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感人故事

2024-08-11

中国当代感人故事(共14篇)

中国当代感人故事 篇1

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20位候选人事迹介绍

1、三十年如一日播孝心

曹翠花,女,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近湖镇人。说她平凡,因为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说她伟大,因为她30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把一对孤儿兄妹抚养成人,直至大学毕业;她30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多病的婆母、公爹毫无怨言;17年内,她一共做了1856双布底鞋送给全县15个乡镇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双肩和双手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2、爱润人间“傻子”情

曹伟,男,河南商丘人。他是127名贫困学生的“父母”长辈,更是全市200余名孤寡老人的“儿子”,每当“儿女”们需要交学费了,“父母”们缺少生活必需品了,他都及时送到。接二连三的好事,让曹伟对发展爱心事业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让他从内心里感受到了一种熟悉的温暖和爱心的力量。他坚定信念,要把“傻子”爱心行动打造成一个大家参与、共献爱心的慈善事业,使其成为葫芦岛市一个充满魅力的公益品牌。

3、一个老兵的大爱情怀

陈瑞明,男,满族,现住邢台市桥西区中兴路办事处冶金社区。入伍期间,曾赴老山前线参战。返乡后,成为邢台市桥西区民兵应急分队一名骨干,1996年邢台发生特大洪水,陈瑞明带领民兵应急分队在洪水中连续奋战几个昼夜,为国家和群众挽回、抢救经济损失数十万元,体现了退伍不退色的军人本色。并加入邢台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汶川地震后,成立抗震救灾牛城老兵救援突击队。陈瑞明先后被授予河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邢台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4、困苦家庭换回幸福情

2003年,傅维从河北丰宁嫁到怀柔一个特殊的五口之家后,便含辛茹苦照料年老体弱的奶奶和智障的公公、婆婆,以热忱的孝心和柔弱的双臂撑起了这个贫穷困难的家庭。从此,傅维家里家外一把手,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用行动书写了“久病床前有孝媳”的孝老爱亲之歌。6年的含辛茹苦,傅维牺牲了

一波三折的捐献过程体现了一个妈妈慈爱胸怀。如今林萍被人称为“无胆”英雄,不过她的开朗,做事情的方式,对生活的态度,还是和以前一样,“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她以一个坚决的决定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她以慈爱的心肠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10、大爱无声海峡两岸送光明

毛葆庆,男,台湾名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市荣誉市民。2005年9月,在台湾爱盲协会理事长毛葆庆的联系下,6只由台湾爱盲协会出资捐献的眼角膜,分两批运抵宁波,为6名宁波盲胞带来了光明的希望。毛葆庆多年来帮助很多的失明同胞重见光明,这是继台湾向大陆捐赠骨髓后,海峡两岸共同谱写的一首“光明”曲。此外,毛葆庆关心故乡的残疾人,他所在的台北市宁波同乡会先后向宁波残疾人捐赠了1900辆轮椅,赠送了1500根盲人白手杖,捐赠了2000只盲人专用语音有声手表。

11、智慧妈妈和智慧女儿

莫欣萌,49岁,南宁市人。她用快乐教育方法使孩子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被保送清华大学;她用快乐疗法和精心护理使妈妈变得“年轻”。她被媒体誉为“智慧妈妈”和“智慧女儿”。在莫欣萌的引导下,张弛成了品学兼优的学子。莫欣萌利用各种心理学知识跟母亲交流沟通,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整理出“精神护理”、“音乐疗法”等完整的康复方法。

12、《劝孝歌》行善动人寰

倪烈水,64岁,广东揭阳人。他一直把传播、践行孝道文化当作自己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教育下,很多不孝之子都悔过自新、改邪归正。他收养帮助教育了20多位贫困少儿,使他们大多都长大成材。为让更多的人受到孝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倪烈水利用两年多的时间撰写出版了《劝孝歌》一书,向社会捐赠1.5万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已成为劝孝行善的楷模。

13、一百八十六个孩子一个“爱心妈妈”

史金凤从收养第一名聋哑弃婴开始,十几年来共收养聋哑儿童186名,通过无私的爱心使他们重获新生,有的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有的孩子进入技工学校定向学习,有的孩子从学校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她用自己

欢说上一句悄悄话:妈妈,我也会永远孝顺您。

18、陪瘫痪儿走完四十八年人生路

萧金定,女,福建晋江人。萧金定怀着大儿子时,有一天突然肚子疼,不明情况的医生给她吃了药,儿子在八个月大时早产了。自此之后,孩子就开始发高烧、脑膜炎,医院也说这孩子可能一辈子都要在轮椅上度过了。从此之后,萧金定就负担起孩子的日常生活。吃饭、睡觉、洗澡,每一样常人看似简单的事情,却都要由萧金定来为儿子做,可她对患病的大儿子始终没有放弃过。48年的辛酸和操劳贯穿了萧金定的一生,母亲的伟大和平凡就是用一颗爱心铺就的。

19、一诺至孝三十载

谢延信,男,河南焦作一位普通工人。1973年,谢延信(原姓刘,后改姓谢)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7月,产下女儿仅40天的谢兰娥因病撒手人寰,临终前她嘱咐丈夫要照顾好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想着爱妻临终嘱托,谢延信开始照顾老人一家,为了省钱给老人治病,4元钱一双的塑料凉鞋,他补了又补,一穿就是6年;一件衬衣白天穿脏了晚上洗洗,第二天再穿,整整穿了10年。20、爱心传播育子经历

20多年如一日,山西的赵锁仙用日记追逐孩子的心灵律动。她从小女儿婷婷两周岁生日那天开始,为女儿记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35本、约200万字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两个孩子成长的每一天。她用特殊的爱培养了两个令人羡慕的女儿。大女儿杨娉娉1997年考入南开大学,如今在中国人民银行做博士后。小女儿杨婷婷1998年考入清华大学,如今在上海某跨国制药公司搞研发工作。赵锁仙先后被评为“中国首届百名优秀母亲”、“山西省首届十大杰出母亲”等荣誉称号。

百善孝为先。无论历史怎样更迭,对于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孝的传统不会变,孝的内涵不会变,孝的重要性更不会变。不孝父母,何以敬重配偶?何以教化儿女?何以忠于岗位?何以报效国家?对于个人而言,何时开始尽孝道?不是在成年后,不是在父母年迈时,而是在咿呀学语第一声:爸爸、妈妈后。

中国当代感人故事 篇2

用三秦“母语”讲述中国故事的标志性创作

1.乡土情怀———“长安乐派”的深情表达

“长安乐派”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李石根、鲁日融等先生提出和倡导的, 以陕西关中、陕北音乐为素材, 具有浓郁陕西地方特色的音乐创作、表演以及音乐教育发展理念和模式。[1]“长安乐派”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表现为民族器乐独奏、协奏或合奏, 作曲家以陕西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为题材, 以秦腔、眉户、碗碗腔、西安鼓乐、社火、秧歌、陕北民歌等传统和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 展示了三秦大地的历史和精神风貌, 在国内外影响重大。

2.民族魂魄———大汉三部曲的史诗歌唱

从1992年至今, 陕西歌舞剧院联合省内外各方力量, 连续推出了大汉三部曲:《张骞》 (陈宜编剧, 张玉龙作曲, 1992年) 、《司马迁》 (张平编剧, 张玉龙作曲, 2000年) 和《大汉苏武》 (党小黄编剧, 郝维亚作曲, 2013) 。这三部歌剧执著地关注汉代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为意气风发、血脉喷张的时代, 关注三位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历史巨人。艺术家以史诗般的宏大笔触, 将历史叙事与对现实的关注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三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当代民族化歌剧的代表之作, 也显示了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

3.走向世界———赵季平和韩兰魁的中国叙事

赵季平的音乐创作题材广泛, 体裁丰富。其音乐作品尤其是电影音乐在国内外获得了高度的评价与赞誉。除此以外, 他在大型管弦乐创作方面的成就同样为人称道, 代表性作品包括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组曲》 (1982) 和交响叙事曲《霸王别姬》 (1999) 等。在赵季平的音乐中, 脚下的土地、民族的历史、当下的生活是他持久关注的题材。在创作手法上, 赵季平善于将我国传统和民间音乐元素, 尤其是陕西的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诚如黎琦在论及赵季平的室内乐《关山月》和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时指出:作曲家“以当代中国音乐家的文化自信, 用现代‘母语’的中国叙事方式, 表达对生命灵魂、宇宙天体的感悟和哲思, 与前沿的西方艺术观念进行对接和碰撞。”[3]

浓郁的西北情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刻的抒情性是韩兰魁创作的重要特色。《两乐章交响曲》 (1989) 《音诗———丝路断想》 (2003) 等是韩兰魁的代表性作品。西北丰富而厚重的历史、严酷的生活环境与西北人精神中蕴含的生命张力, 在韩兰魁的笔下融化成一种朴实、大气、刚烈、多情的艺术表达。在创作技法方面, 韩兰魁是开放而“精明”的, 他从不排斥任何现代技法和观念。正好相反, 青年时期的作曲家曾经热衷于各种现代音乐风格的探索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德国留学的经历也使他对西方当代创作烂熟于心。在他的音乐中, 传统与当代、中国与西方达到了一种巧妙的平衡, 从而形成了一种貌似中庸, 实为成熟而持重的风格表达。

以开放和理性的心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自由穿越

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开拓者的姿态, 兼容并蓄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传统和技法, 创造性地理解中国历史并关注中国当下, 既是陕西当代音乐创作的特色, 也是其带给我们成功的经验。在笔者看来, 这种经验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即:清晰的创作理念, 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和谐的社会音乐环境。

1.重视本土文化, 兼容并蓄中西传统的创作理念

这里讲的创作理念, 主要是指音乐创作的关注点。从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技法发展来看, 现代音乐创作是一种典型的“个性化”写作。用崭新的手法表现独特的内容, 不仅是作曲者拥有的权利, 也是作曲者必须面对的艺术诘问。受“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影响, 很多作曲家的兴趣从对音乐表现内容的关注转向了音响本身, 进而形成了对音乐结构逻辑和个性化写作技法的痴迷,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作曲者对表现内容的忽视。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这种创作观念的转变逐渐影响到了音乐创作。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 陕西的专业音乐创作充斥着一种如饥似渴的探索精神。伴随着对各种西方现代音乐技法的尝试, 陕西涌现出了一批主要由青年学生创作的、堪称“新潮”的实验性音乐作品, 如张豪夫的《钢琴协奏曲》、刘铮的《云岭风情》等。与此同时, 一批西安音乐学院的骨干教师和中年作曲家在吸收近现代创作技法的基础上, 坚持以中国历史和民间题材为表现对象, 使用富有民族化、地域化特色的现代音乐语言创作了《长安社火》 (鲁日融、赵季平1980) 、《音诗·骊山吟》 (饶余燕1982) 等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以后的岁月里, 对三秦文化、中国传统和民间题材的关注与创作技术上的兼容并蓄结合在一起, 逐渐形成一种开放而理性的创作传统, 进而铸就了陕西当代音乐创作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风格。

2.提倡人文关怀, 关注现实生活的文化担当

重视历史题材, 重视传统和民间文化是陕西音乐创作的特色, 但是这一特色从来没有成为陕西作曲家回避现实矛盾的借口。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陕西, 曾有周、秦、汉、唐等十余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 丰富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统成为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由此看来, 当代陕西作曲家关注历史和传统题材是具备现实条件和理性基础的。同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变迁也为作曲家提供了鲜活的艺术题材。总体来看, 陕西当代作曲家注意将这种题材纳入音乐创作, 他们的作品在提倡人文关怀的同时, 也不乏对现实生活深层次的思考。在当代的创作中, 像韩兰魁的交响合唱《绿色的呼唤》这样聚焦当代社会重要命题的优秀作品, 就深刻地展示出作曲家对环境保护这一世界性热点问题的关注。

3.和谐的社会音乐环境———优秀音乐创作的土壤

音乐创作与音乐接受和音乐批评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优秀的音乐创作可以感染和培养音乐受众, 听众良好的反应可以进一步鼓励创作, 理性的音乐批评则可以使作曲家认识到作品的成败得失, 从而在以后的创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大汉三部曲”的完成固然与陕西歌舞剧院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有关, 但社会各界的热情鼓励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也不可忽视。虽然陕西还缺乏像“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这样高水平的音乐交流平台, 但陕西作曲家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交流, 开阔艺术视野, 丰富创作手法。在全省各界的支持和鼓励下, 陕西的优秀音乐作品在全国得到广泛的好评。

以“为谁讲故事”的文化自觉, 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

改革开放以来的陕西当代音乐创作实践带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其中最令人深思的是:生活在当下的陕西音乐家应该用怎样的音乐形式和音乐语汇来表达怎样的内容, 通俗地讲, 即:作曲家用哪种语言, 讲怎样的故事?

“讲怎样的故事”取决于“为谁讲故事”。毛泽东于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 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原则的问题。”[4] (P857) , 他根据抗日战争的斗争现实, 提出了新文化中的新文学新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这一原则。[4] (P855) 虽然今天的中国社会现实与70余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讲话》中的这一原则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习近平在论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 (P14)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看作是党和国家在追求“中国梦”这一执政理念下的切实举措。联系以上重要论述和实践的精神可以看出, “人民群众”的幸福始终是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石和出发点, 也是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让音乐作品为人民群众理解和喜爱,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激发社会“正能量”进而使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群策群力, 应该成为当代音乐创作的指导思想。

厘清了“为谁讲故事”这个问题后, 就可以回答“讲怎样的故事”这个问题。音乐家在音乐创作中拥有选择题材、风格、技法的自由, 也完全可以关注自己的个性表达。但是音乐家也应该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和社会责任, 意识到自己的音乐创作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 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 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5] (P34)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薪火相传的理想信念, 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精神保障。“大汉三部曲”选取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题材, 通过艺术化的构思, 将这些历史题材与当下的时代精神紧密联系起来。歌剧《张骞》表现出的百折不挠的开拓意识, 《司马迁》中忍辱负重的精神气质, 《大汉苏武》中忠贞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操等民族精神经过数千年的积淀, 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灵魂和血液, 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伟大复兴的精神基质。以上作品既是大众所熟悉和喜爱的题材, 同样具有艺术上的独特构思, 其成功的经验值得重视。

音乐是一种交流的艺术。音乐形式和音乐语汇如果要成为一种交流的工具, 就必须使交流双方、尤其要使听众能理解这种工具的规则和含义。而听众的理解能力是通过日常生活中所聆听和熟悉的音乐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的, 这种音乐显然就是本地区、本民族的传统和民间音乐。因此作曲家在锻造自己的音乐语汇时, 应该注意到音乐语汇发展的连续性和历史传承性, 有意识地将现代音乐技法、个人风格创新与本地区、本民族的音乐特点相融合, 运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风格、体裁和创作手法, 撷取中国历史和现实中集中体现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题材, 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成功的创作经验进行艺术化的提炼和表现。通过这种融合所形成的音乐语汇, 既是作曲家独特的表现手法, 也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当代音乐语言。前文所列举的优秀作品都可以看作是这种融合的成功范例。

“用当代的语言, 讲中国的故事。”的确是陕西当代音乐创作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李石根.社会主义民族音乐体系与长安乐派[J].交响,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1, (1) .

[2]李宝杰.文化整体性与长安乐派发展的基本理路[J].交响,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1, (6) .

[3]黎琦.从黄土地到世界当代中国音乐的文化坐标赵季平[J].文明, 2014, (3) .

[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 , 人民出版社, 1991, 6.

中国当代十大爱情故事 篇3

2.四十年一诺的爱情订单。1947年春节,余琦、刘自平按照传统习俗,举行了隆重的订婚仪式。由于战争和刘自平在政治上蒙冤,两人1987年才正式结婚。更让人感怀的是,余琦于今年10月1日去世,葬在她和刘自平最初相见的地方。

3.稻香村之恋。艾砂、马乙亚这对沈阳的诗人伉俪,60年的战争风云和政治风波都未能把他们分开。

4.写在云端里的爱。同是飞行员的刘文力夫妇经常由于飞行任务不能见面,而刘文力是国内惟一的女飞行大队长。33岁的刘文力突遭乳腺癌的侵袭,11个月后在丈夫的关爱和积极治疗中浴火重生,重新翱翔蓝天。胡锦涛总书记称赞她“很了不起”!

5.唤醒生命的爱。23岁的江苏男孩张剑与女孩燕子深深相爱时,一位富姐也向他展开狂热追求。后张剑带女友回到老家艰苦创业,不料,燕子突遇车祸成了植物人。在张剑倾心救助燕子时,富姐再次找上门来,愿支付巨额治疗费用换取张剑的爱情。张剑最终选择留在燕子身边,固守着一份坚贞不渝的爱情承诺。

6.用爱支起生命的脊梁。中央电视台戏曲节目著名主持人白燕升和他的妻子解放军某部的会计周佳在遭遇不幸时,爱情和家庭都经受住了考验。由于车祸,周佳身受重伤,极有可能瘫痪,在白燕升的精心照顾下,两年后周佳奇迹般地康复,没有落下任何残疾。

7.农家院的洋媳妇。山东农民邓忠和亚美尼亚护士姑娘努内结婚10年多了。结婚前从没干过农活的努内和丈夫一起耙地、播种、除草、割麦子……说起丈夫,努内的爱溢于言表:“如果没有他的爱,我可能早就回亚美尼亚了。”

8.爱比画美。台湾残疾画家谢坤山和妻子不同寻常的爱情写照。

9.爱在阳光下。2006年2月14日,王金云和蔡玲子在广东举行婚礼。2003年8月,刚出狱不久的王金云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上传到网上,此后,一个叫“江林”的网友经常在网上鼓励他。2003年,王金云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失足者帮教公益网站“中华失足者热线”,“江林”自始至终支持着他。直到见面,小王才知道“江林”是个美丽大方的姑娘。

感人中国抗疫故事作文1000字 篇4

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争精神诠释百折不挠的“中国气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指的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即便身上披覆的铠甲早已磨穿,依然胸怀豪情壮志,一日不打败进犯之敌就誓不返回家乡,这种奋勇作战、守卫故土的斗争精神着实令人敬佩。面对危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这场战“疫”,我们看到的是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集聚“最强天团”在站点“会师”,看到的是一个个憨厚“卤蛋头”的忙碌不迭、片刻不停,看到的是一张张口罩背后被勒到痕迹泛紫、略显浮肿的面颊脸庞……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需要陪伴、也有老人孩子需要守护,但仍毅然决然地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去,不破疫情誓不返乡,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与精神令人动容,这也是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中国气质”使然。

以“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的团结精神诠释共同迎战的“中国气质”。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推崇团结的力量,懂得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团队中去发挥积极作用,而“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指的正是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就能获胜的道理,只要人们一起与风雨搏斗,共同经历患难,就能够赢得最终的辉煌成就。同处第二“梯队”的广大党员干部、基层社区工作人员虽然没有肩负救死扶伤的重任,没有专业化的防护服、护目镜,但他们每个人都做到各尽其责、各就其位,认真履职尽责,从分片包干、挨家挨户地对外来人员走访、排摸登记情况,到测量体温、发放口罩、为居家隔离的居民买菜送菜等,虽然他们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但也为用汗水筑牢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完美诠释了团结出合力的“中国气质”。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守纪精神彰显同仇敌忾的“中国气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指的是竹子将根部深深地扎进了岩石中,面对风吹雨打依然保持坚劲挺拔的姿态,支撑它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中国人素来喜欢热闹,爱串门、走亲戚、唠家常,但因为疫情的持续扩散,人们都很自觉地少出门或尽可能不出门,认真做好个人防护,不去人多的场合,减少人群集聚,以高度守纪的大局意识,以从我做起的实际行动织牢疫情防控更为广大、坚不可摧的“防护网”。同时,还有不少企业即便冒着业绩亏损的风险,规定外地返城人员应自觉居家观察14天再复工,或采取人员错峰、轮岗上班等举措,进一步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正是因为他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力部署下我们能够打赢这场阻击战,身体力行地把疫情生生“捂”住,从而为疫情拐点的早日到来赢得时间。在他们身上,无不彰显了灾难面前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中国气质”。

当代中国体育明星励志故事 篇5

关于宁泽涛的巡回游泳会,这个设想只是来自于迷妹们的一个脑洞,却足以窥见大众对这位泳坛小鲜肉的喜爱。很多时候,偶像的存在不仅仅让粉丝惊叹、赞赏、两眼放光,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燃剂,让你我平凡的人生多了前进的动力。就连自带偶像光环的宁泽涛,也有他追逐的目标。在宁泽涛的桌上,一直有一本《菲尔普斯自传》。宁泽涛说:“菲尔普斯是我的偶像,他的霸气对我影响最大。”情绪低落时,宁泽涛就想起偶像菲尔普斯,用“菲鱼”的经历来鼓舞自己,而偶像最让他折服的一点,就是自信。

高三励志故事感人故事 篇6

亲爱的同学:

你好!刚刚参加完清华大学20自主选拔的你,此刻在想什么呢?是在惴惴不安地等待结果,还是自信满满地开始准备接下来的复试?是依旧停留在高考的紧张情绪里,还是已经放松心情适当享受高考后短暂的闲暇?

我们非常欣赏你对清华大学的热情与向往,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何其幸运,我们得以在茫茫人海中,与优秀的你相遇。

是你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在艺术、体育、学科竞赛等各类舞台上耕耘青春,看到了青年学生身上的无限可能,看到了披荆斩棘、无所畏惧的青年精神。

对于你来说,参加清华大学自主选拔的这段经历也许为你的人生带来了经验与成长;对于清华来说,这也是我们无比珍视的财富与宝藏。

但我们还是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在本次自主选拔中,我们未能给你理想的结果。

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万千优秀学生中做出选择,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相反,抉择过程十分艰难痛苦。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需要换位思考,需要无比谨慎,需要为每位考生闪着光的人生负责任。

而最终做出的决定,永远是带着遗憾与痛心的。正是这份遗憾与痛心,激励着清华不断完善招生选才体系。是你的出现,让我们能更好地去反思与衡量“优秀”的意义。

相对于一个单纯的结果,我们更想让你了解:

自主选拔只是通往清华的道路之一,与清华结缘永远都不会太晚。

你身上的闪光之处我们都看在眼里,这使我们相信,你在此前的每一天都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拥有了引人注目的积累与收获。

自主选拔的遗憾只是宣布你我暂别,并不代表你我无缘。只要你执着追梦,清华园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人生的路口有很多,无论自主选拔,还是高考,都只是其中一个。

在我们备战高考时,我们也曾以为高考就是人生最重要的分岔路,它会决定一生;但当真正告别那段岁月后,我们发现,其实它只是人生的一个短暂阶段,它永远不能定义“我是谁”“我能成为谁”“我的人生会不会有价值”……

未来的选择还有很多。曾经无悔地奋斗过,没有因为成就而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挫败而一蹶不振,这就是这段岁月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我们不愿刻意历历细数一路走过的艰难与荣光,因为梦想还有来日方长。

清华传承的品质是自强不息,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给了自己不去优秀的理由。我们期待你整装待发,再次奔赴心中的芳华。

我们真诚地希望,这份结果对你能有所助益。希望它为你增加的是勇气,而非自我怀疑,希望它为你带来的是收获,而非忧愁焦虑。

请你相信,我们珍视你的每一份努力、每一分热爱。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充满奇妙的花火,与源源不断的惊喜。

中国当代感人故事 篇7

4月17日上午,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来到了玉树震灾最严重的结古镇扎西大同村, 结果村里的村干部都不见踪影, 他为此十分生气。当察看到一个物资发放点时发现村干部全在那里。强卫书记这才知道, 才哇和他们村里的所有干部和党员这几天一直在几个物资发放点忙着分发物资, 安顿灾民, 基本没有合过眼。强卫书记接着问村民对发放物资满意不满意?村民异口同声地说:“满意!”当得知扎西大同村的书记才哇家里死了三口人, 但是他一直没顾上, 白天晚上一直在为村里的事情忙活, 强卫动情地对才哇说, “我特别感动, 我特别要感谢你。你的身上, 体现了我们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我感谢你!”说到这里, 强卫书记声音有些哽咽, 他连续说了好几个“感谢你”, 然后紧紧地握住了才哇的手。才哇将头凑过去与书记的头碰到了一起, 周围的村民十分动容, 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故事二心系同根爱

郑丛辛是玉树赤古藏源贸易公司经理, 当得知母亲与弟弟遇难的噩耗后, 立即从山西驱车返乡, 途经西宁时购买了价值20万元的救灾物品。当他15日到达结古, 获悉母亲及弟弟的遗体已火化的消息后, 郑丛辛强忍悲痛, 积极投身抗震救灾, 将20万元的救灾物品分发给了扎西大同村受灾村民, 并把母亲诊所里遗留的价值10万元的药品捐给了灾区医疗救治点。

故事三一片丹心写赤诚

玉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才仁达哇从废墟里爬出来后顾不上救起被砸断腰椎骨的妻子和惊恐的母亲, 在三天四夜里, 全身心投入组织党员群众抗震救灾。紧张忙碌的工作, 虽然暂时使他忘记日益严重的病情, 但肋部的剧痛已经让他直不起身子, 原来他在房屋倒塌时被砸断了肋骨。县委领导得知这一情况, 让才仁达哇马上停止工作进行治疗, 他却执意不去, “这么忙, 我怎么能走?”可是, 他的病情很快加重, 县委领导下命令要求他必须停止工作抓紧治疗, 才仁达哇这才极不情愿地被送到西宁治疗。

故事四藏汉一家亲

西航电站附近的一块空地上, 分别住着藏族姑娘措毛、汉族大婶、回族阿娘三户不同民族的人家。在灾难发生后的起初几天, 绝大多数的受灾群众都以方便面为食, 蔬菜相当紧缺。天快黑了, 藏族姑娘措毛正在烧水, 准备给抢险救灾归来的家人泡方便面。这时对面帐篷的汉族大婶拿着一棵白菜走过来说:“来, 家里还剩三棵白菜, 我们三家每家一棵, 做给家里人吃吧”。说完将白菜送到措毛的手里。朴实的话语, 像潺潺暖流淌进措毛姑的心理。

故事五擦掉眼泪面对坚强

玉树州建筑公司职工索才哇, 是一名黑黑壮壮的玉树当地藏族干部。在三天的施工作业中, 他连续奋战, 每顿只吃一个馒头、喝瓶矿泉水, 自始至终坚守在施工现场, 并在维持现场秩序、沟通受灾藏族群众与工程救援队之间的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震使他家里30多个亲戚朋友遇难, 而他的家离抢险现场也仅有百步之遥。但在抢险过程中, 他一直强忍着悲伤, 顾不上去掩埋逝去的亲友, 更没有抽空回家去看看。在抢险中, 哪里最危险, 他就第一个冲向哪里。即使胳膊肘被水泥板及砖块划伤血流不止, 他也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每当施工间歇, 他都满怀着希望一次次爬进垮塌的建筑物夹缝中去寻找幸存者, 但严酷的现实却一次次让他失望。“玉树是我家, 我热爱这里的一切, 更怀念在地震中逝去的一切。”他的这句话最能代表许许多多玉树人的心声。

故事六永远的丰碑

地震的发生造成山体塌方, 堵塞了所有进入玉树县城的道路, 正平路桥公司组织人员抢修被堵公路。李德业主动申请到抢险一线, 冒着不断的余震与工友们一起奋战, 每天连续工作18个小时以上。李德业与工友们不顾夜间零下十几度的寒冷和严重的高原反应, 将自己身穿的棉大衣脱下来, 硬让给了疏导交通的民警, 自己却穿着单薄的衣服, 用手中的铁锹拓宽震后塌方抢修出的便道。由于体力透支严重, 4月18日, 李德业得了感冒, 他怕领导知道没去医务室治疗, 而是偷偷地在工地跟工友要了点感冒药。4月20日在清理塌方现场时, 由于过往车辆多, 李德业临时担当起了指挥交通工作。一辆不听指挥的无牌照越野车在超车时, 将他撞倒。李德业站起来, 二话没说, 继续指挥交通。工友纷纷劝他去医务室看看, 他坚持不肯离开现场。坚定地说:“现在人员这么紧, 去看病得耽误多少灾民的救治。”

4月23日, 李德业的感冒没有好转, 继续坚持在清理山体塌方的战斗中。10天来他没有离开过工地, 始终坚持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确保生命线的畅通。下午3时由于劳累过度和疾病, 铁铮铮的汉子昏倒在工地上, 工友将其抬往医务室。11时李德业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经省卫生厅和山西医疗救援队的全力抢救, 终因病情严重, 于12时20分因公殉职。

中国当代感人故事 篇8

老汉名叫刘益标。54年前,他和父亲因逃荒从江苏来到河南。生命垂危之际,伊川县一个小村庄上的村民给他一个白蒸馍和一碗菜救了他的命。从此,他铭记这“一饭”之恩,为报答河南人,倾尽所有,饱蘸心血,谱写了一曲感恩的颂歌。

为报“一饭”之恩来河南建农场

1960年8月,刘益标位于江苏邳州的家乡发生洪灾,田地被淹没,房屋被泡塌,庄稼绝收。为了寻条活路,村里的老百姓纷纷外出谋生。刘益标和父亲也坐着火车来到河南洛阳,最后流落到伊川县吕店镇袁庄村,在村头一座破烂的庙里安顿了下来。

村里来了逃难的外乡人,袁庄村的乡亲并没有拿刘益标父子当外人。看他们可怜,当地老乡给他们送粥送菜,让幼小的刘益标心里非常温暖。在挨饿的日子里,有那么一顿饭,救了刘益标的命,让他终生难忘。

1960年9月的一天,父亲外出找活儿干,留下饥肠辘辘的15岁的刘益标一人在庙中。中午时分,刘益标想到村里讨点儿饭吃。走出庙门没几步,他就饿得昏倒在村头的路边。这时,村里一户人家有人外出,发现了躺在路边的刘益标,就把他背回家中。刘益标清楚地记得,这户人家的一位大娘给他拿来一个大大的白蒸馍,还端来一碗菜,菜里竟有几片薄薄的肉片。刘益标几口就干掉了那个大馒头。吃菜里的肉片时,他把肉含到嘴里不舍得下咽。大娘笑着嘱咐他慢慢吃,别噎住了。刘益标一直忘不了饥荒年代里那顿救命的饭,更忘不了那位把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好心的大娘,她成了他一生中最想报答的恩人。

靠着吃“百家饭”,刘益标和父亲活了下来。一年后,饥荒逐渐过去了,刘益标和父亲也要回老家了。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与刘益标难分难舍,一个小伙伴难过得哭着说:“标子,这辈子还能见到你不?”刘益标坚定地点点头:“等我长大挣钱了,还会回来看你们的!”

回到家乡后,刘益标上学、工作、成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不管什么时候,他总忘不掉河南那位给她白蒸馍吃的好心的大娘,忘不掉那些纯朴的乡亲以及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小伙伴。

利用工作出差机会和退休后的闲暇时间,刘益标也曾多次到洛阳寻恩。由于离开河南的时间太长了,当年他还小,只依稀记得袁庄村那座他和父亲栖身的破庙,村庄具体在什么位置却记不起来了,因此一直没有找到他曾经居住过的那个村庄。而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报恩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

2012年,刘益标前往洛宁上戈镇寻找朋友。在一位老乡家里吃饭时,老乡端出一盘又白又圆的蒸馍,他拿起来咬了一口,竟然与50多年来萦绕在他心头的那个白蒸馍的味道一模一样。瞬间,他泪流满面……当时他就下决心,要留在这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边干边打听那个袁庄村。

刘益标发现,上戈镇素有“中原苹果第一乡”的美誉。但由于当地的种植方式比较单一,仅靠种苹果的微薄收入,老百姓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只有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才能使村民致富奔小康。于是,刘益标准备做一名带领村民致富的先行者。2013年1月,刘益标和上戈镇里峪村签订了200亩土地承包协议,建了一座农场,取名为丰泰农场。

农场挂牌那天,镇里的领导也赶来剪彩,村里的百姓都赶来参加了挂牌仪式。仪式上,刘益标激动地宣布:“感谢领导和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我刘益标一定尽力把农场搞好。将来成规模后,我就把农场捐给当地,以报答50多年前河南人对我的‘一饭之恩!”

为实现愿望顶着压力苦干

刘益标的老伴儿李秋虽然支持丈夫报恩,但不同意他搞农场,怕他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可刘益标却像着了魔似的一趟趟地往河南跑,而且需要很多钱。刘益标的儿子在上海打工,还没有买房,家里存的钱本来是留着给儿子买房用的,可他非要取出来投到农场里。李秋不同意,和丈夫吵了起来。刘益标是个犟脾气,认准的事情八头牛也拉不回来。老伴儿不拿钱给他,他就写借条,说农场见效益后就还钱。李秋不忍心让丈夫为难,无奈之下只得取钱给他。

上戈镇当地的村民对刘益标这个外地人也持怀疑态度。因为当地常年降水少,老百姓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对于刘益标想引水上山、开辟一个大水池养鱼养鹅的想法,大家都认为他是异想天开。刘益标不理会别人的闲言碎语,顶着压力按他的思路走。他不仅在山上种植苹果树,还套种了山芋、西瓜、药材。这样,就能以种植促养殖,以养殖反哺种植,充分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

一年下来,刘益标先后投入30多万元,比原来的预算多投了10万多元,实现了引电上山、引水上山的构想,开辟了一个大水池,养上了鱼和鹅。通过一年来对农场的运营,使刘益标明白了一个道理:“要让这块土地焕发生机,仅凭自己的一身干劲是不够的,还得多听取乡亲们的意见。”

刘益标在走访乡亲们时,了解到村里一些人家生活很困难,他就经常自己拿钱买来粮、油发给村里的困难户和五保户。

不图名利只为报答众乡亲

刘益标精心经营农场的同时,没有忘记对当年恩人的寻找。他托人与媒体取得联系,请媒体朋友帮他打听。

2014年4月,一位媒体朋友给刘益标打来电话,说他苦苦寻找的袁庄村终于找到了,而且当年给他白蒸馍的大娘也健在,名叫张范氏,已经95岁了。刘益标听了这个消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二天一早就包了一辆面包车前往袁庄村探望恩人。

面包车载着刘益标翻山越岭,终于在一座院子前停下。刘益标提着礼品走进院内,看到一位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精神却很好的老太太坐在院子里等他。刘益标心情激动,放下手里的礼品,快步上前,蹲在大娘面前紧紧地攥着她的手,两眼含泪,动情地说:“张大娘,您老还记得我吗?我就是当年吃您的白馍馍活过来的标子啊!”张大娘抚摸着刘益标的面庞,咧开没牙的嘴,笑着说:“咋能忘呢!你和你爹都是勤快人,给人家干活儿很下力。当年,你们爷儿俩苦呀!”说着说着,老人就抹起了眼泪……

听说刘益标来到村里,当年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都过来看他。虽然现在他们都是满头华发的老人,样子与当年相差甚远,但伙伴相见,却没有一点儿陌生感,还像当年儿时那样说笑。中午,他们一起喝酒、聊天,畅谈多年来的生活,大家都感慨万千。

临走前,乡亲们都来到村头送刘益标。刘益标对乡亲们表态:“你们都是我的亲弟弟、亲妹妹,我忘不了这里的救命之恩,也忘不了农村的苦日子。等我的农场上了规模,我还要来这里搞农场,带着乡亲们致富,以报答当年大家对我的恩情!”

寻找到恩人后,刘益标隔三岔五都要到袁庄村看望张大娘,跟当年的乡亲们拉拉话。在乡亲们的建议下,刘益标重新制定了2014年的农场运营方案,大量种植西瓜和药材。由于他种的瓜比别人种的瓜熟得晚,在今年卖了个好价钱,每天都有经销商开车来拉货。

刘益标远期的梦想是把这里的山区打造成“花果山”,春天是花园,秋天是果园,到处是扑鼻的香气,还有一排排整齐的楼房。等实现梦想,他就把这些全交给乡亲们,自己离开。

一个馒头,铭记了半个世纪;一个承诺,信守了54年。刘益标投入数十万元建农场报“一饭”之恩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2013年11月,刘益标入选“中国好人榜”。

大学励志真实故事感人小故事 篇9

这位同事曾在这附近开店卖早餐,听说小红想租房,立刻摇头说:“这家的房东是个60多岁的老太太,脾气十分古怪,之前有好几个人租了这里做生意,都和她闹得不欢而散,你趁早还是找别的地方吧!”

小红听了心里直打怵,只好到別的地方重新选址,可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有一天,她路过那家店铺,见门开着,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坐在门前看报纸,小红试着上前搭讪,没想到,老太太听说她要租房开花店,很痛快地答应了。

后来小红才知道,老太太有洁癖,但之前的租客有卖菜的、卖冷饮的,总是把屋子里弄得乱七八糟,老太太这才不愿意续租。小红本来就爱干净,她把花店布置得温馨美丽,地板每天都擦得晶晶亮,老太太看了心情舒畅,在小红生意忙不过来的时候,还会主动跑来搭把手呢。

如今,花店开业五年,小红的生意蒸蒸日上,她和房东老太太相处得也十分融洽。她庆幸当时自己鼓起勇气试了一下,不然只听别人的话,差点错失了一个良机。

感人故事 篇10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一位父亲带着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海上风平浪静,晨昏瑰丽的云霓交替出现。一天早上,男人正在舱里用水果刀削苹果,船突然剧烈的摇动,男人摔倒时,刀子插进胸口。他全身都在颤抖,嘴唇乌紫。6岁的女儿被父亲的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拔出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此后3天,男人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为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没有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看向海平面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纽约的前夜,男人来到女儿身边,对她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刻下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大喊着:“妈妈!妈妈!”就在这时,周围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心脏,他却多活了3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觉。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伤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3天的供血。

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大西洋奇迹,有人建议用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它神迹……

“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的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一个感动世界的请求

1979年12月8日,本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仁爱传教修女会德兰会长飞抵挪威首都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主席萨涅斯亲临机场迎接,并高兴地向德兰宣布国王将在典礼宴会上接见她。

德兰一震:“宴会?”“是领奖典礼后举行的盛大宴会,135名贵宾应邀参加,有国王、总统、总理、政要、名流。”萨涅斯如数家珍。

德兰沉思片刻:“这次宴会得花多少钱?”“7000美元。”萨涅斯不以为然。“什么?7000美元!”德兰睁大眼睛,目光里露出无限的惋惜。她鼓起勇气,“尊敬的主席先生,我有一个请求„„请求您取消„„取消这次宴会。”

主席十分惊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从1901年设立诺贝尔和平奖以来,第一次有人请求取消典礼宴会。

“是的,我请求主席先生取消这次宴会,把省下来的钱交给我去救助那些饥寒交迫的穷人。”

萨涅斯举目打量面前这个老修女。她一生为穷人服务,即使来参加这样的世界级盛典,身上穿的仍是那件伴她出入贫民窟的粗布纱丽。

是她没钱吗?不!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已有4亿美元资产,可她的卧室却没一件现代家电。她没有办公室,即使是尊贵的客人也只能在走廊里接待。德兰有些歉意:“主席先生,我的请求是不是让您为难了?”

“不,不!”主席仰起脸,热泪满面,他向德兰深深地鞠了一躬,“我亲爱的会长,您的请求深深地感动了我,感动了世界,我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和善良人谢谢您了。”

一个感动世界的请求之后,便是一个震撼世界的行动。

19万美元的奖金她一分不留地全部捐给印度麻风病基金会,7000美元捐给了穷人,就连那块至高荣誉的和平奖章也让她卖了捐给了穷人。

奥运中国感人瞬间排行榜 篇11

在此,我们节选了近几届奥运会上令人感动的瞬间,有的成为历史时刻,有的被悄悄地藏在心里。

人物刘翔

瞬间:身披国旗跳上领奖台

记事:2004年8月27日在中国体育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赛场上,刘翔以12秒91平世界纪录,并打破12秒95的奥运会纪录获得冠军。这是中国男运动员在奥运会田径赛场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颁奖仪式上,刘翔身披国旗张扬地跳上冠军领奖台的那一幕让人心潮澎湃。此前还没有人用这种方式迎接正式场合的庆祝活动。此后,媒体的抱团宣传将这 时刻变得更加神圣。

人物许海峰

瞬间:百步穿杨,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突破

记事:1984年7月29日——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赛的第一天,中国男子手枪选手许海峰最后发子弹正中靶心,最终以566环的成绩获得金牌。这是该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许海峰颁发金牌,同时发表讲话:“这是中国体育史上最伟大的一天,我为能亲自把这块金牌授给中国运动员感到荣幸。

人物李宁

瞬间:1984年,李宁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获得3金2银1铜,成为中国在一届奥运会上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

记事:“体操王子”李宁或许是最早被国人认识的偶像体育明星,在其运动生涯中共获得百余枚国内外重大体操比赛金牌。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李宁”以体育品牌的形象出现,成为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此外,“李宁”还是西班牙男篮赢得世锦赛冠军时的战袍。

人物中国女排

瞬间: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金牌,这是中国女排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冠以来第二次在奥运会女排比赛中摘金。

记事:在主力战将赵蕊蕊受伤的情况下,中国队能以仅负一场的战绩跻身决赛,实属不易。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中国女排奋起直追,连胜两局。第五局决胜局中,开场两队依然处于胶着状态,换场后,中国队打出气势,保持领先优势,最终拿下决胜局,绝地反击成功。

人物熊倪

瞬间: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冠后跪在水池边久久不出

记事:熊倪夺冠之路异常坎坷。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熊倪辗转8年终于赢得冠军。此后熊倪退役,然而“跳水沙皇”——萨乌丁的出现迫使熊倪不得不在2000年奥运会复出,“梦之队”出师不利,决赛中熊倪不负众望以微弱优势战胜萨乌丁夺得金牌。赛后他朝着那块显示着他排名第一的计分牌跪了下去。

人物董兆致

瞬间:董兆致修养服天下

记事:2000年,中国男子花剑“三剑客”——叶冲、董兆致、王海滨决赛对决世界剑坛霸主法国队。董兆致第三次出场,当和法国选手洛塔利埃尔打到36:34时,他的剑头不慎碰到对手的后颈,洛塔利埃尔血流不止。经过止血处理后,洛塔利埃尔重新上场比赛,面对这一扩大优势的大好机会,董兆致没有乘人之危,他在剩下的两分多钟时间里持剑不发。当时在台下观战的国际剑联主席勒内罗克大发感慨,“在欧洲,虽然很多人都把击剑看成是贵族运动,但并不是所有喜好击剑的人都像董兆致这么有修养。”修养,让中国男花赢得尊重,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十年天涯论剑,三届奥运,两块银牌,一腔热血,满腹悲情。”

人物邓亚萍

瞬间颁发金牌,萨马兰奇轻抚邓亚萍脸颊

记事: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选手邓亚萍获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在颁奖仪式上,一向非常欣赏邓亚萍的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为邓亚萍颁奖,此后两人成为了忘年交。对于这位身材不高却曾取得过惊人成就的选手,萨马兰奇这样评价道“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士,我非常欣赏她的性格,在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我都有幸亲自为她颁奖。”

人物中国女足

瞬间多年不平铸就铿锵玫瑰

记事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足球第一次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女足加时赛3-2逆转巴西队晋级决赛,后以1~2惜败美国队屈居亚军,中国女足真正步入到世界顶尖女足的队列中。2000年以前的中国女足在世界足坛所向披靡,“教父”马元安率领刘爱玲、孙雯等一批名将铸造起风雨彩虹的女足精神,成为绚丽的铿锵玫瑰。

人物:玉义夫

瞬间再夺金老枪泪别赛场

记事2004年雅典奥运会,马可波罗奥林匹克射击中心,“六朝元老”王义夫脖子上挂着男子10米气手枪金牌,没有去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让泪水尽情地流了下来。这是王义夫认为打得最有自制力的一次。胜利后控制不住眼泪,说起话来透着平和自如。与奥运金牌较了12年劲的“老枪”王义夫,终于在经历了 系列的“故事”后,悟出了成败的真正含义。

中国当代感人故事 篇12

一个人就是一个座标,22名普通大学生的22个成长故事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这些来自清华、北大、人大、川大、中南大学、西南交大、西南大学等高校的优秀学子,他们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成长的空间因为他们的努力而变大。

尽管他们离开校园时选择的舞台各不相同,成长的轨迹却是如此的相似,不随大流,不畏艰苦,不等不靠,愿意从最小的事情做起,踏踏实实地工作。

关注他们的成长,是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一种思路,关注他们的成功,让我们更能看清前进的道路与人生的意义。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隆重推出《青春在这里闪光一讲述当代大学生基层就业和创业的故事》一书,该书已于2008年1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师生之间感人故事 篇13

2011年9月,我接手现在这个五年级班,当时同学、老师反映班上有一名叫李达的孩子很让人头痛,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瘟神”果然开学好几天,几乎是没有看见过他的作业。每天早上我和几位老师都要找他要作业,他就很干脆地跟我们说“我没有做完”“我忘记了”“我昨天拿错了本子”“我昨天把本子弄丢了”。反正都是很有理由。然后我和几位老师就轮流找他来办公室补作业,他来了就拿个笔在那里磨蹭,一半天都写不了几个字。他不仅学习懒惰,而且行为习惯更令人头疼,好事他沾不到边,坏事总少不了他。我那个气啊。于是就决定进行家访。刚到他家,她奶奶就说:“这孩子是懒,每天都问有没有作业,都说写了。”我说:“你就不能看看他可写了作业啊?”他奶奶还说,“天天在做,怎么还没有作业啊?”很明显他奶奶也是护着他,跟我们没有说实话。搞到最后,他奶奶就说:“我也没有办法了,随他去吧。”我听了真是可气又可恨。一会儿,来了几个邻居,他们见了我,就说:“这孩子太淘气,我们邻居看见他来了,只好关门,生怕他来惹事。” 其实这孩子挺可怜的,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父亲是个不负责任,好逸恶劳的人,靠年迈的祖母照顾。在后来几次考试测验,这孩子几乎就是零分。平时上课就看小人书,画画。我就打电话给他爸爸,可他爸爸倒好,就是说没有时间,来不了学校。我真是觉得有理说不清楚,可是又没有任何办法。这个家长的意思就是让这个孩子混到小学毕业。难道真的就任这个孩子在班上这么随意拖着?就任他家里人把这孩子甩给学校不管吗?就任这孩子把学校的课堂当游乐园吗?我真的觉得很无奈。这样过来一个多月,我的头快要爆炸了,我真想这样放弃。但是对这孩子的观察,督促,提醒无处不在,每天是照常提醒他上课不要做小动作,作业每天找他要。但遗憾的是,他一点进展都没有,依然如故。有一天早自习铃响了,他还没来。我想不会是又闯祸了吧,我正担心着,远远看见他爸带他一起来了。原来感冒了,他爸带着他看医生去了。医生让他在家休息他却来了。哎,终于让我逮到了一个表扬他的机会。这天放学时,他居然把作业本交来了,我很欣慰。第二天,我又表扬了他。渐渐地,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有他举起的手,劳动场上有了他的背影,好人好事中有他的名字。期末考试,各门功课还及了格。他越来越好了,不再是那人见人怕、谁见谁倒霉的“瘟神”了。我经常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并联系到孩子的母亲,让孩子和妈妈经常通通电话,主动和孩子多交流,使孩子尽快融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中。

这之后,我明显感觉到李达对我的依赖和信任,学习上认真了不少,作业虽然错误比较多,但是能按时交上来。在班级里,我动员大家都和他交朋友,帮助他。

一个感人的故事 篇14

0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就是我的挚友。

他把她当成孩子一样宠着,不让她工作,更不让她做一点点家务。他对她说:我就是要让你幸福,一点苦也不让你尝,等你快乐的长到二十二岁,我就娶你,继续宠你养你一辈子。

他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也有数不完的钞票。他会把钱都交给她保管,任她支配,只要她想要的,他都会给她。她倒也满足,整天呆在家里。社会的竞争与残酷,她哪里知道。生活的艰辛与磨难,她也根本不懂。每每他在工作上失意,不管多痛苦,只要一回到家,看着她娴静的脸庞温柔地坐在钢琴前弹奏着那首《梦中的婚礼》,他就会从心中涌现出阵阵暖意,仿佛每个音符听在他心里都叫做幸福。因为他爱她,所以看着她任何不美好便都是美好。

圣诞那一夜,她和佣人们把家里布置的好漂亮,一颗高大的圣诞树从客厅正中央一直延升至二楼,圣诞树上挂了好多好多精致的小礼物。她给他打电话,提醒他,早些回来。他说好,他还说要给她一个惊喜。她乐乐地穿上最漂亮的衣服,一遍又一遍的弹奏《梦中的婚礼》等待她的王子归来。

大半夜去了,钟声滴答滴答不停的走,她有了从未有过的焦虑。她在门口来回徘徊着,越等她就觉得越可怕,越等她就越焦急。于是,她不停的拨打他的号码,却一直也打不通。

就这样过一夜了,佣人都睡去了,她坐在钢琴前,两眼无神的望着乐谱,她开始抱怨他过多的宠爱,她开始心急,若是没有他的日子,她会怎样过?她于是就好怕失去他,于是不停的拨着他的号码,泪水顺着她美丽的脸庞一滴一滴的打在钢琴键上,眼前好模糊好模糊…… 门外有钥匙声响,她像孩子一样往门口冲。开门一见是他,她乐乐的抱着他,依偎在他的身上,就一直不停地哭。他说:宝贝,对不起,我这不是回来了吗?不哭,你不能哭,你哭我会心疼的,好吗?她把脸深深的埋进他的脖子里,好暖和,好暖和。她说:今天我就二十二岁了,你答应过这天娶我。他把她的头微微抬起,用他的鼻尖轻轻地碰了碰她的鼻尖。他点头说:“好。”她笑了,凑进脸想去吻他,却觉得他慢慢的往后移,慢慢的走的好远好远…… 她猛然一惊,才知道自己趴在钢琴上睡着了。这个时候,天空已经微微泛白了,她打开门,泪又一次涌出。

她是在清晨六点接到电话,知道他出事的消息。她赶到医院的时候,他还在急救室里。

警察说:很抱歉,我们现在才联系上您。李先生是凌晨一点在新南路口发生的车祸。他和一辆卡车相撞,他的车速开的太快了。

她蹲在白色的墙角,埋着头,不说一句话,也不哭了。心里默默地说:他答应要娶我的,今天是我的生日,他答应要娶我的,他不会丢下我的,他有诺言,他怎么可以违背呢?大约半个小时,医生从急诊室里出来,她立刻冲上去。医生说:病人头部受了重创,可能会成为植物人。

她待在他身边,守着他。她隔着氧气罩刮他的鼻,轻轻说:老公,你不能丢下我的,知道吗?不管等多久,我都会等你醒来的,你听到了吗?“她辞退了佣人,将房子卖了出去,取了他们所有的积蓄,大半给了另外的受害者,因为这场事故最后判定主要责任是在他的身上。

她开始学着生活,学着赚钱,为了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她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琴行当钢琴老师。可她白天总要去会医院看他,上课的时间总是会有些许迟到,加上她长的十分的清纯漂亮,钢琴水平很高,所以时不时的便会受到周围同事的排挤。于是,不到一个月,老板便辞退了她。她走在匆忙的街道上,感觉自己是个被遗弃的婴儿,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一脸的茫然。她躲在暗处不停地哭,跪着恳求医生再给她时间,凑够医药费。可她绝对不会在他面前哭,她坐在他身边,温柔地说:”我好想你能醒来,你会醒来的对吗?我会坚持到你退场后全世界黯淡下来的那一刻,永执一盏小灯,站在回忆里等你。” 医院给她最后一个星期的期限了,她摸干泪继续开始找寻新的工作。

“小姐,在找工作吗?我倒知道有种工作,很适合你?”“什么工作?我不怕苦的,我愿意做的。”于是她跟着来到了这个地方,来到了只有一台电脑和一张床的地方。

这样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钱的确来的快,她五天便凑够了欠医院的费用,她将脸轻放在他身上。她拉着他的手吻了吻,心里默默的对他说:为什么,生活的艰辛你从来都不告诉我? 她忍着泪水,抬起头,深吸一口气对他说:老公,你要快快的醒来,否则我会很想你的。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她还是如常一样,来到他身边,为他按摩。利用碎片化时间出去工作。她挣到了很多的钱,除去他的药费,还买回了以前他们住的房子,又将剩余的钱为他办了一个卡,存在银行里。

又过了好几个日子,圣诞节到了。她放下手机给自己放了个假,今年的生日,她要和他一起过。她拉着他的手对他说:老公,都一年了,你就这么忍心,让我孤独下去吗?你真的好不负责,你已经违约一年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又是圣诞了,是我的生日,我已经二十三岁了,可是你还没有娶我,老公,我过的不快乐,一点也不快乐,你知道吗?你为什么要骗我?你怎么忍心骗我?

这是一年来,她第一次在他的面前哭,她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泪一滴一滴从她清澈的眼里流在他的手上。就这样她的视线变得好模糊好模糊…… 她看见他的手动了,轻轻的,轻轻的动了。她于是笑了,她知道自己又在做梦了,像一年前梦见他回来一样。

她还听见柔弱的声音,在呼唤:宝贝。

她抬起头,将泪水擦干,不再哭泣,静静的看着他。

是的,是的,他在喊她。

她狠狠的掐了自己的手。

是的,是的,这不是梦。

他柔弱的喊:宝贝……

她欣喜的回应:我在这里。

半个月后,他可以睁开眼看她了,他可以微微的抬手摸她的小脸蛋。他说:宝贝,不是已经快好了吗?不哭了,好吗?等我全康复了,就娶你,好吗?

她说好。默默的埋下了头。

又过了几个月,他能出院了。他躺在病床上,想起身帮她收拾东西。

她说:老公,我来好么? 于是他幸福地躺在床上见她忙里忙外的收拾,见她跑上跑下累的气喘呵呵。他于是笑她。

她跑到他跟前,调皮的扭他的鼻子,呵斥他不许笑。她已经办好出院手续了,说老公:可以回家啦,我们种的腊梅树开花了,好香,一屋子都是香的,我把去年的圣诞树换了,放了一棵新的树,上面挂了好多好多礼物,都是我亲手做的。漂亮吧?

我弄了好几样菜,都是你爱吃的。你不可以又因为工作忙而吃那些讨厌的速食品,它们会伤害你的身体,你要是不听我的话,我会生气的。还有,你以后开车,必须要很慢很慢,你要是再像从前,我会生气的。还有,你不许再熬夜,不许再喝咖啡提神,必须每天按时睡觉,睡前必须要喝一杯牛奶。不然,我会生气的,还有,医生说了,你现在虽然康复了,但是还是要吃药的,不可以马虎,知道吗?不然,我会生气的……你还是会舍不得我生气,对吗?

说了这么多,“老公,你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

其实我一直不敢开口,就是想问问你:“宝贝,你是怎样赚到那么多钱的?”

其实,我在行行行(hhx)上开了一家钢琴教学店铺,从此余生换我来宠你。“老公,你听此刻我在教学员弹奏《避风港》,这首歌里面是我余生想对你说的话。”

上一篇:秋季田径运动会下一篇:文明礼仪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