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好事近张孝祥,好事近的意思,好事近赏析(通用6篇)
李清照《好事近》赏析 篇1
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
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
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
更一声啼鴂。
——李清照《好事近》
是年暮春,虽风已静定,但落花已深,闺中闺外一片沉寂。她见那红的花、白的花堆叠在窗外,势必是有感慨的。这是她的性情所致。她时常被一种柔软的力量深深吸引,向内挖掘,向下散落。她觉得这暮春的时节似乎注定是裹带着某一种悲伤的意味。
她收住视线,回缓过神来,再一次记起那一年的海棠花。“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所谓“一夕东风,海棠花谢”,到底她也只能孤自来面对这一年一飘零行将枯朽的风月,在这“海棠开后”的“伤春时节”。
她依然饮酒,指望为自己寻得一些醉生梦死的温暖幻觉。也唱歌,来把内心的死寂搓揉得活色生香。她对自己的生活还是隐隐充满希望的,只是要想得到新的光,她需要为之付出难以承受之重的努力。纵然她在不遗余力地活,也逃避不了“酒阑歌罢玉尊空”的寥落。“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她内心翻搅,那饱经沧桑的灵魂仿佛已经知道了生命的结局:不如归去。
好事近,好事近张孝祥,好事近的意思,好事近赏析 篇2
雨後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
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
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
【作者】:
魏夫人(?-?) 名字失传,襄阳(今属湖北)人。文学家魏泰之姊,宰相曾布之妻,封鲁国夫人,时称魏夫人。现存其词十四首,语言清丽,音调谐婉,后人对其词评价颇高。周泳先辑有《鲁国夫人词》。
【注释】:
残漏:漏声将尽。残:阑也,垂尽之意。 漏:古计时之器。
赊:远也。
凉州:乐曲。
【赏析】:
这是一首伤离之作。雨后轻寒,晓莺啼歇,隔溪残漏凄咽,撩人愁思。上片着重写景,借景抒情。下片抒写别后的相思。去路遥远,不堪西望。离绪满怀,柔肠百结。全词清新雅丽,含蓄凄婉。
好事近的翻译及赏析 篇3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作者为宋朝诗人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前言】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词中运用多种小数目,如话家常,十分亲切。同时,也透出主人公知足寡欲的人生态度。
【注释】
蓑:衣服。
笠:帽子。
【翻译】
摇首出红尘,醒和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衣服青帽子,习惯了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的水天混合成了一种颜色,看孤鸿明灭。
【赏析】
朱敦儒曾作渔父词六首,这首是其中之一。
绍兴二年,朝廷“访求山林不仕贤者”(《二老堂诗话》),作者被召,回到临安,先后任秘书省正字,兼兵部郎官及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官职。后又被劾,罪名是“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宋史·朱敦儒传》)李光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而遭排斥,朱敦儒也因此止仕。陆游说他“居嘉禾,与朋友诣之,闻笛声自烟波间起,倾之,棹小舟而至,则与俱归。”(周密《澄怀录》)他自己也有词《好事近》记道:“失却故山云,索手指空为客,莼菜鲈鱼留我,住鸳鸯湖侧……”过着远离世俗的生活。
这首词的开头“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写出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潇洒疏放的襟怀。“活计”两句,勾勒出一位渔父的形象。
在词作中描写渔父的形象,在敦煌曲子词中就有了。如:“倦却诗书上钓船,身披蓑笠执渔竿。棹向碧波深处,几重滩。”(《浣溪沙》),这实际上是徜徉山水的隐士生活的`写照。
这里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作者晚年的写照。他长期住在嘉禾,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所谓“醒醉无时”、“披霜冲雪”,都是指安闲自得,自由自在。
下片写的晚景,更是景色迷人。请看,夜晚来临,一轮新月升起在天空,月光洒满大地,水天一色,万籁俱寂,只有孤鸿的身影时隐时现。在这样一幅山水画中,一位渔夫,也是作者自己,在静静地垂钓……。
作者所描绘的鸳鸯湖,即浙江嘉兴南湖,那儿“波平岸远,酒酽鱼肥”,渔舟泛浪,萎荷沁香,引得许多画家、文人讴歌之。唐人张志和有渔父词,元代画家吴镇曾“笔之成图”,并写下八首《酒泉子》,“鸳湖春晓”,即其中一景:
湖合鸳鸯,一道长虹横跨水。涵波塔影见中流。终日射渔舟。彩云依傍真如墓。长水塔前有奇树。雪峰古甃冷于秋。策杖几经过。
好事近,好事近张孝祥,好事近的意思,好事近赏析 篇4
宋•周紫芝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谁染玉肌丰脸,做燕支颜色。
送春风雨最无情,吹残也堪惜。何似且留花住,唤小鬟催拍。
【赏析】
这是一首咏海棠的词作。海棠迎风峭立,花姿明媚动人,楚楚有致,是雅俗共赏的名花。词的开头先写春日,“春似酒杯浓”,作者以盛满美酒的酒杯来形容春天,新颖别致,不落窠臼。因春雨似酒,春风如酒香,春天里的万物都深深地陶醉在其中,特别是面容微红的海棠。“醉得海棠无力”,这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海棠在春风中沉醉的姿态,十分形象生动。它就像是喝醉酒的美人,脸上通红,独依春风,娇弱无力。“谁染玉肌丰脸,做燕支颜色”,海棠花轻着红色,像是被燕支染就的。上片着重描写海棠的外形颜色,呈献给读者的是一幅美人醉酒图,艳丽多姿,有富贵之态,正如陆游所说“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
下片抒情,表达对海棠残败的惋惜及对大好春光消逝的感慨,“何似且留花住,唤小鬟催拍”,虽然有无限惋惜,却无太多悲伤惆怅,反而充满情趣。
扩展阅读:周紫芝的简介
好事近,好事近张孝祥,好事近的意思,好事近赏析 篇5
清代:纳兰性德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译文
从马头上望去,是一片连绵不断的青山,昔日的繁华,想不到零落凋残到这个地步。年深日久,碑石上已长满了藓苔,题字什么都要仔细地辨认。
不要去寻找折断的剑戟去说当年的事,只不过泛起一点人皆有的悲秋情绪而已。西斜的太阳照在十三陵下,谁敢说清王朝的新丰猎骑,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也要零落殆尽的么。
注释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张子野词》入“仙吕宫”。双调四十五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两结句皆上一、下四句法。
“马首”二句:意思是说通过马头向前望去,眼前是一脉青山,都市的繁华不见了,这里只有萧索冷落的景象。
“认藓碑”句:此句是说可以辨认出长满苔鲜的古碑上的题字。藓:苔鲜。
“休寻”二句:意思是不要寻思那古往今来兴亡之事,就是眼前的秋色便已令人生悲添慨了。折戟:用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意。所谓“折戟”就是断戟被沉没在沙里,指惨败。
十三陵:北京市昌平天寿山一带之明陵,为十三座皇陵,清代那里有围场。
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汉初刘邦兴建,迁家乡父老于此。猎骑:代指打猎者的坐骑,代指猎人。此句意谓打猎的人是从京城贬来的。
创作背景
《清实录》载:“康熙十五年十月戊午,幸昌平。过前明十三陵。上一一躬亲酹酒”,词或作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十月,作者曾扈驾到昌平祭祀十三陵,有感而发作此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猎的词,词中所描绘的是在北京十三陵地区的行猎。
上片着重写景,景中已透露了凄怆之情。“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停马且住,看到眼前一望无垠的青山,连绵成无尽的屏障,在这里的天地间,繁华显得微不足道,这份苍茫深入人心。“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面对眼前这份萧索冷清的景象,看着被枯草掩埋的石碑,容若心中感慨万千。被苔藓覆盖了的石碑上,还可以模糊地辨认出之前所刻下的碑文,时光就是这样无情,人们还以为将真实留在石碑上就可以万古长存,其实在时光面前,任何东西都是脆弱、不堪一击的。想到此,容若便心生悲凉。自己的生命也不过是白驹过隙,匆匆几十年犹如流星划过,很快就没了。词人没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整日陪在皇帝身边,做些并不情愿的工作,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够到头啊。
下片侧重抒情。不过此中笔触多不在打猎的本身,而是写猎场的景观和感受,其中不乏悲怆之音,感伤之意。所以他才会无奈地写道:“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在这里大概是指古往今来的兴衰往事,正如一开始所言的那样,不要寻思那古往今来兴亡之事,就是眼前的秋色便已令人生悲添慨了。容若看到这迟暮的秋日,想起之前的种种,心中难以言说,故而只能在结尾草草地写上一笔“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作罢。这就是容若狩猎的心情,这个男人随时随地都会有所感悟,写入词里,以供后人唏嘘感叹。
好事近,好事近张孝祥,好事近的意思,好事近赏析 篇6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译文
月亮还未照到我的书斋前,先照到了万花川谷,不是书斋没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着。
现在才是农历七月十三的夜晚,圆月已像白玉雕成的一样。秋月还没到最美的时候,到了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注释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张子野词》入“仙吕宫”。双调四十五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两结句皆上一、下四句法。连用多数仄声收脚而又杂有特殊句式组成的短调小令,常是显示拗峭挺劲的声情,适宜表达“孤标耸立”和激越不平的情调。
诚斋:杨万里书房的名字。
万花川谷:是离“诚斋”不远的一个花圃的名字。在吉水之东,作者居宅之上方。
修竹:长长的竹子。
奇绝:奇妙非常。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鉴赏
“月未字诚斋,先字万花川谷。”开篇两句,明白如话,说皎洁的月光尚未设进他的书房,却设字了“万花山谷”。作者用“未字”和“先字”巧设悬念,引人遐想。读完这两句,人们自然地要问:既然“诚斋”与“万花川谷”相去不远,何以月光设字了“万花川谷”,作者的书房里不见月光呢?紧接着两句“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使悬念顿解,也说明了作者为什么要离开诚斋跑字万花川谷去赏月。原来,在他的书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本句中的“隔”字与“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实则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试想,竹子如果不是长得郁郁葱葱,修长挺拔,怎么会把月光“隔”断?寥寥十一字,既解开了“月未字诚斋”的`疑窦,也说明了书房处于竹林深处,环境幽雅僻静。《宋史》记载,杨万里在任永州零通县丞时,曾三次去拜访谪居永州的张浚不得见面,后来“……以书谈始相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这样,就可以想见杨万里名为“诚斋”的书房是费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设置和安排的。
上片通过对设描写,用“未字”和“先字”点明,此时诚斋仍处在朦胧暗影之中,而“万花川谷”已是月光朗设。下片四句,便描写“万花川谷”的月色。“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两句中只有“如玉”二字写景,这两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欣地描绘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洁的月夜景色。“才”字与“已”字相呼应,使人想字作者在“十三”的夜里欣赏字这样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字,尽管现在看字的月色象玉一般的大莹光洁,令人陶醉,但“十三夜”毕竟不能算是欣赏月色的最佳时刻。那么,何时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阴历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圆,是观赏月光最好的日子。这样,词的结尾两句,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个新的境界:“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未是”二字压倒前句描写的美妙如玉,剔透大莹的境界,推出一个“秋光奇绝”的新天地,指出即将来临的十五十六才是赏月的最佳时刻。尾二句笔墨看似平淡,却表现出一个不同凡响的艺术境界,说明作者对未来、对美有着强烈的憧憬和追求。
杨万里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诚斋体”在当时也颇有影响。本词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新鲜,生活气息浓郁,说明他的词风一如他的诗风。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创作背景
【好事近,好事近张孝祥,好事近的意思,好事近赏析】推荐阅读:
《好事近·梦中作》秦观赏析10-23
好事近韩元吉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10-14
蔡襄好事近原文及作者简介07-13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原文、翻译及赏析11-05
班级好人好事08-31
好人好事我宣传07-03
好事日记400字左右06-20
好人好事活动总结09-27
好人好事奖励通报10-11
办实事好事计划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