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2024-10-05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精选8篇)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篇1

语文北京版必修一《项链》学生自测练习

练习一

⒈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的分别是 国的,国的,国的。

⒉德•莫泊桑(1850—1893): 后半叶法国杰出的 之一。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短篇小说代表作、。长篇小说代表作有。

3.文中玛蒂尔德说:“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应该怎样理解?

4.“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句中“也”字的含意是:

5.“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这句话的含义是:

6.本文以“项链”为题,但一开始却用近千字的篇幅,写主人公的出身,她的婚姻和她的梦想、苦恼。这样写有必要吗?若有必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若无必要,说说为什么。

7.文章写到玛蒂尔德赔偿了项链,还清了债务,故事似乎可以完结了,为什么又要在结尾处交代项链是假的?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8.写得好的人物语言,往往有丰富的潜台词,就是没有明确说出来的言外之意。我们来看看路瓦栽夫人在看到请柬以后的几句话,说出每句话的潜台词。

⑴“你叫我拿着这东西怎么办呢?” ⑵ “你打算让我穿什么去呢?” ⑶“你的同事,谁的妻子打扮得比我好,就把这请柬送给谁去吧。”

9.关于衣服,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⑴当丈夫问她“做一身合适的衣服„„得多少钱呢“的时候,她“几秒钟”就“合计出”一个数目,她可以接受,丈夫也不会立刻拒绝,说明了什么?

⑵“夜会的日子近了,但是路瓦栽夫人显得郁闷、不安、忧愁。她的衣服却做好了。”这个“却”字说明了什么?

⑶ 她在做衣服之前,并没有提出要珍珠、宝石;但是衣服做好之后,她还说“处处带着穷酸气”,这说明她不只是想着要漂亮,还要追求什么?

10.“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11.选出恰当的选项填入句子后面的横线上

1)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 2)她沉迷,陶醉在欢乐里,部长也注意她了。3)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4)她猛然喊了一声,脖子上的项链没有了

A 追求享乐,纸醉金迷 B 乐极生悲

C 黄梁美梦,利欲熏心 D 欣喜若狂,喜形于色

E 出人头地,狂妄得意 F 如痴如醉,受宠若惊

G 自惭形秽,相形见绌 H 啼笑皆非,无可奈何

12.项链是赝品到文末才道破,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文中作了铺垫和暗示,共三处,分别是:

13.以对联的形式概括小说的主题 上联:一夜虚荣,项链成锁链;

下联:

14.蒂尔德这样一个有着极度虚荣心的女人,我们当然要持批判的态度。但是,我们是否就把她一棍子打死呢? 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都是善良的,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那颗善良的心试着去发现玛蒂尔德的优点,好吗?

15.以“如果项链没有丢”为题写一篇随笔或给小说续写一个结尾。

练习二

1.小说开头用近千字的篇幅,写主人公的出身、婚姻、梦想、苦恼,这样写有无必要,试作简要分析。

分析:

2.将“住宅的寒碜,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前四个短语的中心词和定语的位置互换,表意有否不同?

答:

3.路瓦栽终于被她的眼泪征服了,答应给她做一套合适的衣服,问她要花多少钱,她“迟疑”地答道,“有四百法郎就可以办到”。这时,路瓦栽的脸色“有点发白”。玛蒂尔德为什么“迟疑”?对其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估计四百法郎还不够数,考虑还想多要一点。

B.估计四百法郎的数目已经接近丈夫要惊骇的危险点了。

C.提出的数目必须权衡斟酌,以免招致这个俭省的书记立刻的拒绝和惊骇的叫声。

D.丈夫提的做的衣服要“在别的场合也能穿,很朴素的”的条件,而她却要把衣服做得尽可能华丽。

4.对“有点发白”分析正确的项是(多项选择)

A.不是含笑答应,而是“有点发白”,路瓦栽对妻子的开价之高不大满意。

B.“有点发白”,不是气得脸以发白,路瓦栽本对妻子有看法,但对她还得迁就。

C.妻子开价之高固然出乎意外,但尚在自己的偿付能力之内──这与自己的存款数恰好吻合,自己向往已久的买猎枪打云雀的计划将成为梦幻泡影了。

D.夫人对丈夫的了解,丈夫对她的迁就都凝聚在这“有点发白”的应允之中了。

5.下面一段话表现了玛蒂尔德怎样的性格特征?

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上面绣着古装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A.喜好幻想,想入非非。

B.爱慕虚荣,生活腐化堕落。

C.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

D.追求享受,贪图安逸。

6.“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这句话的作用是:

A.增添讽刺的喜剧色彩,突出路瓦栽夫人悲剧的滑稽可笑。

B.表明作者对历尽艰辛还清债务的路瓦栽夫人的深切同情。

C.为了说明路瓦栽夫人的诚实感动了朋友,预示两人的友谊进一步巩固和加深。D.深化主题,令人深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性,强烈地讽刺了主人公的虚荣心,取得了悲剧的效果。

练习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2题。

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

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1.路瓦栽夫人产生“耐劳”的勇气与行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更深层的原因又是什么?

2.“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请根据路瓦栽夫人生活的环境和性格特点,设想她在没有丢掉项链的情况下,现在会有的情况。

3.“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对于作者这一议论,你有何评论?

练习四

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烦闷。

佛来思节夫人走近她那个镶着镜子的衣柜,取出一个大匣子,拿过来打开了,对路瓦栽夫人说:

“挑吧,亲爱的。”

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链,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

“再没有别的了吗?”“还有呢。你自已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起来,□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了。

1.“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表明路瓦栽夫人当时的心情是()

A.十分激动,十分兴奋B.异常紧张

C.紧张而害怕D.激动而紧张

2.“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朗读时,重音处理最妥当的一项是()

A.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B.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C.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D.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3.填入文中的方格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A.笑 搂 亲 溜 B.跳 搂 亲 跑

C.笑 捧 搂走 D.跳 捧 抱 跑

4.小说的结尾揭示了项链原来是赝品,这一部分的情节,有没有铺垫?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链》练习参考答案

练习一

⒈ 漠泊桑 美 欧•亨利 俄 契诃夫

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一生》《漂亮朋友》 3.突出“只”和“一”,强调自己借得少,表现路瓦栽夫人想马上借到又怕不能如愿的心情

4.美丽动人的姑娘都是生在富贵之家的

5.她下决心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承受经济上的压力,去过穷人的生活,这是她性格中刚强一面的体现。

6.如果说后面的以项链为线索的故事是集中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点”,则开始的一段文字是用叙述的语言从“面”上介绍了主人公。这样就是点面结合,概括和具体相结合,也为后面的故事情节,主人公性格的刻画,作了必要铺垫。7.这样写深化了主题。它把主人公本来不幸的,但总算熬过来了的生活推到一个更加不幸的境地。而这一切不幸正是那个罪恶的社会造成的。

8..⑴不是去不去的问题,是你该替我考虑怎么去的问题。

⑵在这个夜会上决不能显出寒酸相。

⑶你能承认没有本事打扮妻子吗?

9.10.“漂亮”、“可人”是女人的资本,谁有这些资本,她就理所应当地在上流社会中享用。

11..DEGB

12.(1)借时,女友很大方,毫不迟疑说“当然可以”;(2)还时,女友竟未打开,说明并非贵重首饰;

(3)买时,老板说“只卖出这个盒子”,说明并非原配卖出

13.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

十年清贫,美梦化恶梦;十年悲苦,应该也不该; 十年岁月,无知炼真知;十年青春,有价也无价; 十年辛劳,苦处亦贵处;十载凄凉,悲剧亦喜剧; 十年劳顿,梦碎变心碎;十载含悲,辛苦成痛苦;

14.① 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她显出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偿还债务——坚强 ② 项链丢了,不拖、不逃、不赖、从未想过弄虚作假

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没有丧失自我,搞歪门邪道,而是努力地挣钱,来偿还债务——诚实 ③ 项链丢后十年中的所作所为——勤劳

15.略

练习二

1.有必要。如果说后面的以项链为线索的故事是集中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点”,则开始的文字是用叙述的语言从“面”上介绍主人公。这就是点面结合,概括和具体结合,也为后面的故事作铺垫。

2.有不同。按课上的句式,是突出“寒伧”、“黯淡”、“破旧”和“粗陋”;如位置互换后,则是突出“住宅”、“墙壁”、“家具”和“衣料”。

3.C 4.CD 5.C 6.D

练习三

1.赔项链,怕丢面子,爱慕虚荣

2.只要路瓦栽夫人生活的环境不变,她的性格也会依旧,即使不发生“丢项链”的事,也还会发生“丢”别的什么东西的事,仍会有相似的结果。

3.孤立地看,作者的这一议论不无道理,但作理性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偶然中有必然,夸大一件事的偶然性是不恰当的。

练习四

1.D 2.B 3.B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注意语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导析:解答这三个题,应联系课文前面内容,爱慕虚荣,总想出人头地的玛蒂尔德,向好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项链的目的是自我炫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她挂上项链“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而一旦她的请求得到许诺,后面的“跳”、“搂”、“亲”、“跑”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4.导析:(1)“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玛蒂尔德是不经意地发现的,说明项链并不是作为贵重首饰而存放。(2)玛蒂尔德提出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毫不迟疑地答应“当然可以”。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篇2

关键词:地理图像,图像类型,发展趋势

地理教科书中的图像系统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分类, 根据地理图像的表现形式和性质, 地理图像可包括:地图、地理示意图、地理景观图、地理统计图、卡通图及漫画。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如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矿产资源分布图、主要农作物分布图等。地理示意图按其表现形式分为地理剖面图、地理过程图、地理关联图和地理概念图。在地理教材中如:东西半球分界线、冷暖锋、褶皱、断层示意图等。地理景观图是按内容可分为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教材以各幅自然带景观图片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展现。地理统计图分为柱状图、扇形图、曲线图等。地理统计图多出现在教材“活动”环节之中。地理教材中漫画表示某种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规律, 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本质的认识, 但地理教材中对漫画的使用越来越少。

一、地理图像系统在地理教材中的分布现状

俗话说“无图不成地理”, 可见地理图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教材中统计得出:该教材共103页, 共5章16节内容, 含有各类图像合计151幅, 平均每章含有图幅31幅。各类图像的数量及分布见下表:

1. 地图在本册书中的比重偏小, 分布不均。

从表1可以看出, 地图在必修一中的比重偏小, 共有21幅, 只占全书图像总数的13.9%, 其中21幅地图中有12幅出现在《地球上的大气》一章, 由于其他章节教学内容的不同, 地图出现的次数较少。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表示全球气候分布规律及特点。专题地图一般反映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分布规律, 以普通地图作为地理基础, 突出表示某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要素的地图。

(单位:幅)

2. 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数量多, 分布广。

表1中地理示意图的数量在地理图像的总数中最多, 共有59幅, 主要分布在“太阳系的层次”、“岩石圈物质循环”、“水循环示意”等内容, 约占39%。地理示意图是用来说明某种地理原理或某种地理原理现象成因、发展演化过程及演化规律的比较简明形象的图形。“水循环示意”反映海洋水和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使用示意图代替文字阐述, 使地理过程具体、形象、直观,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地理景观图有56幅, 主要分布在侵蚀地貌景观、堆积地貌景观、黄土高原景观图, 约占37%。由于地理的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 不能直接观察到地理事物。地理景观图的使用把地理现象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地理统计图篇幅少, 分布均匀。

统计图表广泛应用于地理教学及地理考试中, 认识和阅读统计图表是学生必备的地理技能之一。在必修一教材中地理统计图共15幅, 约占10%, 较多出现在“活动”环节, 几乎在各章中都有使用, 地理统计图反映地理事物数量变化、地理事物间数量关系的各种抽象的地理数据。地理统计图反映的地理事物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的特点。地理统计图的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4. 卡通图及漫画在本册书中未使用。

根据初中生和高中生个性心理差异性,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 卡通图及漫画没有使用。从感性地了解地理现象上升到理性地认识地理规律成因, 所以较多出现地图、示意图及统计图表, 更具有理性特点和地理逻辑思维的培养。

二、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图像系统的发展趋势

地理知识的图像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新课程改革, 经历三十年的发展, 人教版地理教科书的图像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地理图像系统也呈现不同的特点。

1.地理图像由单幅地图向同一原理的多幅地图趋势发展, 增大地理图像的图幅, 丰富图像的类型, 降低图片的难度, 减少了单幅图载的信息量, 突出了所要表达的地理信息。

2.在上世纪80年代的地理教材中图像色彩主体内容全是黑白色, 从90年代到现在使用的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中的图像全是彩色图像, 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清晰、布局科学、美观, 更加形象直观性。

3.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电子地图的使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已成为趋势, 尤其是以GIS为技术的电子地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 》已经把地理信息技术纳入必修课程内容, 并在选修课程中设置以GIS为主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以GIS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地图, 比传统的纸质地图有着更大的优势:GIS精确的空间定位和空间分析功能, 灵活、方便的地图缩放和综合图解, 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把GIS引入课堂教学, 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电子地图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展现地图空间思维认知过程, 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关系认识更加直观、具体, 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

4.地理学具有空间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学生要学好地理需要具备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三维立体图就是培养这一能力的重要的方法。地理教科书的图像系统都是采用平面图的组合, 缺乏与立体图的组合, 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因此增设立体图与平面图组合或立体图的组合是地理教科书发展的必然趋势。

5.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不同于其他版的地理教科书, 其新增了“阅读、活动、案例、读图思考”四个板块, 地理图像贯穿于地理教材中的各个板块。图像功能加强, 图文结合、以图代文、以图释文, 用图像分析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分布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三、结语

地理图像是中学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图像系统在各章节的分布状况是由于各种地理图像的特点和功能决定。地理图像是传递知识和辅助理解教材的工具,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将地理图像与教学内容紧密配合, 二者在教学中相辅相成, 共同阐明地理特征、地理现象、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等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 培养学生素养、培养学生地理科学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袁孝亭, 王向东.重视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与地理观点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10) .

[2]王仕莲.试论新编初中地理图像系统[J].楚雄师专学报, 1997, (03) .

[3]刘枫.高中地理新教材图像系统的运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8, (Z1) .

[4]苏小兵.中学地理电子教学地图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5]唐根宝, 骆菊玲.新课标下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政史地教学, 2004, (12) .

[6]章玉明.浅议地理图像及其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J].池州师专学报, 2006, (03) .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篇3

一、“城隅”释义为“城上角楼”,或“城边的角落”。

【课文】《诗经两首·静女》

【课本原注】[城隅(yú)]城上的角楼。一说城边的角落。

【探析】课本注释不免带来这样一些疑问:古代“角楼”指什么?静女为什么要到“角楼”上等待心爱的男人?“城边”的“城”指城市,还是城墙?

角楼,古代是指“城角上供瞭望用和防守用的楼”(《现代汉语词典》)。从“角楼”的功能看,是城防的重要工事,一般怎有闲置的时候,供青年男女演绎浪漫的爱情故事?从下文情节看,“爱而不见”,“爱”通“薆”,作“隐蔽”讲,静女跑到供瞭望和防守用的“角楼”上怎么“隐蔽”?从字眼上看,从“隅”(角落)联想到“角楼”,是否有些牵强附会?

“隅与陬为转注。广雅曰:陬,角也。小雅笺曰:丘隅,丘角也。”“考工记曰:宫隅,城隅,谓角浮思也。大雅:惟德之隅。传曰:隅,廉也。今人谓之边为廉,角为隅”(《说文解字》)。《考工记》把“宫隅”与“城隅”两个短语,称作“角”之“浮思”,即把“隅”释为“角落”,下断十分明确。因此,把“隅”释为“角楼”,既不合抒情故事发生发展的情理,联想跨度也委实太大了些。

不论“城上”,还是“城边”,“城”,依今天的学生经验看,一般很容易理解为“城市”。古代也有这样的用法:“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这里的城指“城池”,“城市”。但学生不会想到还有不同的用法。“约会的地点是‘城隅: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墙边的角落)。请注意:《诗经》时代的‘城,不是城市,而是城墙”(高中《语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粤教版)。教学用书与课本注释关于“城”的阐释,虽说是一字之差,一是“城墙边”,一是“城边”,所指却大相径庭。

“城隅”,释为“城墙边的角落”较为妥帖。就“角落”而言,使本章下文“爱而不见”情节发展成为可能;就“城墙边”而言,与末章“自牧归荑”形成呼应之态势。在城墙边的角落,女子逗情示爱;在野外放牧的地方,赠送爱情信物(荑草),表情示爱,合乎常理。

二、“擢”,释义为“举起,摆动”,这两个动词,准确译读织布的动作了吗?“举起”与“摆动”二词相互能转注吗?

【课文】《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

【课本原注】[擢(zhuó)]举起,摆动。

【探析】《教师教学用书》参考译文:“织女摆动纤纤素手,织布机‘札札作响。”朱东润先生释:“擢,摆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课本注释为什么增加“举起”义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其本义为“拔,抽”。“举起”义,或滥觞于此。然而,仔细揣摩,“举起”与“摆动”到底不是一个动作,所以两者不能转注。从另一个角度看,编者是否在两者选择之间犹豫,不能定夺?中学生理解起来,往往陷入似是而非的境地。更何况,《教师教学用书》中提供的译文:“摆动”的是“素手”,“作响”的是织布机。前言不搭后语,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不妨,我们来考察一下古人织造的过程。高汉玉《我国古代丝绸技术的发展情况怎样?》一文有这样的记述:

“原始的丝绸制造是将缫好的丝分布在竹(木)辊上,先是‘手经指挂;后又将两脚抵住绕经辊,经丝片幅按单数和双数片纱穿入分绞棒,用夹布辊将织成的布缠于操作者腰间、张紧经纱,一手提综开口,另一手将挑经刀竖直形成织口,然后运送纬管,再用打纬木刀扣紧纬纱,依此循环织布绸。”

织造过程中,手的动作是非常丰富的。挂、提、扣、挑、送、打等一系列的动作,怎一个“举起”或“摆动”了得!“擢”的本意是拔、抽,联系下句看,手动作“弄”的对象是“机杼”,可见,“擢”一字下得十分贴切,与“弄”互文见义。诗人截取织女在织布过程中这一典型片段“穿梭”描绘,以营造一个背景氛围。故“擢”释为“穿来抽去”。整个句子,可这样翻译:织女纤长而白皙的手穿来抽去地织布,织机“札札”作响。

这样译读,明白、到位而又不失简约,非“举起”或“摆动”含糊其辞。

三、“掇”,释义为“停止”、“拾取”,哪一种解释更合乎诗的前后逻辑?

【课文】《汉魏晋诗三首·短歌行》

【课文原注】[掇(chuò)]通“辍”,停止。一说音duō,拾取。

【探析】《教师教学用书》译文:“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运行?我的忧愁来自心中,至今不能断绝。”教参“基本解读”:“作者以‘明明如月,何事可掇”来比方,从广阔的背景上衬托了求贤若渴而贤士不遇的苦闷。两相对照,问题昭然:如果说“打比方”(甚至有人认为是比兴)“月亮停止运行”比喻“忧愁断绝”能成立,那么诗人加上“明明”一词,如何解?既然希望如月之忧愁停止,为什么还要突出“明明”这一特征来描绘呢?“明明”是明亮、明朗之意,是正面写意,含有褒义。诗人怎么会希望正面的、褒义的东西停止或断绝呢?

蔡厚示认为:“这一忧一喜,忽忧忽喜的矛盾心理,正完满地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主题。”这里指出寄托诗人求贤若渴心理之矛盾与《教师教学用书》中求贤若渴而贤才不至的苦闷——是一致的,说明这是毋庸置疑的共识。然而在字眼和句子的具体解读上,蔡倾向于另一种说法,并加以发挥:“我赞成作‘掇是。虽然诗人这时奇想天外:明亮的月亮,什么时候把它摘到手呢?后来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诗句就此脱胎。这两句写得委实精彩!它除了显示诗人不失赤子之想‘上青天揽月外,还作为一种比兴手法,因小见大,暗喻贤才何时求得和理想何时实现等丰富含义。”他认为诗人笔下月亮暗喻“贤才”和“理想”。“掇”引申为“实现”。他关注到了“明明”的意义,但又忽略了“如”这一关键字眼及其主语(即比喻的主体)。

再看另一种解读:“‘明明四句:大意是说如同那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停止它的运行呢?我的忧虑出自内心,也同样是不可断绝的。这里接‘青青子衿四句,进一步说明了自己求贤不得的忧虑”(《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整句忽视“我的忧虑”为比喻的主体。如何理解,才能使上下文意贯通,符合前后文的思想逻辑呢?试看前后文。“明明如月”中的“如”一字提示我们,诗人显然在打比方,那主体是什么呢?据上文意脉走向,可推断,主体当是前文的“我心”。“何时可掇”的“掇”又如何解释呢?据前后文假托宾客往来说事,此句显然在发问何时人才来归。如果说前后文是假托、烘托、曲折取势。这里是突兀之笔,旗帜鲜明。故“掇”一字作本字解,“捡拾”,可引申为“获得”、“网罗”等义。整一句可这样译读:我求贤如渴之心坦荡、明亮如月,我什么时候才能网罗到天下更多的贤才?这样译读,才能使上下文意,一气贯通。

四、“三十年”是“十三年”的“夸大说法”,讲得通吗?“依依”释义为“依稀可辨的样子”,岂不与“暧暧”字义相矛盾?

【课文】《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

【课文原注】[三十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393)初做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405)辞去彭泽令归田,是十三个年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一说当作“十三年”。

[依依]依稀可辨的样子。一说是轻柔的样子。

【探析】陶渊明任官前后共十三年,宋吴仁杰《年谱》早有考订,是可靠的,且为大家普遍认可。课本仍把“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放在注解首要位置,匪夷所思。“三十”与任职事实不符,当是诗歌流传过程中的讹文。古人没有类似的夸大用法,言其夸大,乃属牵凿附会。古人夸大数字表达思想是有规律的。一是夸大数字虚指落差较大。“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庄子·逍遥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二是以“三”或“三”的倍数极言其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论语》)。大家都自觉不自觉地循着数字运用的游戏规则行进。

对“依依”的理解,向来存在不外乎上文提及的两种说法。王瑶很早就解释为“依稀可辨貌”。廖仲安的意见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方的村落炊烟,朦胧疏淡,着墨不多,却给人无限亲切之感。”这里都是从色调上解读“依依”。后者对“依依”的理解,与课文关于“暧暧”作“模糊不清”解,在意境上或许求得和谐一致,在意义定位上不免犯同;课本注解一方面说“模糊不清”,更有甚者,《教师教学用书》直译为“幽暗”,另一方面又说“依稀可辨”岂不自相矛盾?《教师教学用书》译为“炊烟袅袅升起”,显然主张是对炊烟姿态的描绘。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依依”所处意群和搭配对象不同,其意义则不一样。注释一方面讲远方村庄“模糊不清”,另一方面又讲炊烟“依稀可辨”,自相矛盾。根据陶诗意群和搭配对象乃至意境,把“依依”理解为“轻轻地、缓缓升起”,似乎更有道理。

以上探析,乃一管之见。课本注解不仅面对教者,更主要是面对学生。个性化注解,会增强课本特色;科学注解,有助于学生自学,还有助于树立教材的权威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字体教案 篇4

神洲

唇枪舌剑

事实胜于雄辩 C.恢谐

蓬松

寥若晨星

凤马牛不相及 D.发轫

华诞

色厉内荏

言必信行必果

【答案】 D(A项“有志者事竞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B项“神洲”应为“神州”;C项“恢谐”应为“诙谐”,“凤马牛不相及”应为“风马牛不相及”。)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沏茶 予人为善 倾尽全力 己所不欲,勿失于人 B.过分

奇乐无穷

掉以轻心

翻手为云,复手为雨 C.临摩

查明真相

自乱阵脚

黄钟毁弃,瓦斧雷鸣 D.笼络

沽名钓誉

头昏脑涨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答案】 D(A项“予人为善”应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失于人”应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项“奇乐无穷”应为“其乐无穷”,“复手为雨”应为“覆手为雨”;C项“临摩”应为“临摹”,“瓦斧雷鸣”应为“瓦釜雷鸣”。)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曝光

凑合泊来品

狐死首丘 B.嘻笑

做东

百页窗

贻笑大方 C.跋涉

激励

明信片

深居简出 D.平添

坐镇

大拇指

举一返三

【答案】 C(A项“泊来品”应为“舶来品”;B项“嘻笑”应为“嬉笑”,“百页窗”应为“百叶窗”;D项“举一返三”应为“举一反三”。)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涵养 省份 妇孺 损兵拆将 装模做样 B.凋零

煅烧

问鼎

花好月圆

宛言相劝 C.凌迟

藤萝

捍勇

拍案叫绝

能屈能申 D.檄文

诛戮

冶炼

暗度陈仓

戒骄戒躁

【答案】 D(A项“损失拆将”应为“损兵折将”,“装模做样”应为“装模作样”;B项“宛言相劝”应为“婉言相劝”;C项“捍勇”应为“悍勇”,“能屈能申”应为“能屈能伸”。)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峻工 股份制 以逸代劳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B.洗练

夜明珠

振聋发聩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C.修葺

圆舞曲

意气风发

斩木为兵,揭杆为旗 D.愁怅

通缉令

殒身不恤

一叶嶂目,不见泰山

【答案】 B(A项“峻工”应为“竣工”;“以逸代劳”应为“以逸待劳”;C项“揭杆为旗”应为“揭竿为旗”;D项“愁怅”应为“惆怅”,“一叶嶂目”应为“一叶障目”。)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流览 跻身 和盘托出 情礼难容 B.收讫

彩排

顾名思义

囫囵吞枣 C.思辨

筹画

伶牙俐齿

蓬头垢面 D.观注

浮浅

报仇血恨

裹足不前

【答案】 B(A项“流览”应为“浏览”,“情礼难容”应为“情理难容”;C项“筹画”应为“筹划”;D项“观注”应为“关注”,“报仇血恨”应为“报仇雪恨”。)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暴躁

协助

轻歌曼舞

沓无音信 B.告罄

赌博

曲水流觞

功亏一篑 C.宵汉

散慢

闲云野鹤

浑然天成 D.蠕动

陷阱

万马齐喑

电影角本

【答案】 B(A项“沓无音信”应为“杳无音信”;C项“宵汉”应为“霄汉”,“散慢”应为“散漫”;D项“电影角本”应为“电影脚本”。)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返聘 驰骋文坛 营消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B.证券

卷帙浩繁

竟自

优胜劣汰,物竞天择 C.联袂

兵联祸结

蓝章

竹篮打水一场空 D.姣好

骄生惯养

讳言

冒天下之大不韪

【答案】 B(A项“营消”应为“营销”;C项“兵联祸结”应为“兵连祸结”,“蓝章”应为“兰章”;D项“骄生惯养”应为“娇生惯养”。)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攫取 横征暴敛 亢奋 火力侦查 B.脉络

讳疾忌医

琥珀

恍如隔世 C.纠查

进退维谷

媚俗

置若罔闻 D.妖娆

竭泽而鱼

栽赃

见仁见智

【答案】 B(A项“火力侦查”应为“火力侦察”;C项“纠查”应为“纠察”;D项“竭泽而鱼”应为“竭泽而渔”。)10.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悭吝

要挟

去逝

立竿见影 B.痉挛

刹那

砥砺

爱乌及屋 C.亲怩

伏罪

湎怀

居心叵测 D.揣摩

惬意

安祥

登锋造极

【答案】 A(A项“去逝”应为“去世”;B项“爱乌及屋”应为“爱屋及乌”;C项“亲怩”应为“亲昵”,“湎怀”应为“缅怀”;D项“安祥”应为“安详”,“登锋造极”应为“登峰造极”。)11.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裹胁

匮乏

款待

克不容缓 B.堆砌

简洁

讪笑

觥畴交错 C.广搏

装祯

渊博

寥若晨星 D.昏聩

殷红

家俱

姹紫嫣红

【答案】 C(A项“克不容缓”应为“刻不容缓”;B项“觥畴交错”应为“觥筹交错”;C项“广搏”应为“广博”,“装祯”应为“装帧”;D.“家俱”应为“家具”。)1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讥诮 以身做则 固若金汤 偃旗息鼓 B.辍学

破斧沉舟

洪篇巨制

嘉宾满坐 C.喧嚣

枉废心机

洪钟大吕

留芳百世 D.纰缪

无尚光荣

礼尚往来

凤冠霞配

【答案】 A(A项“以身做则”应为“以身作则”;B项“破斧沉舟”应为“破釜沉舟”,“洪篇巨制”应为“鸿篇巨制”,“嘉宾满坐”应为“嘉宾满座”;C项“枉废心机”应为“枉费心机”,“留芳百世”应为“流芳百世”;D项“无尚光荣”应为“无上光荣”,“凤冠霞配”应为“凤冠霞帔”。)13.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更迭

布署

不遗余力

既往开来 B.烦琐

招徕

揠苗助长

敷衍塞责 C.窒息

贮备

同仇敌忾

老生长谈 D.邪教

亵渎

民生凋弊

留恋忘返

【答案】 C(A项“布署”应为“部署”,“既往开来”应为“继往开来”;B项全部正确;C项“老生长谈”应为“老生常谈”;D项“民生凋弊”应为“民生凋敝”,“留恋忘返”应为“流连忘返”。)14.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侦察

立案侦查

青山

绿水青山 B.曼延

火势蔓延

清秀

山青水秀 C.委屈

委屈求全

白手

白首起家 D.奋发

奋发图强

发奋

发愤图强

【答案】 B(B项“山青水秀”应为“山清水秀”; C项“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白首起家”应为“白手起家”;A、D两项全部正确。)15.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推脱

借故推脱

漫骂

数落谩骂 B.翔实

材料详实

艰苦

坚苦卓绝 C.谋取

牟取暴利

预定

预订酒席 D.谰言

无耻滥言

按捺

按耐不住

【答案】 A(A项“借故推脱”应为“借故推托”;D项“无耻滥言”应为“无耻谰言”,“按耐不住”应为“按捺不住”;B、C两项全部正确。)1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做客

作客他乡

修养

休养生息 B.生平

歌舞升平

惹事

惹是生非 C.处事

为人处世

神功

鬼斧神功 D.成材

自学成才

国事

共商国是

【答案】 C(“鬼斧神功”应为“鬼斧神工”。)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函盖

海市蜃楼

皓首

骇人听闻 B.景慕

河辙之鲋

呵喝

家徒四壁 C.抉择

沟心斗角

狡黠

浑浑噩噩 D.企盼

颐指气使

结缘

骄奢淫逸

【答案】 D(A项“函盖”应为“涵盖”;B项“河辙之鲋”应为“涸辙之鲋”;C项“沟心斗角”应为“钩心斗角”。)18.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题词

惯纵

祛暑

崇山竣岭 B.宏亮

修订

相片

忧柔寡断 C.誊写

赋与

勘误

纷繁芜杂 D.熟稔

砥砺

宏扬

过尤不及

【答案】 B(A项“崇山竣岭”应为“崇山峻岭”;B项“宏亮”应为“洪亮”,“忧柔寡断”应为“优柔寡断”;C项“赋与”应为“赋予”;D项“过尤不及”应为“过犹不及”。)19.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浮燥

璀灿

重叠

原气大伤 B.抱歉

晦涩

暮蔼

繁文缛节 C.缉私

渎职

气慨

决无仅有 D.销魂

撤销

寒喧

甘之如饴 【答案】 C(A项“浮燥”应为“浮躁”,“璀灿”应为“璀璨”,“原气大伤”应为“元气大伤”;B项“暮蔼”应为“暮霭”;C项“气慨”应为“气概”,“决无仅有”应为“绝无仅有”;D项“寒喧”应为“寒暄”。)20.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连篇

浮想连翩

望族

名门望族 B.俱备

万事俱备

旁证

旁证博引 C.付出

入不敷出

坚韧

坚忍不拔 D.渔利

坐收余利

潦倒

穷途潦倒

【答案】 B(A项“浮想连翩”应为“浮想联翩”;B项“俱备”应为“具备”,“旁证博引”应为“旁征博引”;C项全部正确;D项“坐收余利”应为“坐收渔利”。)21.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琢磨

难以捉摸

独力

独力自主 B.截流

开源截流

倜傥

风流倜傥 C.终身

奋斗终身

自恃

自视清高 D.贸然

冒然进攻

广义

集思广议

【答案】 D(A项“独力自主”应为“独立自主”;B项“开源截流”应为“开源节流”;C项“奋斗终身”应为“奋斗终生”;D项“冒然进攻”应为“贸然进攻”,“集思广议”应为“集思广益”。)2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人材

人才难得

题名

金榜题名 B.平心

平心静气

漂泊

飘泊天涯 C.漠然

漠然处之

安详

举止安详 D.自立

自立更生

零丁

瘦骨伶仃

【答案】 D(“自立更生”应为“自力更生”。)2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义气

义气用事

拖沓

拖踏冗长 B.融汇

融会贯通

是非

文过饰非 C.淹没

湮没无闻

违犯

违反纪律 D.查看

留校察看

匿迹

销声匿迹

【答案】 A(“义气用事”应为“意气用事”,“拖踏冗长”应为“拖沓冗长”。)24.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漱口

国籍

献殷勤

源远流长 B.迁徙

窥测

金刚钻

美仑美奂 C.缭乱

惦量

荧光屏

鸠占雀巢 D.健全

竣工

蒙太奇

秋豪无犯

【答案】 C(A项全部正确;B项“美仑美奂”应为“美轮美奂”;C项“惦量”应为“掂量”,“鸠占雀巢”应为“鸠占鹊巢”;D项“秋豪无犯”应为“秋毫无犯”。)25.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成功

计日成功

卓见

穷兵黩武 B.理屈

理曲词穷

疾呼

大声急呼 C.轶事

趣闻逸事

凌厉

凌厉攻势 D.大才

大材小用

惹事

惹事生非

【答案】 B(A项“计日成功”应为“计日程功”;B项“理曲词穷”应为“理屈词穷”,“大声急呼”应为“大声疾呼”;C项全部正确;D项“惹事生非”应为“惹是生非”。)2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雏形

咄咄怪事

落座

戮力同心 B.赐教

釜底抽薪

慰籍

命运多舛 C.堕落

猝不急防

丰腴

工于心计 D.股肱

钩弦提要

桎梏

鸿鹄之志

【答案】 A(B项“慰籍”应为“慰藉”;C项“猝不急防”应为“猝不及防”;D项“钩弦提要”应为“钩玄提要”。)2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觉解

订书机

质疑思辨 融会贯通

棒槌里插绣花针——粗中有细 B.症候

坐右铭

目不暇接

芸芸众生

飞机上开研讨会——高谈阔论 C.福祉

伤和气

连篇累椟

穿凿附会

电线竿上插土豆——大小是个头 D.篇幅

爆发户

曲高和寡

妍媸必露

吊扇下面拉家常——讲风凉话

【答案】 A(B项,坐右铭——座右铭;C项,连篇累椟——连篇累牍,电线竿上插土豆——电线杆上插土豆;D项,爆发户——暴发户,妍媸必露——妍媸毕露。)2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布署 邂逅 座右铭 礼上往来 B.筹措

渲泄

萤光屏

稗官野史 C.名分

赋予

度假村

一筹莫展 D.领略

视野

发劳骚

再接再励

【答案】 C(A项,布署——部署,礼上往来——礼尚往来;B项,渲泄——宣泄,萤光屏——荧光屏;D项,发劳骚——发牢骚,再接再励——再接再厉。)29.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蕴藉 学籍 别出新裁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脏款

姿式

卷帙浩繁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影牒

宣泄

陈词乱调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D.告罄

震撼

销声匿迹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答案】 A(别出新裁——别出心裁;B项,脏款——赃款,姿式——姿势;C项,影牒——影碟,陈词乱调——陈词滥调;D项,无错字。)30.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精华

精典

靓妆 大跌眼睛

丽姿倩影

山青水秀 B.蓝球

尴尬

门槛

衣衫褴褛

青出于篮

陈词烂调 C.恍惚

晃荡

膀胱

觥筹交错

再创辉煌

惝恍迷离 D.瞥见

撇开

舞蔽

弊绝风清

衣不敝体

蔽帚自珍

【答案】 C(A项中“精典”应为“经典”,“睛”应改为“镜”,“青”应改为“清”;B项中“蓝”应改为“篮”,“篮”应改为“蓝”,“烂”应改为“滥”;D项中“舞蔽”应改为“舞弊”,“衣不敝体”应改为“衣不蔽体”,“蔽帚自珍”应改为“敝帚自珍”。)3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瑕疵 大拇指 安分守纪 徇私舞弊 B.蛰伏

凑份子

汗流浃背

韬光养晦 C.秘诀

水蒸汽

坐壁上观

人情世故 D.跻身

勘误表

除强扶弱

暴戾恣睢

【答案】 B(A项,安分守纪——安分守己;C项,坐壁上观——作壁上观;D项,除强扶弱——锄强扶弱。)3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惊蛰 闻过饰非 按图索骥 事实胜于雄辩 B.睿智

丰功伟绩

湮没无闻

不费吹灰之力 C.涵养

挺而走险

兵荒马乱

吉人自有天相 D.斡旋

喧宾夺主

强驽之末

风马牛不相及

【答案】 B(A项,闻过饰非——文过饰非;C项,挺而走险——铤而走险;D项,强驽之末——强弩之末。)3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坐落 宣泄 绊脚石 涣然一新 B.报歉

蓄养

实名制

集思广益 C.眷属

怄气

白内瘴

前倨后恭 D.装订

融洽

按揭款

仗义执言

【答案】 D(A项,“涣”应为“焕”;B项,“报”应为“抱”;C项,“瘴”应为“障”。)3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纹身 破天荒 甘败下风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B.词藻

水笼头

继往开来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C.录相

里程碑

依马可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阵脚

缉私队

大相径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答案】 D(A项,纹——文,败——拜;B项,笼——龙,杆——竿;C项,相——像,依——倚。)3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申述

抓辫子

一掷千斤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贸然

救世主

指手画脚

学富五车,材高八斗 C.就范

终生制

阴谋诡计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凑合自画像

俯首帖耳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答案】 D(A项,一掷千斤——一掷千金;B项,材高八斗——才高八斗;C项,终生制——终身制。)36.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震撼 盘桓 坚苦卓绝 知书达礼 B.歉收

坐镇

剑拔弩张

不修边幅 C.招术

谩骂

心劳日绌

墨守成规 D.启锭

蛰伏

越俎代庖

掎角之势

【答案】 C(“招术”应为“招数”;“心劳日绌”应为“心劳日拙”。A项,“知书达礼”应为“知书达理”。B项,无错别字。D项,“启锭”应为“启碇”。)3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翕动

定婚

臭哄哄

直言不讳 B.缨珞

图象

炒鱿鱼

铤而走险 G.障蔽

更迭

打嘴仗

针砭时弊 D.煤炭

装帧

敲竹杠

佶屈鳌牙

【答案】 C(A项,定婚——订婚,臭哄哄——臭烘烘;B项,缨珞——璎珞,图象——图像;D项,佶屈鳌牙——佶屈聱牙。)38.下列各组词语中,正确的一组是()A.严竣 暴发户 一副对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骁勇

主弦律

喧宾夺主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C.编纂

撒手锏

湮没无闻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D.焦躁

发祥地

翻云覆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答案】 D(A项,竣——峻;B项,弦——旋;C项,诫——戒。)

3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深孚众望

甄才品能 倜傥不羁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B.高潮迭起

集腋成裘 积薪厝火

白沙在捏,与之俱黑 C.金碧辉煌

纠纠武夫 呕心沥血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前倨后躬

瓦釜雷鸣 涓滴归公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答案】 A(B项,捏——涅;C项,纠纠——赳赳;D项,躬——恭。)4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报负 鸠集凤池 手足胼胝 粟红贯朽 B.怠工

夕寐霄兴

运筹帷幄

怙恩恃宠 C.黩武

戛然而止

却之不恭

举贤使能 D.缉私

攀蟾折桂

孤衾独枕

所向风糜

【答案】 C(A项,报负——抱负;B项,夕寐霄兴——夕寐宵兴;D项,所向风糜——所向风靡。)4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不辨菽麦 删繁就简 各行其是 天方夜谈 B.功亏一篑

好事多磨

饮鸩止渴

无耻滥言 C.耳目一新

飞黄腾达

泾渭分明

甘之如饴 D.怨天尤人

恬不知耻

司空见惯

奴颜卑膝

【答案】 C(A项,谈——谭;B项,滥——谰;D项,卑——婢。)4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喻义 书写了草 必竟 照本宣科 B.妥贴

平心而论

证券

扬长而去 C.喝彩

共商国是

陈规

屯积居奇 D.防碍

候门如海

食言

兵慌马乱

【答案】 A(了——潦,必——毕;B项,贴——帖;C项,屯——囤;D项,防——妨,候——侯,慌——荒。)4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扫瞄

拉拉队 崭露头角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喝彩

录像机

革故鼎新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C.签署

座右铭

珠联璧合出奇不意,攻其不备 D.荣膺

炒鱿鱼

鞭辟入理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答案】 B(A项,扫瞄——扫描;C项,出奇不意——出其不意;D项,鞭辟入理——鞭辟入里。)4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谙熟 成龙配套 遨翔 整装待发 B.笨拙

永葆青春

滨临

敝帚自珍 C.波澜

不泛先例

疮伤

嗤之以鼻 D.答辩

晕头转向

富裕

嘎然而止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篇5

题1:

读图,完成下题。

若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的比重(即市场、动力和原料因素比重),则①②③所代表的工业其主导因素与图中相符的一组是()A.①有色金属冶炼厂 ②糕点厂

③棉纺织厂 B.①制糖厂

②炼铝厂

③面包厂 C.①钢铁厂

②电子装配厂 ③服装厂 D.①水产加工厂

②啤酒厂

③石油加工厂

题2:

国外发明的抗甲流特效药“特敏福”的主要原料是中药八角茴香,使中药的疗效再次受到重视。但中国在全球中草药每年约300亿美元的贸易中仅占3%。以青蒿为例,是经中国几代医师研制成功的疟疾特效药,最后却被一家外国公司抢先登记了,日本生产的救心丸也是在中国名药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单这两项就使中国每年损失3至4亿美元。根据材料回答1~2题。1.根据工业区位理论和以上材料,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中药厂应属于()A.动力指向型工业 B.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技术指向型工业 D.原料指向型工业

2.随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和禁止野生动植物非法进出口贸易力度的加强,对我国中草药制造业的直接影响是()

A.导致我国中草药制造业倒闭 B.使某些中草药制造业的原料更加紧缺 C.有利于我国中草药业的引资 D.有利于我国中草药业为太空医学服务

题3:

下图是某类工业“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图,企业收益等于企业产品收入减去成本费用。据此完成1 —2题。

该工业布局的最佳区位是()

为了吸引投资,当地政府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点所在区域差额扩大

企业利润增多,但分布范围减小 成本费用的最低值会升高

图中a点与b点间的距离会增加

题4:

假设每生产1吨钢要消耗l.5吨煤炭和2吨铁矿石,每吨煤炭、铁矿石和钢材的运费相同,乙地为钢铁消费市场,图中数值表示两地距离(单位:千米)。读图回答。1.只考虑运输费用,钢铁厂最适合建在()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上题布局的钢铁厂属于()A.市场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能源指向型

题5: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南方某区域图

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

题6:

下图为“某城市的布局规划图”,该城市要建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以及城市的副食品供应基地和绿化带,要求在A、B、C、D四点中选择宜于建厂的地址(副食品供应地、绿化带建在城市的不同方位),并说明理由。

(1)火力发电厂应建在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来水厂应建在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印染厂应建在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服装厂应建在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副食品供应基地宜建在城市的________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绿化带适宜建在城市的__________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7:

读我国季风区某厂工业布局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若该图工业布局是合理的,可以推断当地夏季盛行风向 为 ___________风,冬季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风。(2)根据当地冬夏盛行风向判断,该地最有可能出现在 吉林、山东、新疆、青海4省(区)中的______省(区)。(3)电子厂布局在居民区中合理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1: 答案; B 解析:制糖厂应接近原料产地,炼铝厂应接近能源供应地,面包厂应接近市场。

题2:

答案:1.C 2.B 解析:

第1题 依据材料中“研制”“开发”等文字,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中药厂应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

第2题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和禁止野生动植物非法进出口贸易力度的加强,使我国某些中草药制造业的原料更加紧缺。

题3:

答案:1.C 2.D 解析:

1.d处收入高于成本,且差最大,所以企业收益最大,是该工业布局选址的最佳区位。2.政府补贴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企业的收益空间增大。

题4:

答案:1.A 2.B 解析:

第1 题,通过计算可知,运费最低的点在甲,因此最适合布局在甲地。

第2 题,甲地的铁矿是冶炼钢铁的原料,因此该钢铁厂的布局属于原料指向型。

题5: 答案:

湘东:城市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集群效应强;消费市场较大,运输便利。湘南:有色金属矿产丰富;交通便利;水能丰富。

解析:读图可知湘东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较少。但是城市群的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城市的科技力量、交通等优势,为湘东有色金属冶炼提供了条件;湘南本地丰富的水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利于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

题6: 答案:

(1)D 接近铁路,便于运输煤炭,又处于与主导风向垂直地带的郊外,对市区影响小(2)C 处于河流上游,且可以拦坝修建一小型水库,水源充足,水质好(3)B 处于河流下游,且远离居民区,不会影响居民区的水质(4)A 处于市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便于就近消费

(5)东北 有大片平地,且在河流下游,便于耕作、灌溉,离城市较近,便于农副产品运到居民区

(6)西 将工厂、铁路与城市隔开,可减轻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影响工业布局和农业布局因素的把握。一般的布局原则是:(1)污染性企业,对水源有污染的企业尽可能放在河流的下游或避开浅层水源。

一般土地资源依赖性不强

题12: 答案:

(1)市场

(2)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便宜

(3)C地所在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可为家具生产求得比较便利的工业联系;有素质较高的技术工人;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档家具的市场潜力较大,而且其(腹地)联系的范围较广。解析:

第(1)题,普通家具制造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第(2)题,图中B地位于我国大陆人口稠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A地位于我国台湾省的高雄市,B地与A地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都较便宜。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篇6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2.探究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思考封建礼教的现代残余。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学情分析】

这个班的学生中考录取分数线属全县最低,所以学生整体的语文基础薄弱,虽然基础薄弱,但是学生对阅读小说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了解很少,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了解,所以,在讲解本课的环境描写之前,要详细地为学生讲解环境描写的概念和作用。在学生详细了解了环境描写的基础上才有能力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才会在平时的小说阅读中留意其中的环境描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方法:回顾前两课时的知识点和内容。

(一)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

(二)故事情节:序幕、结局(本课倒叙)、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三)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安分耐劳、质朴善良、容易满足、封建愚昧、命运坎坷 二、环境描写

方法:列出概念,再为学生举例子,加深理解。

社会环境: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地域风貌、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四季变化、阴晴雨雪、山川日月、森林湖海等。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方法:给出经典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例子,总结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等

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 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 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明确:交代封建社会末年,贫富分化严重、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现实。

(二)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 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兼督下,羼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 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明确:从我职务的变化就能看出人与人之间,毫无信任与温情,只有冷冰冰的利益。

(三)渲染故事气氛(开头)

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明确:渲染紧张的谈话氛围。

(四)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地点(开头)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明确:交代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一个秋日的后半夜,地点是茶馆内,暗示小说主人公从事的职业。

(五)暗示、推动情节发展(中间)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风雪的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大雪紧”的景物描写。正是由于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见沽酒途中见到小神庙,风雪紧草场被压倒,林冲到庙中御寒,才用巨大厚门,才听到仇人的谈话。

明确:

这里对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

(六)深化作品主题

(结尾)

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明确:“镰刀头羊”自己跳到了伤心崖下死了,作者被它的精神所感动,不忍心说它死了。显然此处对景物“彩虹”的描写就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彩虹”的“美丽”、“绚丽”象征着“镰刀头羊”的精神是“灿烂的”的,“美丽”的,深化了文章主题。

(七)烘托人物形象(人物周围)

这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十里桃林十里桃花,漫山遍野的灼灼芳华。我熟门熟路朝桃林深处走,一眼看到折颜正盘腿坐在空地上啃桃子,诺大一个桃子,转眼就只剩一个核了。

明确:突出折颜上神隐居世外、不问红尘、情趣高雅、诙谐幽默的形象特点。

(八)烘托人物心情(人物周围)

第一处:和两个公人去房外净手,看见星光满天。(心头郁闷)

第二处:三个人便趁星光之下,望林木深处小路上只顾走。(惊慌失措)

第三处:一只快船飞也似从上水头急溜下来。船上有三个人,一条大汉,手里横着托叉,立在船头上。梢头两个后生,摇着两把快橹。星光之下,早到面前。(心惊胆碎)

第四处:宋江钻出船上来看时,星光明亮。(如释重负)

明确:烘托宋江的心情变化。

四、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突破方法:列出文中环境描写的段落,打印在小纸条上,由学习小组代表抽取,然后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小组派代表来回答问题。

(一)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2.暗示人物悲惨命运。

(二)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作用:渲染阴森惨淡的氛围。

(三)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作用:烘托鲁四老爷封建礼教卫道士的形象。

(四)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作用:1.烘托我孤寂悲愤的心情。2.渲染祥林嫂死后的凄凉氛围。

(五)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作用:通过对比,增强悲剧性,深化小说的主题。

(六)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作用:1.交代时代背景,思想观念。2.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3.暗示下文与“祝福有关”的故事情节。

五、探讨思想主题:

(一)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

思想主题:通过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叙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对封建社会底层妇女的深切同情。

(二)主题延伸

学生讨论:本文所涉及的封建礼教的在现代社会有哪些残余? 重男轻女、大男子主义、歧视离婚女人和寡妇、封建家长制、等级观念、门第观念等 提问:如何才能够让自己不被这些残余的封建礼教吃掉? 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善于判断

六、课后反思

(一)在关于主题的课外拓展模块,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倘若能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的话,学生能想到更多封建思想的现代残余。

(二)学生能想到封建思想的现在残余,但是没有意识到这些封建残余的危害性,教师在这方面的引导不足。倘若能找到一些例子的话,学生会对封建残余思想的危害性认识更深刻。

(三)讲述环境描写的作用的环节,跟学生的互动太少,基本上都是自己在讲授,学生的思考太少。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篇7

下面从结构形式、 内容等方面对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 教材进行分析。

本教材单元导语字数一般在230字左右, 最高字数322字, 最低字数200字。 一篇单元导语一般由6句话构成, 最少4句, 最多为13句。 总体来看, 大约70%的句子都是含义丰富、结构紧凑、结构相对复杂的长句。 配合短句出现, 节奏紧凑又活泼。 单句占45%, 复句占55%, 复句数量略占优势。 没有出现命令口吻的句子, 即使祈使句都很难见。 在提出学习任务、建议指导时, 使用的人称是“我们”第一人称复数。

可见, 单元导语字数简明, 意思明确, 语言优美。 编者追求在简短的篇幅内把丰富的内容传达给读者, 从不同角度给学生提示, 导引单元学习。 至于使用“我们”这种人称提出任务或建议, 就如教材和学生之间进行谈话, 显得亲切, 易于拉近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 体现出“学本”倾向。

导语内容组成包括第一部分:和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 其中包括与文本相关的主题背景资料、文体发展历史、单元课文资料等。 第二部分:提出一些教学任务, 其中还有一些学习方法或者学习过程的提示。 当然, 并不是每一篇单元导语都包含这些内容, 编者根据每个单元具体情况安排, 目标都是发挥导语指导学习的作用。

单元导语不是单一的模式, 形式不单调, 这样学生不会觉得千篇一律而失去新鲜感。 如散文单元的导语是 “一方荷塘, 一缕月光, 一片云霞, 一个梦境, 一堵断垣, 一件故人遗物, 一封远方来信……都可能拨动你心灵的琴弦, 引发你这样那样的联想和感悟, 唤起你对宇宙人生或多或少的情趣和沉思”。 这样优美如散文的句子让学生容易进入本单元抒发作者某种情思的主题。 又如“认识自我”是课本的第一单元, 导语“我是谁? 我想做什么? 我能做什么? 我应该怎么做… …”一连串问句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自我的劲头, 有意识地思考、规划自己新的高中生活, 和单元主题“认识自我”相呼应。

有关单元文本背景知识的介绍, 和课文文本直接相关的背景资料, 或作者简介, 或文章的写作背景简介等很少出现在导语中。 可以推测, 编者似乎有意识避免给出一些和文本相关的定论或者可能干扰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以免影响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性解读文本。

每篇导语都提出了一些学习目标, 这些学习目标很明确, 容易让学生自学。 和语文素养有关的学习目标分布在这些导语中, 其中写作类、阅读鉴赏类知识与能力目标最多。虽然导语包含了学习过程与方法或情感态度目标, 但总体看来, 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类目标偏少。例如, “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领会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探究诗歌的意境, 熟悉传记文的特点”;“掌握散文写作方法与技巧”;“鉴赏其中情节的安排、 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可见, 教材导语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思想观念这三类目标要求是不平衡的, 有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倾向, 特别是阅读与鉴赏方面的目标, 缺乏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导学。

导语中的学习任务难度是有梯度的, 教材编者考虑到了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状况安排学习任务的难易。 比如, 同样是学习文言文, 高一时的任务要求是“识记与理解文言文词语、句式, 揣摩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 体会骈散相宜的结构之美, 提高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 高二时“读懂文章内容, 掌握文言实词古今词义异同与变化及常见文言句式的用法;同时, 通过背诵经典名篇, 进一步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 到了高三“古文要今读, 学会运用现代意识评价历史人物、反思历史事件和评论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综合运用现代问题知识领悟古代文言文的语言艺术、 表意方式和写作方法;从语言的认知进入到写作艺术的鉴赏, 在思辨和妙悟中享受创造性阅读的快乐”。 可见, 学生的学习任务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提高而难度提高。 从开始的识记、理解文言知识, 到掌握语文知识, 最后进步到用现代意识评价文学人物的创造性阅读。 这种任务设置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符合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规律。

从单元导语和助读系统其他部分的关系看, 很多单元导语的教学目标和本单元练习题、活动课内容体现的教学目标是相一致的。 可以看出, 导语和助读系统其他部分没有偏离。 从不同单元导语的衔接、联系方面考察, 每个单元导语与其他单元导语之间很难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比如:不同单元用不同文体表现相同主题, 或者使用相同表现手法, 或者上个单元目标的实现对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有着怎样的铺垫和影响等都没有涉及。 不容易让学生发现如此编排顺序的联系。如第一册的第一和第二单元, 分别是“发现自我”、“传记”单元, 有很强联系, 都是探究某一个人的经历, 但两篇导语没有联系、呼应的地方。 另外, 同样是古典诗歌单元, 分布在两个不同单元, 各单元选文表现手法、内容方面都有共同点或不同点, 我们在导语中找不到提及它们之间联系的句子。

目前, 综合性学习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导语中, 我们也想发现它启发学生综合性思考的地方。 只有极少数导语在学科综合性思考方面给予指导。 单元导语作为整个单元学习的引导性和辅助性材料, 总体来说, 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视角。

总体看来,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单元导语的编写还是很细心的, 体现出跟上时代步伐的新的语文教学观念。 另外, 针对单元导语的不足, 我们提出如下改进意见。

(一) 提供必要的选文知识背景资料。 避免给出过多资料影响学生创造性解读文本是正确的, 但另一方面, 导语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学习,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太少的背景资料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学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缺乏背景知识, 思考深度和广度会受到限制, 难以达到好的自学效果。 此外, 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还需要发展, 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演绎、创造的能力有限, 给予适当的背景资料会成为他们创造性阅读的基点, 更好地启迪他们进行创造性阅读。 总体说来, 根据具体情况, 单元导语提供必要的和课文直接相关的背景知识还是有帮助的。 毕竟, 提示太宽泛或太虚空, 难以形成直接的刺激效果, 对于高中生而言, 给一点确定的、和文本直接有关的提示有助于他们自学。

(二) 可以根据需要突出某一教学目标, 使之在特定的某一单元得到强调。 目前导语学习目标多, 而且明确, 但是重点不突出。 学生主攻方向不明确, 不容易集中时间和精力对语文知识的某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思考。

(三) 各方面语文素养目标要平衡。 现在提倡综合发展语文素养, 就要从导语开始, 让学生形成各方面素养都重要的观念, 不能太过于偏重某一方面素养的提升。

(四) 增强过程与方法指导的实际可操作性。 目前单元导语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但实际真正可操作的学习过程、方法很少。 既然编者注意到要给学生提供帮助, 就要加强方法、过程的可操作性。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将这些过程、方法学以致用。

(五) 不同单元之间导语的衔接、联系可以更好。 适当提示不同单元导语知识之间的联系, 就像给了学生一个支点, 引发学生相关联想, 调动已有知识储备或者情感认知生发更多。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有意识调动更多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关系, 或者让学生对新知识怀有期待, 从而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准确性, 有利于拓展思维, 主动探究新单元的内容。

(六) 给出一些学界有争议的素材, 启发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形成质疑精神。 新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 单元导语不妨为学生提供一点本身就充满争议的问题, 让学生了解别人为何对这个问题争议不休, 各种不同观点分别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 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学生会产生自己的观点, 启发他们探究, 提出不同见解。

(七) 在导语页面适当增加图片。 已有单元导语页面的配图都是黑白的, 基本放在底部不显眼的位置, 而且图片内容和单元主题基本没有联系, 很容易被学生忽略。 虽然说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已经得到良好地发展, 不再像小学生和初中生那样需要直观的、 鲜艳的插图调动学习兴趣和帮助理解课文。现在是“读图时代”, 用图片直接形成视觉刺激,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吸引学生, 而且图片和文字结合的双重视觉刺激, 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单元导语内容, 增强学习效果。

总之, 粤教版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简约精美, 形式多样, 从学生角度导入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体现出了新时代语文教育理念, 可以起到良好的导学效果。 另外, 单元导语在导语具体内容、 学生使用课本的具体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设计还可以加强。

摘要:本文以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 教材单元导语为研究对象, 采用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特点, 发现此教材单元导语具有语言简洁优美、形式丰富、学习目标明确等特点, 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程。同时, 存在对语文各方素养重视程度不平衡, 不同单元导语基本无衔接、联系等不足。现针对单元导语的不足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粤教版教材,单元导语

参考文献

[1]顾黄初, 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9.

[2]李维鼎.语文教材别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2.

[3]倪文锦, 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11.

[5]肖艳舫.单元导语“导”的功能还需加强[J].学周刊, 2011, 1.

[6]张义平.沪教版、人教版单元学习导语特点之比较[J].课程教育研究, 2013.7. (22) .

[7]庄照岗, 王春.粤教版与台湾翰林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助读系统的比较研究[J].教材建设, 2014 (2) .

[8]刘莉.中美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比较研究[J].现代语文, 2014, 10.

[9]陈美.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单元导语初探———人教版与苏教版比较[D].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10]严晓婕.人教版与粤教版普通高中《 (语文必修) 》教科书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篇8

仔细研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练习系统,发现教材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一、练习类型分析

苏教版教材在课后习题安排了三种形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

文本研习主要是提供典范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

问题探讨主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侧重于发展理性思维,培养批判意识。

活动体验旨在引导学生围绕人文内涵专题和学习要求,结合具体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侧重在综合性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可以看出,文本研习指向的是文本,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问题探讨指向的是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理性思维,活动体验则指向的是活动,希望在综合性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

必修三53页文本研习:

1.在《品质》中,作者写格斯拉:“…………”作品中还有类似的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这些描写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关系。

2.格斯拉是鞋匠,老王是人力车夫,按世俗的观念,都属于“底层”人物,结合作品,说说两篇作品是把人物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描写的,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必修三69页问题探讨:

文章为什么要用较大的篇幅阐释“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作者是怎样清晰地表述这两个概念的?阅读文章,作简要的概括。

必修一29页活动体验:

这是一次虚拟的选择,实际上是作者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追寻。结合你对文本的理解,简要概括作者决定取舍的理由。作者采用叙述心理测验过程的方式表达人生观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种类型都有对文本内容、写作手法的探讨。必修三53页文本研习要求探讨老王和格斯拉的“幸”与“不幸”,分析描写与感情传达的关系;必修三69页问题探讨,要求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了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必修一29 页活动体验要求概括作者取舍的理由——文本研习,分析心理测试过程的叙述方式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写作手法。可见,这些练习并没有体现三种练习类型的侧重点。可见,苏教版只是冠以“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不同的名称而已,有名无实。教材编写者应进一步厘清类型、完善其功能。

从内容上来讲,文本研习、问题探讨都是借助一定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或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或者文章的表现手法,只不过问题指向的角度、开放的空间程度不同而已。而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在文本研习过程中,有鉴赏能力,但也有探究意识的激发;而问题的探讨,固然有探究的意味,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提升了鉴赏品位、水准。从其功能的角度来分析,三者名称虽然不一,但是最终都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他们掺杂在一起,难以厘清各自的具体职责。反而不如人教版必修教材的“探究·思考”来得直接明了。

二、“活动体验”分析

如前文所述,“活动体验”的最初目的是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苏教版教材编写的意图在于变革过去的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接受式学习,此种学习方式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给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泼了冷水。活动体验试图改变这一情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大语文”的学习环境。如果说原来的语文学习仅限于教材研读、训练,新教材则要求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全程、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不应只是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建构和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尊重师生对教材的能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是构建开放的、科学的和人性化的教材体系的基本准则。无疑,活动体验开拓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参与热情。

但统合分析五册教材的活动体验,除必修五没有安排外,苏教版从必修一至必修四大概16处,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①研读课文,并能以批注等形式写出感悟、想法;②朗诵课内或课外的现代诗、现代经典散文及唐宋古典诗词等;③听录音,根据录音记录要点,并能讲出自己的想法;④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活动,并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访谈、辩驳。

可以看出,苏教版“活动体验”这一选文研习方式的出发点是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呈现出两方面的目的:一是加深对教材选文的感悟;二是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技巧。应该说这一形式,既体现了对旧教材的革新,又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不仅在于传统的对课文的研习,而且注重与时代需求的结合——强化“听、说”能力的要求。

但就活动形式这一层面而言,苏教版选用的形式仍然是传统的“听、说、读、写”活动,尤其是“听”、“说”这两个方面。因此,苏教版教材的习题系统“活动体验”形式并没有做到所谓的“丰富多样”,也没有真正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或者说只是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或者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运用了“听、说、读、写”的各种形式。

王荣生教授将“语文实践”归为三类:①带有自然学习性质的、与语文实践能力具有同一形态的听说读写活动;②对所要培养的语文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的、潜藏着特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③语识转化为语感的语文实践。因此,苏教版的“活动体验”习题主要内容就是王荣生教授所说的“语文实践”活动。希望借助这类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但是,如果拿苏教版的活动体验与高中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比较,我们会发现综合性语文活动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无论是从活动的开展、实施,还是评价,都有学生全程参与,在过程中既有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又有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塑造等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对来说,无论从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内容,还是活动的目标,苏教版习题的活动体验类型,则相对单一。

综上所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练习系统设计虽然努力创新,力图改变过去的练习模式,但是并未能达到这一目标,还有需要完善改进之处。语文教师在处理这些练习时应该有所取舍,有所增减,有所创造。

上一篇:愚蠢的英语名言下一篇:授权委托书房屋出售