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4-09-20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共12篇)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篇1

林业概念比较大, 森林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管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领域, 森林产业主要是指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当前我国林业部门大力发展林业, 原因在于发展林业, 除可提供大量国民经济所需的产品外, 还可以发挥其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重要作用。近几年, 因为水土流失等造成的地质灾害逐渐增多, 很大原因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内部矛盾, 没有协调好林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关系, 尤其是没有看到林业巨大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根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 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较此前上升了1.66个百分点, 达到18.21%, 但是仍然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 居世界第130位, 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居世界第134位, 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7.95亿亩, 居世界首位。我国森林资源总体基数大, 但是一平均就排在世界的后边, 中国人口基数大, 山地多, 森林资源与耕地资源之间的争夺一直在进行, 在实施推跟还林后, 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呈现上升趋势, 这种趋势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林业,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保障, 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业经济伴随我国林业改革步伐的加深越来越重要, 林业经济是打破我国林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林业经济是指林业部门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林业经济的发展能够为林业转型提供就业和资金, 林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最大程度调动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因为禁伐禁采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些年, 林业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我国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进入新世纪以来的12年时间里, 我国林业产业产值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 目前全国拥有涉林企业25万家, 其中包括约5万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伴随以林产业为主导的林业产业迅速发展,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加工、消费、进出口大国。去年全年中央林业投入达691.7亿元, 增幅13.9%。国家林业局正全面落实林业产业政策,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其中, 以提高生态服务价值为核心,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生态观光等第三产业。

当前实行的林业政策, 对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经济属性, 林业的科学发展是林业经济走出困境的前提条件, 同时, 我们应该认识到, 当前的林业政策根本不能够适应林业经济的科学发展, 极大地制约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其次, 林业部门的管理相对比较落后, 有关部门的管理缺乏有效性, 林业部门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导致林业管理一直难以有效进行科学规划和监管, 最近针对林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家开始采用卫星遥感等方式, 帮助林业部门进行有效管理, 但是局部地区管理空白的问题依然难以改观。林业部门对私人经营林业的控制力度不够, 林业监管是确保林业生态系统不被破坏, 确保林业经济长效发展的根基, 林业监管必须要从严, 根据我国法律对破坏林业的行为给予坚决的回击。林业经济的发展不能很好的符合可持续性战略, 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 我国林业经济不仅起到提供就业、提供生产资料的重任, 林业还肩负生态安全, 如果林业的发展急功近利, 对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将起到破坏作用。我国西北、东北、东部、南部发展不平衡, 林区又大多分布经济最贫困的西部和北部,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各地不惜对树木进行破坏性和掠夺式的采伐, 这种粗放式的掠夺开采对经济发展起到一时作用, 开采完, 林业经济的效益也就消失了, 致使一些地区越滥采越贫穷。

林业经济要想发展就必须要在以上问题中进行改革, 提出系统性的改良方案,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前提, 要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制定科学的林业经济管理政策体系。政府制定有关的林业经济政策时, 要以大局为重, 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出发, 要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考虑问题, 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调查, 在确定该政策具有可行性后才能够进行政策的实施, 政策制定过程中, 要关注林业经营者的立场, 以便实现林业政策的双赢甚至多赢, 使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与林业经济发展政策相互吻合, 实现林业的经济利益和效益。

林业经济发展必须要重视科技创新,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林业科技创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弱项, 林业经济不仅仅是开采林业资源, 还有对林业经济进行深加工, 林业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里边有所有经济门类所需要的资源, 林业经济能够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撑, 但是前提是我们的林业能够进行科技创新, 能够现在现有的条件下, 让更多的林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放, 不再单纯的靠砍伐数目来维持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在很多领域都有高附加产品。实现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定要加强科技创新, 全面地支持建立林业产品的示范基地及园区, 以便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

最后, 要重视引导林业的发展由关注经济利益向重视生态效益转化。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家可以对林业经营企业给予减税及补贴的优惠, 以鼓励和支持各个林业企业从只重视经济逐步向关注公益转变, 这对于实现林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21世纪将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世纪, 森林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森林是可再生资源, 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类型, 林业发展不仅仅有巨大的经济作用, 对环境保护有巨大价值, 发展我国林业经济是当前我国林业破解发展瓶颈的重要工作, 也是我国林业转型的关键。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协调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篇2

襄阳市地处湖北省北部,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是国家级历史文名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汽车工业基地,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2010年12月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后,行政区划不变。全市版图面积1.97万平方公里,人口588万,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市区经济稳居湖北省第二位,全地区经济位居湖北省第三。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以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为重点,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实现GDP(地区生产总值)901.9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呈现出“发展步伐加快、总量加速扩张、结构不断优化、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态势,工业增速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位居全省第一,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但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释放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增加,我市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压力加大。综合当前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下半年我市工业经济总体上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1-7月,全市汽车、食品、纺织、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电子信息等主要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53.4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总量的91%,同比增长48.8%,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发展。1-7月,全市80户重点调度企业累计实现产值953.03亿元,同比增长34.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8%。

矿产较为丰富,种类多样,属湖北省主要矿产区之一。全市发现各类矿产57种,矿产地520余处,其中24种有探明储量,探明各类矿产保有资源储量10.3亿余吨。其中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钢、铝、钒、铅、锌、金、银、钛、锰、钴、镓等;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磷、金红石、耐火粘土、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膨润土、萤石、石棉、煤等。属于大型或特大型矿床的主要有:磷、金红石、耐火粘土、重晶石、铝土矿等。磷矿总储量5亿吨以上,保康磷矿是全国八大磷矿之一;铝土矿探明储量全省第一,平均品位达22.15%;重晶石储量居中南五省区第二;稀有矿种金红石总储量56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谷城的硅矿发展潜力巨大,引来众多商家的投资。襄阳的房地产开发近几年稳步快速发展。以2011年上半年统计的数据为例

一、土地出让情况。市区2011年1-6月通过挂牌方式共成交98宗地块,土地成交面积447.17万平方米。其中房地产开发用地共成交97宗,土地总成交面积约为446.13万平方米,可建住宅建筑面积约为501.03万平方米。

二、投资完成情况。2011年1-6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2.6亿元,同比增长73.7%。

三、商品房新开工情况。2011年1-6月全市新开工房屋面积74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9%。

四、商品房竣工情况。2011年1-6月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7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9%。

五、商品房供应情况。市区2011年1-6月批准预售商品房面积72.5万平方米。

六、商品房销售情况。全市销售面积188.1万平方米,其中市区,销售面积48.03万平方米,成交均价为4474元/平方米。

七、商品房市场库存。2011年1-6月,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为17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0.8%。

襄阳行政区划情况

襄阳市辖襄城、樊城、襄州3个区,南漳、保康、谷城3个县,枣阳、宜城、老河口3个县级市。

实力较强的地级市是枣阳和宜城,近年来,枣阳立足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旅游、商贸物流、精细化工和纺织服装等七大优势产业,引进众多生产项目落户枣

阳,有力的带动了枣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枣阳平林镇油桃协会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协会参与、基地辐射”的思路,以服务果农,促进油桃产业发展为基本原则,网络会员1250户,发展油桃面积3万亩,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创经济效益2000万元,产品销售全国10多个省市,并远销香港,出口马来西亚。协会下辖的“四井岗”油桃基地己建成全省连片面积最大的油桃生产基地,2010年7月高分通过了全国油桃标准化示范区验收,成为国家级油桃标准化示范区。该镇引导果农在示范区全面推行统一品种更新、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生态建园、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基本实现了布局区域化、技术标准化、基地无害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格局,生产的“四井岗”油桃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近年来,为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宜城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和壮大品牌经济,以品牌战略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通过创品牌与“工业强市”战略相结合,大力培育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三个百亿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立足优势农业资源培育品牌农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培育劳务品牌。宜城大雁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到2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已形成磷化工、轻纺原材料、造纸、医药化工和精细化工五大支柱产业。

银行信贷收紧,个人和小企业贷款难;另一方面是大量存款从银行“搬家”,投身民间借贷。时下,所谓的“投资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以发放小额贷款的方式营利,月收益超过5%。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由于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冻结全省银行资金691.2亿元,信贷资金遭冻结;与此同时,全省银行体系半年内共有613亿元存款“搬家”。“这些从银行搬出来的资金,有一部分被用于民间借贷,为那些从银行贷不到款的个人和小企业主解决燃眉之急。”张先生笑称,自己和同伴开公司的300万就是从银行取出来的。

据了解,近一两年,类似的小额信贷公司在江城遍地开花,目前数量已不下200家。一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人士称,由于股市低迷,楼市调控,传统投资环境恶化,越来越多的富人开起小额信贷公司“钱生钱”,民间借贷正成为他们的投资新渠道。

上半年我市新增贷款73.5亿元,同比少增15.45亿元。央行收缩银根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约有800亿元,其中中型企业资金缺口200亿元,小型企业资金缺口600亿元。

6月2日,省工商局在襄阳召开了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座谈会。会议由省工商局登记监管处处长杨小川主持,武汉、十堰、黄石、黄冈、孝感、随州等7个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分局局长参加了会议。襄阳的襄城神誉、枣阳丰茂两个小额贷款公司高管人员应邀参加了会议,并汇报了经营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意见建议。

会上,省局登记监管处通报了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的认识。小额贷款公司是新生事物。目前还在试点阶段,没有现成的法律法规。省政府确定工商部门是小额贷款

公司的主管部门。全省各地工商部门要尽职尽责,管好小额贷款公司,维护好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跳跃式发展,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寄予的重望。

二是明确职责和任务。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工商部门的职责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其登记事项执行情况实施监管,另一方面是对其合规经营情况进行监管。根本任务是监督小额贷款公司依法经营,防止其非法集资,非法吸储。工商部门要运用登记注册、日常巡查、年检、报备制度、社会监督、联席会议等措施,做好监管工作。要加强对法律法规、政策和金融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和掌握企业情况,为监管提供信息。有条件的地方要实行专人监管,要让懂金融知识、业务水平高的干部来监管小额贷款公司。同时,要注重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联系,形成监管合力。

三是认真做好日常监管报告和企业报备工作。日常监管报告是工商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实施监管的一种方法,也是省工商局从宏观上掌握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的一种手段,要把报告作为一个品牌来做,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监管报告的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工商部门实施监管的情况、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在写监管报告时要注意做到有数据、有事例、有问题、有建议、有分析、有观点。企业报备工作要按照省局文件的要求,坚持做到季报、半年报、年报按时报送。属地工商部门要对企业报送的报备资料进行核实,确保报送的数据准确无误。同时,要抄送当地政府金融办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我市设立投资担保公司需要到工商部门审批,注册资金1000万,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2、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3、公司章程;

4、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5、股东首次出资是非货币财产的,应当在公司设立登记时提交已办理其财产权移交手续的证明文件;

6、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

7、载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关委派、选举或者聘用的证明;

8、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9、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10、公司住所证明;

1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它文件。

2009年6月22日,湖北枣阳小额贷款公司告别零记录,该市丰茂小额贷款公司在兴隆镇正式挂牌营业。丰茂小额贷款公司由枣阳市荣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建兵牵头组建,经省政府金融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成立,可以办理农户最多5万元、商户最多10万元的贷款业务,贷款期限为1个月至12个月,贷款无需抵押,放贷方便快捷,还款方式灵活。据介绍,枣阳丰茂小额贷款公司要办成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地域性金融机构,并为下一步襄樊市村镇金融业的发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副市长吴恒表示,市政府将全力支持丰茂小额贷款公司,为该公司在我市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希望丰茂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民投资创业贷款难上做出新的探索,更加有力地支持企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襄樊市樊城区日兴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是樊城区首家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以服务辖区“三农”经济和中小企业及个体商户为主的小额贷款公司。

襄樊市樊城区日兴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本地著名房地产开发企业湖北志强集团为主发起人,联手11位自然人,共同出资3000万元发起组建。襄樊市樊城区日兴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是樊城区为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加快集合民间资本,改善区域金融服务,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体现。该公司业务重点是为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为其他有一定经济实力,讲信誉,经营正常的企业或经营者提供贷款和咨询服务。主要经营业务包括流动资金贷款、过桥贷款、额度贷款、经营性投资贷款、业主贷款。

本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拥有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公司秉持规范运行,优质高效,手续

简单,放贷便捷,面向企业,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坚持“诚信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原则。竭诚为“三农”经济和中小企业及个体商户提供资金融通、金融信息咨询服务。为企业解决资金上的困难,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洋中乘风破浪,发展壮大。热诚欢迎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来电来人,咨询洽谈业务。当您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因资金短缺陷入困境时、当您的企业的发展急需融资时、当个人或家庭为实施各项计划而手头拮据时,襄樊市樊城区日兴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都可以提供诚信、及时、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为您及您的企业创造一条新型的融资途径。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襄阳银监分局《关于襄阳市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部门: 襄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襄阳政办法[2011]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委员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襄阳银监分局《关于襄阳市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关于襄阳市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襄阳银监分局)

为了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进一步整合我市农村金融资源,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创新,引导襄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农村经济,制订本指导意见。

二、落实监管激励措施,丰富金融服务载体

凤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篇3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政策扶持

近年来,安徽省凤阳县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积极探索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凤阳县出台应对措施,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凤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凤阳县目前有15个乡镇、2个省级工业园,共有198个行政村、26个农村社区、3265个村民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即经营收入、固定资产租赁收入、集体资产出让或转让收益、其他经济收入。

凤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布局看,村级集体经济西强东弱;从强弱看,省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强于市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市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强于县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从同一乡(镇)看,乡(镇)所在地的行政村(社区)优于其他行政村(社区),中心村优于其他村,尤其是边远村。

二、凤阳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盘活存量资产。组织开展清产核资,摸清资产总量结构,分类搞活资产经营。一是盘活现有资产。引导村级经营实体对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校舍、厂房、仓库以及机具设备、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等集体财产,通过依法改造、发包租赁、入股联营等方式进行盘活,取得经营收入。二是改进经营方式。对集体所有的小型、微利、亏损企业,通过租赁、联合、入股等方式进行要素重组,增加经营性收入。三是增加土地收益。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用地范围外,经依法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的非公益性项目,允许村级经营实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可采取自主经营、租赁、抵押、承包、作价入股等方式经营,增加资产收益。

(二)开发集体资源。一是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纠纷调处。对无偿占用、低价发包的村集体土地、林地、水面和未利用土地等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对原发包合同操作不规范、内容与价格有失公平的承包合同,依法按程序重新修订完善,并重新发包,或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进行转让、出租等交易,规范使用行为,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二是发展产业经济。鼓励村级经营实体采取股份合作、自营、联营、发包等多种方式,开发荒山、荒坡、荒水、荒滩等资源,兴办企业,发展产业。有旅游和矿产资源的村,支持村级经营实体在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并保证安全生产的情况下,采取多种形式开发利用。三是开发劳务经济。支持村级经营实体加强与龙头企业、城镇企业和单位联系,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劳务输出服务。

(三)挖掘潜在收益。一是开发项目投资建设。鼓励村级经营实体投资经营水利、交通、通信以及城镇建设等项目,推进农村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进步。对村级经营实体投资建设的服务性社会事业项目,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确定合理价格,实行有偿使用。二是增加集体资产收益。将各级财政资金建设的公益性设施,纳入村集体资产范围,工程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村级集体经济产生的资金收益,纳入村级经营实体统一管理。

(四)发展服务经济。一是开展社会化有偿服务。鼓励村级经营实体创办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服务组织,本着“自愿、有偿”的原则,为企业、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提供、农机作业、物资供应、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产品加工运销等生产经营服务,增加集体收益。支持村级经营实体通过创办综合服务、便民服务店或劳务服务队等方式,开展家政、环卫、养老、商贸、道路养护、绿化管护等社区服务和金融、保险、广电、通信等有偿代理服务。二是增加管理服务性收入。鼓励村集体受农户委托统一组织土地流转,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流入方,收取适当的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或其他公益性支出。

(五)投资实体创收。一是开展经营。鼓励村级经营实体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适度集约规模经营。以资产、资源、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到有市场前景、有发展潜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龙头企业以及其他经济实体。二是参与经营。对拥有旅游资源优势或潜力的村,大力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村级经营实体采用投资入股方式,开展餐饮、住宿、文化体育、广告宣传、休闲娱乐等旅游设施配套建设。通过经营性收入或股份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项目投资建设支持。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县财政出资新建办公用房,也可用于对外租赁创收。坚持“村民自建、让利于民”原则,鼓励村级经营实体带领村民自建美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和民生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自建项目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

(六)招商引资促收。鼓励村级经营实体发挥自身优势,为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其他产业园开展招商引资、企业招工服务。其独立引进的落户企业,所实现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到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七)出台扶持政策。

一是財政扶持。积极整合有关项目和资金,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县级财政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对注册成立的村级经营实体,按照“选择重点、树立典型、逐步推行”的原则,每年重点选择一些村(社区)给予资金扶持,或提供贷款贴息。同时,利用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扶贫开发资金等专项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二是落实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村集体依法开展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大型农用机械、集体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开展应收账单、仓储单、存款单,保险单、股权、知识产权等质押贷款。县担保公司积极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入、项目建设、应收账单、仓储单、存款单、保险单等提供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村集体企业参股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实现分红增收。

nlc202309081758

三是落实土地扶持政策。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预留部分国有建设用地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城乡建设用地增減挂钩试点中形成的挂钩指标,安排适当指标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村集体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经验收确认后,所产生的补充耕地指标获得的收益,全部直接返还村集体经济组织。

四是落实结对指导帮扶。组织开展部门帮村和村企结对、村银结对,把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帮扶重点,从资金、项目、人才、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凤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呈现“两极分化”。有的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创收上千万元,而有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几千、几百元。

(二)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业经济发展区位优势,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依靠自然资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三)对财政补助政策的依赖,阻碍了自我发展。少数农村干部群众有“等、要、靠”等惰性思想,主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想意识不浓,完全依靠上级财政补助,村级组织勉强度日。

(四)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村集体成了“无产者”。经过几番村民委员会换届,村级集体资产出现了毁损和流失,一些村集体经济成了”无源之水”。

(五)村干部和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心存疑虑,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片面地认为,村干部搞集体企业,一无精力、二无财力,三无能力,力不从心,不如不搞。缺乏敢想、敢做、敢为的勇气和魄力,放弃了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动权。

(六)村级组织人员老化,村干部综合素质亟待加强。部分行政村(社区)的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影响了村集体组织的决策能力,多数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七)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当前村干部抓集体经济发展有两怕:一怕担责任,创办经济实体失败后,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遭群众谴责。二怕困难,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发展。

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推进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和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以村(社区)为单位,注册成立经营实体,实行村级资产股份化、公司化管理与运作。

(二)创新集体经营体制。按照股份有限公司运作模式,村级经济实体的股东为全体村民,村民委员会代表村民行使管理权力。公司要设立董事会,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董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法人代表(董事长),公开选聘或由村委会主任兼任公司总经理。同时,设立监事会,乡镇包村干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任监事,乡镇包村干部兼任监事长。按照“收入稳定、长期受益”和“参股不控股,投资不经营”的原则,鼓励村级经营实体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村社会化服务,兴办种植养殖型、中介服务型、加工增值型、产业综合型和产品营销型经营实体。

(三)规范村级“三资”管理。一是加强村财务管理。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财务收入预算、开支审批、现金管理、财务公开等制度。完善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台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村不良债务。二是依法管理村级“三资”。涉及“三资”管理重大事项,集体资产处置,重大投资项目、资产资源经营方式确定和变卖等,都要履行招投标规定程序,实行民主决策,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加强村级审计监督。要把村级经营实体资产管理、收益分配、财务收支等纳入“村两委”经济责任审计重要内容,每年对部分重点村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同时搞好常规化的财务审计,每年对20%以上村的集体经营实体进行财务审计。四是加强村级集体“三资”网络监管体系建设。对现有“三资”网络监管系统增容改造,使“三资”网络监管系统更加畅通快捷,保障查询、预警、实时监控等手段的落实,切实提高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构建经营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体系。要以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为平台,统筹全县农村产权交易;以乡镇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为载体,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站;以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为信息网点,设立村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信息员岗位。二是建立健全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要建立完善的农村集体产权市场评估、信息发布、交易鉴证、交易机构管理等相关制度,集体资产发生拍卖、转让等所有权转移时,由社会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三是建立集体产权交易风险保障金和集体产权交易退出等机制,切实防止农村集体产权损失,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阳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篇4

关键词:科技进步,区域科技

1 甘肃省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1.1 与全国及西部比较情况

2011年, 甘肃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值为53.59%, 比全国监测值 (65.19%) 低11.60%, 在全国排名第27位, 虽较2010年提高了2位, 但在全国31个省市中处在下游水平;在西部排名第9位, 虽较2010年上升了1位, 在西部12省市中仍处于下游水平。

1.2 各市州间情况比较

2010-2011年, 甘肃省14市州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值之间的差距较大, 在排名呈现出高位次和低位次固定, 中间位次升降不一的情形。嘉峪关、金昌、兰州在全省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名稳定在前3名, 陇南和定西的排名固定在第13和14位, 无任何进步。中间位次中的白银、庆阳和天水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较快, 分别由2009年的第6、7、8位, 上升到2011年的第4、5和7位, 且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7.15%) 。另外, 2011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7.15%) 的市州较2010年增加了1个, 全省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整体上有所提升。如图1所示。

2 反映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

在甘肃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体系中, 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环境改善和社会生活信息化3方面来反映全省的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011年, 在甘肃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素占25%, 环境改善因素占41%, 社会生活信息化因素占34%。可见, 在本省科技促经济社会发展中, 环境改善因素所占份额最大, 其次是社会生活信息化, 第三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种因素之间的比例差额不是十分的显著。而2010年, 环境改善占到了绝大的份额 (55%) , 社会生活信息化仅占到了16%。环境改善因素所占份额最大, 说明近年来全省各市州重视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工作力度加大。

2.1 与全国及西部比较情况

2011年, 甘肃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环境改善和社会生活信息化与全国的监测值相比有着显著差距, 在全国排名分别为27、26和23名, 由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环境改善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影响, 甘肃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31个省市中处在下游水平。另外, 甘肃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环境改善和社会生活信息化在西部排名分别为8、8和7名, 在西部12省市中处于中游水平。与2010年相比较, 经济发展方式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没有变化, 环境改善和社会生活信息化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略有提升。

2.2 各市州间情况比较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 2010-2011年, 甘肃14个市州中嘉峪关、金昌、庆阳、酒泉、张掖、兰州和白银市7个市州连续两年监测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2.92%) 。尤为突出的是, 嘉峪关和金昌市的监测值在2009-2010年均达到60%以上, 且连续2年排名在前两位。值得注意的是, 陇南和定西市监测值在2010-2011年均未超过30%, 连续2年排名在最后两位, 与前两位相比较差距相当明显。

在环境改善方面, 2011年甘肃致力于全省生存环境的改善, 努力治理环境污染, 14个市州有50%的市州监测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对2010年仅2个市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很大的提升。此项指标2010-2011年监测值除定西和武威市连续2年排名固定在第11和13位外, 其他市州排名升降不一。酒泉市由2010年第1位下降到2011年的第10位, 监测值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社会生活信息化方面, 2011年各市州监测值较2010年普遍提升, 导致2011年全省平均水平 (58.56%) 是2010年全省平均水平 (20.71%) 的近3倍。2010-2011年, 嘉峪关、兰州、金昌、酒泉和张掖5个市州连续2年排名在前5位, 且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而陇南、定西和临夏则连续2年排名在最后3位。白银和武威市的监测值由2010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下降至2011年的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3 结语及建议

3.1 结语

1) 从各项指标监测值排序状况看, 经济实力强的市州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排位靠前, 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市州排位则较靠后。

2) 在本省科技促经济社会发展中, 环境改善因素所占份额最大, 说明近年来全省各市州重视环境质量, 加大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工作力度, 不断提高整体环境质量,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2 建议

1) 注重全省各市州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布局, 对科技经济实力较弱的地区给予政策倾斜以及科技扶持, 努力消除各地区间经济的巨大差距, 争取全省人民的生活水平均衡发展, 提高社会和谐度。

2) 相关部门对监测值排名起伏大的个别市州加以关注, 给予适当的帮助、指导和监督。

3)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各市州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积极鼓励并发展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 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促进经济增长的持续、协调发展, 满足社会需要, 使环境得到保护。

4)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直接相关, 因而要围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障社会安全,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消除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城乡区域不平衡, 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不断提高全省人民宜居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G].2011.

[2]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G].2010.

[3]甘肃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G].2011.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篇5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

现将****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您作以简要汇报,请您批评指正。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元,同比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总体来看,年是我区转型升级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是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一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最好的一年。

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以****、****为主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公司跃居世界轮胎行业20强,****公司被评为“河南省化工行业20强”企业,****公司进入全省“百强百高”企业,****等企业成功入选省定上市预备队企业。二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围绕****大产业园,谋划实施了****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达****亿元。集聚区新入驻企业****家,总数达到****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家,总数达到****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家。三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企业技术认定中心****家;申请专利****项,授权专利****项,巩固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先后引进培养科技人才****余名,****团队被评为全市首批科技创新型团队,全国****行业首个院士工作站落户****公司。

(二)注重产业集聚区建设。2012年,是产业集聚区实现整体突破、加速发展的一年。主要抓了两项工作: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路建成通车,****路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纵****横”的道路框架;铺设各类管网****公里,归并电力线路****条,污水处理厂试水运行,项目建设和企业入驻的先决条件得以有效解决。二是实施整村搬迁。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和顺小区已建成投用,安置群众****户****余人。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小区****栋安置楼主体基本完工,可安置群众****户****余人;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和祥安置小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三)注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强了与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成功举办了全国****年会,积极参加了第七届****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对接洽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取得了显着成效。2012年,全区共引进项目****个,总投资达****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个。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实施“****”投资计划,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个,总投资达****亿元,完成年度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的****%。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个,****亿元以上项目****个,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四)注重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不断完善城市发展支撑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修建了道路四条,铺设了城区雨污水管道基本结束,初步实现了与污水处理厂的对接。开发了****商住楼等****个房地产项目,实施了****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增楼宇面积****万平方米。三产发展得到加强。科学规划了特色商业区、现代商贸物流港和北部后花园等发展区域,实现了空间布局功能化发展。特色商业区正式启动,****等区域的连片开发前期工作进入操作阶段。****实质推进,基本完成山区旅游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启动了****等一批带动性、关键性项目。同时,****等一批大型现代化物流项目相继签约落户。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深入开展山区环境综合治理,私挖乱采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市****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数字城管实现了全覆盖,城乡环境卫生综合评比连续5年保持全市第一。新型社区稳步推进。规划了新型社区****个,其中****等社区已建成投用,****正在加紧推进,****等新型社区正在规划运作,全市新型社区现场会在我区成功召开。

(五)注重民生改善。全年用于民生事业支出达****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总投资****亿元的十件实事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投资****亿元,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率先在全市实现“班班通”全覆盖。开工建设了投资****万元的****项目,实现了农村医疗保险、村级(社区)人社服务站全覆盖。投入资金****余万元,构建综治创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二、工作安排

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机遇,持续深化“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坚持科学求进、转型提升的工作总基调,加快推进四个转型,努力建设西部工业城、打造北部后花园、构建和谐新****。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注重开展专业化、集群式招商,重点围绕产业园区和产业链招商,围绕企业法人招商,围绕行业协会和商会招商,围绕科研院所招商。力争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个,亿元以上项目****个,5亿元以上项目****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亿元。着力实施“****”项目投资计划,即发展壮大西部工业城、北部后花园和现代商贸物流三大经济板块,抓好总投资****亿元的****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个,完成年度投资****亿元。

(二)加快新型城市化发展。重点推进“****路****网”工程,提升城市功能。“****路”即****等****条道路。“****网”即****、雨污水管网扩建工程、天然气管网延伸、网线地埋工程。重点建设“****河****园”工程,完善城乡生态体系。“****河”即启动****河道的两侧绿化。“****园”即开工建设****公园扩建工程,规划建设城市游园体系,申报建设省级****公园。大力推进新型社区建设,重点建设****拆迁安置项目。

(三)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一是抓产业集聚。围绕****公司,重点建设****搬迁等项目,力争三年内年产值突破****亿元,努力形成****产业集群。围绕****公司,重点建设年产****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等项目,力争三年内年产值突破****亿元,努力形成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围绕****公司,重点建设年产****万平方米****等项目,力争三年内年产值突破****亿元,努力形成****产业集群。围绕****公司,重点建设年产****材料等项目,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力争三年内年产值突破****亿元,努力形成新型高档耐火材料产业集群。围绕****公司,重点建设年产****万吨四大怀药饮品等项目,力争三年内年产值突破****亿元,形成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围绕三木表层处理材料工业园,加强产业配套和项目招商,积极打造年产值超****亿元的****基地。二是抓培优育强。依据国家产业政策,重点筛选****家市场前景好、技术先进的高成长性企业,制定政策,重点扶持,力争三年内,新增年产值超5亿元企业****家,超10亿元企业****家。三是抓自主创新。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建立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企业建立各级工程技术中心、各类重点实验室,实施科技攻关;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提高行业话语权;加强企业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四是抓企业上市。把推进企业上市作为规范企业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引导企业改善法人治理结构,适时进行股权改革,持续提升企业规模和效益,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强化企业横向联合、产品纵向耦合、平台共用共建、要素节能循环,努力创建省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启动整村搬迁,重点建设****安置小区,加快推进****整村搬迁,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五)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启动特色商业区。重点建设“****轴****区”。“****轴”即对****进行改造提升,努力形成纵横****条商业发展轴。“****区”即现代商贸、专业市场、文化休闲、综合服务四个功能区。今年,重点推进金旺商业广场、新亚商厦、鑫广源大酒店、建行****商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改造升级****市场,启动投资****科技园、****等区域开发。积极打造现代商贸物流港。重点推进总投资****亿元的****物流项目,加快运作投资10亿元的****物流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设保税监管场所和保税仓库,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通关条件。大力实施山区旅游综合开发。在完善山区旅游综合开发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山区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实施山区电网改造、****改造等工程,努力破解山区发展瓶颈;完善现有旅游服务设施,启动建设****等一批龙头景点,鼓励指导山区群众建设一批农业观光景观和特色民俗景观;依托****动漫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提升山区开发内涵。

(六)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今年,我们初步排定了****件惠民实事,总投资达****亿元,重点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一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实施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项目****个,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在社会管理方面,我们将更加注重机制建设、源头治理,完善综治创安防控体系,畅通民情民意诉求渠道,加强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等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三、存在问题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市中心城区的定位尚有一定差距,发展中还有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仍有待提升。()我区城乡道路整体品级不高,供气、供热管网覆盖面较小,污水排放及处理能力较差,辖区内电力线路需要改造提升,城市功能需进一步提升。二是产业集聚区内建设需要加快。西部产业集聚区已进入关键建设阶段,但是项目审批手续比较繁琐,特别是用地、规划等手续协调难度大,办理周期长,一些关键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制约着项目的快速入驻和投产达效。三是北部山区发展瓶颈亟需破解。我区确立了建设****市北部后花园的建设目标,但是水系、路网等山区开发瓶颈尚未破解。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覆盖广,仅靠区级财力,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突破。四是三产发展比较滞后。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运输、仓储等服务需求。鉴于此,我们规划了专业化的生产性物流园区。目前,尽管有一批大型物流项目签约落地,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土地、规划等制约因素。

四、工作建议

一是建议市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城区的基础设施,提升城区功能,促进中心城区联动发展。

二是建议市政府建立健全产业集聚区项目审批办理机制,加快推进集聚区项目建设。

三是建议市政府适当延长《****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西部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文件规定的“****辖区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部返还”政策适用年限,破解集聚区建设资金瓶颈。

四是建议市政府统一全市的招商财税优惠政策,避免兄弟县市区在财税政策上相互攀比、恶性竞争,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篇6

劳动力数量剧增。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较晚,目前我国劳动人口(年龄在16~60之间)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从2012年起劳动力退休的年龄逐渐延长,社会中新增劳动力的数量远远高于退休人员,造成我国劳动力人口不断增加。同时劳动力不断增加而退休年龄延长,造成了较为严峻的就业问题,准退休人员不能退出工作岗位,新增劳动力无法就业或者就业机会低。

劳动力质量提高。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从1999~2005中国高校大幅度扩招,在2009年大学生入学比例达到一个高峰,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在人力资源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比例也不断增加。高校不断扩招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巨大挑战,我国每年都存在几百万大学生就业滞后或无法就业,就业压力也导致高素质人才低就业的问题,造成人才培养与人才贡献出现严重的不平衡。

人力资源结构动态。我国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城乡之间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动。过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出现民工潮,农民工的素质较低,劳动技术缺乏,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问题。在新时期,农民主體意识增强,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随着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也有所改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城市之间人才流动。随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投入,人力资源相西部等偏远地区流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促使人才向东北地区流动;中部崛起计划的实施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吸引这大量人才向中部聚集。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多,第二、三产业的人力资源不断增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际间人力资源流动。过去我国高素质人才外流趋势严重,近年来,出国留学生的比例和回国发展的人数不断增加,为我国人力资源注入了新活力。人才的聚集一方面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契机,另一方面也造成就业难的局面,众多高素质人才只能勉强找到一般的工作岗位,无法发挥其价值。

人力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力资源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的高速增长给社会和环境带来重大负面影响,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的质量能有效调节过去经济增长依赖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将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发展。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的进步依靠高科技创新人才,高素质人力资源在科技活动的投入,能带动高科技产业发展,提高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比例。另外国民经济的各方面生产资料的配置依赖高素质人才,加大管理人才的比重有利于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以较小的资源投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大,高素质的人才比重逐渐增加,但是人力资源的质量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连续扩招,虽然提高了升学率,顺应了提高教育水平的发展趋势,但是扩招人数过多,与高校的物资状况、师资状况不协调,造成的教育质量的降低,大学生整体水平偏低,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再者,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缩减,大部分人员选择高等教育,忽视技术在就业中的优势,且选择职业教育的人员主要是在中考、高考中落榜的“后进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较弱,素质偏低,造成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技术人才素质普遍较低,无法满足社会对技术人员数量和质量的需求,给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困扰。

人力资源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人力资源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质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促进经济发展。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技术和信息作为新兴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技术和信息的来源仍然依赖于人力资源。

江城县口岸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思考 篇7

一、加快“两个重要通道建立”工作非常关键

地处江城县境内的勐康口岸是我国通往老挝的重要通道, 也是云南省对外开放、面向东南亚的重要陆地通道, 也是昆曼大通道的重要支干道。从江城的勐康通道入境至昆明比从勐腊的磨憨口岸入境至昆明的路程缩短126公里, 出境可直达老挝首都万象并直至泰、缅、越、柬。同时, 勐康通道处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北部湾合作圈的交汇点, 是中国和云南参与两大区域合作的桥头堡, 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的一类口岸, 还是云南省重点督查的20项重要工作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署岸函[2006]213号文件, 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一类发展规划新开口岸建设, 从2005年8月开始前期工作, 2006年11月完成总体规划, 2007年通过云南省发改委云发改外资[2007]745号文件批复。2009年完成勐康口岸《经济区总体规划》、《风情小镇总体规划》、《概念规划》和联检楼、出入境货物通道、商贸区部分道路施工图设计及查验货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等规划设计工作, 整个口岸经济区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控制在18000人以下, 建设投资总概算1.42亿元, 建设项目按照国家一类口岸的建设标准, 查验货场已完成土地平整基础夯实工作, 出、入境货物通道项目基本完成出境货物通道, 联检楼已完成主体工程的建设装修工作;目前正积极组织实施联检楼综合布线、网络设备、公共设施、周边环境整治等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工作, 勐康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有望在2010年6月底基本完成口岸联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达到国家一类口岸的省级初验条件。“据《云南日报》2010年3月17日载, 记者从省商务厅空水港口处获悉, 云南省普洱市勐康公路口岸被海关总署和国家口岸办列为今年新开放的口岸之一”。勐康公路口岸的开放将进一步增强江城对外开放的水平, 推动江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龙富通道位于江城县曲水乡龙富村中越3号界牌, 于199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该通道毗邻越南奠边省勐念县, 与越南的阿巴寨口岸公路相通, 2008年12月26日, 中越两国通道正式对接。龙富通道距江城县城51公里, 距普洱市200公里, 距省府昆明600公里, 所有公路都实现油路化或高等级化, 无线通讯网络实现无缝隙覆盖, 交通便捷、通讯畅通。越南奠边省勐念县城与阿巴寨通道距离53公里, 四级砂石路与龙富相通, 勐念县距奠边省200公里, 奠边省距越南首都河内500公里, 均有四级油路相连。中越两国边民经龙富通道出入境, 探亲访友、互通有无贸易的历史悠久, 特别是近年来江城县经济的较快发展, 两国边民的互市愿望更为强烈。2009年中越两国边民互市人员流量4506人, 货物流通159吨, 实现贸易额259万元。同时, 江城县启动龙富通道至越南阿巴寨口岸的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 拓展和深化与老挝、越南的经贸合作, 带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建立较为完善的口岸经济体系, 从而达到口岸活县的目的。

由此可见, 加快上述“两个重要通道建立”工作, 对于推进口岸经济发展非常关键。

二、加快“三国生态观光旅游环线建设”工作基础完备

江城县围绕“一眼望三国”这一品牌谋划和开展旅游产业的宣传工作江城, 以中、老、越三国生态观光旅游环线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一是江城具有发展生态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中老越三国山水相连, 人文环境相似, 民风民俗古朴, 三国民族文化特色保存完好, 自然风光秀丽, 三国边民交往频繁, 民间文化交流不断扩大, 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业。二是道路交通条件改善, 为三国环线旅游建设创造了条件。经过多年的建设, 江城县出境公路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从江本公路经约乌县可直达丰沙里省, 龙富公路与越南阿巴寨公路经勐念县可直达越南奠边府市, 在已开通的江城至老挝约乌县跨境旅游线的基础上, 向老挝丰沙里、越南奠边府延伸, 形成多日环线游和单日单线游的生态观光旅游。三是依托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推进旅游产业。江城县于2009年10月成功举办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 增进了三国间的友谊, 向世人展示了三国民风民俗和民族民间文化, 扩大了江城的知名度。依托三国丢包狂欢节的知名度和江城丢包、特色手工艺、农产品等旅游产品, 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基础。四是积极加快江城县十层大山、整董傣族风情小镇、勐康边境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景区建设, 逐渐实现中老越三国旅游环线全面开通。

三、加强外经贸企业服务, 壮大外经贸企业规模和实力

江城县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重大历史机遇,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 加快与老挝连接的勐康和与越南连接的龙富两个通道的国家级口岸建设, 打造“中老越”三角经济贸易圈, 拓展和深化与老挝、越南的经贸合作, 建立较为完善的口岸经济体系, 形成富有特色的沿边经济发展新格局, 带动江城县边疆民族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帮助解决好企业的生产资料、人员出境、资源性产品出入境问题, 切实加强对外经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 2009年共为企业落实替代种植扶持资金28.2万元。鼓励和引导江城正汇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到老挝约乌县开发咖啡30000亩, 进一步壮大了江城县外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同时, 江城县积极发展境外替代种植, 2009年江城县拥有对外贸易经营权企业由4户增加到6户, 采取合资、独资、扶持发展回收原料等方式与老方合作, 其中3户外经企业在老挝从事无烟煤、矿业开采、边贸等。2009年江城县实施境外毒品替代种植投资894万元, 其中现金投资582万元, 实物投资312万元, 完成定植面积36834亩, 其中甘蔗9649亩, 橡胶8530亩, 香蕉3060亩, 茶叶2390亩, 咖啡500亩, 水稻10000亩, 玉米2705亩, 替代种植面积比2007年新增22587亩, 2009年进口原煤13800吨、铜矿460吨、铅锌矿224吨。

四、加强通关便利服务, 促进人流、物流增长

勐康口岸的建设拉动了江城县与老挝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不仅有效解决了江城县境内口岸服务设施落后的瓶颈问题, 也为扩大江城县与老挝商贸合作、文化交流与旅游交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江城县积极协助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部门, 增强服务、简化手续, 及时出台了《江城县进口货物入境监管办法》, 以更加便捷的通关程序促进了出入境人员、物资流量。据测算, 2009年人民币跨境流量达22791万元, 同比增长33.4%;2009年出入境人员89586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加26442人次, 增长41.8%;车辆28796辆次, 比去年同期增加16448辆次, 增长59%;完成出入境货物95066吨, 同比增长112.8%。

五、加强边民互市服务, 中、越边民自发互市贸易初具雏形

开封市经济发展环境情况调查 篇8

2002年, 开封市提出了“工业强市”战略。在“工业强市”战略实施满十年之际,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保障开封市实现工业强市的目标, 总结十年间开封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查找存在的问题, 征求对我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是很有必要的。自5月开始, 对我市近10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总结, 对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1 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社会经济发展稳步攀升

近年来, 开封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呈现出领域逐步拓展、内容逐步丰富、措施逐步深化、作用逐步增强的良好发展趋势, 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

市政建设得到加强。先后完成了十处道路桥梁改扩建工程和城市绿化工程, 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供电事业长足发展。仅2011年就投运110千伏及以上工程8项, 新增变电容量24.3万千伏安, 输电线路83.5公里。交通网络逐步形成。随着郑汴一体化的推进, 郑汴形成了“343”综合交通枢纽格局 (3条铁路、4条高速、3条公路) 。

1.2 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近年来, 市金融办加强组织协调, 加强了政银企合作, 制定企业上市优惠措施, 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 破解企业发展资金瓶颈。今年我市全年融资额目标任务是55亿元, 上半年全市融资额37.42亿元, 完成率为68.04%, 位居全省第六名。

1.3 警企地共建成效明显

各县区以企业所在地地方党委、政府牵头, 公安机关和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警企地共建理事会, 定期研究企业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 制定治理措施, 积极构建长效机制, 不断推进警企联防、联建、联治工作, 确保企业周边发展环境的稳定。

2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2.1 服务意识不强, 作风转变不够

部分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 服务意识薄弱。很多企业表示一些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下, 部门设置多, 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差。一些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不愿意承担责任风险, 不敢担当, 缺乏全局观念和发展意识, 循规蹈矩。少数单位受部门利益的驱动, 指定中介单位提供有偿服务。

2.2 行政审批效率低下

一是有的部门对行政审批事项设置专人专管, 该人员一旦请假便无人办事, 严重制约企业及各部门的项目进度。二是行政审批程序复杂, 时限长。一个项目审批从开始立项到手续办齐需要一年半时间, 有的甚至需要两年时间, 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

2.3 招商承诺兑现难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政府履行招商引资承诺情况一般的占40%, 不好的占8%, 政府诚信形象有待提高。个别地方的少数领导干部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缺失, “开门招商、关门捉商”, 严重失信于企业, 挫伤企业的投资热情。

2.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很多企业反映我市基础设施有待优化和解决, 如电力、通讯、供水、交通、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入学、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问题。

2.5 企业用地缺口大

当前, 按照我市的经济发展速度, 每年需要建设用地5万亩左右, 但是国家按计划指标下达我市的土地每年仅7000亩左右, 供需矛盾突出。

2.6 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突出

中小微企业则反映他们的发展环境举步维艰。一是税费重。调查问卷显示, 有532名厂长 (经理) 反映中小微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税费重, 位列各类问题人数第二。如某公司每年税赋60万左右, 人均税赋每年6000元。二是本地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不足。近年来受招商引资政策性任务的影响, 在财政政策、市场准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对招商引资企业热情款待, 对本地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不足。

3 对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3.1 开展中介机构专项治理活动, 使部门和中介机构在形式和利益上彻底脱钩

中介机构与职能部门要在人员、办公场所、财务、机构、职能实行五分离, 坚决查处职能部门指定服务、强制服务、转嫁职能变有偿服务等行为。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正规中介机构, 行政部门不得干涉。

3.2 建立完善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

要建立起以“绩效目标、绩效责任、绩效运行、绩效评估、绩效提升”为基本框架的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绩效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给各部门、各行政人员建立网络档案, 把每一部门、每个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定期在其档案内公布。按照分级管理原则, 相应的监督部门每季度对评价汇总一次, 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3.3 有诺必践, 打造诚信政府

“言出必信、诺出必守”是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取信于民的基本准则, 也是维护政府威信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制定政策要多方论证、集思广益, 实施中要多方协调, 全力支持, 照章办事、依律执行, 不能朝令夕改, 说变就变, 防止出现损害投资者利益、新官不理旧事等损害政府形象的现象存在。

3.4 长远规划,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聘请国内著名院校或专业团队根据我市区域特点, 对我市做一个城市全局的长远的规划, 规划形成后, 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改动, 需要变动的必须经人大表决通过。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 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和沟通, 形成合力, 对道路、给排水、电、燃气、通讯、学校、医院、住房、物流园区等超前谋划, 超前运作, 超前建设, 或随着投资项目的建设及时跟进。

摘要:当前, 在全国各地竞相引资的大背景下, 战略投资者越来越看重的是一个地区的发展环境, 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已成为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关键。为了加快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跨越, 促进开封快速崛起, 实现工业化城市建设,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剖析开封市经济发展环境, 揭示了其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今后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开封市,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开封统计局.开封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1]开封统计局.开封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2]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2]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镇安寨村社会经济情况调查报告 篇9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村从2013年到2015年人口净增11人,三年当中,迁入人口24人,迁出21人(都是婚嫁变动),该村因此增加3人;三年当中,出生66人,死亡58人,人口自然增长8人。从该村情况看,该村地平水浅,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民人均收入居全县上等水平,外村的姑娘愿意嫁到该村,近年来也从未出现因自然条件原因举家外迁的现象。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在一段时间内人口变化不可避免的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2 劳力状况

2013年年末劳力总数1 160个,2014年未为1 166个,2015年末未1 164个,总数趋于稳定。总体来看,呈现以下特点:

2.1 从受教育程度层面看,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呈逐年提高的趋势

2013年初中文化程度的560人,高中文化程度的140人;2014年分别为562人和144人,到2015年分别为564人和147人,2015年与201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0.7%和5%。虽然增长幅度不是太大,但是无论国家还是农户,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又且该村农民普遍比较富裕,只要家里的孩子愿意上学,家长绝对没有强迫孩子退学的现象,可以肯定的说,以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稳步上升。

2.2 从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层面看,在全村劳动力中,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占大多数,受雇劳力居其次

2013年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为705人,2014年为710人,2015年为696人,分别占总数的60.7%、60.8%、59.7%;在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中,纯务农的占三分之二,以农业为主,兼营他业者,占三分之一。从受雇劳力的情况来看,2013年为322人,2014年为324人,2015年为330人,分别占总数的27.7%、27.7%和28.3%。

2.3 从劳动力就业行业层面看,在全村劳动力中,以种植业为主的劳动力,依然是多数

2013年全村劳动力中,以种植业为主的劳力为75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60.5%;2014年全村以种植业为主的劳动力为750人,占总数的64.6%;2015年全村劳动力中,以种植业为主的劳力为696人,占总数的59.7%。这种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农民跳出农业从事二、三产业的路子还不是很宽。

3 收入情况

总体来说,全村农民收入前两年增长较快,2015年出现下滑,三年当中起伏变化明显。从观察点抽样调查户情况看,2013年家庭全年总收入2 945 849元,2014年为3 236 470元,2015年为2 683 649元。2014年比上年增长了9.8%,2015年与上年相比减少了17.1%。2014年调查户农民人均纯收入11798.5元,比上年2013年的11 246.9元增长了4.9%,2015年调查户农民人均纯收入10 298元,比上年减少1 500.5元,减少了12.7%。

3.1 三年当中,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前增后减

2013年农户家庭经营收入为1 156 651元,2014年为1 320 080元,2015年为839 005元,2014年比2013年增加了14.1%,2015年比上年减少了36.4%。

3.2 三年当中,财产性收入逐年增加

农户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转包收入,多年来镇安寨村农户间土地转包就一直比较活跃,就调查户来说,每年的土地转包面积都在6.66 hm2以上。另外,近年来我县一些纯农业乡镇大面积种植瓜菜等经济作物,因土地轮作的需要,这些地方的部分土地已不再适合瓜菜种植,于是,老百姓把租赁土地的目光放在了周边以非农业为主的村子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镇安寨村土地流转的速度,与此同时,也拉动了土地的流转价格,使土地价格呈现出逐步上涨的趋势。2014年,调查户耕地转包收入56 423元,户均633.9元,分别比2013年的45 373元和515.6元增加了24.3%和22.9%;2015年调查户耕地转包收入65 474元,户均744.0元,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6.0%和17.3%。

3.3 三年当中,转移性收入增长明显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要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惠农资金逐年加大,老百姓从政府得到的收入也越来越多。以粮食补贴资金为例:2004年玉米每667m2补贴5元;2005年玉米每667m2补贴5元,谷子每667m2补贴5元;2006年玉米每667m2补贴5元,谷子每667m2补贴5元;2007年玉米每667m2补贴5元;2008年玉米每667m2直补5元,农资综合补贴35元,良种补贴10元,种植667m2杂粮(除薯类)直补5元,农资综合补贴35元;2009年玉米和其它杂粮直补5元/667m2,农资综合补贴35元/667m2;2010年、2011年玉米和其它杂粮直补5元/667m2,农资综合补贴35元/667m2;2012年、2013年、2014年玉米和薯类直补5元/667m2,其它杂粮直补25元/667m2,农资综合补贴55元/667m2。可见,老百姓从政府部门得到的这部分收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随着国家对农业问题的重视,以后类似这样的补贴有可能还会继续加大。另外,在近几年,老百姓得到的诸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后随着我国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老百姓只要符合条件,得到的这部分收入也会继续增加。

3.4 三年当中,工资性收入连续出现下滑

在本地或外出打工赚取工资性收入,多年来一直是镇安寨老百姓增收的重要途径。许多人不仅在本地打工,每年另有不下200余人,远赴山东、河南、内蒙等地从事锻造加工等工作。这些农户家庭,男劳力打工,女人们则有的在家照看小孩,耕种0.067~0.133hm2土地;有的租出自家的土地,干脆歇业在家啥事不干,每年3~4万的劳务收入,日子也过得悠哉闲哉。据调查,2013年89个调查户中,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为“以受雇劳动者为主和受雇经营者为主”的农户有53户,占调查户总数的60.2%;2014年在调查户当中,家庭收入来源为“以受雇劳动者为主和受雇经营者为主”的农户有50户,占调查户总数的56.1%;2015年在调查户当中,家庭收入来源为“以受雇劳动者为主和受雇经营者为主”的农户有49户,占调查户总数的55.6%。家庭收入来源为“以受雇劳动者为主和受雇经营者为主”的农户连续三年均超被调查户总数的半数以上。

但是,调查中我们发现,近年来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大气候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更多的本地或外地企业生产不景气,导致镇安寨村许多劳力未能充分就业,劳务收入明显减少。据统计,2014年调查户劳务收入为1 389 006元,比上年的1 407 516元减少18 510元,减少了1.3%,户均减少207.9元;2015年调查户劳务收入为1 226 287元,比上年的1 389006元减少162 719元,减少了11.7%,户均减少1849.1元。

4 集体经济情况

4.1 村集体固定资产情况(单位:百元)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初该村并没有把村里所有的资产分到农户,而是按照“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原则,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只把土地承包到户,大队原有的锻件加工厂、蛭石厂等企业由集体统一经营,农田作业机械包括3台大中型拖拉机、10台小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以及灌溉水井等都有集体统一管理,由相关“农机队”、“水利服务队”承包经营,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集体资产在原来的基础上,生产性固定资产规模继续扩大。到1989年集体资产总额271.7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225.8万元,比1982年集体资产总额209.09万元增长了7.99%。再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村干部的新老交替、企业的管理水平等等原因,原来的一些老企业如锻件加工厂、蛭石厂等企业相继拍卖或倒闭。到1992年,村里贷款700多万元上马了冷旋压封头厂,集体资产进一步扩大,但是后来由于市场、人才、管理等方面原因,该厂生产难以为继,2014年终因资不抵债被银行拍卖,村集体固定资产原值由2014年的11 116 500元减少到2015年的3 676 000元。

4.2 村集体经营收入情况(单位:百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村除去上级补助款以外,村集体经营收入最主要来源就是靠村集体机动地和场地房子的出租收入。近年来,该村农田基本建设、农村道路修建、生态环境改善、农田灌溉水补贴等方面的投资,很大程度上依托了上级补助收入部分。

5 农户家庭经营情况

5.1 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户在总数中占比不大

样本户调查表明,2013年农户收入主要来源以家庭经营为主的有28户,占总数的31.82%;2014年为31户,占比34.83%;2015年为27户,占比30.7%。

另外,调查表明,虽然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在农户劳动力的总数中占比较大,但如果家庭成员中一旦有受雇劳力,那么该农户收入的绝大部分则来自于受雇劳动收入。

5.2 农户家庭经营以种植业为主业

2013年,调查户家庭经营主业是种植业的有73户,占比82.95%,工业的2户,运输业的2户,商饮服务业的1户,分别占到总数的2.27%、2.27%和1.14%,无家庭经营的10户,占总数的11.3%;2014年调查户家庭经营主业是种植业的有76户,占比86.36%,工业的2户,运输业的1户,商饮服务业的2户,分别占到总数的2.25%、1.12%、2.25%,无家庭经营的8户,占总数的8.9%;2015年调查户家庭经营主业是种植业的有73户,占比82.95%,工业的2户,运输业的1户,分别占总数的2.3%、1.1%,无家庭经营的12户,占总数的13.6%。

5.3 种植业内部以玉米种植为主

调查表明,2013年调查户51.53hm2耕地当中,玉米播种面积46.92hm2,占总数的91.01%;2014年调查户58.03hm2耕地当中,玉米播种面积52.55hm2,占总数的90.5%;2015年调查户49.73hm2耕地当中,玉米播种面积48.46hm2,占总数的97.45%。

调查表明,在本地或外出打工赚取工资性收入,多年来一直是镇安寨老百姓增收的重要途径。玉米种植用工相对较少。播种有点播机,667m2留苗3 000~4 000株可达到精量播种;除草可喷施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中耕松土可利用追肥器进行,秋天收获有玉米收割机。可以说,玉米种植从种到收都可以做到全程机械化作业,这种省工省时的特点,正适应了该村青壮年劳力在外打工,中老年人和妇女守家种地的就业特点。

放眼全村,2015年全村除锻造企业经营户16个、制粉企业经营户2个、药店经营户1个、餐饮业经营户5个、农业机械和工业电器修理户2个、小百货商店经营户12个、肉食店经营户2个、联通服务部经营户1个外,其他所有农户家庭经营都是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农作物播种面积428.93hm2,其中玉米播种面积379.87hm2,占到了总播种面积的88.56%。

这些面上的情况与调查户的情况基本一致。

6 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情况

6.1 干部数量基本稳定

2013年、2014年全村共有村干部8人,其中党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人数5人,实际人数8人;2015年全村共有村干部8人,其中党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人数5人,实际人数7人(一人兼任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6.2 村干部文化程度较高

2013年、2014年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6人,2015年为5人,均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6.3 干部年龄以46-60岁为主

2013年、2014年、2015年三年当中,这一年龄段的干部占总数的62.5%。

6.4 村政事务管理民主公开

多年来,该村一直实行村务政务财务公开,村委会设立政务、村务公开栏,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工作目标等重大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公布。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年终总结报告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公开监督制度等,财务支出实行“四签字三把关一盖章”制度,促进了民主管理。

该村社会治安良好,邻里和睦,村民整体素质较高,多年来从未发生各类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

7 村容村貌

镇安寨村村庄整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全省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

7.1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

近年来,村里硬化了村中街道25km,种植花卉1 500m2,栽植常青树500余株,安装路灯180盏,主街道全部达到了硬化、亮化、绿化;改建了占地6 600m2的文化大院,院内亭台楼阁,绿树掩映,文化站二楼新颖别致,矗立于大院中心,大院东西俩侧文化长廊有24间,内装名人书法字帖,大院广场全部硬化,两边花卉树木成荫,体育活动设施配套齐全。

7.2 农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村里规划开发了住宅小区,已有60户农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小二楼,新建富康小区,住宅楼2栋1.2万m2,100户,配套车库72个,门面房20间。到2015年,全村拥有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650户,占了全村总户数的64.4%,砖瓦结构房屋占到了34.5%,土坯房仅占1.1%,人均住房面积达30m2以上。

7.3 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村里划分卫生责任区24个,由党员干部担任责任人,进行监督检查。配备有清洁人员8名,每天负责清扫街道;规划了垃圾填埋场,配备了二辆垃圾车,每户配备了垃圾桶,每天早晨垃圾车定时收集垃圾,这一治理加上科学管理,使村容村貌彻底得到改观。

摘要:定襄县神山乡镇安寨村是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村,调查始于1986年至今已有31年。该村共有89个调查户,属抽样调查村。我们对该村2013年2015年社会经济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与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篇10

1杨家湾村基本情况

杨家湾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 距县城35公里, 111线国道穿村而过, 交通十分便利。共有18个村民组、505户、2025人。全村社会总面积2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25亩, 其中川平地1800亩、山地2125亩。农民主要以种植马铃薯和玉米为主。截至2009年10月份, 全村有牛存栏248头, 其中1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4户。辖区内主要有铁矿和金矿等矿产资源。2008年人均纯收入2230元。

1.1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杨家湾村共有党员54名, 村民小组18个, 村民代表43名。村支部书记王艳新, 村主任王玉生, 计生干事邓学华。村委会工作运转正常, 效率较高。定期召开村委会议和党员会议, 村“两委”成员精神面貌良好, 在群众中威信较高。坚持贯彻执行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 虚心接受群众监督, 使村里的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2产业发展情况杨家湾村境内有铁矿及金矿等矿产资源, 因受国际金融危机、铁粉价格低糜及缺少外来投资等因素影响, 铁矿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粮食作物主要有马铃薯、玉米, 经济作物以种植胡萝卜为主, 甘蓝、大白菜为辅。通过近几年乡、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蔬菜种植逐渐形成规模, 2010年引进外来客商进行土地合理流转, 现已签订承包合同1000亩, 建蔬菜种植示范园区一处, 全部用于种植胡萝卜, 这对该村种植结构的改善将产生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社会事业发展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杨家湾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111线国道贯穿大半个村, 另外几个组也有“村村通”工程, 有线电视、通讯信号、自来水实现全村覆盖。居民住宅绝大部分为砖瓦结构, 庭院卫生干净, 院子水泥硬化。家用电器基本普及, 好多家庭已购置电脑及家用轿车, 家庭年收入十万元以上户大量涌现。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有村卫生所1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农民参保率达90%以上。计生工作水平进步较大, 计划生育达到99%, 人口自然增长率稳步下降。

2杨家湾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通过调研走访, 了解到杨家湾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村集体经济薄弱, 财政支撑乏力, 干部想干事但缺乏资金保证, 集体经济整体素质不高, 结构单一, 全村无规模以上企业;公益事业体系不完善, 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适宜;社会稳定任务加重, 人民群众对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的状况日益关注。

3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

3.1交通优势杨家湾村位于乡中心地带, 东与内蒙赤峰市毗邻, 国道111线穿村而过, 交通十分便利。

3.2产业优势今后相当长时期内, 胡萝卜种植将是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和增长点。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外来资金为胡萝卜产业形成规模提供基础保障, 实现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互融。

3.3人力优势目前全村有2025口人, 具有劳动能力人口为三分之一以上, 劳动力十分充足, 且多数村民都有丰富的胡萝卜种植和销售经验, 人们的商品意识普遍较强。

4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措施

一是培养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经济要发展, 结构要调整, 人才是关键。立足职能, 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他们增收致富本领、依法办事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奔康致富的带头人, 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二是找准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 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区位和气候优势。在农业上今后相当长时期将继续向农业要效益, 着眼市场需求, 立足基础条件, 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做大做强胡萝卜产业。在稳定1000亩胡萝卜示范种植园区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做好“胡萝卜文章”, 提升胡萝卜生产的档次。积极外联, 优化发展环境, 鼓励客商建设冷库等胡萝卜产业配套设施, 为胡萝卜等蔬菜产业深加工选好路子,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工业上将等待国际金融形势好转, 铁粉价格上扬之机加大外联,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吸引外来客商合作开发我村铁矿资源, 增加集体收入。另外, 要有组织地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及培训力度, 提升他们的工作及服务能力, 促进劳动力就业, 带动农民增收。

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抢抓发展机遇, 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经济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创新招商模式, 拓展招商领域, 走出去、引进来, 认真梳理我村急需解决的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民生保障等问题, 加大外联力度, 除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外, 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 以上级投资、外来投资和农户投资为主体,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我村。

四是健全制度抓管理。认真执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制, 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党务公开, 加强民主管理, 建立健全村级资产和财务管理各项制度, 确保村集体资产安全完整及有效增值。同时, 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措施, 努力降低债务风险。

摘要:围场县杨家湾村位于杨家湾乡政府所在地, 距县城35公里, 共有18个村民组、505户、2025人。全村社会总面积25.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25亩, 其中川平地1800亩、山地2125亩。农民主要以种植马铃薯和玉米为主。截至2009年10月份, 全村有牛存栏248头, 其中1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4户。辖区内主要有铁矿和金矿等矿产资源。2008年人均纯收入2230元。为进一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 县委党校领导和教师组成调研组, 对杨家湾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篇11

视察组认为,蛟河市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强市富民和县域经济突破的重点,实行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全民创业的战略,不断扩张民营经济总量、优化民营经济结构,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蛟河市国民经济的主体、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为保障民营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蛟河市在制定政策优惠、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软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视察组同时也指出了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综合运用市场资源能力差、企业内在素质低等问题。为此,视察组建议:一是要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优化民营经济结构。要把握好项目攻关、项目包装、项目储备等重要环节,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突破点,举全市之力,合力攻关。二是要注重增强民营企业的内在素质,提高民营企业的运行质量,要在扶持现有规模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更新生产方式,拓宽营销渠道。鼓励企业横向联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尽快实现晋档升级,逐步由小群体、内向型和劳动密集型向集团化、外向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提高全市民营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王玉成 柴乃枫)

危难之时见真情

10月22日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顷刻间将76岁的贫困户刘云老人低矮破旧的平a房烧得面目全非。在初冬的寒风中,老人看着烧落了架的房子,看着散落在地上抢救出来所剩无几的东西,眼里含着泪水无奈的叨念着:“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房子烧了,这以后可让我怎么过啊!”

长春市人大绿园区第三小组的代表们得知了这一情况后非常着急,立即组织全组代表为刘云捐款、捐物。10月24日,组长王彦明带领三组的部分代表看望老人,并送去1000元慰问金和许多过冬的衣物、被褥等,并且与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同志一起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了老人的临时住所和重建烧毁房屋等问题。看看漆黑的断壁残垣,再看看身边的好心人,刘云老泪纵横,他紧紧抓着代表们的手说道:“这么多年来你们给了我太多的照顾,我老伴的病就是在你们的帮助下好起来的,在我最危难的时候又是你们帮我,要是没有你们我就得睡马路上了,你们真是人民的好代表啊!”

目前,刘云老人被烧毁的房屋已经开始重建,短期之内就可以入住了。(绿仁)

七年敬老献真情

杨德峰是集安市人大代表,喜利来蛋糕店的经理。别看他今年只有30岁,可在关心太王敬老院孤寡老人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他把爱的雨露洒在了老人们的心田。每到年节,他都带上慰问品去看望她们,在他的台历上还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个老人的生日,每当老人过生日,他都送去一个大蛋糕,老人们都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中秋节快到了,他又把第一批刚刚做好的二十多个品种的月饼亲自送到敬老院,老人们接到月饼,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篇12

1 发挥区域优势, 把支柱和特色产业调优、调精、调特

注重发挥区域优势, 着力把发展特色产业与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结合起来, 引导农民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把区域优势变为产业优势, 促进农民增收。在瓜菜生产上, 形成了以先锋、青年、大辛庄办事处为重点的西瓜生产基地;以康庄、代湾、魏湾镇为重点的大蒜生产基地;以刘垓子、老赵庄、尚店镇为重点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以先锋办事处、老赵庄、松林、金郝庄镇为重点的青椒、韭菜、芫荽生产基地;以各乡镇示范基地为重点的大棚黄瓜、茄子、西红柿生产基地和蔬菜销售集散地。

2 集中力量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 按照“确立主导产业, 实行区域布局, 依靠龙头带动, 发展规模经营”的思路, 坚持多层次、多所有制、多方式整体推进, 市、乡、村3级联动[1]。截至目前, 临清市共建成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26家, 较大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有32家, 带动种植基地5.33万hm2、养畜量28万头、养禽量360万只, 带动农户17.6万户。其中, 当地的济美酱园、裕邦禽业、卫河乳业、胡里庄葡萄酒厂、临清市生态农业技术开发实验场等13家重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下连基地4万hm2, 带动农户10万户, 有利地促进了农副产品销售加工增值, 带动了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原料林基地、畜牧养殖基地等六大基地建设。近年来, 临清市坚持大 (规模的、带动面大) 、高 (技术含量、附加值高) 、外 (外向型) 、新 (新产品) 、多 (多种组织形式) 的原则, 引进和建设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外向型的农产品龙头企业, 在资金、能源、技术等方面重点扶持, 在主要产业和产品上, 形成覆盖面较大、科技含量高的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群体[2,3]。

3 提高外向型农业的产品质量, 形成以无公害、优质化为主的产品结构

按照“科技兴农”、发展“市场农业”、“品牌农业”的思路,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4]。截至目前, 全市已建成各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0.43万hm2, 其中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0.21万hm2, 获批2个地级无公害示范区和4个包括中国水产品唯一的A级绿色食品“黄运牌”甲鱼在内的无公害品牌。与此同时, 还积极引进出口创汇的名优品种, 提高了经济作物、畜产品、水产品的品质和档次, 并在此基础上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当前, 全市先后引进国内优良品种100多个, 并在全市进行了推广, 如美国可瑞森无核葡萄品种, 种植面积逾333.33 hm2,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 加强市、镇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

注重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 市政府和各镇、办事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因地制宜, 相继建立了22个科技含量较高的示范园区, 引进推广了一批新品种, 发挥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如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 设计兴建500个标准大棚, 投资500万元, 逐步建成种苗繁育、技术推广、人才培训及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示范园[5]。各乡镇科技示范园功能也逐步完善, 档次逐步提高, 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大辛庄办事处投资120万元建设的干部示范基地和金郝庄镇占地40 hm2的科技示范园, 对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5 鼓励发展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农业模式, 无污染且经济效益显著, 被称为“绿色朝阳农业”。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形成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 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6,7,8]。观光农业园以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为主要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 引入市场销售情况好、人人爱吃的优特品种;种植品种则以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无公害产品为主。其经济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10倍。目前, 全市已建成3A级葡香园游览区、黄河故道森林地质公园、银杏大观园、百花园4处观光农业园。

6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临清市委、市政府把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期战略性任务来抓, 通过采取加大宣传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 完善监督考核制度, 健全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普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卫生知识、入厂常识等措施, 使众多的劳动就业者在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上有了明显提高, 促近了劳动力转移向多区域发展, 使农村劳动力由原来集中于种植业、水产、林果、农产品加工等传统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收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也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9]。目前, 全市外输务工人员10万余人, 向第二、三产业转移8万余人。

参考文献

[1]王丽.加快小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农家之友, 2010 (8) :18, 22.

[2]巴特尔.推进新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进程的思考[J].中国牧业通讯, 2010 (21) :16-19.

[3]武晓勤.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发展[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0 (9) :61-63.

[4]罗立东, 郑世禄.竹溪县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探讨[J].湖北农机化, 2010 (4) :20-22.

[5]利辛县加快发展规模工业经济的几点思考[J].安徽省情省力, 2010 (3) :41.

[6]张力越, 马俊.加快河南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 2010 (11) :130-132.

[7]李春生.郑州市城郊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03 (1) :22-23.

[8]胡正元, 王学增.发展河南省观光农业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 1996 (8) :15-16.

上一篇:视觉注意机制下一篇:俄罗斯教师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