规范地按照课题设计的流程图进行操作。

1.2.1 由街道和社区计生办提供辖区按政策接受普查普治的育龄妇女基本情况,包括适龄人群数量,实际接受检查的人数,未参加普查者的工作、婚育、家庭经济等情况。

1.2.2 由专人组织普查人员,分发宣传手册、调查问卷和乳腺自我检查表,并作详细的示范讲解。

1.2.3 由专科医生对普查对象进行临床体检和红外线扫描,对阳性和可疑对象建议彩超和钼靶X线检查,并追踪结果。

1.2.4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用SPSS 11.5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筛查覆盖率

以全区13个街道来统计,只有5各街道开展乳腺疾病筛查工作,筛查覆盖率为38.46%;以街道户籍人口和常住流动人口的育龄妇女为基数,户籍人口筛查率为78.6%,常住流动人口筛查率为36.87%。

2.2 认知度

通过回收问卷的统计,对于乳腺病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仅为30.15%,乳腺自检知晓率为16.8%,规范的自检方法更是极少的服务对象知道。

2.3 乳腺疾病筛查结果

完成资料完整的调查问卷1860份,疾病筛查6569例,其中乳腺疾病检出率占63.19%,乳腺增生占36.87%,乳腺肿块占21.96%,乳癌3例占0.046%,其他3.9%。

2.4 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年龄、文化程度、结婚年龄、职业、妊娠次数、初产年龄、肥胖指数、生育胎数有显著性差异性。乳腺增生与职业有明显相关性,具有显著差异,以机关干部和科研等脑力劳动者发生率较高,以35~45岁年龄组为患病高发组。

2.5 影像筛查分析结果

39例回顾分析显示,三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以钼靶、彩超更高,钼靶的符合率为84.62%(33/39),彩超的符合率为79.49%(31/39),联合诊断为89.74%(35/39)。3例钼靶检查阴性而彩超发现低密度结节,2例有恶性征象,4例彩超检查阴性而钼靶发现微小钙化,经病理证实为早期乳癌。钼靶X线因多发钙化诊断为乳腺癌,手术和病理证实33例,占多发钙化的84.6%,占乳腺钙化的20.6%;彩超利用PW所测的Vs=(23.8±1.5) cm/s和RI=(0.85±0.11)作为区分良恶性病变之间的临界值,可明显提高筛查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

3 讨论

3.1 乳腺疾病的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乳腺疾病的筛查与影响因素已有较多报道[1,2]。笔者本次调查结果数据也比较相近,但此次更倾向于干预措施的研究。此次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关于乳腺疾病的筛查率、覆盖率和认知度都很低,而乳腺癌二级预防筛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是最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群防措施。早期乳腺癌由于缺乏明显自我症状,自我发现是很困难的,往往被人们忽视,因此,为了早期发现乳腺癌就必须开展乳腺癌的普查和自我检查,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早已从中受益,原因是70%以上的妇女每年参加一次乳腺专业检查,使得90%的乳腺癌被早期诊断,临床实践证明,乳腺癌如果早期诊断,90%的患者可以治愈。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识别早期信号、高危因素,懂得乳腺自查方法,坚持自检,定期普查,积极治疗乳腺疾病。

3.2 钼靶X线与彩超联合使用在早期筛查中的价值

钼靶X线能显示透亮脂肪背景下的微小肿块,难以显示致密腺体内的病灶,对于腺体较小更是显示不良,而超声可多方位扫描的优点恰好弥补了钼靶的不足,彩超可通过肿块显示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及快速动脉型血流频谱及阻力指数增高作为诊断乳腺癌的依据,良恶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敏感性可达80%以上,特异性65%以上,适合筛查[3]。

钙化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超声对肿块检出率高,但对周边微细结构的分辨力不如钼靶,乳腺钼靶X线片对钙化高度敏感,可发现临床触诊、彩超、红外线扫描阴性病例中的乳腺钙化,并根据多发钙化的特征诊断隐性乳腺癌。两者各有优势,可以互相补充,明显提高诊断率。

对于乳腺良恶性钙化区别的研究目前已比较成熟,多发钙化的形态及单位面积钙化数量在乳腺恶性疾病诊断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泥沙样、针尖样、团簇样以及形态不一致的短棒状、分支状混合型钙化和每平方厘米钙化数目超过20个的病例要提高警惕,本组病例与文献报道相仿。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妇女中1/3可以发现乳腺钙化灶,乳腺癌患者乳腺钙化病灶的发生率高达30%~48%,若采用放大摄影技术,乳腺钙化病灶显像率可提高到53%,因此,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仍可查出部分有钙化的早期隐匿性乳腺癌,其意义深远[4,5]。

3.3 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在乳腺癌普查中的优势

3.3.1 乳腺癌的普查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必须由医务人员与被查单位等动员和组织协同完成,在计划生育系统的网络中正是扮演这样的角色,由于广东省人口计生委推行的生殖健康普查普治进社区工作主要是由计生中心承担,经过多年的磨合,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成熟的模式,相互之间的配合、协作默契,并且基层计生办掌握辖区的户籍和常住流动人口的第一手完整资料,有方便快捷的联络方式。

3.3.2 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另外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宣传和培训。每年各中心都要印刷大量的关于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方面的宣传资料,进工厂,下社区,并通过各种宣传日发放资料,组织免费的小讲座,完全可以在活动中加入乳腺疾病影响因素和防治的宣传知识,以提高乳腺疾病筛查的筛查率、覆盖率、认知度,使广大基层妇女学会乳腺自检知识,而达到资源整合,一级预防,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开拓创新,提出干预模式

笔者在筛查的基础上,综合上述因素,认为完全可以由计生中心来担负乳腺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工作。由政府财政经费支持,构建计生中心生殖健康大型流动体检车模式,赋予其新的职能和社会责任,一站式的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笔者所在中心已征得区政府和人口计生局的意向同意,正组织筹备工作。使用综合体检医疗车,车内可一次性配备钼靶、超声、检验、妇检、查环查孕工作室,车外进行宣传和培训,可以在广场、大型企业、社区开展一站式服务,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把一、二级预防工作扎实推进。

总之,建立以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计生为主体,以社区计生服务站为基础的技术服务网络,全面开展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和乳腺疾病普查普治工作,健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实行系统化管理,建立定期随访和质量分析制度,极大提升此项工作的长效性和实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华,李建梅,王唯,等.1946例社区妇女乳腺疾病筛查结果分析.右江医学,2010,38(4):398-399.

[2]曾颖,何文山,王唯,等.75490例妇女乳腺疾病筛查及流行病学因素探讨.中国妇幼保健,2009,36(11):1465-1467.

[3]闵贤,周卫平,师明莉.健康体检中高频超声联合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超声杂志,2010,7(11):19-21.

[4]滕妍,曹满瑞,孙立宏,等.多发钙化的钼靶X线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50-52.

深圳市龙岗区 篇7

改革开放,决定着当代中国的命运。2012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就选择了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深圳,他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此后,习总书记围绕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改革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龙岗区作为城市副中心、深莞惠地理几何中心和深圳辐射粤东、联系海西的战略基点,当前正处于经济、城市、社会转型期,正在由常规发展阶段迈入跨越发展阶段,担负着打造特区改革发展新标杆的历史使命。

随着全国上下全面深化改革大幕的拉开,龙岗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紧紧围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按照“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平台”改革主攻方向,把改革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强力手段和制胜法宝,坚持抓早、抓实、抓领导,在全市各区中率先出台了改革实施意见和年度改革计划,从区级、部门和街道、社会各界三个层面强力推动改革,积极探索“高质化目标、市场化方式、法治化思维、社会化参与、科技化手段”的“五化”改革路径,最大限度抢抓改革机遇、破解发展瓶颈、释放改革红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

龙岗区现有1项改革被列为全国试点、2项被列为省试点、4项被列为市试点。同时,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8.8亿元、同比增长8.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5.54亿元、同比增长32.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各区中均名列前茅。

以“高质化目标”牵引改革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驱动,指出“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龙岗作为深圳的后发展地区,既有世界500强的企业——华为,也存在大量落后产业,在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结构和效益、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龙岗必须摆脱由要素成本优势所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按照打造“深圳质量”的要求,深入实施“高端引领、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创新制度机制,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集聚高等院校、高端企业、高级人才、创新平台“三高一平台”资源,以改革的思路把后发优势转化为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方面,我们面向国际集聚高端资源。融合国际化元素,探索新型合作办学模式,以国际化高等教育集聚智力资源,打造“东部智谷”,为更长时间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正式开学,深圳特色学院集中校园将于今年年内动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吉大昆士兰大学进入实质性筹备阶段,还有华盛顿大学、墨尔本大学正在洽谈引进,一批国际一流大学正在龙岗大运新城集聚,深圳东部国际大学城雏形初显。

另一方面,我们着力营造综合创新生态环境,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专项扶持资金实施细则,搭建“政产学研用资介”一体化的平台,打造创新沃土。现已引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试基地、中科院技术转移南方中心等一批技术先进、共享度高的创新平台,2014年上半年全区专利申请量6963件,同比增长12.9%,共有13个片区、89.6平方公里纳入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划,面积占全市近1/4,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市场化方式”撬动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论断。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龙岗区经过大运会的洗礼,城市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目前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成率还比较低,与特区一体化标准和目标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群众对生活的期待不断提升,要求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但是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在发挥好政府保基本、兜底线作用的基础上,如何有效缓解政府有限财力与快速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我们改变政府包打天下的传统做法,不断创新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拓宽社会资本进入民生领域的通道,发挥市场在提供高端优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在这方面,龙岗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政府资助型学校”改革试点,构建“社会建、政府养、社会办”的办学新模式,与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等知名教育品牌达成合作意向。在文体方面,我们以社会融资为主渠道,开展旧改项目配套文体设施改革试点,以BOT、BTO、ROT等多种融资模式推进大型文体设施建设,区科技馆、青少年馆、公共艺术馆已经开工建设,布吉文体中心力争今年年底动工。

以“法治化思维”谋划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

转型发展中的龙岗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健全制度机制、树立法制权威,更多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谋划工作、化解矛盾、保障安全。例如,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方面,我们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清单之外无权力”的理念,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全国率先编制权责一致的“权责清单”及运行流程图。省纪委专题通报了龙岗区的“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并要求全省各地各单位学习借鉴。

又如,在提升信访法治化水平方面,我们在横岗街道试点,整合调解、行政、司法资源,搭建信访诉求调处平台,探索了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给信访调解盖上一枚“法律章”,增加一道法律约束。既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又充分体现法治精神,将在全省推广。

以“社会化参与”推动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龙岗区的实际管理人口近400万,其中户籍人口仅43万,90%左右是流动人口,人口结构严重倒挂,而且居住在龙岗、工作在原特区内的“钟摆人群”不断增多,社会管理和服务事项庞杂,基层管理服务面临着人少事多的突出矛盾,呈现出“小马拉大车”的不利局面,基层治理水平与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

因此,创新基层治理成为龙岗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个关键着力点。我们将社区基层治理改革与社区股份公司改革、聘员管理综合改革结合起来,厘清社区综合党委、工作站、居委会和股份合作公司的职责,试点制定社区工作站权责清单,探索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通过“减员、整合、增薪、提效”整合基层资源,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治理新局面。

又如,在转移政府职能方面,我们着力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培育扶持、诚信自律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按照“一年破冰、两年推广、三年铺开”的思路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出台了政府向社会转移的22项职能目录、政府部门购买的180项服务目录、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100家社会组织目录,将部分管理服务事项交由有资质、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来承担,力争用3年时间形成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的长效机制。全区社会组织数量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现有社会组织1077家(含备案),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多元共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龙岗区也被民政部确认为首批“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

此外,针对区内居住类历史违建安全稳定隐患突出、基本公共服务配套缺乏等难题,我们选择南湾街道开展试点,先行探索综合整治路径。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为开发商、社区、业主搭建沟通平台,引导业主成立投资委员会,与物业公司建立协商自治机制,监督物业公司改进管理、加大投入、优化服务,形成了各方联动、共建共治格局,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试点期间社区信访量下降50%,撬动社会资源和市场力量投入超亿元资金,参与安全及基本民生设施整治工作,现已形成一整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并于今年年内在全区推广。

以“科技化手段”助力改革

当前,科技创新层出不穷,运用科技信息手段创新和优化政府服务管理方式,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龙岗区结合“织网工程”、智慧城区建设等工作,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服务管理模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社会投资重大项目备案等事项上,龙岗区向电商服务学习,试点推行全流程网上办理、快递收送件的智慧化服务新模式,为管理服务对象提供足不出户办成事的“网购式”体验。

对于暂时不能全流程网上办理的事项,实行行政服务大厅“一窗受理、并联办理、资料共享、统一送达”的联合办理模式,让数据在后台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免跑路。

深圳市龙岗区 篇8

1 资料和方法

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1月正式成立,现收集辖区2005—2010年间经广东省或深圳市职业病诊断小组确诊的所有病例资料,包括现场调查报告、样品检测结果、网络直报数据以及其他数据及影像资料等,按照危害类型、行业类别及事故原因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行业系统按照《国民经济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 4754-2002大类划分归类。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深圳市龙岗区现有工厂企业8 172个,从业人员96.7万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厂企业数3 289个,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12.7万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三氯乙烯、正己烷、粉尘、镉、铅、噪声等。2005—2010年,职业卫生监测企业总数8 784个,监测覆盖率为37.31%;此期间全区职业健康检查共294 686人次,其中发现职业禁忌证3 762人,共发现95例疑似职业病患者。

2005—2010年,全区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62宗,职业病人127例,患者年龄19~46岁,发病工龄18d~11a。其中死亡2例,病死率1.58%。

2.2 引发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析

龙岗区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毒物种类主要为有机溶剂、铅及其化合物、粉尘、噪声等,见表1。

全区127例职业病人中65例系有机溶剂导致的职业病,占全部职业病例数的51.18%,全区职防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各项有机溶剂专项整治工作,从而有效控制有机溶剂职业危害,减少此类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另外,重金属铅及其化合物导致职业病27例,占全部职业病例数21.26%。铅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来自3个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如何引导这些企业积极有效地开展铅及其化合物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是控制此类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

2.3 职业病危害事故行业分布分析

对2005—2010年我区职业病危害事故进行行业类别分析,由表中可以看到,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和电子及通信设备等制造业是引发我区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主要行业。其中金属制品业发生宗占所有职业病危害事故职业病人例占所有职业病人12.6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生11宗,占所有职业病危害事故17.74%;职业病人39例,占所有职业病人30.71%。见表2。

值得注意的是,1993—2005年,印刷业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3宗,病人94例,占全部病例数的30.5%[1,2]。而2005年后,印刷业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宗数直降至零,其原因一是我区职业卫生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对印刷行业、尤其是使用正己烷的印刷行业进行了综合治理;二是部分印刷类企业搬离龙岗区至其他地区发展。

2.4 引发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见表3。

从表3可知,发生事故的企业,基本都未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和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未实行“三同时”,导致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布局不合理;企业未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设置合理的作息制度,员工长期加班加点的工作,也是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几乎全部职业病患者都有长期加班的工作史;另外,不合理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无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警示标识,原材料采购、储存和使用过程缺乏合理监管以及工人职业卫生知识的缺乏都是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重要原因。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本次职业病危害事故分析表明,有机溶剂是我区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是我区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主要行业。

3.2对策

针对上述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原因,提出以下对策:(1)政府重视,多部门配合。政府应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从源头抓起,做好新、改、扩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审查工作。(3)企业应设置职业病防治专门机构,配专兼职人员,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制度,加强对有毒化学品的采购、保管和使用管理。(4)完善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劳动者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5)定期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尤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管与防控。(6)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岗前、在岗、离岗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7)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劳动者、尤其是对企业老板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让企业领导清楚并主动承担其应尽的法律责任[3]。(8)应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监督职能,督促企业领导落实职业病防治的各项工作。

摘要: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职业病危害事故,为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提供对策依据。方法 对6年间职业病危害事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其中行业系统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02大类划分归类;结果62宗职业病危害事故中,有机溶剂导致事故26宗,占41.94%;金属制品业发生事故14宗,占22.58%。127例职业病病人中,有机溶剂导致职业病65例,占51.1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生职业病39例,占30.71%;结论有机溶剂是该区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是我区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主要行业。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事故,有机溶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

参考文献

[1]李刚.深圳龙岗区2000—2005年有机溶剂职业性危害事故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286-2287.

[2]吴子俊,李刚,陈秋仕,等.深圳龙岗区37起有机溶剂职业性损害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4,31(5):46-47.

深圳市龙岗区 篇9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死亡率

为了解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现况及其特点,本文对该区2002—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做好儿童保健工作、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深圳市龙岗区2002—2007年所有户籍、暂住、流动人口中出生和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按“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程序和要求,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由各街道妇幼保健人员用统一印制的5岁以下儿童花名册、死亡报告卡、死亡登记册及死亡报表登记收集有关资料;区妇幼保健院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抽查和质控,以保证监测质量;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1CD一10)。

1.3 研究内容

①婴儿出生和5岁以下儿童登记及人数变动情况;②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及死亡原因、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等;③意外死亡:包括溺水、交通意外、意外窒息、意外中毒、意外跌落和其他意外,其他意外包括电死、砸死、压死、砍死、咬死、烧烫死、溺婴、弃婴等。

1.4 资料处理

采用Excel 2003录入数据;采用SPSS12.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自2002年以来,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和意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63.05%、64.49%、62.55%和50.21%,经趋势性χ2检验,不同年度各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年平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57‰、平均婴儿死亡率为7.75‰、平均新生儿死亡率为5.60‰,各死亡率均表现为流动人口最高,暂住人口次之,户籍人口最低,详见表1和表2。

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顺位。2002—2007年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意外死亡、早产、出生窒息、先天异常和呼吸系统疾病,见表3。

2.2 儿童意外死亡情况

该区6年活产婴儿124 977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1 196人(男703人,女493人),其中意外死亡243人(男143人,女100人),占20.32%,男女童间未见有差异,χ2=0.001,P=0.981;意外死亡率为1.94‰(243/124 977)。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成逐年下降趋势,χundefined=28.955,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儿童意外死亡率6年下降50.21%,小于同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幅度。

243例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中,l~4岁儿童144例,占59.26%:婴儿99例,占40.74%;新生儿35例,占14.40%。不同年龄组儿童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不同,1~4岁组为64.29%,高于婴儿组χ2=329.12,P<0.001)和新生儿组χ2=139.57,P<0.001),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χ2=329.12,P<0.001;△χ2=139.57,P<0.001

243例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中,户籍、暂住和流动人口分别占4.53%、20.99%和74.49%。不同户籍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不同,其中暂住人口组高于流动人口组,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8,P=0.002);暂住人口组与户籍人口组比较,经检验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P=0.2823)。暂住人口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高于户籍人口(χ2=8.350,P=0.004)和流动人口(χ2=10.370,P=0.002),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5。

2.3 儿童意外死亡原因构成

2.3.1 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前3位原因依次是溺水意外、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其中1~4岁儿童意外死亡前3位原因依次是溺水意外、交通意外和跌落,婴儿意外死亡原因主要是意外窒息和溺水意外;新生儿意外死亡原因主要是意外窒息,详见表6。

2.3.2 户籍和暂住人口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原因前3位是意外窒息、溺水、交通意外;流动人口意外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是溺水、交通意外、意外窒息;另外意外跌落居意外死亡第4位,详见表7。

*χ2=8.350,P=0.004;△χ2=10.370,P=0.002;**χ2=1.15,P=0.2823;△△χ2=13.68,P=0.002

3 讨论

3.1 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及医疗保健事业发展,深圳市龙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意外伤害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在逐年下降。深圳市2006年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93‰和6.16‰[1],同期相比较龙岗区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略高;主要与该区非户籍人口的比例过大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有关。

3.2 要重视儿童意外伤害的防制

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只是意外伤害的一部分,会给家庭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儿童意外死亡上升到发达国家水平的上限[2]。本研究结果显示,该区意外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20.32%,高于国内有关报道[3],为第一位死因;占1~4岁儿童死亡的61.95%。说明意外伤害死亡已成为严重威胁5岁以下儿童生命的主要死因,预防和控制意外伤害死亡可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年中儿童意外死亡率下降幅度低于总死亡率的下降幅度,表明各级卫生部门、儿童家长及社会各界要提高对防制儿童意外伤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3 针对儿童意外死亡情况开展防制工作

龙岗区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人数占74.49%,比例最大;暂住人口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最高。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前4位原因为溺水意外、意外窒息、交通意外及意外跌落,其中婴儿和新生儿意外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意外窒息;而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溺水意外(占42.36%)和交通意外(占25.00%)。户籍和暂住人口儿童意外死亡的首位原因是意外窒息,流动人口儿童意外死亡的首位原因则是溺水意外。防制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重点人群为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1~4岁儿童意外伤害防制重点是溺水和交通意外,婴儿和新生儿防制重点是意外窒息。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主要措施包括:①加强群众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家长提高儿童意外伤害防范意识,看管照顾好儿童;②加强社区卫生保健人员家庭急救知识培训和急救操作技术训练,使受伤害儿童在第一时间内,就地得到科学的抢救,尽量减少儿童死亡和伤残;③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减轻劳动者负担,让家长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照料儿童。

参考文献

[1]林艳,王虹,赵光临.深圳市2003-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7):56.

[2]林良明,刘玉琳,米杰,等.中国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趋势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1):28-31.

上一篇:二进神经网络下一篇:跨文化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