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

2024-06-24

深圳龙岗(共8篇)

深圳龙岗 篇1

在本研究中, 我们以2009年景观要素的面积为t时刻系统的状态, 而2013年景观要素的面积为t+1时刻系统的状态, 从t时刻到t+1时刻有类型i向类型j的转化, 也有类型j向类型i的转化, 最终结果我们只考虑i与j之间的绝对转化量, 然后以年为单位, 把景观分成一系列离散的演化状态, 系统从t时刻到t+1时刻状态的转化速率, 即为转移概率。

1 景观空间格局研究的数量方法

景观多样性指数。该指数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变化。优势度指数。该指数表明景观多样性对最大多样性之间的偏差, 表明景观组成中某种或某些景观类型支配景观的程度。均匀度指数。该指数描述景观中各组分的分配均匀程度, 其值越大, 表明景观各组分分配越均匀。破碎度指数。景观破碎度是指景观被分割的破碎程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为对景观的干扰强度。分维度指数。景观斑块分维度指数采用斑块周长与面积的相关关系进行计算。斑块的分离度指数。斑块分离度指数是指某一景观类型中不同斑块个体分布的分离程度。分离程度越大, 表明景观在地域上分布越分散。斑块密度指数。该指数指斑块个数与面积的比值, 这样可以计算出研究区斑块总数与总面积之比, 也可以计算各类景观斑块个数与其面积之比。平均斑块面积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影响单位面积的生物量、生产力、养分储蓄、物种多样性及内部种的移动和外部种的数量。廊道密度指数。廊道密度是指廊道景观在研究区单位面积内的长度, 主要用来描述廊道的疏密程度, 也反映城市景观的破碎化程度, 廊道密度越大, 景观的破碎度就越大。

龙岗景观格局指数。

龙岗景观格局指数。

2 龙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分析

从分析对比可知, 从2009年到2013年, 龙岗城市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的景观总体特征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景观类型转移矩阵

为显示一个监测周期内景观中某一要素是怎样保持或被另一种要素代替的, 采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来表示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转化情况。根据转移矩阵, 不但可以分析景观要素之间的转化及转化速率, 还可以分析出不同景观要素的稳定程度。龙岗城市景观生态格局演变过程及各景观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 (表4) , 根据此表可以得出2009-2013年间景观类型的斑块转移概率矩阵 (表5) 。

3 龙岗城市绿地系统现状的景观格局分析

从数据分析可知, 龙岗城市绿地系统的分配不均衡, 公共绿地偏少、居住区绿地及单位附属绿地比例偏低, 生产防护绿地比例偏大, 需要进行调整。

从分离度指标看, 居住区绿地的分离度最大, 这主要是因为龙岗城的居住区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 地域分布比较分散。此外, 单位附属绿地与公共绿地的分离度也较大, 实际情况正是因为龙岗的公共绿地分布很离散, 街头绿地严重匮乏导致了龙岗公共绿地斑块分离度指数的偏高。

4 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龙岗绿地系统景观生态格局优化方案

本研究从龙岗中心城现有的绿地规划布局的基础出发,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对景观类型单元进行调整和构建, 包括调整原有的景观格局, 引进新的景观组分等, 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地系统景观生态格局。

5 规划前后龙岗绿地景观生态功能变化分析

根据上述优化原则和优化方案, 对龙岗绿地系统进行结构调整,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 规划前后龙岗绿地景观类型及景观格局指数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从斑块数的变化情况来看, 规划前研究区绿地斑块数略有增加。增加的斑块类型主要是公共绿地和交通绿地, 居住绿地也有所增加, 其余斑块类型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减少, 减少比较明显的是生产防护林绿地, 这主要是因为规划时减少了水源涵养区内的生产性绿地斑块数量, 并对部分生产性绿地进行了合并, 这样可以提高它们的生产效益, 因而它们的斑块数减少较为明显。

摘要:以GIS和RS为技术基础, 运用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龙岗绿地系统的景观格局。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试探性研究: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 并结合园林绿地分类标准, 对龙岗绿地系统进行了景观生态分类;在对龙岗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过程中, 引入了马尔科夫模型, 从而能更有效的分析龙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 以景观格局分析为基本方法, 对小尺度研究区域的绿地系统进行了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

参考文献

[1]杨士弘, 等编著.城市生态环境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深圳龙岗 篇2

公告

深圳市龙岗区与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定于2011年9月8日上午8:30—12:00时在吉林市人才市场联合举办‚吉林市—深圳市第二届人才交流大会暨深圳龙岗‘优才2011吉林行’专场人才招聘会‛。

届时,深圳市龙岗区50余家用人单位携近3000个就业岗位,现场招聘应(往)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专(技校)毕业生、高(初)中毕业生和具有一定技能的社会人员以及其他在职和非在职高素质人才。各类求职应聘人员即日起可通过登陆龙岗人才网()查阅具体招聘岗位信息。

此次大会深圳市招聘单位行业门类齐全,招聘岗位层次多,招聘数量大,望我市有意到深圳市就业(工作)的各类求职人员把握机遇,踊跃参会洽谈!

垂询电话:62507840

吉林市人才市场地址:吉林市辽北路166号{乘46、56、48、54路公交车新地号站下车北走100米)

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员会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

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龙岗区房地产业环境分析 篇3

一、龙岗区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一) 在地区生产总值方面。

龙岗区年生产总值达到1881.31亿元, 经济总量持续增加, 比上年度增加了302.92亿元, 同比增长11.5%, 增速比深圳市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从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0.91亿元, 下降8.1%;第二产业增加值1236.02亿元, 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644.38亿元, 增长7%。龙岗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龙岗区三次产业比例为0.05:65.7:34.25, 与上年度0.06:67.44:32.5相比, 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75个百分点。

(二) 在工业方面。

虽然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波动较大, 但是仍呈现平稳的增长趋势。具有规模以上企业增长值达到了一千多亿元, 增长14.5%, 增速比深圳市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

(三) 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龙岗区成功的举办, 极大促进了龙岗区城市化的进程, 带动了消费品市场持续的上扬。为了有效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 加快区域产业转型速度, 塑造新的区域形象, 龙岗区举办了以促进消费为目的的购物节。龙岗区消费品零售总额421.58亿元, 增长17.9%, 增速比深圳市平均增幅高0.1个百分点。

(四) 在投资方面, 整体形势稳定。

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 龙岗区加大了此方面的工作力度。使龙岗区固定资产的投资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局面。龙岗区依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配套工程建设拉动经济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呈快速增长势头。龙岗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45亿元, 增长7.2%, 总量居深圳市第二位, 占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26.7%。房地产开发投资176.88亿元, 增长35.8%, 保持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龙岗区累计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36亿元, 增长30%, 完成年度预算的114%。龙岗区财政支出逐渐向改善民生方向倾斜。投资重点以公共事业为主。

(五) 财务结构提升明显。

龙岗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7.3亿元, 增长34.4%。

二、龙岗区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

(一)

在限购、限贷、一房一价、加息、保障房建设等各项政策持续作用并不断加强的背景下, 龙岗区房地产市场发展呈现出新特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幅度同比明显加大;商品房建设用地供给大幅增加, 尤其以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增加明显;新建商品房供应规模同比大幅减少;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大幅减少, 房价涨幅明显;二手房交易规模明显减少。

(二) 对于房地产投资方面, 龙岗区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570亿元。

龙岗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6.88亿元,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1.01%, 上一年度为130.29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5.8%, 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增幅明显加大。住宅、办公楼、商业性用房、其他投资额分别为:112.063亿元、3.74亿元、28.496亿元、32.581亿元。显而易见, 龙岗区住宅投资占较大比重。房地产的投资相对上一年度增长了三到四成。关于民心工程的保障性住宅建设规模明显大幅增加。此外, 随着政策的完善和政府的大力推进, 龙岗区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快速进行, 推动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的大幅增加。

(三) 土地市场, 随着城市更新的快速推进, 城市更新项目土地出让依然是龙岗区商品房建设用地供给的主角。

龙岗区有32宗商品房建设用地出让, 用地面积87.7公顷, 同比增加55.03%, 可建设建筑面积322.29万平方米, 同比增加58.41%。从出让用途看, 居住用地出让最多, 有24宗地, 用地面积73.2公顷, 占商品房建设用地出让面积的83.47%, 建筑面积为259.65万平方米。

(四) 商品房项目建设明显提速。

国家继续加强了房地产调控力度, 加大了对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 龙岗区商品房规划报建面积为231.72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9.43%。此外, 龙岗区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 使新建规划报建面积持续稳步增加。

(五) 龙岗区新建商品房批准预售规模同比有大幅的减少。

龙岗区批准预售的新建住房面积137.58万平方米, 同比减少30.6%, 批准预售套数为14, 459套, 同比减少30.72%。龙岗区批准预售商品房主要以住宅为主, 占龙岗区批准预售面积的93.88%。从龙岗区区域范围内商品房供应位置情况看, 大部分的商品房销售集中在龙岗区的中心城区地带, 占全区商品房预售的七成以上。从深圳市范围看, 龙岗区、宝安区是深圳市新增商品房供给的最大的区域, 龙岗区占深圳市批准预售面积439.92万平方米的31.27%, 商品房批准预售规模仅次于宝安区, 但是远远高于其他各区。龙岗区新的房屋预售规模大幅下降, 主要是因为进一步加强了对房地产的调控, 房地产市场低迷, 市场需求逐渐减少。在市场需求减少、政策不断深化的市场环境下, 房地产商推盘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另外, 龙岗区近几年公开出让土地明显减少, 而逐步启动的城市更新项目大部分还处于建设阶段, 可上市的新建商品房项目不多。造成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新建住房批准预售的规模减少。

(六)

在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下, 龙岗区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大幅下降, 房价涨幅回落, 龙岗区二级市场实现了平稳发展的目标。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115.14万平方米, 同比减少25.74%, 成交套数12, 658套, 同比减少22.18%。其中, 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106.22万平方米, 同比减少25.69%, 成交套数11, 831套, 同比减少20.99%。监管政策因素和货币政策因素对房地产的营业额有直接的影响。龙岗区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15, 017元, 同比上涨4.26%, 从深圳市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范围来看, 坪山区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以每平方米10, 882元排在最低, 龙岗区排倒数第二位, 最高为南山区的建商品房成交均价每平方米35, 624元。目前, 在持续严厉的调控政策下, 龙岗区房价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随着深圳特区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 龙岗区域产业结构的逐步完善, 区域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将会到龙岗区安居置业。

三、龙岗区房地产发展环境分析

当下形势, 首轮的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已经按照预期目标达到效果。在此过程中, 龙岗区也逐步积累了一些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城市功能大幅提升, 民生项目的大量开工建设, 都将为龙岗区的发展增添活力。并且, 城市交通、高铁、地铁网络的建立和链接已经基本完成, 大运会后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正在逐渐显现, 都将极大地提高龙岗区的发展速度和社会地位。在严峻的政策环境和优越的社会经济环境双重影响下, 龙岗区房地产市场在调整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一)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为龙岗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龙岗区实施十二五纲要的时期内, 龙岗将以经济建设为首要目标, 以加快城市化速度和产业转型为推动力。不遗余力地逐步实现龙岗区的低碳生活, 创新技术, 发展尖端产业, 优化城市功能等发展的目标。同时, 要以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路来规划好龙岗区的发展格局, 逐步拉近与其它先进行政区的距离。积极优化区域内的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龙岗区争取在完成十二五规划时, 发展成为城市副中心。

(二)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成功举办, 改善了龙岗区的城市形象和地位。

龙岗区抓住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机会, 以极快的速度推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市容和生态环境的大优化, 提高市民素质, 城市功能提升显著。在龙岗区举行的大运会, 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大运会新城成为新的发展引擎, 龙岗区进一步加强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地位。

(三) 龙岗区交通环境改善显著。

轨道交通线路的连接, 龙岗区距离市中心更近的距离, 使龙岗区和特区内紧密相连, 形成了半小时通勤圈, 经济圈。同时高速铁路的扩建和改造, 活跃了龙岗区的建设。龙岗区交通优势明显, 已经大大地超越了深圳市的其它行政区。这不仅推动了龙岗区域经济的发展, 也使在龙岗区内各行各业的发展得到快速提升。

(四) 特区一体化不仅盘活了龙岗区闲置存量土地, 优化

了生态环境, 激发了区域地理优势, 还大大地提高了其在整体发展中的地位。特区一体化项目将促进龙岗区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以改善居住环境, 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五) 龙岗区区域合作, 有利于扩大空间和产业发展。

深圳市龙岗区, 是珠三角东部沿海城市圈与香港地区合作的重要领域, 是深圳、东莞、惠州接壤地区, 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圈和海峡经济区的深圳通道。区域合作, 对于龙岗区非常有利, 能提高和扩大发展空间, 能发挥区域枢纽功能。

四、结语

企业的发展及其价值的体现都脱不开企业所设立在的区域环境, 区域环境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 龙岗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对比较落后, 限制了房地产的发展, 但在特区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的大环境下, 未来龙岗区房地产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具有潜力。一方面, 龙岗区的城市更新项目已经成为商品房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 城市更新不仅改善了片区的居住环境, 还增加住房供给规模, 也是龙岗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这也是龙岗区房地产企业求发展的一个重要价值获得渠道。另一方面, 龙岗区地域广阔, 区域内各类厂房分布众多, 但是比较分散, 占地广阔, 随着龙岗区经济产业的转型, 此类企业的搬迁与转型和政府的相关的优惠政策也为龙岗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空间。故而, 区内房地产企业要抓控区域内部资源, 充分利用区域的外部资源, 在房地产业务品种区域资源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龙乾, 许鹏, 张志杰, 陈龙.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前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4)

深圳龙岗 篇4

深圳市龙岗区属隐伏岩溶、土洞发育区, 近年来随着该区经济建设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 在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营力联合作用下, 已发生多起岩溶地质塌陷事件, 对工程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岩溶、土洞塌陷已成为该区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深圳市某小区位于深圳龙岗中心城, 在黄阁北路以东、平安路以西。在勘察期间发现该小区某栋高层建筑的场地存在于隐伏岩溶、土洞, 为了建筑场地的安全, 经过各方论证, 对该场地的岩溶、土洞进行了处理后, 建议建筑选用复合地基。

2 工程地质条件

该场地地处龙岗黄阁坑附近, 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为人工填土层 (Qml) 、第四系冲洪积层 (Qal+pl) 、残积层 (Qel) ;基岩为下侏罗系金鸡组 (J1) 含砾泥质砂岩及石炭系测水组 (C1) 石灰岩, 两种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

(1) 人工填土层 (Qml) 属素填土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不均匀的混有砾石及少量生活垃圾。厚0.50~4.00m。

(2) 第四系冲洪积层 (Qal+pl) 系第四纪晚更新世及以前形成的老土层, 以粉质粘土为主, 局部夹卵石及细砂混粉质粘土, 厚度为2.00~8.00m。

(3) 第四系残积层 (Qel) 主要由下侏罗系金鸡组 (J1) 含砾泥质砂岩及砂砾岩风化殘积而成。由于母岩的成分复杂, 因此殘积土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差异甚大。残积层可分为粉质粘土、砾石混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3个亚层, 各亚层在场地多呈不连续分布, 厚度分布不稳定。该残积层层厚8.00~30.0m。

第四系残积层中发育土洞, 取得的芯样呈红褐、灰褐色, 含碎石及角砾, 呈软塑——流塑状态。

(4) 下侏罗系金鸡组 (J1) 含砾泥质砂岩为早侏罗纪陆相碎屑岩沉积建造, 属软质岩石。其颜色和组成物质复杂, 各种岩性多呈夹层分布。本次勘察揭露强风化含砾泥质砂岩。

(5) 下石炭系测水段石灰岩属可溶岩类, 隐晶结构, 节理发育, 沿节理充填少量方解石脉。该层基岩面起伏很大, 顶板高程介于-1.96~18.31m;该层发育溶洞, 洞内充填物为粘土, 红褐、灰褐、灰黑色, 含角砾及碎石, 呈软塑——流塑状态。

3 隐伏岩溶土洞的探测

因该场地土洞、溶洞特别发育, 土洞、溶洞埋深较大, 后经过各方专家讨论, 最后确定采用超前钻探查、浅层地震、瑞雷面波、电测深、电磁波透视、钻探验证等方法对场地的土洞、溶洞进行了探测,

经过各种方法的相互补充和互相验证, 查明了场地的土洞和溶洞的发育情况, 场地内有两条溶槽:1号溶漕沿北东——南西方向延伸, 宽约6~20m, 岩石溶蚀深度约20~40m, 最深达48m, 两翼岩壁陡峭, 溶洞、开口溶洞和溶蚀裂隙发育;2号溶槽位于东部, 2号溶槽沿北西——南东方向延伸, 规模相对较小, 宽约2~8m, 沟底距地面约48~53m, 溶蚀深度约20~28m, 在北西端与1号溶槽交汇。1号、2号溶洞的平面分布见图1。上述两条溶槽是岩溶地区长期侵蚀、溶蚀的产物, 既是岩溶裂隙水集中径流的通道, 也是溶蚀裂隙、溶洞及土洞强烈发育的场所。

场地内土洞则主要沿1号溶槽和2号溶槽周边发育, 土洞高度一般为1.3~22.6m。大部分土洞内充填有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及碎石角砾, 同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空洞。该场地为深圳龙岗区首次采用物探技术最先进、方法最全面的对岩溶和土洞进行探测的场地, 成果也得到了各方专家的肯定。

4 地基的处理及检测

4.1 方案的选择

本场地属于古岩溶洼地发育的覆盖岩溶区, 可溶岩埋藏较深, 其顶面起伏变化剧烈, 基岩隆起与场地中部的洼地过渡段岩面变化剧烈, 在溶槽两翼形成陡壁, 且溶沟、溶槽发育并多处形成鹰嘴岩, 场地土洞沿溶槽发育, 局部厚度可达20多m, 针对该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有以下几个方案可供选择。

(1) 旋喷桩加固方案。

对土洞中的残留土体进行加固, 同时旋喷注浆对土洞的空洞进行填充, 该方案造价大, 工期长, 施工难度大。

(2) 袖阀管注浆。

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对土洞进行填充和土层加固。该方案加固效果难控制, 且水泥用量没办法控制。

(3) 填充塑性砼。

通过钻机成孔后, 高压泵泵入塑性混凝土, 填充土洞中的空洞、挤密加固松软土体, 同时堵塞联通体系, 阻断渗流通道。该方案造价低, 工期较短。

在比较分析了以上几个方案后, 最后选取了3号方案。

4.2 地基处理施工

(1) 灌注钻孔平面布置。灌注孔布置在建筑基础平面中两条溶沟位置, 钻孔间距3.0m, 灌注孔的布置见图2。

(2) 钻孔深度。在物探揭示单层土洞的位置, 钻孔深度至土洞的中或底部, 在串珠式土洞分布的地段, 打通上部2个土洞为限。

(3) 灌注材料以塑性混凝土为主, 加入一定量的粘土粉。

(4) 灌注方式采用抽管灌注的方案。在土洞范围内, 混凝土灌注压达20MPa后, 提升0.50~1.0m, 实际灌注的高度超过土洞的高度1.0m左右 (图2) 。

4.3 效果的检测

效果检测采用钻芯检验和标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混凝土灌注效果进行了检验。通过逐段抽芯观察, 检查砼芯的完整性和与周围土体的结合程度;通过对钻探冲洗液消耗量的观测, 检查注浆处理后土体的漏水情况, 分析地下水的径流通道是否被遏制;通过标准贯入试验, 检验土的力学性质是否得到改善。

(1) 通过砼注浆。

原有的土洞和松散土体被填充, 地基得以加固;地下水的主要径流途径受到遏制, 集中排泄通道被堵塞, 地下水的活动性受到限制, 有效阻止了土洞进一步发展的机制。

(2) 根据抽芯检验结果。

钻孔内采取到不同厚度的塑性砼材料, 芯样外观完整, 灌注料与周围土体胶结良好, 表明土洞已得到有效填充。

(3) 标准贯入试验结果表明:

注浆后软弱土经过挤密加固, 土的力学性质得以明显改善。

场地经过塑性材料充填灌注后, 加固区内地基得到有效加固, 土体的力学性质获得明显改善, 土洞形成和发展的机制被有效控制, 地基处理的预期目的达到。

5 结语

深圳龙岗 篇5

深圳市龙岗区于1996年开始启动社区卫生服务, 制订并出台了《龙岗区社区健康服务实施方案》, 提出社区健康服务实行“院办院管”的管理模式, 由医院实行“七个统一”管理, 即统一领导、统一调配人员、统一安排工作、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药品器械供应、统一经济管理和统一工资福利,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与医院实行双向转诊[5,6,7]。时至今日, 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已成为决策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进行相关探讨, 以期有助于该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1 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教授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8], 常用于组织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情况。SWOT包括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挑战[9]。

1.1 优势 (S)

1.1.1 地理可及性好, 经济可及性优。

龙岗区社区健康服务已初具规模, 布点较好:112个社康中心覆盖10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实现以社区为单位的全覆盖, “15分钟医疗服务圈”的形成, 基本解决市民就近就医问题, 可及性好, 贴近百姓, 与居民关系融洽。

社康中心方便实惠, 药品价格普遍低于一二级医疗机构和其他专业医疗机构。全区社康中心门诊次均费用为52.62元, 费用仅为综合医院的36%。看病方便、价格低廉为其赢得了更多的居民光顾。

1.1.2 服务内容丰富, 服务方式多元。

社康中心服务内容包括常见病诊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等。社康中心是一个“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的机构, 肩负着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与咨询指导和基本医疗6大服务功能。服务方式多元化, 除门诊服务外, 还提供家庭出诊和家庭病床服务, 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务。

1.1.3 依靠院办院管, 实现资源共享。

依靠院办院管, 医院可选派医护人员到社康中心工作, 为社康中心提供人才支持、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 实现资源共享[10];依托院办院管, 双向转诊便利, 居民转诊便利, 既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还促进了医院合理利用优质资源[11]。

1.1.4 外观形象统一, 初显品牌优势。

各中心的标识、标牌统一制作, 统一颜色、统一材料和统一字体, 社康中心的外观形象统一, 突出了品牌建设, 改善了社会形象, 提高了信誉, 品牌优势初显。

1.2 劣势 (W)

1.2.1 百姓知晓率低, 社康信任不足。

不少居民生病后不愿意光顾家门口的社康中心, 舍近求远地选择去大医院, 主要还是因为对社康中心不放心, 源于对社康中心了解不够, 觉得社康中心设备简陋, 对社康中心的医生也缺乏足够的信任度。

1.2.2 人力数量不足, 人才素质不高。

由于人手不足, 社康人员工作负荷量大, 高负荷工作不仅影响医疗质量, 也构成医疗安全隐患。同时, 由于编制不足, 待遇低下, 社康中心难以引进优秀人才, 造成目前社康中心人员低职称、低学历, 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

1.2.3 基础设施薄弱, 功能开展受限。

目前, 社康中心存在业务用房面积小, 设备不足且老化, 科室设置不齐全等问题, 社康发展基础设施薄弱, 功能开展受限。

1.2.4 管理投入不足, 资源低效运转。

社康中心既要实现其被赋予的职能, 又缺乏统一管理, 缺少投入, 部分社康中心亏损严重, 给社康中心与举办医院带来沉重的负担。收不抵支也会影响绩效分配, 从而起不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社康中心的人财物资源处于低效运转的状态。

1.2.5 服务能力不强, 预防保健功能弱化。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医轻防,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康中心的薄弱环节。且由于受到经费、设备、人员素质以及体制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 大部门社康中心基本医疗尚难维持, 预防保健功能自然就被弱化, 公益性质没有充分体现, “六位一体”服务的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1.3 机会 (O)

1.3.1 政府日益重视、政策支持逾强。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对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原则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12]。龙岗区人大高度重视, 将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其督办的两大民生工程之一, 区政府也通过相关政策, 强调要发挥医保调控作用, 引导社区首诊。

1.3.2 关内外一体化、卫生政策倾斜。

“特区一体化”为龙岗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越条件, 龙岗区战略地位的提升, 将推动区经济社会加速前进, 为增加政府卫生投入提供了雄厚的财力基础。同时, 针对当前特区关外卫生和计生资源不足、技术不高和能力不强的现状, 深圳市将在新增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 逐步实现区域均衡, 促进特区一体化发展。

1.3.3 经济实力增强、服务市场增大。

随着龙岗区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城市基础建设、社会治安和教育投入的完善, 以及人口不断增长, 加上医疗保障覆盖的范围和保障水平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保健需求的提高, 龙岗区医疗服务市场将日益增大。

1.3.4 医学模式转变、保健意识增强。

当前, 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 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 心理疾病、社会病和老龄病等病人越来越多,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居民对健康生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这些均与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理念和服务功能定位一致, 必定给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一体的长期系统的卫生服务,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患者和其家属很希望同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 社区健康服务将日益受到重视。

1.4 挑战 (T)

1.4.1 医改政策深化, 竞争环境形成。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 多项新的医改政策或试点政策推行, 卫生政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新的医改政策出台, 往往对医疗卫生行业造成冲击。其次, 深圳市社会经济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民营资本的注入, 对医疗服务市场有必然带来新的冲击。所有这些新的环境, 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能否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是各级决策者无从回避的课题。

1.4.2 大型机构林立, 分级诊疗未定。

由于分级诊疗的机制尚未建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面临不同体制同行的竞争, 还要面临着具有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的优势的二三级医院、专科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的竞争。百姓对社康中心的信任度远低于大医院、综合医院, 对技术水平高的医院, 特别是大型三级医疗机构更认可, 尤其是高收入人群更加明显, 即使像感冒这样的小病, 也会选择大型医院就诊。

1.4.3 首诊比例不高, 政策落实困难。

社区首诊与双向转诊制度不明确, 落实起来有困难。一方面, 虽然有社区首诊与双向转诊政策要求, 但是没有具体可行的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细则;另一方面, 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不高, 社康中心与医院之间的转诊数量不多, 下转人数更少。

2 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策略分析与建议

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在“院办院管”的体制下得到快速的发展, 已经基本实现社区全覆盖, 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不断增加, 内涵不断扩大, 同时也存在着人财物配备不达标、服务能力不强和功能薄弱等问题,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 龙岗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政策的倾斜与支持, 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 发挥其内在的特色优势, 打造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社康体系, 打造出“贴心、暖心、便民、惠民”的社康品牌, 创造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2.1 S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 发挥内部优势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要紧跟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步伐, 通过争取财政支持, 进一步完善社区健康服务功能, 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内部体制建设。充分认识到医学模式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等导致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 利用贴近社区、与居民关系融洽以及全科服务团队的优势, 通过开展社区诊断和采用市场营销的方法开发社区卫生服务市场, 制订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计划, 提供便捷质优、价廉、综合性及连续性的社区卫生服务, 吸引居民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就医, 不断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13]。

2.2 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 克服内部劣势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要抓住当前各级政府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良好契机, 通过加强对业务用房的建设、医疗设备的配备、增加编制与人员经费补助和增加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等措施来打造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 增加百姓信任度。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 加强品牌建设, 提高百姓对社康中心的知晓率与利用率。

同时, 利用上级举办医院的指导和支持, 建立完善专家远程会诊制度, 在方便居民就医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13]。

2.3 ST战略:利用内部优势, 克服外部威胁

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社康中心“六位一体”功能特色, 与贴近社区的地缘优势、价格低廉实惠、服务形式多样化和服务计划的有针对性等优势, 打造社区卫生服务独一无二的服务功能品牌优势, 与其他相关医疗机构展开竞争;另一方面通过争取政策支持及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来吸引居民来社区首诊以及吸引大型医疗机构恢复期病人转回社区康复, 保证双向转诊畅通, 以此来战胜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挑战。

2.4 WT战略:减轻劣势, 规避威胁

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范化管理, 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建立质量评估体系, 确保服务质量。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社区“守门人”的作用, 实现自身的功能定位, 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要加强软硬件建设, 提高软实力和社康机构自身竞争力, 加强规范化管理, 完善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水平, 以提高百姓信任度及社区首诊比例, 实现自身功能定位, 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的问题[13]。

总之, 龙岗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采用差异化战略, 加快标准化建设, 提高服务能力, 打造品牌社康。充分利用已有优势, 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功能, 增加社区健康中心首诊比例, 缓解“看病难, 看病贵”矛盾, 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经济和有效的卫生服务, 促进社区健康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目的 对深圳市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部优势及劣势、外部机会及挑战, 并用策略分析矩阵组合进行系统分析, 提出发展策略。结果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可及性与服务数量、质量均得到提高, 同时也在人、财、物配置与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结论 应在当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政策倾斜, 发挥内部优势,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更快健康发展。

深圳龙岗 篇6

关键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食物中毒潜伏期短, 突然和集体暴发为其特点, 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总人口40 万, 外来人口流动性很大, 辖区内各类工厂企业林立, 气候温热潮湿, 食物中毒的防控压力相对较大。为了解龙岗街道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特点, 我们现将龙岗街道2004—2012 年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 为制定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分析的食物中毒数据来源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预防保健所 (龙岗卫生监督分所) 2004—2012年接到的龙岗街道疑似食物中毒报告, 并经调查核实, 且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1]确认的食物中毒资料。

1.2方法

按发生时间、致病因素、中毒食品、发生场所等进行统计分析。食物中毒原因的确认按《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1]判定。

2 结果

2.1中毒概况

2004—2012年龙岗街道共发生食物中毒37起, 中毒403例, 死亡2例, 见表1。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每起事件中毒人数为10及10人以上) 22起, 占59.46%, 其中中毒人数多于30人的有3起;非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每起事件中毒人数在10人以下) 15起, 占40.54%。

2.2时间分布

2004—2012 年间, 除了10 和12 月外, 每个月均有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第1 季度以四季豆为主, 第2、3 季度则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第4 季度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及人数均最低, 仅3 起共18 人中毒。见表2。

2.3致病因素

中毒原因明确的食物中毒事件为25 起 ( 67. 57%) , 原因不明的为12 起 ( 32. 43%) 。致病因素上微生物排第1 位, 共13 起 ( 35. 13%) , 178 人 ( 44. 17%) , 主要致病菌是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005 年发生了1 起由梅氏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中毒人数10 人, 在肛拭和砧板拭子中检出。植物性中毒9 起, 其中8 起均由未煮透的四季豆引起 ( 21. 62%) 。无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发生。化学性食物中毒报告起数最少, 3 起均为亚硝酸盐中毒, 但其中有1 起是恶性投毒事件, 导致比亚迪公司的员工63 人中毒, 其中2 人死亡[2]。见表3。

2.4中毒食品

引起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有四季豆 ( 8 起) 、肉及肉制品 ( 5 起) 、水产品 ( 4 起) , 其他食品5 起。中毒食品种类不明的为15 起 ( 40.54%)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由海产品引起 ( 4/5) 。见表3。

2.5场所分布

龙岗街道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是工厂和企业等的集体食堂, 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均居首位, 为26 起 ( 70. 27%) 263 人 ( 65. 26%) 。家庭发生食物中毒起数虽居第2 ( 6 起) , 但中毒人数较少, 为24 人, 占5. 96% 。见表4。

3 讨论

3.1龙岗街道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

龙岗街道2004—2012年食物中毒发生特点为: (1) 9年来平均每年发生食物中毒4起, 中毒起数和人数无明显上升或下降的规律。 (2) 在发病季节上, 四季豆中毒多发生在第1季度。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第2、3季度, 与龙岗区[3]的情况相符。第4季度气温较低, 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最少。 (3) 在致病因素上, 主要以微生物为主。据王志刚等[4]的报道, 我国在1985—2011年间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以沙门菌、大肠杆菌等肠道致病菌和葡萄球菌、肉毒杆菌等污染食物为主。而龙岗街道细菌性食物中毒排第1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 与广东省[5]、深圳市[6,7]、龙岗区[3]的情况相符合, 这与深圳市是沿海城市、人们日常生活较常食用海产品有关。排在第2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而龙岗区排在第2位的则是致泻大肠埃希菌[3]。植物性中毒以四季豆为主, 与东莞市[8]的情况类似。2004和2005年各发生四季豆中毒2和5起, 而之后的7年仅2010年发生1起, 可能与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大预防常见食物中毒知识宣传有关。郭淑研[9]对龙岗区12年的食物中毒分析中指出, 1996年后龙岗区农药性食物中毒明显减少。龙岗街道9年来无一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生, 可见近年来推广蔬菜“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集体食堂是发生食物中毒最多的场所, 在发生起数和人数上都占大多数, 与深圳市[6]的情况一致, 广西则以家庭和集体食堂为主[10]。原因在于龙岗街道工厂企业比较多, 集体食堂食品安全保障职责履行不到位, 管理不善, 熟食储存不当、生熟交叉污染和加工人员污染等引起。

3.2中毒原因及中毒食品不明的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分析中, 仍有12 起食物中毒 ( 32. 43%) 未查明原因, 15 起食物中毒 ( 40. 54% ) 未查明中毒食品种类, 究其原因可能为: ①发生食物中毒后, 责任单位为逃避责任、避免处罚, 在卫生部门进行调查及采样前将剩余食品处理掉。②采样时患者已使用抗生素治疗, 影响致病菌的检出。③作为基层的疾病防控部门, 我所的检测能力相对薄弱、有待提高。

3.3防控建议

集体食堂是龙岗街道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 因此, 要严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发证关, 加大对工厂企业集体食堂等重点部门的日常监管力度, 监督他们按要求做好食品卫生、饭菜留样等工作。加强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在培训课中重点讲解预防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同时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

未煮熟的四季豆中含皂甙和血球凝集素, 食用后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其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报道[11]。只要加热至100 ℃以上, 使四季豆彻底煮熟煮透, 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和豆腥味, 其毒素就会被破坏, 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四季豆中毒事件的发生。龙岗街道的四季豆中毒均发生在第1 季度, 建议在第1 季度继续做好预防四季豆中毒的健康教育工作。

深圳龙岗 篇7

关键词:孕前保健,孕前检查,出生缺陷,出生人口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 对疾病的预防也更多的进入了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应该是消灭或消除疾病 (或伤害) 的根本措施。深圳的城市结构年轻化, 以外来人口为主, 较多处于生育阶段, 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的当今, 人们更加期望能做到优生优育。孕前保健就是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降低出生缺陷、低出生体质量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一级预防措施, 是婚前保健的延续, 是孕产期保健的前移。深圳市于2013年开始行免费孕前检查项目。本文主要分析2011~2013年免费孕前检查项目推广之前自费来本院行孕前检查人群的疾病构成, 并对以后的孕前保健工作提出建议, 以便更好开展孕前保健工作。现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2013年准备生育的男女双方自愿来我妇幼保健院孕前保健门诊进行孕前检查, 男572例, 年龄25~45 (30±2.5) 岁, 女2730例, 年龄21~43 (25±1.7) 岁。

1.2 方法

在专职医师指导下填写深圳市统一的《孕前保健手册》, 由专职医师负责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临床专科检查和辅助检查。一般情况检查包括病史询问、用药史、孕育史、家族史、饮食营养、生活习惯、环境毒害物接触、社会心理因素等项目。临床体格检查按常规操作进行, 包括对男女生殖系统的专业妇科及男科检查。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生殖道分泌物、妇科B超、乳腺B超、腹部B超等。专项检查包括乙肝血清学检查、风疹病毒、巨细胞、弓形体、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查、HIV、性激素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等。将检查结果列表如下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见表1~2。

检查结果疾病检出率男性21%, 女性23%, 其中生殖系统疾病最高, 男性检出率15%, 占检出疾病的56%;女性检出率27%, 占检出疾病的46%。内科疾病中, 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高, 女性以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率高。

3 讨论

生殖系统疾病中以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为主, 淋球菌感染少见。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后寄生于细胞内, 可逃避机体免疫排斥而长期存在, 不表现感染症状, 可无特殊临床表现, 常被忽略[1]。衣原体感染所致不孕与引发生殖器官炎症和机械性阻塞, 引发免疫异常有关[2]。男性衣原体感染容易引起尿道炎、前列腺炎进而出现少弱畸精症, 引起女方流产或不育。所以对衣原体感染必须治疗这一点毫无争议, 而且建议有性生活史的妇女每年进行衣原体的筛查。支原体感染是否需要治疗仍然有一定分歧, 正常女性生殖道可能带有支原体, 它像念珠菌性阴道炎一样属于条件致病菌, 检出率高。90%病人经过一到两个疗程抗生素联合治疗后均能转阴, 但半年后再复查支原体又出现阳性。目前我们认为患者局部检查没有炎症表现者, 多属于健康携带者可能性比较大, 可不需治疗。如患者精神压力较大, 可行一到两个疗程治疗, 未转阴也不必强求。不建议反复治疗以免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思想及经济压力及长期应用抗生素出现的副反应。

在检出疾病中, 宫颈HPV感染率也较高, 以高危型为主。这可能与深圳以年轻外来人口居多且性开放等因素相关。宫颈癌发病率呈年轻化及上升趋势, 建议任何有3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均应行宫颈癌筛查。有75%的女性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间感染PV[3]。但大部分通过自身的免疫力可能自行清除病毒, 目前对于HPV的感染无特效药, 对HPV阳性, 细胞学检查正常的妇女建议可先妊娠, 但需要定期随访观察。

在内科疾病中检出较多的是甲状腺功能异常、高脂血症、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抵抗、地中海贫血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内分泌疾病及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上升, 内分泌及代谢的异常增加了流产的风险。西班牙学者Escobar GM系统地证实了母体甲状腺激素在胎儿脑发育第一期 (妊娠1~20周) 的重要作用, 美国学者Haddow等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关于母体亚临床甲状腺激素缺乏与后代神经智力发育的临床研究[4]。其中甲减对胎儿的危害较大, 妊娠期临床甲减损害后代的神经智力发育, 增加早产、流产、低体重儿、死胎和妊娠高血压等风险, 必须给予治疗 (口服左旋甲状腺素) , 治疗目标TSH在妊娠早期0.1~2.5m U/m L, 妊娠中期0.2~3.0m U/m L, 妊娠晚期0.3~3.0 m U/m L。另外, 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等若未纠正会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和妊娠结局[5]。建议改善生活方式, 口服二甲双胍将症状改善后再考虑妊娠。在检出疾病中艾滋病1例, 梅毒16例, 提示不能忽视对STD的检查, 女性梅毒早期如不治疗或治疗量不足, 可传染给胎儿, 并有传染性, 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及先天梅毒, 或出生时外观正常, 以后发生症状[6]。梅毒复发时症状不明显, 不易察觉, 故更应足量正规治疗后才能生育。地中海贫血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常见和最高发病率的血红蛋白病, 是具有遗传性的贫血溶血症, 危害性大[7], 若夫妇双方为同一类型的地贫, 每次妊娠有1/4机会可能生育重型地贫儿, 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故孕前应常规行地贫筛查。

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优生优育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 孕前保健作为产科的预防医学, 对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降低出生缺陷, 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8]。我区的孕前保健存在如下问题: (1) 社会对孕前保健的认识和宣传尚不够, 主动要求孕前保健的人数不是很多; (2) 人们的生殖健康意识不够, 从孕前保健的检出疾病来看, 感染性疾病占大部分, 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人和女性衣原体感染病人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3) 虽然孕前保健基本规范开展, 但目前尚无全市统一的孕前保健管理系统, 检查的项目有待更加合理和规范, 资料的保存和统计困难, 不利于总结、分析和反馈; (4) 计生部门孕前保健查出问题的顾客, 因条件所限, 转诊流程不通畅, 很多没有得到有效地指导。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和措施:除医院和相关科室加大孕前保健宣传外, 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和全社会都重视, 加大投入, 扩大宣传, 是否医院与计生部门沟通, 建立互通渠道, 方便孕前保健时查出问题的顾客来我院咨询处理和接受相关指导;针对人们的健康意识不够, 加大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 尤其是生活习惯和性卫生, 以减少生殖器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利用我院网站、院刊多渠道普及生殖健康知识等。从孕前保健检查结果分析, 男性检出疾病较去年有所变化, 前列腺炎, 弱精症病人增多, 提示男性生育力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建议注重男性生殖健康问题。目前全市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已有卫生部的电脑管理系统, 但我市尚没有形成相应的网络管理系统, 有条件建议建立孕前和孕期保健成一条龙服务的管理系统, 大大提高孕前保健的管理水平, 使孕前保健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于丽红, 陶颖, 郭洪岩.不育不孕患者性传播疾病四种病原体检出情况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 (1) :105-106

[2]陈慧, 连石.沙眼表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的关系[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1, 19 (1) :55-57

[3]Holmes K, Mardh P, Spading P, et al.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M].3id ed.New York:Mc Gmw.Hill, 1999, 347-359

[4]Haddow JE, Palomaki GE, Allan wc, et al.Maternal thyroid deficiency during pregnancy and subseguent neuropa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J].N Eugl J Med, 1999, 341:549-555

[5]Cardozo E.Pavone ME, Hirs Meld-Cytron JE.Metabolic syndromeand oecyte uality[J].Trends Endecrinol Metab, 201l, 22 (3) :103-109

[6]吴金荣, 刘新红.268例孕前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3, 3:73-75

[7]郑琳, 黄海龙, 范向群, 等.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11) :1665-1666

深圳龙岗 篇8

1 对象和方法

1.1 监测对象 根据“代表性和随机性”原则,将健康人群分为<1岁、1岁~、3岁~、5岁~、7岁~、15岁~和 ≥20岁7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随机抽取50~60人为监测对象。

1.2 血清样本采集与保存 抽取静脉血不少于2 ml,无菌分离血清,-20 ℃冰箱存放。全部标本收齐后,冷藏送至本中心病毒室。

1.3 检测方法和试剂 试剂购于深圳市博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统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严格按照麻疹IgG检测方法和作业指导书规范操作,在试剂有效期内按操作说明书要求设立空白、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临界值附近的样品采用双孔重复检测。

1.4 结果判定标准 以空白孔调零,酶标仪450 nm波长测定各孔A值,临界值(C.O.)=阴性对照孔均值N×2.1(阴性对照孔A值小于0.1时以0.1计),样本A值S/C.O. ≥1(S/N≥2.1)为麻疹IgG抗体阳性,样本A值S/C.O. <1(S/N<2.1)为麻疹IgG抗体阴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不同免疫史人群的抗体阳性率的差别进行χ2 检验。

2 结果

2.1 麻疹抗体水平 共采集健康人群合格血清407 人份,其中男性229人,女性178人。经检测,麻疹IgG抗体阳性者共298人,抗体阳性率为73.2%。

2.2 各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比较 各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波动在48.3%~98.1%,其中小于1岁组抗体阳性率最低(31.2%),其次是≥20岁组(48.3%)。1~4 岁儿童抗体阳性率较高,均大于90%, 5~19岁组随着年龄的增大抗体阳性率呈波状起伏,即5、6岁是个低谷,7~14岁又是个高峰,15~19岁又是个低谷,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93,P<0.05)。见图1。

2.3 不同性别之间麻疹抗体阳性水平比较 407份合格血清中,男性229人,抗体阳性162人,阳性率为70.7%; 女性178人,抗体阳性136人,阳性率为76.4%,男女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05)。见表1。

2.4 不同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比较 不同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89,P<0.05)。407人中,有免疫史的有254人,无免疫的有55人,不详的有74人。有免疫史的抗体阳性数为214人,阳性率为84.3%,明显高于无免疫史的人群(32.8%),两者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52, P<0.05)。见表2。

3 讨论

在麻疹纳入免疫规划项目以后,麻疹的发病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由于我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积累了大量的易感人群,户籍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的发病数都有上升。并且主要集中在低年龄和高年龄2个发病高峰,尤其是8月龄以下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3],距离2012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6以内的消除麻疹目标相差较远,目前,麻疹已经是免疫规划项目重点控制传染病之一,监测人群抗体水平分别情况能够为制定合适的免疫规划策略提供有效依据。

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组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其中1、2岁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98.1%,这与该年龄段人群刚接种麻疹疫苗有关,也说明我区的基础接种率和接种质量较高,疫苗接种效果良好。<1岁组抗体水平低最低,说明母传抗体随婴儿月龄增长已急剧下降;其次为≥20岁组人群,该年龄组人群的抗体水平仅为48.3%,提示应对该年龄组人群进行再次免疫接种,提高免疫水平。有研究显示,疫苗时代母亲的麻疹抗体滴度低于早期因自然感染获得的抗体滴度,所生婴儿的母传抗体在出生后下降很快,6月龄时大部分婴儿抗体已降到低滴度,达不到保护水平,8月龄时抗体基本消失[4,5,6]。分析其原因是这部分人群大部分正处于育龄高峰,是计划免疫工作刚开始实施时,接受疫苗接种的人群。与他们没有经历过自然感染而获得高而持久的麻疹抗体有关,且接受疫苗接种的时间距离较远,抗体水平呈一定程度的消退甚至消失。他们的抗体水平的消退将影响到新生儿的抗体水平和维持时间[5,7]。提示应加强对该年龄人群的关注,提高该年龄段人群免疫水平,不仅可以控制该人群的发病率,而且会使母体抗体增加,从而减少未到免疫月龄婴儿的发病[8]。5、6岁组的抗体水平亦不理想,据调查发现:①本区流动人口众多,仍有部分儿童未进入我区计划免疫范围内,特别是在外地出生的儿童,在家乡未接种疫苗,来深圳后未能及时补种;②与疫苗接种二三年后抗体效价降低有关。同时也说明对于麻疹来说,单纯依靠疫苗获得持久而牢靠的免疫力是困难的[9]; ③多数家长对3岁以内儿童疫苗接种较重视,而3岁以后随着疫苗接种数量的减少,家长容易忘记,使儿童的加强免疫针未能按时进行。因此,在做好低龄儿童常规免疫工作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大龄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

性别间麻疹抗体水平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人群接种麻疹疫苗效果与性别无关。不同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有差异,有免疫史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免疫史的和不祥免疫史的,说明我区的预防接种工作仍存在不足。今后应加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提高免疫接种覆盖率,减少免疫空白人群。

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要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人群麻疹免疫应达到并保持在95%以上[10]。根据本次监测结果,我区目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73.2%)较低,2个麻疹抗体的低谷和成人免疫水平低,因此,在后续的免疫规划中,必须提高成人的麻疹抗体水平,结合实际,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同时,实行局部强化免疫干预,特别要加大流动人口和边远地区儿童的管理力度,确保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并保持在95%以上,从而遏制本地区的麻疹暴发和反弹势头,加速消除麻疹的进程,如期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

摘要:目的 了解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的分布规律和免疫状态,为实施有效的控制预防及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采集7个年龄组共407名健康人血清,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并对不同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阳性率为73.2%,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9.593,P<0.05),不同性别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7,P>0.05)。结论 部分年龄组人群的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计划免疫工作,使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关键词:麻疹,抗体,监测

参考文献

[1]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2005-9-20.

[2]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市2011年免疫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Z].2011-03-08.

[3]林少杰,刘渠.深圳市2005—2007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197,2218.

[4]卢莉,王文胜,王岩.6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及人体反应观察[J].中国计划免疫,2001,7(2):63-65.

[5]还锡萍,陶红,陆培善,等.母婴配对及不同月龄婴儿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2):126-129.

[6]陆璐,刘骁,陈云华,等.上海市卢湾区麻疹流行特征及人群免疫水平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2):148-150.

[7]刘尚林,白松涛,林少杰,等.麻疹胎传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492.

[8]陈福凤,赵凤敏.宁波江北区2004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6,6(1):49-50.

[9]王树巧,俞素珍,王立成,等.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初免后24~25年追踪观察[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2,15(1):58-60.

上一篇:口服降血脂药下一篇: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