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全营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4-06-27

赵全营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用10篇)

赵全营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篇1

赵全营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尊敬的张区长及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真诚欢迎各位领导到赵全营镇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把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赵全营镇位于全区西北部。镇域面积64平方公里,2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4万,流动人口2500人。今年1—10月份,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8亿元,同比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6760元,同比增长6.5%;完成税收3051万元,其中地方税收7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3%和52%。预计全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5亿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同比增长

7.2%;实现税收3500万元,同比增长36%;地方税收完成850万元,同比增长32%。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赵全营镇党委、政府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推动了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

一、调整发展思路,狠抓工业发展

过去赵全营镇一直是一个农业大镇,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从2002年开始,镇党委、政府对全镇的历史、现状以及资源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及时调整全镇发展战略,确定了“围绕绿色国际港,打造全营新形象,创建文明富裕镇”的奋斗目标,全镇上下围绕发展工业经济做文章。经过充分论证,积极克服财政资金不足的困难,启动建设了“兆丰产业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实践,到目前,“兆丰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投资已经突破1亿元,达到了“七通一平”的建设标准,建设标准化厂房3.2万㎡。冶金正源、华威家俱、人教出版社综合项目、化工出版社印刷厂等23家企业相继签约,协议投资20亿元,已有8家企业建成投产,总投资8.5亿元。“兆丰产业基地” 1

1—10月份完成税收146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

2003年“兆丰产业基地”被区政府命名为“北京天竺空港工业区C区”。在顺义“十一五”规划中,把“赵全营镇作为空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备用地和航空配件企业的承接地”,规划为赵全营镇做出了更好的发展定位。

发展思路的调整,使全镇的经济发展速度更快,也更加活跃。全镇初步形成了文化创意、机械制造、包装印刷、食品加工、家具制作等几大支柱产业。全镇实现税收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7家,50万元以上企业16家;在25个村中,有16个村税收突破了10万元,有3个村税收超过50万元,彻底消灭了无税收村。

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

在狠抓工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丝毫不放松对农业的投入。充分争取政策支持,先后对解放等17个村的3.3万亩土地实施了农业开发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的基础设施,为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收益创造了良好条件。不断提高养殖业发展的科技含量,1—10月份,全镇销售商品猪18.1万头,种猪2.5万头,肉鸡400万只。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目前全镇已有农产品加工、配送企业15家,促进了农业由一产向二三产业的延伸。不断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了先正达种苗、荷兰安莎种子有限公司、大北农种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提升了全镇农业的发展质量。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全镇确权土地40059亩,人均确权土地1.61亩,人均未确权土地0.53亩。坚持不懈地狠抓农业发展,使我镇于2005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康贝尔食品公司被国家农业部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马大姐”糖果被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

三、加大环境建设力度,优化全镇的发展环境

全镇环境建设从清理乱堆乱放实现净化开始,到逐步实现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和厕所的无害化。全镇几年硬化道路88万平方米,今年解放、稷山营等10个环境整治型村庄硬化道路19万平方米,现有18个村道路、街巷基本实现了硬化。加大绿化美化工作力度,实现见缝插绿、合理布局,提高了全镇的环境水平。25个村,村村都在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全镇有7200户农民用上了水冲式厕所,改厕率达90%以上。投资83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一座,日处理污水600吨。为推进垃圾规范化管理,在25个村建设25座垃圾房,一座垃圾中转站。全镇不断加大环境建设力度,使我镇先后被评为“首都文明镇”、“北京市卫生镇”、“北京市农村改厕先进镇”。今年创建“北京市环境优美镇”工作通过了市有关部门验收。北郎中、东降营等村被评为北京市“文明生态村”;大官庄等4个村被评为“首都文明村”;联庄等16个村被评为“北京市卫生村”。北郎中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

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事业进步

目前,全镇现有农业人口19666人,劳动年龄内人口10911人,农村劳动力9918人,实现就业9675人,其中一产劳动力2269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2.8%;二产劳动力4234人,占总数的42.6%;三产劳动力3172人,占总数的31.9%。近几年,全镇各级组织不断加大就业工作力度,镇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就业培训的优惠政策》,农民学习第一门技术全部免费,学习第二门技术补贴50%—60%费用。全镇已有2927人经过职业技能培训,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为促进就业工作,镇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积极为农民就业服务,全镇逐步建立起了“优惠政策扶持就业、创造岗位增加就业、强化培训选择就业、完善制度保障就业”的工作机制。今年已完成农民在二三产业就业1000人,有50户养殖户转移到第二产业创办加工企业,解决就业300人。全镇今年完成等级培训500人,非等级培训510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通过开展主题教

育活动等形式,加大对农民教育力度,促进农民就业观、致富观、民主观和法制观的转变。今年实施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新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就医条件。全镇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7%,提高了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民兵预备役、交通、安全生产等工作进展顺利。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提高对育龄群众的服务水平,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先后被评为“北京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镇”和“顺义区计划生育工作红旗镇”。

五、创新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市、区的具体要求,我们确定了“一个提高、二个加强、三个先行、四个集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格局。一个提高是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二个加强是加强镇村班子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个先行是镇域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先行,营造良好环境干群思想发动先行,实现增收致富农民技能培训先行;四个集中是突出工业建设向兆丰产业基地(空港C区)集中,农业向规模化、园区化集中,农民就业向非农产业集中,公共财政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首先抓紧做好规划调整工作,并结合各村发展实际,在3—5个条件较好的村,试点建设6个村民服务中心,包括村民科技培训中心、村民就业服务中心、文体活动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购物服务中心、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始终坚持“突出发展生产、富裕百姓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原则;基础设施投入适度超前、量力而行原则;因村制宜,和谐推进原则”,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分类指导力度,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农村发展的动力来自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全镇44个基层党支部有党员1476名,党员的平均年龄为48.7岁。通过几年的实践,全镇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得到了充分展现,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在刚刚闭幕的镇“两代会”上,镇党委、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全镇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全镇“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富裕全营人民生活;围绕绿色国际港,争创文明生态镇;以创新促能力提高,同心争创五好党委”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目标。到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要达到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要突破1万元;全镇税收年均增长24%,要达到1亿元;地方税收年均增长15%,要达到1600万元。从而使全镇经济、社会、党建发展实现“六个显著提升”,即“发展经济、突出增加二三产业总量、镇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优化发展环境、聚集生产要素能力显著提升;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各级组织执政能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镇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我们确定了七个方面的具体措施:1.科学规划镇域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2.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夯实社会进步基础;3.突出抓好农民就业,促进全镇稳定发展;4.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人的素质;5.围绕凝聚群众共同奋斗,切实提高执政能力;6.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大力推进政治文明;7.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全镇良好的发展态势,积极发挥“重点镇”统筹城乡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全区的新农村建设做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汇报有不妥之处,请张区长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中共顺义区赵全营镇委员会顺义区赵全营镇人民政府二○○六年十二月二日

赵全营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篇2

2013年9月24日---2013年9月29日,西华营镇中心校在王主任的领导下,对全镇30所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并进行了量化评比。检查内容共20项,分六个小组进行。现将本组负责的校容校貌、文化建设及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的检查情况小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各校对本次检查工作高度重视,动作快,完成好,质量高,可以说是费了心思,花了时间,流了汗水,见了成效,总体情况良好。

在这次检查中,环境卫生、文化建设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校有:

西华营中心小学整个校园干净亮丽,花草修剪整齐,墙壁粉刷雪白,墙体标语鲜红夺目,板报内容充实,标牌整齐规范,名人名言、警示标语、书法作品随处可见,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育人”,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上进的气息。

后套小学、后楼小学、毛桥小学无论是校园环境卫生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都颇下功夫,整体效果非常好。

半截河小学、铺李小学、尹庄小学、郭集小学干净敞亮,无垃圾死角,令人赏心悦目。

大赵小学、庞集小学、孝义寺小学、前楼小学、薛楼小学等积极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卫生打扫彻底,杂草被清除一空,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总之,通过这次检查,各校的面貌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1.一些学校的卫生整理的不是很到位,校园内比较干净,教室内地面却

很脏,个别教师办公室物品摆放凌乱;建议以后打扫卫生要全面彻底,教师要以身作则并敦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

2.大部分学校厕所无人清理,卫生状况较差,有些学校厕所粪便外溢,无处落脚;建议各校应派专人定时清扫,保障给师生一个良好的入厕环境。

3.部分学校校园文化气息不浓郁,连黑板报、宣传屏、固定标语都没有,有的虽有黑板报、宣传屏,却未充分利用、及时更新,没有起到育人作用;建议各小学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每学期划拨一定经费,结合学校实际,购置文化宣传用品,打造浓厚文化氛围,真正起到育人作用。

4.现代化教学设备及电教器材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但真正投入使用的不

多,不少学校的电视、电脑因年久失修已成了摆设,成了废品;建议各学校的负责人,从思想上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及时维修、更换电教器具并及早投入使用。

5.另外,一些学校院内晾晒有玉米等农作物,既影响校园美观又给学生

襄阳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篇3

襄阳市地处湖北省北部,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是国家级历史文名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汽车工业基地,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2010年12月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后,行政区划不变。全市版图面积1.97万平方公里,人口588万,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市区经济稳居湖北省第二位,全地区经济位居湖北省第三。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以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为重点,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实现GDP(地区生产总值)901.9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呈现出“发展步伐加快、总量加速扩张、结构不断优化、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态势,工业增速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位居全省第一,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但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释放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增加,我市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压力加大。综合当前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下半年我市工业经济总体上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1-7月,全市汽车、食品、纺织、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电子信息等主要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53.4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总量的91%,同比增长48.8%,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发展。1-7月,全市80户重点调度企业累计实现产值953.03亿元,同比增长34.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8%。

矿产较为丰富,种类多样,属湖北省主要矿产区之一。全市发现各类矿产57种,矿产地520余处,其中24种有探明储量,探明各类矿产保有资源储量10.3亿余吨。其中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钢、铝、钒、铅、锌、金、银、钛、锰、钴、镓等;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磷、金红石、耐火粘土、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膨润土、萤石、石棉、煤等。属于大型或特大型矿床的主要有:磷、金红石、耐火粘土、重晶石、铝土矿等。磷矿总储量5亿吨以上,保康磷矿是全国八大磷矿之一;铝土矿探明储量全省第一,平均品位达22.15%;重晶石储量居中南五省区第二;稀有矿种金红石总储量56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谷城的硅矿发展潜力巨大,引来众多商家的投资。襄阳的房地产开发近几年稳步快速发展。以2011年上半年统计的数据为例

一、土地出让情况。市区2011年1-6月通过挂牌方式共成交98宗地块,土地成交面积447.17万平方米。其中房地产开发用地共成交97宗,土地总成交面积约为446.13万平方米,可建住宅建筑面积约为501.03万平方米。

二、投资完成情况。2011年1-6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2.6亿元,同比增长73.7%。

三、商品房新开工情况。2011年1-6月全市新开工房屋面积74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9%。

四、商品房竣工情况。2011年1-6月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7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9%。

五、商品房供应情况。市区2011年1-6月批准预售商品房面积72.5万平方米。

六、商品房销售情况。全市销售面积188.1万平方米,其中市区,销售面积48.03万平方米,成交均价为4474元/平方米。

七、商品房市场库存。2011年1-6月,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为17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0.8%。

襄阳行政区划情况

襄阳市辖襄城、樊城、襄州3个区,南漳、保康、谷城3个县,枣阳、宜城、老河口3个县级市。

实力较强的地级市是枣阳和宜城,近年来,枣阳立足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旅游、商贸物流、精细化工和纺织服装等七大优势产业,引进众多生产项目落户枣

阳,有力的带动了枣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枣阳平林镇油桃协会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协会参与、基地辐射”的思路,以服务果农,促进油桃产业发展为基本原则,网络会员1250户,发展油桃面积3万亩,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创经济效益2000万元,产品销售全国10多个省市,并远销香港,出口马来西亚。协会下辖的“四井岗”油桃基地己建成全省连片面积最大的油桃生产基地,2010年7月高分通过了全国油桃标准化示范区验收,成为国家级油桃标准化示范区。该镇引导果农在示范区全面推行统一品种更新、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生态建园、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基本实现了布局区域化、技术标准化、基地无害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格局,生产的“四井岗”油桃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近年来,为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宜城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和壮大品牌经济,以品牌战略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通过创品牌与“工业强市”战略相结合,大力培育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三个百亿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立足优势农业资源培育品牌农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培育劳务品牌。宜城大雁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到2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已形成磷化工、轻纺原材料、造纸、医药化工和精细化工五大支柱产业。

银行信贷收紧,个人和小企业贷款难;另一方面是大量存款从银行“搬家”,投身民间借贷。时下,所谓的“投资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以发放小额贷款的方式营利,月收益超过5%。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由于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冻结全省银行资金691.2亿元,信贷资金遭冻结;与此同时,全省银行体系半年内共有613亿元存款“搬家”。“这些从银行搬出来的资金,有一部分被用于民间借贷,为那些从银行贷不到款的个人和小企业主解决燃眉之急。”张先生笑称,自己和同伴开公司的300万就是从银行取出来的。

据了解,近一两年,类似的小额信贷公司在江城遍地开花,目前数量已不下200家。一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人士称,由于股市低迷,楼市调控,传统投资环境恶化,越来越多的富人开起小额信贷公司“钱生钱”,民间借贷正成为他们的投资新渠道。

上半年我市新增贷款73.5亿元,同比少增15.45亿元。央行收缩银根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约有800亿元,其中中型企业资金缺口200亿元,小型企业资金缺口600亿元。

6月2日,省工商局在襄阳召开了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座谈会。会议由省工商局登记监管处处长杨小川主持,武汉、十堰、黄石、黄冈、孝感、随州等7个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分局局长参加了会议。襄阳的襄城神誉、枣阳丰茂两个小额贷款公司高管人员应邀参加了会议,并汇报了经营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意见建议。

会上,省局登记监管处通报了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的认识。小额贷款公司是新生事物。目前还在试点阶段,没有现成的法律法规。省政府确定工商部门是小额贷款

公司的主管部门。全省各地工商部门要尽职尽责,管好小额贷款公司,维护好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跳跃式发展,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寄予的重望。

二是明确职责和任务。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工商部门的职责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其登记事项执行情况实施监管,另一方面是对其合规经营情况进行监管。根本任务是监督小额贷款公司依法经营,防止其非法集资,非法吸储。工商部门要运用登记注册、日常巡查、年检、报备制度、社会监督、联席会议等措施,做好监管工作。要加强对法律法规、政策和金融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和掌握企业情况,为监管提供信息。有条件的地方要实行专人监管,要让懂金融知识、业务水平高的干部来监管小额贷款公司。同时,要注重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联系,形成监管合力。

三是认真做好日常监管报告和企业报备工作。日常监管报告是工商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实施监管的一种方法,也是省工商局从宏观上掌握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的一种手段,要把报告作为一个品牌来做,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监管报告的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工商部门实施监管的情况、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在写监管报告时要注意做到有数据、有事例、有问题、有建议、有分析、有观点。企业报备工作要按照省局文件的要求,坚持做到季报、半年报、年报按时报送。属地工商部门要对企业报送的报备资料进行核实,确保报送的数据准确无误。同时,要抄送当地政府金融办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我市设立投资担保公司需要到工商部门审批,注册资金1000万,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2、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3、公司章程;

4、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5、股东首次出资是非货币财产的,应当在公司设立登记时提交已办理其财产权移交手续的证明文件;

6、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

7、载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关委派、选举或者聘用的证明;

8、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9、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10、公司住所证明;

1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它文件。

2009年6月22日,湖北枣阳小额贷款公司告别零记录,该市丰茂小额贷款公司在兴隆镇正式挂牌营业。丰茂小额贷款公司由枣阳市荣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建兵牵头组建,经省政府金融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成立,可以办理农户最多5万元、商户最多10万元的贷款业务,贷款期限为1个月至12个月,贷款无需抵押,放贷方便快捷,还款方式灵活。据介绍,枣阳丰茂小额贷款公司要办成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地域性金融机构,并为下一步襄樊市村镇金融业的发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副市长吴恒表示,市政府将全力支持丰茂小额贷款公司,为该公司在我市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希望丰茂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民投资创业贷款难上做出新的探索,更加有力地支持企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襄樊市樊城区日兴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是樊城区首家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以服务辖区“三农”经济和中小企业及个体商户为主的小额贷款公司。

襄樊市樊城区日兴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本地著名房地产开发企业湖北志强集团为主发起人,联手11位自然人,共同出资3000万元发起组建。襄樊市樊城区日兴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是樊城区为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加快集合民间资本,改善区域金融服务,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体现。该公司业务重点是为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为其他有一定经济实力,讲信誉,经营正常的企业或经营者提供贷款和咨询服务。主要经营业务包括流动资金贷款、过桥贷款、额度贷款、经营性投资贷款、业主贷款。

本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拥有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公司秉持规范运行,优质高效,手续

简单,放贷便捷,面向企业,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坚持“诚信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原则。竭诚为“三农”经济和中小企业及个体商户提供资金融通、金融信息咨询服务。为企业解决资金上的困难,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洋中乘风破浪,发展壮大。热诚欢迎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来电来人,咨询洽谈业务。当您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因资金短缺陷入困境时、当您的企业的发展急需融资时、当个人或家庭为实施各项计划而手头拮据时,襄樊市樊城区日兴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都可以提供诚信、及时、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为您及您的企业创造一条新型的融资途径。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襄阳银监分局《关于襄阳市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部门: 襄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襄阳政办法[2011]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委员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襄阳银监分局《关于襄阳市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关于襄阳市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襄阳银监分局)

为了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进一步整合我市农村金融资源,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创新,引导襄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农村经济,制订本指导意见。

二、落实监管激励措施,丰富金融服务载体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篇4

冯卯镇党委、政府

今年以来,围绕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结合我镇特点,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认真谋划,突出重点,以招商引资、提高财政收入为目标,以推进全镇经济社会事业跨越发展为着力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上半年新上工业项目8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个,新增全区唯一一家乡镇限上企业,工业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截止11月底,全镇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90万元,同比增长83%,其中国税收入231.8万元,地税(地方级)收入1039.2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可到1400多万元;财政支出1310万元,同比增长53%。新荣获‚山东省包装产业集群镇‛‚山东省人口普查先进集体‛、‚枣庄市‘五个好’乡镇党委‛、‚枣庄市信访稳定模范镇‛、‚枣庄市甜桃第一镇‛等荣誉称号。

一、继续加强园区建设,全面增强镇域实力

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冯卯回乡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新安装园区东大门,硬化汇源路1200米、1.5万平方米,开辟‚四纵四横‛的道路框架,园区面积扩大到4平方公里,为项目落地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托创业园,不断增强产业转移承载能力,努力引进企业入园。通过招商引资,与山东恒仁工贸公司合作,今年二月份,枣庄市金恒通农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枣庄市金恒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工建设,总投资达到2.6亿元,实现了过亿元项目‚零‛的突破。传统优势产业——纸箱包装业不断膨胀规模,提升档次,投资2100万元,新上万发纸箱二期流水

线,元月份开工建设,五月份竣工运营,年产量达到1400万只;顺腾纸箱三期流水线正在建设中,全镇果蔬包装、水果网套加工厂达到26家,全镇年纸箱加工能力突破15亿只,成功创建‚山东省包装产业集群镇‛。冯卯回乡创业园已落地项目恒军纸箱、固鑫矿用物资、林清塑料、亚豪光伏材料、利泰果蔬存储等企业全部实现投产,今年上半年已实现税收120多万元;金恒通、金恒达食品、金卯石材技改扩建工程等7个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另外还有金玉驾培、昶玮药业、东昇机械、宏达鞋业等6个项目已达成入园意向。一期投资2600万元的鲁南果品流通商贸园,4个钢架大棚面积达1.6万平方米,于今年五月一日开园运营,日成交量达100万公斤以上,果品总交易量突破4000万公斤。大樱桃、油桃、春雪桃等果品远销到北京、天津、东北三省、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与去年同期相比,不仅改变了以前马路市场的被动局面,而且为果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春雪桃一项,每公斤价格提高1—2元,还带动了店子、城头、白彦等周边乡镇的果品销售。‚建一处市场,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效应已经凸显。

二、全面加快镇村建设,打造社区“冯卯模式”

针对冯卯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状况,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大争取和投入力度,全面加快镇驻地和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极大地改善了全镇面貌,并在社区建设方面打造因地制宜的‚冯卯模式‛,社区入住率走在全区前列。

一是重点推进镇驻地小城镇建设,提升经济承载力。镇驻地韩河自然村沿街商住房一二期工程3.1万平方米建成运营;对沟村沿府前路商住房1.3万平方米,水山村沿冯卯回乡创业园创业大道商住房2000平方米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镇驻地总开发面积超

过4万平方米,实现了冯卯镇驻地开发和滕平路的对接,彻底改变了镇驻地原来一条路半条街、小城镇建设不成规模的落后局面。同时,对冯卯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市场大棚5000平方米,大大提升了镇驻地形象。二是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提高入住率。完成南赵庄‚新农家园‛、九老村‚龙腾花苑‛、陈山社区等七大社区建设,建成二层小康楼72户,四层农民公寓楼26栋832户;建成由卫生室、图书室、计生服务室、文体广场、舞台组成的公共服务中心10处。陈山社区、北赵庄社区和南赵庄村‚新农家园‛3个社区实现全部入住;九老村龙腾花苑1#.2#楼及沿冯木路商住房40套实现整体入住,社区服务中心楼、文体广场等基础设施全面投入使用;对沟村‚三角花苑‛1#.2#号楼全部入住,3#.4#号楼年底前全部实现入住;新开工的张庄社区,4排56户两层带院小康楼也已完成一层主体,确保年底前全部入住。三是全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工程。拆迁复垦张庄、望母山2个村陈旧宅院82亩,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南赵庄、涝坡2个村80余亩目前已拆迁复垦完毕,准备迎接上级验收。

三、不断提升农业效益,全面推进“三农”工作

大力发展优质林果业,建设林海果园。大樱桃、水蜜桃等林果面积发展到10万亩。重点打造冯卯‚春雪桃‛品牌,并引进培植‚秋雪桃‛新品种,油桃、蜜桃面积发展到3万余亩,建成‚枣庄市甜桃第一镇‛。加大岩马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完成冯卯、赵泉等4个岩马水库移民村的街道硬化工程。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勘界和发证任务,整体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实施专业队工程造林,山体绿化工程成效显著,新增侧柏、刺槐等3000多亩。积极争取实施张庄流域区级土地整理项目,为区里贡献用地指标180余亩。目前,全市唯一

一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落户付庄流域,正在进行5000亩土地整理。投资2800万元,实施岩马水库下游灌区8公里河道治理,目前已通过规划评审,近期可开工建设。新发展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3家,总量达到8家,其中张庄鲁花花生种植合作社评估授信120万元,到位扶持贷款50万元;南赵庄天桃谷种植专业合作社协调贷款及各类资金100多万元。加快推进南赵庄天桃谷湿地农业生态园建设,宾馆、酒店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开挖园区运河,实施绿化、美化、硬化工程,建设‚上桃下鱼‛台田1081亩,将建成我区最具亮点的农业生态园之一。

四、以泽惠民生为第一追求,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投资160万元,新建大温庄小学教学楼,已于暑假前投入使用;目前,投资600余万元的百步岭联小、辘轳新校和南赵庄‚新农家园‛社区配套幼儿园正在进行招投标,明年‚五一‛前可建成使用。扩建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2000平方米,服务山区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教育、卫生、防疫等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和医疗网络逐步健全。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现网络化管理,保证了全镇食品安全。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抓好防汛减灾工作,确保了全镇平安稳定。在此基础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全镇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人均增资700元,工资发放水平处在全区前列。积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率先在南通市成立冯卯镇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春夏冬三次的集中服务活动,查体率、‚四术‛落实有新的较大进展。此做法被列为全区项目,在全区其他9个乡镇进行推广。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采取科级干部联系办事处、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分片包户的方式,积极动员全镇农村群众参加新农保,截止目前,全镇参保人数达到25243人,上缴保费757.28万元,整

体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五、持续抓好改革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持续不断地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组织工作创新连续5年走在全区前列。今年元月份,在全区率先完成第十届村‚两委‛换届,进一步配强配顺了村‚两委‛班子,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双十工程‛,有力促进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4月份,全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我镇召开。在2008年代表全区两次迎接省、市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县和‚五好党委‛验收的基础上,今年5月份,再次代表山亭区迎接市党建工作考核验收,并成功创建枣庄市‚五个好‛乡镇党委。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狠抓镇村干部的执行力,坚持一线工作法和责任定位法,成立10个重点项目推进组,把镇村干部全部拉到项目建设、综合协调、搬迁改造、土地征用等第一线,真正让干部奉献在一线、成长在一线、建功在一线、考核在一线。对在项目一线真抓实干、敢于负责、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优先表彰、优先推荐、优先提拔,形成‚重视一线、鼓励实干‛的用人导向;对工作不力、不胜任岗位的,及时调整更换,有效促进了工作的落实。同时,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加强廉洁风险管理,全面提高机关效能建设,为经济社会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Ο一二年发展规划

即将到来的二Ο一二年,我们将继续坚持跨越发展不动摇,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实现新一届党委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具体工作中,将重点抓好以下三项重点:

一是突出三大园区,狠抓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配套完善冯卯回乡创业园、鲁南果品流通商贸园、天桃谷湿地生态园三大园

区,打造优势发展平台。年内争取使金恒通、金恒达食品公司建成投产,天桃谷湿地生态园建成开园,鲁南果品流通商贸园二期工程竣工运营。

二是突出七大社区,提升小城镇承载力。加快推进‚龙腾花苑‛、‚锦都花苑‛等现有七大社区的配套完善,年内实现全部入住。全面完成镇驻地韩河、对沟以及水山村3处沿街商住房开发,全面提升镇驻地及冯卯回乡创业园的经济承载力。

夏云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篇5

夏云镇隶属安顺市平坝县,总面积89.5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93个村民小组,共63个自然寨,总人口3.66万人(农业人口2.3万人),其中苗、回、布依等少数民族人口0.21万人,占总人口的6%。

夏云镇位于平坝东南面,地处黔中腹地,座落于“高原明珠”红枫湖畔,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是红枫湖主要的水源地和贵州西线黄金旅游通道,公路四通八达。东北距省城贵阳42公里,西南与安顺市相距44公里,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清镇高速公路和贵昆株六复线铁路横贯全境,素有“平坝东大门”之称。

夏云是贵州高原开发最早的地方之一。秦汉时期,已经受到中原文化和先进耕作方式的影响,上世纪五十年代对夏云境内古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发掘和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经考古专家确定墓葬的时代为东汉晚期,在贵州属首次,这些考古发掘将贵州的历史又往前推进了将近1000年。1982年贵州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坝汉墓共8处,其中5处集中于夏云。1992年的区划调整,正式成立夏云建制镇。

夏云是“黔中大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镇耕地面积19933亩(习惯亩),其中万亩以上的大坝1个,千亩以上的大坝4个,人均耕地面积0.87亩。近年来,通过不断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在4个村集中实施开发整理近8000余亩,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镇党委、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不断探索深化,积极引导,“一镇多特”、“一村一品”明显提升,全镇初步形成了“六大园区”。“六大园区”即以阿腰、江西为主的2 千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园,以阿腰、桥上为中心的千亩高产玉米种植园,以黄龙、叶坪为主的2千亩烤烟种植园,以小山、桥上为主的千亩葡萄、西爪等经果林种植园,以金银、老岛为中心的6千余亩高产优质大米种植园,以茶场、夏云农场为主的2千亩绿茶观光园。生产的优质大米、茶叶、错季节蔬菜、葡萄等名优土特产远销省内外,已成为省城贵阳“菜篮子”供应基地。

夏云工业基础较好,是贵州重要的军工机械制造基地和省级乡镇企业聚集区之一。镇境内有红湖机械厂、平水机械厂、夏云农场、平坝农场4个中央、省属单位。特别是夏云工业园区是县人民政府与夏云农场合作,利用夏云农场大量国有土地开发的工业园区,第一期开发1.37平方公里,投资1500万元的水、电、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成,实现了“五通一平”(路、电、通讯、水、闭路电视,场地平整),已签约引进企业19家,引进资金10.28亿元,建成投产企业8家。现正在实施第二期4.98平方公里的开发,作为镇党委、政府,积极为夏云工业园区做好周边协调和招商引资工作。2008年夏云工业园区被贵州省乡镇企业局首批命名为“贵州省乡镇企业(平坝)夏云工业集聚区”。

夏云镇是国家六部委确定的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省政府确定的全省36个小城镇建设重点建制镇,县委、县政府将夏云定位为县城次中心。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围绕改造老镇区,建设好新区,再造一个新夏云的目标,已储备夏云新区建设用地200亩,高标准、高起点完成了夏云总体规划(修编),现新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完善,银星夏云农贸市场、云都兴隆花园已经建成,占地30.7亩的“银城紫金名门”商住区正在施工。夏云是理想的休闲胜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夏云作为贵阳中心城市的卫星城镇和县城次中心的优势凸显,乡村生态休闲度假逐渐成为发展较快的一个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镇现有“农家乐”7家,沿贵黄路、贵烟路展开,环境优雅,设施完善,自然古朴,各具特色,是理想的休闲娱乐胜地。同时,随着喜客泉生态休闲中心和黔冠休闲中心的修建,必将吸引大批客人前来夏云品尝农家美食和休闲度假。

毛田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篇6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现在我将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及专家作个简单的汇报,并结合乡镇实际,对市“十二五”规划修篇提几点意见。

一 毛田镇基本概况

毛田于2007年2月7日经湖南省民政厅批准撤乡设镇,建立毛田镇,镇区规划容纳8000人,设立2 个居委会。毛田镇位于湘乡西部边陲,水府庙水库三面环绕,东与棋梓隔河相望,南接双峰,西北与娄底接壤,属典型的库区农业之镇。全境总面积为95.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2.7万亩,水域面积6万亩,丘岗山地6.7万亩。辖47个村(居委会),38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万人。

镇农业以产粮、药材、茶叶种植和牲猪、鱼等种养殖业为主,镇特产火焙鱼驰名省内外,镇企业以建筑、养殖、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为主,处处青山绿水,林业资源丰富。上瑞高速公路和正在修建的沪昆高速穿境而过,水运航线四通八达,通讯网络、有线电视迅速发展,小城镇建设日具规模。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省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精神,我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紧紧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根主线,以项目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经济发展,朝着把毛田打造成“药材之镇”、“渔业之镇”、“农业观光旅游之镇”“游产品生产之镇”的方向而努力,走出一条适于库区经济发展的特色路子。

二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9年实现社会总产值达到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农业总产值2.7亿元,完成招商引资任务9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80%;完成项目建设任务10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00%;财政收入871万元,比上年增长15%;完成国税6.1372万元,完成任务的117%;完成地税3.2286万元,完成任务的125%;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6元,比上年增长11%。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发展。2009年全镇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1650亩,全年粮食生产量达22990吨;出栏牲猪65320头;推广种植经济作物7019亩;大力扶植“种、养、加工”专业户,新发展专业户52户;举办农民素质教育和就业培训班42场3170人次,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之道。

(二)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2009年完成招商引资900万元,主要引进的项目有落户金田村的湖南华盛油茶种植有限公司3000亩油茶种植基地,落户草坪村年产值达600万元的雪枚米业,生猪年出栏量达400 头的百亩大丘生猪养殖基地,君辉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的2000亩油茶林种植基地。

(三)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以手工业为主的企业近50家;发展壮大了以水府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集种、养、加工一体化的综合型生产企业。发展养鸡、养猪、养鱼、药材种植等协会上10家;火焙鱼零散加工户400多户;茶叶加工户近2000户。

(四)狠抓劳务经济和旅游经济。我镇通过加大宣传,广泛捕捉信息,健全服务体系和外出务工人员保障机制等措施,劳务经济成为农民的支柱产业。全镇常年务工人员为9000人以上,按8000元/人〃年计算,09年已创劳务收入7000多万元。利用水府庙旅游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旅游休闲产业,扶植火焙鱼、茶油、茶叶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工业,增加旅游休闲收入在全镇经济收入中的比重。

(五)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逐步实施“五改”工程,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2009年完成40公里乡村道水泥硬化改造,镇内主要交通干线已基本硬化改造完成,大部分村都完成了村道硬化。水利建设方面,2009年除险加固小II型水库2座,浅塘担深113口,新修高标准水渠10公里,机埠整修10处,继续推进人饮安全工程项目,投资400多万元的镇区自来水厂已建成设入使用。

(六)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以“一个中心镇、两个中心村”为指导思想,丰子广场、农贸市场、移民卫生院、振兴超市毛田店、汽车站、农技服务大楼等镇区设施相继建成;镇区常住人口2000多人,镇址永嘉桥建设步伐加大加快,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个体经营户与日俱增,集贸市场繁荣昌盛,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特色库区小镇已迅速壮大。

(七)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几年来我镇加大了对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改造力度,通过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了教育发展水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医疗卫生、民政、移民等各项工作有序发展。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其他工作都得到了提高,扩大了社会影响。

三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突显,我镇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充分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仍然存在“三农”增收困难的问题;二是企业规模小,工业基本没有,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三是镇区经济有限,税源短缺,大部分资金靠对外、向上争取,没有造血功能,资金制约要素日趋凸现;四是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五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六是群众观念还比较落后,思想意识还不能与时俱进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寻求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旅游和特色产业为突破口,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促进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镇2010年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毛田镇是一个典型的库区贫困乡镇,结合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仍然是我镇发展的重中之中。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健全农业各项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进一步扩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改造中低产田;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壮大规模,并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养殖业技术水平;三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将火焙鱼、药材、油茶、茶叶发展成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扩大产业规模,形成特色品牌。

二、发展集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第三产业

结合毛田优美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我镇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君晖现代农业示范园是一个以观光农业为主,集休闲、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水府庙库区农业产业化调整的重点项目,我们力争以君晖现代农业示范园为龙头,全力打造一个毛田观光农业的重要基地,突出水府庙库区的特色优势,成为致富移民、服务于移民的示范工程,从而以点扩面,带动毛田库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树立城镇化的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建立移民安置区,扩大镇区范围,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小城镇资金,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水、电、路各项设施,建设镇区绿化带,坚持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加快发展乡镇工业、商贸业、服务业,加强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形成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小城镇,不断繁荣城镇经济。

四、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

我镇始终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进民间资本,盘活存量资产。围绕项目配套,在产业招商上求突破,加大软环境治理力度,健全跟踪服务机制,把我镇的人文特色和资源特色炒热,通过特色招商,实现资本和产业的集聚,推动镇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对规划编制的几点建议:

一、依托水府庙水库,加大旅游开发力度;

二、充分利用乡镇独特的地理、自然及人文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群。

三、利用娄底城市辐射功能,大力发展工业、商业、现代物流业。

四、加大对贫困偏远乡镇的基础设施(包括乡村道路、水利设施、电力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修建水府大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风貌。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7

招商引资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昌元街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一定实效。充分抓住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突出优势,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紧紧依托我县 一区三园 和县城 中心商务圈 为招商平台,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奖励扶持措施,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洽谈落户,多方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先后成功引进怀乡食品、吉亨兽药、朗泰机械、万顺编织、昌盛橱具、清联煤业等30余家骨干企业。

xx镇2011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篇8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XX镇党委、政府本着“做强农业培育特色,突破工业形成产业,改善民生全面和谐”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推动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先后荣获全市烟叶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先进乡镇、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等多项荣誉。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镇完成农业增加值21628XX,同比增长6.8XX;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5002XX,同比增长22XX,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920XX,同比增长28XX,实现利润4078XX,增长27X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812XX,增长28XX;工业投资完成2.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97XX,同比增长26XX;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21元,同比增长12XX;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30XX。

二、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捕捉信息、广泛内引外联,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积极引导镇域重点企业更新观念、靠大联大,实施产业嫁接招商,不

断做大做强。全年新上项目6个,完成投资3.23亿元,其中引进外资2.93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任务。XX市众益达肉制品有限XX肉制品加工项目,作为“飞地经济”到集聚区发展,2011年完成投资1.8亿元,目前基建工程已完成、设备正在安装;XX市青梅园饮料有限XX纯净水生产项目,完成投资3600XX,已投入运营;XX鼎鑫服装加工厂环保袋加工项目,完成投资2200XX,厂房、设备已投入使用;XX市鑫田粮业有限XX4万吨粮食仓储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00XX,1栋4500平方米的仓库已建成;XX市装饰材料有限XX,积极开拓市场,轿车内饰材料销售量不断增加,效益不断提升;塑料制品生产协会已成立,十几家塑料制品加工企业正逐步走上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

三、现代农业优势持续彰显

以加速土地流转为重点,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培育壮大特色种植、绿色养殖、生态林业三大优势,不断推进全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形成了东蔬菜、西烟叶、南芦笋的特色种植格局。按照“扩大规模,科技兴烟,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思路,在烟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烟农提供烤烟技术、种烟物资、炕房建设、烟叶收购等全方位的服务,开创了烟叶产业的新局面,落实烟叶面积5000亩,不断巩固烟叶种植大镇地位;加强与XX市亿康XX的沟通联系,采取“XX+基地”的模式,发展芦笋种植2000亩;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和

蔬菜大棚,新建双孢菇温室67座,新上蔬菜大棚20座;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新植树木8.7万株,新建完善林网面积2.9万亩,代表我区接受省林业厅林权制度改革检查,取得了较好成效,荣获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先进乡镇称号;认真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秸秆还田率达98XX以上,综合利用率达100XX,实现了全面禁烧目标;深入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新农牧业与武汉天种集团合作,成立XX天种牧业有限XX,10万头种猪养殖及综合利用项目已开工建设。全镇新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5家,新培育规模养殖场5座,新增养殖专业户40个,绿色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张。

四、各项社会事业整体推进

全力做好道路整修工作,倾力打造我镇“十分钟经济圈”,积极营造全民参与配合道路建设的浓厚氛围,目前李漯路南段已基本完工,孟田大道大部分路段已完成混凝土铺设,北环路、东环路项目已报批,完成了伐树、清障等工作,即将开工建设;通过积极争取,新增自来水供给村1个,全镇已有10个村超过20000口人吃上了安全饮用水;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采取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加快社区建设进度,取得了突出成效,区领导及区直、各乡镇负责同志对我镇社区建设多次进行现场观摩。目前,XX村XX新型农村社区已有四栋多层楼房开工建设,XX村XX社区已完成规划、XX社区正在做前期准备;深入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活动,投资150XX,加大对

镇区主干道的升级改造力度,完善垃圾收集池、下水道、绿化树、路灯、自来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硬化边道2000多米,新开挖下水道2000米,新投放垃圾桶160个;扎实推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全镇已申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项目11个,有力推动了农村公共事业、公益事业发展;巩固提高新农合成果,参合率达99XX以上,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全镇60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2011年群众参保率达99.5XX以上,位居全区第一;加大对便民服务中心的投入,力争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赢得了群众好评。2011年9月,郾城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我镇召开;认真调查、严格把关、扎实开展低保核查工作,实现了贫困家庭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严格按照“五签字,三拍照”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全镇新建维修危房283户,进度位居全区第一;认真落实人口和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全区计生协规范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我镇召开;加快教育综合体制改革步伐,教学质量有较大提升,2011年中招成绩,我镇一中、二中分别获得全区农村中学第一和第二的好成绩,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好评;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推行综合治理平安创建活动,全年共调处各类纠纷52件,调成率达98XX以上。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投资28XX建成了视频监控网络平台,不断提

升群众的安全感指数;切实加强对各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管,全年集中开展安全排查15次,确保了安全生产零事故。

县年初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篇9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是以**集团30万吨马铃薯精深加工项目为代表的项目建设、以“引诺入*”供水工程为代表的“利民行动”、以构建新农技推广体系为代表的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截止8月末,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881万元,同比增长13.96%;新口径工业实现总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税1084万元,同比增长34.7%;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4.92万人。

一、以园区建设为牵动,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兴县思想,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上项目,大上工业,推动工业经济提档次、上水平。一是大力辟建工业园区。在**路两侧规划辟建了总占地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完成征地70公顷,入驻企业8户,实现合同引资4.7亿元,到位资金1.5亿元。在工业园区的牵动下,全县招商引资成果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共运作投资百万元以上的项目46个,合同引资11.6亿元,到位资金1.7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3个、5000万元以上2个、千万元以上20个;生产加工型项目36个,占项目总数的78%;35个项目有资金到位,合同履约率达76%,引资到位率达27%。二是积极抓好新项目建设。重点抓了六个项目:(1)30万吨马铃薯精深加工项目。该项目由嵩天集团投资3亿元建设,达产后年可生产马铃薯精制淀粉5万吨、变性淀粉1.5万吨、马铃薯蛋白5000吨、蛋白饲料1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安排就业上千人,实现税金超千万元,带动马铃薯种植面积30万亩。一期工程将于10月份竣工投产。(2)庆东集团的木材深加工项目。该项目投资近亿元,主要生产高档家具及中高密度板,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4亿元,年上缴税金1200万。目前正在与庆东集团进行项目洽谈。(3)秸杆发电项目。国电环保集团拟投资5亿元上马生物质能发电项目,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实现利润6000万元。(4)陶粒页岩加工项目。哈尔滨龙电集团和我县鑫秀实业公司分别投资3684万元和5000万元,建设了两户陶粒及砼制品加工企业,目前企业正在进行土建,设备正在采购中,预计明年初可开工生产。(5)石材开发项目。由山东东大集团投资5000万元,进行碎石开采、火烧板和石材加工。(6)冷饮食品加工项目。引进大连鹏宇冷食品有限公司投资7100万元建设的高档冷饮食品项目,预计11月份投产,达产后年产值近亿元。三是突出发展老工业企业。对粮办工业,借助董氏集团实力进行改造,开发新产品。集团拟投资2.5亿元,上马米糠油加工项目。同时,对艾斯精细化工、纤维板厂等企业也进行了扶持发展。首批列入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计划的艾斯化工四氢噻吩项目,总投资5500多万元,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目前土建工程已竣工,并一次试车成功。

二、突出**特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从群众最企盼解决的“六难”问题入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定县党政领导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每人联系一个村,县直部门、中省直单位分别包扶全县76个村,一定三年。从县直机关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了62名干部到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副书记,任期三年。对任职期间超额完成任务目标、业绩特别突出的第一书记可直接作为乡镇长人选,任副书记的一般干部可提拔为副科级。为调动村级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年初我们将实绩突出的3名村党组织书记上挂为乡镇党政副职,并提出利用5—10年时间,使业绩特别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全部纳入财政编制,或代交养老保险,享受“退休”待遇。二是制订建设规划。制定了全县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和2006年实施方案。规划突出了“五新”目标,着力构建“五个体系”。即发展新产业,构建质量效益型农业生产体系;拓宽新渠道,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体系;打造新村镇,构建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倡导新风尚,构建乡风文明的和谐发展体系;健全新机制,构建务实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同时全县各部门、试点乡村也研究制定了各具特色的规划及实施方案。三是着力解决“六难”问题。把解决农村“增收难、吃水难、行路难、入学难、就医难、养老难”等“六难”问题作为突破口,促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在解决增收难上,突出培育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业三大产业。全县按绿色食品标准组织生产面积100万亩,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121.54万(头)只,转移劳动力4.92万人,劳务总收入达到1.2亿元,取得了超历史最好水平、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户均转移超1人的可喜成绩。在解决吃水难上,投资700万元新打人畜饮水井20眼,解决40个村屯1.2万人的饮水难问题。在解决行路难上,开工建设通乡通村公路250公里,总长46公里的**路已竣工通车,结束了**农村没有白色路面的历史。在解决入学难上,投资820万元新建了5所农村中小学;投资320万元,为县一中新建4800平方米的教学楼,全县高中毛入学率已由2002年的26%提高到60%。争取上级支持,将“九校合一”的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成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星火远程培训基地。在解决就医难上,投资300万元武装了县医院,达到省内县级医院先进水平。投资465万元对5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增添大型设备,改善医疗条件。在7个乡镇卫生院设立了平价门诊、平价病房,对30种常用药品实行了“零加价”。在解决养老难上,将乡镇敬老院院民的生活标准提高到3000元;为全县85岁以上的老人发放营养补贴5.78万元;投资320万元,建设了面积为3480平方米、可集中供养200位老人的高标准老年公寓,主体工程已完工。四是强化试点村建设。通过省市县三级部门的帮建和农民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1

山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篇10

(2020年10月)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大考,山城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决战五个月、打赢下半场”总体要求,重点在“保”、“稳”、“进”、“蓄”四字经上做好山城文章,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

一、扛牢政治责任,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一)夯实常态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坚持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乡镇(办事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主体作用,引导各方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负其责,坚持重点地区精准施策、重点场所精准管控、重点人群精准服务。截至10月29日,全区连续270天无新增确诊病例,连续256天疑似病人保持清零。

(二)健全常态化防控措施。持续抓好重点人群常态化防控,对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区人员,落实核酸检测、14天跟踪医学服务等措施。强化对发热病人的筛查,各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预检分诊管理,认真做好排查,各发热门诊严格执行接诊、筛查、转诊、监测、报告等流程。抓好重点场所常态化防控,市场集市、商超、各类餐饮单位等重点场所,均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进行日常清洁消毒。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实行师生健康管理制度,持续做好健康提示、健康管理等防控措施。

(三)提升常态化防控保障能力。强化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坚持“三个关口前移”,加快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三区两通道”等设施建设和改造,全区共设立16个预检分诊点,5个发热门诊,1所定点医疗机构。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组织开展第三方检测,满足群众愿检尽检需求。谋划建设我区PCR实验室,争取年底前达到自主检测能力。

(四)强化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导。组织3支技术指导队伍对全区各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技术指导,7个基层医疗单位与29所中小学进行了“点对点”联系,58名医务人员进驻学校担任疫情防控期间校医,全力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推进社会生活有序开展。

二、统筹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前三季度,全区经济运行回升态势明显,主要经济指标较上半年有较大幅度提升,GDP完成94.03亿元,三季度当季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全市排名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全市排名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全市排名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019万元,同比增长8.6 %,税收收入完成58173万元,增长12.2 %,占比74.6 %。

(一)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方面,统筹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紧盯剩余贫困人口脱贫,深入开展“两提一保”“倾情助脱贫,集中帮扶月”“大走访、大化解”等行动,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就业优先,探索“6+1”帮扶就业机制,实现稳岗扩就业多措并举,做到“认定一户、帮扶一户、稳定一户”;坚持“三项优先”,全面筛选有创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实现稳岗拓岗对口帮扶,公益性岗位安置115人,转移就业1471人。坚持产业带动,打造集民宿与旅游于一体的“桃花谷”扶贫项目,发展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带动1299户贫困户差异化增收600—1000元;设立区级消费扶贫服务中心,带动29家合作社(企业)和64家农户获得收益,销售产值200余万元。坚持问题导向,制定问题整改“七步”工作法,聚焦“三精准、三保障、三落实”,深入排查整改政策落实、责任落实等各类问题150余条,全面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同时,将扶贫领域信访问题列为督查督办重点,制定了《山城区扶贫领域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成立2个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专项督查小组,深入挖掘信访源头,推动信访化解。污染防治方面,先后开展“夏季风暴”、VOCs专项治理、“散乱污”企业再排查等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活动,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10月25日,山城区优良天数195天,全市排名第1;PM2.5均值45微克/立方米,全市排名第1;PM10均值93微克/立方米,全市排名第3。鹤壁市优良天数194天;PM2.5均值51微克/立方米;PM10均值86微克/立方米。汤河耿寺断面三项指标均稳定达标。开展2020年土壤自行监测、涉重金属企业排查等整治行动,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确保辖区土壤环境安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基本完工,生态效益初步显现。坚持“全域植绿、绿满鹤壁、绿美山城”总体目标,高标准打造樱花谷湿地公园,高规格构建山城绿色廊道屏障,全力打造山城区全域绿化升级版,完成造林4917亩,完成任务的189.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持续开展加强诚信建设优化金融环境专项行动,重点推进企业类不良贷款化解处置工作;加大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力度,专班专案做好问题楼盘化解工作。成立山城区金融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纾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化解金融风险。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鹤壁市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山”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打造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区为抓手,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清洁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完成南窑、胡峰2个社区整体拆除搬迁工作;牟山园区南部片区路网、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新拓洋生物化工产业园项目全面有序推进,腾飞能源年产30万吨乙醇项目基础设施全面动工,德瑞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电子化学品项目开工建设;30万吨生物质柴油、福斯特化工一硝基甲苯等项目加快落地进度。新型建材产业重点做好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两篇文章,装配式(内装)产业园项目一期2条生产线已安装调试完毕,正式生产;京台建筑材料产业园项目,已入驻企业15家,建成厂房22栋,在建厂房1栋;总投资12亿元的精工绿色建筑科技产业园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圆图卫浴、腾汛建材、冠旭陶瓷等11个建材类项目签约或落地。装备制造产业积极融入全市千亿级汽车电子电器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高端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零部件、清洁装备等产业。清洁装备科技产业园一期5栋厂房基本竣工,已有4家企业入驻;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签约12家企业、入驻9家,二期5栋厂房12月底达到入驻条件,三期4栋厂房明年4月底完工。文旅康养产业依托“石林会议”旧址、鹤鸣湖、尚书府等资源优势,正与豫资公司等积极对接全域旅游开发合作。统筹谋划推进大胡明清街区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前进路、汤河沿线拆迁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李尚书府4号、5号院修复工作,完成汤河步道建设工作,将汤河博物馆、积善园、李尚书府、北大坑湿地、樱花谷等景点串点成线,打造以江南水乡和明清建筑为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进鹤鸣湖文旅开发工作,完成刘邓纪念馆、法隆寺布展,民兵训练基地开工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三)城乡建设一体推进。城市建设方面,坚持“一领三拆三化两育两提升三增强”的城建工作思路,聚焦“山清百绿五目标”,持续提升城市规划品质、功能品质、文化品质和服务品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完成春雷路、山城南路等主次干道全面提升,先后对32个老旧小区和14条背街小巷实施改造,141个老旧小区正在加快施工进度,打造了馨苑小区、朝阳小区、红六巷、奔九巷等一批有文化、有温度、有颜值的精品小区、网红小巷,彰显了鹤壁记忆、山城记忆。围绕“两线两廊二十园”,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新建向上园、向善园等20个游园,新增游园面积7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绿水绕东城、西山映彩霞”的景观初步显现。深化“路长制”管理模式,采取“马上就办、马路办公”的方式及时解决问题,着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规范长效的街面问题发现和处置机制。“六城联创”方面,以百城提质为基础和保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龙头,以“五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完善机制、突出重点,打造亮点、补齐短板,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在全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十大示范工程”,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被市委授予省级文明城市创建集体三等功。乡村振兴方面,积极探索具有山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按照“南种、北养、中休闲”的产业布局,加快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土壤改良培肥地力5000亩。加快推进故县、西酒寺、郑沟等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以“三沟一带”为抓手,在石林镇成立3个指挥部、城郊成立1个指挥部,分别由区级领导牵头,着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四)突出三项重点工作。招商引资方面,创新开展“四个一”招商活动,开启“不见面”招商模式,利用微信、电话、云视讯等多种现代通讯方式,与重要客商建立高效顺畅洽谈对接方式,精准获取企业动向和招商信息。截至目前,全区新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111.4亿元;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7个,总投资57.1亿元。1—8月份,到位省外资金32.6亿元,完成目标任务48.9亿元的66.67%;对外货物贸易额24571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5820万元的155.3%;吸收境外资金5154万美元,完成目标任务7138万美元的72.2%。项目建设方面,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以“六比六看”、“促复工、掀高潮”、“项目+金融”、“破五慢、立三办、严三查”“进基层 抓项目 强服务”等主题活动为抓手,推动项目建设工作有序高效运行。2020年,我区共确定区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215.5亿元,计划投资65.5亿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资61亿元,占投资计划的93.1%。共开工项目67个,总投资99亿元。营商环境方面,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提质年”活动,区级领导率先垂范,深入企业现场办公,抓惠企政策落地,为企业纾困解难,同时,创新建立“119”项目服务工作机制、“一联三帮”联系帮扶名录、“精准帮扶企业”等工作制度,助推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区服务管家132名)

(五)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始终坚持发展为民理念,不断提高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着力保就业、稳就业。扎实开展“213”用工服务行动,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新增就业4327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36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64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49期,共计培训1586人。前三季度,共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救助金、低保金等各类补贴2664.58万元,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市区共建鹤壁市第一中学,投入资金2280万元改造校舍面积6.5万平方米;引进民营教育航母江苏教育集团建设清华园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投资1.5亿元建成鹤煤医院病房楼,与鹤壁市人民医院合作建设山城区人民医院。积极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最大限度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整合,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三级医院更加方便、优质、实惠的医疗待遇,被评为全省健康促进县区。着力打造孝善山城品牌,加强与河南华言控股、光大养老等企业合作,加快构建“1+3+N”的康养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残疾人社区康复“30分钟”康复圈,被确定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

三、强化政治领航,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方位,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坚持把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建立领导干部遵法学法守法用法长效机制。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坚持“一岗双责”,严格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整治“四风”,着力压缩会议、精简文件、改进督查、简化接待。强化矛盾化解,全面推动依法治理,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持续开展“行走山城”活动,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四、存在问题

一是转型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山城区借助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机遇,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短期内难以改变,产业转型滞后、基础设施老化、企业效益不稳、困难群众较多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是财政配套资金压力巨大。山城区作为鹤壁市的老城区,存在着困难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失地农民多、社会矛盾多、工农关系复杂这“四多一复杂”的特殊区情,财政用于保障民生的硬性支出多,特别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对县区收入带来的影响,财政和“三保”支出压力巨大。

三是城市更新再造任务繁重。受建市之初“先生产、后生活”观念影响导致城市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城区管网老旧,雨污分流管网还未实现全覆盖等。没有对外联通的交通要道,石林园区企业生产的矿用提升机、新型建材等大宗货物对外运输通道不畅。城区供暖管网没有实现全覆盖,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较重。

五、下步打算

下一步,山城区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战五个月、打赢下半场”总体要求,聚焦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更快的步伐,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奋力实现争先出彩。

(一)慎终如始,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落实防控责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坚持常态化防控“四项机制”,落实“四早”要求,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突出重点管控。强化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精准管控;加强对学校、农贸市场、餐馆、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防范;进一步加强进口商品、生鲜冻肉等食品检验检疫,坚决消除疫情传播隐患。补齐医疗短板。针对疫情防控暴露出的短板,加快建设PCR实验室,具备自主检测能力。完善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和防控救治体系,以创建全国健康城市为引领,进一步健全医联体运行机制,推进区人民医院病房楼、区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项目建设,抓好石林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提升健康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备足应急物资。充分利用当前疫情平稳的“窗口期”,制定必需的防控物资储备目录清单,及时采购储备,做到战时必需、平时可用、有备无患。创新物资储备模式,在做好政府储备的同时,组织商场超市、药房药店做好各类应急物资、生活必需品、重要物资的储备和保供工作,确保市场平稳、生产有序、社会稳定。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最后总攻实施意见,持续开展“五查五确保”活动,抓住有限的时间,用好最后的战机,发扬斗争精神,咬定总攻目标全力冲锋。一是坚决完成剩余减贫任务。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紧盯71户186名剩余贫困人口,坚持一户一策,压实攻坚责任,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达到脱贫标准。二是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认真落实防返贫工作机制,重点抓好“两类户”监测和动态帮扶,抓好特殊贫困群体兜底保障,严防返贫风险;持续抓好问题整改,聚焦省2019核查反馈问题,对标对表、举一反三、落实整改。三是着力抓好产业扶贫。健全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优化带贫模式,对脱贫攻坚以来投入的95个项目进行“回头看”,落实差异化收益政策。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以“好”的成效答好脱贫攻坚普查考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扬尘污染整治、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移动源污染整治、餐饮油烟整治、非煤矿山治理、VOCs治理、燃煤散烧、重点区域治理等8个专项行动,从源头上严格减控污染源,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以汤河水污染防治为重点,打好全域清洁河流攻坚战役,加强涉水企业监管,确保汤河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大水环境监测力度,持续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黑臭水体治理、污水收集处置、河流“清四乱”等专项整治。加快推进生态体系建设,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进度,确保生态效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以防控政府债务风险、金融风险、企业风险为重点,做好各类风险排查、监测、处置工作,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大力推进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化解处置,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加大非法集资处置力度,扎实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持续推进网络贷、套路贷等风险应对工作。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审核制度,用好专项债券、PPP模式等融资方式,严格在债务限额及“红线”政策内举债。加强企业风险全面排查、分类管控,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强化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监管,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三)多措并举,坚持稳增长保运行。一是加强运行监测。完善重点工作“周碰头、月研判、季汇报”调度机制,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真正将“有限”时间变为“有效”时间。强化匹配关联指标监测,盯紧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建筑业增值税、八项支出等重点,确保各项目标在科学运行区间。二是坚持招商带动。实施“开放招商提质年”活动,更加注重主导产业龙头培育、集群发展,更加注重外贸、外资、外经、内贸联动,围绕主导产业,进一步完善招商图谱,健全“五个清单”,落实“五项活动”,更加注重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机构招商,突出围绕产业链招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加强8个产业招商组人员配置,发扬“四千四万”精神,着力打造一支有见识、懂经济、善沟通的专业招商队伍,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三是突出项目支撑。落实“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分包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责任单位、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法,由区级领导带头分包省市重点项目。逐个项目建立施工台帐、问题台账,逐个项目明确“时间表”“施工图”,做到定人、定责、定时、定效。密切关注和对接国家、省、市扩投资政策,用足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持续做好项目谋划构造等工作。抓好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突出“两新一重”、产业、生态等重点领域,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规划盘子。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减、免、降、退、缓、补”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发挥区金融服务中心作用,更好服务企业资金需求,确保产业链和重点企业正常运转。以服务清单化为抓手,积极探索服务管家精准帮扶制度、服务清单制度,开展“一企一策”“一链一策”精准帮扶,千方百计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推进“一窗通线下服务专区”建设,年底前“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90%以上,努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四)优化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产业集聚区修编和重点项目实施,带动产业平台提质增效。牟山园区结合产业规划,进一步明晰产业布局,谋划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化工园区,年底前电厂街、规划二路等竣工通车,开工建设二期路网、供水和蒸汽管道;加快项目建设,新拓洋项目年底车间主体封顶,30万吨乙醇项目10月份形成施工高潮,30万吨生物质柴油项目签约落地,装备制造产业园一二三期全部竣工,集中精力抓好企业入驻。石林园区借助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机遇,做好主导产业、规划布局调整工作,合理布局化工产业终端配套产业;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实施园区道路绿化、亮化和雨污分流工程,进一步改善园区形象;提速项目建设,清洁科技装备产业园一期建成运营,精工装配式建筑、精密铸造产业园等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同时,继续打造瑞兴堡、金鸡山等绿色示范工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以智能制造引领“三大改造”,引导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滚动培育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加快推进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工厂建设。加快发展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煤炭、化工等专业物流,打造全市区域物流枢纽的重要节点。聚焦宝山集聚区、石林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废弃煤矿或工业建筑进行开发利用,提升工业遗产价值。大力发展现代商贸、商务服务、文化休闲等现代服务业。

(五)补齐短板,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扎实推进百城提质工程,突出抓好总投资84.6亿元的52个项目,确保今年完成投资38.8亿元。完成春雷路、朝霞街、泗滨街等道路提升工程;按照“方便群众、见缝插绿”的原则,完成城区70条背街小巷的提升改造工作,同步推进线缆入地、箱体整治等;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进度,坚持改造与后续管理并重,实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加快保障房建设和盘活力度,保障房任务全面完成。深入开展“六城联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验收和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通过省级食品安全县(区)验收。加强城市管理,深化“路长制”管理模式,采取“马上就办、马路办公”的方式及时解决问题,着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规范长效的街面问题发现和处置机制。

(六)民生优先,全面落实惠民实事。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改扩建幼儿园3—5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基本消除超大班额。推进紧密型医联体稳步运行,实现同质化常态化管理;实施区人民医院病房楼改造,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按照国家三级馆标准改造提升区图书馆,健全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城乡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提高优抚、特困供养、孤儿养育等保障标准。深入推进平安山城建设,强化“雪亮工程”和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化“一村(格)一警”“一村(居)一法律顾问”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行走山城”系列活动,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抓好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

上一篇:外架班承诺书下一篇:爱岗敬业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