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一带一路纪录片第一集心得体会(共6篇)
观看一带一路纪录片第一集心得体会 篇1
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我们迎来了新的机遇。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苏宁说,观看纪录片,最深的体会是认识到“一带一路”的宗旨是要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中国从各国共同发展进步的这个视角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一头连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一头连着充满活力的经济体中国,中间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群体,根本宗旨更是为了惠及人类,惠及各个国家。“周边国家的支持,令我对‘一带一路’的建设更加充满信心,并且更加憧憬新疆新的历史机遇,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五大中心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人士来疆投资建设,带动新疆的发展。”
“近两年经济持续下滑,新型建材推广和装配式住宅产业化受到很大冲击。”兵团建工集团副总经理、北新建材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刚坦率地说,建筑产业现代化要全面推广开,需要良好的经济形势,要在“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中寻求巨大的合作共赢商机。“要立足新疆,辐射中亚,拓展国内外市场。”他说,当前,绿色装配式新型建材工业企业,在抓住各项政策、机遇的条件下,必将会开辟出新的经济发展新局面。
新疆中国国际旅行社出境公司总经理海宗云说,旅游是最容易促进交流、沟通人心的方式。“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不管政府层面还是百姓之间对于相互了解的强烈愿望。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给我们在未来旅游线路产品的开发和优化上指明了方向。
看完纪录片后,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书记赵青说:“中央作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决策,这是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国家战略,也是新疆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他进一步阐述: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我国向西开放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联通的核心地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为新疆提供重要的增长动力。站在“十三五”新起点上,我们将紧紧围绕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三通道”“三基地”“五大中心”“十大进出口产业聚集区”建设,以“花儿昌吉”建设为统领,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线面结合、近期中期远期结合,来进一步谋划昌吉州的发展定位和主要任务。
观看一带一路纪录片第一集心得体会 篇2
第一集共同命运
哈萨克斯坦,这个位于亚洲腹地的内地国家,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曾经打造了阿拉木图、塔拉兹、希姆肯特等商旅往来和贸易的重镇,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伊希姆河穿城而过的阿斯塔纳,是哈萨克斯坦首都和第二大金融中心,坐落于市区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是哈国内的最高学府,就在这里,2013年9月7号,到访哈萨克斯坦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做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演讲,面对这片土地,习近平,互助,主席首先想到的是古老而厚重的历史,“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顾历史,我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的亲切。”放眼历史,最重要的在于着眼现实和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第一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倡议:“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一个月后,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东南亚,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了重要演讲时,他提出,中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简称“一带一路”,这是促进全球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据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也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东方智慧,它宣示了欧亚大陆曾经的辉煌,也揭示了创造辉煌的规律。
公元前240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定义地球的大小,根据埃及阿斯旺和亚历山大港之间正午时分不同的太阳直射点高度,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比较准确的测算出地球的直径,在这个计算结果的基础上,他绘制了欧洲有史以来的第一张世界地图,从里海到埃塞俄比亚,从不列颠群岛到恒河,这就是埃拉托斯特尼脑海中的世界,而恒河之外的东方,对当时的西方人来说还是未知领域,突破埃拉托斯特尼的认识界限的生活于公元二世纪的古希腊另一位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地图上它描绘了欧亚大陆东海岸的位置,并测算出从欧洲横贯大西洋到亚洲的大致距离,正是这一计算,促使1300多年后哥伦布展开从西面驶向亚洲的远航。在恒河之外,欧洲人之所以知到存在着一个此前不为人知的东方世界,是因为在托勒密生活的时代,一条连接东方与西方的商道已经被开辟出来,丝绸就沿着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商道,穿越亚欧大陆进入罗马,随着丝绸开始风靡于罗马上流社会,罗马人也渐渐知道,华美名贵的丝绸是由一个相距遥远的民族织造出来的,他们把这个国度称为“赛里斯”。意思就是“丝绸之国”,未曾履足的国度足以引发无穷的遐想,大诗人维吉尔在诗中写道,赛里斯人从他们那里的树叶上采下非常纤细的羊毛,对罗马人来说,丝绸既是一样新奇的事物,也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他来自陌生的世界东端。
古城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着一件特殊的文物,鎏金铜蚕,虽然鎏金已多处脱落,但铜蚕仍然首尾完整,形体饱满,呈昂头吐丝状,它出土于陕南石 泉县,年代为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据史料记载,在汉代,位于汉江流域的石泉县一带,养蚕业就很兴盛,缫丝业也很发达,大的官营作坊,甚至拥有成百上千的织工,当时官府以鎏金铜蚕作为奖品,奖赏给养蚕大户,而小小的饰物,也印证着西汉时期,养蚕和缫丝业的盛况,在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献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诸如蚕、桑、丝之类的字样,这一时间是公元前12世纪,比托勒密生活的时代早13个世纪,也正是在托勒密的时代,西方人才最终知道,那个被他们称为赛里斯的国度就是中国,就在托勒密绘制世界地图的300多年前,一直从长安出发的中国使团,开始打通从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使团的首领名叫张骞,派遣他的是汉帝国的第五任皇帝汉武帝,那是中国空前强盛和统一的时代,在帕米尔高原周边地区,张骞的活动持续了十几年,这位伟大的外交家和探险家,让中国人第一次认识和打通了这片被称作西域的广阔地域,随着张骞凿空西域,一条以丝绸为贸易的商路,从汉帝国的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越过被古代中国人成为葱岭的帕米尔高原,走向中亚细亚直至地中海,在这条东西大通道的最西端,地中海西海岸的伊比利亚半岛,一直传承着一项来自中国的古老技艺手工造纸,昆卡是西班牙中部一座依山而建的城镇,依然保持着浓郁的中世纪风貌,古风犹然的小城里,桑托斯很可能是手工造纸技艺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位传人,桑托斯将沉淀的植物纤维搅拌均匀,然后抄出厚厚一层纸浆,他打算用这批手工纸,为一位葡萄牙诗人制作诗集,由于年岁不饶人,这将是他最后一次造纸。西班牙是欧洲最早掌握造纸术的国家,但这项技术正是沿着东西方古老的贸易通道,经阿拉伯人之手,辗转从中国传入的,在漫长的岁月中,穿行于草原和沙漠之间的贸易通道,往来的商队与僧侣,使节与游客,学者与工匠,朝圣者和艺术家,得胜之师与败军之将,逐水草而居的族群和迁徙的部落。
坐落于古老贸易通道上的交河故城,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他经历了一座都市由壮丽到湮灭的千年沧桑,也见证着佛教东传中国的历史,贯穿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在将丝绸、瓷器、铁器等商品输入西方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亚麻、胡椒、香料、葡萄、石榴等物产,一支支驼队运载着货物,更运载着思想、科技、艺术、音乐和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祆教和摩尼教,经由这条路传入中国,而中国的养蚕术、冶铁术、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也由此传向世界,一系列驿站和商业城镇,联系着长安与罗马,东方与西方之间广袤的土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吐鲁番、喀什、费尔干纳、撒马尔罕、巴格达、大马士革、君士坦丁堡,这些城市作为陆路商道的重要中转地和商贸中心,而繁盛一时。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的研究成果》一书中,将这条联系东西方的贸易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因丝绸贸易而兴起的商路,不仅穿越了亚洲腹地的茫茫沙碛,也穿越了草原、山地和丛林,分别形成草原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就在陆路走廊被打通的同时,二千多年前,航行于惊涛骇浪中的海上通道也被逐渐开辟出来,一艘艘商船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过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进入红海,最终抵达东非和欧洲,伴随着海洋贸易,广州、泉州、宁波等沿海城市成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和繁荣的商埠,当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东方大港泉州时,他眼前的景象是大量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实在令人难以相信。(就是欧洲人为什么要远航到东方来,为什么有发现美洲的行,他的原动力就是马可波罗回国后,带回去的这个故事,东方的人,中国的人做饭取暖不用木材,用的是一种黑色的石头,中国人买卖东西,用的是纸币,中国到处都是财富,这样让欧洲所有商业界的人有一个共识,如果要寻找 财富,就要到东方,到中国去,这个就是西方大航海的一个根本原动力。)
阿曼的苏尔港,仍然保留着手工造船的传统,虽然这些木船,不过是近海捕捞的渔船,但昔日却满载着中国的丝绸、印度香料和非洲象牙,航行于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航线上,今天的苏尔港尽管不复往日的繁华,但数世纪之前,云集着各国的商贾,荟萃着各色货物的国际化商港,海上贸易催生着众多港口,伊拉克的巴士拉,也门的亚丁,都曾经是波斯湾的贸易枢纽,保持着持久的繁荣,对这条古代中国联系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甚至东非和欧洲的海上贸易通道。1913年法国汉学家沙畹,在《西突厥史料》一书中,首次命名为“海上丝绸之路”。一座座港口驿站,不绝于途的货物、原料以及不断传播的思想、文化,宗教和迁徙的民族,构筑起一张沟通西方和东方的复合网络,从陆地和海洋延伸出来的无数贸易路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缘空间里,将欧亚大陆紧紧联系起来,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
1938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丝绸之路》一书中这样写到:丝绸成了连接不同民族的纽带,并出现了一条条无穷无尽的山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交通干线是穿越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路,从文化历史观点看,这是联结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支撑这条贸易大通道的是高度发展的文明和强大的经济生产能力,位于道路最西端的西汉王朝,进行着大规模的生铁冶炼,官营的冶铁作坊里,一座冶铁炉每天能炼出一吨多生铁,而当时欧洲还没有出现生铁冶炼技术,发达的冶铁技术,促使铁制农具得以普及,从而生产出足以养活全国近六千万人口的粮食以及用于贸易的农产品,在丝路贸易推动下,公元八世纪的唐王朝都城长安,成为一座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居住着数万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和留学生,长安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其规模是同时期君士坦丁堡的七倍,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兴旺,公元11世纪的中国宋代,人口超过10万的都市有50多座,而同时期,欧洲最大的城市也不过两万人,宋代已经开始使用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交子”,这给贸易繁荣带来便利,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当中国人的一系列技术发明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更深刻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16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评价说,没有一个帝国、教派和人物,能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历史用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开放,而开放促进了一个国家的强盛。
位于日本京都的龙谷大学成立于1639年,是日本最古老的综合性大学,大学图书馆里,珍藏着一幅15世纪初期的地图——《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这是当时的朝鲜画师,根据中国元代的地图绘制的,它清晰地反映着五六百年前东方人对于整个世界的概念,在现存文献中,这是非洲第一次被标注在地图上,而差不多就在绘制《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的同时,郑和的团队已经到达了非洲,这一古代中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远洋航行,给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贸易友谊和文明,书写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举,当郑和的船队消失于海面上半个多世纪后,伴随着达·迦马、哥伦布、麦哲伦本人鼓起的风帆,西方人终于迎来了大航海的时代。新大陆的发现,新航线的开辟,促使欧洲人展开了殖民扩张和对海洋贸易的垄断。
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改良引发一系列技术革新,促使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沿着远洋航线,率先步入工业革命的欧洲,得以将机器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倾销全球,迈入近代历史的人类,面对的是正在形成的世界市场以及随之而来的庞大殖民体系。驼队和阿拉伯人的商船渐渐消失,兴旺了十几个世纪之 久的丝绸之路随之慢慢沉寂。
人类走向现代历史的进程伴随着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和非洲国家纷纷摆脱殖民枷锁赢得独立,但对于获得新生的亚非民族来说,发展是他们面对的共同命运。
万隆,这座印度尼西亚内陆城市别具异域风情,有爪哇的巴黎之称,1955年4月,第一次亚非会议在这里举行,诞生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万隆精神,这被看作是南南合作的开端,南南合作有什么特点呢?他开创了一个新的合作模式,过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关系,这个是不平等的,而南南合作的第一条就是平等,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合作,这是万隆会议上开创的。当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应对的课题,重建欧亚大陆内部沉寂已久的地缘经济扭带,获得广泛共识。冷战结束后,联合国,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伊朗乃至韩国、日本和美国,都相继提出各自版本的丝绸之路计划。
面对发展这一共同命题,人们期待开辟出新的空间、新的愿景,作为丝绸之路东端最重要的国家,中国国力的盛衰影响着丝绸之路的兴废,当近代中国为了生存和独立艰难跋涉之时,陷于衰落的丝绸之路也长期消失在历史的视野之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随后通过近30年的建设,建立了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至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开启改革开放的中国又实现了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十位,而2008年和2010年先后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一个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世界份额的1.8%,2012年这一比例提升到11.5%,2015年达到13.5%,多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25%以上,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1.67亿美元,居世界第38位,至2006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此后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今天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成为世界126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今天的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39个工业大类,191个种类,525个小类,使中国形成了全球最完备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借助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在全面复兴自己的综合国力,而中国的探索与经验、道路与模式无疑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发展的范例。
这是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机场附近的中白工业园,他以90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日益完善的配套设施,正在迎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机械制造和新材料研发等一批新技术产业入驻,以吸引高技术产业为目的,打造国际产业新城为目标的中白工业园,仿效的是中国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道路正在获得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中国的发展经验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汲取,今天的欧亚大陆,呈现着较为特殊的发展面貌,它的一端是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圈,另一段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的广阔腹地则是发展中国家群体,不均衡构成了欧亚大陆区域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依然是21世纪的主题,但是人类不得不应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以及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威胁、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挑战,与此同时,国际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地区互联互通面临诸多瓶颈,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急需资金和技术支持。面对共同的命运与命题,人们将如何使发展更为均衡、更为普惠、更为智慧,并探索出一条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新路径。
麦加,伊斯兰世界的圣城,2014年全球穆斯林朝觐期间,由中国企业修建并运营的麦加轻轨,在七天六夜的时间里,持续运行158小时,开行列车1949列,运送朝觐者380万人次,麦加轻轨缓解了朝觐人流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减少 了至少一万两千辆大巴车涌入麦加城。在阿尔及利亚的许多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少雨,人们不得不忍受饮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的匮乏,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就开始为阿尔及利亚建造大型水利设施提供帮助,这里相继修建了2500立方米阿尔及尔球形水塔,3万公顷农田灌溉系统,以及阿尔及尔至提济乌祖沿线城市的饮用水工程。
复兴的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过去十年,中国与中亚、西亚、北非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6%,中国是这些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或者是最大的出口市场以及主要投资来源地,中国与世界已经彼此相系、紧紧相连,这联系交错的命运、利益和责任。
当推进国家与国家之间发展战略相互对接、进行互利合作成为共同需要和普遍共识,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形式,使彼此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丝绸之路沉寂了数百年之后,一带一路这一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的新的理念和倡议,终于应运而生,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启示,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和发展的共同梦想,为世界提供的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发展繁荣的方案,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地区和全球发展提供的“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中国将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提供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在这个平台上,中国与沿线国家在资金、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能源等方面优势与需求有望得到有效互补,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将获得新的动力和载体,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物流条件将得到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将得以提速。在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逐步笼络全球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中,一带一路也凸显出中国与亚洲之间不可分割的命运联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年均增长6%,但也面临着发展中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发展先行国家,要超越中等收入阶段步入发达经济体行列,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另一方面,拥有近7亿贫困人口的亚洲,占据了世界贫困人口的65%,减少贫困、消除发展的不平衡,依然任重道远。中国与亚洲各国的合作具有广泛的内在需求,中国的命运也与亚洲的命运休戚与共,当亚洲人民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彼此合作来实现和平与发展,他们也在实现梦想的历程中,缔结成命运共同体。
对于21世纪的全球来说,这是一个中国制造无处不在的时代,至2009年中国制造登上全球出口首位以来,中国一直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球制成品贸易的1/7,当全世界都在享受着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中国已在通信、高铁、船舶、核电等高端制造业领域占据着国际领先水平,全球1/3的装备制造业来自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辐射亚欧非三大洲,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内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依托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优势产业,中国将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与沿线发展中国家,建立新型经济合作模式,是中国的产品、装备、技术和沿线国家的资源、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一带一路也呼应了中国全方位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西部内陆地区出发,横贯欧亚大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出发,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两者都是集国内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于一体的综合性战略构想,通过一带一路,中国正在 寻求更为均衡的区域发展和海陆地缘,铸就东西互济、海陆统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2015年2月,中国成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一个月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随之发布,这一宏伟蓝图描绘了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观看一带一路纪录片第一集心得体会 篇3
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创造历史的合作发展故事在全球各地不断涌现。东非有了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跨海大桥,白俄罗斯有了轿车制造业,哈萨克斯坦有了出海通道,中欧班列成为亚欧大陆上距离最长的合作纽带……岁月如梭,“一带一路”建设在近6年时间里完成的跨越,实现了国际发展合作史上罕见的执行力和高效率,充分展现了这一国际公共产品的国际影响力、道义感召力、合作吸引力。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已被写入联合国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凝聚起广泛的国际共识。“一带一路”建设给世界带来的改变,一次次从不同维度证明了这一论断。
“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几乎所有受访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央行都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在带动本国、本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引发时代共鸣,清晰地昭示了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从理念到实践,“一带一路”致力促进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彻底摒弃了以往大国以意识形态划界、搞零和游戏、关起门来搞小圈子的陈旧做法。正因如此,“一带一路”收获了更大的亲和力和信任感。联合国副秘书长盖图如是评价:“中国不限制国别范畴,不会搞封闭机制,不唱独角戏,更不搞一言堂,这正是‘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的原因。”大道致远,海纳百川。站立在各国乃至全球发展需求的交集上谋划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一位欧洲学者所言,中国构建多边世界的理念在全球得到广泛响应,“这样的理念一旦付诸行动,人类就迈出了一大步”
观看一带一路纪录片第一集心得体会 篇4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
今年仅剩7个多月,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党员干部要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拿出“三劲”干好“三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拿出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认真劲”,干好脱贫攻坚的“精细活”
《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精神,其精髓是一种“匠心”。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是认真和精细的结晶。“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脱贫攻坚也是如此。党员干部要使出“绣花功夫”,细到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等具体问题上。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天女散花”为有的放矢;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坚决杜绝“蜻蜓点水”和“走马观花”。要牢牢把握“精准”二字,深耕细作,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中间,把准真症结、找准真需求、定准真措施,不拔穷根不停步!
拿出协作共进、敢闯敢试的“拼搏劲”,干好脱贫攻坚的“力气活”
决战脱贫攻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好比是在建一座房子,需要多工种和全体工匠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而不是各自为战。而建造房子的每一个工匠,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这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团结群众,与困难群众心连心,大力争取各级组织和各方面的支持配合,要拿出拼搏劲,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要充分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严字当先、实字托底,不打花拳绣腿、不摆花架子。要勇于直面问题和挑战,不能碰到困难就回头,遇到麻烦就回避,要下大力攻坚克难,专啃“硬骨头”,确保帮扶一户、脱贫一户。要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时刻保持攻坚克难的冲劲、韧劲、实劲,舍得出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不达目标不罢休!
拿出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钻研劲”,干好脱贫攻坚的“技术活”
追求卓越是创新精神的灵魂,它不是迂腐地因循守旧、拘泥一格,而是要追求突破、勇于创新,超越自我,不断拿出技术含量高且有创意的“新作品”。“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靠墨守成规、中规中矩是不行的,必须提升素质,敢于“接招”,不断摸索新路子、探索新方法、拿出新举措。要把“技术”派上用场,以甩开膀子的干劲、壮士断腕的决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要勇于创新,千方百计把本地的“小木耳”做成有影响力的“大产业”,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就业。要积极学习新鲜事物和新销售模式,充分发挥电商等新兴业态功能,以全新举措打开崭新局面。要坚决克服扶贫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苦干巧干,团结带领群众在脱贫致富道路上快马加鞭、蹄疾步稳,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2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因此,每一名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征程上,不仅要扶贫,更要“频”扶,要在民生谋事、精准扶贫、创新取经三方面持续“频”发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在“民生谋事”上要“频”俯身。“俯身问民需,事事总关情。”为民谋事不是一时之事,要形成“频”谋事、多做事、解难事的为民准则,把扶贫工作中的民需作为“频”谋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贫困群众的“大事小情”都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重点任务,为群众解决生活上的难事,不应怕繁琐、反复,只有“频”俯下身子“不耐其烦”地为其解决生产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其燃眉之急,除其后顾之忧,不惧“频烦”,真正用实际行动让贫困群众的心头上“温暖如春”,努力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以真挚感情打动群众,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认可,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群众基础。
在“精准帮扶”上,要“频”动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离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还有几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说形势逼人、时间紧迫,越是如此,我们就越要压榨推进,保证时间,“频”动脑想对策,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首先,精准帮扶要把转变群众思想作为基础,在精准识别、实时掌握贫困户信息的基础上,加强对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宣传解读,主动倾听群众心声,真实了解群众诉求。在掌握贫困群众第一手资料后,还要做到精确式指导、精准式帮扶,对哪个贫困村、哪个贫困户,该走什么样的脱贫路,做到“私人订制”“对号入座”,还要“频”动脑结合用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保障兜底等帮扶新举措,用“最强大脑”“频”发力,做到把脉诊断、循因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提高帮扶实效。
在“创新取经”上,要“频”抬眼。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在脱贫攻坚中,要把创新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坚实依托,“频”抬眼、望八方,不断地向各地的好经验、新做法取经,并依靠资源禀赋,扭住产业扶贫不放松,积极探索创新“旅游+扶贫”“农家乐+扶贫”“电商+扶贫”等脱贫新模式,千方百计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真正让困难群众的腰包逐渐鼓起来。近来,县长直播卖农产品、第一书记直播带货,成为了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技术创新性的一种扶贫方式,各地纷纷“频”抬眼,借鉴成功好经验,大力推进产业创新的同时,还不断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盘活已有的产业资源,又给后续脱贫带来更多的支撑和力量,更有利于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助力实现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双赢目标。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让所有中华儿女兴奋的重要时间节点,标注着历史前行的足迹,让人心向往之、行亦趋之,为了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这一历史性伟大目标,我们必定在民生谋事、精准帮扶、创新取经三方面“频”俯身、“频”动脑、“频”抬眼,久久为功、“频频”发力,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场“综合大考”中,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3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冲刺时刻,如何跑稳跑实跑快这最后“一公里”,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振精神、全力以赴,以“等不得”的态度、“急不得”的作风、“松不得”的意识,攻克最后堡垒,成功“撞线”。
只争朝夕,“等不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距离年底按期完成目标任务,还剩200余天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同时还要脱贫摘帽和疫情防控“双线作战”,各级各部门“等不得”,贫困群众更“等不得”。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员干部不容再有“等一等”“拖一拖”的观望心态,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如果还只在坐而论道,工作缓慢推进,这是典型的不作为、慢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扶贫干部,必须有紧迫感,保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全力以赴和时间赛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扶贫工作,将各项扶贫政策抓实抓细抓落地,扎扎实实真扶贫、扶真贫,夺取脱贫攻坚最后的胜利。
稳扎稳打,“急不得”。攻克贫中之贫同样也急不得,“急不得”并不是“不着急”,而是指不能操之过急、急功近利。如果只追求脱贫摘帽的“速度”,大搞层层加码,就可能出现“注水扶贫”“数字扶贫”等现象,导致质量无法保证,脱贫成果也必然禁不起检验。“欲速则不达”,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各地尤其是还未脱贫的地区,要保持“蹄疾步稳”状态冲刺起来,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走好每一步。每一个贫困地区、每一个贫困群众的致贫根源都不尽相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党员干部要沉下心来深入分析深度贫困地区致贫的原因和脱贫面临的困难,因人、因地、因时精准施策,下一番“绣花”功夫,脱贫摘帽自然水到渠成。
慎终如始,“松不得”。脱贫攻坚进行到当前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果,但留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广大党员干部决不能有松口气、歇一歇的思想,要始终绷紧弦,再加把劲。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西时提到:“脱贫攻坚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全面彻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还需做好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的文章。”各地各部门要“扶上马再送一程”,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深化扶志扶智,提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的自身造血能力;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4
当前,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防控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因疫情导致的脱贫再返贫等问题对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性的讲话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下达了“总攻令”、吹响了“冲锋号”。
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体现在履职尽责中,加大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帮扶力度。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要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心中,不断提升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让群众能够感觉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感到劳动有干头、生活有盼头、前程有奔头,真正享受到美好生活。党组织书记必须亲自抓脱贫攻坚工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把从严治党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让脱贫攻坚的成果真正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员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作为脱贫攻坚任务中的主力军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积极与村民搭建交流平台,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帮扶党员干部深入到联系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帮助完成微心愿,共商脱贫之策、共谋致富之路,落实好“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措施。促进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变“输血”为“造血”,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心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精准扶贫,发挥扶贫工作队的作用。扶贫工作队代表的是派出单位的形象,要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驻村扶贫攻坚工作队员。扶贫工作队要指导好村“两委”班子建设,着力提升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力,增强服务本领。严格落实好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坚持好常态化入户走访,认真落实“一户一策”工作措施,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大调研,督促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无返贫情况的发生和新贫困户的产生。积极谋划村级产业发展,深挖资源,结合村情实际,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努力促进村集体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努力提升农村工作能力,要认真总结经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农村工作、农民群众具体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严格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工作中做到率先垂范、勇于担当,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队”,农村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工作队”,为农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服务队”。
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最后的紧要关头,夺取全面胜利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思路、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打赢疫情影响下的脱贫攻坚战。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5
压轴题,通常是指考试试卷最后的大题目,这类题目难度大、分值高、综合性强,是决定考生能否得高分的关键性题目。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脱贫攻坚“压轴题”,党员干部要常谋“破题”之策、巧寻“解题”之法、笃行“答题”之道,啃下脱贫路上的“硬骨头”,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思深益远,善谋“破题”之策。“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虽已取得决定性成就,但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剩余任务艰巨,部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依然存在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增收难等问题。“善思则善行,善谋则善为”,科学谋划是答好脱贫压轴题的前提和基础。针对脱贫路上的问题和困局,党员干部要立足自身岗位职责,在吃透上情、把握内情、摸准下情的基础上,直面问题,摸准症结,思深益远,找准脱贫攻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统筹考虑破解脱贫难题的良策,为答好脱贫攻坚“压轴题”奠定基础。
巨细靡遗,巧寻“解题”之法。“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脱贫攻坚是一个关乎贫困人口就业、医疗、出行、上学、住房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工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论、合理的脱贫计划和精准致富路径。“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要答好脱贫攻坚“压轴题”,就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巨细靡遗,找到解决问题的“金点子”,点对点式靶向施策。党员干部要将党中央脱贫攻坚工作精神与本地区工作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户分类、因人施策,精准攻坚,创造性地寻求精准可行的方法,协调好脱贫路上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解决好解决脱贫路上难点、痛点、堵点、断点,为答好脱贫攻坚“压轴题”提供方法保障。
观看一带一路纪录片第一集心得体会 篇5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在一所小学里传出了一阵铿锵有力的音乐,让人激情澎湃。当然,这也令我们想起了战争年代……
在那遥远的战争年代,中国打仗的部队有两个:共产党和国民党。抗美援朝刚打完,内部又起了争执——共产党与国民党开战,之后,十分惨烈的“一江山岛”战役便出现了。那也是共产党第一次海、陆、空三军一起作战。而由于指挥不当,人员伤亡惨重。
如今,在烈士陵园,那些死去人的墓碑一望无际,不经让人感慨:虽只是一个小小的战役,却可以使人员伤亡不计其数!但正是这场战役,中国人民迎来了解放。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安居乐业的生活是那些逝去英雄的生命换来的!可这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吧!这些,我从口中得知。
可那些为新中国献出生命的人,可不这么想:邱少云为了新中国在烈火中焚烧却一声不吭;董存瑞为了新中国自愿当人体支柱把炸药包放在手上炸堡垒;刘胡兰为了新中国被日本人残忍的杀害,但她却英勇就义而无所畏惧……
这么多的英雄,只为我炎黄子孙在宇宙间挺起胸膛,只为我华夏神州成为真正盘踞东方的巨龙,只为我中华儿女真正抛弃“东亚病夫”的称号!这些人,令人敬重,也令人称赞。这些,我从书中得知。
战士们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走在最前端的领导者更是烙下时代永恒的记忆:_少年豪情,主苍茫大地之沉浮;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呕心沥血;开国十大元帅胆识过人,堪比诸葛亮!这些,我从影片中得知。
这些人,这些事,都为新中国——现在的我们安居乐业所付出。这样的太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长大后保卫家园,让我们的后代不受战争之苦,为我们的祖国争得属于她的荣光!《英雄儿女》第一集《祖国召唤》观后感二
二0二0年十月迎来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一九五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开国领袖_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38军。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相同,我的父亲母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和平,抗击敌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永远怀念他她们!
抗美援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打出了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尊严,表明了已经强大的起来的新中国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对他进行欺负。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来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更要有这种大畏的爱国气节和英雄气概。《英雄儿女》第一集《祖国召唤》观后感三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是一位叫宋阿毛的志愿军烈士生前写下的绝笔信。他是牺牲在长津湖战场上129名战士中的一员。他们在风雪中坚守阵地、阻击敌军六天六夜;他们以战斗姿势冻死在战壕里,枪口仍对着敌人;他们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斗精神的升华--“冰雕连”!
这组让敌军见了也肃然起敬的冰雕群像,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祖国的钢铁长城;用坚毅与顽强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铸就了中华民族魂。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证实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笔直的脊梁撑起了共和国,也撑起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他们就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这世上,从没有天生的英雄,谁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可总有一群人,从未辜负自己的誓言。有一分热,发一份光,把点点萤火汇聚成温暖人间的星河;把对祖国和人民的使命感、责任感薪火相传。三尺讲台就是我的“战场”,援疆之路就是我的新征程。秉承援疆初心,担当肩上使命,严守各项纪律,努力成为我们这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本溪援疆队伍中合格的一员。援疆不仅仅是一种家国情怀,更是一种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是我们驻守边疆的一种责任与担当。正因为我们援疆人能够把祖国放在心头,以祖国的利益为重,才能够做到无怨无悔。我们矢志奋斗,淬火成钢;纵然直面风雨,也能无畏坚强!《英雄儿女》第一集《祖国召唤》观后感四
他们,战无不胜;他们,毫不畏惧。把生命的滴滴鲜血点缀在伟大的祖**亲身上;他们,永远把祖国放在第一位;他们,战胜了叫做“纸老虎”的困难。
他们就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
战争,永远是残酷的。我们的亿万同胞们,经历了多少困难,才能赢得一点点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
食物,对于他们来说,吃到一碗米饭。就是他们最大的奢望了。听着曾爷爷在我们讲他过去打土匪、打日军、打美军的故事。曾希贤爷爷作为部队的大当家,想想当时的战友们吃的是什么?玉米粥。玉米粥听起来还不错,但事实上却是少许的玉米和熙熙攘攘的野菜。每一个人也吃不到多少。即使这样艰苦的生活,曾希贤爷爷照样带领部队的几十名战友英勇战斗。来到了土匪的领地,曾希贤爷爷把战友们分成了三排。“一排上!从东北方攻进寨里。二排上!主攻大门。三排上!来掩护所有成员。”他们毫不畏惧,冲锋在前。最后把那些烧杀抢掠的土匪们打的落花流水,为人民立了功。
曾希贤爷爷如今85岁了。他还与我们分享了许多伟大的,感人的故事。生命垂危的战士,在临死的时候,都还想着任务,想着祖国。最后曾希贤爷爷还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做四有新人。我联想到我的期中考试,对于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所面临的困难。我是微不足道的,我要继续努力。
曾爷爷还说: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现在没有战争了,但是我们要努力学习,要把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当做敌人。你战胜了困难就等于战胜了敌人。听了曾爷爷的话,我满怀信心,也希望自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明白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曾爷爷他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我们始终不会忘记你们:那些用生命来捍卫祖国的战士们!《英雄儿女》第一集《祖国召唤》观后感五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此后,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从中国的安全出发,又是从拯救朝鲜于危难之际的需要考虑,也是着眼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体现出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丁伟说。
在残酷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
专家表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狂妄势头,极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迫使对手签下停战协定,也为侵略者的行为划出了‘红线’,立起了守护和平的规矩。这条‘红线’就是:谁妄想独断地解决与中国有直接关系的任何东方问题,谁就一定要碰得头破血流。这条用烈士鲜血划就的‘红线’,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影响。”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邵志勇说。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尹正达表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抗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正义壮举,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援助,对中国、东北亚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
他说,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信邪、不怕鬼的强大气场,彻底粉碎了美国占领朝鲜半岛和围堵遏制新中国的企图,维护了中国东北部边界的安全,确保了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战略格局的长期稳定。
“这场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打乱了帝国主义扩张势力范围的部署,震慑了侵略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的冲动,彰显了新中国这一维护世界和平重要力量的崛起,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维护了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尹正达说。
美国军队使用全部先进武器,地面部队全部机械化;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武器装备相当落后。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袁野认为,在敌我力量悬殊条件下取得战争胜利,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实现了“以战争求和平”的战略目标。
观看一带一路纪录片第一集心得体会 篇6
纪录片《共筑未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出发,形象阐述“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深刻内涵,全面表现“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建设历程,以小故事阐释大倡议的方式,讲述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全片共分三集,分别为《大道致远》、《海纳百川》和《美美与共》,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发展历程,通过一系列鲜明而饱满的人物故事,阐明这一重大倡议如何为国际合作开辟新方向,如何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新动能,以及如何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纪录片《共筑未来》立足国际视野,记录了中国与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近三十个国家地区合作共赢、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故事;展示了白俄罗斯工业园、中欧班列、阿联酋哈利法港、英国伦敦红色巴士等“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互利成果;实地拍摄了沿线国家的历史遗迹、文献文物、民俗风情,以国际化语态和呈现方式,深入诠释“‘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共筑未来》观后感有哪些
如果说“一带一路”将为各国带来“百花齐放”的发展利好局面,那么雅万高铁贷款协议的签署就是最先开放的迎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尼落地开花,中国高铁技术、标准全产业链第一次“走出去”,带去的不仅是中国成熟完备的高铁自信,更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雅万高铁反映的是两国关系发展不断涌现的新动力,也体现了中国和印尼两国在全面深化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一带一路”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正在印尼生根发芽,雅万高铁的建设将为中国和印尼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将让中国高铁成为东南亚乃至世界的标杆,引领中国高铁进军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倡议国和推动国,本着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愿望,携手各国共同绘制“合作共赢”的世界发展新蓝图,为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更好的造福各国人民。
虽然经济全球化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问题,但中国已经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开展,向世人宣告,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愿意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努力、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责任和担当。“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中国为逆全球化开出的一剂良方,也是为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搭建的一个崭新平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一带一路”将成为发展中经济体影响世界的一个平台,在各国间经贸往来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助力各方实现协调一致,让沿线国家间的经济道路越来越顺畅,同奏合作共赢新乐章。
一带一路专题节目心得体会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大动脉,势必成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相关国家和地区贸易与人员往来便利化、实现经济融合的工具。笔者希望我们国家能借助“一带一路”这个国际合作平台,形成自己的品牌。我国作为世界高铁行业相对成熟的国家,铁路系统能发挥其优势,不仅仅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也为铁路运营管理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必将孕育新的生机,激发新的活力,将中国制造打造成中国创造,努力成为独一无二的经济与实力并存的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共同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寄托着我们共同的追求与梦想,汇集丝路沿线各国人民及各位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天得和以清,地得和以宁,谷得和以丰,民得和以生”。在和平文明之“一带一路”上,在扩大新兴市场,复兴、延伸、辉煌“经济走廊”的创新伟业中,中国铁路将展示更大的作为!
【观看一带一路纪录片第一集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一带一路纪录片《共筑未来》央视观后感09-25
2017一带一路心得体会11-18
一带一路个人心得体会1000字09-04
中国“一带一路”06-19
一带一路战略10-27
一路一带沿线国家07-06
“一带一路”开放战略09-28
财经评论(一带一路)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