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观摩活动后反思(共12篇)
作文观摩活动后反思 篇1
作文研讨课后反思
东于中心校东高白学校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形成学生写作能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主要途径。情境作文又是书面作文的一种常规形式。情境作文是由教师提供资料,如形象情境、角色情境、事实情境、正反情境,延伸情境以及供猜想、联想、辩疑的情境等等,这次我们听了武小花的一节作文课,感到她做到了以下 几点:
一、激发写作兴趣,开展活动作文
目前校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的现象。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一方面是因为受环境的局限,学生的生活接触面很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学生间接获得生活经验的指导,所以学生写作材料,无话可写。
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潜力。一旦我们的作文课是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武小花教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听音乐,看图画,想象画面,学生心往神驰,心情激动,灵感来潮,眼前看到了画面,恨不能将此情境诉诸笔端。这样,写在就成了一种快意的自我表达。(2)设境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情境沟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引申到砍伐树木,学生心灵受到震撼。自然会解决学生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困难。
二、做好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不仅要注重指导学生“写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怎么写”。因此要把作文教学与平时的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每个单元的重点读写训练项目,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明确中心,组织安排材料,理清思路。
三、注重积累,为写好作文打好语言基础
为了使学生的语言能够在写作中得到提高和发展,还要指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丰富语言,并由此去认识身边及社会上更多的事物,提高观察能力,进而起到丰富作文素材的作用。
作文本身就是反复积累、训练、提高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可见,好的习作题材来自对生活的孕育和热爱。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习作才会写成什么文字。教师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人生,关爱世界,让人生旅途,世界变化,在孩子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积累语言。这节课,教师提供了一些素材,学生在习作时才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但是如果教师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象,表达,在有困难或感到词语的贫乏后在给出词语,应该学生会更易接受。总之,文章是表达的基础和内容,表达是文章的形式和体现。教师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广泛阅读,善于实践;能为学生的习作“开源”,让学生贴近生活;能让学生做到愿写、会写、乐写;能写出真情,写出童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能使学生做到想表达、会表达、勤表达、最终达到善表达,就能写出好文章。
俗话说:文以载道,通过有机的训练,使学生能作文,会作文,爱作文不仅更好地状物了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作文充实、丰富了小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对读写方面的能力由兴趣转变为自身的素质,并通过训练得到提高,是语文学科切实为素质教育实施奠定基础。
总之,这次作文教学观摩研讨让我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以上只是我粗浅的探索和体会。在保持作文教学基本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只要是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我们就应该采用。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保持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地作文。
多彩的语文天地!
一
石
激
起
千
层
浪
——随阅小作
“说假话,记流水帐,挤牙膏„„”一直是困扰我和孩子们的习作病,改掉这些毛病,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我最关注的话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借助学生阅读文本的适当时机,让学生随时阅读,进行“小练习”,是一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治疗各种习作病的有效途径。
具体实施如下:
一、巧借阅读文本中的空白点练笔
我们学习的文章,无论风格、体裁如何,大多留有空白点,如果我们仔细读、仔细品味,这些文本的空白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的,我们如果以此进行教学设计,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如人教版第八册《登山》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有没有到山顶去的近路呢?”列宁问巴果茨基。“有是有。就是„„” “什么?”
“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上。” “您走过那条小路吗?” “走过几次„„”
“我们就走那条小路吧!” „„
这段话中留下了许多空白,也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在学习时,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补写一些对话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活动一,让学生读文表演:学生面对文本,自己既演又导,他们将自己想法,感情毫不保留地说给合作的伙伴。在娱乐中,在无意之中加深了对这段对话的理解,同时,在表演中,学生也进行了角色的情感体验。
活动二,让学生用文笔描摹,在演的基础上,转手让学生写,学生将自己补充的词句放入文本之中,继而再让学生默读,让学生思考所填词句是否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是否和文章的上下文相衔接。学生补白如下:
“有没有到山顶去的近路呢?”列宁一边看了看手表,一边亲切地问巴果茨基。巴果茨基皱着眉头思考片刻,轻声说:“有是有。就是„„” 列宁见他欲言又止,忙问:“什么?” 巴果茨基只好无可奈何地说:“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上。” 列宁听后,迫不及待地问:“您走过那条小路吗?” 巴果茨基点点头,说:“走过几次„„” 没等巴果茨基说完,列宁便爽快地说:“我们就走那条小路吧!” 说完,他便毅然决然地朝前走去。„„
活动三,让学生回文悟读:当学生能够写出文本中蕴含及省略的语言时,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鲜活的学习资源,展开互读的练习。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使他们领悟到多种角度、多种风格的补写,而且这样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丰富,情感的体会更深刻。
二、巧借阅读课中的“争论”小练笔。
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有因“一词、一句、一段”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讨论。探究活动,这是一个活泼而生动的过程。如《争吵》一文中就有这么一段描写【“终于挨到了放学,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追上来。我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不,安利柯”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作好朋友吧!”】读了这段文字,学生产生了很多争论;有的学生说克莱蒂是个宽容、友善的人,不和别人斤斤计较;有的学生说克莱蒂只看重友情,忽略了原则,克莱蒂应该对“我”的报复行为提出批评。„„„这时,我没有作过多地讲解,而是紧抓这一契机,放手让学生写心中所思,一会儿时间,佳作便产生了:《我眼里的克莱蒂》《给克莱蒂的一封信》《我和克莱蒂聊聊天》《友情与原则,那个更重要》„„这样做,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本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学生与本文再次“亲近”的机会和倾诉心里话的机会,可谓是一举双得。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作文观摩活动后反思
东于联区 东高白校 杜燕婷
提到作文,大概是令许多同学头疼的问题之一。拿起笔来,脑中一片空白的大有人在。作文教学大都数语文教师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教师们认为作文课难讲,以致不愿讲甚至是不敢讲。这次学校开展了以作文教学为内容的观摩活动,无疑是对我们教师的一次莫大的考验,开始确实怕,怕接触作文,不过转念一想也是我们学习的一次大好机会。没想到活动结束后我还真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真可谓是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感到了每一位教师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活动中,可以看出他们准备之充分,用心之良苦,创意之独到,这些都给我以深刻的启发。在听课时我不仅仅是以一个教师的姿态去审视每一堂课,更大程度上我是作为一个普通学生坐在下面去参与到每一堂课中。这次活动为 我们这些在作文教学中迷路的教师指引了方向。
一、“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凭老师的压力而强迫学生多读多写,往往事与愿违,这次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就利用做游戏,课件,送礼物,等多种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也是这样,学生有了兴趣,写作也并不是难事了,生活作文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当然我们也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兴趣。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拓展教学空间,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习作内容与学生的心灵世界产生共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使习作成为他表达自己心愿和情感宣泄的一种需要。“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形成于作者精神亢奋处,感情激越时。“李白斗酒诗百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应该贯穿整个课堂,甚至于到课后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都很重要,表扬和激励能让人自信,这是对习作保持热爱的最重要的一点。
二、引导观察,生活取材,注重积累:
作文教学还注意三个积累:⑴语言结累;⑵生活积累;⑶感受积累。
当前小学生习作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贫乏,没有真情实感。提起习作感到头痛,认为习作无从下笔。其实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源头没有开通,学生无从表达。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开源”的工作。为学生“开源”工作,教师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勤于观察,阅读积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习作实践中提高习作的表达能力。多体验生活,习作才有源头活水,多阅读书籍,文章才会内容丰富,文采飞扬。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开源”的工作。为学生“开源”工作,教师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勤于观察,阅读积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习作实践中提高习作的表达能力。多体验生活,习作才有源头活水,多阅读书籍,文章才会内容丰富,文采飞扬。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可见,好的习作题材来自对生活的孕育和热爱。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习作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人生,关爱世界,让人生旅途,世界变化,在孩子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积累语言。《秋天》这节课,教师提供了大量素材,学生收集了大量资料。习作时才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总之,文章是表达的基础和内容,表达是文章的形式和体现。教师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广泛阅读,善于实践;能为学生的习作“开源”,让学生贴近生活;能让学生做到愿写、会写、乐写;能写出真情,写出童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能使学生做到想表达、会表达、勤表达、最终达到善表达,就能写出好文章。
三.必要的写作指导:
课堂上,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亢,兴趣激发起来了。老师应该抓住时机,让学生敢说,愿说,说出真情。同时老师的主导作用这时该体现出来,要知道他们是学生。提倡个性、自由表达并没有错,但如果孩子的作文天马行空,没有中心,离题万里,没有层次,想到哪说到哪,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提示他们不能悬崖勒马。
不过,这种指导应该是隐形的,无痕的,渗透于学生的表达中。如《未来的学校》教师设计巧妙,在设计中考虑了写作的顺序,有意专向的训练,把学生放到了主体的地位,随生而导,及时捕捉学生的言语,有效地评价,点 拔贯穿整节课堂。学生在说得过程中领悟了写作的要领,因此,习作技巧的指导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
四.下水文的特殊作用:
不少教师在作文课堂上,往往是站在岸上哇啦哇啦、指手画脚的“旱鸭子”教练,如果能自己动笔亲自“下水”,像游泳教练在水中教游泳那样,用自己在写作中的体会,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的指导,告诉学生自己是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组织成文;写此文的难点是什么,又是如何审题的,提供写作的借鉴,这样做比纯粹的将写作理论技巧要有用得多,学生看到自己和老师一起资额作,内心必然有一种新奇感和表现欲。他们既想看看老师的诀窍和水平,也想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这就促使其大脑兴奋,思维活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写作。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岂有再怕作文之理?
如王凤艳教师在《回顾六年生活》中,学生表达出不写作业的惭悔时,可是语言却语无伦次的,表达不够好,教师出示了一篇下水文,描写的就是本班的一位同学不写作业,去骗老师的真实写照,并深情朗读,同时向学生道歉表明也有教师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到位,沟通少等。这篇下水文真可谓习作和情感的融合。系学生的所思、所想,使教师和学生的亲近,共同的写作实践必将深化师生间的真诚而纯洁的感情。下水指导学生的老师和岸上的旱鸭子教练相比,我觉得前者与学生的关系往往更密切,与学生的情感往往更融洽、更深厚。这都将对学生作文的进步乃至整个习作水平的提高起到明显色促进作用。
这次观摩活动使我如获珍宝,为我的习作教学点了一盏明灯,我今后会不断地尝试,思考,总结,在反思中不断总结自己,扬起理想的风帆,继续迎着浪头前行!
作文观摩活动后反思 篇2
一、注重教学细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常能吸引学生并刻骨铭心的课堂往往是生动、能震撼其心灵、让其学有所获的课堂, 而课堂离不开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在学生毕业离开校园多年后, 对老师印象最深的也往往是课堂上教师的某一个举动、某一句话, 甚至是某一个眼神。由此可见“细节”的重要性。
1. 注重教学细节对课改理念的转变与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新课改提出教育要以人文本, 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就要注重细节的延伸, 并使其系统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指导。一线教师也由此开始注重教学细节, 这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而注重课堂教学细节, 其实就是注重课改理念能否落实到位, 就是注重我们的教学设计、行为能否根据课改的要求重新塑造。只有这样, 我们的课改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这些在农村学校更为重要。例如, 我们在教学时要落实“用教材教”的理念, 这是使课堂生成有效的保证。要用好教材, 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教师就要起着引路人的作用, 让学生扣紧文本, 进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悟, 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 思想驰骋而不胡思乱想, 使课堂达到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的境界。这次我们举行的优质课竞赛活动中, 语文组所选的篇目是朱自清的《绿》, 这是一篇比较探究课。要在一课时内既完成对名篇的学习鉴赏, 又要做出比较, 不把握住编者意图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其中两位女老师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好, 整堂课抓住比较探究主题, 在比较探究中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品读美文, 使学生享受美的熏陶;而相反另一位男老师在教学中就没有领会教材意图, 使整堂课中心不够突出, 也就达不到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的效果。
2. 注重教学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实际课堂就是由无数个师与生互动的细节共同组成的, 只有做好每个细节, 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注重教学细节、勤于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 只有师与生互动的细节合理、精确、智慧、高效、和谐, 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定境界的品位与追求。因此, 注重教学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3. 注重教学细节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细节对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 注重细节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教育是为了塑造健全的人格, 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体现这一点, 它可以说是灵魂的教育。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部分, 教学必须注重细枝末节, 唯有落实到细节的教学, 才可能是渗透灵魂的教育。教学细节虽小, 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营养和人生发展的基石。于细微处培养我们的孩子, 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注重课堂中的每个环节、师生的每句话, 甚至是每一个表情、每个动作, 还要包括没有预设到的偶发事件, 对它们的处理要体现出自然和谐、民主平等的原则, 让学生感到自己处在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间, 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培养, 给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指引了方向。赛课活动中, 一位老师在两名学生回答时打断了学生的回答, 对学生评价了一句“跟没说一样”。还有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不及时请学生坐下来, 最后学生无奈地自己坐下, 还向四周望了望……这或许是教师一时的疏忽, 或许是不经意的一句话, 虽不属于体罚, 但对学生的人格却表现出了一种不尊重。学生们对于教师精彩的讲课可能记不了多长时间, 但对这样的细节有可能会记一辈子。
对教学细节的恰当处理, 折射出教师的教改理念、教育策略、教学功底和人格魅力。因此, 新课改下对课堂教学细节的把握、顿悟、改造、反思与重塑, 有利于深化教师的课改理念, 增强课堂教学能力, 从而提高专业水平。
二、如何落实教学细节
教学细节看似简单, 而简单中却孕育着深刻;看似平常, 而平常中却蕴含着智慧。对教学细节的处理说着容易做着难。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该怎样去注重教学细节中的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落实。
1. 积极培养敏锐的细节意识
细节意识具体地说就是人类对一些细节感知和把握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使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在教育实践中, 许多教师往往忽视教学细节, 对教学细节挖掘不深或错误处理, 甚至对一些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细节习以为常。这都说明我们的老师缺乏敏锐的细节意识。
培养敏锐的细节意识, 应该从学习开始。当一位语文教师具有了系统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独特的实践经验并广泛涉猎其它知识时, 那么他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判断能力自然增强。所以, 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学习, 丰富知识储备。
其次, 培养敏锐的细节意识, 还要从小事做起, 把小事做细, 精益求精;要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 沉下心来去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例如, 有老师在学生朗读时注意倾听,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纠正每一个学生读错的字, 在学生讨论时巡视指导及时到位……另外, 老师上课时出口成章, 语文知识联想丰富, 充分展现了一位语文教师的风采, 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对而言, 有的老师在学生朗读时翻看自己的教案, 并没有倾听, 当然对学生细小的错误也无从发现。
2. 认真反思习以为常的教学细节
反思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应从教师日常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教态情绪等方面反思起, 要从日常习惯了的行为、做法反思起。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看似“应该”和“正常”的教学细节, 实际上是不符合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 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行为。我们常常这样:上课喜欢说些无用重复的话, 做一些低效的讨论, 如有老师在上课时问学生你感受到了梅雨潭的美吗?生齐声回答:感受到了。师又问:美不美啊?生又齐声答:美。还有像老师与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进行了比较, 老师问:我们三个人哪个读得好, 生齐声回答:你的好。再如设计了一些无需讨论就知道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很活跃, 气氛很热烈。实际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 这些不好的细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再如, 教师要做到按时下课, 即使有未进行完的教学环节, 但考虑到学生45分钟之后大脑的疲劳, 以及下课铃声响过后注意力的转移, 遇此状况应即刻叫停, 宁愿再找时间补上。经常拖堂, 必令学生徒生厌学情绪。我们应该以从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来反思我们习惯了的做法, 以教学实效来认真反思我们习惯了的教学细节, 而对这些教学细节的反思, 会使我们经历新的感受, 获得新的提高。
3. 及时捕捉有亮点的教学细节
教学细节有着随机性的特点, 它只有在具体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中才能彰显其价值。特别是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 很多精彩的教学细节是无法预设的, 它生成于特定的情境中, 形成于师生互动的偶发事件中。它是课堂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间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 是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突发的“灵感”。教师只有及时敏锐地捕捉这些细节, 使它们成为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 才能见微知著, 创造出精彩的课堂。如乔老师在再次感悟梅雨潭的美时, 采用配乐朗读加画面把学生仿佛带入到那个仙界,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学生欣赏秋景图之后设计了练笔活动, 学生的思绪一泻千里。这些细节如春雨润物般无声, 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经验中真切地感悟了文本包含的丰富而真切的情感。通过知识的延伸帮助学生鉴赏名作, 按理解语言——内化语言——展示理解——强化情感体验——表达情感体验五个层次完成教学细节再设计,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读、想、说、演几种形式学生喜闻乐见, 在师生互动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 锤炼了语言, 锻炼了思维, 强化了理解。可谓是精华的细节!
作文观摩活动后反思 篇3
一、在教學观摩活动中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
1.自我挂牌观摩。
教师进行自我挂牌观摩活动。教学内容可以是教师认为比较成熟的具有示范性的展示课,也可以是展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让大家一起探讨的研讨课。课后先由执教者反思困惑之处,通过大家各抒己见逐渐理清思路,打磨一个较成熟的课程再进行教学验证。
自我挂牌观摩能够充分调动起教师反思的积极性,是在毫无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在教师对自我专业化发展要求的驱使下实现的。授课与评课者的关系更加平等,有效地展开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研究,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教学资源共享等。
2.结对互助观摩。
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将教师分为新手型、发展型、能手型和专家型。确立互帮互助小组后,由负责指导的教师根据所要帮助教师的特点制订出教学指导方案,并要求每月有针对性地听课。互助小组共同对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
结对互助听课在小范围内充分整合教师资源,使处于职业各阶段的教师能够在反思活动中获得有针对性的提高和帮助。专家型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他们大部分时间起到指导“反思”的作用;新手教师通过老教师“手把手”地“教”,获得专业上的成长;而老教师也在“教”的过程中不断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成长。
3.教师群体观摩活动。
每位教师几乎都有上观摩课的经历,观摩课的目的也多种多样,大致分为考评式观摩课和成长式观摩课。成长式观摩课是指观摩课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长式观摩课带有较为浓厚的发展性,不再注重教师能力优劣的评比,也不再对教师进行分门别类,而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要目的。成长式观摩课注重的是课后的研讨,研讨的过程就是教师群体共同进行反思活动的过程。
4.一课多研观摩活动。
一课多研观摩活动是对某一个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教学的过程。一般来讲,有两种实施的途径:第一种由不同的教师共同就同一内容进行教学比较研讨;第二种由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班级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目的在于形成“实践——反思——提升——再实践”的循环过程。
二、在集体教学观摩活动中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启示及注意的问题
1.反思应有恰当的氛围。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固然重要,但是在恰当氛围下进行的群体性反思也具有很大的成效。有研究表明,对于一般教师来说,其反思水平很难因为个人加大反思力度而加强,而合作反思却可使教师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有效的合作氛围是建立在融洽的团队氛围之上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个舒适、融洽、民主的工作环境,创建一支渴求知识、渴望发展的教师团队。
2.反思应重学习、轻评价。
无论对于哪一个教育阶段的教师来说,反思都是以改进教学为目标的。对于集体教学活动来说,教师反思的内容包含广泛。除了反思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语言动作等,还要反思教师在活动中反映的隐形内容,如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观以及价值取向等。如果能将众多需要反思的内容经由集体的智慧,以学习的方式被参与活动的教师所吸收,那么这样的群体性反思活动所产生的价值是巨大的。如果参与反思的教师并没有明确反思目的,总是以好坏来评价需要反思的教学活动,会给执教者造成工作压力,也对参与者无益。
3.反思需要排除权威性。
集体教学观摩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处在不同阶段的教师来说,反思活动的有效展开都能够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专业发展。在任何团体活动中,需要有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引领。在教学观摩反思活动中,更加需要的是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各抒己见、积极参与。若将整个反思活动发展成为管理者或者名师专家的经验讲解大会,就失去了群体反思应有的意义。
作者单位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
文档半日活动观摩反思 篇4
半日活动观摩反思嘉定区安亭幼儿园 徐静 本次活动观摩了诸老师的半日活动收获良多活动分为区域游戏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三大方面。诸老师在活动中将各个活动都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使得幼儿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就此做如下总结 区域游戏 在幼儿进行区域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善于关注每个孩子对不同的孩子做出不同的引导和帮助。老师在区域中重点关注了小司机花店儿童医院等但是对于其他的幼儿也给与了指导老师极为注意细节。例如当发现娃娃家的妈妈不会抱娃娃的时候老师就及时用情境性的语句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怎么样抱娃娃才是正确的。当发现幼儿独自在花店里上班的时候老师也能及时干预例如老师问孩子“今天怎么花店生意不好老板在做什么花”但是当孩子不愿意和他人交流的时候老师也能遵从孩子的医院让孩子自己留在原地做花。老师在区域游戏讲评的时候善于运用不同的形式例如在活动之前老师用不同的形式介绍不同的角色然后引导孩子和这些角色打招呼。在区域交流的时候老师善于把握重点同时也能尽量关注多的方面。在交流中老师善于引导孩子思考问题要全面例如“坐出租车去的时候要付两块钱那回来呢如果只有两块钱那还怎么买东西”等等让孩子自然的知道应该多思考几步问题。学习活动 本次的学习活动是观摩了《好饿的毛毛虫》活动生动有趣首先在选材的时候老师充分考虑到了绘本的有趣性以“毛毛虫”作为关键点通过和毛毛虫的对话等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的情绪状态老师在活动中善于运用肢体动作来帮助幼儿理解同时激发孩子的兴趣。各个环节为目标服务抓住个别孩子的回答把个别孩子的回答变成大家共同有的知识。同时在活动中老师很关注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发展及时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语句。生活活动 诸老师的生活活动是融合在半日活动的每个方面的。同时老师也能及时捕捉到生活活动中有所缺陷的孩子给与及时纠正。例如在自由活动中老师发现有个孩子不会搬椅子用一只手拿着椅子老师马上指出“这样一只手拿着小椅子的耳朵小椅子舒服吗”让幼儿自己能够明白这样搬椅子是不对的。通过本次的观摩让我学习了很多。区域、生活、学习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活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如何使每个活动都能让孩子得到发展是我继续需要思考的。2010.04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的反思 篇5
4月14日我和**等人到婺源参加了“教育新视野*第一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听了著名教师薛法根的观摩课《桂花雨》,王文芳《太阳是大家的》。高林生的报告《提高课堂效率的三点思考》,熊海滨《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于永正老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观摩课。还有于永正的爱徒朱文君的《伊索寓言》。每堂课都精彩不断。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学有所收获。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名师们的课堂没有华丽的外衣,也没有所谓扣人心弦的导语,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感悟课文。感觉一堂课上下来很朴实,却又紧紧地围绕着小学语文课标。他们的课堂朴实自然,却又令人回味无穷。叫人深有“曲终人散有时尽,余音绕梁无绝期”的感觉。
在日常教学中我总以为低年级写字是重点,到了中高年级生字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了,加上生字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渐渐地我就忽视了。可名师们却教育了我中高年级同样要注重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指导学生去写。薛法根老师的《桂花雨》教学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完成黑板上的看拼音写词语练习,并通过连词成句的练习和重点字词的区分比较,完成了字音的认读,字形的识记,字义的理解。于永正老师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先让学生写出通过自学记住的词语,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他们的词语教学都鲜味十足,引导信手拈来,学生的知识生成更是水到渠成。于老师还针对课文中一些特殊的字(紫、庞、妻)进行了写法指导,他让学生利用写字本进行描“黑”,并教育学生写字时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于老师还利用他每次上课前都把要板书的字反复练习的身教来影响、教育学生:字是练出来的。
薛法根老师在《有效的阅读教学》中强调:要让语文课变得清晰!要学会取舍,要有明确教学目标。对于如何让语文课变得清晰?薛法根老师提出了“三个关注”。一、关注读法
文贵自得,书忌耳传。书是读出来的。在课文中教师起“导”的作用,而不起“教”的作用。在这次观摩课中,题材多样。有散文、诗歌、文言文。让我明白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解读方法。我们教师在“导读”的时候要关注文体。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学法。他说,即使同样是诗歌教学,也要根据诗歌的不同形式采用不同的教法和读法。普通的诗歌,可以一字一句的品悟,而有着严格的韵律的绝句和律诗,得注意诗歌的对仗,可以从对字,对词;对句入手,把诗歌熟读成诵,进而体悟情感。
如: 朱文君老师执教的《伊索寓言》是一篇文言文。她是以文言文的形式来上这篇课文的。通过老师读,学生读,老师唱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文言文中特有的“之乎者也”进行教学。并以音乐课本中的拍子让学生明白“之”这个词在文言文中解释是不一样的,读法也是不一样的。如:表示助词“的”的意思读半拍,表示代词的读一拍,代词在句尾读两拍。这样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用吟唱的方法来读。让学生通过吟唱体会文言的韵律。用一位古人的吟唱先感受文言文歌的韵律,再让生自己唱,想怎么唱都行,这样一来学生觉得特有趣。而教学的最后一个板块拓展延伸设计得也非常好。让学生从第二篇古文中任选一句话进行古文仿写,学生写出来的句子非常出色。我觉得在这堂课中朱老师上古文给我留下的印像比我初中三年,师范三年所学的还多。我以前认为文言的阅读都是摇头晃脑,之乎者也,枯燥乏味的。通过朱老师的教学,让我感受到文言的魅力。渐渐的爱上文言文。
二、关注语言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译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熊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朱文君老师课堂语言风趣、幽默。她用自己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的心。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范读,用于永正的话说:“自己不感冒,就不能传染给别人。”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学生。在指导读的时候要个别指导,能体现指导前与指导后的不同。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形式要多样,可以是加旁白式读,可以是提问式读,可以是加批注地引读,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读通读懂。在学生读文本时,我们要学会欣赏,学会倾听,要学会引导。薛法根老师在讲《桂花雨》时就引导的很到位。如在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时,在读每一句后面都加旁白引读。如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师加一句:好看吗?生答:不好看。再让学生接着读。学生边读他边指导,学生不但渐渐读懂了反衬写法的文学作用,更感受到了这种写法的艺术效果。
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这就是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最后,薛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总结出这样一句话:桂花还是故乡的香。然后让学生模仿借物抒情的写法,仿照该句子练写思乡的句子。还通过让学生在读自己写出的句子中去“练”字,以及把这些句子连成一首有思想的诗,及给诗取个名字等,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思维和语言训练,达到了读、写的完美结合。
《桂花雨》这节课,薛老师让学生在读课文后用一个字概括自己的感受。在学生用“香”、“乐”、及“美”来概括后,薛老师还让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花香的句子,反复地品读,从而体悟出作者一家人心中那浓浓的思乡情以及客居他乡而隐藏于心中的那份乡愁。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老师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关注语言形式背后隐藏的语言规律,语言知识,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哪些词句才是关键词句呢,高林生老师给我们归纳出了五种:课题、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以及散落在文中的关键句。
三、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即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教师的脑子里装着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案。薛法根老师说教师要做到“三不讲”: 学生懂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不懂的不讲。省去枝枝叶叶,要教给孩子有用的东西,比如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信心,教给他们学好语文的方法等等。此外薛老师的“后进生”理论更是让我们觉得耳目一新。他说,优秀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因为他们本来就那么优秀了。其实真正能体现教师价值的是“后进生”。他说他的治校方案里面有一条就是,班上学生及格率达100%的教师发特殊教学奖金2000元。所以我们不仅要善待,关爱后进生,从某中意义上说我们还得感谢他们。薛老师的话引来了满堂大笑,但大笑之后的是我们的深思和感动。
作文观摩活动后反思 篇6
日前参加区科学学科组活动,观摩了大班科学《蜗牛》这一活动。活动积极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以观察、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能够在自主的空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经历一次“小小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认真地观察、探究、交流,获得并丰富了有关蜗牛的相关知识经验,整个活动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入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活动的一开始,教师便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在哪些地方能找到蜗牛?”、“蜗牛生活在哪里?”以此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热情。然后用“你们还想知道蜗牛的一些什么?”这个问题导入学习,从而让幼儿产生了动手实验探究的欲望。
二、充分放手,鼓励幼儿去自主发现
科学活动要以幼儿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在探究蜗牛秘密的活动中,教师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探究自主性。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幼儿探索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孩子,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幼儿的反映来看,他们对蜗牛的认识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的都各不相同,他们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并在同伴互学中拓展了经验。
三、有效推手,延续幼儿的探究热情
在幼儿探究过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了蜗牛的身体构造、爬行、饮食及繁殖的影像,以此助推幼儿的探究热情。使孩子们对蜗牛的身体各部分的构造、蜗牛到底是怎样生活和运动的等各方面,有了一个直观感性和全面的认识。这也让孩子们对蜗牛的`了解不只是局限于在课堂上观察到的,并让他们对蜗牛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讨论的气氛热烈,探究热情也在延续着。
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课前让幼儿亲自寻找、收集蜗牛,感受其乐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把经历学习的过程还给幼儿,让他们在个体和集体的探究、交流等过程中,主动观察与发现,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活动中,教师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始终把幼儿推在前面,鼓励幼儿进行自主的观察、交流和分享,从而获取了相关经验。
值得商讨的地方:1、课堂环节的预设如何与课堂中的生成进行有效的整合。2、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如何高效、合理。
作文教学观摩活动心得 篇7
-------《小学作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二年级 余 鸿
2013年12月5日,绵阳市实验小学黎琼校长和何俊老师一行到我校,为我校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写小动物的观察作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完了后,又举行了“作文教学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县各小学教师,进修校、教研室的各位老师,以及我校所有语文教师参加了这次观摩研讨活动。我很高兴有这样一次绝好的听课机会。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听得特别仔细。在活动中,我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及高超的教学艺术,学到了很多教学技巧,感触特别深刻。
在活动中,何俊老师的观察小动物作文教学《金鱼》习作指导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佩服至极。何老师从描写动物的共有特性出发,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要抓住动物独有的外形特点,也就是找出所描写的动物与同类动物不同的地方,这样,所描写的动物特点才能突出,让人难忘。
除此之外,何老师还通过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各部分特征,充分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方法来描写所看到的金鱼。把金鱼的静态、动态写的活灵活现。何老师的课可以说是想学生所难,送学生所需。在习作讲评课中,何老师通过自我修改,集体评议,再次修改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欣赏他人的习作。因此,这堂课得到了参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听了名师的课让我收获不小,特别对于我这个刚刚摸到语文教学的,作文根本不知道怎样教的人来说就特别有帮助。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重要,教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情绪定会空前高涨,把自己独有的想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习作兴趣浓厚在多节课上得到体现。尤其在讲评课中,老师让学生上台宣读习作,大胆展示自我,让学生从老师和同学的评议中找到可取之处及不足之处,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添了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受益匪浅作文能力和评议能力都有了提高。
作文观摩活动后反思 篇8
“四小龙”展大师之范
八新秀显后起之风
“全国小学作文教学观摩活动暨作文教学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
何捷老师生动课堂 2013年6月15-16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新课程研究》杂志社、《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主办,中国地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协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等学术媒体支持的“全国小学作文教学观摩活动暨作文教学高峰论坛”,在中国在地质大学弘毅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教师、教研员和校长参加了此次盛会。
活动邀请了被称为“四小龙”的作文名师管建刚、张祖庆、吴勇、何捷,以及来自重庆、广东、江西、湖北等地的八位作文教学新秀作课。
“四小龙”的示范教学一如既往地给力。管建刚老师的《班级“**”》,使用“作后教学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日常口语、网络流行语,极富现代感,新鲜好玩。吴勇老师的《调皮的故事》,巧妙运用绘本,在师生的对话中“复活”学生调皮的场面。何捷老师幽默风趣的“童话”课堂,笑声连连,学生和老师合作演出,默契十足,演绎着别具一格的“写作教学进行时”。张祖庆老师带给大家的是一节非连续性文本写作课——《给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资源的能力。每节示范课后,四位老师都紧接着进行了个人说课报告,展示了他们鲜明的作文教学方法和理念。
八位作文新秀的教学同样让人眼前一亮。广西李连芳的《礼物》,极具广西地方特色和文化气味;重庆李斌的《网络跟帖》贴近时代生活,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福建陈敏的《看图写对话》借助图画,激活生活,激发想象;成都刘华的《笑》直接截取学生生活片段,启发学生通过场面表达人物特点;武汉董尚元的《我家还缺啥》关注到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内心感受,鼓励说真话、抒真情;江西刘荔的《祖国在我心中》学写演讲稿,挑战高难度,训练有层次、有成效;荆门钱芳的《丰富的提示语》训练切口小,方法明,效率高;广州郭艳的《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取材于课内作文,展示了常态教学的不凡魅力。课后,专家分别对其教学做了现场点评。
幼儿园一日活动后反思 篇9
作为“小荷团队”的一员,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每个月,我们都有机会听到行政领导各具特色的展示活动:沙老师的音乐活动,杨老师的科学活动以及李老师的角色游戏展示。对我们这些小荷来说,可以说是很有启发。
沙老师的音乐活动:
启发:
1.要多思考。在拿到活动设计前,要思考。通过分析教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找出活动的难点和重点,然后想通过一个什么方法可以让难点简化,把重点把握住。如可以把重难点前置,节奏是重点的话,活动一开始就可以练习节奏,提前把问题解决等。活动中后要思考,自己根据教案设计上完活动以后,还有哪些方面是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改进。
2.音乐活动中,常规还是要抓牢。如在表演活动中,有的孩子喜欢挤在一起,老师可以适当的言语提醒,“我喜欢这个宝宝,一个人不推也不挤。”通过表扬的方法来让幼儿一起遵守游戏中的秩序。同时,音乐活动的本质是音乐本身,在表演活动中,孩子们常常注重了动作表演,却忘记了学会聆听音乐,跟随音乐来表演。因此,当发现这种情况时,教师也应该及时提醒。如在“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活动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就通过提问,“音乐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让幼儿知道要听音乐进行表演。
杨老师的科学活动:
启发: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活动中,结合活动本身创设情境。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幼儿自主检查,并用特别的方式奖励小红花。
教师很会动脑筋,在操作卡的背面写上了答案,然后用小红花贴起来。在点评完黑板上幼儿的操作题后,让幼儿自己揭开小红花,对照答案。这些小红花也成了给幼儿的一个奖励。
李老师的.角色游戏:
启发:
1. 注重游戏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游戏中,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我们一起来说说游戏中快乐的事,好吗?教师始终保持微笑,整个活动氛围非常的轻松、愉悦。
2.以幼儿为主
在游戏中,游戏规则的制定、物品价钱的定价等,都应该和幼儿进行商量,尊重幼儿的意见。
3.角色游戏的前沿后续
通过听2次接连的角色游戏,就可以发现在第二次的游戏开始前,对前一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幼儿讨论。而且,每一次游戏都有新的侧重点或者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如世博棋从规则的初步制定到经过商量后材料的丰富,游戏难度的进一步加大,都是渐进性的。
4.说说游戏设想
大班科学活动教后反思 篇10
我拿到教材一看,这样的思绪对大班幼儿来说,有些不合情理。所以我对此教案进行了改动,此活动共设计了六环节:1、激发幼儿兴趣,谈话导入课题。2、寻找冬天的小动物。3、利用故事《动物怎样过冬》,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4、引导幼儿分组探讨动物过冬的方式,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5、送动物回家。6、活动延伸:(1)看一下周围的小动物是利用什么方式过冬的?动物还有哪些过冬方式?(2)科学区提供动物图片,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动物怎样过冬这一课题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特别是活动中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最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大班幼儿能够主动照顾动植物,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及归类能力,活动中通过对动物过冬方式的了解,激发了孩子的探究欲望。
在本活动中,我还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幼儿的趣味性。当我问道:“梅花鹿是怎样过冬的?”时,马鑫磊小朋友笑着说:“它是把两个耳朵藏起来,然后躲起来的。”引得小朋友哈哈大笑。活动中给幼儿自由讨论的时间,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彼此的快乐,在说中学,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发展了幼儿的思维,丰富了知识,进一步拓展了幼儿的认知空间。
听折剪纸活动后的心得与反思 篇11
阳谷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李恒柱
今天上午听了李老师的折剪纸活动课,听后有如下心得和反思:
一、教师对多媒体的利用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充分,效果越来越好。记得刚开始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只是把需要折剪的内容在课件上展示出一步步的步骤,由于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的限制,对于某些步骤到底如何做,学生还是看不明白,这时教师再通过语言告诉学生,费时较多,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后来,教师干脆不用多媒体展示而改用教师一步步地教学生如何做。这样做比原来效率高点,但出现的问题是教师同一时间只能在一个地方,如果站在最前面,后边的同学看不见,如果站在中间,前面的同学看不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室内来回走动。再加上纸长较小,有些同学看不清,造成有些同学做的慢,完不成任务。今天听课,发现李老师用上了多媒体自带的心意答系统,让学生看着教师如何做,然后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消除了由于教师语言表达不清对学生造成的误解,二是不会造成由于教师站的位置不对而使某些同学看顾不见,三是由于教师的动作在多媒体上展示,不会使后面的同学看不清,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见教师的水平是随着活动的开展以及对活动效果的反思而逐渐提高的。
二、折纸的内容是逐渐变化的,但折什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定。通过今天的听课与以前的活动内容相比,发现这次折纸的内容与前面几乎完全不同了,记得上次听李老师的课时折的是一个桃子和一个小狗,而本次折的是一个会飞的心和一个四叶草,而且从折的方法上进行了延伸和拓展,由过去简单的折叠变成既有折叠法,又有拼接法。这说明教师是不断随着活动的开展自己是逐步学习的,对自己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并且是逐步改革活动方式与内容的,说明教师是积极向上的。但到底要学生折什么?为什么要折这些东西,是不是教师学了什么就让学生折什么?这是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想,我们折叠的东西应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因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比如教师在折纸前让学生观看了一些比较好的折纸作品,应该说这些作品水平都很高,但学生看后对这些作品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从学生的表现上可以看出来,比如学生看其它作品时没有反应,但看到喜洋洋和灰太郎时则发出惊讶声。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学生喜欢喜洋洋和灰太郎。教师如果在展示优秀折纸作品时多选一些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学生喜欢的作品,那会是一个什么景象?或者我们把喜洋洋和灰太郎的作品放在最后展出,然后让学生折叠出喜洋洋和灰太郎,学生会是多么高兴。当然一个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内不可能折叠出,但我们可以用一个班的学生集体合作出一个成品来,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各自努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所以我建议李老师能把这个作品如何折法学会。
三、关于折剪纸历史、剪纸样式、工具、材料、步骤、基本文样等内容的介绍的处理。从本次听课看,这些内容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从学生的表现看,一是学生不感兴趣,由于这个原因造成学生不爱听,也可能是这个原因而教师又感觉这个内容不得不讲,因此教师讲的声音太小,语速过快,明显有应付的迹象,效果很差,学生基本没学到什么。该内容如何处理,是删除还是保留?需要教师好好思考一下。为何要讲这些内容,有无保留的必要,如果保留,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内容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相关内容,然后根据教师的活动目标设计若干题目让学生抢答,通过优秀学生的评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不用干脆删除。避免将此内容形成鸡肋。
民族团结班会观摩后简讯 篇12
新疆医科大学子女学校王洁琼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子女学校中学部举行了“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展示活动,学校领导陈校长、董书记、朱副校长及中教处干部和全校师生共同观摩了这次主题班会。
5月22日,初一(1)班的《我们是一家人》主题班会拉开了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的序幕,班主任和学生一起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以课件的形式把发生在我们校园和班级里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呈现出来,收集整理了许多民族团结的故事,并把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使班会主题更鲜明,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班会展示活动中,有主持人过度自然、承上启下的节目串词;有真挚感人的故事讲述;有生动活泼的小品表演;有师生温馨的同台表演、演唱;有感人肺腑的民族团结倡议书等。班会在《爱我中华》的集体合唱声中圆满结束,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全体师生的阵阵掌声。
医科大学子校董书记讲话
这次班会,场面热烈感人,教育气氛浓厚,使师生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民族团结教育,更加坚定了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心与决心,同时也展现出了新时期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主题班会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领导董书记对初一(1)班主题班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投稿人:王洁琼
【作文观摩活动后反思】推荐阅读:
园内观摩活动教学反思09-10
东冶头幼儿观摩活动总结反思报告07-04
国培观摩课后07-07
观摩课后心得体会08-31
习作观摩课的反思10-27
观摩活动06-28
体育观摩课思考与反思07-17
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方案06-30
名师观摩活动听课心得09-25
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总结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