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话梅硬糖

2024-10-09

黑色的话梅硬糖(精选5篇)

黑色的话梅硬糖 篇1

黑色的话梅硬糖

淡忘了,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尝到这黑色话梅硬糖的味道。只是隐约记得,自从那一次发过高烧后,就对它那酸楚带甜的味儿,感到恶心。

初中了,交朋友也是个慎重的选择,也许是我太过挑剔,错过了一张张快乐的笑脸,只能看见,她们欢快的牵着另一只手奔跑。而我的心里却是酸溜溜的,曾经那段鲜活的友谊,早已化为泡影。耳边游荡来她那悦耳的笑声:“这颗水晶,就作为我们我们友谊的信物吧!我很快乐,能和你成为朋友!”她将手中紧紧攥着的话梅糖,递给了我,那时的我们,是一对同学们羡慕的最好的朋友。

我剥开了糖果,将它滑进口中,奇怪的是,它却香甜可口,酸酸甜甜的,滑过喉间那一刻——友谊,就像这颗话梅糖,想要珍惜这份美好。毕业了,这个暑假,对于我们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来说是多么的漫长啊!我们仅靠那电话中的声音来维持联系,暑假过去了,当我们再次相见,都不禁背过了身去,回过头,看着对方那红着的眼圈,我们笑了……

我们见面少了,在不同的班级,还需寻觅另一个新的朋友,她将代替曾经的友谊。尽管带着一肚子的不愿意,我还是寻找了,只是,不像原来的“她”那么融洽。晚餐后,我和曾经的“她”在木桥上遇见了,她脱开朋友的手,给了我一颗黑色的话梅硬糖。我的心怦怦地跳着,往日的友谊,都从脑海里浮现了出来。她牵着我的手,对我说,小学的老师,又召唤我们去画黑板报了,我点了点头,她便被身旁的女孩拉走了,还回过身,朝我摆了摆手。

慢慢撕开糖纸,将糖噎在喉咙里,一句话也不想说。这时候觉得,吃进嘴中的它,多了几分苦涩,以至于使我想将它吐去。它不是我所吃过的那种话梅糖。我这样想着,极力抗拒着它就是原来的那种糖的现实。当天晚上,我收到了她的一条短信: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个我么?我很难过,不想回答,后来得知她还坚持着我们曾经许下的美术梦,她还在画黑板报,上国画课。而我,却已经自愿退伍了。我对她很惭愧,因为我曾因自己的一点私心,从而欺骗了她,这是不得已的……

我不断地接触了许多同学,我想要的只是一个,喜欢我的,可以让我奋进,我也喜欢她的同学。我明白,如果总拿曾经的她的标准来衡量朋友是不行的,人都是不同的。况且,我们所建立的是六年的`友谊。中学是短暂的,我们更要好好珍惜眼前,与她在春天的奔跑,夏天的嬉闹,秋天的分享,冬天的等待……

终于,在与同学们相处了两个月后,我找到了适合我的“她”。在班干部竞选时,我勇敢地举起了手,竞选了宣传委员,她毫不迟疑的选了我。事后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是因为友谊,她希望我能继续坚持我的梦想,她认为我可以担当。原来她已经从曾经的“她”的口中了解了我,当时我的鼻头一酸,差点没落泪……

秋游时,她在车上给了我一颗黑色的话梅糖,我和她坐在一起,觉得很舒服,尽管我已经不太喜欢吃话梅糖了。随着年龄的变化,口味也在变化。我毫不迟疑地将它含在口中,我想要细细的品尝它,这一次我在酸中吃到了甜,在甜中品到了苦。尽管,并不十分好吃,但我还是耐心的吃完了它,觉得就像是在尝一包甜中带苦的咖啡粉。

她能带给我阳光,她告诉了我,她的友谊经历,我很吃惊,竟然与我的一样……

她和我一样,寻找了很久,于是我们拉钩,成为一对踏实阳光的朋友,并建立了五味瓶般的友谊链……

当我,再一次吃到黑色的话梅糖时,它是咸的,夹杂着我的泪,包含着喜怒哀乐的五味瓶般的泪。我知道,我已经爱上了它的味道,爱上了这颗寻觅已久的黑色的话梅糖……

黑色的话梅硬糖 篇2

《今与昔———从柯尼岛到这里》这部读者期待着能揭开一代文坛泰斗“真面目”的回忆录, 读来却似乎是含贻弄孙的老人在唠叨陈年轶事。“从结构上看, 该书叙述松散, 无逻辑性, 随意性强, 是名副其实的‘意识流’” (陈永国, 第236页) 。从第五章到第六章和第七章的标题 (分别是On and On, And On and On, And On and On and On) , 我们可以略见一斑。柯尼岛是海勒的出生地, 作家在那儿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纯真的少年时代, 回忆中一切都浸染了浪漫和梦幻色彩。甚至大萧条时期也不显得那面目狰狞。海勒将柯尼岛写得栩栩如生, 它不仅是无处不在的快乐和幻想的象征, 而且是而今看似天真无虑的黄金时代的景象。

作者感慨良多之处有:

1、做报童时, 有个顾客买了份报, 看一眼就把报纸给回他, 海勒体会到“金钱买不到的快乐” (Heller, 10)

2、十二岁时, 他第一次乘高空环道滑车, 这是由“龙卷风”、“霹雳”、“旋风”等组成的惊险旅行游戏, 柯尼岛人视之为进入青少年时期的一次仪式。“它使我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后来的一切险境, 使我很久以前就学会直面无可回避的行动———死亡本身” (Heller, 54) 。所以, “对我来说, 去打仗跟在科尼岛上走路, 去游乐园没什么两样” (查尔斯·鲁亚斯, 139) 。

3、在“接吻”的游戏中, “我摸到了女人的胸脯……, 开始明白……进入一个更混乱更高级的亲密阶段的前奏曲” (Heller, 82) 。高中时代的海勒为班里诸多窈窕淑女所吸引。每当她们缺课或迟到早退时, 他总要堕入一种痛苦的怅惘和莫名的失望之中, 仿佛遭到了爱的拒绝或体验到了被拒绝的爱 (Heller, 90) 。大卫王的情感体验的丰富可能在海勒的生活找到源头之水。海勒曾深爱过一个名叫弗吉尼亚的姑娘, 那感觉不错。有一次海勒感到亲吻不怎么热烈, 似乎有一种隔膜之感。后来他们分手后, 他不再爱她了, 那感觉似乎更好些。这种心理幽径被写入《出了毛病》。

4、海勒曾在铁匠铺工作过, 那里有一条南方民间“信条”:男人所穿鞋子的尺寸表明其生殖器的大小。为了保证海勒的面子, 哥哥费尽心思给海勒选了一双安全鞋, 鞋尖里面有拱型钢壳加固, 比正常的鞋又大又长了。但那双安全鞋给他带来的恰恰是麻烦, 因为每个人都想搞清楚他的那个“东西”到底有多大。为了防止受到更多的骚扰, 他把那双“特号”鞋扔掉了, 别人不免评说几句, 海勒只得讥诮地说:“阉了” (Heller, 155) 。

5、在切割台上干活, 没注意打手放到切刀口上, 几乎酿成悲剧, “我把险丧手指与童年时的几次冒险, 尤其是在柯尼岛上拼命游向响铃浮标的几次冒险相提并论, 当时虽未溺水而死, 现在却不断袭来可能被淹死的恐惧” (Heller, 154) 。海勒的童年中有多次“死亡历险”。有一次他在女儿墙上抓风筝, 脚下是无底深渊的胡同。如果不是当时脸色土黄使他警觉, 后果不堪设想。在和哥哥玩的“追逐战”得意忘形之际, 差点被身后的车子撞上, 哥俩以俯伏在汽车的保险杠上而告终。

6、海勒曾有一次来到哈得逊河上游的一家屠宰场。在那里, 他闻到了浓浊呛人的血腥味, 目睹了囚犯模样的屠宰工人, 听到了屠宰场里凄惨哀婉的嚎叫。这也许是他第一次领略杀戮行为的凶狠和残忍 (Heller, 124) 。在“海外执行了60次飞行任务后, ……我悲凉地感到某种宝贵的东西已经永远离我而去了” (Heller, 57) 。

7、总的说来, “我有诸多快意之处, 包括对自身, 我满足了。我曾想要成功, 我成功了。我貌相年轻, 看起来比年轻人还年轻得多, 身体不赖。我胃口很好, 佐以出色的消化系统, 从不让我失望。我还基本保留一头好头发, 大概有足够收入和钱财, 让我如愿以偿地活下去, 而且, 我觉得, 会有足够剩余, 让我可数的几个继承人满意。吾爱吾妻, 又对其他女人不失兴致, 享受诸多亲密友谊;再者, 我刚刚写完这本书。

大约要一年就会出版, 我期待方才所言到时候仍然基本成立”

(Heller, 259) 。

考虑到书出版的第二年, 作者就突发心脏病而死, 书中的结束语似乎隐含海勒式的幽默, 《今与昔———从柯尼岛到这里》优点在其幽默和恶作剧, 这是海勒所有作品中一以贯之的风格。不妨随便选几段品味一下。“奇怪的是, 这一季节后的庆祝[晚间游行]还宣布了一个高尚的道德目的———出钱来重建‘柯尼岛救助之家’, 作为不易管教的到了穷途末路的女孩的避难所。可以预言的是, 那些游行的效果是吸引更多的不易管教的女孩充满希望地如潮水般涌入这一地区[柯尼岛]” (Heller, 31) 。黑色幽默家不关心对生活有何行动, 而在乎对生活有何态度, 这并是说他无道德立场, 而是表明这种立场是隐含的 (Pratt, 165) 。黑色幽默的主人公既是不同的政见的观察员, 又是参与者, 既超脱周围事变, 又受其影响。“随着年事增高, 母亲难分清‘波莉’和‘沙莉’———象我现在的情形一样, 我有时错以第一个妻子的名字来称呼第二个妻子。这可不是一个丈夫要做的明智的事” (Heller, 43) 。“赢得椰子的困窘在于无人真正喜欢吃的椰子或喝椰奶。但我们为了品位胜利不得不假装喜欢” (Heller, 52) 。如所有对生活的喜剧观一样, 黑色幽默关注社会现实。黑色幽默对反映迷失方向的世界当代生存的诸多细节的强化的、有时是超现实的集中关注 (Pratt, 158-66) 。海勒在课堂的恶作剧有多种:说俏皮话, 交头接耳, 随便插花, 或偶尔捉弄以下同学甚或老师。比如, 某同学在不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 海勒假装帮助他。假如准确答案是”2”, 他会悄声说“4289”。据海勒回忆, 在中学和高中时代, 这样的恶作剧不下一百万次。而对老师的捉弄也同样频繁。除了称“沃尔夫”为“狼小姐”, 称T.D.特尔为“乳头瓶” (英文中T.D.Bartell的谐音是Titty Bottles) 外, 海勒的恶作剧还包括明显的厌烦, 故意表现出来的漫不经心或“走神儿”, 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 老师都要给他个突然袭击, 让他回答本以为他答不上来的问题。而每一次他都有备无患, 对答如流。实际上, 他是故意引老师上钩的 (Heller, 85-86) 。黑色幽默不可避免地在毁灭无价值的东西时, 也不加分别地毁灭了有价值的东西。

海勒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我的作品都处在危险的边缘” (鲁亚斯, 160) 。海勒说这句话原是针对自己作品可能会“多情”、“伤感”而作的自我警戒。我们却不妨由此窥探他作品的一个特征———对“危险”题材的兴趣。“如果我要写小说的话, 那一定是关于死亡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疾病的可能性, 残酷的事实, 社会的疏忽———这些都是我感兴趣的题材” (鲁亚斯, 161) 。在海勒的回忆中, 死亡的阴影从童年时就时隐时现, “我认为, 我五岁时父亲的去世与此有很大关系……受过创伤的孩子非常成功地否认它, 然后将它升华, 死亡在我心中的历程就是如此” (Fllipo, 57) 。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 我们可以认为死亡是“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的疯狂”窒息人的精神的结果。海勒承认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许多事件跟第二次世界大战没多少关系“倒是跟国内情况, 政治形势, 朝鲜战争呀, 冷战呀, 挺能联系在一起的。我不觉得我是在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十二条军规》里很少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只谈到法西斯分子是坏人, 仅此而已。里面的大部分争论, 有关时事的幽默, 都是跟二次大战以后麦卡锡时期发生的事情有关系” (鲁亚斯, 140)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生活是地狱式的:越南战争引发美国争吵和分裂。肯尼迪总统和马丁·路德·金等的被暗杀表现了美国国内的新的暴力和疯狂。不断的核试验造成环境破坏, 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都扩散着持续不断的危机感。作为黑色幽默小说的标志性作品, 《第二十二条军规》“以复杂的方式发展了一种鲜明而异乎寻常的历史感, 归根到底, 这种历史感更多的向我们揭示了作品写作时期的文化格调, 而不是历史本身 (迪克斯坦, 106) 。海勒曾经说:“我的目标是不仅给读者讲故事, 而且让读者成为参与者———让他经历书而不只是阅读书” (《德拉威文学评论》1975年春季) 。让读者在参与文本解读的过程中, 体验作家生活和创作, 作品的风格和主题, 社会历史文化风貌等等。

海勒基本上是一位传记性很强的作家, 他的每一部作品无不搀杂着他个人生活的酸甜苦辣, 无不浸透着他对现实人生的深透理解, 在聆听海勒老人对柯尼岛的过去娓娓道来时, 我们不是也一并对社会人生有了另一种视角和态度吗?我们不是也能从其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侧面, 深刻理解这位作家独具特色的风格和主题, 从而窥见更为广阔的美国文化画面吗?海勒说:“你在我所有的作品里都可以找到你在从《第二十二条军规》里所发现的东西” (鲁亚斯, 161) 。这句话可以作为读解海勒的钥匙。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亦是显而易见的。美国社会压迫制度中, 一股强大的、无形的力量———第二十二条军规, 无所不包, 无所不在, 执法者可以利用它作随心所欲的解释来制裁人、压迫人。存在主义是黑色幽默的思想基础。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为世人所认可的衡量真善的标准。世界处于一个焦躁不安、充满怀疑的时代, 人们急切希望摆脱荒谬的社会和人生。当欧洲的存在主义思想传到美国后, 人们更感到世界的“恶心”、人生的荒谬, 认为只有人的单独存在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所以把个人以外的一切都当成压抑, 束缚自己的力量, 并采取不信任甚至敌视的态度:“他人既地狱”。人们甚至还认为世界的荒谬和丑恶是永恒的、无可改变的, 人类的毁灭是无法挽救的。这恐怖的前景使他们感到悲痛和绝望。因此, 他们带着玩世不恭的态度而创作, 用冷嘲热讽、说反话的方式来表现现实中的荒谬、丑恶、阴暗、残酷的“黑色”东西。所以, 人生是终成为类似西西弗推石上山的徒劳, 唯一可作纪念的只有童年的天真和青春的浪漫。而萨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思想正是试图为这些处在混沌世界中疑虑不安, 孤独痛苦的现代人寻求新的真理和价值的立足点。但是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存在, 甚至把个人的行为看成人的唯一希望, 把个人的意识和行为完全孤立起来, 结果仍然没有就价值、自由选择以及自我承担道德责任等问题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随着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约瑟夫·海勒于1999年12月12日因心脏病猝发不幸溘逝, 黑色幽默文学似乎也到了终结的时候了” (郭继德) 。海勒的遗世之作读来有一种昔日难再, 世事难料, 人生如梦之感。青春年少的光华也照彻不了死亡无处不在的阴影, 黑色幽默的黑色成了海勒作品字里行间消除不尽的印痕。

诗人有曰:“童年是人生之父” (华兹华斯语) 。童年生活往往是作家灵感之源。对于海勒, 童年似乎是生活中唯一神圣不可侵犯的部分, 它避开了一切人事纷杂世态炎凉、贫困、恐惧、疾病、危险都不能毁灭年少无邪的欢乐、梦想, 拥有它, 就拥有一种弥足珍贵的永恒宁静。所以, 在海勒老人的回忆中, 只有“童年是这些美好的事物之一。另一个同样美好的事物是青少年时期” (Heller, 57) 。这就是上个世纪末, 一位文学巨人对他生活了76年的人间的一丝眷恋吗?

摘要:死亡是海勒所有作品的关注的一个主题, 其原因也许个人心理方面因素, 但更主要决定于社会文化的影响, 其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海勒的回忆录《今与昔》向读者透露了他的浸染忧愁的人间情怀, 是其“黑色幽默”创作的余音与脚注。

关键词:死亡,黑色幽默,存在主义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鲁亚斯.《美国作家访谈录》[M].粟旺李文俊等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 1995

[2]郭继德.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5月第17卷第3期

倪妮甜蜜的硬糖 篇3

倪妮很美,见过她的人都会有这种共识。雪白皮肤,巴掌大的小脸上双眼睛几乎要占去三分之一的位置。这样的人也许生来就该在大荧幕上发光发热,否则让人觉得可惜。但谁能想到这个看起来温婉可人的女孩,私底下却钟爱重金属摇滚乐,老牌乐队“德国战车”(Rammstein)和“玛丽莲·曼森”(Marilyn Manson)都是她的心水之选,她甚至还将这两支乐队的音乐带到了本次iLOOK封面大片的拍摄现场。

在整个拍摄的过程中,倪妮非常配合地跟一些活“道具”进行互动,其中包括一条足以让胆小的女孩惊叫的宠物大蟒蛇。光线昏暗的拍摄现场燃起了一桶火,伴随着强有力的摇滚乐,像极了正在进行一场另类演出。当倪妮手握蟒蛇头部在镜头前自由挥洒时,那份潇洒和帅气令人刮目相看——这个年仅25岁的女孩就像宝藏,她身上还有许多特质有待发掘。

言谈间可以感受到倪妮对摇滚乐的热爱,她坦言喜欢的都是“比较重口味的音乐”。说到与摇滚乐结缘的契机,她聊起了大学时参加的一次“摇滚之夜”,

“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经常会有摇滚之夜,我去听过一次,那还不是专业的演出呢,我就已经觉得很疯狂了,感觉听这些音乐特别爽,当那种撕心裂肺的声音出现的

时候,心里莫名其妙的舒畅”。

很多人听重金属摇滚乐都得看心情,但是倪妮不这样,“我听音乐不是非要心情不好或心情很好的时候听,我就是想听就听”。停了一会儿,她笑了:“我觉得摇滚分很多种,这种(重金属)摇滚就是可以让人血脉沸腾,整个人都会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所以,她的性格也许不仅仅是你在电影或各种时装大片中看到的模样,在那柔美的外表之下,还隐藏着果决和硬朗的心。这一点同时也体现在她说话时喜欢直视着你的眼睛,干净爽快,一览无余。

今年下半年,倪妮将会有两部新戏上映,她在这两部戏里饰演的角色身上有一种共性,“两个都是现代戏,比较接地气,特别贴近生活的东西,我觉得很多人都能从这两个角色当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李蔚然导演的作品《我想和你好好的》将于9月初上映,这是个戏剧冲突非常强烈的都市爱情故事,倪妮和冯绍峰在剧中分饰男女主角喵喵和亮亮,一对经过激情和背叛之后仍未忘记彼此的恋人。

倪妮很喜欢喵喵这个角色,“喵喵其实有点摇滚精神,她对有些事情挺不吝的,敢爱敢恨,她身上会出

现有点极端、有点小变态的东西”。而之所以特别被“喵喵”所吸引,倪妮的感受很复杂,“她的个性太鲜明了,这个本子我看第一眼的时候就觉得喵喵这个女人真的太极端了,我一定要演她。这种角色会让我非常兴奋,她有她不好的东西,她极端,有办错事情的时候,但我不讨厌她,她不是坏,我能够理解这个女孩子内心的挣扎、痛苦”。后来,她一连用了好几个“极端”来形容剧中角色间的感情关系,“他们两个的极端就表现在好的时候是极端的甜蜜,但是不好的时候是极端的暴

戾,都是特别极端的”。

当你理解角色的时候,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立场?“我是站在她的角度去理解她、感受她。我觉得必须得这样,你不可能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因为我既不是影评人,也不是观众,我是要塑造她的一个演员,我一定得站在她的立场去想问题,才能把她的想法表现出来”。这种感受如此诚实,以至于有时候完全把角色当成了自己,“有的时候,比如导演跟我说这些戏的时候,我就能哭”。

而倪妮对爱情的看法是什么呢?“爱就是时间,我觉得你爱不爱一个人就看你敢在这个人身上花多少时间。我说的时间不光是陪他,你得给他时间去成长,或者说他愿不愿意给你这个时间,去等你慢慢的成长”。

另一部将于年底上映的滕华涛导演的作品《等风来》,也是关于成长的故事。倪妮在其中饰演美食编辑程羽蒙,其中最打动她的是一场独角戏,“程羽蒙有一场戏在夜里,停电了,她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我看着挺难受的。她特别害怕、特别恐惧,就她个人,她没

有办法去释放自己内心的恐惧,所以她自己跟自己说话,可能说出了她二十多年里无法跟别人去说的内心的痛苦、纠结和挣扎。她第一次对自己诚实,我觉得是这样,诚实的释放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到这儿,倪妮有些动容,“如果说哪场戏最让我难受,就是那场戏”。

任何时代都不乏夜成名的传奇,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倪妮身上,仍让她觉得有些奇妙。她并不是表演专业出身,也没有报名参加张艺谋导演《金陵十三钗》的角色选拔,只是被学校老师推荐参加试镜,于是成就了玉墨这个角色,也成就了她自己。“我当时觉得,我错过的东西又未找到我,可能是会有命运这么一说,但没有觉得是命中注定,这种感觉挺妙不可言的”。

从出道至今,电影一部接一部拍,倪妮已经越来越自如,同时她也发现,拍电影是最能让她获得满足感的事情,“从理性层面来说,可能你拍完一场戏导演会对你很满意,你心里会有成就感”。而她的感性层面则更多是一种使命感,“是角色赋予我的使命感,我会把角色想象成具象的东西、具象的人,因为他(导演)相信我,让我去做这件事情,当我完成之后,会觉得是做了一件善事,我是帮他完成了他的使命,帮他完成了他的心愿”。

8月8日是倪妮的25岁生日,到了这个年龄,她的内心开始有一些变化,“其实这个阶段蛮痛苦的,你之前所形成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都是在你不经世故、一个理想状

态下形成的,所以25岁之后当你开始接触这些东西,会发现很多跟你想的不一样”。成名后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日子久了难免迷失自己,特别是对一个内心黑白分明的人而言,让自己保持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好在,倪妮是一个懂得自省的人,她经常分析自己,喜欢读诸如《苦才是人生》之类的心灵学书籍。也许正因如此,她的性格乃至荧幕形象,都呈现出一种未经修饰的纯真状态,这能够令她的美更加持久,并且随着时间逝去,历久弥新

吃话梅作文 篇4

老师说:“这是一包话梅”,

吃话梅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原来是话梅啊!我立刻感到嘴里酸酸甜甜的,不禁咽了口口水。只见话梅的袋子有个小缺口,老师沿着缺口撕了开来,话梅就滚了出来。话梅的颜色是棕色的,椭圆形的。老师让我先摸一摸话梅,有点粗糙,又闻一闻,感觉香香的,什么时候才能吃到呢?真想吃啊!

终于可以吃话梅了!我先舔了舔,又咬了一小口,感觉又酸又甜,我把整个话梅全部放进嘴里,酸酸的味道立刻在我嘴里散开,我感觉牙齿都快酸掉了。我吐出壳儿,觉得它像小小的橡皮,像大拇指最上面的一节,还像一个胖胖的小瓜子,还像小水滴……

青春是颗话梅糖作文 篇5

无忧无虑的童年是颗甜甜地水果糖,奔波事业的成年是颗苦涩的咖啡糖,而酸酸甜甜的青春是颗颗话梅糖出入口中让你酸涩的快要落泪,只要你能坚持到最后,你将品尝到无限美好的滋味。

初一的时候。同学们大多进入了青春期,他们一个个想拔萝卜似的长的飞快,但我却是个例外,每次我和同学们站在一起时,总要以仰视的目光看着他们,因为我和他们差了一大截,一股说不出的自卑感从心灵的最低处涌了上来,渐渐地腐蚀掉我的内心。从那时起,我就不大和同学们谈天说笑了,只是独自坐在一边。我常常对自己大发肝火,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身高问题,一时间我很想放弃自己,因为在一个新的班级里,我就像一只被人遗弃的小猫咪。但是我心底不断在提醒我:不能!我坚信个子是可以长的,于是我每天坚持认真身体,多吃饭,可一个学期下来了,不仅没有长高反而胖了许多。我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但就在我要放弃的时候,我从朋友眼里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我。经过认真反思,我发现个子矮并没有什么可自卑的,只要我多想一想自己的优点,就会发现我之前是多么的愚蠢,于是抛开了自卑的烦恼,渐渐地变得越来越开朗了。

现在的我,个子依旧很矮,但我却十分自信,因为我认为“浓缩的都是精华”。经过了青春的洗礼,我变得越来越坚强。在没有什么事可以让我轻言放弃。我每天蹦蹦跳跳的像弹琴一样,为的就是可以进入别人的视野。有一天,可以让所有的人发现我身上的闪光点。

上一篇:大学语文课程教案下一篇: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