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黑色的想象》组诗

2024-06-29

《放飞黑色的想象》组诗(共11篇)

《放飞黑色的想象》组诗 篇1

小雪花

飘呀,飘

飘呀,飘

你给小河拥抱;

你给树木花开;

你给山川画卷;

你给太阳微笑……

瞧,路旁

我们堆了一个大大的你。

天该有多冷?

我给你

扎条围巾戴上个小红帽,

再起个好听名字 小雪花!

小雪花,小雪花

瞪大眼睛望着我。

是不是饿了呀?

我带你回家!

太阳公公忙笑道:

谢谢你小朋友

我带它回天空。

风中站立的我,

默默看着小雪花。

小雪花,小雪花

你可知道?

我多想和你

一起去神秘的天宫,

探索宇宙的奥秘……

月 亮

调皮的晚风,

送走了疲惫的太阳。

自由的鸟,

早己丛林酣睡。

夜空中的我,

站在大山的肩上,

把舍不吃的月饼

高高举起挂在天空!

小 溪

村边小溪,

弯弯曲曲 弯弯曲曲

流淌着笑语,

流淌着思绪。

水中荡起的波纹,

多像妈妈脸上的笑意。

滔滔的溪水啊!

藏着多少童话故事……

我曾饮着溪水长大,

心中荡漾着殷切的回忆!

爷爷的皱纹

夕阳下,

爷爷衔着烟斗。

门前蹲坐如石

沧桑的脸上,

堆起了笑微微的皱纹。

大口大口吐着烟雾,

那不是屋顶升起的炊烟吗?

我问爷爷:

您的皱纹间,

一定有好多好多……

神奇的童话吧?

要不怎么很深很深……

蚂蚁搬家

大树下,

好大一群蚂蚁。

咦,

它们在开什么会?

蚂蚁妈妈带领大家,

手拉着手排着队伍。

为了抗洪防水,

往高处搬家!

风婆婆呀, 你刮得多猛?

也阻挡不了,

我们前行的脚步!

雷公公啊,

你打得多大。

泥泞的雨路,

我们也不怕!

这不可气坏了,

太阳姐姐。

是她对天空一顿斥骂,

赶走了捣乱的乌云。

小朋友,只要记住:

团结才是力量!

这下可好用不到天黑,

我们就顺利搬到了新家!

作者|李廷峰

公众号:环球文苑

《放飞黑色的想象》组诗 篇2

一、营造意境, 放飞想象

教学《草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 教师首先播放歌曲《天堂》, 营造意境, 将学生带入了辽阔的草原, 想象草原景象, 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象, 想到了什么。学生纷纷表述, 有的说看到了草原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有的说看到了蒙古包, 看到了成群的牛羊……

在理解“翠色欲流”一词时, 可以联系上下文, “平地是绿的, 小丘也是绿的”想象大草原一片绿, 翠绿的颜色仿佛会流淌, “轻轻流入云际”。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理解作者准确而独特的感受和描写。

学习“待客”这一段, 可以让学生表演, 既理解众多的主人 (干部、老翁、姑娘、小伙子……) 、蒙古族同胞的好客, 又真切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通过动作、神态、表情演绎一段鲜活的故事,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那一举一动皆是创造, 一颦一笑皆蕴含感情, 蒙古族和汉族情谊深长!

二、边读边想, 心驰神往

古诗词《牧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 教师可采用多读、想象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师先范读, 给学生讲诗意, 告诉学生怎样读诗, 怎样把诗意在脑子里转化为画面, 再引导学生多读, 想象。如“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这两句诗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 仿佛带我们回到远古———放眼望去, 广阔的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 晚风中牧笛声声。茂盛的草场上, 牧童站在风中, 笛声时断时续, 悠扬飘逸, 悦耳动人, 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那份轻松闲适, 虽人未见, 却声先闻。

继而引领学生回归远离了的生活世界, 想象自己访问远古。教师有必要先讲解学生不熟悉的“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安然、恬静的乡村生活, 体会“归来饭饱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的情景。可让学生大声朗读, 读中想:在月夜草地上, 吃饱了的牧童, 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 和蓑衣而卧……想象牧童是喜欢月夜的静谧, 想酣畅地睡一觉, 还是仰望明月, 幻想月宫故事?感受诗的意境, 也由此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

三、体验感受, 丰富内涵

《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一课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内容。再告诉他们, 这是一曲爱的、美好心灵的赞歌, 这人世间,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 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

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想象的心灵 篇3

很多孩子有爱问为什么的特点,这个也问为什么,那个也问为什么,在问这么多为什么的同时,他们的大脑都在高速运转,把为什么化成想象的动力,形成想象创作的源泉。比如小学低年级一篇课文中写道: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最直观也是最老旧的回答是雪化了,变成了水。这几乎是不需要大脑运转就能获得的答案,有的人说雪化了,变成了绿色的小草。老师问:为什么会变成小草呢?因为雪化了,可以滋润土壤,然后才长出小草来了。其中一个最富有浪漫情怀的孩子的答案是让大家心灵为之一震的,她说:“雪化了,变成了春天。”她虽然只说了简单的几个字,可是雪化了后变成的春天背后有多少美好的事物呈现在小作者的眼前:春天草长莺飞,蜂蝶嬉戏,柳丝青青……这些美情美景都随着一句“变成了春天”而幻化出来了美好,给作者的心灵带来多少轻松和惬意。正是这样无数的美好,交织着小学生充满想象的童年。

我们作为老师,如何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想象的潜力,这是有学问可做的。结合我多年来从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找好蓝本,营造想象。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提供丰富想象的教科书的蓝本。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蓝本中想象的空间,开发学生想象的原动力,让学生发现文字背后的功夫,图画后面的图画。这样学生就能从文字和画面的背后开启想象的大门,打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想象的心灵。如《长城》一文中,作者就借助文字“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很多同学的眼前就能幻化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画面,那种劳动的号子声,那一块块巨大的石头抬上山的情形,知识面宽的学生,甚至可以从神话故事中,看到孟姜女为了千里寻夫而哭倒长城八百里的悲惨画面。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出发进行想象,教师都要对他们的想象进行指导,并适时进行认可。这种举重若轻的教学态度,无疑会激发学生更多想象的热情。

二、抓住画面,激发想象。

小学课文的插图是编辑部的同志们慎重思考后而进行配置的。聪明的老师会合理地利用插圖的作用,从插图的画面里,让学生寻找想象的切入点,把想象的风帆张足,就一定能远航。我们依然以教材《长城》为例,这篇课文配的是北京八达岭上的长城,画面展示的是崇山峻岭间蜿蜒的长城,延伸到视觉的尽头,而近处展示的画面则是长城的垛口、瞭望口和射击口。从这些画面中,学生的思路肯定早就起航了,他们透过画面能看到的是烽火鏖战的沙场,人们为了保卫家园而进行的浴血奋战,还看到了城台之间烽火相望的壮阔画面,甚至可以联想到烽火戏诸侯是不是也在类似的画面中一失足成千古恨。画面是一种没有文字的文字,一位好的老师,一定能帮学生抓住画面之上的文字,做足画面之外的功夫,让文字和图画都飞起来,驰骋千里。

三、开启未来,放任想象。

未来,是从未谋面的世界,它的未可知的世界如神秘的面纱,让学生神往。他们对待未来的态度就如同怀孕的妈妈对待腹中的婴儿一样,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向往。老师们要大胆鼓励学生对未来心智的开发,放任他们想象的源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理组织。比如写《二十年后的我》,很多学生总喜欢把自己的未来规划得非常美好,有的学生说自己的二十年以后是一个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有的学生说自己是一位教师,有的学生说自己是一位医生,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想象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因为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想成一个成功人士,我的一位学生就因为爱好音乐,一直坚持弹钢琴而对音乐略有知识,因此她在写自己的未来的时候,就说自己是一个成功的钢琴家,经常飞到许多国家去演出,还因为粉丝的追捧而常常造成交通的拥堵,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想象是成功的,思路是对号的。可有成功就一定有失败,我的另一名学生则另辟蹊径,说自己是高考的落榜生,并没有因为失意而气馁,他经营了自己的一家花店,花店虽小,可是每天可以在自己的花店里侍弄花花草草,也别有一番风味。正是他的想象另辟蹊径,与众不同,他的征文才在众多的征文中脱颖而出。

四、拽住绳索,牵制想象。

初看小标题,你一定会以为这和第三个小标题是前后矛盾的,其实不然。想象的风筝飞得最高,也会被地上的主人拽住线绳。天马行空固然好,但是你要有驾驭天马行空的本事,要不然亲手制作的风筝就会如脱缰的野马飞得无影无踪,而不得头绪。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老师没有牵着学生飞行的风筝,而写出无厘头的想象作文。合理的想象是小学生作文的基石,老师们一定要让学生在合理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这样才有教学的章法可循。有章有法,才能松弛有度。记得我读初二的时候,我们班上的一位同学写的想象作文就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我们参加竞赛的作文就是一篇想象作文,同学写他驾驶着自己设计的飞机陪同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到埃及去访问,这篇文章获了全国一等奖,透过这简短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未来会是多么灿烂辉煌,他的想象从国家角度,从外交的层面,把中国的未来升华了——一个去和第三世界交往的强国。

小学生的想象力,靠老师去合理开发,所以老师们应该高瞻远瞩,把握学生想象的空间,开发学生想象的资源,把想象的原动力都调配好,学生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想象的心灵,在作文的蓝天,恣意翱翔。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敖阳小学

让“补白”放飞学生的想象 篇4

让“补白”放飞学生的想象――以《狐假虎威》教学为例

李 永

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需要以文本中的补白为切入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进而提升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对文章的布局立意以及词句中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许多留白之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留白之处发挥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狐假虎威》教学为例,浅析“补白”如何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抓住词语补白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囊括世界的一切。”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学生学习的重要智力因素就是想象能力。想象远比知识重要,它不仅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是知识更新优化的源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补白是激发学生想象的有效办法之一。作为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一文借助小学生熟知的动物,博得了众多学生的喜爱。教师适时地为学生营造虚拟空间,及时抓住留白之处,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小动物们的喜怒哀乐。如,在《狐假虎威》中有这样一句话。“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文章对狐狸往常的样子没有做任何描述,这就是文本的留白之处。

二、把握心理补白激发思维

众所周知,小学教材中有许多意犹未尽的空白之处,也被教师称之为教材的空灵之处。这是为了让学生抒发情感,增强内心感受而设置的独立创造的空间,在此空间中都有足够的心理描写让学生去揣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心理描写的留白之处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文字带来的心理暗示作用,并用其衡量教学内容的取向。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励学生敢说、敢想,更要让学生从文字中思索,从心理上感受。如,学习了《狐假虎威》后,学生都知道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小动物,而老虎也相信了狐狸的话没有吃掉狐狸。这是课文的结尾,也是典型的`留白之处。于是我提出问题:“同学们都喜欢狐狸吗?”多数学生都是按照常规思维来回答问题,说狐狸狡猾奸诈,专门骗人。但有一名学生却与众不同:“我比较喜欢狐狸,因为狐狸很聪明。”(www.fwsIr.com)这时,我又问:“为什么你说你喜欢狐狸呢?狐狸明明是在欺骗老虎,只能算是狡猾,为什么你说狐狸聪明呢?”这样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重视求异提升创新的能力。学生随后的回答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老师教育我们在遇到坏人的时候,如果打不过可以智取。狐狸打不过老虎,自然会用智慧去战胜老虎。因为狐狸用智慧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聪明。”

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回答问题,足以说明心理补白起到了作用。我随即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狐狸和乌鸦》问:“狐狸和乌鸦故事中的狐狸是聪明的狐狸吗?”学生纷纷回答,这不是聪明,只是用花言巧语来哄骗别人的食物,害得乌鸦没有东西给孩子吃。这时我给学生做出总结:“在生活中,同学们要学会狐狸的聪明,用智慧与坏人斗争,不要学习那个骗人的狡猾狐狸,这才是让被人喜欢、让别人尊重的孩子。”

三、以故事补白延伸课堂教学

让学生续写故事是课后延伸的重点,故事补白续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与想象能力。学生在续写后的交流思考中,能产生思维的碰撞,不仅让学生情绪高涨,体验乐趣中也带着智慧的火花。但是,培养学生的故事补白续写能力不能背离教材去漫无目的地胡编乱造,应该根据教材实际,去写与教材相关的延续性故事,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更有感染力。

寓言经常是以故事为媒介来说明一个道理。因此,故事补白续写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故事,弄清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这样才能做到以故事补白延伸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童话的认识和对寓意的理解。如,在讲完《狐假虎威》后,学生都对森林之王的愚昧感到无奈,对狐狸的狡猾感到愤恨。这时正是进行故事补白的最佳时机,学生对故事感到意犹未尽,自然会写出心中所想的精彩情节。学生们在故事补白阶段,很快与同桌或邻桌进行交流,融入故事延伸的气氛中。

如,有的学生说:“老虎在几天后又遇到了狐狸,将狐狸抓住,这时狐狸继续用花言巧语来哄骗老虎,可老虎再也不相信狐狸了,一口将狐狸吞掉了。”有的学生说:“老虎也小小地戏弄了狐狸一把,狐狸带着老虎走在丛林中,看到鸟兽四散,突然想到了原因,但还是对着狐狸说:你真的是上天派来的森林守护者,我不吃你了,你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保护你。狐狸得意洋洋地向前走着,老虎趁着狐狸不注意,一口吃掉了狐狸。狐狸到死也没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从学生的回答不难看出,故事补白的魅力在于既能拓展文本,又能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施展。在故事补白过程中,不仅是学生感悟和品味文字走向心理转化的过程,也是享受自主创造感受语文乐趣的过程。

综上所述,补白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手段。灵活适当的补白艺术让学生放飞想象,给思维带来驰骋的空间,既能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情感走向,也能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语言扩白,增强补白的魅力,必将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摊开是放飞的想象作文800字 篇5

摊开是放飞的想象作文800字

湖南师大附中1012班 周妍云

如果选择一个瞬间摊开双手,在温和的阳光下,命运的掌纹重叠出人生的形状。那些美好的珍贵点滴,会不会在你脑海浮现?那些做过的梦,那些错过的人,会不会重又鲜艳明媚一如当年?那些渴望的心情,会不会因此而坚定了方向?摊开,是放飞的想象。想象着过去的过去,与未来的未来。如果不舍,便等待,等待那一个过去的未来。如果痛悔,便想象,想象那一些未来的过去。

我们总是活在当下,却又迷失于当下。我们握着记忆的尾巴,踮脚张望明日的.芬芳,那么现在呢?要知道,一分一秒的呼吸,都不是没有意义。放飞的想象,应当奠定在当下。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而想象是迷雾中的灯塔,指引我们方向。

摊开,是放飞的想象。所以,请勇敢地摊开双手,勇敢去梦、去想象,让回忆不再模糊,让明天不再彷徨。如果一朵花羞于开放,谁又能读懂她的美丽寂寥?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紧紧裹在密闭的笼里,他该如何畅快呼吸?闭关锁国的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的尾声,落幕的悲鸣。对外开放的中国,却重新昂起了头颅、挺起了脊梁。摊开,是勇气,更是直面一切的自信。视界因摊开而变得辽阔,生命因摊开而得以延展。

想象,是心灵的翅膀。苏格拉底说,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都有一个等待发掘的丰富的大脑。想象,才有非一般的创造。想象,才有不可思议的未来。当黑夜淹没星光,遮住了想象,仰望星空的人,该怎么看清前路?若思想不能振翅而飞,纵使肉体奔驰在广袤的大地上,又有何意义?逐日的夸父,渴死在D谷,但他却拥有了太阳的无限光芒,因为他的灵魂,日日绕着太阳,时时裹在渴望与想象的温暖内核里。想象,是自由的使者,更是逍遥的舞者。戴着镣铐跳舞,心灵依旧翱翔在云端之上。

翅膀,是摊开的双手。我们生长在土地上,却无时无刻不渴望着飞翔。我们只有一双手,却希冀着触碰天空的纹路。莱特兄弟望着白云飞鸟,不顾众人的嗤笑与冷眼,用一双手,造了一个盛大的梦。从泥土中探出的花呀,终归要回归泥土的胸膛。想象的翅膀,是摊开的双手变幻成的美好。摊开的双手,是想象的翅膀,更是双手本身,它源于当下,自然该服务于当下。

梦与现实间的距离,因想象而缩短。摊开手掌,放飞想象,无所畏惧去梦、去想。你会看到,那些珍贵的往事并不如烟,那些遥远的未来并不渺茫。

教师点评

本文从“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切入,论述想象的魅力和重要。中间三段的开端语“摊开,是放飞的想象”“想象,是心灵的翅膀 ”“翅膀,是摊开的双手”,构成一种顶真似的回环美。虽然是一篇议论文,却因为语言优美、灵动而显得不刻板。

活动教学激活大脑放飞想象 篇6

——浅谈美术活动教学

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 王桂华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可以发现学生总是按教师规定的思路表达着自己理解后的结果,因而使得这种模仿或机械式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中蔓延,使教学出现了严重轻视实践探索、探究发现等活动的现象,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作为一线的教育者,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活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关键词】 活动教学 课堂活动 主题活动 创造力

孩子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将各种资源加以利用,才能促进孩子的优化发展,而美术课堂正是开发孩子右脑潜能的一个良好环境,如何在自然的课堂活动环境下,合理正确地开张美术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激起学生创造的潜能,这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项重大工程。

活动教学能对右脑加大刺激力度,促进大脑两半球协调活动,最大限度开发大脑潜能,从而促进人主体性的充分发展。活动的学习中所增强的对神经元的刺激要远比久坐的学习活动多得多。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只有学会如何抓住不同年龄特征的孩子的智能的开发,正确掌握有效的课堂教育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自由的发展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这才是我们教育者最终的教育目的。在最近几年研究脑科学与美术活动教学联系的教学探索中,对此观点我有几点感受愿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课堂活动,优化美术教学环境

(一)游戏活动 使创造力沸腾

游戏是孩子的最爱,也正是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自然、让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想象。教师要善于将技法训练与符号游戏结合起来,开展寓教于乐的“游戏”,刺激学生的兴趣神经,激励每一个学生想“动”且“动”起来。脑科学研究发现,在儿童可接受的范围内,多感觉通道与多类型刺激,以及多样化的活动,有助于儿童积极调动脑的不同区域进行协调加工,在同一学习任务中,第一感觉通道与多感觉通道输入的信息,导致脑激发区域的数量与面积不同,后者通常可引起更多与更大面积的活动。能调动更多的功能区域与神经参与学习。活动学习教学,为调动学生多种感觉通道参与多种的学习活动提供了重要机制,有利于儿童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对儿童全脑的开发。如我在教一年级《站起来 站起来》一课中我 启发诱导,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瞧!老师手中的纸,变!变!变!”(教师示范用剪和折的方式使白纸站起来,并用彩笔快速添画,顿时一只形象的大象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学生非常惊叹。)师:“小朋友,在你们的桌上也躺着一张纸,你会让它站起来吗?(学生作各种尝试,教师及时发现闪光点给与鼓励。生生互动,交流纸“站起来”的方法。)师:我们来比一比哪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 生1:对折后能站起来;

生2:把纸竖起来,两边放上相等的书籍夹紧; 生3:把纸卷起来能站起来……(学生各抒己见)

师:“画在纸上的东西,都躺着,真没劲儿!剪一剪、折一折、卷一卷,刷刷刷,哈!都站起来啦,多带劲儿!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低龄学生尤其热爱游戏。让学生带着游戏的心情,以自娱和合作的方式探寻、发现通过撕纸、折纸、添画等方法来使纸站立并形成新的形象,并在站立图形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便能水到渠成。游戏帮助学生解决了枯燥的单一的学习方式,无拘束的创作形式和不规则的形状又决定了学生想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一些精细的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的活动激发出来,否则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因此,手的动手对于发展智力有积极参与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脑力劳动者也越来越多地需要进行实际操作。孩子进行的大部分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都是自然的艺术形式。这些活动调动了身体的各种感官,帮助大脑形成神经网络,促进学习。在儿童学习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脑的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由这些身体的活动促进了一些动作技能的发展、情绪的健康发展,从而激发大脑潜在的能力。

许多普通的游戏对脑都是有益的,它能够增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能够提高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和整体脑物质的增长。应该符合下列条件:(1)充满新奇性的(2)具有挑战性的(3)没有威胁的(4)能激发情趣情感反应的

(二)情境活动——激起创造力蓬勃之美

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情境应是“情”与“境”的有机统一。有“境”无“情”不仅会让课堂变得死水一潭,“无情无味”,也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冷漠刻板,难以亲近,难以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因而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要能传递信息,制造困惑;还要“情”足“味”浓,以情感人,以情传情。教师创设感染性情境要饱含激情,语言富有感染力。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在课堂上,没有激情,就失去了教学的原动力,只有营造了“激情课堂”氛围,才能为孩子开展一系列教学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让学习去枯燥存活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活动中,我在部分的教学环节上创设激情环节,让学生在充满丰富情感色彩的氛围中自然而然的去感受美的含义,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环境下,挖掘和不断深化活动 中的教育价值。在《下雨了》一课中,我这样设计:

师: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想想你会在雨中干些什么,你又会想到到一些怎样的雨中情景呢?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回忆雨中情景!(多媒体出示文章,音乐响起,教师吟诵有关雨的诗一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江南的雨,轻轻地飘洒着,如诗的歌,如诗的画,如诗的景,如诗的情……)师:(音乐停)同学们你刚才想到了雨中怎样的情景? 生1:警察在雨中指挥交通; 生2:清洁工人还在忙碌着; 生3:小狗小猫跑进了家里……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请说给边上的同伴听听。(孩子们互相讨论着议论着……)

我大胆地在美术课堂中充分运用朗诵这样一个轻松、幽雅的活动形式来激起学生想像的空间,伴随着音乐,挖掘学生由内而发感悟出的真情方式,并且教师在给予学生正确把握朗诵的方法上起了一个更为典范的作用。教师的激情也是来自于对课堂的喜爱和投入,正是这样一个正确健康的态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情也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教师要善于激情,要善于营造轻松、和谐、自然的课堂环境,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有真正内心上的回应,才能引发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想法,从而使师生人人都成为活动参加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充分调动。

(三)赏识活动 提高学生创造力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美术课的任务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我们要尽量多用赏识评价,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形成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达到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如我在教一年级美术课时,无意间碰到了这样的情况:

叮铃铃!上课的预备铃响了,我站在教室的门口等待着孩子们安静地回到座位上,“啪啦啦”一声,一位端着半盆水的学生和我撞了个满怀,此时盆飞了出去,水也撒了一地,我的衣服上也淋湿了一大片。顿时学生们惊呆了,那位闯了祸的学生更是紧张地低下了头,连连说:“对不起!老师!”其余的学生有的在窃窃私语,似乎感觉老师要“爆发”了。而我更是无奈与这水淋淋的“邂逅”。此时天气尚好,阳光不吝啬的从门口撒了进来。“哇,看!多美丽的孔雀啊!”我指着地上的水迹,学生们都探着头看着,有的甚至围了过来。我马上用赞叹的口气对这个闯祸的学生说:“你看,你一撞,还撞出了这么美的图画。“老师,还像花呢!”“像松树”……顿时学生的思维在这个不经意的邂逅中扩散了。这个热烈的探讨氛围中,我及时引导“小朋友,我们来做个类似于这样的游戏吧!”学生听了欢快地高呼着,于是我改变课堂教学内容,出示课题《像什么》。我引导学生拿出纸张闭上双眼,随意撕纸,然后请学生在撕出的形象基础上充分联想、并添画。学生体验着撕纸和添画的乐趣,在这种轻松的教学活动种放松情趣,自由地通过动手的活动,丰富的联想,发挥着想象的翅膀。

意外的一次赏识教育使我获得一次意外的成功。这使我明白:适时的赏识评价能激发学 生潜在的自创能力,使美术教育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管是有意的赏识还是无意的赏识,都是一种科学地,符合学生发展的活动那个教学,而这种活动教学的内容包括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者是说离学生生活比较近,情境真实的活动;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活动;学生参与面广的活动;有明确目的的活动;或者说难易适中的活动;有针对性的活动;能够达到训练学科技能目的的活动;引起学生思考的活动等等。

在《像什么》一课中偶成的游戏的形式,加上教师机智的赏识评价,通过让学生添加内容、形式、数量或图案等,改变原形,创造另一个形象,较好地激活了大脑的潜能。水淋淋的“邂逅”这是一种无法预料到的,一种突发性的情节。面对类似与这些突发性的事件,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可进行有效联系并创新性的及时设计一个符合教材中的内容或一个新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师的机智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一种特殊的活动教学。教师在正确引领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如能够很好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这种特殊的活动中,大脑对新奇、刺激的活动便会有更强烈的注意和记忆,从而能让学生在大脑中产生新的形象。

二、主题活动,架起美术与教学环境的桥梁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识字和阅读都离不开环境。假如能围绕一个主题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就能够激发孩子认读的兴趣,调动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有利于孩子感知,能够启迪孩子思考,引导孩子联想,激发孩子兴趣的具体形象且富于情感性的识字环境和氛围,促进孩子主动地通过看、做和想结合的方式来识字和阅读,发展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观察活动,营造看中学的美术教学环境

在欣赏中,看即观察,很多方面“看”都是有创造性的。人脑总受到一系列的视觉问题的挑战。在视觉上,我们的脑就是为注意图案、对比和运动而造就的。研究视觉艺术的整个方向就是要研究视觉经验稳定、必要且重要的品质。这些品质不仅使得我们增强了对图像的察觉能力,而且增进了对整个世界的广泛知识的了解。在视觉感知的测试中,研究表明,我们不仅“生来”就能学会辨别模式,而且能把它应用到别的模型上。使用脑中有关模式探测和模式形成的区域,对良好的心理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看的行为不是人们过去认为的被动过程。信息不仅是外部世界“流入”,有视网膜和视神经进行加工,它还往后“流动”,利用我们的认知和记忆对看见的事物进行复查和传播。人的智力尽管受着先天素质的影响,但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仍然起着主导作用。创新学习非常重视智力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努力发掘大脑潜能,把个人天赋和后天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思维引向最佳状态。如我在教《动物朋友》一课中,要求二年级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但如何能正确的引导他们掌握观察的方法,从观察中去发现美,从而在头脑中进行再加工创造美的形象呢?

师:你知道老师在干吗?(教师提着装有兔子的笼子,做着一个观察的姿态)生:在看兔子……

师:你知道我是先看什么,后看什么的吗? 生:(学生竟猜,各抒己见)

师:观察是有方法的。我先从整体入手观察,看到了它椭圆的身体,小小的头,然后局部观察了它的每一部分,发现它长得奇奇怪怪的。谁也想来观察观察,你又会发现什么?比比谁观察得仔细。

生1:我发现了它的眼睛红红的,而且大大的;

生2:我看到它的嘴是三瓣的,嘴角边还有白色的胡须,它吃东西的时候嘴巴动的特快; 生3:我发现了它的耳朵长长的,但不是很宽,里外的颜色不一样,像两片大叶子; 生4:我观察到了兔子的腿很短,脚趾很尖……

学生们争抢着去观察兔子的外形,你一句,我一句,一下道出了兔子所有的特点,甚至还做了比喻,说出了兔子的动态特征。学生们踊跃的回答,积极的氛围,细心的观察,使大脑得到了振奋,而正是因为这种振奋,大脑在处在兴奋的状态,因而激发了学生情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从而也在更加深层的意义中,得到了创造性活动的展开,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学生看事物时,要记得“应该”如何来看。视觉艺术如此富有创造性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脑迫使我们进行创造。看的行为不是人们过去认为的被动过程。当学生在观察、绘画或设计的时候,他们就是在思考和创造,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艺术无处不在。

丰富的视觉刺激就会促进大脑。看,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还蕴涵着审美教育的功能,它具有愉悦性,通过美术教育的看的活动过程,释放左脑的紧张状态并得以“减负”休整,平衡与调整大脑皮层的不同兴奋点,并且能激起大脑的创造潜能。因而教学活动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1、看,一种视觉的冲击,激发大脑潜能的再创作

在每一次视觉上的再一次观察,我们的大脑不仅注意了图案、对比、色彩上的造就,更多地它研究了必要的品质。这些品质不仅使得我们增强了对图像的察觉能力,而且增进了对人的生活状态的了解,增进了个人对整个世界的广泛知识的和探索。想象是需要人脑两侧半球的共同参与,而产生形象也需要依靠左、右半脑,此时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就能更深入的理解了手的含义,了解了不同的手的背后的故事。在大脑中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形象,而这种呈现出的由个体大脑加工的一个概念化的印象,虽不是一个具象的能随即表达出来的,但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因为此时的看,已经在大脑中进行了再创造。

2、看,一种有差别的观察,激发大脑潜能的再创作

没有人会教我们孩子看的规则,所以孩子们只能从经验中学习,而这种经验也是在自身的不断实践和积累中,在教育者正确的引导下获得的。创作和观看艺术作品似乎可以增强我们唤起甚至传达情绪反应的能力。艺术让我们学会有差别的看,正如帕不鲁·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艺术家,问题在于当他长大后,如何始终保持的艺术家。”其实内在意义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个视觉艺术来发现和创造不同的美。正确的观察,积极地观看作品和一些事物的微妙变化,从看中发现,从发现中创造,这正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最终的目标之一。看即创造,我们要能把这个“看”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能在不同的看的状态下,创造新的思维,创造新的形象。

在教《会说话的手》一课中,观察手的特点的时候,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发现了手的一些特点。如何营造看中学的科学认读环境?我不断地积极地引导,加深问题的研究,继续和孩子们深入探讨,创造自然轻松的认读环境。如:“你是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双农民的手”?教师总结板书出示细腻、圆润,并做一个简单的解释,“你从这双粗糙的手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在观察和理解中阅读了词语的真正内涵,也正是这种方式的阅读,学生能够在手的理解上从一个外形特点的了解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情感认识阶段,从而更细腻的理解了美的真正含义。

(二)体验活动,营造做中学的美术教学环境

如果能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教育是可以令人沉醉的。体验,是人们内心最真实、最 感性的心理感受,它是建立在个体经历基础上的带有主观经验与感情色彩的认识。

在《虾和蟹》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实物虾和蟹走进课堂,带领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亲身体验、感知和发现虾和蟹的外形特点,在黑板上展示“双鳌” “八条腿”“硬壳” 等词语,让学生在兴趣和体验中认知。学生在谈论螃蟹的行走的特点的时候,学生也非常主动的要求上台表演,在体验中感受。在相互的交谈、欣赏和学生表演中,我马上又利用一首“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熟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汁把酒吟”描写蟹的诗,引入美食天地。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仅感受了作者对虾和蟹的形象描写,而且也在感受和体验中了解着虾和蟹在生活中的一种文化。

再如《色彩的明度渐变》一课中,我让学生亲自上台运用笔和颜料来演示色彩的变化,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明度”的真正含义。可见,教师积极地营造体验中学习的美术课堂环境,能够激发孩子的热情,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在这个有效的环境下使我们的孩子能得到一个健康和全方位的发展。

活动教学可以集音乐美,语言美,文学美,形象美为一体,在活动过程中,只有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把握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的识记规律,重视创设活动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或采用许多灵活有趣的方式带领、引导学生掌握技能技法的方法拓宽想象渠道,使学生的思维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活动、主题活动都是教育的一种艺术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活动教学正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被确认和推广,并且在很多个体范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活动教学深入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能较好的激起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作文教学:放飞学生的想象 篇7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的作文虽然文通句顺,有较好的笔力,然而内容干瘪、主题肤浅、思路不开阔。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想象力低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想象在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失,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1. 运用想象可以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

想象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作者可以凭借它把不同时间和空间里的生活现象聚拢在一起,甚至可以借助想象获取人们从来没有见过或不可能见到的景象、物象,这就大大拓宽了作者的取材范围,使文章或作品的内容更为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如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等,就是将自己未经历的、未见过的情景描述或塑造得惟妙惟肖。

2. 借助想象可以拓宽思路,另辟蹊径。

写作者常会出现思路不通、写不下去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不善于想象,目光只盯着现有材料,画地为牢,束缚了自己的思路和视野。运用想象,就可以打破自身的限制,或推想过去或预见未来,把本不同质的事物结成一体,使不相干的现象发生联系,这样思维的范围拓宽了,思路自然也就开阔了。如裴多菲的名诗《我愿意是激流……》,表达的是“为爱奉献”这样一个常见的主题,但作者把自己想象成激流、荒林、草屋、废墟、云朵,把爱人想象成小鱼、小鸟、火焰、常春藤、夕阳,于是就有了五幅饱含着作者情感的图景进入读者的审美视角。

3. 运用想象可以增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而想象则是展现艺术魅力的重要手段。首先,想象可以令内容更充实,使情节更集中,使形象更丰满,使人物更典型;其次,许多艺术手法的运用,如比拟、象征、暗示、托物言志等都是以想象为基础的,可以克服内容的平乏单调,克服文字的呆板,使作品充满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有一个人在路上遇到欧阳修,就马上拜他为师,并大吐倾慕之意。当时正值冬季,万木凋零,这个人以“枯”为题先吟了两句:远望一棵树,两个大丫权。欧阳修随即续道: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同样是对枯树的描述,两者的意境却相去甚远。前者平俗无奇,更谈不上美感,而欧阳修却以绝妙的想象力写出了化腐朽为神奇的绝句。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怎样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思维在作文的天空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呢?

1. 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想象性写作练习。

课本知识反映的生活尽管是间接的,但往往能够展示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而教师一旦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把他们带到一个驰骋想象的新天地,就会迸发出绚烂多彩的思维火花。

(1)进行续写型的训练。这种类型的训练多放在小说等叙事类文学体裁之中,作家往往艺术地去设计、安排情节结构,戏剧性地反映人物的命运,这就客观地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去设计人物将来的命运,学生自己也享受了虚构的乐趣,有了作家般的自豪感。比如,《项链》这篇小说的结尾非常含蓄,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余地。在作文课上,笔者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一个实在的结尾,学生中出现了各种设想:玛蒂尔德醒悟了:一切爱慕虚荣者都像这假项链一样,只是徒有其表,只有辛勤地劳动才能换来真正的幸福;玛蒂尔德对自己爱慕虚荣痛悔不已,慨叹年华已逝,从此一蹶不振;玛蒂尔德欣喜若狂,讨还了三万五千法郎,过上了富裕生活;玛蒂尔德震惊之余,成了疯子;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争吵不休,最后,诉诸法律,打了一场旷日持久而毫无结果的官司。将这众多的想象综合起来反馈给学生,学生受到启发,写作的思路自然也就拓宽了。

(2)进行扩写型训练。这种类型的训练适用于记叙文、散文、诗词等各种体裁,只需提供一段简洁的记叙性文字,对人和事、景和物有一基本的交代,由学生通过基本的想象,借助各种描写手段,去充实内容,完善情节,使人物形象丰满,景物生动鲜明。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元代散曲绝唱,是通过带有深秋色彩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来寄托人物的凄苦之情的,教师指导学生扩写成散文时,要抓住这些有形的景物,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这是一个什么人?经历了哪些重要的人生和社会变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心境如何?他的未来将会怎样?学生一旦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出一幅“游子在黄昏古道上踽踽独行”的图景,就会在创造想象的文章中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3)进行改写型的训练。这是一种大开大合式的训练形式,就一篇课文,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构思,或另拟题目,或另选体裁,进行改写,再造新篇。尽管离不开原文提供的情境,但在人称、角度、重点的确立上,又与原文很不相同。比如,学生在课堂中熟悉了《石壕吏》,笔者就要求学生在主题不变的情况下,改写这个故事。学生可以充分扩展文章的情节,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充分想象当时的自然环境、人物情态、环境气氛。结果,有的集中描写了当时的环境,悲凉凄楚,用自然环境来烘托;有的集中描写了老翁的神态;有的集中描写了老翁的外貌;有的集中描写了老翁的心理活动,表现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也有的集中描写诗人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外貌,从诗人的角度反映作品的主题;也有的通过集中描写诗人与老翁的对话来反映主题。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2. 设置情境作文。

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以及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要求言、行、情融为一体,同步展开进行的作文。要让学生能够写出具体的情境与氛围,教师在命题时,应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说话”的氛围和情境;能够触及到他们写作的动情点、兴奋点,使他们很快入情人境;能够唤醒他们沉淀的记忆,迅速搜索头脑中储备的相关内容的信息,引出表象,启发想象。笔者曾设置过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作文。如,在一片广袤无际的荒漠中,你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水与吃的都光了,你该怎么办?一条奔腾汹涌的大河,一位同学不慎落水,你又不会游泳,你会怎么办?这样定境设想,既有境的确定性,又有情节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充分想象的余地,是训练想象能力的好方法。

3. 看图作文。

同一图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知识水准,情趣爱好、思维角度不同,见解迥异,即使见解相同,下笔也不一定同。如对雪压虬枝的松景图,坎坷者可能为它鸣不平,豪壮者可能颂其不屈,深邃者可以明其喻一一遒劲有活力,浅薄者却会说木材无用……不一而足。至于幽默讽刺画,更是蕴意深远,速写、剪纸、富于再创造。选几幅各具代表性的画,让学生讨论,多角度体味其意,各抒己见,再创其意境,无疑会拓宽思路,提高想象力。如一幅速写《面壁》图,设《十年以后》这样的题目,可充分发挥学生的遐想。一些报章杂志上的幽默讽刺画,风格多样、内容深广,趣味浓烈,选几幅去想,去揣摩、体味,不但可以提高想象力,还可以提高欣赏水平。

4. 写科幻作文。

科学幻想对科普知识要求高,其知识性强,需要大胆设想。当代中学生一般不缺乏这方面的材料。电视、电影有专门的科幻片,书店有专门的科幻书籍,只要老师稍微启发,学生就能根据所掌握的科技常识进行合理推测,想象科学社会发展的前景,写出自己熟悉的时、地、境、人、事。例如,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帝克·布朗写了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笔者让学生读这则材料,展开合理想象,以《地球上最后一个人》为题,扩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科幻作文。要求学生对地球发生的变化要能合理推测,符合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写作时应作一些提示,让学生展开想象:是什么原因造成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人(核战争?瘟疫?外星人的袭击?大自然的报复?自然资源的枯竭?……),他坐在屋里想什么?干什么?门外谁在敲门(注意,别忘了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他想进屋来干什么?当屋里的幸存者听到敲门声时,又采取什么行动?他们见面时又怎样?……如果大胆设想,可能会写出新颖、神奇、惊险、浪漫的情景。这样的作文训练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驰骋想象、大胆探索。

5. 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要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得丰富学生的生活,社会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也是发挥想象力的基础,没有生活,想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想象丰富、奇特,情节曲折离奇,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这与蒲松龄丰富的生活阅历是分不开的。这些奇特的想象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引导学生写作时展开想象,也不能凭空想象,同样也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投入社会实践,开辟第二课堂,对自然风光、日月星辰、花鸟虫鱼作细致观察,开阔视野,增加阅历。要多看书看报,关心时事,只有有了丰富的社会实践基础,才能让学生想象出一幅幅美妙的图景,这样作文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然,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还有不少,如听音乐作文,写童话、场景描写,等等。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充满朝气,爱动脑,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只要引导得法,学生的想象力就一定会丰富起来,想象力越丰富,写出来的文章就越有魅力。

摘要:想象在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失,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运用想象可以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借助想象可以拓宽思路,另辟蹊径;运用想象可以增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那么,怎样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思维在作文的天空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呢?主要方法有: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想象性写作练习,进行续写、扩写、改写训练;设置情境作文;看图作文;写科幻作文;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只要引导得法,定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并自由地飞翔在作文的天空中。

放飞想象的翅膀 篇8

关键词 写作训练 兴趣培养 发展能力 想象作文

“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激发写作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有强烈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作负担。作文教学应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周围世界那些鲜明的形象,亮丽的色彩,美妙的声音。这些都像一幅幅立体生动的图画,会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在他们的眼里,山呀,水呀,星星,月亮,周围世界的一切都是活的,会跑也会飞,会说也会唱。因此,我们在作文时可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欣赏四季的变化,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生命的神奇,引发心灵的思考。学生置身其中,似乎也变成了鲜艳的花朵、可爱的蝴蝶……我经常领我的学生做这样的体验,在大自然的启发下学生写出了《雨滴的对话》《一片落叶的自述》《冬天的童话》等一篇篇优秀习作。学生在作文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的兴趣赋予任何没有生命的物体以生命;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二、捕设想象情境,丰富想象材料

作文教学的形式应当灵活多变,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是一种极好的训练方式。它通过向学生提供一段话或一个概述性的情节或细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更新、更美的故事情节,充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揭示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思想内涵。这样的作文训练很受学生欢迎,没有了“不知从何下手”的烦恼,又充分体现了写作的自由,结果更是惊喜连连。这就如给孩子一根放风筝的长线,至于风筝的图案和放的高度,全由孩子自己去把握。

三、借助教材内容,拓宽想象思路

作文时展开想象,可使所写的内容思路开阔,形象具体、丰富、生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有着严密的推理和丰富的内涵,情节上总有可供想象的天地。因而,作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开展想象性作文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授之以渔”。

1.情节扩充法。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画面或暗示一种情境,引导学生在认真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展开合理想象,补充细节,丰富内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巨大痛苦,作者是通过心理活动侧面来描写的。那么邱少云的心理感受会是怎样的呢?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他的神态、动作进行想象,从而感受英雄在烈火中铸就的伟大精神。

2.故事延续法。可以对未曾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假设,让学生成为其中的一个人物,紧紧抓住诱发因素,让学生从“已知”的内容向“未知”的方面展开想象。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在《凡卡》一文中,当凡卡满怀希望地把信寄出去后,爷爷能收到吗?爷爷在乡下会怎样想念凡卡呢?小凡卡后来的命运又会如何呢?让学生大胆去想象,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活了学生想象的火花。

3.假设训练法。可以要求学生想象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言行和表情。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就“小女孩生活在吃人的罪恶社会,最后冻死街头”这一悲惨结局,引导学生想象:假如小女孩生活在我们这样的社会里,她遭遇又会是怎样的呢?如果你遇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怎样做呢?

4.词语连缀法。即变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形象的画面,例如用课文中所学到的词语“鲜花、紧张、欢腾、泪花”等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关但放在一个特定情节中又紧密联系的词语让学生写一段话,学生会以想象为媒介,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思索,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长期坚持,反复练习,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的创造力和敏捷的构思力。

放飞想象的翅膀 篇9

【摘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整个素质教育深化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理念。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一方面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发散和拓展学生的迁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有利于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更好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060-01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从课文文字内容中获取相关信息,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增强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对全面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的完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一、指导学生在阅读写作中想象创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合理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进行想象创造,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过程中,老师提出了下列问题:“圆明园中有什么呢?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呢?”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答案,这时便需要老师有效结合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并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坚持从可行性、付出和收获的比重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同时,老师还需要鼓励学生敢于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和质疑,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增强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有效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

针对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其主要涉及到语言表达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語言表达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笔,坚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分析,逐步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看图说话和材料作文等题材的分析,坚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幅画、一段话和一篇小故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准确确定语文教学的中心主旨内容,创作不同角度立意的文章;紧密围绕同一个命题内容,从多个角度进行选材,从而有效达到训练的目的。同时,老师还需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定势少,好奇心重等特点,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以便学生能够放飞想象的翅膀,有效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一文时,老师便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能够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为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感悟要想生存,就得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的道理。同时,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但能够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需要有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观潮》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则可根据课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潮来了,汹涌的潮水,后浪推前浪,一排排白花花的潮水簇拥着冲过来,声似雷霆万钧,势如万马奔腾。”“随着潮头的翻卷,掀起阵阵白色的浪头,就像天上大块翻滚的白云。”等进行想象,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绘画,将脑海中形成的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绘制出来[4]。同时,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画作,想象自身是观潮人员中的一位,准确描述出钱塘江大潮来临之时的壮观和澎湃景象,让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变得非常活跃,从而有效增强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采取课堂留白方法,拓展创造性思维

留白一种良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各类作品的创造过程中采用留白方法,是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准确的表现出艺术作品的主题。因此,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注重留白方法的巧妙应用,避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限,合理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想象和思考空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教材知识点的挖掘,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时,当读到“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时,老师则可以戛然而止,为学生预留一些深入体会和感悟作品的时间,让学生能够从这里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和联想预留空间,能够从根本上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学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良好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身于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以便在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谷卫茹.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2013(32):79-79

[2]刘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47-49

[3]李一娜.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作文教学研究,2016(03):67-68

创设情境放飞想象 篇10

英国哲学家和美学家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一书中指出:“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看见的, 也不是听到的, 而是想象中的东西。”学生在阅读作品时, 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力求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 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 体会作品所描述的关系, 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由此进入一种审美境界。

例如, 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 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 早晨起来, 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 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极细极柔软的触觉。……”文中花铺满地, 写视觉形象;脚踏花地, 写触觉感受。可是, 作者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写“没有声音, 没有气味”, 而说“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加了一个“也”字呢?作者是否在与大家熟悉的一种情景相比较呢?大家熟悉的情景是什么情景?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 体味作者的心境, 通过丰富的联想和自由的想象,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 回答说:“作者之所以有‘脚踏上去’的动作, 是因为作者要给读者逼真的感觉;作者之所以不写‘没有声音, 没有气味’, 而说‘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加了一个‘也’字, 是因为作者也许以像花而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与花非花的雪花相比较;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另一种情景是雪后观景。”虽然很多学生没有见过槐树, 也不认识槐树, 更不曾有见过秋天落蕊的情景, 但是通过想象, 却仿佛看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秋天的清晨, 轻轻地推开房门, 惊喜地看到槐树的落蕊铺得满地, 就如同初冬早晨起来, 满眼的白雪, 才知道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 欣喜地脚踏上去, 却发现与踏雪发出“吱嘎”、“嘎吱”声响的是“声音也没有, 然后掬起一捧落蕊, 闻一闻, 像雪一样“气味也没有”;一阵扫后, 留下来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看起来既觉得细腻, 又觉得清闲,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时不与兮岁不留, 一叶落兮天下秋”, 一种悲凉弥散开来, 学生穿越时空犹如身临其境, 充分体味作品的意蕴, 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韵味, 对秋色、秋的意味和秋的姿态的感悟中, 与作者的情感相互交融, 相会辉映。

又如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四段:“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要求学生反复朗读, 体味作者的情感, 品味语言的妙味, 真切感受自己和作者一样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合上书本, 微闭双眼, 展开想象的翅膀, 自由地徜徉在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中。美丽的画卷徐徐打开, 淡淡的月光下的荷塘里, 层层的叶子中间, 仿佛零星地点缀着些晶莹碧透的明珠、又好似闪烁着光华的星星, 刚出浴的美人袅娜多姿, 如同荷花一样亭亭玉立, 含苞待放, 身上散发出的缕缕清香, 就像优美的歌声飘过。随着想象和联想的驰骋, 学生们进入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 感受作者初到荷塘时暂得超脱的喜悦之情。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放飞黑色的想象》组诗 篇11

如果说孩子的世界没有童话,我绝不相信。这样的年龄爱做梦,好奇心爆满,但如要翻看学生作文,你会看到很多雷同句,干瘪的语言……作为教师在处理“异类”学生的“奇怪”想法和问题时,我们要鼓励学生的“特殊”想法,让思维驰骋是培养想象力的第一要义。

善待想象,我在教学中收获匪浅。此图片学生的作文写到“快看,爸爸钓上来一块大石头,小明看到后咯咯大笑,一不小心,差点掉落水中,他吓得满头大汗。”另一同学写到“看着爸爸钓上一条大鱼,小明很是着急,爸爸在一旁神气地笑着,而小明气的要跳下河去捞鱼,爸爸一把拽住他,这才没有酿成大祸。”我给第一名学生的评语是“描写得生动精彩”,第二名学生用评语引导他“遇到事情,我们该如何做,是不是应该冲动呢,你有没有什么启发?”文章虽出乎常理却在情理之中,教师只要给予鼓励,善于引导,不乏为好文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二、让教材“说话”,编织美好梦想

小学语文教材包括很多优秀的童话,寓言故事,这些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作者无穷的想象;除此之外,小学语文课本以图文并茂著称,使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完美结合。而教材又何尝不是一本充满奥妙的神秘笔记,教师何必四处寻医问药,教材就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主渠道。

例如《春雨的手》,这篇文章充满着童趣,文章中有很多形象的说法。比如,文章整体用了拟人手法,鉴于学情考虑我没有深究语法,顺势引导,当柳条轻轻拂过我们的脸颊时,是不是柳条仿佛长了手,秋天来了那秋天像什么?等等。在利用教材引发学生后,我为学生呈现了经典课文《春天来了》,配乐朗读,学生沉醉于文章的美好,顺势我引导学生模仿春天来了,写百字小语段《冬天来了》。就这样,教材变得灵活起来,作文训练也有的放矢。

三、走进生活,打开想象的魔术之窗

这个世界有一种源泉活水——不涸;有一种仓库取用——不竭:这万能的事物便是生活。生活是万花筒,是百宝箱,如何打开这百宝箱,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在作文的世界里开花结果?我想到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做个十足的有心人,而教师要善于以生活中的细节启迪智慧,开发想象,激活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淀素材,走进生活,快乐开启想象的魔术之窗。

常听说,动画片就是吸铁石,孩子定睛一看便动弹不得。于是我会通过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形象来展开想象训练。例如《喜洋洋与灰太狼》《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等。记得有一次上课,我故弄玄虚播放了《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的视频,孩子们欢呼地说“老师,我们这节课看动画片吗”我摇摇头说,大家都喜欢看这部动画片对吧,那么我们也写一个小故事。“大头儿子在月球的世界里都发生了哪些奇遇”,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视频,还和学生们一起想象月球的世界,和月亮有关的事物,有的学生说嫦娥、兔子,有的说月饼,有的说看见李白了。孩子们在我的鼓励下搜索着生活中与月球相关的一切,在我的启迪下一篇篇充满灵气的作文应运而生。

四、智计百出,多样联想训练

教师要深研教学,智计百出,开展一系列的联想训练,比如常见的相关词语的训练,通过词语串串烧解决学生词穷的问题;通过图形训练,训练相关发散思维;也可提供情节,让学生改写续写等等。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相关联想的思维定式,他们敢想、敢说、敢创作。这时提起笔来自然才思泉涌,美妙的文章也会流诸于笔端。

我曾在高年级做了一次话题为“水”的作文,效果超乎想象,异常成功。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初拿这个作文话题应该觉得很简单,但是我预料他们写的应该较为浅显。一切都在预料之中,第一次作文初稿上来,很多学生写的是节约用水,个别描写戏水的场景,也有的写的稍见大气磅礴,写到了江河湖泊……但这些我觉得都太拘泥于常情。于是在进行作文指导时,我的开场白是“大家的作文犹如白开水……”这盆冷水泼下去后,班级鸦雀无声。后来我说,你看在老师说的话是否与水相关,那么水包括哪些,有怎样的特点,可以有哪些比喻呢。于是孩子们脑洞大开,有的说水时而温柔时而波涛汹涌,像爸爸的脾气;有的说水滋润万物,润物细无声,像妈妈的爱;有的说水滴可以穿石,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和毅力……在二度启发之下,学生的作文从低俗到成熟,从简单到深刻。这样精彩的课让我激动不已。

五、结语

上一篇:汉族的民俗宗教读书报告下一篇:于辞职信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