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教师教育研究论文

2024-09-20

俄罗斯教师教育研究论文(精选12篇)

俄罗斯教师教育研究论文 篇1

一、俄罗斯民族教育的目的

民族教育属于文化教育的一部分,研究它有助于促进对民族心理的本质性认识,增长本民族的自我意识,民族教育使道德规范转化为一种社会态度、信仰和个人的素质。依托俄罗斯人非常重要的品质“责任心”和“谦虚”,民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品德培养的重视和人性尊严的养成。品德是不允许撒谎,善良,尊老爱幼,正义,内心坚定,不食言。尊严即保护防止产生胆怯,恐惧,屈辱的表现,必须对侮辱和侵犯行为做出相应的回应。特别需要关注和需要认真对待的是民族教育旨在父母对孩子德育方面的品质的培养,成年人是孩子的榜样基础。

民族教育的目的是形成“完人的理想”[1],它结合了多种多样的个性品质,包括勤奋、聪慧、诚信、仁爱、精神、勇气、强健的体魄、爱国主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二、俄罗斯民族教育的特点

(一)矛盾性

民族教育的特点首先要以理解两个主要群体的矛盾为前提。第一组即民族与教育的矛盾,教师应该懂得并熟练运用民族教育学的材料,把民族固有传统文化融汇至教育中。第二组即家庭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矛盾。要保障民族教育的发展,人们意识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的老师,他们是教育改进提高的源泉。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之相对应的要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加大,要重视家庭教育。

矛盾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分为客观矛盾和主观矛盾。客观矛盾长期存在并为民族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客观矛盾存在这样一些观点:第一,官方意识形态上的民族观念无法满足在教育学理论中关于这一问题的准备情况。第二,在民族认同中需要民族共同体样本,从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以满足他们因环境制约而逐渐减弱的民族心理。第三,不能满足民族教育的理论问题和现实中不断增长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体系中的运用。主观矛盾分为:第一,官方教育和民间传统具体的地域群体的矛盾。第二,德育的目的与民族传统文化帮助孩子中获得成绩。第三,教育内容与民族教育的区域特殊性的矛盾。主观矛盾和客观矛盾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任意性的。

(二)规律性

一些核心理念遍及民族教育的各个方面:民族教育的目的,内容,手段都是由民族心理和区域的特殊性决定的;提倡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人道的对待孩子;性别差异的教育;强调女性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在比较的视角上分析在俄罗斯民族教育的规律性,有三种形式表达:民族教育自觉规定目标规律、民族教育的内容规律、民族教育的规律性和实施。

民族教育自觉规定目标规律:民族教育处于客观的社会、经济、历史生活中,民族心理是由社会决定的,需要对正在成长的青年一代进行完整的人格和生活方式和族群文化的教育。

民族教育的内容规律:民族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是由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地区性的特点导致各民族文化传统存在差异。民族教育的内容在社会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合理要求对待儿童要实行人道主义。一个有价值的社会生活需要考虑民族教育尽可能多方面的个性特点。德,智,体全面教育孩子,人格特质的形成,都需依据民间教育的特点做一些准备工作。民族教育早期被人们所熟悉在于通过民族区域特有的劳动活动项目,以及年龄和个人的人格特质等。

民族教育的规律性和实施:民族教育得以存在的前提是具有有价值的教育环境,包括把儿童、青少年学生纳入到工作活动协同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学会生活并且教育孩子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民族教育之所以能够顺利的发展原因在于肯定了家庭在这一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民族教育通过对孩子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在其认知情感和价值动机领域的干预,以此达到民族教育培养“完人”的目的,充分使正在成长的青年一代加深对本民族生活环境的认识和民族精神的热爱。

三、俄罗斯民族教育的意义

俄罗斯民族教育的道德观念核心是“人道”和“慈善”,它们是由俄罗斯人信仰的善良和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造成的。“人道主义相信人具有的无限可能性。人的能力的提高,对自由的需求和尊严的保护,人类对幸福的向往及获取利益的满意度”。[2]对人有爱、仁慈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保障。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民族教育主张要人道的对待儿童,保护儿童,只有这样少年儿童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成为国家进步和民族团结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Г.Н.Волков.Этнопедагогика чувашского народа.Чебоксары,1966.

[2]В.А.Николаев.Ведущие положения этнопедагогики.Педагогика.2013,C.41-49.

俄罗斯教师教育研究论文 篇2

来源:光明日报

俄罗斯一向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是最早把爱国主义教育写入国家教育法规中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俄政府加大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开设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法律等课程、举办各种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俄政府于2001年公布了《2001-2005年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纲要》。据此,俄国防部、文化部、教育部等12个部委具体负责落实这一纲要,组织国内专家编写了相关教材,承办了上百场全国性活动。2005年7月11日,俄罗斯又公布了《2006-2010年爱国主义教育纲要》,指导国内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记者发现,该《纲要》的附件以表格形式,详细列举了活动的具体内容。表格共分5大类:活动细目、执行单位、执行日期、政府资金支持、具体数额和预期结果。《纲要》规定,2006年至2010年期间举办近400多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实施该纲要政府需要投入6.69亿卢布,其中联邦财政拨款4.06亿卢布,其余由地方财政和军事爱国主义团体支出。

苏联时期,国家就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度忽视了爱国主义教育,许多年轻人甚至搞不清楚哪一天是建军节,哪一天是卫国战争胜利日。2000年,俄社会舆论基金会等咨询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89%被访者对俄国内缺乏爱国主义教育不满,82%的年轻人认为必须恢复苏联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几年前,莫斯科大学、俄人文大学和俄教育科学院组织联合调查后发现,只有不到一成的人为俄罗斯的历史感到骄傲。很多俄学者曾悲观地认为,苏联时期提倡的爱国主义不为大众接受,俄民族一贯崇尚的爱国主义的深厚历史根基已经受到了严重侵蚀。

针对俄国内外现实存在的为纳粹平反并改写二战历史的企图,俄政府通过研讨会、电视辩论、出版书籍、发表文章等形式,主动而有说服力地宣传苏联军民在二战中的重大贡献,还历史本来面目,从而引导人们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坚定热爱祖国、建设国家的决心和信心。

从近年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和教训中,俄政府认识到,爱国者不是天生的,必须注重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没有有计划地落实和整体协调,没有物质和精神的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就无从谈起。

课外、校外活动也是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如通过军训、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召开大型校际运动会、参观博物馆和纪念馆等措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如俯首山胜利广场上的卫国战争纪念馆等都有定期免费开放日,供学生和新入伍士兵参观。俄政府自2005年2月开始通过专门的军事频道,每天播出18个小时的军事和爱国教育节目。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中央,鼓励老师上爱国课,用提供或增加奖学金等方法鼓励学生加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意识。

几年前,莫斯科友谊大学编纂了一套名为《祖国知识课程》的教程,包括俄国史、俄语、俄哲学史和俄文学史等四部分。教材采用对话形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青少年了解祖国,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同时注重发挥各门功课爱国主义教育的互相渗透作用,通过开设这些课程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多数学生表示,“我们的国家确有可骄傲之处,我们的祖先保持和发扬了俄罗斯的尊严和精神财富,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俄罗斯的师范教育 篇3

俄罗斯联邦政府依然保持着前苏联时期重视师范教育的传统,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加强师范教育的发展。

1993年俄联邦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与教育部联合召开会议,就师资培养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提出了以个性为本的师范教育构想,并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等问题作出了相关规定。《俄联邦教育法》颁布之后,教师的工资标准进入了法律规定的程序,随后在《俄罗斯联邦教育发展纲要》(2000年)中更明确地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此后,俄罗斯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国家级政策文件。2000年的《俄罗斯联邦国民教育要义》指出了国家在师资培养方面的职责,如吸引有才干的人进入师范教育系统、保证师范教育系统资金的供给。同年的《2001-2010年教师教育发展纲要》则为新世纪俄罗斯师范教育的发展确定了目标,明确指出师范教育在俄联邦教育系统中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俄罗斯的师范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教育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俄罗斯教育发展的瓶颈,在师范教育领域也同样不可避免。

由于俄罗斯经济下滑,国家和地方教育拨款不足,教育机构经费短缺,教育技术设备更新缓慢,教师工资不能足额发放,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提高教师地位和保证待遇,成为俄罗斯教育制度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很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因就业后工资极低而选择继续读研究生(特别是女大学生),或另寻其他职业,甚至待业。据调查,现在俄罗斯每年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中仅有40%从事教师职业,名牌师范大学的比例则更低。俄联邦教育和科学部据此数据,同时考虑到人口下降、生源减少等因素,于2007年2月提出缩减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数量的建议,官方接受了这一观点并予以通过,但一些专家对此持反对态度。

另一方面,原来在俄罗斯接受高等教育是完全免费的,现在,《俄联邦教育法》规定在通过考试竞争的前提下,公民享有免费接受第一次高等教育的权利。也就是说,考试分数不够,就得掏钱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如此一来,高等师范院校显出了优势。因为绝大多数师范院校的传统师范类专业仍保留着免费教育制度,因此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和入学竞争都很大。另外,俄罗斯的教师的培养不仅由师范院校承担,一些专业学院和少数的综合大学也增设了师范类专业。

《俄联邦教育法》规定的国家保证每年拨出的教育经费不少于国民收入的10%,实际上只能兑现一半左右(4.8%-5.4%),靠吃“皇粮”根本不够。目前,俄罗斯师范教育机构的经费来源和其他教育机构一样,是多渠道获得:国家财政预算、地方财政部分拨付、学校自筹、接受赞助,等等。

为吸引更多的人从事教师职业,俄罗斯借鉴中国的教育贷款制度,由国家向师范院校的学生发放贷款。并进一步规定,如果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其贷款由国家支付,否则自己偿还。但是,因为银行担心还贷问题,政策尚未落实。2006年8月,政府对于教育和科学部所倡议的国家支持教育贷款纲要的方案表示支持,计划于2007年至2010年间试行该方案。另外,为吸引更多男大学生从事教师职业,政府还计划对选择教师职业的男大学生实行毕业后免服兵役的优待。

2000年以后,俄罗斯经济开始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为增加教育投入提供了条件。

俄罗斯生态教育模式研究 篇4

一、生态教育及生态教育模式的内涵

俄罗斯学者 Г. Н. Карона 把生态教育定义为“教育、培养和发展人的连续过程,为教学指明了方向,给教学目标和课外活动提供了标准,保证人对周围环境的责任意识”[1]。还有的俄罗斯学者把生态教育分为狭义和广义: “狭义的生态教育是指把生态知识和技能相结合而形成的教育部分( 环节) ,广义的生态教育指的是协调个人、社会和环境相互关系的教育过程。”[2]许多研究者认为对于生态教育的研究应该止于教学模式,模式———最初的概念是模型、范式等,并且这个概念,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科研协会上占主导地位[3]。苏联学者瓦托夫斯基在《模型》一书中这样写道: “我不把模型狭窄地理解为仅仅是对现有事物模仿或某个未来事物的雏形,我把模型的含义加以扩展,认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实体,更为重要的是一种行动方式,它不仅提出未来的某个科学目的,而且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手段。”[4]在这种意义上理解,模式是根据实践需要和一定的科学原理设计和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新行为,是主体的某种创造性构思。由此看来,“生态教育模式在生态学领域是塑造生态文化、对自然环境予以保护和关心,在教学上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实践中获得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生态理论的掌握和学生之间的交流”[5]。因此,综合俄罗斯学者的观点,生态学的可持续性与协调性对教育研究有很强的适切性,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教育系统,都有共同遵循的生态学原则,生态思维模式也贴近教育形态。

二、俄罗斯的生态教育模式的争论

目前,俄罗斯的生态教育模式大致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人类中心模式,即人处于自然的中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生态教育内容的主宰,其表现如下: 首先,“除遗传外,人们还有文化继承,这是人高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主要因素”[6];其次,社会和文化是比周围环境更重要的因素,人是生活在社会中,而不是自然情境中; 再次,技术和社会进步永无止境,所有的社会问题也都有自己的解决原则。人类中心模式限制了创造性,使生态学概念的运用变得狭隘。整体上以个人和社会发展为目的,这样可能阻碍全世界的持续稳定,无论在生态教育内容还是在学术上都表现了霸权主义,它把教学和教学以外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强加在固定的内容上。

第二种是生态中心模式,生态中心模式揭示了自然价值的完整性、伦理性和确定性,强调人和社会对所表现出的生活现象予以同情、珍爱和责任态度的必要性,不仅为建立新的生态伦理学提供依据,也为把道德观点带入所研究问题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表现如下: 一是生态的合理性,反对人与自然的脱离; 二是把享有充分权利的主体与相互作用的自然客体理解为伙伴; 三是强调自然相互作用的实用性与非实用性平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优化“人—自然—社会”的关系。

那么,人类中心模式和生态中心模式到底是什么呢? 有什么样的关系? 怎样区分人类中心模式和生态中心模式? 对此,通过阅读文献,笔者经过梳理把人类中心模式和生态中心模式的存在标志做简单的比较: 第一,人类中心模式将人及其各种物质和精神需要置于中心地位,认为地球是人类存在的自然环境; 生态中心模式承认所有生物的存在具有相等的生态价值,认为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第二,人类中心模式论证了利用和保护周围环境的管理特点,认为技术和管理决策的采用能够充分地解决生态问题,认为当今市场和政治体制的调整,对于解决现存的和禁止新的生态危机产生的问题已足够,经济发展也缓和了生态危机; 生态中心模式将周围环境作为自然和历史文化的体系来理解和生态观点,宣传生态学上可接受的技术,承认自然的权利、自我控制力和地方控制力,认为周围环境的稳固发展唯一的问题就是优质的发展先于数量的增长。第三,人类中心模式在论证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具有一致性、不完整性和鼓励性,在分析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和离散性,在整体上具有刺激竞赛和比赛的作用; 生态中心模式在论证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分析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在整体上具有促进互相援助和合作的作用。第四,人类中心模式在分析所确立原则和命令上具有超依附性,阻碍自我引导、自我发展、自我控制和其他保持独立个性的因素的形成,将自然环境的弱点和不足引入其中,在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上易造成狭隘的实用主义哲学视角; 生态中心模式在分析所确立原则和命令以外具有独立性,能促进自我引导、自我发展、自我控制和其他独立个性因素的形成,可以保证自然环境的稳定和稳健的发展,在环境的保护和发展问题上形成了宽泛的伦理性、方向性观点。

从人类中心模式和生态中心模式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态中心模式要达到的目的是周围环境的稳固发展、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保证自然环境的稳定,但是,生态中心模式,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的变革中却孤立地发展。一直以来,人类中心模式居于统治地位,把生态中心模式视为社会变革的一部分,视为迅猛发展的当代人文和生态伦理学的一部分,视为导致当代经济效益降低的原因,原则上又被视为是新的教育模式,机械地与传统教学复杂保守的实践相适应,以至于阻碍了生态中心模式的发展。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教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人类中心模式和生态中心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体现的呢? 对此,笔者对俄罗斯人类中心模式和生态中心模式在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中的表现进行比较。

在教学目标上,人类中心模式强调知识、能力和技巧的传播,而生态中心模式强调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类中心模式强调以传统的教育理论为依据,而生态中心模式强调以发展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在教学形式上,人类中心模式是由教师控制下的说教教学,而生态中心模式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合作交流为基础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人类中心模式主要是图解教学占主导教学方法和风格被限定了范围,而生态中心模式主要是探讨问题性教学,动手实践占优势,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授课风格和方法开辟了新的领域。在教学内容上,人类中心模式被限制在条条框框和固定的大纲中,只研究社会和自然的“客观”问题,避免有争论的问题,而生态中心模式规定教育的内容为不同形式的组分并且包括道德价值,在地方、民族以及全球的范围内研究无定论问题的相互关系、政治和经济问题的交互作用、所研究的问题与个人选择以及责任的关系。

从人类中心模式和生态中心模式在教学方面的关系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态中心的生态教育模式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教育理论的发展为依据,它不仅要求对全社会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更加要从根本上革新人们的思想观念,树立生态整体观、和谐观,而人类中心的生态教育则适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在看来有一定的狭隘性和局限性。生态中心模式在广泛的社会意识和大量的实践中证明: 没有完善的哲学、方法论和社会教育体系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基于对世界、人与自然,生态伦理学系统化理解上的生态中心模式,完全证明了生态知识的学术价值,而且这一模式强调一个事实,那就是生态知识越广泛地向社会推广,就保护环境而言,越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虽然已有的生态教育模式已经粗略地指出教育的本质、目的、任务、主导思想以及战略和发展计划,而且还有大量政论和参考书存在,但是机械地用所给的理论材料来理解仍然略显薄弱[7]。此外,教育领域也形成了创造、保护教育生态环境的一个客观难题,许多教育的理论需要方法论的指导,教育的基础建立在辩证的唯物论和方法论之上[8]。然而,教育的方法论观点还没有独立出来[9],因此,现在迫切需要对教育和教育以外的涉及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进行方法论的系统分析。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世界教育文化领域中,许多人企图准确地确定生态教育的本质,但都未能找寻到完整的定义,因为很难选择一个既能最佳地贴近人的兴趣和实际,又能反映全球客观规律的定义,如果给生态教育精确定义,就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实现的重要问题。但是,生态教育是解决人、自然、社会和文化之间关系问题的一种教育却是不容置疑的,而且生态教育也为道德观点的引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生态教育的研究以及优化已成为开启保护自然以及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钥匙,这就为生态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俄罗斯生态教育模式的构建

目前,生态中心模式被大家广泛认可,深入研究,不断扩展,俄罗斯学者认为,生态教育是以环境教育的发展为基础的。结合当今教育教学的特点,生态中心模式是一个关于周围环境、通过周围环境和为了周围环境的立体发展、动态的教育模式。

第一,“关于周围环境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认知体系( 形成世界观、理解力、表象等等) ,是将环境作为完整的系统,作为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理论与技能的实践总和,影响着环保意识,价值体系等方面,还涉及生态学、非生物学、人类学和社会学,这几个组成部分被称作认知信息。因此,俄罗斯从幼儿园( 含家庭教育、有教学参考书及练习册) 、小学1 年级到中学10( 11) 年级、大学低年级实施持续生态学教育。除课程内容、作业、实验以外,一些生态学教学项目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生态学已成为高考科目之一[10]。

第二,“通过周围环境的教育”,是把自然当成实施环境教育的材料来源及作为探究和发现的媒介,用独特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为核心,逐步将其应用到学生的实践领域。这是一种自然教育法,注重培养自然感悟能力,这种教育把受教育者作为环境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美学情感,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唤醒他们的生态伦理良知,培养人健全发展的自然性,让受教育者接触自然环境、亲近动植物,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三,“为了周围环境的教育”,是生态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指挥着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增强对自然界的关注并树立责任意识,在不改变每个人以及整个社会本性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独特的创造意识,强调让学习者亲自参与有关环境问题的调查、实验、分析及解决方案的设计等实际研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者自觉地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到生态实践活动中去,全身心地钻研自己所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亲身体验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它超越了知识和技能范畴,其目标是培养正确的环境态度和价值观。

四、启示

生态教育被看作为了优化使用和保护自然的重要途径,也是所在地区、所属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俄罗斯的生态教育模式结合了教学的实践,主要说明生态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意义,“生态教育”理念的核心与灵魂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生态的环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对生态教育的研究起步也比较晚,还有些人为了发展经济和追求眼前的利益,出现以不惜牺牲生态为代价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习俄罗斯的生态教育模式,但也不能完全照搬俄罗斯的生态教育模式,要在学习俄罗斯生态教育模式的同时构建自己的生态教育模式,整合生态教育模式中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来建构我国的生态教育模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成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使我国早日走上绿色道路,走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着重强调我国要建成生态文明社会。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强生态教育。俄罗斯的生态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完整的体系,俄罗斯的生态教育模式不断科学化、系统化。文章从研究俄罗斯生态教育及生态教育模式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生态教育模式中的人类中心和生态中心两种模式,进而得出生态教育中的生态中心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俄罗斯生态教育及生态教育模式可以给我国的生态文明社会一些启示。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国际教育中心 篇5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国际教育中心

教学分为以下几部分:

★ 初级俄语教研室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该教研室教学大纲以对准备进入莫大各系继续深造学习的外国人进行俄罗斯文学及专业语言方面的培训为目的。教研室专门从事俄语初级阶段的教学,针对外国学生制订教学方法、教学计划,编写俄语教材与参考书。

★ 俄语提高与实践教研室

该教研室主要教授俄语水平较高的外国学生,旨在俄语实践中提高学生俄语口语水平,以及在俄语实践中取得理论知识。教研室同时开设外国俄语教师水平提高课程。

★ 文科教研室

该教研室老师主要讲授俄罗斯历史并组织有关的课堂讨论,俄罗斯古典及现代文学、经济及政治地理,现代俄罗斯政治经济状况及基础经济学。同时培训准备进入莫大文科系深造的学生。

★ 理科教研室

教研室为准备进入莫大理科系深造的学生讲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课程。

★ 新教法实验室

实验室制定新的对外国人学俄语有极大帮助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俄语课程,尤其是强化教学方法。

★ 信息技术教学实验室

实验室从事计算机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开设计算机教学课程并进行语言测试。

在中心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视听设备和计算机教学方法。配置有内部电视教学系统、图书馆、语音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其中包括大量的文学、科普、电影和计算机教学材料。

中心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要求相应的制定适合于个人的教学计,达到预期的俄语水平或在结束预备培训后可以进入各科系顺利的进行专业学习。

国际教育中心结业后,学生可直接进入相应教研室,实验室进行本科课程学习或攻读学位,进修和研究工作等。

莫大国际教育中心与世界各地众多的教育机构有着广泛的联系并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学习计划

预科培训

这是为进入莫大各系继续攻读学士、硕士、副博士学位所做的培训。这是一套完整的教学大纲,包括俄罗斯文学实用课程,俄语专业课及专业课的预备课程。该大纲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在专业课程上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的技能,使学生能听课、记笔记、参加课堂讨论及实习、参加专业课题的谈话和辩论、阅读课本和科学著作、完成书面作业。

课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按自行编制的教材授课。

在学习期间中心向学生介绍莫大各系情况,组织学生与各系行政部门领导会面,参观课堂,向领导老师咨询等。

中心俄语班每班不超过8人,为将来入系而设置的专业课班不超过16人,每周5天课,每天6-8学时。

学习为期一年,学期结束时学生必须通过俄语及专业课考试。顺利通过考试者颁发毕业证书,允许他们在自己选择的专业里继续入系学习。

俄语实践

俄语实践课程接受不同俄语程度的外国学生,学时可以是全学年(9月—6月),或夏季班(6月—8月)。最低时限是4周。

学生入学后先进行俄语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和学习时间对学生进行分班,一般一个班3-6人。

度为目的。

教学以提高阅读、听力、书写、正确发音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俄语语法,扩大词汇及提高口语熟练程

在课堂上使用以下教学方式:扮演角色,双人合作,讨论阅读过的课文、看过的电影、电视教材;写文章和转述文章,完成专门的作业,如扩大词汇量,正确熟练地使用语法及语法结构练习;使用语音室和计算机教学设备。

根据学生的俄语水平和学习时限决定语言教学难度。本中心为初学俄语者或程度不高者提供完整的教学计划,包括每周28个学时的俄语课程(5学时)。

对于有较高俄语水平的学生提供以下选择: 完整的计划,包含24小时的俄语课(4天)加4小时俄罗斯文学课和地理(1天)。

简化的计划,包含18小时的俄语课(3天)。

在特别的情况下,可以组织最少学时为18小时的个人课程,课程安排也考虑学生在专业及其他知识方面的需要和兴趣。

根据学生的愿望和要求,为希望运用俄语进行专业活动的学生开办专门的课程。

本中心同时提供外国俄语教师的实习,实习课程主要是俄语语法的理论问题,外国人学习俄语的教授方法,最主要的是怎样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语言习惯。

旅游及学习计划

在本中心学习意味着同时了解俄罗斯历史,文化及民族特色.中心的学生可获得音乐会、戏院、舞会的入场券,本中心组织参观历史和文学博物馆、艺术展览,到莫斯科及近郊旅游,甚至到俄罗斯其他城市进行游览。

俄罗斯将制订教师专业标准 篇6

“过去几年里,国家在提升教师地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将在未来几年继续贯彻这一方针。我们必须确保教师能拿到体面的工资,让他们能够体面地生活;但对教师也需有相应的要求,我们将制订教师专业标准。”利瓦诺夫强调,应让更多年轻教师到学校工作,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因为当今的教师教育水平跟我们预期的还有一定差距。

利瓦诺夫认为,教师专业标准将会解决这一问题。此外,他还透露,在师范教育方面,教科部计划采取更全面的措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推出师范教育‘现代化工程’”。据利瓦诺夫介绍,俄罗斯需要建立一个“支持教育工作者退休的机制”,因为常有很多青年教师愿意到学校工作,但学校却没有空缺岗位。

利瓦诺夫指出,目前的师范院校也存在问题。例如,有的师范院校教学质量很高,但也存在一些考生根本不愿意报考的教育水平较低的师范院校。所以,政府需要在“现代化工程”框架内对现有的师范院校进行优化重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之后,未来的教师培养工作将主要依靠那些教学质量高的师范院校或符合相关标准的综合性院校。

俄罗斯教师教育研究论文 篇7

一、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外部评估体系

从苏联解体迄今, 俄罗斯已经确立了全新的高等教育质量外部评估体系, 关于该体系的架构, 有学者从其全貌出发, 指出该体系由国家对高校的认可、评定与国家鉴定构成, 外部评估体系是针对高校整体而言, 这方面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外部评估的组织机构、评估程序、评估指标、效果等方面。

(一) 关于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组织机构的研究

为开展高教质量评估活动, 俄罗斯联邦教育部组建了鉴定委员会、认可、评定、鉴定司、国家督导司、国家鉴定中心及数据库等机构。Е.Геворкян指出, 认可、评定与鉴定司负责审查高校的认可、评定与鉴定申请, 实施教育质量评估活动, 颁发教育活动许可证和国家鉴定证明[1];鉴定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对高校教育质量及完成国家教育标准的情况进行检查;对通过国家鉴定的高校, 其教育质量与国家教育标准要求的相符情况进行检查等[2];国家督导司负责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定, 信息保障工作由国家鉴定中心与数据库负责, 目的是对国家鉴定指标的有效性以及整个教育体系的效能进行研究。

(二) 关于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程序的研究

自1992年《俄罗斯教育法》颁布以后, 俄罗斯开始推行全新的高校评估模式。有学者指出, 以2000年为分界点, 此前俄罗斯将高校评估分为认可、评定与鉴定等三个连续步骤———不获得认可, 则不能办学;评定未通过, 不能获得鉴定;不通过鉴定, 就不能获得一定的国家地位 (类型与类别) , 无权向学生发放国家统一样式的毕业证书, 不能享受中央财政拨款和其他优惠。为简化其程序, 从2000年起俄罗斯开始实行高校综合评估, 对已获得办学许可证、实施人才培养三年以上的国立与非国立高校进行连续的再次认可、评定与国家鉴定。

(三) 关于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的研究

有学者从高校分类的角度, 梳理出俄罗斯三类高校———大学、专业大学与学院的划分指标, 指出三类院校可区分性指标包括基本教育大纲的连续性、人才培养结构、科研人员结构、科研、方法工作等5项。В.Шадриков主要介绍了高校鉴定指标, 梳理了不同类别高校的认证标准与获得鉴定结论的方法, 简要阐释了目前通过国家鉴定的高校状况[3]。

从质量的内涵出发, 有学者将高教质量指标分为四项[4]:一是教育大纲、专业及培养方向;二是学生培养质量;三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包括应届中学毕业生质量、师资、教育大纲和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标准、教育技术、科研、物质———技术基础与财政保障、教育质量的管理;四是对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价。

(四) 关于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效果的研究

关于高校的认可效果, 有学者指出, 对于高校的评定结果, 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只是评定政策文本存在一定问题, 表现在:联邦主体在研制标准时未考虑地区的特点, 未明确评定委员会的工作程序、期限、评定形式、程序、标准与评定酬劳以及不同类型、类别院校的平均指标;从高校鉴定结果看, 有学者指出, 在国家鉴定中心数据库的1200所高校中有79%的高校通过了鉴定, 21%的高校未通过, 并以古典大学、技术大学和专业大学为例, 从有学位和学衔教师的比例、教授和科学博士的比例、每百名有学位和学衔教师出版的专著、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数量、每百名学生中的研究生比例、教师人均经费、学校人员人均研究经费、外来经费等指标, 梳理了这三类高校鉴定指标的最低标准与平均值, 认为鉴定有利于高校更名规范化, 区分不同类别高校的质量水平[5]。

二、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内部评估体系

关于内部评估体系的研究成果体现在高校自评、对应届中学毕业生的评价、学生知识评价与教学过程评价等方面。

(一) 关于高校自评的研究

有学者从政策分析的视角指出, 自评是高校评定的首要步骤, 旨在考察高校对外部评定的已有基础与现状, 发展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检查体系。自评指标囊括学校的组织—管理文件、人才培养结构、内容、质量、管理结构、教学组织、学生质量检查体系、人员保障、教学方法、图书信息保障、科研质量、物质基础等12项。

(二) 关于应届中学毕业生评价的研究

有学者指出, 在2001年以前是依据其大学前教育结果与大学入学考试成绩来评价应届中学毕业生, 此后为保证大学入学考试的公平性, 俄罗斯以国家统一考试来考察应届中学毕业生的质量, 但作为中学毕业考试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双重证明, 国家统一考试能否为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带来积极的影响, 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三) 关于学生知识评价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 学生知识评价包括日常性检查和总结性检查两种形式, 常用的方式是作业检查、考察和考试, 后者较为重要。当前, 俄罗斯高校学生知识评价正向系数排名和累积评价的方向发展, 这是与每所高校教师的资质水平相关的。

(四) 关于教学过程评价的研究

有学者运用个案研究法, 以俄罗斯民族贸易学院为例, 阐述了其教学过程评价的11项指标[6]:定期评价;课程、教学大纲、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教育标准;符合教育大纲的目的与任务;教育大纲要有深度;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具备教学过程质量评价体系;依据系数排名进行评价;具有提升师资质量的体系;设立硕士班、研究生班制度;毕业生与受雇的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对应届生入学考试提出高水平的知识要求。

三、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特点与前景

有学者认为, 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特点为评估活动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国家主导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将评估结果与国家政策保证相联系。

有学者认为, 现有的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不能完全保障学生获得的就是高质量的教育;外部评估程序比较烦琐, 要尝试构建独立于教育管理机关的教育质量评定体系[7], 从而获得不同类别高校 (大学、专业大学、学院) 教育质量的真实信息。

关于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前景, Е.Геворкян指出, 俄罗斯高教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是研制教育大纲的评价方法、整个欧洲互认的高教标准和鉴定指标及对俄罗斯境内外国高等学校的评估[8]。也有的学者指出, 俄罗斯将重视对高教质量保证机构的监控, 进一步优化高教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形成与高教多样化相适应的标准体系, 拓宽高教质量保障的范围, 积极开展高教质量保障的国际合作。

综上所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问题的研究多为定性或定量研究, 且大多是从评价的角度或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来阐述高教质量评估问题, 缺少对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元评价研究, 因此, 笔者认为应尝试从政策过程模型的理论视角来对其发展走向进行研究, 期望从这一角度填补已有研究的不足与缺失。

参考文献

[1][8]Геворкян Е., Мотова Г., Навовнов В.Развитие системы аккредитации высшего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 Россий 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Высшее образо в аниев России.2004.№1.c.26-27.

[2]Обутверждении Положения об Аккредитационной коллегии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Бюллетень Мин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оссии.2003.№12.c.13-14.

[3]Шадриков В., Геворкян Е., Наводнов В., Мотова Г., 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ий М.О показателях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аккредитации вузов.Высше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в России.2001.№2.c.18.

[4][6]Плаксий С. И.Качество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Москва, 2003.c.390, 403-404.

[5]孙明娟.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11:118.

俄罗斯教师教育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俄罗斯,保定市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国家产业现代化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1]。位于河北省中部的保定市, 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市, 就业压力很大, 如何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 打造京南近海“保定培养”品牌的职业人才名市, 是保定市政府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一、保定市职业教育现状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 辖25个县 (市、区) , 面积2.2万平方公里, 人口1千1百万。近年来保定市经济迅速发展, 产业结构处于调整时期, 经济建设急需大量高质量人才。保定市政府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对本市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性, 十分重视职业教育, 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设。早在2003年, 保定市就制定了《保定市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2005年, 建立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06年, 出台了《保定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市人大、市政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落实《职业教育法》的执法督导检查, 市委、市政府对全市职业教育的先进个人与单位进行表彰, 充分体现出保定市对发展保定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并有力推动了全市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3]。保定市政府切实执行《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对职业教育实施财政倾斜政策, 加大对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 据市教育局资料统计, “十五”期间, 全市用于职业教育的资金达10.5亿元, 其中8.81亿元用于新建、改、扩校舍52.77万平方米, 仅2002-2004年, 全市累计对职业教育投入就达4.91亿元, 新建学校建筑面积45.67万平方米;2007-2008年, 全市对职业教育投入3.19亿元, 新建校舍23.6万平方米;2009年争取省级实训基地建设补助经费550万元, 国家投资1350万元。在国家与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 全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目前, 保定市辖区共有各类职业院校95所, 在校生22.3万人。其中, 高等职业院校5所 (国办4所、民办1所) , 在校生2.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0所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7所, 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7所) , 在校生20.1万人[2]。2005—2008年保定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连年扩大, 2005年5.3万, 2006年6.3万, 2007年6.9万, 2008年7.3万, 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招生数量略有下降, 但仍然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招生6.8万人。设置了13大类68个专业, 初步形成汽车制造与维修、数控、钳工、机电、建筑、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等骨干特色专业[4]。

二、保定市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 保定市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阻碍其前进的步伐。

第一、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保定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人才培养缺乏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据保定市统计局资料, 保定市国民经济持生产总值2005年完成1300亿元, 2006年完成1199.96亿元, 2007年实现1375.2亿元, 2008年达到1580.9亿元, 2009年上半年已达820.6亿元。其中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业、纺织服装业发展三大产业发展迅速, 已成为支撑保定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生产第一线所需的实用型技术工人和高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技能型人才。但目前保定市的职业教育培养结构, 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不能及时培养出符合保定市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第二、职业教育资源利用还不均衡

职业教育资源利用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资金、设备与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三个方面。

1、职业教育资金方面。

职业院校的发展建设只有依托雄厚的资金才能够得以实现。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 保定市也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发展职业教育, 但市内需要资金支持的职业院校还很多, 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2、设备、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学生成为掌握一门技术的人员, 因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 这就需要职业院校拥有机械设备等技术设施;为使学生能获得工作实践经验, 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必不可少。但这些涉及培养合格学生的硬件条件并不是市里每所职业院校都能按需拥有的, 资金实力较强的职业院校建设得多些, 而其他职业院校则较少。

3、师资队伍方面。

职业院校中师资队伍结构不能适应中、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有实战经验的优秀教师缺乏, 专业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师资队伍不稳的情况。

第三、职业教育缺乏国际竞争力

目前保定市尚未引进一家国外职业教育机构, 与国外职业教育机构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职业教育还缺乏培养国际型人才的紧迫感, 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 人才培养缺乏国际竞争力。

三、借鉴俄罗斯职业教育经验解决保定市职业教育中主要问题的应对策略

俄罗斯是教育大国, 教学水平之高世界闻名, 其职业教育历史悠久, 并取得了不少成效。俄罗斯成功应用的职业教育策略对保定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下面就根据保定市具体的职业教育情况, 借鉴俄罗斯的职业教育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1、职业教育的集团化

“校企合作”一直是俄罗斯职业教育体系的标志特征, 近几年这种合作出现了一种新模式—行业职教集团。行业职教集团是以行业为基础联系从初等到高等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以及相关机构、互益性机构组成的联合体, 面向劳动市场和企业主的需求来培养职业人员。[5]在行业职教集团中职业院校实现与企业的合作, “企业主决定教什么, 教育部决定如何教, 职业教育体系决定教出什么样的人”[6]。行业职教集团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城市内, 而且冲破地域束缚, 在跨市、州、共和国层次上以行业为基础搭建平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联合办学, 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专业、委派企业专家执教, 组织教师培训, 把课堂搬到车间, 在劳动中实践理论,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积累工作经验。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使各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实现共赢, 学校为企业、行业培养专业对口的人员, 企业、行业接收到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所需要的职工。职业教育集团这种教育模式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分配、整合利用。

保定市经过多年的积淀, 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产业集群, 如汽车制造、新能源 (风能、太阳能) 设备制造、电力设备制造、高阳纺织、容城服装、白沟箱包、蠡县毛纺织、蠡县皮毛皮革、清苑县有色金属、徐水县吊索具、定兴县汽车及零部件、曲阳雕刻、顺平肠衣、唐县铸造、定州体育器材、安国中药、雄县塑料包装等产业集群[7]。可以借鉴俄罗斯行业职教集团的方式, 充分依托保定市企业、行业、产业集团的优势, 统筹社会资源, 大力发展集团办学。在市内、县域、省内、国内甚至国际上成立多个职业教育集团, 有针对性的培养各产业集团所需的职业人才, 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各自的优势, 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办学水平。满足本市、本省、京、津、国内、国际的职业人才需求, 为本市、本省、京、津的经济发展服务, 向国内各省市乃至国际输送“保定培养”的合格人才。

2、职业教育的创新性教育

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创新性教育是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人才的基础。俄罗斯政府为鼓励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于2006年开始筹备2007年首次举办名为“实行创新性教学计划的初等和中等职业学校竞赛”的创新竞赛。在参赛条件中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情况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标准。当时有266所初等、中等职业学校参赛, 其中76所胜出, 从国家预算中获得18亿卢布的资金支持, 用于购置现代化的教学实验、生产仪器设备, 保障学校实行创新性教育计划。这项赛事是俄罗斯促进初、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说明“鼓励创新, 倡导合作”是俄罗斯职业教育的重要政策取向。[8]俄罗斯以创新竞赛的方式激励职业院校进行创新性教育、促进校企结合, 提供资金用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 提高教职员工职业技能, 使职业院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新竞赛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提高创新意识的热情, 而且引起学校对创新性教育的高度重视,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保定市政府也可以举办类似的创新竞赛, 以比赛奖金的形式投入到职业院校的硬软件建设中, 如购买教学设备、建设实训基地、培训师资等, 带动各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的联合办学, 敦促职业院校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挖掘,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具有竞争实力的技术人员, 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3、职业教育的多元化

1992年7月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中规定, 教育机构的创办者可以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境内和境外公民个人。这确立了社会力量、个人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9]实施期为2000—2025年《俄联邦国民教育要义》中规定:确保教育职业团体参与制定联邦级和地区级的教育政策;鼓励对教育系统的非国家投资, 包括为参与教育机构发展的法人和自然人提供税务和其他方面的优惠;吸收企业主、“其他定货人”及专家们参与社会合作并组织职业教育, 以便满足劳动市场的需求[10]。开展多元化的职业办学, 不能缓解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资金压力, 而且直接根据市场、企业的用人要求来培养相应的从业人员, 满足社会需求。

保定市民间职业院校的设立也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 如虎振职业技术学院, 在市政府的支持与自身的努力下, 已经发展壮大。保定市要在扶持民间职业院校的同时, 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与个人办学、私立国营联合、校企结合、中外结合, 整合职业教育与社会资源, 充分利用多种资源, 开展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建设, 促进保定市职业教育的深化与发展。

4、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俄罗斯重视职业教育与国际的接轨, 与国际企业等用人单位建立联系, 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为其特设专业, 培养所需员工;与国际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 共同培养国际人才;大力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以培训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国际市场所需职业人员。如俄罗斯与英国合作举办的“教师培养倡议”项目, 对俄罗斯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经营管理技能培训, 提高职业教师水平[9]。

保定市也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国际的接轨, 不仅要与国际企业建立沟通, 为其专门培养员工, 努力开拓职业院校毕业生国外就业市场, 而且还要吸引国外教育投资与国际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 借鉴国外成熟有益的职业教育经验, 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 包括管理模式、优秀师资、专业设置、原版教材等, 开展合作办学, 共同培养国际应用型人才, 向国外输送高质量、高素质职业人员, 使“保定培养”品牌的人才走向并立足于国际人才市场。

5、职业资格证书与国际接轨

职业教育要走向世界, 必须建立符合国际统一标准的职业技能评价和资格认证体系, 与国际接轨[11]。在这一点上, 俄罗斯政府显示出了远见卓识。俄罗斯在制定人才培养规格的方案时, 就以欧洲大市场为目标, 采用欧盟的5级技能等级标准体系[12]。1999年, 俄罗斯参加了“第三届国际教育公约”, 使其毕业证书与欧洲各国的文凭等值[9]。2003年无条件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 加入了构建欧洲统一教育空间的博洛尼亚进程[13], 使俄罗斯的职业资格证书将会得到欧洲的认可。通过职业资格证书与国际的接轨, 俄罗斯摒除了其公民在国外就业的资格认证障碍, 保证了其公民在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流动, 拓宽了其公民的就业空间。

保定市要打入国际人才市场, 就必须加快职业资格证书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应积极与国外职业技能评价与资格认证机构进行沟通, 并将其体系予以引进, 如, 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 并已在我国注册的英国伦敦城市行业协会的商贸零售, 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的特许金融分析师, 英国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的商务管理和旅游管理等职业资格证书[11];得到全球90多个国家的认可的中文版NVQ证书;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的资格证书等。保定市应与其联系, 将其引入, 消除保定市职业教育走向国际的学历资格认证障碍, 增加从业人员在国际上的流通性与国际竞争力。

结束语

俄罗斯教师教育研究论文 篇9

1. 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所谓教育管理体制主要指的是依托法治、民主以及教育的公平原则所构建起来的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与管理的一种管理体制。俄罗斯在实施教育管理体制方面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来实施: 一是联邦; 二是联邦主体; 三是地方自治。俄罗斯的教育法管理体制有明确的划定界限,各个级别都有不同的权限与职责,相互之间不能有越界以及相互干涉等现象出现。

2.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现代化。在俄罗斯教育现代化的体系中高等教育管理体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它也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程,更是教育管理体系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实施阶段[1]。实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先进的教育以及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确保教育系统的持久、有序发展,为俄罗斯的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俄罗斯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与强国梦的终极目标。

二、俄罗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现代化

1. 招生方式多样化。一是进行自主招生。俄罗斯的很多声望较高的学校,尤其是一些专业在全国排名靠前的院系通常采取的招生模式是自主招生。高校自己设置考试题目以及科目,规定考试的具体范围以及要求,有的高校除了让考生参加笔试,将口试也纳入考核范围内。二是高校与中学共同培养招生模式,还存在部分高校与某些中学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学生,该中学学生参加完毕业考试后即可进入高校读书而不需要再参加高考。考试的具体内容以及考试的范围均由高校以及中学进行具体安排。但是考试的内容以及难度要明显强于中学必修课的相关标准,从而为高校筛选出优秀合格的毕业生。三是高校联合招生模式。有些高校会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联合进行招生,双方在协商后确定某个具体的时间进行招生。四是自主招收自费学生。有的高校在完成国家统招任务外还会通过其他方式比如扩招等方式招生。俄罗斯的私立大学大都延续的是自主招生的模式,学生上学的费用都是自行承担。

2. 管理体制的分权化。第一,教育管理权分解下形成的新管理体制。这个管理体制主要是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分为三种管理模式进行实施,即联邦、联邦主体以及地方自治,三者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第二,从参与的主体来看,高等教育的管理一般是由国家、高校以及社会联合组织进行管理的[2]。它们同属于俄罗斯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实施者,但它们彼此不冲突,各自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权力,三者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有一定联系的,从中我们可看出俄罗斯高等教育的管理不能脱离它们而单独存在。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指导高校以及相关组织进行有序的开展高等教育中的相关活动的顺利实施,并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建议。第三,对于高校自身来说,其也有自己独有的管理模式,即以院校为核心,各个系别以及教研室协助院校进行管理,在具体实施中院校将具体的任务分配到相应的部门,该部门承担相应的职责以及行使对应的权利,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井然有序,最终共同促进高校的持久、健康发展。

3. 教育模式的创新化。俄罗斯已把高等教育的创新改革发展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因而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改革是关键。在一些联邦大学和研究性大学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实施大学战略性管理的新体制改革模式,而且效果较为显著。实施大学战略性管理的宗旨是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弊端继而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运用高科技方法对高校的各项制度进行综合管理,从而全面增强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实现高校的正常运转,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高校在实施管理中要注重对高技能以及高科技方法的运用,为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与理论指导。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俄罗斯不仅在高校中提出要实施大学战略性的管理模式,还在教育系统领域中也实行了创新型的经济管理体制。对受教育者以及教育法人实行税收优惠,根据人均分配的实际原则对各级教育机构进行款项的拨给。国家也应该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以及相关福利,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教育部门还应多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以促进各个高校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忧患意识,让其在竞争中全面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

4. 交流合作的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频繁。俄罗斯为了加强与欧洲甚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在制度上大胆创新与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五种方法: 一是改革高等教育学制; 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分别设置了学士和硕士两个等级; 三是实行学分制以满足欧洲高校交流,达到了学生互换的目的; 四是构建单独的监督管理体制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 五是增加与欧洲高校的合作项目[3]。俄罗斯在实施相应措施也受到一定的阻碍,很多反对欧洲一体派的保守派则认为不能学习欧洲,他们觉得本国的专家以及博士等都具有本国的特征,他们在培养学生方面有自己独特之处,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素养,在社会中都得到了用武之地。因此为了不致引起同人们的不满,俄罗斯最后在变革体制时一方面传承本民族的特色,另一方面根据欧洲的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与此同时,俄罗斯想要加入欧洲教育一体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经济方面的制约,使得其想通过一体化获取一定的资金支持,以解决高校资金匮乏这一原因。

三、俄罗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现代化对我国的启示

1. 创建高等教育国家—社会共管的新形势。当前,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发展特色是实行国家—社会联合组织共同治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家—社会联合组织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权,这点是与传统模式出现差异的地方,也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之处。纵观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高等教育管理在发展以来受到政府不同程度的干涉,而社会公共组织从来未曾真正参与到高等教育的管理工作中去,这种方式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的发展,使得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幅度非常缓慢。俄罗斯的相关组织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之所需,已经构建了一些相关中介组织参与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建设中,但是存在不足的是这些组织的存在只是徒有虚名,在行使权力时需经上级的认可后方可实施[4]。因此我们应该改革创新现有的管理理念,确立高等教育国家—社会共管教育的思想,将社会的真正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营造高等教育管理的新模式,这样做的优点既可以提高教育管理的民主性,也能缓解国家教育权力的压力,全方位为社会大众提供创新型的服务平台,也使高等教育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俄罗斯教师教育研究论文 篇10

由北京师范大学肖甦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及其政策支持研究”(课题批准号:DDA090354),日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该研究首先从学理角度阐释了教育规划和教育政策的内涵及外延,分析其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以及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规划与政策和国家的发展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教育规划与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教育规划与政策促进教育领域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劳动力再生产做出贡献,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规划与政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勾画了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的蓝图,以其宏观性、指导性、预测性和可操作性,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现代社会中,教育规划与政策在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其功能也日益增强,成为影响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其次,在构建起转型时期俄罗斯教育规划和政策的基础上探讨其层次和特点,对转型期俄罗斯各类教育发展规划及各类政策的文本内容和功能进行了梳理,总结出转型时期俄罗斯教育规划体系运行中的因素、互动性和运行策略,并评析教育规划体系运行取得的成果和问题。进入社会转型期以后,俄罗斯对教育规划与政策体系在继承了历史传统特性以外,还形成了新的特征。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受到的社会转型期制约因素更多,教育政策对教育乃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力也更大。俄罗斯的社会转型期包含三个关键性的进程,自由化、金融稳定化和私有化,其共同目的在于,为结构性的变革机制的作用提供前提和引领。[1]这三个紧密相关的进程引起了教育领域政策的一系列新变化,包括私立教育的发展,新的教育拨款制度的形成,联邦、州级和地方水平权责的重新划分,教育机构自治化等等。教育规划及政策既要顺应国家社会变革的趋势,又要使上述变化被控制在一定限度下,以保证教育领域的稳定发展。

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吸取俄罗斯教育规划及政策的精华之处,为我国教育规划及政策的实施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取文本分析和因素分析方法,以俄罗斯教育规划及政策文本为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法,对俄罗斯长、中、短期教育规划和各类教育政策文本内容进行更深层析的剖析,这些都为后续的评析和总结做出积累。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析方法,尽可能对影响俄罗斯教育规划体系运行的各类现实因素和非现实因素进行分析,形成初步的判断,并对我国相关领域问题进行反思。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

进入社会转型期以后,俄罗斯对教育规划与政策体系在继承了历史传统特性以外,还形成了新的特征。社会转型时期,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受到的制约因素更多,教育政策对教育乃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力也更大。通过对转型阶段俄罗斯教育规划及政策体系的研究,课题组有以下发现。

(一)转型时期俄罗斯教育规划及政策构成多层次体系,特点鲜明

俄罗斯独立20 余年来,已经多次颁布重大的教育法令和纲要,集中体现了俄罗斯国家教育政策的各个主要方面。这些教育纲领、法规和政策构成了俄罗斯教育规划体系,如图2-1 所示。

俄罗斯教育规划体系在《俄罗斯联邦宪法》和《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简称《宪法》和《教育法》)的法律基础上,分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并伴随有总统倡议项目和各级各类教育政策的支持。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关系。长期规划是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的制定依据,短期规划更具操作性,是长期和中期规划实施的主要方式。

俄罗斯教育规划体系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俄罗斯教育规划具有内容要素的连续性。第二,俄罗斯教育规划体系具有良好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适应性。第三,俄罗斯教育规划体系的完备性和系统性。第四,教育规划更加注重提高教育质量。

(二)转型时期俄罗斯教育规划及政策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功能

1.俄罗斯教育发展长期规划凸显国家性和民族性

2000 年10 月4 日俄政府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国民教育要义》规定了教育在国家政策中的优先地位,确立了教育发展的战略和基本方针。《俄罗斯联邦国民教育要义》是奠基性的国家文件,它规定了教育在国家政策中的优先地位,规定了教育发展的战略和基本方针。要义的核心宗旨体现出鲜明的国家性和民族性。这里的国家性主要是指国家对教育的绝对领导权,教育归属国家所有。在俄罗斯的教育规划和教育政策渗透出民族性。首先,教育是发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领地。其次,教育也是民族精神培养的摇篮。

2. 教育发展中期规划充分体现现代化理念

俄罗斯在转型时期共颁布两个中期教育发展规划,第一个为21 世纪初颁布的《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该文件旨在实现俄罗斯教育领域的现代化。另一个为《2013—2020 俄罗斯教育发展计划》,该文件颁布于第一个中期规划的结束之时,旨在继续深化各级教育现代化,保持各级教育的现代化质量水平。中期规划的制定体现出鲜明的现代化理念,即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3. 教育发展短期规划和支持政策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灵活性

俄罗斯在颁布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之后,颁布一系列短期教育发展规划,这些短期规划的制定是依据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确定的教育发展方针战略,是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具体操作。规划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各类政策的具体实施得以完成。这些政策包括各时期俄罗斯教育整体发展的政策、各级各类教育专项发展纲要以及俄罗斯政府及教育科学部颁布的各类教育发展决议和条例等。

(三)转型时期俄罗斯教育规划及政策运行既有成绩,也存在问题

由于该研究的时间限制,课题组考察2010 年前颁布的俄罗斯教育发展规划及政策的运行成果。教育规划及政策的实施在以下方面取得成果。

1. 国家着力保障为公民提供优质教育

2006—2009 年国家支持57 所大学,9,000 所创新学校、340 所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奖励4 万优秀教师,21,000 名天才青年代表,每月奖励的班主任多达80 万人。近几年具有现代化条件能够提供优质普通教育的普通教育机构数量增加。从2006 年的14% 增加到2011 年的72%。在加速教育结构和内容的现代化同时,俄罗斯也加强物质技术基础和教育管理机制的现代化步伐。2006—2009 年在教育机构安装新的教学设施5.48 万套,配备9,800 辆校车。[2]

2. 创造各种条件保障普通和职业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规模明显增长,2007—2011 的6 年中, 为学龄前儿童设置的班级从2007年4,874 增加到2011 年的9,499 个。2011 年联邦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各类资助补贴达1 亿卢布,增加安置20 万个补充点;在普通教育方面财政投入大幅增加,2006 年联邦对普教领域预算投入25 亿卢布,2011 年为实施普通教育发展纲要联邦就投入60 亿卢布, 2011 年依靠联邦中央和地区的财政拨款,全国各地区6,000 多所中小学安装了新设备,2,000 多所学校添置了新校车;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2011 年9 月1日正式启用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大纲。在2004—2011 年期间,与经济优先发展相关的专业招生人数不断提高,经济、法律、教育和教育学类的招生人数逐渐下降。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逐渐好转,政府越发重视天才儿童的培养,陆续出台天才儿童支持计划,逐渐恢复在国际奥赛上的强势地位。2006—2011 年共举办768 个国际和全俄竞赛,颁发了32,100 枚奖章。2011 年参加全俄奥林匹克竞赛1,600 万学生,其中1,546 人成为最后的胜利者。[3]

3. 建立有效的教育经济关系

从2004 年开始,俄罗斯逐渐有计划地改革财政制度,其中包括:预算过程重点偏移,从预算成本管理转向结果管理;在国家政策优先和预算限制的框架下,提高资源数量中期预报的可靠性;从预算规划和支出拨款转变为向最终具有社会意义的成果进行定向的预算规划。在2004—2010 年间,联邦教育预算增长4.5 倍。教育综合预算支出增加3.6 倍,各联邦主体教育支出增加3.3 倍。[4]

4. 教育领域师资队伍技能和待遇有所提高

首先是教师教管人员的技能培训与提高。目前俄罗斯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师资培养和考评体系。2004—2011 年期间,668 名教育科学部的国家公务人员参与技能提高培训。2011 年普通教育机构领导及教师职业技能再培训方面投入5.41 亿卢布,超过22 万人参与培训。利用远程技术接受培训的人达到5 万人。其次是形成优秀教师支持机制,从2006—2009 年每年奖励10 万卢布,从2010 年开始奖励20 万卢布。大约80万名班主任每月获得资金奖励1,000 卢布。最后是提高教师工资待遇。2007—2011 年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平均工资增加1.8 倍,2011 年联邦国立教育机构平均工资和联邦主体国立教育机构平均工资为2.2 万卢布,市属教育机构1.22 万卢布。[5]

从教育规划及政策实施的成果分析,规划的实施并没有拖延或偏离,教育规划及政策的实施在各方面都实现了预期目标,这证明俄罗斯在教育现代化过程取得了成绩。在贯彻实施教育规划过程中,教育政策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政策具体运行还存在利益团体参与较少、实施低效、缺乏评价体系、趋同性较强以及回应性不高等问题,在政策形成、实施、评价等方面还需要完善。

(四)俄罗斯教育规划及政策运行中具有互动性特点

1.政策支持的全面性

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俄罗斯政府颁布多项政策支持教育规划的实现。从教育政策的数量,涉及范围、以及文件层次和政策部门等,都可以看出政策支持的全面性。

2. 政策与政策之间的相应性

教育政策除了向上对教育规划的支撑之外,同时相互之间也具有相应性,这主要表现在对同类政策中同一问题的持续深入和扩展,也表现在不同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渗透。

3. 规划及政策对象与规划政策部门之间的互动分析

在教育规划和政策制定时,俄罗斯政府邀请教育政策对象代表参与政策的制定,教育规划及政策草案形成后,将其公开挂在官方网站上,征得广大政策对象的意见,教育政策对象和政策部门之间形成互动。

(五)教育规划及政策运行体现多样化的策略

1.政策的形成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要

俄罗斯教育政策的形成与社会环境联系紧密。不同的社会时期,在教育政策上都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的体现。

2. 政策颁行具有较强的延续性

俄罗斯教育政策的形成注重政策与政策之间的延续性,进而形成系列政策群。有些教育政策出台之后,随着教育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政府为不断深化教育政策的实施,不断形成相关的教育政策补充,甚至有些教育政策群的形成历时长达十几年,保持了政策方向的渐进性和延续性。

3.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在教育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俄罗斯政府对政策实施管理具有一定的原则性,但具体过程中并不缺少灵活性,而是本着统一要求与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方针,灵活实施。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的情况下,教育政策的实施中,政府赋予地方政府或学校适量的裁量权,而地方政府或学校可以适当利用政策实施的策略空间,不违背原则的条件下,为自身正确适当权力和利益。

4. 联邦主体和联邦中央共同承担经费

目前,俄罗教育经费由联邦和地区共同分担。同样,教育政策制定时,就规定政策所需资金坚持联邦和地区共同分担的原则,联邦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一部分经费用于政策的实施,而其余部分由各地区自己承担。在教育政策的具体实施中,俄罗斯也同样贯彻财政共同分担的原则。

5. 坚持目标管理原则

俄罗斯在教育规划及政策的实施中,采用“目标管理”的原则,保障教育规划及政策的执行效益。在教育规划及政策实施和评价两个方面都可以看到目标管理原则的体现。俄罗斯教育规划及政策颁布时都确定明确的目标,并依据目标制订若干项目,保障实施目标。在评价实施结果时,以目标是否达成为主要依据。目前,俄罗斯教育政策评估时常采用目标达成评价模式,该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结果,以预定的政策项目作为评价的标准,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判断是否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

6. 政策延续拥有强势的推动力和划一的掌控力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俄罗斯的教育规划及其政策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以政府等权力机构为代表的强势群体,具有权威性、号召性和较强的执行力,成为政策延续的强势推手。俄罗斯教育政策具有延续性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从2000 年普京就任总统,颁布教育规划,筹谋俄罗斯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至今为止,普京总统一直在俄罗斯的国家权力中心,虽然2008—2012 年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但普京仍然在政府总理的位置上。以普京为首的俄罗斯统一党执政多年,所以一直贯彻一致的教育政策,表达本党多年始终如一的教育主张,因此,在俄罗斯不存在其它西方国家因在朝在野政党的轮番执政而给教育领域带来激进式的变革,俄罗斯的教育政策也能够得以平稳渐进地延续。

(六)俄罗斯教育规划及支持政策方面的可借鉴之处

课题组认为,俄罗斯教育发展规划及支持政策方面或有以下方面可供我们思考和借鉴。

第一,确立教育优先发展与教育政策的国家地位。教育在俄罗备受重视,是国家优先发展领域。教育优先发展在俄罗斯教育基本大法和重要教育政策中明确体现。教育在俄罗斯的优先发展地位,也决定了教育政策在俄罗斯国家政策中的重要位置。教育政策是国家整体发展政策中的重要部分。教育政策与其它国家政策一样不但发挥本领域的效用,而且能保障社会的稳定,政权的稳定,甚至其重要程度堪比国防事业,涉及到国家的安危与存亡。俄罗斯为教育政策冠以国家政策的字样,彰显教育政策的重要。

第二,教育规划及其支持政策形成体系整体推动教育发展。俄罗斯已经构建起教育发展规划及支持政策体系,从而从各层级各方面带动教育的整体发展。各类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及时在教育领域表达国家的意志。因此,从高瞻远瞩的教育发展的上位宏观规划到教育发展的某个具体领域,教育规划体系及其政策支持体系层次分明,各层级紧密联系,横向和纵向上各有职责,协调教育领域各环节、各层面的发展,规避了教育政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将教育各领域作为一个整体协调发展的体系,避免某些国家出现教育某一领域快速发展,其它领域滞后发展的教育畸形现象。

第三,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教育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实现提供保障。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教育政策的形成和实施提供正确的方向性和强制约束力。俄罗斯在教育规划及其支持政策的形成过程中,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教育制度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资源。

第四,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运行模式。俄罗斯教育规划及政策的形成、实施及评价中,以政府为首的权力部门起到重要的作用。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政策运行模式保障了教育政策的政治性和方向性,教育政策的形成与国家未来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相连,教育政策具有国家权威性。政府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教育政策的谋划和撰写,并组织一定比例的专家参与讨论草案,保障了教育政策的专业性。实施中,以政府为代表的权力部门具有一定强制力,教育权力机关的管理人员具有决策能力和教育管理专业水平,能保障国家教育政策有序、规范实施。政府主导教育政策保障思想意识的统一,行动的统一和协调,政府主导也善于在社会上调动各方因素,形成合力,满足决策者和社会各阶层的需要。

第五,坚持教育政策核心思想的一致性和内涵的持续性。俄罗斯教育政策的形成注重政策与政策之间的延续性,进而形成系列政策群。有些教育政策出台之后,随着教育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政府为不断深化教育政策的实施,不断加深政策的内涵或形成相关的补充教育政策,甚至有些教育政策群的形成历时长达十几年,保持了政策核心思想的一致性和内涵的持续性。

俄罗斯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现状 篇11

关键词:俄罗斯;医学教育;口腔医学

1.俄罗斯医学院的招生对象及录取方法

入学条件为具有中等教育程度,指十一年制完全中学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以前,俄罗斯的高校招生都是各自出题,从2002年起,在全国89个联邦主体的16个进行了统一的高考试点,以后逐年扩大。现在,入学已基本采用全国统一考试。报考医学院的学生都要参加每年5月底开始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有4门,分别为生物()、俄语( )、化学()和物理()。考试成绩一般半个月内就可以知道,考生如果通过学校录取最低分数线,便会收到成绩单和学校录取通知书。这时可到医学院招生委员会( )报到并注册,完成入学手续,即可享受免费高等教育。如果学生没有通过考试,也可以报名参加学校合同制学生,这部分考生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竞争入学考试,通过后也可以成为正式学生。但每年要支付高昂学费,没有助学金,学校也不安排宿舍。免费生和自费生上学期间均享受免服兵役待遇,外国留学生则要先经过一年的预科学习,学习俄语、生物、化学、物理课程,一年后参加毕业考试,通过后才可以进入大学各系继续进行学习,但只能是读自费生。

2.俄罗斯口腔医学本科教育

俄罗斯全日制口腔本科教育学制为5年,没有夜大和函授形式的教学。各个医学院口腔系开设的课程及学时存在一定差异,但大同小异。学生第一学年学习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生化、组织胚胎学等,第二学年除进一步学习基础课程外,开设了内外科以及口腔专业基础课。第三学年增加了口腔临床实习机会,这时学生已能充当医生助手的角色。第四学年更加深入地学习口腔专科课程,在该学年后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已能从事较多的不太复杂的治疗。第五学年除在口腔医院临床工作外,还要选择性地参加临床讨论会和医院的专题讲座,并在大五下学期参加全国统一毕业考试,合格后获颁发口腔医师资格证书( )。每年课程安排见表1~5,假期实习计划见表6(根据莫斯科国立口腔医科大学2008年资料)。

俄语课的开设只针对外国留学生,从第一学年至第四学年每周都会安排俄语课,并在大四设有俄语学习毕业考试。

3.教学形式与方法

俄罗斯基本沿用了原苏联的教学体制,主要有课堂教学、讲座、专题研讨会及实习操作指导。每堂课开始前老师都会对上节课的内容做大致的小结,还对这堂课应该掌握的内容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实时抽查提问,回答成绩记录在平时的成绩册上。此外,对于每一章也会进行小测验。大四、大五的学生每个月会有一次专题讨论,以口腔医学方面的课题为主,由学生提出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查找解决问题的学习资源并解决问题,比较注重学生交流技能、信息管理和自主性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另外学校从大二开始就安排了一定比例的口腔临床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初步掌握临床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的能力。

4.俄罗斯的口腔医师培训制度

在俄罗斯,医学院口腔系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口腔医师资格证书( ),但这仅仅是代表了可以行医的权利,还不能独立行医,毕业生还要经过1年的口腔医师实习期(),由学校负责推荐学生到生源地所在公立医院进行实习(外国留学生因非俄罗斯国籍可以不参与此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可以继续接受口腔专科医师()培训。培训前须先参加培训科室的考试,合格后即可入学,学制为2年,学生除了在医院接受临床操作培训外,还要学习与该专业相关的课程,聆听讲座以及参加研讨会,毕业后再参加口腔专科医师资格考试,考试通过后发给相应的资格证书,这时才可以独立行医,但只能跟自己所学专业相关。

**文中译文以俄文为准

参考文献

[1]包金洋.中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2006

[2]哈木拉提·吾甫尔,田 强,李豫凯等.俄罗斯医学学位教育及其特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7

[3 ]2009-[EB/OL]. http://www.mgmsu.ru/razdel2.aspx?rId=1,2009-02-12

俄罗斯教师教育研究论文 篇12

俄罗斯联邦国家教育标准是调控各层次、各类学校基础教育大纲的纲领性文件。以1992年第一部《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的颁布为标志, 俄罗斯就已经开始了教育标准化的探索。到目前为止, 俄罗斯已经先后制定了三代高等教育国家标准。从1994年~1996年制定第一代高等教育国家标准起, “师范教育”培养方向的标准 (ФГОС ВПО по направлению подготовки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 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就是俄罗斯高等教育国家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2009年12月22日, 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出台了《第三代高等教育国家教育标准 (“师范教育”培养方向) ———学士标准》 (代码050100) , 即《第三代教师教育国家标准 (学士) 》。后来进行了微调, 2011年5月31日通过了修订后的标准, 并于2011~2012学年起开始实施。俄罗斯第三代教师教育国家标准体系包括学士、硕士两个培养层次的教育标准, 本文以4年制学士标准为研究对象。

教师教育新标准是根据第三代高等教育国家标准的统一模板制定而成, 其结构要素包括: (1) 教育标准的适用范围; (2) 所使用的缩略语; (3) 培养方向的特点; (4) 职业活动的特点; (5) 对基础教育大纲掌握结果的要求, 即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要求; (6) 对基础教育大纲结构的要求, 即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体系的要求; (7) 对基础教育大纲实施条件的要求, 即教学条件和人力、文献及经费等资源保障方面的要求; (8) 对基础教育大纲掌握结果的质量评价, 即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其中, 第5项至第7项是核心内容。

第三代教师教育学士标准是对俄罗斯高校师范教育培养方向本科教育阶段基础教育大纲的综合要求和统一规定, 适用于俄联邦所有通过国家鉴定、已获得权利执行机关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的、具有教师培养权的高校。该标准规定, 大学生必须修满240学分 (注:一个学分单位相当于36学时) , 毕业时授予学士学位。全日制学习形式, 基础教育大纲的课时量是每学年60学分。无论何种学习形式, 掌握基础教育大纲的期限可以比规定期限延长一年, 以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的决定为依据。

俄罗斯第三代教师教育标准指出, 学士毕业生将从事教育教学和文化—教育两种类型的职业活动, 至于主要培养何种类型的学士, 高校可以与大学生、科研—教育工作者及用人单位联合会共同确定。根据教师职业活动的类型, 学士要解决以下两类职业任务。第一, 教育教学活动领域的职业任务:研究学生的潜能、教育需求和学业成就, 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已有经验, 设计课程和个性化的教学、培养和发展路线;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利用能反映学科知识领域特点的教学策略, 组织教育领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要与社会组织、教育组织、儿童集体和家长之间进行互动, 旨在完成职业任务;要充分利用教育环境的可能性, 包括利用信息技术, 以保障教育质量;实现职业自我教育和个性成长, 设计以后的教育路线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 文化—教育活动领域的职业任务:研究和培养儿童和成年人在文化—教育活动方面的需求;组织和发展文化空间;为各种社会群体制定和实施文化—教育大纲;在社会中普及和推广职业知识。[1]

二、俄罗斯第三代教师教育国家标准的核心内容

(一) 掌握学士基础教育大纲的结果要求[2]

1. 一般文化能力素养

俄罗斯《第三代教师教育标准 (学士) 》 (1) 要求培养大学生16种一般文化能力素养 (общекультурные компетенции, 缩写为ОК) :形成思维素养, 具有概括、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具有提出目标和选择目标实现途径的能力 (ОК-1) ;培养对世界观、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哲学问题分析能力 (ОК-2) ;能够理解文化作为人类存在形式的意义, 并能够用基本的文化价值和宽容、对话和合作等现代原则指导自己的活动 (ОК-3) ;能够在教育和职业活动中运用关于现代世界的自然科学图景的知识、信息的数学加工方法及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方法 (ОК-4) ;能够利用体育方法和自我调节方法来提高人的机体适应潜力和巩固健康 (ОК-5) ;具有正确逻辑性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ОК-6) ;具有与同事积极互动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ОК-7) ;掌握获得、保存和处理信息的主要方法、方式和手段, 能够利用计算机作为信息管理的手段 (ОК-8) ;具有利用因特网工作的信息素养 (ОК-9) ;掌握一门外语, 能够获得国外职业活动领域的信息并进行评价 (ОК-10) ;能够运用基本的防护方法, 避免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引发的可能后果 (ОК-11) ;能够理解信息的本质及其在现代信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同时要意识到信息的危险性与危害, 遵守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 包括保守国家机密 (ОК-12) ;形成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利用法规等规范文件的法律素养 (ОК-13) ;能够宽容地理解和接受社会、文化的差异, 尊重和保护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 (ОК-14) ;能够理解历史发展进程的动力和规律, 理解人和社会政治组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ОК-15) ;具有公开演讲的能力和讨论、辩论能力 (ОК-16) 。

2. 职业能力素养

一般职业能力素养 (обще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ые компетенции, 缩写为ОПК) 。第三代教师教育标准要求培养大学生6种一般职业能力素养: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的社会意义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进行职业活动的积极动机 (ОПК-1) ;能够利用系统的人文、社会、经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社会和职业任务 (ОПК-2) ;掌握基本的职业言语素养 (ОПК-3) ;能够对自己职业活动的结果承担责任 (ОПК-4) ;掌握一门专业外语, 能用外语进行职业交往 (ОПК-5) ;能够准备和编辑职业活动领域及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文本 (ОПК-6) 。

特殊职业能力素养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ые компетенции, 缩写为ПК) 。第三代教师教育学士标准提出要培养大学生11种特殊职业能力素养 (1) : (1) 教育教学活动领域的职业能力:能够实施各种教育机构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 (ПК-1) ;具有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包括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以保障教育机构具体教育层次的教学和德育质量 (ПК-2) ;能够利用现代方法预测学生的学业成就, 在学生社会化和职业自我确定过程中实施教育援助, 培养学生自觉选择职业 (ПК-3) ;能够充分利用教育环境, 包括信息环境的可能性, 来保障教学—德育过程的质量 (ПК-4) ;能够与关注教育教学质量的家长、同行、社会合作伙伴进行互动 (ПК-5) ;能够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 (ПК-6) ;能够在教学—德育活动和课外活动过程中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 (ПК-7) 。 (2) 文化—教育活动领域的职业能力: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交流技术在内, 能够为各类人群制定和实施文化—教育大纲的能力 (ПК-8) ;能够与文化—教育活动的参与者进行专业化的互动 (ПК-9) ;能够利用本国和外国的经验组织文化—教育活动 (ПК-10) ;能够发掘和利用区域文化教育环境的可能性来组织文化—教育活动 (ПК-11) 。

(二) 学士基础教育大纲的结构要求

俄罗斯第三代教师教育国家标准制定了学士阶段基础教育大纲的结构样表, 包括:三个学科类别 (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类、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职业类) 、体育、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国家毕业评定。每类学科的课程均由两部分组成:基础部分和可变部分。基础部分由国家标准统一确定, 是硬性要求。可变部分由高校自主确定, 是弹性的。4年制学士基础教育大纲总计240学分, 其中体育占2学分, 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占24~30学分, 国家毕业评定占5~7学分。联邦国家高等教育标准对每类学科的教学结果在知识、能力、技能三个层面提出要求。每类学科及其基础部分在课程结构体系中的学分规定、必修学科目录、培养目标、能力代码具体如下:

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系列的课程:25~35学分, 要求基础部分占10~20学分;必修模块课程是历史、哲学、外语、言语修养、教育经济学。要求大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人和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个体社会化的主要机制;哲学的基本范畴和人的存在问题;当代俄罗斯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能够:在教学和职业活动中利用母语和外语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口语和书面语交际;分析世界观问题及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哲学问题;利用经济学知识解决教育和职业活动领域的各种任务。掌握:掌握获取、应用和更新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的策略;形成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能力;掌握口语和非口语交际的各种方式;形成在母语和外语环境中的交际能力。该类学科的教学要培养大学生形成的能力代码是:ОК-1-3、6、7、10、13~16;ОПК-1-6;ПК-5、7、10、11。

数学和自然科学系列的课程:8~15学分, 要求基础部分占6~10学分;必修模块课程是信息技术、信息数学加工基础、自然科学世界图景。大学生应该了解世界自然科学图景的主要特点、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数学加工的基本方式;收集、加工和呈现信息的现代技术基础。能够利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决教学和职业活动任务;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技术 (包括基本的应用程序、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 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和分析;根据要解决的职业任务来评价软件程序的保障及其应用前景。掌握信息数学加工处理的基本方法;运用一般程序软件和专业软件的工作技能;掌握利用计算机工作时进行信息保护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及反病毒防护的措施和手段。该类学科的教学要培养大学生形成的能力代码是:ОК-1、3、4、6、8~12;ОПК-1、4;ПК-2、4。

职业系列的课程:163~175学分, 要求基础部分占35~45学分;必修模块课程是心理学、教育学、生命活动安全、学科教学和德育方法。大学生应该了解教育领域职业活动的价值基础;实施教育教学的法律规范;教育过程的本质和结构;在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社会条件下实施教育过程的特点;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及趋势, 现阶段世界教育发展的特点;教育活动基础;教学、培养和社会化等教育问题研究的方法论;教学、培养理论和策略及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社会化的教育援助理论;未来所教学科的内容;各年龄段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特点;学生心理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方式;教师与教育过程各类主体的互动方式;在不同年龄段群体中构建人际关系的方式;教育领域社会合作的特点;职业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的方式。能够系统地分析和选择教育理念;利用心理预测和教育预测的方法解决各种职业任务;能够充分考虑各种现实背景 (社会的、文化的、民族的) 来实施教学、培养和社会化过程;能够在教育互动过程中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够利用现代技术策略来设计符合个体年龄发展的一般和特殊规律、特点的教育过程;能在各类教育机构为不同年龄段群体实施教育过程;能够创造和建设教育目标指向明确、具有心理安全保障的教育环境;能够利用最新科学成就设计选修课;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利用各种资源, 包括利用其他学科的潜力;能够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能够与教育过程各种主体进行无冲突地交往;能够管理教师助手、志愿者的活动, 协调社会合作伙伴的活动;能够参与社会—专业性的辩论;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释教育发展领域的新思想。掌握教师职业对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重要性的宣传方式;能够利用各种专业信息源 (期刊、因特网、教育门户网站) 研究分析问题;掌握实施心理和教育支持与伴随的各种方式;掌握预防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的方式;掌握与教育过程其他主体的互动方式;教育领域设计活动和创新活动的方式;掌握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各种交往手段;掌握在多元文化教育环境条件下与教育过程多主体建立联系和促进互动的方式;通过利用教育机构、区域、州和国家的信息环境, 掌握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完善方式。该类学科的教学要培养大学生形成的能力代码是:ОПК-1-4、6;ПК-1-11;ОК-1-3、6、7、9、11、13、14、16。

基础部分的必修学科目录用于高校制订样本基础教育大纲、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可变部分则由高校根据培养专业来确定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可变部分 (专业课程) 能够拓宽和 (或者) 深化基础部分 (必修课程或模块) 内容规定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允许学生获得更精深的知识和能力, 为成功地进行职业活动或者继续接受硕士教育做准备。三类学科、体育、实习的课时量包括以各种形式对学业成绩的过程性评价 (текущая аттестация) 和阶段性评价 (промежуточная атт-естация) 在内。

(三) 实施学士基础教育大纲的条件要求

1. 基本教学要求

高等教育机构要根据国家教育标准独立制定学士阶段基础教育大纲, 它包括各类课程 (或模块) 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其他材料、教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大纲、教学日历, 以及教育策略、教学法方面的保障材料, 每年要根据科学、技术、文化、经济、工艺和社会领域的发展对基础教育大纲进行更新。在制定学士基础教育大纲时, 高校应该确定本校培养毕业生一般文化能力 (比如, 社会互动能力、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 的可能性。大学必须要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大学必须要促进教学过程中社会—培养要素的发展, 包括发展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系,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组织、体育、创造活动俱乐部及大学生科研协会的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 以能力素养观 (компетен-тностный подход) 为基础,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积极的、交互式的授课形式, 并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旨在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课程学习框架下, 应当组织与俄罗斯和外国教育机构、国家科研组织和社会组织、高级鉴定家和专家代表见面交流。交互式授课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要根据学士基础教育大纲的主要目标、学生的人数和具体学科内容的特点来确定, 应该不少于课堂教学的20%。讲授课不能超过课堂教学的40%。根据学士基础教育大纲对大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整体要求, 每门课程 (模块) 的教学大纲都应清晰地表述出教学的最终结果。每门课程的教学量 (总学时) 不能低于2学分 (学生选修的课程除外) 。所有教学量超过3学分的课程, 都应该进行学业评价 (“优”、“良”、“及格”) 。

在课程结构和学时安排方面, 要求学士基础教育大纲中必须设置学生选修课程, 其数量不能少于上述三类学科可变部分课程总量的三分之一。选修课程设置制度由各高校的学术委员会确定。学生每周课时量最多不能超过54学时, 包括为掌握学士基础教育大纲的课堂教学、各种课外 (自主性) 学习活动和高校针对学士基础教育大纲而补充设置的选修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在学士教育全程学习的选修课程不能超过10学分。高校学士基础教育大纲应该包括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部分是必修课程, 是一种直接指向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实习活动的具体类型由高校的基础教育大纲来确定。每类实习活动的目标、任务、计划及实践总结的形式由高校自行确定。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工作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高校应该制订大学生科研工作大纲。

2. 人力资源保障

高校学士基础教育大纲的实施需要具有科学和教育人才保障, 通常要求如下:大学教师要接受过与所教学科专业相关的基础高等教育, 系统地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和 (或者) 教学法研究活动。具有学位和 (或) 学术职称的教师占从事高校学士基础教育大纲教学工作的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少于50%, 具有博士学位 (包括在国外获得的、已经得到认证的、等同于博士学位的证书) 和 (或) 教授职称的教师不应少于教师总数的8%。根据高校艺术教育、音乐教育、造型和装饰美术教育、补充教育、体育、文化教育领域学士基础教育大纲的培养方向和专业特点, 对那些没有学位和职称的教师, 但是拥有国家荣誉称号 (包括体育称号) 者、相关职业领域的国际比赛及俄罗斯全国比赛的获奖者、国家奖金获得者, 视作是有学位和有职称的教师。从事职业系列学科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所教学科专业的基础高等教育文凭和 (或) 学位。具有学位的教师占职业系列学科在编教师总数的比例应该不少于60%。应该吸引专业组织的现任领导者和工作人员参与教育过程, 这类教师所占比例应不少于5%。在教育实践领域工作至少10年的领导者或者主要专家可以视为是具有学位或职称的教师, 但是, 这类教师在具有学位或职称的教师总量中所占比例要控制在5%以下。

3. 文献资源保障

为保证高校学士基础教育大纲的实施质量, 标准规定, 必须要提供该大纲中规定的所有学科 (或模块) 教学法文献资料保障。每门课程 (或每个模块) 的内容必须要呈现在互联网或教育机构的局域网上。必须要为学生的课外活动提供方法上的支持和用于完成课外工作的时间保障。通过与版权所有者直接进行协商, 建立涵盖主要研究学科的教学文献、教学法文献及其他文献出版物的电子图书馆系统, 并要保障每个学生不受限制地、个性化地进入电子图书馆系统。图书馆基藏应该保证有纸质版和 (或) 电子出版物, 应该提供高校学士基础教育大纲中规定的所有学科系列基础部分学科的最近10年的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系列基础部分的学科要求提供最近5年的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 主要出版物的数量要求是每100名学生有不少于25本。此外, 图书馆补充文献馆藏应包括官方出版物、图书馆咨询文献和专业的期刊, 数量上要求每100名学生有1~2本。要保障每个学生从任何可以进入因特网的地点都能访问图书馆系统。高校在与国内外高校和组织进行快捷的信息交流时, 必须要遵守俄罗斯联邦知识产权法的要求和俄罗斯联邦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条约的相关规定。要保障学生能够访问现代化的专业数据库、信息查询和和搜索系统。

4. 经费和物质技术保障

用于实施高校学士基础教育大纲所需的资金数额由各高校的学术委员会确定。各校在此方面的投入资金总量应该不低于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已经确定的高校经费拨款标准。实施学士基础教育大纲的高等院校必须具有相应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以确保高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种实验活动、学科培养和跨学科培养工作、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的有效进行, 并要符合现行的卫生标准和消防规定。教育标准列出了高校最低限度的物质和技术保障清单:语言实验室、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教室、教室、专业的多媒体演示设备、多媒体大厅、教学和科研实验室 (中心) 、教学法资源中心、教学法办公室或者专业图书馆、专业的体育场馆和设备器材、艺术类或创造性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专门设备。为保障大学生充分利用电子出版物, 大学应该提供有互联网的计算机教室, 保证每个大学生有座位独立工作。大学生每周上互联网的时间不能少于人均6小时。大学应该提供一些必要的正版软件。

三、俄罗斯第三代教师教育国家标准的特点

俄联邦第三代教师教育标准体现了基于能力发展为基础的人才培养理念。新标准要求掌握和确立能力导向的师范教育观, 具体表现为教育标准指向教育结果、能力结构的构建、根据能力目标确定教育内容、描述每一个课程系列和模块对大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3]正如俄罗斯学者所言:“指向教育创新的能力素养观已经被大多数发达国家接受, 是各国制定教育标准的共同理念。它直接关系到从教育内容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向能力体系的构建过渡。”[4]新一代教师教育标准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框架性与开放性。俄罗斯第三代教师教育国家标准具有框架性的特点。因为新标准只是对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高校基础教育大纲掌握结果、结构、实施条件提出了要求。构建第三代高等教育标准的逻辑是提出对毕业生培养水平的要求, 描述了学士在毕业时应该获得的知识、能力和个性品质, 对高校基础教育大纲的结构提出要求, 为高校的课程开发与设置提供了框架导向, 对高校设计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持开放的态度。此外, 俄罗斯第三代高等教育国家标准, 包括教师教育标准在内, 对基础教育大纲课时量不是以习惯上的“学时”来规定, 而是以“学分”为单位, 目的是能与欧洲学分转换系统进行对比。这是俄罗斯高等教育开放性和国际化的一种表现, 符合博洛尼亚进程框架下建立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空间的要求。

统一性与灵活性。俄罗斯第三代教师教育学士标准规定, 高校基础教育大纲的结构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职业三个学科系列, 每一个学科系列的内容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部分, 是全国统一的标准内容, 是俄罗斯国家对师范教育培养方向本科教学水平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高校必须按照对教学结果和培养质量提出的统一要求组织和实施教学。第二个层次是可变部分, 是需要高校自主设计的标准内容, 要求高校结合地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本校特色, 设计校本课程体系、组织与实施教学, 给高校留出了充分的自主空间, 体现了高校在基础教育大纲制定方面享有的学术自由, 为高校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提供了可能。

基础性与实践性。俄联邦第三代教师教育标准在提出学士要形成的一般文化能力素养和一般职业能力素养的基础上, 进一步规定了学士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文化—教育活动领域需要形成的专门职业能力。在课程结构的优化方面, 强调实践、实验课程和教学、生产实践, 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要求确保教育实践环节的时间和质量。总之, “在论证师范教育的培养方向、确定每一个方向的核心基础和强化实践活动等层面, 教育标准都指向教育的多功能性、基础性和实践性”。[5]由此可见, 俄联邦第三代教师教育标准要求教师培养过程基础性和实践性并重, 致力于培养未来的教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2]Приказ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науки РФ от 22 декабря 2009 г. N 788“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 и введении в действие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го стандарта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о направлению подготовки 050100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квалификация (степень) “бакалавр) ” (с изменениями от 31 мая 2011 г.) [EB/0L]. http://base.garant.ru/197487/.2009-12-22.

[3][5]Радионова Н. Ф. Современные ориентиры обнов-ления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й стандарт третьего поколения[J]// Вестник Герцен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2008. №10. http://cyberleninka.ru/article/n/sovremennye -orientiry -obnovleniya -pedagogicheskogo -obrazovaniya -i -federalnyy -gosudarstvennyy -obrazovatelnyy -standart -tretiego (дата обращения:07.03.2013) .

上一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下一篇:政治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