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万花筒教学设计

2024-08-16

安全万花筒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安全万花筒教学设计 篇1

安全万花筒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都隐藏着不安全因素,懂得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从思想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

2、使学生学会自护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学会保护自己。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深化主题

1、情景剧表演

师:同学们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这节课老师想让最想玩游戏的同学出来玩一玩,但游戏不能重复。(师指名学生上台表演)

2、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当我们每天早晨睁开双眼,看到的是爸爸妈妈幸福的笑容,听到的是小鸟那美妙的歌声,校园中朗朗的读书声令人神往,然而,有些时候就因为我们的一次粗心,造成了终生的遗憾,你们都明白老师的意思吗?赶快从刚才的游戏中找一找,说一说,在快乐游戏的同时,有没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我想请一名小记者进行现场采访: ⑴、找一找安全隐患

⑵、给好玩游戏的小朋友提一提建议 ⑶、说一说在平时的游戏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材分析:

《安全万花筒》是素质教育基础工程系列教材小学三年级《生命、生存、生活》中的活动五。本活动主要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我们要学习一些安全知识,学会处理常见的安全问题,从而能健康、幸福地生活。活动要求:

1、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2、懂得安全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

3、做到时刻注意安全,珍惜生命。活动重、难点:

1、了解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

2、受到安全教育,鸣响安全警钟。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

(1)某地交通事故录像。

(2)某学校楼道拥挤造成的事故实况。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观后感。

3、相机谈话,引出课题:安全万花筒

二、情景诱导,探寻方法

(一)课间活动

1、出示课间活动的几张图片,指导观察。

2、想一想课间活动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我们又该如何去防患呢?

3、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4、查一查我们平时的课间活动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5、达成安全共识,警记心间(让小记录员记在班级宣传栏内)。(1)不开展危险的游戏活动。

(2)守秩序(排队、靠右行、不拥挤)。

„„

6、小结学习方法:看——想——说——查——记

(二)同法探求安全常识:行路安全、家庭生活安全、户外活动安全等。

三、故事导航、畅谈明理

1、听老师讲故事《三只小猪的故事》。

2、指名谈一谈听故事的收获。

3、小结,明白道理。

四、情景展演,安全忠告

1、“小记者”(学生扮演)当场采访老师:老师最担心学生什么?老师的建议是什么?

2、采访“爸爸”、“妈妈”(学生扮演):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对我们的安全,你们最担心什么?建议是什么?

3、“安全小顾问”(学生扮演)对同学的忠告有哪些? 要求:把最好的忠告语记录在笔记本上,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安全万花筒教学设计 篇2

这时却听见一个小男孩轻叹一声:“反正总要死的,那么努力为什么?”同学们一下静了下来,亮晶晶的眼睛有的望着他,有的望着我,一脸茫然。我的心咯噔了一下,一下子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朋友的读四年级的女儿,没有任何预兆地悄然离校出走,理由竟然是:什么都没意思!我看着这个男孩稚气的小脸,他眼神里的直白坦率揪紧了我的心:这会是又一个觉得生命苍白无力的孩子么?有一句话被我硬生生咽回了肚子里———你怎么不去问问妈妈,当初为什么要忍受十月怀胎的焦虑、生产时撕心裂肺的痛苦生下你?

我沉思片刻,望着40双黑亮的眼睛,缓缓地说:“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刻起,你就注定要回去。对吗?请找找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生命也是如此?”“花!”一个女生抢答,窗外,粉红、鹅黄、雪白的木芙蓉花开了一树。“草!”道边草郁郁葱葱。“小鸟!”绿荫里,鸟儿正在歌唱。

我有些动情了:“亲爱的同学,玫瑰不会因为害怕凋零而不愿开放,相反,为了开放,它的每一个芽儿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和血雨;小草不会因为害怕枯萎而不愿青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荆棘鸟!它只有用荆棘刺破喉管,才能唱出最美的歌!为了一生仅有一次的绝唱,它情愿一次又一次撞向荆棘!即便是月儿,也不会因为害怕残缺而不愿圆满!”

孩子们的神情格外专注,我知道生命的话题浩瀚无际,无法承重,但是我愿继续尝试着努力。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我说道。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一直在观察着,蝴蝶在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几个小时过去了……接下来,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了。看样子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前进一步了……

这个人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剖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但是它的身体很萎缩,很小,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他接着观察,期待着在某一时刻,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起来,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

实际上,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都极其可怜地带着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

这个好心好意的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这是上天的安排,要通过这一挤压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

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蝴蝶的命运里。我不知道他们能懂多少,伸手邀请说说感想。“在我们的生命中需要奋斗。”“甚至是挣扎。”“有时候,如果生命中没有痛苦,我们就会很脆弱。”“我们的生命也一样,不经过奋斗,不会像现在那样强健,将永远不能飞翔。”“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下课铃声已经响起,“生命的归宿谁都能看得到,重要的是生命的过程。在走向生命归宿的过程中,让生命焕发出价值!”孩子们报以的是热烈的掌声和大声的承诺:“好!”

“生命的归宿谁都能看得到,重要的是生命的过程。在走向生命归宿的过程中,让生命焕发出价值!”我是这么说的,理直气壮,激情飞扬。可是我深深知道,一节品德课很难改变一个学生的一个问题,何况是对生命的解读?能怪我们的孩子吗?

事后,我翻遍我们的教材,绞尽脑汁,才想到中学的语文教材里似乎有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想到老教材里有《种子的力》一文———那是赞美一粒种子蕴藏的无比的力量;想到了似乎有写张海迪的———那是赞美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我想到了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长,他们会告诉孩子“花儿好看我不摘”;会保证孩子的营养,关注孩子的健康;会严格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会严肃警告:“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可是,生命的价值呢?生命的意义呢?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标有如下精彩的表述:"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格。这不是明理规劝的课,也不仅仅是规范行为的课,它要着眼于拓展一个个生命个体的精神视野,它要致力于培养一个个能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控的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要求关注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有爱心、有责任心。课程标准“我在成长”这一块的内容标准3、6两条就写道:“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对自己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就是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可是有多少教师关注过这个问题?有多少家长引导过孩子?课后,我久久地沉思着,我自问:我懂多少?我是否也只是略知一二?而且,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老师,我的曾经的不够关注、缺少引导,是否是一种失职?

而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

1.春寒料峭,春意萌动,带孩子去找找生命的迹象:生命是在痛苦中,满怀希望、顽强地降临的。这不也像孩子的出生?该与孩子聊聊,当初你们是怎样迎接他(她)的到来。

2.孩子们最爱小生灵,春暖花开,有一天蛾终于破茧而出,带给孩子们多大的欢欣!生命是需要等待的,有时是漫长的,是寂寞的,要有耐心,要懂得坚持。蛾的美丽,这不也像孩子生命的精彩篇章?该与孩子聊聊,帮他(她)也帮你开启记忆的大门,你和他(她)的生命中的欢欣,都经历了怎样的等待与坚持?

3.生命是个自然现象。带孩子一起查查资料吧,他(她)是个概率多小的偶然!和孩子一起听听歌曲《感恩》,感谢给了他(她)生命的一切的一切!

4.带孩子一起去听听名人的心声。因为生命的话题太大,浩瀚无际,无法承重。伯特兰·罗素在《我为什么生活》开头说:“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的渴望,对于知识的寻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爱情和知识只要存在,总是向上导向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我带回人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活的。如果真有可能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欣然重活一次。”

空巢老人安全万花筒 篇3

日本:每天监测用水量。东京水道局推出了一项每天用电子邮件向儿女发送独居老人用水信息的服务,以便晚辈通过用水情况了解父母是否健康安全。这一服务首先要在独居老人家中安装电子指示器,记录老人每小时的用水量,之后将数据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指定的手机。儿女可选择了解老人每天某一时段用水的情况,如做饭或洗澡的时间,以便了解是否一切如常。

英国:老人都戴摔倒监测器。英国推出了摔倒监测器和漫水监测器。老人只要把摔倒监测器别在皮带上,一旦摔倒,监测器的平衡被打破,它就会自动向呼叫中心报警。漫水监测器则放在浴室或厨房内,一旦地面湿滑,它就会发出警报,然后由最近的社区人员来提供帮助。

瑞士:配备全套电子保姆。瑞士的很多社区都配备了全科医生和护理工,社区还在被允许的情况下,替部分独居的老人安装24小时智能闭路电视监管摄像头、对讲机。一旦老人按下对讲机上的报警钮,即使老人无法说话,值班员也可查找到老人的门牌号码。独居老人外出活动时,社区还为他们准备了随身携带的全球定位系统,老人出现意外时,几分钟内救援人员就会找到老人。社区还为自理能力稍强的独居老人配备了3G手机。这些电子辅助求救装置被形象地称呼为电子保姆。

美国:狗是救命帮手。在美国,宠物狗是独居老人最好的伙伴和救命帮手。经过训练的宠物狗,变成了导盲犬、助听犬,甚至急救犬。老人们喜欢训练牧羊犬作为急救犬,因为它们更聪明。当发现老人倒下或发病时,急救犬被训练赶紧冲出门去呼救,或者扑向电话上的某个按钮。这个按钮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键通。虽然宠物狗们并不知道一键通的作用,但只要它们按下按鈕,电话就会迅速拨通老人子女或社区的救护电话。宠物狗还被训练在电话里狂叫,以此来通知他人,赶紧来救助自己的主人。

生活万花筒教学反思 篇4

教学中,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去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多元的感受。首先,我让学生分组去完成两项任务:在十字路口数过往的车辆,在学校的花坛、窗台旁观察落在纸上的细小的颗粒。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他们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污染,为下文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一些专业性知识的理解还停留于表面。除了让学生亲自观察、感悟,我还通过查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现代污染形成的原因以及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在教学中,我还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通过图片、画面的视觉感受,了解“酸雨”“白色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水污染”“有农药的食物”等现代污染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浓厚兴趣。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本课的重点。我通过一些资料图片,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比如:不乱扔纸屑,爱护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帮爸爸戒烟,少用一次性用品等等。从而促使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呼唤环保,遏止污染,真正实现了“防止污染人人有责”这一活动的主题。

总之,这一课的教学,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同时,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

万花筒 教案 篇5

湖北理工学院

冯学军

教材分析:

《创意万花筒》是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继续探索折射影像原理的载体,旨在制作万花筒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目的:

1、引发学生对镜子游戏的探索兴趣,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折射影像的原理。

2、在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制作万花筒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教学准备:

1、知识储备:了解镜子的特征、历史即简单折射原理。

2、物资准备:

教师:可拆装的万花筒、简易万花筒、水晶万花筒、卡通万花筒、六面体饮料瓶、透明胶片、半透明塑料膜、不透明塑料膜、彩色碎纸片、香烟盒、剪刀、钳子、锥子、双面胶带。

学生:六面体饮料瓶、透明胶片、半透明塑料膜、不透明塑料袋、彩色碎纸片、香烟盒、剪刀、钳子、锥子、双面胶带。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镜子游戏?

2、提问:你们所玩的这些游戏体现了哪些光学原理?

二、玩玩万花筒:

1、指名玩教师提供的三种万花筒(简易万花筒、水晶万花筒、卡通万花筒),并说说玩后的感受。

2、引导观察这三种万花筒(简易万花筒、水晶万花筒、卡通万花筒),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

3、引导学生观察可拆装的万花筒,谈谈观察所得。

三、制作万花筒

1、提问:想一想这些万花筒是利用什么原理成像的?

2、介绍材料:今天我们也来自己制作一个万花筒,制作万花筒需要哪些材料呢?

3、重点指导简易万花筒的做法:教师演示。

(1)将六面体饮料瓶的瓶身剪下来,将其中的三片折成三棱镜片。

(2)用黑色纸将三棱镜片卷起来,再剪一块大小合适的透明胶片放在卷筒里面。(3)透明胶片上放一些彩色碎纸片,顶部盖上一块半透明塑料膜,用双面胶带固定。

(4)底部蒙上不透明塑料布,用双面胶带固定,正中心挖一个小孔。卷筒外贴上包装纸。

4、学生动手制作,师巡视指导。

5、指导水晶万花筒、卡通万花筒的做法:

(1)水晶万花筒:将小塑料袋里装水,并将小水袋安在万花筒的顶部。(2)卡通万花筒:挖合适的孔,侧面挖对槽,反面挖一方框,准备彩色塑料膜,插入侧面长槽即可。

四、展示并自然结束:

生活万花筒 篇6

“我们一起来捉鱼吧”,一冰说。我们来到河边的时候,刚好一条硕大的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这么大的鱼看着令人振奋,可是要怎么抓才好呢?我们俩商量了一个办法:找一处鱼多的地方,悄悄地从河道两边用泥土筑坝围成一个小池塘。然后找个盆子往外舀水啊,这样就能吃着鱼了。

事不宜迟,一冰负责找个鱼多水深的地方,我则负责挖土筑两面土墙,我把泥土刚推进土里,突然间辛辛苦苦找的泥土就被水流冲散了。一冰笑着冲我说:“你还是去舀水吧。”我便拿着水桶舀水了,舀了很久才能一伸手就捉鱼,好像刚才看到的那条大鱼就在这里面。我说:“一冰,这条大鱼放我盆子里吧!”“你倒还是真聪明啊!”一冰哭笑不得地说。

这些被舀来的鱼都带回了家,一冰的爸爸把端来的那盆鱼,挑了些大鱼到了厨房,然后让我们把小鱼再端到河边放了回去。趁着我们出去的那阵子,一冰的爸爸把鱼做好了,就这样我们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会儿功夫,我们就把鱼吃光了。

安全万花筒教学设计 篇7

增强要闻版的吸引力, 关键在于能

义, 明确其好处和参加方法等等他们平时可能没有明确了解到的问题。甚至可以和相关部门进行合作联办节目, 例如与市政局联合开设《记者跑街》、与县民政局联合开设《民生你我他》等, 通过这样方式进一步增强媒体对群众的服务功能。

其次, 可以与就业相关部门进行合作, 举办待就业职工和用工单位的会面和开展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活动, 介绍经验并不断探索再就业的新方法。进一步扩大下岗职工的就业渠道提升其就业机会, 通过多样的渠道和方式来促进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真正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起到实际帮助的作用。

最后, 要充分体现和发挥出点事的与舆论监督作用, 对违规运行的部门和单位坚决予以曝光, 引起相关部门的关够牢牢掌握和运用新闻“万花筒”, 从中寻觅出最能刺激读者阅报欲望的闪光点。也就是说, 要选择最适合当地读者阅读口味、最富有震慑力、最能“拉”着读者思路走的新闻资源, 运用编辑手法增大冲击力, 丰富新闻的表现形式, 筑起若干足以引起读者关注的“窗口”。具体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善于整合“制造”独家新闻;二是善于写“美文”, 把平凡的新闻稿“调剂”成适合当地读者心理的精品;三是写好新闻导语。

1“制造”独家新闻

注和处理。镇江电视台《新闻焦距》栏目对《回音壁》以及《曝光台》等板块的开辟则充分体现了这点, 对老百姓反映和讨论激烈的热点问题进行关注报道, 同时做好信息跟进。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实现老百姓与部门之间沟通桥梁的构建, 有效化解各种矛盾。

3.2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其实民生新闻在对采编人员的素质要求上并没有太高的门栏, 不过电视台原有的采编人员往往还留有传统陈旧采编观念和采访模式, 主要以对某某会议和领导访谈为主, 所以对民生新闻的内涵把握上并不明确, 也难以较好的进行民生新闻的采写工作。所以, 除了对民生新闻的去向定位方面的把握, 在相关工作人员的素养教育上同样应当加强, 转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作风, 促进原

如今, 读者对独家新闻的关注点已经不仅仅是“独家发现”、“率先刊播”。多数读者的阅报心理不仅是想要了解新闻的事实, 而对产生新闻事件的背景更感兴趣;有的读者不仅关心新闻本身, 也关心与这一新闻有关的其他事件;还有一些读者更喜欢通过了解事件的因果而获得阅报的享受——这些现象为“制造”独家新闻提供了契机。因此, 收集整理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各类信息, 挖掘稿件深度, 拓展新闻的广度, 把同源新闻整合成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独家新闻, 是增强版面吸引力的一大法

动力的增长, 方能实现民生新闻的又一进步。

另外, 电视台记者在对自身责任的认识上, 应当保证和坚持新闻的正义、严肃和真实性, 也要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度”, 避免越俎代庖的现象。在对群众琐事的处理和报道中澳避免“庸俗化”、“市井化”等倾向, 在体现关注民生的同时也要“以小见大”, 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职能, 对群众道德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 县级电视台的“小”不是劣势, 反而因为“小”而更加灵活和机动, 更能走进民众, 把民生新闻做活做出特色, 写出百姓“大”文章。

(陕西省镇安县广播电视台, 陕西镇安711500)

宝。2007年四月至五月, 泉州市首批经济适用房即将亮相, 市民对此十分关注。《泉州晚报》要闻版先后以“市政府决定分配经济适用房”、“外来工可购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今日开始申请”等各个侧面先后发稿, 钓起读者的读报胃口, 又从经济适用房方案出台的前前后后做文章, 最后, 编辑把这些相关信息汇集成《首批经济适用房摇号认购》的大稿见报, 使读者读到全面、系统、新鲜的“独家”报道, 效果很好。此举是党报征服读者最简易而又最可行的编辑手法。

除了根据已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编辑整合, 还可以策划与众不同的报道, 在一段时间内占据报纸固定的版面, 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之际, 泉州晚报要闻部精心策划实施, 开辟了“泉州24小时”系列报道, 派出多路记者, 把全天分24个节点, 选择每个时间段有代表性的工作人群, 比如网络媒体人、清洁工人、快递公司员工等, 记录一个个平凡建设者的激情, 描绘泉州24小时奋进不停歇的场景, 取得不错的社会反响。

2 打造个性化新闻“美文”

一些读者反映, 党报的文章太生硬, 都是“官腔”和文件语言, 有的读者甚至形容我们的文章是“他说, 他强调, 他进一步强调”的“三部曲”。这话虽有些偏激, 但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不要以为“家长里短”、“油盐酱醋”没有人读, 其实这些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琐事”, 也可用很美的散文式的表达。已故新华社社长穆青, 生前一再呼吁“新闻散文化”, 可能与此因素有关。所以, 新闻在表现形式上应敢于“标新立异”, 只要不违背新闻纪律和新闻规律, 围绕既定的中心和主题来发散, 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都应提倡新闻写作的个性化。

党报经常会报道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新出现的便民事物, 如何让这类新闻更贴近民生, 让普通的市民百姓真正从中受益?有一种“角色扮演”的写作方式很值得借鉴。比如, 新的政策措施一出台, 记者可以在报道中假设不同类型的虚拟人物, 就这个政策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给普通读者当“参照物”。还有一种方式, 就是以典型人物或者“试水”新政策的人物为例, 向读者详细介绍。2009年3月, 泉州晚报的记者去采访关于农机补贴的新闻。记者没有落入俗套, 只请农民简单谈谈买农业机械可以拿到多少补贴, 而是详细了解了农田主人老陈在人工、机器耗损、时间等的前后成本比较和收益比较, 列出详细的经济账, 再用老陈的口吻介绍农民如何从这个新政策中受益, 写出了一篇生动的通讯——《陈川林的一笔经济账》, 获得了2009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

另外, 除了新闻本身可以写得更活, 在版面的编排上, 还可以充分运用图表、漫画等形式。2010年3月22日, 泉州首批社保卡发放仪式在惠安县崇武镇潮乐村举行, 当地村民率先拿到了首批社保卡。在这之前, 社保卡的好处在各个媒体已经报道得很充分了, 如何再把文章写出彩, 成为版面的一个亮点?另外, 普通读者都很关心社保卡要怎么用, 如何用简洁易懂的方式告诉他们?面对这些问题, 泉州晚报的记者编辑是这么做的:体验式报道+图表。记者跟随村民张美英体验了使用社保卡看病的流程, 注意观察每个步骤, 并记录了所花的时间, 形成了一篇详细的体验式报道。在编版的过程中, 编辑用一张图表, 反映出用社保卡看病的步骤从之前的8个减少到3个, 再配上实地拍摄的图片, 普通群众一看就一目了然, 新闻也做得充分了。

3 写好导语增亮点

新闻导语长、硬、旧, 是长期以来影响报纸版面吸引力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使导语引人入胜?应该根据不同的稿件内容, 采取多种多样的写法, 营造精彩醒目的亮点。

很多记者写普通的消息稿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不管新闻长短或价值如何, 导语都超过60个字, 有的甚至长达近百字。导语长, 文章焉能不长?导语杂, 文章焉能不杂?重要性与长不能画等号。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原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新闻, 其导语“我中原人民解放军30万大军昨横渡长江”仅17个字, 您能说此新闻不重要吗?

相比叙述式导语, 描述性导语有时更让读者有兴趣。记者对新闻事实所处的空间、时间以及某个细节加以简要描述, 形成一个“活镜头”, 再引出主要事实。在现场目击式报道中, 导语中进行描写的情况比较为多见。

正如突破常规的叙述方式能让电影一开始就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闻导语也不妨用故事来开头, 也就是这些年时髦的“华尔街日报体”。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新闻故事, 通常是从具体的事件或人物展开, 讲述人物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制造悬念, 以此激发读者读下去的兴趣。“华尔街日报体”的写作经常用来表现一个人、一种社会现象或一项政策法规。这些人或事只是一个引子, 报道的中心是由这个人或事引出的主题。

4 总结

生活万花筒 篇8

又是周末,又可以去乡下外婆家。哦耶!我欢呼雀跃,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跟随妈妈一路飞奔,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我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美味的午餐在嘻嘻哈哈中结束,我立马冲出门与动物世界来个亲密接触。外婆猪圈的大猪,猪崽顿时失了安宁,被我用木棍捅得四处窜。两头在外人眼里的恶犬也都蜷缩在角落呜呜,那眼神似乎在求饶,老水牛却只顾啃草皮不理会,因它知道我惹不起哦!

我又在圈边的石子堆边玩起搭石头游戏。嗡嗡,呀!有蚊子,我灵光一闪,神秘地笑了。

“哎!蚊子,你别跑,本姑娘来了!”我举着树枝追着蚊子转。

不行了,不行了!太累了!中饭能量耗费一半,我上气不接下气坐在地上。突然,我大气不喘,憋着劲,心里暗暗自喜着。

一群蚊子在我身边飞转,想它们定是想伺机美味一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只麻蚊忘情地叮在我小腿上,贪婪地吸吮着,却不知两只小手一拍一合,啪!

嘿,嘿!蚊子哪里跑,可张开两手,蚊子"毛″都没有。惨!

蚊子嬴了,我腿上多处有了它的胜迹。我忍不住弯下腰抓痒痒,咦!手上怎么有血?低头一看,真是牛尾巴打苍蝇一一碰巧,竟然是抓死一只蚊子,一只大大的,肚子鼓鼓的蚊子!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敢吸本姑娘的血,拿命来!我捧腹大笑,捏着蚊子告捷而回。

生活万花筒 篇9

院子里养的小动物真多啊!有鸡、有鸭、有兔子、还有鹅,我一眼被洁白鹅吸引过去,鹅的身体洁白如玉,好像穿着一件白衣,头上戴着淡红色的王冠,它的脚掌是黄色的,有点像无花果的叶子,站在那里显得很温和,但走起路来却像个大将军。

我从地上捡一个木棍逗逗它,没想它一下子扑了过去,我吓得立马把小木棍子扔到地上,原来鹅这么凶猛啊!我心想不能示弱,我挥舞着双手,嘴里喊道:“小子,你敢跟我斗吗?”鹅边抖着翅膀,嘴里边不停地“鹅鹅鹅”地叫着,好像在说“切,你以为我不敢,来就来,没怕谁呀!”鹅张开大嘴,伸着头向我扑来,我左躲右闪,鹅见好时机一下子咬住了我的裤角,我一看它咬到我裤角,就见机行事踢了它一脚,撒腿就跑,你…。

你…你别追了!但它还是对我穷追不舍,我灵机一动,跑到侧面,鹅扑了个空,我哈哈大笑,它已经被我激怒了,转过头愤怒地看着我,我觉得大事不妙,赶紧跑,它在后面扑上来把我扑倒了,救命呀!这时店主出来看见了,立马抓住鹅的脖子,把它放回笼子里,我向它做了个鬼脸。

生活万花筒作文 篇10

一天傍晚,我站在阳台上仰望天空,发现西边的天空火红火红的。我一下子被这美景吸引住了。那里,丝丝缕缕的云像万花筒一样,在我的眼前变幻着。

你看,那边的云正悄悄地接近这朵云。慢慢地形成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熊,手拿着一把二胡,拉着美妙的旋律,真是美不胜收。

转眼我眼前又呈现出一幅有趣的画面,一位披着金黄色的卷发少女,穿着一条淡黄色的连衣裙,上面打着一个大蝴蝶结。她站在天边,舞动着自己柔软的身姿,四周的云像赶集似的赶过来欣赏着舞姿。不知怎么回事,那位少女好像被什么撕碎了,观众们追赶着少女,也不见了……

当我再仰望天空时,呀!一群小鸡飞奔着向食物跑去,盘子被啄得叮当响。旁边还有一位老奶奶,挥舞着“裁判旗”维持秩序呢。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哪!正在我看的入神的时候,这些调皮的小鸡又变成别的形状了,而那位年迈的老奶奶也消失了踪影。

生活万花筒作文 篇11

第一次吃牛排是因为我跳舞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奖品是我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我获得我想要的东西之后,爸爸说:“你是最棒的。”我很开心。

不一会儿,跳舞比赛结束了,爸爸温柔地说:“我带你去吃牛排吧!”我高兴地跳了起来说:“好呀!好呀!”紧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和牛排晚餐店,我们进了这家店点了一大盘鸡米花和一份儿童牛排套餐、一份胡椒牛排套餐。不一会儿,两份不同的牛排和一大盘鸡米花上来了。我一看我的牛排和爸爸的牛排不一样。

我的是用鸡蛋做成的小房子,小房子两旁都是面做的小狗,在看护这小房子,下面才是牛排。刚递上来时这牛排还吱吱地响,一股热腾腾的香味飘到我的鼻孔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小刀和叉子吃起来。吃的时候,突然感到很别扭,我不会用刀叉,经过爸爸耐心地教我,我现在吃得比谁都快。

接着,我就放慢速度吃了,我一直在品牛排的味道,牛排是那么得好吃,我吃着吃着就没有了,我意犹未尽,脑海里还回味着牛排的美味。

生活万花筒作文 篇12

屈指数数,我学打乒乓球也有两年多了。球场上的那一幕幕,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记得上小学前,酷爱打乒乓球的爸爸看到我经常感冒,便常常带我去打乒乓球。刚开始打时,乒乓球很不听话,我回球时不是落网,就是把球打“飞”。我对爸爸说:“怎么这么难打啊?”爸爸说:“慢慢来,总能学会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的技术提高了,球感也有了,乒乓球也似乎把我当成主人听我的指挥了。我真开心!后来,爸爸跟我对练时,故意加快击球速度,而且回球时角度也越来越大,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我只好拼命地跑过来跑过去,来来回回地努力接球。我就像爸爸手中的木偶一样,任其摆布。不一会儿,我就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了……每次练完球,我总是腰酸背痛。

现在,我早已不是当初球台边的那个“木偶”了,相反,对手有时还会成为我手中的“木偶”。而且我拉的弧圈球也有模有样,还得到不少人的夸奖。但是我的步法、反手等技术还比较弱。不过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会不断进步。

上一篇:核心价值理论文章下一篇:设备科科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