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安全能力

2024-06-18

教学安全能力(共12篇)

教学安全能力 篇1

教学安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是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 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能力是营造安全体育教学环境的主要助力。学校为了优化校内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 监察体育教学效果, 通常会定期对校内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安全能力进行综合测评, 通过系统的测评体系, 了解教师在体育安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和存在哪些不足。体育教师安全能力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 还可以提高体育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战略性地位。

1、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测评体系构建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体育教学作为我国重要的教学课题, 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学生的健康情况和身体素养, 对我国发展经济、科学、体育、艺术等各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意义。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测评体系构建, 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因素:1教师安全能力因素, 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 学生会根据老师制定的课堂流程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训练,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 其预测体育活动的安全性、把握体育活动的安全发展、发生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等都是教师的安全能力, 所以教师安全能力是中学体育教师课堂安全能力测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定性指标, 定性指标其数据获取对象大多为学生,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 体育训练, 其健康素质和体育技能会发生改变, 其改变数据被统称为定性指标;3评价模型, 采集数据之后, 还应建立一个系统、科学、合理的模型, 将数据加入到模型当中, 进行精准的测算, 以教师安全能力因素和定性指标数据为主, 通过多维度、多层次、多样化的数据统计形式, 为学校提供相对客观、真实、可靠的评价结果。

2、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

2.1、文献分析法

本文通过分析20篇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下载的文献可知, 最近几年, 有关中学体育安全教学、体育伤害事故体育风险评估等问题成为我国相关体育专家和学者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 其研究内容侧重于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分析围绕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多达31项。

2.2、数据分析法

本文以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 在沈阳市各中学随即选取了5个班级, 根据5个班级24名老师的体育课堂进行数据采集, 包括教师的教育品德数据、体育安全能力数据、体育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数据等, 再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测试, 探讨教师体育教学安全能力和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 其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对上表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可知, 5所中学的24名教师拥有良好的体育安全能力, 其各项指标基本可以达到教学要求。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能够以安全教学为中心, 深化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测验等各教学内容教育安全的重要性。 教育品德、体育安全、体育课堂教学安全等三中能力在综合测评体系中的地位同等重要, 其数据指标的借鉴价值相同。在综合测评体系中, 学校应优先处理教育品德指标数据, 因为这部分数据和教师体育安全和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影响不大, 在排除教育品德之后, 再将有关体育安全和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和处理。

3、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和调查分析可知, 中学体育教师安全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涉及到的测评数据非常多, 要想提高其评价体系的权威性和合理性, 使其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 提升指标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尽可能的避免指标数据的量化或分隔比较分析。从宏观、客观的角度出发, 建立符合教学实际的安全能力评价模型, 在考虑数据影响因素的情况下, 采用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考察教师安全能力的实际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建坤, 朱桂林.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综合评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3, (07) .

[2]王瑞峰, 陈国强.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构成因素探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0, (05) .

[3]丛湖平, 李寅生.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及其模糊综合评价[J].杭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45-152.

教学安全能力 篇2

DB21 宁

DB 21/ T1813.7—2010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能力建设 第7部分:易燃易爆场所

201028发布 201028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1/ T1813.7—2010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建设要求...........................................................................1 5 验收...............................................................................4

I DB21/ T1813.7—2010

前言

DB21《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能力建设 》拟分成部分出版,各部分将按照应用的领域划分成通则和具体领域消防能力建设。目前计划发布如下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商场

——第3部分:宾馆、饭店 ——第4部分:公共娱乐场所 ——第5部分:学校

——第6部分: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 ——第7部分:易燃易爆场所 ——第8部分:仓储物流单位 ——第9部分:小场所 ——第10部分:社区

本部分为DB21/T 1813的第7部分。本标准由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公安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庆恩、王世斌、闫武显、赵国运、刘少俭、汪建

II

DB21/ T1813.7—2010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能力建设 第7部分:易燃易爆场所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能力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建设要求和验收。本部分适用于提升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能力建设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21/T T1813.1-2010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能力建设 第1部分: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DB21/T T1813.1-201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4 建设要求

4.1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4.1.1 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每月应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其内设部门、车间负责人对本部门、车间每周应至少开展一次防火检查。

4.1.2 易燃易爆场所及其内设部门、车间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b)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使用和完好有效情况;

c)灭火设施、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各类灭火用药剂、材料、油料等是否齐备充足; d)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e)压力容器、管道、工艺装置、紧急事故处理设施是否完好有效,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措f)g)h)i)j)k)施落实情况;

是否与居住场所在同一建筑物内,是否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

工艺装置和管道的色标和安全警示标志是否完好、醒目,各种设备、管道、阀门及连接处有无跑、冒、滴、漏;

电气线路、设备是否符合防火防爆要求,有无违章使用情况等; 有无违章动火情况;

消防值班(控制)室、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员工在岗在位及巡检记录情况; 库房储存物品的下垫、堆垛和养护管理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DB21/ T1813.7—2010 l)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情况; m)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4.1.3 易燃易爆场所每日应进行防火巡查,生产和使用场所可以结合工艺巡检进行防火巡查。4.1.4 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动火、用电有无违章;

b)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各种工艺指标是否正常; c)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d)重点部位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e)设备、管道、阀门有无跑、冒、滴、漏; f)库房储存物品外包装是否完整; g)有无其他异常情况。

4.1.5 员工应履行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掌握火灾防范措施,每日进行岗位防火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4.1.6 员工班前、班后岗位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动火、用电有无违章;

b)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各种工艺指标是否正常; c)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 d)设备、管道、阀门有无跑、冒、滴、漏; e)有无其他异常情况。

4.1.7 因工作需要确需动用明火时,单位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到场监护,并至少进行如下检查:

a)是否办理动火许可证,动火操作人员是否具备动火资格,动火监护人是否在位;

b)动火地点与周围建筑、设施等防火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动火地点附近四周是否有影响消防安全c)d)e)f)的物品;

动火检修的容器设备是否经过清洗,是否经检验合格;

焊具是否合格,燃气、氧气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放置地点是否符合规定; 电焊电源、接地点是否符合防火要求; 动火期间的灭火应急措施是否落实。

4.1.8 进行防火检查和防火巡查时,检查巡查人员应根据工艺特点穿带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4.1.9 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发现人应向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时限、部门和责任人,报消防安全责任人审批。

4.1.10 火灾隐患整改责任人和部门应按照整改方案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并加强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确保消防安全。消防安全责任人为整改火灾隐患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消防安全管理人和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4.1.11 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告消防安全责任人。

DB21/ T1813.7—2010 4.2 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4.2.1 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根据本单位的特点,配置堵漏、防毒等抢险救援装备。

4.2.2 员工发现火灾应立即呼救并向企业专职消防队或公安消防队报警,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在lmin 内形成第一灭火力量,采取如下措施:

a)消防设施、器材附近的员工使用现场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设施灭火; b)火灾报警按钮或电话附近的员工立即摁下按钮或电话通知消防控制室或值班人员; c)采取控制泄漏、防爆炸、防毒、防蔓延等措施。

4.2.3 火灾确认后,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应立即向“119”报警,并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应在3min内形成第二灭火力量,采取如下措施:

a)控制室操作人员应立即启动相关消防设施设备,通知相关车间(控制室)启停有关设备;b)通讯联络组按预案通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应急组织人员(灭火行动组、堵漏组、c)d)e)f)g)安全救护组等)到场扑救,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传达火场指挥员的指令;

灭火行动组立即佩带个人防护装备器材,使用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堵漏组穿着专业防护服装实施堵漏作业; 疏散引导组组织人员、物资疏散; 安全救护组负责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4.3 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4.3.1 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应熟悉本单位疏散逃生路线以及疏散程序,掌握避难逃生设施使用方法,具备火场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

4.3.2 根据火场的实际情况,必要时火场总指挥应及时通知所有参加救援人员撤离。4.4 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4.4.1 易燃易爆场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熟知以下内容:

a)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职责; b)本单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c)依法应承担的消防安全行政和刑事责任。

4.4.2 应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利用展板、专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4.4.3 员工上岗转岗前应经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员工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4.4.4 通过消防安全教育,单位员工应达到以下要求:

a)熟悉消防法律法规;b)掌握消防安全职责、制度、操作规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c)掌握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DB21/ T1813.7—2010 d)掌握有关消防设施、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 e)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逃生自救。

4.4.5 易燃易爆场所应按照DB21/T T1813.1-2010要求设置消防安全标志。5 验收

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能力建设验收按照DB21/T T1813.1-2010的要求执行。

着力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篇3

目前,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还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比如,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难度加大。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现象严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仅为48%,中低产田比例高达67%;在粮食播种面积难以扩大的背景下,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成为制约我国粮食增产的根本性因素。

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基础。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进一步创新投入机制,拓展投入渠道,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加大力度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型灌区、中低产田改造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抗灾减灾体系,增强农业抗灾减灾应变能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关键。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培育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加强粮食优良品种培育,加大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建立粮食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加大“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建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技推广新格局;以种养能手、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重点,加快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三、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根本。要完善和强化对种粮农民的各项支持政策,进一步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适时采取临时收储措施。创新粮食补贴方式,抓紧研究与农民水稻等主粮产品种植面积或交售商品粮数量挂钩的专项直接补贴办法,建立鼓励主粮产品生产的政策支持新机制。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建立完善的主产区和主销区产销协作和利益协调机制,强化主销区粮食安全责任。

四、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是保障。要健全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粮食库存结构。建立灵活高效的中央储备粮吞吐轮换机制,有效衔接安全储粮、储备轮换与调节市场。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建立基于全球视野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教学安全能力 篇4

1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际, 电气安全专题课程只有16 学时, 并安排在大四第七学期。考虑到该课程学时少, 不统一征订教材, 具体教学内容由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制定, 为了实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共12 篇, 分别如下:第0篇电气安全绪论;第1 篇安全用电基础;第2 篇电击防护;第3 篇电气设备安全;第4 篇电气安全用具;第5 篇防雷保护;第6 篇过电压保护;第7 篇电气环境安全;第8 篇电工作业安全技术;第9 篇企业及家庭安全用电;第10 篇电气安全管理;第11 篇临时用电安全规范。该课程内容多, 与电力行业紧密结合, 教学中要树立工程背景, 讲解电气安全问题要结合电力行业实际, 要例举大量的工程实例讲解电气安全知识, 教学内容选取上要充分考虑电力行业中实际遇到的各种问题, 要注重启发引导,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电气安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中遇到的电气安全问题, 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1 讲好首堂课, 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定要讲好首堂课绪论, 第一次课给学生留下好印象。按照课程教育目标, 电气概念, 电气安全概述, 电力安全规定, 电气安全挂图, 电力相关安全标志, 电气安全漫画, 电气安全实例图片展, 电气安全隐患实例, 课程教学参考、课程考核方式等环节组织课程教学。首堂课教学中, 要多播放一些电气安全的视频,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结合电气安全各方面的内容, 精选视频, 在课堂上边讲边播放,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在绪论讲解中, 要特别注重多例举电气安全实例, 以此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让学生明白学习该课程的意义, 可以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电气安全问题, 并在以后的电力企业工作中, 注重安全的预防, 积累必要的电气安全知识。通过绪论的讲解, 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总的宏观了解, 让学生明白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程教学顺利开展。

2.2 采用案例分析教学, 树立工程实践背景

由于该课程内容多, 知识点丰富, 单纯讲解理论, 学生理解困难, 教学中必须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为了把电气安全知识讲解清楚, 使学生通俗易懂, 必须结合工程实践, 利用大量现实中的电气安全实例来讲解, 在教学中给树立工程实践背景, 使学生所学的电气安全知识与实例紧密结合。在课程教学中, 一定要选取简单易懂的案例, 优先选取生活中用到的电气安全实例, 如, 在介绍触电内容时, 可以举例, 如果学生接触到电池的正负极什么感觉, 如果换做接触到家用供电电源, 又会什么感受, 学生自然明白触电和接触到的电压大小有关系, 电压越高越危险;同样接触到家用电源的两个人, 一个快速摆脱电源, 另外一个无法摆脱电源, 让学生分析后果如何, 学生自然会明白不同的后果;还有, 如果是人体的手或脚接触到带电体, 与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大脑等接触到带电体, 这种身体不同部位接触到带电体, 学生很容易理解其中的不同后果;在讲解触电方式时, 直接触电可以举例人体直接接触到带电体本身, 间接触电可以举例人体虽然没有直接接触带电体, 但是如果设备的外壳由于故障而带了电, 人体接触到其外壳就会触电;讲解触电原因时, 结合生活中实例可以例举线路老化、设计不合理、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原因。通过大量的生活案例分析, 可以为学生创立轻松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树立了工程意识, 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点印象深刻,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3 教学中引入课堂讨论, 实现教学良好互动

该课程教学中, 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模式, 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要引入课堂讨论,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比如, 在讲解触电急救时, 首先要想办法让触电者脱离电源, 可以给出一个案例, 如果有人不小心在家中换灯泡时触电了该怎么办, 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 看看有哪些措施, 可以让触电者脱离电源。学生在课堂上, 针对此类案例, 讨论非常积极, 大家积极发言, 触电者可以靠自身的力量用力摔及时摆脱电源, 或者, 有人在现场的话, 可以靠外人迅速拉下家中的闸刀, 或用带绝缘手柄的钳子迅速就近阶段导线, 或用干燥的木棍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源线, 或用绝缘手套站在干燥的木凳上去拉触电者使其脱离电源等, 通过讨论, 激发学生思维, 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 分析如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这种课堂教学中的讨论, 增加了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气氛活跃, 全体学生都能参与, 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使学生对课程学习有成就感, 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 结束语

电气安全是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也是必备的专业技能。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优化了教学内容, 采用案例分析教学和课堂讨论教学等方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实现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摘要:电气安全专题课程作为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重要特色课程, 必须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通过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

关键词:电气安全,课程,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杨宝兰.利用案例讲解与创新实验开展电气安全课程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10) :135-138.

[2]蒋智化, 张展.案例教学法在“电气安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0) :50-51.

消防安全能力培养方法 篇5

1、切忌慌乱,判断火势来源,采取与火源相反方向逃生。

2、切勿使用升降设备(电梯)逃生。

3、切勿返入屋内取回贵重物品。

4、夜间发生火灾时,应先叫醒熟睡的人,不要只顾自己逃生,并且尽量大声喊叫,以提醒其他人逃生。

二、烹饪时油锅起火应如何处置?

1、不可以用水来灭火。

2、可用灭火器灭火。

3、可盖上锅盖后再用湿毛巾覆盖,阻绝空气来灭火。

4、速关闭煤气来源开关。

三、消防栓使用方法?

1、打开消防栓箱。

2、延伸水带。

3、转开止水阀。

四、缓降机使用要领?

1、自盒中取出缓降机。

2、打开持勾接头。

3、挂在固定架。

4、安全索套在腋下,束环束在胸口。

5、拉紧调解器下两条绳索。

6、攀出窗外面向墙壁。

7、放开双手张开双臂,并注意身体下降时勿撞击壁面。

8、下降后立刻拿开安全索。

善用系统功能增强安全保护能力 篇6

启用系统备份组件

大家知道,Windows2008系统一般都是作为服务器系统使用的,因此工作中保存的许多重要数据信息往往都会存储在该系统中,不过这些重要数据信息受到的安全威胁也比较大,毕竟服务器系统要求始终在线运行,这很容易造成硬盘损坏或系统宕机,这样保存在系统或硬盘中的数据文件自然容易会丢失了,为了妥善保护好这些重要数据,我们应该定期对它们进行备份。为了帮助用户高效备份数据,Windows2008系统全新设计了WindowsServerBackup功能组件,巧妙利用该组件,我们能根据实际需求很灵活地备份服务器系统中的重要数据信息,下面就是具体的备份步骤:

首先在Windows2008系统桌面上依次单击“开始”|“程序”|“管理工具”|“服务器管理器”命令,切换到服务器管理器界面中,将鼠标定位到“功能”分支上,点击目标分支下的“添加功能”按钮,弹出如图1所示的系统功能组件列表界面。检查WindowsServerBackup组件选项有没有被选中,如果发现其还没有被选中时,应该将其重新选中,并按“下一步”按钮,之后按照默认设置完成组件安装操作,这样Windows2008系统的数据备份组件就被成功启用了。

日后需要对服务器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时,可以依次单击“开始”|“程序”|“管理工具”命令,切换到Windows2008系统的管理工具列表界面,用鼠标双击其中的“WindowsServerBackup”图标,打开备份程序主界面,点选操作列表区域中的“一次性备份”按钮,展开备份向导设置框,依照提示逐一选中“不同选项”|“整个服务器”|“本地驱动器”等功能选项,再指定好数据备份存储位置,并按“完成”按钮,这样Windows2008系统中整个服务器中的重要数据就会被备份保存到指定位置了。

以后,重要数据受到损坏需要恢复时,只要按前面的操作进入WindowsServerBackup主程序界面,按下操作列表区域中的“恢复”按钮,切换到数据恢复向导设置框,设置好数据恢复类型、指定好要恢复的内容、配置好相关恢复选项,再导入原始备份数据,这样就能将受损的数据文件快速恢复了。

启用密码保护共享

在局域网工作环境中,有时为了工作需要,我们将Windows2008系统中的某些文件夹设置成了共享状态,不过这些共享文件夹在给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受到局域网恶意用户的偷窥,这么说来,共享发布到网络中的资源就不安全了?其实,为了保护共享文件夹安全,Windows2008系统特意针对共享访问开发了密码保护功能,我们可以对该系统中的共享文件夹强制进行加密保护,其他用户只有知道访问密码才能进行共享访问,不知道共享密码的用户在访问时就会遇到故障。在使用密码保护共享功能保护共享文件夹安全时,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操作来设置Windows2008系统:

首先将密码保护共享功能启用起来。依次单击Windows2008系统桌面上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弹出系统控制面板界面,用鼠标双击其中的网络和共享中心图标,找到网络和共享中心窗口中的“共享和发现”设置项,点击“密码保护的共享”右侧的下拉按钮,展开如图2所示的设置区域,选择“启用密码保护的共享”选项,单击“应用”按钮返回。

其次为需要保护的共享文件夹设置安全的访问密码。依次单击“开始”|“程序”|“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命令,弹出系统资源管理器界面,从中找到需要保护的文件夹,并用鼠标右键单击该文件夹图标,执行右键菜单中的“共享”命令,打开共享设置向导对话框,在这里将本地计算机中设置了密码的用户账号逐一导入添加进来,并按“确定”按钮保存设置,这样所有人日后只有凭密码才能成功访问到共享文件夹。

启用增强安全配置

大家知道,绑定在Windows系统中的IE浏览器天生安全防范能力很差,病毒木马程序通过它的许多漏洞,能很轻松地对本地系统进行非法攻击。很明显,想办法对系统自带IE浏览器的使用进行严格限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网访问时的安全防范能力。在Windows2008计算机系统中,我们能通过新开发的IE增强安全配置功能,来对IE浏览器的使用进行控制,不让普通权限的用户任意改变IE浏览器默认较高的安全等级,从而让本地系统远离网络病毒或木马程序的攻击,下面就是IE增强安全配置功能的具体启用步骤:

首先将已经启动运行的IE浏览程序关闭掉,并返回Windows2008系统桌面,逐一点选“开始”|“程序”|“管理工具”|“服务器管理器”选项,切换到Windows2008系统的服务器管理器窗口,将鼠标定位到该窗口右侧区域的“安全信息”节点上。

其次点选目标节点下的“配置IEESC”选项,打开如图3所示的IE增强安全配置对话框,在这里我们看到默认状态下,IE增强安全配置同时适用于Administrator组用户和User组用户,如果发现这里的“管理员”和“用户”处的“启用”选项还没有选中时,应该及时重新选中,同时按“确定”按钮返回,这样IE增强安全配置功能日后就会强制IE浏览器处于最高安全等级,该安全等级会关闭所有漏洞,这样病毒木马日后就无法通过IE浏览器进行非法攻击了,那么用户上网访问时的安全性自然就能得到保护了。

启用网络身份验证

作为服务器使用的Windows2008系统,为了增强自身安全性,特意开发设计了网络级身份验证功能,该功能会自动禁止那些版本比较低、漏洞比较多的操作系统与之建立远程桌面连接。很显然,巧妙利用Windows2008系统的网络身份验证功能,可以禁止病毒、木马程序靠近本地系统,从而达到提升Windows2008系统运行安全的目的,下面就是具体的启用步骤:

nlc202309031428

首先打开Windows2008系统桌面中的“开始”菜单,从中依次选择“程序”|“管理工具”|“服务器管理器”选项,弹出Windows2008系统的服务器管理器窗口,选中“服务器管理”分支,在目标分支下面的“服务器摘要”处选择“配置远程桌面”选项,切换到如图4所示的远程桌面设置界面。

其次检查该界面中的“只允许运行带网络级身份验证的远程桌面的计算机连接”选项有没有被选中,如果发现其没有被选中时,应该立即重新选中它,再单击“确定”按钮返回,这样Windows2008系统新增的网络身份验证功能就会被成功启用了。以后,局域网中有计算机想与Windows2008系统建立远程桌面连接时,必须确保安装使用版本更高、漏洞更少的操作系统,例如Vista、Windows7系统等。

启用网络访问保护

在单位局域网中,如果某位员工的计算机系统不小心被感染了病毒木马程序,那么整个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系统都容易被同时感染上病毒。很明显,为了让单位局域网远离病毒木马程序的攻击,我们应该对普通员工的计算机系统网络接入连接进行限制,拒绝那些感染了病毒的不安全系统接入到单位局域网中。要达到这样的限制目的,只要利用Windows2008系统自带的网络访问保护功能,来对网络接入连接进行保护控制即可,下面就是这项功能的具体启用步骤:

首先要将网络访问保护组件安装起来。Windows2008系统缺省状态下并没有对网络访问保护组件进行安装,我们在该系统的“开始”菜单中,逐一点选“程序”|“管理工具”|“服务器管理器”选项,切换到服务器管理器窗口,将鼠标定位到“角色”分支上,按下目标分支下的“添加角色”功能,打开添加角色向导对话框,将“网络策略和访问服务”选项选中,同时按“安装”按钮,并按照默认设置安装好网络访问保护组件。

其次配置好计算机系统健康安全标准。什么样的计算机系统才是安全的、健康的呢?这需要用户通过配置来决定!比方说,通常大家都认为计算机系统只要安装了防病毒软件、防火墙程序,以及可以在线更新病毒库,就是安全的、健康的,那么我们只要将这些标准配置到系统健康验证器中即可。在进行配置操作时,可以依次展开服务器管理器窗口中的“角色/网络策略和访问服务/NPS/网络访问保护”分支,双击目标分支下的“系统健康验证器”,单击其后界面中的“配置”按钮,再将“防病毒应用程序已启用”、“已为所有网络连接启用防火墙”、“防病毒程序为最新的”等选项全部选中,这样就配置好计算机系统的健康安全标准了。

第三要创建好计算机安全与否的验证策略。比方说,在创建安全计算机验证策略时,只要将鼠标定位到“网络策略服务器/策略/健康策略”分支上,在目标分支下按“新建”按钮,打开如图5所示的创建对话框,将新创建的验证策略名称设置为“安全计算机”,从“客户端SHV检查”下拉列表中,将“客户端通过了所有SHV检查”选中,并在“此健康策略中使用的SHV”位置处选中“Windows安全健康验证程序”选项,该健康验证程序其实就是刚刚配置定义的健康安全标准,再单击“确定”按钮返回。按照同样的操作方法,创建一个不安全计算机的验证策略,只是要从“客户端SHV检查”下拉列表中选择“客户端未能通过一个或多个SHV检查”选项,其余设置都不变就可以了。

第四定义好网络连接策略,要求计算机系统必须接受安全体检。在定义网络连接策略时,必须先将鼠标定位到服务器管理器界面中的“网络策略和访问服务/NPS/策略/网络策略”分支上,在目标分支下按“新建”按钮,在其后界面的“策略名称”文本框中输入“健康连接”,将“网络访问服务器类型”选择为“DHCPServer”参数,并按“添加”按钮,之后将“选择条件”调整为刚刚配置好的“安全计算机”策略,下面逐一点选“仅执行计算机健康检查”、“已授予访问权限”等选项,再将“策略设置”设置为“NAP强制允许完全网络访问”参数,最后单击“完成”按钮退出设置操作。按照同样的操作方法,再配置一个“不健康连接”策略,具体设置与之前的完全相同,仅需将“选择条件”调整为“不安全计算机”策略,并且将“策略设置”参数改为“拒绝访问”即可。

到了这里,Windows2008系统自带的网络访问保护功能就能为网络提供安全保护了。为了让网络提供安全保护功能自动发挥作用,我们还要对局域网的DHCP服务进行合适配置,让局域网中所有计算机的网络连接请求借助DHCP服务提交给网络访问保护功能进行处理。在配置DHCP服务时,只要依次单击Windows2008系统开始菜单中的“程序”|“管理工具”命令,逐一双击“服务器管理器”|“DHCP”图标,展开DHCP服务器控制台界面,打开特定域属性设置框,选择“网络访问保护”选项卡,将对应选项设置页面中的“对此作用域启用”、“使用默认网络访问保护配置文件”等选项全部选中,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操作。如此一来,局域网特定域中的所有计算机在连接局域网时,都会自动受到网络访问保护功能的检查、验证,那么计算机系统中的病毒木马程序就不能通过网络随意传播了。

启用任务附加事件

黑客攻击计算机系统时,经常使用的招式,就是想方设法将木马程序植入到本地系统,并利用木马程序悄悄在本地系统后台创建陌生登录账号,以后利用陌生账号达到随时攻击、破坏系统的目的。为了让本地系统远离黑客攻击,我们不妨通过Windows2008系统不断增强的任务附加事件功能,来动态监控系统中用户账号管理事件,日后只要系统中有账号删除或账号创建事件发生,该功能就能通过事先设定的报警方式通知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根据具体提示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范,就能阻止黑客继续攻击本地系统了。在利用Windows2008系统的任务附加事件功能动态监控账号管理安全时,可以按如下步骤来实施:

首先从Windows2008系统的开始菜单中点选“运行”选项,打开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secpol.msc”命令,单击回车键后,弹出本地系统的安全策略编辑界面;在该界面左侧列表区域逐一展开“本地策略”|“审核策略”分支,在目标分支下用鼠标双击“审核账户管理”策略,打开如图6所示的策略属性框,将“成功”、“失败”等选项都选中,并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这样系统就能对账号管理的成功操作和失败操作进行审核记录了。

nlc202309031428

其次从Windows2008系统开始菜单中逐一点选“程序”|“管理工具”|“服务器管理器”命令,进入Windows2008系统的服务器管理器窗口,将鼠标定位到“配置”|“本地用户和组”|“用户”分支上,并用鼠标右键单击该分支选项,执行快捷菜单中的“新用户”命令,在其后界面中自由创建创建一个系统登录账号,该账号创建操作会被系统的审核功能记录保存到安全日志文件中了。

接着用鼠标右键单击Windows2008系统桌面中的“计算机”图标,执行右键菜单中的“管理”命令,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将鼠标定位到“系统工具”|“事件查看器”|“Windows日志”|“安全”分支上,从目标分支下找到之前创建的用户账号管理事件,用鼠标右键单击目标事件,执行快捷菜单中的“将任务附加到此事件”命令,切换到创建任务设置框,依照屏幕提示定义好自动警告内容和警告方式,同时单击“完成”按钮结束自动警告任务的添加操作。

如此一来,木马程序日后尝试偷偷在Windows2008系统中创建或删除陌生账号时,启用任务附加事件功能就能自动弹出警告内容,告诉用户此时系统中账号有异常变化,用户看到该警告提示时,只要进入系统用户账号管理窗口,检查是否有陌生账号存在,一旦确认陌生账号是恶意账号时,必须立即将它们删除,这样本地系统的运行安全就能得到保证了。

启用数据执行保护

现在不少应用程序自身会有许多安全漏洞,如果将这类存在太多漏洞的程序安装在Windows2008系统中时,病毒木马程序就容易利用这些应用程序漏洞来攻击本地系统。为了切断病毒木马程序的攻击通道,Windows2008系统特意为用户提供了数据执行保护功能,借助该功能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对存在安全漏洞的应用程序加以数据保护,确保它们在访问网络时不被病毒木马利用,下面就是启用数据执行保护功能的具体步骤:

首先在Windows2008系统桌面中用鼠标右键单击“计算机”图标,从快捷菜单中执行“属性”命令,切换到系统属性设置界面,按下该界面左侧列表区域中的“高级系统设置”按钮,弹出高级系统属性设置框;

其次在“性能”设置项按下“设置”按钮,切换到系统性能配置框,选择“数据执行保护”选项卡,打开如图7所示的选项设置页面,看看存在安全漏洞的应用程序是否已经出现在“为除下列选定程序之外的所有程序和服务启用”列表中了,要是发现其已经出现的话,只要选中这些漏洞程序,并按“删除”按钮依次删除它们,最后单击“确定”按钮执行设置保存操作,这样安装在Windows2008系统中的漏洞应用程序,就能受到数据执行保护功能提供的安全保护了,而病毒黑客或木马将不会轻易通过应用程序的漏洞攻击本地系统了。

考虑安全起见,Windows2008系统默认安装的应用程序很少,所以默认状态下数据执行保护功能也没有被启动运行。在启用这项功能时,可以从Windows2008系统开始菜单中逐一点选“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选项,切换到MS-DOS工作窗口,在命令行中输入字符串命令“bcdedit.exe/set{current}nxAlwaysOn”,单击回车键即可。

员工安全能力评估方法探讨 篇7

内涵

所谓能力是指某人完成某项任务所必备的意愿、知识和技能。能力评估的对象是人, 而非岗位, 是对某人完成某项任务所体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较为客观的全面评价, 是可以观察、可以衡量的。根据任务和要求的不同, 评价可以从人的意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行为体现进行具体的定性定量考察, 从而找出某人在完成该项任务所必备的意愿、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弱项 (有时也叫不足项或者待提高项) 和强项, 一般强项和弱项各找出3项为宜。通过能力评估, 被评估人可以了解自身能力的优势与不足, 评估人可以全面准确掌握员工的实际能力, 了解员工能力与岗位要求的差距和团队的整体状况, 然后通过被评估人和评估人 (一般为上下级关系) 有效的沟通找到提高被评估人弱项的方法, 约定整改要求, 评估人到期复核弱项是否得到改善, 从而提升了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安全能力, 并有利于团队安全工作业绩的提高。

员工安全能力评估就是对照员工岗位说明书的HSE要求, 对其HSE方面的能力进行较为客观的全面的评价, 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找出强项和弱项, 并对弱项有效沟通, 约定整改要求, 到期复核的方法。

方法

员工安全能力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 非常复杂, 不可能是完全精确的, 只能尽可能客观。为了做好员工安全能力评估, 切实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能力,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评估的依据

岗位说明书是岗位职责的具体体现, 不同的岗位, 岗位职责不同, 岗位说明书也不同。岗位职责的不同决定了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不同, 这种不同可能是能力结构的不同, 也可能是同一能力所要求程度的不同。所以为了安全能力评估尽量准确客观, 首先应制定岗位职责分工表, 回答清楚做什么 (即工作内容) 、谁来做 (负责人或部门) 、以什么角色做 (负责、组织、参与、咨询、知晓等) 、做到什么程度 (符合某项标准、规定或要求) 等问题, 然后根据岗位职责分工表编制岗位说明书, 最后在岗位说明书的基础上确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要求, 从而建立部门所有岗位的能力需求矩阵 (见表1) , 并以此为依据编制员工安全能力评估表, 提高安全能力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评估表的编制

员工安全能力评估总表由评估表和评估记录表组成 (见表2、表3) 。

员工安全能力评估表的编制依据是岗位能力需求矩阵, 编制人员一般是对本岗位十分熟悉的人员, 可以是老员工、班组长, 也可以是上一级主管, 视具体情况而定。编制的基本原则就是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可操作性强。评估表内容的组成部分以及每部分的具体权重, 应由评估表的编制人根据岗位的实际情况初定, 待和岗位相关人员商议一致后最终确定。内容一般分为安全知识掌握能力、事故预防能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和身体能力等四个部分;同一岗位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应当保持一致, 不同岗位, 权重可以不同;同一岗位员工能力评估表应当一致。由于员工安全能力评估是一种量化评估方式, 评估结果有合格和不合格。评估结果分数究竟是多少分为合格分数, 没有统一的规定, 建议至少评估结果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特别说明的是身体能力应具有一票否决权, 身体不能满足岗位能力需求的一律评估不合格, 具体操作时, 负责评估的人或部门应与人事部门协调, 妥善处理。

员工安全能力评估记录表可以将安全能力评估的结果记录在案, 主要对评估的过程进行简要的记录, 具体体现被评估人的安全能力方面的强项和弱项, 强、弱项一般为3项。同时评估记录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被评估人通过自学或与安全专业人员交流辅导等方式, 对弱项进行学习提高, 有利于员工安全能力的提升。

评估的实施

经过实践证明, 安全能力评估的总体原则应当是“谁主管、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 需要成立以属地主管 (各部门负责人) 为组长的评估小组, 严格按照上级属地主管亲自评估下级的原则, 自上而下, 一级评估一级直到所有的岗位员工。原则上评估实施前应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拟定安全能力评估总体方案, 方案中应明确评估表的编制要求 (如:时间、格式、内容等) , 评估的实施要求 (如:评估截止时间、备案时间、安全人事部门的联系人、评估合格线等) 以及其他要求, 以便把握企业评估的整体进展情况, 保证评估质量和培训效果。具体评估可由企业各部门自行组织, 由安全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监督, 人事部门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安全能力评估的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 企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评估结果的应用

评估的结果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种结果, 不管评估结果是否合格, 都需要通过评估, 找出被评估人的强项和弱项, 并给予被评估人一定的时间和资源, 积极帮助被评估人改善弱项, 提升安全能力, 达到甚至超过岗位的安全能力需求, 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这也是开展安全能力评估的初衷和目的。所以, 弱项应该得到更多地关注, 作为员工, 应当主动通过自学、请教等方式弥补自己的不足;作为管理者, 应该更多地为员工提供辅导和资源支持, 并跟踪确认改进的效果, 同时, 应更多地关注某个弱项是否是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 若是, 则将此问题升级管理, 纳入部门的培训计划, 全力整改, 以提升部门的安全业绩。对于评估不合格的员工, 需要实施单独培训, 帮助其能力达到岗位要求, 若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仍然评估不合格的, 则必须调离该岗位, 实施转岗或做其他妥善处理。评估流程如图1。

注意事项

员工安全能力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做好安全能力评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践证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安全岗位说明书是基础, 安全能力评估表是关键。实践中经常出现实际工作与岗位说明书不符的现象, 其结果就会导致编制出的安全能力评估表与实际不符, 可操作性相当差, 甚至引起员工的极度反感。这既违背了安全能力评估的本意, 又不利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所以在开展安全能力评估前, 对各岗位的职责和岗位说明书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梳理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 安全能力评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应遵循PDCA循环, 切忌虎头蛇尾。在实践中发现, 一些单位往往对能力评估的前两个环节 (PD, 计划与实施) 非常重视, 而对于后两个环节 (CA, 检查和总结) 不是太在意, 导致评估的结果应用不足, 甚至没有应用, 对评估中出现的问题和亮点也没有及时总结, 为了评估而评估, 也不利于员工安全能力的提升。

第三, 安全能力评估采取的是逐级评估的方式, 所以评估人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能力, 且对被评估人和其所从事的岗位要十分熟悉;另外, 评估人要抱着相互学习的心态进行评估, 且不可盛气凌人, 否则, 就容易形成对立的局面, 安全能力评估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员工个体安全能力增长规划研究 篇8

当前,传统的个体安全意识和工业安全的宏观管理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适应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从而带来了工矿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是对影响个体安全的安全规划工作缺乏战略管理。其原因不仅在于对个体安全的研究层次不够宏观、对个体安全的研究内容不够系统,也在于人们习惯于传统小农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灾害管理观念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局限于企业安全生产中单一要素的风险规划,对转型期个体安全的风险规划缺乏战略思考,尚未建立起适合我国转型期特点的个体安全风险规划的战略管理体系。这进一步造成了个体安全能力增长的随意性、盲目性、短缺性、不确定性,加深了个体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之间不相协调的状况和难以为继的局面。

国内学术界尽管将系统科学和风险管理等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较多地运用于社会公共问题、经济市场研究、金融管理、企业危机管理等微观管理领域[1,2],但在工矿企业个体安全等安全领域相关的研究与应用还较为少见。针对个体安全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管理,文献[3,4,5]基本都是从导致事故的不良行为习惯入手对个体安全行为进行了分析。企业层面的安全能力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陈宝智[6]强调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功能的一部分。马继业[7]等从企业能力资源学派理论出发,探讨了企业安全资源与企业安全能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企业安全能力进化的取向。刘铁忠[8]等提出了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这个概念框架,对其进行了研究,把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界定为对安全系统进行协调控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组知识与技能的集合,划分了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层次。通过现有文献可以看出,现有的个体安全的研究,偏重于个体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存在理论研究受制于工作需要的问题,同时,缺乏从宏观角度对个体安全能力规划的研究。

从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看,个体安全若能与时俱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能够因时制宜,都需要将个体安全能力纳入系统化、宏观化和战略化的科学轨道。因此,研究转型期的个体安全能力增长机制及对其进行规划,是当前我国安全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科学工作。

1 个体安全能力及其增长机制

1.1 个体安全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9]。个体安全能力,是员工根据现有的资源和环境,能辨识与控制系统存在的危险,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能力。个人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知识与技能、外界人文和物理环境物理影响个体安全能力的培养和发挥[2]。个体人生活在由人、机、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中,个人凭借自己的个体安全能力作用于系统,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同时系统中的因素影响着个体的安全能力。

1.2 个体安全能力的构建

个体安全能力系统是个体能力系统的一个内容,由安全能力系统、安全系统目标和安全系统外部环境三部分[10]。员工个体安全能力提升的过程是基于图1这样一个循环系统,安全资源(技术、信息、知识、经济效益)的输入,个体系统(个体知识、行为、经验)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安全综合效益得到体现,个体的安全目标得到调整和提高。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和安全经验三者的耦合作用提升了个体的安全能力。由于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经验三者是相互联系和作用,并且彼此相互影响。

在个体安全能力的模型中,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其安全能力提升的基础,员工的个体安全行为保证了安全能力提升,员工的个体安全经验支持了安全能力提升的。在这三者中,员工的安全意识程度决定个体的安全行为,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在长期的作业实践中就是员工安全经验的增强。企业组织小环境、社会经济大环境是个体安全系统面临的环境,二者不可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环境对个体安全能力的发展具有动力机制;同时个体也通过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影响环境。个体安全能力系统的提升,会产生所希望的安全效用,即安全就是最大的经济效益,事故减少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企业形象,在保证员工安全健康的同时取得好的经济效用。

1.3 个体安全能力增长机制

在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的基础上,对于提高个体安全能力这一目的,从其根本来说,就是要人产生需求安全的动机,安全动机产生安全行为,安全行为达到个体安全这一目标。

个体人在日常作业中个体安全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对个体安全的需要。而这需要促使人们正视生产活动中的安全现实,即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对安全现实的认识,其核心是安全知识,在生产生活中通过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进一步应用于实践,达到安全行为的提升。由于安全行为的提升,对已了解的安全知识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融合,在作业实践中具有自保、互保和联保的能力,能及时发现系统存在事故隐患并采取效的途径和技术进行控制,丰富自己的安全经验,从而使得个体的安全能力得到增长。个体安全能力的增长过程如图2所示。

在个体安全能力增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个体安全经验的积累,进而在实践中运用转化为安全行为。人身处社会经济大环境中,除作为个人外,还在企业小环境、社会经济大环境中都扮演了角色。

企业小环境和社会经济大环境对个体安全能力增长的影响,如图3所示。个人安全能力增长机制,即员工对本岗位生产技能、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标准化等的学习,各种安全活动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实践中模范的示范等一系列的过程,逐步丰富个体的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控制自己的安全行为,积攒安全经验,使得个体安全能力得到增强。

企业小环境对个体安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企业通过颁布企业安全目标,制定相关安全制度,实行安全激励约束制度,同时在企业塑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规范安全行为、培育安全价值观,持续提高安全业绩、建立长效增长个体安全能力的目标。

社会经济大环境对个体安全能力也产生了影响。社会通过法律手段来约束个体人的行为,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文化手段深深影响着企业内部个体员工的价值观,从而通过影响个体的价值观,来激发个体安全意识的增强,带动在个体能有效控制在作业中的安全行为,通过实践来增加安全经验,从而达到安全能力的提高。

个体在外部环境和相关制度约束下,在现有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内部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文化和安全行为规范的指导和作用,经过传播、交流融合,完成了个体、企业和社会三个层次的学习,个体员工在生产实践中再融会贯通,实现了个体安全能力的全面提升。

2 个体安全能力的安全规划构建

2.1 个体安全能力安全规划构建

个体安全能力安全规划是针对个体安全能力的监控、安全能力的预测、安全能力回顾总结等内容,同时该三部分相互联系影响。对个体安全能力的现状进行监测,在对现状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个体安全能力进行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预测,设定目标,在执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对个体安全能力进行回顾总结,查找个体安全能力实际状况和设定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查漏补缺,使个体安全能力形成负反馈,促使个体安全能力的现状与设定的目标逐渐减少差距,整体运行后使个体安全能力得到提高。具体见图4所示。

在安全规划中,针对个体安全能力的监控部分,主要是涉及到安全规划的实施阶段,在该阶段,主要是对规划的采纳、规划组织、规划执行。

针对个体安全能力的预测,主要是涉及到安全规划编制阶段,在该阶段,主要是对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方案的设计,规划方案可行性分析,规划方案优化选择,同时这四个步骤相互影响,使得安全规划的编制趋于最优。

针对个体安全能力的回顾总结,主要是涉及安全规划调整阶段,在该阶段,主要是对规划终结,规划升级,规划的修订等内容进行寻找差距。

通过以上三个对个体安全能力的安全规划的不同阶段的设定,从而使个体安全能力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里面,最终起到提升个体安全能力的目的。

2.2 企业层面的安全规划的构建

个体安全能力放入到企业层面,规划主要包括的三大主要步骤,即规划基础、规划主体、规划的事实与检讨,来设计个体安全能力增长的安全规划。具体如图5所示。

安全规划基础主要包括了企业针对个体安全能力设定安全目标,企业高层领导对员工个体安全的价值观的表现,企业内外环境与企业设定的个体安全能力目标的辨识和员工个体安全能力在企业内的优缺点。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的,安全规划目标的设定会影响高层领导的价值观,价值观会影响对个体安全能力优缺点的判断。

安全规划主体主要包括对个体安全能力的策略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对个体安全能力规划的研究,以及对个体安全能力规划的可行性的测定。策略、中期、短期规划与个体安全能力目标、高层领导价值观、个体安全能力优缺点辨识相互影响。

安全规划实施与检讨主要包括实施规划的组织、规划的评估与检讨。实施规划的组织和规划的评估与检讨也与安全规划目标的设定、高层领导的价值观、个体安全能力优缺点的判断有着相互影响。

企业通过安全规划的基础、主体、实施与检讨三步骤,使得个体安全能力在企业层面的安全规划建立、实施、修改补充中得到有序的提高。

2.3 社会经济层面的安全规划的构建

“社会-经济-安全”这一复合巨系统是安全规划的研究对象,在规划个体安全能力实施计划时,必须考察社会经济层面这个大环境对研究安全规划的影响。基于社会经济层面的安全规划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安全”这个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维护人机环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以实现个体安全能力的最佳增长。图6为安全规划构建系统。

个体安全行为能力在社会经济层面的安全规划,以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依据,采用安全系统论原理和方法,是企业生产和安全生产有机的协调,即根据企业生产目标制定切合个体安全行为能力的安全需要的约束机制,同时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突出问题、国家和行业要求确定提升个体安全思路、目标、政策等。

3 结论

(1)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经济与社会的体制和结构的转变,这种转型是一种整体性发展,也是从一个无序方式到有序方式的循环演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探索和研究转型期的个体安全能力系统,是个体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也是转型期的安全生产工作日益提高的社会重要性所决定的。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存的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安全的关注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传统的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观已经扩展为生活与生存安全观,追求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首要的共同目标。

(2)企业作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一方面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以增长员工个体安全能力为己任,一方面又以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从企业层面制定员工个体安全能力增长的短期、中期的安全规划是对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深刻认识的体现,更是对员工安全能力引领方向的正确把握。

(3)员工个体安全能力的增长问题,这与既往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现行的个体安全工作实践相比,更需要强调个体安全能力增长规划研究的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结合,以及宏观诉求和战略诉求的结合。因此根据我国转型期个体安全能力增长为目标来探讨个体安全的安全规划,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企业安全管理研究积累理论与经验,具有更为实际意义。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基于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更加需要从系统化、宏观化、战略化的科学角度对员工个体安全能力进行规划。使用系统论的思想,采用微观宏观的分层阐述方法,从员工个体安全能力及其增长机制的角度入手,提出了一套围绕个体安全能力增长的规划思路。形成了个体安全能力从微观层次到宏观层次的联系纽带,为进一步基于反馈学习机制的个体安全能力及其涌现规律的研究提供了灵活的接口,为后续基于个体安全能力理论进行安全管理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个体安全能力,安全规划,反馈,系统化,战略

参考文献

[1]孙静.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个体安全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44-49SUN Jing.Analysis on the individual safety in socialchanges of China[J].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PublicSecurity University,2011,27(1):44-49

[2]杨敏.“个体安全”研究:回顾与展望—现代性的迷局与社会学理论的更新[J].创新,2009,3(11):5-11YANG Min.Individual security study:retrospect andprospect—the confusion of modernity and the renewal ofsociological theory[J].Innovation,2009,3(11):5-11

[3]贾明涛.行为安全管理在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7):169-173JIA Ming-tao.Application analysis of behavior-basedsafety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J].Journal of Safety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8(7):169-173

[4]袁林.个体安全行为分析及思考[J].电力安全技术,2006,8(8):39-40YUAN Lin.Individual safety behavior analysis and think-ing[J].Electric Safety Technology,2006,8(8):39-40

[5]刘国强,陈国明.关于复杂人机系统个人安全能力的探讨[J].安全,2011,32(2):12-15LIU Guo-qiang,CHEN Guo-ming.The personal safetycapability in modern complex men-machine systems[J].Safety,2011,32(2):12-15

[6]陈宝智.安全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7]马继业,等.企业安全能力及其进化取向的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判定[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8):32-35MA Ji-ye,et al.Study on enterprise safety capability andGRA appraising method[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5,15(8):32-35

[8]刘铁忠,等.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概念、内涵与层次[J].生产力研究,2007(14):116-118LIU Tie-zhong,et al.Concept,connota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firm's safety management capability[J].Productiv-ity Research,2007,(14):116-118

[9]Mosleh.Model-based 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protectsand requirements[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Safety,2004,8(3):241-253

学生安全能力教育势在必行 篇9

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发达国家将学生安全教育放在了重要的地位, 学校普遍具备较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 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较高。而目前我国学校的安全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善, 存在安全教育责任不够明确, 校方安全意识淡薄, 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差和安全行为能力低等问题。安全教育还处在相当低的水平, 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缺乏应对知识与技能, 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及财产损失。

意义

安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所谓“安全教育”就是针对受教育者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 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 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 以及法制观念、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是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工作, 可以帮助学生识别风险, 减少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开展安全防范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工作, 帮助学生掌握涉及社会安全、自身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在伤害事故发生时能够采取正确的行动保护自己,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带来的危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工作, 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思想上、情感上和学习生活中碰到的种种疑惑、挫折和问题, 提高防范心理素质。

内容

学生正处于发育期, 心智不成熟, 人格尚未健全, 心理承受力较薄弱, 对社会了解不够, 缺乏独立性和应变能力, 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普遍比较差, 火灾、食物中毒、踩塌事件、交通事故、暴力事件、自杀、失踪等各种危及师生人身安全的事故事件时有发生, 时刻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让人触目惊心。

青春期的安全教育尤其重要。因此, 建议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

应加强对学生的交通法规宣传教育, 提高学生的交通法制观念, 使学生自觉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学生对交通情况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使学生遇到紧急情况时, 可以迅速应对和处理, 最大限度降低交通事故对自己造成的人身伤害。

消防安全教育

首先要加大火灾预防知识和能力培训, 防患于未然。教会学生如何对教室和宿舍进行火灾隐患排查, 教会学生正确的用火用电知识, 对造成诸如不注意用电安全, 使用大功率电器或酒精灯等火灾隐患的现象进行严肃的处理。其次是加强自救逃生技能培训, 通过举办消防疏散演练、消防图片展等活动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使学生掌握自救逃生技能。避免在遇到火灾时惊慌失措, 丧失逃生的最佳时间。

社会治安教育

介绍盗窃、抢劫、诈骗等常见多发案件的防范技巧, 如防“两抢”的技能技巧、如何识破街头骗术、如何防止盗用信用卡等;宣传技防、物防设施的效能及使用方法, 例如怎样进行校园报警、电子监控器有什么作用;针对防范的薄弱环节提供对策和方法, 如自行车防盗法、单身预防伤害法、中小学生防止敲诈勒索和抢劫的应急技能技巧;与辖区派出所合作, 随时通报辖区的发案情况和警情动态, 提醒学生避免去案件频发的地段。

网络安全教育

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教育活动,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教给学生如何注意信息安全, 保护自己的信息, 不轻易在网络上透露给陌生人;教给学生抵制反动信息和淫秽低俗网页的方法, 如对个人电子信箱中收到的这一类信件自觉删除, 不转发等。

心理教育

在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中引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式, 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预防心理疾病, 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与完善。

防性骚扰、性侵害教育

通过开设课堂或举行讲座, 宣传学生防性骚扰、性侵害的知识、方法和技巧, 有条件的学校建议组织学习必要的防身术。开通固定的咨询热线, 为那些正遭受性骚扰或已遭受性侵害的有心理障碍却不愿意当面与人倾吐的学生, 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途径。

途径

健全安全教育制度, 落实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目前, 大多数学校都制定了一些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制度, 但不少学校的规章制度仅仅是一种摆设, 并没有得到落实。因此, 必须建立监督机制, 实行规范化管理, 形成工作体系, 使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同时, 应落实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明确规定学校岗位的安全教育工作职责, 突出校长、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体育教师等进行安全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 从而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提高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性。

构建健全的安全教育评估考核机制和常规督导检查机构

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要将安全教育列为学校和校长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该考核应该突出学校对安全教育工作的安排、资源的配置实施情况, 以及实际效果等。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也要加大对学校的检查力度, 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 对学校的安全教育展开检查评估, 如出现问题应及时发现并改正, 通过这些制度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探索多种形式的学生安全能力教育途径

学校应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学生安全能力教育途径, 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与学校教育内容相结合。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 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科学的安全意识、知识、技能教育, 情境教学;通过情境教学, 加深学生对安全能力的理解;通过突发事故或自然灾害演练,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微博、应急演练等各种新颖而多样的形式, 把各种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寓教于乐,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提高反应能力。

加强学生自我安全教育意识, 变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

学生应当认识到安全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安全教育不是学校和家长“要我安全”的一个被动接受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 提高自身安全能力的“我要安全”的主动过程。应当加强学生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学生会、班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以防人身伤害、防财物失窃、防违法犯罪为重点的专项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由被动的安全教育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安全知识, 提高安全能力的主体。

与家长协同, 共同对学生进行安全能力教育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理论框架研究 篇10

煤炭是中国主要能源,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国计民生。然而, 中国煤矿安全事故在工矿企业事故中最为严重[1]。煤矿安全问题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监管体制, 建立健全了管理机构, 制定了70多项涉及安全生产的国家级法律法规。但是,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仍然频频发生。煤矿重特大伤亡事故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事故与煤矿内部管理不善有关, 与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执行不力有关[2], 根本原因在于煤矿安全管理能力低下[3]。煤矿生产系统是人、机、环境及管理活动组成的动态系统, 生产过程包含人的行为、设备状态、环境状态, 以及管理活动。煤矿安全管理必须确保人的行为安全、设备及环境安全, 进而保证整个煤矿生产系统的安全, 这是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具体体现。

目前, 学术界多从煤矿外部环境治理、安全管理模式、安全评价、安全文化等各种角度研究煤矿安全管理[4,5,6], 针对煤矿安全管理基础——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刘铁忠 (2006) [7]从一般企业的角度出发, 将安全管理能力定义为一种累积专有知识, 并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提出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增长机制;衣冠勇 (2008) [8]、张宏 (2008) [9]、刘铁忠 (2008) [10]进一步将此理论加以应用推广。事实上, 做为一种复杂技术-经济系统[11], 煤矿安全生产受制于人、设备、环境、制度等各种因素。其中, 人是管理主体, 设备和环境是管理对象, 制度是管理手段[12]。煤矿生产过程中人、设备、环境和制度形成的安全保障系统, 是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应从人、设备、环境、制度等要素出发构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理论框架。

参考以往研究成果, 可以给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概念如下:煤矿安全管理能力是煤矿对由人、设备、环境、制度组成的安全生产体系进行协调控制的过程中, 与安全生产相关诸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蕴含在煤矿内部的一种企业管理能力, 本质是一种累积专有知识的集合。

2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构成要素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做为一种累积专有知识的集合, 煤矿安全生产系统中具备知识属性的“人、设备、环境、制度”形成了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 设备和环境是硬件要素, 而人和制度则是软件要素。

(1) 人员要素

复杂多变的煤矿井下作业条件, 使得矿工安全素质与煤矿安全关系密切。现代煤矿安全管理, 应体现为以人为中心综合管理[14]。因此, 煤矿人员累积专有知识直接体现为人员安全素质[13], 这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业务技能、工作态度等因素。第一, 安全意识是人在生产过程中, 对安全环境综合反映出来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在煤矿安全管理中, 安全意识使管理者和操作者能够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是煤矿管理者实施安全管理行为的基础。第二, 业务能力指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力、事故排查经验等在安全生产中体现出的综合能力。煤矿普遍存在安全欠账和超能力生产, 反映出煤矿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知识知之甚少, 不顾矿工生命一味追求产量和利润进行超能力生产, 埋下不安全隐患。第三, 工作态度反映出煤矿管理者对煤矿安全工作的认知和情感。工作态度决定管理者责任心, 责任心决定安全管理执行力度。

(2) 设备要素

当前, 煤矿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但由于煤矿生产条件与生产环节的复杂性, 有效使用设备、以及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确保设备安全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煤矿设备累积专有知识体现为设备的配备情况[15]。一是煤矿生产设备机械化程度, 这是衡量设备要素的重要指标, 机械化程度越低, 人员越密集, 不确定的因素相对增大, 一旦发生伤亡事故, 死伤也比较多;二是安全监测设备, 这是煤矿安全系统预防事故的有效手段, 主要包括安全监测系统及装备、束管监测系统及装备、瓦斯抽放系统及装备、防灭火灌浆系统及装备、防尘系统及装备、生产安全警告显示装置等。

(3) 环境要素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 既需要硬件环境建设, 也需要良好的软件环境建设。环境累积专有知识体现在作业环境、资金规模、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 其中作业环境对煤矿安全管理更为重要[16]。一是瓦斯预防经验——我国煤矿的瓦斯含量较高, 一半以上是高瓦斯和有瓦斯突出的矿井, 是否能够及时掌握瓦斯控制知识是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二是顶板预防经验——我国多数大中型煤矿顶板局部不平、裂隙比较发育, 顶板事故预防经验是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三是水害知识——水害是煤矿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水害知识是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四是煤尘爆炸经验[17]——煤尘爆炸是煤矿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大多数煤矿是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掌握粉尘爆炸知识异常重要;五是煤层自燃性知识——煤炭在一定的温度和氧气含量条件下会发生自燃起火, 这种明火在煤矿井下是非常危险的, 不仅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煤矿井下工人窒息死亡, 而且可能引发瓦斯或煤尘爆炸, 因此煤层自燃知识也是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4) 制度要素

企业安全管理, 制度是保障。制度累积专有知识体现为煤矿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结合煤矿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以煤矿名义起草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18]。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这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管理制度, 也是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二是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通过编制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企业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企业生产中的一些重大安全问题, 使企业劳动条件的改善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混乱的现象;三是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煤矿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必须不断地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努力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 将之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这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 是煤矿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

3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影响因素

煤矿生产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制度的不安全条件是产生安全问题或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这些方面的因素都会对煤矿安全管理能力产生影响。

(1)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 由于人因失误或人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伤亡发生率就占70%以上[19]。人的不安全行为指危及安全的人的行为过失, 往往体现在思想意识上的失衡, 行动上的失准, 管理上的明显违章违规。对我国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资料表明, 工伤事故产生的原因有75%以上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与物的客观因素相比, 人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人的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

(2) 设备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状态一般用于描述导致事件发生的物质条件。设备不安全状态指生产设备和安全设备等由于安装、配置、运行等不当所引起的安全隐患。近年来, 煤矿的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 为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矿井环境潮湿、灰尘等客观因素影响着设备和各种防护装备的使用。根据对煤矿安全事故的分析, 由于设备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3)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主要是指生产 (施工) 场地环境不安全的条件, 包括通风、照明、温度、湿度、场所混乱狭窄、地质环境等不安全条件。矿工在人为开拓的作业空间内, 操纵机械进行采煤活动, 顶板、水、火、瓦斯、矿尘、噪声、冷热、潮湿等环境因素影响着煤矿安全。矿井环境条件具有恶劣、多变等固有特性。如果疏于对环境条件的控制与管理, 则可能会使环境变得更为恶劣, 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制度的不安全条件

制度引起的不安全因素虽然是间接不安全因素, 却直接影响到人、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制度不安全条件指制度的缺失或过时、制度执行不力、安全监督检查不力、安全培训不力等客观情况。需要煤矿对生产工艺过程、机械设备、人员操作进行系统分析、评价, 制定出一系列操作规程和安全控制措施, 以保障生产、经营工作合法、有序、安全地运行, 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4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演化模型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是煤矿对安全生产系统进行控制的核心技能, 实质是一种累积专有知识:人、设备、环境、制度等要素知识的积累形成潜在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 构成了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基础;人、设备、环境、制度等要素知识的耦合形成现实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 构成了显现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与此相应, 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条件和制度不安全条件将对人、设备、环境、制度等要素产生不良影响, 成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因此,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构成要素越强则影响因素越弱, 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越低;构成要素越弱则影响因素越强, 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越高。按照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构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演化模型, 如图1所示。

5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研究意义

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是能力建设。研究煤矿安全管理能力, 对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 是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只有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管理能力, 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强化提升自身素质,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免疫能力, 才能实现煤炭安全生产, 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二, 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煤矿安全基础薄弱、安全投入欠账大、安全保障程度低、超能力生产、整体防灾抗灾能力差。研究煤矿安全管理能力, 就是从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 以人、机、环境和制度为着眼点, 构建具有人的安全特质、具有设备、环境和制度安全特质的安全型矿井, 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逐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教学安全能力 篇11

1、制定标准——夯实安全监督约束机制的基础

抓标准制定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使原来零散、不全面、顾此失彼的安全管理变得系统化,使之成为监督约束的行为规范,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在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上,应按照国家和企业在不同时期颁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并注意三个结合:与企业的安全工作和生产作业特点相结合;与基础管理现状相结合;与企业工作发展的内容和要求相结合。

(1)完善安全总监——安全监督——安全监督员为主体的監督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充分发挥安全监督人员在基层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至关重要。为此,在公司聘任安全总监,基层单位设置专职安全监督,班组配备兼职安全监督员,把技术过硬、责任心强、敢于逗硬的人员充实到安全监察队伍中。各级安全监督人员按照股份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要求开展监督检查,实行安全监督人员定期述职制度,每周至少向上一级安全监督汇报一次安全监督工作情况,每季度向安全生产委员会述职一次,安委会依据《安全监督考评标准》对安全监督人员进行考评,实施奖惩,实现安全工作专业管理。

(2)制定统一的安全监督检查标准。在原有管理标准的基础上新制定了《安全生产考核评比标准》。主要从安全管理、HSE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风险管理、设备管理、仓储管理、消防管理、现场管理、基础工作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综合职能管理、服务承诺管理、事故管理、其他管理等13个方面进行了完善,每条都有考核内容、方法及扣分尺度,并将考核得分作为先进单位或个人的评比与奖励条件。为了使《安全生产考核评比标准》具有符合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和唯一性,我们将“标准”下发到各部门学习讨论,使广大员工人人掌握、自觉遵守。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克服了管理者的主观性,增大了各管理环节的透明度,使员工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做到了岗位有专责、操作有规程、行为有规范、考核有依据、检查有标准、违反有罚则,为安全监督约束机制的正常运行起到保证作用。

2、责任到位——把握安全监督约束机制的关键

抓责任到位,就是抓安全到位、效益到位。责任与安全成正比,责任上的疏忽往往会造成安全上的漏洞,这是有血的教训的。尽好责任是一个员工敬业精神的真实体现,也是用好监督约束机制的关键。岗位是责任点,点点相连形成责任网,全面责任到位就能纺织成安全屏障。

3、检查考核——用好安全监督约束机制的有力措施

加强各作业环节的检查考核是运用安全监督约束机制的有效方法。在检查考核中,我们注重抓了“二卡工作法”和“三违”员工过“六关”整改法。

(1)“两卡工作指导法”,即《领导班组工作指导卡》、《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班组工作指导卡》。领导班组工作指导就是要求领导靠前管理和服务,根据各自的职责深入班组,对执行制度、生产作业、设备运行、岗位操作、安全巡检、工作态度以及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指导,帮助班组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将发现的问题填写在《领导班组工作指导卡》上,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跟踪改进情况,从而加强了生产作业的过程控制,融洽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一线班组的管理水平。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班组工作指导就是要求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根据各自专业管理特点,每天用50%的时间深入班组,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QHSE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标准逐条对照检查,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和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人与事及时制止、纠正,如实填写《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班组工作指导卡》,经过有效实施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班组工作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最大限度地扫除了管理盲区,堵塞了管理漏洞,使过去发油作业前溢油探头放置不当、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进入轻油泵房和发油岛不触摸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女职工戴首饰上岗作业等违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2)“三违”员工实行过“六关”整改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由于“三违”行为具有习惯性、反复性、盲目性、无知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三违”现象是一个绕不开也躲不过的管理难题。我们创新推行对“三违”员工实行过“六关”整改法,有效地杜绝了“三违”现象的发生。在反“三违”中,我们专门设置了“三违”行为举报箱,广泛发动员工查找自己及身边员工的“三违”现象,分环节、分岗位进行梳理分类,组织员工学习讨论,让员工了解本岗位可能出现的“三违”现象及其危害性,制定了《反“三违”和管理规定》、《“三违”禁令》和《员工违章扣分台账》等管理制度和措施,员工一旦发生“三违”行为,他必须经过个人反思亮相关(在员工大会、板报、简报上点名批评),班组帮助教育关(所在班组帮扶教育),股室惩罚警醒关(按员工考核办法给予处罚),家属亲情感化观(唤起员工对个人和家庭负责的意识),“三违”医院治疗关(对违章行为进行深刻剖析),安全领导评审关(对个人整改进行检查验收)。这“六关”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防护网,使一切“三违”行为无处藏身。

通过抓“三个环节”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监督约束机制的作用,不断加强了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员工遵章守纪、敬业守职以及安全观念得到增强,由过去“要我安全”逐步转变为“我要安全”,不仅主动性、积极性和自我约束力得到显著提高,而且班组与班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团结协作的风气日渐浓厚,促进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教学安全能力 篇12

SSE-CMM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和完善一套成熟的、可度量的安全工程过程, 定义了一个安全工程过程应有的特征。它对于任何工程活动均是清晰定义的、可管理的、可测量的、可控制的。SSE-CMM模型及其评定方法汇集了业界范围内常见的实施方法, 提供了一套包括政府及产业的标准度量体系, 确保在处理硬件、软件、系统和组织安全问题的工程实施活动后, 能得到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安全结果。安全活动过程主要包括: (1) 整个工程的生命周期过程, 包括开发、运行、维护和结束; (2) 整个组织过程, 包括各种管理、组织和工程活动; (3) 与其它工程规范和标准的交流, 包括其它系统、软件、硬件、人的因素和检测工程规范等; (4) 与其它组织的交流活动, 包括信息获取、系统管理、认证、授权和评价等活动。

2 SSE-CMM模型的体系结构

从整体上看, SE-CMM的领域方面与能力方面, 构成该模型在二维空间上的两个维度, 用该模型进行度量, 得到的是二维空间上的一条“谱线”如图1所示。横轴方向是过程域, 纵轴方向是成熟度等级, 该“谱线”描绘出一个组织在每个过程域上达到的成熟度等级。

2.1 SSE-CMM过程域

为了将安全工程思想变为一种有效的工程规范, 在SSE-CMM模型中, 定义了22个安全方面的过程域PA (Process Areas) , 并将每个过程域按其能力由低到高分为0~5六个级别。在每个过程域中提出了要控制和达到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 在每个过程域中又包括许多具体的基本实施BP (Basic Practice) 。这些基本实施规范了工作流程, 是保证过程目标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

按照解决问题的不同, 过程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工程过程域 (PA) , 包括11个过程:一类是项目过程域 (PA) , 包括5个过程;还有一类是组织过程域 (PA) , 包括6个过程。工程过程域中包括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项目过程域包括质量保证、配置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技术成果的监控、技术成果的计划5个过程。组织过程域包括定义与组织系统工程过程/提高组织系统工程过程、系统安全工程支持环境管理、提供在研的技术和知识、与供应商协调6个过程。这两类过程域虽然并不直接同系统安全相关, 但它们通过和安全过程域的协调来保证安全工程的实施。

2.2 SSE-CMM系统安全工程

SSE-CMM将系统安全工程分为三类:风险过程、安全过程和信任度过程。风险过程是指对要实施安全工程的系统进行风险分析, 分析各种可能对系统构成威胁的影响因素、系统本身的脆弱性以及如果威胁因素起作用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安全过程是指工程队伍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有关系统需求、可应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等信息, 同客户一起识别和定义系统的安全需要, 在综合考虑包括成本、性能、技术风险和使用难易程度等各种因素和各种替代方案之后创建出解决方案, 然后用该方案指导安全系统的开发和建设, 并对系统进行不间断监测, 以保证风险不至于增大到不能接受的程度。信任度过程是对安全工程过程和质量结果进行测试和验证, 从而得出系统安全是否可信。伴随着这三个过程的不断执行, 工程队伍的过程能力也不断成熟。

2.3 SSE-CMM过程能力水平

SSE-CMM包括五个成熟度等级如表2所示。每个级别的成熟度是比下一级更完备的进化阶段, 反映组织在安全工程过程管理上所达到的水平。

一级能力水平指非正常执行的能力水平。所有的基本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被执行。

二级能力水平是指具有计划与跟踪的能力水平, 它与一级能力水平不同之处在于此过程中的基本实施是可以重复和被其它组织借鉴的。

三级能力水平是指完好定义的能力级水平, 过程中的所有基本实施应按照完善定义的规范来进行, 这些规范是工程队伍根据长期经验而总结出来的。

四级能力水平是定量控制级水平, 对每个已定义的过程和相联系的工作都设定出可度量的过程目标, 可以对工程队伍和工程的进展进行定量的预测和控制。

五级能力水平是持续完善的能力水平。从过程能力的角度看, 它是最高水平。在此水平下已经建立了对过程效率的定性和定量的目标, 而且可以准确度量过程持续改善所获得的效益。

3 SSE-CMM模型的应用

SSE-CMM模型主要有三个用途:用于安全工程过程的改进, 对安全工程承包单位实施能力的评估, 帮助客户获得信任保证。

3.1 SSE-CMM用于过程改进

安全工程的实施单位可借助于SSE-CMM模型, 帮助其不断提高工程能力。在进行工程过程改进时, 可采用美国软件工程研究所 (SEI) 开发的用于计划和指导过程改进的IDEAL五阶段生命周期模型, 这五个阶段分别是: (1) 初始 (Initiating) —获得改进的支持; (2) 诊断 (Diagnosing) —确定改进范围; (3) 建立 (Establishing) —选择和计划特定的改进活动; (4) 行动 (Acting) —按计划执行工作; (5) 学习 (Learning) —从经验中学习并改进能力。

3.2 SSE-MM用于能力评估

SSE-CMM的能力评估方法是针对组织和项目的评估, 评估活动由四个阶段组成:计划阶段, 准备阶段, 现场阶段, 报告阶段。

3.3 SSE-CMM用于获得信任保证

承包单位开发的系统安全性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安全产品或安全工程的质量是否有保证?开发单位是否有能力承担项目?这些问题都是准备实施安全工程的单位所关心的。SSE-CMM模型可用于获得对项目和承包单位的信任保证, 帮助预测系统安全性, 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可重复。

4 SSE-CMM评估方法

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评估方法SSAM (system security engineering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appraisal method) 是为了在相关的企业中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进行评估而开发的, 评估的目的是获得组织或项目内与安全工程相关的实际活动的基准。

SSAM包含评估一个组织的系统安全工程过程能力和成熟度所必需的信息及指南, 是组织级或项目级的评估方法。它使用多重数据采集方法获得被评估组织或项目内所实施过程的相关信息。采集的数据包括:与模型内容直接相关的问卷调查、与过程实施中的主要人员进行的会谈、进行安全工程证据 (evidence) 的复核等。

一般而言, 实现SSAM评估的参与者包括评估发起组织、评估组织及被评估组织。评估发起组织是评估过程的发起者, 其任务包括定义评估的范围和目标, 选择可适用的项目 (从被评估组织中) 裁剪, 为评估组织提供资金等;评估组织则是执行具体评估任务的人员;被评估组织可以是整个企业, 也可以是企业内的一个或几个部门。

总体来说, 使用SSAM进行评估包括计划、准备、现场和报告等4个阶段。

5 SSE-CMM计算机辅助评估系统

SSE-CMM计算机辅助评估系统用于辅助评估小组对组织的系统安全方面的评估工作, 并为过程改善提供指导, 同时也可用于组织内的自评估和过程改善活动。系统基本框架包括人机接口、知识库、事实库、推理机和资料管理等部分, 同时还提供解释功能, 如图2所示。

系统的知识获取采用人工获取的办法, 主要是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收集、分析、归纳和整理该领域的知识。知识表示可采用产生式规则的表示方法。根据评估工作本身的特点, 推理机制可采用反向推理和正向推理相结合的精确推理方式, 推理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事实存放在事实库中, 并根据当前已知的事实, 与知识库中的规则逐一匹配, 并根据系统规定的机制触发规则, 然后把所触发规则的结论部分加入到事实库中, 如此循环, 直到产生最终结论, 供解释推理过程使用。

人机接口用于控制人机交互过程, 使用户能够方便、直观地进行人机对话。它具有输入输出两大功能, 可以把用户通过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经过变换送给系统, 同时也可以把系统的询问、提示、中间及最终的推理结果、解释等信息转换成用户能够接受的形式。

6 结束语

由于SSE-CMM模型本身并不是安全技术模型, 在具体应用方面, 该模型缺乏工程化, 可操作性不强。随着我国国防、政府、企业、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对我们的挑战将越来越严峻, 对SSE-CMM作分析与评价,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 对其进行工程化、实用化研究, 将对指导我国系统安全工程的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通过对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本思想、模型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应用该模型进行具体评估的方法, 对参与评估的组织和评估过程进行了定义和解释, 并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评估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 从系统所包含的知识库、事实库、推理机制等方面给出了一个实现框架。

关键词: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能力成熟度,评估

参考文献

[1]Systems Security Engineering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SSE-CMM) -version3.0[EB/OL].http://www.sse-cmm.org.

[2]宋如顺, 钱钢.基于SSE-CMM的信息安全管理与控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0 (12) .

上一篇:经济性规制下一篇:有线电视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