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2024-10-19

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精选12篇)

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篇1

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艺术, 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艺术的创作。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因此也可以说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创新。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 就会黯然失色, 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 能使文章生气盎然, 光彩夺目。那么, 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呢?

一、结合有关课文内容, 进行再造想象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 是学生接触的高质量的精神财富。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资源, 结合课文内容, 采用各种方式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指导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 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 注意把握好情节, 扩写成一篇小说;在教学《欧也妮·葛朗台》时, 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再造思维, 应用夸张手法, 将其改写成戏剧;在学习《我与地坛》时, 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 不断想象, 一起为其续写不同的结尾。教学中通过改写、续写、扩写等方法, 一方面可以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形象思维, 进行创造想象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作文教学需要教师周密计划, 科学安排, 系统训练。在运用形象思维训练想象时, 我们不妨多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新世纪畅想”“30年后我们再相见”之类的作文题, 让学生开动大脑, 积极探索, 从而培养、训练学生应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的能力;同时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书籍,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推测、联想、想象, 激发学生不断思考, 活跃思维, 从而创造既有科幻共性, 又有自我个性的新形象。这样, 作文教学富有吸引力了, 学生知识面更加宽广了, 就会更加喜欢思考了,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并提高了想象思维能力。

总之,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要努力给学生创设情境, 精心启发, 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大胆想象, 拓展思路, 不断创造, 就一定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篇2

威海市北竹岛小学丁伟

设计理念:

想象是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创造力的源泉,是重要的认识活动之一,它和观察、记忆、注意、思维同属于学习心理的范畴。活动开始,我便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孙悟空”形象为导入,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明白多少年来人们正是凭借着想象来创造新生活的。接着安排三个专题的想象训练的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想象的热情与欲望,并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提炼出提高想象力的方法。这种训练是培养想象力的很好途径,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然后安排的“实践乐园”,让学生能将之前总结的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巩固。最后设计了“发明家俱乐部”,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创意发明的同时获得创意的灵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年级:五年级

活动目的:

1、了解什么是想象,知道想象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掌握几种想象的方法,激发学生想象和创造的欲望。活动准备:

1、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视频;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类比仿生法”的实例及其他一些科技创新的事物;了解南极的地理环境、气候等相关信息。

2、本活动采用“动画欣赏”“看图联想”、“听音乐想象”“活动体验”等方法进行。

3、学生分为四个大组入座。

活动步骤:

一、动画城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来让我们快速走进动画城,一起来看一段动画吧(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主题曲。)

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呢?世界上真有这样的神猴吗?那么作者是靠什么创造出这些神通广大的人物形象呢?对,这就是神奇的想象。(板书:想象)

多少年来,人们就是凭借想象来创造新生活的。例如:人们看到天上的飞鸟,发明了飞机;模仿水里的游鱼,制造了鱼雷、潜艇;由嫦娥奔月的传说创造了今天的宇宙飞船,真正飞上了月球,进入了太空------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人类的想象是无穷的,爱因斯坦曾给想象以高度的评价:“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孩子们,这这节课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在理想的天空中翱翔吧!(板书:补充课题)

二、想象训练营

过渡:同学们,你想拥有超凡的想象力吗?那我们赶快走进想象训练营,一起去寻找拥有神奇想象力的法宝吧。

(一)、看事物想象。

1.出示波浪线,让学生观察、想象。

(1)这里有个图形,当你看到他的时候会想到什么?我们开火车来说一说,后面的同学不要重复前面的答案,看看我们的智慧火车能开到哪里?

生回答。

同学们,你们刚刚是抓住了这个图形的什么在这展开来想象的?(板书:外形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你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这种抓住事物外形特点来展开想象的诗句? 师小结:同学们看,我们在想象的时候,就可以像这样抓住事物的的外形特征入手,联想到与之外形类似的东西。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可以试着运用这样的方法,让句子变得更优美。

(2)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曲线,你能不能打开你的思维,让想象别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联系你的生活往更深一层想想,它还能表达些什么?

生回答。

师小结:这就是事物的神韵或者说是内涵。(板书:神韵、内涵)

其实我们常常接触这种想象,比如:

看到白杨,我们就会想到——

看到蜡烛,我们会想到——

看到水滴石穿,我们就会想到——

师小结:这是比“形与形”的想象更高的一种境界。

(3)那么同学们,你想想,我们所认识的一些神话人物、科幻作品等,属于上面这两种想象吗?那么这些人物的本领和一些故事情节都是怎么来的?(虚构的)

师小结:想象的最高境界就是虚拟构建,人们把一些美好的愿望等,融入到想象之中,创造出了很多神奇的作品。(板书:虚拟构建)

2.老师让学生伸出“手”让学生想像:

同学们,其实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想象的源泉。伸出你的手看看,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手的作用)

师小结:大家根据事物的实际作用也能产生无限的联想,看来,这也是个想象的好方法!(板书:实际作用)

(二)、听音乐想象。

过渡:刚才,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那么,假如你什么景象也没有看到,只是听到声音,会想象吗? 动听的音乐,往往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请你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细细地体会,看看你会想到什么?等一会你可以用语言、图画,也可以用舞蹈等形式来展示你的想象。

播放声音(《森林狂想曲》片断)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总结提炼方法。(板书:生活经验、用心动脑)

师小结:同学们在音乐声中思绪飞扬,想像的都太好了,看来丰富的生活经验,也为我们的想象的法宝,当然用心和动脑也是必要的。

(三)、根据情境想象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想象已在音乐中放飞高空。下面,就让奇妙的想象伴随我们到神秘的南极去游历一番吧。

(1)课件出示情境,提出问题:为我国设计一个新的南极考察站。

(画外音)南极气候非常寒冷,到处是冰山,也有可爱的动物,你们看,胖胖的小企鹅正在欢迎我们呢。美丽的南极光也令人神往。不过,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一望无际的皑皑的雪地。同学们,你能运用奇妙的想象力,为我们国家在南极点附近设计一个新的考察站吗?对于考察站的外形、内部设施、功能,你有什么新奇的想法?让我们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小组自由讨论后,进行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太精彩。我相信,有一天,你们的想象真的会变成现实。同学们借助自己掌握的丰富知识进行了神奇的想象。看来,大家今后应该多看书、学习,注意积累知识,为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奠定基础。(板书:丰富知识)

三、实践乐园

根据材料进行想象活动

过渡:同学们真不简单,通过这几个小练习就寻找到了这么多拥有神奇想象力的法宝,现在,你对自己的想象力有信心吗?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想象力的比赛。

(1)用14根火柴,摆了两只倒扣着的杯子(如图),只要动五根火柴,就可以让杯子的口倒过来,该怎么动呢?(看哪个组最先完成我们为它送上一颗“想像之星”)

(2)材料:三角形两个,大小不论.线段两条,长短不论.圆或椭圆两个,可大可小.要求:请同学们用所给的图形,拼成一幅图,说说它所表示的含义,并给所拼图形起个名字.(学生自由准备,集体评议,你觉得谁的作品最具想象力想象最奇妙?评选谁是“想象之星”,并说说理由。)

四、创意俱乐部

1.身边的创意

同学们想象并不是一件难事,其实你平时也进行了很多有创意的想象,你看,这些都是咱们同学的作品-----

2.生活中的小发明

(1)生活中,想象无处不在,你们看:在发明家俱乐部里我发现了这样几个有意思的东西。仔细观察,它们分别是用来干什么的?(课件出示:滴眼药水器;新型雨伞;新型方便筷)

(2)那大家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或电视,书上等等),有没有注意到其它新型小发明呢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在交流中受到启发,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3.放飞想像的翅膀

过渡: 小小的创新会让咱们的生活,充满新鲜,充满快乐。所以现在,让我们也来展示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联系我们的生活,你又有哪些富有创意的好点子呢 ?(先让学生静静地思考一分钟,然后在小组谈谈自己的想法,互相启发.)

(1)学生自愿分组活动:可以一个人一组,也可以两三个人一组,在申请表上合作设计你们的新发明,画出草图,可作文字表述,并试着为它取个名字.申请加入“发明家俱乐部”吧!(音乐伴奏)看看谁的发明最有创意 ?

(2)全班交流展示。

教师小结:短短的几分钟你们能想到这么多好点子,真棒!看来,创造并不是发明家的专利,只要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个个都能成为“小小发明家”!

五、活动总结:

巧设任务 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篇3

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含义

任务型教学,又称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任务型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

为什么要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

由于“课程标准”是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编制的,“课程标准”的落实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先进的教学途径的支持。与其他途径相比,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任务型教学途径对各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包容性,适合多种活动类型和组织形式,不但适用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不但可以独立操作,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现就在任务型教学框架下如何做好初一英语教学,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师生互动

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教育传授性的(instructional),而是经历性的(experiential)。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主要是“精讲多练”,因此教师担任着“主讲”和“指挥”两个角色。但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向中学的过渡阶段,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笔者认为,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一种媒介、桥梁。要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同时要严格控制课堂讲解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时间,并有充分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空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和学习环境等外因的影响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内化,才能真正起到最终的决定性的作用。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中制作笔友名片这个任务为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操作建议,如提供一些思路及表示个人信息的相关词汇。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

(1)What’s his name? Where is he from? How old is he? Where does helive? What language does he speak?

(2)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pen pal? May I write to him ?

操作过程:

(1)教师课前设计好表格(见下表),学生根据表格中的项目填写有关自己笔友的信息。

Pen pal’sInformation

First na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ast na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nglish name:____________________

Scho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a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me address:____________________

Post co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one number: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4人一组,根据表内所填信息介绍各自笔友的情况,记录员做好记录。

(3)听完同学的介绍,每位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最感兴趣的的笔友,以电子邮件、明信片或书信等形式去问候,并做自我介绍。

(4)教师收集学生的笔友信息卡,汇编成一本“笔友简介录”,供学生选用。

二、虚实结合

任务型教学作为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使得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能够在教学中得以体现。教师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时,应该以“实”为主,设法使设计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一方面让学生会运用英语,以 满足将来在社会活动中的语言需要,为其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虚实结合”,也就是要让学生除了熟悉各个单元的语言知识外,还应对教材包含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可能反应作为具体的载体,把社会实践的真实内容,作为附着物,有个性地把握教材,全面地向学生开展教学工作。

在七年级下Unit7Whatdoeshelooklike ?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说说爸爸、妈妈、叔叔、老师或朋友等,掌握用英语描述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父母、亲戚、老师或朋友的喜爱之情。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

long hair, black and big eyes, tall, strong, in a red sweater, medium height.

操作过程:

(1)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作文纸,要求学生描述身边熟悉的一个人(父母、亲戚、老师或朋友等)。

(2)学生选定人物,先口头描述给同伴听,然后写在作文纸上,完成后相互交换,并做必要的修改。

(3)教师选择4或5个学生,让他们将自己所写的任务读给全班同学听。

(4)教师与同学共同评出佳作,让作者重新誊抄,并配上被描述人的照片,在班级橱窗内展出或推荐到学校刊物上发表。

三、情境交融

任务型教学就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即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有着属于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对于他们所熟悉的人物、事物以及环境等因素,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热情与兴趣。反之,与他们的经历浑然不同的话题,他们会表现出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所以,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英语交际中即语言的意义上,而不是语言的形式上。在这个任务中,每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有利于把所学语言顺利地应用于真实交际中,有助于培养交际能力。

在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让学生互相询问同伴及家人的生日这一活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际交流中熟练运用。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

(1)When is your birthday?

(2)When is your father’s /mother’s birthday?

操作过程:

(1)教师准备若干基数词与序数词相对应的英文数词卡片,打乱顺序后发给学生,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按对应顺序排好队,并快速报数。例如:

one——firsttwo ——second three——third...

(2)学生结成对子,互相询问同伴及家人的生日,并将结果填入下表。例如:When is your birthday?It’s May 2 nd.

When is your father’s birthday? His birthday is July 10 th.

(3)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组员的生日情况,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英文日历上标出每位学生的生日。

(4)制作全班同学生日册,并做简单统计(如同月生日的人数,同日生日的人数等)。

四、形神兼备

任务型教学途径指的是一种教学原则或理论,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收放有度,形神兼备。特别是对于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一学生,他们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往往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联想式思维。因此,初一英语任务型教学要求更多地采用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玩、演、视、听、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及合作等活动,营造宽松的、和谐的、 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实现完成任务的目的。

在Unit7 How much arethesepants?的教学中,可通过赠送生日礼物这项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谈论购物中商品的价格、颜色和式样,并结合购物过程中一些礼貌用语的使用,使学生可以懂得如何合理消费,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激活课堂教学。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

1. Come and have a look.

2. Can I help you? / What can I do for you?

3. Does she like that white bag? Yes, she does. /No, she doesn’t.

4. Oh, it’s too expensive.

5. That one is cheap.

6. How much is it? It’s five yuan.

7. I’ll take it. Here you are.

8.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操作过程:

(1)学生将自己闲置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带到学校,教师将课堂虚拟成跳蚤市场(每种商品价格为一元)。

(2)学生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或所喜欢的物品,买卖的交际过程必须要用英语完成。

(3)所得的现金可作为购置班级小药箱或设立班级英语图书角的经费。

五、结语

经过近一年来的实践,“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的初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将成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实践时间短,现有的学校师生仍难以完全摒弃以前旧的教学模式,加上在农村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任务的真实性与任务的教育性难以统一等诸多问题,任务型教学法虽然在理论模式、教学步骤上比较明晰,但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完善,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云和第2中学)

编辑/谭添夏

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篇4

一、创设情境, 触发想象力

要触发学生的想象力, 笔者认为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是比较好的方法。这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拿到作文却无从下手的问题, 还可以间接地为他们提供写作的材料, 从而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那么, 怎样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呢?

首先, 创设作文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在应试教育下, 他们的活动环境, 无非是从校门到家门, 即使有网络, 也只是虚拟的世界。作文教学越是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他们就越是有话可说, 有东西可写, 想象的思维也更容易被激发。

其次, 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是要活动的情境。活动的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 而语言描述和图画展示则显得呆板、机械。譬如, 写《我们的校园》, 教师最好带领学生游览一下整个校园, 边走边说, 让学生亲自去领略一下, 若是这样, 学生怎么可能写不好这篇说明文呢?

二、打破传统, 开拓想象力

引导学生注重积累, 培养想象力, 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可以触发学生的想象力, 而彻底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 才可以真正地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应试模式下的传统作文教学过多地注重程式化, 学生的思维必须跟着教师走, 教师要设计好思路让学生往里面钻。推荐范文也美其名曰“欣赏名家名作”, 实质上是在给学生的想象思维套上枷锁, 在这样的作文教学训练下, 学生哪能发扬个性, 又何从谈放飞想象的翅膀?中考作文千人一面的现象难道还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当然, 开拓学生的想象思维, 也不是无目的、不切实际地乱来。首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 抓住时机适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的想象力, 哪怕只有一点, 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切不可操之过急。其次, 对每一次作文训练, 教者都要精心组织, 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三、抒发真情, 放飞想象力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 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古往今来许多写作实践也都证明:能否写出好文章, 首先取决于是否有真情实感。学生若没有真情实感, 再放飞想象有什么用呢?那么, 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首先, 要关注生活, 参与生活。这个话题讲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因为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没有时间走出校园参与生活。但如果我们不这样做, 学生永远也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美文佳作。生活毕竟是丰富多彩的, 要写出真情实感, 必须要关注生活, 观察、参与生活, 要把思想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角落, 做生活的有心人, 只有这样, 学生的想象翅膀才能真正有感情地展开。

其次, 要写出自己。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指导学生阅读时强调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所谓“读出自己”, 就是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 而不是别人的生活体验。学生自己的话往往清新、活泼, 虽幼稚却透出一股灵气, 切不可抄现成的套话、假话、空话。张开想象的翅膀是学生自己的翅膀, 而不是别人的翅膀。

课文放飞想象的翅膀教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⒈通过辩论、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深化认识。(喜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⒉活跃思维、丰富想象,续编故事,培养求异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准备:

⒈有关动物王国课件。

⒉小鹰、狼、小羊、狐狸、乌鸦等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神奇的动物王国去。

⒉(导游)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听说小朋友们要来,瞧!一大早,它们就兴冲冲地赶来了。

⒊播放动物王国课件,有本单元学习的小鹰、狼、狐狸、乌鸦等动物。

二、矛盾激愤,引辨。(复述课文)

⒈来到了动物王国,见到了许多老朋友,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⒉部分同学戴狐狸等小动物头饰上。

⒊学生尽情发言,把对小动物的看法当面说出。

(有的批评、指责狼和狐狸;有的关切地问小羊狼又欺侮你了吗?并给他出意;有的教育小鹰不要太骄傲了)

⒋激愤引辩。

⑴师:狐狸,为什么大家对你有那么多意见?

⑵狐狸(笑):老师您别听他们瞎说,不就是昨天乌鸦给了我一块肉嘛!(制造矛盾)

⑶围绕给骗辩论。

抓住辩论的契机,引导全体学生表演,复述课文。(重点把握三次骗的神态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

⑷表演:狐狸和乌鸦再现骗肉场景。

⒌讨论、明理。

⑴明明是骗,偏偏要说成给,你认为狐狸有什么特点?(如:狐狸太狡猾了。)

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⑶学名言,深化认识。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莎士比亚

三、想像放飞,引异(续编故事)

(师)爱听奉承话的乌鸦上当受骗了,它能否接受教训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放飞想象的`翅膀(动作演示),到奇妙的未来世界去。

⒈出示: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了一块肉,碰巧又被狐狸看到了

⒉议议、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案基本有两种①乌鸦再次被骗②乌鸦没上当)

⒊小组活动,如若再次骗肉成功,狐狸会怎么说,再次体会狐狸的狡猾。

如果让你去帮乌鸦,你会出什么主意?

⒋演狐狸和乌鸦的同学到同学中去取经。

改变称呼乌鸦大婶、乌鸦大嫂、乌鸦小姐变花样赞美→乌鸦再次上当。

⒌看来,乌鸦还应再动脑筋,孙老师这儿还有一句名言要送给小乌鸦和同学们。

⑴遇事多动小脑瓜,想办法、勤思考,优秀少年顶呱呱!

⑵和上句名言比较,找出缺少了什么?(名人)

⑶猜猜看,名人是谁?(引出伟大的小学教师孙老师。既可以活跃气氛,又能考察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如很多学生说出了马克思、毛泽东、艾青等人物)

⑷老师把这句名言送给你,你能学名言的方式自编名言送给这些小动物吗?(达到训练语言、活跃思维的目的)

⑸学生讨论、发言,注意名言要简洁,要有针对性。(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送给小鹰)

⒍现在,就让我们开动小脑瓜,帮帮乌鸦吧。

⒎学生讨论、发言,注意正面引导,并引导学生发散、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四、自选作业,引趣。(才艺展示)

⒈参加了这次活动,你还有什么想法,你还想干点什么,赶快开始吧!

⒉(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活动,(可自主也可团体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

活动方式有:绘画、讲故事、编儿歌、捏橡皮泥等,反映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或其它相关动物的情况。

⒊活动成果展示。

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想象力 思维能力

数学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在文化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我们称其为数学文化。数学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些书本上的知识,也是一个人的素质,运用数学观念定量思维的数学素质,有助于提高一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数学是一种思想,如我们的归纳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等,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只要教育工作者改变自己对数学的一些误解,并且给予学生适当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把数学的魅力展现出来,我们就一定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教者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这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自行车的车轮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想象一下骑这样的车会是怎样的情景吗?”“如果自行车的车轮是椭圆呢?”学生立即展开想象,一边想一边说,那会颠簸的很厉害,有的学生甚至做起动作表演来了。学生回答后,我又投影出示制作的课件动画:一个骑着车轮是椭圆的自行车的人,在马路上被颠簸得狼狈不堪的滑稽情景。通过这一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

二、创设情境,故弄玄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当一个学生对某个学科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思考并想方设法地去解决本学科所遇到的所有问题,所以作为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都知道,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通常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时适当地卖个关子吊一下学生的胃口,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促使他们打开思维闸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课题引入,没有告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是在谈话导入新课时“故弄玄虚”,把原来课题创造性地改为《寻找分数的秘密》,这一下子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大家都好奇地猜想:“分数里究竟蕴藏了什么秘密?”心中渴望知道分数的秘密。这时,教师抓住学生探究欲望高涨的良机,立即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直到学生发现了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后,教师才打开“葫芦”的盖子,揭开谜底。教师:“你找到了分数的什么秘密,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我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师及时夸上一句“你们真厉害,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老师真佩服你们”,给学生莫大的鼓舞,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故弄玄虚”策略使课堂教学倍显得生机,让学生印象深刻。

三、设计趣味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有趣的练习才能引起学生解题的兴趣,通过学生大胆想象,可以让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如在一次练习中,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小红有一些苹果,送给小明一半送给小青一半的一半,自己还剩下9个,小红原来有多少个苹果?”学生思维活跃地思考着,交流着,教室里形成了一片探索发现的学习气氛。过了片刻,有的学生这样做:9×4=36(个),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着。有的学生这样做:9+9+9+9=36(个),我也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又是这样做:18+18=36(个)等……,方法很多。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开拓,并且方法是多样化。因此在这样的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新颖、更独特。设计这样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数学是抽象枯燥的,若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对于小学生来讲,建立空间观念是较难的,必须借助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才能进行。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例如,在“观察物体”一课时,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把从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如在教室里从不同角度拍出照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拍照的方位;在练习中找出几位正做好事的同学背影照片,让学生猜一猜,找一找是谁做的;把撕破的照片拼完整,并说说这张照片拍的是物体的哪一面;想一想从哪一个方位给别人拍照最合适等等。通过这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的活动,使空间知识贴近了学生,同时也延伸了学习。从而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展开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了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想象是发现的先导。”谁说数学只是抽象,在学生想象的天空下,数学就是这么的具体、形象。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应用,而且还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我们老师应该拥有诗人的天真和浪漫的情怀,为学生搭建想象的舞台,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数学的天空里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现代教育思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邢永富主编

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篇7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一)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积累创作素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身边的事物。做到从“眼中之物”到“胸中之物”,再到“手中之物”这三个环节,以便他们在创作时能够从脑中调出更多的信息。

案例:在教学《自然与生活的定格》时,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角度、多种方法的观察,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到校园内进行速写。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区别,他们的区别在于具有不同的特征。捕捉到事物的特征,就能更深刻地去认识它们,从而印象深刻;在此基础上才能画出有特点的景物、有个性的人物,才能画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好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从而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体验和观察。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汲取美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作画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创作的过程就是灵感产生的过程,而灵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来源于社会生活。把生动活泼的场景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从画里到画外,感受真实的生活在画中的延展升华,产生共鸣,从而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实行自主创新。

案例:“装饰画”一课中,我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材料选用上多下功夫,把平时认为是“没用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运用,变废为宝。这种“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俯首可拾:废弃的可乐瓶可制成花蓝;旧挂历可制成花瓶、灯罩;蛋壳可制成不倒翁、也可粘贴成画;树叶、碎布块等均可粘贴成绝美的风景画、人物画等,配上镜框,成了你房间中别出心裁的装饰品;海边拾来的贝壳,可粘成你心爱的小动物;溪中捡来的鹅卵石,不妨变成戏剧脸谱……高尔基说过:“美就在丑的身旁。”只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开拓思维,就能变废为宝。这一过程也是自主建构的过程,也是创造能力体现的过程。

二、优化教学模式,拓展创新思维

(一)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创新之门

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有了兴趣,做任何事,都会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思考。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也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和思维。

案例:在《关注你我他》的教学中,初次上这一课,我采用了传统的人物头像教学方法——“三庭五眼”讲解教学,整节课下来学生兴趣不浓,作画时,面露难色、无从下手,画出的画像都大同小异。后来,我对这节课进行了重新设计:以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导入新课,课前我给班上特征比较明显的同学拍了照片,分别让几位同学描述所给照片上同学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竞猜他或她是谁。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开始关注自己身边的同学,主动地去观察分析各个同学的发型、脸型、五官比例和特征了,甚至有的同学习惯性的表情都给牢牢抓住了。同学们兴趣勃发,很快投入作画,最后呈现出来的作业效果远比之前传统的三庭五眼讲解教学效果好。

(二)突破固有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偏重于教学生如何画,如何临摹,学生的绘画基础和技能是会有所提高,但是,这往往会导致学生只会照着样子画,创作能力缺乏。比如让学生画一只小鸟,如果教师不加引导只叫学生照着临摹,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小鸟就是这样画的,以后只要画小鸟,他的头脑中就会出现临摹过的小鸟的样子,不会有很大的创新。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了,想象力也随之褪化了。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画—事物,要求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表现它。例如画树,让学生画前先观察树,引导学生分析树的结构、造型、色彩及四季的变化等,再让学生欣赏不同种类的树。之后他们画出了不同季节、不同姿态的树,有的同学还画出了晚上的树。这就是创新的体现,思维有了新的突破、拓展。

(三)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要讲方法,中小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认知心理是不健全的,认知能力也有缺陷的。教师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调动、启发他们,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而愉快地接受知识、发展能力。以下的三种方法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一、添画练习。教师事先准备一张范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在画上添画东西。我曾在教学中这样做的:每人发一张上面画了一个苹果的纸,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上面添画。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各自现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有的添画了一个盘子,有的添画了其它水果,还有的添画了一个人,苹果正在往嘴里送呢……让人意犹未尽,忍俊不禁;二、文字联想画。给学生一段文字或者学过的课文画联想画,这样既对课文有了更深入地理解,更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三、画科幻画。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世界,这个神奇的世界源于现实的生活。科幻画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科学的探究后随心所欲的表达,是引导学生接触科学、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想象力、创新意识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很好的方法。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享受创新的喜悦

(一)创造审美氛围,享受审美愉悦

具体生动的情境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对事物的认识更具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利用画室创设出一个独具艺术特色的审美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接受艺术的熏陶,积极思维,敢于创新,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作品不断的加入到美化画室环境的队伍中来。

案例:教学《打开的喜悦》这一课,我找出自己积攒的一些很有特色的卡片,先挂在教室窗户上、日光灯上。有卡通卡、恐怖卡等类型,也有垂挂式的、折叠式的等样式。有老师亲手制作的,也有往届学生制作的。那别致的造型,丰富的色彩,伴随着祝福的音乐,让学生充满了新奇感和幸福感。接着我让学生为即将到来的教师节设计一张“谢师卡”,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手中的卡纸、彩笔进行了精妙的剪切、折叠与组合,每个人对教师所要表达的敬爱之情都凝聚在了他们用灵巧的双手所设计的卡片上了。看着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别具一格和意味的卡片放在“柜台”上展示是那样的吸引人,学生们不禁为自己的战果感到骄傲和自豪。享受了创新的喜悦,激发了再度追求成功的创新的新欲望。

(二)创设角色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创设角色情境就是可以经常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角色。生动感人的形象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美的熏陶后,再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奇特构思、独特的绘制手法,使学生们在形象体验中产生积极尝试的心理,使美术教学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形成一种“水到渠成”的风格。

案例:在教学《平面图案设计》时,在学生创作前我先设计了一张某丝织厂正在征集一个锦缎图案的设计广告,而我则是该厂的委托人,准备从本节课的作品中挑选出若干设计精美的作品参加竞标,选中者有望成为该厂的小设计师,每年还将获得若干的助学金和参观学习的机会。看完黑板上的广告画,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了“我必胜”的神色,强烈的竞争欲望和不甘落后的意识促使他们每个人都快速转动自己的左右脑,绘制出最精美的图案。在这种巧设的情境中,学生们的热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经过师生公正合理的评判,在大家热烈的掌声和祝贺的乐曲中,有五幅作品中标。学生们由此满足了自己的创作欲望,也看到了自己的创新潜能,激发了创新意识。

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篇8

下面我通过一个学期来美术课堂实践、校内外听课研讨、对照美术课程标准等资料的反复学习, 总结如下感悟:

一、欣赏无定法, 引入“比较式”教学, 触类可旁通

欣赏课, 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感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 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上述的目的。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的达到的, 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主要的原因是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 以至于让人感到不知所云或枯燥无味。单方面的灌输知识还会与美术欣赏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 “欣赏无定法”, 为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的创造提供了无限空间。在欣赏课《捣练图》, 恰到好处的引入了“比较式”教学, 首先, 由学生自发的创设小品, 唐代捣练图的人物场景, 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传统, 其中, 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会画中人物形象, 对比现代人与唐代人的面貌、衣着、体态都各不相同, 进一步明确唐代人以线描和装饰性色彩塑造形象、注重人物精神刻画得传统。通过以上的不同时代人物形象的对比和联系, 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也是这样, 如果有着精彩的导入, 那么接下去的教学也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

二、因势利导, 比较式教学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一个“情”和“美”字。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 趣味性强, 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因此, 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

《大家动手作条龙》课型属造型表现, 课堂导入, 由学生说出有关于龙的成语, 有的学生一口气说出5到6个, 无论多与少, 此时学生对龙的形象的逐渐印入脑海, 即了解龙的来历发展与造型特点, 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下面教师逐步的用纸杯插接方法完成龙的制作, 同时把“纸造型”的知识方法逐一融合在其中, 接下来, 教师采用另一种的材料作为纸杯替代品, 一样的完成龙的连接。无形中对材料不同以及制作方法的不同进行了对比, 此刻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 开始采用不同的废弃物如牙膏盒、蔬菜、易拉罐等等, 采用插接和连结等方法完成了龙的制作。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制作活动, 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为“比较式”教学锦上添花

美术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色彩的世界, 如何把学生引入这个多彩的世界, 一直是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布鲁达说:“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大量不同类型的资料, 有视频、音频、文字、图像、动画等。学生则可按教师引导收集信息, 可任意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素材。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有一定的感性材料支持,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给予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的支持, 使学生容易对知识理解和产生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课中, 学生在电脑课件虚拟的商品超市中, 观察不同种类的商品, 进行“比较”, 将问题集中在色彩搭配和商品属性的关系。屏幕上闪动着清晰、层次分明、强烈的色彩图片, 简洁的文字, 充满活力且富有动感的背景音乐, 带领学生在色彩的世界中自由遨游!探究商品包装中的色彩搭配规律, 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商品包装的色彩设计。

放飞想象的翅膀 篇9

一、创设情境, 激发想象

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 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情节, 创设多种情境, 如问题情境、动画情境、形象情境、故事情境等等。

1.创设问题情境

语文学科的学习对象是凝聚作家思想、情感的作品, 不是抽象的概念、定义和公式, 语文学科具有模糊性、多义性。学生对课文主旨、段落的理解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 教师在提问, 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 应该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创设的问题都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这样开放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的信心。开放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促使学生个性化地解决问题, 使语文课堂趣味无穷, 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二、引导观察, 启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 如果仅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生动的语言, 那么学生的想象力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语言不是空洞的东西, 特别是口头语言本来就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在交际过程中, 学生听的、想的、说的, 都是来自生活的实实在在的事物, 在学生语言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适当的游戏, 老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质意义, 开拓了学生思路, 把话说“活”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还促进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节补白, 拓展想象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 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画如此, 在语文教学中亦要讲究“留白”艺术。

1.抓住情节留白, 发挥学生想象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中, 讲述了小壁虎尾巴断了, 到处借尾巴, 借不到, 最后自己长出尾巴的故事。情节在开始时留有一定的空白“, 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 但课文中并没有写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会被蛇咬断, 在这里, 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来说说“小壁虎在哪里遇到了蛇?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会被蛇咬断的?尾巴没了, 小壁虎看到丑怪的自己, 心情是怎么的?”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之后, 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路, 针对这样开放性的话题, 他们往往最感兴趣了, 会想出一系列丰富而奇特的情节。这样的学习更有效, 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

重视文本中的“留白”能突破时空的限制, 在有限中求无限, 调节教学节奏,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巧妙的利用“留白”可以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集中注意力将空白填充, 增强教学的艺术性, 使学习更富有成效,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

四、凭借插图, 启发想象

1.插图, 启发想象的好资源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 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编者根据文意插进去的, 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 集中反应了文章的中心, 运用好这些插图, 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 栩栩如生地写人, 身临其境地谈感想, 抑或是生动形象地写景状物, 都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

在《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中,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 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在这篇课文的结构上,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 短短的几句话, 所含的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 先概括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 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课文在叙述时用了7 个“有”字, 有农民、船工、道士、医生……课文中还加了一个省略号, 这个省略号概括了所有的人。在这里, 可以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 “在插图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中, 你能通过想象, 来说一说这些人中还有哪些从事其它职业的人呢?”学生看着插图上那密密麻麻的人群, 由看到的结合联想, 由此想象出许多其他的人物。课文之后讲了街市的热闹非凡, 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作者也是一连用了5 个“有的”, 书中还有这样一句“别看画上的人小, 每个人在干什么, 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此时, 可以引导学生再仔细的观察图片, 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比大人丰富的多, 她们从观察中往往能挖掘出更多人物的形态。

综上所述,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 想象和创作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他们的想法、感受、知识、经验、兴趣, 以快乐的学习体验为载体, 激发想象创作的火花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这样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促进他们形成创新精神, 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而更好的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时代。让想象力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和生命一起绽放, 创造生活, 创造世界。

摘要: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又跨越时空的思维, 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 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 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 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 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情境, 激发想象;训练语言, 增强想象;借助情节补白, 拓展想象;凭借插图, 启发想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创新,培养

参考文献

[1]姚高文.情境的创设与知识的构建[C].教学广场, 2005.6

放飞语文想象的翅膀 篇10

新课标也要求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生的创造力, 这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一个内容。这个要求也促使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因此, 语文老师如能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各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且能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极大的提高。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抓住课本, 拓展思维

课本是我们教学的蓝本, 里面的内容都是精挑细选, 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和体会, 我们的知识储存丰富了, 视野也开阔了, 随着知识积累的递增, 对事物的联想能力就会增强, 由此物就能想到彼物。如在诗歌鉴赏中, 出现梅花这个意象的时候, 由梅花不畏严寒, 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 我们就能联想到人的品格, 从而把物的状态跟人的精神联系起来, 我们的思维也有了跳跃式的扩展。

二、通过融情入境的朗读, 激发想象

众所周知, 文章是作者感情的产物, 在朗读时, 就要将这种喜怒哀乐之情充分表达出来。如在读朱自清《春》一文中对“春风图”的描写时, 教师可先创设一种美好的氛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授这课时, 指导学生朗读, 让他们不仅要注意停顿、速度、节奏, 更要注意语气语调, 引发学生的自我想象。如“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中的“抚摸”要语重而情深, 以唤起学生温和而舒适的感受。

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想象

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与想象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 只有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 学生的想象才有了可依附的载体。那么,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 积累丰富的词汇, 摘抄好的句段语段

在教学中, 可以要求学生准备好一本语文笔记本, 把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还未掌握的词汇先摘抄下来, 然后查词典, 争取把它们弄懂, 熟记于心, 久而久之, 积累的词汇量就会越来越多。同样, 对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一些优美的语段句段也可以摘录下来, 形成自己的文字, 需要时就可信手拈来。

2. 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当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 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增强了的时候, 人就会有创作的想法。这时, 我们不妨开展一些形式各异的写作训练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只要有兴趣, 肯动笔, 我们就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创作完成后作为老师还应该适时点评学生的“大作”, 让其在快乐中写作, 在写作中得到快乐。日积月累,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定会有极大的提高。另外, 写作本身就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可谓一石二鸟, 一举两得。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要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就得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的视野不能局限于课堂, 要从课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适当的时候, 在社会实践中寻求真知, 在实践中感悟人生, 让学生为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

总之, 语文教师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通过多渠道引导,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悟, 大胆放飞想象, 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显耀, 等主编.新教学方法[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 1995.

放飞想象的翅膀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创新;培养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内容最丰富、最具情趣的学科。在每一篇课文中,都渗透着作者的想象。要想理解作品,介入读者的想象是必然的,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情节,创设多种情境,如问题情境、动画情境、形象情境、故事情境等等。

1.创设问题情境

语文学科的学习对象是凝聚作家思想、情感的作品,不是抽象的概念、定义和公式,语文学科具有模糊性、多义性。学生对课文主旨、段落的理解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教师在提问,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创设的问题都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这样开放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开放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个性化地解决问题,使语文课堂趣味无穷,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二、引导观察,启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如果仅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生动的语言,那么学生的想象力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语言不是空洞的东西,特别是口头语言本来就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交际过程中,学生听的、想的、说的,都是来自生活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在学生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适当的游戏,老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质意义,开拓了学生思路,把话说“活”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节补白,拓展想象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画如此,在语文教学中亦要讲究“留白”艺术。

1.抓住情节留白,发挥学生想象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中,讲述了小壁虎尾巴断了,到处借尾巴,借不到,最后自己长出尾巴的故事。情节在开始时留有一定的空白,“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但课文中并没有写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会被蛇咬断,在这里,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来说说“小壁虎在哪里遇到了蛇?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会被蛇咬断的?尾巴没了,小壁虎看到丑怪的自己,心情是怎么的?”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之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路,针对这样开放性的话题,他们往往最感兴趣了,会想出一系列丰富而奇特的情节。这样的学习更有效,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

重视文本中的“留白”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有限中求无限,调节教学节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巧妙的利用“留白”可以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集中注意力将空白填充,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学习更富有成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

四、凭借插图,启发想象

1.插图,启发想象的好资源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编者根据文意插进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集中反应了文章的中心,运用好这些插图,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栩栩如生地写人,身临其境地谈感想,抑或是生动形象地写景状物,都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

在《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中,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在这篇课文的结构上,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短短的几句话,所含的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先概括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课文在叙述时用了7个“有”字,有农民、船工、道士、医生……课文中还加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概括了所有的人。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在插图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你能通过想象,来说一说这些人中还有哪些从事其它职业的人呢?”学生看着插图上那密密麻麻的人群,由看到的结合联想,由此想象出许多其他的人物。课文之后讲了街市的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作者也是一连用了5个“有的”,书中还有这样一句“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再仔细的观察图片,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比大人丰富的多,她们从观察中往往能挖掘出更多人物的形态。

综上所述,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想象和创作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想法、感受、知识、经验、兴趣,以快乐的学习体验为载体,激发想象创作的火花和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样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促进他们形成创新精神,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更好的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时代。让想象力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和生命一起绽放,创造生活,创造世界。

【参考文献】

[1]姚高文.情境的创设与知识的构建[C].教学广场,2005.6

[2]王复亮.创新教育学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

【作者简介】

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篇12

联想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其他事物的心理过程。这些形象必须是现实存在的、或曾经存在过的, 并且是有一定联系的, 所以联想的特点之一是务实, 特点之二是由此及彼。

联想在写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肯定了联想的妙趣和作用, 他说:“文之思也, 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陆机也认为, 写作时只有展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联想, 才能达到“笼天地于形内, 挫万物于笔端”的境界。

有些同学写作文, 常觉得“没什么内容好写”、“写出来的都是老一套”。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不善于联想。如果缺乏了联想, 作文的思路就会拘泥于眼前的生活, 冲不破时空的限制, 脱不了陈辞滥调。但如果掌握了联想这个武器, 真正做到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就可以使作文变单薄为厚实, 变直露为含蓄, 变呆板为生动。

那么, 联想又分为哪几种类型呢从方向上来说, 联想可分为横向联想和纵向联想。

横向联想:可以从眼前的某一事物联想到其他地方 (或领域) 的某一或多个相关事物, 甚至如射线般辐射出去, 跨越的是空间。如王维著名的诗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作者自然地想起远在山东的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跨越空间的横向联想真切地表达了王维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又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一文, 由松树的生命力顽强联想到“要求于人甚少”的精神;由松树的用途广泛联想到“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松树的四季常青联想到“乐观主义”的精神。这些联想都是从同一个点 (松树) 横向辐射展开的, 从而对松树崇高的精神进行了多方位的赞美, 使文章的蕴意十分丰富。

纵向联想:可以由眼前的某一事物联想到过去或未来的某一事物, 跨越的是时间。如鲁迅先生的《故乡》, 当“我”回到故乡和母亲的交谈中提到了闰土, 不禁回忆起多年前性格活泼、脸色红润的少年闰土, 这和第二次见面时苍老、木讷的闰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是令人何等地悲凉!显示了遭受经济上的剥削, 精神上的摧残的旧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而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则从今年的“人面只今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惆怅, 引发了对去年“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好追忆。这首诗的成功, 纵向联想发挥了重要的功效。

从性质上, 我们还可以把联想分为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

相似联想:可以由此物想到与之相似的彼物, 或由此物 (具体的) 想到与之相似的情或理 (抽象的) 。如看到鸟儿, 想到了飞机;看到腊梅, 想到意志坚强的人;从“水滴石穿”联想到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例如朱自清的《威尼斯》, 由威尼斯的地理特点联想到中国江南水乡的情景;由威尼斯运河的夜曲联想到中国秦淮河的夜曲。这样, 就使读者比较容易地感受和想象威尼斯这个西方“水上城市”的特点。又如《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一席谈, 悟出了养生之道。这“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但梁惠王却明白了, 这就是相似联想所起的作用。

相反联想:可以由一事物或形象联想到与之相反的事物或形象, 或由事物的某一特征联想到了和这个特征相对相反的特征。例如朱自清的《绿》, 为了表明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 明暗适中, 作者联想到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 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 西湖的波光, 秦淮河的水色。通过相反联想, 说明梅雨潭之“绿”恰到好处。其实, 写作中的反衬对比手法都是相反联想。相反联想的运用, 可以使读者更鲜明地认识到各种事物之间的差异, 从而充分把握事物的本质。

当然, 联想还具有复合性, 这四种联想方式也可以在同一篇文章中交叉出现。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由眼前“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的赤壁景象, “遥想”三国时候在赤壁作战的周瑜, 这里运用的是纵向联想, 由欣赏山河之美到赞赏追慕英雄豪杰, 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很明显地透露出来;接着作者再运用相反联想由“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联想到年过半百、“早生华发”的自己, 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慨叹光阴虚度, 这鲜明的对比显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在作文中运用联想, 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联想要有方向性和合理性, 应该抓住事物之间物象接近、形神互通的特点, 围绕着文章的中心进行恰当的、贴切的联想, 不能天马行空、随心所欲。

联想要逐层展开, 提升跨越, 也就是说有内在的脉络。这样才能让读者在阅读时有轨可循, 跟得上文章的思路。

与联想由此及彼的务实性思维过程不同, 想象却是从无到有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也就是说, 想象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展开思考, 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个“新形象”是以前不曾存在的, 或是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是从无到有的, 具有虚构性的特点。

想象同时也是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要描绘出从来没有过的“新形象”, 就必须让思维的触觉上天入地, 涉古历今, “形在江海之上, 心存魏阙之下。”思维越活跃, 想象的风筝飞得越高, 就越富于创造性。就像英国诗人雪莱所说:“想象是创造力”。所以, 要开拓思路, 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就离不开想象这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想象大致分为两种: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就是根据现成的语言或其他手段 (如图片画面) 的描绘, 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读了“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刺勒歌》) 这几句诗, 就会在脑海里想象出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又如学习了一些写人记事的课文, 在阅读时就可以借助再造想象构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让有关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自己眼前。比如阅读了《阿Q正传》后, 脑海里就会呈现出想象中的阿Q的形象。可见, 再造想象可以使人物和景象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

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 而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可以是科幻类的, 凭借已知的推测未知, 凭借原因推测结果, 从事物现在的情况去推测过去和未来的情况, 像科幻小说等;也可以是假设类的, 从主观愿望出发, 设想某一人物或事物在别的时间、地点、环境会有什么情况或变化, 像“假如……”之类的话题;还可以是幻化类的, 描绘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事物, 比如童话、神话、寓言以及“梦”中发生的事情。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创造想象, 都可以使文章新颖奇特、趣味横生。

在作文中要运用好想象, 同样有几点必须注意:

第一, 想象要丰富新颖。既然是想象, 就可以上下几千年, 纵横几万里地去畅想, 也可以古今中外, 神思飞越地去遨游。秦牧把想象比作“思想上的野马”, 就是强调了想象的酣畅淋漓。只有这样打开思路, 才可能使作文内容丰富多彩、新颖独特。如《山中访友》一文中, 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 树为人友, 人为树友, 使树与“我”融为一体, 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境界!又如清代沈复的《幼时记趣》, 把飞舞的蚊群, 想象为“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 想象为“鹤唳云端”;把丛草想象为森林, 虫蚁想象为野兽, 土砾想象为丘谷。这又是多么丰富新奇的想象啊!

第二, 想象要合情合理。想象虽然可以上天入地、古今中外地遨游, 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漫无边际地想入非非, 或者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它必须来源于生活, 而且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目的性。如果说想象是空中自由自在的风筝, 那么现实生活就是掌控它的那根线。巴尔扎克说过, 想象是一个人双脚走在大地上, 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想象既丰富却又合理的特征。比如《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 女娲虽然是神, 但却有人类常见的喜怒哀乐。她会笑, 会假装生气, 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 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 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女娲运用了神力诞生了人类, 但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 也像母亲一样疼爱关心自己的孩子。从她身上, 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 但又是真实的, 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第三, 联想有时会和想象混合运用, 有时甚至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为作文增添精彩之笔。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从海客所谈的赢洲联想到越人语天姥, 进而想象自己梦游天姥所见的一系列奇景, 展示了一幅气象万千而又壮丽的“梦游图”。作者运用这种大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酣畅淋漓地表达他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联想和想象也是运用得炉火纯青, 诗人由街灯想到明星, 又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 顺着这一联想, 诗人进而想象空中的美丽街市, 并想象牛郎织女在这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思绪由一点不断地生发, 浮想联翩。特别是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 而在诗歌中, 诗人却想象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的联想和想象结合, 使诗篇既丰富多彩又新颖神奇。

可见, 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能使文章更有创意、更具魅力、更富情韵。当然, 要用好联想和想象, 还需要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支撑, 它们是建立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我们进入社会, 走向生活, 多方面地进行生活体验。生活的积累越深厚, 作文中联想和想象的天空就越广阔, 思维就飞翔得越高远, 自然, 也就会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

上一篇:SD卡控制器下一篇:学院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