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2024-06-19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精选5篇)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篇1

这部分内容教学10以内的连加、连减,“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连加与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同时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

1、利用课件情境,理解连加与连减算式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在教学例1时,课件先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让学生说说图意,并列出加法算式:4+2=6。然后在让出示完整的情境图,根据情境图,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一共多少个南瓜?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让学生列出算式,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前面加法的基础上列出算式——6+1=7,还有的学生根据图意直接列出连加的算式——4+2+1=7。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了连加的算式,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连加算式与两个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紧接着我出示例2的情境图,直接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通过交流让学生仅可能地说完整,说准确。在此基础让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自然地列出了连减的算式:8-3-1=4(类推)。

2、观察比较,理解意义,理清顺序。

在引出连加和连减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今天学生的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生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发现连续相加我们可以称之为连加,连续相减我们可以说连减。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连加与连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的学生说都得算两次,也有的说等于号前有三个数,还有的小朋友说先算前面的再算右边的……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连加与连减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

3、尝试计算,理解算法,练习巩固。

在情境图的理解后列出连加与连减算式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很多小朋友根据图意很快的算出结果。于是我去除情境图,让学生思考,没有情境图,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关注的重点集中到算式上来,让学生说说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连加连减算式,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这样运算的顺序与图意结合在一起,更能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从左往右计算。

想想做做习题,让学生根据算法,算出答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巩固提高。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篇2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9页例1。

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数学课本第39页例1场景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出已知条件与问题,整理成下题。)

李叔叔正在看一本书,看了两天。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师:你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列出算式吗?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做。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反馈交流。)

生1: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我是这样算的:

234-66-34

=168-34

=134(页)

师:谁能解释一下吗?

生2: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先用这本书的总页数减去昨天看了的66页,等于168页,再用168页减去今天看了的34页,就求出还剩134页没有看。

师:怎么知道昨天看了66页?

生2:“看到第66页”就说明看了66页。

师:理解得好!还有与他的算法一样的吗?

(许多学生举手示意算法相同。)

师:还有与他的算法不一样的吗?

生3:我是这样算的——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师:谁看懂了?能不能解释一下呢?

生4:这种算法是先算出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也就是先算出66+34的和,再用总页数减两个数的和。因为这个“和”正好是一个整百数,这样计算简便。即,234-100=134(页)。

师:计算时认真观察,就能做到“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教师再次呈现学生的几种不同的算法,引导学生继续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生5:我认为还可以这样算——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生5:我是这样想的,先用这本书的总页数减今天看了的页数,也就是先算234-34=200(页),这样相减正好得到一个整(几)百数。一个整(几)百数减一个两位数比较简单,容易口算。

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这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6:我喜欢生1的算法。因为这样列式,计算过程清楚。

生7:我喜欢生3的算法。他是先求出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用总页数减去两天所看的页数的和,而这个“和”正好是一个整(几)百数,这样计算非常简便。

师:从上面的算法看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依次减去那两个数,或者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减去这个和,也可以先减去两个数中的一个数,再减去另一个数。至于哪种方法更简便,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的数字特点恰当选用。生3的算法是今天新学的,生5的算法也很巧妙,能使繁杂的计算变得简捷。请同学们仔细比较辨别,何时用何种方法,要依据具体题目确定。

(独立完成“做一做”。4人小组讨论交流,突出生3的算法。)

反思:

“简便计算”是运算定律(或性质)的简单应用,是提高学生运算技能和增强数感的重要内容。本教学片段体现了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教师把简便计算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通过计算,能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3.尊重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提问、列式、计算等形式自主探索出计算“连减”的几种简便方法,加深了学生对运算定律(性质)的理解,展示了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4.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如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究新知,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所学知识;注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让学生在有效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培养参与意识;利用与同伴交流、比较异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培养优化意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者单位 祥云县城区四小祥云县芮家小学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篇3

为了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新授课前安排了一个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同时,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也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因此,本堂课我创设了芳芳和她的弟弟去乡下的奶奶家玩的情境。学生们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2道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将喂小鸡这一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篇4

2015年11月10日——吴满元

连加、连减是本单元的难点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编排的。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只需要一步计算,而连加连减要分两步进行计算。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连续两步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又看不到第一步的得数,所以在计算第二步时会发生困难。

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思维特点,我想在设计教学时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培养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连加时,我将教材上静止的图片改为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小鸡先走来2只,又走来1只,生动而具体地反映出“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以“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要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问题,使学生知道,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5+2+1”。并在算式中用线标明第一步的得数“7”,提醒学生第二步应用第一步计算的得数“7”和第三个数“1”相加。在教学连减时,我着重突出三点:一是引导学生根据动态过程理解连减的含义:连减就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二是根据动态画面理解连减的计算顺序:应先减第一个数,算出得数后才能再减第二个数;三是特别突出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切实解决学生计算第二步时不知道被减数的问题。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重点从以下几方面下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看图说图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审题习惯。

2、提出问题:理解题意,找出问题。

3、列式解答:理清思路,自主探究,选择解题方法。

4、讨论算法:合作交流,讨论算法,明白算理。

5、理解算式含义:根据课件动画演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算式含义。

6、检验结果:培养学生回顾反思,认真检查的习惯。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巩固应用环节:一是合作探究:我设计了“你来摆,我来写,咱们一起算”,同桌合作,先摆小棒,再写算式,共同完成一道连加和连减练习;二是看课件动画演示,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三是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篇5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时,利用学生的挑战心理,创设了闯关形式的练习,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兴趣盎然。

3、紧密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了小明喂鸡的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劳动的教育。新课学完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连加、连减现象,有意识地拉近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两者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连加连减练习课05-22

《连加》的教学设计06-13

同数连减解决问题07-06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05-16

上一篇:腊山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下一篇:终南中学校2015年度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