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安全教育(共12篇)
生物教学安全教育 篇1
组织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校的学生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有增多趋势,由此产生的经济与法律纠纷也随之增加。这种情况不但给高校体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给体育教师带来沉重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负担,尤其是给学生与家长造成很大的心理和精神伤害,甚至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如何加强体育安全教育,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已引起广大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要加强体育课及体育竞赛活动中的安全预防工作,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增强教师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也不可因噎废食,取消学校的各种正常的体育活动。由于体育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师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巨大责任。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在教学练习中的安全,是体育课特有的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
1. 体育教师有保障体育课教学安全的重大责任
教育教学活动可分为两类:(1)具有高度内在、直接危险性的教育活动,如体育及自然科学实验课程等。教师在该类教学活动中,负有较高的安全注意义务和责任。(2)具有较低内在、直接危险性的教育活动,如以学生静坐聆听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活动等。教师在该类教学活动中,负有较低的安全注意义务。
体育教师教学的注意义务和相应责任:体育课程有注意学生健康状态的义务;练习场所的事前安全性的调查义务;事前防止事故的提示、现场监督的义务。体育课、户外教学安全注意义务的判断基准,应以该活动的性质、危险性程度,学生的学年、年龄,学生的技能、体力,教育指导水准等作为判断的基准。是否存在合理分组对抗、竞赛;是否存在充分掌握学生生理、健康状况资料;是否存在场地出现混合竞赛状况;是否存在注意学生运动中、运动后出现的异常状况。
2.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从学生、教师两方面共同防范学生的安全事故
2.1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
在体育课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介绍体育课时服装的各种基本要求及原因。(1)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2)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3)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4)尽量不要戴眼镜。(5)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6)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应该穿着运动服。要让学生明白不安全因素及错误的行为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意识到这些不安全的因素,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
2.2教会学生自我监督方法,加强体育锻炼中的自我监督。
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我监督知识的传授,要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定期采用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身体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情况,及时调整运动量,以避免运动损伤。把常用的自我检查方法:体重法、脉搏测量法、自我感觉法等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课堂及课余锻炼时正确运用。
2.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注重行为、语言的规范;言行身教。
体育教师上体育课是代表学校的职务行为,如果因体育教师的不当言行造成伤害事故,依法律规定,应由学校负主要法律责任,由学校先承担赔偿责任,而后再由学校去追究教师的具体责任。所以说,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体育教师的言行。作为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学习,认真负责,敬业爱岗。体育教师要杜绝体罚学生现象,不要强迫学生做高难度动作和大负荷的运动;语言要文明,表达清楚,不要侮辱、讽刺学生,因为青少年学生由于自尊心强而自信心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和心理素质弱,教师的不规范言行会对他们造成的打击和伤害是难以预料的。
2.4课前准备要充分,考虑要细致周到。
体育教师课前应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隐患,如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安装不牢固,场地不平整等。在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分,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和伸展性练习,对不同教学内容易发安全情况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针对性的防范。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和器械都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
2.5加强体育课安全教学的预见性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生的伤害事故,往往有一些可以察觉到的“先兆”和“苗头”。这需要教师有十分敏锐的目光,并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稳定、安全的措施。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预判能力,将运动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2.6加强体育课教学中保护与帮助。
教师不可能在每节课、每项练习中都亲自保护,因此需要
体育课中辅助练习与伤害事故的预防
朱壮志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
摘要:学校体育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其不仅影响正常教学的进程,还会困扰教师的心情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等。本文结合体育课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基本阶段和结束阶段,分析、探讨了如何科学合理地采用辅助练习,以尽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辅助联系伤害事故预防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从事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发生的人身伤害。这是一个现实性、社会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在体育课上一旦发生了伤害事故,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教师还要面对家长的兴师问罪,又要受到学校领导的批评指责。往往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伤害事故是防不胜防的,教师在伤害事故发生以后特别被动。笔者从体育课上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种类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尽量多采用辅助练习的形式来加以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1. 准备活动养成预防意识
一般来说,准备活动的量由小到大,符合强度中等,从身体的上方到下方进行关节和韧带的活动,并有意识地进行小肌肉群和对抗肌的练习,准备活动的时间应随着天气的变冷而增长活动的时间。
1.1 普通性的辅助练习
准备部分主要是学生热身活动的阶段,它能把学生处于抑制状态的中枢神经系统得以充分舒展,以减少运动损伤,所以每节课前的热身运动必不可少。准备活动的辅助练习,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和上课的学生情况,尽量少安排跑圈,多采用游戏和徒手操的形式。因为单调重复的跑圈,不少学生一听就烦、一见就厌,出工不出力,达不到热身的目的。教师可以开动脑筋,创编行之有效、学生乐于接受的徒手操来达到热身的目的。教师在选编徒手操时必须做到:
1.1.1 动作简约时尚
动作复杂、造型多样的动作练习效果反而不好,只要简单易学、达到活动指定部位就可以了,形式不必强求,实用就行。
培养较多的体育骨干学会怎样进行保护。要教会体育骨干各项练习的保护方法,并使其懂得这样做是对老师的协助也是对同学的爱护。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但必须加强责任心的培养。体育教学中保护和帮助往往同时运用,不能截然分开。不过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应该鼓励学生顽强地克服困难,完成教材的要求。同时要细心观察,在他们不能完成或万一失手的情况下,给予及时的保护和帮助,确保学生练习的安全。还需要教会学生在意外情况下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以及及时排除和防止外界各种干扰。
2.7 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总之,体育教师要牢牢树立教学中的安全观,加强课堂中的安全措施;并通过从始至终的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体育课上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对于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安
时尚的动作,比如街舞、搏击操等,学生一看就会兴趣盎然地进行练习。
1.1.2节奏感明快
明快的节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
1.1.3活动时间延长
练习的时间不要机械地固定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活动时间(不少于5分钟),以达到热身的目的为宜。事实证明,一套好的徒手操,真正被学生接受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达到预期的目的。
1.2针对性的辅助练习
就是将准备部分的练习和基本教材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将基本教材的部分练习和分解练习充实到准备部分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准备部分的容量,还能使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之间的衔接更密切,使学生在准备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对有可能出现的事故加以预防。
1.2.1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来采用相近的辅助练习,达到热身和预防的目的。比如三级跳远的教材,可以采用单、双脚跳的游戏或徒手操的练习形式。
1.2.3针对性的教学器材
在一节课中用教学内容所使用的器材来做热身运动,这样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导入、有利于预防伤害事故。比如篮球教学中,辅助练习可以玩球、以篮球做游戏等来练习。
1.2.4心理准备的辅助练习
在准备部分,教师应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练习的准备,这样可以降低损伤的危险。事实证明,消极的应激与损伤发生率成正比。因此,良好的心理准备可以使学生反应速度提高,反应能力增强,从而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
2.教学过程中的辅助练习
学生在体育课中,尤其是在基本内容学习时,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因此,通过在这一环节增强、增多辅助练习来减少伤
全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安全问题就会不再阻碍我们体育教学的发展,相反会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法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
[2]黄胜开,余燕.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3]方益权.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探讨[J].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4]孙惠春.学校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教育措施[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张雪梅.从学生伤害事故谈学校与未成年学生的责任关系[J].中国教师,2003年01期.
[6]冉幼义.学校安全事故的思考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0年05期.
生物教学安全教育 篇2
一、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工作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平时坚持每天一分钟安全教育,每周5分钟安全教育,每月30分钟安全教育,“1530”的长期坚持,潜移默化的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增强了,学生知道注意了,事半功倍。
二、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安全教育。
每月上两次安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九月份分别上了《秋季安全第一课》,《中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十月份上课内容为《中学生防震减灾教育》和《中学生消防安全教育》;11月份则进行了《反恐防暴安全教育》和《认识和预防流行感冒安全教育》;12月份讲解了《预防煤气中毒》和《校园安全教育》等,通过安全教育课,学生了解了许多安全常识,也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在本学期还配合学校进行了安全疏散演练,学生知道了突发火灾或地震时如何正确逃生。班级还通过班务生活会的时间让学生观看了垃圾食品的制作过程,学生吃小食品的明显减少了。
三、交通安全常抓不懈
由于校址远,多数同学都得骑车,坐公交,或父母开车接送上学,所以交通安全成了安全工作的头等大事。向学生普及交通法规,介绍交通安全常识,强调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现在学生们都能够有意识的注意交通安全了。
三、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安全教育”教学建议及案例设计 篇3
“安全教育”是江西省义务教育地方教材专题教育的模块之一。占总内容的15%,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以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范围及危险、危害。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应对措施: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知道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了解突发自然灾害和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对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知道生命是可贵的。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命健康知识:了解青春期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知道要远离毒品,拒绝黄色诱惑;知道网络的用途,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知道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措施。
2能力目标: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作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社会安全责任感,形成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尊重生命、珍视健康的态度;富有爱心和责任感;树立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自我保护意识: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人格。
(二)内容结构
“安全教育”专题在全套书1~9册的内容分布,是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安排到各年级中的,体现螺旋递进式的结构,主题与内容要点具体见表1。
(三)编写特点
本模块是以中小学学生生活为基础,以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专题,编写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人文性。教材体现了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和谐成长的原则,努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施教学: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其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奠定基础。
2综合性: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把秀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有机整合;把公共安全知识和与相关的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有机整合;把地方课程的专题教学与品德、科学课程相结合,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家庭、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学目标。
3层次性。教材不是枯燥地进行理论灌输,而是将安全教育寓于鲜活的生活主题中,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习惯相结合,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统筹设计教材结构,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注意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4实践性。教材既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又安排一定的活动性内容,从中小学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将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作为课程的主题,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方法技能,养成安全习惯,在生活和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
5灵活性。为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材提供了一些活动建议,教师可在这些建议的启发下,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有效地开展开放式教学,设计出对自主发展更有价值、更能促进自主学习的活动方案。
6通用性。安全教育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中小学学生的全部生活。本模块立足于学生安全生活的需要,提供最基本的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便科学、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保障中小学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同时,在编写上既统一要求又照顾差异,考虑了城市与农村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7趣味性。教材文字表达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有效地运用了图片、表格,做到了图文并茂。贴切的文字、精美的图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欲望,也便于自学。
教学建议
1坚持正确导向引领,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注意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注重培养其预防和应对安全事件和事故的能力,形成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全面落实教学目标,促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2准确把握教学定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好三个定位,即教师角色定位——教师应当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基本课型定位——课堂教学不以讲读、阅读为主,而要以活动、探究为重,不能将书本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而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天地;教学载体定位——不把此教材作为课外读物,要在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托,根据本地和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及时补充、调整、选择、创新教学活动方式。
3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应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深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积极从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寻找相关的教学素材,注重选取学生普遍关注和乐于交流的安全问题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开展思考、讨论、收集、调查、辩论、访谈、模拟演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丰富情感体验。
4加强课程资源整合,运用开放教学策略。应加强本专题模块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整合,避免简单重复,以发挥综合教学效益。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演练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可以运用
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探索寓教于乐的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可以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组织演习活动。
5正确运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教师要坚持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原则,既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更要注重考查学生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另外,此教学内容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年级第3课。
[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入,揭示课题
1看课件,听故事。(一个小学生不注意交通安全,发生了交通事故,父母很悲痛)
2学生就故事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交通安全事故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给家人带来痛苦)
3教师小结:交通安全太重要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
(二)合作学习,掌握知识
1出示教材“启迪窗”部分的两幅图。(配图一:上学路上,小朋友跨栏杆,横穿马路:配图二:农村的小道上一辆农用车在行驶,几个小学生在爬车)
2要求学生想一想:他们这样做对吗?有什么危险?
3教师小结:不遵守交通规则非常危险。
4教师引入下一个环节:上学路上,小朋友们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5小组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才是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6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让学生明确上学路上的基本交通规则。
7结合你上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上学路上的交通规则?
8读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闪闪心中明;过马路,走横线,转弯车辆要看清:安全护栏不能翻,行驶车辆不追赶;马路不是游戏场,安全出行最要紧。
(三)活动延伸,体验拓展
1引出交通标志。(出示课件)繁华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特别多,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通的畅通,马路上有许多的交通标志和设施。同学们。你们能从屏幕上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交通标志是依照警告、禁止、指示和辅助的需要来设置的)
2认识交通标志。以四人为一小组,将准备好的交通标志小卡片拿出来认一认,互相说一说它的作用。尔后教师将已和同学们交朋友的交通标志图贴到黑板上。
3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交通标志和设施,各有什么作用?
4你还知道哪些交通标志?
(四)思维冲浪,巩固新知
1提问:是不是马路上有了交通标志和设施,就一定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2上学路上,只要有大人接送,就可以不管交通规则吗?
3请学生说说发生在身边的交通事故以及给自己的启示。(课件出示车祸的图片、数据)
4小结:为了防止受伤害。我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五)总结全课,启发思考
1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生物教学安全教育 篇4
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
在教学生字“灭”时,我指导学生掌握了读音后,又让学生观察插图(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被一块水泥板盖住),启发学生:“图上熊熊燃烧的火焰被水泥板盖住,火焰会怎么样?”学生齐答:“火焰要熄灭!”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灭”的字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它,接着我就将发生不同火险的防范、灭火方法、报警等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了学生。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抓住文中关于阿曼达等14名儿童被埋在跨塌教室的三角形空间里得以生还的描写,告诉学生在遇到房屋跨塌的时候,在室内的人尽量往房间的角落里避让,减少垮塌对自己砸伤的可能性等安全救护知识。我在备这节课时在网上下载了有关地震前的征兆、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的文字、图片、影视资料,在教学本文后把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掌握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和防灾自救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安全救护方法
我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有意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最好?”学生们都为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举石砸缸救人的行为啧啧称赞,讥笑那些吓哭了或跑去找大人的小朋友没有司马光聪明。我借机问:“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又怎么样?”学生们听后嘎然止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由此总结: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也是很有必要的。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中“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这一段时,学生能够理解邱少云为了完成这次军事行动,大火烧身没有自救;也能理解“我”为了保证潜伏成功放弃了救护。我提醒学生:“如果我们在平时遇到自己或者别人身上着火怎么办?”学生提出了“往身上泼水”、“在沙地上打滚”等很多自救和救护的有效办法,从而在思想上提高了学生的救护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教学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小马的安全意识:当小河挡住了去路时,小马不知道河水的深浅,没有贸然过河,而是向老牛和松鼠询问河水的深浅。当老牛和松鼠的答案截然相反,自己又无法判断时,小马毅然回家找最可信任的妈妈询问,得到了自己能安全过河的可靠答案后才过河。小马的安全意识值得我们借鉴。
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小学生走出求救的误区
在教学“遇到危险怎样求救”的口语交际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当你遇到危重病人、火灾、抢劫等危急时刻怎么向别人求救?孩子们讨论得非常认真,他们的讨论结果是:可以拨打120、119、110报警求救,并向他们说清楚基本情况和事发地点。我当即问道:“我们地处山区,条件较边远,120、119、110等这些救助队伍赶来后已经于事无补,这时我们遇到险情到底该怎么求救?”孩子们听完我的话后觉得在我们的地域内遇到险情这样求救效率不是最高的。大家再次通过激烈的讨论后达成了一个共识:在离救助中心较远的地方遇到了险情应当首先选择较近的医院、诊所、派出所等,短时间有救护能力的,可采用电话求救;在没有通讯条件时,遇到了险情要大声呼救,从而吸引别人的注意,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把危险降到最低限度后再作其他处理。
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语文案例中,让学生在安全知识、防范能力等方面得到锤炼和提高,以此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作出科学、合理的行动,保证自己的切身安全。
安全教育教学案例 篇5
(课题:电老虎变乖乖虎)
黄 夷 小 学 金 文 亮 年11月19日
2014
安全教育教学案例
课 题:电老虎变乖乖虎 学 段:小学中段年级学生
一、整体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电的自我介绍——电老虎的威力——驯服电老虎(正确使用电的方法)——学以致用(巩固正确的使用电的方法)”四个教学活动来完成我的教学。
二、教学背景分析
如今,电视机、电冰箱、吹风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地进人了家庭。我们的小学生也面临着使用家用电器的问题。曾有一个6岁的男孩独自在家,当他开动电视时,因电视插座漏电,造成小男孩触电死亡的事故。电是人类的朋友,但它又是“电老虎”,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因此让学生了解电、安全用电就成为刻不容缓的事。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触电危险,甚至直接威胁人的生命,明白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知道生活中正确的用电行为,要防止受到伤害。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更加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正确的用电行为,要防止受到伤害。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更加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五、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电的自我介绍 三个同学表演情景剧——电的自我介绍
电的自我介绍
学生A:Hi,大家好!你们认识我么?哈哈,我就是大名鼎鼎 学生B:名传四方
学生C: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电奥!
学生A:你可不要小瞧我奥!是我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带来了便利,我可是你们的光明使者!
学生B:没有我,你就看不到精彩的铠甲勇士、熊出没喽!学生C:没有我,你的夜晚会超级可怕!
学生A:可是,我也很不好惹!说白了,没事别---惹----我!学生B:我超级喜欢金属和水,更是超级喜欢你们的身体。可不要让这些与我亲密接触奥,不然的话,你会很惨很惨滴„„
学生C:所以,我的绰号就是六亲不认,铁面无私,毫不留情的“电、老、虎”!
合:哈哈哈„„怕了吧?
学生A: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我们虽然厉害,但是,我们从不主动伤人,只要你摸清了我的脾气,我会很乖很乖的。做你乖乖的小绵羊。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你从刚才的剧中了解到了那些电的知识。)
2、教学活动——“电老虎的威力”(1)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位美丽的没有双臂的小女孩在用脚弹琴,5岁时,一次意外触电事故夺去了她的双臂。案例二:
2010年06月23日,石家庄市机场路小学两名小学生在校内触电,其中一男孩不幸死亡,另一女生受伤。死去男孩的母亲哭的死去活来。案例三:
16岁的男子崔某,在家用电热水器洗澡时不幸触电,祖母抢救 孙子时也一同触电,导致祖孙二人当场身亡。
(学生讨论电的威力,分组汇报。)
小结:这残酷的案例告诉我们,电老虎确实很厉害,一旦发生触电事故轻则对人体造成伤害,重则直接威胁人的生命。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用电的误区。
3、“驯服电老虎”——掌握正确的用电方法。
如果我们掌握了正确的用电方法,驯服这只电老虎,这样这只电老虎就会变成乖乖虎,既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也不会遭受到他的伤害。
(1)学生情景表演,说说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①一名学生被电击。②路上有断了的高压线。找学生上台处理这种情况。常见的用电误区
(2)课件出示常见的用电误区。
①一名同学正在读书,突然间灯灭了,该同学就用铅笔挑台灯的电线一探究竟。
②同学准备把插头插到插座里,可他的手拿的部位是插头的金属片位置。
③有一根电线,外皮已经剥落,有同学还在那摸。(别碰“我”)④两个同学在两根架着变压器的电线杆之间拉上绳子荡秋千。(3)合作探讨,这些行为错在哪里?该怎样做。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正确的用电方法。①不要再高压线附近钓鱼、放风筝。
②大人不在家时,更加注意用电安全,不要乱插、私接电源,特别是不要用湿手去插电源插头。
③要多注意观察家里的各种电器,插头插座、电线、灯是否有破损、老化的现象,如果有应立即告诉家长进行正确处理。④暴风雨吹落了电线,有人不幸被电击倒了,千万不要伸手去拉触电者,正确的方法是用干木棍等绝缘的物品,挑开电线,⑤在放学、上学的路上,特别注意路边的电线是否有脱落,见到一定要躲开。
4、学以致用(巩固正确的使用电的方法)
(1)出示一些用电行为,让学生判断正误,(2)学唱拍手歌,巩固安全用电的正确做法。
安全用电
你拍一,我拍一,用电安全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干棍救下触电人。你拍三,我拍三,不要攀爬电线杆。你拍四,我拍四,接断电源手不湿。你拍五,我拍五,电线不能搭衣服。你拍六,我拍六,电线落地绕着走。你拍七,我拍七,暴雨树下不能避。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私自拉。你拍九,我拍九,高压线下不逗留。你拍十,我拍十,牢记用电小常识。
六、总结:
科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尝试 篇6
关键词:科学教学;安全教育;尝试
1906年美国学者提出了一种叫做生命安全教育的思想,安全教育从那时开始便盛行起来。百年以来,安全教育已经在全球得以广泛的实践开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等知识,很多内容涉及到我们平时生活当中的安全问题。那么如何将《科学》内容学以致用,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授课时尽量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安全问题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的渗透,就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可以运用学科内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让学生的生活安全得到科学知识的保障。
下面笔者就针对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做分析与探索。
一、针对《科学》中化学部分进行安全教育的渗透
《科学》教材中,化学部分涉及到有关安全的知识很多,例如“探索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氧化”等等,这些化学知识具备的特点,可以成为很好的进行安全教育的渠道。
1.挖掘课本中的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
《科学》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安全教育的化学知识,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内容,把这些知识点与安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法把教材中涉及到的安全教育元素巧妙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让安全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出课堂对于学生安全教育的作用。
对于安全求生进行教育。
安全求生是指在遇到危机时,运用科学的方法予以摆脱和化解,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一些逃生技能和化险为夷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当然这种安全教育进行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学生才能学以致用,面对突发状况时才不会慌张,不会手忙脚乱。例如在对八年级下册第二章“氧化”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将安全教育渗透进来,对学生进行“灭火和自救”知识的传授。一方面教会学生产生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条件;另一方面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可以正确的对待火灾和处理火灾。
对于食品安全进行教育。
将安全教育渗透到科学教学中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利用,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科学中的化学部分就可以让教师进行利用,用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意识的渗透。例如在进行《科学》九年级(下)第三章第五节“照顾好你的身体”的教学时,就可以对学生做有关食品安全教育的渗透。如将霉变大米可以产生有害的黄曲霉素的知识作为切入口,向学生强调油料、粮食以及食品等应该存储于干燥、通风、低温的环境中,这样有利于防止霉变,避免由于实物存储不当造成的食物中毒;还可以介绍蛋白质的变性原理告诉学生远离有毒的物质,比如说甲醛、重金属等。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还掌握了一些生活安全常识,提高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利于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对于环境安全进行教育。
对于《科学》中的化学部分教学可以渗透一些关于环境安全的问题,融入环保知识的STS教育实例,使学生注重环境安全,从而强化自己的环保意识,自觉的进行环保活动。例如九年级(下)第四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在学习这一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于近年来环境污染的例子进行资料整理和调查,如对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以及这些污染造成的后果,对人类安全产生的影响等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清环境的现状,以及环境与人的关系,并树立环境安全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2.通过实验进行安全教育的渗透
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
《科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化学实验,而安全的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是最根本的要求和原则。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实验的时候要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使学生谨记安全守则,对于危险品的认识要准确无误。并要给学生进行危险操作的后果分析,让学生明白“试验室里无小事,安全实验最重要”。例如告诉学生在对试管里的液体进行加热时,谨记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他人;在闻一种气味时,不能用鼻子直接去闻;熄灭酒精灯时,只能够用盖子盖住而不能用嘴去吹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实验应该注重的安全因素,进行规范、仔细地操作,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设定典型案例,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可以带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出来的案例来渗透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影射在仿真的情境中去,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拟定临海的一个化工厂发生了氯气泄漏事件,要求每位学生设计出一套逃生的方案。这就需要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氯气的性质,如呈黄绿色,有毒,与水进行反映会显酸性以及密度大于空气等。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利用酸的通性知识,进行模拟逃生实验。最后由教师来进行最佳方案的总结,如用浸了稀少的碳酸钠溶液的湿布捂住口鼻,由于临海地处丘陵,氯气的密度又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人员应该向高处撤离,还可以撒一些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稀释毒性等。通过模拟实验渗透安全教育,使学生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
二、针对《科学》中物理部分进行安全教育的渗透
1.对课本知识渗透安全教育
众所周知,物理部分中含有大量的物理概念,这些概念是许多物理学家经过漫长的观察和大量的实验得出来的,反映着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有很多知识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重视对于科学中物理知识的安全教育渗透也很有必要。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第二章《运动和力》的教学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向学生渗透安全教育。如对于 “惯性”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惯性的特征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告诉学生行驶中的汽车由于惯性原因不能够很及时的剎车,即使紧急刹车,车子也会由于惯性继续向前移动,由此得出惯性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大物理原因。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即为了避免由于过快行驶而产生巨大惯性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机动车应该按照交通规定进行时速的控制,学生在乘坐机动车时应该系好安全带,因为安全带是限制惯性的最有效的工具;而学生在骑自行车的时候也要注意控制时速,以免因为惯性而发生交通事故。这样一来,教师既用生动具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了有关惯性的知识,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2.通过物理实验渗透安全教育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的平台。教师应该对此加以利用,进行安全教育的渗透。例如在进行“电学”部分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电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但是看不见、摸不着,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触电事故。在连接电路时,老师一定要强调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实际用电过程中,先断电再检查电路,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树立科学用电安全意识。进行物理实验时,要求学生细致认真,因为无论多么简单的实验操作起来都有一定的危险,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应该让学生做好周密的准备,对实验装置和药品等要进行认真的检查,在实验时尽量使用无毒害物质,确保实验安全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科学》学科包涵的安全知识内容丰富、涉及的科学领域广泛,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效果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和思考,运用灵活的方法将安全教育巧妙地渗透到科学教学中来,将书本上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鲜活的例子向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以及人身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安全保护技能。
参考文献
[1] 周定平.关于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6)
[2] 葛志刚.浅谈如何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J].法制与社会,2007(1)
[3] 柯艺灿.浅谈新形势下学生安全教育[J].福建论坛,2008(4)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及安全教育探讨 篇7
1体育教学中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1.教师方面的原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没有站在学生角度关注安全问题,通常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技能训练,对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没有过多要求和重视,加之, 学校不够重视体育课,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很随意,对学生要求也不严谨,导致学生未能全面掌握运动技巧,进而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2.学生方面的原因。如学生着装不符合要求,在体育运动中受限制,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又如学生自控力不足,在竞技性体育活动中情绪失控跟同学发生冲突,进而引发安全事故等。3.教学环境方面的原因。 主要就是指体育教学器材的安全性,一些学校由于经费或是不重视的问题,很少对体育器材进行保养和维修,导致使用器材时出现安全事故,如篮球框的保养维修不到位,使得学生在扣篮时摔跤。此外,气候问题也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事故, 如冬季训练容易感冒、夏天过度训练导致中暑等。
2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安全事故
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运动猝死。就是指运动中或是运动过后六个小时(也有一小时的说法)内出现的非创伤性死亡,很多运动猝死都跟运动者的心脏疾病有关,在长跑运动中出现较多。2.意外受伤。意外受伤通常跟学生体质、教学器材、教学秩序等因素有关,如在运动中出现的关节扭伤、肌肉韧带拉伤、受到直接暴力导致骨折或是脑震荡等。3.运动性疾病。主要是运动过量或运动方式错误导致的疾病,如运动性晕厥(在运动时有全身发软、双眼发黑、昏厥等症状)、过敏休克(在运动时身上出现荨麻疹、喉头出现障碍等,较为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心脏骤停)、腹痛(主要是运动前准备不充分或是吃喝太多造成内脏官能紊乱)等。这些运动性疾病是可以避免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引起重视并做好充分准备[1]。
3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3.1端正工作态度,强化教学责任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工作的控制者和组织者,有责任和义务传授安全知识与技能给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确保学生的安全,为此,必须要端正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强化他们的责任心。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学校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并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责任和义务下达给体育教师,进而让体育教师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安全及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将安全及安全教育作为体育教学中的自觉行为。 (2)体育教师要注重挖掘体育教学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教师要自觉学习,多了解体育教学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深入剖析各项体育运动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对于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教师要自我反思、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做好预防措施,避免下次再发生同样的安全事故。
3.2强化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及安全教育,借助课堂教学、开展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展开全面性的安全教育宣传, 让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都能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进而有效减少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事故。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在体育教学内容中融入安全知识教育,如重视学生运动技巧的正确训练、教会学生基本的安全预防措施以及损伤处理方法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2)教学形式方面。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有机结合,在室内教学时通过班级授课、开展讲座、展开培训等方式给学生灌输安全知识与技能,然后引导学生将安全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室外体育运动中,如体育技能训练、体育技能比赛等。但教学需要强调比赛和训练中的“友谊”,避免学生产生偏激情况。(3)教学力量方面。主要是指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如给体育教师提供培训和深造的机会, 全面提升他们的安全知识与技能;聘请专业性较强、经验丰富的人才,在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安全方面的教学或是讲座, 让学校的体育教师吸收经验。
3.3提供良好设施,注重体育安全
学校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运动设施,确保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安全。篮球场和田径场是每个学校都必备的运动场所,为此,学校可以在这些设施方面下手。如足球场, 学校应定期维护场地,确保场地的平整性,定期清理场地的垃圾和硬物,避免学生在运动时划伤或是扭伤;篮球场的篮球板和篮球框要定期检查,有问题就及时维修,避免砸伤学生或是学生扣篮时摔伤[2]。同时,学校还应定期派专门的维修和保养人员对学校的体育器材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体育器材的安全性,一旦发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就要及时维修或是更换,尽量避免体育器材引发的安全事故。但事实上,部分学校对上述工作不够重视,不能合理安排场地、器材损坏也未能及时维修或更换、场地器材的检查和保养不到位等, 这些都为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因为这些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也比较常见。为此,除了学校要重视之外,体育教师也要重视,应定期全面检查体育器材,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登记好并上交给学校领导,学校也能及时派人维修,进而避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3.4重视并落实运动前后有关工作
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和运动后的工作也十分重要,在进行体育训练前教师要结合学生情况开展相应的准备工作,如在篮球训练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关节活动、徒手操等普通准备活动和后腿跑、侧身跑等专门性活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活动开来,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或韧带拉伤。运动结束后教师也应该安排一些活动,如肌肉按摩、身体放松等, 帮助学生缓冲运动后的疲劳,让紧张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都得到及时放松,以防运动后出现不良反应。此外,还应注重运动后的卫生教育,如运动后切忌立刻大量饮水或是饮用冰镇水、运动后体温过高切忌用冷水洗脸洗头洗澡;注重运动时的卫生知识普及,如饭前饭后切忌剧烈运动、最好不要在烈日下做剧烈运动等[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安全和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学校应高度重视并加大投入,体育教师也应注重自身安全知识、素质和技能的提升,自觉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效避免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以及体育教学的顺利及高效的开展。
摘要: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及安全教育。体育活动存在一定危险性,在参与过程中会出现安全事故。为此,必须要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以及进行安全教育,教师要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安全教育 篇8
一、要求教师本人有足够的化学知识储备
想要教会别人, 先要充实自己, 这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底线, 教师本身要了解和知道很多化学物质的本性。如:①易燃、易爆物质:氢气、甲烷、甲醇、酒精、乙醚等。②有毒的物质:氯气、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苯、甲苯、三聚氰胺等。③具有强腐蚀性的物质:氢氧化钠、硫酸、硝酸、硝酸银、高锰酸钾、次氯酸钠等。④一些防腐剂或添加剂:亚硝酸盐、苯甲酸钠等, 过量会引起中毒。
化学教师要熟知这些物质使用、储存和运输的注意事项, 同时也要告诉学生这些物质的潜在危险。
二、利用身边突发事件进行安全教育
2003 年12 月23 日, 四川开县川东北气矿井喷事件, 导致大量硫化氢泄漏, 四万人受到不同程度伤害, 其中有234 人死亡。2005 年3 月29 日晚18 点50 分, 京沪高速有一氯气槽罐车失控与另一辆车相撞侧翻, 大量氯气泄漏, 空气中弥漫着十分刺鼻的黄色烟雾, 导致多人受伤, 2 人死亡。
针对这两起事件, 我们一方面要告诉学生硫化氢和氯气都是有毒气体, 是强烈的神经毒物, 抑制呼吸中枢, 会造成头晕、胸闷、咳嗽等, 高浓度会导致迅速窒息死亡, 还会对农作物造成大面积伤害, 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另一方面要介绍这两种气体的密度都比空气大, 遇到突发事件时, 要用湿的毛巾或衣物挡住呼吸道, 选择向高处走, 如房顶、楼上、山坡、大堤等, 不要哈腰前行, 因为密度大的气体会在空气的下层流动。
还可以提示学生们, 许多生活垃圾、剩饭、剩菜等都能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还可能存在于低洼枯井、下水道等地方, 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人, 要带上防毒面具, 保证自身安全。
三、利用化学反应机理进行安全教育
冬天, 我国北方平房人家取暖烧炉子, 晚上门窗紧闭, 室内氧气不足, 燃烧不充分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容易造成人员煤气中毒。
这里要告诉学生们: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气体, 有毒, 但无色、无味, 难溶于水, 不好察觉;通常白天人们走动时, 室内氧气充足, 煤或木炭燃烧生成没有毒性、不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碳气体;但氧气不足时, 煤或木炭会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有毒气体, 当室内一氧化碳多时,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 造成脑缺氧, 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 抢救不及时就会造成中毒死亡。顺便提示学生家用煤气使用的注意事项, 引起重视。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安全教育
大家都知道食物中毒, 轻者上吐下泻, 重者可能致死。我们作为专业教师, 应该时常提醒我们的学生注意饮食安全。如:在讲到亚硝酸盐时, 可以从我们吃的蔬菜引入课题。蔬菜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 由于土壤成分的缘故, 某些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 特别是腌制不透或腐烂变质的蔬菜中, 硝酸盐含量更高。硝酸盐本身对人体的毒性不大, 但在人体中经过肠道细菌的还原作用, 导致生成为有毒的物质——亚硝酸盐, 食用含有硝酸盐超标的蔬菜或其他食品都会引起中毒症状。另外, 亚硝酸盐和苯甲酸钠等物质都能作为食品或饮料的防腐剂, 在包装食品和饮料中使用, 在包装肉制品如香肠等中使用更为普遍;但使用量一定要有严格的标准限制, 因为过量的亚硝酸盐在人体中能使血细胞中低价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价铁血红蛋白, 失去运输氧的能力, 使组织缺氧而中毒。
五、利用社会热点话题, 强化责任意识, 进行安全教育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单位运输危险品时, 前边有车开路, 后边有车断后, 而且当时路上车辆和行人都很少, 几乎没有车祸和伤亡事件。而如今车多人多, 运输危险品的车辆也多, 但多数没有保护措施, 甚至有的还没有标识, 运输鞭炮的、炸药的、易燃品的、有毒物质的天天都有, 还能上高速公路, 加上司机疲劳驾驶, 造成事故频频发生, 伤亡及损失极其惨重, 追根溯源都与不负责任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方面是运输危险品单位及监管部门对社会不负责任, 对他人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另一方面是司机本人不懂或不顾化学品的潜在危险或者是心存侥幸心理, 明知故犯, 害人害己, 如不加强教育和管理, 后患无穷。
其他方面的事件大多也与责任有关, 例如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化工厂排放重金属物质造成周边村民中毒甚至发生癌变事件等。政府也好, 单位也好, 如果从上到下我们每个人都能负起安全责任, 以上的事件就不会发生或者少发生。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 篇9
安全教育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 目前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主题班会、讲座、板报的形式开展, 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并未得到教师的重视, 特别是在化学这一类自然学科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安全教育引起重视, 安全教育并未能在化学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渗透。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并实施安全教育内容和方法刻不容缓, 势在必行。在平时学生进行化学实验中教师要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并加强监督,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措施, 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在化学实验课中进行安全教育之外, 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常态化教育, 本人认为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寻找化学课程内容与安全教育的结合点进行教学
挖掘化学教学内容安全教育资源并进行必要的整合, 可以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我校从课本入手, 选择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课程内容中有关的安全教育知识点, 结合我们瑶族乡的农村实际, 使安全教育在化学课堂中得到充分的渗透。
《九年级化学》与安全教育知识点详见表1。
2.结合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在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社会上发生的安全事件, 根据学生的个人经验、学习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现有条件,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 保证学生的安全成长。在社会重大事件中, 有许多素材与所学知识有关, 适时巧妙地把它们引入课堂教学中, 从事件存在的问题出发, 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 进行安全教育。例如2012年1月15日, 广西龙江河宜州市怀远镇河段水质出现异常, 河池市环保局在调查中发现龙江河拉浪电站坝首前200米处, 镉含量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约80倍。因为担心饮用水源遭到污染, 处于下游的柳州市市民出现恐慌性屯水购水, 超市内瓶装水被市民抢购。教师可以利用此次事件对学生进行重金属污染与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教育。广西马山县地处喀斯特地貌, 即岩溶, 各村屯的山前山后均有较多溶洞, 洞内沉积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由于学生对溶洞多有好奇, 总想着进入探险, 但是这样会引起生命危险。学校以此进行安全教育, 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以上例子在化学课堂进行安全教育渗透, 我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增强。例如学生在购买食品时, 注意了解食品的生产日期, 拒绝过期食品;少食腌制食品;不食用发黄的蔬菜;不吸烟;家里不再用硫磺熏制金银花等, 使伤害远离学生的生活。
同时通过本方法教育前与教育后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测试发现, 进行化学课堂安全教育后测试的平均分和及格率、优秀率都有了明显提高, 详见表2。这说明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效果显著。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篇10
一、化学知识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在教材中, 学生可以获取知识,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的素材, 教学中应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 提高安全预防能力。在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 “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三个主题与安教育关系密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采撷生活中的化学实例, 联系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把安全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合到化学教学中去。例如, 在指导学生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 先提出下列问题:
(1) 如果你家中使用煤球炉, 说说看, 应注意什么?
(2) 当煤气泄漏时, 你在现场, 会怎么办?
(3) 有人说, 防止一氧化碳泄漏, 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就行了, 你认为对吗?
(4) 浴室内直接安装燃气热水器, 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5) 如果发现家中有人煤气中毒, 会怎么办?
问题刚提出, 学生立刻激烈讨论起来, 气氛很是热烈。因为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通过交流和补充, 学生们的认识也逐步加深, 最终对一氧化碳性质和使用安全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可见, 开掘教材中化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 也使其认识到安全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 教师还应充分关注与社会媒体有关的化学教学资源并合理选材, 利用一些有影响力的化学事件,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多次发生的亚硝酸盐中毒事故、陕西等地区的煤矿瓦斯爆炸事件、河南的假酒事件以及发生在重庆的井喷事故等, 都是生动的安全教育的好素材。当学生看到网络图片上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 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同时也深切地领会到:安全重于泰山, 应时刻牢记在心。
在练习中, 可考查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利用习题, 让学生在各种化学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安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一般来说, 涉及安全问题的习题考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迅速地处理; (2) 实验操作方法和装置的安全性评价, 以及如何防范。例如, 2005年3月京沪高速公路发生特大液氯外泄事故, 抢险队员立即疏散当地群众, 并用消防车对沉降在地面的氯气喷洒碱液, 防止了氯气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和对人员的伤害。根据这一事实, 如果你在附近, 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自救和互救?这样的习题不仅让学生学会从学科角度解决与生产实际相关的问题, 也在无形中渗透安全教育!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教学又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可是化学实验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这不是耸人听闻, 从事教学多年, 耳闻目睹了不少化学实验的危险情景。《化学》在九年级才开设, 对很多同学来说很陌生, 同时也产生很大兴趣, 特别是走进化学实验室, 对里面的仪器、药品等产生浓厚的兴趣, 感觉稀奇、忍不住伸手摸一摸。这样就有可能对学生造成安全事故。因为: (1) 实验室中的仪器大部分是玻璃仪器、由于学生初次接触, 毛手毛脚容易使损坏仪器从而划破手指等造成安全事故。 (2) 所使用的药品有些是有毒、有腐蚀性的, 如果不按教师指导或正确去操作对学生安全就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如浓酸、浓碱有腐蚀性, 不小心蘸在皮肤或衣物上就会腐蚀皮肤或衣物。氰化物、重金属都有剧毒, 少量进入人体内就会致人死亡。所以在进入实验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只要熟悉操作规则, 了解反应规律, 做好课前预习, 危险也能变为安全。为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一切实验一定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
(2) 一切实验一定要在预备室准备好, 确保无误, 方可拿到教室或实验室做。
(3) 做有毒、可燃性实验时, 一定要打开门窗, 使空气流通。
(4) 有可燃性气体参加的实验, 在点燃或加热前切勿混入空气或氧化剂。
(5) 用药量宁少勿多, 不要取用未经鉴定无标签的试剂, 随配随用, 不可久置。
(6) 没做过的实验要向会者请教或查清资料再做, 不要贸然实验。
(7) 步骤多的实验, 操作顺序要记熟, 不可看一步做一步。
(8) 实验室要有一定的安全设施。
(9) 熟悉实验室事故的急救方法和处理措施。
下面列举几种常常会发生实验事故的因素:
1. 违反操作规定
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 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 当锌粒反应完后, 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 塞上塞就点燃, 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塞子装锌粒时, 反应器里又进入了空气, 造成氢气和氧气混合, 再点燃就会发生爆炸。
2. 用药过量发生事故
例如:配制银氨溶液时, 如果加入过量的氨水, 久置后再用, 溶液中就会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质, 用时就会引发爆炸事故。因此, 实验要防止加入过量氨水, 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 不能久置。
3. 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发生事故
例如: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 造成伤害事故。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确定后再使用, 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4. 实验室空气不流通
在演示氯气、硫化氢、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时, 或学生实验可燃性气体。如制氢气、乙烯、乙炔等时, 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 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 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等通风设施, 必须做到实验室空气流通。
5. 家庭实验的安全性
例如, 避免用照明电接线供电;避免使用浓酸、浓碱等腐蚀性、毒性较大的药品;无家人在场避免使用明火;避免收集有毒气体。在无法避免使用或者产生有害物质和污染的情况下, 实验方案必须包括有效的保护和消害处理措施等,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保护环境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环境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随着环境污染, 尤其是化学污染的日益突出, 人民不仅认识到环境保护和治理任务的日趋严峻, 而且意识到开展环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已将环境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中学化学教学中所涉及的环境安全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不遭受污染与破坏;二是涉及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对人类健康及经济发展, 对国家及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威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安全教育, 概括地说, 就是借助化学学科的特点, 利用化学与环境的密切联系, 提高学生对环境安全概念和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警觉性和危机感, 并在实际生活中确立为保障环境安全而主动调整自己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使命感。环境安全教育可以从在课堂教学中, 在实验教学中, 以及在第二课堂中等多方面来实施。第二课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为环境安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便捷、生动的途径。教师可在环境讲座中结合国际环境问题、社会热点问题,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环境安全教育。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这一课题时, 课前布置学生到加油站、仓库、图书馆观察“严禁烟火”标志, 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车, 课后, 请消防员做消防知识讲座, 并指导学生使用灭火器。通过这次活动, 学生们对火灾自救和防火、灭火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课外实验中, 可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环境检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验。如“模拟水体受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实验”“模拟空气受SO2污染的危害性实验”“CO的生物毒性危害实验”“干电池的回收和利用实验”等, 这不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人人参与, 共同保护平安家园的责任感, 强化环境安全意识。
生物教学安全教育 篇11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应重视幼儿的生存需求,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对生活隐患有防范意识,让幼儿在掌握必要安全保健常识的同时懂得保护自己。应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对自身的安全作出反应和控制,并通过思维、情感、习惯、信念等表现出来。
一、安全自护意识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良好生活行为的养成,能不仅能让幼儿躲避伤害,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而且能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首先应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安全,怎样做不安全。由于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促使幼儿从小懂得注意安全并养成良好的自护习惯。例如:
1.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
教幼儿进食或饮水前要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避免烫嘴、烫手;从冰箱中拿出的东西先闻一闻、看一看,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小口小口喝,避免烫伤,不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吃饭不嘻笑、不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不能用牙签剔牙;不随便吃不认识的食物。学会通过看、摸、闻、询问等方法辨别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教育幼儿养成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不挑食和手脏洗手的好习惯。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多注意些生活小节的训练,特别是幼儿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引导幼儿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前要求幼儿洗脸、洗脚,要漱口或刷牙,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以音乐播放示意幼儿午睡或起床,一听音乐就按顺序穿脱衣服,上床前杜绝幼儿将杂物带到床上玩,特别是别针、硬币、小玻璃球、纽扣、黄豆等危险物品,以免将这些东西放入口、鼻、耳中而发生事故。教育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入睡,听到起床音乐后不站在床上穿衣服。
3.培养良好的“行走习惯”
行走时要求幼儿不把手插在衣服的兜里,懂得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同时不冲跑,不从楼梯上往下跳,为了避免幼儿冲跑相撞,在幼儿上盥洗室来回的路上,用图形在地上标出路线,幼儿根据专门的图标路线来回走(有踩、走、跨、跳、踏等有趣的动作标志)。这样做幼儿很兴趣,在形成良好的行走常规的同时,避免了冲跑、推拉、相撞事故的发生,促进幼儿自我防护意识的形成。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规范的同时安全隐患自然也消除了。
二、安全自护意识渗透在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过程形成安全自护意识是培养安全自护的最佳途径。通过游戏的内容、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等,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方法和技能。
如表演游戏《公共汽车》,幼儿通过扮演“司机”和“乘客”,懂得在汽车行驶时头、手不能伸出窗外,司机要遵守交通规则,乘客上下车不拥挤,应有序的上下车。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外出要跟随大人,不能在马路上玩耍,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幼儿看似游戏性质的表演中,获得了最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也在幼儿的头脑中从小树立了安全第一,生命最可贵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安全自护意识渗透在情景表演活动中
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但知识经验贫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在教育活动中注重给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置身“危险”情景之中,激发幼儿本能的安全自救意识,促使游戏中的行为成为幼儿终生难忘的行动记忆。在“危险情景”中,幼儿显的束手无策,我便引导幼儿,首先要幼儿在慌乱中安静下来,让幼儿自己想一些可能的办法自己救自己。尽量想出一些可行性的方法进行自我救护。在自救过程中,幼儿通过危险中的“真实”操作,获得了一定的行为记忆,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意识,而且使幼儿在一些意外的伤害与不幸发生时,具备一定的自救行为。如情景表演《宝宝和妈妈逛商店走失了》,表演者找商店的工作人员向家人、110、警察打电话求救。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离开大人,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特征。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
四、在演习活动中增强安全自护的能力
现在的幼儿事事被包办代替,造成了娇气、依赖性强,自我保护能力差,面对危险勇敢的精神少,缺乏积极主动的交往能力。再加上幼儿的能力和体力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不懂得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缺乏较好的自救行为,因而,组织幼儿进行突发事件紧急疏散的演习活动,让幼儿在体验逃生自救的过程中,增强胆量和安全意识,让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幼儿求救和自救的能力。
我们组织幼儿到消防基地进行演习活动,当浓烟弥漫时,幼儿手捂住鼻子,弯着腰半蹲着走,沿着疏散通道快速撤离,第一次演习时个别幼儿吓哭了,不懂得疏散。通过演习,提高了幼儿的应急反应能力,懂得将了解到的消防知识及时运用到演习活动中,掌握了自救的知识和自救的技巧。
在全园紧急疏散演习的活动中,要求各班幼儿一听见疏散的信号,就站好队伍,听老师的指挥,按事先规定的路线(沿着栏杆或墙壁),一个接一个有序下楼梯,不推挤,不串队,全体师生在1分49秒内就集中到一楼操场。紧急疏散演习要求幼儿反应快速、思维敏捷、冷静、不慌张,幼儿在演习的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巩固了安全防护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
初中体育教学要注重安全教育 篇12
关键词:初中体育,安全教育,具体策略
学生的安全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深入, 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 对体育课的安全措施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但是不少教师和学生没有意识到新增加的某些运动项目需要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一些细节问题, 然而有可能正是这些细节问题会带来一些危害, 或者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体育教师, 应当高度重视安全教育, 使广大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给学生、学校、家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 对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的安全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安全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不仅教师自己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 更大的任务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和意识。中学生活泼好动, 在课堂上容易张扬个性, 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警示, 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的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 有的学生调皮贪玩、不遵守课堂纪律, 站队列时故意推撞其他同学, 把握不好力度和分寸, 再加上有的学生的身体平衡、协调能力较差, 被推撞后很容易摔倒, 进而使身体受到伤害。针对课堂上这种常见现象, 体育教师不能因为是学生的打闹而忽略不管, 而应当迅速制止他们这种行为, 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批评, 使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不仅是错误的, 还会引起不良的后果, 进而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 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样, 通过一些事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 加上教师的随时提醒, 学生就会时时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 不做有危险的事, 他们认识到位了, 自然会和老师积极配合, 也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体育教师, 要把安全意识渗透到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先要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除了一些一般性的准备活动, 还要做一些专项的准备活动, 适当地加大上肢、肩部、腰部等大关节部位活动。在安排教学步骤时, 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动作知识、技能、技巧, 采用科学的教法, 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 明确动作规范。另外, 体育课中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但是, 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 将对体育课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负荷过小学生得不到锻炼, 而负荷过大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作为初中体育教师, 应能及时观察课上学生的状况, 做到张驰有度, 既让学生得到锻炼又不能伤害学生身体, 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切不可随意地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三、注意场地、器材安全使用及布置
(一) 场地的设置, 加强安全预防
场地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 也是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外部环境。在上课前, 体育教师要仔细认真地做好运动场地的安全检查, 如果发现安全隐患, 要及时排除, 待排除后再组织教学。比如, 在进行篮球、足球、排球训练时要保证场地的平整, 及时清除小石块, 防止学生踩到后扭伤脚踝, 或者摔倒后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再如, 在跳远训练之前, 教师要先翻松沙土, 拣出沙坑中的石块、砖头等。
(二) 对体育器材的检查与管理
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 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工具, 但是若不注意, 体育器材也会危及学生的安全。比如, 学校的单杠、双杠、篮球架等常年在室外放置, 受雨淋日晒, 时间长了就会生锈、腐烂, 如果学校平时不注意保养和维护, 体育器材很有可能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发生断裂, 进而导致学生受伤。因此, 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在上课前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 排除安全隐患。再如, 有些体育器材是需要搬运的, 如标枪、铅球、铁饼、跳高杆等, 若学生在搬运中不注意, 导致器材不慎跌落, 很有可能砸到他们。另外, 如果这些器材随便摆放在操场上, 且无人看管, 学生可能会随意玩耍, 很容易引起一些安全事故。所以, 体育教师要教导学生, 在搬运器材的过程中不能打闹嬉戏, 而且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器材也不能随意摆放在操场上, 更不能随意玩耍, 使用完毕后要及时送还保管室。
四、教师要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 正确对待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
虽然防患于未然是体育安全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我们教师不应该只把精力放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上, 因为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中, 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难免会出现,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 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生的伤病进行救治, 防止伤情的进一步恶化, 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 作为初中体育教师, 应当掌握学生出现扭伤、脱臼、抽筋、骨折等状况的一些急救方法。倘若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施救能力范围, 教师应当沉稳冷静, 尽快通知学校, 联系医院, 采取有效合理的处理措施, 切忌手忙脚乱。另外, 教师还要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 以正确的态度来参与事故的善后处理, 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是, 对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应当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和看待, 并且要以积极的方式进行反思, 探索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策略。相信只要广大师生树立了安全意识, 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 我们的体育教学就能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学生就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顺利、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进而获得强健的体魄。
参考文献
[1]吴顺魁.对体育课安全隐患的分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 (9) .
[2]陈娟.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安全问题及建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 (1) .
【生物教学安全教育】推荐阅读:
生物教育教学07-03
高中生物实验安全教育论文08-25
生物教学创新教育10-15
中职生物教育教学05-17
生物教学中感恩教育06-24
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08-26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论文10-20
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07-16
初中生物启蒙教育教学10-21
初中生物环境教育教学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