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论文评语

2024-08-17

博士学位论文评语(精选8篇)

博士学位论文评语 篇1

博士学位申请指南

一、在校学习成绩单办理:

1)每周二上午,卢萍老师处需提交(开题报告、撰写基金表和讲座单)2)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答辩的需提交以上内容外,另外需提交(三份临床大病历、临床工

作总结和临床毕业综合评定表),请同学们登陆交大医学院主页(http:// mc.xjtu.edu.cn →“研究生教育”→“资料下载”→“培养资料下载”)“临床毕业综合评定表”必须双面打印。

3)审核通过后,按规定时间去研究生院打印成绩单。

二、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送审(盲审)和提交答辩时间:每周一、三、五上午。

三、博士研究生送审(盲审)学位论文,须提前两个月提交。

四、博士学位论文

1)博士学位论文格式请参照“西安交通大学学位论文规范”[2007]11号;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请在学位类别栏内注明:临床医学博士。

五、注意事项

1)博士学位评审材料,可从研究生院网站(http://gs.xjtu.edu.cn/ →学生服务→学位申请信息录入)下载,此表格可打印,也可手写。

2)在申请送审(盲审)审批前,请先登录研究生院网站(http://gs.xjtu.edu.cn/ →学生服务→学位申请信息录入)录入个人信息,答辩秘书进入(http://gs.xjtu.edu.cn/ →学生服务→答辩秘书登录)录入相关信息。

3)在申请送审(盲审)审批前,请先到医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卢萍老师处核对在校学习成绩单(每周二上午),并按规定时间去研究生院打印成绩单(限周二下午)。

4)临床医疗工作总结,可从医学院网站(http://mc.xjtu.edu.cn/→研究生教育→资料下载→培养资料下载)此表格可打印,也可手写。

5)答辩完后尽快到医学院研究生办公室查询学位论文大摘要排序页码,并将已编好页码的学位论文大摘要25份交医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以便及时上医学院学位分委员会、校学位委员会。

六、博士研究生送审(盲审)学位论文需提交的资料

1)学位论文(2份)

2)博士学位申请书

3)博士学位论文评语

4)博士研究生业务鉴定

5)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表

6)博士学位论文规范审查意见表

7)博士学位论文常规评审人名单(备案)

8)博士学位论文送审审批表 9)在校学习成绩单(在研究生院打印)

10)发表文章(原件及复印件)

成果表

11)申请博士学位论文送审材料核对表

12)博士学位论文审查意见书(送盲审2份)(王老师处发放)

13)博士学位论文创造性成果评价表.(送盲审2份)

14)提交电子版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七、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需提交的资料

1)再次提交盲审学位论文资料的2----12条 1份

2)博士学位论文审查意见书 5份

3)博士学位论文审查意见汇总表 1份

4)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说明表 1份

5)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审批表 1份

6)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材料核对表 1份

7)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会议记录 1份

8)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会议决议 1份

9)卷内备考表 1份

10)学位论文 2份

11)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1份

12)研究生科研记录本 1本

13)学位论文大摘要(正反两面打印)1份

14)博士研究生毕业登记表 1份

15)医学院(系、附属医院)审查意见 1份

16)毕业综合评定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1份

17)临床医疗工作总结(临床医学专业学位)1份

18)临床大病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3份

八、以上资料准备齐后,由答辩秘书将申请学位的所有材料交医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审批,最后交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评语 篇2

一、Ed.D.学位论文的价值取向

Ed.D.是作为与Ph.D.相对应的专业博士学位而设立的,因此正确认识Ed.D.与Ph.D.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Ed.D.的属性与价值取向,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按学位类型分类来说,Ed.D.是一种专业博士学位,它应该具有专业博士学位所具有的属性,在学位结构上发挥自己的独特功能。美国专门职业认证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Specialized and Professional Accreditors,ASPA)指出,所有专业博士学位的共同点包括:与学位目的相适应的专业实践水平;利用与专业相关的已有研究,对专业发展做出知识贡献;表现出对其他专业人员工作与贡献的理解和支持,具有跨学科进行合作的能力;展示出高水平的交际、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发现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1]大多数专业博士学位要求进行具有实际目的的独创性研究,促进来自专业实践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把自己的专业实践纳入到多学科情境中进行重新审视,目的是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对于独创性的要求,专业博士学位的兴起对传统哲学博士学位所要求的‘学术原创性’观念提出了挑战,由于专业博士学位的研究以专业实践为中心,‘原创性贡献’可能出现在理论的应用方式或专业的实践性质等方面,这可能会导致‘专业独创性’概念取代‘学术原创性概念’”。[2]据此,专业实践性是Ed.D学位的基本属性,而提升专业实践是Ed.D.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Ed.D.学位论文选题主要选自教育实践第一线或具体岗位的实践工作,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现场行动研究。“Ph.D.学位论文更多选择教育史或教育哲学方面的研究,而Ed.D.学位论文更可能是一个教育问题的实践性研究,往往是考察一个学校系统或某种课程类型”。[3]在研究方法方面,Ph.D.学位论文倾向于实验性或准实验性的研究,使用多变量统计,具有更大的普遍性,更聚焦于某些诸如教育心理学的领域。而Ed.D学位论文包含更多描述性的研究,比如调查访谈。在研究对象方面,大多数Ed.D.学位论文关注当地的公立学校和教育机构,研究对象倾向于学生和教师,而Ph.D.学位论文更关注国内及国际教育的发展,经常使用大学生作为其他人群的代表。Ed.D.教育避免了Ph.D.教育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研究领域狭窄、解决现实问题不力等诸多缺陷。Ed.D.教育聚焦于实践,目的重在提升实践能力而不是认知水平;在价值取向方面,从纯学术好奇心驱使转向职业利益导向,显然其社会适应性更强。归根结底,Ed.D.教育的核心是引导高级专业人员发展实践领域的新知识,而非进行严格设计的理论研究。例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要求Ph.D.学位论文对学科知识的发展做出原创性贡献,而要求Ed.D.学位论文把学术知识与专业实践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尽管许多大学的教育学院设置了Ed.D.学位,但长期以来在学位论文的形式与质量标准方面倾向于模仿Ph.D.,实行单一的理论性强的学位论文的毕业考核形式,审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也非常相似,而对专业性和实践性重视不够,这成为Ed.D.教育的一个顽症。为此,Ed.D.学位的培养机构不断对Ed.D.学位论文的形式与评价标准进行修正与变革。

二、Ed.D.学位论文的形式

一般而言,Ed.D.学位论文不要求高深学术和理论的原创性,但要密切结合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体现出运用理论来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随着学生群体结构多样性趋势的增强,需要Ed.D.学位论文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1)较Ph.D.更为简短的学位论文,但学术水平不能降低;(2)多个研究项目的有机组合;(3)一系列能够证明水平能力的组合材料;(4)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4]大多数Ed.D.教育机构虽然进行坚持学位论文,但其实践取向越来越明显,而在澳大利亚Ed.D.教育毕业设计的形式变革最大,“档案袋”(portfolio)和“课题研究设计”(thematic research project)等实践性强的毕业考核项目越来越多地取代了传统的学位论文。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领导与政策项目同时设置了Ed.D.与Ph.D.两种学位类型,对于两种不同学位类型的要求在学位论文方面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差异性。Ed.D.学位论文主要聚焦于高等教育中的行政、管理、治理或其他应用性问题;Ph.D.学位论文要求含有原创性理论研究,需要对增长知识做出重要贡献,表明学生具备更强的进行学术研究和理论发展的能力。犹他州立大学的Ed.D.教育要求学生通过在当地教育机构进行实习获得实践经验,倡导Ed.D.研究生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研究,要求论文立足于实际问题,聚焦于提高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圣路易斯大学要求Ed.D.研究生成功处理一个教育实践问题,并且提交一篇与Ph.D.同等学术水平的学位论文。哈佛大学2010年新设的教育领导博士(Ed.L.D.)项目把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考核与工作实践整合起来,废除传统的学位论文要求,改为长达1年的住校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他们从课程学习中获得的理论知识,检验其教育变革理论,培养学生评估和整合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能力,测试他们在领导实践变革中表现出来的领导才能。

美国发起于2007年的“重塑教育博士卡内基行动”(the Carnegie Project on the Education Doctorate,CPED)创新了Ed.D.教育的毕业考核形式,从传统上高度依赖理论文献,转向强调解决相关实际问题。Ed.D.学位论文的起点不再是学术内容而是教育部门,不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难题,以帮助学生在项目培养过程中及项目之后能在专业实践中表现出众。CPED强调Ed.D.学位论文是对一个实践问题的全面深入的反思性研究,要求Ed.D.研究生有能力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致力于解决学校教育持续面对的某些重大问题。

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学院(Peabody Col lege)变革后的Ed.D.教育的毕业考核项目更直接地联系实践,以符合21世纪学校领导所面临的期望和要求。Ed.D.教育的第3年,博士研究生进行实践性强的毕业考核项目,嵌入一个小组计划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分析活动,聚焦于一个实践性问题,并从一个全国性的顾问团那里获得建议。毕业考核项目展示给学生一系列产生于外部实践者与政策制定者的实践问题,通过教师的建议和评价,选择最终的论文选题。论文要求以管理咨询报告的形式,实践取向,严格分析,便于阅读。通过毕业考核项目使学生获得分析能力、专业理解、情境知识和团队技能的提升,并将这些能力应用于工作实践,在学校组织中改善学生的业绩,提升问责和资料收集能力,构建更加有效果和有效率的治理结构。[5]

皮博迪学院的Ed.D.教育还创设了学生进步报告制度,即分多次收集个人的进步报告状况以确定群组每个成员的努力程度和贡献大小,包括进展报告、中期报告、草案报告、毕业设计报告与展示,最后的学位论文。最后的学位论文大约75页,包括9个部分:问题的确定;问题背景的分析;研究发现;对关键分析的讨论;建议;实施策略;结论;附录;参考文献。这种详尽的操作性强的培养过程对学生的发展和培养质量的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正是过程性评价和制度化培养的具体体现,成为高强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要求Ed.D.研究生与论文指导委员会紧密合作,按照论文指导委员会认可的研究计划,学生收集资料和数据,准备第3学年下学期的开题报告。论文要严格符合学术规范,主要对提出的问题和研究方法进行陈述。可以是应用性研究,也可以是实验、准实验或非实验研究;研究方法可以是质性的,也可以是量化的或二者兼备。强调论文必须对某一研究领域做出原创性贡献。开题报告结构包括三个章节:导言,问题陈述,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开题报告通过后,学生成为博士资格候选人,撰写博士论文,第4学年下学期,可以进行答辩。答辩结果分四种:无条件通过;通过但需要小的修改;通过但需要大的修改;不通过。中间的两种情况,答辩导师不签字,给出修改的最后期限,对修改的论文满意后才签字。[6]

“档案袋”引入毕业考核是Ed.D.教育变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档案袋”包括一系列具有不同特点的课程作业,这些作业可以不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最后不需要提交一篇正式的论文,但要提交一篇简短的课程论文,从而显示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意识和知识储备。“档案袋”包括一系列研究成果,允许不同形式的论文,可以满足Ed.D.研究生在就读期间更换工作。“档案袋”记载了候选人如何处理研究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以及研究是如何通过实践得到检验的。“档案袋”适应了Ed.D.研究生在职学习的特点,包括更多的小组协作工作,主要分析他人收集的数据,而不是像Ph.D.研究生那样生成自己的数据和假设检验。一组Ed.D.研究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个问题,每人撰写问题的某一个方面的论文,当这些论文汇集在一起就能够提供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全面方案。

澳大利亚新的英格兰大学和爱迪考文大学以博士研究生的多篇研究论文(需要达到发表水平)构成的“档案袋”来代替学位论文。也有的学校既要求学生提供能够充分显示学员研究能力的“档案袋”,又要求有1篇博士学位论文,但博士学位论文字数要求相对少一些。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要求的“档案袋”包括6篇研究性论文,其中必须有4篇公开发表。

从“学位论文”转向“档案袋”回应了Ed.D.研究生的要求。传统的博士学位论文的读者局限于学科内或学科群内的学术组织和个人,而“档案袋”的读者人群更为广泛,除学术人员外,还有实践者、产业组织和社会机构等。“档案袋”是一个有组织的、旨在促进学生学术和专业的发展,并提供一个评估学生进步的基础性材料,代表学生在课程、自主学习、研究、实习和其他高级学习活动中的目标、计划和完成的深度及范围的评价工具。“档案袋”连接了学位候选人的研究与实践,把研究如何促进实践作为论文的一部分。“档案袋”既提供自我反思的工具和一个博士研究生的教育经验,又全面记录了学生通向学术和专业目标的学习经历和持续的进步。“档案袋”评价方法在美国教育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变革实践中得到推广,并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的青睐。“档案袋”已经成为创造性评价文科学术质量的主要方式,它为Ed.D.研究生在专业生活内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索提供了充分的空间。[7]

为了更加突出Ed.D.教育的实践性特色,澳大利亚一些大学还创造性地推出Ed.D.学位论文的替代样式———“课题研究设计”,使用应用性较强、篇幅相对较小的课题研究设计作为学生展现研究水平的载体。相对于传统的Ed.D.学位论文来说,“课题研究设计”的特色之处在于:研究内容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化整为零”以满足专业实践人员在职学习兼顾工作的需要。此种做法代表了Ed.D.教育改革的一种方向,且在Ed.D.教育变革中得到推广和应用。群体小组研究取代个体研究,成为吸引教育领导者和实践者的一个显著优势。

应该说,这些侧重于实践的毕业考核,其难度一点也不低于Ph.D.学位论文,但这恰好是教育实践领域亟需的,是来自专业实践领域Ed.D.学生相对Ph.D.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正是设立Ed.D.学位的原初目的,同时也构成了Ed.D.教育的特色与优势。

三、Ed.D.学位论文的质量标准

Ed.D.与Ph.D.在学位论文形式、价值取向与评价标准的趋同成为人们指责Ed.D.的原因之一。为此,有人主张Ed.D.教育应该放弃撰写学位论文的要求。皮博迪学院的墨非(Joseph Murthy)教授等人认为,Ed.D.博士研究生不应该固守传统Ph.D.教育所要求撰写学术性学位论文的规定,而应该积极采用实证性或案例性这样实践取向的学位论文设计,以此来保证Ed.D.教育始终依循其专业学位的属性,密切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联系。而有人则坚决反对,认为学位论文仍然是评价Ed.D.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而且其学术严格性必须符合博士学位的标准,否则有流向“二等学位”的危险。[8]对于博士论文的性质,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CGS)强调指出,博士论文是学位获得者学术工作的开端,而不是其巅峰。博士学位论文只是一种学术训练的手段,目的是体现撰写论文的博士培养目标。据此类推,教育管理领域的Ed.D.研究生应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恰当地运用研究、理论和知识来解决教育政策和实践中产生的问题。Ed.D.学位论文代表一种经验,通过这种经验,学生证明他们能够达到这种目标。就此而言,学位论文只是证明学生具备独立学术研究能力的手段,而非教育的最终目的。

Ed.D.学位论文的目的是促使博士研究生致力于一个与自己的专业目标及专长相关的实践问题的研究,聚焦于更加地方性的应用性问题。研究的应用性本质是Ed.D.学位论文的关键性特征,是与Ph.D.的不同之处。Ed.D.学位论文要求学位候选人更直接地进入与学校教育实践工作者相关的真实问题,而传统的Ph.D.学位论文经常与教育实践工作者面对的真实问题关系不大。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认定Ed.D.的学术严格性和社会地位等同于Ph.D.,具有学术性与职业性、职业导向性及实践依赖性相统一等特征。Ed.D.在类型上属于研究型专业博士学位。Ed.D.学位论文一般导向政策制定和具体行动。这意味着,所生成的研究结论必须有助于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或以更有意义的方式重新审视问题,使其有助于实践行动。由此可见,Ed.D.是与Ph.D.并列的以培养专业教育实践型从业人员的学位。

按照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对博士学位的分类标准,Ed.D.与Ph.D.一样,都属于研究型学位,“研究”也是评价Ed.D.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只不过这种“研究”是专业实践取向而非学术理论取向。Ed.D.学位论文强调实践意义,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即Ed.D.学位论文的研究与专业实践紧密相关,面向特定专业领域。Ed.D.学位论文的评价程序与Ph.D.基本一致,只是Ed.D.的导师组由学术型大学教师和实践型专业人员共同组成,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的组成也吸纳相关实践领域内的校外专家参加。

四、结语

本文所论Ed.D.学位论文形式与质量标准的变化既是Ed.D.教育内外部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是向Ed.D.学位本质的回归,这是Ed.D.安身立命和良性发展的根本所在。

Ed.D.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教育研究有效地服务于学校变革与教育专业实践发展,为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一个尝试运用理论和综合能力来解决现实问题、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机会。因此,Ed.D.教育必须紧紧围绕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展开,Ed.D.项目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毕业考核、质量评价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使Ed.D.真正成为一种既具有等同于Ph.D.的学术水平,又具有独特价值的学位类型。其中,学位论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我们有必要在Ed.D.学位论文的价值取向、形式和质量标准方面制定规范可行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可惜的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非常缺乏。本文对国外Ed.D.学位论文形式与质量标准的研究,可以作为我国可资借鉴的重要参考资源。

必须指出,博士学位论文只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环节,尽管非常重要,但只是育人活动的一种手段而已。无论Ed.D.学位论文如何变革,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由外审同行专家的审核,对实践性知识做出原创性贡献或对理论性知识进行原创性应用,仍然是大多数机构授予Ed.D.学位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所有博士研究生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我国新兴的Ed.D.教育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Ed.D.教育最重要的“成果”不是学位论文,而是学生自身全面素质,尤其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是培育出具有高度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研究型专业实践人才。

参考文献

[1]Association of Specialized and Professional AccreditorsStatement on Professional Doctorates.www.aspa-usa.org/sites/default/.../ASPA-Statement-Professional-Docs.pdf.2012-2-20.

[2]骆四铭.中国学位制度:问题与对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60.

[3]John Ashton.Other Doctorates.Everett Walters(Ed.),Graduate Education Today.Washington,DC:AmericanCouncil on Education,1965:66.

[4]Tom Bourner,et al.Professional Doctorates in England.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01,(1):76~77.

[5]Claire Smrekar,Kristin McGraner.Peabody College Ed.D.Capstone.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2009,(84):48~60.

[6]http://www.southernct.edPolicy Guidelines for Doctoral E-ducationu/grad/uploads/textWidget/wysiwyg/documents/EdD_policy_guidelines_and_forms_Sept_20061_2_.pdf.2012-2-20.

[7]Tom Maxwell.Defining the(research)Professional Doctor-ate:Can the notion of the creative arts portfolio contribute?Refereed paper prepared for AARE Mini-conference enti-tled‘Doctoral Studies in Education and the Creative andPerformingArts’,Newcastle,2-4 October 2003.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 篇3

全书分为8章。第一章是一些案例,会告诉我们一个初出茅庐的研究者将面临怎样一个早期经历。第二章是关于选择论文或博士后研究指导教师的问题以及选择导师的标准。第三章是关于你作研究工作的学术报告。不论你的见解有多么闪亮,如果你不能使别人对这些见解产生兴趣,那也就没什么意义。尽管你的研究结果十分出色,但是如果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那和不出色的结果又有什么差别!就像有的诺贝尔奖得主的演说令听众不知所云一样。如果你将来也像他们那样准备你的报告,那么你永远不可能成为大家。本章还会告诉你使报告收到好效果的几个重要概念。第四章讨论文章写作。你的科学声誉并非取决于老板怎样评价你,而是靠论文说话,所以你应将发表论文看成使职业稳定的一种方法,充分重视期刊论文的撰写,使之无可挑剔。第五章涉及职业类别选择,会告诉你在做出重要决定时如何深入理性地思考,而不是天真烂漫从事。第六章讨论求职面试的问题。使你的潜在雇主明白你对研究方向已经有了想法,这是谋得一个有成果职位的关键。第七章讨论资金的问题。准备项目申请书是一项重要的科学锻炼。第八章将告诉大家如何去作研究计划。

希望这本书能给那些刚步入大学的青年学子们一些启迪。

书讯

作家钟墨出版校园版《奋斗》

一部堪称校园版《奋斗》的励志小说“无敌王小猪”系列日前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隆重推出,其作家为钟墨。

“无敌王小猪”系列讲述关于青春期的成长蜕变故事。自幼遭父亲抛弃的胖女孩王小筑因形象不佳而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她最怕别人喊她的外号“王小猪”。在遭遇无数自卑与胆怯之后,成长的勇气让她终于学会坦然面对,她主动让所有人叫她“王小猪”,变成了活泼开朗的开心果,一下子成了响当当的校园名人,更一跃成为少女作家!虽然她曾短暂迷失在早恋的情愫和小小的成功得意之中,最终还是抵制住了“糖衣炮弹”,轻装上阵,为考取名牌大学而全力以赴,完成了青春期的成长蜕变。

钟墨,本名王茵梦,大连作家。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博士学位论文谢词 篇4

北京的早春三月依然乍暖还寒,远处的草地在雨后已经显现点点新绿,向世人昭示着那个洁白的冬天最终离去,岁月又将开始新的轮回。三月份的最后一天,我坐在中国人民大学品园三号楼第十层的寝室,回顾自己的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以及三年来的学习生活。

准备论文的过程中我几乎天天生活在“爱与痛的边缘”。三年前,出于对行政学的热爱,我选择攻读行政学博士学位并且希望做出一篇让自己满意的博士论文;却最终发现力有不逮,终难突破。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理论视野得到拓展的同时,也不断发现自己最初的设计中存在着许多缺陷。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自己一直在自信与怀疑之间不停地摆荡。很多次,我都怀疑自己选错了研究方向,试图改弦更张、另起炉灶,每当这个时候,总是导师帮我排疑解惑,扶我再次上路。

导师刘熙瑞教授是中国行政学的奠基人之一,曾经主持创办全国最早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几年来从老师身上感受最多的是他的人品、学品、文品。老师正直坦荡、与人为善。作为行政学前辈,他总是尽自己所能启迪后学,热心地帮助和扶持青年学者;老师热爱学术、关注民生,始终致力于研究适合于中国本土的行政管理理论并造福民众;老师的文章质朴无化、高瞻远瞩,力求用最本真的语言传递他对现实的思考以及理论上的洞见。能够成为刘老师的关门弟子,我既感到荣耀,又自知责任重大。

导师努力帮我树立坦荡、平和、理性及宽容的学术品格。在没有课的时候,导师尽力减少社会活动,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传道、授业、解惑。他反对把行政管理学变成学者们使用专业术语自圆其说的清谈,或者是照搬西方民主观念和理论不负责的批判。“不能把刻薄当作深刻”。他承认现实改革中的困难与问题,但他认为一种踏踏实实解决问题的态度与决心更加可贵。他始终教导我:在价值重塑以及规则重建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公共管理中任何不负责的偏激与冲动总是比保守或妥协更加危险。他提醒我警惕一些哗众取宠式的批判:如果说我们重视现实问题的存在,只能是因为我们心中对未来充满希望。

导师也传递给我对学术的信仰与忠诚。导师的勤勉与认真让我感受颇深,他总是早早地赶到办公室读书、写作,风雨无阻。每次参加学术会议,他总是在休息时间认真整理会议讨论中的体会,回来会再与我进一步的讨论。在办公室里论及学术与时政,老师总是希望能够把他多年来对中国公共管理的思考向我传递多一点、再多一点,以至于这些谈话多以他猛然意识到已经错过饭时,然后请我到餐厅吃饭告终。谈到会意之处,老师意气风发,有时会抚掌大笑,鹤发童颜之间流露一个行政学者的纯粹与豁达。我相信,那个满头银发、智慧慈祥的长者形象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导师对行政管理学者的使命有着清晰的认识。他常说:“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学者要提醒官员保持清醒头脑,教会他们如何作一个好官。”我想,能够利用所学造福百姓,就是老师毕生最大的心愿。此次毕业论文的选题寄托了导师的殷切希望,他始终关注论文的进展,并就其中的关键问题多次与我展开深入讨论。在审阅论文稿的过程中,老师的认真与严谨几乎每每让我惭愧,从逻辑结构、理论表述到文献出处以及修辞文法,老师都认真细致地指出问题并提出理性、建议性的意见。没有导师高屋建瓴的指导与耐心细致的帮助,我几乎无法完成这篇论文。

我永远感谢我的导师,他的言传身教传递给我那些做人为学的道理将让我受益终生。

我要感谢魏娜教授,她既是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博士导师组成员,也是刘老师招收并培养的第一个博士。魏老师可以算是我的同门大师姐,当然,她更是我所尊敬的教授。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颇有吾师之风,她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对学术的使命感为我辈同门树立了榜样。她对我的谆谆教诲总给我富有价值的启迪。

我还要感谢博士生导师组的孙柏瑛教授、张成福教授、毛寿龙教授、张康之教授等诸位学者,他们渊博的学识与谦和的人格都在我的求学生活中留下深深的烙樱张康之教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对我们的平时的学术研究以及论文写作给予耐心和细致的指导。毛寿龙教授在我毕业的时候热心地为我写推荐信。他创办的读书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在那里我结识了一些勤奋而睿智的朋友,读书会组织的每周一次羽毛球活动也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特别是行政学系主任孙柏瑛教授,她对学术的热情以及对行政学系团队发展的使命感另人敬佩,她对学生的爱护和帮助让我感动。

我还要感谢研究生期间我的授课老师,他们辛勤的劳动给我智慧和力量,除了公共管理学院的诸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郑新业副教授对我的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研究给出了极有价值的建议。我也不能忘记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所有行政及教辅老师,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了我相当多的帮助。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王建军教授是我的硕士生导师。我仅是他众多门生中的一个,他却是我深深影响我人生态度、学术品格的老师之一。在成都攻读硕士学位以及后来工作的几年里,王老师、师母以及他们的儿子王涛把我当成一家人一样看待。我从导师那里得到的人生财富远非学术研究方面的方法或观点,他的谦和不争、乐观豁达值得我终生学习效仿。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始终如一地关注我的学习和生活,并且积极地为我创造各种锻炼的机会。我参加了他主持的多项课题调研,受益匪浅。夏志强副教授是我的硕士同门师兄,他象兄长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帮助我,每当遇到困难时我总会想到他。

我还真诚地感谢我的博士生同学们:张黎黎、易丽丽、胡于凝、蔡晶晶、王资峰、范绍庆、毛立红、熊炎、杨兴坤,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让我收获颇多,与他们的讨论不时激发我的灵感。我的室友王资峰是班上最勤奋的博士生之一。每天早晨他背起书包关门离去的背影是我克服惰性、起床读书的持续动力。几乎每天晚上关灯之后我们都会就学术、时政以及生活中的一些话题“卧谈”,彼此交流对生活与学习的点滴体会最终汇聚成为我博士生三年的一笔宝贵财富。资峰生性随和,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中雨打风吹和天边彩虹。三年来他的平和与善良时时感动着我,帮助我渐渐消去身上的急躁狂妄、暴戾乖张之气。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徽中传递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老智慧,求学期间能有资峰这样一位室友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我将永远珍藏我们的友谊。张黎黎是我在班上的好朋友,她的单纯与善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将一直珍惜她对我的信任,我也感谢她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她送给我的特级龙井茶让我撰写毕业的`日子飘荡着一缕茶香。

我感谢同门师兄师姐对我的帮助和关照,韩兆柱、谭功荣、孔伟、井敏、董晓宇、段龙飞、钱冰等博士如今已经成为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各领域的青年精英,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也感谢公共管理学院其它专业的博士生,土地管理专业的李乃康、张清勇、孙志波都是熟识的好友,乃康和我一样是从四川大学毕业的,如今又成了我在人民大学的师妹。清勇是我们大家公认的淡泊宁静、一心致学的人,他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看到学术的纯粹。他在土地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方面的学术成就另人敬佩。社会保障专业的博士生李莎也经常参加我们班的活动,而且她也算是我学习网球的入门教练。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北上求学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在四川师大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三年来我站在讲台上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理想。我曾经对教过的每一期学生都讲过一句话:“谢谢你们一点一点教我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杨玲同学认真地校对了我论文的初稿,帮我发现了许多文字或语法方面的错误,很难想像如果没有她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我的论文会是什么样子。

最后,我必须感谢我的家人,年迈的父母操劳一生,用勤劳双手为我们创造幸福,他们的一生证明了点滴累积终可铸就辉煌,把美丽梦想变做现实。他们对我的爱让我坦然而地面对生活中任何困难,永不放弃希望。我祝愿父母可以健康长寿,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点成绩,让他们可以拥有幸福的晚年。我的两位姐姐一直给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她们对我的疼爱让我无以言报。两个外甥女茁壮成长,刘歌已经是南开大学的大一学生,她用努力把我们当年不曾实现的梦想变成现实。崔芙也已经进入高中,沉重的课业负担并没有掩埋她的快乐,并且,她努力把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感谢哥哥对我的鼓励,我祝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与平静。侄女刘千湜已经小学五年级,她的笑容总让我想起儿时许多美好回忆。

另外,三年学习生活中还有太多太多的人曾经给予我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铭记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们。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篇5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试图在GIS和遥感软件支持下,综合野外调查、遥感及定位数据,结合专家系统、数据库、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可视化技术、交互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多维的热带亚热带植被信息系统,探讨3S技术在不同组织层次植被研究中的应用如森林群落的水平和垂直分析、植被的时空动态模拟和预测、以及森林景观的格局研究等。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GIS平台为ESRI ARCVIEW 3.x及其扩展模块,遥感软件为PCI GEOMATICA (?), 编程语言为C ,图形处理用OPENGL。主要的研究方法参见表1。

1 种群 Population:以距离为基础的种群分布格局、种间联结、邻体效应、种间竞争、母树-幼苗空间关系等。

2 群落 Community:以面积为基础的重取样技术、各种面积曲线、冠层分析等。

3 生态系统 Ecosystem:以地图为基础的植被分类、生产力或生物量估算、植被水平或垂直分布等。

4 景观 Landscape: 以DEM为基础的景观格局结构、缀块分析、生境评价、虚拟3D森林等。

5 植被信息系统:构建多维热带亚热带植被信息系统。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遥感生物信息提取

遥感影象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极化特征和时间特性是我们鉴别各种物体和现象的依据。如何从遥感图象中识别植被、昆虫种群、大型动物等生物信息,则是建立多维生物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通常是用植被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及其它因子的组合来获得植被指数(VI),并采用非监督分类或监督分类的方法,区分不同地物和不同植被类型,但只能用于较大的植被分类阶元;较小的植被单位如群丛必须结合实地调查和其它环境因子,能否直接利用遥感判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昆虫种群和大型动物的判定一般是根据这种昆虫的生境,也可以考虑标记和电子反射器的办法来定位。引入专家系统或者决策支持系统,模糊数学、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理论,可以更加有效地和精确地进行识别。

2 时空数据模型和时空分析

传统的GIS面向的是只含空间维度和属性维度的SGIS(Static GIS),而能够处理时间维度的GIS则称为TGIS(Temporal GIS)。时间维度具有和空间维度不一样的特点,如何将空间数据模型的概念和方法引申到时空数据模型,是当前GIS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时空一体化的数据模型必须具有时空二维的拓扑特征,才能有效地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效率,减少数据存贮的冗余(陈晋等,1995)。生物学中涉及了许多时空分析问题,也发展了时序分析和生物地理统计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理论和应用都有待完善。而且,现有的GIS软件均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分析。

3 专业组件设计

现有的许多GIS软件并不包含生物学专业模块;建立独立的完全面向生物学的.GIS费时费力,而且也不必要。因此,组件GIS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用各种计算机语言或GIS软件附带的语言,编写出适用于生物学的控件或模块,组合到现有的GIS软件中。

4 其它

不同数据类型、不同维度数据的操作和管理,真三维GIS和虚拟景观的构建等,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四、可行性分析

1 实验室具备必须的软硬件;

2 实验组具备相关的软件操作和编程能力;

3 导师组具备相当的指导水平;

4 实验组具备一定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能力。

五、创新之处

1可能填补GIS在种群/种间空间分析方面的空白。

2 首次进行GIS应用于生态学不同组织水平的综合研究。

硕士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致谢 篇6

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除了我自己一年多来的潜心学习和研究之外,也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所以在这里,我要对帮助我完成论文的所有人表示感谢。

首先,我要对我的导师——任远教授,表示我最由衷的感谢,感谢任老师在我攻读硕士学位的两年中对我所付出的一切心血。两年前,我从一个门外汉,在任老师潜心的教导下,成为一个热衷于中国纪录片的内里人。任老师身上的责任和热情深深的感染着我,并让我为之动容,他老人家让我觉得在学术和人生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会时刻牢记他老人家的教诲。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尽管他老人家年逾古稀,但身上时刻焕发的活力和热情让我觉得他是那样的幽默、和蔼可亲,每周我最喜欢的就是跟他老人家在南食堂一起吃一顿韭菜陷儿饺子——感觉像一家人,亲手为他端一碗汤或者倒一杯水,就让我觉得很开心,很幸福。谢谢任老师!希望他老人家与师母能身体健康、永远年轻!

还要感谢让我深入纪录片制作一线的段鸣镝老师。尽管我之前有在电视台的工作经验,但纪录片制作对我而言还是一片很新鲜的领域,尤其是大制作的精品节目。段老师让我带领摄像和助理独闯三峡,这不仅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一个新人莫大的鼓励,他的人格魅力让我为之深深折服。纪录片《灵渠》的最终完成,不仅是一段回忆,更是我成长的见证。

此外,还要感谢著名导演廖烨老师,他为我打开了一个认识问题的全新视角。

感谢电视系王晓红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感谢朱羽君、叶凤英、高晓红、赵淑萍、张雅欣、任金州、何苏六等老师对我学业的教诲,感谢电视系张龙老师对我的关心。

感谢我的师姐05电新硕士李奇,谢谢她对我无私的帮助。

还要感谢我的同门王凌岚同学。

感谢在这两年中陪我一起走过的06电视新闻的所有同学,感谢:秀龙、陈申、金铭、涵方、一楠、郭杨、林凯、大伟、老贺、晓宇、晓栋、范老师、勇老师、姜泓等等,感谢所有认识的好同学们!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一直是我努力和学习的动力,感谢他们为我所付出一辈子的辛劳,感谢我的妹妹,感谢我的朋友和亲人。

博士生论文致谢范例 三年的博士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博士学位论文是三年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而致谢又是对三年经历的一个总结,今将其发于此,以飨众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论文即将梓刻之际,回想三年博士生涯,给我提供帮助的人颇多。最应感谢我的导师孔昭君研究员。首先,感谢他将我纳入门墙。正因于他的接纳,才使我完成了一个科学的门外汉向一个科学的探索者的蜕变。其次,感谢他在我入学之际尽力帮我申请到公费名额。正因为这个公费名额,让我减轻了许多经济上的压力,使我在整整的三年攻博期间有心情坐下来真正做点学问。最后感谢他在我找工作之际,为帮我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费神费力。师恩如海,衔草难报。孔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风格、严肃的科学态度、乐观开朗的性格、幽默机智的谈吐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他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为我论文的选题、撰写提供了关键启发和帮助。

感谢甘仞初教授、韩伯棠教授、夏恩君教授、冯海旗副教授、王兆华副教授等诸位老师在我撰写论文期间提供的帮助。感谢我的师兄张纪海博士、李连宏博士、彭学军博士、王永军博士,我三年同窗好友毕德国、荆雷、潘旭华,硕士期间的同学南京大学的史新和博士、师弟人民大学宋黎明博士,老乡北京大学的胡少华博士和浙江理工大学吕小华副教授对我论文撰写和修改提供的帮助。感谢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李波教授、余传仁老师、戴福秋老师,同学初军威、王晓光、米传军、张洪波、采峰、许长军、黄锴、邓伟、孙梦阳、武阳、桂婕、殷娜、逄金辉等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我的帮助。感谢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与我一道分享他们青春的快乐。感谢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04级秋季博士班的全体同学陪我一起走过这段人生难忘的历程!

感谢我的家人常年对我的支持和理解!

感谢在百忙之中评审我博士学位论文的各位专家和学者!特别感谢所有支持过我、帮助过我、批评过我、鼓励过我和理解过我的人们!

博士学位论文评语 篇7

2013年3月, 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授予中国皮革协会名誉会长张淑华女士荣誉博士学位, 以表彰其在皮革行业发展以及中外皮革行业交流中所作出的贡献。

2013年3月24日, 北安普顿大学在香港举!!行海外毕业典礼, 张会长参加了学位授予仪式, 并发表了感言。她说, 这个荣誉不仅仅是授予她个人的, 同时也是授予中国皮革行业的所有皮革工作者的, 这标志着中国皮革工作者已经完全融入了世界皮革大家庭中, 并成为重要一员。她强调, 皮革行业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 把废弃的动物皮张变为高档时尚产品, 给社会带来享受及财富, 这是千百年来皮革工作者的智慧、汗水的结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 她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乃至世界皮革行业的发展。她认为自己很幸运, 为能有机会为自己所热爱的皮革行业奉献一生感到幸福。她也表示, 当今世界, 皮革行业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皮革行业必须走生态环保之路, 必须步入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计量分析 篇8

关键词:博士学位论文;优博;计量分析;洛特卡分布;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5831(2014)02009207

一、引言

作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下简称优博论文)的评选工作,已纳入教育部《面向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第一项启动项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创新精神,提高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对博士培养质量进行监督和激励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培养和激励创新精神,促进博士生培养质量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1]。

根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名单经过推荐、初选和复评后产生。参评论文由学位授予单位向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推荐;省级学位委员会对推荐学位论文进行初选。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组织对初选出的论文进行复评,复评工作包括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和专家审定会审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委托,承担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工作。

二、历年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数据统计分析

自1999年首次进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以来,至2011年共进行了13次,共评选出中国156个高校/科研单位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 279篇,提名论文1 902篇,如表1所示[2]。根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中的说明,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100篇。评选工作进行13年来,评选结果平均为每年98.4篇,说明评选工作符合“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

2010年全国毕业博士生4.90万人,评选出97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仅占总数的0.2%。在评选第一年1999年,参评论文基数仅为8 957篇,评选出的100篇优秀论文占总数的1.1%。可见,虽然随着国家博士生的逐渐扩招,每年的博士毕业论文数量急剧增加,2011年全国博士生招生达到6.38万人,然而,论文评选依然不超过100篇,使得获评难度急剧增大,获评几率大幅降低。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初衷在于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然而可以预见,未来每年的参评论文基数将大幅上升,获评论文将低于总数的0.2%,显然这将大大降低参评博士生的热情,无法起到鼓励人才的作用。因此,建议能够随着博士生毕业人数的增长,将获奖论文的数量控制在1%左右,保持与评选初年持平的水平。

三、历年获奖论文学位授予单位分析

(一)学位授予单位分析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评单位包括全国所有具有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的单位,即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其他部委所属科研院所等。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7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科研机构316个。至2011年,1 279篇获奖论文共来自156个高校/科研单位,对其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获奖论文数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影响效果。获奖总数排在前十位的单位如表2所示。

中国科学院共有44个下属科研院所获评优博论文,总数达184篇,占获奖论文总数的14.39%,并且相比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其获奖总数都在2倍左右。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因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规模庞大,2011年共有4 832人获得博士学位,相比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评选基数较大;另一方面,中国科学院拥有320余位两院院士、4 200余名博士生导师,其以研究所为基础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和一流科研实践条件,为培养优秀博士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排名前十位的单位中,除中国科学院外,全部

是国家“985工程”一期大学。这一方面说明“985工程”一期建设高校都是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985工程”大学依托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为国家高精尖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156个学位授予单位中,包含了 39个“985工程”高校(共39所),和89个“211工程”高校(共113所),也就是说,包括了全部“985工程”高校以及78.76%的“211工程”高校,39所“985工程”高校共产出优博论文768篇,加上中国科学院的184篇,这40所高校/科研单位共产出952篇优博论文,相当于25.64%的学位授予单位产出了74.43%,大致符合“二八率”的分布,说明中国优秀博士生的培养已经形成了由“985工程”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成的核心群体。

(二)学位授予单位的洛特卡分布统计

(四)各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相关性分析

将历年获奖论文的数据,按照一级学科进行统计,统计出各一级学科获奖论文的总篇数,以及其中指导老师是学位评议组成员的文章数量。同样将数据导入Excel软件,选择Pearson(皮尔生)函数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r为0.836,大于0.8,说明各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同样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将其中指导教师是学位评议组成员的文章数量与总篇数进行比重分析,按照所占比重降序排列,比重大于等于50%的学科如表6所示。

在85个获得优博论文的一级学科中,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相关性平均为32.74%,也就是说,对于所有一级学科而言,将近1/3的获奖论文来自评议组成员指导的博士。并且,超过50%的一级学科有20个,有4个一级学科相关性达到100%,分别为公共管理、军制学、社会学和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相比按照学科门类统计得到的相关性,以一级学科进行分类统计得到的相关性更加明显。显示出一些学科获奖论文成果高度集中在评议组成员指导的博士中。endprint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于学科门类或者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都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博士培养的学科发展的不均衡性。尤其是对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占获奖论文导师比重超过50%的一级学科,杰出的研究人员呈现出高度的集中性,形成了该领域的核心团体。然而,指导教师与评议组成员的高度相关性也反映出优势资源的高度集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发展氛围。另一方面,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结果已经普遍作为高校对博士生培养单位以及指导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那么如果能够建立更加有效的评选机制,避免指导教师与评议组成员高度的相关性,将能够大大增强评选的信度。

六、结论与思考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初衷在于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提高博士生教育的整体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然而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结果,反映出中国学科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机制存在的问题,值得广泛的关注和思考。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项目简介[EB/OL].[2012-05-22].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lpj/yblwpm/257695.shtml.

[2]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历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EB/OL].[2012-05-22].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lpj/yblwpm/.

[3]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61.

[4]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界的杰出人才——曹雪涛[EB/OL].[2012-05-22]. http://www.cae.cn/cae/jsp/jump.jsp?oid=20111231115415843674246.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QIU Junping, ZHAO Yuehua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P. R. China)

Abstract:

Using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model,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degree conferring unit, discipline and the Dissertation instructor, this paper conducts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selection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Excellent Doctors have formed a core group of “985 Proje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s; (2)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ccounted for 67.79% of the total outstand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s, showing the problem of uneven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and th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3) instructors and the number of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obey Lotka distribution: f (yx) = 0.759/x3.302, and the instructors of awarded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highly correlates to Appraisal Group,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974, appearing the problems of selection mechanism to some extent.

Key words: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quantitative analysis; Lotka distribu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责任编辑 彭建国)endprint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于学科门类或者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都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博士培养的学科发展的不均衡性。尤其是对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占获奖论文导师比重超过50%的一级学科,杰出的研究人员呈现出高度的集中性,形成了该领域的核心团体。然而,指导教师与评议组成员的高度相关性也反映出优势资源的高度集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发展氛围。另一方面,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结果已经普遍作为高校对博士生培养单位以及指导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那么如果能够建立更加有效的评选机制,避免指导教师与评议组成员高度的相关性,将能够大大增强评选的信度。

六、结论与思考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初衷在于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提高博士生教育的整体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然而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结果,反映出中国学科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机制存在的问题,值得广泛的关注和思考。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项目简介[EB/OL].[2012-05-22].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lpj/yblwpm/257695.shtml.

[2]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历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EB/OL].[2012-05-22].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lpj/yblwpm/.

[3]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61.

[4]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界的杰出人才——曹雪涛[EB/OL].[2012-05-22]. http://www.cae.cn/cae/jsp/jump.jsp?oid=20111231115415843674246.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QIU Junping, ZHAO Yuehua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P. R. China)

Abstract:

Using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model,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degree conferring unit, discipline and the Dissertation instructor, this paper conducts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selection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Excellent Doctors have formed a core group of “985 Proje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s; (2)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ccounted for 67.79% of the total outstand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s, showing the problem of uneven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and th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3) instructors and the number of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obey Lotka distribution: f (yx) = 0.759/x3.302, and the instructors of awarded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highly correlates to Appraisal Group,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974, appearing the problems of selection mechanism to some extent.

Key words: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quantitative analysis; Lotka distribu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责任编辑 彭建国)endprint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于学科门类或者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都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博士培养的学科发展的不均衡性。尤其是对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占获奖论文导师比重超过50%的一级学科,杰出的研究人员呈现出高度的集中性,形成了该领域的核心团体。然而,指导教师与评议组成员的高度相关性也反映出优势资源的高度集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发展氛围。另一方面,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结果已经普遍作为高校对博士生培养单位以及指导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那么如果能够建立更加有效的评选机制,避免指导教师与评议组成员高度的相关性,将能够大大增强评选的信度。

六、结论与思考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初衷在于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提高博士生教育的整体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然而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结果,反映出中国学科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机制存在的问题,值得广泛的关注和思考。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项目简介[EB/OL].[2012-05-22].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lpj/yblwpm/257695.shtml.

[2]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历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EB/OL].[2012-05-22].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lpj/yblwpm/.

[3]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61.

[4]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界的杰出人才——曹雪涛[EB/OL].[2012-05-22]. http://www.cae.cn/cae/jsp/jump.jsp?oid=20111231115415843674246.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QIU Junping, ZHAO Yuehua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P. R. China)

Abstract:

Using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model,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degree conferring unit, discipline and the Dissertation instructor, this paper conducts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selection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Excellent Doctors have formed a core group of “985 Proje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s; (2)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ccounted for 67.79% of the total outstand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s, showing the problem of uneven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and th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3) instructors and the number of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obey Lotka distribution: f (yx) = 0.759/x3.302, and the instructors of awarded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highly correlates to Appraisal Group,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974, appearing the problems of selection mechanism to some extent.

Key words: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quantitative analysis; Lotka distribu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上一篇:学校欢迎新生横幅标语下一篇:五年级下学期期语文授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