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卫视

2024-10-26

深圳卫视(精选6篇)

深圳卫视 篇1

2011年5月27日, 深圳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全明星代际互动娱乐节目———《年代秀》。该节目首度亮相即令深圳卫视同时段收视率跃居全国卫视第四, 此后收视率和市场份额连创新高, 促进了深圳卫视在全国排名的前移, 也成为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以后深圳卫视重点打造的王牌娱乐节目。2011年底, 《年代秀》获得了首届“中国电视掌声·嘘声”的掌声, 并且是五个年度掌声中唯一的综艺节目。得到观众和传媒学人双重认可的《年代秀》迅速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代季”旋风, 在国内电视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众多娱乐节目纷纷打起怀旧牌, 将参与者按年代进行分组互动, 连曾经红极一时的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也避其锋芒, 将播出时间从周五改为周六晚间。《年代秀》以其健康有趣、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节目内容, 打破了“低俗高收视”的怪圈, 成为“限娱令”颁布后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叫好又叫座”的娱乐节目。分析其成功之道和反思其不足之处, 无疑对国内其他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不揣浅陋, 从节目创作源头出发, 结合节目形式与内容尝试对其成功原因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归纳。

本土化变通与后继创新

在引进比利时热播综艺节目“GENERATION SHOW”[1]模式后, 《年代秀》节目的制作团队并没有生搬硬套地山寨, 而是由节目制作团队对原版节目进行本土化变通和后继创新, 因此最终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充满了中国特色的娱乐节目。节目组每期邀请十位明星嘉宾领衔五个年代小组分别代表60、70、80、90和00年代, 通过现场的年代答题、综艺表演、游戏竞技和卡拉OK记歌词等环节进行同场PK, 并且结合影像资料、生活实物、模仿表演、时尚秀等元素展现时代记忆, 追寻逝去的青春梦想。据《年代秀》总制片人易骅介绍, 他们引进节目模式后特别注重节目的细节内容, 通过强调一些大事件背景下的小人物、小细节、小记忆来对引进节目模式进行一番本土化变通。[2]时代文化丰厚的土壤, 使节目具有天然的群众基础, 也使节目成为近年来少有的可以全家几代人一起看的一档综艺节目。《年代秀》从各个年代的历史生活和记忆中设计题目, 运用多种手段生动地反映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传承, 有文化气质, 却不会曲高和寡;有历史厚重感, 又不会枯燥乏味。

对于引进节目来说, 仅有本土化变通还远远不够。一个节目要想有持久的生命力, 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和调适。比如, 在现场答题环节加入模仿表演, 则既能增进节目的趣味性, 又可以形象地展现历史画面。在“卡拉永远OK”环节, 《年代秀》曾尝试借鉴《我爱记歌词》的模式, 以明星领唱的方式来替代播放录像。这样的调整虽然极大地活跃了现场气氛, 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 但却削弱了录像画面所带来的时代记忆感。尤其是在竞猜一些老歌时, 录像画面其实更能唤醒现场参与者与电视机前观众的怀旧情怀。又如, 节目开播之初, 单调的“我在跳什么”竞猜环节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年代队, 逐渐增添了“我在做 (演) 什么”等竞猜成语或游戏等环节以照顾到每一个年代队。

节目组对“GENERATION SHOW”进行了最重要的创新和改造就是加强了嘉宾的参与性。[2]每期的十位明星嘉宾既是答题者, 又是节目的参与者, 有时甚至是事件的亲历者和题目答案的揭晓者, 他们还可以随时到舞台中间去跟主持人互动, 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参与性。

明星效应与平民路线

电视综艺节目一直是明星活跃的舞台, 很多观众正是为了自己的偶像才守候在电视机前的。《年代秀》节目中, 观众会看到由不同年龄段的十位明星组成的五个年代小组, 每个小组的组长均由特邀而来的各界明星大腕担纲。这些节目嘉宾有运动员、艺术家、歌手、演员等。但与其他娱乐节目不同的是, 《年代秀》虽然每期都有很多明星, 但他们并不是节目的核心内容。每个年代的明星嘉宾只是作为自己那个年代的代言人, 和观众一起来寻找那些逝去的美好回忆。这时的他们不是因其光芒耀眼、高高在上的明星身份受人关注, 更多的是作为那个年代普通大众的代表而出现。这时的明星和普通观众一样, 是时代的经历者和见证者, 怀着对那个时代的温馨记忆, 讲述着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比如参与“谁在我身边”环节的明星, 常常会因为他们身边的神秘嘉宾而欢呼雀跃、激动不已, 这和电视机前追星的观众有着何等相似的心路历程啊!为最后的奖品而努力答题, 毫不讳言自己对奖品钻戒的渴望, 这也让观众再次在明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种明星的平民路线极大地拉近了明星与电视观众的距离, 增加了观众的认同感, 而他们所带来的厚重的文化情怀、积极阳光的人文取向也更新了观众的一般想象和期待。节目中那些感人的故事、煽情的环节, 如嘉宾史可怀念自己的父亲的情节、方青卓讲述自己和养父的感情, 在崇尚孝道文化的中国不仅迎合了大众的口味, 也增加了节目的人文关怀。此外, 节目还经常通过一些现场观众和嘉宾共同努力答题等小环节来加强明星和普通人之间的互动性, 以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从这个角度来说, 《年代秀》正是明星效应与平民路线的完美结合。

场内互动与场外互动

如前所述, 《年代秀》最大的创新就是加强了嘉宾的现场参与性。正是这种参与性极大地活跃了现场气氛, 调动了现场所有人的积极性, 点燃了参与者的激情, 使节目现场的互动变得主动而自然。这种互动不同于户外闯关节目中主持人与选手之间略显无趣的无话找话, 不是家庭调解节目中专家对矛盾家庭就事论事的指导, 也不是各种相亲节目中故意制造笑点吸引眼球的你问我答。《年代秀》节目现场的互动是主持人与嘉宾之间自然而然的交流, 是现场观众和嘉宾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默契配合, 是现场人员看到神秘嘉宾时的惊喜与欢呼。这种互动化解了以往竞猜类综艺节目问答形式的单调, 融入了主持人和嘉宾的即兴表演, 加入了揭晓问题答案的专业人士的现场解答或录像内容, 让节目变得更加新颖有趣。

《年代秀》节目现场

在节目的互动现场之外, 《年代秀》节目组还开启了一个引起受众共鸣的多维互动空间, 采用多种手段与观众实现互动。节目组一方面开通热线电话, 方便传统的电视观众用手机短信的形式即时发表观赏节目的感受, 并迅速地把这些短信在电视机屏幕下方用滚动字幕播出;另一方面, 每期节目还在新浪网和中国时刻网等网站同步直播, 节目组同时还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和百度贴吧, 运用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形式吸引新生代网民发表意见。据新浪网报道, 截至2011年9月, 深圳卫视新浪官方微博的粉丝数量已成功突破百万。[3]电视和网络媒体的融合传播与多样化的互动手段最终使得《年代秀》在传统观众与新生代网民中的影响力日渐扩大, 也赢得了长久发展的机会。

雅俗平衡与讴歌时代精神

在国内各种形式雷同的婚恋交友类、才艺选秀类、情感故事类、户外竞技类真人秀等节目泛滥荧屏之际, 《年代秀》凭借其雅俗平衡的节目魅力和讴歌时代精神的文化品位, 从周末晚间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年代秀》的目标受众是普通百姓, 因此节目就要走“老少咸宜”的大众化路线。要走大众化路线, 节目定位时的基本方针就是要尽可能地满足除少儿外所有能接触到电视的普通观众的需求。这在媒体高呼分众传播、窄众传播的今天, 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年代秀》不讳言受众差异, 反而以年代为标准把受众进行划分, 又以主流为导向, 抓住了适合全家老小一起看、能让老中青几代人都感兴趣的节点, 借此展现不同年代的大众文化。如此, 节目既生动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又充分发挥了媒介的文化传承功能。在知识问答、娱乐竞技这种通俗的形式中, 融入了有文化气质、有历史厚重感又不会曲高和寡的内容, 达到了雅与俗的完美平衡。比如在“年代答题”环节会涉及大量文学艺术经典, 提及这些经典旨在引起人们对过往的回忆, 并非像考试一样高深枯燥, 题目本身往往带有很大的趣味性和通俗性。

《年代秀》播出后, 很多观众认为这是一场怀旧的盛宴, 笔者认为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怀旧, 更多的还是在向各个时代致敬———讴歌时代精神。主持人与现场嘉宾带领观众一起感受与品味“60年代理想主义的纯净、70年代勤劳奋斗的质朴、80年代自我意识的觉醒、90年代个性表达的率真以及00年代人人都可成为偶像的信念”[4]。《年代秀》的高收视率充分证明, 观众并非一味猎奇喜好低俗, 只是缺少这样雅俗平衡的节目罢了。为观众提供他们“必看、爱看”的内容, 不低俗、不庸俗、有文化品位的好节目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 会让观众乐于收看并吸引其长期收看。《年代秀》正是在这种雅与俗的平衡中不断追求节目的特殊性, 通过推销节目的“个性化环节”和“特色化内容”, 适度发挥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 为节目的长远发展培养了大批忠实观众。

趋利避害的思考

《年代秀》节目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上述成功的要素之外, 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这是节目组在下一步发展中要重视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互动性。节目组不应只满足于用滚动字幕展播观众留言, 还应借鉴其他节目的经验, 有所反馈, 这样才能形成持续的互动。同时继续加强网络互动, 开辟言路, 充分听取网友的意见和建议, 并在节目中有所体现。

妥善处理广告时间与植入式广告。随着收视率的提升, 《年代秀》节目的插播广告也越来越多, 虽然节目组会设置悬念来维持收视群体的稳定, 但过长的广告时间仍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观众的流失。如果节目播出时能加入广告时间倒计时提示则能使观众多一分期待, 少一分厌倦。一个节目要想保持其生命力, 自身的艺术原则和标准是必不可少的魂魄, 不能为了广告收入而丢掉最基本的文化特质。因此妥善处理植入式广告, 避免生硬的植入式广告出现在节目环节中引起观众反感, 将是《年代秀》节目以及其他综艺节目必须重视的问题。

摘要:深圳卫视《年代秀》节目以其健康有趣、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节目内容, 打破了“低俗高收视”的怪圈, 成为“限娱令”颁布后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叫好又叫座”的娱乐节目。本文从节目创作源头出发, 结合节目形式与内容分析其成功之道, 探讨节目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年代秀,代际互动,娱乐节目

参考文献

[1]http://www.drg.tv/PressRatings.aspx?ProgramDetail=11641.

[2]张春朗.用青春梦想和情怀烹制精美文化大餐[J].南方论坛, 2012 (4) .

[3]深圳卫视传播力大会举行发布全球媒体优才计划[EB/OL].http://ent.sina.com.cn/v/m/2011-10-28/19353463587.shtml.

[4]顾丽.怀旧节目的魅力[J].视听界, 2012 (4) .

深圳卫视:拓展“航道”向未来 篇2

2011年11月,广东省委提出打造全省七家“文化航母”,深圳广电是其中之一。随后,深圳广电集团提出“打造全国一流文化航母”的规划,并提出了“六大工程”作为实施方案,计划将集团打造成跻身全国广电第一方阵、总资产超过百亿元的文化传媒集团。

2012年,深圳卫视一跃进入了省级卫视十强阵营,广告创收达到8个多亿,相比2011年的5个多亿,增幅高达70%,在省級卫视中排名第一。

2013年,深圳卫视进一步整合频道中心制,以深圳卫视频道整体的发展为核心,统筹各方面资源,将卫视平台做强做优。

2014年、2015年......

在传统省级卫视的江湖上,深圳卫视的航向十分清晰。频道总监张育民认为,如今正是深圳卫视在各方面完成一定积累,可实现发力的阶段,同时卫视整体格局中,也尚有不小空间能让深圳卫视的经营和收视份额继续扩大,保持其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是一个完全可期的未来,张育民已经看到,但他却并不感到安全与踏实。他依然时常与团队探讨着频道未来的生存。在他看来,如果电视台仅延续现有经营模式,依靠栏目、电视剧卖广告,这条航路可能并不会走得很长。“也许三年行,五年也行,但是总有一天……”

变化的电视江湖

这一天的到来,在张育民看来,关乎于卫视江湖上另一种评价体系的诞生。

传统电视的收视率一直左右着行业规则的制定,不管是节目、电视剧浪潮的跟风,广告商的投放,还是每年的卫视排名,收视率玩法在这个江湖中一直显示着,且在未来也将继续拥有着强大的根基。但科技的发展正在加速每个行业的变化。“我们只是尽可能去想象未来是怎样的,并做好准备。”张育民说。

以互联网视频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正在以超过人们预想的速度介入电视行业,新媒体带来的不仅是工具的进步,而是因其碎片化、无边界、扁平化、互动性的特征,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着传统电视所依附的社会结构。未来的屏幕和电视台到底会是怎样的形态?虽然电脑、PAD、手机各种终端的涌现已经打破了电视屏幕的垄断,但张育民相信,内容制造在传统电视时代的强大影响力仍将延续。观众会乐于在“一云多屏”下,定制自己喜好的节目,打造私人的电视台。“那种状态下,电视台也许已经主要不是以频道建制存在了——彼时,在观众的定制中,有没有我制作的节目将变得非常关键。”

时刻准备着

正是在这一思路指引下,2014年深圳卫视的节目和团队都在变革。

节目制作上,全媒体战略有着明显体现。

团队里,广告经营和节目制作紧密配合,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在扩大。

管理上,市场化运营的道路正在铺设。

先迈出改革步伐,并不意味着深圳卫视将放弃在传统电视江湖中的竞争。张育民表示,深圳卫视仍会继续通过节目、影视剧内容的发力,来获取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收入。同时深圳卫视副总监易骅也深信,节目的高收视仍然是其线下产业链得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我们现在理解的,准备走的路并不一定是一片坦途,甚至会有风险,但可以明确的是——不能停止探索,必须要为未来做好准备。”

(陈晶晶)

深圳卫视 篇3

关键词:真人秀,极速前进,娱乐元素

电视真人秀在西方又称“真实电视”(Reality TV)。对于电视真人秀节目,尹鸿先生认为[1]:“‘真’是特色,体现这个节目形态必须是非虚构的、纪实的;‘人’是核心,意味着节目必须有人格和人性的凸显;‘秀’是手段,节目必须通过设置虚构的规则来完成。”电视真人秀集游戏、肥皂剧、纪录片元素为一体,兴起于欧美国家,20世纪初被引进中国,在国内依旧是一个成长中的节目形态。

随着2013年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开启了以温情、轻松、谐趣风格为代表的韩式户外真人秀时代,各大购自韩国版权的真人秀节目扎堆荧屏。而在2014年第四季度深圳卫视的《极速前进》则走差异化路线,其风格不同于韩式小清新,节目包括了紧张、快节奏、竞技、逆袭等好莱坞式大片元素,该节目自开播以来取得不错的成绩,位列第四季度真人秀前三甲,成为本季度的一匹黑马。《极速前进》源自风靡全球的美国王牌真人秀节目《The Am azing Race》。《The Am azing Race》是美国王牌真人秀节目,记录一群普通人环游世界进行竞速比赛,按照信息提示完成任务,争夺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到目前为止已经播出了25季,从2003年到2009年,连续获得7届艾美奖黄金时间最佳竞赛类实境节目的殊荣。深圳卫视版《极速前进》忠实原版节目中的核心要素,环节设置包括环球旅行,竞技项目挑战,有情感关联的搭档以及真实的淘汰机制。不同于美版的是,并没有设置巨额奖金,并且将普通人换成了明星作为竞速选手。本文拟就该节目的娱乐元素进行探讨分析。

一、多元叙事

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介于虚实之间,既表现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又呈现了节目中的人物悲欢离合的故事,同时特殊的比赛规则设置既有人与人之间的仪式化的竞争与协作,又有人物的命运感。

(一)作为叙事主体和观众观看客体的人物元素———参与者

首先体现在参赛选手的多样性上:“一档真人秀宏观上能够高度浓缩人类模型,展现各阶层、各种族、各文化的人类集群;微观上能够高度概括个体性格特征,树立复杂、鲜明、具有绝对代表性的圆型人物形象,该节目之于“人”的层次处理才算成功。”[2]深圳卫视选择了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八队明星组合来参加比赛,这些明星选手包括有影视艺人、世界冠军和T台模特等,年龄最大的张铁林年近6旬,最小的关晓彤还不到20岁。

李普曼论述“拟态环境”时提到:“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 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3]在电视真人秀中明星本身的确是真实的,但是他们首先是电视挑选出来具有代表性的选手,是被媒介化了的,只是作为电视符号出现在荧屏中。由于我国的传播政策, 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差异等与美国不同,中国的明星们在节目中要顾及自身形象和遵循传统伦理道德,即使是在竞赛中也要传递社会正能量,竞赛过程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和谐共赢”,避免人性阴暗的行为,这样一来,节目的戏剧冲突相比美国版来说就小很多。但是,其选手的“多样性组合”既呈现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竞赛精神又具有综艺节目的娱乐精神。

其次,节目通过制造冲突来凸显人物的戏剧性。《极速前进》中的选手总共要面对三种冲突。

第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包括选手与队友之间的冲突:周韦彤与队友辰亦儒沟通不畅、出现信任危机;对手组合之间的冲突:回转环节强迫对手增加任务。

第二是选手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在第七赛段阿联酋段中,选手们要顶着40度的高温在沙漠中寻找金杯,以至于“皇阿玛”张铁林中暑,在搭帐篷挑战中努力坚持,女儿张月亮则在极速漂流中腿部受伤,终于无奈放弃,结果被淘汰。而刘畅则在完成传统转裙舞中,体力不支而大哭,周韦彤在挑战划船项目时遭遇巨浪,整个人被掀翻水底险些溺水等。

第三是选手内心的冲突:在第八段希腊赛段中,选手李安琪在跑3000米时挑战自己生理极限时的坚持。张月亮张铁林父女在准备放弃任务时的心理斗争。刘云在明知自己恐高的情况下代替好姐妹跳高时战胜心理恐惧的内心体验。

通过这三种冲突强化了节目叙事的感染力“可以说,正是纵向的人物命运和横向人物冲突织起了真人秀的叙事之网。”[4]

(二)叙事情节的设置

选手完成任务的进度推动着叙事的发展,在所有选手完成一项任务之后节目都会展示出排名次序,重点强调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提示观众关注选手接下来的命运。主持人在每期节目的开始都会说“到达中继站的最后一名可能会被淘汰。”增加了悬念,如果选手运气好,遇到非淘汰赛段,则免遭淘汰。观众不到最后一刻根本无法预知结果,刺激了观众的观看欲望。

二、特色场景

本雅明指出现代机械复制使审美的静观经验受到排挤, 让位于震惊式的审美经验。在这个图像信息泛滥的时代,观众在电视机前就可以领略艺术摹本,主要是体验震惊式图像。《极速前进》是大型环球竞赛节目,跨越大洲大洋,本季先后在美国、印度、阿联酋、希腊等地竞赛。随着竞赛的地点变化,每个赛段都会向观众展现当地具有震撼力的人文景观。在此将镜头中的场景分为两种,一类偏向地方性民俗特色, 一类偏向“高大上”的著名景点:

电视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一种大众的消费品。作为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媒介,为人们提供了娱乐需求。朱礼庆先生在其著作《娱乐的本性》中指出[5]:“人们在荧屏上寻找最快捷的娱乐,调适心理,愉悦心情,暂时逃避社会现实中的烦恼、不幸,娱乐节目的制造者则尽可能的提供情境、场地和内容,以不同的娱乐元素满足人们各异的心理需求。”观众通过节目不仅可以观看选手们的竞赛过程,还可以领略各国风土人情,获得视觉享受和旅游参考,异国环境所带来的表现力本身就可以增强节目的神秘性和美感。观众可以在观看节目过程中暂时逃离无趣和平淡的日常生活,在电视机前找到另一种嬉戏和狂欢的体验。

三、竞技游戏

竞技游戏作为真人秀的一项重要元素,要求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完成任务。选手在进行任务中兴奋紧张,全身心投入,时间在流逝,选手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牵动着观众的心。

(一)竞技

首先体现在竞技任务的丰富性。节目设置丰富的环节来展示各组选手的竞技表现,比如“绕道”:选手需要从两个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只能由一名队员完成,针对队员的能力选择由谁来参加任务;“回转”是出现绕道之后允许先到的队伍获得权利选择之后的某一组队伍进行另一个绕道项目的的环节。每个赛段随着不同样式的环节充满了戏剧性变化。五花八门的任务考验选手的体能和心智,包括耐力、胆量、记忆力、协调性、体力、观察力等。

其次体现在竞技任务的新奇性。具有当地特色的任务对中国观众来说是非常“奇葩”的,比如说明星忍着异味儿吹犰狳屁股,在印度市场忍着横流的污水运鱼,将牛粪拍到墙上等。

(二)博彩

在美国原版《极速前进》中,高达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是选手们进行比赛的惟一目的,选手为争夺这个惟一名额在比赛中会出现各种冲破道德底线的行为。但考虑到我国观众的收视心理习惯、国情政策和文化背景,再加上选手皆为明星参加,节目并未设置高额的奖金。博彩性质则只是体现在游戏环节设置上:“快进”允许第一名做完任务的队伍直接去中继站签到。争夺快进失败的队伍必须回去再执行普通任务。选手对快进的选择通常具有博彩意味,如果选择快进并且第一个完成任务则不用进行接下来的普通任务获得第一个到达中继站的优势,可是一旦失败,则会浪费掉一定的时间,有落后其他选手的风险。选手钟汉良兄妹组和陈小春兄弟组PK快进任务时,钟汉良兄妹获得成功成为了第一个到达中继站的队伍,而陈小春兄弟组由于失败最后一个到达中继站,由于本赛段是非淘汰赛段才免遭淘汰。

(三)冒险运动

世界十大冒险运动为徒手攀岩,蹦极,低空跳伞,高空飞跃,高速赛车,潜水,登山,野外生存,速降滑雪,忍饥耐寒。运动本身就足够激烈刺激,考验人的身心素质和勇气,这种非常态的环境的展现也调节着人们的欲望,吸引观众眼球。深圳卫视版《极速前进》中的冒险元素有赛车、低空跳伞和攀岩。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千米高空跳伞的挑战中,“父女组”张月亮从恐高怯场到听从教练鼓励再到勇敢纵身跳下,向观众传递了克服恐惧战胜自我的正能量。观众也从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心理释放。

四、消费明星

1997年,Michae l·H·Goldhabe r在美国著名的《Hot Wir e d》上发表了《注意力购买者》一文。文章指出[6]:“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的资源。”明星参与大众文化生产司空见惯,明星的出现是消费主义在文化领域渗透的结果,消费明星隐私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的注意,通过明星激发观众关注节目的欲望,使节目收视率有保障。

在电视节目中,明星的引入一方面可以靠明星自身的影响力吸引受众,节目组利用明星效应制造话题;另一方面,明星在现实生活或特定的情境中褪去光环本色出演,在节目中被虐,有的受伤,有的忍着痛,有的甚至崩溃痛哭,这种最真实的反应和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窥视心理,与观众形成了人性层面上的情感共鸣,打破了明星与受众、生活与表演、荧屏内外、真实与虚构的界限。

《极速前进》的明星们来自体育界、模特界、影视界等领域,但是在电视真人秀中,大众消费的不是明星的使用价值, 而是其生产的符号意义。

“狂欢节弹冠相庆的是暂时的解放,即从占统治地位的真理与既定的秩序中脱身的解放,它标志着对所有的等级地位、一切特权、规范以及禁律的悬置。”[7]狂欢过后,明星依旧回到自己的圈子,但是观众却在这短暂的收视时光里收获了狂欢,解放了心灵。投射了梦想。对受众而言它仍然是一套精神大餐、文化盛宴,并在与节目中的选手分享命运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深圳卫视挖角湖南 打造综艺军团 篇4

深圳卫视执行总监黄仁忠表示:“电视节目并不是打打闹闹,娱乐争取观众的同时也要追求境界。湖南卫视的成功值得称道,在制造娱乐的同时,湖南卫视也在思考如何增加节目的‘内力’,同样对于深圳卫视而言,视野是否宽广、角度是否成熟,认知是否有启发性,营造积极、正面、有责任的媒体形象同样不容忽视。”

这位深圳卫视高层也表示:“‘快乐中国’很成功,但是我们不会追随效仿,深圳卫视有自己的特色,我们会参考学习,但我们不会盲从,深圳卫视有自己的优势”。他表示,在自制节目之外,将动用国内、国际的各种节目资源,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包括网络等多媒体的合作,在资源的汇集上充分开放,构建深圳卫视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真正的资源就是港澳台特色和移民特色。港澳台特色最直观的一个看法就是地理位置优势了,比邻香港,邀请香港的艺人、跟香港电视台的合作都比内陆城市更加便捷。另外就是经济发达,做电视一定要有资金支撑,深圳的经济发达,市场反应活跃,从投入产出来讲,我们是能够做出高品质电视节目的。”

此前,深圳卫视已经与香港TVB、香港亚视、华谊兄弟、光线传媒、新浪、搜狐等媒体机构有着密切合作,新的合作就是在大牌明星、王牌音乐上与光线传媒展开的资源携手。港澳台资源+符合内地特色的形态今后将成为深圳主打的综艺节目形态。

除此之外,深圳卫视将推出节目“孵化机制”,对各档节目进行不间断的创新竞争,“好的节目将不间断的替代、取代不被观众认可的节目。因此要知道什么是好的,再选出哪些是好的,用节目内在去赢得观众”。

深圳卫视虽然目前并不具备挑战湖南江苏浙江第一集团的实力,但市场危机感却迫使他们不得不加快步伐。5月底,湖南卫视制片人易骅就任深圳卫视频道副总监分管节目制作和研发。易骅的跳槽,不仅仅给深圳带去了易骅个人节目制作开发的能力,还给深圳带去了易在湖南卫视的团队。可以看出深圳卫视在发展中加速跑的野心。

深圳卫视 篇5

关键词:真人秀,极速前进,竞争,心理

一、明星真人秀电视娱乐节目

(一) 概念

真人秀电视娱乐节目 (Reality TVReality Show)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 是指由普通大众而非栏目组设定的人物扮演者, 在规定场景和情境中按照节目制定的游戏规则完成游戏任务的整个过程, 展示真实人物本身特点和性格, 包括人物一举一动和心理活动, 并被全程和全方位记录、制作播出的节目。真人秀节目是大众口味取向的一个综合体:新闻和纪录片的真实性, 故事的悬念性, 游戏的竞争性, 人物的自我性。

明星真人秀节目顾名思义就是将节目主体普通大众变为明星, 明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视觉可观性、挑战的刺激性和娱乐大众的能力, 在受众需求心理方面先入为主, 顺应受众心理定位和发展趋势, 在不断的追随和迎合受众心理发展的过程中, 找到最佳选角。真人秀节目的更新换代, 明星真人秀节目在空间上的转换, 节目内容上的创新, 结构设置上的出其不意, 都不断推陈出新。真人秀节目之所以火爆, 从其节目内容和设定来看, 这类节目是大众口味取向的一个综合体, 新闻和纪录片的真实性, 故事的悬念性, 游戏的竞争性, 人物的自我性。

(二) 2014年第四季度明星真人秀节目

2014年第四季度, 中国内地各大卫视娱乐版图争奇斗艳, 大资本高投入的真人秀电视娱乐节目几乎占据了周末所有黄金时段。不论是中国原创, 还是版权购买或者模式购买, 都在逐步抢占电视娱乐节目的制高点。除湖南卫视的纯原创大型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与江苏卫视的新家庭生活体验真人秀节目《明星到我家》, 其余节目原创则都由国外引进。2014年第四季度主要有七档真人秀节目, 湖南卫视的《一年级》, 深圳卫视的《极速前进》, 江苏卫视的《明星到我家》, 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和《星星的密室》, 贵州卫视的《完美邂逅》以及东方卫视的《两天一夜》 (第二季) 。七档节目时长均在60分钟以上, 集数也都在10期或以上。

这七档节目有五档在十月份首播, 两档在十一月初首播。在首播时间中, 两对撞车, 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和江苏卫视《明星到我家》均于10月10日周五晚首播, 湖南卫视《一年级》和深圳卫视《极速前进》均于10月17日周五晚首播。这些真人秀的类型包括纯纪实类, 密室逃脱类, 户外游戏竞技类, 旅行恋爱纪实类和旅行竞技类。在版权购买和模式购买方面, 这几档节目来自韩国原创的三档, 美国两档。

这几档真人秀节目就真实性与虚拟性的结合度, 参与主体的影响力及参与程度, 节目内容的原生态性和拟态性, 环节设定的冲突性和挑战性, 节目呈现效果的娱乐性以及受众参与性这几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二、深圳卫视《极速前进》

开播于2014年10月17日的全球旅行竞技类真人秀电视娱乐节目《极速前进》源于2001年美国CBS电视台推出的《The Amazing Race》。中美合作的《极速前进》相比原版来说, 参与主体由全明星代替普通大众, 挑战更具高难度的环节, 竞争与合作共存。比赛实行末位淘汰制, 直至第十站, 决出冠亚季军。下面从节目内容, 环节设置和受众心理分析这三个部分来分析《极速前进》这档节目:

(一) 节目内容的特点

(1) 挑战速度。《极速前进》这个节目的灵魂在于速度, 基于选手能否战胜自我心理因素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节目共有信息任务、路障任务、绕道任务、三种类型, 每期节目的任务类型不同, 按照任务完成的难易程度设定任务, 每期节目的任务设置在3~5个之间。游戏任务之间承接性强, 最快做完所有任务并抵达指定中继站的队伍获得胜利。节目任务的设置考验了选手完成任务的心态和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认真态度和细心程度。同时也激发了受众的速度与激情、紧张和刺激心理。

(2) 竞争、合作。由于节目内容的形式的设置, 8组参赛选手之间存在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组内选手相互合作, 组别之间相互竞争, 当然在遇到需要两组选手共同完成任务的游戏, 竞争转为合作。游戏任务的类型包括挑战自我极限类型, 包括高空跳伞, 高空作业等, 纯体力类型包括跑步, 也有纯智力类型。例如, 记忆背诵, 也有脑力和体力共存的项目, 如记性高空索道滑行。这8组选手内部之间要相互配合, 进行脑力和体力的互补。组别之间, 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可能出现合作状态, 一般则为竞争状态。

(3) 文化多样性。该档节目的定位为全球旅行竞赛节目, 共历经了美国、印度、迪拜、希腊、韩国、中国香港等地的十个城市, 在游戏任务的设定过程中渗透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领域, 美国站包括美国的饮食文化, 礼节礼仪, 好莱坞电影文化, 美国西部牛仔文化和棒球文化等;印度站包括印度传统手工艺, 服饰, 源于印度风靡全球的瑜伽, 印度城市当地风俗习惯等;希腊站包括了希腊神话和历史文化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 几乎都是以这一地区文化为主题设定任务, 体现和展示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 同时也给受众潜移默化的提供了文化心理指引, 引导受众了解和探知不同种类的文化领域。

(二) 节目环节设置和节目呈现方式

节目环节设置在空间形式设计方面以开放为主, 包括完成任务的固定地点的开放性和在任务进行过程当中选手路段选择和空间选择的开放性。任务场景范围大, 选手自由活动的空间很大, 在前进过程中, 选手可以征求任何未参与到节目录制当中的人的意见, 包括问路, 翻译, 技术指导, 邀请共同参与完成游戏任务等等, 在行进方式中, 没有固定的路线规定, 也没有固定的时间规定, 这些都由选手自己选择和规划。

节目环节设置在规则设定方面以公平公正为主, 并具有悬念性。每一个任务都由专业的教练或者老师负责审核, 几组选手在参加任务的过程中都会有专人监督检查。在比赛的环节设置中有四个独特之处体现了节目的悬念性。这一季的节目在第一赛段中出现了两张直通卡, 在印度赛段出现了快进任务, 并在快进, 每一轮非淘汰赛段获得最后一名的队伍将在下一轮比赛中做一个减速带任务。拥有直通卡的队伍表示他们可以又一次跳过某一次任务的机会, 而快进则是设定的一个难度较大的任务, 如果顺利通过则可以跳过其他任务到达中继站, 回转任务则是先完成任务的队伍有回转其他未完成任务队伍去做其他为选择任务的权利。这几个规则的设定是选手在游戏中选择和被选择的权利, 能够体现出人物心理和性格以及比赛竞争激烈性。

节目呈现方式方面, 该档节目共八组选手, 按照性别组合分:男女组合5组, 女女组合一组, 男男组合两组;按照年龄段分组:90后一组, 50年代与90后一组, 70年代两组, 80、90后一组, 80后三组;按照人物关系, 有夫妻, 父女, 好兄弟, 好闺蜜, 好朋友, 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 包容和平衡多类型选手, 同时也为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速度追逐和竞争中冲突也是这档节目的一大看点, 在不同的赛段, 面对环境的不熟悉, 民族习俗的不了解, 语言和文字不通的环境冲突;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与比赛赛制规定的冲突 (如选手因比赛任务艰难身体不适, 或不满赛制撕毁任务卡) ;以及队伍与队伍之间的冲突 (如队伍之间合作不顺利或故意给错误信息) , 队员内部之间的冲突 (如队员相互之间对于失误或错误的指责, 不信任) 。直接将这种冲突通过电视媒介的镜头记录, 展示出来, 使这档真人秀节目更具戏剧化和吸引力。

(三) 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极速前进》作为一档旅行竞技类的明星真人秀节目, 除了满足受众的娱乐心理需求和对明星本身的猎奇心理需求外, 更多地体现在满足受众的游戏竞技体验心理, 对节目内容本身的待证心理以及团队合作和竞争的替代补偿心理。《极速前进》的竞技比赛项目的设置挑战难度大, 刺激性强。例如, 极速赛车, 高空跳伞等等, 契合当代人尤其是许多工作压力大却有缺少机会去挑战自我, 追求极限, 释放压力的心理倾向。在节目中, 同等环境中设身处地, 满足受众的这种竞技体验的心理需求。末位淘汰制的节目内容设置, 竞赛项目的难易, 嘉宾的完成速度和质量, 以及不同类型的冲突表达, 都是牵动受众心理渴望度和期待值的点。受众作为社会群体中的基本组成成分, 脱离群体的个体无法存在, 受众在社会这个大团体中, 也在自己身边的小团体中, 生活在合作与竞争当中, 在节目当中, 受众看到竞赛中原生态人性的合作或者竞争与自己的经历类似, 会产生接近心理和期望的替代补偿心理, 是一种自我身份的认同感, 甚至感受到更深层次的认知。《极速前进》中强烈的个体意识, 不断的体现出了个人的心理和性格矛盾 (在节目中会穿插人物采访,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在竞赛中的表现做简单的心情感悟) , 也是受众想要看到或者想要寻求相似点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谢耘耕, 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杨莹.《极速前进》 (《The Amazing Race》) 节目评析[J].

深圳卫视:加入电视剧制播大战 篇6

在去年12月举行的“2011年深圳卫视传播力大会”上,深圳卫视宣布从今年1月1日起全新改版。新闻发布会场面隆重盛大,但所有深圳广电高层的言辞却出奇地低调,没有炫耀性的数字和豪言壮语。“我们不谈什么具体目标,目标在心里,在每个深圳卫视人心里”。深圳卫视频道总监李也平对记者表示。于是,深圳广电人务实地推进着的改版行动,并令人吃惊地抛出了一份宏伟的“全球采购计划”。

迟到的改版

深圳卫视这次改版的一个最大调整,是将电视剧场播出时间从原先的22:00档调整为现在的19:30档,着力打造“黄金剧场”。这一调整,对于深圳卫视来说姗姗来迟。

“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深圳广电集团总编辑陈君聪对记者坦言,早在深圳卫视开播时,《深视新闻》就安排在19:30后播出,这样的编播已持续很多年。多年来,绝大部分省级卫视在19:30档主推的都是电视剧,在这种格局下,而深圳卫视长期以来在这个档期的竞争弱势不言而喻,这也很大程度上拖累了深圳卫视的整体收视率。“现在为了提高竞争力,必须调整,加入电视剧战场,和其他卫视展开正面竞争。”陈君聪说。

于是,今年《深视新闻》的开播时间将从19:30提前到18:30,另一档品牌新闻栏目《直播港澳台》改到每天21:25播出。“从目前的收视看,版面调整成效明显,1月1日-1月17日日,深圳卫视全天收视排名进入省级卫视前十,晚间黄金时段排名进入前九。”与此同时,深圳卫视为加入电视剧大鏖战,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和装备。

陈君聪向记者表示,将斥资4个亿,打造黄金剧场,全面加强自制剧、定制剧、独播剧。其中,深圳卫视联手台湾金牌电视制作人柴智屏共同制作了励志剧《小菊的春天》,作为深圳卫视的首部自制大剧,将于2011年播出。此外,包括《画皮》、《永不磨灭的番号》、《冰是睡着的水》、《你是我的兄弟》、《美人天下》、《青盲》、《人到四十》、《风声》、《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我的父亲是板凳》等在内的多部电视剧,也将于今年登录深圳卫视荧屏。

作为调整的过渡时期,深圳卫视电视剧场已于去年12月1日起就将电视剧剧场挪到20:00,以经典剧集《亮剑》和《仙剑奇侠传三》作为主打。其中《亮剑》12月1日首日播出,在全国卫视晚间黄金时段电视剧排名中接近前十。

自办节目也是深圳卫视这次改版的重点。显然,去年江苏卫视凭借《非诚勿扰》成功崛起,让很多卫视又看到了一条突围途径——用一档王牌栏目快速提升频道影响力。为此深圳卫视重组了节目制作团队,还力邀湖南卫视资深节目制作人易骅团队加盟。

新一年,深圳卫视在22:20分推出由《大娱乐家》、《年轮耀风华》、《游戏不简单》、《加速心跳》等大型节目组成的“晚间综艺节目带”。同时,老牌栏目《饭没了秀》也将全面改版。

全球采购

新一年,深圳卫视推出一个重大战略——“2011深圳卫视全球资源采购计划”。频道总监李也平对外宣布,深圳卫视将面向全球进行全方位大规模采购资源,大到节目创意、团队人才,小到策划方案、特技绝活,只要能与深圳卫视产生契合点,都将考虑采购合作。

深圳卫视全球资源采购计划中,专门把“人”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采购”对象为电视精英、行业鬼才,甚至资金持有人。深圳卫视也将专门铺设一个平台,并建立绿色通道,从而实现“人”与深圳卫视平台的互动、双赢和提升。“坦率说,采购计划里的很多东西我们之前都在做,但先前缺乏系统梳理和有效的政策支持。”李也平表示。

刚加盟深圳卫视不久,现任深圳卫视频道副总监的易骅向记者表示,“这里的领导对我很信任,给了我和团队很大的空间,并委以重任。”易骅团队将在2011年里承担数档新节目的创意制作。

此外,李也平介绍,深圳卫视还将加强与网络新媒体的创造性合作,期待产生跨界优势;同时,深圳卫视还期待和更多平面媒体及其他各种媒体跨界合作,共同激发创造力。

虽然全球采购计划诚意十足,改版的动作也足够有魄力,但对于李也平来说,率领深圳卫视冲击卫视第一阵营的任务异常艰巨。

上一篇:人与机器人下一篇:混凝土的裂缝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