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效应

2024-06-23

社会经济效应(精选12篇)

社会经济效应 篇1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各种不同媒介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广泛兴起,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日益多样化。新闻竞争也空前激烈, “眼球经济”的论调甚嚣尘上。一些新闻媒体为了争夺读者、提高点击量抑或是抓住读者的眼球, 纷纷使出奇招, 在文章的标题字眼和内容上大做文章, 大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态势。当今社会新闻的社会效应是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指引, 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臂膀。故而, 探究当今社会新闻的社会效应亟须进行。

二、社会新闻的概念阐述

(1) 社会新闻的概念。通常而言, 社会新闻是指媒体对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 它以社会道德伦理和事实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与其他类别的新闻相比, 社会新闻以其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趣味性、人情味等特点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但是社会新闻也同其他类别的新闻一样, 受众是人民群众。换言之, 社会新闻应当满足以人为本、展示不同形态的人性以及诠释不同人性下人物的原则。 (2) 社会新闻的社会效应含义。概而言之, 社会新闻的社会效应就是这些与社会、民生相关的新闻报道之后带来的整体性影响。一般而言, 社会新闻的社会效应既有积极意义, 可以促进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也有相反的低俗新闻给社会造成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下降。但是, 总体而言,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社会新闻的社会效应能够很好地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体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人民大众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

三、低俗新闻的负面影响

(1) 损害了受众的精神家园, 造成道德困惑。新闻存在的意义是满足社会人群对新鲜事物的认知, 应该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 同时引领社会的舆论导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 新闻媒体的生存和竞争环境也日渐激烈。部分新闻媒体逐渐将利益放在了重要位置上。故而, 一些炒作事件日渐出现, 抑或是出现一些打着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幌子, 目标则盯在了销量或点击量上的社会新闻。部分社会新闻甚至谈不上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 更谈不上引导社会正确舆论导向, 甚至为了勾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刻意将事件夸大、歪曲。 (2) 损害了新闻作为公共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人们对于新近事物或重大事件的认知都是从各种媒介的新闻获取的, 这些新闻的报道角度和评论也先入为主地影响着人们的判断。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微信、微博等大肆兴起, 新闻发布已经呈现了随意化的趋势。并凭借其操作简单、速度快捷、受众广泛的特点, 成为官大受众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但是这些新闻的发布不具权威, 有些机构刻意在背后作为事件推手, 以吸引大家眼球来换取经济利益。当公众经常性地被这些新闻蒙蔽真相时, 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已经大打折扣, 公信力也大不如前。 (3) 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当下, 部分新闻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大篇幅刊载广告。甚至在黄金时段和黄金版面都用作广告经营。短期来看, 是获得的经济回报;但从长远看, 却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立足根基, 新闻人成了广告人。特别是近些年, 随着一件又一件新闻诈骗案被媒体曝光, 新闻工作者的形象严重受损。以21世纪网新闻敲诈案为代表, 部分媒体以负面新闻报道相威胁, 向企业进行敲诈勒索, 不仅断送了新闻媒体的前途, 更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四、社会新闻应具有的社会效应

(1) 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做活社会新闻, 实现社会新闻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社会新闻者在挖掘“新”和“奇”的新闻事件的时候, 要坚持以真实的态度, 用正确的思想, 以主流的真、善、美去感化和教育读者观众。同时, 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和角度, 去评价新闻报道中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 弘扬这些情感之中蕴含的同情、温情、柔情。新闻媒体和从业者要高度重视社会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让这些效应更好地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受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2) 效益与导向共存。铁肩担道义, 笔下流真情。社会新闻从业者既要能直面社会上的悲剧与奇闻趣谈, 更要透过这些事物本身去发掘所涉事件中人物所体现出的人性光辉, 媒体和新闻应该是带着温度的。大河网曾提出“新闻的温度是媒体的责任, 是新闻人的关怀”。虽然种种原因造成了当今社会记者早已失去了“无冕之王”的光环, 但作为新闻工作者, 要具备拨开云雾见青天的辨识度, 不被社会乱象迷住双眼。媒体的价值不在于广告的投放量, 而是在于对假丑恶的揭露有多少, 挖掘出的真善美有多少。决定媒体的高度和效益的是看对于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有多大。 (3) 趣味、知识、科学三统一。社会新闻之所以受众广泛, 除了喜闻乐见的报道之外, 也有很大一部分传递给受众以知识和信息。这就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新闻记者的眼光, 也要善于学习。社会新闻中经常会报道一些奇闻趣事, 有的是人为事件, 有些是自然现象, 这时就要求新闻媒体站在严谨科学的角度, 给大家解释其中的原因。

例如, 在报道某起交通事故时, 却发现该地方会经常性地发生交通事故, 那么就要求新闻记者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道路设计等多方面去查找出事故频发的原因, 并给大家以警示。在这样的新闻报道中, 既可以抓住大家眼球, 如“为何这里被称作死亡路段”, 又可以在新闻中给出大家以科学的解释, 并且在最后的警示中, 还可以体现出媒体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关怀。

五、结束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新闻充斥的时代, 人们在对新闻抱有极大希望和兴趣的同时, 也会对新闻做出自己理性的思考和判断。新闻媒体只有从自身做起, 坚决抵制低俗虚假新闻, 做城市和人们社会生活的观察者和话题引导者, 并从理性思考的角度出发, 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 才能助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华峰.社会需要有温度的新闻[N].河南日报, 2014-11-20.

[2]李春红.社会新闻不能忽视的社会责任[J].中国地市报人, 2011 (08) .

社会经济效应 篇2

——旁观者效应分析

班级:社会学1301班 姓名:张晏郡

学号:U201316931 摘要:“招远惨案”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微博上到处都写满了对招远惨案中遇难孕妇的悼念,然而,从后来传出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见,在施暴者的背后有着一大群围观者,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上前施以援手。一时间,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对当时围观者的谴责,民众们不断拷问着社会的道德底线。继“小悦悦事件”后,国人脆弱的道德神经再次被触动,更有甚者,疾呼这个社会的道德已经濒临瓦解。虽然“招远惨案”所涉及的道德因素确实存在,但是我们更应该去深入思考隐藏在这背后的社会心理作用。这并非是为“无德者”开脱,而是希望能从心理过程来分析救助行为的发生和不发生,让我们能以更加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社会事件。其实,那些“围观”者之所以冷漠,是因为他们都在等待别人先伸出手,而最先出手的那个人必将承担所有的责任,即大众口中“惹上麻烦”。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围观者”越多,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就越差,会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即“旁观者效应”。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旁观者效应 招远惨案 社会道德

正文:

一、招远惨案简述

2014年5月28日晚9点多,在山东招远的一家麦当劳餐厅内发生了一起命案,一名就餐的女子遭到6名男女的疯狂殴打,最终不治身亡。然而,当现场视频在网上迅速流传的同时,人们也发现,就在施暴者的背后有着一大群的围观者,却无一人伸出援手。中华大国,是礼仪之邦,自秦汉之后,就有着优秀的思想和良好的传统美德。然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泱泱大国却失去了它原有的灵魂。当民众们将矛头对准但是得围观者时,我们更应当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当时自己也在场,你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么?或许你会有那么一点点犹豫。然而,就是这一点点犹豫,却变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犹豫,也就是这一点点犹豫导致一个孕妇惨死在暴徒手下,一个脆弱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就已经转身离开。两条生命的消逝,除了带给我们巨大的道德冲击,更让我们深深疑惑,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呢?难道这仅仅是道德因素导致的吗?其实不然,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社会心理学将这一现象概括为“旁观者效应”,即“责任分散效应”。

二、相同案例

回顾以往的新闻,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案例并不只有一个。事实证明,“旁观者的冷漠”并非偶然,反而屡见不鲜。1、1988年,黑龙江一级飞行员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名歹徒刺死。数十人围观,却始终无人出手制服歹徒,最终飞行员由于受伤过重不治身亡。2、1993年,四川达竹矿务局一名高考超过录取分数线28分的韩姓男同学,戏水不慎滑入深水区。结果围观者甚众,且其中不乏青壮年,却无一人伸出援助之手,终于使小韩溺水而死。3、1993年夏,在云南昆明,一位农村姑娘被一群歹徒压迫裸体游街。街道旁,无数市民围观,却无一人上前劝说,制止歹徒的行为。

4、去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引发网友广泛热议。5、2012年5月4日晚,东莞东城海雅百货门前的斑马线上,一女子被小偷偷包,一巴西籍男子出手阻止,不料遭小偷团伙报复群殴。其间,数十名路人在现场,没人设法施救。

三、案例分析

在事发后,很多人纷纷谴责当时在一旁围观的人们。然而,也有些人认为现场旁观者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面对突发情况,尤其在那些突发的恶性暴力事件面前,人们可能一时间无法战胜自己内心强大的恐惧感,即使后来会良心不安,人们也会选择不上前制止。

虽然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人多力量大”的故事,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却向我们证明:人多,力量却并不一定大。相反,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人多,力量分散,力量反而显得小了。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心理活动可能是不同的。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给予受难者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便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但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也有人称之为“责任分散效应”。

四、旁观者效应概述

何为“旁观者效应”?心理学家认为,旁观者现象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即旁观人旁观者效应的根源,在于责任的分散。

旁观者效应的提出,始于美国纽约发生的震惊全美的吉诺维斯案件。这件谋杀案倍受注意的原因与凶手、被害者或其他谋杀手段都没有什么关系。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案件持续了30多分钟,遇害者的38个邻居听到了呼救声,其中许多人还走到窗前去看了很长时间。然而,在遇害者被歹徒杀害的30多分钟里,没有一个人去援救她,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本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事实。

案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新闻评论人认为,惨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都市人际关系的冷漠,而社会心理学家们则认为,人们没有及时提供帮助的原因,在于许多人都有一种“也许其他旁观者会帮助受害者”的想法,所以,大家都对别人抱有良好的期望,把责任推给了别人,而认为自己没有提供帮助的责任,结果导致谁也没有真正提供帮助。

五、旁观者效应理论分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旁观者在面对他人的求助时选择无动于衷呢?心理学家认为,在紧急情况下,有很多人在场足以成为比感情冷漠和情感上的疏远更重要得多的制约介入行动的决定因素。

让我们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具体分析一下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评价恐惧。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紧急情况下,他人在场会起到抑制作用,造成评价恐惧,使旁观者害怕得到别人的评价,即“评价恐惧”,也被人称之为“社会比较理论”。社会上每一个人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看法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每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在行动前就比无人在场时更加小心评估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准备做出的行为和其他人进行比较,以防出现尴尬难堪的局面。于是,当面对他人的求助时,旁观者会将自己同其他旁观者相比较,而比较的结果就是,当别人都不采取行动时,便会产生对个体利他行为的社会抑制作用。

第二,从众心理。一个人不仅会以他人的看法来评估某一行为,而且还会在行为举止方面模仿他人的行动。这种情况在特殊情境中更为明显。其他旁观者的无动于衷会对个体产生“别人不管,我为什么要管”的暗示。于是,个体在面对求助时,即使意识到有责任上前提供帮助,但若别人没有行动的话,个体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

第三,错误判断。他人的在场和出现影响了个体对整体情景的认知和判断,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个体对陌生情景的判断。人们都对突发的情况缺乏心理准备和足够了解。于是,每个人都试图观察在场每个人的表现,以澄清自己模糊的认识,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也从他人的行为上找出自己行为的线索和依据。所以,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他人的冷漠就会造成一种“事情没什么危急的”错误暗示,从而导致人们做出了错误判断。于是,也就没人会伸出援手了。

第四,责任扩散。在紧急情况下,他人的在场,会使个体的责任相对减少。见死不救所产生的罪恶感和羞耻感也会扩散到在场所有的身上,这就导致了个体不去救助受害者的代价减少。个体之所以向受害者提供救助,是因为他感觉到自己有责任,必须采取行动。但是,他人在场也会“削弱”个体自身的责任感,就造成了“责任扩散”。当帮助人的责任被扩散到每个旁观者身上时,每个个体提供帮助的责任就会减少,从而出现等待别人伸出援手或是相互推诿的情况。

六、总结与反思

研究群众心理学的古斯塔夫·黎鹏认为,群众具有神经质的感染因素,去个性化、感情作用大于理智作用、失去个人责任感是群众的三大特征。社会心理学家从做过关于“自然现象”或者说救助行为的“责任分散”的自然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此类事件中,道德确实发挥了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心理作用,即“旁观者效应”。

“招远惨案”给了我们很多道德良知的反思,旁观者效应在生活中的运用严重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社会需要的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事实证明,旁观者效应会带来很多的悲剧,会引发更多道德、法律、良知等一系列问题。旁观者效应,从社会心理学上讲,存在“责任扩散”;但是,从道德学上看,是道德力量的匮乏。故而,我们不能因为将其看为心理学上的问题就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沦为旁观者效应的俘虏。

我们能够且必须去做的是解救心灵,突破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遇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应该忍住观望别人“旁观者效应”的冲动,果断采取行动,担起责任,人人争先创优;并且在需要他人进行协助的时候应具体指定旁观的某一人,因为这将有助于打消人们的推卸心理。当我们作为受害者的情况下,需要别人帮忙,此时,我们应当主动的让周围的群众明晰自身情况,并积极寻求帮助,与其大声呼喊,不如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人或人数较少的几个人,同样的这样也有助于打消旁观者的推卸心理。

参考文献

1、《旁观者》,石默,作家出版社(2009)

2、《旁观者道德研究》,黄岩,人民出版社(2010)

3、“旁观者效应”的社会认知分析,张运红,高娟,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4、《社会心理学》,俞国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旁观者”现象之我见,贾学雁,李新省,周士敏,社科纵横(2007年)

6、旁观者效应,延言,发明与创新,(2006年)

7、阿蛮,见义勇为需要成为社会的习惯[N],中国社会报,2011年

8、“见死不救”行为的事实认定与法律评价——社会心理学关于亲社会行为理论的启示,池应华,法商研究(2005年)

明星妈妈的经济效应 篇3

对明星而言,哪怕她们再精明,也不会把生孩子当成捞金的途径。因为她们挣钱的方式千百种,根本就没有必要冒险走生孩子这条“捷径”。

说到底,明星妈妈受追捧,是商家的觉悟。通过这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当今这个时代,商家的娱乐精神,以及捕捉明星商机的能力,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众所周知,明星引起公众关注,往往有两个途径,一是靠作品,二是靠私生活。仅靠作品,很难有亲和力;仅靠私生活丑闻,更是死路一条。毕竟,关注度不等于美誉度。那些臭名昭著的明星,尽管也能暂时占据报刊的娱乐头条,但是老百姓不可能因为关注她们,就认可她们代言的产品。相比之下,追捧明星妈妈是商家最讨巧的一条捷径。

突然想起一件事,以往明星恋爱、结婚、生子都遮遮掩掩,生怕别人知道,当商家开始追捧明星妈妈后,别的明星会不会从中受到启发,从此坦然公开自己的隐私,还老百姓知情权?到那时,除了明星妈妈,还有明星儿子、明星女儿……都将是商家追捧的目标。

张柏芝的儿子,似乎就已经提前享受到了这种待遇。没有人嫉妒张柏芝和她的儿子,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明星也是人,哪怕张柏芝曾经犯错,只要她还原于母性,在很多人的眼里,她依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母亲。她的儿子,同样是招人喜爱的孩子!

既然明星生孩子能刺激消费,提高GDP,那就让她们多生几个吧!只要不违反计划生意政策就行。黎姿成了双胞胎明星妈妈,下一个,就看谁是多胞胎明星妈妈了!

我们期待着,商家也期待着……

会计的经济效应分析 篇4

一、会计经济效益在历史与现代的主要体现

可以说, 无论是在历史活动中, 还是在现代社会中, 会计始终都发挥着重要的经济效应, 并体现在经济活动之中。尤其是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重要性也越加凸显出来。

第一, 在历史活动中会计经济效应的体现。从最初人类进行数据计算就体现了会计活动的相关内容, 且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会计的计算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尤其是自古代珠算开始, 利用珠算进行数据的统计与计算, 恰恰有效提高了人们在数据运算上的速度与准确性, 其正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体现。而西方工业革命以后, 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又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改变, 也给我国的传统封建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由传统的单式薄记账转变为复试记账, 为企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在这一段时期内,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也在迅猛发展, 其经济生产总值飞速提高, 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可以说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会计事业早已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全新时期, 很多会计工作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在新时期内都得到了有效的延续。

第二, 在现代社会中会计经济效应的体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现代化社会中会计与企业、事业单位、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 因此, 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也在日益提高。尤其是在很多跨国企业中会计工作的经济效应更是得到了圆满的体现。 这是因为许多跨国公司其所拥有的产业规模巨大且在所处的某个行业中具有绝对的代表性, 因此跨国公司的经济效益总额也是十分庞大的, 势必就会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 往往跨国企业也对会计工作有着很高的要求。正因如此, 加强对会计工作制度、会计工作模式、会计工作方式的创新与完善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此外, 我国的会计事务所也正面临着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 虽然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 但是与发达国家的会计事务所相比在综合技能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较为严重, 因此更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 不断的完善会计工作制度, 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进而为各项决策的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与依据, 使会计呈现出最大的经济效应。

二、影响会计经济效益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

清楚的了解与掌握会计的经济效应对推动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通过上文笔者的分析, 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 会计工作早已渗透到人类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之中。因此, 为了进一步促进会计经济效应得以有效发挥, 就必须清楚的了解影响会计经济效应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 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求得完善的解决策略。

第一, 缺乏通用的会计语言。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目前我国的会计语言通用性极为不强, 尚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有效实施。尤其是在不同地区的会计语言其在表达、具体含义等诸多方面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不仅严重影响到会计工作效率的稳步提升, 也进一步加重了不同地区会计人员相互之间的业务工作量, 拖缓了整个会计工作的实际进度。此外, 我国的会计语言虽然在不断向着国际会计语言标准靠拢, 但是仍与国际会计语言准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些都给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发挥其最佳会计经济效应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第二,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偏低。在会计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弄虚作假的情况, 以至于相关的会计信息准确性偏低, 不仅影响到会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 也直接影响会计经济效应的有效发挥。 尤其是一些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低下, 综合素质不高,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常常会因为人为失误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且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督管理机制, 以至于即便会计信息失真也无法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而奖惩机制的不完善不仅难以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也制约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直接影响到了会计经济效应的有效发挥。

第三, 会计信息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可以说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普遍存在透明度不高的问题, 尤其是受到传统封闭思想认识的影响, 不愿意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披露且缺乏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认识, 致使会计信息的使用人难以拥有足够的知情权。而这就导致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会计管理与财务工作决策上缺乏足够的会计信息资料, 不仅难以有效提高会计的实际工作水平, 也无法给管理者与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帮助。

第四, 缺乏完善的会计工作制度。完善的会计工作制度对促进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虽然近些年来, 我国企业都普遍加强了对会计工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的会计工作制度仍不健全, 且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实用性, 难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因此, 也难以对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规范, 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 进而致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屡屡发生, 严重影响会计经济效应的有效发挥。

三、促进会计经济效应有效发挥的几点个人建议

通过上文笔者对制约会计经济效应有效发挥因素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目前我国在会计工作上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要想进一步促进会计经济效应的有效发挥则必须要结合会计的日常工作需求, 对会计工作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完善。

第一, 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语言的通用性。会计语言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基础。也正因如此, 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语言的通用性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对会计语言标准进行设定, 使其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致性, 进而使得不同地区的会计工作者能够在同一平台上更好的交流、互动, 而这样不仅有利于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也能够进一步促进会计经济效应的有效发挥。尤其是在我国会计语言的制定上还应该尽可能的向国际会计语言靠拢, 进一步拉近我国会计语言与国际会计语言之间的步伐, 在便利国际会计人员交流、互动的同时, 也进一步促进我国会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 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准确度。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能够为经济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与依据, 对整个经济活动而言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正因如此, 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则早已成为促进会计信息发挥其最佳作用的重要基础。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应该加强对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 利用会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做好会计监督、管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控与核对, 进而避免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同时, 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的奖惩机制, 充分调动会计工作人员的自我监督与相互督促的意识。并定期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 严格遵循会计标准规范会计人员的各项会计工作。

第三, 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发挥自有资源的最佳配置能力, 让会计信息被所有使用者清楚的掌握与采纳, 节约会计交易费用, 还有利于增强会计经济效应的发挥, 为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应该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并且帮助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信息披露认识。

第四, 进一步提高会计制度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应该始终以科学性与实用性为会计制度建设的指导原则, 制定符合要求的会计制度, 从而规范会计工作流程, 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增强企业风险抵抗能力的同时, 为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础, 并为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四、结束语:

可以说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 会计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不仅能够直接反映出经济效益的高低, 更为经济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依据, 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完善各项会计制度, 使会计工作发挥出最佳的参考与启示作用, 进而让会计经济效应得以有效发挥。

摘要: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会计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出来, 其经济效应也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合理把握会计经济效应不仅能够加深人们对会计工作的认识, 还能够进一步完善会计的相关制度, 促进会计作用的最大化发挥。因此, 加强对会计经济效应的分析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笔者即结合个人多年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践工作经验, 对会计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工作,会计经济效应,会计信息,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媛媛.分析会计的经济效应[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 (08)

[2]张新宏.论会计的经济效应[J].现代经济信息.2015 (05)

[3]黄潇.关于会计的经济效应的研究探讨[J].现代商业.2015 (07)

[4]叶倩.浅议会计的经济效应[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2014 (Z1)

社会化媒体的“蝴蝶效应” 篇5

?????????????á?????±????????????±?×????????ú???????????????????ú?・?????????á????????・????ü???????????ó?????????÷???????á??????±?????????×÷ ?????????á?????????????????????????á????????????°á?????é???????????????????á?????ì??????????????????????????????・??§???é?????????・????????????? ?????????????á?????????????????????°???????????÷????・??????¨????????????????????????×÷?????????????±?????????????°???°?????????÷?????ì?????°???? ???????ó?????????????ó?á???????????ó?á?é???ú±í???ù???????é???????à????????????????high???????°?ì????????×????ò?í?????????????????ù!

?????????á??????????????!???????????á?????????????????ú?・?????????????????????????????????????????????????????????à???????????÷?????????? ?????ú?????????????§???ò???????????ó??×???????????×????ò?????????????????????ì???????????????????????????????????????????????????í?????????????? ???ì??・?????????????×????????ì?????ò?í???ò??????????“??×÷”?????ó????“?ú?í・?”????????×???????????????“?ì??”???????????????é?????????ù?????? ?¨???é?????????????????????á?????????????????ü??????????——?????±?ò±???????????????!???????ò?í?????ì??・??????????????????????÷?ì???????ú!

????“?????ú?°????×????????ì??????????”???á???????????????????????????????????????????????°?ó??“?????ù??”?ó???????????????á???????????? ???????????????÷????????・????????ò?????ù????????(@?ù????mm)??????????×・??(@??×???????????@???????¤????????@??・???±?)???ò?????????????? ?????á?????????????????????????ü?×?ü??????×??????????¨?????????±????×??????????????????ó???????ú????

???????????á????????“?????§??”????×???????±???

???????????ú???????・?÷±à?ì?°(weibo.com/imzhuwei)??????“???????????????????????÷???????????????????????? ???????????????????????????????????????????????????????????????????????????????????????¤?????????????????à?????????ê?????????????????ê??????±??? ??????±??¤?ù????????????????????±???????????°????÷????・????????à???????????á??????±ê????”

????@?á????????(weibo.com/xzhang)??????・???????“???????????÷??????????????????・??÷?????????????????????? ????????×????ò???ê???×?ú?°???????×??????????V?ì?????????÷???÷????????±?????×??????????????????????????????????????¨?ú??????・?×÷????”

????????????“?±????×??????????é????????????????????ú???????????????????±?ò?????????á???ü???????????????????ó???????????¨???????????????ò??…????????・??à??????×÷?????????????ù??????????×÷???????????????÷?ú???÷??????・??à??・à?×??”

??????????????????・???????????????±??????ü・?±??????¨???????????????à???????????????????????????????¨;??????±????????????ó?????é?????±???? ?????ó?????????¨・??ó???±????????????;???????????ì???????±???????????÷・??§???á???????????±???????°;???????????????±????×????????????á?????????? ?????????±・?????????????????

????°????ù?ù??????????????????????????????!±?????????±??í???á?????????????í??±??í?????ú?・?????????í——????????・????????ó???????????????? ?á?ù???????ó????????????????!?????ü????????????????×é?????????????????????á???????÷???÷?ù?????§??????・¨????????!?ò???????????????????ú???????? ???????ó???????????????????????????¨?????????????????????à???á?????à???????????á??????????×???????・・????????à?±?ò?????????????ò????×????????± ?ò???????????????????????????ù????????×????ú±í????????——????????・¨???????à????・????????á???????à——??????????±é?????á???í?????????????í???ò?? ???±???????????÷±??????????÷°ü??×??ü?à?????í(????????????????・?????????)!?????????????á・??ú?????????????????????????????????????????????×??? ??????°?······

?????????°?????????????????????????ó?????????????????á????????????????????!?????????????í???á????????±í??????——???????????????????????? ??????????????????????????????????×?????????;??????・????í?????÷????????????????????・??é???°?????????±??????????????????????????????;??????×・?ó ??????×・?ó?????????????á???????????????°?????????¨??×????????????????á??±?????????????······

社会责任的增值效应 篇6

当中国企业醉心于低成本优势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从印度到越南崛起了一大批更具成本优势的竞争对手;当中国企业寄希望于国际并购来实现品牌飞跃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幕幕失败的案例;当中国企业快意于自助研发的些许成绩时,却发现国际巨头在研发上表现出了更大的热情和成效。回头看,近邻已经赶上;向前看,列强早已提速。中国商业竞争力的崛起路径是否应该调整?

企业家成长成熟起来以后,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那就是领袖的责任。

当前,我们的世界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社会不平等、贫富分化严重、全球变暖等,这些都是对全人类的威胁。所以维持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而这些体现在联合国的千年发展宣言中,体现在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和构建小康社会等一系列目标之中。

这些挑战和目标靠单个个体不能独立完成,必须能够为社会和各阶层接受和共同努力。而企业家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之一,理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而具体到中国,关于“中国希望什么样的世界,世界希望什么样的中国”的问题已经探讨了很久。中国的回答是建设一个和平的、和谐的中国和世界。但这个说法包括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没有被广泛地理解,尤其是在一些西方人士那里,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口号。

正像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要走向世界也不被广泛理解和接受。所以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要融入到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平和谐的中国这个大目标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和中国一起走向世界。

而要建立共识,需要艰苦的工作和对话。联合国作为一个相关和健康的平台,可以为领袖提供非同寻常的经验和对话,以进一步增加企业家的价值。

试论品牌的经济效应 篇7

1 品牌概况

据2012年商务部的一项调查:一线品牌在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虽然微乎其微, 大约4%, 但是带来的收益却是60%强。目前, 世界一线品牌主要被美国、日本、欧洲占据, 大约占3/5, 我国能走出国门的品牌少之又少, 这也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位做餐饮的老板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真是中国的悲哀呀!堂堂一个美食大国却没有一个世界性的餐饮企业”。他的话确实应该值得每个中国人尤其是企业家们的深思, 中国人在肯德基、麦当劳消费, 但却基本不索要发票, 据说这个未开发票节约的金额可以让肯德基、麦当劳少交好几十亿元的税, 这几十亿元的税金可以开办几十个高档的大规模的餐饮企业, 可悲的是, 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餐饮行业。

1.1 品牌的内涵

“品牌”这个词来源于古斯堪的那维亚语brandr, 意思是“燃烧”, 指的是生产者燃烧印章烙印到产品。最古老的通用品牌是在印度, 吠陀时期 (9000~10000年前) 被称为“Chyawanprash”, 广泛应用于印度和许多其他国家, 以受人尊敬的哲人Chyawan命名。意大利人最早在1200年在纸上使用品牌水印形式。品牌不仅仅是一个易于区分的名称和符号, 更是一个综合的象征, 需要赋予其形象、个性、生命。品牌标志和品牌名称的设计只是建立品牌的第一道工作, 但要真正成为品牌, 还要着手品牌个性、品牌认同、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各方面内容的完善。这样,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 才会由形式到内容、由感性到理性、完成由未知到理解、购买的转变, 形成品牌忠诚。商标是品牌中的标志和名称部分, 便于消费者识别, 但品牌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1.1.1 站在消费者的视角看品牌的意义

法国品牌专家卡菲勒说过, 品牌是伴随着消费者的不安全感及对梦想的追求而出现的, 品牌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体现商品本身的质量、价格及通过与企业关联的一些传奇故事而表达的企业文化, 更重要的在于体现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特定情感交流。比如说那些喜欢穿耐克鞋的消费者, 他们未必对耐克鞋本身和它的企业有很多关注或了解, 他们或许压根儿对此一点也不敢兴趣, 但是企业通过用乔丹这样的大明星做广告, 达到让消费者“爱屋及乌”的目的, 因为热爱乔丹, 所以也喜爱穿乔丹穿过的鞋子, 通过穿乔丹穿过的鞋子, 他们似乎感觉到自己也生活在成功的光环之中, 离乔丹越来越近, 未来某一天也许也会像乔丹一样功成名就。

1.1.2 站在企业的视角看品牌的意义

可口可乐总裁曾经说过, 即使把可口可乐在全球的工厂全部销毁, 它也会在一夜之间东山再起, 其原因在于品牌作为巨大的无形资产, 其重要性已超过土地、货币等生产要素, 一个成功的品牌就如一个只进不出的账户, 可谓福泽无边。对企业而言, 品牌的作用是巨大的:第一, 从财务角度, 品牌本身就是一种资产, 在资本市场中可以直接换算为价值;第二, 品牌生命周期越长, 核心竞争力越大;第三, 品牌忠诚度越高品牌成功度越大;第四, 通过品牌可以赚取附加利益, 提高利润率。19世纪初, 商品不像现在这样丰富, 同类商品之间差别不大, 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也就不大, 不像现在, 同种的商品可按照质量、科技、生产过程、功能多少、品牌细分成很多小类, 而且, 那个时候消费者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对商品除了关注其使用价值外, 没有更多的诉求。所以当时, 消费者最喜欢购买的就是价格低的产品,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商品的进一步细分, 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质量高的商品, 但是, 随着商品的同质化, 品牌的观念逐渐深入消费者内心, 购买商品的目的不再仅仅满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甚至质量, 更多的则体现了消费者的一种精神诉求和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总之, 未来的世界,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 谁的品牌“响”, 谁就是赢家。

1.2 商品的多样化、同质化和市场失灵决定了品牌的诞生

所谓市场失灵主要指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失灵。所谓信息不对称, 是指在某一经济关系中部分参与者拥有另一些参与者所不拥有的信息, 这样在决策中拥有“私人信息”或“独有信息”的一方更具有信息优势, 能在交易中占有更多的主动权;而另一方由于对对方所具有的优势或所处的环境不甚了解而处于劣势。在市场失灵情况下, 商品市场上会出现逆选择问题。逆选择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 又称为“柠檬”现象 (柠檬在美国俚语中有次品的意思) , 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 只有卖方了解自己要出售的商品的质量, 而买方却不了解。如果在信息完全对称的市场中, 优质品和劣质品可以有各自的需求和供给曲线, 各自的成交价格也可以明显区分。但此时, 市场中的优质品和劣质品混合在了一起, 供给曲线没有发生变化, 但需求曲线叠加到了一起, 这时的成交价格介于原来的优质品和劣质品成交价格之间。那么, 拥有劣质品的卖方就出售了他们的商品, 而拥有优质品的卖方就不愿意出售。这样随着交易的不断发生, 更多的劣质品涌入市场, 而买方也逐渐认为市场上所有的商品都是劣质品, 他们的需求曲线继续下降, 市场成交价也停留在原来的劣质品的成交价格上。拥有优质品的卖方逐渐退出了市场, 造成了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况, 这就是市场的逆选择。某汽车行业2011年度调查结果显示, 高端市场是品牌溢价最大化的细分市场, 同样是奥迪A6这款车, 如果换成奔驰品牌, 用户认其价格可以上调7.6万元。单车7.6万元的价差, 完全来自品牌的净收益, 是个惊人的数字。

2 品牌的经济效应

2.1 站在买方视角评估品牌与非品牌产品

2.1.1 供给与需求分析

两种外表、功能十分相似的产品, 因为品牌不一样, 被消费者接受的程度也会大相径庭。通过品牌, 消费者可以估计某种商品的诸多信息, 如质量、信誉、售后服务等等。不是品牌商品质量不一定会差, 但发生差的几率会很大, 但如果是品牌商品, 质量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即使偶发差的概率, 但这个概率会很低, 而且可以通过完善的售后服务及赔偿程序得到补偿, 消费者承担的经济风险就会小很多。消费者购买品牌产品其实买的就是一种放心, 安全感和确定感是人的基本情感需要。相反, 消费者为了贪图便宜购买一些非品牌大件商品, 虽然外表、功能似乎与品牌产品没有多大差别, 短期内也看不出有何质量问题, 甚至该商品也有很规范的质量保修单, 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司法机关维护自身权益。但是要花费较多的财力和时间, 是很不划算的。而且人处在一种对产品质量的的不信任中, 随时担心质量可能会出问题, 内心的安全感和确定感无法满足, 直接影响幸福指数, 甚至生活质量。在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 对于一些花费相对大的商品 (锅碗瓢盆等一眼就能辨别好坏孬丑的诸如此类的日常生活小用品除外) , 消费者更倾向于品牌产品。

2.1.2 消费者行为分析

消费者购买品牌产品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究其原因是因为品牌产品具有相对较高的边际效用。在相同类型、不同品牌的商品在功能、价格相同或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消费者愿意购买边际效用高的商品, 导致品牌产品的销路好于非品牌产品。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具有连续性, 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购买经验将显著影响其重复购买行为, 企业应通过提供满意的购物经历来逐渐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使得消费者对该品牌进行正面评价, 进而容易原谅该品牌的失误行为, 最终排斥替代品而实现重复购买。

假设一下, 在某个商场某一类产品有两个品牌, 一个高端品牌能够给买者带去300单位的经济效应, 而另一个低端品牌给买者带去的则是200单位的经济效应, 再假设买者探询一次损失10个单位的经济效应。

解得:n=3.321928, 将n值代入, 求得Umax=256.78

得出的结论是只要品牌给买者带去超过256.78个单位的经济效应, 买者选择该品牌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 对于锅碗瓢盆等一眼就能辨别好坏孬丑的的日常生活小用品除外) 。

2.2 站在商家的角度看品牌的重要性

2.2.1 品牌的博弈

对于商家来说, 品牌有很多重要的意义:第一, 击败竞争对手, 只要品牌响, 它将会永立不败之地;第二, 会收获一大批忠实的消费者, 而这个消费者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第三, 创建一系列的延伸品牌, 一本万利;第四, 在营销上有更多可以拓展的空间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促使企业努力打造品牌。当然, 企业塑造品牌不仅有自身主动的因素, 也有迫于竞争对手的咄咄逼人的气势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防卫措施,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 不进则退。

假设某个商场有两个厂家生产的两款洗衣机, 暂且称为甲和乙, 甲和乙之间可以相互代替, 在价格、质量等任何一个方面都没有多大差别, 两个厂家决定联手起来, 用最少成本赚取最大利润, 不再花费资本去打造品牌, 然后以较低的价格对外出售, 关键看双方是否都能坚守约定, 商家永远追寻的是利润最大化, 那么, 这样做, 它们都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吗?

假设两厂家都不打造品牌, 那它们都可获益60;假设其中一个厂家打造品牌, 则它可获益90, 另一个则获益30;若它们都去塑造品牌, 那么各获益50。所以, 究竟是塑造品牌还是不塑造品牌, 显然塑造品牌更具有优势。

如果同一类产品的生产商仅仅有两个, 那么出于惰性, 也许它们还真联手都不去塑造品牌, 只图有个稳定的收益即可, 但是现实的同类产品的商家何其之多, 联手协商是不可能的, 所以除非生产商没有能力, 否则都会去塑造品牌, 这样才可以赚取最大的利润。

2.2.2 品牌效应的供求分析

设在没有塑造品牌之前的供求曲线方程为:

解方程组得:p=2, q=40

即供求平衡点为p=2, q=40。此时生产者剩余为△OAE, 其面积为1/2*40*2=40。

然后, 企业决定塑造品牌, 这样一定会引起生产成本的提高, 而价格也会随之升高, 从而带来供求曲线的变化。生产成本提高, SS向上移动, DD不移动, 但由于品牌效应, 会使更多的消费者不惜花高价购买品牌商品, 从而使DD向右移动至D′D′, 此时新的均衡点为E′。则新的供求曲线方程为:

此时, 生产者剩余为△O′A′E′, 其面积为1/2*60*3=90。

显而易见, 品牌的塑造带来了更大的收益。

2.2.3 分析品牌的成本

当一个公司或者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地位时, 自然会带来一定的附加回报。例如一个肯德基鸡肉汉堡10.5元/个, 而在普通店面里不过4元/个。这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品质与口感。同时品牌有助于有效的推销。品牌在产品宣传中能够使企业有重点地进行宣传, 简单而集中, 效果明显, 印象深刻, 有利于使消费者熟悉产品, 激发购买欲望。从以上可以看出, 品牌的力量, 同时也可以由此了解, 为什么各个公司不惜花重金打造自己的品牌。可以将企业的成本函数近似的表达如下:

其中, C为总成本, T为对品牌的所有投入, B为变动费用, 亦即边际成本, 假定其为一个不变的常数, x为产量, 是变量。平均成本AC为总成本C除以产量x。即:

随着x的增长, 平均成本不断下降, 呈现出规模经济的特性。由于在品牌的经济规模之下, 有几种技术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所谓平均成本的单位也可以不同。最基本的单位是一个产品;高一点, 是一个工厂;再高一个层次, 则是一种品牌。相应的, 边际成本也可以按照几个不同的单位核算。即增加一个产品的边际成本, 增加一个工厂的边际成本, 增加一个品牌的边际成本。

3 结语

从2012年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排行榜看, 入围的中国品牌共有11个, 分别是中国移动排名第10位, 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13位, 中国建设银行排名第24位, 中国农业银行排名第38位, 中国石化排名第56位, 中国银行排名第61位, 中国石油排名第68位, 茅台排名第69位, 中国平安保险则是第78位, 中国电信排名第90位, 中外运敦豪排名第100位, 入围的品牌主要集中在银行、电信、石油这样一些高度垄断行业, 品种单一, 缺乏竞争力, 和在相对开放的西方市场经济中所孕育的品牌不可同日而语, 据此, 并不能完全反映中国品牌的实力。而排名前9位的无一不是北美的品牌, 而且分布在科技 (如苹果、微软) 、餐饮 (如麦当劳、可口可乐) 、烟草 (如万宝路) 、金融 (如美国运通) 、零售 (如沃尔玛) 、服务 (如联合包裹) 等多个不同类别的行业。品牌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 邓小平在1992年就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他说我们要创造出自己的拳头产品, 创造自己的品牌, 否则就要被人欺侮, 就要吃亏。某汽车大腕如是说:“没有自己的品牌, 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品牌就是质量, 就是效益, 就是生命力。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的经济是建立在品牌之上的, 而非建立在商品之上, 未来属于品牌, 尤其是属于全球性的品牌。

摘要:品牌经济是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生的新的经济现象。关于品牌的创建及其对买主和卖主的意义, 怎样去评价它的经济价值是本文着重研究的方面。品牌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 更是一种商业现象,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无形力量。品牌是一个国家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金钥匙, 只有拥有过硬的品牌, 才能立足于世界经济之林。

关键词:品牌,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高志丹.用科学的质量观营造品牌[J].市场营销, 2001 (1) .

[2]王兴元.名牌生态系统的竞争与合作研究[J].南开评论, 2003 (6) .

[3]于珺.论品牌效应和品牌延生[J].财经问题研究, 2001 (12) .

[4]马永生.品牌关系管理——营销理论的新发展[J].财经研究, 2001 (12) .

[5]张世贤.略论品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J].南开管理评论, 2000 (1) .

[6]宁昌会.品牌联合的前置因素和溢出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 2006 (6) .

商业文化的经济效应研究 篇8

1 商业文化的内涵

1.1 商业文化的含义

商业文化是商业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化, 在商业活动的很多方面都可以发现商业文化的影子, 商业文化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物质、制度、观念, 首先, 商业文化是在物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没有物质层面的发展就没有商业文化的产生, 只有通过物质商业文化才能够得到体现, 如商场的形象需要通过商场的建筑和装饰来体现, 商品的形象需要通过产品包装和产品外形等来体现, 饭店的服务需要通过服务员的行为来体现, 所以说商业文化的基础是物质, 没有物质商业文化就得不到体现。其次, 制度是商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中, 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 很多情况下企业更是通过制度的形式来发展企业文化, 如很多企业把公司对于员工的要求和期望进行总结, 并把这些内容放置在企业内部显眼的地方, 对员工起到约束和激励的作用。再次, 观念是商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是人们在商业活动中不断积累下来的一些思想和观点, 对于企业或者对于商务人士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企业家或者商务人士的行为中得到体现。商业文化在物质、制度和观念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应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商业文化, 以便于让商业文化为经济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1.2 商业文化的核心内涵

商业领域的活动都是与经济利益直接相连的, 而商业活动在当今社会也是随处可见的, 小到商店的经营大到企业发展策略的制定这些行为都是商业行为, 所以说商业文化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商业行为的逐利性和普遍性决定了商业文化的核心内涵:诚信、和气、双赢、美观。首先, 诚信是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更是商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之首, 没有诚实和信用, 商业活动就不能正常开展, 商业文化也就不复存在, 如一个企业在生产产品时不能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 生产质量低劣对人们身体有害的产品, 或者产品不具备自身应该具备的功能, 那么一旦消费者发现了商家的不诚信行为, 就不会再继续购买产品, 这样的企业就会很快被淘汰, 企业一旦倒闭就不会再有任何的商业活动, 商业文化也就变成了天方夜谭, 又如一个企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不能够按照合同的规定发放工人的工资, 工作人员就不会一直留在这样的企业工作, 那么企业就不能够正常的运营, 由此可以看出诚实信用是商业文化中最基本的内涵, 只有做到诚实信用企业才能够不被市场淘汰, 才有继续发展壮大的可能, 只有具备了诚实信用的品质企业家或者商务人士才能够开展商务活动。其次, 很多企业家和商务人士都非常看重和气, 中国自古就有和气生财的说法, 企业家和商务人士在开展商业活动时必须本着与人和谐共处的原则, 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出非常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纵观国际局势也能够发现和平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处于战乱中的国家, 人们维护本国的安全和独立都已经力不从心, 更不用说发展经济, 所以很多处于战乱中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 如果合作的双方不能够和睦地相处, 而是经常存在矛盾, 企业就很难与其他企业和机构维持稳定长期的合作, 而企业需要的资金支持或者其他产品设备的支持也会面临风险, 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再次, 共赢是商业领域人们非常推崇的理念, 也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理念, 一方面, 企业在与其他企业或者组织合作时, 只有双方都能够从中获得利益, 合作关系才能够稳定, 一旦一方在合作关系中不能够获得利益这一方就会很快退出合作, 另一方的经营则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 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 虽然消费者是购买者, 但是企业应该利用双赢的理念, 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这就需要企业生产质量高的产品, 并且尽可能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 进而降低商品价格, 最后, 美观是商业文化的另一个核心内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在如今人们喜欢的美的事物已经不仅仅是美丽的人或者服饰, 还包括环境、装潢、包装等, 美观的商场能够更快速地吸引人们, 美观的商品包装也能够更快地吸引人们的眼球, 能够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进而增加企业的收益, 并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商业文化的经济效应

2.1 商业文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要素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人们的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中, 会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城市生活的快捷和便利, 在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中, 商业的发展必须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离开商业的发展, 城市生活就会缺乏便利性和快捷性, 因此商业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要素, 进而商业文化也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要素, 商业活动的开展需要商业文化的指导和规范, 在商业文化的指导和规范下, 城市化才能够有序地进行, 否则只有不断扩大的城市范围, 而没有城市生活应该具备的物质支持。城市化进程的快慢不仅仅是通过建筑物数量的多少来判定, 而且也通过城市中商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来衡量, 只有一个城市的商业文化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才能够说这个地区具有城市的特征和属性。

2.2 商业文化具有美化企业形象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只有有能力面对激烈的竞争, 企业才能够盈利, 进而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只是产品的竞争, 而且也是文化的竞争、信誉的竞争, 良好的企业信誉能够让消费者在数量众多的商品中记住该企业的商品, 并在有需要时首选该种商品, 让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 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只有在商业文化的指导下一个企业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 首先, 企业应该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开展生产活动, 生产出消费者信赖的产品, 就算再多的企业出现, 消费者也会选择质量有保证的商品, 让企业在激烈地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次, 企业应该本着共赢的原则开展销售活动, 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过程中感受到满足, 或者是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这就需要企业维持好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关系, 利用稳定的资金支持来不断优化企业的生产线, 降低生产成本。再次, 企业在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时, 应该注重商品的外观设计, 让赏心悦目的包装为商品加分, 对于服务性行业来说, 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应该注意形象, 结合良好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提高接受服务人员的满意程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商业文化在美化企业形象和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2.3 商业文化在维护经济秩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法律和文化是制约人们行为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比于法律而言, 文化的制约范围更广, 在维持经济秩序方面, 商业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 商业文化中的制度方面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 保证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合乎规范, 同时商业文化中的制度方面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方面提供了大方向, 在正确的大方向的指引下, 企业的经营不仅能够顺利地进行, 也会使生产经营的产品质量合乎标准, 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其次, 商业文化有助于建设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当企业体会到企业形象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多的利益之后, 企业就会更加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维护, 自觉遵守商业文化的原则。如果每个企业都能够遵循商业文化的原则规范自身的行为, 那么就会使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片诚实守信的商业氛围, 这就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2.4 商业文化能够促进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网络, 便捷的网络环境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 商业文化在网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先, 网络经济中较为普遍的经济行为就是销售行为, 网络经济中的销售方和购买方并不能够直接面对面地交流, 购买者也不知道销售方的具体地址在哪,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商业文化就变得非常重要, 销售方的产品是否合乎标准和规范, 质量知否达标都是人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只有销售方做到诚实信用, 才能够使更多的人通过网络来够买商品, 才能够使网络经济不断地发展。其次, 当消费者发现所购买的商品质量存在问题或者是对产品不满意, 销售方应该保证退货通道的顺畅, 否则一旦让消费者觉得通过网络购买商品风险过高就会阻碍网络经济的发展。再次, 有些网站支持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 如果消费者在接到货物之后不付款, 就会使销售方遭受损失, 如果大多数消费者都不能够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付款义务, 可能在短时间内这种便利的购买方式就会退出人们的生活, 网络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因此, 为了使网络经济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无论是企业、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应该遵守商业文化中诚实信用的原则, 使网络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 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从网络经济的发展中获得好处。

2.5 商业文化具有带动地区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们把旅游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来直接的收益增加地区的经济收入, 一个城市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消极影响, 而且还有助于一个城市和地区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这是因为旅游业不是生产性或者开采性行业, 不会向环境中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 城市为了吸引游客也会努力美化城市环境, 增强旅游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除此之外, 旅游业也能够间接地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进而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因此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在大力地发展本地旅游业。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商业文化是地区的标志之一, 良性的有特色的商业文化对于增加城市魅力和吸引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因此商业文化具有带动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并间接地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如浙江义乌是商业文化气息非常浓郁的地区, 当地的人们大多数都可以被称为生意人或者商人, 在其他城市中也经常能够看到浙江义乌商人的店铺或者企业, 很多人都被浙江义乌这种浓郁的商业文化气息所吸引, 希望自己能够到浙江义乌去看一看, 浙江义乌的商业文化带动了当地旅游业、餐饮住宿业的发展, 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3 结语

通过上述对商业文化内涵和商业文化的经济效应的分析, 可以发现商业文化具有诚信、和气、双赢、美观等四个方面的核心内涵, 其具体经济效应包括商业文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要素, 可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能够通过美化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 并且具有促进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长宝.商业文化的经济效应探析[J].理论学刊, 2004 (2) .

[2]黄国雄.商贸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商业文化新解[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 .

经济发展的密度效应 篇9

经济发展结果的累积对人均生活水平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 它吸引了众多杰出的经济学家的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obert Lucas教授1988年在他的具有深远影响的论文中写道, “一个人一旦开始思考它们 (即各种经济发展问题———作者注) , 就很难去思考其他任何问题。”

到目前为止, 经济学家已经对经济增长提出了很多解释。Robert Lucas (1988) 指出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Paul Romer (1990) 认识到了干中学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持。这些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经济为什么会增长, 但是都不能够解释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 以及经济增长率的数十年间的持续的差异。具体而言, 这些经济理论对于各种著名的经济发展现象, 如“李约瑟之谜”, “亚洲四小龙”和“金砖四国”等显著的经济增长奇迹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同样的基于经济规模的解释也解释不了这些现象, 因为这些经历了经济发展奇迹的国家或地区, 从人口规模到经济规模都很小。

本文将通过对这些经济现象及现存的各种解释的分析, 概括出它们共同的特征, 即经济活动的密度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并解释了该特征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机制。

二、“李约瑟之谜”及其启示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传统中国的科学》一书中提出了如下问题:为什么中国科学技术在公元2世纪开始领先欧洲, 而自此始直到公元16世纪的约14个世纪中, “中国文明在发现自然, 并将自然知识造福于人类方面比西方有成效得多”而此后中国并没有发生科学革命以及工业革命, 再度落后于西方。

因为科学技术水平代表了劳动工具的水平, 因而科学技术的相对水平也基本代表了一国经济的相对水平。因此这不仅是一个科学之谜, 也是经济发展之谜。林毅夫 (1995) 提出中国曾经领先的原因是:中国人口众多, 因而在以经验为特征的发明中占有优势, 而后来欧洲采用了以重复试验为特征的发明模式, 中国的众多的人口在发明中不再具有优势。这是以规模效应来解释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思路。但是, 他不能解释Maddison (2001) 所指出的事实:在中国的科学技术以及将自然知识造福人类领先于世界的时候, 印度人口事实上一直多于中国却远没有达到中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

文贯中 (2004) 提出了比较可信的解释, 该文是用自然地理的原因来解释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的起伏。中国汉朝和唐朝开始, 虽然完全控制并开发的疆域并不大, 但是内部比较稳定, 形成了长安, 洛阳等大城市。南宋疆域更小, 于是迫使核心城市人口密度增加。这都在客观上造成了人口以及经济活动的密集, 这使得经济竞争加强, 城市提供的便利性也使得商业, 协作与分工得以发展。正是这些促进了当时科技发明的涌现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明末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元朝之后疆域扩大, 人们能够轻易地购买到土地而不需要在狭小的城市竞争, 人口以及经济活动密度降低, 因此科技与经济水平便停滞不前。

由此可以看出, 经济规模的大小只是表面现象, 经济发展本质上是要求在一定区域内有密集的科技与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密集促进了竞争, 并产生了更多相关产业, 如商业等经济媒介行业的需要, 使得社会分工程度提高, 从而提高了科学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反之, 即使经济规模再大, 如果分布分散, 彼此间联系很少, 则经济活动产生不了互动, 所谓规模效应根本无从发生。我们可以将这种由于经济活动密集使得竞争加剧, 并且导致社会分工发展, 最终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称之为经济发展的密度效应。

三、现代主要经济发展现象中的密度效应

现当代经济增长早期突出代表是日本, 日本土地狭小而多山, 而且不濒临发达经济体, 但是在“二战”后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增长。相反的是加拿大, 其国土广阔而且与美国接壤, 但是增长却远逊于日本。这同样可以用前一部分归纳出的经济活动的密度效应来解释。日本众多的人口分布在相对贫瘠的土地上, 促使其在国内激烈竞争, 并努力利用国际贸易和分工的好处。加拿大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 该国地广人稀, 经济活动不够集中, 因而极不利于竞争也不利于相互协调, 不利于“干中学”等正的外部效应得以体现, 因此发展缓慢。“亚洲四小龙”紧随日本的脚步, 取得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其经济总体规模都很小, 无所谓规模效应。仔细分析会发现, 4个国家和地区内部联系都很紧密, 经济活动密集, 也正是这种密度效应同样造就了“亚洲四小龙”。

2003年美国高盛公司报告中将英文名称分别以英文单词“brick”之中的字母开头的巴西、俄罗斯、印度以及中国, 称为“金砖四国”, 其经济发展引人瞩目。这4个国家疆域人口数目都比较大, 看起来它们的增长是所谓规模效应的体现。但如果具体分析, 还是经济活动的密度效应的表现。俄罗斯虽然国土广大, 但位于亚洲的部分人烟稀少, 经济活动也是零星地分布, 彼此联系很少, 很难发生什么效应。但是处于欧洲的莫斯科, 圣彼得堡等城市很大, 人口和经济活动都密集分布, 增加了竞争, 也增加了相互间正的外部效应, 很多产业因为人口的密集也才有了发展的必要和市场需求。中国虽然不像俄罗斯那样分布极端, 但是主要的经济发展成果与科技成果, 也都主要产生在因对外经济交往便利而使经济活动密集的东南部省份以及由于政治原因形成的主要大城市中。这又是经济活动的密度效应的例证。巴西、印度的情况也是非常类似的。

经济活动的密度效应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机制前面已部分地提及。

第一, 经济活动的密集加剧了竞争, 迫使每个劳动者更加努力, 每个企业更努力的提高起生产水平, 即提供了一种经济激励的外部机制。

第二, 经济活动的集中导致更多的社会产业需要, 特别是商业, 促进了社会分工, 每个生产者能够更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生产活动, 从而有利于发明创造的产生, 有力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第三, 经济活动带来的科技成果相互可以借鉴, 此所谓正的外部效应, 或者知识的外溢。此外, 众多产业集中便于相互协作, 容易形成产业链, 相互支持对抗外部的竞争。

四、总结以及政策启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无论是从长远的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 还是就当代较短期的经济增长而言, 大城市中经济活动的密集带来的竞争与分工协作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这一点对于当代的中国的经济战略而言具有以下启示:

第一, 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应该主要通过重点支持其中具有自然资源或知识资源优势, 或者是便于发展贸易的大城市来进行。不能面面俱到, 点点不漏地扶持。

第二, 我国的城市化战略应当以发展一定数量的较大城市为主, 而不应当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小城镇是由于其位于一定行政区划的核心位置而确定的, 但是其人口与经济规模全国来说差异很大。就城市化的主要对象而言, 一般是那些经济落后, 人口密度也相对低的地区。其依照乡、镇的行政区域划分集中起来不能够形成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口与经济活动的密度。相反地, 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程度与潜力, 规划一定数量的大城市, 使其真正具有促进经济的作用。另外, 据李子奈等 (2006) 所指出, 小城镇因不具有真正的城市生活功能, 也并不是农村居民所需要的。

摘要:文章通过对“李约瑟之谜”, “金砖四国”等经济发展现象的总结, 提出了经济体的人口及经济活动的密度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发展了对经济发展中经济活动相互影响的“规模效应”的认识。

关键词:经济发展,密度效应,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李敬红.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优势比较[J].经营与管理, 2008 (4) .

[2]、李子奈, 侯红娅, 杨晶.中国农村城市化模式的需求分析[J].科学新闻, 2006 (20) .

浅析金钱效应与市场社会 篇10

关键词:金钱效应,市场经济,市场社会

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我们对市场形成了一种信念, 也就是市场能自动地定义社会价值。实际上是我们的市场思维进入了本不该进入的社会生活, 也就是市场经济主导着我们的社会生活, 并且渐渐地形成一个市场社会。在市场社会里, 一切东西都会明码标价作为商品被出售。我以为, 我们必须将支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形成市场社会加分开。要知道市场经济只是一个工具, 一个用来组织商品和服务生产活动的工具。而市场社会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代表着金钱效应和市场思维将充斥在生活的每个层面。这些层面本应由其他价值观, 非市场的价值观来合理引导。例如医疗、教育、家庭观念、政治生活和公民人际交往等。

为什么要担心市场思维和价值影响着生活的各个层面呢?为什么要担心变成市场社会?原因之一就是不平等。如果钱只能让人拥有更多的物质满足, 比如买更多的珠宝和享受舒适的假期, 那不平等就表现得不那么重要。但是, 当金钱越来越多地支配美好的生活要素——优质的医疗服务和教育, 甚至是人际交往或者选举中的影响力, 那不平等就会很明显。因此, 市场价值一旦波及生活的价值层面, 只会使不平等更加明显, 从而导致社会和公民矛盾更加尖锐。另一个原因也令人担忧, 有些社会产品或社会规范, 一旦被市场思维和价值介入, 那些社会规范的意义可能会因此而改变, 那些我们值得关心的社会道德和社会伦理也有可能随之改变。一个运用市场机制而备受争议的例子——金钱奖励机制。许多学校都在思考如何提高孩子阅读能力, 尤其是那些没有雄厚家庭背景的孩子, 怎样激励他们表现良好, 积极向上。一些经济学家提出这样的建议, 只要孩子成绩好, 考试成绩高或阅读书籍, 学校就给予金钱奖励。读一本书给两美元奖励, 有人支持这种做法, 有人反对用金钱来鼓励学生积极向上, 他们认为这样会驱逐学生学习知识渴望真理的内在需求, 一旦停止给钱就会停止阅读。然而, 最后的结果表明, 给予金钱奖励学生读的书越来越多, 但越来越薄。可能一开始孩子阅读的动机不纯, 只是想获得金钱的鼓励, 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 孩子最终喜欢上了阅读。这个案例指出, 一些经济学家经常忽视市场交易对交易的商品或服务的影响或污染, 认为市场的交易不可能改变不了商品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假设只有在指物质产品的时候可能成立, 比如, 你卖我一个电视剧或者你把电视剧作为礼物送给我, 对我而言, 他们的价值和功用是一样的, 这种情况下商品的交易不会影响到商品的价值或服务的意义。一旦市场机制被引入非物质产品的领域, 比如政治选举和社会价值管理以及公民的生活观念, 金钱奖励可能会让忽视我们本应该关注的非市场的价值和态度。

对于中国而言, 从传统上说金钱并不是很重要。在计划经济时代, 钱对于人们就像纸片一样, 因为一切的买卖都是凭票购买, 即使我们自己有钱, 也不能交换流通, 但改革开放几十年, 我们已经让太多的市场思维进入和取代了我们的道德。这种程度甚至超过了欧洲国家很多。我的老家, 一个比较封闭的乡村, 想要举办一场春节晚会, 当村委组织的时候, 村民的反应是你支付给我多少报酬。而由积极的村民自发组织的时候, 村民不仅乐于免费参与, 还乐于出钱。虽然最后结果是好的, 但这种市场思维的渗透, 不仅值得我们反思。在这种思维下, 我们自以为得到了好处, 其实失去了更多。我并不是说市场经济不好, 只是市场思维的扩大速度超过的社会物质发展水平。

用金钱衡量一切事情并不是一件好事, 当金钱能够买到的东西越多, 社会的不公平就会越来越多, 人们的不满情绪就会越多。在不平等激增的情况下, 把生活各个层面市场化导致富裕的人和资源有限的人日益分道扬镳, 这对民主是不利的, 也不是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原因是民主虽然不必完全平等, 但必要的是公民能充分享有共同生活, 起码要把不同背景的人能摆在一起, 碰撞在一起。因为共同利益, 人们才会协商、沟通, 才能学会协商和容忍差异。

所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已经达到了基本物质的满足, 我们就必须关注社会价值的发展, 不能过多地将市场思维导入我们的公民生活。看不见的手是人的私欲, 由它为准的发展是最有效率和创造力的, 但是同样, 由它发展出来的社会必然是冷漠的。市场机制运用市场技巧, 市场思维方式和市场解决方案的技巧处理市场领域内外的事情越来越多, 我们必须用坚强的社会共识为市场建立一扇门, 有些东西, 是不能进入市场交易的, 还是有一些东西, 是值得珍惜的, 因为它的价值是无法用市场机制去估算的。市场思维如果过多的介入传统的道德思维, 是很危险的。所以, 在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中, 更有关注社会道德和社会价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桑德尔.公正[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2.

[2]迈克尔·桑德尔.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1.

品牌整合的经济效应分析 篇11

关键词:品牌整合 需求效应 市场信号效应

1 品牌整合的涵义

品牌整合,就是企业以品牌为中心,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重组、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行企业目标的、全面的、一致化营销。品牌整合的思想源自整合营销,它要求企业的一切活动均围绕品牌进行一元化整合重组,使企业在各个环节上达到高度协调一致、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组合化营销。

品牌整合的基本思路是以消费者为导向,把焦点对准消费者,瞄准的企业的目标市场细分,通过各种营销工具、手段的系统化结合,以互动行为方式,整合企业的各个方面,协调统一企业内各层次、各部门,谋求价值链的最优化,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忠诚度和美誉度。品牌整合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统一的品牌理念,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不同的工具在每一阶段发挥出最佳的、统一的、集中的作用,最终建立品牌整体的强度和一致性,建立与消费者的长期、双向、忠诚的关系,使企业传播给消费者的信息做到“用一个品牌去说话”。

2 企业品牌整合的需求效应分析

2.1 品牌整合扩大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品牌整合扩大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或称品牌整合的需求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企业通过品牌整合,扩大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提高企业品牌的市场知名度,提高消费者的商品试用率,从而扩大市场对该品牌产品的市场需求。②通过品牌整合,可以增强已经购买过该品牌产品的消费者的购后感受,提高已购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的品牌忠诚度,提高他们的重复购买率,达到扩大市场销售的目的。③通过品牌整合,企业向市场传递统一的信息。同时,已购消费者通过产品消费也感受到和企业传递的高度一致性的信息。消费者对该品牌的美誉度也相应得以提高,也扩大该品牌产品的市场需求。④通过品牌整合,扩大企业品牌的市场竞争优势,使企业或品牌在与其它企业或品牌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提高该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扩大市场需求。

如图1所示,企业通过品牌整合,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忠诚度、美誉度及市场竞争优势,扩大市场对该品牌产品的需求,从需求曲线D1提高到D2,使产品价格从P1提高到P2,市场销售量从Q1提高到Q2。

2.2 品牌整合降低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通过品牌整合,企业利用高效的内部团体推动机制和品牌推动机制,及针对外部的品牌表达方式,向目标消费者准确地传递统一的信息,建立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的高度忠诚,从而降低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价格的敏感度,即通过品牌整合降低了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如图2所示,企业通过品牌整合,不仅提高了市场对于该产品的需求,销售量从Q1提高到Q2,而且提高了需求曲线的价格需求弹性,从图上反映出来的就是需求曲线D2的斜率D1大于需求曲线的斜率,需求曲线更陡了。

通过品牌整合降低了消费者的价格需求弹性,从而使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较高,这是名牌产品能够制定相对较高价格的原因之一。如果企业根据战略需要,对价格进行调整,尤其是提高价格,对企业的销售量影响就不大。尤其当竞争者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时,企业不至受损。

2.3 品牌整合的长期价格效应 协调一致且有价值的体验是建立品牌、顾客关系的基础,是保持顾客忠诚品牌的基础。如果没有顾客对于品牌的忠诚,企业成为市场领袖这一目标根本无法实现。预期顾客是否对产品产生兴趣,是否开始注意该产品,是否购买该产品,这些都取决于你的品牌是由什么推动的:由真正的品牌推动,或者仅靠最近的宣传策略推动。

人们购买商品或服务根本上是由其产品特征、产品说明及产品价格决定的。问题是,随着市场成熟度日渐提高,最终将迫使所有产品及服务卷入激烈的竞争,有时价格战也非常激烈,随着时光流逝,各种产品或服务之间各方面趋于雷同,顾客没有理由对某个品或服务保持忠诚。于是,公司通常采取降低价格参与竞争以维持或扩大市场份额。如图3所示,把肤浅品牌与知名品脾作一个比较,能对品牌整合战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企业通过品牌整合,以品牌为纽带,以各种方式全方位影响顾客的思想和感情,把重心放在解决问题或建立关系,经常进行思想或特征交流,在每次与消费者的接触中建立协调一致而独特的体验。从而消费者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思想和情感的沟通。长期而言,在产品进入成熟期的激烈竞争中,可以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而不至沦为肤浅品牌,避免被边缘化。

3 企业品牌整合的市场信号效应分析

传统的以市场的完全信息为假设前提的微观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对于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价格和质量等信息是完全掌握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根据完全的市场信息进行生产与消费的决策。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是商品和劳务供给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至少是不完全对称。

消费者往往通过价格来判断商品的质量。商品供求规律告诉我们,商品供应量随商品价格下降而减少。原因在于高质量的商品一般生产成本较高,价格下降使市场上高质量产品供给减少,故市场上剩下的产品质量就下降了。反之,市场上的高质量产品供给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增加。

如图4,横轴表示产品价格p,纵轴表示产品质量q,L为价格质量曲线。商品的质量随价格的上升而上升,但上升的“速度”却愈来愈慢,即价格变化对质量的影响是“递减”的,图上反映出来就是价格质量曲线L以递减的速度向右上方倾斜。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要考虑商品的价格,还要考虑其质量。如果价格太高,即使商品质量很好人们也不愿购买;如果商品质量太差,即使价格很低,也不会有人愿购买。消费者关心的是他在商品上支出的每单位价格所得到的质量,这种价格与商品质量之间的关系比值q/p即是“价值”。价格—质量曲线上的相应价格水平上的点到原点的连线的斜率q/p就表示商品“价值”。我们可以看到在价格为p*处连线的斜率最大,说明价值最大。在价格p*以前和以后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都认为产品价值会下降。

消费者购买自己认为“物有所值”的东西,即价值最大的商品。如图4所示,由于消费者认为商品在价格p*处价值最大,所以消费者在该价格水平下购买量最大,在价格高于和低于价格p*都会使商品的销售量减少。

所以,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我们看到产品需求曲线就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有所不同,变成了如图5的需求曲线D那样,包括了一段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当价格p高于p*时,需求曲线是我们常见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而当价格低于p*时,需求曲线变成向右上方倾斜的了。

问题在于价格低于p*时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需求曲线。如果市场供给曲线正好与需求曲线交于右上方倾斜的部分,如图5中的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2交于A点,价格为P2。产品供给方发现,稍微提高产品价格,市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企业应该扩大生产,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可以从增加的生产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价格不能超过p*,因为价格超过p*时,需求量降低了。似乎p*是产品的最优价格,对应的产量Qd就是企业的最优供给量。但是价格为p*时,产量为Qd而供给量为Qs,出现了供给大于需求的非均衡状态。

许多消费者把著名品牌看作是质量的信号,并愿意为名牌产品多付钱。如果产品或劳务的提供者为了使品牌能充分代表企业的产品或劳务的质量,即为了让品牌这一代表产品或劳务质量的市场信号工具发挥最大的作用,企业向市场传递的品牌信息就应该是统一的、有效的。所以通过品牌整合,向市场传递统一而强有力的产品或劳务的质量信号,能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如图6,企业通过品牌整合,使消费者通过品牌对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有了更全面的信息,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使市场对品牌产品的需求曲线由信息不对称时向后弯曲的D变成了常态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D1。与图5比较,发现当供给曲线是S2时,市场也达到了均衡点B,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徐大佑.名牌成长的阶段性[J].价格月刊.1999.(12).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7-41.

简析微博的社会效应 篇12

社交平台

微博是通过一种快捷简单的方式作为大众传播的“广播台”而引发人们的关注和共鸣的。相比博客的高门槛, 微博更简单, 门槛更低, 发布方式更多样。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炮制一篇像样的博客既伤脑又费时。而微博不必考虑如何起标题, 不必在意怎样展开叙述, 随意又随性地发发感慨、晒晒心情, 已经成为一些网友竞相选择的网络社交方式。

微博的社交方式, 与以往的打电话、发邮件都有极大的区别。在这个公共的信息平台上, 对话是开放式的, 明星与“粉丝”可以是零距离的。新浪微博的种子大户姚晨就是“亲民明星”的典型代表。截至2010年3月, 100多万粉丝使得姚晨稳居新浪微博人气女王的宝座。可以关心对方在读什么、想什么, 可以互动, 这种亲密与开放相结合的人际交往将明星与草根摆在了平等的位置。在回顾自己的2009年时, 姚晨说让她挺惬意的一件事就是, 微博让她结识了很多自己关注已久的非时尚、非娱乐的主流媒体, 并得到他们的认可。“以前见人会害羞, 不熟的都有点端着。就算像黄健翔、李承鹏这些我一早就想认识的‘名嘴’、‘名笔’, 见了面也得预热好久。微博让大家免除了这个社交过程, 几条评论、几封私信、几个段子就熟络起来, 待到公众场合见面时就跟老相识博友聚会似的。” (1) 正如姚晨所说, 微博的网际化社交模式, 摒除了现实生活中的尴尬, 跨越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障碍, 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呈现出轻松、愉悦的状态。

微博不仅能在网络中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更有将真实的人际关系网络化的趋势。2010年初, 在广东的一些IT公司内悄然兴起了139说客的网络微博, 他们的交往对象基本是自己手机上的联系人。IT白领们在说客上交流互动的对象是现实生活当中的领导、同事和朋友。“139移动互联”首席运营官罗川在今年4月22日召开的“2010第五届艾瑞年度高峰会议”之“移动互联网年会”上表示:139说客将致力于打造5亿手机用户的移动微博。 (2) “139说客”用手机号码作为ID注册方式的实名制特征, 将真实生活中的关系直接过渡到互联网中。可以预见, 这种真实关系属性, 将给中国微博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式。

营销手段

微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其即时传播性能。一条关注度较高的微博在互联网及与之关联的手机WAP平台上发出后, 短时间内互动性转发就可以抵达微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达到短时间内最多的目击人数。基于这样的传播优势, 企业微博可以借助先进多媒体技术手段, 从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现形式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描述, 从而使潜在消费者更形象直接地接受信息。企业微博的“粉丝”一般是对企业或产品感兴趣的人。“粉丝”作为企业微博的目标群体, 使得企业微博可以很简便、很及时地对目标消费者进行认知管理和预期管理, 而不是等到出现问题时再想对策处理。

企业微博做得比较成功的有戴尔、zappos网络鞋店、星巴克咖啡等。戴尔的Twitter账号在12个国家都有追随者。2009年8月以来, 单是巴西的用户就创造了80万美元的业绩。正如戴尔在线部门副总经理马尼什·梅赫所说:“对我们而言, 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渠道, 并且正急速成长。不仅使我们与顾客的接触和成长有进展, 全球都有同样的现象。” (3) Twitter网这个本来被视作企业品牌宣传的窗口, 已经被戴尔变成可以盈利的柜台了。这就不难理解在中国, 业界对微博抱以观望态度的背景下, 戴尔仍毫不犹豫地在新浪上开出微博。

微博营销优于传统的广告行业, 发布信息的主体无须经过繁复的行政审批, 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由此可见, 微博不仅开创了人际传播的新模式, 而且开辟了企业营销的新阵地。

政治窗口

自从奥巴马利用微博这一有效手段赢取美国总统选举的胜利后, 作为融媒时代的新兴传播手段, 微博客的工具性得以深化。2009年11月21日, 云南省针对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的群体性事件, 在新浪网上开通了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微博云南”。同日, 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以“云南伍皓”开通了个人微博。这位成名于2009年2月云南“躲猫猫”一案的官员, 突破传统的官方尺度, 利用新媒介这扇窗户, 公开表达对某些公共舆论事件的看法。

今年全国的两会上, “微博问政”更是成为中国民众瞩目的焦点。四川政协会议自1月24日开幕起, 樊建川委员就一直在用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微博直播。浙江省两会期间, 省政协办公室也推出微博社区, 让委员注册微博, 与网民互动, 收集网民的意见和撰写提案的第一手材料。

微博的热潮很快从全国各地汇聚到首都北京。2月22日12时,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何水法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发出了消息:“初六接到省政协电话通知, 将于3月2日赴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今年已有5个提案在酝酿之中, 这几天要集中精神整理成文。博友们有什么建议, 请尽快和我联系哦!” (4) 几天之内, 何水法委员就收到了粉丝们潮水般涌来的建议, 内容涉及食品安全、贫富差距等各方面问题。何水法之后, 朱永新、敬一丹、李丹阳、张晓梅等代表、委员也纷纷开通了自己的“代表微博”或“委员微博”, 并且拥有了数量众多的粉丝。

《中国青年报》在文章《微博问政会走博息》中指出:“至今还没有看到两会结束后, 还有代表委员通过微博解释和宣传自己的议案或提案, 也很少看到他们通过微博讨论公共问题。媒体那边呢?两会一走, 微博专栏留下的不多, ‘微博问政’的字眼也很难看到了。” (5) “微博问政”的可行性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地方乃至中央的决策者来说, 通过微博这个新媒体, 普通民众的舆论和智慧可以被集纳和传播, 成为有效的信息来源和决策根据。对于广大网民来说, 积极发表意见, 热心地出谋划策, 也体现了身为公民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然而, 应该注意到, 当前“微博问政”的落脚点最终只是落在一个“问”字上面, 而要想解决微博中提到的问题, 还需要代表们、委员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努力。

公益救助

微博信息是靠人与人的关系才得以广泛传播的, 而拥有众多粉丝的明星们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梁咏琪借生日之机发动粉丝转发生日愿望, 并以转发次数作为自己对西南旱灾的捐款数额;姚晨也高调呼吁粉丝的关注, 最终以关注人数为基础向西南旱灾捐款13万元。李宇春的粉丝玉米们不仅积极配合熄灯一小时活动, 也积极响应赈济灾区的口号, 为灾区捐款50万元。从明星们强大的号召力来看, 微博客俨然已经成为推动公益行动的加速器。

以往, 我们经常在传统媒体上看到各种寻人、寻物启事, 大家都希望通过信息传播的方式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如今, 一些微博客已经部分具备了这种功能。成都93岁的肖婆婆急需RH阴性AB型血做手术, 2010年3月22日晚, 这一消息被病友蔡女士从新浪微博上发出, 12小时内3000多人加入了“织围脖”的行列, 昆明、成都德阳、成都双流等地5位网友迅即赶赴医院献血。 (6) 一传十, 十传百, 百传千, 正是因为微博这种“人传人”的裂变式效应, 求救信息才能达到如此惊人的传播效果。

今年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以后, 微博成为快速传递信息的平台。搜狐微博客平台上,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官方微博从4月14日上午10时59分开始不断播报最新的消息, 救援队伍的进展、专家的现场分析、所需的物资和当地接受捐赠联系人的电话等信息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发出。一位名叫“adamlab”的新浪微博客用户于4月15日零时25分发布消息:“玉树地震灾区在靠西100公里有个叫隆宝镇的地方受灾严重, 目前尚无救援队伍抵达, 请大家转发给相关部门知晓。朋友赵嘉刚打来卫星电话, 从治多县赶往玉树县救援的路上发现的, 特代他转发此情况。大致的位置应该在此 (google地图) http://sinaurl.cn/h Yzg J。” (7) 该信息发出以后, 隆宝镇这个“救助盲点”立刻得到了微博网友的关心, 原文被转发8000多次, 最终通过微博的“@”功能得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官方微博的关注, 青海现场救援队也确认给隆宝镇派出了前方救援人员。新浪微博负责人曹增辉认为, 微博成为地震中一个及时有效的救助平台, 在求助方、传播用户和救助机构三方间, 信息的快速传播和自组织能力, 使得求助信息能够得到迅速响应。

舆论监督

舆论, 是公众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 对与自身或社会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意见和态度的总和。舆论的影响力必须依靠媒介的传递作用。微博客产生后, 创新了原有的网络传播方式, 在网络上传播公众的话题和意见, 就成为微博的舆论影响方式。它的群体特征和即时传播特征, 表现出了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

微博的用户以年轻群体和学生群体居多, 这对微博的内容更新和活跃度有较大的影响。年轻群体行为活跃、思想激进、乐于网络互动, 将推动微博与手机媒体的结合, 从而赋予微博更大的舆论影响力。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师潘宇峰在对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时的舆论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汶川地震时, 论坛一度作为舆论主战场, 对抗震救灾和凝聚人心起到了巨大作用。而这一次, 微博客逐渐成为网络舆论的主阵地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应该认识到, 微博本身是一个评价体系, 大家在上面所发布的言论, 马上就能够引起其他人的共鸣或批评。2010年1月5日, 网友梁树新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了两封“微信” (8) , 分别致温家宝总理和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 就“清退代课老师”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短短一天之内, 梁树新的微信被转发2000多次, 引起强烈关注, 并引发了各界对代课老师的关爱行动, 让“代课老师”话题成为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凤凰卫视因此考虑做有关“代课老师”的节目, 《南方都市报》的“网眼”板块也刊出“钟山拍案而起”的新闻, 间接使“代课老师”话题见诸报端。而此时, 距离梁树新在微博上发出第一封关于代课老师的“微信”还不到一天时间。梁树新的一次小小的尝试, 却无意中找到了一条让公共民生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途径。

2009年7月16日, 因在网络上发布或转发“严晓玲案”帖子而被拘留的郭宝峰, 通过Twitter网寻求帮助, 网友开始列队发布“郭宝峰, 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信息。“回家吃饭”的热潮随着一张张明信片走出了网络, 走进了福州市第二看守所。在石首骚乱中, 一位匿名网友在饭否网上实时播报街头消息约200条, 使得微博有效地突破了信息屏障, 赶在了传统媒体报道和政府新闻发布的前面, 第一时间发布大量第一手的信息。正如中国社科院下属的社会学研究所在《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又称“蓝皮书”) 中指出的那样, 2009年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的源头, 微博客成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

传统媒体看到了微博客的力量, 纷纷将微博客作为自身推广和沟通的平台, 在微博客上提供内容链接, 发布新闻摘要, 促进发行量和销售, 提升影响力。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午后大道东》栏目已经开通了节目与微博客的互动, 微博客用户可以通过新浪微博客、9911微博客或嘀咕微博客进行即时留言。微博客的作用正在被进一步认识, 而且微博客在与传统媒体形成成熟的互动后, 可以形成更好的内容把关和舆论引导格局。

参考文献

[1]张凌凌:《微博达人》, 《新周刊》, 2010 (2) 。

[2]廉艳玲:《3G时代的信息运营策略》, 艾瑞网, http://news.iresearch.cn/events/20100416/113023.shtml, 2010年4月22日。

[3]朱健:《微博营销》, 《浙商》, 2010 (4) 。

[4]何水法:新浪微博, http://t.sina.com.cn/1322472181/k4Cdwbo4T, 2010年2月22日。

[5]刘福利:《微博问政会走博息》, 《中国青年报》, 2010年4月9日。

[6]李逢春:《3000人织“围脖”新浪四川找到5名“熊猫血”献血者》, 《华西都市报》, 2010年2月26日。

[7]新浪微博, adamlab, http://t.sina.com.cn/1074128220/3f4ddZiDPT, 2010年4月15日。

上一篇:“博雅”文化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