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与作文训练

2024-05-09

诗歌鉴赏与作文训练(精选7篇)

诗歌鉴赏与作文训练 篇1

古代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1.本诗颔联写景极具特色,请简要分析颔联是怎样写景的。

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2.本诗尾联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在抒发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①《过零丁洋》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殉国的英雄气概。②《酒楼秋望》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情感更加激越。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生查子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1.请对“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中的“长”和“少”二字的表达效果加以赏析。“长”字意涵丰富,一是关山长,二是梦魂长,突出了思念之绵长。“少”字具有暗示性,音书少,暗示思念的频密和分离的痛苦。距离的遥远、思念的绵长,与音书的稀少形成反差,凸显了寂寞孤单之情。

2.本词下片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情意的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相同:都通过想象,表达怀人思归之情。不同:①晏词直抒胸臆,表达离别实在太难,不如相逢团聚的真情,表意直率,明白如话。②李诗委婉曲折,通过想象中的重聚反衬今夜的孤寂,表达了诗人期盼重聚的迫切心情,表意深婉,含蓄隽永。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水① 杜甫

三月桃花浪②,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③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注】①此诗系杜甫安史之乱客居成都时作。②桃花浪:桃花汛。③连筒:用竹筒汲水的水车。

1.此诗写景状物运用了什么突出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动静结合,互相衬托。汛期水位达到江岸旧痕迹,水线吞没江岸沙滩,水色青碧得可撼动岸边的人家,都是静景描写;人在岸上接线抛饵垂钓,水车转动着灌溉小园,野鸟在江面上争浴喧闹,都是动景描写;动静互为映衬,画面更显灵动。

2.首句“三月桃花浪”中“浪”能不能用“汛”替换?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能。理由:①“浪”能让人联想到阳春三月桃花烂熳;②“浪”能表现江水的浩大气势;③“浪”能隐指春水色调的浪漫;④“浪”能寄托诗人赏景时闲适的情怀。“汛”没有这些效果。名句名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活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表示既要善于学习正面的人和事,也要善于借鉴反面的人和事。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气势和战功的句子是“,”。

1.(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2)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形容似至穷途而突见佳境的名句是“___ _,___ 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描述该现象的句子是“,”。

(3)《离骚》中,“,”表明屈原希望以古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

2.(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2)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3)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四时之景”中春夏之景的两句是“,”。(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两句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戛然而止。(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质问秦王朝为什么搜刮至极,却又挥霍无度。

3.(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2)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表现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2)《赤壁赋》中“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一句相对应的曹孟德创作的诗句是“,”。

(3)《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借月抒发别离之情。

4.(1)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2)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3)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作者用动植物设喻来表达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

(2)屈原《离骚》中表现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内心保持真正芳香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手法描写出大漠奇寒、天地暗淡的雪景。

5.(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2)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3)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爷爷靠在沙发上睡着了,顽皮的小孙子决定搞一个恶作剧。他去冰箱里找了一些干奶酪,是味道特别大的那种,把它们轻轻地抹到了爷爷的胡子上。然后孙子藏到一个角落里,看见爷爷在沙发上扭了扭身子,睁开眼睛。醒来的爷爷猛地坐起来,用鼻子使劲闻一下,大声说:“这儿好臭!”接着爷爷起身跑进厨房,一个深呼吸,之后又大声说:“这儿也好臭!”为了躲开家里到处的臭味,爷爷不得不跑到户外,站在家门口,他再次做了一个深呼吸,大声说了一句:“全世界都好臭!”当然,爷爷最后发现了臭味的源头,用一点水和香皂,就让这个世界恢复正常。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写作提示】孙子恶作剧,在爷爷胡子上抹上了臭臭的奶酪,于是爷爷闻着哪都臭,爷爷丝毫没有意识到根源在于自己,当他发现了臭源,只用一点水和香皂就解决了问题。这就好像人处世间,出了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找客观原因,丝毫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自身找原因,反省自己,也许事情会变得简单而容易。参考立意:反省自己;认清自身要学会从自身找原因。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便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抄袭。2.【写作提示】从年轻人角度立意:①合作双赢是优势互补的竞争策略;②理解与沟通是竞争力的倍增器;③合作双赢是合乎道德的竞争策略;④理解沟通让竞争变得人性化;⑤竞争可以双赢,不一定要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等等。从老人角度立意:①关爱、尊重比金钱、财富更动人;②关爱既幸福了他人又幸福了自己;③尊重他人的需要是和谐共处的前提;④真诚关爱必能获得真诚回报;⑤换位思考是理解沟通的桥梁。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东莞的张先生在天猫商城“誉满家电器专营店”看到国际著名品牌的65英寸超高清3D电视机售价仅3199元,立即下单购买三台,并在线支付货款,在线成交。不料,卖家称商品标价因员工失误少填一个“9”,应是31999元,如需发货,要补9万元。双方因此陷入网购纠纷并诉诸法庭,广大网民对此也是各执一词。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写作提示】材料所涉及的话题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规则与诚信,法律与情理(道德),换位思考与和谐互利,义与利,宽容。不论是哪个话题,考生都应该在文中阐述自己的价值选择,要注意辩证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善于从“此事”联想到社会与人生。价值取向要符合时代主流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要展现自身的眼界与胸怀;联想与发掘要有现实针对性。参考立意:①让规则约束人的行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②诚信是无价之宝;③要有宽容之心。

诗歌鉴赏与作文训练 篇2

阅读本质上就是思维的过程,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语文阅读对字、词、句、段、篇的识记, 理解, 概括、分析就是内在的思维活动。多年高三语文教学, 一直在研究高考题的设题角度, 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发现高考题设题答题存在一种内在的思维规律, 找到这种思维规律就可指导学生阅读, 让学生思维变得连贯, 表达变得清晰。现就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内在思维规律作一探究。

1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思维能力划分标准

高考《大纲》) 《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这一考点提出了两项要求: (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项要求从试题的命制角度看, 考的是四块内容: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而这四块内容的考查就贯穿了思维的三个角度“是什么, 怎么办, 为什么”。

“形象”回答“是什么”, 语言和表达技巧回答“怎么办 ( 怎样) ”,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回答“为什么”。窜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思维链条: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怎么样来塑造这一形象的, 即运用了怎样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为什么塑造这一形象, 塑造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这样一个思维链条为诗歌鉴赏对学生进行教学思维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标准。宏观上把握了这样的思维规律, 学生在诗歌鉴赏时就可以做到思维不混乱不断裂, 答题表达时快速、流畅、准确。

2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思维能力训练解读

2. 1 形象 (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1.1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基本答题思路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形象。

第三步: 归纳形象的意义 ( 表达的作者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回答问题。 ( 2013高考辽宁卷节选)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 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 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 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 莫移墙下一株梅。

请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 6 分)

【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 第一步)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 第二、三步)

2.1.2分析景物形象:

答题步骤:

(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 2 表达技巧、语言

2.2.1分析表达技巧

答题思路:

(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 结合诗句阐释这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 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 这首诗用了 ( ) 的表现手法 ( 艺术手法, 修辞手法) , 如 ( ) , 从而突出了 ( 强调了, 更有效地表达了……) 作者 ( ) 的情感 ( 心情, 心境) 。

【例3】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 步骤一) 。天未放亮, 星斗纵横, 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 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 步骤三) 。

2. 2. 2 炼字

答题步骤: (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 )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 的情景,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 ) 的情感。

【例4】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 安禅⑴制毒龙。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喧闹的泉声遇“危石”而哽咽, 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 ( 步骤一) 这“咽”和“冷”充分点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 烘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作者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 ( 步骤二) 表现愿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 ( 步骤三) 。

3 结语

当然, 阅读水平的提高, 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独特的阅读审美情趣, 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阅读教学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

摘要:阅读教学是发展思维的教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代诗歌鉴赏应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 让学生掌握一种高效的思维方法, 具有一个良好的思维品质, 形成一个思维整体, 提高阅读水平。

关键词:语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思维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王大绩.高考一本解读方案[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6.

[2]杜翠萍.浅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层次性思维能力训练[J]学园, 2013, 02-61.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篇3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① 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①袜刬: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请简要分析词作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6分)

2. 比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蟾宫曲·九日【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九日”是指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请结合诗句找出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3分)

(2)结合诗句,比较这一诗一曲在写法和表达内容上的异同。(5分)

3.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苏台①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姑苏②怀古 【宋】姜夔

夜暗孤云绕柁牙③,江涵星影鹭眠沙。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释】①②苏台,姑苏,都是指姑苏台,是吴王夫差沉溺于歌舞之所。③柁牙,指代船。

(1)两首诗都对姑苏台景物进行了描写并姑苏台怀古抒情,试分析两首诗各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4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杨柳,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4分)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新晴 【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有人觉得“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这两句诗非常好,试分析好在哪里。(4分)

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宋】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这首诗中间两联写了边地的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2)有人觉得“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这两句诗非常好,试分析好在哪里。(4分)

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宿甘露寺① 【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②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释】①甘露寺,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形势险峻。②银山,指长江涌起的波浪。

(1)甘露寺周边并无“千峰”“万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写景用了什么技巧?(4分)

(2)有人把“开窗放入大江来”改为“开窗忽拥大江来”,你觉得这样改好吗?为什么?(3分)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西都作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雨支风敕,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西都:指洛阳。宋时称洛阳为西京。②清都山水郎: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处。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③敕:指天帝的诏令。④玉楼金阙:指汴京的宫殿。

(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结合词句分析这首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2)作者结尾说“且插梅花醉洛阳”,作者为什么要插“梅花”?(2分)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南柯子·忆旧 【宋】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技巧?(4分)

(2)“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信州作 【宋】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①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注】①底:什么。

(1)“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句在全词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3分)

(2)“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3)“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宋】赵佶①

裁翦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宋徽宗赵佶因荒淫失国,公元1127年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在北行途中,忽见如火的杏花,百感交集,写下这首词。

(1)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词上阙写杏花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者写了杏花什么遭际并借杏花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2)结合词句分析,作者下阙是如何逐层将内心的愁苦推向高潮的。(4分)

参考答案

1.答:这首词主要描写了一个美丽、害羞、好奇、矜持的少女形象。(“美丽”主要体现在“纤纤手”“露浓花瘦”;“害羞”主要体现在“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好奇”主要体现在“倚门回首”;“矜持”主要体现在“却把青梅嗅”)。作者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或者答行为动作描写)的手法来塑造少女的形象。(三个细节:当少女发现有客人到家里来时,她鞋都来不及穿,只穿着袜子害羞地往屋里跑“袜刬金钗溜,和羞走”;不过她又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客人,所以就“倚门回首”;但她终究是一个少女,必须顾及自己的身份,不能明目张胆地去看,所以就假装是在闻青梅的味道“却把青梅嗅”)

2.(1)重阳节(1分)。登高(“强欲登高去”),赏菊(“遥怜故园菊”,“蝶愁来明日黄花”),饮菊花酒(“无人送酒来”“金杯错落”)(答对一个给1分,既要有习俗,也要有诗句)

(2)①在写法上:相同点: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都是用写景句作为结尾。(1分)不同点:岑参的诗第二句“无人送酒来”反用了王弘为陶渊明送酒的典故,张可久的散曲“倦客思家”则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1分)

②在表达的内容上:相同点:都表达了重阳思家的情感。岑参诗可从标题“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知道这一点;张可久散曲则可从 “归雁”和“倦客思家”句知道。(1分)不同点:岑参诗“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显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2分)

3.(1)李白诗一开始就写吴苑的残破和苏台的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以旧苑荒台春色依旧抒发盛衰无常的感慨。而姜夔则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既有昔盛今衰的感慨,又借古讽今,给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以冷嘲。

(2)李白诗中的杨柳春天又发新芽,与前面的“旧苑荒台”形成对比,由此抒发人事变化的感慨(2分);姜夔笔下的柳更富有活力,因为柳被姜夔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并赋予柳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2分)

4.(1)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1分)夏日雨后初晴,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的、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风吹开大门,拂动书页,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表现了诗人宁静恬适的心境。(结核诗句分析2分,心境1分)

(2)这两句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诙谐幽默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南风好像是一个好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进我的书房,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2分)表现了作者恬适愉悦的心情。(1分)

5.(1)两联来看,边地的景物主要有如下特点:①从“北来惟有雁”可知人烟稀少;②从“西去更无州”可知边城偏僻;③从“塞角高声咽”可知边塞凄凉;④从“泾河冻不流”可知天寒地冻。概括起来就是:人烟稀少,边城偏僻,边塞凄凉,天寒地冻。(2分)这种萧瑟悲凉的景抒发的是作者客居他乡的思乡念远的悲愁。(2分)

(2)这两句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诙谐幽默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南风好像是一个好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进我的书房,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2分)表现了作者恬适愉悦的心情。(1分)

6.(1)宿甘露寺,江上水气似云似雾,扑面而来,宛如处在千峰之间,所以言“枕中云气千峰近”(1分);长江在甘露寺之下,夜间波涛汹涌,拍打堤岸,宛如万壑松声,故云“床底松声万壑哀”。(1分)这两句诗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1分),具体来说,前一句诗是视觉描写,后一句诗是听觉描写。(1分)(如果回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可适当给分)

(2)我觉得这样改不好。(1分)用“开窗放入大江来”感觉是作者打开窗户, 只见那一望无垠的长江水似乎一下子扑进窗来,这样写气势雄浑,有石破天惊之感(1分);如果用“开窗忽拥大江来”,感觉是作者在拥抱大江,但在神韵和气势上已没有了大气磅礴的感觉。(1分)

7.(1)这首词的词眼是“疏狂”。(1分)此词体现了作者放浪山水(“我是清都山水郎”)、孤傲清高(“且插梅花醉洛阳”)、蔑视王侯、不屑富贵的情怀(“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2分)

(2)梅花淡然独处,傲霜斗雪,历来是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1分)词人插梅花,表明自己崇尚并持守孤傲高洁的品格。(1分)

8.(1)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2分);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2分)

(2)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杨柳堤岸,浓荫密处,微风过后,荷香飘拂,站在荷塘边,词人突然想起来了,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1分)词人表达了一种既喜悦又感叹的复杂心情。(1分)

9.(1)承上启下。(1分)既用禽鸟的啼声打破了上片看似宁静的氛围,揭示出词人内心的不平静,(1分)又引出下文披露的怀归之情。(1分)

(2)衬托(1分)“青山无限好”反衬,以乐景写哀情。(1分)“犹道不如归”直接表达了作者谪居信州时的怀归心情。(1分)

(3)表现了晁补之在被贬后郁愤难抑、百无聊赖的思想情感。(2分,一点1分。)

10.(1)这首词上阙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杏花如同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还染上淡淡的胭脂。这一朵朵活色生香的杏花,似乎是妆束别致、美貌绝伦的仕女,连天上宫阙里的仙女也比不上。(1分)作者先写了杏花的极盛,然后通过杏花的“易得凋零”和“无情风雨”的摧残,抒发了杏花凋零的可哀,并借此写自己如杏花一样经历了由盛而衰,故内心充满凄苦。(2分)

(2)下片抒写离恨哀情,层层深入,愈转愈深,愈深愈痛。第一层写看见燕子飞回故巢,便想托付它们寄去重重离恨,但它们恐怕领会不了人们的千言万语;第二层叹息身为俘虏,故宫相隔万水千山,再见不知何年;第三层以设问说明怀恋故国之情,惟有梦里曾到;第四层揭出近来梦都不做。内心百折千回,真是肝肠断绝之音。作者就是这样逐层将愁苦之情推向高潮的。

诗歌对比鉴赏训练题 篇4

(一)比较阅读描写庐山瀑布的两首诗和苏轼评价它们的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虚云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 帝遣银河一律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苏轼

1.根据诗歌意象填空。(3分)

李白诗中的“紫烟”,即徐凝诗中的“ ”。徐凝诗中的“落泉”,即李白诗中的“ ” 李白诗中的“银河”,即徐凝诗中的“ ” 2.苏轼诗对李徐二诗作了评价,试指出苏轼对二诗的看法,并说说你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菱,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季节?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2分)

2.两首诗分别突出了一个“等”字和一个“惜”字。请分别说明它们是怎样突出这个字的。

(三)读下面两首诗和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两首诗寻觅春天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在诗中找出相关诗句来。(2分)

2.说说二诗反映的作者的感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4分)

(四)阅读两首《相见欢》,按要求答题。

相 见 欢

李煜

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 见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簪缨”指代什么?“几时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差异。(3分)

(五)阅读王维《杂诗》二首,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怀乡思亲之情。请从抒情主人公身份的角度作简要说明。(2分)

2.诗

(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抒情主人公只问“花”而不问“人”,和其他,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3.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和句式运用上有什么作用? 答:语言风格上:

句式运用上:

(六)阅读王冕咏梅的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白梅诗中“不与桃李混芳尘”中“混”是“混同”的意思,是说白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墨梅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什么特点?(2分)

2.墨梅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未眠。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这两首诗在写作内容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

2.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两首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写出其中一个方面。(4分)

(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转千匝绕郡城。

注:崖州,今海南岛海口市。李德裕,唐武宗时的宰相,唐宣宗时被贬到崖州。

1.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2.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3分)

(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如杜甫《春夜喜雨》,“喜”字就是“诗眼”。“诗眼”可在诗题中,也可在诗句中,《过三闾庙》一诗的“诗眼”是 字。(1分)

2.“沅湘流不尽”这种写法,与《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3.从写作技巧方面简要点评“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这两句诗。(2分)

(十)阅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苏轼《赠刘景文》,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达感情?

2.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苏轼诗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湖北卷)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诗歌比较鉴赏参考答案]

(一)1.虚云

飞流

白练

2.从苏轼诗可以看出,苏轼先肯定了李诗,后否定徐诗,一句“古来惟有谪仙词”可看出苏轼对徐诗的全盘否定。(2分)整体来讲,李诗想象奇特,意境飞动,气势磅礴;徐诗虽有夸张,却无奇思妙想,气势不如李诗充足,但也不是如苏轼所评价的那样一无是处。(2分)

(二)1.《约客》所涉及的是黄梅时节(夏季),描写的景物有雨、蛙等;《雨晴》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主要景物有花间菱、叶、蜂、蝶等。

2.《约客》主要通过交待时间“过夜半”和描写细节“闲敲棋子落灯花”,突出一个“等”字;《雨晴》则主要通过“雨前”“雨后”的对比和“蜂蝶纷纷过墙去”的描写,突出一个“惜”字。

(三)1.白诗是“长恨春归无觅处”。黄诗是“除非问取黄鹂”。

2.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是二诗作者感情的共同点。不同点是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四)1.六朝民歌中常用“丝”谐音“思”,李煜也用丝来比喻愁思。“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愁思纷繁和难以排解。“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偏安苟且的愤懑和斥责。

2.虽然两首词的词牌都是“相见欢”,格律一样,但各自所表现的感情却完全不一样,风格也有很大差异。“离愁”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抽象的感情,李后主却把它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了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无言”又加上“独上”,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西楼见月,夜已深沉,孤影徘徊,不能入寐,其人浓重的愁绪跃然纸上。全词表现得哀婉动人。朱词则通过“夕阳”“大江”“悲风”等意象,寄托了词人的国破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感情激越,语尽而情意悠悠不尽,有豪放之风。(能回答“婉约”“豪放”可给2分,能运用词中句子分析,得3分)

(五)1.诗

(一)是在家人(或女方)询问船家有无离家人(或男方)的来信;诗

(二)是离家人(或男方)向来客询问自己家中的情况。

2.诗人选取典型细节,用借代手法,以“花”代指亲人和家中的一切,问“花”是表达思亲还乡之情,这样写,感情含蓄、真切,富有情趣。

3.语言风格上,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句式运用上,以文句结尾,可见对亲人急切的思念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六)1.白梅具有不与桃李争高低,更不愿与其为伍的清高品格。墨梅具有高洁、清秀、淡雅、朴素的特点。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3.都是借梅花抒怀写志,袒露了自己的襟怀,表达了自己的节操与抱负。

(七)1.都写了春天的早晨的景色,如夜雨、啼鸟、落花等,以及人们在春天早上迟起的情景。(景和事各1分)

2.如王诗以动写静,着力于视觉形象;孟诗由静入动,诉之于听觉感受。王诗绘彩着色,以形写意;孟诗纯用白描,重在写意。王诗着眼于空间景物的抒写;孟诗则着眼于时间过程的描写。(只要写出一处,意思对即可。仅写出一首诗的特点不给分)

(八)1.《山房春事》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带来的萧条衰败及昔盛今衰的慨叹。《登崖州城作》表达了作者对帝京的怀念及有家归不得的痛苦与绝望的心情。2.《山房春事》是借景抒情——作者通过乱鸦夕照与春花怒放不调和的画面表达思想感情。《登崖州城作》是即景抒情——通过登城所见抒发内心的感受。虽然两者抒情手法略有差别,但抒情方式都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

(九)1.“怨”。

2.相同。(1分)都运用了“起兴”(或“比兴”、“兴中带比”、“兴”)的手法。(2分)3.这两句诗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写眼前之景,其实,言外自有一种悲凉之气。(或:后两句写眼前日暮风起,枫林萧萧,情寓景中,为屈子传哀怨之声,空际传神,不着迹象,言外自有一种悲凉慷慨之气。)

(十)1.韩愈写的是早春,能摄春之魂,“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雨后春草远望和近看的传奇景色,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苏轼诗写的是初冬,“荷尽”、“菊残”“傲霜”,既写景,又咏物喻人。

2.“残菊犹有傲霜枝”与“荷尽已无擎雨盖”相对,内容相近,构成“流水对”。这里菊花残了,枝干尚能傲霜独立的描写,既写了景,咏了物,也借物喻人,赞颂了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最后一句,既是实写,也是借代,作者把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机和诗意,表现出诗人旷达明朗的性情和胸襟。语浅情遥,耐人寻味。

(十一)(1)高诗通过“雪净”、“月明”等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

李诗通过“似雪沙”“如霜月”,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

(2)高诗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故乡梅联想。

李诗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十二)(1)和风细雨

诗歌鉴赏答题指导及专项训练 篇5

一、修辞手法类。

1、设问示例。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答题步骤。

(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3)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3、答题范式。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4、考题直击。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答案解析。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二、描写手法类。

1、设问示例。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2、答题步骤。

(1)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 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2)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3)再作用分析。

3、答题范式。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4、考题直击。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5、答案解析。

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三、抒情方法。

1、设问示例。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答题步骤。

(1)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间接抒情包括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叙抒情、借议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2)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3)最后点明该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3、答题范式。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4、考题直击。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 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5、答案解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四、思想感情。

1、设问示例。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答题步骤。

(1)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2)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3)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3、答题范式。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4、考题直击。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问: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答案解析。

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专项训练题

(一)一.2011年四川绵阳诗歌鉴赏题。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2、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二.2011年大理等地市诗歌鉴赏题。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栏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1、诗中最能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是:。

2、诗中的溪水具有怎样的精神?(2分)

三.2011贵州六盘水诗歌鉴赏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用 比喻,表达了作者 之情。

2、“不知细叶谁裁出”中的“细”字生动地表现了柳叶、的特点。

四.2011云南玉溪诗歌鉴赏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牵连。②浑:简直。

1、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 的心情。(2分)

2、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2分)

五.2011肇庆诗歌鉴赏题。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1、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2分)

2、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六.2011梅州诗歌鉴赏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叶茂花残B.红花绿叶相映衬

C.红花绿叶很艳丽D.绿叶红花茂盛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

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

诗歌鉴赏答题指导及专项训练

(二)五、观点品评。

1、设问示例。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2、答题步骤。

(1)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2)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3)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4)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3、答题范式。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该字词描述的景象+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4、考题直击。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5、答案解析。

(1)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

(2)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六、意境品味。

1、设问示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题步骤。

(1)解说相关诗句;

(2)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3)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3、答题范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4、考题直击。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答案解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七、字词推敲。

1、设问示例。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2、答题步骤。

(1)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2)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3)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3、答题范式。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 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4、考题直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5、答案解析。

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八、语言风格。

1、设问示例。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答题步骤。

(1)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2)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3)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答题范式。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层次顺序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4、考题直击。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5、答案解析。

《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九、人物形象。

1、设问示例。

(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2、答题步骤。

(1)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2)概括形象的特征。

(3)结合诗词主旨,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3、答题范式。

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公式】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4、考题直击。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专项训练

(二)七、2011扬州诗歌鉴赏题。【甲】夜雨寄北李商隐 【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秋涨池。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洛阳亲友如相问,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⑴“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

⑵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 的志向。

八、2011广东佛山诗歌鉴赏题。

古离别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1.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

2.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九、2011陕西省诗歌鉴赏题。

西归绝句①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十、2011江西诗歌鉴赏题。

落日怅望 唐马戴

股孕育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这首诗是日落时分遥望家乡所作,请写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说说“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一、(1)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2分,答出两句2分,答出其中一句

分)

(2)“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4分,画线处各1分)

二、(1)不许(1分)(2)(2分)答案示例:溪水具有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饶、奋勇向前的精神。

三、1.剪刀(或碧玉)(1分)春风(或树)(1分)惊喜、赞美、热爱(答到两点即可,2分)2.柔软清新(2分)

四①依依不舍(或留恋)(2分)②(2分)答案:这句诗用拟人(或衬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离情”的表达更加深刻。

五、1、落日、绮霞、远山、青草(答出1点给0.5分)。

2、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1分),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1分)、思念友人

(1分)的感情。六.1.A 2.D

七、⑴(2分)渲染气氛,融情于景。(各1分,意思对即可)⑵(4分)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

八、1、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多么骀荡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

2、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九、1.反衬或衬托2.(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十.1、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

诗歌鉴赏与作文训练 篇6

一、从词性入手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例2“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例3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那里?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一)关注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

1、一般动词

【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例2】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体会意境)【例3】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感受情趣)【例4】王昌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由物及人思考)【例5】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由景及情考虑)【参考答案】

① “见”字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悠闲。

②“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③ “闹”字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④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⑤“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活用动词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活用为动词来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这些词,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最典型的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里是将“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到春天的生机和万紫千红的形象。【例1】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例2】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三)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例3】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以上各句中的“老”、“肥”、“悦”、“空”、“绿”、“红”,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二)关注修饰词

1、形容词

诗歌中的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二字,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参考答案: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例5】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晴景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把原诗中的“飞来”改为“纷纷”,你认为哪一个词语更符合原诗内容?请谈谈原因。答案: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2、数词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

“一枝”比“数枝”更能突出梅花先于百花开的特点,更能突出诗题中的“早”字。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 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c.表颜色的词: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古人在诗词中,对色彩词的使用,常常是成对的。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

在一些边塞、征戍诗中,多以黄白两色相对使用,表现出一种悲怆、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境。这样的诗句有:“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

在表现岁月流逝、感慨世事沧桑的诗中,常见青色与白色相对,烘托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意境。在这些诗句中常常以亘古不易的事物,如青山、青松等来反衬年华易逝的蹉跎人生。这样的诗句有:“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把红色同绿色相对,让它们相互映衬,相互对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着隔夜明亮的雨珠,又笼在灰白的晨雾之中,再加上黄莺婉转的啼鸣,好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这里红绿对照,洋溢着一种蓬勃、热烈的气息。

二、从描写对象入手 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例1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例2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浓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三、从表现手法入手 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如果能够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1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例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西,小舟犹依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去又来。

例3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四、从表达效果入手 表达效果主要是作者通过某一表现形式所要达到的目的,就诗歌而言主要是作者通过某一特定意象的描写而达到的效果,这种效果从语言方面来说可以概括为生动传神、含蓄凝练、形象鲜明、质朴自然、色彩丰富、辞藻优美、节奏感强、韵律和谐等;就风格方面来说主要可以概括为苍凉悲壮、雄浑豪迈、清新、平淡、沉郁、缠绵、俊逸等。例1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例2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听蜀僧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五、从结构作用入手 诗歌的结构作用主要表现为词语在起、承、转、合方面的作用,起就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设置悬念等方面的作用;承就是承接过度的意思,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就是转折的意思,一般是由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合就是总结的意思,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六、从文化知识入手 古代诗歌本身就是文化品位很高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诗人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将大量的文化知识巧妙地熔铸在诗歌里,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在考试的关键时刻结合诗歌进行理解,就能左右逢源。

例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例2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七、从文学常识入手这里所说的文学常识主要是诗歌体裁方面的知识,具体表现为诗歌的平仄、对仗、押韵、节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有时我们从这些最基本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入手,常常可以事半功倍。

例1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八、从联想想象入手联想想象是文学的基础,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所言“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为一方”;金开诚先生也说过,诗词鉴赏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在鉴赏过程中,根据诗词的内容进行联想想象,就可以有效地还原诗歌的场景,把握作者的用字之妙。例1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九、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入手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最基本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可以分为基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一般来说,我们在分析炼字妙用的时候,首先必须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例1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十、从情感入手 诗歌是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正如著名诗人何其芳所言,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歌,诗人情感的表达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但不管如何表达,诗歌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往往在那些带有情感的诗眼当中。所以,抓住情感分析作者的炼字,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1“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黄钟] 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例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例3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练习:

1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5、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6.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①诗中的“春”字有什么作用?“又”有什么含意?

②“吹”和“逐”妙在何处?

③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问:“暗”、“惊”、“寻”、“没”四字妙在何处?

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天仙子•送春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问:王国维称“云破月来花弄影”中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究竟好在何处?

10、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 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3.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4.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5.“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6.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答题指津】

①理解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传达的感情;④在表述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 “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7.答案:①在整首诗中,“春”字贯串始终。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②一“吹”一“逐”,都很富表现力。既表现了春的温馨多情,也表现了梦的缠绵怅惘。形的乡梦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形象化了。③清新自然。

8.答案:这个“暗”字既透露了朦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惊”字不只是风吹草动,而且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寻”字说明昨晚夜射是误会;“没”字把将军射艺高超,臂力惊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

9.答案:①“弄”以及“破”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花人格化,使景物由静而动,富有了生命感,生动形象地写出天上云在流,地下花移影动的意境。②这一句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云散月开,花的丰姿神采此时在月光映照下婆娑弄影,摇曳生姿的景致,表现出作者淡淡哀愁中隐约有一些超脱和喜悦。③这个字又暗示出有风,为下文的“遮灯”“满径”埋下伏笔。

诗歌鉴赏与作文训练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  阅读  审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58-01

审题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一般提到审题,绝大部分学生或者教师首先想到的是作文的审题,对于诗歌鉴赏以及阅读的审题不太重视,导致在面对诗歌鉴赏和阅读题的时候出现严重错误。所以,高中生要避免这种错误就必须加强诗歌鉴赏和阅读题的审题能力训练。

1.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和阅读常见审题问题

1.1看错题目

好多学生为了节省做题的时间,在做题的时候急急忙忙对题目扫描一下,这导致看错题目的现象经常出现。比如:作者对于桃花表现出极大的爱慕之情,这种情感在作者赏花时表现的尤为突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对赏花的感受经历拿几个阶段的不同。此题针对的是“赏花”感受,很多学生在审题时看成是对花的感受,最终引发错误。

1.2漏掉重要信息

漏掉重要信息在高中学生诗歌鉴赏阅读审题时也是比较常见的,很多学生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将重要的信息漏掉。例如,《故都的秋》中有一道题目要求结合文章阐述作者的情感,此题的重点是结合文章,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将结合文章这重要信息漏掉,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凭借自己对作者的了解,完全偏离了题目要求进行答题。

1.3重要语句意思理解不够

这一问题的出现其实也与学生粗心大意有关,但其实更多的是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关。学生在审题的时候由于时间比较赶,另一方面又要深度思考,学生感觉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愿深入思考,造成审题审偏,导致答题错误。

2.日常教学审题训练

2.1强调文章主题

不管是面对诗歌鉴赏还是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对文章主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是审题的一个重要前提。加强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训练需要依靠平时大量的阅读来完成。学生在每次自主进行阅读的时候,阅读完成自己脑海里先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反复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对文章的主题越来越有把握,从而有助于审题能力的提高。

2.2重点理解中心语句

在平常的阅读训练中,学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于文章中涉及到中心内容的句子用笔打上记号,这样在阅读结束之后就可以通过记号看到作者大致的思想变化过程。如果在题目中涉及到情感变化、思想变化等词语的时候也可以划线提醒。

2.3提高细节练习

在平常的考试或者训练当中,经常碰到诗歌鉴赏和阅读理解当中出现一些容易引起误会的词语,比如经常出现作者在文章中主要想表达什么。这里面出现“主要”两个字,可能文章中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有很多,但是一般来讲主要想表达的是重中之重,学生应该抓住主要两个字,并结合文章实际进行答题。

2.4注重题干检查

答完题之后一定要注意返回题目去检查,看看自己的答题结果是否和题干的意思有差入,这时候的检查心理处于一种放送状态,若有错误可以很快的检查出来。

3.诗歌鉴赏与阅读解题策略

3.1诗歌鉴赏解题要点

诗歌鉴赏一般来讲主要涉及到古诗词比较多,相对来讲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掌握一定的解题要点对于诗歌鉴赏的解题能力有很好的提高。

3.1.1重视标题理解

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说明题目在文章中地位是多美重要。同样的道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看清标题,先把标题理解透彻,不要盲目地去答题,否则容易出现错误。

3.1.2以作者和注释信息为依据

一般诗歌鉴赏中都会有作者简介以及词语注释,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必须要仔细阅读所提供的作者信息以及注释信息,这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意义重大。

3.2阅读解题要点

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主要有两点,一点是重复阅读文章内容,另一点是仔细阅读题干,定向查看段落内容。

3.2.1通读文章一遍以上

阅读理解文章一般都比较长,第一遍阅读的时候会有不明白的地方,所以进行重复阅读,将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在下一次的阅读中加以理解。

3.2.2仔细阅读题干,定向查看段落内容

题干提示了答题的范围并且规定了答题的角度,所以在解题的时候根据题干的内容和要求,返回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4.结语

诗歌鉴赏和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和阅读学习的时候审题能力又是他们能否学好的关键,因此,必须提高审题能力,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佩娴.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上一篇:尽全力下一篇:吵闹村的孩子读后感参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