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博士毕业论文要求

2024-10-15

各高校博士毕业论文要求(通用7篇)

各高校博士毕业论文要求 篇1

各高校博士毕业论文要求

北京大学:2篇北大中文核心

在申请学位前,一般应以北京大学名义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未达到要求者,一般不接受其学位申请。各专业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数以及本专业的“重要刊物”、“核心刊物”名称,由各院(系、所、中心)结合本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作出规定,并列入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1篇权威期刊或2篇北大核心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必须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或至少有两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学术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2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吉林大学:

没有收集到具体文件。根据送到重庆大学评审的博士论文《从“法律文化研究”的角度审视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第150页《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来看,作者发表的5篇论文中只有1篇属于CSSCI,其余4篇均是非期刊论文(其中有一篇是报纸,另3篇为以书代刊。)

中国政法大学 :公开发表2篇或1篇1万字以上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第一至第三学期,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每个学期分别提交至少1篇本专业的科研论文(每篇应在5千字以上),并于第一学年末提交学年论文1篇(字数应在1万字以上)。上述论文经导师评阅合格后,计2学分。在中期考核之前,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以第一作者身份或独著正式发表2篇(每篇应在5千字以上)或1篇1万字以上学术论文。西南政法大学 :3篇核心期刊

说明:该校期刊目录为北大中文核心与CSSCI合并数据,再加上部分经学校承认的期刊或者书籍,共计1500多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篇核心

说明:只收集到在职博士生提前毕业要求——在申请提前毕业时,必须在该校认定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重点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三篇。据此推测,正常毕业博士生发表论文要求不可能高于3篇。

厦门大学 :2篇全国中文核心或1篇一类核心

在全国核心刊物或国际同级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视同第一作者)和“厦门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发表2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其中一篇可用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专著或教材(本人完成字数专著在3万字以上,教材在5万字以上,可累计)来代替。发表在一类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可以算作两篇核心论文,其中被SCI、EI、SSCI收录的有录用函即可。

南京师范大学 :2篇中文核心期刊或1篇权威期刊

博士学位申请者在读期间至少要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2篇专业学术论文,或在国内二级学科权威期刊以上层次的刊物上公开发表1篇专业学术论文,或有1篇专业学术论文被SCI、EI、SSCI收录,或有一项发明专利(排序前2名)。

华东政法大学:没有篇数的要求

复旦大学:2篇北大中文核心

至少在国内核心及以上期刊上发表(含录用)2篇专业学术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1篇核心

攻读其它门类的博士学位研究生至少须以第一作者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所列刊物上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一篇。列入统计范围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名义发表,并有研究生署名。

南开大学:2篇北大核心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两篇论文,核心期刊范围依照《南开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表》(2003年版)确定。

四川大学:3篇CSSCI;或2篇CSSCI(其中一篇必须为权威期刊);或省部级科研奖励 a.申请人有两篇以上(含两篇)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不含综述)在CSSCI 来源学术期刊上发表,且至少有一篇发表在权威核心学术期刊上;

b.申请人有三篇以上(含三篇)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不含综述)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且至少有两篇为唯一署名人的学术论文;

c.申请人至少主持并完成了一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鉴定结题)或至少取得一项省部级以上成果奖(三等以上,其中一、二等奖排名前三位,三等奖排名第一位),同时在核心学术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主持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2000年、20O4年版)为准,以下同(其中因版本的不同而增减的刊物,以文章发表时该刊物是否为核心期刊为准。)]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两篇以上(含两篇)学术论文(不含综述),且至少一篇为CSSCI来源期刊论文。

中山大学:1篇核心期刊

博士学位获得者在学期间必须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不少于一篇学术论文,该论文应为博士学位论文的部分内容,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中山大学(学术论文在发表前应交导师审阅)重庆大学:3篇南大核心

需要发表一篇高水平期刊论文(全国共有10种),同时发表二篇cssci期刊库论文,必须以重庆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导师为第一作者亦可)

湖南大学

(三)管理、经济及人文学科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发表论文总数不少于两篇,其中至少一篇在本学科有代表性的国际学术刊物或《湖南大学博士学位申请期刊目录》所列刊物上发表。

2.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源刊上至少发表四篇论文,且至少有一篇论文被SCI/EI/SSCI收录或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收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有效论文,作者的第一单位必须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有效论文,研究生本人必须是第一作者;

3、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有效论文,其内容必须与本人学位论文相关;

4、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必须达到如下要求,即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含5篇),其中必须有1篇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在检索刊物上发表。

要求 SCI EI(光盘版)重要核心 国外检索刊物 核心刊物 检索刊物 备注12 2 满足1、2、3、4中任何一项要求即可。

212

2312 2

2 2

注:

(1)规定中“重要核心刊物”是指附件中的期刊目录;

(2)规定中“核心刊物”“检索刊物”是指校科技部公布的《核心期刊目录》、《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投稿大全》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投稿指南》中列出的期刊。

西南财经大学

一、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科研要求

1、博士研究生应公开发表5项成果,其中3项为核心期刊成果;

2、硕士研究生应公开发表3项成果,其中1项为核心期刊成果。

3、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学校科研处核定的A级刊物上独立发表一篇以上(含一篇)论文者,可不再作其他科研要求。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1.期刊论文彰武

工科和理科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国内核心期刊、国外重要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并以电子科技大学名义,至少发表(或已录用)3篇反映本人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学术论文全文,其中至少有1篇被SCI收录或发表或录用在SCI收录的期刊上,或至少有2篇被EI收录或发表或录用在EI收录的期刊上。辅导

管理类(含经济学、法学和文学类)学科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国内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并以电子科技大学名义,至少发表(或已录用)3篇反映本人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学术论文全文。共

2.会议论文济

博士生须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并以电子科技大学的名义,发表2篇国际会议论文或国内学会组织的会议论文,且至少有1篇是国际会议论文。3362 3039

3.可用核心期刊或SCI或EI的期刊源上的文章替代1篇会议论文。研

4.具备下列条件,可对应减少上述“1”条中发表论文的篇数:

彰武

(1)申请答辩前取得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奖(本人有获奖证书),或以第一申请人身份并以电子科技大学名义取得国家级发明专利,可视为被SCI收录或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网络督察

(2)申请答辩前取得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鉴定的主研(国家级项目排名前5名,省部级项目排名前3名),可视为被EI收录或在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336 26038

(3)被ISTP收录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可视为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全文;

(4)若同一项目既鉴定又获奖或获国家级发明专利,只就高计算1次,不累计计算;

(5)上述(1)和(2)两项累计计算最多不能超过2篇论文。

5.同时被SCI、EI和ISTP收录的论文,按SCI、EI、ISTP顺序就高计算1次。

6.论文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应为执笔者),则按1/2篇计算。

7.凡申请答辩时,学籍未满三年者,只计算已发表的论文。

8.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规定发表的论文不包括发表在增刊上的文章。

9.录用论文,须提交相关的版面费付款证明。

天津大学

对发表论文的要求

1、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至少在中文重要期刊(指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或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或至少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

② 至少有1篇在SCI(包括光盘版和SCI Expanded,以下简称SCI)或EI(包括光盘版和EI Village, 以下简称EI)检索源期刊上录用或发表的论文。

2、建筑学一级学科所含专业(不含建筑技术科学)的博士研究生,要求至少在中文重要期

刊或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或至少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管理学学科门类所含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要求至少在中文重要期刊或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4篇论文,或至少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

3、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如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或省部级及以上社会科学奖, 获奖单位署名为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排名为前5名,有个人获奖证书,则相当于一篇被SCI或EI收录的学术论文。

4、博士研究生按以上规定发表的论文均要求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并且单位署名为天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规定,除执行学校现有规定外,也可以按以下规定执行:即一名博士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单篇影响因子不低于4.0,两名博士生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单篇影响因子不低于6.0、三名博士生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单篇影响因子不低于9.0,均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物理系规定,自2008年3月起,全日制博士生申请答辩前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发表学术论文单篇影响因子大于4.0或多篇影响因子总和大于4.0;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在国外SCI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

化学与化工系规定,从2005级全日制博士生开始,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发表学术论文三篇且均被SCI收录;或者发表影响因子大于3.0的学术论文一篇。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要求,从2007级全日制博士生开始,力学学科至少发表2篇SCI论文和1篇核心期刊论文,或1篇SCI论文和2篇权威期刊论文;土木学科至少发表1篇SCI论文和2篇核心期刊论文,或2篇EI论文(本校刊物只能计算1篇)和1篇核心期刊论文,或1篇英文期刊论文(必须为EI收录或SCI收录)和2篇权威期刊论文。管理学科至少发表3篇权威期刊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只能计算1篇)。所有全日制博士生满足上述条件申请答辩时,必须有1篇英文论文在英文期刊上发表或正式接收发表。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规定,从2007级全日制博士生开始,申请答辩前,首先要达到学校发表论文的要求,还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篇SCI,2篇核心期刊及以上;或2篇EI(其中1篇必须在期刊上发表),1篇核心期刊;或3篇权威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按1篇计算)。基础医学院规定,自2008年起,博士生(含非全日制)须在影响因子1.0以上(含1.0)的SCI期刊发表论文1篇,方可申请博士学位。

以上所说的论文均指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以博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的论文。

东南大学

发表学术论文

1)刊物等级分为核心期刊和重要期刊两级。本标准确定的刊物目录(见附件)分为三部分,即全校共用刊物、第一类刊物(刊物性质为核心期刊)与第二类刊物(刊物性质为重要期刊)。全校共用刊物为核心期刊。

2)作为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先决条件之一,即发表学术论文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1)至少应在我校认可的刊物目录所属期刊中发表三篇与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若正式刊出尚需一段时间可允许先提交学术论文录用通知书,但申请和讨论学位前必须提交正式发表并符合目录要求的学术论文)。被SCI、EI检索的论文算为核心期刊论文。

(2)在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如果有两篇在性质为本专业的一级学会主办的会刊或SCI、EI的索引源期刊上发表的,可以答辩、申请学位。

(3)在上述要求发表的三篇学术论文中,至少应有两篇为核心期刊论文,以及至少有两篇为第一作者。若博士生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为自己的博士导师。

南京大学

为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对文科研究生在论文发表方面提出了量化标准,要求博士生在中文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3篇论文。本目录所列期刊即为执行上述量化标准而定。申请学位者必须以南京大学的名义发表论文,且必须是第一作者。

2、本目录制定的依据主要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榜期刊。考虑到研究生连续扩招的实际情况,由各院系补充了部分专业期刊。

3、本目录将适用四年(2006年—2009年),三年间CSSCI被调入的刊物也相应地予以承认。

4、博士生应在本目录所列期刊上发表三篇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发表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榜目录的期刊上(目录中做√※记号者)。所发表文章不含增刊和其他增版,不含译文(外国语专业除外)和书评(文学专业除外)。

5、为了鼓励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在非本专业类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与在本专业类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同等看待。

6、凡被《新华文摘》转载、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不论其发表在何种刊物上,均视为核心期刊的文章;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均视为核心期刊的文章。

7、凡在由全国性学会主办的国内学术会议以及国际学术会议编辑出版的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均视为核心期刊的文章。

8、凡在境外发表的学术论文,由指导教师和所在院系提出是否予以认可的意见,报研究生院批准认定。

9、对参加著作编写(不含教材)2万字以上并出版者,折合成一篇核心期刊论文。

10、对中文系的语言学专业、历史系的考古学专业以及外国语学院的非英语语种专业,适当放宽要求,允许以两篇一般论文折合成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外国语学院各专业与研究方向一致、且发表在本目录所列期刊上的译文,也允许以两篇折合成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对外国留学生也适当放宽标准,博士生适用中国硕士生的标准。

西北工业大学

1、研究生本人必须是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若为第二作者,则其指导教师必须是第一作者。

2、作者单位署名原则上是西北工业大学且唯一。确因课题合作关系需要写2个作者单位的,西北工业大学必须是第一单位,可计入1篇;若西北工业大学是第二单位,则不计入篇数。

3、各学科、专业的博士生(含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在学期间至少发表与学位论文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4篇(至少有1篇为第一作者;有1篇系用外文撰写,其认定范围见第6条),其中在《西北工业大学认定的中国重要学术期刊》(刊登在由我校科技处制定的《西北工业大学学术论文投稿指南》中,下同)列出的本学科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其余学术论文应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摘录)》(自然科学类)或《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社会科学类)列出的本学科学术期刊上。博士生在申请答辩时,可有3篇学术论文已经发表,1篇已收到录用通知,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学位时必须全部发表出来。

4、各学科、专业的硕士生(含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不含专业学位、高校教师)至少应在以下范围内的期刊上发表或被录用(须注明预发表日期,届时将发表的论文交学位办审核备案,否则学位不予认可)1篇学术论文。

①《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自然科学类)

②《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目录》(社会科学类)

③六种高等教育刊物(社会科学类):《辽宁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高教理论战线》、《高教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④《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类)

5、被EI 或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或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研究生个人的单位署名西北工业大学必须是第一);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单位及署名要求同本规定的第1条和第2条),均等同于在《西北工业大学认定的中国重要学术期刊》列出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6、外文学术论文认定范围(以下5种情况均予以认可)

①在境外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完整的学术论文(非简讯或摘要类);

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正式出版(有刊号,由正规出版社出版,不含电子出版物)且被完整收录的;

③在境内中英文混编期刊上发表的,仅限《西北工业大学认定的中国重要学术期刊》; ④在境内英文版期刊上发表的,可扩大至《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摘录)》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

⑤不在认定的期刊上发表的外文论文,但被四大索引(SCI、EI、ISTP、SSCI)收录。

7、发表在增刊、专刊上,且没有被四大索引(SCI、EI、ISTP、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一律不予认可。

各高校博士毕业论文要求 篇2

通知要求, 各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自主创业等政策措施, 加强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落实好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社保补贴、培训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 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和创业。

各城市人社部门要主动与所在地高校对接, 掌握毕业生基本情况, 联合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对登记的未就业毕业生, 针对其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求职就业方案, 提供职业指导、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就业见习等服务。

通知还要求各地要主动将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延伸到高校, 组织大学生参观人力资源市场、创业孵化基地, 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服务周、部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专项活动。

运用移动互联新技术搭建灵活多样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推进地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与高校校园网、中国公共招聘网链接, 打造互联互通、优质高效的“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

不同类型高校招生录取要求各不同 篇3

2.理工类院校 招生院校和专业多,招生数量大,考生选择范围广;考生在第一志愿不被录取时,其第二等周转调剂的余地比文史类、外语类专业要大;理工院校各科类之间生源不平衡;相对而言,工科类专业对考生身体条件或健康状况要求较高。

3.文史语言类院校(专业) 招生总数少;注意考生相关科目成绩,其中选报外语(英、俄、日、法及少数语种)专业的考生,外语单科成绩必须达到一定标准,而在总分、单科成绩上线后,还须进行口试;文史语言类专业注意考生语文、历史、外语等相关科目成绩。

4.师范类院校 国家对选报师范的考生有多种鼓励措施,如实行提前录取办法等。同时,学生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国家为师范学生提供师范奖学金;对考生的思想品德和身体健康有一定要求,跛足、严重口吃、听觉迟钝、脸部有黑斑及胸廓显著畸形的考生,师范院校不予录取。

5.军事类院校实行提前录取的方法,考生如未被这类院校录取,并不影响参加普通高校正常录取;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政审严格;体检要求严格。军事院校录取新生,按照《军事院校招收学员体检标准》检查确定考生身体状况是否合格,其标准比普通高校招生体检要求高。另外,军事院校严格规定,考生必须是20周岁以下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女生比例不能超过15%或不招女生等。

6.财经类院校(专业) 一般具有生源丰富、录取分数较高,以及偏重考生数学、外语、语文的成绩等特点。

7.农林水类院校较注意考生的生物、化学等相关科目成绩。

8.医药类院校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要求较高;对考生相关科目成绩有一定要求,其中中医、中药专业要求考生语文尤其是古文基础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医科大学、医学院对考生的化学、生物和外语成绩有较严格的要求;注重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是否适合从事医药卫生工作。

9.政法类院校(专业) 政法类(包括公安、安全)院校一般设有法律学、国际法、经济法、刑事侦察、痕迹检验、刑事化验、犯罪学、公安管理、治安、保卫、警察体育、法医等专业。

公安警察类院校均实行提前录取的办法,要求考生本人品行端正,表现优良。同时,体检标准也高于其他高校招生体检标准。

各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 篇4

各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

为了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请在寒假放假前,通知2014低保家庭毕业生按照甘人社通(2013)247号的要求,及早准备好“低保证”等证明材料,并在下学期开学时带回学校。

低保家庭毕业生需提供的材料:

1、低保证原件

2、户口本原件

3、当年发放低保金记录原件

4、已转出户口的学生提供户籍证明等能证明学生与家庭关系的证明材料原件

5、本人身份证原件

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

各高校博士毕业论文要求 篇5

【关键词】婚恋观;女研究生;恋爱;婚姻

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和婚姻基础问题的看法。由于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受其思想观念的影响、制约,因而一个人的婚恋观与其恋爱、婚姻行为密切相关,并将影响其婚恋生活的和谐美满程度。本次问卷调查在云南省的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进行。以宿舍楼为单位,整群抽样,共收回有效问卷286份,其中女硕士生200人,女博士生86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恋爱目的、择偶标准、婚恋形态及对性问题的看法等。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恋爱观

恋爱与婚姻相联结,恋爱目的明确。问卷调查显示,所调查的286名女研究生中,82.7%的人认为谈恋爱是为了“选择人生伴侣”,可见女研究生恋爱的最主要动机是指向婚姻的。这一结果与本科生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择偶以婚姻为主要目的的仅占15%。这主要是因为女研究生的年龄、阅历、心理成熟程度等与女大学生有较大的不同,她们有更强的独立自主性,做事更沉稳更有计划性,较少为外界环境所左右。比较起女大学生来,她们在考虑婚恋问题时的确定性因素更多些,因而就更容易使恋爱与结婚统一起来。比如,研究生的未来去向是大致确定的,或者说自己可把握的程度很大,这样就减少了由于两人毕业后不能在一起而可能造成的分手局面;女研究生多已到了结婚年龄,她们中学、大学的女同学也纷纷成家生育,其中一些女研究生也已结婚,这对尚未成家的女研究生产生了无形的影响和压力,婚姻问题自然就提到议事日程上;由于年龄和学业紧张的原因,她们已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玩感情游戏;由于心理成熟程度的提高,她们已更能把握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包括恋爱行为。因此,对于许多女研究生来说,谈恋爱的出发点与归宿就是结婚,恋爱的目的明确地指向寻找一个终身伴侣,恋爱与婚姻是统一的。

(二)择偶观

重视内在素质,考虑长远发展,追求平等和自主。本次调查主要从两方面考察女研究生的择偶观,一是恋爱对方的内外条件,二是与自己比较的相对条件。调查中,在回答“择偶时,您认为双方学历和经济收入应是怎样”时,44.9%的女研究生认为“无关紧要”,39.4%的人认为应“旗鼓相当”,两者合计为84.3%。这与社会上一般女青年的择偶要求有很大的差别。笔者认为导致女研究生做出这一回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女研究生所接受的教育、所具有的强烈的自尊心,她们不愿一味地依赖于男性,而希望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开创一番新天地。(2)女研究生所拥有的条件使她们在各方面都具备了自立并获得较好境遇的可能性,因此在客观上排除了寄希望于对方经济状况的必要性。(3)当她们处在研究生这一层次时,她们对研究生学历已远不像其他人那样看得神秘和重要。(4)她们明白学历和经济收入并不能反映一个人能力、品行、个性的本来面貌,而她们明白后者对婚姻更重要。(5)女研究生本身已达到了很高的学历,如果仍恪守世俗的“男高女低”的择偶标准,无疑是作茧自缚,必然会大大减少自己的择偶范围。笔者认为,当许多女研究生对未来爱人的经济收入、学历条件选择为“无关紧要”或“旗鼓相当”时,她们实际上是选择了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在问及“择偶时,您认为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时,排在前三位的是人品与个性、能力与经历、健康,其中有72%的人把“人品与个性”作为择偶的第一要素。这反映了女研究

生择偶时最看重的是对方的内在品质、能力素质,而对某些外在的东西看得较淡。这与社会上某些女青年以财取人,以势取人,以相貌取人的择偶标准有很大的差异。轻形式重内容,注重在精神层面上追求爱情生活,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来获得幸福,是女研究生较为普遍的婚恋观特征。

(三)贞操观

女研究生对传统贞操观的看法:对“视贞操为妇女之性命,是传统对人性的压抑”一问,同意或有点同意的占58.1%,不同意的占23.2%,说明女研究生对传统贞操观是否定的。对恋人间的婚前性行为认为是“正常行为,无可指责”的女研究生比例为6.7%,53.7%的人表示“可以理解”,34.8%的人表示“说不清”认为是“道德堕落”的为4.9%。在谈到对性解放的看法时,3.0%的女研究生持肯定态度,认为是一种“道德的进步”,36.0%的人则认为是“道德退步”,选择“理论上可认可,现实中不可取”的比例为32.3%,还有28.7%的选择了“说不清”。上述的调查结果显示出以下特点:女研究生的性道德观念基本上与目前社会上占主流的社会道德观念是一致的,对各种非婚姻性行为的认同率均很低,但明确表示反对、否定的比例也不高,更多的人持理解、宽容或与己无关的态度,此外,存在模糊观念、含混态度的比例也相当高。这一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女研究生面对复杂的性道德现象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她们既不愿一味接受西方的某些性观念和目前社会上某些人的做法,又不愿恪守旧的性伦理道德,在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不少人表现出了矛盾、彷徨或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

(四)婚姻观

注重婚姻的爱情基础,追求高品位的婚姻生活,宁缺毋滥。从理论上说,爱情应与婚姻结合起来。如何看待爱情与婚姻两者的关系,如何处理这对可能的矛盾,选择正确的婚恋生活方式,便成为青年婚恋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调查中,当问及“如果找不到令人满意的配偶,您可能选择哪一种方式”时,选择“双方感情一般,但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占45.2%,“不婚不嫁”的为30.6%,“双方感情好,但不一定能白头偕老”的为24.2%。女研究生中若找不到合适者就不婚不嫁的比例已远远超出同龄一般女性的比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她们所接受的多年高等教育使她们比其她女性更有思想、见解,更有自主性、独立性,她们不愿一味顺从传统、世俗的模式,不愿无条件地接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生活方式。(2)许多女研究生追求一种理想的爱情生活,她们中不乏爱情的完美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当找不到满足自己意愿的伴侣时,宁愿独善其身,也不愿缔结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持一种“宁缺毋滥”的态度。(3)她们相信自己有条件做一个单身贵族,而不一定非得通过婚姻、依赖丈夫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她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较广泛的生活空间和内容,有自己奋斗的事业,可从中找到人生的乐趣和满足,婚姻、家庭并不是她们唯一的或最主要的生活内容。(4)她们毕业后多在城市工作,交往层次较高,社会对她们的婚姻状况也较为宽容,因此她们所面临的社会压力较一般女性要小。尽管“花好月圆,白头偕老”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婚姻的祝福和期盼,然而面对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和由此带来的观念的不断演变,人的感情也面临着挑战,“不一定要白头偕老”反映了一部分女研究生对天长地久式的婚恋感情的深深无奈,对婚姻期望值的理性下跌,也表明一些人对婚姻变故的心理准备,她们的承受能力在提高。

二、结论与思考

第一,高学历青年的婚恋问题,特别是高学历女青年的婚恋问题,是一个应当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第二,高校关于学生管理的各项规定,特别是关于大学生婚恋问题的规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重新审定。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应当以法律为最终根据,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取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有关管理的规定更加合法、合理、合情。第三,高学历青年本人应当正确处理婚恋与学业(事业)的关系,努力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校和社

会也应为这一群体处理婚恋与学业(事业)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氛围。婚恋问题解决好了,可以成为推动学业(事业)的一种动力,至少不会因为感情上的苦恼而影响学业,至少也是解决了一个“后顾之忧”,正确对待女研究生面临的实际困难。

总之,通过调查和研究,对高学历青年的婚恋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各方面与国际接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还会发生多变化,高学历青年婚恋观也还会发生许多新的更加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国婚姻家庭生活的模式已开始有多元化的趋势,选择哪种模式是高学历青年自己的事情,但以怎样的方式去维护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的合法权益则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更是决策者应该认真研究和妥善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各高校博士毕业论文要求 篇6

根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国资委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文,要求国有企业力争招收高校毕业生人数高于往年。

为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资委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共同印发了《关于做好2013-2014年国有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健全招聘工作管理机制,明确职责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招收工作。

通知要求,国有企业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统筹安排人才需求和培养计划,拓宽招收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范围,积极创造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要根据未来3-5年的企业发展规划,加强人才储备工作,在现有招聘需求的基础上,合理扩大招收规模。

博士后出站报告要求八 篇7

博士后出站报告要求

博士后申请办理出站手续必须对在站期间的工作进行总结提交研究报告我所博士后流动站对其科研工作进行评审;也可以根据其在站期间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工作成果按照有关规定为其评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或提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建议。

申请人根据本人出站时如申请副研资格需填写《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并送同行专家评审(至少5人)全部为研究员。

博士后出站任职资格评审专家组应由7-9位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研究员(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组成(合作导师不能做为专家评审组成员)。评审专家组成员中博士生指导教师一般不少于2/3。评审组成员应有3-5名博士后出站任职评审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设主席1人秘书1名(由研究生部工作人员担任)记录人1人(由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科研人员担任)。

出站报告会设秘书1名。报告会秘书应由责任心强、办事认真并具有中级以上职务人员(或在学研究生)担任。秘书参加出站报告工作全过程并对答辩过程中专家组的提问、报告人的回答及专家组决议等情况做客观、详细的记录。出站秘书没有表决权。出站评审专家组组长应是该学科论文所涉及学科领域中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

博士后研究报告的编写必须符合《博士后研究报告编写规则》其中4份交研究生部(可以在完成所内报告后根据评委意见修改完毕再交)。申请人出站时不申请副研资格者只做博士后期满出站报告。请直接登录中国博士后上办公系统办理出站填表(HYERLINK “htt://.chinaostdoctor.org.cn/”.chinaostdoctor.org.cn)注:用户名和密码均为申请博士后用的用户名和密码申报后提交页打印版4份(双面复印)。

提交博士后在站成果发表论文复印件或抽印本等(详见清单)。提接受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接受函(原件加盖公章):进站前有定向协议的必须回原单位除非原工作单位出具同意其自主择业书面证明方可办理去其它单位的相关手续。如果出站后没有联系接受单位的必须把本人的所有关系挂靠在人才交流中心由其出具相关证明。提交其他材料详见清单。

10、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联系:62335024。

:中国博士后基金会评估与服务处(北京科技大学南门院内直行约20米博士后公寓2号楼2单1层玻璃门内)。

注意:博士后期间办理的北京市户口并非长期户口出站时一定要重新办理方可。过时不能补办。

11、办理离所手续(停发工资、转户口、档案)办

理转住房公基金手续(财务处:许弘82995030)

研究生部 2008年8月

上一篇: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寄语下一篇:八十岁祝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