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盛世的启示(共6篇)
汉唐盛世的启示 篇1
汉唐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最伟大的辉煌时代。这个辉煌的时代,不仅奠定了中国的国家版图,而且奠定了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国家文化形态。处于国家鼎盛时代的汉唐美术,是以一种罕有的文化自信,包蕴与融合各种外来文化的美术样式,从而形成了简朴浑厚、刚健质实、恢弘雄壮、雍容华贵的中国艺术典范。
今天,中华民族在历经近代的贫弱与苦难之后,也开始迎来了国家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代。应当说,从汉唐美术文化萃取的汉唐精神对于当代中国美术建设,也无不具有启示意义。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被动到主动学习西方文化的一百年,由此也形成了中国美术在引进、移植、参照与融合外来美术的过程中,开始了中国美术现代性与当代性的历史性转型。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大众与精英,几乎构成了这百余年来中国美术演进的矛盾运动。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形成了这30余年来中国美术多元多样的艺术生态,但我们在勇于学习、借鉴西方现当代艺术理念的同时,也在思想理论上自觉与不自觉地完全追随欧美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用欧美艺术史的演进逻辑来替代对于中国问题的研究与对于中国美术自主发展道路的探索。自信心的缺失,或许是当代中国美术建设的最大症结。自信,既不是盲目的自大,更不是消解自我存在的民族虚无主义和自我矮化的民族自卑,而是以关注整个人类的人文精神为艺术发展的思想内核,像汉唐美术那样在借鉴与整合中创造自己的民族艺术。中国美术的现当代性,只有不断地回到这个民族的元文化中,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这个民族与国家的现当代性的推进支点。
近代以来中国美术的演进经验告诉我们,封闭必然带来思想的僵化,狭隘必然导致文化的扁平。开放与包容,是中国美术借鉴外来艺术、融合创造本土艺术的前提。艺术人类学的原理还告诉我们,文化的单一性发展必然会导致品种的畸形遗传,而横向移植、混合杂交才能促进文化艺术的优选遗传。汉唐美术的精髓,其实就是开放包容的审美文化心态。在当代文明社会,也只有在开放的全球化语境中,才能真正成就中华民族文化与美术的伟大复兴。
汉唐文化对于儒、道、释三大学派的整合,完整地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在中国,没有哪个历史阶段能够像其他国家或民族那样被一种宗教信仰所统治,以儒学为经世治用、以道释为心灵栖居的文化崇尚,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外相补的特征。这种内外互补的文化形态,也决定了中国美术文化的超稳定性,由此而构成的这个民族的文化审美心理也必然是承传与创造的演变结构。这就决定了当代中国美术的演进与发展,即使是以欧美为参照,即使是纳入全球化艺术的外部环境,也仍然是以承传与创造为主体的递进模式,而非剧变式或颠覆式。汉唐文化所形成的这个民族的文化演进模板,还会在不同思想文化的时代进行刷新,但美术文化的结构形态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更。这意味着中国美术的自主发展与探索,完全可以在汉唐文化的审美结构中找到根据或基因。
总之,中国今天所进行的美术文化的.伟大复兴与在世界格局中的份额,都可以在汉唐艺术的精神中获得启发。
(选自《中国艺术报》20××年5月9日)
1.下列关于“当代中国美术”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世纪开始,经过一百多年的主动学习外来美术,中国美术最终完成了现代性与当代性的历史转型。
B.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来,中国美术不再单一发展,而是呈现出开放与包容的气象,艺术生态也多元多样。
C.当代中国美术已充满自信,无论是思想理论还是发展道路的探索,遵循的都是汉唐精神的思想与逻辑。
D.在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国家文化形态下,当代中国美术不能好高骛远着眼全球,才能实现伟大复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唐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奠定了国家版图;整合了儒、释、道三大学派,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
B.汉唐文化简朴浑厚、刚健质实、恢弘雄壮、雍容华贵,充满自信,以包容的心态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C.汉唐精神造就了汉唐文化的鼎盛。所谓汉唐精神就是开放与包容,开放包容的审美文化心态是其精髓。
D.汉唐文化以儒为主,以释、道为辅,三者内外互补。这种内外互补的特征,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稳定性。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近百年的民族苦难史与发展史,致使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大众与精英几乎构成了中国美术演进的矛盾运动。
B.汉唐文化的审美结构是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依据,中国美术的现当代性只有回到汉唐文化中,才能找到推进支点。
C.汉唐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当代中国美术即使学习西欧,其演进与发展模式必然是以传承与创造为主体的渐进模式。
D.汉唐艺术的辉煌表明,中国美术要发展并走向辉煌,就要以文化的自信为其精神的支撑力,放开心态,解放思想。
答案:
1.B(A“中国美术最终完成了现代性与当代性的历史转型”中的“最终完成了”错,历经一百多年的主动学习,中国美术才刚刚开始现代性与当代性的历史性转型;C“遵循的都是汉唐精神的思想与逻辑”错,当代中国美术仍缺乏自信,遵循的仍是欧美艺术的思想与逻辑;D“当代中国美术不能好高骛远着眼全球”错,当代中国美术还须放眼整个人类发展,才能实现伟大复兴)
2.C(“汉唐精神就是开放与包容”错,根据文中内容可以概括出,汉唐精神应以文化自信为主,兼具开放与包容)
3.B(原文说“中国美术的自主发展与探索,完全可以在汉唐文化的审美结构中找到根据或基因”,不能错误地理解为“汉唐文化的审美结构是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依据”,中国美术的发展也应与时俱进)
2017汉唐婚礼主持词 篇2
奠雁请婚、龙凤贴
主持人:高山流水天籁曲,琴瑟和鸣寄真情。烛光点点相思恋,双双鸿雁表忠贞。
主持人: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顺阴阳往来也。
催妆明志。
主持人:玉漏涓涓银汉清,鹊桥新架路初成。催妆既要裁篇咏,凤吹鸾歌早会迎。
【宝车辗驻彩云开,误到蓬莱顶上来。琼室既登花得折,永将凡骨逐风雷。】
从者:北府迎尘南郡来,莫将芳意更迟回。虽言天上光阴别,且被人间更漏催。烟树迥垂连蒂杏,彩童交捧合欢杯。吹箫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娥下凤台。
场内:
茶道MV
画外音:婚礼将启,整肃立。诸君安坐,以待正礼。
一、主持人开场白
静场:维,甲午年
己巳月
戊子日
依岁之证,以月之令,新郎***、新娘***,正婚庆典,吉时。
悠悠华夏
赤子我心
章服之美
华之以名
悠悠华夏
怀古吾心
静定儒雅
夏释礼行
承今秉古
结义之情
悠悠华夏
连理同心
天地君亲同证此景
鸣炮奏乐!
二、迎礼就位:
父母、有司、侍者就位。
三、开礼敬香-男方父母
伏以
天开地辟,便有人伦。女嫁男婚,方成夫妇。兹值才子小登科之日,正当新人大车驾之时,礼请*府老爷开礼敬香。
四、新郎入场、新郎请新娘入场
夫,泱泱华夏,历历风流。唯
婚礼者,彰显人伦之重。良辰吉日,贵友即下娇客之踏,首先有请新郎与众宾客见礼。
遥想芳容,情曳八荒。爱而不见,夙夜常思;
遥想玉容。星陈列张,爱而不见,辗侧长宵。
遥想芳容,夕映丹霞,明眸善睐,晓霞难眠
柔情妩媚,雅致华堂,香华锦被,乃盼卿颜。新郎请新娘入场!
五、新人共入喜堂、却扇
切探佳人相逢处,春熙曼舞,飞花时。但见鸿雁双栖双宿,庭前结手终相伴,净水泼街、鲜花铺路,子嗣延绵。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六、新人受诰书(制作金册)
主持人:“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请金册。
从者:奉天之作,秉地之和。顺祖先亲人之愿,从两人之意。新夫新妇,今日合家,结为夫妻。行婚姻大礼,盟誓于天地祖先,见证于亲朋好友。
七、沃盥礼+净手
沃盥入席(沃盥是西周礼仪,行礼前浇水澡手,以示洁净、敬慎、庄重。)
请新郎新娘行沃盥之礼。汉族的传统礼仪非常讲究洁净。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与世无争,这就叫圣善若水。接下来有请两位新人迎接来自天山雪莲圣水的盥洗,你们的爱在圣水的盥洗下能够相互包容。
八、新人敬香+奠酒祭祖先
新人沃盥,身心皆净,至诚至孝。正冠整衣,严谨守礼,仁义明德。婚姻大事,祭告祖先,家族护佑。
九、燃灯、设席、新人行对席礼
请新人相对而坐,行对席礼
十、同牢礼、合卺礼
新人同牢而食,以示相敬如宾。新人先敬天地,以感谢天地喜赐良缘。新人同席而坐,同席而食,食同一牲畜之肉,以示夫妻合二为一,将携手共度一生。
行合卺礼,就是现在所说的交杯酒。以示同甘共苦,永结同心。新人同饮一杯酒,以示同尊卑。至此,友好,水乳交融,永浴爱河。
十一、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敬茶(跪)、父母致辞
台词一:一拜天地:一拜赐良缘,二拜喜联姻,三拜结同心
二拜高堂:一拜知恩结,二拜记亲恩,三拜报春晖
三夫妻对拜:一叩首,喜结连理,二叩首,和和美美,三叩首,长长久久
揭盖头:秤杆新,秤杆亮,秤杆挑出金凤凰。
台词二:人皆天生而地养,婚姻乃天作而地合。
新人拜天地:正坐,行礼。
拜,兴;再拜,兴;叩首,兴。
父母生养之大恩,与天地同,新人大婚而图报。
新人拜高堂:正坐,行礼。
新人结为一家,自今而始,家庭同归属,生命共认同。相敬对方,如同敬天地父母。夫妻互行大礼,以明心志。夫妻对拜:正坐,行礼。
拜,兴;再拜,兴;叩首,兴。礼成,展身!
新人对双方父母行礼敬茶,以尽孝道。
新郎:父亲:愿克尽夫职、封妻荫子,请您用茶。
新娘:父亲:愿持家为业、礼敬高堂,请您用茶。
新郎:母亲:愿奋发不辍、不忘亲恩,请您用茶。
新娘:母亲:愿克尽妇职、相夫教子,请您用茶。
十二、全家拜谢来宾
十三、解缨结发、中国结铜锁结同心、交换信物
解缨结发为汉族之原创仪式,以示永生相伴相随,百年好合。
解下系在新娘头上的红丝绳;剪取新郎头上的头发;新娘将新郎头上的头发和自己的头发梳结在一起;将新人梳结在一起的头发剪下,用红丝绳栓好,放置在小盒子里面,百年以后,与夫妻身体同归大地。
有请新人行结发之礼,象征夫妻和睦,结发同心,永不分离。请新郎为新娘去缨,请新娘结发。(在这神圣的时刻,新人将进行传统的结发仪式。代表新人生命相依,命运相连。缠绵的情感就像这乌黑的发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辈子相连,相守一生,请将你们的合发珍藏在锦囊中,锁住你们一生的情缘,愿你们恩爱永不分离。)
有请两位新人在伴郎和伴娘的协助下交换信物。朋友们,在我国古代,古人认为每年大雁春天会南归飞回自己的故乡,只要交换了定情信物,从今以后,将会彼此心心相印。
十四、撒帐
撒帐上,千金淑女配才郎。大家来看满床笏,牡丹亭上好风光。
撒帐下,卷起珠帘对浣纱。取下钗钏玉连环,夜深又解罗裙帕。
撒帐前,杏花山上好良缘。双熊梦里万事足,吉庆图开福绵绵。
撒帐后,戴起金钗吹玉箫。弹动琵琶情意好,又把檀香扇子摇。
撒帐左,喜见红梨花万朵。打开妆盒白罗衫,金雀啣来双珠颗。
撒帐右,瑞霓罗挂锦云裘。身被绿袍黄金印,五代荣封万里侯。
十五、证婚人、主婚人讲话
十六、宣读完婚诰文
诰文:奉天之作,承地之合,顺父母之意,从新人之愿,新郎李**、新娘陈**今日行婚姻大礼,结为夫妻,合为一家,告曰:李陈联婚,合家同心。盟誓发愿,百年不分。毕生恩爱,相敬如宾。生养兴祚,昌荣家门。天地其佑,祖先其知,告于四方宾朋!
十七、执手行礼
台词一:请新郎新娘闭目、举手、行执手礼。长夜未央,庭燎之光。言念君子,玄衣纁(熏)裳。彼美孟姜,鸾(卵)声将将。颜如舜华,宛如清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天长地久,为尔佳缘。请赞者献百合。祝新郎、新娘百年好合。
台词二:妻出示双手,手心向下。夫手心向上,双手接住握住。
执子之手,与子共箸。执子之手,与子共食。执子之手,与子同归,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感谢苍天,此生复何求哉!
浅谈汉唐法律儒家化论文 篇3
一、封建法制史中的儒思想想之起源。
儒家思想这一中华文明智慧的明珠产生于先秦的春秋战国之际,其缔造者是历朝历代中国文人膜拜的孔子,当时社会处于从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剧烈动荡时期。在思想领域,西周以来的天赋神权观念已经动摇,反映并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也已崩溃。孔子对这些变化嗤之以鼻,希望恢复周代以礼为准则而构筑起来的社会制度,及其于这种制度而产生的社会秩序。为了这一目的,孔孟推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儒家思想核心,其中“仁”指的是仁爱之心,施于政治便成为仁政,“义”指的.是公直、正义;“礼”则指的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和家庭理规范,“智”则指的是智慧及其运用,而“信”则指信用、信誉。该五常及孟子加之以“勇”被后世儒家弟子奉为常理,常理――即不可违反的真理,时时刻刻都要遵循的定理。而在后世从政的儒家学者更是将这种信条施之以政,如“仁政”、“德王天下”更出现了后面的“引礼入法”。但以“礼”做为社会行为规范在那个思想动荡,战乱纷争的时代显然是不实际也不可能的。于是经过战乱过后,秦因其商秧变法而产生的强大国力统一中国脱颖而出,秦统治者所器重的法家思想给其带来了迅速的崛起,但也因其统治的残酷而迅速瓦解,因其统治者倾向于法家思想也同时给儒家思想以――“焚书坑儒”这一重创,到了汉代,经大儒董仲儒,才又将儒家思想重新振作,并成统治者和社会的主流思想,即以儒家思想做为思想统治之工具。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教案 篇4
历史:42(旧人教版高三)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贞观之治”及唐太宗的政绩;武则天的统治及其政绩;“开元盛世”及唐玄宗的政绩。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分析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的政绩,培养学生运用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的能力。
2通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盛世”这一历史现象,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和正确的历史观点。
3结合文中引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材料,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亲眼看到隋末农民战争的威力,接受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使学生认识,人民群众与阶级斗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她对唐朝历史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承前启后方面。因此,她在历史上也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3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教学要点
一、唐朝的开国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政绩
三、武则天的统治
1武则天称帝
2武则天的政绩
四、开元之治
1唐玄宗前期的政绩
2开元盛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重点: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理解。
本难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政绩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间的关系。
时和教具
一时
教学过程
一 讲述本具体内容之前,最好结合本以后所学内容,按历史事将整个唐朝历史轨迹清晰地勾勒出来,即建立——发展——鼎盛——衰落——灭亡。以此给学生一个较完整的历史图像。之后,可将本节教材知识结构做如下图示:
建立
兴起—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政绩
隋→唐
→ 盛世
发展—武则天统治←武则天的政绩
统一
顶峰—开元盛世←唐玄宗的政绩
二、“唐朝的开国”一目包括两个问题:唐朝建立;唐朝统一全国。
1唐朝的建立 原因:a在农民起义打击下,隋朝的灭亡已成定局;b农民起义军在中原浴血奋战,牵制了隋军主力;关中隋都长安守备力量薄弱;d李渊早已做好取隋而代之的打算。过程: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势力发展迅速。李渊打着安定隋室的旗号,进军关中,攻克长安,618年称帝,建国号为唐。从晋阳起兵到长安称帝仅用了一年时间。
2唐朝统一全国。李渊父子具有远见卓识,不满足于割据一方,做一隅之主,面对群雄纷争的形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事业。几年以后,唐朝基本上削平了隋末以来分裂割据势力,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三、“贞观之治”一目,1“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建议教师讲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二是“贞观之治”的概念。
原因:①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②隋末农民战争推翻了隋炀帝的暴政,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使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③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的个人作用也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基础。
概念: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教师需要进一步指出,这些措施构成了“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与隋末暴政形成鲜明对比。其内容有:
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皇帝充分发挥臣僚作用,减少了政策的失误。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唐朝的长治久安。②革新政治。唐初部分沿用隋制,但又有改革,沿用的部分隋制是因为那些制度不仅适应隋朝,在隋朝发挥了一定作用,而且在唐朝也能适应,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鉴于隋亡,制度又有所革新。关于革新、完善制度,将在“隋唐制度的革新”一节里讲,这里不必重复。
经济方面:①轻徭薄赋,劝农桑。隋炀帝无休止地征发徭役,迫使农民起义,唐朝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封建统治者立国的基础在农业,此项措施可以看做是“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基本的原因之一。②戒奢从简。这与上面的措施互为表里,一方面发展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大力提倡节俭,“贞观之治”的出现,与这种风气不无关系。
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唐朝的文化策略,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兴科举是继承隋制,以儒为师是继承汉制。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大办学校,就其规模、种类、数量和目设置,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
四、武则天的统治:建议教师讲清楚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武则天当皇帝的背景,二是武则天的政绩,三是对武则天的全面评价。下面分别阐述:
武则天当皇帝的背景:武则天登上皇帝的宝座,并非偶然。教材中提到了高宗懦弱多病。武则天协理朝政,逐步掌权。其实,她能掌权,与她所处的时代有关。当时,士族地主衰落、庶族地主地位上升。武则天利用庶族官僚势力,打击了反对她的士族,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三点:首先,破格用人和发展科举制度;第二,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这是武则天对历史最重要的贡献。武则天执政期间,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的时代,既使唐太宗政策得以继续贯彻执行,又为“开元盛世”做了铺垫。
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在历史上被肯定,主要由于她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但她也是一个有负面影响的人物,如她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大肆修建寺庙,晚年奢侈腐化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这些内容教材限于篇幅未写,教师讲时可提几句,但不必多述。
五、开元之治,“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①唐玄宗结束政局动荡混乱局面,社会相对安定。②唐玄宗即位前,亲历了不少政治斗争,有一定社会经验,比较留心政治,即位后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做到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③重用有才干的人。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政绩。这些政绩构成了“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
对其政绩,教材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选贤任能,刷新吏治。其目的在于克服武则天以来官吏冗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官府办事效率。第二,大力发展生产。这是“开元盛世”出现的根本。第三,限制佛教。可回忆佛教在南北朝时期有很大发展,隋唐时更为盛行,武则天大力倡佛的史实,说明佞佛给社会造成危害,劳动力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减少,人民赋税负担加重,限佛与大力发展生产是一致的。第四,实行募兵制。其目的是加强对边疆与内地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第五,大兴文治。除了教材内容,需要进一步阐明,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大兴文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兴文治又是唐太宗政策的继续,也是封建社会在相对稳定发展时期对文治的需要。
“开元盛世”的概念,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强盛,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如何看待“盛世”?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概括总结。
小结:唐朝建立,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统治前期,都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况,使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 篇5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掌握康乾盛世、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
2、能力培养:①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②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③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3、思想认识:①通过清朝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等政策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②通过文字狱的学习,了解封建专制的残酷性。③通过列举鸦片的危害,了解殖民主义的罪恶。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明初谁七次下西洋?(郑和)首航带了多少人去?(27800人)远航以前的朝代有这样的规模吗?没有。这说明朝是否强盛?(强盛)
2、清朝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什么政策?闭关政策。虽是闭关中国是否有产品卖出去?有。这说明清朝的手工业发不发达?发达。
课前导入:
以上都说明了明清的综合国力比起历代皇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头等强国。但从乾隆之后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中国从一个头等强国变成一个受侮挨打的国家。这其中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将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请同学们看第一框题,思考明清经济的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进入新课:
一、明清经济发展(板书)
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板书、提问)
从明中期到清前期(板书)清前期出现了一个盛世是?
2、康乾盛世(板书)
这个是盛世是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为什么说这一时期是一个盛世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板书:农业、对外贸易、商业),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答案。
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板书)
对外贸易: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板书)解释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贸易的出口值超过进口值。
商业:形成商帮、农村变成市镇和市镇的发展。(板书)解释商帮,是某一地域某一产业的商人为了对付市场竞争而组成的商人组织。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中国就有六个。
以上都说明了中国明中期到清前期的强盛,中国在当时仍属头等的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近代化是指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板书)封建社会是以什么业为主?(农业)封建社会之后产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它又是以什么业为主?(工业)。近代化就是指农业向工业过渡的阶段。明清时期近代化萌发的那些方面呢?课本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社会方面、观念方面、思想方面)请学生回答问题。
农业: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原来从事农业的人中已有一部分不务农了。有的做佣人,有的在官府做事,有的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都说明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为什么会把这一现象作为一个近代化因素呢?封建社会人们以农业为主,而农业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土地能随身带走吗?不能。也就是说在封建社会人们祖祖辈辈都只能在这块土地的住,不能离开。而工业社会,就象现在,你在公司做得不高兴了,你可不可以离开?当然可以。这就是工业社会人口流动性大。
观念: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升高。分别解释士农工商,提出商人的地位已超过农工。
思想:出现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从课本的小字来分析。
这些方面的变化,都说明了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从农业向工业演进的趋向。在前两框题中我们说了明清时期的强盛,那么在强盛的背后有没有危机呢?有。好,我们进入第三框题。
三、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看录像,思考问题:19世纪的中国和19世纪的西方都在干些什么?学生回答,然后总结:
西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同时向外扩张殖民地。
中国:紧闭国门、重农抑商、大兴文字狱,鄙视科学技术,强化专制主义。
特别利用课本的“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来讲述说明英俄等国在我国附近的殖民扩张,也就说明了当时的清朝面临怎样的危机。
中国闭关锁国,英国是否就放弃打开中国的国门呢?没有。英国用什么来打开中国的国门呢?鸦片。
看一段清朝时英国走私鸦片入中国的纪实片,让学生了解这一段史实,了解鸦片是一种什么东西。现在鸦片等同一类的东西统称为什么?毒品。毒品的主要种类有那些?吸毒品后当毒瘾上来时,会有什么症状?流眼泪,流口水。抱着头撞墙壁。全身的象蚂蚁咬一样,最后大小便失禁。让学生想象出的毒瘾上来时的恶心,从心中对毒品产生厌恶。同时强调正是由于这鸦片和清政府的各种政策,使中国从自古以来的世界上的头等强国沦落为挨打、受侮的国家。
小结:从三个框题,说明中国由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
练习:
一、填空题
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称为____。
2、明清前期手工业生产十分兴盛,盛世时期,中国的贸易出口值超过进口值,称为__差。3、19世纪初,中国的商业及城镇建设也很迅速,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__个。此时人们的观念也发生变化,__的社会地位上升。但这些都遭到统治者的压制。
4、明清时期,___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的货币之一。
二、简要归纳明清时期的主要危机
典型例题
例1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的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分析 题目中的四部作品是明清时期的著名古典小说,要求归类,给的内容限制是“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解答时既可以从肯定入手,也可以从否定入手,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都要以对这些作品的内容有大致了解作为基础。A项《红楼梦》就是通过对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史和一对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来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B项《水浒传》歌颂了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反封建思想跃然纸上。C项《西游记》更是借一个神话人物的英雄形象,来反映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可见,只有D项《三国演义》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它主要是描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答案 D
例2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都有丰富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手法
B.都描绘人间的爱情故事
C.都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D.都有反封建思想
答案:D。该题意在考查考生比较选择能力。题干的题眼是“共同点”,题项摆出类似点,经辨析可知:A、B、C三项不具备同点之意,“反封建思想”是共同点。
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2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2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 ②()→康乾盛世
A.顺治帝
B.乾隆帝
C.光武帝
D.隋文帝
2.清朝前期,下列由福建、浙江等省推广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高产作物是()
A.甘薯
B.棉花
C.玉米
D.双季稻
3.清朝前期,成为全国性的贸易市场的城市是()
A.南京
B.广州
C.北京
D.上海
4.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
A.农民贫阻,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B.民族资本受到外国侵略势力的控制
C.政府限制商品买卖
D.统治者控制专卖权,阻碍生产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康熙采取的发展农业的措施中包括()
A.奖励垦荒屯田
B.严禁土地兼并
C.重视兴修水利
D.多次减免租税
2.清朝前期已经成为商品的经济作物是()
A.棉花
B.甘蔗
C.粟
D.烟草
3.清朝前期,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包括()
A.云南的采矿业
B.四川的制盐业
C.台湾的制糖业
D.北京的采煤业
三、填空题
1.清朝前期的100多年里,耕地面积增加了_______(百分比)以上,人口迅速增长到________亿。
2.清朝_______时,政府严禁民间开矿,后来不断放宽开矿政策。乾隆年间_________的铜矿,有500多处;_________、______等地方的丝织业超过了苏州。
四、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
请回答:
①清政府后来的政策是什么?
②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③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五、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①这个画面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一种什么经济现象?
②这种经济现象比前一朝代有什么不同,表现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A
二、1.ACD 2.ABD 3.ABCD
三、1.40% 3.6 2.顺治 云南 南京 广州
四、①闭关政策。
②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③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由于与世隔绝,也妨碍了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五、①清朝初年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期待一场盛世繁花的相遇作文 篇6
我不知道,我和你的人生会不会有交点,哪怕只是一个直角的顶点。也许,可能永远都是平行线。但我想说的是,见字如面。
喜欢你的文章,喜欢你的语言,不知道为什么,对于你,我总有一种亲近感。觉得你成熟,稳重,睿智。我不知道怎样表达那份情愫,但它切切实实的存在我的心里。
看你的文字,都觉得心里踏实。那真是一种极度奢侈的享受,我沐浴在其中,不知归路。
我也幻想过,你在真实世界中的样子,但想来想去,也没有大致的轮廓,只有一颗细致入微的心和满载智慧和学富的大脑。也许你很深邃,是我望不到底的深水。即使风过也无痕,不起涟漪,平静如初,能容纳百川。
也曾期待过,与你的邂逅,将以什么方式开始,又以什么模样结束?也失落的想过,茫茫人海,你我相遇的概率,到底还是很渺小的,或许,以一辈子的时间用来碰面,都不足。那么,我可以请求老天让我下世为男么?继续寻觅你的.踪迹。我们说好,不见不散好么?这一世若无缘相见,下一世定要和你把酒对盏,彼此谈天。
看过一篇作文,名为《双生花》,觉得在尘世中,寻到理解自己的人真的很难。她有自己的影子,彼此志同道合,心照不宣。
你对于我,就是这么的一个存在。
在人世生活了十几年,多少人曾在生命中留存过,相处过,但都是曲终人散。彼此都只是对方的过客,不曾留下浓墨重彩。而你,不同,虽然我们不曾谋面,但你对于我来说,却似故人,只叹相识恨晚。
是不是会有一天,在哪个转角,我们不期而遇,短暂的擦肩,彼此形同陌路?我想,或许我会用特异的感知,发现你身上的流淌的熟悉感。
【汉唐盛世的启示】推荐阅读:
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论文09-29
汉唐古典舞05-12
开元盛世05-25
盛世明天作文10-23
盛世中国朗诵10-25
盛世中华朗诵词05-29
中国特色谱写盛世华章07-18
七年级历史教案开元盛世10-01
青春逢盛世少年当奋斗作文11-06
七年级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