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规定进行修订通知

2024-07-24

关于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规定进行修订通知(通用11篇)

关于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规定进行修订通知 篇1

学位评定委员会文件

新大学位字„2010‟13号

关于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规定进行修订通知

各单位:

经2010年12月23日校学位委员会研究,决定对现行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有关申请学位的要求进行修订。具体修订如下:

1.理学、工学类——在自然科学期刊一、二区发表论文一篇,或在三区发表论文两篇,或在三区发表论文一篇和在四区发表论文两篇。

2.人文社科类——在一、二、三区发表论文两篇,或在四区发表论文三篇。

以上论文要求学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并以新疆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期刊分区以《新疆大学2011版学术期刊目录认定办法》相关规定为准。

在网络版期刊、学术期刊增刊(含专刊、特刊、简报)、内部刊物、一般学术会议论文集发表的学术论文均不在认定范围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TP(CPCI-S和CPCI –SSH)收录的不在认定范围内。

本规定从2010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2010年之前入学的博士研究生仍按新大学位字„2006‟7号“关于修定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教育

学校

申请学位

规定

修订

通知

新疆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0年12月28日印发

关于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规定进行修订通知 篇2

一、认清高校将学位授予与发表论文挂钩的真正原因

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的要求一般都是由学校自己做的规定, 国家并没规定取得学位必须发表论文。高校对博士论文的要求有四个共同点:对发表文章数量的要求, 一般要求就是2-4篇;对发表刊物要求, 一般要求至少一篇被SCI或EI检索, 或至少要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对作者的要求, 即博士生应为第一作者, 或博士生为第二作者, 但第一作者为本校导师;对发表单位要求, 一般要求必须署名为本校。那么学校设立这样规定的初衷是什么?

(一)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导向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 学位授予的质量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研究生水平的高低的体现是有一定滞后性的。研究生的工作能力, 科研水平的体现往往要到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由用人单位来做出评价, 研究生教育质量如何来衡量。目前评估专家只能将目光瞄准培养过程, 用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的表现来衡量研究生教育的质量。2002年国家开展了全国性的学科评估试点, 2003年、2004年分别组织了第二批与第三批评估与排名。在学科点评估指标体系中, “人才培养”作为评估的四大指标之一, 研究生在读期间和毕业后两年内取得的学术科研成果是其重要的参考数据。另外中国目前在评比高校办学水平时, 把各个高校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被引用次数作为大学排名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为了提高学校排名, 各高校对博士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一定的要求。作为各高校来说在总结研究生教育质量时, 也不经意地将在校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数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相挂钩。

(二) 加强研究生培养的有力手段

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两个阶段。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为进行科学研究打基础的过程;论文工作则是研究生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平台。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何促使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加强科研能力的自我锻炼, 并且实行有效的过程监控呢?而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就成了高校用于解决这一难题的既公正、公开, 又省心、省力的办法。

二、当前对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存在的问题

对于是否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存在着不同看法, 发表文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研究生专心学问, 搞好本职研究工作, 但也造成了很大的弊端, 带来了许多问题。

(一) 不管学科差异全部一刀切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鲁卫教授提到研究生是否要发表文章才可获得学位时, 表示:这涉及到确定什么是学位的最低标准, 涉及到怎样评判是否达到这个标准, 这是一个学术问题。由于学科差异性很大, 不同的一级学科也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不管学科差异, 全部一刀切在看似公平的幌子下, 会造成不少博士研究生压力加大, 学术研究等效果下降。

博士研究生一般在校时间是三年。在最初的半年要学习学位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般不具备科研和发表文章的条件。在校的最后一年需要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 中国期刊文章的发表周期一般为一年左右, 即便博士研究生有文章投寄也难以在毕业前发表, 所以最后一年投寄的文章大多为无效文章。除去这些时间, 剩下用于写作发表文章的时间为一年半。按学位博士发表两篇论文, 以70%计, 每在一年半内要写三篇, 平均6个月一篇。对于一个边学习边研究的博士生来讲, 具有相当大的压力。实际上, 在很多高校, 对博士研究生发表文章的要求甚至要高于其导师。另外,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短时间内发表如此大量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博士研究生深入研究问题、广泛博览群书的时间, 使其被迫腾出大量时间拼凑文章, 这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原意。

(二) 重结果轻过程, 发表论文形式化

依据现行高校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 只要满足在高校指定范围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 其收益效果是相同的。不同的核心期刊有不同的影响力, 它们对收录文章的质量要求也不同, 所以在核心期刊之间存在不同的录用风险问题。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讲, 他们知道学校规定的期刊范围和期刊对投稿文章的质量要求, 于是, 他们总是寻找付出最少而收益最大的选择。为了达到学校的要求,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写作时间短、质量一般的文章。同样在投稿选择上, 更倾向于选择对稿件质量要求较低的核心期刊, 以降低录用风险。

现在为了发表文章而发文章, 已经不只是研究生的问题了。发表文章越来越向着功利性甚至商业性转变, 这与要求发表论文的初衷相去甚远。急功近利地发论文, 不利于学生真正潜心学习、思考, 也不利于国家整体学术水平质量上的提高, 往往是造成学术的“低水平重复”。

(三) 盲目推崇SCI

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是美国科

学信息研究所于1963年建立的一种大型期刊文献检索工具, 是对期刊和论文进行客观评价的一种工具, 在其刊源上发表的文章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学科的国际学术前沿。但SCI也并非是一把绝对正确的尺子。除了学术偏科问题外 (注重基础学科) , SCI本身也存在着语言、地域、政治、经济等诸多问题。在SCI刊源中一些高水平的中国科技期刊由于语言限制而没被SCI收录, 从而直接导致了SCI对中国学者的报导偏少, 因此很难用SCI一个评价标准涵盖大部分中国学者的科研工作和成果。以SCI为参照, 鼓励部分科枝人员向世界最高水平冲刺和评价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是相互联系又不尽相同的两个方面。混淆二者的区别, 就可能导致将SCI标准滥用, 非但不能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反而可能导致群体科研信心的散失。

三、对学位与发表论文关系的一些设想

处理好学位与发表论文的关系, 就要树立正确的学术评价观。要明确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在于培养人才, 发表文章只是个重要的副产品。以复旦大学张跃进 (2002) 研究来看, 博士生在读期间是否发表论文与其后续的学术成就没有相关性。但我们要认识到发表论文是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一个有效训练与培养手段。

(一) 学校不应将发表论文与学位挂钩

国家对学位授予的条件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并无要求获得学位者必须在在读期间发表学术文章的具体条款。复旦大学周鲁卫教授提到校学位委员会给出的只是一个能拿到学位的最低标准, 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就不能授予学位, 这实际上就是一条底线, 但具体要不要发表, 要什么层次, 由各个学位分委会做出规定。这实际上是将对研究生的具体要求交给了导师来把关, 这样更有利于尊重不同学科间的差异, 发挥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周鲁卫教授提出, 在发表文章的规定上, 渐渐地做到由各院系在校学位委员会的框架内自主规定, 也可在其框架之外考虑那些特殊人才。应从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与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的结合上来考虑发表文章的问题。

(二) 通过加强导师建设来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

研究生是在导师的指导下, 通过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 熟悉相关研究方向的基本理论及研究现状, 逐步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高校自身的良好的科研环境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途径, 导师队伍是影响研究生培养的高校行为诸因素中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通过加强导师遴选, 来确保导师质量, 优秀的导师不仅能予以研究生学术研究上的指导, 还能从科学探索精神、治学态度等品德和作风诸方面影响着研究生。所以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的关键是在导师, 而不应该由文章来把关。

(三) 个体区别要分别对待

杨振宁就曾说过, 中国按部就班把知识给孩子, 平均起来是好的, 可中国教育有个不好的地方, 就是对特别好的, 占总数5%的最聪明的学生比较不利。因此, 对于那些本身素质很好的5%的同学, 就不能拿这个标准去压制。不少课题的周期就一年至两年, 再加上现在国内不少期刊杂志的出版周期比较长, 因而, 一味地要求研究生必需发表论文才能授予学位对于不少研究生由其是理工科的研究生是个不小的压力, 这样会使学生急功近利, 不利于学生潜心学习、思考。因此, 这样死板地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要发表论文, 会影响人才的培养, 不利于一些有造诣的学生的成长, 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学生个人发展情况具体要求, 对于一些已经在培养过程中显示出其发展潜力, 并已取得了相应成果的学生就要在制度上有一定的弹性范围。

(四) 建立激励机制变“压”为“导”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应该是有利的事情。因为通过撰写可以提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对研究生全面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可抛开硬性规定, 通过将发表论文作为评选优秀学位论文或优秀毕业生等的条件来引导学生积极发文。

四、结论

实际上, 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是本科高级和硕士阶段课程训练的基本要求。中国博士研究生, 绝大部分早在入读前就已经发表过文章, 为了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让他们接触现代科学研究前沿, 严格要求学位论文的做法难以避免道德风险, 诱发炮制应景文章、迎合杂志口味、粗制滥造等投机行为。孙莹 (2006) 提到麻省理工大学只要求博士生修够学分, 写出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即可。相比之下, 这种做法更能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EB/OL].http://www.edu.cn, 2004-11-18.

[2]、张跃进.关于博士研究生必须发表论文规定刍议[J].国际学术动态, 2002 (1) .

关于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规定进行修订通知 篇3

为进一步规范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申请我校博士、硕士学位人员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中提及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必须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湖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含导师)。学术论文必须与其学位论文相关且均不包含增刊。

第三条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送审前,在学期间发表与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文学、历史学、哲学学科

在本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的重点期刊上;

(二)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学科

在本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的重点学术期刊上;或在SCI、EI、SSCI、A&HCI检索源期刊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并被收录。

(三)理学学科

在本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SCI检索源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并被SCI收录;或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并至少被SCI检索1篇;或者在本学科SCI分区为2区及以上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并被SCI收录。

(四)工学学科

至少有1篇发表在本学科SCI分区为3区及以上国际学术期刊上;或者在本学科领域的重点期刊或有代表性的CSCD核心库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重点期刊至少1篇。

第四条 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申请免除“双盲”评审:

(一)理学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SCI分区为2区及以上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

(二)工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SCI分区为3区及以上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

(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并被SCI、SSCI收录论文不少于2篇;或者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上公布的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

第五条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答辩前须在北大核心、CSCD、CSSCI来源期刊或更高层次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含录用通知)。

第六条 专业学位及高校教师硕士不作发表论文要求,但学位论文要求进行双盲评阅。

第七条 以同等学力方式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在答辩前至少应有1篇以第一作者(或本人为第二作者且其导师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正式出版的国际会议论文集或省级及以上报刊理论版上发表的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第八条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在期刊正式发表的论文为准,以录用通知书形式确认的论文不超过1篇(正式发表以后方能取得学位证书)。发表在高等学校学报上的论文不超过1篇。

第九条 各检索源期刊以研究生入学当年公布的收录期刊目录为准,学习期间如遇期刊调整,被调入和调出的期刊均为有效。

第十条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成果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科研成果奖(排名前1/2,署名湖南大学)1项,或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项(排名前2,署名湖南大学)1项,可视为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的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获得国外发明专利1项(排名前2,署名湖南大学)1项,可视为在被SCI收录的国际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并被收录。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可视为在本学科领域CSCD或CSSCI核心库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第十一条 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相当于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的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收录、《新华文摘》论点摘要收录,相当于在本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CSSCI核心库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在被SCI、SSCI、EI收录的国际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视为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的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被ISTP收录的国际会议论文视为在CSCD或CSSCI核心库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国日报》理论版(理论周刊)发表的学术论文视为CSSCI或CSCD。

第十二条 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不低于学校基本要求的管理规定,报研究生院备案后实施。

第十三条 博士留学生若通过研究生院申请盲评和免盲评阅,与本校本国学生要求一致。对于申请由学院送审的博士留学生,理工科要求有1篇SCI,人文社会学科要求有1篇重点。

关于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规定进行修订通知 篇4

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早可提前半年毕业。因此, 博士生提前答辩的时间不能早于第五学期11月初。1 应具备的条件

(1)学位课考试成绩优良,中期考核成绩优秀,均已完成其他培养环节。(2)学位论文是取得学籍后本人所作的创新性研究,论文工作量符合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已通过导师审核。

(3)在读期间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已达到要求,并有3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或有3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以石油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2 应办理的手续

2.1提交学位论文工作情况报告

博士生应将提前答辩的学位论文工作情况写成书面报告,由指导教师对论文内容及完成情况写出评价意见,并提出推荐。2.2进行资格审查

申请提前答辩的博士生除了向所在学院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提交提前答辩申请书和学位论文工作情况报告外,还应提交符合提前答辩条件的相关材料(见本规定1)。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查同意签字后,送交学位办公室备案。学位论文的送审 3.1论文送审条件

参阅《博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中相关要求。3.2论文送审方式

提前答辩的博士生在学位论文送审前要提交15本学位论文进行评审,其中5本采取“公开学位论文”评审方式,10本学位论文采取“隐名学位论文”外送评审方式。论文评阅专家组成

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名单由导师与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共同提供,不少于30名。在送审的15本学位论文中,导师从评阅专家名单中选聘5名专家评阅“公开学位论文”,学位办公室从名单中选聘10名专家评阅“隐名学位论文”。

5论文评审结果处理

关于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规定进行修订通知 篇5

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有关规定

为规范我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以简称为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工作,更好地激励学生开拓进取、奋发成才,按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精神,特制定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有关规定。

学校每年按一定比例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到本校或外校免试攻读硕士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具体分为:攻读本校或外校硕士学位、专项攻读本校硕士学位(其中包括“保留学籍参加支教团”、“保留学籍任辅导员”和“专长人才”三种)、直接攻读本校或外校博士学位三类。

申请各类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学生要满足下面的基本条件,同时还要满足各学院提出的具体要求。各学院的具体要求由各学院公布。

一、申请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条件

1.满足以下要求:(1)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的学生);(2)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3)品行表现优良,未受过学校纪律处分。

2.已经取得的学分满足所学专业培养计划正常学制规定的要求,已修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及专业选修课程(统称为限选课,下同)成绩合格且不得有因不及格出现的补考或重修记录,全校性任选课程不及格门次不得超过1门次;

3.课程成绩(指必修课和限选课的成绩,下同)专业排名入围比例原则上不超过40%;外语水平满足所在学院确定的具体要求; 4.专业综合排名前50%;

5.定向委托培养的学生必须经过原定向培养单位的批准。

6.对于在我校学习满两年及以上后参加国际交流项目且在国外学习结束后返回我校继续完成本科阶段学习的学生,由学院参照以上条款的精神,考虑在我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国外学习情况确定基本条件。

二、申请专项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有关规定

(一)申请“保留学籍任辅导员”或“保留学籍参加支教团”的基本条件 1.除课程成绩排名要求为前50%外,其他条件与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条件相同。

2.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有较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并符合学校的相关要求。

(二)申请“专长人才”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基本条件 1.除课程成绩排名要求为前50%外,其他条件与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条件相同。有SCI、EI检索论文或在国家级、国际级学科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基本条件可酌情放宽。

2.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一类学术刊物(以校科技处认定的刊物为准)上发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及以上;或在制作类或方案设计类学科竞赛中获市(部)级一等奖或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或申报国家创造发明专利获得批准;或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成果学分一次性获得4学分及以上。

(三)按“专长人才”直接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条件 1.按培养计划的要求所修必修课成绩合格。

2.在国际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一等奖或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成果学分一次性获得7学分及以上者。

三、申请推荐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条件

1.必须符合学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条件; 2.课程成绩进入专业排名前10%;

3.本科阶段各门课程成绩合格,按专业培养计划所修的各类专业主干课程成绩均在80分以上(含80分);

4.本科阶段从事过课外科技活动且表现突出或获得奖励或在本专业的学科竞赛中取得市部级二等及以上奖励;

5.申请外校者所申请的学校应为教育部批准设置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 6.申请者所学外语语种须符合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外语语种。

四、工作流程

1.成立校、院两级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推免领导小组);负责推荐免试攻读本校或外校硕士学位和专项攻读本校硕士学位的组织工作;推荐直接攻读本校或外校博士学位的组织工作由研究生院和学院推免领导小组实施操作。

2.符合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学生提出申请,研究生院和学院推免领导小组优先选拔。

3.符合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学生按攻读本校或外校硕士学位、保留学籍参加支教团、保留学籍任辅导员和专长人才分类提出申请。

4.各学院根据本院的具体操作办法在满足基本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学生中分类确定初步入围人选,并在全院学生中公布。

5.各学院在确定初步入围人选后,首先将保留学籍参加支教团、保留学籍任辅导员的申请表、证明材料和审核意见统一报学校推免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参加面试答辩人选。经学校推免领导小组对以上学生组织面试答辩,优先确认推荐资格,并在全校学生中公示。没有获得专项推荐资格若条件满足仍可继续申请推荐免试攻读本校或外校硕士学位。

6.各学院推免领导小组对每一个初选入围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特别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动手能力以及在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取得的成绩,结合基本条件和综合面试成绩择优选拔。

7.各学院按学校分配名额确定获得推荐资格的学生和后备推荐学生名单,并在本院学生中公示,同时,获得攻读外校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资格的学生联系接收学校(要有接收学校出具的正式接收函)。

8.获得攻读本校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专项推荐免试研究生)推荐资格的学生必须按研究生院的规定参加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复试和体检,获得攻读外校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资格的学生按接收学校要求办理。

9.各学院根据复试和体检的结果确定推荐免试研究生学生名单,经汇总后上报学校推免领导小组审核。在全校范围内公示,接受监督,受理申诉。10.公示结束没有异议的学生即最终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11.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必须按照全国研究生招生报名要求参加网上报名,所报学校和专业必须与已经确定的录取学校、专业一致,否则将取消其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12.已经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但在其后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及格或毕业设计没达到优或良的,取消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13.入学前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或受到处分的,取消录取资格。14.已经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又报考其它院校的学生,学校将取消其推免资格,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关于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规定进行修订通知 篇6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我院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前,须按以下要求之一发表学术论文:

1.发表1篇华中科技大学规定的A 或B类的国际学术期刊(即SCI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居于前50%的期刊)的论文,论文至少应刊出清样;

2.发表2篇华中科技大学规定的C类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英文),论文至少应刊出清样;

3.发表3篇EI收录的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英文),至少2篇已刊出。

学位申请人发表或被接收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是其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位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与导师共同发表的论文,导师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为第二作者)。对于“同等贡献作者”排名的认定,参照《华中科技大学期刊分类办法》(校人[2008]28号文)执行。

本规定自2008级博士研究生起执行。

本规定的解释和修改权属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位审议委员会。

关于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规定进行修订通知 篇7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校学位【2012】5号),我院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前,须按以下要求之一发表学术论文:

1、计算机学科IEEE/ACM TRANSACTIONS期刊或中国计算机学会规定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篇;

2、计算机学科C类以上期刊论文2篇,其中至少1篇是国际SCI期刊论文;

3、计算机学科国际SCI期刊论文1篇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可(即中国计算机学会规定的C类以上,含C类)的国际会议2篇;

4、计算机学科国际SCI期刊论文1篇和国内权威刊物(规定如下)论文1篇。SCI期刊分类按照《华中科技大学期刊分类办法》中规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期刊分类执行。

学院规定的国内权威刊物指中国科学、科学通报、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in China、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通信学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一级学会学报。

学位申请人发表或被接收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是其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位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与导师共同发表的论文,导师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以第二作者)。对于“同等贡献作者”排名的认定,参照《华中科技大学期刊分类办法》(校人[2008]28号文)执行。

本规定从2014级博士生开始实行。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位审议委员会。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位审议委员会

关于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规定进行修订通知 篇8

【所属类目 : 校内通知】 【文章发布人 : 研究生处】 【阅读次数 : 687】 【发布时间 : 2015-3-10 16:15:47】

【收藏本页】 【字体:小 大】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各相关学院:

根据我校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的相关要求,现将2015届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各项工作安排如下:

一、论文检测

拟提交申请硕士学位的论文必须先经过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检测合格者方可进行送审盲评(检测标准如下:1.初检文字重合比<30%的学位论文,视为检测合格;2.初检文字重合比≥30%的学位论文视为未通过检测,须修改后对学位论文进行复检;3.初检文字重合比≥50%的学位论文按延期处理。),其他详见《齐齐哈尔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试行)》(齐大发字[2013]5号)文件(见附件1)。

各研究生指导教师要对送检论文严格把关,由指导教师本人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送检表上(见附件2)签字确认并加盖学院公章后由学院统一上报。送检论文电子版通过校园办公系统发至研究生处丛万锁处(每个文件格式要求:word2003版,文件名:二级学科名称-学号-姓名)。

上报检测时间为:4月13日—4月17日。

二、论文盲评 1.盲评范围

经检测合格的2012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申请学位的2013级和2011级延期答辩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材料要求

送审论文一式两份(A4版面),论文封面请用白色纸(230克或250克重量)做封皮,封皮上需要注明论文题目、学科专业,论文内容双面打印,左侧装订。论文除论文题目外,隐去作者姓名、导师姓名、致谢、发表论文、页眉、学校名称等其它信息。送审论文格式、内容与检测合格论文必须完全一致,凡弄虚作假论文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3.上报时间及材料

4月20日—4月24日上交送审论文一式2份(送审论文不再返回)、《研究生拟申请硕士学位论文外审数据汇总表》(见附件3)由学院统一上报研究生处(电子版通过校园办公系统发至丛万锁处),逾期未交论文一律按延期答辩处理。4.盲评时间

4月25日至5月24日为论文盲审时间。盲评合格论文名单将于5月下旬公布。5.盲评结果复议

对盲评结果有异议,且符合复议条件的,经导师及学科带头人同意可申请复议。具体复议程序及所需表格见附件4。

三、论文答辩 1.答辩资格审查

研究生处将对研究生政治表现、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盲审情况等方面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后领取统一制作的答辩委员会表决票和院学位分评委员会表决票,表决后统一上交研究生处备案。未经审查,学科自行组织的答辩无效,答辩人员名单不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不授予学位。

各学院请于答辩前5个工作日内将以下材料上报研究生处:(1)硕士学位申请书(表1)一式2份

(2)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资格审查表(表2)1份(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资格审查表(表3)1份

(4)发表论文的复印件(只需杂志首页、目录页、内容第一页和作者所属单位信息页)或接收函

(5)研究生拟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审批单(见附件5)一式2份

(6)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计划表(见附件6)一式2份,一份存研究生处,一份学院留存(电子版通过校园办公系统发送至研究生处丛万锁处)。

2.答辩时间

2015届研究生答辩时间为5月25日至6月21日,逾期未答辩者按延期处理。3.答辩要求:

答辩公开举行,答辩委员会组成及答辩程序应符合学校文件要求。4.答辩后需上交的材料

(1)硕士研究生学位档案1份(表1至表7)(左侧装订)(2)硕士学位申请书(表1)1份

(3)硕士学位授予审批表(表7)一式2份(4)论文一式3份(5)中英文大摘要1份(6)文献综述1份(7)调研报告1份(8)开题报告1份(9)中期检查表1份

(10)硕士学位申请人简况表(见附件7)(电子版通过校园办公系统发送至研究生处丛万锁处)

(11)上交光盘,内容包括以上材料(每个学院制作一个光盘,每个学科一个文件夹,每个学生一个文件夹)

上述材料务必于6月22日至6月26日上交,逾期不交者,将延期至下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批。

四、工程硕士论文答辩工作由各相关学院参照此日程自行安排。

关于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规定进行修订通知 篇9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的通知

学位[201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各学位授予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保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特制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2014年1月29日

附件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

第一条为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做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实施;其中,军队系统学位论文抽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三条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范围为上一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10%左右,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5%左右。

第四条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从国家图书馆直接调取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的抽取方式,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自行确定。

第五条按照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别制定博士学位论文评议要素和硕士学位论文评议要素。

第六条每篇抽检的学位论文送3位同行专家进行评议,专家按照不同学位类型的要求对论文提出评议意见。

第七条3位专家中有2位以上(含2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第八条3位专家中有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再送2位同行专家进行复评。2位复评专家中有1位以上(含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第九条专家评议意见由各级抽检部门向学位授予单位反馈。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的专家评议意见还应同时报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条学位论文抽检专家评议意见的使用。

(一)学位论文抽检专家评议意见以适当方式公开。

(二)对连续2年均有“存在问题学位论文”,且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学位授予单位,进行质量约谈。

(三)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中,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作为重要指标,对“存在问题学位论文”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学位授权点,依据有关程序,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无法达到要求者,视为不能保证所授学位的学术水平,将撤销学位授权。

(四)学位授予单位应将学位论文抽检专家评议意见,作为本单位导师招生资格确定、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第十一条学位论文抽检坚决排除非学术因素的干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抽检工作的正常进行,参与评议工作的专家要公正公平,独立客观地完成评议工作。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关于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规定进行修订通知 篇10

(2008年8月)

为加强我校MBA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工作,提高MBA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凡修满规定学分(46学分,包括课程总学分44学分、社会实践调查学分2学分),且课程成绩全部合格的MBA研究生均可提出学位论文开题申请。

第二条 MBA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教务负责人负责审查申请学位论文开题的MBA研究生(以下简称“学生”)所修学分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并报学院备案。

第三条 在学生选题及开题以前,学生应参加学院举办的论文写作专题讲座。

第四条 学生应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初步拟定毕业论文的方向和选题,并将自己拟定的选题在规定的时间报送MBA学院,经学院论文工作小组审定;不符合MBA学位论文选题要求的学生,应重新进行选题。

第五条 学院结合学生的选题将论文指导教师名单下发给学生,学生结合选题的方向选择导师。如果导师与学生未能实现“双向选择”,由学院负责协调。每位导师在每个班级指导的学生原则上不能超过2人(专职教师除外)。

第六条 学院负责组织召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书》经导师及开题小组成员签署意见后应当日送交学院存档。

第七条 学生应在开题后3个月内将论文初稿交给导师,同时在规定的时间将《一稿审议书》交指导教师签字后交到学院,逾期者,推迟答辩时间半年。

第八条 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将论文送交指导教师,将二稿、三稿审议书交指导教师签字后交学院存档。

第九条 学生完成论文后,应在答辩前一个半月将学位论文(正稿电子磁盘一份)、社会调查报告、《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学位论文定稿审议书》、正式打印好的两份论文等提交学院,经审查合格后方可安排论文答辩。

第十条 为确保论文质量,学院将随机抽查学位论文。如在格式、写作规范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或者正文错误率达到万分之六(包括错别字、图标标注错误、脚注错误),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更正。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修正或者修正后论文错误率仍然超过万分之二者,推迟论文答辩时间半年。

第十一条 毕业论文必须经过评阅专家匿名评审环节,通过评阅的论文方能进入答辩。评阅专家一般由三名组成(校内两名、校外一名),原则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如三名评审专家中有两名评阅不予通过,本次申请无效。如三名评审专家中有两名评阅予以通过,一名不予通过,且建议通过者中的一名对论文评价很高(评分在85分以上),则可再请一名专家评阅,如该专家评阅通过,则进入正常答辩;如建议通过的专家中评价分数没有达到85分者,视同两名专家评阅不予通过,推迟答辩时间半年。

第十二条 答辩人必须根据论文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会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修改补充学位论文,修改稿经学院聘请的专家审核后,打印成册并存档。

第十三条 学院将保留学生学位论文的软盘及光盘。学院负责整理好学生的MBA学位论文及相关资料,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最后评议,评议合格者方能授予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关于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规定进行修订通知 篇11

研究生毕业申请博士学位资格初审卡

专业______ 姓名______

[] 1.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材料2份

[] 2.论文开题任务书2份

[] 3.博士学位论文4份

[] 4.博士学位论文自评表2份

[] 5.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每位专家评语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 6.学历教育博士学位基本数据表1份

[] 7.学位证手续费35元,毕业证手续费30元。

注:个人答辩材料正、副本分别装入两个档案袋中(带复印件的为副本),在规定的期限内交至研究生院学位办。

经办人签字:

上一篇:中班语言圆圆和圈圈教案及反思下一篇:党员民主评议会议记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