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与人的感人故事

2024-07-15

狗与人的感人故事(通用4篇)

狗与人的感人故事 篇1

最近汉水之畔的老街接连发生了两件稀奇的事情,成为人们饭后茶余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个是忠诚的狗,一个是淳朴的人。

老街东头的李老爷终于病倒在床上,他老伴走得早,他一人辛苦地把二个儿子拉扯大,说了媳妇分了家。李老爷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开始二个儿子还来送东西,看看老人,时间一长就各忙各的,没有人影了。只有在路上捡来的一条老黄狗整日陪伴。李老爷常常对这条狗说话:“你和我一样,没用了就没人管了”。说着说着眼角流下了泪水,老黄狗趴老人身边一动不动,嘴里发出”呜呜呜“似人的哭声。

老人找人带信给大儿子,老大说,”去找老二吧,他家富裕点”。带信给二儿子,老二说“我看店铺忙,有时间就来了。“就这样老人病在床一个多月后生命垂危。

这时两个儿子都来了,准备为老人料理后事。买来了棺材放在房中,就等老人咽气。可老人不吃不喝三四天过去了,竟然还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二个儿子觉得奇怪。

还是老二心眼多细心,只看见这天天未亮,老黄狗叼着碗往老人嘴里倒水,用舌头舔舔老人的脸,老人微微地睁着眼,想用手摸摸狗头,黄狗主动把头伸过去,用头摩挲着老人的手。

老二心中一惊,想去看看老人时,黄狗竟然扑向了他汪汪地又叫又咬,老二顺手抄起了一根木棒,敲打在黄狗的头上,痛得狗子晕痛了过去。老二顺手把黄狗扔到了屋后。

老人看到了黄狗被打,气得浑身发抖,不一会就断了气,走了。第二天准备下葬。随着主事人大喊一声:”出棺“!那条黄狗竟冲了进来,又咬又叫地挡住了八抬。它忽然跳上了棺材,趴在上面,对着众人不停地哀嚎着,发出凄惨的声音,仿佛人在哭泣。

主事人大喊:”快把狗子弄走,太晦气了!”老大老二用木棍、砖头驱赶,狗子趴在棺材上左躲右闪,最后被赶了下来,狗在人群中乱窜,突然它仰头长啸一声后一头重重地撞向了棺材,陪老人一起去了。所幸二个儿子良心发现,把黄狗埋在了老人的身边。

老街西头牛记豆腐脑店主人牛二黑,有一身好力气,一个人能把推黄豆的大石磨推得呼呼转,一天做到黑不觉得劳累,但有点呆头呆脑,不爱说话,半天憋出一句话来也是慢腾腾的,人称二憨。亲朋好友好不容易给他找了一个乡下姑娘银花结了婚,夫妻俩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结婚七八年中竟然没吵过嘴,闹过别扭。当别的女人羡慕而又惊奇地问起银花时,银花幸福地一笑:“我们家二憨呀,就是嘴上没有,其实他心里比谁都热乎”。

要说起来二憨可真够不幸的了,开始是媳妇银花怀不上孩子,好不容易怀上了孩子,宝贝刚刚五岁,银花却突然间得了急病撒手而去,扔下了这孤狐单单的爷儿俩。街上人全过来帮着把银花安葬了。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一点点消失在山坡泥土中的银花的棺材,二憨呆呆地站在那,搂着哭得发软的儿子,嘴里就是那么一句话:“娃,莫哭,莫哭……”

转眼间,天晚了下来,乡亲们帮着忙完了一切,看一看乌云滚滚的天空,安慰了几句二憨,便一个个地下山回了自己的家。

当天夜里,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一早,人们便被小宝贝的哭声拉到了二憨家。家里空荡荡,宝贝己经哭得泪人一般,二憨却不知了去向。

乡亲们分头四处寻找,最后在山坡上银花的坟前找到了双手紧紧搂着石碑,身上紧紧伏在坟墓上已经昏迷的二憨,大伙七手八脚地把他抬下山坡回家,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他弄醒。醒来后,看着众人疑惑而又关切的目光,二憨只说了一句话:"银花……她怕……打雷……怕闪电!”

作者|戴新成 资深记者

公众号:小说大世界

刘东:书与人的特别故事 篇2

和所有爱书人一样,这个故事也照例是从“读书”开始的。刘东是一位从小就对文字着迷的读书种子。无论在“文革”时代一片“读书无用论”的社会舆论中,还是因“黑五类”子女身份而不得不辍学去干又苦又累的翻砂工之时,抑或是在90年代初期经济至上、文人沦为赤贫的社会氛围中,他只要“能独自猫在什么地方,随着性子打开书本”,就一定是乐不可支、兴奋不已的,并且还能随时浮想出各种独创的发挥来。借用作者的话来说——“对于书籍这东西本身,我还算是相当忠实的,甚至可以说,也许再没有别的什么能让我爱得这般永不反悔从一而终”。也正是出于这种对书籍发自内心的亲近和热爱,即便是在经济有些窘迫的时刻,刘东做学术的心情也十分笃定,欣欣然自己能以喜爱的读书为事业,幸运地避开了如今已被钱权“异化”和“分裂”的俗世生活!

当然,刘东与书的故事之所以“特别”,还远不在于上面提及的这些,更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还“意外保有了一种‘创造性转化’的制度遗产,所以竟能以驾驭图书市场为手段,来部分地对抗急速变化的市场化,抵消它在文化方面的短视效应”。作为80年代以来就积极参与种种“丛书编委会”的学人(他曾是“走向来来”丛书、“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等极具影响力的丛书的编委),他创造性地继承了这一制度遗产。从80年代末至今,他已经主编了多套丛书,其中包括了在学界业已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至今已22年,选题将近200种)和“人文与社会译丛”(至今已11年,选题已有100多种)。区别于只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化编书行为,作者为自己“设置了一个严明的底线——那就是不管内部阻力如何、外部诱惑又如何,也坚持只推荐最有价值的学术著作”。由此就可以想象,这样的底线带来了需要与各个层面反复磨合协商的众多困难,必得“咬紧牙关”方能“熬成传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中收有几篇为出版遇到障碍的著作所写的荐言,如《保持视界的弹性——为(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而投书》、《不应叫停,而应道贺——关于李零所译(房内考)的出版》等等。这都是今后回顾出版史的好材料。

不过,也正是这些超常的苦功,使得作者读书不再只满足着一已之个人兴趣,“而更有意无意地晕染成一种公共的读书氛围”,并且以出版带动大学学科领域的发展。比如,先出版了洋洋数十种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而后才在此基础上有了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国际汉学”的专业方向。除了这些图书工程以外,刘东还主编具有国际影响的、自负盈亏的民间中文学术期刊《中国学术》,还与专营学术著作的民营书店风入松书店、万圣书园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民间学术界的雏形”,以“一种迥然不同的文化生产模式”来应对“几千年来‘学在官府’的积习和几十年来计划经济的惯性”。

毋庸讳言,对于个人而言,这些编书活动也产生了另一个意外的收获一编书所得成了作者生存的一个辅助手段,使他有可能从经济上解放自己,进而也能更自由随性地发展自己的领域与性情。当然,这意外之获虽肯定是件美事,但正如作者在最近的一篇访谈中所说,“为国家社稷而贪功”才是自己坚持编书的根本动力。事实上,那些单为名利的编书行为注定是短视又短命的,也是绝对不可能“熬成传统”的。

故事说到这里,似乎还没有提到读书人常见的另一项功业——写书。这本书虽也收有几篇刘东为自己著作所写的序言,但数量和所占篇幅却远不及他为编书写下的文字。与所编之书的巨幅目录相比,其私人著述也确乎不算多(大约有三四种,且主要以文集为主)。这是因为他懒惰,或是缺乏才情吗?非也。刘东其实成名甚早,其文与思皆佳的本科论文——《西方的丑学》曾被收入《走向未来》丛书,早早就奠定了他的学术声名。那么,为何他没有乘胜多写几部专著呢?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因为他被大量的编书活动占去了时间,但从更深层面来看,这其实与他对于民间学术力量建设的重视和对于个人写作的慎重态度有关。关于前一个原因,前文已经谈及,这里只说说后一个原因。由于反感那些为职称而拼凑、“写得比想得还多”的写作自动主义,刘东宁愿用更多的时间来编书和积累,等到有了足够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自己也充分自信能够写出像样的文章了,然后再动手写大部头。也许不为很多人知道的是,刘东其实练笔甚勤,撰写的精彩论文不少,常见于各种期刊。只有经过充分沉淀后所撰的著述,才可能含有足够分量的理论创新,以与国内外学界进行深度对话。据笔者所知,随着思力和笔力的步入盛年,写作专著正被逐渐调整为刘东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大约10种书已经被列入了他的写作计划,其中不乏原创性和思辨性极强的哲学著作,而这些书所关注的话题则都是他数十年读书、编书、教书、写文时一直萦绕在心头、已经得到反复思考、急需一吐为快的问题。相信等到这些著作完成,今天介绍的这本《用书铺成的路》又可以再版增容,从而向我们展现一个更加圆满和完整的书与人的特别故事。

需要补充说两句的是,这个故事在今天之所以“特别”,除了主人公才情特异的缘故,其实还有几分因为现今社会的总体风气。说来可悲,在急功近利的现今社会,虽然每年的图书订货会开得红红火火,但真正爱书、懂书的人却越来越少。即便是以读书、写书、编书为业的学术界,在稻梁和职称的召唤下,读书也不再是兴之所至、愉悦身心的精神遨游,而是成了为论文写作而临时赶工的不堪其苦的“有期徒刑”;写书不再是有感而发、水到渠成的“千古之事”,而成了晋升分级、赶鸭子上架的急救篇章;编书也不再是以学术为准绳的学术推介,而成了专以市场和名利为目标的盈利行为。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原本应该是更加正态的书作者与书的故事,反倒显得愈加“特别”了。

由于这本书的文集性质,笔者不可能一一介绍书中文章的内容。关于这个特别故事的种种精彩细节,还要请各位读者自己去细细品读。不过,这里仍有必要提及的是,这本书作者的文章历来用笔讲究、风格独具,所以,即便只从文字本身出发,这本学者散文集也很值得一读。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研究所

动物与人的情感故事 篇3

“哎呀!有什么好打的!要问自己去问!”老头不耐烦的道,又自顾自的看起了电视。

“唉……”老太太轻叹一声,默默的做着手里的活计。已到了这点,明知道儿子肯定是不回来吃饭了,但依旧是放心不下。

晚上十点多,儿子儿媳终于回来了,儿子醉醺醺被儿媳妇扶到了里屋,待安顿好丈夫之后,儿媳把一个不大的纸盒抱到老两口面前。

“爸,妈,您二老看这是什么!”儿媳妇喜上眉梢乐呵呵的道。老太太迟疑片刻缓缓地打开箱子。刹那间时从里箱子里窜出一条小狗来,毛绒绒的,两只大眼睛非常可爱。猛扎扎的蹦出来,把老太太惊的心里猛抽了一下。老太太一惊一乍的模样,可把在一旁的儿媳妇乐坏了。缓了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

“买狗干什么?乱花钱!家里又没地养!”老太太愤愤的埋怨道。

“哎呀!你这老婆子!买都买来了,你还唠叨什么?”老头不耐烦道。

“爸!这不是买的,是我一块有一个专门养狗的同学送的。本来我还不想要,但看您二老挺寂寞的,咱家又没小孩,有个小狗给您二老解解闷也好啊!至于在哪养,还不好办吗?赶明买个狗窝不就行了嘛!累了一天了,我先去睡了!你二老也早点休息。”儿媳妇慵懒的伸个懒腰向卧室走去。

“那它叫啥名啊?”老太太急急的道。

“还没名儿呢!您二老看着起吧!”儿媳妇已进了卧室。

“老头子,你说给起个啥名好呢?”老太太问老头道。

“随便起个行了呗!给狗起名又没啥讲究的!”老头打着哈欠不耐烦的道,自顾自的进了卧室。

“唉……”老太太轻叹口气,看着狗愣神。想了半天也没想出给起个啥名好,只得等到明天接着再想。

自从家里有了条小狗,屋子里不再是那么闷了,多了些许生气。小狗天天闯祸,要么是把尿撒到沙发上,要么把屎拉到卧室里。老太太则提着抹布,气呼呼的跑前跑后,跟在小狗屁股后面收拾。经小狗这么一闹腾,家里也显得挺热闹的。老头的脾气也有所改观,不再是那么臭哄哄的了。

“老头子!你看看狗儿跑哪去了!咱们吃饭了!”老太太在厨房里冲老头喊道。

“哦!我去找找!”老头赶紧关了电视,起身在各个屋里寻找小狗的身影。找了半天也没见到小狗的影子。“这小狗崽子,跑哪去了!这小狗崽子••••••”老头捎着头皮嘟囔着。

“别找了!没看见他跟在你屁股后面吗?”老太太乐呵呵的笑道。

“哦!这狗崽子!原来藏在我后面啊!我说咋找不着呢!”老头抱起小狗,乐呵呵的戳了戳小狗的鼻子,没有丝毫生气的样子。又道:“看来得给这小家伙拴个铃铛。不然它藏起来,咱还真不好找!”

“吃饭了!吃饭了!赶明你去买个铃铛不就完了!菜都凉了!”老太太抱起小狗亲了亲。

第二天一大清早,老两口早早的出门了。说好的是让老头去随便买一个就完了,但老太太知道老头粗心大意,实在放心不下,怕买个次品回来。于是老两口就一同出来了。逛了一上午,跑遍了商场,也没寻到一个看上眼的。稀里糊涂的竟逛进珠宝店了。店里面的一个小金铃铛,让老太太乐不思蜀,相中了!

“你个老婆子!我买两条好点的烟你都说三道四的。给狗儿买个铃铛,还要买个金的。你就不心疼吗?”老太太恶狠狠的瞪了老头一眼,老头翻翻白眼赶紧把钱掏了。这老两口并非什么有钱人,也就是有俩退休金。这个金铃铛虽不是有多昂贵,但对二老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小狗戴上金铃铛之后,使劲的晃荡着脑袋。铃铛哗啦啦的脆响着,越发使小狗显得神气,这可把老两口给乐坏了。有事没事就看着戴着金铃铛的小狗嘿嘿的笑。

儿子儿媳见了之后虽嘟囔了几句,但见老两口那么开心,也不再说什么。反正金铃铛在自己家,又没什么损失。而且戴小狗身上远比戴人身上保险。谁会想的到狗会戴一个金铃铛呢?再说了,见过抢劫人的,还没听说过抢劫狗的呢!

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会想到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一天晚上老两口只觉得心惊肉跳,似乎要发生什么事,眼皮跳个不停。老太太赶紧给家里的那尊观音像上了柱香,嘴里不停的念叨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十二点了儿子还没回来,也不见来个电话。电话打过去无人接听。儿媳妇的电话占线着,打不进去。老两口坐立不安,急的老头直在客厅里背着手原地打转。小狗也感觉到了家里的异样,乖乖的趴在老太太怀里不叫也不闹。

老两口一直这么候着,谁也不肯先睡,一定要等到儿子回来再睡。晚上两点多电话铃响了,夫妇俩谁也不敢接。怔怔的看着电话愣神。小狗却突然汪汪叫了起来。这小狗很有灵性,每次家里电话铃响,它都会冲着老两口汪汪叫。这次也不例外。二老被小狗的叫声打断了思绪,最终还是老头接的。电话是儿媳打来的。说儿子酒驾撞死人了,现在已被警察抓起来了。她不知该怎么办了。

老头顾不得穿外套,踩着拖鞋就向公安局奔去。儿媳蹲在公安局的过道里抹着眼泪。见老头来了,赶忙跑过来,眼巴巴的看着老头。老头管不了人家是否在睡觉,即刻打电话给他的那些未死的老哥们,向他们求助。经过托人找关系,上上下下一翻打点之后。老头的儿子最终被判有期徒刑六年,赔偿死者家属十二万元。十二万可不是什么小数目,亲戚家借一点,朋友家借一点,终于凑够数了。这事暂且就告一段落了。

没过几个月,儿媳就要求离婚。老头挽留,老太太乞求,但还是没能留住。这下子一个囫囵的家就这么散了。事后老两口仿佛苍老了十岁,整个家里处处弥漫着一股死气。老太太时不时的就看着墙上的全家福发呆。老头为了还债,在街边摆了个修自行车的摊以垫补家用。晚上回到家就死劲的抽烟,或者直接上床睡觉。

天渐渐黑了,屋里也没有开灯,整个屋里泛着阴冷的死寂。老太太摸着小狗的小脑袋发呆着。突然小狗从老太太的怀里跳了出来,使劲摇着尾巴,冲着门口汪汪的叫。门开了,是老头回来了。累了一天,脸上的皱纹更是叠在了一起,但看到亲热的摇着尾巴的小狗,眉头顿时舒展了不少。吃力的蹲下身子,小狗立马跳到了老头的怀里。小狗的动作顿时让老头眉开眼笑。笑呵呵的抱着小狗,懒懒的躺在沙发上舒展一下僵硬的身体。

老太太忧愁的脸上露出一个浅浅的的笑容,出神的看着沙发上的一人一狗。

“你饿吗?”老太太问老头道。

“没胃口,你饿的话就做点吧!不饿就算了做了。”老头淡淡的道,一副无所谓的模样。

“那就算了吧!我也不想吃!”老太太说道,顺势也坐到了沙发上。

过了许久,小狗突然叫了起来。吐着小舌头,猛摇着小尾巴。只有在饿了的时候,它才会这样。

“你快去做饭吧!别把狗儿饿着了!”老头急急的道。

老太太抱起小狗亲了又亲,一个劲的道歉“狗儿乖!狗儿乖!是妈妈不好!是妈妈不好!把狗儿饿着了!妈妈这就个狗儿做饭去!妈妈这就去。”匆匆的奔向厨房。厨房里顿时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

狗与人的感人故事 篇4

日暮时分,总会有成群结队的乌鸦与麻雀飞回槐树林,成为当地一大奇观。

安然出生在槐树镇,并在那快乐地长大。她有个双胞胎哥哥叫平安,她的班主任李硕是一个比她年长五岁的大男孩,她的形影不离的闺蜜叫许晴,她有个死对头叫喜明。

这一切是安然在信里面告诉我的。

槐树镇中学与安然的家一墙之隔,宠爱她的父亲为了她方便进入那里玩,专门在墙上给她架了一把梯子。在安然的意识中,槐树镇中学就是她家的另一个院子。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我和安然就属于刚好赶上的那种。

那年我23岁,军校毕业,意气风发,在大西北一个边防哨所驻防。

那年安然15岁,贪玩的她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县一中,父亲给她交了1600元的赞助费,换回一张县城一中的录取通知书,可好强的她一把撕掉。 90年代初期,1600元不是一个小数目。气急的父亲实在舍不得打她,只把喝水的杯子狠狠地摔在地上。赌气的安然就那样踏上了北去的列车,她说她想去北戴河看大海。

我探亲归队,回阿拉善,在绿皮火车的第三车厢的第三排,安然站在了我的旁边,当时的她一头倔强的翘翘的短发,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庞,第一眼让我想起了太阳花。也许在她当时的眼中,我是很老的,因为我把座位让出来的时候,她说谢谢叔叔。

几个小时后,车到石家庄,知道原委的我把她“押”了下来,联系上她的家人给她买了车票,并送她上了回家的火车。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安然的来信,她还是任性地选择了槐树镇中学。

世界上总有许多事情是不可预料的,若我不回安然的那封信,以后也不会有我和安然的故事,然而红尘中的许多缘分都是冥冥之中注定。

安然的文字,轻灵欢快,极富才情,很难相信它出自一个15岁的高一学生之手。

在槐树镇中学,安然依旧随心所欲。有时候她会给我写信,当然她的信并不准时,有时候一个月没有一封,有时候一星期可能好几封。信中也是信马由缰,讲学校,讲同学,讲老师,讲槐树镇的槐花,讲槐河坝上清晨的夕颜花。读那些信的时候,我就觉得她的身边长着我一双眼睛,时刻看着她身边发生的林林总总的故事。

安然聪明好学,古灵精怪,不安分守己,脑袋时刻跑野马,有着强烈的叛逆心。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文学,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缘分掮客。安然好奇心特别重,有一次我讲了阿拉善的胡杨林,她就一次一次问我,胡杨林到底有多美?若是有机会,她一定会来看看!

岁月悄悄流失,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和安然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的兴趣爱好,思想变化,甚至喜怒哀乐都了如指掌。作为过来人的我一直对她欣赏有加。但是,我总是在信中劝告她,让她好好读书,因为上大学毕竟是农村孩子一种很好的出路。

在她的信中会出现三个人的名字,李硕、喜明,小晴。李硕是他的班主任,从信中可以看出他很喜欢安然。高二的下学期,安然信中说他们几个人准备骑着自行车去爬槐山,来回有40里地。第一封信的时候,她还是一种欢快的曲调,然而,等我收到第二封信的时候,安然告诉我人性太可恶,然后就永远没有了消息。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我判断一定发生了很不好的事情。

后来我又写过好几封信,可是没有收到回信。安然永远在我生活中消失了。

槐树镇中学是当地三流的中学,那里的同学考上大学的可能性很小。

没有安然来信的日子里,我心中空落落的,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总在不经意的时候会想起她,想起那个槐河岸边那个叫安然的女孩。

一年后的秋天,忽然又收到了安然的来信。她竟考取了江城的一所大学,正在就读,而学校就在美丽的东湖岸边。能联系上,彼此都很高兴,一种暖暖的情愫袭上心头,竟有一种特别幸福的感觉。

信中,安然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大学的生活让她如鱼得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自由奔放的个性,使她变得异常活跃。她喜欢读书,是有名的书虫,我就常给她邮寄一些她喜欢的小说和散文。每年春天,她们学校会举行大型的书展,我会给她邮寄一些钱,让她买她喜欢但是舍不得买的书籍,起初她是拒绝的,后来经我多次解释,她才终于接受。

不知道什么时候,安然的来信被手下的几个小兵偷看了,然后,安然成了大家的安然。

他们比我还关注安然的来信,每逢她的信来,就成了他们几个人的节日,我使用什么招数也隐藏不了。起初大家逼着我念,再后来信就成了公共的。当我把这消息有点懊恼地告诉安然时,她乐得哈哈大笑,其实信中内容都是阳光明媚的,犹如美丽的散文诗。最后鬼精灵的她找同学帮着写了几个假地址的信封,有的信她会放在那里邮寄过来,直到她毕业,竟然没人发现那个秘密。

就在那年冬天,小小的哨所收到了六条温暖的红围巾,原来安然考虑到小战士巡逻的时候天气寒冷,就和宿舍的六个姐妹一人织了一条,她没说哪一条是她织的,但是凭着感觉我选择了质量最次的那条,没想到竟然心有灵犀。因为就她那性子,绝对不擅长女工。

小小的哨所因为红红的围巾,温暖快乐了一个冬天。

四年的时光眨眼而过。她毕业的那年春天。我回老家去举行那个推迟了一次又一次的婚礼。顺便受小战士们之托,带着小虎从海南给她千里迢迢背回来的大海螺,还有兄弟们精心采摘挑选的野果四姑娘,半路拐到江城去看她。为了给她一个意外,我没告诉她具体到达的日期。走进那所美丽熟悉又陌生的校园,我一直想象着我突然出现在安然面前,她那惊喜的样子。

站在操场边,没想到我竟一眼看到了她。清晰地记着当时脑袋里好像过了一道闪电,内心感到一丝慌乱。她也不再是印象中那个青涩的小姑娘,个头窜出了好多,但眼睛依旧是那双眼睛,娃娃脸短发,是她分明又不是她。

一只排球向我滚来,随后跑来的是安然。我把排球扔了回去,安然接住,对我笑了笑。我相信她没有认出我,因为她随后又加入了打排球的队伍。说实话,她的排球打的很臭,几乎一个球也接不住,可是她一直在欢快地笑。

旁边有一个男孩儿,一个阳光清朗的帅气男孩,在安然下场后,递给安然一瓶汽水!男孩眼中满满的爱意,局外人也能感受到。也许这就是安然曾在信中讲过的那个男孩,她说,她好想谈一场恋爱,谈一场纯洁的恋爱,可是她谈不来。

有风吹过,是春天的风,带着莫名的花香,高大的香樟树沙沙作响,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每一棵香樟倾斜了身子,恰如其分地与对面的伙伴,架成了一个半圆的绿色顶空,一棵又一棵地覆盖了黄昏。

红彤彤的夕阳,醉了半个天空。

我终于站在了安然面前,轻轻地叫了一声,安然!意外来的太突然,安然懵懂了一下,两只眼睛里忽一下冒出了两颗闪闪的小星星,她一下子扑了过来,脸上的汗珠竟然有一滴轻轻的打在了我的脸上。

江城的三月,美丽的三月,为什么如此的美好?

接下来,安然荣升为主人,带我去吃武汉有名的热干面豆皮粉蒸肉小龙虾,她还把我带到武大的樱花树下。樱花开得梦幻迷离,恰到好处,似云似雾轻轻地飘在树上,抬眼是个晶莹透亮的世界,只见樱花不见天。

有许多同学穿着日本和服照相,同去的同学鼓动安然也穿上,可是她却恶作剧地选择了武士服,还拿了一把东洋刀,也许这就是她调皮的本性。最后同去的几个女同学硬把她塞进一件和服中。她轻轻地走过来,脸上满是羞涩。在大家的的哄笑中,有同学轻轻按下了快门,于是我和他,永远定格在那个方框中。她看着镜头,而我在看着她,但是我们两个人的距离很远。

安然面临毕业,她一个同学在成都,她说想去那里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顺路去美丽的三峡溜一圈。

三峡融融的春色很美。晚上的月亮很大很圆,峡江两岸,灯火阑珊,旅客们都回到了房间。风很凉,江边的渔火,慢慢地远去。我和安然站在甲板上看月亮隐隐,说着一些废话。当时的我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不知道什么原因,安然的情绪低落了下来。当我发现的时候,她的眼睛充满了泪水,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她说想起了一些往事,可她又不愿意多说。

从在火车上见她的那一刻,我和她已经认识了八年的时光。在我的眼中,她一直在用明媚的思想,一遍又一遍抛售快乐的阳光,我从来没有看到她这样过。她扑在我的怀中哭了起来,一直哭,一直哭。泪水湿透了我的衬衫。可是她一直不愿意说原因。她一直说她觉得自己是个罪人。她说“他”离婚了。那个他是谁,我不知道!

对着安然,我不知道我的感情是怎么样的,也许世界上真存在着那种比友情多一点,比爱情少一点的所谓第四种情感吧。在我的眼中,她就是邻家的小妹。在她的眼中,我就是邻家的大哥!对我,她的心应该是不设防。看到她哭,我的心在疼。我不知道她说的那个人是谁,但是我隐约的有点儿嫉妒他。

我和安然在重庆分手。她去了成都,我回了老家。举行婚礼后归队,继续我的军旅生涯。

一直以为我和安然能这样平静的走下去,到永远。可是探亲的妻子发现了安然的信,不依不饶,一直觉得我和安然有故事,一把火烧去了所有的信件和照片,还有那条红围巾以及为未出生的孩子准备的猫头鞋菊花枕。

妻子是一个很好的人,美丽贤惠,可是也可能因为太爱了,所以害怕,所以就小肚鸡肠。然后她逼着我给安然写绝交信,否则会直接去找安然挑战,并且也会去找部门领导。其实安然的信里面没有一丝暧昧,有的只是一个小女生的絮絮叨叨,充其量我就是一个能随意说话的人。但是,妻子已经失去了理智,就像一个红了眼的赌徒,不听我一丝一毫解释,如果不写绝交信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到时候受伤的一定是安然。

绝交信送进邮箱的那一刻。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我的心情。我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了两个小时。有时候我们不想伤害我们最喜欢的人。可是往往在最后,我们总是会去伤害我们最不想伤害的人。我知道,就安然骄傲的性格,她会永远地离开。

后来我收到了安然的最后一封回信,是写给我和妻子的,里面详详细细的说了我和安然的八年的情谊。并告诉妻子,不要误会。她说她有爱的人,这点可以让妻子放心。最后调侃,妻子眼里,我是一个宝,可是在她眼里就是一个小小的狗尾巴草。她说谢谢我这八年来给他的所有的亲情和温暖,永不再见!从哪些调侃中,我清楚地感觉到安然已经受了伤害,虽然她依旧在笑着说天高云阔。

一个月后,我忽然收到了一张一千元汇款单。上面寥寥几个字,互不相欠很美好。我莫名其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终于在和妻子一次吵架的时候知道了原因。她竟然拿着我写的一个信封。里面放上了一个纸条,写了寥寥几行数字,上面那应该是我给安然买书的钱和去三峡玩儿的费用。妻子竟然以我的名义去讨要了这部分钱!我不能形容我当时的感觉,心痛憋气得无法复加。我不知道安然收到那封信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若那份绝交信,她还能理解的话,这份讨要钱的信,会让她把我看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没见过一个请客的人还会去讨要请客钱。也就是这一千元钱,我想安然永远不会原谅我了。关键是她永远不会再知道真相。

这件事情不能想,它成了我永远的刺,刺在心里面,想起来心中就不是滋味。愧疚一次次啃噬我的心,永远没有解释的机会了,哪怕仅仅说一声对不起。

后来听小虎讲安然没有选择去成都,而是回到驿城,因为她舍不得远离父母,舍不得她的哥哥。只记着说她不想做老师,具体后来怎么样,小虎也不知道!

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地便利。闲来无事,我总是想起安然,想起我们曾经的过往,我也曾在网上寻找她的消息,无奈重名重姓的太多。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安然的博客,建于,里面的文章不多,几十篇。看着熟悉的话语,熟悉的文风,我灵光一闪,感觉是她,一篇篇读下来,果然是她,因为这里面,有唯一的一张照片。她胖了些,依旧是短发,可是笑容没变,那双眼睛没变。从文章中知道。她成了一名公务员,有一个高大帅气的老公。有一个阳光潇洒的帅哥儿子。她住在美丽的练江河畔。家里面养满了花草。还养了一个叫多多的二哈狗狗。我还在照片的书架上,发现了小虎的那个大海螺。

博客里有她的QQ号,于是我加了好友,可是我没有勇气去说一句话。因为安然就像水塘里的那条鱼,她一直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既然那条鱼过得好,就不要去打破水塘的平静吧。

后来安然又没有了消息,她的博客停留在,而她的那个QQ号也废弃不用了。

我转业回到了家乡的小城,成了一名公务员。和所有的人一样,天天开始过起平凡简单的日子。

的时候,小城有一个征文比赛,我无意在获奖名单里看到了安然的名字。她曾经对我说过这辈子若有机会,会来我生长的小城看一看。因为这个小城,在她眼里是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潺潺的流水,有四面环绕的群山,有甜津的猕猴桃,有美味的野蘑菇。

颁奖如期进行,我来到了获奖者下榻的酒店。坐在大堂里面,内心窃喜,也许安然来了,也许能再偷偷的见她一面。缘分就是那么巧。她和一些获奖作者,从门外进来,围着一个长长的红围巾,说着笑着。时光一下子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可是我始终没有勇气上去打一下招呼,因为那一千元成了我心里面永远不能解开的心结。

今年春天,我去参加一个笔会,认识了一个叫孙哥的人,他竟然是槐树镇人。于是我跟着他去了槐树镇。因为从内心里,我一直想看看安然从小生长的地方,看看她若干年前讲的那个槐树镇。

槐树镇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槐树镇,大片大片的槐林已被砍伐,但是槐河坝上的槐林还在,安然说曾在这里看到一窝小黄鼠狼和无数只刺猬。

我和孙哥走在槐树河的堤坝上。内心里,我想问问安然的消息,可是张张口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我怎么解释,我已经成了一个卑鄙小人。

缘分就是那么巧,孙哥竟然接到了安然的电话。我在旁边能听到她的欢声笑语,她回家看父母顺路给孙哥带了两瓶酒。只可惜她没有时间了,得立马返回驿城。

安然开车过来了,我竟然慌张的不得了,我不知道安然见了我会是什么样子。不过也许我多虑了,这么多年过去,我也不是从前的我了。也许即使我站在安然面前,他也不可能认出我。因为我胖了,老了。

安然果然没认出我,她甚至下车还和我握了握手,然后潇洒地离去。也许他从来没想到站在她面前的我,也许她早已忘记了我这么个人的存在。也许我和安然的故事早已遗忘在深深的红尘里,从来不需要想起。

人生有多少往事可以重来?生命有多少时光可以轮回?

如今,安然已人到中年,当年留在她心中的累累伤痕也许随着时光的流失早已慢慢抚平。

时下的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真情已变得特别珍贵,我更加怀念我和安然那一段不掺一丝杂质,纯洁无暇的友谊。

我多想给她道声歉,说声对不起,我多想告诉她我不是她认为的那样小人。当然还想告诉她,看她过得幸福快乐,真的很欣慰。

无意邂逅了红山书院,看到了里面的篇篇美文,最主要的是又看到了安然的文章,又看到了她的笑,多少话语,溢满心头,安然,你在他乡还好吗?

作者|安然

上一篇:《女冠子·淡烟飘薄》全词赏析下一篇:别轻易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