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远去的声音抒情散文

2024-08-16

那些远去的声音抒情散文(通用10篇)

那些远去的声音抒情散文 篇1

那些远去的声音抒情散文

【磨剪子嘞戗菜刀】

“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是我生平听到过的最富感染力的吆喝声,只是这极具韵律且高亢激扬的声音如今只能在记忆里搜寻回味了。

记忆里磨刀人总是挑着一副担子或骑一连破旧的自行车,但都有一个长长的板凳,凳面上嵌一块磨刀石。大概生意极好,磨过了太多的刀子,磨刀石表面深深的凹下去。每到村子总是先穿街走巷的吆喝一通,然后只管寻一处开阔地带,摆好摊子但等生意上门。

村里人听到这让人带劲的喊叫声,就如接到了命令一般,纷纷拿着刀或剪子聚拢过来。这情形若在今天,会把不知情的人吓个半死。而这样火爆的场面也只在麦秋季节和过年时才会有。麦秋季节是镰刀大显身手的时候,磨刀人磨出的镰锋快无比,只轻轻一挥庄稼便乖乖躺在脚下。过大年,裁布做衣剪窗花,杀猪宰羊剁肉馅,剪子菜刀自然也要一展新容了。用着顺手省力。平时虽然生意极少,但依然会不时听到磨刀人卖力地吆喝声。

磨刀人来自何处又去往何处,儿时的我感到好奇,却从不敢上前询问。许是看到他太忙,或者看到那么多被他磨得明晃晃的刀剪,心生畏惧。然而不管怎样却总是被他的吆喝声吸引,总会与伙伴们声嘶力竭的学他的样子,可总也达不到磨刀人的境界。每当此时,磨刀人便直起腰用手去试刀或剪磨得快不快,而后就冲我们憨憨的笑。我们却不知他的意图,瞅那阳光下刺眼的刀锋,“哗”的一下,作鸟兽散去。

“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浑然天成,一入耳就浑身来劲的旋律,同样没有经得住岁月的冲刷。“子期”没死,“伯牙”却先断琴,让人颇多遗憾。相信“伯牙”也是万般无奈,生意日渐惨淡,“琴技”再好,“知音”再多,也不如养家糊口重要。

当刘欢的那首欢快激昂,生动传神的歌曲飘荡在大街小巷,竟有几分惊喜,几分感动。幸好有刘欢,也只有刘欢能驾驭得了,在他倾心演绎的歌声中,童年的感觉一下便丰富鲜活起来。

“磨剪子嘞戗菜刀”......

【“砰”然心动】

这个题目似乎与整体不太协调,但我觉得也只有用它最合适不过了,因为接下来我要写的是爆米花,那种传统的手摇转炉的爆米花。这样一讲,相信很多人便了解了我的意图,或许还有人早已经“砰”然心动.

记忆里干这个行当的人从来不用吆喝,也不用如货郎鼓,豆腐梆子一般的东西来招揽生意,但等第一个顾客上门,随着如沉雷般“砰”的一声巨响,整个村子都被震撼,犄角旮旯都能闻到那股熟悉且诱人的味道。因此他们来时径直奔村里那处最空闲的地带,支起炉灶,往往不及点燃炉火,就近的村民已端着米围了上来。

这小小的爆米花就是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即使孩子们不嚷嚷,大人也是心里痒痒的。爆米花不止好吃好看,更实惠多多,只一碗米,只几毛钱,便能爆出满满一大簸箕还多。既划算又能够极大的满足那些贪吃的小馋虫,何乐而不为呢?因此爆米花师傅每次来几乎都忙碌到掌灯时分,有时磨刀人也凑巧来到,村里就如过节般热闹。

由于一开始炉是凉的,火也不是很旺,所以第一炉比较慢,而我们这些孩子是最等不及的,不停的叽叽。爆米花的师傅从来不厌烦,总是笑呵呵地说:“真是一群小馋猫!一会儿的可别忘了躲远点啊。”

不用师傅说我们也要躲得远远地,虽然爆米花又好吃又好看,可这炉子太吓人了。尽管它胖乎乎黑漆漆的如爆米花师傅一样可爱,可这叫声就跟打雷放炮般骇人。现在想想这种炉子的形状还真如电影里飞机头下的炸弹的样貌,怪不得会有如此大的威力。

那时候总觉得爆米花的师傅胆量这么大这么勇敢,一定是位奇人,至少也应该是冲过锋陷过阵的,于是目光里就有了敬畏,有了艳羡。

“行了!”正兀自遐想着,被师傅的叫声吓了一跳,慌忙捂住两耳跳到了一旁。看着师傅踩住炉子底部的支架,猛地打开盖子,只听“砰!”爆米花的.香味随着炉内的热气升腾弥散,让人垂涎欲滴。不等热气散尽,我们便呼啦又涌了上来,不是去争别人的米花,而是哄抢自炉内溅出的那几粒。似乎炉内的远没有落在外面的美味,就算自家的已爆出也不肯走,直到最后一炉还依然恋恋不舍。大人都不太理会,因为这就是孩子,这就是童真,现在来看更是那个年代里朴素的诱惑。

“就锅排下黄金栗,转手翻成白玉花”,香甜酥脆,美丽诱人的爆米花从古开到了今,只是那一声震天的,虽让人惊恐却又无比兴奋的声音已成绝响,而且总也品不出儿时那种真实纯粹的味道,更感受不到那种热闹满足温馨的气氛。

“砰!”来爆米花的了!

【“禅”意的豆腐梆子】

不记得是哪一年哪一天了,但依然是雄鸡的啼声刚刚隐去,依然是还赖在床上,那熟悉的声音就忽远忽近的响起。可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而且响过几下后,似乎紧跟着还有人的吆喝声。

“梆,梆梆;梆,梆梆;豆――腐!”声音来至耳边,梆子发出的声音较以往提高了不知有多少倍,吆喝声尖细高亢却生硬沙哑,奇怪的是声音里怎么“吱吱啦啦”杂音不断。刚披衣下床想出去一探究竟,从不贪睡的妻子已端着一盘豆腐进了院子,边走边笑:“卖豆腐的如今也鸟枪换炮了,弄个喇叭一响,只管忙着过称就行了。”

听到妻子的话,竟和衣又躺了下来,果不出我所料,心里不免顿生一丝失落。录音就录音呗,干嘛还要吆喝?真真多此一举,也不知这样卖出的豆腐还是不是原来的味道?想到此又急忙爬起奔进厨房,手也不洗的掰下一小块填进口中,品了又品,咂了又咂,眉头就皱了起来。妻见状问道:“咋了?”我反问:“这卖豆腐的没换人吧?”妻道:“没啊。”“那就是换成电磨了”,我不无肯定的道。妻笑说:“你的嘴还真刁,确实是电磨的,我们问过了。”“唉!”我摇头一叹心里暗暗悲哀,“我的豆腐啊,我的最爱啊。”

确实对豆腐较偏爱,何况豆腐是我们泰安人引以为豪的三美之一,细腻,白嫩,爽滑,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清醇的豆香。而我最喜生食,或辅以蒜蓉,或辅以葱丝,或以鲜椿芽与红咸菜凉拌,原汁原味,清新爽口,百吃不厌。

这样写下去恐有跑题之嫌了,那就请原谅理解一颗吃豆腐长的大心吧,言归正传。

虽然对豆腐情有独钟,但真的不知是如何迷恋上它的,我想应是先被那悦耳的梆子声所吸引。豆腐梆子是招揽顾客的工具,尽管质量是关键,但它的优劣也至关要紧。做工精细的梆子,声音清脆响亮,绵长悠远,闻之让人心清气爽,更觉有此物之人的豆腐肯定也是极品,往往就是如此。

豆腐梆子取材于硬木,家乡最常用的是枣木,其次是槐木,但选一个手艺极佳的木工也是关键。豆腐梆子须用整段的木块做成,先在上面开一长长的约指宽的的豁口(也是后来的发声口),从此处把内部小心掏空,然后把手柄装入底面固牢,接着还要里外细细打磨一番,再配上一根如鼓槌样子的敲棒,一副梆子便做好了。

有的豆腐世家,梆子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已是油光蹭亮,经过长年累月的敲打,两面也已是呈现不规则的凹状。这可是豆腐人艳羡的宝物,虽看似不堪一击,但发出的声音却使其他梆子自惭形秽。

记得邻居张大爷家便是豆腐世家,我也可以说是吃他家的豆腐长大的,“近水老楼台先得月”吗。他家的那副梆子更是不知传了多少代,虽然他家的豆腐早已远近闻名,但他仍视这副梆子为自己的命一般。总说:“这梆子不光做工好,声音正,更不知靠它卖出了多少豆腐,养活了几代人。咱老张家的豆腐好,梆子也没的说。”是啊,各家的豆腐不一个味,梆子的声音也大不相同。喜欢谁家的豆腐,足不出户,只要一听梆子,就能辨出是谁家的豆腐。

只可惜上高中那会儿,张大爷两口便随儿女迁往城里去了。临走时老两口几乎一夜没睡,连着做了好几个豆腐,分文不取挨家挨户的送,说这是给乡邻们留个念想。更没忘把一手绝活传给了精明能干,对此饶有兴趣的村北头春生小两口。小两口也没让张大爷失望,做出的豆腐几乎如同他亲手所制,使得村人保住了这一口福。而那祖传的梆子张大爷却没舍得留下,说进了城后好留着解闷。也还真听有人讲张大爷一有清闲,在小区楼下或附近的公园里煞有介事的敲来敲去,更闹出许多误会与笑话。

无论是白雪飞舞或是薄雾浅浅的清晨,记忆里总会有清脆悠远的梆子声响起,那些忙着张罗早饭的婆姨,或端碗或拿盘纷纷走出家门,循着那美妙的声音而去。小车上的豆腐透着温热,主人揭掉雪白的湿漉漉的笼布,婆姨们围上去就如争看掀开盖头的新娘,不一会,一车豆腐便一抢而空。

“梆,梆梆;梆,梆梆”,再听豆腐梆子独有的声音竟有几分空灵,几分禅意,怪不得它的外形就跟庙里的师傅敲的木鱼一般。也算与豆腐的洁净清爽的本质相得益彰了,大概发明豆腐梆子的便是一位最懂最爱豆腐之人。

多少年过去了,还是接受不了这喇叭里钻出的俗气,刺耳,让人心生厌烦的声音,以至于对豆腐也渐渐疏远。只追求高效高产的时代,还有多少东西保留着原汁原味呢?“梆,梆梆;梆,梆梆,豆――腐!”“禅”意荡然无存。

致时光中静静远去的那些人散文 篇2

有关人的宿命,我一直相信因果,相信缘分,相信命运,有些人注定会是遇见与错过…

时光流转,心灵在变迁,一些记忆在流淌的岁月中,慢慢的柔软。有些时候我一直在想,人的生命中为什么会经历过那么多的人和事,而有的时候,有些人在上一刻还活生生的.在你的耳畔温暖着你,一个疏忽,在下一秒就已然成陌路人,甚至好像从未来过,也就无需去感受离别。我甚至在想,是否在经不住的流年中,有些事只能在时光之岸起起伏伏,有些人只能在你内心深处悄悄逝去,有些感觉只能交付于或深或浅的文字,借着诗词低吟浅唱。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身不由己的感怀着,感怀这平平仄仄的岁月。一直以来,Q都说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起初我并不这么认为,经历过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我渐渐的懂了,有些人注定是为了来给你平淡的人生上一课,这一课说不上精彩,说不上一文不值,但是总会让你的学到点什么,悟到点什么。我想那些经过或者正在经过的,有些东西会留下来,有些会注定永远消散。风景在变,人也会变,浓了淡了,走过,回来,再走过......因此我们不必去感伤,更多的是去感恩,感谢这些人,让我们平淡的人生荡起了一丝微小涟漪。

曾经那些熟悉的容颜,似乎也都在岁月的风声中越去越远了,好似所有的事情,只剩下开始,再无结局。也许终其之至也无法抵达,只能流于繁华之外。时光,就在如此一幕幕或美丽或落魄的风景中消逝了,远去,远到天涯,远到不可再回,任凭岁月的呼唤,也再无回春妙手。

经年中,人的感情,在温暖时分,是温情的相拥,是美丽的邂逅;在时光微凉时,是忧伤相随,是默默无语。时光中那些静静远去的人儿,我是一个相对被动的人,不愿也不能将你们拉回,唯有借指尖一个个字符拼成的袅袅文字,晕染成水色般的流年,就这样慢慢的将你们想起,或喜或悲,匆忙的时光,安静的掠过,你们远去,我在原地。

那些年的抒情散文 篇3

坐在电脑前,傻傻地发着呆,回忆在脑中不停地翻转,时不时地勾起那一段往事,偶尔的想起那些年一同走过的青春,感慨着青春给我留下的那些美好。

回忆,总是美好的。但那已是回不来的昨天,只能深藏在心中慢慢体味,就像尘封已久的相册那样,想起来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翻、看看、回忆回忆。总能给自己平静的心情带来那一丝丝的波澜,久久的使人不能平复。

慢慢地敲击着键盘,往昔的点点滴滴随着手指的舞动而渐渐的呈现在我的面前,那是多么令人怀念的一段时光啊。可惜,我们再也回不到那些年了。

那些年,我们曾一起天真过,一起在上学的路上唱着《月亮代表我的心》,一起追逐、打闹,一起在人家的油菜地里玩着捉迷藏,把油菜弄得东倒西歪;总是喜欢坐在家门口的那块石板上,看着来往的车辆和人群,总是喜欢没头没脑的干着一些“小坏事”。想着想着,嘴角就上去了,心也就热了,明白了那么多的是是非非,看淡了人间的冷热长短,迈开步伐,朝着远方,坚定的前行。

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想起一些事来,想起在那些年一同走过的人们。总是在反反复复中追寻与思考,时光荏苒,我无力挽回,只能将此深藏在心中,缅怀过去,憧憬未来,带着怀念,向未来出发。

那些年,我们曾一起单纯过,一起在晚读的教室里唱起海明威的《你的承诺》,一起在夏日午后的篮球场上打球,一起在放学后的宿舍里唱着安琥《天使的翅膀》:“相信你还在这里,从不曾离去,我的爱像天使守护你、、、、、、、”。

感动无时不在,特别是在现代这个社会里,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我从不会轻易地忘记那些留给我感动的事物。每次总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在我的窗前时时的回想,回想着那一幕一幕。

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说的那些无法让人听得进耳朵里的文字,闻着一股股咸咸的汗臭味,到处都是趴着而睡和拿着手机玩微博的同学们。一阵一阵的`厌倦油然而生,提了提神,拿起笔,继续着我的那些年。

追逐着青春的尾巴,展望着那年的美好印记,似乎她已不止存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成为我努力拼搏的动力来源之一。想起那些身体里总有一股暖流,精神上总有一个寄托,为了当年的一句承诺,我甘愿此生为之而奋斗。

突然想起了胡夏的那首《那些年》,想起了那些点点滴滴,如歌词里所唱的那样:“又回到最初的起点,记忆中你青涩的脸,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一天,桌垫下的老照片,无数回忆连接,今天男孩要赴女孩最后的约、、、、、、、。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一起追逐着那些自己喜欢的事物,不管对与错,自己都会去默默地承担,即使错了,也会倔强地不肯低下头。那些年我们个性十足,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我们总会抱着这样一句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哪怕已是歧路漫漫,我们也从不曾低过头。怀念那段时光,怀念那时的人儿。我可爱的青春,还有在我青春中留下过记忆的事和人儿。

感谢曾伤害我的人,谢谢你磨练了我的意志;感谢曾欺骗我的人,谢谢你让我学会去用头脑思考;感谢曾中伤我的人,谢谢你让我学会去从容面对;感谢曾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你让我学会了去感……。感谢一切使我成长的人,感谢在那些年中。

童年记忆的那些趣事抒情散文 篇4

快奔七十的人了,一些童年的记忆还是难忘。比如野生菱角,比如好吃的鸡头菱条儿,老是在脑海里转悠。

菱角是生长在河塘里的一年生水生植物。长长的藤蔓从水底长出,还不断开叉分支,形成蔓网。近水面的藤蔓,都有粗粗的菱角蒂浮在水面,而且菱蒂蔓在水面上像浮萍一样,不断生长扩散新的菱角蒂。这菱角蒂上大约有二十片近似菱形的叶子与不断生长的多个菱角。叶子都有长长的中段有气泡的叶柄(气泡有漂浮作用,以便使菱蒂的生长点始终在水面)。这野生菱可是大自然恩赐我们的最佳食物,而且一直是伴随着我成长。那时,只要有池塘,就有菱角,而且是满满的盖住水面,有些小河湾,也长成片的菱荷(我们叫菱蔓与叶为菱荷),可以说菱荷在我们鄱湖是举目可见。

菱有四角菱,枕头菱,扁花菱,猪婆菱几种。

四角菱,顾名思义有四个角刺,两两相对岔开的像大水牛头上的尖角。四角菱样子可怕,但菱仁饱满,是好菱。枕头菱与四角菱相似,只是少了菱蒂处的两个角刺,有点像枕头,菱仁更加饱满,这也是人们喜欢的菱角。扁(都昌方言叫be读轻声)花菱也只有两个角刺,但是菱身扁扁的,菱仁当然也是扁扁的,与之前两种,仁实少些,且不容易咬出果肉,所以人们也不大光顾这种菱。猪婆菱虽然也只有两个角刺,但浑身长着许多大疙瘩,壳厚坚硬,仁实少得可怜,人们更不愿动它,由它自生自灭去了。每一种菱都有它们生长的地方,不会混杂一起,而且很奇妙,水质好的塘,就长好菱,或四角菱或枕头菱;一些尽是些青苔绿丝和杂草的小荒塘,只长猪婆菱或扁花菱。

我村的门口塘很大,有几个洗衣麻石方框和一长溜的依次降低的桥板,很有规则地躺卧着,像是在和秀气的塘水作热吻似的。早晨,妇女们三三两两在桥板上洗衣服。清澈的塘水似明镜,映着活力四射的少妇,有韵味地舞棒槌衣揉洗的倩影,给美丽的鄱湖小村更添了不少秀色。水质好,自然长好菱。门口塘全是四角菱。菱是有灵性的。靠近门口洗衣桥边,很少有菱菏,好像有个分水界,洗衣这边,干干净净,另一边菱荷满满的——似乎总是这样。

夏季,有人用长竹柄钩子拉菱荷做菜。去掉蔓茎上的缨须,洗清切成小段。炒、煮、烹、调,都可以,是上好的下饭菜,老少喜欢。我那嘴里少牙的奶奶也偏偏喜欢吃。她是夹一小段菱茎,放进有点变形的嘴巴里,慢慢对准少得可怜的上下几颗牙磨嚼。我有时调皮地看着奶奶磨嚼,奶奶一边继续磨嚼着,一边还开心地对着我微笑,最后妈妈佯装斥责我:“吃饭!”。现在回味起来,好温馨,好有意思啊。

六月,小小的白菱花像情人的眼睛,在偷偷的向人们卖俏。有句像成语的谚语——七菱八落(七零八落),是说七月开始生长菱角,到八月底就结束。不再长菱了,老菱开始掉落。其实菱的生长期最长,从七月吃到八月,有哪种水果从上市到罢市有这么长时间?

估计只有几个月的我,可能就吃了妈妈嚼过的菱仁(也叫茭白),而且可以肯定,我品到了好味道,一定是咯咯地笑,两小手连动;妈妈也一定是小口小口地再喂我(我常看到妈妈就是这样喂婴儿的)。

摘菱,一般都是忙里偷闲。门口塘嘛,又不深,只要澡盆菜篮。摘满澡盆,就上岸倒在篮里,很方便。田里活少了,也有摘半天的时候,那一般都是下午。比如,吃过午饭,妈妈说,‘我摘菱啊’。我一听几乎高兴得要跳起来。妈妈去摘菱,我就抢着拿菜篮。黄昏时,妈妈摘了两篮菱,在塘里漂洗。漂洗时,主要是要把嫩菱拣出来,嫩菱煮熟了反而不好吃,里面是糊浆,还带苦味,所以必须拣出来。嫩菱轻,是漂浮在水面上。摇波一次菜篮,上面就漂浮一层嫩菱。老菱重,是沉的。古怪,嫩菱适宜生吃,脆脆的,很甜;菱壳也容易剥开,只要把菱的角轻轻一掰,就露出白白的菱仁,或者用指甲轻轻一掐,也能剥开菱壳。小孩也都是鬼精鬼精的,只要大人在漂洗生菱,无论谁家的孩子,就都围过去抢着吃嫩菱。好玩极了!

谁家摘了菱,只要招呼一声,晚上煮菱,左邻右舍都来吃。要是会唠嗑会讲故事的.在里面,气氛更好。我最喜欢听故事(我们这里叫讲零话)边吃边讲边听,讲的有劲,听得有味,当然醇香的菱仁更有味。我是咬不动老菱的,妈妈把咬掉两角的敞口壳菱给我,我只要把菱的敞口对准口腔,一咬,菱仁就滚落口中。呵,好香!

大伙热热闹闹的吃了半晚,剩下的小半篮菱,就是我的零食。清早,一块砧板,一把菜刀,就在厅堂剁菱吃(大人没时间帮助咬,小孩必须学会用刀)。剁菱有两种方法:一是从菱蒂对开,把菱分为两半;一是从菱蒂开始,沿菱两楞轻削两刀,再轻轻剁开菱蒂,然后掰开壳,就有完整的菱仁。后者麻烦,但是有趣的玩赏过程,小孩很愿这种吃法!奶奶总是叮嘱我:不要乱扔菱壳,菱壳会扎脚板。尽管大家都注意处理菱壳,但是,还是经常有人被菱刺扎脚板。大家也都会挑刺,我也学会了挑刺。菱刺是有倒刺的,不懂方法,很难把刺挑出来;我后来还是小能手,再深的刺也能挑出来,还不会很痛的哟,这叫熟能生巧嘛。挑了个大口子,或点些煤油甚或在头上抓些污垢填上。哈,都是那样,好着呢。

现在我又想起了小时常吃的菱角,心里怪怪的,不是滋味。为什么生命力极强的菱,这些年说没就没了呢?朋友,你们那里有么?有十来年,我是没看见菱。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啊,菱可治多种疾病,还是最好的治癌药。四角菱最好,两角的次之;菱壳、菱蒂最好,菱仁次之。难怪以前的人很少得癌症的,因为无形中吃了许多很好的野生的东西,把癌细胞给灭了!

记得九十年代末,我这里有个叫朱垄近河的一口小塘,长满了菱。当时,有一张姓的农户,一头烈性大水牛断绳了,夫妻俩就跟着水牛赛跑。你走牛也走,你跑牛也跑。跑了三四里路,牛往这水塘里钻。这下不得了,菱的蔓几下就把大水牛的腿缠住了,牛游不动了,直往下沉,所幸的是水塘不深,牛的鼻子露在水面喘粗气。女的跑到我家借镰刀,她要割藤蔓救水牛。哈,真是怪事多多。可是,十来年的功夫,这满塘的菱荷就没了踪影。嘿!怪事?!

也是十几年前的事。我们土目湖坝内,老是长满了菱,菱叶几乎占据水域的三分之二。七八两月,几乎天天有许多的菱盆,漂移在湖面上摘菱角。冬季,坝内的水放干取鱼,湖底尽是掉落的老菱角。于是,山里人成群结队的来捡菱角。来的人都是满载而归。捡去的菱,晒上几天,用沙炒,又好咬又特别香。正月里,有的还用菱角来招待客人呢!

说到菱,我又记起了鸡头菱(中药叫芡实)。那时的鸡头菱很多。大人割来鸡头菱刺茎,叫小孩子剥茎皮儿。那个茎条儿真是盘中好菜,味道鲜美。水里长的东西就是好啊,是个养生菜。现在也绝迹了(我是说野生的)。

是养鱼的关系么?养鱼是为钱,有了钱,人的生活就好。但是没了身体,有钱还是享受不好哇!所以,不破坏生态平衡,科学地发展经济,那才是可取的啊。

秋天那些触动心灵的真情抒情散文 篇5

时光匆匆,轻轻走进了秋天。白露已过,南方一场秋雨一场凉。虽然常有阳光挤过云层,露出脸来,但总是不温不火的样子,把清晨和傍晚的云朵,变成了彩霞。最后,留下最美的一轮明月,在心,寄情。

喜欢秋天的人,大多和爱情有关。七夕节,爱情表白季,那些想说不敢说的情话,趁鹊桥搭起的时候,一口气说完了,头顶是半月,恰如爱情的表白,留下一半悬念在心;那些想拥抱不敢拥抱的的人,趁月色朦胧,也就张开双臂,拥抱了,身体渐渐温暖,爱情慢慢升华。

喜欢秋天的人,大多和亲情有关。中秋节,是月亮一年中最大最圆的时候。此刻,远方的游子归来,原本寂寞的乡村,显得格外热闹。推杯换盏之间,所有离别的痛苦都是“感情深、一口闷”。中秋的时候,是回家的时候,除了春节,中秋应该是一家人最团圆的时候吧。秋天,有人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无法回家相聚,也能择日登高望远,体会“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特别之爱。

喜欢秋天的人,大多是热爱大自然的。秋天,漫山遍野都是彩色的。红的是枫叶,绿的是樟树,黄的是菊花,大红的是紫薇。。。。。。在南方,金色是秋天的主打色,田野里总是金灿灿的,稻谷熟了,变成了金色的海洋。还有果园,桔子黄澄澄的,压弯了树枝。

喜欢秋天的人,心灵都是宁静的。秋天的雨是安静的、阳光是静谧的、山雾是薄薄的、云彩是淡淡的、白霜是悄无声息的,一切都那么轻,那么静。当夏天的酷热渐行渐远,人的内心也从狂躁变得安宁。如果,此刻,能邀几个好友,在小楼温酒煮茶,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此刻,有温暖,有朋友,有窗外的美景,有收获的喜悦。

喜欢秋天的人,也会有惆怅的时候,但不会很久。秋天,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时候,当一片又一片树叶落下,才知道世间每一次相聚,最后都要离开。并不是所有的爱情、亲情都能相伴一生。身边的人,有些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只是陪你走了一小段,有的只是擦肩而过,还有的会陪你很久,但不会比生命更长,和生命同长的也几乎没有。亲人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爱情有“望穿秋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忧愁,还有“总有一个人先走”的痛苦。当然,悲伤不会很久很久,睿智的人们,总是懂得一岁一枯荣的道理,聚聚散散、来来去去才是生活的常态,是生命的轮回。

每个人心中的秋天,其实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会一模一样,每个人的理想也千差万别。但秋天终归是美好的,毕竟勾起了人们太多的记忆和憧憬。人最寂寞的不是一个人独处,而是站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找不到熟悉的身影,没有了可以走的路。唯有秋天,让人安静下来,汇聚力量,然后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不管世界多么宁静,也不会让心灵寂寞。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把整个秋天的美景点燃了,这把火,千年不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因为秋天,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诗人,把大自然渡上了金边,勾勒出一副宁静致远的画。

有哲人说,“心灵里没有音乐,决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因此,秋天还发出了各种美妙的声音,把爱情催熟了,把亲情吹热了,把思绪放飞了。每个人的心灵,少了失去了忧伤,多了得到的期待;少了得失的计较,多了宽容一切的轻盈。

那些风景路过心上抒情散文 篇6

我一直习惯一个人的行走,一个人,一条路,偶尔会觉孤独,但更多的是享受。享受泪水流淌,不需抑制;享受苍天白云,枯叶残蝶;享受只有自己明悟的人生百态,如画风景。

那风景是离家求学时,父母踮脚张望,持续落在客车上的目光。不舍。

那风景是街道上,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小心牵着刚学会走步的妹妹。护佑。

那风景是阳光下,慵懒的母猫,眯眼看着身边打跳的小猫。慈爱。

那风景是水田畔,一群家鸭相互依偎打盹或梳毛。安详。

行走于我是丈量生命,生命于我是感动感恩。有些时光,不会变老,有些风景,不会褪色。

小时候,第一次去寺庙拜佛,急不可耐的许下愿望,模样虔诚,态度诚恳,逗乐了随行的一群人。

小时候,喜欢在清凉的河水中泡脚,看着摇曳的水草,远游的鲫鱼,感到万分神奇,忍不住踏进河里,最后被过路的邻家大叔捞起。

再大一点,好奇的`凝望着给小狗喂奶的母狗,面对母狗的威胁毫不在意,不顾一切的向里凑。那被狗咬的牙印至今留着脸上。

再大一点,捣烂蜘蛛网,让被缚住的蜻蜓得以逃脱,甚至偷偷切下厨房案板的肉,喂正在寻找食物的蚂蚁。

后来,不再做这样无知的事,学会审视和默默观赏,变得孤僻和安静,喜欢一个人走一条路,不喜喧嚣,不喜人群。

后来,走在街头,偶然间听见《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的旋律,回首间,是初中最合拍的朋友,肆无忌惮在班主任的课上大声歌唱。只因为我告诉她我难过。

现在,看到白色纯净的栀子花会伤感,高中的朋友在学校的花坛中拍照留影,大家一起唱着“栀子花开,你就say goodbye”。

现在,在陌生的城市,坐在公交车上,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身上,窗里窗外隔成了两个世界,恍惚间像是踏上了归程。

可我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也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我们都会渐渐长大,成长路上带来的惊喜和感动却不会减少。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的抒情散文 篇7

那天早上,白雪纷飞。

快七点了,天空还是墨一样的黑。雪花一点一点的落,几个小时,终于盖住了路面,很厚的一层;路口时有被风推起的雪岭子,走一步,雪就到了膝盖,还不时发出“沙!沙!”的声响。上班族上学族就这样走着,我也是。

母亲决定亲自送我上学。母亲在我的旁边,我们走在看似平静实则危机四伏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在雪地上留下一串串脚印,但很快就没有了。马路上,车辆缓缓地驶过,小心地躲避着随时会滑倒的行人。

看了一眼手表,母亲说我们要快一些了。突然,我好像踩到了什么,身体开始左右摇晃。此时,又有一小波学生通过,我与母亲也随之被分开。我努力使自己保持平衡,但身上的负重又像一双无形的手把我向下拉,就这样挣扎了一会儿,我彻底失了重心,倒了下去。

我原以为我会倒在雪地里,然后在母亲的帮助下爬出去。但是,在我将要倒下的那一刻,一阵“噗”的声音响起,倒下之后,我并没有掉入雪中,而是坐在了什么东西上,起身一看,竟是母亲的腿。她扑倒在冰凉的雪地里,全身上下也落上了许多冻得像沙粒一样硬的雪块子,口罩里也进去了一些。她倒在雪中,几乎连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我连忙把她扶起,给她除去身上的雪。

雪花落下去,也是沙沙的声音。我们继续前行。

路上,我对母亲说:“雪那么厚,你大可以不必这样,我自己爬起来就是了。”母亲听完后没有说话,而是指了指我衣服上的一个小洞。我忽然明白:假如那时我倒了下去,很有可能被雪下的石头划伤脸,正是因为母亲那奋力一扑,我仅仅是划破衣服而已。我问她,你怎么知道那里有石头?母亲轻描淡写地说,我哪知道。她并不知道哪里有石头,只是本能的觉得,不能让我摔到地上……

远去的声音 篇8

———题记

您还记得吗?妈妈,小时候我是个爱哭精。那时我总是深更半夜的突然起床,莫名其妙地指着墙号啕大哭。您去找了一个占卜先生询问是怎么回事,那人说:“你们家的墙可能有说道。”总之,那意思好像是说我被吓着了,说我害怕,不能单独住。这些事也是后来外婆告诉我的。于是,我这个小男子汉每晚总是赖在您的床上,直到进入梦乡。

“妈,我睡不着。”那天晚上,我翻起身,坐在床上。“妈妈也没睡着呢!”“哦?妈妈,你也没睡,那太好了。”我看您露出一副牵强的笑容,可我没有在意,还是趴在了您温暖的臂弯里。“儿子,我们都睡不着,妈妈给你唱支歌吧!”“好啊,好啊!”“你喜欢听什么歌?”“只要是您唱的,我都喜欢!”这时您抱住了我,您笑了,是那么的慈祥与和蔼……

“妈妈给你唱一首小时候我听的歌吧!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可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女儿有个小小的心愿,再还妈妈一个吻,一个吻……”唱到这时,您突然哽咽了一下。

“妈,你怎么流泪了?”我伸出手,抹去了您脸上的泪痕。

“没什么,妈妈想起了你外婆,我小时候她总抱着我唱这首歌……”

“妈妈,你别伤心了!”

“我不伤心了,妈妈接着给你唱吧!”您抱紧了我,清了一下嗓子。“遥望家乡的小山村,我那可爱的小燕子可回了家门,女儿有个小小心愿,再还妈妈一个吻……吻干她那思儿的泪珠,安抚她那孤独的心……愿妈妈得欢欣。”听着您的歌,我不知不觉进入梦乡。梦中,我牵着风筝跑在草地上,您坐在一旁,听着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脸上满是笑意……

妈妈,不知多少个夜晚,您用这首歌陪伴着我,驱散我的胆怯,给我带来温暖。这首歌,告诉我母爱的伟大,点缀了我的童年。

远去的声音 篇9

伫立窗前,斜晖脉脉,感动世间万物,不由得想起恩师一点一滴的教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老师如奉献生命一般的付出,将我们这些歪歪扭扭的小树哺育成参天大树,精心呵护我们成长,给我们无尽的关怀。

曾几何时,教室前是恩师带病授课的情景;曾几何时,操场上是恩师费力追随的目光;曾几何时,办公桌上是恩师埋头备课的小小身影。老师的肩膀不够那么宽厚,但却替我们撑起了一片天,为我遮风挡雨。记忆犹新的是回忆里老师的声音:“别怕,有我在。”是啊,初中三年道路上正因为有了老师的陪伴,才使年少无知的我没有走错路,按照人生正确的轨迹行驶着。三年以来,大大小小的困难都接踵而至,可不论多难的道路,那前方总有恩师的身影在为我拼搏,为我开辟道路。我忘不了是谁在生病时递来的一粒药;我忘不了是谁在失意时送来的一个微笑;我忘不了是谁在难过时给予的一句关切的问候。那是恩师,是三年来为我遮风蔽雨的恩师。几度风雨几度愁,我仿佛能够看见老师头上的银丝有一根是为我而生,我仿佛能够听见老师为我的执迷不悟而叹息

任时光匆匆流逝,岁月变迁,即使我无法再与老师同在一间教室,即使恩师的声音渐渐远去,我也会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屈不挠,我想我会愈挫愈勇,因为心中有着老师的期待,有着老师的关爱。我会将恩师那渐渐远去的声音留在回忆中最深刻的地方,它将激励我勇敢前行,笑对生活,那句:“别怕,有我在,”永远都启迪着我,即使恩师不在身边,但那份追求信念的勇气将陪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处风景。

远去的声音作文 篇10

记得四五年级的时候,倘若我拿一道题向爸爸请教,他一定会擦擦手掌,一把拿过作业本和草稿本,看了题目,刷啦啦写下一排排算式,我若还是看不懂,耳边就会响起爸爸爽朗的笑声,接着再给我讲解,最后还不忘喊上一句“这题太简单了,有没有难一点的!”同时也会拿走他写过的那一本草稿纸,让我再重新写一遍。现在我手上一届届希望杯的试题,爸爸心血来潮打算做一道我半晌没有解决的难题,却也要沉思良久,尝试最多次后,才为我讲解。而事实是在他思考的时间里,我早已在心中算出了那个正确答案。我隔着房门听见爸爸的一声远远的、渐渐流去的叹息。

不会忘记那日看着汇款单发呆,刚刚步入初中的我,在锐角网上的一条评论“意外”登上了中学生天地,还有了一笔小小的稿费。妈妈和我一起去邮政局的时候,路上不断地发出感慨: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还没有拿过稿费哩!妈妈爱好文学,虽然后来选择了理科,但对文学的爱不减,第一次拿到稿费已是工作之后。虽然我以前也拿过一些稿费,但这一次登上中学生天地的确让她感到惊喜。我们在邮政局领出那一张金灿灿的纸币,我听见工作人员在玻璃后面的轻微笑声,我知道,那是善意的声音。

前几天在超市里遇见了小学同学,我叫住了她,她突然硬生生地愣住了,她的目光在我身上打量,半天才叫出我的名字。我问她怎么认不出我,才离别不到一年。我的声音里没有一点责怪她的意思,她说,你长得更高了,头发长长了,扎了辫子,变化太多了,和六年级不一样了。我“恍然大悟”:爸爸没有变,他的知识还是以前的那些;妈妈没有变,她还是像以前那样望女成凤;同学也没有变,她对我的记忆还停留在六年级的时候。变的人是我,我变了,在童年离去的时候就注定要改变。

上一篇:文化与国家发展下一篇:音乐课堂中激发兴趣提升能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