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通用8篇)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 篇1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招聘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以下简称普通雇员)的公开招聘工作,根据《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雇员管理试行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机关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雇员员额内出现岗位空缺需招聘普通雇员的, 应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但应聘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所从事专业或所学专业与拟聘雇员岗位对口的,可采取选聘方式招聘:
(一)应聘岗位属于市人事行政部门认定的本市事业单位当人才紧缺岗位的;
(二)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高级技师资格的;
(三)通过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
(四)市外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且为本市户籍人员配偶或符合随军条件的驻深部队军人配偶的。
本市事业单位当人才紧缺岗位目录和具体应聘条件由市人事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条 招聘普通雇员原则上应当面向本市户籍且持有《深圳市普通雇员基本素质测试合格证》(以下简称《合格证》)的人员公开招聘。已在我市机关事业单位雇用满1年以上且非因违法违纪解除雇用关系的人员,其自解除雇用关系之日起2年内视同持有《合格证》。
前款规定人员确无法满足岗位需要的,经市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方可面向未持有《合格证》的本市户籍及市外人员招聘。市外人员应聘普通雇员除应具备岗位要求的条件外,还应符合我市人才引进的相关规定。
第四条 应聘普通雇员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
(二)愿意履行雇员义务;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五)符合岗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应聘专业技术岗位普通雇员的,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第五条 市人事行政部门负责本市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招聘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区人事行政部门负责本区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招聘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经区人事行政部门授权,亦可由区属机关事业单位或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普通雇员招聘的组织实施。市属机关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普通雇员招聘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 普通雇员基本素质测试
第六条 普通雇员基本素质测试(以下简称基本素质测试)是评价应聘普通雇员者是否具备普通雇员所需基本素质的测试。
第七条 本市户籍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基本素质测试。
第八条 基本素质测试由市人事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第九条 市人事行政部门委托市人事考务机构统一命题测试,合格线由市人事行政部门统一划定, 对成绩合格的人员统一印制和发放《合格证》。
第十条 基本素质测试科目为《普通雇员基本素质测试》,分A、B两个类别。A类基本素质测试合格的考生可应聘本市专业技术类及辅助、工勤类普通雇员岗位, B类基本素质测试合格的考生可应聘本市辅助及工勤类普通雇员岗位。
第十一条 基本素质测试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市人事行政部门发布测试公告;
(二)考生通过互联网报名,网上付费并打印准考证;
(三)考生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测试;
(四)成绩合格的考生,凭有效身份证明到市人事行政部门委托的市人事考务机构领取《合格证》。
第十二条 《合格证》自取得之日起2年内有效。
第三章普通雇员公开招聘程序
第十三条 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普通雇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制定公开招聘计划;
(二)发布招聘公告;
(三)报名;
(四)资格初审;
(五)适岗能力测评;
(六)资格复审及考核;
(七)体检;
(八)确定拟雇人员名单并公示;
(九)办理雇用备案手续。
第十四条 雇用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空缺情况拟订公开招聘计划,报同级编制部门审核后,经行政主管部门汇总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公开招聘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招聘单位名称、行政主管部门名称及雇员岗位总数、雇员岗位空缺数、拟招聘总人数;
(二)拟招聘雇员岗位名称、专业、人数及所需资格条件;
(三)招聘对象范围。
第十五条 公开招聘计划经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后,由市属各单位、各区人事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招聘组织单位(以下简称招聘组织单位)负责发布招聘公告。招聘公告应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的网站发布,也可以同时在其他媒体上发布。
招聘公告须明确招聘岗位及人数、招聘范围和条件、招聘各环节的具体要求等内容。招聘公告的内容应当与经核准同意的公开招聘计划的内容一致。
第十六条 招聘组织单位委托市人事考务机构组织公开招聘的报名工作。
第十七条 资格初审由招聘组织单位负责,招聘组织单位在资格初审结束后3日内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网站公布资格初审结果和进入考试人员名单。
第十八条 适岗能力测评由招聘组织单位组织,也可委托市人事考务机构组织。适岗能力测评具体方式和内容由招聘组织单位自行决定,其中测评内容要与招聘岗位要求相符,测评方式可采取笔试加面试、直接面试、实际操作、专家评估等方式,按测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等额确定拟雇用人员。
第十九条 拟雇用人员由招聘组织单位组织到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和项目参照公务员录用标准执行。雇用岗位有特别要求的,应当事先在公告中说明。
第二十条 对体检合格的拟雇用人员由招聘组织单位负责对其德、能、勤、绩、廉以及适应所报考职位的相关情况进行考核,并对其资格条件进行复审。
资格复审应安排资格初审人员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主要审查报考人所提供的材料是否真实,是否与公告及报考岗位所列条件要求相符。考核可采取到报考者原单位实地调查、调档审阅等方式进行。雇用单位须对资格复审和考核结果做好登记。
第二十一条 拟雇用人员名单由招聘组织单位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日。
拟雇人员经公示,没有投诉或有投诉经查投诉不实或投诉属实但不影响雇用的,由用人单位为其办理雇用备案手续。
拟雇人员经公示,被投诉查实不能雇用的,由各区人事行政部门或市属机关事业单位取消其雇用资格;对投诉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办理雇用手续,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雇用。第二十二条 雇用单位应在公示结束后2个月内备齐规定资料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招聘单位未经核准擅自招聘人员,不按招聘公告规定程序和要求招聘人员,或有其他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行为,情节轻微的,责令纠正并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追究招聘单位负责人责任;
(二)对招聘单位进行通报,并限制其一定时限内的招聘权限;
(三)人事行政部门对其招聘结果不予认可,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凡参与招聘工作人员在招聘工作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禁止其参与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属人事干部的责令其所在单位将其调离人事工作岗位;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指使、纵容他人作弊,或在测试、测评、体检、考核等过程中参与作弊的;
(二)故意泄露测试、测评题目的;
(三)在资格审查中徇私舞弊、失职失责,致使明显不符合条件的考生进入测评,或恶意拒绝符合资格条件的考生应聘的;
(四)有其它违反规定影响招聘工作公平、公正进行的。
第二十五条 应聘人员有下列情形的,5年内不受理其应聘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申请,其中尚未办理雇用手续的,取消其雇用资格;已经雇用的,解除雇用合同。
(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雇用资格的;
(二)在招聘过程中作弊等其它严重违反招聘纪律行为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各区人事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实施细则制定本区的招聘实施细则,报市人事行政部门审定后颁布实施。
第二十七条 本细则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管理实施细则》(深人发〔2005〕5号)有关条款与本细则冲突的,以本细则为准。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 篇2
日前, 国务院出台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方案后, 青海第一时间成立“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及配套完善工资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并印发了《改革工作方案》。截至目前, 调整基本工资标准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 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进入兑现工作阶段, 7月20日前将全部兑现到位。
这次调资的一多半用于缴纳养老保险费, 另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原执行的津补贴中纳入基本工资, 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工资结构。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 篇3
[关键词]罪驾入刑;阻却事由;建议对策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内容进行修改以来,危险驾驶机动车行为纳入了犯罪的范畴。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危险驾驶案件情况看,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罗湖区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危险驾驶罪案件10件10人,提起公诉10件10人,已经判决8件8人,正在审理2件2人,笔者结合该院2011年5月1日以来办理此类案件情况,从醉驾的认定标准、诉讼程序、具体适用法律等方面加以分析,认为存在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一、“醉酒”的认定标准
关于“醉酒”的标准,驾驶人员只要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就认为是醉酒驾车。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没有争论,争论在于“醉酒”标准的具体适用上。“醉”与“非醉”,笔者认为,坚持单一的量化标准鉴定“醉”与“非醉”有失公允,与刑法平等性原则不符。诚然,所谓“醉驾”必然要求行为人处于酒醉状态,意识迷糊,控制力不足,足以产生危险性。“醉”与“非醉”并非仅仅依靠检测酒精含量所能鉴定的,即使检测,也不能做出足够精确合理的醉酒判断。当“醉驾”遭遇刑罚时,刑法适用的严谨性和平等原则要求我们应当作出足够精确合理的醉酒判断。体质因人而异,酒精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有人喝一杯酒就醉,有人喝一箱酒才醉,“醉”与“非醉”应该综合考量。单一量化论者提出达到只要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的酒精含量就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观点,全然不虑及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诉讼程序方面的问题
(一)诉讼时效问题困扰办案人员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犯危险驾驶罪的只能判处拘役,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关于逮捕的条件。因此,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刑事拘留期限亦不能适用《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延长期限的规定,即刑拘期限只能是三日。如果检察院是星期五收的案件,则必须在当天审查移送到法院,否则就会超期,这对办案任务繁重的基层而言,在三日内完成从侦查、提审到起诉的整个诉讼过程,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这种处理方式违背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首先,两天的工作时间很难保证案件审查的质量,如遇到需要退查的案件,则无法处理。其次,没有给嫌疑人提供请辩护人所需的充足时间和方便,第一天受案,第二天起诉,很多嫌疑人连辩护律师都找不到的情况下案件已经起诉到法院,法院三天之内判决,这样的处理方式违背基本的诉讼常理,无法给嫌疑人的诉讼权益提供充足的保障。
(二)能否顺利诉讼存在疑问
对于涉嫌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刑诉法明文规定的刑拘期限内不能诉讼终结的,只能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如果犯罪嫌疑人违反法定义务规定甚至逃离居住地,公安机关只能通过追逃,再次将其刑拘。由于不能适用逮捕,刑拘后如果三日内仍然不能获判,又只能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同样,如果犯罪嫌疑人不认罪或在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过程中翻供依法适用普通程序后,刑拘期限届满只能变更强制措施。
(三)取证的合法性面临挑战
在证据的取得上,将醉驾从行政处罚“升格”为刑事处罚后,对执法机关的执法程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证据的取得更加严谨和规范,但从目前的规定来看,尚缺乏全国统一的执法标准。
1.证据来源规范、合法问题。根据以往公安机关查处酒驾违法行为的情况,不排除有驾驶员在被查处之后不承认自己是司机,有的驾驶人员在远处看到交警弃车而逃,甚至有可能对送检样本提出质疑。如何保证证据符合三性要求是一个问题。
2.“呼气”检测和血液检测两个环节的间隔时间问题。对于80毫克这个直接关系“醉”与“非醉”、“罪”与“非罪”的关键界限如何掌控需要明确。特别是当“呼气”检测结果为80余毫克时,那么从“呼气”到血液检测的时间长短,将直接影响“罪”与“非罪”的认定。因为,酒精本身就容易挥发,而每个醉酒者的体质也不相同,在刚刚达到醉酒的标准时,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血液检测,很可能会导致当时醉酒的违法者在血液检测时已达不到醉酒的标准。同时,当犯罪嫌疑人的血液作为证据提取后,如何对证据进行固定和保全问题凸显。一是在血液送检的过程中,如何防止因酒精挥发导致检测数据失真的情况。醉酒驾驶如发生在边远乡镇,那么采集的血液样本就可能因路途遥远,在送检途中出现挥发,这就要求对送检的样本进行严格的密封和其他技术手段防止酒精挥发。二是如果犯罪嫌疑人对鉴定结论提出异议申请重新鉴定,如何避免出现保全的血液样本因长时间存放,使得重新检验后酒精含量达不到醉酒的标准,致使犯罪嫌疑人逃脱法律制裁的情况发生。
三、适用法律和执法方面的问题
(一)机动车的认定不明确
在如何界定机动车的标准上,全国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具备电动车检测资质的机构在全国范围都十分稀缺,浙江省仅有两家机构具备检测资质。一旦需要对机动车进行鉴定,显然就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二)“醉酒驾驶”是否需要增设情节的限制性规定的问题
《刑法修正案(八)》中没有对“醉驾”部分作出“情节恶劣”的情节限制,但理论界对此多有讨论。有学者的观点是:在当下汽车社会安全风险严峻时刻的刑法解释论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本身就应当解释为属于“情节恶劣的”的危险驾驶行为之一,对此行为定罪根本就不存在另外的“情节恶劣”这个要素的限制。[1]他进一步强调,“醉酒驾驶机动车”解释论上的含义是指,只要醉驾,不论是否具有其他恶劣情节,只要不具有其他出罪要素(如无故意或者紧急避险等情形)的,均构成本罪。
笔者认为,不对“醉驾”作出情节的限制,一律入刑会导致矫枉过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司法资源的压力。如按学者所说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本身就应当解释为情节恶劣的情形之一”,醉酒驾驶就是恶劣的情节,足以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危害,能够触刑受罚。对此,笔者试问,相比较于“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的行为,难道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其情节不恶劣?其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危险?在正常思维理解下,追逐竞驶和醉酒驾驶的危险系数是相当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追逐竞驶的危险系数要远大于醉酒驾驶。
四、建议对策
(一)应对立法规定进行补充或修改
从立法补充的层面来说,可以考虑根据醉驾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措施。可以考虑在行政拘留期间送检,对鉴定时间予以限制,以区别于其他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案件。如可规定抽取的血样应当在一日内送检,检验鉴定机构在两日内出具鉴定文书。同时规定一旦确定醉驾,不影响对其他违法行为行政拘留的执行。
对仅是醉酒驾驶未造成一般交通事故而被查获的,可以适用目前《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的拘役刑罚。对造成一般交通事故如伤人、车辆部分损坏等或造成道路长时间拥堵严重影响正常交通秩序的,可以按照《刑法修正案(八)》关于危险驾驶罪第二款“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应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以便司法实践操作
应对取证活动进行统一的程序性规定,避免标准不一情况。应对“机动车”、“驾驶行为”的认定等适用法律方面进行规定。机动车的界定应出台全国统一规定,避免各地执行标准不一,甚至出现在此地构罪在彼处却不构成犯罪的情形。
(三)应对取证的程序作出规范性规定
为解决取证合法问题,可以考虑给执勤交警配发带有录像功能、可以记录执法全过程的执法记录仪,在执法现场的警车上装备电视监控设备。证据的提取主体要在2名以上,要有见证人在场,证据鉴定机构必须要有鉴定资质,且对醉酒嫌疑人抽取血样时也应备份一份,以供二次鉴定等。
(四)应对“醉驾”应作出情节的限制
此次《刑法修正案(八)》没有对“醉酒驾驶”作出限制性的情节规定,将会产生解释逻辑上的断层。对高危险系数的追逐竞驶行为设定限制性的情节规定,而不对低危险系数的醉驾行为设定规定,这不符合逻辑。在笔者看来,“醉驾”入刑体现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也是民生刑法的进一步彰显,但“醉驾”是作为一种社会顽疾,并不是仅仅依靠“入刑”,提高惩罚的限度,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根除的,而更应该注意激励良好的驾车习惯。刑罚不是万能的,只是防止犯罪的一种措施,也是最严厉的措施,我们应当谨慎使用。更进一步说,对“醉驾”一律入刑,会加剧司法成本,加大司法资源的压力。因此,一个良好的立法者更应该多关注于如何预防“醉驾”,而不是惩治“醉驾”,并且注意刑罚的限度。因此,增加对“醉驾”作出限制性的情节规定,理性对待“醉驾”才是对法律本质的坚持,才是对民意的回应。
[参考文献]
[1]参见四川大学魏东教授在其法律博客刊发的《“醉驾”入罪问题讨论》一文。
深圳机关事业单位拟聘拟调人员 篇4
计划生育情况个人承诺书
承诺人姓名,性别 □男□女,身份证号码:,婚姻状况 □未婚 □初婚 □离异 □丧偶 □双方再婚 □男再婚女初婚 □女再婚男初婚,子女数(含配偶所生),是否已孕□是□否,有无违反计划生育规定 □有□无。
承诺人承诺上述信息全面、真实、准确,知晓如有弄虚作假情形,将被取消办理聘任、聘用、市外调入手续或解除聘用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承诺人: 承诺时间: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聘任制公务员的管理,保障用人机关和聘任制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深圳市各级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的管理。
本办法所称聘任制公务员,是指行政机关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限额内根据本办法以合同形式聘任、依法履行公职、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聘任制公务员在聘任期间依法享有相应的公务员权利,并履行公务员义务。
第四条 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市人事部门)负责本市聘任制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
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区人事部门)在市人事部门的指导下,按管理权限负责本区所属行政机关的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工作。
第二章 职位分类和管理
第五条 机构编制部门按照行政机关的职责任务和实行聘任制公务员的职位目录,在行政机关编制限额内核定聘任制公务员的编制。
对于承担阶段性任务、专项任务的,机构编制部门在核定编制时应当明确编制的使用期限。
第六条 聘任制公务员职位分为专业类职位和辅助类职位。
专业类职位是指机关工作中专业性较强,承担一定专业管理职能的职位。
辅助类职位是指机关工作中事务性较强,属于辅助从属性质的职位。
第七条 专业类职位和辅助类职位按照工作性质纳入相应的职组、职系。每一职系可以按照职位特点、任职资格、权责轻重设高级主任、一级主任、二级主任、主管、助理等若干职务层次。
第八条 市人事部门对公务员职位进行分析评价,定期颁布实行聘任制公务员的职位目录,并根据经济社会和公共行政管理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建立职位的动态管理机制。用人机关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向市人事部门提出补充或调整职位目录的建议。各区用人机关认为需要补充或调整职位目录的,由区人事部门统一向市人事部门提出建议。
聘任制公务员职位空缺不得使用委任制公务员。
第九条 用人机关应根据本机关聘任制公务员的编制配备情况和职位目录拟定聘任制公务员职位设置方案,报市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职位设置方案应包括本机关聘任制公务员编制的配备情况、职位设置的总体情况、各职位的设置理由和职位说明等。职位说明按照市人事部门统一的要求和格式编制,明确职位的名称、工作责任、工作权限、任职资格条件等。
第三章 招聘程序
第十条 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有相应的职位空缺,并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十一条 聘任制公务员应聘人应具备《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基本条件及职位规定的资格条件。
专业类职位的资格条件应要求应聘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
第十二条 招聘聘任制公务员一般实行公开招聘。
专业适用面较窄、应聘人选来源较少且难以形成竞争,或者其他性质特殊的专业类职位,经市人事部门批准,可以采取选聘方式招聘。市人事部门可定期公布采取选聘方式招聘的职位。
第十三条 采取公开招聘方式的,由用人机关拟订招聘计划报市人事部门审核。招聘计划须包括招聘职位、招聘人数、所需资格条件、聘期、薪酬待遇等内容。
公开招聘由市人事部门参照委任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有关规定组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和考察,择优确定拟聘人员。笔试和面试的内容根据职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综合设定。
市人事部门可委托区人事部门或用人机关组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和考察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
第十四条 采取选聘方式的,用人机关应提交选聘方案报市人事部门审核。选聘方案须包括选聘职位、拟聘人数、所需资格条件、选聘范围、聘期、薪酬待遇、考试或考核的方法及程序等内容。
用人机关应组成考评小组,按照选聘方案规定的范围、资格条件等选定应聘人,并按照选聘方案规定的考试或考核方式和程序,在应聘人中确定拟聘人员。
第十五条 拟聘人员名单应当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7日。
公示期间,任何人可以向市人事部门反映招聘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市人事部门应在接到投诉举报后7日内组织调查。
经调查核实,对违反招聘纪律的应聘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取消考试、考察或体检资格,不予聘任或取消聘任等处理。其中,有舞弊等严重违反招聘纪律行为的,5年内不得被机关事业单位录(聘)用。
第十六条 公示期满,没有异议或虽有异议但不影响聘任的,用人机关应在30日内将拟聘人员有关材料报市人事部门审批。
第四章 聘任合同
第十七条 用人机关应当在市人事部门同意聘任后,根据招聘计划或选聘方案与聘任制公务员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聘任合同文本由用人机关和聘任制公务员各执一份。
第十八条 聘任合同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合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合同期限;
(三)主要工作职责、主要工作任务或绩效目标;
(四)工作条件和工作纪律;
(五)工资、福利、保险待遇;
(六)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
(七)违约责任;
(八)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合同的其他内容。
聘任合同标准文本由市人事部门制定。
第十九条 聘任合同期限为1至5年,由用人机关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确定。聘任合同期限不得超过其编制的使用期限。
用人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首次签订聘任合同的,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为1至6个月。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内。
第二十条 聘任合同期满,用人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双方愿意续聘的,可直接续签聘任合同。是否续签聘任合同,应当在聘任合同期限届满30日前确定。
第二十一条 聘任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解除。
变更聘任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聘任合同文本由用人机关和聘任制公务员各执一份。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任制公务员可以单方解除聘任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依法服兵役的;
(三)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
(四)用人机关未履行合同主要义务的。
聘任制公务员在试用期内单方解除聘任合同,应当提前5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机关。聘任制公务员因前款第(二)、(三)、(四)项情形之一单方解除聘任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机关。
除上述情形外,聘任制公务员提出解除聘任合同未能与用人机关协商一致的,聘任制公务员应当继续履行合同;6个月后再次提出解除聘任合同仍未能与用人机关协商一致的,即可单方面解除聘任合同。
第二十三条 聘任制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机关可以单方解除聘任合同:
(一)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
(二)因违反纪律或者责任事故,或者因失职、渎职、营私舞弊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有其他违法行为,不宜继续在该单位任职的;
(五)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聘任条件或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
(六)考核不合格的;
(七)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无法从事原工作,或无法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任务或目标的;
(八)因机构编制发生变动或其他签订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
(九)聘任制公务员未经用人机关同意在其他单位兼职的;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机关因前款第(六)、(七)、(八)项情形之一单方解除聘任合同的,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聘任制公务员本人。
第二十四条 聘任制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机关不得单方解除聘任合同:
(一)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二)女性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三)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5级至10级伤残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任制公务员不得单方解除聘任合同:
(一)国家和省、市重点工作项目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所承担的任务未完成或者尚无人接替的;
(二)从事或者曾从事涉及秘密的工作,在规定的保密期限内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聘任制公务员违反前款规定单方解除聘任合同给用人机关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聘任合同终止:
(一)聘任合同期满;
(二)双方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
(三)聘任制公务员按照有关规定退休;
(四)聘任制公务员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七条 聘任合同期满,有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三)项规定情形的,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有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其他情形之一的,聘任合同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第二十八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解除聘任合同的,用人机关应向聘任制公务员支付经济补偿:
(一)用人单位向聘任制公务员提出解除聘任合同,并与聘任制公务员协商一致解除聘任合同的;
(二)因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解除聘任合同的;
(三)因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六)、(七)、(八)项的规定解除聘任合同的;
(四)除用人机关维持或者提高聘任合同约定条件续订聘任合同,聘任制公务员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因聘任合同期满终止聘任合同的。
第二十九条 经济补偿按照聘任制公务员在用人机关连续服务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聘任制公务员1个月的月工资,不足1年的按1年计。
前款所指月工资以聘任合同解除前12个月本人的月平均工资计算;不足12个月的,以实际工作月的月平均工资计算。
第三十条 用人机关违反本办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聘任合同,聘任制公务员要求继续履行聘任合同的,用人机关应当继续履行;聘任制公务员不要求继续履行聘任合同或者聘任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聘任制公务员支付赔偿金。
第三十一条 用人机关为聘任制公务员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其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但约定的服务期不得超过聘任合同期限。
聘任制公务员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机关支付违约金。用人机关要求聘任制公务员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第三十二条 用人机关应在解除或者终止聘任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聘任合同的书面证明,并及时为聘任制公务员办理人事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相关手续。用人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聘任制公务员的人事档案;聘任制公务员不得无故不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聘任制公务员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机关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应当向聘任制公务员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第三十三条 聘任合同签订、变更、解除或者终止的,用人机关应自合同签订、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后10个工作日内将情况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
第五章 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
第三十四条 聘任制公务员实行协议工资制。
聘任制公务员工资待遇根据所聘职位的职组、职系、职务层次、职责任务、相近职位委任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以及市场薪酬水平等因素确定。
第三十五条 聘任制公务员的休假,按照国家有关公务员休假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聘任制公务员在国家有关公务员养老等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出台前,暂时参照企业员工的办法,参加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并按照本市公务员的有关规定参加医疗保险,享受相关保险待遇。
聘任制公务员实行职业年金制度,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章 考核、奖惩和晋升
第三十七条 用人机关建立以聘任合同为基础,试用期考核、平时考核、考核和聘任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对聘任制公务员进行考核,重点考核聘任制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及其完成聘任合同确定的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的情况。
第三十八条 考核和聘任期考核应以平时考核为基础,考核和聘任期考核结果作为聘任制公务员续聘及奖惩的依据。聘任制公务员尚在试用期的,不参加考核。
第三十九条 聘任制公务员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须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
聘任制公务员列入用人机关考核优秀率的计算基数。
第四十条 聘任制公务员考核获得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按照本市公务员考核奖金发放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对聘任制公务员的奖励,参照公务员奖励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对聘任制公务员的处分,参照公务员处分的有关规定,对违纪公务员可处以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
第四十三条 用人机关应当根据工作需要为聘任制公务员提供必要的培训。
第四十四条 本机关召开干部民主推荐或其他会议时,聘任制公务员有参加的权利,会议只面向中层以上干部召开的,享受30级薪级以上的聘任制公务员可参加。聘任制公务员不得作为委任制公务员职务的推荐对象。
第四十五条 聘任制公务员在同一职系较低职务层次的职位上连续被聘任满6年,表现优秀、能力突出、具备上一职务层次的职位所要求的知识、技术及能力,且上一职务层次有职位空缺的,可以通过考核或竞争等方式,晋升至上一职务层次的职位任职。
晋升聘任,由用人机关成立晋升委员会进行考核或组织竞争性考试,经机关领导班子决定并报市人事部门同意后,方可与聘任制公务员重新签订聘任合同。
第四十六条 聘任制公务员在聘任期间,经现用人机关与其他用人机关协商一致,且聘任制公务员本人同意的,可转聘至其他用人机关的相同职位。
聘任制公务员在聘任合同期满后30日内,其他用人机关可直接聘任其至相同职位。
聘任制公务员需要转至不同职系聘任的,应参加该职系的公开招聘或选聘。
第七章 争议处理
第四十七条 聘任制公务员与用人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非本市户籍聘任制公务员符合本市有关规定,经本人申请,用人机关可为其申办人才居住证或海外留学人才居住证。试用期满,如符合本市人才引进条件,经本人申请,用人机关可为其申办深圳户籍迁入手续。
第四十九条 聘任制公务员的人事档案由用人机关保管。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 篇6
(第五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深圳市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车辆拍卖办法》(深财规[2014]6号)等规定,为方便广大客户参加深圳市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车辆的竞买,现将有关竞买事项告知如下:
一、拍卖项目
粤B0F181等共123辆公务用车改革车辆,车辆清单及详细信息见网址:。
二、拍卖时间
第一场:8月4日10:00(拍卖序号1-90);第二场:8月4日14:00(拍卖序号91-123)。
三、竞买人资格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按规定报名参加竞买,但本市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除外。
四、办理竞买登记手续
(一)须提交竞买资料:1.身份证明。个人提供本人身份证(非深户人员须同时提交居住证)正反面复印件(验原件);单位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副本以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验原件)、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原件。如委托他人代理竞买的,还须提供授权委托书原件及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验原件);单位资料复印件须加盖单位公章;2.交纳竞买保证金凭证(代付款注明代XXX付竞买保证金);3.已在公务用车改革车辆拍卖平台注册的手机号码。4.参与竞买小汽车并且办理深圳市内机动车转移登记的提供深圳市小汽车指标证明文件(即参与竞买人须已取得深圳市小汽车增量指标、更新指标或其他指标)。参与竞买货车的不受此条款限制。
5、参与竞买小汽车需要办理车辆转籍(市外)的,按转入地实行机动车限购政策、环保政策相关要求办理。买受人竞买前自行到转入地咨询落实是否符合购买条件及环保条件,拍卖机构只负责办理该车辆的提档手续。办理提档手续后,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2014年12月29日公布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的通告》第六条规定,小型汽车不能在迁入地注册的,回迁深圳时必须提供小汽车指标文件,不能提供小汽车指标证明文件的不能回迁,所有风险由买受人自行承担。
(二)网址、邮箱、咨询电话
1.深圳市罗湖区公务用车改革车辆拍卖网址:。2.深圳市罗湖区公务用车改革车辆拍卖邮箱:lhgcpm@163.com。3.标的展示现场咨询电话: 0755-25989432,25984249; 拍卖成交后咨询电话:0755-82095684
(三)报名方式:1.携带上述竞买资料前往报名地址现场报名; 2.将上述资料及《竞买人承诺书》发送至电子邮箱:lhgcpm@163.com。
特别提示:签署《竞买人承诺书》是完成报名手续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无论是现场报名还是通过电子邮件报名,均需在现场或发邮件签署《竞买人承诺书》。
(四)报名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沙湾路223号(沙湾路中段水库新村果场院内);报名时间:自2015年7月27日起至2015年8月2日止,办公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2:00-5:00,逾期不予受理。咨询电话:0755-25989432,25984249;
五、竞买保证金
(一)竞买保证金金额:以每一辆车改车辆为一个拍卖标的,每个标的须缴纳10000元竞买保证金,同一竞买人可同时参与多个标的竞买,须交付相应的竞买保证金。
(二)交纳竞买保证金方式: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缴纳(户名: 深圳市拍卖行有限公司,平安银行深圳分行营业部;账号:11014647918008)。
(三)交纳竞买保证金截止时间:在2015年8月3日12:00时前(以到账时间为准)。
(四)竞买保证金付款账户应是竞买人名下银行账户。如委托他人代付,缴款时必须注明“代×××付竞买保证金”。
(五)无论是现场报名还是电子邮件报名,均需在现场签署《竞买人承诺书》,并须在《竞买人承诺书》注明退还保证金等款项的银行账号。
(六)拍卖未成交的,于拍卖会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按原账号全额无息退回竞买保证金。
(七)拍卖成交的,竞买保证金不冲抵成交价款、拍卖佣金及其他费用,直接转为履约保证金。买受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办理成交确认手续,办理机动车转移登记手续及提车以后,于3个工作日内全额无息退还履约保证金,退款方式及退款时间同本条第六款。如买受人需将车辆办理转籍提档的,买受人提档后30天内完成车辆入户相关手续并凭车辆转籍迁入地管理部门出具新的行驶证到我司办理履约保证金退回手续。
六、标的展示时间和地点
(一)、展示日期:自2015年7月30日至2015年8月2日共四天,展示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2:00-5:00。
(二)、标的展示场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沙湾路223号(沙湾路中段水库新村果场院内)。
特别提示:所有车辆按标的现状展示拍卖,车辆明细表及现状表中的里程数为车辆仪表盘中显示的里程,实际里程数不详;排量以登记证书为准,登记证书未注明的,以车身铭牌标示为准。车辆明细表及现状表中数据仅供参考。
七、拍卖方式 采用网络竞价方式进行(设有保留价的增价式拍卖,价高者得)
(一)保留价和起拍价格 网络拍卖会现场公布。
(二)竞价幅度
拍卖的车改车辆评估价格在10000元以下的,每次竞拍增价幅度不低于500元;评估价格在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每次竞拍增价幅度不低于1000元;评估价格在5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的,每次竞拍增价幅度不低于2000元;评估价格在100000元以上150000元以下的,每次竞拍增价幅度不低于3000元;评估价格在150000元以上的,每次竞拍增价幅度不低于5000元。本款中的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包含本数。
(三)网络拍卖
(1)在网络拍卖会正式开始前,竞买人可登陆网站,查阅公车拍卖网上拍卖操作手册,了解网络拍卖相关操作事项。
(2)网络竞价开始。竞买人若应价,可点击应价按钮。竞买人一经应价,不得反悔。当其他竞买人有比其更高的应价时,其应价自动失效。
(3)待拍卖师敲槌宣布确认后,应价最高的竞买人即成为买受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八、拍卖成交价款、拍卖佣金和其它费用及其支付方式
拍卖成交后,买受人须在3个工作日内到深圳市红荔路1001号银荔大厦七楼(深圳市拍卖行有限公司)签定《拍卖成交确认书》等相关文件,办理成交确认手续须提交前述竞买资料原件(核对无误后退还)和复印件(须买受人签名,买受人为单位的须加盖单位公章)。该《拍卖成交确认书》作为拍卖标的敲槌成交的书面合同,双方不得拒签。买受人拒签《车辆拍卖成交确认书》的,所交的竞买保证金不予返还,并承担违约责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三十九条执行。
(一)办理地址:深圳市红荔路1001号银荔大厦七楼(深圳市拍卖行有限公司)
(二)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2:00,下午2:00-5:00;咨询电话:0755-82095684、82095614。
(三)买受人必须在拍卖成交后3个工作日内全额支付①成交价款;②拍卖佣金;③增值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车辆过户服务费。
其中:
1、买受人向拍卖机构支付的拍卖佣金为:拍卖成交价款的5%。
2、买受人向拍卖机构支付增值税及附加为:拍卖成交价款的3.36%。(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6号文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有关问题的公告”第二条执行)
3、买受人还需交纳100元/辆的过户服务费,此项费用由过户公司收取。
(四)买受人以转账方式支付成交价款、拍卖佣金、增值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用、机动车转移登记手续费(如委托他人转账代付,缴款时必须注明“代×××付拍卖款项等费用”)。
(六)特别提示:
1、因深圳市已实行小汽车增量调控政策,因买受人无法按时提供小汽车指标及其它过户所需证件而导致车辆无法过户的,保证金将不予退还,同时拍卖行有权根据委托人要求将该车辆重新拍卖,买受人须承担违约责任。
2、参与竞买小汽车需要办理车辆转籍(市外)的,按转入地实行机动车限购政策、环保政策相关要求办理。买受人竞买前自行到转入地咨询落实是否符合购买条件及环保条件,拍卖机构只负责办理该车辆的提档手续。办理提档手续后,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2014年12月29日公布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的通告》第六条规定,小汽车不能在迁入地注册的,回迁深圳时必须提供小汽车指标证明文件,不能提供小汽车指标证明文件不能回迁,所有风险由买受人自行承担。因买受人转入地实行机动车限购政策、环保政策等导致无法办理转移登记(转入)的,成交价款、拍卖佣金、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不予退还,买受人自行承担相应风险,买受人符合办理深圳市内机动车转移登记条件的可依法办理。
3、买受人购买已经办理车辆购置税免税手续的车改车辆,应当按照《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7号)等规定到税务机关重新办理申报缴税或免税手续。是否符合条件及具体办理手续,请买受人自行了解并查询。
4、拍卖成交的车改车辆经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车辆管理所确认无法办理转移登记的,拍卖机构将履约保证金、拍卖佣金、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用和成交价款按原账号全额无息退款。
七、车辆过户
买受人在办理成交确认手续时需签署委托拍卖机构办理过户委托书及决定号牌自选或代选方式。
买受人拍卖成交后,须按拍卖人的要求及时提供过户相关的证件材料并到车辆登记机关办理相应车辆转移登记手续。
八、提车
拍卖成交车辆转移登记后,拍卖机构将及时通知买受人提车,买受人应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日内携带身份证明、《车辆拍卖成交确认书》提车。买受人延迟提车的,车辆损坏,灭失等风险均由买受人自行承担。
九、违约处理
1、买受人须在拍卖成交后3个工作日内签定《车辆拍卖成交确认书》等相关文件并缴纳成交价款及拍卖佣金和其它费用。逾期不付清款项的,作违约处理,没收其缴纳的竞买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并承担相关违约责任。
2、拍卖人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将该车辆收回再行拍卖;原买受人应向拍卖人支付第一次拍卖中本人及委托人应当向拍卖人支付的拍卖佣金。如果再行拍卖所得低于原拍卖成交价的,原买受人应当补足差额。
本次拍卖会的《拍卖公告》、《竞买须知》、《拍卖规则》、网上拍卖操作流程等规定和文件,均作为《深圳市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车辆拍卖成交确认书》的有效附件,并与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十、未尽事宜
本竞买须知未尽事宜,按照《深圳市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车辆拍卖办法》(深财规[2014]6号)、《深圳市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暂行规定》、《深圳市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深圳市拍卖行有限公司 深圳市东宝拍卖有限公司
广东迅兴拍卖有限公司 深圳市不动产拍卖行有限公司
深圳市金槌拍卖行有限公司 广东潜龙拍卖有限公司 深圳市联合拍卖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旭通达拍卖有限公司
广东华士德(深圳)拍卖行有限公司
深圳市中际汉威拍卖有限公司
广东和合拍卖行有限公司
广东惠丰拍卖有限公司
浅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 篇7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
2015年1月14号国务院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2015]2号) (以后简称《决定》) 使我国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更加公平更加持续, 是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突破和里程碑,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党中央把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近来年, 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建立, 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普遍参保, 加上企业职工和其他就业群体, 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全国8.3亿多人;只有5000万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退休人员游离在养老保险制度之外, 成为制度全面覆盖的“短板”和“空白”。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期只有6年时间,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举措。
二、有利于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深化改革
近年来, 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 开始实行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 部分地区还开展了公务员聘任制试点:事业单位也正在加快分类改革, 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统筹互济、社会化管理的养老保险制度, 有利于分散单位的退休费用负担, 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发放, 维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是形成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的有力制度保证。
三、有利于逐步化解“待遇差”的矛盾使社会更加公平
由于历史原因, 我们国家在养老保险问题上产生了“双轨制”, 即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公平, 职工退休费的多少与职工退休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多少有关, 与缴费的时间长短有关, 总体反映出多缴多得, 长缴多得的原则。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较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相对滞后。首先是没有实行全员参保, 在《决定》出台前, 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全国大概有5000万人。其实是即使参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员, 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顶层政策, 全国多地区出现了缴费比例高低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 他们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相差很大。以上这三种情况是完全可能存在的。企业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 但退休时领取的退休费还比不上机关事业单位中的不交纳养老保险的或者是少缴纳养老保险的, 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在《决定》出台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一致。单位缴纳部分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0%, 个人缴纳部分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工作人员退休时退休费的计发办法与在职时缴纳养老保险的多少挂钩, 与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长短挂钩, 与企业职工退休费的计发办法基本一致。因为计发办法基本一致, 长时间的实施下去, 企业退休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差”将会逐步缩小, 最后达到基本一致。
另一方面在养老保险的征收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缴费的比例完全一样, 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全员参保 (不参保人员多是工作时间较早的工作人员) , 这样在养老保险问题上企业和机关事业人员就基本一致了, 就消除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参保或少缴费而退休待遇高的特殊待遇了。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化解, 社会更加公平。
四、有利于体现工作人员的劳动贡献
在《决定》实施前,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由于不参加养老保险或者参加了养老保险但是退休后退休费的计发办法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多少无关, 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时间长短无关, 只与退休前的工资数额有关, 与工作年限长短有关。例如, 一个人上世纪70年代时二十多岁参加工作目前已退休, 他的工龄是40年, 退休费的计发办法是基础工资乘以90%, 其余各项津贴照发, 此人若是一般工作人员他的退休费也许在三千元左右, 此人若在退休前最后一年被提拔或职称上有所提高, 其退休费也可能是四千元或更多。不管这个人是缴纳了养老保险或是不参加养老保险他退休费的结果不外乎这两种情况。
但是《决定》出台后由于退休费的多少与缴纳养老保险的多少有关, 与缴费的时间长短有关。假如上述那个人刚一参加工作就按《决定》要求执行养老保险政策, 退休时计算其退休费, 退休费的变动不会太大, 因为他缴纳的时间长短一样缴纳的数额只是最后一年不一样, 总缴费的数额变动不会太大, 所以最终退休费的大小变动非常小。
所以《决定》实施后, 退休费将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能够更加全面的体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 进一步增强其在职期间工作的积极性。
五、有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
首先, 《决定》实施后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将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 全国参保将有5000万人纳入, 参保人员的增加无疑增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其次, 缴费比例的调整将单位缴纳部分定为单位工资总额的20%, 个人缴纳部分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 同时再加上职业年金, 单位部分为单位工资总额的20%, 个人部分为个人缴费工资的4%。两项相加要比《决定》实施前的比例大得多, 因此, 征收的基本养老保险比《决定》实施前要大得多。再次, 短期内退休费待遇变动不会有太大变化, 因为《决定》实施后, 对已退人员的退休费有调整, 但是幅度不会太大, 而新退休人员又太少, 所以短期内整个退休费的支出变动不会太大。最后, 因《决定》出台后遵循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的原则, 同时在缴费基数的选择上又按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60%至300%的原则。这有利于基本养老基金的收入。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 《决定》实施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将会大幅增加, 基金结余将会大幅增加。
六、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国务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统一, 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都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 都实行与缴费相挂钩的养老保险金待遇计发办法, 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在此基础上, 形成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行的两大制度平台, 并可相互衔接, 从而构建起完整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五个同步”:一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 避免单独对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引起不平衡。二是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 在优化保障体系结构的同时保持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三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 在增加工资的同时实行个人缴费。四是待遇确定机制与调整机制同步完善, 退休待遇计发办法突出体现多缴多得, 今后待遇调整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工资增长等因素, 并与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统筹安排, 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原则。五是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防止地区之间出现先改与后改的矛盾。“五个同步”突出了改革的系统性和调节性, 综合平衡前后的各种关系, 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 保证改革顺利推进。正因为这“一个统一”“五个同步”反映了在《决定》的实施时, 国务院全面考虑、深远谋划、统筹兼顾。《决定》将稳步实施影响深远, 对我们国家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决定》的出台, 将是我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一大东风, 它将长期有力推动我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公平、合理、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它是我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事业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2015]2号) (2014年1月14日中央一台新闻联播播出) .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 篇8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内控制度
一、前言
加强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为了保证经营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防止舞弊行为发生,实现经营目标和效益而制定和实施的贯穿于各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的一系列组织措施。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包括:合法规范性原则,相互牵制原则,有用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设计并实施的一系列程序,以便为达到该组织的目标提供合理保障,也是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包括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和会计系统三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采取措施不断使其进行完善。
二、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内控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
1.职责范围和处理权限不清,未经授权也接触和处理经济业务
授权批准控制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这些人员就不允许接触和处理这些业务。而在有些单位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不明确。每一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不明确;缺乏必要的检查,进而不能保证授权批准后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
2.忽视人员素质,不能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取决于人员的素质,而有相当数量的单位忽视人员的素质,结果给国家或集体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有相当数量的单位从不进行岗位轮换,又缺少必要的教育和培训,结果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履履出现错弊,损失惨重。
3.内部审计形同虎设,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而在现实的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内部审计有的缺乏独立性,有的形同虚设,一切按领导意图办事,因而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同时,内控管理中的一些内在的基本要求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内控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和完善,内控文化没有真正建立,责任约束机制不到位。对员工的失德、失职、违法、违规行为,未明确经营管理责任,员工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没有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未在全行业树立尽职履职观念,未能够逐级建立严格的责任问责、失职问责、引咎辞职和违规惩处制度等。
三、如何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1.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与现行体制、法规的协调统一
内部控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组织、人事和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如何协调好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是能否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财政、审计、人民银行、纪检等部门应加强联系和协调,另一方面要实现对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管理也需要组织、人事部门的参与和配合。
2.建立有效的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程序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控制程序包括明确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监督关系;职责分工,权利制衡;交易授权,建立恰当的审批手续;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的授权;资产和记录的保管制度,独立稽核,例行的复核与自动的查对;制定和执行恰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工作轮换,独立检查,包括外部和内部审计等。事业单位在处理财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程序办理,以防范各类财务风险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反之,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如果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在制度执行上有章不循,在业务过程中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就会使国家经济政策与法规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要重视和运用好内部控制程序的三个控制点:第一,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职务和岗位相关联,职务和权力责任不可分离,因此,两种或两种以上职务必须在不同岗位、人员之间分开,每一个具体职务也必须明确划定其对应的责任权力范围,这是形成制衡机制的核心手段。第二,授权批准与集体决策。授权批准与集体决策作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手段,经济事项事前决策审批是内部控制的控制点之一。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经办人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第三,监督与审计检查。内部控制是一个涉及到单位运行全过程的体系,内部控制的执行与否、执行效果如何、能否适应新情况、需要做哪些改进等,都需要进行跟踪调查,必须通过加强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控制措施加以修正。因此必须建立单位内部的复核与审计检查等独立检查程序,以确保内部控制活动得到有效的执行。
3.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所有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而言也不例外,它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和贯彻。内部控制不力引发的财务风险,很多是由控制环境薄弱造成的。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深化内部控制理念,落实内部控制措施,是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要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行为和操作行为提升到整个单位的整体行为。还要在各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单位内部领导与员工的内部控制理念。各级领导与员工应培养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以保证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4.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会计基础工作为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为强化预算管理、合理统筹安排资金,单位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机关事业单位规范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及编制要求,也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单位基础工作,否则,难以达到部门预算的编报要求。会计系统包括会计机构与人员的配备,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两大方面,会计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和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要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必须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5.实施内部控制程序,规范内部行为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推荐阅读:
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11-19
深圳事业单位招聘10-15
深圳创新事业单位改革07-14
深圳领取公积金卡单位证明10-12
深人规〔2009〕3号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实施细则》的通知07-02
深圳市市属事业单位2013年11月公开招聘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公告07-25
“深圳十大爱心社区”候选单位事迹材料10-23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业】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招生网站-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分数线10-20
深圳市血液中心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