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第十六期暑期社会实践专刊

2024-09-0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第十六期暑期社会实践专刊(精选7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第十六期暑期社会实践专刊 篇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第十六期暑期社会实践专刊 共青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委员会编 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审2013.08.10 导语

这个夏天,有很多美丽故事!

2013年,我们带着“青年志愿者”这个美丽的名字。走进社会,进入社区,下到乡村„„去重新认识那个熟悉的世界,去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个夏天,我们共有21支队伍、250余人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涵盖了思政课调研和志愿服务等类型,即6月起,我们陆续奔赴安徽、浙江、甘肃等地,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目前为止,大多数队伍已经圆满完成实践任务,取得丰硕成果之余,也感受到了实践活动中无穷的乐趣,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实践各地也对队伍们给予了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并高度赞扬了我们的实践活动。

我们出征啦

出征仪式

老师给队伍授旗

会计学院“水到衢城”支教团队 7月16日,七点半,队员们抵达石板桥小学,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之后各就各位,认真投入报名工作中。分班报名结束后,各班老师对学生的暑期作业进行了相应的辅导。下午,指导老师李瑾来到支教基地,看望队员和同学,并与该校项校长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融洽的交流。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队员们对自己负责的课程日益得心应手,在课堂上运用更多有新意的方式传递知识,寓教于乐,运用字母连线游戏等方式,将枯燥的学习变得更有吸引力。转眼就到了离别的日子,课间到处都是学生们追着老师写联系方式、留言的场景。许多学生把自己在美术课上学会折的小动物折好送给老师,队员们都感动不已,耐心地给学生们写想要说的话。虽然这二十天的支教生活很累、很辛苦,但我们都认为这是值得的。下午,每个班都安排了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队员们给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发了一些小礼物,希望在这最后一天他们也都能过得开开心心的。

离别在即,学生们争相要与老师合影,给彼此留下一份念想,让这个夏天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永远忘不了!再见,石板桥!

大合照

报名去喽

漂亮的教室,课桌,还有漂亮的老师。会计学院“思源”调研小分队

身着“青春”队服,十人同行,踏上“饮水思源——保护水源,关注健康”之路,进行集调研、公益宣传及教育为一体的社会实践。

“思源”调研小分队本次社会实践共分3个阶段:7月14日-7月16日,去往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农夫山泉分公司进行实地调研;7月17日-7月19日,小分队在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淳安县、兰溪市、台州市、嵊州市,山西省大同市等地进行水源保护公益宣传;7月21日-7月22日,小分队与“水到衢城”团队合作,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石板桥小学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公益教育。

除此之外,在浙江省嵊州市,“思源”调研小分队队员慰问了环卫工人,为他们送上了矿泉水、棒冰等消暑食品,企盼这些为了市容市貌的干净整洁而辛勤工作的“最可爱的人”能在三伏天感受到一丝凉意。目前嵊州市的环卫工人年龄多在50岁以上,在酷热的桑拿天,环卫工人用辛苦的劳动,换来了城市的清洁。在队员问到为什么不去商店里吹会儿空调,舒服一下的时候,质朴的环卫工人咧嘴一笑:“进去之后出来会感觉更加热的,还不如在外面热了也就热了,真的太热了就到树荫下休息休息。”他们朴素的衣着、憨厚的笑容着实感动了队员们,那一抹亮眼的橘黄色也让队员们了解到社会上有很多人在默默为环保做出贡献。

我们出发了

实地调研

公益教育

会计学院“春泥计划”

shining小分队

上午,孩子们照惯例写了一节课的暑假作业。队员们耐心地为孩子们解答作业中的疑惑。在经过一节作业课后,小分队的姜俊玘为孩子们上了舞蹈课,在复习了原来教的十六步的基础上,孩子们新学了三十二步。孩子们从基础开始学起,一遍遍的练习,最后配合音乐跳舞。虽然教室有些热,但孩子们都跳得很开心。在下午,小分队对孩子们展开了学雷锋教育。为孩子们讲解雷锋的故事与事迹,向孩子们倡导雷锋精神,并看了电影《雷锋》,最后课堂在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中结束。

下课后,孩子们表示获得了不少知识,家长也对本次志愿活动赞不绝口。

舞蹈课

“正能量”小分队

在德清县新安镇舍南村进行社会实践的第四天。

今天上午,小队到达村委会会议室,我们惊喜地发现又新来了5位小朋友,望着满满的会议室,我们心里倍感欣慰,这是对我们社会实践辛苦付出的最好鼓励。今天上的是音乐课,我们教小朋友们唱《爱,因为在心中》。这是一首很温暖的歌曲,小朋友们学的都很认真。然后我们让小朋友们组队上台展示自己的歌喉并拍照留念。对于表现优秀的孩子,我们奖励了他们小文具和棒棒糖,当然同时也鼓舞了没有获得奖励的孩子。最后,在所有人的合唱中,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上午。

今天,我们都有很大感触,感觉和小朋友们融入到了一起。希望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能把我们的爱与快乐带给小朋友,希望他们的明天会更好。

图画课

“追梦之意”小队

早上7点30分,“追梦之意”小队在杨师傅的接送下,前往德清县武康镇的灯塔村,并于8点在相互介绍中开始了小队支教。然后,小队在听取学生意见后,改进接下来几天的相关安排,并把所有学生分成三个小队,让各小队自己取队名、想口号等,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之后,小队组织学生进行了“美女、英雄与野兽”等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大家熟悉起来。中午,小队开始教授学生一些日常手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下午,小队以作业辅导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解答疑难。两个小时后,为缓解学生压力,同时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我们又开展了以报纸和胶带为材料设计衣服的“服装设计大赛”。最后,学生们展示以他们独特的思维而设计的各色服装,现场气氛活跃。

折纸课

当然我们还有更多的小分队活跃着,挥洒着他们的汗水与感动。让我们继续,让春泥继续。。。

会计学院政务微博调研小队

七月中旬,我们顶着炎炎烈日来到了拱墅区城市管理局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就政务微博的实际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访问,另外我们电话采访了山区消保会和西湖区城管局,并就政务微博的使用状况对民众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了资料的整理与总结,我们发现,在政务微博得到网民的追捧、一呼百应之际,其本身具有的局限性也暴露出来。如果在今后要推广使用,必须在内容规范性、管理制度化方面进行改进,促进微博更好地为政府和民众工作。为了抓住机遇,政府机构微博要促进与民众的信息互动,以弥补传统媒体资讯不够发达的现状。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要显得“公事公办”,可适当突出地方文化和语言特色,从而显得有个性和亲近感。其次,政府机构微博要主动关注其他微博用户,提供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使我们的政府成为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新型政府。

会计学院政务微博调研小队对之前不方便接受采访的浙江省旅游局和萧山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进行了电话采访。

通过电话采访,我们了解到这两个政务微博发布内容较为丰富,其微博语言富有亲和力,投诉回复也较为及时;但同时存在以下不足:在管理微博的人员配置上主要为兼职,人员方面仍显欠缺;微博名称存在不规范性问题。

此外,我们还对之前的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由统计结果可知,政务微博作为新兴媒体给公众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参与热情,对政务微博的关注内容方面,受访者关注的内容则主要集中在交通、旅游、公安方面;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对政务微博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实用性、权威性方面提出了质疑。

通过今天的访问和总结,我们将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思路,期冀政务微博能有更好的发展。

为了加深对政务微博现状的了解,更深入地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如何更好的推广使用,我们开展了以搜集资料、实地走访、统计数据等为主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很多收获与锻炼。

我们出征啦

调查小队在行动

圆满的结束

会计学院东阳木雕调研小队

7月19日,小分队首站来到中国木雕城。本次活动以了解家乡优秀木雕文化为主题,小分队由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军老师带队指导,活动的主线是了解“行走在消逝中的文化”。9点,我们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站。由于提前的准备和沟通,当地负责人知道我们的来意后,为我们简单介绍并安排了工作人员为我们指引、讲解。我们走访了许多特色商铺和精品馆,了解木雕的历史风韵、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木雕文化的成果。与不同的店铺户主交流过程中,我们获益良多,意识到木材的精贵和人类的创意无限,特别是那位60多岁的竹编老艺人,他给我们叙述了竹编文化和特色、以木雕、竹编为代表的家乡传统手工艺发展的现状与困境、国家对传统工艺的支持和补助以及老艺人对自己家乡竹编工艺后继有人的强烈愿望等等。

我们想更深入了解木雕师傅的工作环境,亲眼看看那一件件无与伦比的作品是怎样从木雕师傅手中“生”出来的,于是踏上了寻访木雕师傅之旅。因为昨天的偶然发现,开启今天这次实践活动的末站。这是一条坐落在“民间故宫”卢宅门前的一条古色古香、点缀着大大小小几家木雕精品馆的小街。一家家参观,感受出自不同木雕师傅之手的特色。也许因为木雕师傅时间宝贵,许多木雕师傅不愿待见我们。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一家精品馆中,这家木雕师傅刚好在,在我们说明来意努力恳求下,老板娘同意领我们进去。一个挺宽敞的房间里有几个人正在自己的桌子前雕琢,见我们进来,他们放慢手中的活,与我们小聊了起来。除了几个名气略大的雕刻大师,东阳还有一小批民间雕刻师傅还在传播东阳木雕文化。与许多大师有相同的想法,他们都希望家乡的下一代人能传承发扬木雕文化,不让它堙没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脚步下。今天的寻访的顺利结束,也是本暑期社会实践小组活动的圆满结束。感谢东阳调研小队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坚持,带着奔波的汗水的这个夏天不一样!东阳木雕是历史发展积淀的优秀文化产物,每一个东阳人都有责任继承与发扬。历史的契机以及东阳独天得厚的条件,让木雕这一传统技艺在东阳扎根入户。本次活动将纯粹从文化角度出发,“透视东阳木雕”。小分队想通过这次机会向在校大学生大力宣传传统手工艺文化。

听老手艺人讲竹编的历史

深入艺术馆

参观忙

报:校党委、团省委、省学联

送: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教务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计划财务处、保卫处、后勤服务总公司 发:各二级学院 责任编辑:会计学院

终审: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工作小组 电子邮箱:hdushehuishijian@163.com 电话:0571-86878601 传真:0571-86878601 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团委(综合楼301)邮编:31001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第十六期暑期社会实践专刊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企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基本都实现了智能化,会计的预测、决策、管理等高层次职能也日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会计毕业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拥有会计专业的实践技能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能力,这对会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会计教育应如何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提高。会计实践教学作为会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弥补课本知识的抽象性和滞后性,以其显著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了会计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于近年来我国会计规范尚处于一个不断完善,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阶段,相对稳定的会计教科书与不断更新的会计知识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通过实践教学可以缓解这一矛盾;同时,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经济管理学科,这就要求会计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会计发展的最新理论,同时还应注意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会计实践教学推动了会计教学的完善和发展,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生源大部分是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所学专业缺乏感性认识,对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缺乏了解,对专业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耳闻目睹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在各个领域的职业情况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等。实践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操作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突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开放式教学,采取引导式、访谈式双向交流的教学形势,是一种真实、具体、活生生的案例教学;同时,实践教学要求教师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关注社会,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这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对于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而言,对会计实践教学的规范研究和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研究,加快会计实践教学改革非常必要,通过改革来构建完善的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实践教学现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实践教学包括:会计学类的会计学基础课程实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实验;财务管理类的财务管理课程实验;审计类的审计课程实验;财税类的企业税务管理课程实验。从实践课的前提保障看,拥有财政部专项资金资助建设的信息产业部电子商务与会计电算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会计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实践与校外企业的合作看,学院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O)、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以及天健、立信、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等数十家单位建立了合作的教学科研基地。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集团深度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第一要务,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实践授课计划的制订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会计实践授课计划是会计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纵观实践授课计划,可以看出会计实践教学的完整性及规范性仍有待加强,实践授课教师由于其社会阅历及涉猎知识的不同,制订会计实践授课计划也不尽相同,林林总总,参差不齐。

2.会计实践教学缺乏完整系统的实验教材。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会计实验教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实验教材应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税务、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课程。较为完善的实验教材应该能体现会计学相关课程的系统性和会计教学的逻辑性,但是,目前会计实验教材主要集中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这几项,对税务、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课程的涉猎较少或没有。实验教材是实验的基础,这不利于学生接受全面的会计理论知识。

3.会计实验项目容易脱离实际。学生提高综合会计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是会计模拟实验,这就要求会计实验项目必须贴近会计工作实际,所设计的会计经济业务应该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全面性和逻辑性,并能反映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但是目前会计实践课的实验项目基本上都未曾涉及企业部门设置、凭证的传递流程、财会部门各岗位设置等,对于需要做出职业判断的实验项目基本没有。学生这样的实践结果只停留在会计核算和反映职能的训练上,对于会计人员如何监督经济业务的发生,如何进行职业判断,如何进行成本分析、财务分析和决策,如何与其他部门和财会部门的其他岗位进行沟通和协调则涉猎较少,因没有实践的机会,学生毕业后这方面的会计实践能力不足。

4.会计教师缺乏实践知识。教师是会计实践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要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目前,会计教师整体缺乏会计实践知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对于大部分高校会计教师来说毕业后直接任教于高校,缺乏会计实践知识,从教后由于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抽出时间参加会计社会实践;二是由于企业财务工作性质特殊,企业高管人员不愿外人接触财务信息,不愿接待教师实践,因财务工作集中反映企业的资金流、财务状况、税负等方面的信息。因此,高校会计教师整体上缺乏实际会计实践知识,对学生会计实践的指导缺乏可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四、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1.完善而规划的会计实践教学计划制订。由于会计实际操作独有的规范性,要求会计实践教学的规范性,每门会计相关课程包括会计、财管、审计、税务的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必须统一而规范,相同会计实践课程任课教师可以协商制订一份相对完善、规范、统一的实践授课计划。会计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应根据会计实践教育的特点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分解为可检验的能力目标,同时围绕各能力目标设置教学项目,包括实践动手项目及其理论基础和评价考核方法。

2.建立完整的实验教材体系。会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而这必须有系统、完整的实验教材与之相匹配。完善的实验教材体系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单个课程的实验教材,其中又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财务管理、审计、会计制度设计等会计学主要课程的实验教材,有了系统完整的单个实验教材,学生就可通过实验进行某一方面的实践能力训练;另一部分是综合课程的实验教材,有了融合以上全部或大部分课程的综合实验教材,学生只要通过综合实验,就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模拟实验项目的开发应达到如下要求:其一,实验内容应涵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财务管理、审计等会计学科的基础和核心课程,这样可以系统进行会计实践。其二,有关资料应仿真模拟某一集团企业一段时期的完整资料,包括该虚拟企业有哪些子公司,子公司属于哪些行业,该虚拟企业的基本情况、组织机构设置、各部门职能、产品生产类型、凭证传递流程、内部控制制度、各会计岗位职责、各账户期初余额、原始凭证等。

3.建立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一是要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二是要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场所,把企事业单位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孵化器。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真正接触企业实际的经济业务,从而对会计工作的整个工作流程有深刻的印象,通过实习,学生可以锻炼会计实际操作所需要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分析能力等。由于模拟实验很难涵盖企业当中遇到的诸如企业合并、重组、关联方交易的判断、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等问题,学生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才能真正掌握如何进行会计判断、如何进行成本分析、财务分析和审计等,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和培养,从而弥补校内模拟实验的不足。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由学校到企业的角色转变,真正胜任企业工作。

4.积累会计教师的实践经验。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必须加强相关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对会计实践教师的培养力度,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学习,如ERP软件的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增强教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合作,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担任客座教授,他们理论功底深厚而且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请他们到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从事相关课程的教学、培训,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社会实践中真实而丰富的业务案例,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既懂学科理论又懂专业操作、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摘要: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来完善会计教学过程,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会计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职业

参考文献

[1]胡克琼,杨侃.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月刊(综合),2007,(10).

[2]牛冬艳.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科技信息,2008,(19).

简报第十六期 篇3

第十六期

子镇党政办编 2012年3月13日

子科滩镇寺院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稳步推进

子科滩镇充分利用百名干部下乡宣讲的有利时机深入推进寺院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坚持突出重点环节,狠抓措施落实,使寺院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第一阶段工作安排,在各寺院广泛思想动员、宣传学习省、州、县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同时,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兴海县2012年寺院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文件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国务院扶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各项方针政策等有关内容及爱国主义教育读本的学习,使寺院广大僧侣进一步认识到我县面临的发展形势和机遇;二是认真举办寺院骨干僧侣学习班。按照寺院僧侣的年龄结构及僧侣管理层次的不同,组织寺院民管会全体成员和经师、僧官举办以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的骨干僧侣学习培训班,进一步统一了寺院管理层的思想认识;三是派出所超前着手开展藏传佛教寺院实有人数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四是加强督促检查。为确保我镇各寺院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走形式,及时成立督查组并深入各寺院,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个别走访等方式,对各寺院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指导,促进了寺院法制宣传教育和社会管理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

通过第一阶段宣传学习工作,进一步统一了广大僧侣的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四种意识”,深化了对寺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社会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对3〃14事件真相的认识。特别是参与闹事的僧侣对自己的无知行为表示悔过,对寺院法制宣传教育表示全力支持和热诚欢迎。

电子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篇4

在这五天中,我们观看了天安门升国旗与将国旗,那次降旗会让我终身难忘的。滂沱的大雨丝毫没有浇灭队员们观看降旗的热情,我们打着伞、顶着风雨伫立于旗台前静候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走出天安门城楼……

亦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主席遗容。进入毛主席纪念堂,堂内庄严肃穆,布局凝重,主席安详的躺在水晶棺中,我随瞻仰人群徐徐经过主席身旁,走出纪念堂,我回头看看古老的纪念堂,再看看北京城的高楼林立,感慨物是人非,感慨中国现在政局的来之不易......还去了位于北京西郊丰台区的卢沟桥。漫步桥上,不时还能看到当年日军枪弹在桥栏杆望柱上留下的斑斑弹痕,它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它也更能激起我们奋发进取,图国强民富的精神。

我们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国旗护卫队队员展开了交流活动。活动中双方相互介绍了各自国旗护卫队的配制、纪律、规章制度及建队特色。并就具体的问题进行探讨,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清华与北大校园,在清华还与他们的国旗护卫队队员一起进行了升旗仪式的训练。

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发现了我国旗护卫队的一些不完备之处,这次交流活动同时也增加了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前我加入国旗护卫队是图新鲜,觉得能够进国旗护卫队是件值得炫耀的事。但这次交流活动改变了我的看法,北大的则逸学长的话,极大的激发了我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我感到这是件严肃的事、是我要负责的事。

在以前的升旗任务中我曾因为不够严肃被批评过,但日后我必定会认真严肃的去对待我所做的事,我所做的事并不是把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这么简单,而是从这件事中表达对五星红旗的热爱、表达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与前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赵新风班长进行了交流活动,赵新风班长为我们介绍了北京市十几家高校的国旗护卫队现状,在观看了我们的队列动作后,赵新风班长为我们纠正了队列动作,给予了我们一些建议。

随后我们来到了他的办公室,他赠与了我们有关国旗护卫队建设的书籍并在书上写了赠言,鼓励我们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保持吃苦耐劳作风,认真完成每次的升旗任务。那天我们的收获不小,每位队员也很开心,我想这也算是为我们的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了吧。

总结我的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但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匪浅的社会实践。这将会对我的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很大的帮助。

让我感到加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旗护卫队是多么的荣幸,虽然身为北京人的我多次去过天安门、卢沟桥、清华和北大,但哪一次去也没有和我们的国旗护卫队队员们这次一同去感悟到的多,体会到的多,收获到的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第十六期暑期社会实践专刊 篇5

4月12日下午,旅游分院第十六期业余党校开学典礼在六教202教室隆重举行。学院工会副主席、分院党总支书记张甫旺出席典礼并作重要讲话。典礼由分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涂腾江主持,分院团总支书记、分院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陈畅出席典礼。

典礼在庄重而雄伟的国际歌中拉开帷幕。

张书记强调,广大团员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学员要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大力发扬敢于担当的精神,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切实担负起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维护校园稳定的使命和责任。

张书记从三方面对党校学员提出要求和希望,一要遵守党校学习纪律,按时上课,完成作业;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学习党的科学理论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与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要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为普通同学树立先锋、榜样作用,学习、工作要带头,生活上要节俭。

学员代表、来自旅游分院10空中乘务班的曹晓明同志代表全体学员表示,一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课上认真听讲,课后深刻领会,遵守党校的各种制度和纪律,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从现在开始,严以律已,戒骄戒躁,勤奋学习,争做一名具有崇高理想的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第十六期暑期社会实践专刊 篇6

女,1956年6月出生,1985年3月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研究员,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电路与系统”博士生导师;“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应用”硕士生导师。国家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电路与系统”学科带头人。主讲的课程包括:集成电路CAD,近代网络理论, 微波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导论,VLSI设计导论、EDA技术等;指导本科学生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数十人。主要研究方向:深亚微米及RF/微波IC设计及CAD方向、射频集成电路及应用系统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预研、国际合作等三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已有20多项成果通过国家级和部省级专家技术鉴定或验收,并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近年已在电子学报等刊物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兼任全国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IFIP中国代表、中国电子学会理事;电子学报、微波学报编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主编等。

查丽斌

女,1964年1月出生,陕西西安人,副教授。1991年5月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曾主讲线性电子电路、电路原理、电路分析基础、电力系统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机原理及拖动技术、计算机控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等课程。指导本专科学生毕业设计数十人,有近20年的教学经验,教学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主要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GIS),教育软件的开发。公开发表论文若干篇,主编出版了教材<<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柴曙华

男,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实验师。1978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实验教学工作。80年先后和同事们完成了电工实验室的筹建、教材编写、实验项目改革的任务。2000年后参与完成了下沙校区电工、电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室筹建、扩建等工作。先后从事〈〈电工学实验〉〉、〈〈电路分析实验〉〉、〈〈电路电子学实验〉〉、〈〈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线路实习〉〉、〈〈电子线路CAD〉〉、〈〈信号与系统实验〉〉、〈〈电机修理〉〉、〈〈中国竹笛〉〉等课程教学。教学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

陈瑾

女,硕士学位,讲师,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负责人。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模拟集成电路故障诊断。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主讲《通信电子电路》、《模拟电子电路》和《电子测量》等课程,并指导《电子线路CAD》和《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曾负责校级“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课题中《非线性电子线路》课程的建设,制作并完成该课程的网上辅导系统、答疑系统及题库的建设等。有十多年高校教学经验,教学责任心强,教学作风严谨、细致,教学效果优良,曾在原三分院主办的“青年教师讲课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中第一名,03年在国家教委本科教学评估中受到听课专家的好评。参与完成1项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及多项横向课题,编著并由浙大出版社出版25万字教材《电子测量自学指导书》。

程知群

男,1964年3月出生。1986年和1995年在合肥工业大学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专业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并获所长奖学金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2001年8月和2002年8月分别在清华大学微波专业进修“微波集成电路和射频子系统设计”专题;2003年10月在法国巴黎UMS 公司进修“MMIC设计与制造工艺”专题;2004年2月到2006年8月在香港科技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微电子CAD研究所研究员,电路与系统方向研究生导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先后从事半导体器件(如GaAs和GaNHEMT等)研究、射频/微波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已在国家一级期刊、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60 余篇论文,发明专利3项。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射频单片集成电路(如: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压控振荡器,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调制解调器等),新型半导体器件(如:基于GaN材料的PHENT器件)的大信号建模建库研究,特殊应用的超宽带电路研究,射频收发前端的系统集成研究。

高惠芳

女,1965年8月生,浙江省嘉兴市人,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1986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获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1986年9月至1989年3月在天津大学自动化系读研究生,获理论电工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电路”、“电子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等课程,主持和参加校级、浙江省科技厅、横向课题多项,在《电子技术应用》、《仪表与检测》、《电力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电工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各1部。研究方向为单片机控制技术,电子设计技术等,2006年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明煜

1963年生,男,毕业于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电子系统集成研究所副所长,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浙江赛区专家组副组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类学科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兼专家组组长,浙江省电源学会理事。曾主持研究开发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面上科技攻关项目4项,另外为企业研制的横向课题10多项,目前致力于汽车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电子系统集成等应用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有:车辆行驶综合信息系统、车载多功能GPS导航器、车载D类功率放器、汽车前照灯控制系统等项目,2007年实到科研经费近100万元。讲授的专业课程有:《电子系统设计》、《电力电子技术》、《集成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等。

顾梅园

女,1979年12月出生,浙江普陀人。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硕士学位、讲师。曾经主讲过《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电路》、《电路分析实验》和《脉冲与数字电路实验》等课程。现负责全院的《电子技术仿真软件使用》短学期实践环节。曾荣获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发表教学科研论文数篇。至今在电子信息学院系统集成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数据通信。

官伯然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曾主讲本科生《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器件与电路》、《微波技术基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矩量法》、《电磁场数值分析》、《高等微波网络》、《高等电磁场理论》和《微波系统工程》等课程。有26年高校教学经验,注重教学法研究和教材建设,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科研成果先后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其他奖励。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移动通信与微波通信技术、电磁孤子理论及其应用、超导电子技术等。

胡体玲

女,1977年5月生,河南潢川人,讲师。1998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教学活动。2004年获得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毫米波精确探测与目标识别、电路与系统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10余篇。现主要承担《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线性电子线路实验》的教学工作。

华柏兴

男,1952年6月出生,浙江省龙游县人, 高级实验师,现任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室主任,线性电子电路实验课程负责人。77年3月毕业于本校的电子技术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到至今。其中84年9月至87年7月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在职就读电气工程专业,并于87年7月毕业。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已经31年,具有丰富且广泛的实践教学经验与技能,曾独立主讲和任教的课程有:“电路与电子学实验”、“线性电子电路实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数字系统课程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等15门课程。还担任电子信息工程等6个专业的本、专科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教学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主编并出版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路与电子学实验》、《线性电子电路实验》等教材5部,参编教材一部。长期从事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的科研和教学以及相关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以及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的研究课题20项,其中有省部级及以上的课题6项,厅局级及以下的课题14项。在核心期刊或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6篇。被学校评为2006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所主持的“电子电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项目荣获了2006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主编的《线性电子电路实验》和参编的《电子线路实习指导教程》两部教材获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黄海云

男,硕士,讲师。曾主讲课程有“微电子概论”、“电子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指导本科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数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模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主持浙江省教育厅项目1项,主要参与国家基金2项,主要参与省自然基金与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2005年被评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指导教师,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黄继业,男, 讲师,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毕业。主讲课程有:EDA技术、单片机、电子设计、嵌入式系统应用、SOPC技术及其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等;指导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子设计实验;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及工程训练;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生竞赛;与潘松老师合著《EDA技术实用教程》、《现代DSP技术》、《SOPC技术实用教程》、《EDA技术与VHDL》、《EDA技术实用教程(Verilog版)》;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或参加多项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参与完成多项企业项目,涉及遥测遥控、深海探测、航空电子、便携式或手持设备、光通信等方面。

胡冀

男,1977年7月出生,硕士,讲师,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研究方向智能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发表了数篇中、英文学术论文; 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已讲授课程:数字电路、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原理、现代电子技术等课程。

李训根

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在《电路与系统学报》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十余篇论文。目前承担着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一项、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项目一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一项及多项横行课题等课题。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讲授的专业课程有:《集成电路设计原理》、《电路与电子学》、《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图理论和算法》。

王光义

男,1957年生,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高校教龄28年。现任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主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长期从事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主讲模拟电子电路(线性或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还曾主讲通信电子电路(高频或非线性电子电路)、电路分析、自动控制原理、近代网络理论(研究生)等课程。教学中注重教学研究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近几年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校高教研究重点项目1项,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被SCI、EI收录。研究方向为非线性电路与系统,混沌电子学,混沌保密通信。主持“十一五军事预研”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多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研究5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曾主审21世纪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参编教材多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近几年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12篇,EI收录4篇。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曾宪梓高校教师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曾获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章雪挺

男,1978年1月出生,浙江省湖州人, 讲师。1996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应用物理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光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4月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至今,目前主要从事海洋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以及多门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2004年青年教师讲课技能比赛一等奖,2005年参加了国家首次环球科学考察,2006年主持863子课题1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2007年带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并获赛区三等奖。开课课程: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集成传感器与应用、电子设计、现代电子技术。

王勇佳

男,硕士学位,讲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毕业于原信息产业部第十三研究所,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到杭电工作。曾经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光电器件,集成电路及其CAD。曾有2项科研成果获得原电子部(现信息产业部)的科研成果鉴定,在各级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若干篇。因健康原因,现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主讲过《低频电子线路》,《电子技术》,《电路与电子学》,《光纤通信》,《电路CAD》等课程。有十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

方志华

男,1976年7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人,助教,现为电子信息学院天线与微波技术研究所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7月,研究生结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9月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教学方面主要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科研方面主要是单片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微波电路等方向;主讲课程有《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电路》,《电磁场与微波实验》。

孔庆鹏

男,讲师,1972年出生。2006年12月于浙江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波纹补偿器、电梯控制系统、振动信号分析、虚拟仪器等。曾参加沈阳市科学技术攻关、浙江省科技厅产业化、国家863计划等项目,曾获得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共发表学术论文四篇,其中国家一级期刊三篇,其中二篇EI检索。主讲课程有《模拟电子电路》、《线性电子电路》、《电子技术基础》。

李金新

男,副教授。曾经主讲过本科生的“电磁场与电磁波”,“现代电子技术”,“线性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多门课程,讲授研究生的“高等电磁场”,“电磁场数值分析”,“光子学基础”等课程,有数年高校教学经验。多年来,一直从事无线电和光纤通信工程的技术开发,组网。

李芸

女,1977年8月生,江西赣州人,讲师。2004年3月在浙江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数字电路设计与通信网络方面的研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主讲课程有:《EDA技术与VHDL语言》、《脉冲与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等。

梁亚平

女,1996年7月本科毕业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1996年7月至1999年9月,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3研究所从事微波电路CAD设计工作;1999年9月在美国继续深造,于2004年6月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于2007年9月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2007年10月至今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微电子CAD所任教。主要研究方向:射频微机电器件与电路的研究;相控阵雷达的研究;射频、微波及毫米波器件及电路、系统的研究。

林弥

女,讲师。2004年4月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电路与系统专业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方面的研究,在多个高级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主讲《通行电子线路》、《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实验》等课程,编写了《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教材》。

刘纯虎

男,讲师,2004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硕士学位。从事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参与和主持10余项课题。主讲课程:信号与系统。

刘公致

男,副研究员,1994年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无线电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获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曾参与多项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863”项目,负责或参与多项横向课题,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讲过单片机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带通信电路实验,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和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和省级奖多项。主要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单片机系统开发,电子电路设计。

刘国华

男,1975年5月出生,河南淮阳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讲师,通信电路实验课程负责人。1997年7月毕业于上海铁道大学电信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系,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电路设计、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主要承担通信电子电路、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电子设计和MATLAB及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参与国家和省级各项研究课题3项。自编通信电路实验讲义两本。

刘建岚

女,1964年3月出生,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曾主讲:《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电路》、《线性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和《电子线路CAD》等多门课程。参与编写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有二十多年高等学校的教学经验,教学作风严谨,已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若干篇。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

刘敬彪

男,硕士,1964年4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系统集成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电子系统集成技术、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控制、智能仪器仪表、遥测遥控、海洋电子设备等领域的产品研发与现场应用。近五年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浙江省科技计划和中国大洋课题6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近10余项,完成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软件著作权登记10项;主讲过本科《信号与系统》、《数据采集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测量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面向对象系统设计》等课程;2005年获教育部提名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06年获杭电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2-05学年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3-04学年获:“省教育工会家庭事业兼顾型先进个人”;2006获:“信息产业部先进个人”;2006获:“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

刘圆圆

女,1978年9月出生,讲师。2004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现在系统集成技术研究所海洋电子研究室,同时承担“模拟电子电路”理论及实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曾在电子学报和浙大学报(工学版)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若干篇。

卢山鹰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主讲课程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光波导理论》等。主要从事于集成光学、光电子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对集成光开关、光耦合器方面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集成光波导器件仿真算法研究和硅纳米线波导器件。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横向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多篇学术论文被EI收录。

吕伟锋

男,1977年11月生,浙江桐乡人,讲师。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获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9月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深亚微米集成电路与系统、逻辑人工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和录用论文近10篇,被EI收录2篇。参与的项目有省科技计划项目,省精品课程项目,国家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及其他教学研究项目。合著出版精品课程教材一部。为本科生开设电路分析、电子测量等理论课程、开设实验课程有信号与系统实验、电路分析实验等。

吕幼华

男,1959年10月出生,浙江省杭州人,电路与系统专业副教授,《电路分析》课程负责人。1994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无线电物理硕士。毕业后在电工教研室任讲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现主讲《电路分析》、《电路与电子学》、《线性模拟电路》、《MSP430单片机》等课程,有14年高校教学经验。主持完成6项科研项目。主持《电路分析双语教学》教学科研项目,参加完成《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教学科研项目, 获得院和省级奖两次。在国家一级学刊上发表3篇论文,核心学刊发表6篇论文。

马金龙

男,1965年12月出生,浙江省上虞市人,副教授,1989年5月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获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天线与微波技术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开关电容网络、信号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教学上主要从事《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电机与控制》等电子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0篇论文,完成7项科研,出版《电机与控制自学指导书》、《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学习与考研辅导》等教材。曾获分院和学校《青年教师讲课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学院和省委《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秦会斌

男,1961年生于山东,工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集成化电子器件、抗EMI技术的研究工作。1997年6月前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元器件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显微学实验室主任。1997年6月调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型器件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室负责人。现任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科研院所工作委员会理事、半导体学报理事、传感器技术学报编委、微纳电子技术理事、电子与封装技术编委。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国家电子发展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预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等项目。先后在国际、国内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发表的论文中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次。成果获2004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2005年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郑梁

男,1981年出生于浙江,硕士,新型电子器件与应用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集成化电子器件、抗EMI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周继军

男,1962年出生于山东,新型电子器件与应用研究所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抗EMI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国家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目前承担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所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陕西省电子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次、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任兵

男,硕士学位,讲师职称,近二十年来在电子信息系电子技术教研室工作,一直从事基础课教学,曾先后主讲《脉冲与数字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路与电子学》、《电子技术》、《现代电子学》等课程以及相关的实验课程辅导。教学作风严谨、细致,注重启发式教育,效果良好。期间曾参与全国《脉冲与数字电路》试题库的编题以及《脉冲与数字电路》实验指导书的编写,近年来参加了电子技术课程群建设和实验课程CAI课题等项目,发表论文若干篇。

盛庆华

男,讲师。2003年4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要讲授《数字逻辑电路》和《EDA技术》。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研究方向为视频图像压缩,深海探测。

汪洁

女,江西九江人,讲师。2004年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获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考入浙大电气工程学院,攻读电路与系统的博士。参与了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并被EI收录;主讲课程有《集成电路设计原理》、《电路与电子学》,《现代电子技术》。

王宛苹

女,1957年5月出生,副教授,1982年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曾主讲《电路分析基础》、《电路与电子学》、《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等课程,有近十年部级研究所科研开发的经验和十多年高校教学经验。教学责任心强,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效果良好。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9项。其中二项为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分别排名二、三。参与一项军事电子预研项目。主持的电路原理CAI系统曾获浙江省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一等奖,主要参加的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改革与探索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二等奖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参加的信号与系统课件制作获浙江省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三等奖。已发表的学术论文8篇,参与编著的教材5部,近期主编的一部教材已与国防工业出版社签约。曾获院级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校十佳教师。

吴爱婷 女,电路于系统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在读,讲师。曾主讲《电磁场与电磁波》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理论课及其相应的实验课程。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波通信,先后参与了国防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等项目。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发表了中、英文论文数篇。

游彬

女,副教授。2003年7月毕业于上海大学,获无线电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到2004年在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工作,2004年到2005年在UT斯达康公司任职。主要从事射频/微波电路及射频/微波有源、无源器件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部分被SCI、EI索引。

于海滨

1979年出生与辽宁大连,2007 年9月获得浙江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后,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计算机并行处理以及电子系统集成技术。曾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多项纵向和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铁道部科技攻关项目“车辆视频测速系统”、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基于机器视觉的汽车客流统计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扫描三维激光成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等。迄今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10 篇。

曾毓

男,1979年11月出生,江西省宁都县人, 助教,高级程序员。2001年6月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电子信息学院任助教。研究方向:嵌入式应用、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教学科研工作方面承担EDA技术、通信电子线路实验、单片机课程设计等课程指导。参与浙江省科技厅科研课题多项,登记有6项软件著作权,参编教材1部。

张海峰

男,1961年7月出生,浙江省台州路桥人,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生导师,副教授。1986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热物理获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8月至今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主开设课程:单片机与智能控制,脉冲与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等。长期专业从事智能仪器设备的开发,项目有:半导体器件筛选设备的设计开发、噪声振动测试仪、智能流量计、远程控制智能流量计、远程控制电磁流量计、TM碰触卡读写器、IC卡门锁、RFID读卡器、等科研项目涉及和开发。研究方向为集成控制系统开发设计、智能测试控制系统开发设计、嵌入式智能测试系统开发设计、IC卡应用开发设计等。

张海鹏

男,1973年11月生,东南大学博士毕业,副教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重中之重开放基金资助等多项科研工作,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已被EI/ISTP收录10余篇,境外期刊3篇,国际会议论文6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副主编《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1部。主讲课程:电路与电子学,半导体物理与微电子器件,电路原理,集成电路原理。荣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

张文超

男,1955年3月出生,山东维坊人, 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导师,博士,教授。1991年3月电子科技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或硕士学位),2003年6月华东理工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或博士学位)。从事高等教育工作20多年,主讲过《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基础》、《EDA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单片机与智能控制》等本科课程。主讲过《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现代传感技术》、《现代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等研究生课程。研究方向为智能仪器与自动测试系统,近期研究方向为生命科学仪器。2000年以来发表《基因扩增分析仪器温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基于CAN总线的生命科学仪器硬件系统设计》和《超声波电动机步进特性和定位控制技术》等论文23篇。参加和主持过《单光子计数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激光诱导控制器的研制(上海市2002科技攻关项目)》、《荧光实时定量基因扩增分析(PCR)仪的研制》和《实时荧光分析仪研制开发》等20多个科研项目。多次获得优秀教学奖励和优秀指导教师奖励。

张显飞

男,1980年5月出生,安徽安庆人,讲师,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硕士。主讲课程:《电路与电子学》,《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线性电子电路实验》,《电路与电子学实验》等。研究方向:EDA、IC设计等。参与了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省信息产业厅重点项目等项目的研发工作。

张晓红

女,1977年11月出生,江苏省丰县人,工程师。2002年6月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获通信工程学士学位。毕业后在CAD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2005年9月至2009年3月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读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电路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主要从事电路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电子类本科生电子电路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实践、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5门课程。张珣

男,副教授,硕士导师,浙江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脉冲与数字电路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浙江省杭州湾环境与资源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会员。

教学上主讲过微机原理及应用、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现代电子技术、单片机与智能控制、智能仪器与微机接口、神经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高级单片机和现代DSP技术等十多门课程,历任多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内专家和校内竞赛组委会副组长,有十多年本科教学经验。

科研上,主要从事医疗电子、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先进技术的研究,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擅长多领域交叉学科研究,有丰富的DSP以及多系列微控制器的产品开发经验,曾承担或参加85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军事预研等省部级项目,主持或参与开发了十多个电子产品开发,拥有多项专利。

张亚君,女,1956年9月出生,浙江兰溪人,电路与系统硕士生导师,高级实验师,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副主任。1978年毕业于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前身),毕业后一直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了脉冲与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电路与电子学等理论课教学以及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系统课程设计、电子综合设计等实践环节教学。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省级及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参编教材2部,在学术刊物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目前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有:①主持浙江省科技厅面上项目――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识别与跟踪系统研发;②主持浙江省科技厅面上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手表式心电监测仪;③主持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化平台与共享机制的建设;④主持校级精品课程――脉冲与数字电路实验;⑤主持校高教研究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获奖情况: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先进个人;②《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校教学成果一等奖;③2005优秀学习指导教师。

陈 龙,男,1979年7月出生,山东宁阳人,硕士,讲师。2004年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后,一直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脉冲与数字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路与电子学等理论课教学以及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数字系统课程设计、电子综合课程设计、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教学,指导本科毕业设计30余人。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的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学术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目前主持和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有:①主持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大容量数码存储系统中的BCH码纠错算法研究;②主持校科研基金项目――基于PIC指令系统的16位RISC CPU IP核的设计;③参与浙江省科技厅面上项目――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识别与跟踪系统研发;④参与国际合作项目――SOC嵌入式处理器芯片设计;参与教学改革类的项目5项。

获奖情况:①浙江省高等学校第四届现代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首届“教坛新秀”称号;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④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教练组教练,指导学生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各一组。

牛小燕,女,1978年7月出生,硕士,助理研究员,200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从事集成电路测试方面的研究。2004年起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作,担任过《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数字电路》、《计算机网络系统》、《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等课程的主讲教师。

章坚民

男,中共党员,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电路与系统”“控制理论与工程”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咨询专家。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应用、智能信息集成与数据服务、信息采集与管理信息系统。本科主讲课程:《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电子测量》、《电子技术》、《电子行业法规》等,研究生主讲课程:《电子信息集成技术》、《电子系统设计导论》等。198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发电厂工程工学硕士学位,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勇传教授;1991年受水利部公派留学印度2年,在印度卢凯伊大学(UNIV.OF ROORKEE)获第二硕士学位。先后主持承担过《三峡-葛洲坝梯级日运行优化方式研究》、《浙江电网水电系统优化运行研究》、《用电管理信息系统》、《农村水电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实用软件开发》《浙江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技术研究》《浙江省地方电厂管理信息系统》等部、省级项目,两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以第二完成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出版一部电力信息化培训教材;合作专著“电网故障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入选首届国家原创科技著作一百本;在各级重要刊物《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网技术》《水利学报》《水文》《水电能源科学》等发表了35余篇论文,被EI收录8篇。

郑立

男,1972年,高级工程师。曾主讲课程有“集成电路设计原理”、“VLSI系统设计与实践”,“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研究生课程)。指导本科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数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ASIC设计、IP复用技术。参与研究的科研项目主要有九五军事预研项目(3项,已通过信息产业部/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生产发展基金。参与的教学项目有“EDA课程群建设”。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荣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4)、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等(排名4)。在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设计领域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

郑雪峰

男,1973年生,浙江杭州人,讲师,1996年毕业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无线电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讲《数字电路》、《MATLAB语言》《集成传感器与应用》。参加国家863项目:VDSM互连建模技术研究,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射频集成电路cad技术研究;发表论文2篇;参加编写《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一书;主要研究方向: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钟文华

女,1979年7月生,广西合浦人,助教。2006年8月毕业于丹麦Aalborg University,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讲授《线性电子电路》。

大学生暑期实践杭州实习总结 篇7

回顾这两个月的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经验和社会见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这段时间自己的感受。

一、努力学习,注重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工作能力

初进单位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认识和不习惯,总是有不懂和难上手的工作,在开始实习的第一个星期我是被分配在党政办工作,这里的工作由于在学校有所接触所以上手比较快,第二星期被分配到了一楼的社会劳动保障站的窗口工作,窗口的工作主要是两块,一个是作为前台指导告诉前来办事的居民他们的事情要到那个窗口办理,二是输入劳动保障书面登记表到电脑里,这项工作挺复杂但是后来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方法,理清思路,减少失误,熟能生巧了以后每天也是非常的高效,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要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各项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翠苑街道党政办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街道的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园区、街道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正是这样对街道情况的日益熟悉和了解才使得在接下去在社区劳保站的工作中,在面对广大居民前来咨询相关问题的时候才能有条不紊地去回答。

三、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刚步入工作岗位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事情很单调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经验,每天就是输文件,和帮忙做一些杂事,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

四、处理好人际关系,工作地更愉快

人际关系是在工作中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刚进单位的时候与各位同事都不怎么认识,自从进入劳保站以后,我一方面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积极配合保障站同事们的工作,在同事们工作忙碌的时候主动帮助,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同事们分忧解难,在上班的时候主动跟同事们打招呼,下班时候主动跟同事们告别,同事中暑了主动把随身携带的避暑药送上,就是这样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大家都相互了解和认识以后,慢慢地工作也就顺心了,五、自身存在的问题

两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街道李文辉书记提出的让每一个实习生都成为社情民意的见证者,好人好事的宣传者,品牌活动的策划者,教人育人的引导者,帮扶救助的实践者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工作范围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新的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六、社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建议

两个月中第一个星期是在党政办工作,由于时间较短,工作接触不深,所以对于党政办的工作没有好的建议,但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在社区劳动保障站的时候,平时在工作中我都加以留心和注意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社区劳动保障站的设立目的是为了方便居民办理劳保事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的有些做法没有符合这种工作的理念。在来我们劳保站办理事务的居民中经常有需要复印的材料,但是我们劳保站里面的复印机坏了,好久也没有人去修理,所以要让他们到文一路上那家复印店去复印,这让很多居民感到麻烦,也有很多的抱怨。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要把复印机修好,真正把服务居民的理念落到实处。再者,社区里的电话线路存在一定的问题2个很远的窗口之间却共用一个座机,这让同事们经常要跑来跑去来接电话,这就降低了办事效率,我也问过为什么不给每个人安装一个电话,原因是线路的故障没有得到解决,其实这些小问题都是可以立马解决的,但是由于习惯了,也就没有意识去解决了,所以我的第二个建议是尽快把电话线路修复好,提高行政效率。

七、成果展示

(1)本文是在翠苑视窗发表的一篇文章

理论连实际 实践出真知

——记翠苑街道-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暑期实习启动仪式

2012年6月19日14:00,翠苑街道-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暑期实习启动仪式于第二会议室举行。街道李文辉书记,詹小玲主任,林玥副主任,各社区代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钱辉老师、孙雁老师、张岚老师,参加本次实习的16名10级同学及3名09级优秀实习生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活动由党政办副主任林玥同志主持,第一环节宣布了09级的优秀实习生名单,并由09级优秀实习生莫凡同学向10级同学分享了自己实习的经验与感悟,希望10级能更上一层楼,比09级做的更好。在稍后环节中,10级实习生作了自我介绍,并与所属社区代表相互认识,作了简单的交流。

随后翠苑街道李文辉书记提出让每一个实习生都成为社情民意的见证者,好人好事的宣传者,品牌活动的策划者,教人育人的引导者,帮扶救助的实践者的要求,并希望进一步推动街道与城院暑期实习的这个项目向更成熟更完善的方向前进

最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管系主任钱辉老师强调了本次实习的纪律,严格要求不辞实习生严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工作人员,并且要求同学们在实习结束后能够给社区提出宝贵的意见,为所在岗位做出切实的贡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相信在短短的两个月中,各位实习生能在翠苑收获各自的感悟,我们也真诚地希望本次暑期实习可以获得圆满的成功。

(文/图 王阳阳/莫凡)(2)本图是在实行中帮助劳动保障站输入的文件

以上就是全部在翠苑街道两个月的实习小结,请老师批评指正

行管1002班

王阳阳

上一篇:申请美国留学签证的五大技巧下一篇:银行检查方法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