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特

2024-10-2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特(共8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特 篇1

专题一:党的建设

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补国内资源的不足,扩大国际市场空间,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次要矛盾随着主要矛盾的解决成为主要的矛盾,这些问题逐渐凸显

一、请结合党的建设的新课题新考验,谈谈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设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设科学化水平?

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五种驾驭社会主义能力:市场经济、民主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

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要立足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在长期的中国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巩固下来。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五)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更好

1、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的发挥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政方式。

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

(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中国共产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地位上从领导人民革命,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为执政的党,国情上已从受到外部封锁和计划经济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

2、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方法)

社会主义市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情况下,提高党的领(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具体来说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考验”。

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

1、执政考验。作为执政党在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面临着一一致的重要保证。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系列新的重大课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如何坚持科学执以创业。

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创新执政理念、转变执政方式;人们思想活(2)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动独立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我国社会变革中社会阶层分化、价值观多样性、利益诉求多元、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况,如何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把各方面力量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凝聚起来,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等。

2、改革开放考验。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任务,面对改革开放日益呈现出的新旧矛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盾、长期性矛盾和阶段性矛盾、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如何坚所谋,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党执政面临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的重大课题和根本任务。

3、市场经济考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全新型市(4)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场经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必然会遇到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何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仍是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课题。市场经济导致拜金主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侵蚀党的肌体。如何既能领导好社会主义行到底。

市场经济,又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是摆在党面前的一个(5)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重大考验。

4、外部环境考验。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各个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也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以敏锐的眼光洞悉发展先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管用的制度体系。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掌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如何既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又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维护国家专题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扩大对外开放。

安全,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是党面临的重大考验。对外开放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

(三)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危险”:

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配置。

1、精神懈怠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以及领导中国革命、建

(一)机遇与挑战

设、改革取得成就,靠的就是革命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在执政和改革发机遇:

1、有利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范围的生产要素更加展巨大成就取得的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安于现状、贪图享受、不思进高效的利用和合理的配置。

取、不爱学习、理想信念动摇、缺乏忧患意识的思想,如何避免精神懈怠、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2、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发展的2、能力不足的危险。在国内外各种条件下,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内在要求,只有自愿参与才可以获得发展的机遇。

主义事业道路中,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工作的艰3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影响,但是并没有改变经巨性、复杂性、挑战性更加突出,对领导者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没有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趋势。

如何克服一些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不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工作

4、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优势:齐全的工业制造业体系,独立完整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够等问题,不断提高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一个新的台阶。建设的能力和本领,更加突出地摆在全党的面前。

3、脱离群众的危险。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转型加快。国内市场不断发展和潜力城市化进程脱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总之意提供了强劲动力。

识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有些党员干部还存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挑战:

1、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推动下,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较大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如优势,在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明显领先,在制定和维护经济发展规果对这些问题重视不够、整治不力,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了丧失的危险。

则和制度上占有主导权,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不公正不合理的经

4、消除腐败的危险。消除腐败是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目前济秩序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铺张浪费、奢靡享乐。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二)

1、如何扩大对外开放内容。

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等等。这严重削弱党的(1)继续推进对外贸易的增长,推动产业结构的提升和经济的现代化,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引起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2)坚持“引进来”。主要是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内容):

素的增强国际竞争力,完善利用外资形式,优化外资结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总体目标是:通过全(3)实施“走出去”。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加广泛的开展同世界各国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更好的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弥

(4)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的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内开放为对外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对外促进对内。将二者统一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不断完善区域开放的格局,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2、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1)构建互利共赢、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所有国家民主平等、和平协商解决国际经济摩擦和争端;求同存异和多样化原则,尊重和包容不同的经济制度和发展模式;互利合作缩小南北差距;稳步有序推进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实质改革。

(2)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南北发展不平衡,最根本的矛盾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发展不足的矛盾,促进南北对话,南南合作,推动发展中国家以各种合理有效的方式和合作机制联合起来,建立互利共赢,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3)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推进建立一个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国际社会建立币值稳定,供应有序和总量可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推动建立有效防范和抵御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全球金融稳定制度和框架。专题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自主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巨大的发展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和有目共睹的,我国的GDP已经上升为世界第四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贫困人口由两亿减少到现在的一千五百万,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

从国内看,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前面临着严峻考验,我国用世界百分之三十的钢材和百分之三十五的煤创造出了世界百分之六的GDP,长此以往,我国相对短缺的资源不可支持、环境不可容纳、社会不可承受,我国面临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任务非常艰巨。从国际看,我国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已经上升为现在的50%,国际油价的变化对我国影响巨大。同时,我国以低价格出口导向型的模式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这种模式对国际环境的变化抵御力量非常微弱,而且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的反倾销制裁。面对着国内与国际的不利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而在实现经济发展模式战略式转变的过程中,自主创新是关键。

自主创新对于我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企业

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的新兴工业化道路,对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十分核心的作用,但是检视我国当前科技创新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及原因

1、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仍然突

出。表现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经济增长的内生力不足,结构调整难度大,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

2、市场机制未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表现为城

乡体制分割,产权制度不完善,资本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

3、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内在缺陷和矛盾逐步显现:失业增加,经济波动,收入差距拉大。

4、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表现为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信用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和执法不到位,食品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重大事故接连发生。

原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过

程,还存在一些长期积累形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整体配套的过程,一些出来。

3、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总会出现一定的阶段性。

(三)转变经济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巨大的发展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和有目共睹的,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从国内看,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前面临着严峻考验,从国际看,我国对国际资源依赖性增大。同时,以低价格出口导向型的模式对国际环境的变化抵御力量非常微弱,而且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的反倾销制裁。

面对着国内与国际的不利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

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展动力的根本途径,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需求、产业、要素、还包括收入、城乡、区域结构调整。关键实现“三个转变”。而在实现经济发展模式战略式转变的过程中,自主创新是关键。

1、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

拉动。涉及到社会总需求又涉及到经济政策。对提高居民消费比重、增加消费需求。

2、实现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

同带动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针对实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滞后和产业比例不协调重要作用。

3、实现由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

者素质、管理创新转变。这一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能力。实现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优势,提高劳动者基础和专业文化素质,为转变经济方式提供机制保证。

4、要处理好转变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促进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为方向,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重要着落点,改革开放为动力。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

5、坚持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基本内涵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

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目标。

(1)注意观念的先导作用。政府和企业要贯彻落实“科教

兴国”战略,要充分重视自主创新。“关键技术买不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科技力量作支撑,中国的科学发展需要强大的科技力量支持。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鼓励自主创新、遏制粗放

式发展的相关制度规章和确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发挥自主创新各要素的活力。政府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自主创新、关注集约式发展的良好氛围。政府扶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对于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实现产学研结合意义重大。

(3)充分发挥企业是主体。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意识,要有自主创新的紧迫性,要有民族责任感,为中华民族造就科技过硬的世界品牌;要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要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要逐渐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

(4)良好是社会氛围是重要条件。要具有尊师重教的良

好氛围和摒弃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全社会都来关注未来的发展;最重要是形成劳有所得、勤劳智慧可以致富的良好体制机制,要培养人们通过自食其力而实现发展的良好意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特 篇2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技金融,小额贷款,联动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也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核心理论。这一理论从宏观上指导科技金融的结合。绵阳科技城是国家级的科技城,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科技城。绵阳国家科技城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建设与发展,聚集了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绵阳市成为全国首批16个“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地级市成为科技金融试点城市。

1 文献综述

我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科技金融建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要体现两种实践:既体现东西方市场经济实践,又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1],可见科技金融既要体现中外市场经济的共性,又要体现出中国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市场经济理论对于科技金融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国内学者给科技金融做了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是由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结合CNKI文献检索,可以把科技金融文献大体上分为三类。一类是关于科技金融调查的现状,引导资金参股设立创投公司[3]。无锡市曾经被定位于“四城” (生态城、高科技产业城、旅游和现代服务城、宜居城) ,而在调查中发现无锡在全国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 (区) 中名列第二 (仅次于北京) ,无锡市通过创新银保联动、担保业务品种、反担保措施来发展科技金融创新区建设。第二类是关于科技金融建设举措的。北京中关村产学研用合作与科技创新的举措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关村“一是启动开放实验室,聚集整合院所实验室资源。二是中关村发展产业技术联盟,形成协同创新的优势。三是启动了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的新地标。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重要抓手,努力形成高校、院所、高科技企业、高端人才、社会组织和政府‘六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局面。”[4]由此可见,中关村通过“六位一体”的协同措施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第三类是关于科技金融体系在西部地区的发展障碍。“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缓慢,风险投资项目表现不佳。”[5]可见,西部地区科技金融体系的障碍主要在于风险投资金融体系不发达,融资渠道狭窄。这三类文献都反映了科技金融体系要创新发展,以科技金融创新来推动新产业发展的思路。

2 绵阳科技城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素养。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联系观在科技与金融界的反映。绵阳科技城定位于高科技。根据绵阳市科技局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绵阳市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了1500家。这些科技型企业与长虹、九洲等大型高科技企业构成了科技城的科技产业。截至2012年底,在绵阳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备案的担保公司有34家,省级在绵阳的担保公司分支机构12家,从业人员446人,注册资本总额41.96亿元。

应当看到绵阳科技城正在努力改进工作方式。从一家企业突破了知识产权质押零记录到目前的遍地开花。通过走访,研究者发现企业持观望态度的居多,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宣传,而企业主们思想还有待于解放。风险投资基金大量涌入绵阳,而愿意接受风投的企业较少。在人们的思想管理与解放中,思想的灵动需要一定的条件,尤其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必然要求。绵阳科技城通过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

2.1 建立科技银行使企业融资便利化

2012年6月28日,绵阳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启动大会召开。在会议上农行绵阳高新科技支行、绵阳市商业银行科技支行等两家科技专营支行被授牌成立。两家科技支行与科技企业签约金额共计4.79亿元,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与绵阳市商业银行签订了8亿元的综合授信协议。现实中的麦克米伦缺口难题有了解答的更多路径。企业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

2.2 银科对接信息化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推动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与科技企业的对接十分重要。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缺乏资金,而抵押担保又十分苛严,难以满足银行的资信要求。在资金的供需方面信息不对称化现象十分突出。这是没有实行科技金融融合前的普遍现象。在科技金融试点城市中,科技型企业有了银科对接系统,呈现出网络化融资的高效便捷。2012年7月初,绵阳市商业银行科技支行与绵阳高新区三阳塑胶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签署专利权质押贷款协议。这一合作标志着该市商业银行科技支行支持绵阳科技企业的发展又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的开通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2.3 风险资本投资科技企业

风险资本成为科技型企业的又一资金来源。被誉为“亚洲铬都”的四川省安县银河建化 (集团) 有限公司为加快发展需要资金,政府部门引荐四川三新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企业洽谈合作,并促成双方成功合作。银河建化与三新投资牵头组织的四家知名机构签署了2.25亿元的投资协议。这些资金的进入使得企业发展规模经济如虎添翼。

3 对策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对绵阳科技城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观察,结合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建设来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绵阳科技城科技金融发展的短板在于:一是思想观念不开放,二是政府主导补贴力度不够,三是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缺乏全面结合。设计对策都得依据这些客观情况来作判断,并且实事求是地探索出有效对策。

那么如何来科学应对呢?研究者认为应该通过银企保联动、政府主导信息沟通与财政补贴、企业参与股权投资、中介机构中立监督等措施来进行科技金融一体化建设,从而创建绵阳国家科技金融示范市。

3.1 健全政银企保科中联动机制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担保公司、中介组织多位一体,简称政银企保科中联动机制。政府继续在政策倾斜上给以优惠支持,企业加大核心技术的竞争力,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提供联合技术攻关支援、担保公司优化担保产品、孵化中心等中介组织提供融资桥梁。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与担保机构的联动机制将有利于信息对称化,化解信息壁垒可能造成的风险,实现信息互动,从而更好地开展科技与金融的结合。

3.2 知识产权质押

国际上公认目前有关技术与金融的最重要研究进展,是卡箩塔·佩蕾丝 (Carlota Perez, 2002) 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佩蕾丝的杰出贡献在于,她发现了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的基本范式:新技术早期的崛起是一个爆炸性增长时期,会导致经济出现极大的动荡和不确定性。风险资本家为获取高额利润,迅速投资于新技术领域,继而产生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的高度耦合,从而出现技术创新的繁荣和金融资产的几何级数增长。”[6]知识产权质押是重要的融资渠道,也是科技金融的重要内容。绵阳已经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知识产权质押将有力地推动企业融资,是科技金融捆绑式融合的现实选择。

3.3 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是当今发展科技金融深度结合的又一对策。“风险投资者参与创新和创业项目的股权投资,固然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引诱,但其基本条件是得到科技金融的支持。这就需要针对现有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本的特性,以必要的制度安排进行引导、激励和培育。尤其是发展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7]股权在风险投资基金中可以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投资,从而把科技资源、绵阳高校联盟资源与金融资本进行结合,有利于产学研用的深度结合。

4 结语

我国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科技金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引擎力量。“十二五”规划提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培育和发展创业风险投资。这就为发展科技金融指明了方向。在我国现阶段科技金融需要培育,发展科技金融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足以说明风险投资在促进科技金融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立科技银行使企业融资便利化、银科对接信息化、风险资本投资科技企业的途径有效融合了科技和金融。不论科技金融如何发展,高端人才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当前绵阳科技城的千英百团计划可以缓解风险投资管理的人才需求,还满足不了科技金融发展的巨大需求。绵阳科技城要创建国家级科技金融示范城市就必须在引进与培育高端人才上发展“软实力”,要能引进人才、大胆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只有人才工程搞好了,科技金融深度合作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梦指引下的人才梦才能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观。绵阳科技城的科技金融试点途径将对其他地级市产生示范作用,并对科技城的深度发展起到动力引擎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恩富, 何干强.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主析“马学”、“西学”与“国学”之关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 (04) .

[2]赵昌文, 等.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3]中国农业银行无锡分行.关于无锡科技金融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江南论坛, 2011 (3) .

[4]廖国华.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 2011 (1) .

[5]刘伟, 潘静云.我国西部科技金融体系发展障碍及结构设计——以重庆市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 2011 (2) .

[6]洪银兴.科技金融及其培育[J].经济学家, 2011 (6) .

英文中特别的11和12 篇3

到这,我们便不难发现,英文中毫无规律可循的数字就只有11(eleven)和12(twelve)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计数单位,叫“打”,一打是12个,这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因为那时候人们计数比较困难,通常只用到10以内的数字。超过10的数字只有11和12比较常用。因此,便形成了12个为一个计数单位的传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12进制。

11(eleven)和12(twelve)分别来自古英文单词endleofan和twelf,再向上追溯是ain+lif和twa+lif。那么这两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呢?其中的尾缀lif,据词源学家猜测来自于“to leave”,是离开的意思。组合到一起,ainlif就是离10差一个,twalif是离10差两个的意思。

随着计数能力的发展,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运用工具甚至计算机进行计数了,但是古代传承下来的理念却根深蒂固。因此,11(eleven)和12(twelve)沿袭了之前计数体制下的写法,人们从13(thirteen)开始创造了新的规则。这就是为什么英文数字中11和12与众不同的原因了。

毛中特范文 篇4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3、邓小平理论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失误产生的原因,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实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6、中国无产阶级的基本有点和自身特点:

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①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②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③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④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又包含4小点)a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b农村革命根据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使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d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和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10、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阶级政策);贫农和下中农一起,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包括原来是贫农而在土地改革后变成的下中农以及老中农的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11、(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性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12、(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③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无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13、(每一点后要结合实际解释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生产要素,使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的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③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①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16、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

1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18、为什么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加,推动着消费结构升级,形成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国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理念②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再加上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③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没变,社会矛盾没变。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要解决好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19、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高自主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④统筹区域发展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②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0年进人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21、三个转变(多选):①促进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2、资源节约型社会: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③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④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23、基本民主自治体系: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24、依法治国的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5、中特文化地位和作用: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内容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题,树立共同理想;精髓,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8、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③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9、如何发展文化产业?①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②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为主、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调动社会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依据:①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③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31、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略)

34、加快改善民生建设的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社会和谐社会。

35、优先发展教育,建立资源强国: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优化教育结构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36、为什么要发展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就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③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毛中特论文 篇5

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标题自拟)

摘要:(五号楷体)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核心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十八大,习近平,中国梦,大学生,联系实际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内涵(What)(小四宋体)

1.2.3.2.二、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原因(Why)

1.2.3..2.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途径(How)(重点,一点要结合大学生实际)

1.2.3.2.3.参考文献或注释:(小五宋体)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附论文要求:

学习第六章 第三节 标题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大学生实际,探讨新时期大学生应该如何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标题自拟,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论文。要求:统一用A4纸打印,第一行必须依次写上班级、姓名、学号,并遵循文科论文通用格式。总分为平时成绩的5分。

中特心得 篇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这一主题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回答当代中国面临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形成和展开的。

蔡永海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生态文明建设。分别讲述了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其中重点是,用北京的雾霾为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讲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蔡永海老师的讲课方式十分的幽默。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虽然我们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因为经济的发展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其中就有环境的问题。我们这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多的社会资源环境资源的浪费。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安全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了日程。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我们应该统筹发展。充分地认识到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平衡之间的利益。就像***所说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GDP,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蔡云海老师讲得很生动,环境保护是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翟俊刚老师为我们讲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翟俊刚老师说他是学习哲学的,我个人也觉得,他非常像一个哲学家,讲课也非常生动有趣。整整三节课都是为我们讲述了前苏联如何从强大而走向衰落分解。苏联剧变为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教材,近几十年来,中国都在总结苏联瓦解带来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政治改革却总是在小心翼翼。苏联解体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党内思想觉悟不高,腐败严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也面临了苏联共产党的同样问题。因此***才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改革。从十八大以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抓。小到村干部大到省委书记全都纷纷落马。前苏联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党如果不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转而搞权钱交易,腐败堕落,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被人民所抛弃。

刘玲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现在的中国又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好的发展前景,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最佳质量效益,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她首先讲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实践的过程。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造到列宁,斯大林 毛泽东等人的应用实践,使社会主义更加科学和完善。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刘玲老师讲课的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希望其可以融入更多有趣具体的事例。就像翟俊刚老师用苏联的解体来说明党的廉洁性是多么的重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由张丽蓉老师说的,张丽荣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国文化建设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还举了许多诸如好莱坞大片的例子以及韩国电视剧的例子,表明我们中国的文化正在被外国的文化所入侵,欧美等国依靠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化没有中途中断过的。我们拥有灿烂而优秀的文化因此我们更加应该有文化上的自信,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不可少。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要抓。现在的中国物质文明已经十分丰富了但是精神文明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倡导,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同时我们也应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化,去粗取精。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宋保仁老师为我们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我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最重要的是公平与正义,人民都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点,我觉得也是公平正义,如何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是很重要的。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也是一个重点的议题,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我们一切的奋斗和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的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关人民最根本利益。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广,人数多,这为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多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平衡各方的利益,这是非常考验执政者的能力。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老师的讲课也是很不错经济在我看来一直都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是,老师讲得非常容易让人听懂,条理讲得非常清楚,算是上了一堂经济学入门课程,也开阔了我的视野,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讲关于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曾经的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中国的农村改革开辟了新的道路,激发了农村的活力,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越来越成为农村发展的阻碍,这是我听到的对于家庭联产承包制非常新的一个观点,国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农村改革的大幕已经缓缓升起。我们国家的农业也即将迈向现代化的大生产。三节课的时间有限,仅仅讲了经济建设中的一部分问题,老师讲的生动形象简单易懂。

乔瑾老师告诉我们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老师给我们看了一系列的图表数据,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的发展状况,也通过播放很多段视频,通过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来展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加。同时我们也知道了中国当代所面临的问题机遇与挑战。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日益紧密。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更离不开世界,我觉得中国一向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因此走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我觉得如果老师能说一些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为我们举例子会更好,我们会更有代入感,老师给我们的无论是数据还是视频都离我们比较远,就这一点建议。

中特演讲稿 篇7

班级:工商企业一班 学号:1525010145 姓名:张俊强

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到现今,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由此也拉开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序幕;而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6%,2002年达到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和大众化阶段的临界点15%,到2005年上升至21%,10年间年均递增1.5个百分点。这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与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指示中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1]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教育经费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2005-2011年,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总投入增加了2.7倍,其中政府拨款增加了4.5倍,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取得一定成绩,对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投入仍然严重滞后于其他国民教育体系,还不能够适应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需求,[2]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下面是我国2016-2020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未来中国企业对就业者的职业资格和学历层次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作为培养的学生既有“学历文凭”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等职业教育,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其未来发展将拥有一个巨大空间。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教育基金组织以及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等大企业所表现出投资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的强烈意愿,就是有力的证明。市场需求将逐渐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下面我给大家送上四句话,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特法治国家建设 篇8

那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呢?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法治建设上的体现。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依法治国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执法为民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公平正义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

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党的领导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其次,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都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

一是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加强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近年来,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改革和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立法工作面临着十分繁重的任务。要进一步增强政府立法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产品质量和安全、规范政府自身行为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的立法;特别要注意加强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立法。加强立法工作重在提高立法质量。要创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机制,扩大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在法律法规起草、修改过程中,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同时,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强化程序正义的意识,及法律的制定要按照正规的程序。

二是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政府的组织、政府的权力、政府的运行、政府的行为和活动,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都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和约束。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必须与宪法和法律保持统一和协调。认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诉讼权利,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平等法律保护。同时要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保持清正廉洁,促进行政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是加强执法监督,确保行政权力正确行使。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必然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确保权力正确行使,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例如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等。要大力推进执法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力度。改善和加强新闻舆论对行政执法的有效监督。要把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作为重点,确保监督到位、有力、有效。同时,人民群众也是实行监督的重要力量。公民要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加强对执法的监督,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奉献力量。四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途径、新形式,善于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传媒,精心组织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法制教育的科学性、准确性,防止片面性。突出抓好宪法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遵守。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规范、引导和保障功能,主要是通过权利义务机制实现的。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必须强化权利义务观念的培养,既要增强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也要增强法治意识和义务意识。只有让每个公民都树立了正确的法制观念,自觉在法制框架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才能够真正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真正落到实处,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最后,建设法治国家,我们还需要加强地方法制建设和发扬民主政治建设。地方法制建设相对来说要更具有灵活性,他对于地方法制建设适应性更强,所以加强了地方法制建设对于法治国家建设有重要作用。同时,发扬民主政治建设也有利我国法zhi建设。

上一篇:scratch在信息技术下一篇:关于乐观向上励志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